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的隐私hive如何做到权限管理理可以做到吗?

权限管理保护隐私 - 手机中国
贴心助手值得信赖 腾讯手机管家5.0试用
作者:闫瑾
权限管理保护隐私
  很多软件在安装的时候都会请求用户权限,但是令小编不解的是,为何一款壁纸应用却要请求获取短信记录,或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呢?其实这都是一种侵犯隐私的行为,让用户在不知不觉当中将自己的信息透露出去。《》支持一次管理所有应用的权限,如果有与隐私相关的可就要小心了。
腾讯管家应用截图
  安装应用的时候要注意保护隐私,当我们选择卸载一款应用时,还要注意残留的垃圾文件,它们挤占了内存空间,让手机的运行速度变慢,甚至还有一些软件用常规方式无法卸载,它们隐藏在手机中读取隐私数据,或进行恶意吸费。
腾讯应用截图
  《腾讯手机管家》可以帮您卸载任意一款软件,甚至连系统内置的软件都能根除,实力强大还您一部清净整洁的手机。
腾讯手机管家应用截图
  可别以为《腾讯手机管家》只是一款管理工具而已,它还拥有海量软件游戏等您去发现去体验。在这里,所有应用均来自官方,并且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绝不会让您的爱机受到病毒的侵害。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用其他账号登录:
请稍后,数据加载中...
请稍后,数据加载中...
上市时间:2017.09
上市时间:2017.11
上市时间:2017.10
上市时间:2017.09
上市时间:2017.12
上市时间:2018.01
上市时间:2017.12
上市时间:2017.11
上市时间:2017.12
上市时间:2017.11
上市时间:2017.10
上市时间:2017.11
上市时间:2017.09
上市时间:2017.11
上市时间:2017.12
上市时间:2018.01
上市时间:2017.12
上市时间:2017.09
上市时间:2018.01
上市时间:2017.10
热门搜索词
Copyright & 2007 -
北京沃德斯玛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发邮件给我们京ICP证-070681号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京网文[8号我的手机没有root,为何可以启用360隐私权限管理
你好,你使用的功能不需要ROOT也可以使用,对手机进行ROOT操作,你可以使用应用宝功能来完成,将手机连接到电脑上的应用宝功能,进入工具箱内直接使用一键ROOT功能就可以,这里获得的ROOT权限是最稳定的,希望能帮到你。
360隐私空间是没有ROOT也可以使用的。
root之后就不能售后了。。。我也刷了。你安装其他是程序管理的软件试试吧
我早就不用那玩意儿了
人的综合分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360手机卫士极客版精细管理软件隐私权限
中华网财经
大量系统自带应用、自启软件拖慢了手机速度,泛滥的手机广告严重影响正常应用怎么破?很多安卓手机用户都会毫不犹豫的说&Root&。对此,360手机安全专家介绍,Root是把&双刃剑&,在提升手机性能的同时,也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建议用户特别是小白用户谨慎使用。Root是手机系统中唯一的超级用户,具有系统中所有的权限。因此,不少用户都选择通过刷机获得Root权限来关闭手机自启软件、拦截手机广告、删除系统自带应用。但在使用Root权限的时候,有些用户往往并不在意,而是随意允许陌生软件使用Root权限,从而将手机的安全&大门&完全向这个软件打开,使其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一旦这个软件是恶意软件,还会面临隐私泄露,话费、流量流失等诸多安全问题。而且,现在网上不少第三方刷机包、Root 工具专门借Root之名,行流氓之实,他们会借Root的名义偷偷把一些恶意的文件植入在内,伺机窃取用户数据。360手机安全中心就曾截获288款刷机类恶意程序,不但能窃取手机隐私,在手机屏幕上弹窗推送广告,私自联网下载未知程序,还能后台私发扣费短信、群发短信等,耗费手机流量和话费,不仅没有方便用户反而会让手机中招。图:360卫士可以提示有哪些软件申请ROOT权限一方面是管理手机超强权限的诱惑,一方面是系统被攻击的安全风险,在Root这柄双刃剑面前,不少用户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对此,360手机安全专家表示,如果是有经验的手机达人,通过Root手机来找一些乐趣完全可以,但对于普通用户特别是小白用户来说,手机更多的是以日常通讯以及上网/社交朋友圈为主,完全没有必要通过Root来增加用机风险。如果实在需要Root手机,专家建议最好通过360手机助手等电子市场,或者360一键 Root 这样专业的 Root 工具官方网站下载使用。而且在授予一个程序 Root 权限的时候,除非能 100% 信任,否则不要轻易的点击确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关键看如何正确的去运用。因此,想要 Root手机的用户一定要掌握最安全有效的Root方法,在安装好授权管理软件后,必须管理好应用授权来避免手机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把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让自己手机Root后运行的更好。
编辑:nf07 来源:&>>&&>>&&>>&正文
手机APP滥用隐私权限普遍&上网几乎等同于“裸奔”
原标题:手机APP滥用隐私权限普遍 上网几乎等同于“裸奔”
  轻点“同意”隐私交出去
  手机应用滥用授权致信息泄露 专家建议安装前细读协议
  网上约车、购物、叫外卖、导航……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觉,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手机App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你的微信昵称、头像、位置、通讯录、电子邮箱信息、QQ账号密码,甚至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都“祼奔”在互联网海量“大数据”当中。而这些隐私信息,基本上都是自己在下载安装App时“同意授权”的。北京晨报记者下载了30多个App,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App要求获取定位权限。猎豹移动安全专家称,App滥用隐私权限的现象非常普遍,建议用户在安装前仔细看授权协议,安装后也可选择关闭部分授权。
