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磁共振征象图谱乳腺MRI检查报告单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为何B超钼靶磁共振都没能查出她的乳腺癌
日 09:12:2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目前中国每年新发现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数及死亡率,已经占到全世界的12.2%和9.6%。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最近,在市一医院超声影像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乳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会议上,专家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如何发现早期乳腺癌,一直是超声医学科在探索的课题。不少女性患者一经发现,就已经是中晚期乳腺癌,不仅需要做乳房全切手术,还要承受后续的放、化疗的痛苦。
  上期微访谈,市一医院超声科主任包凌云和我们聊了乳腺癌防治问题,以及适合亚洲女性的早期乳腺癌筛查方法。
   良性结节竟是早期乳腺癌
  &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如早期乳腺癌&导管原位癌,肿块只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没有发生浸润转移,只要切除病灶就可以痊愈,甚至不用放化疗。但这样幸运的病人却很少。&
  包主任曾碰到一位42岁的女病人,双乳都长有结节,平时自己很注意,每年会去医院做一次检查。今年,女病人感觉乳腺胀痛有点厉害,不放心,就提前来医院做了乳腺B超、钼靶和核磁共振检查。但三样结果出来,都考虑是良性的。
  &本来,换成别人看到这个结果,肯定放心回家了。但她听说我们医院能做ABVS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超声,于是找到了我。&包主任说,检查时,我们发现其中有一个1厘米的结节,虽然在横、纵二个切面上看似规则,但在冠状面却发现异常&结节边缘长出伪足,并对周围乳腺组织形成牵拉,是典型的乳腺癌表现。
  &后来病人进行手术,这个结节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I期),其他结节是纤维腺瘤。&
  钼靶检查不适合亚洲女性
  为什么常规检查,特别是很多女性推崇的钼靶,都没能查出乳腺癌呢?包主任说,在国外,钼靶被列为乳腺常规筛查手段,一般40岁以上女性每年都会去做一次。但和老外相比,亚洲女性却不太适合做这项检查来作为乳腺癌筛查手段。
  &老外乳腺脂肪组织多,而亚洲女性的乳腺比较致密,脂肪成分少,大部分是腺体组织,因此钼靶较难发现病变,但钼靶诊断钙化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钼靶检查有一定辐射,一般推荐40岁以上的女性去做,近期准备怀孕的病人也不推荐。而核磁共振检查耗时长,费用高,要注射造影剂,能发现小病灶,有时特异性不高。&
  &2010年10月,市一医院在省内开展ABVS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超声新技术,4年时间,为10000多例患者做了检查,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已经到达40%。&包主任说。
   防控乳腺癌要定期做乳房体检
  平时,包主任除了在超声科,还会去乳腺多学科联合门诊,与乳腺外科、放射科、化疗科等专家坐诊。她最大的感受是,女性一定要重视乳腺筛查。
  &很多女性会在家自检,或者到医院让医生检查,但这种方法并不十分可靠,这与医生经验有关,且很多小肿块并不能被摸出来。另外,不能以为自己身体好就忽略检查。&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为女性癌症第一位。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发病率大约为60/10万,预计到2021年可达100/10万。中国女性乳腺癌平均年龄为45到55岁,比西方国家年轻。月经期延长,生育率下降,哺乳少,肥胖,饮食以及低水平的体育活动,甚至压力等都是危险因素。&包主任提醒,45岁以上女性,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应该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有些人发现乳腺肿块,感觉不痛就不来看病。殊不知,大多数乳癌都是不痛的。&包主任接诊过一位女病人,病人母亲在45岁时查出乳腺癌,结果本人在45岁时也确诊为乳腺癌。这位病人非常担心她女儿,包主任建议她女儿可以去查一下BRCA1/2基因。如果发现有基因突变造成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可以在45岁前,像女星朱莉一样做乳腺切除手术来预防。
  &乳腺癌诊断、治疗方法日趋成熟、规范,大家也不必恐慌,防范于未然才重要。&
网站维护中
记者 柴悦颖
网站维护中
网站维护中乳腺磁共振检查共识 - 普外科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784|回复: 0
乳腺磁共振检查共识
阅读权限2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中华放射学杂志,)乳腺MRI检查共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学组 通信作者:汪登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科Email:dbwan98@aliyun.corn
