六岁宝宝吃了退烧药不出汗一个小时后,大量出汗, 说不出话,四肢僵硬,捂了一会儿才缓过来,是什么原因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下)_突袭网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下)
来源:互联网 时间: 19:22:54
第六十一讲(上) 讲于日
一个腿疼的病人中风以后引起了脸、上身和眼的水肿,这就是太阳阳明合证,吃了五天的越婢加术汤,就是越婢汤加白术和半夏。后来他说髀骨疼痛,就是胯骨根部,咱们按照桂林古本伤寒论寒症篇里面的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吃了五天药腿疼特别减轻了。他说他腿疼二十年了,还有点腰疼,就给他加了桂枝汤。因为腰背都属于太阳经,是太阳经都按表证治。他还有一个以前的老毛病,遇到事情马上嘴就干了,一紧张就说不了话了。而且脸红、心慌,咱们看病根据病人的症状方子也是老在变。原来的枳实、白术、茯苓、炙甘草不变,这次我用了黄连温胆汤,就是黄连、半夏、陈皮、竹茹、生姜。温胆汤就是半夏、陈皮、枳实、茯苓、竹茹、生姜,如果有陈年的外伤腿疼加一些活血药就行了,因为肯定有淤血了。以前考虑没有外伤有骨疼就按肾治疗,这个病人的症状符合腰椎管狭窄,压迫得髀骨、腰胯疼,走不了二百米就不能走了。就得坐一会儿起来还走,他的肾脉沉不太明显,我没有用补肾的药。桂枝汤下去表解了,腰背都不疼了。有些病需要一方吃到底,有些病症好了就需要跟着新病症走了,治病的好方子张仲景都在书上写完了。就看你用方的着眼点在哪里,阳明证传到少阳经,引起了中耳炎,两年了都治不好。只有伤寒论的思想才能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临床上经常看到没有正确治疗误治的,消炎多了人们的肝肾都受损伤。一个常年鼻炎被西医认为他的病治不好了,里面还有很多硬块,好几年每天得用冷水洗鼻子。我给开了五副药她的鼻子就很湿润了,这种也是鼻子干的阳明证。咱们接着讲大补汤别集的大补心汤,治心虚,气血罢滞,胸中烦满,时噫气出,舌上苔如灰酶,口中气如败卵,多悲泣,如中鬼神,凄然不安。有旋覆花、丹皮、竹叶、山萸肉各三两,茯苓、炙甘草、葶苈子各一两,两个咸味的旋覆花、丹皮,一个苦味的竹叶就是小补心汤,咸苦入心。苦咸化酸,山萸肉是酸味的。两个甘味的茯苓和炙甘草,一个苦味的竹叶就是小泻肾汤,泻了肾就补了心。因为水克火,甘苦化咸,加上咸味的葶苈子又能补心。这样心脏不好的病人气血流通肯定受到了影响,就有了心脏病的症状,心烦气短了。噫气出就是老打嗝,因为黄帝内经说意主心,张仲景的旋覆代赭汤里面的旋覆花可以治疗打嗝。这种人的舌苔好像发了霉一样,一看灰色的厚厚一层,我在临床治疗过这样舌苔的人,确实是非常好喝冷饮。这个年轻小伙子喜欢喝冰镇冷啤酒,他就头晕、肚子胀,已经到了不能吃饭的程度了。这就是水克到肠胃的土了,这种舌苔的人肾脏已经不利水了。这就是不能辛甘化苦了,苦能坚肾,伤到脾不能化苦对肾有好处了。头蒙的好像戴着一个帽子一样,苦能燥湿,肠胃里冷饮寒湿太多了。我用五苓散泻了他的肾水,又合了金匮里面的己椒苈黄汤。防己是利水的,热药川椒可以治水温肾,葶苈子是泻肺、大黄利大肠的。他上医院做CT说脑子没事,我告诉他不把凉东西戒掉病还会犯。好了以后过了一个多月,他又喝了一瓶冰镇啤酒,肚子又胀起来了。吃了药又好了,当年脾胃受伤还没有恢复,用药物强行治好了,你必须得保养一段时间。这就是土克到水,水又克到心脏了,肾水利不下去,污浊水气太多就会反克到土上。嘴里出的气跟臭鸡蛋的味道一样,又臭又酸的那种气,这就是肾水过旺影响到心脏了。本来是火克金,心脏不好金气就反克过来,肺主悲,就出现了被克脏腑的症状了。这不是真空的,一个脏腑弱了,别的脏腑的力量马上就过来了。强过的脏腑力量都过来欺负你了,自己坐着没事就一会儿不高兴、一会儿哭,就好像金匮里面的甘麦大枣汤证一样。这个方子的思路就是泻肾水、补心火,后世的时方没有这种思路,只有经方才有。这个方子是从张大昌爷爷的手抄本里出来的,有可能是他把辅行诀研究透了自己出的方子,咱们通过这些药就能明白他当时创造这个方子的思想。与古人能呼应到一起,知道他在干什么。一开始就学辅行诀,上手就会特别快,可以直接拿来用。大补脾汤治脾虚,腹胀大,坚如鼓,腹上青筋出,四肢消瘦,大便如鸭屎,小便如柏汁,口干气逆,时鼻衄血云。用人参、炙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芍药、枳实、茯苓各一两,这个方子的主药都量比较大大。两个甘味的人参和炙甘草,加一个辛味的干姜是补脾的。甘辛化苦加上苦味的白术就是小补脾汤,主要矛盾是脾虚,所以都用三两。因为木克土,就用两个酸味的芍药和枳实泻木,加上一个辛味的干姜,泻了木就补了脾,还能把木的机能调节好。酸辛化甘,加上甘味的茯苓,对脾是最好的。这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子,虽然是大补脾汤,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通过补脾来治肝脏,肝腹水病人身上都有蜘蛛痣,脾虚了就会四肢消瘦。鸭子的大便是稀的,哗的一下就出来了。它没有小便,只有大便,只有一个排泄口。黄柏的汁液特别黄,这样的病人小便就是黄色的,水郁到这里不能化气了,水汽上不去了就会嘴干,还会鼻子出血。厉害了上到咽喉就吐血了,上面的气下不去了,肝肾同源,肝不好往往会影响到肾。肾火应该潜藏到下面,否则就容易引起上面的血液不摄收不住,这种情况用凉的止血药效果会不好。现在的时方派看到肝腹水病人早晨嘴唇出血,一咬东西牙齿就出血,肾不好就是一种虚热之火,就用凉药效果不一定好。这就必须用温补肾阳的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一类的药,把龙火降下去上面出血就好了。如果是血热造成的出血就用三黄泻心汤,口鼻出血一剂药就好了。这种肝腹水病人本身脾阳就不行了,用三黄汤就更不行了。而且这个大补脾汤特别平和,随便用没问题。现在一些治疗肝腹水的方子可以在这个方子基础上加减,加一些软件化解的牡蛎、鳖甲等一类的活血药,这样就把人的正气补足了。然后那些攻坚的药可以少用一些,不要把攻坚药当成主药用,那就伤到正气了。中医攻坚要先看病人的正气怎么样,正气旺了才可以攻一下,一般挑理顺了正气自然就足了。不是说就得用那些大猛药,气走到那里了你用一剂猛药捅开,五行运转就生成了。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2ODkwNTg0.html第六十一讲(下)
讲于日别集的大补肺汤治肺虚,咳喘不利,胸中迫满,烦热汗出,瘦弱不能劳作,怯怯乏力,此名尸劳者方。用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细辛各三两,黄连、黄芩、芍药各一两。收敛补肺用两个酸味的麦门冬和五味子,加上一个咸味的旋覆花,酸咸化辛,以及辛味的细辛可以补肺,补肺还得泻心,泻火才能补金。两个苦味的黄连和黄芩,加上咸味的旋覆花就可以泻心了,化出的芍药就是从心上产生的、补肺的酸味。把心脏调好会自动产生对肺最好的酸味去营养肺,这样补肺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这个方子主要治肺痨,也就是现在说的肺结核,林黛玉就是得的这种病。面红盗汗,到晚上了脉细数,阴虚肺热咳嗽。麦门冬可以养肺阴,五味子可以降肺气,不像后世的方子一片都是滋阴的药,那就伤到脾了。那样肺痨会更厉害,所以在没有出抗结核病的药以前不好治,因为温病派一看就是阴虚血热。一用滋阴药就伤到中气了,心肺火就更大了,就会咳血了。再加大用量就更严重了,就成了不治之症。这个大补肺汤不伤中气,细辛本身就是温热药,能把这些滋阴药运化开。虽然黄连和黄芩是凉药,但是它们可以泻心火,因为有热证,而且它们的量也不大。辛开苦降,辛味的细辛加上苦味的黄连、黄芩辛苦可以除痞,中焦痞满的症状就没有了。可以把脾胃之气降下来,加上旋覆花对心脏的作用,心脏好了就可以生土了。土好了才能生肺金,这就是古代治五劳的方子,你看这些处方的结构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现在很多小孩子咳嗽几个月,甚至半年好不了,只要对症就可以用。这些大补汤都是恢复脏器本身的功能,小孩的用量你先让他喝少一点,然后再调整。腰椎管狭窄可以配上下面要讲的别集的大补肾汤,加上枳实茯苓白术甘草汤。大补肾汤治小便浑浊,时有余沥,或遗失不禁,腰痛不可转侧,脮(tui)膝无力,不可行走,此为骨痿者方。大家要想学好中医,觉得方子好就得敢用,不用永远不会。用后觉得思路不好再调整,再看书学习、请教,从自己和家人的病作为切入点,逐渐就做开了。理论学得再好,不去下手还是不行。有很多病都是从我自己和家人身上研究出来的,患者看完病走了,反应好坏自己把握不住。给自己和家人看病就会体会很深,你能把思想用到那里,会翻很多书研究到底怎么治,再遇到类似的病就好治了。我为我母亲治心脏病,看了很多治疗心脏病的资料,所以现在治疗心脏病就得心应手了。一些温病派的老大夫开的方子,还是几十年的思路没有变,没有按照经典来就不知道古人怎么想的,效果就不行。中医不能看岁数,不是越老越好,就在一个悟字。你能悟道张仲景处方的思路就能把问题解决了,岁数大了可能是名气大了,咱们要做明白的明。但是一些老大夫会有一些独到的经验,那是他一生治病的总结,是不可磨灭的。咱们要虚心学习那些好的经验,自己也要把心踏下来,学点真东西,一生都会受益。用生地黄、苦竹叶、炙甘草、泽泻各三两,黄连、干姜、附子各一两。补肾得用辛味药泻脾土,甘辛化出苦味的对肾最好的药。小泻脾汤就是四逆汤,张仲景用来治疗肾水的少阴病,附子和干姜是辛未药,炙甘草是甘味的药。在心肾不好的少阴篇里,专治四肢厥逆。两个苦味的生地黄和苦竹叶,加上甘味的炙甘草可以补肾水,苦甘化出对心脏最好的咸味,再加上咸味的泽泻就是小补肾汤。肾的功能弱了就提不住了,把那些尿蛋白等精华尿出来就浑浊了。肾阳气不固提不住就会小便沥沥拉拉,这是纯虚症,不是上火膀胱炎。因为肾主封藏,封藏不了就会水肿、尿蛋白、尿糖。不能转侧就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和骨质增生了,肾主骨,都是肾不好造成的。腰腿疼不能走路了,股骨头坏死等病都可以用这个方子。都是因为肝肾不好,因为供应股骨头营养只有一根血管。我在临床上见过一个肝脉沉细的股骨头坏死病人,肝主血脉和血管,这个年轻小伙子爱喝大酒,把两个股骨头都喝坏了。肝是解酒的,伤到肝血管就收缩供不上血了。有的股骨头病是肾脉不行了,出现骨质变化了。因为《黄帝外经》说胯骨的股骨头是骨之始,是人最早生成的骨头,骨头受伤就先伤这里,古人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了。