  案例:朋友欠钱 自己收到催款短信
  日前,市民李女士莫名收到以借贷宝App为名发来的催收短信,称其朋友贷款,而短信中不但公布了其朋友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还带有大量恐吓咒骂字眼。记者从短信中看到,内有李女士朋友,也就是借款人的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发短信的人自称是“借款公司的”,称借款人在借贷宝借钱时由李女士担保,并咒骂称如果借款人不还款,李女士及家人将遭遇厄运。
  随后北京晨报记者联系到借款人,对方承认确实从借贷宝平台上的机构借了钱。但他并没有将李女士填为担保人,而是“手机软件会调取通讯录,向有过通话记录的联系人催收短信。”
  北京晨报记者随后也在借贷宝使用过程中发现,软件会向用户申请读取手机通讯录的权限,在其《隐私条款》和《用户注册协议》中,也有内容称如逾期未偿还本息,借贷宝可能与第三方共享用户信息等。
  无独有偶,市民郭先生近日也收到不少催收公司发来的信息,因自己的一个初中同学在借款平台上借了钱未按时偿还,催收方就通过同学手机通讯录找到了他这里。不仅收到催款短信,郭先生还接到了许多讨债电话,甚至传说中的“呼死你”也用上了,“响了十几个小时,未接电话得有好几千,但由于号码不同,地域不同,想拦截都拦不住。”
  现象:很多人下载应用并不看条款
  北京晨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几乎所有的手机App应用在下载安装时,都需要同意应用的《隐私条款》。比如,记者下载高德地图App后,要点击“进入”地图,就跳出来了高德地图的隐私条款。仔细阅读发现,这款App上可能会收集的个人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包括位置信息、上传的图片以及IP地址、设备信息、浏览器类型等,在注册高德账号时,会收集账号名称、昵称、密码、密码保护问题、手机号码等,还有电子邮件地址、淘宝账号、支付宝账号、微信、QQ、车辆品牌、车牌号码、车辆识别代码、发动机号、机动车驾驶证、住宿信息、行程信息、支付信息等。更关键的是,高德地图还会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并授权高德地图间接向第三方获取相关信息。
  但很多“手机控”在下载安装App时不会注意看授权权限条款,便直接同意安装。北京晨报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余位市民,竟然没有一个人表示在下载App时会详细看“授权条款”。“字太小了,而且都是一长篇,所以基本不看。”市民李女士说。
  但就是点击“同意”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用户的隐私就这么交出去了。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只要你的手机里安装了导航软件,无论你在哪里,我们都能很快通过手机里App提供的数据找到你。”在他看来,“有的App应用本来跟位置并没有太多关系,可是App会强行搜索你的位置信息,而你的位置信息根本屏蔽不了。”
  数据:四成应用会申请获取位置信息
  今年9月份,江苏省消协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检测发现,在手机下载的100多个App中,79个App可获取定位权限,23个App可直接向联系人发送短信。点开“电话与联系人”一项,有14个App甚至可以监听电话和挂断电话,结果非常惊人。在所获取的个人信息中,“位置信息”和“读取通讯录和短信”是最容易被读取。
  据相关人员介绍,大多数App都有获取精确位置的权限,由GPS定位可精确到10米。各个开发企业给出的理由是需要进行一系列社交模块建设。但在实际操作中,实现社交功能,只需获取大致位置权限即可,根本无需GPS精确定位。
  对于“读取通讯录和软件”信息,大部分开发企业表示,App需要通过验证码避免用户重复注册,同时起到推荐作用。这使得用户的通讯信息完全暴露在软件公司面前。另据央视财经频道此前报道,除了偷录声音、获取定位外,误下载到一些“山寨”App时,机主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则可能受到威胁。
  专家支招:下载后应用前 关闭部分权限
  对此,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手机App滥用权限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安卓系统更严重一些。
  李铁军介绍,造成手机App滥用权限的情况分几种,一种是大量正常App在开发过程中,给未来留有发展空间,“这个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用户群越来越大的时候,功能也会无限拓展,就需要更多的权限。比如说,原来没有要求定位的,当它现在有一个社交功能后需要用到定位,或者发展O2O之类的都需要定位。”所以很多开发者就未来规划的目标会需要事先“占个坑”,先把权限申请下来。而还有一种情况是,消费者可以看到的手机权限设置,并不是全部授权。相当一部分程序在消费者没有操作任何权限设置,软件就已经自动安装完毕了。
  不过,李铁军也表示,避免用户隐私泄露还是有一些办法来解决,比如安卓系统在6.0的时候,系统的安全管理功能会提供机主对一个具体App来管理它的使用权限,用户如果发现有些程序申请的某些权限觉得“越权”,就可以在权限管理当中,把相应的权限关掉。
  律师说法: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盈利将获刑
  北京市诺恒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林悟江认为,一些手机APP要求取得与自身业务没有任何关联性的用户信息的授权,属于恶意取得授权,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比如立法禁止经营主体取得与自身业务没有关联性的信息授权、一事一授权、授权用途必须明确具体等。