乳腺MRI在高危人群中乳腺癌筛查包括致密性乳腺中乳腺癌的检出[1-4]、良恶性病变鉴别[5-6]、乳腺癌患者术前评估[7-10]、隐匿性乳腺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11]、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监测[12]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乳腺MRI能检出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体检等手段无法检出的小乳腺癌和早期乳腺癌。其不足之处在于检查时间较长、需要注射对比剂、对钙化的显示不如乳腺x线摄影、费用较高等。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在推测微血管密度及对比剂渗透速度方面具有潜在作用,能较客观地反映乳腺肿瘤血供,评估整个乳腺组织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特点,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图像后处理技术,如减影、动态曲线绘制、三维立体重组等均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定位和定性诊断ADC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有重要作用。MRI 灌注成像在评价病灶血供及血管生成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乳腺MRS是在体、无创地分析体内生化、代谢信息的技术,乳腺癌的胆碱峰显著增高,诊断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随着乳腺MRI的广泛普及,规范乳腺MRI检查及报告愈发重要。因此,2003年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第4版中增加了乳腺 MRI内容,并不断更新[13]。我国乳腺影像学专家借鉴BI-RADS系统并参考文献,结合本国国情,经多次讨论,就乳腺MRI的检查达成以下共识[14-17]。一、乳腺MRI应用指征[2]1.评价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上的可疑异常,进行病变良、恶性鉴别。2.判断已知恶性病变的累及范围。3.监测新辅助化疗疗效。4.寻找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原发病灶。5.有可疑临床或其他肿瘤复发的影像征象。6.评估植入假体患者的假体和检出乳腺癌。7.评估肿块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残留病灶。8.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9.新近诊断的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的筛查。10.引导乳腺病灶活检。二、乳腺癌高危(易感)人群的定义美国癌症协会对乳腺癌高危(易感)人群进行如下定义[2]:(1)BRCA基因突变,乳腺癌患病率高达60%一80%,卵巢癌患病率达40%。4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需从30岁开始普查。BRCA1突变人群对放射线更敏感。(2)美国癌症协会指南推荐,乳腺癌MRI普查适用于有生之年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高达20%~25%及以上的人群,包括胸部接受放射治疗者(如Hodgkin病患者)三、乳腺MRI检查基本技术[18](一)磁场和线圈乳腺MRI必须采用专门的乳腺相控阵线圈。推荐采用高场强(1.5 T及以上)MRI机并行采集技术,可以实现双乳同时成像。(二)扫描序列和参数由于设备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不同,尚无进行乳腺MRI检查的标准序列。但是在制定扫描序列时,需要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检查体位及扫描范围: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下垂,扫描范围包括双侧乳腺及腋窝区。因横断面能进行双侧乳腺同时成像,为基本体位。矢状面有利于Cooper韧带、乳腺导管走行、腋窝淋巴结等的显示。因此,至少需2个体位,可取长补短且更准确定位病变,尤其是矢状面和横断面相结合。2.扫描序列:至少包括:(1)高空间分辨率快速抑脂T1WI动态序列:乳腺动态扫描序列包括平扫及注射含钆对比剂后至少3次扫描,扫描延迟时间以8~10 min为宜。(2)T2WI序列:通常为矢状面扫描,有助于囊肿、导管扩张及含黏液的纤维腺瘤和黏液腺癌的显示。(3)DWI序列:b值的选择有一定的原则,但是设备不同难以统一。通常同时进行低b值和高b值扫描,b=0作为低b值,b≥500 s/mm2为高b值。采用较高b值(如b=l 000 s/mm2)时,图像质量(空间分辨率、信噪比等)明显下降,但此时获得图像受血流灌注影响较小,能较好地反映水分子的布朗运动真实情况;采用较低b值时,图像受血流等因素影响较大,但是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及对比度较b值高时为佳。3.分辨率:为了进行病变的形态学评估,需要获得高空间分辨率图像,避免部分溶剂效应。扫描层厚应≤3.0mm,层面内的空间分辨率应&1.5mm。为了评估动态增强特性,单次扫描时间应≤2min。4.增强扫描和对比剂:除了只进行假体植入物的评估外,乳腺MRI检查(包括有假体,但需评价乳腺中是否存在病变是)均需要进行增强扫描。