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小学生气死老师的试卷喜欢的老师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读与写是我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
这句话出自于于永正的教育文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的序言《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
于永正,何许人也?
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提出的“五重”教学法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学生时期的他其实一直怀揣着一个作家梦,为了成为一名作家,他“孜孜不倦地读书,苦思冥想地写作”。由于特殊历史原因,让他的作家梦破碎。
成为教师后,他依然保持着读写的爱好,通过读与写,于永正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自我总结,写出了大量的教育专著,在奉献教育的同时,也圆了自己的作家梦。
下面就一起聆听于永正这段有趣的往事吧:
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
小时候想当画家。邻居家有四幅郑板桥画的竹、兰、菊、梅,每年春节才舍得挂出来,挂到正月十五,就收起来了。听着大人的品评,羡慕得不得了,心想,长大了,我也要当画家。于是天天画画儿,常常画得天昏地暗,废寝忘食。
读初中一年级时,在恩师李晓旭老师的激励下又想长大了当作家。读了神童作家刘绍棠写的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佩服得五体投地,更坚定了当作家的信念,而且不一定等“长大”了。于是孜孜不倦地读书,苦思冥想地写作。
“文革”彻底粉碎了我的“作家梦”。但改革开放后,它“死灰复燃”,我继续操笔为文,只是不写小说、散文之类,而改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心想,写什么不行,只要文章能见诸报端就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 年第12 期《江苏教育》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教学论文《选材与命题》,同年同月,《徐州日报》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没脑子的人》。我把《选材与命题》的用稿通知书在衣兜里整整揣了一个星期,逢人便掏给人家看。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我经常开玩笑说:“写,让我变成了一条猎狗,瞪大眼睛看世界,张开鼻孔嗅四周,竖起耳朵听动静。干什么呀?搜寻生活中的真、善、美呀!”是的,写,让我读书有了动力——看看人家是怎样看待教育、教学的?人家是怎样做的?人家是怎样研究学生的?人家又是怎样写的?读与写是“洗洁剂”,经常洗去自己头脑中的污垢;读与写也是“充电器”,不断为自己的大脑注入新的理念和动力。
总之,读与写是我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实践有了智慧,有了理性,使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正了,越来越直了。
感谢读、写的习惯。它充实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事业,并且让我的人生留痕。过去的事情,用文字凝固下来,就会成为“永久”,哪怕把它放在抽屉里。不写出来,终究只是一种记忆,而记忆不会长久。记忆一旦消失了,过去,就不复存在了。
(于永正在课堂上)
人应当有追求,有抱负。虽然不一定都能如愿以偿,但为实现理想的付出,一定会收获充盈,会收获习惯,不至于“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最终两手空空。这样,至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母,对得起教育我,并寄希望于我的老师。14 岁那年(1955 年),徐州京剧团招收文武场学员(即乐队学员,包括操琴、打锣鼓的),我独自一人,提了把胡琴去应试。没考上。但我对京戏、拉琴的兴趣丝毫未减。到了晚年,才体会到这一习惯给我带来的好处。对我来说,收获习惯,比收获“琴师”、“名角”真的更重要。
我的文章不是在书斋里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我写的,都是我的故事,我的经验、体会与感受。没有拾人牙慧,更没有抄袭。偶尔引用别人的话,是因为他(她)说得对,引起了我的共鸣,或用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增加说服力而已。
我常常想,为什么叶圣陶、陶行知的书好读?为什么连外国的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雷夫·艾斯奎斯写的书也好读,不像读有些理论家的书那样晦涩、费解?他们的书不但好懂,而且让我们感同身受。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教育家,而不是空头理论家。教育家的书都是做出来的。
(教育家叶圣陶 )
作为一位教师,必须把工作做好,课上好,否则写什么?还要会思考、会感受,少了这一条也不行。没有“消化生活的胃”,对所从事的工作就不会有深切的体察和深刻的认识,就概括不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育的理论是古老的理论。我只不过是用孔子、苏格拉底等中外教育家的理论演绎自己的故事罢了。我很卖力,很勤奋,因为我总想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不能愧对学生以及他们身后的家长。
但,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不断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一想到孩提时的我,我对学生就会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我会向学生交出这样一张“名片”——“名片”的正面写着两个大字:微笑;下面书写着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名片”的反面写着两个大字:负责;下面也书写了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