他腿疼以前头发先落了,发为血之余,化疗伤到肝脏头发也都落了。女人头发稀老是掉就可以补肝血,加上生地马上就止脱发了。生地可以滋肾水,水能养木肝血就充足了,生地里面含铁多就是补血的。所以掉头发是骨头受伤的先兆,大血管和微循环都供不上血了,脱发没有两个月两个股骨头坏死就走不了路了,在医院都控制不住。如果是湿气积聚到股骨头了,血液循环不过去了也能得骨病,就会髀骨强疼,屈伸不利,就可以用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治疗,去掉局部的水肿压迫神经和血管。如果肝虚、血液循环不好可以加上小补肝汤,把血管打开,就是桂枝、干姜、五味子和炙甘草,辛味的药补肝血液就可以流过去了。然后再用化湿的药,主要是把他的血液供应搞好,这是唯一的办法。泻湿可以用茯苓和白术,就是泻肾的浊水,不是泻肾阳气。泻邪气的实都不会把人的正气泄掉,补的是虚了的正气。正气实是泻不动的,这个大补肾汤泻的是脾的寒湿,吃凉东西太多伤到脾了。脾主运化,运化不走了,用热药以后脾脏的功能加强了,就会把积聚的水谷精微或垃圾运化走了。没有阳气化不开就泻不走,所以肚子大的人都脾虚。辛肝化苦,苦味的药能坚肾,苦竹叶就是竹叶。只要能辨证脏腑的虚实就可以很好用这些方子了,凡是五脏有病就可以用辅行决上的方子了。外感病就可以用伤寒论上六经辨证的方子,百分之七八十的病都带有外感长期不解,造成了内脏的病。不从六经去解就不能把病治好。一个小孩子吃不好东西拉肚子了,心下胀满,是因为热天晚上睡觉不关窗户。贪凉后受了风寒,这就形成泻心汤证了,本来表上有病邪,一拉肚子邪气就入里了。他不找中医光输液就没办法,咱们也不能主动去给他治疗,因为医不扣门。有些病知道怎么治但是治不了,那也没办法,病人来找你不是真心的也是治不了的。你就可以把他支走了,他的病很厉害,但是他不知道。找你看病并不一定就相信你,开了方不去抓药,抓了药也不吃。你给他费劲治好了,他也不说是你治好的,最后还说你没看好,还得把你的名声臭了。他不是一心一意在这里看病,他会去很多地方看病,中西药都吃,什么样的病人都有。还有汤液经法里面的几个五劳汤,治疗的是病人虚弱的病,陶弘景收录下来以备他在山上修道。可以拯救人的危难,组方非常奥妙,一般人理解不了。这种虚侯的病五脏之气相克相成,而且这些虚病往往会有实证,脏腑有了虚实就相互克了。用药都是寒热并重的,后世的温病时方派就很难理解张仲景把热药和凉药放到一起用,比如乌梅丸里附子、干姜和黄连、黄柏在一起用。寒药和热药在一起不是中和了,它们是各行其路的。这些方子还是补泻相参的,一个方子里面有补有泻,上古先人的用药开方已经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了。从汉朝和晋朝以后,历代明医咸师此汤液经法,都是学习汤液经法才出现这么多大师。他们的著作都是改编自汤液经法,好像是没有按照以前的旧方子来,实际都没有出这部经典的五角图之外。只是药味上做一些变动,里面暗合了这部经典的核心精神。这个五劳方里面最著名的就是小建中汤,张仲景直接就拿过来了,汤液经法里面叫养生健中汤。都是要建立中气,并不是土不厚。配方是桂枝三两、白芍六两、炙甘草三两、饴糖一合、生姜五片、大枣十二枚。中气虚了要用甘味的药去补,辛味的桂枝加酸味的白芍就可以辛酸化甘,这是对脾最有好处的。用六两白芍可以泻肝,如果辛味和酸味用量一样的话属于平调肝木。原来是用枳实和白芍两个酸味药,这里是没用枳实而把白芍的量加倍,同样是泻了肝就补了脾。所以不用直接用甘味药,还用了五谷精微的麦芽糖。饴糖就是把黄米蒸熟后加麦芽糖变成水的,这就是一物降一物,最后出来是膏状的。这是对人体最有好处的糖,是真正甘味入脾补脾脏的,五菜里面生姜为肝菜。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2OTQzMTEy.html第六十二讲
讲于2013年8月误汗在伤寒论中有好几个方子,比方在第76条说,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汤主之,这个新加汤是治疗感冒发汗后人体肌肉里面水分不足了,营卫里面的营气太少了,造成的浑身肌肉疼,发汗后还是发烧。尤其是孕妇或者体质弱的人,这个新加汤下去身上就不冷了,烧就退了。就是桂枝汤倍芍药,把芍药的量加大到桂枝的一倍,芍药可以补足身体内的水液。人参也是滋阴、补津液的,并不是扶阳的,现在的人参也就是古代的党参。生姜可以解表,去胃中水。还有就是出汗过大了,汗水亡阳止不住了,用桂枝加附子汤。附子是固阳的,使阳气不再流失了,出汗太大就伤到人的津气了。桂枝汤调节营卫,经方派补阳是因为阳能固阴,阳能生阴。如果不固阳阴就老是在流失,这种情况只是补阴会补不上来。这边反复流汗,那边你在反复给他补液,加上附子汗毛孔马上就收缩就固住了。营卫不合会漏汗,出汗再多了就会伤心气,经脉就缺少了津液的濡养了。所以误治部分占伤寒论太阳篇的三分之二,包括现在的高科技也会误治,误治了病症会越来越严重。老治不好就出现坏病,本来太阳证很简单的病,反复的火攻、泻下、发汗就治成别的病了。伤了阳气就成阴证了,伤到哪里跟人体的根本素质有关系。比方你是阴虚燥热的体质,用火攻就是错误治法了。你是寒症用热药时不会出现误治的,你的体质不适合这种药的情况下,本应用凉药你用热药了,该用热药你反而用寒药泻了。今天咱们开始讲救误五大泻汤,先说救误大泻肝汤,治疗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止。处方是枳实、白芍、旋覆花、竹叶、丹皮,不该用吐法的病用了吐法。因为心藏神,神气素虚就是心气虚,心火不足。误用吐法造成人体的气机往上走,胆气往上冲。心火旺就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就安分在下面不会往上走。心火弱了相火就会逆生,三焦的胆火冲到心脏上了,就像冬天地下的热量跑到地面上了,就是相火不能潜藏了。扰心就心烦,下面没有火就会肾水去克心火,出现惊悸、惶恐。因为气机逆乱,造成痰液往上走了,该往下走的水液不能往下走。相火在下面是正火,一挪地方不在其位,就使元气浮动成邪火了。它就会把人体正常的水液炼液成痰,就造成痰饮症了。所以说吐法不能随便用,但是该用吐法你用了就会立竿见影,效果特别好,古人能用吐法治疗很多病。治疗误吐有补心和泻肝两个思路,咸味的旋覆花、丹皮和苦味的竹叶是小补心汤,火克金,咸苦化酸是助金的,金旺了就能把肝制住,所以叫大泻肝汤。酸是金的用味,咸味是泻金的,二酸二咸就可以把金调平,然后金又去克木。酸咸化辛是调肝木的,所以气味的化合能决定药力的强弱。只要你辩证对了,心气虚的就用小补心汤。心气虚加肝气虚就用大补心汤,这样用就很方便了。枳实和白芍是泻肝的,泻肝就是泻胆、降胆火,因为它们都是酸味的药,古人把肝胆就放到一起了。这个病的病机就是肝气实、心气虚,肝气实就是胆气实。胆火降了相火就归根了,火潜下去人就正常了。五个大泻汤都是这个规律,泻本脏补子脏。救误大泻心汤就是用黄连和黄芩泻心火,加上补子脏的人参、炙甘草和干姜小补脾汤。这些病机都是虚实夹杂,有虚有实。以前讲的方子虚就是纯虚、实就是纯实,治法也是根据病机来的。实是邪气实,虚是正气虚,实就泻虚就补,这就造成有补有泻的方子。如果肝脉特别大、心脉特别小的话,马上就要想到救误大泻肝汤,泻肝火补心火。不一定是误治,只要出现这个病机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不管她吐没吐,吐只是一个诱因。心气弱的人肯定肠胃也不好,会呕吐不止,因为火不生土,在辅行诀里面是火土同治。这个病机可以用一句话说就是胆火克土扰心,有点动静就会心慌心跳,心安定不下来。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酸味的枳实和白芍加上苦味的竹叶就可以酸苦除烦,症状里面就有惊烦不宁。这五个大泻汤里面暗合了五个并行除病法,酸能把胆火去掉,胆火不冲心了就不烦了,苦能把心火去掉,苦能泻心。酸苦除烦在伤寒论里面设计了一个方子,治疗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栀子是苦味药,枳实是酸味药,厚朴有人说是咸味药,有人说是辛味药。肯定是中阳不足,不该下用了下法,如果肚里有实质东西下了就会心里特别舒服了。反复的起来躺下都不舒服,这种症状很多,未必都是下后,只要有这几个症状都可以用这个方子。还可以治疗焦虑症,心烦折腾半夜睡不着觉,这三味药一样十克下去就好了。胃不合则卧不安,厚朴可以行肠胃的气。现在的焦虑症特别多,生存压力大,吃很多安定一类的治失眠的西药,效果不一定好,副作用又大。张仲景肯定见过辅行诀这个图,是根据这个图设计的这个方子。救误大泻心汤是误用泻下,其人阳气素实,身体还可以,实就是病邪旺的表现。感冒发烧阳气最旺的时候,人体的阳气攻邪的战场在表上,还没有入里就是阳气素实。以为发烧是肠胃不好阳明症,就用了大黄汤等泻药,就造成中气虚了。人体阳气正在和外邪打仗,突然内部产生变化了,阳气就会去救里,就会郁到中焦。就会造成外邪乘虚陷入,就变成阴证了。就像打仗一样,你进去救中央了,外敌就跟着进来了。导致心下痞满,因为泻了中焦正气了,正邪的战场跑到中土肠胃了。伤到肠胃就会食不下、利不止,伤到脾阳就拉稀,伤到胃就吃不下。脾虚了肝木就来克它,就会肚子疼,五脏某一脏弱了,克它的那一脏偏强马上就过来克它。正常是肝脾左升、胆胃右降,伤到中土就会脾气不生,就会下痢。胆火不降就会胃火上升,就会食不下呕吐。中土不去斡旋了,就会造成心下痞满。心火不能往下降,而且胆火要往上升,君火和相火都有聚到上面了。下面中焦是寒的,它的病机就是心热脾寒。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xMDYxMjI0.html第六十三讲 讲于日 太阳篇占整个伤寒论的百分之六十,然后那些误治、坏证、变证又占了太阳篇的三分之二。这些救治误治的办法,本来是热性感冒,却让你强发汗,用砖烤热了去熨背,下面用火蒸烤。遇到阴虚血热的病人,这种邪热就会入到血分,病就会更厉害。现在一发烧就用退烧药,也不分症候,其实很多就造成误汗。因为汗是人体的津液阳气,张仲景用汗法就特别小心,桂枝汤、麻黄汤和葛根汤都是把人体的心脏力量、汗液、水分都补充足了以后,阴阳自合,一汗而愈。阴阳调整好了以后,就把病毒一次就赶出去了。一旦好了以后药就不用再吃了,就是不让你再反复伤津液了,就是特别重视人体的津液和阳气。而咱们现在对这些就认识不够,反复地消炎退烧。张仲景救治误汗的办法比方五苓散,出汗过多小便不利,又有发烧的情况下用到。里面的苦味的白术和甘味的茯苓,甘苦化化咸能令津液生,这就是古人补液的办法。然后再出汗就有它的物质基础了,以前没有学辅行诀的时候,我就不敢用五苓散,因为它本身是利尿的药。他本身出汗多再利尿,不是伤津液更厉害吗,后来明白了就敢用了。