静脉团注对比剂0.1~0.2 mmol/kg,在增强后的前5min内至少连续采集3次,并注意保持扫描参数的一致性,以便在图像工作站上获得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5.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时为了获得脂肪和凸显背景组织更好的对比,通常采用T1WI脂肪抑制序列。既可以在扫描时采用脂肪抑制技术降低脂肪信号,也可以扫描后采用剪影技术消除脂肪信号。(三)图像后处理及分析1.ADC值:扫描结束后,在专用工作站上使用后处理软件测量病灶的ADC值。具体方法:在DWI图像上,手动寻找病灶的最大层面,取病灶信号均匀处作为ROI,测量病灶的ADC值。≥3个像素。值得注意的是,若肿块较大,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其内ADC值不尽相同,需以较低者为判断标准,操作时应多选ROI区域测定,可以参照动态增强的图像。2.信号强化率(Signal enhancement ratio, E):E=(Sic - SI)/SI×100%,其中,SI、Sic分别为增强前、后的信号强度值。E1、E2、E3……E7分别表示增强后每个期相采集相对应的信号强化率,其数据是由在工作站通过对TIC进行取点自动获得。选择强化约3min的信号强化率作为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率是诊断恶性病变的主要征象之一。3.TIC: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上使用软件绘制病灶的TIC。具体方法:在动态增强图像上,手动寻找病灶的最大层面,选择病灶强化最显著的区域为ROI。ROI应小于病灶强化范围,并避开出血、坏死区,以便选择实质性显著强化区域。图像可行伪彩色编码,根据强化程度产生伪彩图像,一般而言,强化最显著的部分呈现红色。将TIC分为3型[6]:(1)I型:流入性,在观察时间内信号强度持续上升,90%以上几率是良性病变;(2)II型:平台型,早期快速增强,50~70%几率为恶性病变;(3)III型:流出型,早期快速明显强化,达到峰值后信号迅速降低,90%以上几率为恶性病变。4.图像剪影和三位重组:使用工作站上的软件将增强后的图像(通常采用增强第3回合的图像)减去增强欠的图像,获得剪影后的图像,然后进行三维重组。由于无明显强化结构的影像均被减去,便可获得显示富血供病灶的三维图像及周围血管影像,提高了显示病灶的对比度。也可直接进行三维重组,由于病灶及血管显著强化,一般均能得到很好显示。在图像呈现方面,可选择不同角度旋转以展现最佳效果,亦可采用伪彩色显示。5.注意事项:在病例分析中,需密切结合病史,同时认真分析图像中病灶形态学特征,辅以血液动力学曲线,做出判断。另外MRI敏感度高,在图像上找到1处病灶时,需继续寻找下个病灶,当患者一侧病灶已明确,需仔细观察对侧是否存在病灶,这样才能提高多灶性、多中心性病灶的检出[8]。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国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或有关专科医院能开展MRI引导下乳腺病灶的活检,这样才能把MRI在乳腺疾病检出和你方面的优势真正凸现出来。四、MRI引导下穿刺定位及活检[19]部分病灶只能在MRI上显示,而其他手段无法显示,若病灶为可疑恶性时,需行MRI引导下病灶定位和活检。MRI引导下穿刺定位及活检能明显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完整的乳腺MRI检查还应包括能进行MRI引导下乳腺可疑恶性病变的定位及放置钩丝,以引导外科医师进行手术。MRI引导下穿刺定位及活检成功率达93%~100%,病灶手术后诊断为癌者高达93%~73%[19]。但是,检查时间长、费用高。所使用定位、活检装置及器材均为非磁性,切记不能将磁性金属及其他均有磁性的器具带到MRI扫描机房,否则将造成设备受损、人员受伤等严重后果。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掌握应用指征和安全知识。1.适应证:一般适用于只在MRI上显示,且BI-RADS 分类为4类以上的病灶。2.操作过程:(1)将单侧乳腺置于专用乳腺线圈内。(2)压迫乳腺至合适的程度,仅允许对乳腺进行适度挤压,过强的挤压会影响病变的强化,并改变乳腺的正常解剖结构。(3)采集图像以确保压迫格栅上的方格及定位标志均在成像范围内,确保乳腺的位置合适。(4)注射对比剂后,再次扫描获得病灶图像。(5)通过肿块对应的压格栅上的方格,采用碘酒等消毒皮肤,并进行局部麻醉,若为活检而不仅仅进行定位后放置定位钩丝,则通常还需在皮肤表面切口。(6)如使用穿刺活检软件,会提示穿刺针从哪个方格进;如无软件,可将1颗维生素E胶囊放置于对应病变或紧邻的方格,然后行增强扫描,依靠病变与维生素E胶囊的关系可以比较准确找到病变位置。(7)通过穿刺针导向装置确定进针深度后,在进行扫描观察是否需要调整。(8)根据病变位置放置定位导丝。若为活检,即可行发射活检枪(针),进行病灶旋切等活检。一般取标本10余条。取材及放置定位标记后,再次行MRI扫描,以确定定位标记位于活检区内。(9)活检标本常规固定,并送病理科进行检查。3.注意事项:(1)扫描时患者处于俯卧位,应用乳腺表面线圈来减少序列采集过程中患者的呼吸运动伪影。(2)MRI检查尽可能在月经周期的7~14天进行。(3)在静脉注入钆对比剂的前后采集图像,经过剪影处理能够很好地显示增强区域。乳腺MRI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中等,部分良、恶性病变表现存在重叠,包括纤维囊性改变、纤维腺瘤、乳腺炎、放射状瘢痕、原位小叶癌和不典型增生等。另外,由于所处的月经周期阶段不同,正常的乳腺组织也可出现强化。(4)MRI定位下活检推荐在1.5T及以上的MRI设备引导下进行,采样设备的安置和样本的回收都必须位于MRI机房外。0.2~0.5T低场的开放式MRI设备对于影像诊断效果较差,利用此设备在整个过程中,可实时监测穿刺针的进入和放置,并减少伪影的形成。(5)MRI定位下活检采用的是同轴技术,相应的穿刺针均需采用可以再磁场中使用的非磁性材料。