由此,我有了许多故事和体悟;于是,写的习惯让我把它们形诸于文字;于是,有了这一套书。亲爱的读者,其实,我的“教学实录”,也是我和学生书写的故事,是有趣的故事。不信,你们读读看。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告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浅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浅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浅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中“唤醒”的意味。身体的唤醒尚且需要声音,需要触摸,需要爱抚,需要生命的气息。那灵魂的唤醒,又需要什么呢?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灵魂,点亮学生的心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要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努力的同时,有些许领悟。  &&&&&&&&&&&&&&&&&&&&&&&&&&&&&&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播种。一个个天真活泼的来到学校,我们在他们心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能长出什么样的枝叶。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理解、尊重,给予信任和关怀,鼓励和期待,就等于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真诚、善良、温和的种子。  其实,仔细想想,教育其实也很简单,不过就是照顾和呵护“花草”,帮助他们改正一些缺点,去除一些陋习,在他们受到伤害时,给予鼓励与支持,让他们重振旗鼓;在他们沾沾自喜时,告诫他们要成熟稳重;当他们萌发好的想法时,给他们创造环境,助他们实现目标。当然,还需要耐心,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拼的不只是汗水和心血,还有时间和耐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教育,大多太急功近利,太紧张焦躁,而对于教育,我更认同张文质先生的观点:慢的艺术――慢慢地生长,慢慢地守候。  我喜欢把比作一棵树,有自己的根系和成长。它的生长和发育,是缓慢而优雅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古话。“桃三李四杏五年”,这是俗语,我们怎可以期望今天种下一棵树苗,明天就能收获累累硕果呢?我们不能强求每种花都在春天开放,我们不能要求每棵种子都在一夜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等待。哪怕是一株野草,也有可能在我们的耐心等待中,开出一片惊喜,盛开成名贵的腊兰。  花是慢慢绽放的,树是慢慢长大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需要耐心和耐性,需要一怀更温柔的等待与守候。对教师而言,等待既是一种重要的品质,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我们要相信“种子”,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能,同时,也要相信岁月,相信穿过幽暗的岁月后,所有的种子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称谓。我想这或许是对教师形象最好的诠释――成长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守望。守望,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揠苗助长,守望,是一种严格的看护,一种执着地坚守,一种智慧地等待。好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守望者。  &&&&&&&&&&&&&&&&&&&&&&& 从心里出发,才能抵达心灵深处  任小艾老师曾说:“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人”,“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时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圆润,多么美丽、可爱,又多么敏感、脆弱,一丝微风,或鸟儿的振翅,都可能让它滚落,破碎。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正像这样的露珠?对待这样的露珠,我们该多么地小心翼翼。  作为教师,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好学生老师个个喜欢,后进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成为了南北极,距离老师这个“太阳”最遥远。当我们无心,无瑕顾及他们,把温暖都给了“赤道”――那些好学生的时候,他们“南北极”只能终年积雪,永不融化。其实,处在冰封世界的这些孩子最需要温暖,作为“太阳”的老师应该给他们最浓的爱,把自己充满真情的阳光洒满他们所在的这片冻僵的土地,让这片土地复苏。而这洒落的阳光应该是饱含着尊重和宽容,关爱和帮助,鼓励与赏识。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经历,课堂是师生共同经营的一种生活。在教学中,我们作为老师,不仅应该走下讲台亲近学生,而且更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回应他们“心灵的呼唤”。因为只有从心里出发,才能抵达心灵深处。  我始终相信,无论外界多么严寒,只要我们愿意,只要走进教室,登上讲台,我们就能够为自己的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充满暖意的春天。  有一种幸福是终生守护一些简单而洁净的事物,不为季节和风雨动摇,比如爱,比如灵魂,一旦选择就不再选择,一旦热爱便终生执着。正如我们眼前的孩子,似花,像树,亦或如一株小草,却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始终青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心里盛满了爱,只要我们心里住着每一个孩子,只要我们静默地等待,无言地守望,我们终会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相关教学资料:
没有相关资料上一篇资料: 下一篇资料:
最新教学资料
推荐教学资料
? ? ? ? ? ?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热线:16281
如何当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看老师们都有哪些招 &&来源:&& 作者:金伟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们眼中,喜爱的老师应该能寓教于乐,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们眼中,要当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老师,要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多样的教学互动形式,并且要关心学生。什么样的老师最受喜爱,听听师生们的看法吧。
既要上好课,也要做好人
临海回浦中学青年教师 许艳艳
在我看来,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同时也要喜欢你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课跟人缺一不可,课好人坏、课坏人好都不会得到学生的喜爱。
课要上得好,就要在应试教育的大体制下既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又能让学生上得有兴趣。成绩好不仅能让学生对家长有所交代,也能让老师对学校有所交代,在这样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快乐教育才会游刃有余,而不会被家长和学校围追堵截。这就是所谓的“戴着镣铐跳舞”,成绩跟兴趣两手抓,实现读书的双赢,这样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吗?
