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头痛的中医治疗怎么辨证治疗

头痛的中医防治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头痛的中医防治
内容科学实用,方法简便易行,是家庭的必备用书,也可供医务工作者参考。
头痛的中医防治头痛的中医防治
作 者:  主编, 等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I S B N : 6
定价:¥15.00
头痛的中医防治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六章。第一章是头痛的基础知识;第二章至第十四章重点介绍了头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在辨证治疗、单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体针疗法、艾灸疗示、按摩疗法、药枕疗法等19种中医治疗方法;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分别简要介绍了头痛的调养与预防。
头痛的中医防治目录
第一章 头痛的基础知识
一、颅外对疼痛敏感的组织
二、颅内对疼痛敏感的组织
三、头痛发生的机制
四、头痛的诊断
五、头痛的国际分类法
第二章 头痛的辨证治疗
一、病因病朵
二、辨证要点
三、辨证治疗
第三章 头痛的单方验方治疗
一、单方治疗
二、验方治疗
第四章 头痛的中成药治疗
一、中成药的家庭保管
二、选择中成药的主法
三、治疗头痛的常用中成药
第五章 头痛的饮食疗法
一、食疗原则
二、常用的食物
三、常用食疗方
第六章 头痛的针刺疗法
一、体针疗法
二、足针疗法
三、手针疗法
四、耳针疗法
五、针刺疗法注意事项
第七章 头痛的艾灸及拔罐疗法[1]
一、艾灸疗法
二、拔罐疗法
第八章 头痛的按摩疗法
一、按摩的作用和目的
二、按摩治疗的禁忌证
三、按摩治疗的手法介绍
第九章 头痛的药酒疗法
第十章 头痛的敷贴疗法
一、热敷法
二、药物敷贴贴地
第十一章 头痛的刺血、穴位埋线、皮肤针及刮痧疗示
第十二章 头痛的药枕及药茶疗法
第十三章 头痛的鼻、脐疗法
第十四章 头痛的热熨疗法及沐浴疗法
第十五章 头痛的调养
第十六章 头痛的预防
附录 临床针灸治疗头痛的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头痛的中医辨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头痛的中医辨证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0天内自动登录
使用合作账号一键登录:
中医辨证分经有效治疗头痛
  如今,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都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头痛,那么头痛怎么办?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头痛的方法,及头痛的病因病机。
  中医辨证分经有效治疗头痛
  辨证治疗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
  肝阳上亢:症见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加太冲、阳陵泉。
  痰浊上扰: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者,加头维、中脘、丰隆。
  肾精亏损:症见头痛且空,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者,加脑空、肾俞、悬钟、太溪。
  气血亏虚:症见头痛绵绵,遇劳则甚;兼见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瘀阻脑络:症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细弦者,加阿是穴、合谷、三阴交、血海、委中。
  分经取穴
  治疗时根据疼痛部位,分经取穴治疗。一般可以针刺合谷、列缺、印堂、太阳、风池等穴。如属前额痛,再加阳白穴;属偏头痛加头维;属后头痛加天柱;头顶痛加太冲。
  按:头项强痛伴牙痛者,《玉龙歌》说:&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痛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及时安。&指的是头项强痛合并牙痛的病人,可取承浆、风府穴,实则用泻法,虚则用补法。再如:治偏正头痛,《玉龙歌》说:&偏正头痛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即于同侧取丝竹空穴,沿皮透刺率谷穴,此为一针两穴之透刺法,这些经验均可借鉴。
  头痛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于头,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发为头痛。外邪中以风邪为主,因风为阳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唯风可到&。但&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常挟寒、湿、热邪上袭。
  若风挟寒,寒为阴邪伤阳,清阳受阻,寒凝血滞,络脉绌急而痛;若挟热邪,风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而痛;若挟湿邪,湿性粘滞,湿蒙清阳,头为&清阳之府&,清阳不布,气血不畅而疼痛。外邪所致头痛,其病机如《医碥&头痛》所说:&六淫外邪,惟风寒湿三者最能郁遏阳气,火暑燥三者皆属热,受其热则汗泄,非有风寒湿袭之,不为害也。然热甚亦气壅脉满,而为痛矣。&
  2.情志郁怒长期精神紧张忧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络脉失于条达拘急而头痛;或平素性情暴逆,恼怒太过,气郁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气壅脉满,清阳受扰而头痛。
  3.饮食不节素嗜肥甘厚味,暴饮暴食,或劳伤脾胃,以致脾阳不振,脾不能运化转输水津,聚而痰湿内生,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下降,清窍为痰湿所蒙;或痰阻脑脉,痰瘀痹阻,气血不畅,均可致脑失清阳、精血之充,脉络失养而痛。如丹溪所言&头痛多主于痰&。饮食伤脾,气血化生不足,气血不足以充营脑海,亦为头痛之病因病机。
  4.内伤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伤肾,阴精耗损,或年老气血衰败,或久病不愈,产后、失血之后,营血亏损,气血不能上营于脑,髓海不充则可致头痛。此外,外伤跌扑,或久病人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头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能上注于头,即头与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密切相关,凡能影响脏腑之精血、阳气的因素皆可成为头痛的病因,归纳起来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病位虽在头,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风、火、痰、瘀、虚为致病之主要因素。邪阻脉络,清窍不利;精血不足,脑失所养,为头痛之基本病机。
  结语:上文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关于中医辨证分经有效治疗头痛,及头痛病因病机,希望大家能多了解。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大家应该对症治疗,同时注意自己的作息时间,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到大家哦!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哦!