大渴的病人喝很多水小便还不利,证明他喝的水走不到细胞里面,细胞里面还是缺水。但是细胞外面的水是废水,再喝水就会吐出来或者水肿了,只能在身体里形成积累。缺水了人体自我保护就不让尿出来,就造成小便不利,吃了五苓散就能把水液走到细胞里面,可以让人体受用这些水了。人体就不缺水了,反复出汗就叫脱水热,越出汗就越容易发烧。你不给它水用凉药利尿,马上高烧就起来了。你到医院里不管什么原因,都是发烧待查,只是退烧消炎。补津液的办法用在阳证时,阴证就要补阳了。正邪打仗看在哪个战场上,需要辩证在哪一经,临床多了就有经验了,伤寒论学好了有时但见一症便是。有的小孩子一会儿烧一会不烧,就好像疟疾一样,特别简单的桂枝二麻黄一汤,是用的桂枝汤五味药和麻黄汤四味药的合方。桂枝汤的量稍微大一点,麻黄汤的量稍微小一点,这样的药一下去一剂就好。就不用再查别的了,临床上用熟了一看症状就知道怎么治疗了。大青龙汤下去以后出汗不止,什么药也不管用,就用干面粉把汗毛孔抹一下也就不出汗了。不但会看顺证,而且还有会看逆证、怪证,误治了要知道怎么补救,这才是一个好大夫。如果本身阳气不足,误下后直接就成洞泻了,吃什么就拉什么了。救误大泻心汤里面两个甘味的人参和炙甘草,一个辛味的干姜,就是小补脾汤。辛甘化苦就能泻心,两个苦味的黄连和黄芩也能泻心,他的思路就是泻上面的心火、补脾脏。两甘两苦化咸味可以补火。这就是在泻心的同时还要保存住心脏的机能,不能泻心太厉害伤到心脏。化味都是生机特别旺盛的时候,也可以补肾气和津液,这就是用药的奥妙。现在吃冷饮造成里寒、上面有火的情况特别多,鼻子出血或者现在的手足口病就是这样的。因为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所以发病的时候在四肢和嘴上起很多水泡,心热脾寒同时造成口腔溃疡、发烧。脾脏的湿寒气太重,手脚上出现水痘一样的水疱。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得了手足口病求救的小孩子,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老是越来越重,我在临床是治这种病三副药就好了。本身发烧一周了,反复用退烧消炎的抗病毒药,用药两个小时后体温又上来了。我一摸这个孩子肚子很胀,舌苔白厚,必须用药把他寒湿的脾打开,用的方根是伤寒论的甘草泻脾汤加减。他的大肠里面没有燥屎,用焦槟榔通他的大便,就把阳明肠道通了。用苍术和藿香左升给它醒脾,因为他的脾被湿浊之气蒙蔽住了。甘草泻心汤里面有半夏可以降胃气,心火就跟着降下来了。左升右降人体中焦运化好了,一天半烧马上就退了。中医们都知道这个方子能治手足口病,孩子们得少受多少罪啊。如果家长都知道过多喝冷饮不好,孩子们就不会得这个病了,现代医学研究手足口的病毒也是在肠胃上。救误大泻心汤里面的的辛味的干姜和苦味的黄连、黄芩,这就是辛苦可以除痞的运用。误下后气机痞塞到中焦了,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痞闷不通。干姜生脾阳可以治疗痢不止,甘味的人参和炙甘草可以补脾,伤寒论上的五个泻心汤都是这个方子加减来的。有个小孩子拉稀、发烧、绿便,就可以用甘草泻心汤,熬好药喝几勺就好了。咱们学习辅行诀这套理论是为咱们以后学习伤寒论打基础的,因为伤寒论从古到今没有人和经典能超越,它是临床实战派的一本著作。学好辅行诀对学习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帮助,伤寒论组方思路都是在不违背气味化合的情况下,再加上药物的功能的。所以就成经典之方了,后世时方因为没有这个思路,效果往往不如经方好。如果把辅行诀运用好了,咱们开出的方也就成了经典之方了。因为它的用方很明确,你就在症状和用量上变化就行了。比方咱们看到乌梅丸是酸味的,以为它是用酸补肝的,其实它是泻肝的。真正乌梅丸补肝的作用也没在乌梅上,真正的力量在桂枝、附子、生姜、细辛、川椒都是辛味药。只要病人肝气虚弱、心火大都可以用,里面有黄连和黄柏是泻心火、治上热的,五个辛味药治疗肝郁不升。脾肾肝都是寒的,这种症状就是上火下寒。或者白天燥热晚上特别冷,因为他阳不入阴了。更年期综合症就是晚上睡不着觉,老是发烧撩被子,白天就得穿上厚棉袄。临床上不像伤寒论上写得那么好辩证,真正的就是一丝一毫的事情,抓住一点就知道用什么方了。一个高血压的老太太,吃了好几万安利离不了了,不吃就不行。纯营养的东西吃多了就不容易代谢走,在人体内形成了积累。粗糙的东西需要人体的转化吸收就难吃一些,她吃纯营养的东西就上瘾了。她有点头沉、头蒙、没精神、血压高,别的症状没有,肝脉沉弦,心脉洪大,睡觉一般。根据她肝脉沉弦证明肝郁寒了,心脉大上面有火,就用乌梅丸加减,吃药七天后血压正常了,也没有吃西药的降压药。所以临床上不一定症状摆列那么清楚,心火浮大的人心脏跳动有力,配合肝肾脉沉弦就可以用乌梅丸,如果再加上别的症状再加别的药,要辨证施治。乌梅丸可以治疗寒热交杂、上热下寒的病症,这就是用方关键的一点。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xMTY0MzEy.html第六十四讲 讲于日 救误大泻肺汤是误用火法,其人血素燥,致令神识迷妄,似近于痴,吐血衄血,胸中烦满,气不畅者。病人本身是阴虚血热燥的体质,发高烧老用艾灸烤,热邪进入到血液里面了。有些民间乱用火神派的思路,真正的火神派也不是乱用的,学的不到家的人用热气去治一切感冒。这是对火神派的误解,除非是那些中风后特别恶寒的可以用艾灸,否则就会伤到津液了。导致类似于高热惊厥的症状,这是阳明大承气汤了,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往往和头脑是相通的,张仲景治阳明证都和神志联系起来了,治脑出血病很多都要通腹泻便。阳明上的承气汤合白虎汤,很多脑出血的人都是大便干,用大承气汤把燥屎清下去后,头脑马上就清楚了,否则就老好不了。那种阳明火气老往上冲,就把血管冲崩了。血热后气机乱行,就从口鼻出来了。本身肺金是清凉下降的,秋气应于肺,肺为水之上源,本应该去生肾水。肺为娇脏,属金怕火克,火气太旺就伤到肺了。肺热后水液不能下降,不能收藏就会在肺里炼液成痰,成为痰饮导致胸闷烦满。痰液堵塞到这里就会呼吸不畅了,金不生水,肺失去肾水就会更燥,水气更少了。这个病的病机就是金燥水亏,肺气实肾气虚,肺热造成了水亏。痰液和热气都在肺里有实了,气机不通了,必须得把它们清出来。肺法像天幕,它是空虚的就对了,就像天空一样,里面没东西才是正常的。救误大泻肺汤用到的咸味的葶苈子和大黄也是小泻肺汤,苦味的生地和竹叶加甘味的炙甘草就是小补肾汤。甘苦化咸能补心,也能生津液治肺燥,补心后火克金就也能泻肺了。两苦两咸化酸可以把心火调平了,酸为肺的用味,泻肺的同时又不伤到肺,因为化出的酸味可以保护肺的元气。甘咸可以除燥,他给你示之以法,告诉你怎么用。葶苈子可以泻肺中的湿热、痰水,是一味涤痰药,捣烂炒一下它的药力才能发挥出来,否则就没效。这样金就可以生水了,这个方子就能治疗糖尿病,肺热就口渴,大便不通,如果把大便通下去,再用生地竹叶补肾水,使血中的阴液够用,就能把血糖降下来了,自然人就不会那么消瘦了。迅速消瘦中医认为是脾土衰了,脾主四肢肌肉,肌肉里的津液没有了,所以中医治病对症了一剂知,否则不是中医不行,而是你没有用对方法,你的思路就得改变,没效果还不改变思路就会治不好病。只要符合这个病机都能用,不管他是糖尿病还是高血压。很多脑出血就是因为便秘,多长时间不去厕所大便,通腹泻热可以治疗脑出血,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阳明证。这种病症的脉象是数涩细,因为他的血少不足,无舌苔,舌赤红。因为肺内有痰火,所以肺脉如豆,如果只有火没有痰,就会有浮象了。中医学理论不是就学一个偏方治一种病,那就特别简单了。治带状疱疹用线灸一分钟解决了,那是属于术一类的东西。你把很多理论都装到脑子里,到时候是真能救人的。这要看你的志向了,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医。只有一招的话就只能养家糊口,连一个感冒都治不了。民间很多都是一招鲜,别的病不会治,沧州有一个专治骨病的,咱们石家庄有贴膏药专治嘴歪的。如果医生治一种病,都会有几手绝招的。救误大泻肾汤就是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令心中悸动不安,冒汗出不止者方。本身体质比较弱一些,心脏比较差一点。因为汗为心之液,伤到心阳就造成漏汗不止,伤到津液就会心慌心跳。心为君主之官,相火和阴水都在下面,正常的情况心脏力量足够,心火阳气是往下走的,水是往上走的。但是火一旦虚了,就会寒水凌心,水就会真正克到火上。心火就不会往下降了,相火就会反逆上去。这种寒冷的阴气逆升就会往心上攻,在临床上很常见的。比如痛经就是女人在月经期或生育期,子脏是开着的,对外邪没有防护。这个期间就不能受寒,寒邪直接侵入人体。凡是痛经都是心阳不足,厉害了阴寒就会往上反逆,会腹胀疼、恶心、呕吐,心阳不足小肠火就不会旺。这种情况西医没招,就用点止疼药。中医就很好治,正常情况土是克水的,火是生土的。一旦火不生土了,土就不去克水了,反而水去克土了。所以造成呕吐、肚胀,感觉肚子特别大,其实也不是很大。疼是血脉不通了,因为寒凝结造成的经水不利了。古人治痛经发现里面有血块,但是单用活血药还不好,还得用热药把寒气化开,再用活血药效果才会好。活血药不一定都是热药,丹参等凉药也可以活血,专治血热造成的淤血。紫草专治血燥凝结的病,耗干了血管里面没有水分了,补津液就可以活血了。血热引起瘀血的很少,几乎没有,这就是和温病派的方子了。所以温病派不敢用热药,老是用凉药,见有淤血就去活血。咱们经方派就用热药活血,比如桂枝可以强心阳,行阳药使阳气走到血管里。血脉温了血块就化开了,通则不痛就止疼了。下焦寒的人可以用艾灸,但是经期就不适合用艾灸,就是怕出血太多。子脏就是子宫,热药就促进了血液循环,运用不好血就止不住了。我治疗了一个有子宫肌瘤的更年期妇女,已经到了绝经期就不用管那个肌瘤了,到时候自然肌肉就萎缩了。她先在医院里要做手术,术前检查加上输液,寒气上升肚子就开始胀疼、吃不下饭、呕吐、脸黄,血压也上来了。这样做手术连手术台也下不了,她既然能造成子宫肌瘤就是心脏特别弱,输液等寒凉的东西又伤到她下焦的阳气了。几天时间气往上冲得出不了气,就从医院回家了。需要用的泻脾汤也叫四逆汤,泻了脾就补了肾,辛味的炮附子、干姜和甘味的炙甘草是张仲景治疗少阴证的名方。都是强心阳、强肾的热药,肚胀按中医来说就是脾湿,肾气克到脾脏。泻脾就是泻肚胀,再配合刚才说的救误大泻肾汤,甘味的茯苓、炙甘草可以泻肾水,把里面阴寒的水气泄掉。辛味的桂心、生姜和酸味的五味子是小补肝汤,炙甘草和五味子甘酸就可以除逆,去除阴气逆升。所有该降的没有降,气血翻上去就是逆行了。最后再加上强心阳的旋覆花、代赭石、竹叶,也就是小补心汤,还可治疗她的呕吐。桂心就是肉桂去掉外层的皮,干姜和生姜都可以相互随便用,炙甘草和桂心一起是桂枝甘草汤,为强心阳最好的方子。还有活血的丹皮,一副药下去她就不涨疼了,接着吃了几副就好了。经方用好都是立竿见影,马上就有效果。小女孩痛经厉害了就手脚冰凉了,一定要想到四逆汤,再用上辛咸除滞的旋覆花汤。旋覆花、茜草、葱白三味药下去痛经就好了,淤血就排出来了。心脏和小肠相表里,小肠前面就是子宫,下焦的阳气来源于心火。心火旺能通过奶水转化成月经,心气弱奶水就化不成月经了,小肠火不足经血瘀滞排不干净,就容易造成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瘤、宫颈癌等等。经方派就是抓住行阳的根本,再加上津液补足就畅通了,心脏的阳气是关键。主张阳贵阴贱、阳能生阴的扶阳思想,但是遇到热病也是绝不手软地、大量地用凉药,阳明证马上急下存阴,把燥屎打下去冲头的热气很快就下来了。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xMjc4MTQw.html第六十五讲