课好还不够,人好才是最重要的。老师的一言一行看似无关他人,实则都被学生一一捕捉。年龄小的小学生会学习你的言行举止。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和典范,老师博爱他们就会博爱,老师自私他们就会自私,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老师不仅仅是自己在做人,还要做给学生看,做得顶天立地、正大光明才能不负众望。
而年龄大些的中学生则会分析老师的举手投足。老师自己没有阅读习惯却对学生一再强调阅读,这样的言行不一,学生是不会买老师账的,也不会真正爱上阅读。如果老师肤浅,他们就会不服,老师懒惰他们就会鄙视。我认为,老师的品行不会成为他们为人处事的镜子,但会成为他们对你爱与不爱的依据。
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受学生欢迎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个老师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么每个老师都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因为那是一种责任,有责任就会对自己有所要求,有所求才会有所惧,才会既把课上好又把人做好。
让学生喜爱
关键不是“作”,是“做”
温岭市大溪二小 叶巧巧
我认为,学生们喜爱的老师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敢做,孩子们在课堂上喜欢幽默轻松的氛围,你可放得下架子?来几句小笑话,逗孩儿们一乐?亦或是被孩儿们无邪的话语雷倒后,敢笑得前仰后合、肆无忌惮?
二是愿做,愿做孩子们的引路人。当他们犯了错,恳求给予机会时,一笑泯恩仇,信任是最好的解药。当他们有心事找你倾诉,能否放下手头所有的杂事,不烦不扰,静静地倾听,哪怕给予一个安静的眼神,都能成为他们可靠的引导。
做学生学业上的引导者
台州学院经贸学院 汤蓉岚
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应该成为学生们在学业上的引导者。孩子们从出生起,除了父母这第一任引导人,老师则是引领他们走进知识、了解世界的第二任灯塔。
从中学到大学,学生们对学业结构、专业、职业等概念,往往是模糊不清,无从选择,而可以提供参考意见的家长也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社会盲从去指导,如何从学生自身的特点、长处和社会需求出发,从而认识自己,树立合适合理的职业观、学业观制定人生计划,是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我建议自己每一届学生写一封“给大四的自己”的信,从大一开始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个真正受学生尊敬的老师还要追求博学敬业,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去揭开他们不为所知的世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关键途径。
用心服务,走“进”学生
台州学院思政部辅导员 王林军
多年的学生工作经历告诉我,每一个学生具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征,家庭环境、人生经历、心理问题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困惑都有可能和辅导员息息相关。孔子有云“因材施教”,作为辅导员我深切感受到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和引导。
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经济困难的,有学业困惑的,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等等。对于这些特殊学生我们要重点关注,及时了解积极介入。
作为老师,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滴成长都让我们欣喜。对于这份工作,我始终以一份干事业的心情去经营,希望我的用“心”能得到学生健康成长的“回报”。
老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台州学院医化学院博士、副教授 陈浩
在我看来,要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大学老师,必须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多样的教学互动形式。
首先,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示范的人格力量更容易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严谨持重的行为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其次,大学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在有限的课堂上需要讲授更深、更广的知识,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我所讲授的《物理化学》为例,这是一门化学领域公认的、难度较大的基础课,理论性很强。如何让繁杂的知识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呈现,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事例来进行讲解。
第三,对于大学而言,其教学远远不止于课堂,更多地体现在课外互动上。作为理工科的教师,我认为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在科学研究中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充分互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科研的方法、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熟悉了老师处理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对老师的喜爱程度。
共情、倾注、团结
台州学院团委 吴磊