  就目前而言,如果手机APP的经营主体恶意取得授权、滥用授权,并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即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记者手记:告别“透明人”需多方努力
  不可否认,App广泛应用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享受信息化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重要过程。但App在为手机用户提供上网便利的同时,也的确让手机用户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 “透明人”——我们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个人隐私已经越来越少。
  上网几乎等同于“裸奔”,这对任何手机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每一个新的行业的兴起就必然会出现某些伤害用户利益的事情存在,监管部门的“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漏洞呢?因此,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需要有关部门作出更加权威的分析、评估和研判,也需要在技术和法律层面予以完善。安全厂商与制造商、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应用开发企业等渠道加强合作,确保各平台及管道是安全的,从源头去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可能会更加现实。
编辑:xnnews8
咸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政务】咸宁市拉练检查团赴咸安区、高新区,检
【政务】咸宁市召开2017年第四季度工作视频会议
女子离婚后,第二天就嫁给了前公公……原因让人
-10℃+雪雪雪!?咸宁新一轮降温有点猛…猜猜这
【政务】咸宁市拉练检查团赴县市检查:比项目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咸宁日报社 承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鄂ICP备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鄂备2016019号
鄂公网安备 14号
Copyright & 2005 - 2017 Xn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咸宁新闻网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邮箱:
网站技术服务QQ:
Copyright & 2005 - 2017 xnnews.com.cn 版权所有 咸宁新闻网 鄂ICP备号
欢迎访问咸宁新闻网,扫描二维码,下载咸宁日报APP客户端手机APP滥用隐私权限普遍 上网几乎等同于“裸奔”_凤凰资讯
手机APP滥用隐私权限普遍 上网几乎等同于“裸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手机APP滥用隐私权限普遍 上网几乎等同于“裸奔”[   轻点“同意”隐私交出去   手机应
原标题:手机APP滥用隐私权限普遍 上网几乎等同于“裸奔”[   轻点“同意”隐私交出去   手机应用滥用授权致信息泄露 专家建议安装前细读协议   网上约车、购物、叫外卖、导航……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觉,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手机App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你的微信昵称、头像、位置、通讯录、电子邮箱信息、QQ账号密码,甚至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都“祼奔”在互联网海量“大数据”当中。而这些隐私信息,基本上都是自己在下载安装App时“同意授权”的。北京晨报记者下载了30多个App,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App要求获取定位权限。猎豹移动安全专家称,App滥用隐私权限的现象非常普遍,建议用户在安装前仔细看授权协议,安装后也可选择关闭部分授权。   案例:朋友欠钱 自己收到催款短信   日前,市民李女士莫名收到以借贷宝App为名发来的催收短信,称其朋友贷款,而短信中不但公布了其朋友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还带有大量恐吓咒骂字眼。记者从短信中看到,内有李女士朋友,也就是借款人的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发短信的人自称是“借款公司的”,称借款人在借贷宝借钱时由李女士担保,并咒骂称如果借款人不还款,李女士及家人将遭遇厄运。   随后北京晨报记者联系到借款人,对方承认确实从借贷宝平台上的机构借了钱。但他并没有将李女士填为担保人,而是“手机软件会调取通讯录,向有过通话记录的联系人催收短信。”   北京晨报记者随后也在借贷宝使用过程中发现,软件会向用户申请读取手机通讯录的权限,在其《隐私条款》和《用户注册协议》中,也有内容称如逾期未偿还本息,借贷宝可能与第三方共享用户信息等。   无独有偶,市民郭先生近日也收到不少催收公司发来的信息,因自己的一个初中同学在借款平台上借了钱未按时偿还,催收方就通过同学手机通讯录找到了他这里。不仅收到催款短信,郭先生还接到了许多讨债电话,甚至传说中的“呼死你”也用上了,“响了十几个小时,未接电话得有好几千,但由于号码不同,地域不同,想拦截都拦不住。”   现象:很多人下载应用并不看条款   北京晨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几乎所有的手机App应用在下载安装时,都需要同意应用的《隐私条款》。比如,记者下载高德地图App后,要点击“进入”地图,就跳出来了高德地图的隐私条款。仔细阅读发现,这款App上可能会收集的个人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包括位置信息、上传的图片以及IP地址、设备信息、浏览器类型等,在注册高德账号时,会收集账号名称、昵称、密码、密码保护问题、手机号码等,还有电子邮件地址、淘宝账号、支付宝账号、微信、QQ、车辆品牌、车牌号码、车辆识别代码、发动机号、机动车驾驶证、住宿信息、行程信息、支付信息等。