讲于日有两个小孩子同时都发烧,一个嗓子疼,一个嗓子不疼。让大人盖被子,就是有点恶寒,不是恶热地撩被子。睡觉的时候稍微出点汗,白天玩的时候没有汗。没有恶心,微微有点咳嗽,大小便没事。这些症状就是阳证,脉比较浮数,小孩子感冒了脉都显快。证明病邪在三阳的表上,没有呕吐、头晕、恶心、不愿意吃东西、忽冷忽热,一会儿撩被子、一会儿盖被子的症状,证明没入到少阳。没有口渴、汗出、大热脸红、鼻子冒干热气、眼发红、大便干的症状,舌苔是薄白苔,就是没入阳明,因为足阳明胃经行于前面。太阳经行于背后,会有颈项强疼、腰腿疼、腘窝疼,只要是太阳经的症状都按太阳经治疗。不管现代医学说的颈椎病、背疼还是职业病,都按太阳经治疗。很多通过外面受寒长期不解造成的症状,现代医学没有风寒那一说。足少阳胆经在头两侧、两胁,出现胸胁胀满、耳朵疼、头疼、偏头疼都可以按少阳经治疗。这两个小孩明显还在太阳经,如果是恶寒、发高热、头疼、骨关节疼、不出汗、脉浮紧数就用麻黄汤。如果老出汗、脉浮缓、怕风、有风起鸡皮疙瘩就用桂枝汤,有汗就是热的不太厉害,脉相对来说松软一点。如果舌苔挺厚白腻的,就用茯苓、白术、藿香等一些化湿的药。嗓子疼就加点桔梗、连翘,证明外面有寒里面已经有郁热了,没地方宣泄就走到了咽喉部位。六经里面少阴经也有嗓子疼,张仲景就用桔梗汤、甘草汤,再厉害就用半夏汤。再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一会出汗烧劲儿小一点,一会儿不出汗烧劲儿大一点,这种情况就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我就给这两个六七岁的小孩开了这个方子。这些都非常实用,如果去医院一直用退烧药就不太好。有桂枝十克、白芍十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三片、大枣三枚、麻黄九克、杏仁八克,把大枣掰开,桂枝汤的量稍大一点,麻黄汤的量小一点。因为他有出汗,表气郁闭比较轻,用麻黄宣泄一下就行了。一个小孩子嗓子疼,就加上桔梗八、九克和连翘十二克到十五克,古书上说连翘能消肿散结、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长得就像小心脏一样,中间是空的又像一个肺,可以入心肺,清心肺之火。张锡纯喜欢把连翘和薄荷七、八克放到一起用,可以辛凉发汗,能把里面的热气发出来。用桂枝汤的小孩体质都不是太壮,多是文气的小白脸,肠胃不好。体制壮、胖得肌肉结实的小孩一闹就是麻黄汤证,皮肤致密就不容易出汗。一旦受寒感觉都不灵敏,受重郁闭才病了。这两个小孩子抓了三副药,让他们用四碗水煮成一碗半,大孩子喝一碗,小孩子喝半碗。不是一下喝完,而是一点一点地喝,三个小时喝一次,一次喝一小茶盅。头一天晚上就睡觉挺好,都没有咳嗽,第二天早晨都不烧了,这就叫一剂止。张仲景的方子用对了一副药就解决问题,这都是在临床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张仲景原文上就有,一般的人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他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所以张仲景的书得经常看,看了很多遍,突然就在临床上知道什么意思了。所以古代很多老中医都把中医十三经这些经典都背过,你悟到的不是你的东西,是书上的东西。昨天晚上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来看病,上午和中午都还没事,晚上就有点咳嗽。家长就非常紧张,我一摸孩子的脉,一会儿有,一会儿就沉得没有了。两颧骨发黑斑,眼里面有黑点,舌苔白厚腻,说明他的肠胃不好。肚子柔软不拒按,不是有粪便食积的阳明证。这个小孩以前容易闹喉炎,尤其是后半夜嗓子疼以后,心脏不好是因为以前用退烧药太厉害了。他两三年以前得过白血病,起因是发烧了半个月,用尼美舒丽输液、消炎反复退烧。不吃药又烧起来了,最后化验是白细胞超高的白血病,后来在河北省二院恢复得还不错。出院后家长又去拜佛、放生,这次孩子一咳嗽就怕复发。我一看问题在肠胃,就需要清理肠胃,因为下面有湿气堵着。因为这两天孩子吃西瓜比较多,我要求家长不让孩子再吃生冷、冰镇的、油腻的饮料。我们摸脉必须得细心,多问一下,否则你就不知道他以前的病史,两颧骨属小肠有亏就是水克了火了。黑为水色,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弱了心脏就弱了。沉下去就是少阴脉了,以前的白血病肯定入到少阴了,是开始太阳经的发烧入里的。他现在是少阴与太阳之间的脉,心脏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所有的六脉都是这样,尤其是心脉和肝脉,这是伤到心脏了。不是心脏不跳了,而是跳得比较弱了,不是太危险,孩子还能正常上学。所以看病时一个细致活,摸脉时间太短,或者像张仲景说的按寸不及尺。说两句话就给人家开方子,比较草率那样不好。中医开方以前的诊断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考虑必须周到,看得越细致把握得越好。一个大夫一上午看一百多个病人就没有质量了,真正想看好病,就得看了十个好了十个。看了十个好了八个这个大夫就不错,看了一百个好了十个的大夫就是庸医,看病好坏不在看人多少。如果大夫不细心,病人不会给你说以前的事情,得了不好的病一般人都不愿意说起。孩子的手脚不是很凉,从外表看还是胖乎乎的,不像一个很差的孩子。观察得细才能看出事情来,白血病还是有治的,病邪入里也有程度不同。医院里面白血病的治愈率是百分之五十,倪海厦治白血病就没有失过手,不管多重半个月就好了。他就是按太阴证治的,用桂枝倍芍药,加生附子和茯苓。到医院就得做放化疗,严重了就得换骨髓。药物伤到最根本的里阳了,生附子可以强心阳,把最阴寒的东西打出来。有一个眼肿、脸红二十多天的、五十多岁的妇女,感觉脸很烫,摸着也不热。嗓子干、口渴,学过金匮的都知道,这叫风水,因为受风造成的水在上面皮毛处闭塞了。肺内的热气没有办法宣泄,不能肃降,水就积到眼上了。出不了汗就觉得皮下很热,烦躁想喝水,还有一点恶心。这就在阳明上了,张仲景有一个专门的方子越婢汤,有点恶心就用金匮里面的越婢加半夏汤。还有一个越婢加术汤,因为她口渴得厉害,白术就能生津止渴。有麻黄八克、生石膏十五克、炙甘草七克、生姜五片、大枣五枚、旱半夏十五克、白术十五克,吃了五副药就好了。她以前和别人说话,说着说着嗓子就不出声音了。肺热嗓子就特别干,必须得喝一口水才能说出来,吃完药就没有这种现象了。用石膏清理肺热,白术能把废水利下去,正常水走到细胞里面生津。她还有盆腔髀骨疼的毛病,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里面的寒症篇里面,有一个治疗髀骨强疼的方子。咱们不管别人说的这本书的真假,实用就行,让我看是真的。还有一个湘本的伤寒论,也是民国时期从民间传下来的,内容跟桂林古本差不多,缺少桂林古本的风寒篇等两篇。都有很多现在通用本没有的内容,桂林古本的内容应该比较全。据说张仲景写了十三次伤寒杂病论,每次写完族人们就抄走了,最后一次的是最全的。张仲景的第四十六代后人传出了桂林古本,说是第十二版,湘版的还在更前的版本。宋代的王叔和是根据第七版分成了伤寒和金匮,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比王叔和整理的多出了将近一百个方子。大家学习中医经典一定要买一本桂林古本伤寒论看看,或者从网上下载了看看。这是家族秘传多少代下来的,他们贡献出来是对人类巨大的益处。现在有人说这本书写得这么全,怀疑是后人改编的,我看着不像是。倪海厦讲伤寒和金匮是按照宋本讲的,后来看到桂林古本他也在研究,这本书出来的比较晚。咱们看中的是这本书的医疗价值,而不去训诂考古,不管他们争论真假。这本书上治疗髀骨强痛的方子是枳实、茯苓、白术、炙甘草汤主之,髀骨疼有可能是股骨头坏死、腰间盘突出,所以张仲景用药就是高深莫测、不可思议。你理解不了你就不敢用,骨头疼肯定会产生积液和积水,疼来自于压力。很多人骨头都磨没了也不疼,里面没有水就没有压力,白术和茯苓就可以把多余的水利下去。只是把气分打开,把利水的药通过血液送过去,里面有水湿一定过不去。这个妇女还有点腰疼,还得按太阳经治疗,再加上桂枝汤。桂枝和白芍走血管能活血,把新鲜血液打过去自然就好了。一般人治疗这个病会用大量地活血和强心健骨的药,他和一般人的思路就是不一样。学了辅行诀以后我考虑问题就更精准了,确实比较好用,一般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位女病人头上跟盖着锅盖一样,头晕沉,睡不好觉。在中医院吃了两年中药,也输了很多液,最后肝功能出问题了。心律不齐后又吃了治心脏的药,中西药都上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一摸肝心脾肾脉都特别沉,属于少阴脉了,头上很多污浊的湿气下不来。我就用大补肝汤,包括小补肝汤,就是辛味的肉桂、干姜和酸味的五味子、化出的甘味的山药。再加上小补心汤的旋覆花、丹皮和竹叶。因为头不好,在医院里就用了扩张血管的药,我把她心脏的力量加强后,血管内的血流就好了。脾肾脉沉就用少阴证的四逆汤,也就是附子、炙甘草、干姜的小泻脾汤。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1ODU4NzM2.html第六十六讲 讲于日心肾阳气不行的少阴脉有外感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没有外感就用四逆汤。