延伸阅读:
点击查看更多:
你可能还喜欢这些
猕猴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很多人称其为水果之王。你...
风痰的症状,很多人都遇到过。治疗风痰还是不容易的...
我们都咳嗽过,不小心生病感冒了也会咳嗽。那么虚寒...
尿频尿急的症状,应该不少人有过。如果频繁出现,就...
火龙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众多的水果中,是比较突出...
脑动脉硬化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脑部健康的疾病,在面对...
洋姜的营养价值?洋姜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名字叫菊芋,洋姜之所以是
荷叶,是常见的一种植物,莲多年生水生草本,生于水泽、池塘、湖
像消化不良、眩晕乏力这样的身体症状很常见,但是要想根治却不是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紧急的情况要处理。身体突然变得不舒
腹痛的经历,我们的都有过。但是对于引发腹痛的原因,很少有人在
便秘是一种疾病,然而便溏也是一种不好的症状。人的身体功能真的
不想吃饭,没有食欲,怎么办呢?虽然会减肥,但是也会影响身体健
说到肝炎,很多人就会害怕恐慌。的确,肝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基本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我的图书馆
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因感受外邪引起,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临床常见者多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几种类型。内伤头痛,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临床常见者,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作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辨治并非简易。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有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证候有寒热虚实之辨,既涉及脏腑、经络,又与五官有联系,主要有肝阳头痛,血瘀头痛,痰浊头痛几种类型。&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施治才能确切。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统帅全身。若遇外感诸邪,上犯巅顶,经络之气失于舒展,则为头痛。又或内伤诸不足,精血无以上荣于脑,或瘀滞、痰浊,壅阻不通,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引起头痛。&&
外感头痛,多由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以风寒、风热、湿邪三种为常见。风寒之邪伤于络脉,营血失和则头痛作。风热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热毒侵扰清空则发头痛。风湿之邪易蒙清阳,浊阴不降而头脑胀痛。更有邪火热毒上冲于脑也会头痛。&&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多。肝主情志,为情志不悦,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而头痛。肝肾阴血不足,肝失濡养,肝阳易于上亢亦会头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易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发生头痛。脾失健运,又易聚湿生痰,痰湿上扰,清阳被遏,亦会头痛。肾主藏精。肾精耗失太过,或者素来禀赋不足,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则耳鸣头痛。还有外伤跌仆,以及久病气滞、血瘀,头部经络被阻,既所谓“久病入络”,亦可发生头痛。&&
一、风寒型&
【病因病机】:风挟寒邪,寒凝血滞,阻遏脉络。&
证】:头痛多发于风寒侵袭之后,头痛剧烈,为紧束感,或痛连项背,恶风寒,口不渴,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紧。&
法】:祛风散寒,&
方】: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8克,荆芥12克,薄荷10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细辛8克,防风15克,葛根15克,甘草5克,生姜lO克。每日1剂,水煎服。&
减】:咳嗽加半夏。遇寒加重、寒象显著者加藁本。&
二、风热型&
【病因病机】:风挟热邪,火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
证】:重者头痛剧烈,痛胀如裂,面红目赤,恶风发热,口渴欲饮,尿黄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法】:祛风清热。&
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18克,自芷15克,石膏30克,菊花15克,藁本15克.羌活15克,白僵蚕15克,滑石20克,淡竹叶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减】:热盛者加黄芩、栀子、薄荷。大便燥结,口鼻生疮,加大黄。伴流浊涕者加苍耳子、辛夷。&
三、风湿型&
【病因病机】:外感风湿,上犯巅顶,清窍为湿邪蒙蔽,清阳不升。&
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脘闷纳呆,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法】:祛风胜湿。&