更关键的是,高德地图还会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并授权高德地图间接向第三方获取相关信息。   但很多“手机控”在下载安装App时不会注意看授权权限条款,便直接同意安装。北京晨报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余位市民,竟然没有一个人表示在下载App时会详细看“授权条款”。“字太小了,而且都是一长篇,所以基本不看。”市民李女士说。   但就是点击“同意”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用户的隐私就这么交出去了。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只要你的手机里安装了导航软件,无论你在哪里,我们都能很快通过手机里App提供的数据找到你。”在他看来,“有的App应用本来跟位置并没有太多关系,可是App会强行搜索你的位置信息,而你的位置信息根本屏蔽不了。”   数据:四成应用会申请获取位置信息   今年9月份,江苏省消协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检测发现,在手机下载的100多个App中,79个App可获取定位权限,23个App可直接向联系人发送短信。点开“电话与联系人”一项,有14个App甚至可以监听电话和挂断电话,结果非常惊人。在所获取的个人信息中,“位置信息”和“读取通讯录和短信”是最容易被读取。   据相关人员介绍,大多数App都有获取精确位置的权限,由GPS定位可精确到10米。各个开发企业给出的理由是需要进行一系列社交模块建设。但在实际操作中,实现社交功能,只需获取大致位置权限即可,根本无需GPS精确定位。   对于“读取通讯录和软件”信息,大部分开发企业表示,App需要通过验证码避免用户重复注册,同时起到推荐作用。这使得用户的通讯信息完全暴露在软件公司面前。另据央视财经频道此前报道,除了偷录声音、获取定位外,误下载到一些“山寨”App时,机主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则可能受到威胁。   专家支招:下载后应用前 关闭部分权限   对此,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手机App滥用权限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安卓系统更严重一些。   李铁军介绍,造成手机App滥用权限的情况分几种,一种是大量正常App在开发过程中,给未来留有发展空间,“这个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用户群越来越大的时候,功能也会无限拓展,就需要更多的权限。比如说,原来没有要求定位的,当它现在有一个社交功能后需要用到定位,或者发展O2O之类的都需要定位。”所以很多开发者就未来规划的目标会需要事先“占个坑”,先把权限申请下来。而还有一种情况是,消费者可以看到的手机权限设置,并不是全部授权。相当一部分程序在消费者没有操作任何权限设置,软件就已经自动安装完毕了。   不过,李铁军也表示,避免用户隐私泄露还是有一些办法来解决,比如安卓系统在6.0的时候,系统的安全管理功能会提供机主对一个具体App来管理它的使用权限,用户如果发现有些程序申请的某些权限觉得“越权”,就可以在权限管理当中,把相应的权限关掉。   律师说法: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盈利将获刑   北京市诺恒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林悟江认为,一些手机APP要求取得与自身业务没有任何关联性的用户信息的授权,属于恶意取得授权,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比如立法禁止经营主体取得与自身业务没有关联性的信息授权、一事一授权、授权用途必须明确具体等。   就目前而言,如果手机APP的经营主体恶意取得授权、滥用授权,并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即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记者手记:告别“透明人”需多方努力   不可否认,App广泛应用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享受信息化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重要过程。但App在为手机用户提供上网便利的同时,也的确让手机用户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 “透明人”——我们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个人隐私已经越来越少。   上网几乎等同于“裸奔”,这对任何手机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每一个新的行业的兴起就必然会出现某些伤害用户利益的事情存在,监管部门的“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漏洞呢?因此,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需要有关部门作出更加权威的分析、评估和研判,也需要在技术和法律层面予以完善。安全厂商与制造商、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应用开发企业等渠道加强合作,确保各平台及管道是安全的,从源头去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可能会更加现实。   北京晨报记者 陈琳 标签: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7345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39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权限隐私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