(6)采用由网格压迫器械、成像线圈和导向设备组成立体定位导向系统,将乳腺固定在合适的位置。通常是采用侧位穿刺进入的方式,也可通过中间部位水平穿刺进入。(7)在对比剂流出之前,能使病灶显示的时间只有约45min,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操作。(8)确保得到了足够的样本量。(9)严格掌握适应证。只有在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下不能发现的可疑恶性病变,才建议行MRI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否则采用超声或X线摄影定位。工作组成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放射科(刘士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科(周纯武、李静);辽宁省肿瘤医院放射科(罗娅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彭卫军、顾雅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杜红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何之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霍天龙);北京肿瘤医院放射科(李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林青);天津肿瘤医院放射科(刘佩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刘万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秦乃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汪登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杨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余建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张伟)
参考文献[1] Liberman L, Moms EA, Lee MJ. et a1.Breast lesions detected on MRimaging: features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J].MR AmJRoentgen01.-178.[2] Saslow D, Boetes C, Burke W, et a1.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for breast screening with MRI as an adjunct mammography[J].CA Cancer JClin,-89. [3] 姜婷婷,赵亚娥,汪登斌,等.乳腺X线摄影与MRI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J].放射学实践,7.1071.[4] 姜婷婷,李志,汪登斌,等.MRI对x线上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321.[5] Kuhl CK, Schrading S, Bieling HB, et a1.MRIfor diagnosis of pur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study[J].Lancet,-492.[6] Knhl CK, Mielcreck P, Klaschik S, et a1.Dynamic breast MR imaging: aresignal intensity retiree coupe data useful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nhancinglesions? [J]. Radiology, 1-110.[7] Lehman CD, Gastonis C, Kuhl CK, et a1.MRI evaluation of thecontralateral breast in women with recent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J].N Ensl JMed,5-1303.[8] Houssami N, Hayes DF. Review of pre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MRI) in breast cancer: should MRI be performed on all women with newlydiagnosed, early staged breast cancer? [J].CA Cancer J Clin,-302.[9] Morris EA. Should we dispense with preoperative breast MRI? [J].Lancet,-530.[10] Obdeijn IM, Tilanus-Linthorst MM, Spronk S, et a1. Preoperativebreast MRI can reduce the rate of tumor-positive resection margins andreoper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J].AJR Am JRoentgenol,4.3l0.