四逆汤就是两辛一甘的小泻脾汤,泻了脾就补了肾,因为土就不克了水,泻了土水就上来了。水包括了肾的阴阳二气,两甘一辛是小补脾汤,也就是人参汤。头上供血不好,正常的阳气不能上去。你从人身体的任何地方取出一些水,别的地方的水马上就过来补充了。好的血液上不到头部,污浊的血液和水液就会淤积到那里,只要正常的清气不上升,浊气是不会降下来的。这些浊水和浊气老是在这个妇女的头上,跟戴着帽子一样,她就非常痛苦。摸好脉是建立患者对医生信任的好办法,比你说多少大话都管用。她要是不相信你病就看不好,他来了不说话,你摸脉给他说出几个症状来,她就能安心在你这里吃药了。一吃药很见效他就更加配合你,病就能很容易治好,你让他不要吃什么他才能听你的话,不让他吃凉的他不听病就治不好了。你知道了还不能说错,同样一个脉象可能出现的症状不一样,你说对几个症状以后,其他的问题病人都会给你说的。原理你知道但你说的不是他的症状,他就会对你失去一半的信心。首先得分出阴阳,然后再看病在那一经。所以看病不能多说,要抓住重点和关键。比方肾脉不好,你可以问除了肾不好以外,连带的是不是骨头上、耳朵上记忆力等问题,一般人的症状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或者知道他不知道的事。他不知道你知道就行了,他可能会出哪方面的问题,最后还得落到他实际的疗效上。你说的天花乱坠,治不好病也是白搭。你给他本人治好了病,他会把他亲朋好友都给领来的,你能看好病就不愁有病人。你没本事就不怨别人了,你把这些学好了,多远的病人都会找到你家里的。不用去外面做广告的,所以我这么多年治病,全是靠的口碑,病人都是打听过来的。我就是要看看中医到底能做到哪一步,能不能解决问题,事实证明确实能解决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又给这位妇女用上了细辛,来走少阴去浊水,细辛在小青龙汤里就是用来化湿气的。舌苔白腻就证明有积水,细辛可以去阴寒温小肠、通血脉,是一个非常阳性的东西。
人身的任何部位如果没有清阳,就会有浊阴了,不可能形成真空。还有泽泻,在金匮里面有泽泻汤,就两味药泽泻和白术,治头晕、冒眩。我就用这两位药治疗过一个头晕的病人,血压还正常,去哪里也检查不出来病来。越用越知道张仲景的学问珍贵了,别人开一大堆药吃了效果还不好,所以他是医圣。再加上怀牛膝,是把不好的东西和散逆的气血往下走的药。吃了不到一周的要效果就非常好,两年没停过药,非常痛苦不能出门。头脑也比较清亮了,不压得慌了。学了辅行诀开方子就特别顺手了,以前号完脉就要考虑用张仲景的那个方子,现在摸完脉方子就出来了,它的方法比较直白和明白。所以初学者还是最好先学辅行诀,他比较容易进门,简单方便上手就能用,套公式就行了。根据情况把这些方子就跟积木一样来回组合就行了,这就要看轻重缓急了。人就像水流一样,郁堵到哪里你给他疏通自动就开了,不用面面俱到。刚开始学会把所有的方子都考虑到,你越学越深了就不一样了。肺气不降的人往往影响到肾不好,你不用管他的肾,你也不会补上,你把他的肺气降下来,金去生水了肾不用管就好了。你必须把阴阳五行的关系存到胸中,以不变应万变,你才能对付所有的病。咱们看的病百分之九十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病,都是需要用这套理论灵活运用的。阴阳五行辩证是活的,所以你就没有死方,都是根据辩证动态来的。不是说哪个病就用哪个方,既不能这样学,又不能这样教。一开始学中医就是老炒很多秘方和验方,卖很多书这么干纯粹是浪费时间,十次就能碰对两次。最后还得把你的牌子砸了,没有包治百病的单独的方子,就一个感冒发烧的方子还不一样。各种情况,会开出麻黄汤、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白虎汤、真武汤、大承气汤、大青龙汤,五苓散,大柴胡汤等等,都能退烧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西医的办法,不管什么病一律用消炎退烧的招儿,那不治病光治症状。辅行诀里面包括了张仲景用药的原理,你现在不一定能研究得那么深,这是需要一生去研究的,不可能三五天就能把它研究透。逐渐逐渐熟悉起来,某一天就能明白点事情,慢慢里面的规律就悟透了。学中医得有悟性,它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天人学说。
它和天地气化是相互动态、相互呼应的,不像西医就是一门技术,学会了就能操作了。咱们中医完全根据时间和空间诊断不同、用药不同,处处包括了阴阳思想。单纯学技术没有辩证,像医院那种流水线规范化,所有的病都是那么看,不违反操作流程就行了。学医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所以必须得学好,不能跟做机器零件一样。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扔掉了,去学几百年间的东西,那是非常可笑的事情。这个病人特别渴望好,一见轻马上就给你反馈信息来了,别人不知道她受的罪。经方可以帮助病人解决当时的痛苦,还可以预防以后发生的病的症状。很多病都是由表入里,从太阳入阳明,再入三阴。长期的表证不解造成的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有人是阳明证、少阴证和太阳证三证合一,出现的症状你就弄不清怎么回事了。你用几个方子凑到一起也能治好,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无所互传,到阳明证以后十年他的症状都不变。比如入阳明经后鼻炎、鼻子发黄、头疼、脸红,多年都好不了,输液也不管用,阳明胃经的湿热和阳明燥火冲到这里了。阳明燥火引起肺热,再影响到肝脏上面,肝胆经的火也冲到上面了。你输了很多消炎药把炎症消了,一停药火又上来了,火生成的环境还在,经络还没有通畅。用大柴胡汤里面的大黄把他的燥屎泻下去,再用白虎汤把上面的阳明燥热清出去。或者根据症状解表用麻黄汤、葛根汤都可以,张仲景的每一个方子都是一个小单位,组起来也是一个方。一种病用一个方,好几种病就用好几个方。大刀阔斧的形式就是好几个方子在一起,量也大药也多,效果也很好。日本人用一个小方或轻方,也有效就是慢一点,只要用对了都有效。甚至不在乎量大还是量小,柴胡汤要求柴胡八两,你给他二三两,别的药八两,那就不是柴胡汤了。他的药量比例是要小都小,要大都大,那还叫柴胡汤。小孩子的药量也是一个道理,大人喝一碗,小孩子喝一小盅,让他少喝点量就小了。还是那个方子的药量比例,都是做的合方,也是很安全的。下面讲五脏用药法药大补汤别集,是张大昌他爷爷留下来的,不知道是不是辅行诀里面的东西,但是辅行诀里面没有这些方子。可能是他爷爷自己发挥的,这本书在文革时被烧了,从废纸堆里拣出来一部分。我理解他的思路特别好,这里面的大补肝汤治疗素曾跌仆,内有淤血,或缘久劳精气变少,倦怠乏力,常自惊恐,眠息不安,头目眩晕,时多呕吐,此名痹厥者方。有桂枝、干姜、五味子、山药各三两、炮附子、葶苈子、大黄各一两。病人有了宿疾淤血,曾经跌打损伤过,也可能没有,证明他的血分有了问题了。惊恐就是肝胆不好了,肝虚则恐,肝不好就睡不好觉了。血不养肝了,眩晕就是肝阳上亢,胆火冲逆就会呕吐。痹就是闭塞不通,厥就是手脚冰凉,这就好像是关节炎。因为肝不好气血就达不到,关节就得不到气血的濡养就疼了。这个方子是针对肝上虚寒有郁,因为肝主藏血,主要是把肝血养足打过去。这个方子里面没有活血药,只是把肝脏的功能加强起来,自动就能活血了。两辛的桂枝和干姜、酸味的五味子、化出甘味的山药就是小补肝汤,两个咸味的葶苈子和大黄、酸味的五味子是小泻肺汤,泻了肺就补了肝,因为金克木。咸酸化出的辛味是炮附子,因为化味是最主要的,是对肝脏最好的。把肺调好就是它的组方思路,这样用药更有生命力。张仲景补肾用小泻脾汤,就是少阴证用的四逆汤,泻了脾就补了肾,道理是一样的。本身附子补肝就特别好,乌梅丸里面就有附子。这里原方是厚朴,但经考证就是附子,厚朴是别人误写上去的。尤其是肺上有痰饮、咳嗽、肺气郁、肺火大、大便不通的病人,就可以用这个方。肺气压制住肝脏了,金气太实克到肝木了。如果肺脏没问题,只是肝心有问题,就用小补肝汤和小补心汤。这样就有多了一个思路,不是泻肺肺就虚了,它是肺太旺了。实就是邪气实,肺金太旺就不正常了,它就不能化生出对肝脏最好的辛味了。这样就伤到肝脏了,肝脏就得不到肺化生出的营养了。葶苈子和大黄是泻肺火、通大肠的燥屎和燥火的,肺正常了人体里面就自动生成辛味了,比你外来的东西要好。病因里面的久劳,不一定是房劳过度,不一定和肾脏有关系。古人生活比较艰苦,身体病到一定程度都叫劳,五脏的虚损也都叫劳。精气变少就跟少阴肾有关系了,所以咱们中医要求人把肾气保养好,因为肾里面有元阴和元阳。肾脏还管肝木、生厥阴,还管太阳经卫外,和足太阳膀胱相表里,还负责人体的免疫。造成人精气变少最厉害的就是房劳,这个方子里面把肺实金气泻掉了,金就能生水了。肺里有痰液就不能生水了,肾水不足相火就会反克到肺金了,都可以造成肺气实,这样就能照顾到肾脏了。人得病百分之八十是肾气不足造成的,肾为先天之本,所以人结婚之后身体逐渐就衰败下去了。元阴和元阳就损失了,肝脏和免疫力都缺少滋养了,所以一定要保精,不能浪费,这是生命的根本。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2MDk4MDc2.html第六十七讲