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8克,独活15克,藁本15克,防风15克,川芎15克,蔓荆子15克,桂枝12克,砂仁12克,泽泻15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减】:胸闷,纳呆,加苍术、厚朴、陈皮。恶心呕吐者加陈皮、半夏。&
四、肝阳型&
【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或化火动风,风阳上扰。&
证】: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常因精神紧张而诱发。睡眠不安,口干口苦,面红面赤,耳鸣便秘,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弦有力。&
法】:平肝潜阳。&
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克,钩藤30克,生石决明30克,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栀子lO克,黄芩12克,益母草20克,朱茯神15克,夜交藤2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减】:肝肾阴虚加生地、女贞子、枸杞子。睡眠不宁者加枣仁、丹参。头痛剧烈,目赤、口苦、胸痛、便秘者加龙胆草、大黄,或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 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五、气虚型&
【病因病机】:脾虚而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不利。&
证】:头痛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加剧,倦怠乏力,时有眩晕,畏寒少气。口淡乏味,胃纳不佳。苔薄白,脉大无力。&
法】:益气升阳&
方】:顺气和中汤加减:党参10g、黄芪30g、当归10g、炒白术10g、陈皮10g、升麻3g、柴胡10g、川芎10g、白芍10g、葛根20g、蔓荆子10g、防风10g、细辛3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
六、血虚型&
【病因病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劳伤过度,久病,失血过多,产后体质虚弱,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脑髓。&
证】:头痛绵绵,头昏眼花,午后较甚,神疲乏力,心悸易惊,面色少华。舌淡,脉细弱。&
法】;补养阴血。&
药】:四物汤加减:当归12克、熟地黄15克、川芎6克、白芍15克、鸡血藤、何首乌、蔓荆子12克、何首乌18克。每日1剂,水煎服。&
减】:兼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心悸不安者加麦冬、远志、枣仁。&
七、痰浊型&
【病因病机】: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浊上扰,阻遏清阳不升。&
证】:头痛昏重,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纳食呆滞,身体困重,苔白腻,脉滑。&
法】:化痰祛湿&
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5克,白术12克,天麻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蔓荆子,蒺藜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减】:胸闷、苔白腻者加厚朴。口苦,苔黄腻者去白术,加胆南星、黄芩。痰浊化热者加黄连10克、竹茹12克。&
八、血瘀型&
【病因病机】:跌扑损伤,或久病入络,致气血瘀滞,阻塞脉络。&
证】:头痛缠绵,势如锥刺,痛有定处,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或有外伤史。妇女月经色褐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法】:化瘀化瘀。&
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白芷10g、生姜各10克,丹参15克,当归12g、柴胡6g、地龙20g、全蝎8g、枳壳10g、赤芍药12g、甘草6g、牛膝12g、泽泻15克,白芥子12克。&
减】:疼痛较甚者,可加全蝎、蜈蚣各5克;或乳香、没药、五灵脂。头晕者菊花。睡眠不宁者加枣仁、远志、生龙骨、生牡蛎。&
九、肾虚型&
【病因病机】:火盛伤阴,或肾水不足,不能濡养肝木,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或肾阳衰微,清阳不展。&
证】:头胀痛,头痛且空,眩晕耳鸣,健忘遗精,腰痠困痛,肢软乏力。舌红,脉沉细无力。&
法】:滋阴补肾。&
药】:主方大补元煎加减:熟地黄20克,山药18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杜仲15克,白芍12克,女贞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减】:传统滋补肾阴用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比地黄丸效用尤佳。肾阳虚证见舌质淡,苔薄白,形寒肢冷者,则宜温补。可选右归丸(熟地黄、山药、杞子、山茱萸、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鹿角胶)。或上方加熟附子10克、肉桂5克、巴戟天15克。&
十、邪火热毒型&
证】:头痛,高热,口渴,甚至抽搐动风者,&
法】:治宜泻火解热毒。&
药】:清瘟败毒饮:石膏、犀角、黄连、山栀、黄芩、知母、生地黄、赤芍药、玄参、牡丹皮、连翘、竹叶、桔梗、甘草、加羚羊角、天麻、钩藤等。&
附:辨六经&&