[11] Lu H, Xu YL, Zhang SP, et a1.Bre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patients witII occult breast carcinoma: evaluation on feasibility andcorrelation with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J].Chin Med J (Engl), 90.1795. [l2] 胡静,赵亚娥,汪登斌,等.MRI对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l,16:29.34.[13]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data system [M].4 th ed. Reston, VA: American College ofRadiology,. [14] 何之彦.重视乳腺影像检查的规范化[J].中华放射学杂志,—566.[15] 周纯武,李二妮.乳腺影像学发展历程及展望[J].中华放射学杂志,·28.[16] 周纯武,李静.乳腺影像诊断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叨.中华放射学杂志,20l 1,45:.[17] 秦乃姗,刘佩芳,高宏,等.乳腺疾病影像检查和诊断规范及新技术应用高端研讨会纪要[J].中华放射学杂志,.768.[18] 汪登斌.乳腺MRI检查最佳序列选择及扫描参数优化[J].磁共振成像,.181.[19] Han BK, Schnall MD, Orel SG, eta1.Outcome of MRI-guided breast biopsy[J].MR Am J Roentgenol,8-1804.
Powered by磁共振成像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BI-RADS)
我的图书馆
磁共振成像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BI-RADS)
磁共振成像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 & & 报告的组织结构报告系统应该简洁、规范。任何影响图像解释的患者临床资料、MRI扫描技术(包括后处理信息)都应该给予描述。乳腺MR报告首先应该描述腺体数量和背景实质强化(BPE),其他有别于BPE的异常强化都应该描述形态、分布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以及各种生理、参数图结果都应该描述。最后生成的评估需要包括关注度并给予建议。良性的发现,尤其是临床医生或者病人对良性判断不是信心十足时,无需报道。表1报告的组织报告结构1.检查适应症2.MRI技术参数3.乳腺整体结构的简明描述4.对重要发现的重点描述5.与既往的检查对照比较6.评估7.处理1.检查适应症简要描述检查目的,例如,高危病人的筛查或者良性病变的随访、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价、新患乳腺癌的评价。由于BPE受周期性激素变化影响,最好提供月经纪录,绝经前的妇女提供准确的月经周期有助于图像解释。术前或术后乳腺癌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激素治疗或放疗)对图像的解释也很重要。检查适应症应该包括简明扼要的临床病史,包括:a. 检查目的(例如,筛查、分期、解决临床问题)b. 临床异常,包括大小、位置、持续时间i. 触诊发现ii.乳头溢液iii.其他相关的临床表现或记录c. 既往活检i. &活检类型ii. 检位置iii. 性或恶性结果(细胞学或组织学)d. 激素状态,如果适用i. &绝经前或者绝经后ii. 月经周期(第2周或其他)或末次月经iii. 围产期iv. &外源性激素治疗(他莫昔芬、芳香酶抑制剂、其他激素或可能会影响MRI的药物、草药或维生素)2. MRI技术给出详细的MRI检查技术描述。至少需要一个T2WI的亮水序列、钆剂增强前后的T1WI序列,T1WI序列最好有脂肪抑制且双侧乳腺同时成像,建议进行减影和其他参数测量处理。技术要素包括:a. 右侧、左侧,或双侧乳腺b. 标记的位置及其意义(疤痕、乳头、触及的病灶等)c. 成像序列:i. T1加权ii. T2加权iii.脂肪饱和iv. 扫描方向与平面v. 其他相关的脉冲序列特征d. 造影剂量:i. 造影剂的名称ii. 剂量(mmol/kg)和用量(ml)iii. 注射方式:团注或灌输iv. 注射时间(静脉注射开始至扫描和扫描时间的关系)v. 如果是多个扫描:增强扫描重复次数及每个的扫描技术(时间、层数、层厚)e. 后处理技术:i. MPR/MIPii.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iii.减影iv. 其他技术3. 乳腺整体结构的简要描述包括对乳腺组成的一个整体性描述,包括:a. 纤维腺体组织的数量表2乳腺组织—纤维腺体组织(FGT)纤维腺体组织数量a.几乎全部脂肪(脂肪型)b.散在腺体组织(疏松型)c.混杂腺体组织(均衡型)d.致密腺体组织(致密型)表2列举的4种乳腺组成分型是通过视觉评估乳腺腺体组织含量进行定义的。如果双侧乳腺看起来FGT不等量,则取FGT最多一侧的乳腺应用于乳腺组成分类。尽管视觉估计乳腺组成分型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是我们并不推荐百分比或者四分位数定量。虽然在MRI上对FGT的体积进行定量是可行的,但是目前还缺乏强有力的文献数据支持。我们主张用BI-RADS术语而不是数字来对乳腺FGT进行分类,是为了能避免与BI-RADS评估类别的编号之间可能产生混淆。b. 图像中背景实质强化的数量表3 &乳腺组织—背景实质强化(BPE)背景实质强化a.几乎没有(minimal)b.少量(mild)c.中等(moderate)d.显著(marked)背景实质强化的四个类别是通过目测FGT的强化来定义的。如果双侧乳腺BPE明显不等,则取最大BPE的乳腺应用于BPE分类,但是治疗后改变的单侧或双侧乳腺BPE可以分别报告。