讲于日有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在河北省二院确诊的是中耳炎,反复了两年没有治好。我一看明显的症状就是右耳疼,部位是走两侧的少阳经,脉比较洪大。口渴、喜欢喝冷水或冷饮,肚子就很胀,属于阳明和少阳合病。大便干燥,大肠经和肺经有热,脾胃是寒凉的。舌苔是滑薄苔,一块一块的,其实不是真正的中耳炎,因为是病邪到阳明会长时间不走。我给开的方子是北柴胡15克、黄芩九克、半夏十克、党参九克、炙甘草六克、生石膏九克、知母九克、芒硝七克、生姜五片、大枣五枚。给她开了五副药,所以说中医要毁于药,药店就没有北柴胡和旱半夏,只有水半夏。北柴胡是张仲景用的正儿八经的柴胡,正规应该是旱半夏,水半夏二三十块钱一公斤,旱半夏一百二三十块钱一公斤。不同柴胡之间价格差的也比较多,他就去我哪里抓了药,吃了两付就不疼了。肚子也不胀了,因为肚子胀是肠胃伤到阳气了,我就把生石膏单独拿出来。让吃了两服药以后再加生石膏,结果因为效果比较好,生石膏就没有加。她的胃气一降,少阳火就开始降了,耳朵就好了。知母和芒硝是通大便的,芒硝不用熬,把药熬好后直接冲化就行了。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是营养胃气的,张仲景设计的小柴胡汤就是先把胃气照顾好,旱半夏是右降的药。不给她用大黄是因为按着她肚里柔软没有燥屎,大黄是泻实的,她只是有一种热气。中医用药对症了就会一剂知,就是一剂就能知道它的效果了,一剂止就更厉害了。只要有阴阳、昼夜、四季,中医就不会过时,因为中医研究的是天人阴阳变化的学说。如果按学院老师教的脏腑辨证,有个病人口苦是肝胆火旺,恶心和厌食是肝气犯胃了,头眩晕是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胸胁苦满是肝胆上的事,颈项强痛是有了外感,腰痛就是肾不好得补肾,腿胀、心烦、失眠等等症状,可以开出逍遥散,加上治外感病的羌活、独活,还得加上补肾药和安神药。按这种治法这个方子得二三十味药,其实这些症状要按六经辨证就是太阳合并少阳,就可以用柴胡桂枝汤。几味药就解决了,而且效果也比较好。有表征单纯去舒肝健胃效果不会太好,因为它是表证引起来的,必须用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一下就解决问题了。咱们用的六经辨证是根据六气来的,把人体的气化系统研究透了。五脏辩证只是照顾五脏,按五行把五脏分了系统了,没有考虑经络循行和腑上的事,所以是有缺陷的。有个胖女人到我那里想减肥,我一摸是阳明脉,她口渴,有痰,二十年的鼻炎,大便干,老吃完美的高纤乐,不吃就结不下大便来。肺脉大、肝脉弱,因为金克木了,长年的肺火大就把肝血耗没了。任何动静没有才能睡着,鼻子干得每天得用水洗,里面都是干块。因为燥火之气太厉害,就用大青龙汤给她把肺火清掉,量都不大。有麻黄七克、杏仁九克、生石膏十二克、炙甘草七克、桂枝十克、生姜、大枣,吃了五副药以后鼻子特别舒服。但是因为她常年睡不好觉,正规的熬法是先煎麻黄,把熬出来的沫子去掉,再熬别的药。结果她就睡不着觉了,因为麻黄碱可以兴奋大脑。肺热清掉后就需要变方了,所以中医不能一方到底,病机变了方子必须得变。我就用辅行诀上的小补肾汤,有葶苈子、麦冬、地黄、竹叶、炙甘草,可以把肾里的血液和津液补足,因为她的肺常年热就金不生水。睡不着觉就用酸枣仁、川芎、知母、苏叶、云苓,这就是酸枣仁汤,能把肝脏的功能调正常。大便不好就用当归、柏子仁,可以润肠、补肝,肝血亏导致头发挺稀。因为肝主二便疏泄,肝脏不行大便就通不下来。咸味的葶苈子和酸味的麦冬是我从辅行诀五劳汤里面拿了两味药,咸可以泻肺,把肺里的淤热和痰液泻掉,酸可以补肺里的津液。吃完这五服药,她二十年来鼻子和睡眠没有这样舒服过,可以深度睡眠了。清肺热后生地可以养上肝血,鼻炎也就治好了,皮肤和精神状态也好多了,头发也不掉了。她知道了中医和保健品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小孩子也可以用大黄通便,只要他有实证,粪块结到大小肠里了都可以用。再不行用芒硝,一定要把它通下来,还可以再加上枳实和厚朴调中气。下面咱们讲辅行诀的五劳方,先说建中补脾汤,就是张仲景的小建中汤。治疗脾虚、肉亟、嬴瘦如柴、腹拘急痛、四肢无力,肚子抽筋一样的疼,就是肠痉挛,主要是治脾虚的问题。脾主四肢肌肉,金匮里面虚劳篇的小建中汤可以治疗虚劳里急,心动悸就是心慌,鼻出血,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还涉及到心脏,因为脾阳虚就血亏了,肠胃不好就不能左升右降,相火反逆、肺火大就会鼻子出血。脾虚了木就去克土了,梦失精又涉及到肝肾问题了,因为脾是万物之源,脾出问题五脏六腑就得不到土气的滋养,咽干口燥也是肾上的问题,这个小建中汤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五脏。所以说这个方子的主证还是有点不一样的。这叫异病同治。组成有辛味的桂枝三两和酸味的白芍六两可以泻肝,产生的甘味是对脾脏最有好处的,脾虚会肝旺,就需要泻掉肝气,肝脏的药就成了主药了,泻了肝就补了脾,就可以在重新建立中气的自我正常运转,脾败了单纯用甘味药不会将脾气补起来。炙甘草二两、生姜五片、大枣十二枚和饴糖。饴糖是从粮食里面提取出来的,用黄米或者大米熬干饭,再把大麦发芽后切碎。把大麦芽撒到干饭里面搅拌,干饭见到大麦芽整个就变成水了,把这些水放到锅里再熬,稠了以后就成饴糖了。这个甜味的饴糖是对脾最有好处的,脾虚不一定就有湿,所以不用担心甜味对除湿不利。脾亏到一定程度必须用稼穑作甘,也就是粮食出来的甜味才能补好脾。现在加工的白糖会伤到脾,因为它的性质是酸性的。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5ODY2Njg0.html第六十八讲
讲于日张仲景的小建中汤和辅行诀的建中补脾汤的方子一样,药味一样,用量也是一样的。但是建中补脾汤只涉及到脾脏,而小建中汤涉及到了全部五脏。其中的饴糖是粮食加工出来的糖,因为粮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所以粮食里面的甜味能入到脾脏。咱们说的脾不光是西医说的脾脏,还包括胰腺、小肠、脾胃的功能。中气很大一部分其实说的是胰腺,因为胰腺在脾胃的中间,它里面产生了淀粉酶、脂肪酶等上万种的酶,去消化蛋白质、脂肪等各种营养。不是光有胰岛素,人吃的各种食物都需要酶去分解它。所以咱们平常吃饭不要太复杂了,否则就会对中气造成负担。现在生活讲究高端,其他方面可以好一点,但是吃的不要太复杂。越简单越好,不要以为很多工业化加工的东西就是营养高,其实是对人体能量和阳气的消耗。身体要识别这些东西,然后要产生各种酶分解它,你在消化食物,食物也在消化你。就像你喝一种酒可以,几种酒放到一起喝你很快就醉了。人体虽然很灵敏,但是对历来都没有吃过的东西会很难识别,产生能消化这些东西的酶也得有一个过程。西方人吃生肉是从他们祖先就开始的,中国去吃生肉就不习惯,很多很少吃得到的东西不见得对你有好处。所以现在的小孩子难养,就是他们习惯了超市的非天然的食物,一个是它们的味太厚,加了很多咸盐、味精、鸡精和很多辛辣的东西,一吃特别香、辣、甜。长期吃味厚的东西人的知觉就麻木了,而且是会伤到人的脾胃的。脏腑清灵了就能品尝出原始的五谷之味,是人体能直接吸收的滋味。人体之所以能辨别这些东西是因为有阳气,人有阳气身心都是清灵的,孔子听到路边的女人哭声,能听出三种悲哀。但是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老看那些花红柳绿的东西就会伤到眼睛。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是打打杀杀的你的内心就不会沉静了。老吃厚味就刺激得没有食欲了,看到粮食做的东西觉得没味就不吃了。咱们知道五味主五脏,辛入肝、咸入心、甜入脾、酸入肺、苦入肾,过了就是药物了,就会对五脏造成损伤。五谷对孩子们生长很有利,而且长出来的体型也好。现在孩子们吃的西方来的垃圾食品,都会身体超重,含有各种激素和添加剂。西方人的快餐文化没有什么讲究,马上吃完饭去工作挣钱,没有真正的饮食文化。只讲营养不管对身体好不好,吃的人们骨质疏松、高血压各种病都来了。所以如果小孩子不爱吃饭、挑食、厌食,可以让他吃点饴糖,小建中汤能把他的中气重新建立起来。他就能找粮食做的饭吃,然后让他断掉超市里的牛奶等各种饮料,越喝越厌食。咱们吃五谷的东西,比如山药可以吃到他的糖分和纤维,人体利用完这些东西一定会产生一些垃圾。这些食物里面的纤维就能把这些垃圾带走,这就是原汤化原食。人体如果只能吸收不能排泄,就是西方饮食观念不讲排泄。他们把食物中有营养的东西提出来做成营养片让你吃,吃了你能吸收而且能上瘾,但是排泄不好就会出问题。时间长了会存积到某一个脏腑,甜味的东西会存到胰脏上,就会形成糖尿病。五脏你能满不能实,实了就是结石或癌症。饴糖就能直接进入胰腺,才能把以前吃的垃圾逐渐排出来,把胰腺的功能唤醒。但是一定要用正品,现在有很多是假的,用白糖加上工业原料制成的,特别便宜但一般人很难分别真假。我买饴糖就直接找那些手工制作的,你一尝就知道不一样。饴糖单独吃对人的脾胃也是有好处的,这个方子里面的饴糖多一点也无所谓,一顿吃两三小勺都可以,甜的东西孩子也愿意喝。妇女吃这个方子可以补血,妇女以血为用,经常来月经血分就要亏。血是从脾胃上来的,很多妇女到三四十岁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突然就会饿得马上得吃东西,不吃就会晕倒。按难经说,脾里有半斤膏脂,属于精华的阴液。脏腑长期郁热不解和辛辣的东西把这些膏脂损耗没了,或者睡不好觉也会引起。吃这个方子把这些膏脂补足后,饴糖和白芍都有补足脾血的功能,就没有这种现象了。所以女人要常吃建中,男人要多吃理中汤,因为男人以气为用。下面讲养生补肝汤,是从汤液经法里面直接拿过来的。有酸味的麦门冬三两,咸味的葶苈子六两,辛味的干姜三两、葱叶十四茎、桃奴十四枚、麻油一升。他说的补肝却用了酸味的补肺的药,咸味是泻肺的,酸咸化辛。辛味可以补肝,重新建立肝气,因为肝脏已经劳损了,自身已经没有功能去运转了。必须是克它的源头的肺金,变化来来的精华的东西是对它有利的,所以得从肺上着手。咸味的六两和酸味的三两,是为了把肺里面多余的气泻掉,因为肝弱了金肯定相对要强。泻肺后把肺调平产生的化味是补肝的,这就是伊尹五行相克才能相生的思路。这个方子主要治疗肝虚,筋亟,腹中坚澼,大便闭塞。我用这个方子治疗过鼻炎的病人,结果鼻炎和肝脏都好了,因为能够睡好肝脏就得到滋养了。这就是通过肺来调肝来得特别快,这个思路温病派没有。肝脏的疏泄功能弱了大便就不通了,肺火没了津液往下走大便自然就出来了。腹中坚澼就相当于肝硬化腹水,是肝脏不工作出现的症状。这样的方子能治很多病,我们都可以灵活运用。如果肺火大咱们就用葱叶,绿色的入肝,白色的入肺。咱们不知道桃奴是什么,可能是没有长成的小桃,临床上张大昌弟子们
用的是桃仁。学习了辅行诀和伤寒论用药就非常顺手了,可以用六经五脏结合起来辨证,可以把这两部经典上的方子合到一起用,非常灵活。辅行决已经把五行之间的变化解决得出神入化了,麻油是从芝麻里提取出来的香油,芝麻的气味是走肝的,麻油还可以润肠。下面讲调神补心汤,治疗心虚,脉亟,神识恍惚,烦躁不宁,是比少阴证还要厉害的心脏病。用到苦味的生地三两,甘味的茯苓六两,咸味的旋覆花三两、栗仁二两,苦味的苦苣二两,麦酒一升。补心就要泻肾,因为水克火。甘味的泻肾,苦味的补肾泻心,甘苦化咸补心。因为心脏很弱了直接用咸味补不上,通过化味重新建立启动心气,然后再通过五谷、五果、五菜的辅助来养心。麦为心之谷,小麦酿的酒对心脏有好处,用麦酒一升跟药在一起熬,一升相当于咱们熬药的一碗。张仲景说以水九升煮药三升,咱们就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早中晚各喝一碗药。咱们知道这个理论就行了,这些菜、果药店不好找,只能去菜市场或超市买了。因为五脏太弱了,需要用比较平和的五果和五菜配合药物来帮助五脏,别的东西太猛烈了会对脏腑有伤害。张仲景只是把小建中汤收录了下来,没有把这四个方子收下来。下面讲凝息补肺汤,治疗肺虚,气亟,烦热汗出,里中干燥,时咳血。用咸味的丹皮三两,苦味的黄连六两,酸味的五味子二两,辛味的韭菜三两,李子八枚,白酨酒一升。酨的拼音是zài