从事共青团工作,与青年学生打交道已有六年,我认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应当具备“共、倾、团”这样三个特点:
“共”就是要有共情的能力。从事青年工作,最关键的是要能够与这一群体产生共情,了解和体验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与青年学生共情,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针对性,也能收获新观念、新知识,保持青春活力心态。
“倾”就是要倾注心思和精力。青年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价值观、思想动态、心理状况都不成熟,需要老师倾注心思去了解,倾入精力去帮助。在工作中,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疑惑时找到我,我都会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以过来人和老师的双重身份去分享经验与教训,真诚地倾注才能收获学生的信任。
“团”就是要团结学生。团结学生不光要做到老师团结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相互团结,打造一个团结友爱的学生组织。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团结友爱的学生组织战斗力无限,也只有这样,作为这个组织一员的老师才能获得更多青年学生的信任与喜爱。
学生们喜欢这样的老师
富有爱心和耐心
小学六年级王同学:
我喜爱的老师,要富有爱心和耐心,不能动不动就批评甚至打学生。如果学生犯错,应该耐心教导,而不是劈头盖脸一顿教训。
能跟学生打成一片
初二学生项同学:
我喜爱的老师,应该是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比如经常在课间陪我们聊聊天,节假日偶尔也能一起玩,这样的老师就像朋友一样,有亲切感。
要重视学生
高二学生李同学:
我喜爱的老师,可以严厉,但不能无情;可以少话,但不能冷漠;可以不是名师,但不能不重视我们。
能够寓教于乐
高三学生周同学:
我喜爱的老师,是寓教于乐那一款的。我当初语文成绩很差劲,是初中的语文让我不仅语文学科的成绩上去了,还让我爱上了语文。记得老师每次上课时连书本都不打开,上讲台后第一件事就是跟我们聊天,而且聊得还特别起劲。看似跟教学不沾边的聊天,最后才发现原来就是教学内容,只是老师用了另一种教学方式让我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了。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大三学生金同学:
我喜爱的老师,首先教学质量得高,为人要和蔼,不因为学生成绩好差而区别对待。好老师还要关爱成绩差的学生,不能有性别歧视。
责任编辑:杨能勇
&&精彩图片
&&分类信息
&&好吃好玩
24小时排行
&&热点专题
&&论坛热帖从心理学角度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高瑞娜【摘 要】教育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产生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更容易答应自己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人更容易被喜欢的人影响。所以要想教育好学生就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而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关键詞】心理学;学生;喜欢;老师作为一个老师让学生喜欢有多重要?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如果喜欢一个老师的话连带也会特别喜欢这位老师讲的课,同时也就更容易听从这位老师的教诲,简单一句话,学生是因为这个老师才学习的。但是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连带地他也会讨厌这个老师所教授的学科,至于这位老师的教诲就更难听从了。我曾听过一个案例,有一个学生坚决不使用华为手机,原因就是他特别讨厌某位老师,而这位老师用的就是华为手机。对此我也深有体会,我自小喜欢读书,也热衷于学语文,还特别喜欢写点小文章。但是在高中的时候有一位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的作文,说我写字特别不认真,但其实我已经写得很认真,自认受到极大的冤枉,从此我特别讨厌写作文,甚至到我工作之后也很不喜欢写文章。那么除了把基本的课堂教学工作做好之外,什么样的老师会比较让他人喜欢呢?一、积极乐观的老师人类从本质上来说是追求快乐的,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体验到快乐的情绪,而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是容易传染的。 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系教授埃莱妮·哈特菲尔德以及她的同事经过研究发现,喜怒哀乐等情绪可以在眨眼间从一个人 “感染”到另一个人身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詹姆斯·福勒教授和哈佛大学的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教授共同完成了一个关于快乐情绪的实验。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快乐情绪能够感染亲友、邻居和室友等人。亲友、邻居和室友都是与当事人接触比较多的人,同样地作为学生,老师也是他们每天接触比较多的人,老师的情绪也是非常容易感染到学生的。假如某位老师非常积极乐观,那么他将能更多地体验到快乐的情绪,而相应地与他接触比较多的学生也能受到这种情绪地感染,更多地体验到快乐的情绪。我们前面提到,人在本质上是追求快乐的,如果一个人常常让我们感到快乐,那我们也就喜欢这样的人,并且乐意与他接近。也就是说如果老师积极乐观的话,学生更有可能喜欢这样的老师。当然,有一些人天生悲观,很难一下子乐观起来,但是有时可以在生活中做一些小小的改变。心理学家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个实验,让大学生们从快速呈现出来的两张照片里选择一个他们比较喜欢的,研究发现,人们普遍会喜欢带着真诚的微笑的人。