虽然目测BPE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异,但是不推荐基于百分比或者四分位的分类。虽然在MRI上对BPE进行定量是可行的,但是目前还缺乏强有力的文献数据支持。我们认识到BPE存在分布和形态的变化,但是在获得更多的数据之前,我们暂缓推荐关于分布及形态的描述。目前,BPE主要指增强的体积及强度。建议所有病人按照表4分类描述BPE以保持一致性。(BPE的图像说明做专题报道)双侧扫描时,描述BPE是否对称。非对称指一侧乳腺比另一侧强化更明显,而对称指双侧为镜像图像。c. 是否有假体如果有假体则应该在报告中陈述,包括假体的内容物(生理盐水、硅胶或其他)、单房或多房。4. 对所有重要发现的详尽描述异常强化指独特的、有别于BPE的强化,需要明确发生异常强化的乳腺、病灶类型和特征术语。异常强化的位置按照时钟位置或者象限定位。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描述病变的位置可能有差异,体检触诊时病人是直立或仰卧、乳腺X线摄影摄影时是直立并且加压、超声检查时是仰卧或斜卧、MRI检查时是俯卧,体位不相同。比较一致的是病灶与乳头的距离,虽然不同设备的测量结果有差异,但是我们还是提倡都测量病灶与乳头之间的距离以保持一致性。双侧横轴位检查时,双乳向上,与惯例保持一致。描述应包括:a. 大小b. 位置i. 右或左ii.乳腺象限和时钟位置(或中央、乳晕下、腋尾)iii.距离乳头、皮肤或胸壁的距离,以厘米表示(如适用)异常增强的描述:c. 异常增强发现,包括:i. 影响图像解释的伪影ii.点状病变(Focus/Foci):小点状增强,没有明确的占位效应,或者在增强前图像上没有显示为肿块。iii. 肿块(MASS):占位性病变,通常表现为圆形或者球形,可以推挤或者牵拉周围乳腺组织。描述词—描述肿块的术语:(a) & 形状:描述病灶的几何特征——椭圆形(包括分叶)| 圆形 | 不规则形;(b) & 边缘:描述边缘特征——清晰、不清晰、不规则、毛刺;(c) & 内部强化特征——均匀、混杂、边缘强化、不强化分隔;iv. 非肿块样强化(NME):用MR特征词描述 & & (a) & 分布:局灶 、线样、叶段、区域、多区域、弥漫;(b) & 内部强化模式(所有其他类型):均匀、混杂、集丛状、簇环状v. 乳内淋巴结(不重要)vi. 皮肤病变(不重要)vii. 不强化的病灶 & & & (a) T1WI平扫导管样高信号、(b) 囊肿、(c) 术后改变(血肿、积液)、(d) 治疗后皮肤增厚和网格样增厚、(e) 不强化肿块、(f) 结构扭曲、(g) 异物、夹子等导致的伪影viii. 附属发现: & & & (a) 乳头回缩、(b) 乳头侵犯、(c) 皮肤内陷、(d) 皮肤增厚、(e) 皮肤侵犯:直接侵犯、炎性乳癌、(f) & 腋窝淋巴结肿大、(g) & 胸肌侵犯、(h) & 胸壁侵犯、(i) & 结构扭曲ix. 含脂肪病变: & & &淋巴结(i. 正常ii. 异常)、脂肪坏死、错构瘤、术后含脂肪的积液或血肿x. 稳定性:描述增强变化(是否新病灶、稳定性、与以往检查相比大小变化)xi. 动力学曲线评价(如适用) & & &(a) 挑选病灶中最快速强化或者最可疑廓清曲线的病灶进行评估快速强化区域最可能恶性的动态增强曲线(b) 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增强早期-第一个2分钟或在曲线趋势开始改变时的强化模式o 慢、o 中等、o 快速延迟期-2分钟后或在曲线趋势开始变化后的强化模式o &持续,流入型、o &平稳,平台型、o &下降,廓清型xii. 假体(a) & 假体材料和类型:盐水、硅凝胶(o 完整、o 破裂)(b) & 其他假体材料(如豆油、聚丙烯、聚氨酯和海绵,包括直接注射)(c) & 腔型(d) & 植入物位置:腺体后方、胸肌后方(e) & 假体轮廓异常:局部凸出(f) & &硅胶囊内异常:放射状褶皱、包膜下线、锁孔标志(泪滴、套索)、乳头标志(g) & 硅胶囊外异常:乳房、淋巴结(h) 水滴、(i) 移植物周围液体其他新技术也可用于乳腺病变的评价,新的技术不断推出,如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如果临床需要可以做出报告。5. 与既往检查比较陈述当前检查已经与既往某特定日期的检查的比较情况,如果没有陈述则默认为没有进行比较,最好明确表示没有进行比较。如果所关注的病灶需要对其变化和稳定性作评估,那么与以往检查进行比较就体现出重要性。当病灶具有典型的良性特征或者高度怀疑恶性病变时,这种比较就无关紧要。相关信息应该包括:a. 以前的MRI检查,含检查日期;b. 其他影像检查和时间,乳腺X线摄影、超声、核医学或其他)6. 评估对MRI发现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纳入评估分类后才算是合理的MRI临床报告,最终的诊断印象必须包括每个病变的分类评估才算完整。不完整的评估(0类)指影像诊断未完成、建议其他检查或者临床评估以确定病灶的良性特征(例如,在MRI上的乳内淋巴结或脂肪坏死可能需要补充乳腺X线摄影和/或超声检查)。对几乎所有的MRI检查解释可以按照“评估类别”进行简明分类。7. &处理这部分是对病灶处理的合理化建议。如果给出一个不完整的评估(0类),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应给出一个具体的建议(体格检查、诊断性乳腺X线摄影检查、超声靶向诊断等)。但是,当建议病灶分类为4~5类提示恶性并建议进行超声定向活检时,不能作为不完整的评估(0类)。如果发现可疑病灶,在没有临床禁忌症的情况下应该进行活检,放射科医生必须确保活检的实施。术语“临床禁忌症”指病人和她的医生推迟活检的潜在原因。B. 评估分类MR评估分类以乳腺X线摄影的BI-RADS分类为参考。表4 BI-RADS评估分类和处理建议分类处理建议恶性概率0类:检查不完整—需要额外的影像评估推荐额外的成像:乳腺X线摄影或靶向超声N/A1类:阴性如果常规乳腺MRI筛查的终生累计的风险≥ 20%恶性概率基本为0%2类:良性如果常规乳腺MRI筛查的终生累计的风险≥ 20%恶性概率基本为0%3类:可能良性短期(间隔6个月)随访恶性概率≥0%,但≤2%4类:可疑获取组织学诊断恶性概率>2%,但<95%5类:高度怀疑恶性获取组织学诊断恶性概率≥95%6类:活检证实的恶性肿瘤选择临床合适时机手术切除N/A1. 