。要补肺得泻心,泻心要多用苦味的药,苦咸化酸可以把心脏调平,补肺。菜的味道可能是气味的互换,金木相合,水火相交。白酨酒是古代做黄酒的原料,因为是白色的所以入肺。张仲景的瓜蒌薤白白酒汤里面的白酒就是这个白酨酒,据倪海厦考证是甜酒酿。五劳汤的使用率不高,张大昌和他的弟子用这些方子案例也不太多,因为五菜和五果不好找,这些症状用伤寒论其他的方子也可以解决。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wMDI3NDM2.html第六十九讲
讲于日中医的精神就是不违背自然的法则,冬藏是涉及到第二年身体好坏的根本问题,所以黄帝内经有句名言,善养生者必奉于藏。一般人都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光注意养生了,却不知道养长、养收、养藏。黄帝内经的保养生命的精神是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春天是生而勿杀,在夏天阳气外泄的时候要让身体出出汗,思想情志可以开放一点。秋天的时候阳气就开始收敛了,冬天的时候万物闭藏,勿扰乎阳。养藏性就是不去打扰阳的潜藏,冬天的时候我们要穿的稍微保暖一点,把阳气收到里面是正确的。有的人锻炼出汗、晚上不睡觉,都算扰乱了阳的潜藏。黄帝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温病,阳气得不到足够的充养,第二年春夏需要的阳气就不够用,就会生病。伤寒论的意思就是伤到冬天寒水蛰藏之令气了,也就是人生命的根本,人就没有抗病能力了。所以说养阳特别重要,黄帝内经说温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所有的温病都是伤寒造成的。难经说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这一类的都叫伤寒,是广义的伤寒。内经说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所有的发烧的病都是伤寒病。杂病包括了不发烧的病,所以伤寒杂病论这本书能治疗发烧的病和不发烧的病,也就是能治天下所有的病。张仲景起的书名比较保守、有内涵一些,以前的经典之作都叫经,其实伤寒杂病论也应该叫经。古人认为经典是不可更改的权威之作,张仲景收集了古人很多经典之方,因为不是他首创的所以叫论不叫经。医家一定要把藏的工作搞好,否则作为医生还老闹病,还怎么给别人看病啊。如果把藏悟透了,人就不用吃药,因为阳精藏好后,肾阳直接和膀胱经相通。人体抗御外面的风寒暑湿燥火的能力就强,首先抵御外邪部分就没问题。然后在情志上符合养生之道,人就没有什么大病会得。昨天看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常年腹泻,这是脾肾寒了。今年夏天的时候我给他开了几副药,我一摸脉脾肾还是有点寒,他说吃药那段时间大便很正常。我说你要想治好必须夫妻分床,我开的药我心里有数。他说现在有一个情人,人在夫妻生活的同时,你的阳气会散失掉。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保护阳气更重要,否则就会常年拉稀,输液吃药也不管用。如果还不注意他的病就不容易好,固不住阳不吃药的时候就要犯病。下面咱们讲固元补肾汤,治肾虚,精亟,遗精,失溺,气乏,无力,不可动转,或时下血方。有甘味的人参三两,辛味的炮附子六两,苦味的竹叶三两、薤白三两和杏仁三两。补肾就是主藏,辛味是泻脾的,泻了脾就补了肾。甘苦也是补肾的,重新建立肾气。肾气已经非常虚了,用熟地等一些补肾精的药已经补不起来了。薤白有一种大蒜浊气的臭味,有重浊往下走的效果,能把肾脏和输尿管里不好的东西给排下来。张仲景的瓜蒌薤白汤,是用瓜蒌把薤白带到胸上,把胸内的痰液、浊气、臭水泻下来。这是同气相助,以浊泻浊,而且它有滑性,所以有人在拉痢疾的方子里也用它。浊气下坠降不下去,用上它就可以滑下去了,痢疾也是污秽之物。肾炎就是该排的东西排不下来了,就可以用到它。竹叶是偏凉的,薤白是苦温性的,杏仁不凉不温。竹叶可以利尿,把肾脏和膀胱里不好的东西排下来。下面咱们讲陶弘景收录的汤液经法的六神方,治疗外感天行之病,就相当于现在的传染病。有阴旦汤、阳旦汤等,他带着徒弟在山上修道的,外感了山岚瘴气,病邪变化特别快,今天发烧明天就成肺炎了。数日传遍,生死往往在三五日之间,要使用了这几个方子就不至于冒险了。这几个方子在伤寒论里面也有收录,证明陶弘景所说不虚,包括急性肺炎、发烧等各种大青龙汤证传染病。当年石家庄就闹过大脑炎就是用白虎汤治疗的,都是从汤液经法来的方子。阴旦、阳旦、六神都是古代道家根据天文星象正统命名的,后来张仲景就避道家之嫌,收到伤寒论以后就不叫这个名了,有的没改有的改了。陶弘景说阳旦者升阳之方,阳旦就是太阳初升的时候,相当于一年的立春。阴旦就是月亮出来的时候,相当于一年的立秋,方位的西南。月亮刚出生的时候在西南,阴气在这里初升,这样才可以右降,阳气从东北初升开始上升。东北西南一线是人体的坤艮,代表了脾胃方面的问题,所以人体脾胃的阳气不足了用阳旦汤,阴气不足了用阴旦汤。人的阳气升发不上去就会胃阳不足,就需要在桂枝汤里面加上黄芪的大阳旦汤了,阴旦汤就是柴胡汤。青龙汤就是宣发的麻黄汤,就是春天阳气往外发散的时候,受寒后就闭塞了,就要通过肝脏青龙的力量去升发。白虎是重收之方,用凉药西降,这完全是把时间和空间放到人体里面,用时空去治病了。朱雀汤是清滋之方,玄武汤是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治疗阳气不足,水饮内停的病症,克化不动水液了。真武又叫玄武,玄就是黑色,武就是北方龟蛇合体的神。龟甲就好像武士穿的铠甲一样,乌龟是镇水之神,是水中之阳。西医的营养观念和古人药性的思想是两码事,有个病人吃安利产品很精神,一不吃就哈欠连天。我一膜就是少阴脉,这些东西跟大烟一样上瘾了。一开始黄连素治痢疾挺好,就是从黄连或其他草药里面提取小檗碱黄连素,没过五年就治不了了,细菌产生抗药性了,因为它成份单一好识别细菌就好对付了。如果是整个的黄连熬成水就不产生抗药性,所以说大自然里面一物降一物,用西方科学去研究中医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小阳旦汤治疗天性病,就是不管大人小孩都得的疫病,症状是发热,汗自出,恶风,鼻鸣,干呕,脉弱。中风以后自己老出汗,怕风就是桂枝汤证,也可能他发烧,也可能不发烧,发烧不发烧这个方子都能治。足阳明胃经通于鼻,肠胃不好了造成鼻子直直地叫,鼻子还是通气的。他不是麻黄汤证的鼻塞,而是过分通畅了,好像一吸气凉风就进了肺了。鼻子也怕风,胃凉了鼻子也就凉了。恶心但吐不出东西来,汗出太多就不是浮紧脉了,因为表封闭了不紧,而是缓脉。这就是桂枝汤,有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几副药就好了。有个小伙子从小发烧就用抗生素,一直到初中每个月都要输一次液,来的那天一天输了两次液还是发烧。三十九度多嗓子疼,舌苔白腻,我就用桂枝汤加白术和茯苓,吃了两服药就好了。我治疗过的最难治的发烧,是一个每到夏天就发烧的病人,腿上还有慢性骨髓炎炎,冷得他就到太阳底下去晒着。夏天是阳气正旺的时候,但是阳气往上走了,骨髓炎是阴邪之气在下面,阳气就不足于克化他的阴证就会发烧了。冬天的阳气是往下走的,所以他冬天不烧,他就是用什么消炎药也不管用。一般都是低烧,不是正邪交战针对外邪的发烧,这种阳气飘上去了的发烧特别难受,浑身跟散了一样头晕头蒙。开始我用的是三仁汤,但是不管用。我就改变思路,用阳药去攻他下面的阴邪,一副药就不烧了。我自己组了一个方,里面有真武汤的成分和活血成份。中医退烧有两千年的经验,现在中医院规定用中药三天不能退烧就要上西药,应该是西药三天不退烧就用中药,还是没有自信。还有个小孩,一个月竟然输了二十八天的液,发烧还是退不下来,前两天又发烧三十八度多。我一问症状其他的不明显,小便也不多有点不利,显点恶心。就用两包小柴胡颗粒和五苓散让他冲着喝了,一天就好了。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4MDcyNjY0.html第七十讲
讲于日大阳旦汤治凡病,自汗出不止,气息怯怯,身劳无力,每恶凉风,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脉虚大者,更为切证。凡病是说不管它是外感天行,还是内伤杂症,凡是得病都能治。这种病出汗要比小阳旦汤程度要厉害一些,感觉非常气短,稍微一点凉风就怕吹到身上,都是非常弱的现象。而且肚子老疼,吃东西不行,这个方子就特别合适了。黄帝内经说脉虚大为劳,我在临床经常遇到这种病人,这是阳气不能入于阴中、浮阳外脱的表现。黄芪建中汤主治胃气不足,得把中气重新建立起来。有黄芪五两,桂枝三两,有芍药六两,桂枝三两,这就是泻肝补脾。黄芪五两,人参三两,是用来补气的药,甘辛补脾。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这个方子可以把少阳的虚火降下来,这就有了小建中汤的意思,生阳之方以黄芪为主。它扎的根比较深,而且它的质地比较松软,可以深入沙土几米深。所以它生发津液的力量就特别强,张锡纯就善用黄芪补正气,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就用一两黄芪,他这里加大了生阳的药量。人参是补气生津、健脾,因为出汗多会伤到胃液。伤寒论的新加汤就是用党参、倍白芍,思路是一样的。这就是虚劳病,脉无力而且洪大,里面是空的。洪而有力是里面有实证了,而这种松软的脉就跟摸到豆腐或棉絮一样。芤脉的外面还有点硬,缺血后里面的气还比较足,这里的脉象是里面的气已经不足了,搏动的力量小了。各种病都能引起这个症状,有的西医还是叫不上名的,内伤的比较多,但不一定就能化验出什么病来。拘急就是痉挛或抽筋,小孩子老肚子疼,就用小建中汤加饴糖和白芍,酸甘就除了痉挛了。白芍能利脾下血脉,走静脉。熬法就是把药渣去掉后,把饴糖放进去再开一个滚儿,化掉就可以了。睡着了以后就不主张再喝药了,应该勿扰其阳。睡觉后阳气入里的目的是阳气潜藏修整了,还可以温养脏腑,打扰了他就伤到阳气了,而且还伤神,所以有人睡觉了别人应该不大声说话。小阴旦汤治天行病,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痢。