1.太阳经:头痛连项背,或有发热恶风寒者,舌苔薄,脉浮者,治宜发散解表,常选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川芎、茯苓、甘草)或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2.少阳经:头痛发于两侧,或有往来寒热、胁痛,口苦,舌苔薄黄、脉弦者。治宜和解少阳,选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加味。&
3.阳明经:头痛发于前额或眉心处,胃热口渴欲饮,脉洪大,舌苔干燥者。治宜清胃火。选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味。若肠热便秘,脉沉实有力者,治宜攻下法,选用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加减。&
4.太阴经:头痛,食少,大便溏薄,脉迟缓,舌苔白腻者,治宜温中补脾。选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加味。若痰湿重头痛,亦属太阴。可选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蝎蜈片(全蝎、蜈蚣)。&
5.少阴经:头痛,四肢逆冷,脉沉细,舌淡苔白者,治宜温经扶阳。选麻黄附子细辛汤(药同方名)加味。老人阳虚感冒多见此证,治疗相仿。&
6.厥阴经:头痛甚于巅顶,或有干呕吐涎沫,舌苔白,脉沉者,治宜温肝降逆。选用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加味。&&
附:辨五官&
1.头痛伴耳鸣,或有耳痛与头痛并见,实证从少阳经治,选小柴胡汤加减。虚证从肾治,选方与肾虚证型同。&
2.头痛伴目赤多垢,新病多感风热外邪,选桑菊饮。急痛,目赤,便秘,多肝火邪热上冲,治宜清肝泻火。选用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或三黄丸(大黄、黄芩、黄连)加减。若伴见眩晕、视糊、舌红等阴血虚证者,治宜滋养肝肾。选杞菊地黄丸(地黄、杞子、菊花、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3.头痛伴鼻塞、咽痛、脉浮者,宜清散风寒,选苍耳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甘桔汤(甘草、桔梗)。若兼肝火旺,鼻涕黄浓者,宜清肝为主,选清肝保脑丸(藿香、龙胆草)。若伴咳嗽、舌红,属肺肾阴虚者,宜清养肺肾之阴,选麦味地黄丸(麦门冬、五味子、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4.头痛伴见牙齿痛,舌苔黄,脉实有力者,宜清胃泻火,选白虎汤。若伴见便秘者,宜攻之,选承气汤。若伴见牙龈肿痛,日轻夜甚者,宜清胃兼补肾。可选玉女煎(石膏、知母、地黄、牛膝、麦门冬)。&
“头痛治头”是贬词,因为是治标之法。按:新久、内外、邪正、虚实、寒热、气血以辨证施治是治本的。现代医学中的各种热病头痛,当从外感治之。高血压、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贫血等病所致头痛,当从内伤治之。凭此虽不全面,但可算掌握住重点矣。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关键词:中医学对其他类头痛是如何辨证治疗的?
  (1)少阳头痛:
  主要症见:头痛时作,痛在两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欲呕,咽干目眩。脉弦,舌苔黄白相兼,舌质淡舌尖红。治以和解表里,方如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克,姜半夏15克,黄芩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10克,白芷15克,川芎15克,10克。
  (2)头痛型癫痫:
  主要症见:头痛突发,短时即止,有明显诱发因素,痛在前额及颞部,疼痛性质为跳痛、刺痛或劈裂样痛。治以豁痰熄风,通窍止痛。方如癫痫2号方(自制):
  半夏100克,胆南星50克,蜈蚣10条,细辛25克,天麻50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0.5克,日服3次。
  (3)副鼻窦炎性头痛:
  主要症见:头部钝痛,疼痛部位多在前额两颧内侧,如以上颌窦炎为主还可出现牙痛,头痛出现以后,首先有持续加重的特点。如上额窦引起的炎症,即头痛较重,晨起痛发,中午较重,傍晚渐轻。治以清热解毒,通窍熄风。方如黄连解毒汤加减:
  黄连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大黄15克,土鳖虫50克,地丁40克,辛夷15克,白芷15克,薄荷10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菊花20克。
  上方水煎温服,以大便泄下为度,不泄可再服。
  (4)经期头痛:
  主要发生于青年妇女,行经前1~2天或行经期出现头痛或偏头痛。
  主要症见:头部疼痛或偏头痛,常伴有胸闷气短,两胁胀痛,烦躁不安,少寐多梦,脉弦,舌质淡少苔。治以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方如逍遥散加减:
  柴胡15克,当归20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川芎20克,香附20克,白芷15克,元胡20克。
(责任编辑:oneday)
小编提示:87%用户都在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
欢迎行业评论、发现、小道消息、官方爆料、采访约稿
订阅我们的资讯
关注我们新浪微博
中国的市场的确存在很大的隐患,干细胞行业是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个体化医疗是未来医学研究与应用的趋势,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在基于生物分子标志物的诊疗策略
中国疫苗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世界排名最领先的跨国疫苗制造巨头前来淘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