评估不完整0类:不完整—需要额外的影像学评价此分类适用于需要额外的影像学评价的病灶,可能原因包括扫描不理想或需要更多信息来解释,额外的影像学评价可能重复MRI检查以获得满意的图像,或获得其他成像方式的信息(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等)。放射医师应判断怎样充分利用以前的检查信息。尽可能不使用0类,这是因为通常初次乳腺MRI检查都可以得到足够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一般情况下应该基于MRI结论才决定做或不做活检,只有当MRI表现为可疑而其他检查提示为良性特征时才建议做0分类以避免活检。例如,MRI上发现一个可疑小肿块但它可能是个良性发现,比如一个内乳淋巴结,就可以作0类评估,建议超声针对性扫描(可能表现典型的良性特征)以避免活检。另一个例子是MRI上可能代表脂肪坏死的可疑发现,建议诊断性乳腺X线摄影检查(可能表现典型的良性特征)以避免活检。如果MRI上作出0类评估,应对随后的影像诊断检查和可疑程度给出详细建议,尤其是那些额外检查也没有确定良性的病例。当补充检查完成时,就给出最终评价。如果进一步的检查是在同一份报告中描述的,则分段描述各个检查的发现,并纳入最终的综合评估。2. 评估完整—最后的评估类别1类:阴性没有什么可评论。这是一个正常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强化、建议常规随访,没有什么可评论的东西。乳腺对称、无强化肿块,无结构扭曲或者可疑强化区域。1类描述包括乳腺的组成(FGT的数量)和BPE,应强调的是,BPE是正常表现,没必要行短期随访来评估BPE的稳定性。2类:良性与2类类似,这是一个正常评估结论。但这里可以有乳腺的良性发现,可以有如下病变:乳内淋巴结、假体、金属异物(如活检芯和手术夹)、强化或无强化的纤维腺瘤、囊肿、陈旧的无强化疤痕或新鲜疤痕、术后纠集、含脂肪病变(如油脂囊肿、脂肪瘤、积乳囊肿和错构瘤)。对于1类的乳腺可以不描述。1类和2类都表明没有恶性肿瘤的证据,不同的是2类用于报告中描述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良性MRI发现,而1类用于没有描述这些发现(即使这些表现存在)。委员会支持即使是MRI 1类或2类MRI评估,也建议每年MRI和乳腺X线摄影随访,与已建立的高风险筛查指南一致。3类:良性可能性大此类评估用于恶性概率≤2%的病灶,但又不是恶性概率为0的典型良性病灶。这样的良性病变在随访期间应该不会变化,但在医生希望用常规乳腺筛查手段确定其稳定性。虽然目前数据对这类病变的随访效能很明确,但是有关处理建议的数据有限。可能良性(3类)评估专用于那些有别于BPE和高度良性可能的病灶。既往对于3类评估的使用是直观的,然而有几项研究特别专注于恶性率和病灶类型,虽然这些研究的患者人群不同,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证明≤2%的恶变率,证明MRI上使用3类评估的可行性。然而,没有研究能为特定类型病变提供阳性预测值(PPVs),所以在MRI使用3类评估对于那些对特定类型病灶缺乏丰富个人经验的放射医师来说仍然是直觉判断。目前,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在判断用MRI3类评估是否合格方面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持。与乳腺X线摄影类似,如果在随访检查中可能良性病灶缩小或强化减低,则应该降低为良性(2类),免除继续随访监测的必要;相反,如果病灶是新出现的、范围增大、强化显著,则需要考虑活检,而不是继续随访。BPE是几乎所有MRI检查的良性表现,不应该做可能良性的评估。然而,如果发现不能归因于BPE的正常变异或者受激素影响的短暂强化,那么可能良性(3类)评估并建议短期随访(2-3个月)可能是合适的。因为激素引起的良性增强可以随周期不同而不同,当月经期的病人在不适宜的周期接受扫描,可用3类评估;MRI复查应安排在最佳周期(第2周)。此外,3类评估可用于绝经后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患者或者激素增强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停止激素替代治疗几周后复查。应该强调的是,归因于激素替代治疗的不明原因的强化区域是不常见的,像乳腺X线摄影一样,如果在随访检查中发现变小或强化减低,那病灶就是良性的。评价MRI使用3类评估的正确性、随访间隔和病变类型需要进一步的数据积累。点状病灶随访点状病变定义为强化的小点,是独特的,和BPE与众不同的。它们太小而不能准确评估其边缘和内部增强。事实上,如果边缘和内部增强可以评估,发现应被认为是小的肿块而不是点状。新的病灶或增大的病变应被怀疑和谨慎评估。亮水成像相关性(T2WI和反转恢复序列)对点状病变评估是有帮助的。如果信号强度相关一致性很高,或如果证实有囊肿样特征,点状病变可评估为良性。(这些点状病变大多数代表淋巴结或小粘液纤维腺瘤。)然而,如果点状病变没有和亮水成像相关的高信号,那么点状病变可能不是良性。这些病灶可行随访或活检。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发现是新发的或大小增大)点状病变总应活检请注意,恶性病灶可能比周围FGT更亮,虽然它们并不常表现为囊肿样。肿块随访强化的并在原始MRI检查中被识别的肿块应基于形态学和动力学评估。已证明,恶性肿瘤有时可表现出良性肿瘤的MRI特征,如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局限,内部强化均匀。因此,如果病灶的稳定性不能确定,则定期的随访是合适的处理方式,这取决于影响恶性肿瘤先验概率的各种因素(年龄、患癌症的风险,等等)以及患者接受随访代替活检的意愿,或者缺乏否认密切关注随访的强有力的数据支持。随访中,如果进行随访,肿块体积增大时应立即活检。非肿块样强化(NME)的随访NME有别于整个背景增强,应基于形态学和动力学进行评估。