所以,老师们也要适当多一些微笑,微笑也会让人看起来积极乐观一些。二、跟学生有相似点的老师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发现,实习老师很受学生的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跟学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年龄与学生接近,跟学生有很多共同话题,跟学生相处的时间多,经常跟学生一起玩耍,很知己。作为一些老教师,好像很难找到跟学生的相似点了。其实不然,相似的经历或者爱好也是可以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这种相似性包括多个方面: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相似;兴趣、爱好相似;社会背景、地位相似;年龄、经验的相似。我们常听到有老师或者家长感慨:现在的孩子呀,哪像我们那个时候……其实这样做明显就是告诉孩子,我跟你不一样,你做得很不好,这明显会让孩子反感,下面的话孩子也就不爱听了。所以老师们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可以多找与学生的相似点,比如教育学生之前这样说:我们那个时候也像你们一样……比如有一个学生小林上课经常睡觉,很多老师都反映过这个问题,而且多次提醒小林,他都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班主任在做教育工作的时候就说:“小林哪,你上课的时候很困是不是,老师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经常上课很困的……”小林一听,立刻深有同感,谈话局面一下子打开了,后面的思想工作也就好做了。三、真诚夸奖学生的老师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喜欢夸别人的人一般人缘都不会差,相反,总是挑剔别人指责别人的人大家都不太喜欢。人人都知道和珅是大贪官,乾隆皇帝也知道,但是和珅还是很受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和珅能恰到好处地夸皇帝。其实人人都有受赞赏的需求,我们都渴望被他人夸奖。有一个教育案例是这样的,有一个学生,他学习很不好,平常表现也一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妈妈去了,他很担心班主任跟妈妈说他的缺点,但是妈妈回来之后却说班主任把他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说他平常学习很认真努力,虽然现在还没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相信以后肯定能学得很好,而且在班级也非常守纪律。这位学生听到这样的话很意外也很受激励,从此发奋学习,结果成绩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他各方面的表现也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期望效应”,也叫做“罗森塔尔效应”,主要就是说当老师对学生满怀期待的时候,学生就会照着你期望的方向去改变。面对很多问题学生,很多老师认为他需要找出他的缺点,批评教育,然后让他改正。这种方法对于那些很有自信,优点很多的同学是有效的,但是对于顽固的问题学生或者说缺点很多的学生就很难有效了。因为不断地搜集学生的缺点,发现学生的问题,导致学生也越来越认为自己很失败,自己就是一个问题学生,然后对自己失望愤怒最后自暴自弃,然后师生矛盾激化,然后有可能是学生离开了班级离开了学校。但是如果换个思路,不断发现他的优点,发现他闪光的地方,学生慢慢找回自信,找到自我价值。有可能学生就由学习差,纪律差,各方面差的人转化成一个即使学习不好但纪律很好或体育很好或者人品很好的学生。当然老师们在找学生的优点夸奖学生的时候要注意一个一点,就是学生确实是有这个优点,并且不要过分夸大,如果学生觉得你夸得名不副实可能会适得其反。通俗地话讲,就是人人都喜欢拍马屁,但是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就不好了。当然让学生喜欢,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是就一定能教好学生,也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它只是教育的开始,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受到我们的影响,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改变。参考文献:[1]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席雨妍.为什么情绪会传染[EB/OL].新浪爱问日报,.
都市家教·下半月
都市家教·下半月的其它文章怎样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怎样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怎样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的张校长在学期末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我们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整个寒假都萦绕着我,我反复的思考,回顾以前的工作历程。也许可以在学生和老师那找到答案。
老师与老师的对话
我想:老师的个人魅力应该是很重要的吧?你得先让学生不讨厌你,才能进一步谈得上喜欢吧!
想学生所想,说学生所说,做学生所做,一心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就是学生所喜欢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只有全面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就看教师如何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把知识连接起来。
众口难调,我觉得陈华老师的四点很全面,很有代表性。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认为做不到.