有黄芹,芍药,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张仲景的方子用药是根据汤液经法的气味化合,药量的数字是根据河图洛书之数。比如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三八为木,就是这个比例。补阳用大枣二十五枚,炙甘草汤补阴用三十枚大枣,二四六八十加起来是三十,阴数之和。一三五七九加起来是二十五,阳数之和,所以叫经典之方。这个方子能治急性肠胃炎、发烧、痢疾,肚子一疼就得去厕所,芍药能缓解疼痛。这样的方子还有好几个,葛根芩连汤有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治疗的是热利,肚子不疼。大便次数多,喷射状,味臭。桂枝人参汤治疗的是寒利,大便次数多但不臭,拉肚子不难受,是脾虚寒造成的,就是桂枝加理中汤。小阴旦汤里的黄芩能泄胆火,阴旦就是从长夏过渡到立秋的时候,阳气该降的不降,湿热该收的不收。阳气因为湿热在那里挡着而降不下去,需要用白芍和黄芩去收降阳气,白芍右降酸收,苦寒味的黄芩能燥湿,寒又能往下降。就把长夏的湿热之气除掉,痢疾就是有湿热,凝聚到一起了。肺气不降湿热传到大肠就是痢疾,拉肚子后肠胃的津液受伤了,生姜、炙甘草和大枣可以补脾胃。古人的思路是通过观察天去研究人,尤其是秋季腹泻和痢疾。按照正常的气化到秋季开始敛降,水火各返其宅,水归水,火归火。阴气往下一降,就把阳气潜降下去了。如果湿气太重热气就往上走,所以就会汗出。藿香正气汤是转治暑期的暑热引起的恶心、吐泻,外面是暑里面是寒,用来温中化湿,其实是喝了很多凉东西脾胃受寒了。伤寒论里面把小阴旦汤叫黄芩汤。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心中烦满,胸胁支痛,往来寒热者方。有柴胡八两,人参三两,党参三两,生姜、炙甘草、芍药各四两,大枣十二枚,半夏洗一升。这就是小柴胡汤的症状,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病在少阳经。这是在小阴旦汤基础上发展得比较严重的病,是小柴胡汤加白芍,张仲景的黄芩汤基础上加了柴胡、半夏和人参。如果合并阳明证,张仲景就又在里面加了枳实和大黄,就成了大柴胡汤。柴胡走三焦、清少阳,他们用杏仁有的是多少枚,石膏用鸡蛋大小,厚朴一尺。估计他就是怕以后换算错了,历朝历代的度量衡都不一样。吴茱萸也是用一升,有时候是几两。比如半夏仲景用鲜的,和干的重量肯定不同,所以仲景写半升,和姜一起用这个药非常保险,并不是有毒不能用。这个方子总的来说是一个右降的方子,黄芩和白芍清降君相二火,柴胡左升清阳,又能右降,左升就等于右降。所以叫大阴旦汤,降的力量要比小阴旦汤更强。柴胡苦平不是热药,左升的是清气,用量大了还能泻。可以推陈致新,能上能下。张仲景对中医做的贡献已经超过伊尹了,他肯定看过汤液经法,并作了重大发展。小青龙汤治天行病,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身痛,脉紧者方。用苦温的麻黄三两、杏仁半升,辛味的桂枝二两,甘味的炙甘草二两。甘苦化咸可以补心脏和津液,苦味本身就走心脏。桂枝和炙甘草张仲景治疗心动悸,是强心的药。张仲景用的叫麻黄汤,麻黄就是青色的,左升宣发的药。桂枝也是升阳的,纯属左升的方子,所以叫东方的小青龙汤。如果冬天这样的病人病重了,一到春天就好了,证明得到了天地阳气的资助了。有些皮肤病就是这样,中医是大的思维。青龙宣发就是把汗毛孔打开,强心阳加大心脏的运动,把外面来的寒气赶走。病人受寒后阳气郁闭,抑制了人的阳气的宣发。阳气来源于冬天的寒水,该生发的时候没有生发上去。夏天阳气宣发出汗的时候突然受寒了,照样可以用左升的方子,发汗把寒邪排出去。麻黄青色入肝,生发肝脏的阳气,杏仁可以补汗水。人出汗时外面的寒水突然受到寒邪的压制,就会因为不通出现身痛。寒气把人体的脉收住了,气血过不去就紧了,人体本身不是太弱,张仲景在这里写的是浮紧。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就成沉细的少阴脉了,伤寒是高出皮肤的浮脉,摸着就是洪大有力的。有一个病人本身是太阴合病阳明,大便稀是太阴证,经常口渴时阳明证。而且又加了受寒脉沉细的少阴证,还有头两侧和两胁不舒服的少阳证。开始用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然后加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两天后烧就退了,病也好了。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4MTM5ODQw.html第七十一讲 讲于日
辅行诀里面的大青龙汤,就是伤寒论的小青龙汤,大家不要把名字混淆了。治天行病,表不解,就是从外面来的。发热,干呕,咳喘不已。病机就是外寒内饮,外面受了风寒了,肠胃里面有水饮。一般舌苔是白腻的,好像是从水里提出来的一样,不愿意喝水。还有特殊情况就是特别愿意喝水,五苓散证就是里面有水饮,化不开以后就老喝水但不解渴。多喝水人们容易联想到阳明证的人参加白虎汤,大热大渴脉洪大,临床上有但不太多。舌苔一定是黄干燥,可以从这方面鉴别。水喝的太多了舌苔像糊了一层浆糊一样,清理了以后就是白腻苔。这里的大青龙汤证也许渴,也许不渴。小青龙汤证没有咳嗽,吐痰很容易。水饮在胃而胃气不化,又引起了肺气的水湿过剩,变成痰就吐出来了。这个名方效果就是一剂止,可能发烧,也可能不发烧。但是咳嗽得比较厉害,用什么药都止不住。饮证能造成很多病,西医化验不出来,也可能造成苓桂术甘汤证的心脏病,痰水克到心火了。还造成咳嗽、头晕头蒙,饮这东西越用药效果越不好。输液又是把水输进去了,本身就是水液代谢不走了,消炎不会管用的。饮是中医一大特色,西医没有这一说,得饮证的人非常多。有一个病人喝冰镇啤酒和饮料太多,越喝越渴,伤到了脾肾。肾水上犯,克到脾土,造成脾胃不好。水代谢不走脾湿,又伤到头上,造成头晕、头疼、恶心,头上好像裹着一个东西一样。看到饭吃不下,做CT头上没事,检查不出病来,浑身难受不舒服。我给他用了己椒地黄汤,配合了五苓散,泻水、泻肾、补脾,吃了不到两个月的药就把他治好了。把他吓坏了,以为长了脑瘤了。他的肚子也舒服了,浑身也轻快了。龙就能治水,左升对应的是肝,辛酸化甘辛味多是补肝的。桂枝、半夏、干姜、细辛都是辛味药,芍药和五味子是酸味的,这是一个升肝阳的方子。甘味的炙甘草和五个辛味的药就可以甘辛化苦,加上苦味的麻黄就苦能燥湿。青色的麻黄就是青龙,可以强心增加心率。细辛、干姜、五味子两辛一酸专治肺胃里的寒湿不化、痰饮过多,干姜可以温肺胃。细辛也是能化水的温药,能把阴寒之气打开,细辛尝着就特别麻辣。痰饮成废水已经没有作用了,需要用温热药把它打开排出去。所以说人不能贪凉饮冷,尤其是发烧感冒的时候,快好时就喜欢喝水了。治病从不渴到渴就是快好了,通过发汗解表了,一定要喝温水。一点一点地喝,水分就能化解开了。如果用一杯水一下就喝了,人体正弱的时候化不动了,就容易形成水饮。尤其是夏天出汗正热的时候,一杯冰水下去,形成水饮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病,内寒内饮就是真武汤证。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老咳嗽,是肺寒有水阴造成的,我一看就是青龙汤证。他游泳完回来喝了凉东西,就是外寒内饮了。嗓子很痒,舌苔白腻,抓了三副药就好了。麻杏石甘汤证是肺热引起的咳嗽,一般是黄痰,厉害后嗓子会响。它是干燥的哮鸣,是肺热把痰液蒸化了,声调比较高,吱吱地响。这种喉鸣容易和射干麻黄汤症误诊,张仲景形容射干麻黄汤证说,这种病人喉中如水鸡声,气管炎嗓子有痰呼噜呼噜地响。我治过一个哮鸣的小孩,反复咳嗽输液治不好,肺里有浮热。别的大夫给他开的方子是射干麻黄汤,里面也有细辛、生姜、五味子等热药,我一看正好相反了。热证再用热药就会加重,这是我在临床上发现的规律。那个大夫就是读成死书了,一听嗓子响就当成射干麻黄汤证了,我改用麻杏石甘汤就把他治好了,证明我的思路是对的。他的嗓子不响后开始出汗,我又用桂枝汤和厚朴杏子汤,调了一个月就好了。水饮已经阳气不足化不动,不能通过小便排出去了,还是原来喝进去的水,没有经过人体的改变。是通过三焦系统在身体里走的,气化循环不行,积累到一个地方。重浊了就会水肿了,水饮不一定都是重浊的。裴永清用五苓散治疗过一个癫痫病,那是水饮走到头上了,恶心加头晕。五苓散治疗水饮有个特点,口渴想喝水,但是喝水不解渴。再就是水入即吐,这两种症状正好相反。看着水不能喝,一喝就吐也是五苓散证。水走不到细胞里面了,细胞吸收不了在外面就是废水,走到细胞里面的水人体能受用就没有问题。水饮是水液代谢出现问题了,五苓散里面有甘苦化咸,苦味的白术和甘味的茯苓化出的咸味,能令津液生、止渴。就能把细胞外面的水送到里面,只要能进入细胞里面,就能把喝进来的水变成体液。喝那么多水不解渴就是走不到细胞里面,消渴症能尿出来还好,积到身体某一部位就是水饮。看到消渴症就要想到五苓散,你身上有热就缺水,就需要喝水去热,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了。喝水过多在肺里循环不好,就成肺水肿了。液体输到血管里,通过肺的微循环跟气体交换,然后再通过静脉走到心脏里面。交换过程中水液来得太多,就交换不动了,肺泡就水肿了。深入到肺泡里面加上肺热就成痰了,老咳不出来就成肺炎了,水湿里面温度又高就生成细菌了。能吸收循环就没事,一旦发生停滞就成问题了。发热不出汗也是不好的,所以用麻黄、桂枝、白芍解表,肺与皮肤相表里。把皮肤打开肺与外界就通气了,里面就不热了,病就好了。外寒必须解表,再用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化掉内饮,半夏是化痰药。二参汤有半夏人参茯苓甘草,辛辣的药能打到痰的内部,把它化掉。相当于内外同治,银华、银翘散一类的药都是清热辛凉解表,这是温病派的药。咱们得看症状,如果里面有热被寒郁闭住了,确实是符合温病就用清凉解表。但是由受寒造成的表证,恶寒怕冷就用辛温解表。真正临床上用辛凉解表的不是太多,但是温病派看不到恶寒怕冷的症状,不敢用麻黄桂枝一类的药。外寒内饮的病用凉药,越用痰饮越得寒则凝,越不容易化开。水得到寒成冰了。也算是巧合,一个病人的一个肾被摘掉了,又发现了胆结石、糖尿病,血糖是十二点多。他的症状是喝水多,他还有鞘膜积液,一个睾丸里面水肿特别大了,坐到哪里都很难受,站着也不舒服。中医叫水疝,就用五苓散治疗,小孩们得这种病的比较多。西医有时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吃退烧药不出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