在这些情况下亮水成像(T2WI)序列有助于显示相关的囊肿,这可支持诊断局灶性纤维囊性变和良性(2类)评估。然而,有限数据表明,线性、簇状、节段样NME不适合随访,因为恶性率大于2%。目前,并没有充分的文献支持对NME使用3类评估。随访时间最终的3类评估适合用于独特的局灶性发现,初次发现建议短时间间隔(6个月)的随访处理,直到2-3年随访证明其长期稳定性。对于3类评估来说,初次短期随访时间间隔通常是6个月,包括可能含有良性病变的乳腺。假如在这6个月表现稳定,再给出3类评估建议第2个短时间间隔随访,但现在涉及双侧乳腺,并对对侧乳腺按时间例行筛查。如果第2次短时间间隔随访再次表现稳定,则再次评估为3类,但由于已观察到12个月的稳定性,现在随访时间间隔通常延长至1年。一个典型的2-3年随访间隔依次是:6个月、6个月、1年或以上证实稳定,经过这样2~3年的随访稳定,病变应被评定为良性(2类)。应该强调的是,这种方法借鉴自乳腺X线。虽然绝大多数可能良性病变采用随访处理,但是在某些场合中采取了活检,如患者坚持或临床重点关注。解释影像时,一个缺乏经验的阅片人可能将良性的BPE这样的病变应被归为3类,而一个有经验的阅片人会认为这是正常或良性并随访6-12个月,把它归为1类或2类。用一个适当的措辞报告,当前读者可能会将评估类别改变成他认为合适的那种,即使长期稳定性还没有得到证实。必须强调,密切随访不会影响被评估为3类的少数恶性病灶的诊断和预后。MRI在这方面鼓尚需要进一步证实,如同乳腺X线摄影一样,必须对3类评估的使用进行仔细审核,强烈建议公布结果数据。尽管数据不健全,看起来已被乳腺X线摄影随访证实的≤2%的恶变率也可能在MRI上实现。最近的一些出版物表明,被归为3类的局灶性病变有≤2%的恶变率,虽然这些研究中的病变没有用具体的BI-RADS MRI术语。强烈建议公布用BI-RADS MRI描述的具体3类病变的结果数据。应该指出的是,由于高危人群通常进行了MRI检查,≤2%的恶变率可能很难实现(高于癌症的平均先验概率)。MRI上作3类评估的理想目标频率是小于10%。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比例应该逐渐降低到一个成熟的水平,接近乳腺X线摄影的1%-2%,特别是有既往检查的情况下应该更可行。随着经验的积累,乳腺MRI文献中已证实3类评估的频次和假阳性结果逐渐减低。4类:可疑这一类用于不具有典型恶性征象的发现、但有足够可疑需要用活检证实。3类评估的上限是2%的恶性概率,而5类评估的恶性概率下限是95%,4类评估覆盖了2%-95%的恶性概率区间。因此,几乎所有对乳腺干预的建议都源自此类评估。在乳腺MR检查中,目前不将4类分为子类别4A,4B,4C。4类用于提示需要干预的大多数发现,可在超声或立体定向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或超声和乳腺摄影不可见的病变可在MR导引下活检。因为囊肿很少对MRI的解释造成问题,所以不常作诊断性抽吸。对MRI上有可疑异常的很多患者,针对性超声可以验证对应的异常,因此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可行的。与MRI引导下活检相比,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更快,病人更舒适,而且效价比更高。但是那种情况应该做针对性超声检查尚无确切的指南,通常来说,肿块大于5mm,如果在MRI上表现可疑,应做针对性的超声检查。NME在超声上也可以很明显,从而帮助医师判断。能影响超声能见度的因素包括脂肪性乳腺,复杂乳腺伴有多发囊肿、非常大的乳腺、非常深在的病变。如果声像图上和MR表现存在疑问,建议行MR引导下活检。5类:高度怀疑恶性这些评估伴有非常高的恶性概率(≥ 95%)。这个类别建立之初用来包括那些未行初步活检而考虑1期手术治疗的病变,那时候用术前导丝定位,如今,人们普遍接受了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术,一期手术很少进行。更确切地说,目前的肿瘤处理几乎总是先经皮活检获得组织学诊断。这有助于处理选择,如外科手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手术前采取新辅助化疗。因此,使用5类评估是为了确认经皮组织活检非恶性结果与影像不一致时,建议重复活检。没有一个单一的MRI术语足以预测恶性肿瘤,产生5类评估所需的≥ 95%可能性。正如乳腺摄影和超声,MRI上需要多个可疑发现的组合来验证5类评估。建议单独审核5类评估并验证PPV≥95%,从而确保评估不被滥用。6类:已知的活检证实的恶性肿瘤这类用于评估恶性肿瘤活检证实后(经皮活检后成像)但在手术切除前进行的检查,排除已知癌灶之外的恶性病灶。换句话说,癌症的诊断已确立,病变在MRI上描绘并对应于的活检病变。在成功切除术或根治术(切缘无肿瘤)后,6类评估是不适用的。建立6类的根据是从审计中排除这些病例,因为常可以发现额外的肿瘤,改变整个审核结果。如果已知患癌的乳腺有单独的可疑MRI发现,为了诊断需要活检,合适给出4类或5类评估,这将是个全面评估,因为它导致更多的及时干预。C. 报告编辑当前检查应该和既往检查进行比较。应该说明检查的适应症,如筛查或诊断。报告应对乳腺组成和任何相关发现组织一个简短描述,然后是评估和处理建议。医生之间、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所有讨论都应该在原始报告或附录中备案。报告应简洁,使用未经润色的被认可的专业术语。不要在报告叙述中使用术语词汇的定义,只使用它们自己的描述词。在报告的印象部分和处理建议部分之后,应陈述评估分类术语,以及它的类别数字。报告数据的其他方面应符合ACRPractice Guideline for Communication: Diagnostic Radiology。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杂志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腺磁共振征象图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