睿智、公平、幽默、富有爱心。
这个问题最好去问学生
学生与老师的对话
问学生?既然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当然有发言权。(琪琪是我校2006届的毕业生,小懒猫是我,哈哈。)
ベ小懒猫ミ& 11:47:19
问你个问题
▂*、諆諆o 11:47:45
ベ小懒猫ミ& 11:48:15
&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要说实话哦
&▂*、諆諆o 11:49:02
作業佈置少的``
上課搞笑.活潑的
&▂*、諆諆o 11:49:11
&▂*、諆諆o 11:49:40
下課跟同學能開開心心玩的
▂*、諆諆o 11:50:07
最主要的:不要託堂.劉校
ベ小懒猫ミ& 11:50:44
对于成绩好的可以如此,那些成绩跟不上的怎么办呢
&▂*、諆諆o 11:51:20
耐心教學``
如果軟的不要,就來硬的,
&▂*、諆諆o 11:51:30
我們老師的作業是這樣的
ベ小懒猫ミ& 11:51:49
&什么是硬的
&▂*、諆諆o 11:51:57
没读书的,把课文抄2遍
ベ小懒猫ミ& 11:52:36
这样不就成了你们不喜欢的老师了吗
&▂*、諆諆o 11:52:36
没做作业的,把单次作业抄两遍
&▂*、諆諆o 11:52:56
我们语文老师是这样,可是我们成绩提高了
ベ小懒猫ミ& 11:53:12
做老师真难,想做你们喜欢的老师,可是又担心你们的成绩
&▂*、諆諆o 11:53:34
&▂*、諆諆o 11:53:44
&▂*、諆諆o 11:54:08
如果想要同学不拖欠作业的话
&▂*、諆諆o 11:54:14
就用我这个方法
&▂*、諆諆o 11:54:39
罚的作业要在语文课之前完成
&▂*、諆諆o 11:54:57
不然就要站到后面听课
ベ小懒猫ミ& 11:54:57
不完成会怎么样啊
ベ小懒猫ミ& 11:55:15
&你不是不喜欢这样吗
&▂*、諆諆o 11:55:16
长期拖欠就站到外面听课
&▂*、諆諆o 11:55:41
是不喜欢..
不过我是不会拖欠作业的``!
ベ小懒猫ミ& 11:55:53
&可怜的孩子
&▂*、諆諆o 11:56:18
经过半个学期
&▂*、諆諆o 11:56:57
我们班和1班(都是一个老师教的班)的成绩占了全年级1.2名
ベ小懒猫ミ& 11:57:32
看来强制还是有用的&
&▂*、諆諆o 11:57:57
我们语文老师虽然严厉,不过我们很喜欢她
ベ小懒猫ミ& 11:58:06
&▂*、諆諆o 11:58:11
&▂*、諆諆o 11:58:13
&▂*、諆諆o 11:58:31
默写或听写错了的不要罚太多
&▂*、諆諆o 11:58:45
不然学生会以为这是虐待
&▂*、諆諆o 11:59:17
抄7遍以上的话,等于没抄
&▂*、諆諆o 12:00:16
像我们英语老师...所有单词句子抄⑤0遍..我们好气愤的
ベ小懒猫ミ& 12:00:49
&那你们在小学的时候还是幸福的咯
ベ小懒猫ミ& 12:03:52
嘿嘿,谢谢你的回答,对我还是有启发的 &
&▂*、諆諆o 12:04:03
从以上两段对话中不难看出,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1、教师语言表达风趣幽默,具有吸引力。
2、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3、生活中要时常关心学生,乐与和学生做朋友。
特别是这几句话
▂*、諆諆o 11:56:18
经过半个学期
&▂*、諆諆o 11:56:57
我们班和1班(都是一个老师教的班)的成绩占了全年级1.2名
ベ小懒猫ミ& 11:57:32
看来强制还是有用的&
▂*、諆諆o 11:57:57
我们语文老师虽然严厉,不过我们很喜欢她
ベ小懒猫ミ& 11:58:06
&▂*、諆諆o 11:58:11
可以看出孩子在考得好成绩时的自豪,虽然老师严厉,在平时学生可能有时不满,但当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时,也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喜欢。这也就要求老师教师的知识面要广,学生才会佩服,才能有所收获。
我是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吗?
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于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努力按素质教育规律办事,对于学生,用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给学生以亲情的温暖。“咱们班学生最棒!”“咱们班同学最好!”“咱们班的同学一天比一天进步!”几乎成了我挂在嘴边的话。想想,我曾经为了学习有偏差的孩子付出了多少心血,为家庭有困难的孩子献出了多少爱心,为上好每一堂课作出了多少努力,可是我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了吗?
张校长在一次去洙洲秋游的途中点拨了我,他开始问我炎帝的生平,我不知道,他告诉我“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他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接着又说“妹子,做老师,渊博的知识也很重要!”当时我就想:是啊,如果能掌握各种知识,我也能骄傲的向我的学生介绍。看来,老师光是有教学经验和书本知识还是不够的,要善于收集各方面的知识信息,不段的完善自我。“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成为教育届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和别人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谢谢校长,是你让我迈出了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又一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