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企业数据安全全转移要怎么做

隐患太大?为了数据安全,先别急着买iPhone X|iPhone|苹果|隐私_新浪科技_新浪网
隐患太大?为了数据安全,先别急着买iPhone X
  第一财经日报 钱童心
  就在人们为iPhoneX的人脸识别功能欣喜不已的时候,美国议员向施压,要求其交出关于生物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条款的细节。
  上述议员认为,苹果可能利用FaceID收集到了人脸识别数据,让第三方的行业受益,并有可能卖给一些监控消费者数据的机构或企业。苹果公司还有可能强迫消费者接受某些条款,同意那些第三方机构进入用户数据。
  这一警告引起人们对生物识别技术安全性的热议。在iPhoneX发布时,苹果公司负责营销的副总裁PhilSchiller表示,苹果人脸识别的数据只会存储在用户的个人设备中,不会发送到苹果运营的云服务器上。
  尽管如此,在人们看来,苹果无法保证它和第三方机构不会遥控操控这些数据或者通过某些实质的手段进入到用户的设备中,从而获取用户的可用数据。
  这不是苹果第一次面临隐私问题的挑战了。2015年在加州SanBernardino发生的恐袭活动中,苹果就被联邦检察官要求解锁一部与该事件有关的iPhone手机。最终FBI购买了特殊的工具进入了这台设备,该事件激化了科技公司和司法监管部门的矛盾。
  笔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苹果目前的FaceID使用的是苹果自身的技术,目前也没有信息显示该技术使用了第三方的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不太可能把用户的隐私信息给到第三方,包括政府机构,比如FBI。
  为AR和VR提供3D人机交互解决方案的硅谷公司uSens凌感联合创始人时驰告诉笔者:“FaceID将成为一个海量的用户入口,从数据收集的角度有深远的意义。苹果正在一步步把人和机器的交流简化,把交互门槛降低,并最终实现无触屏交流,FaceID解锁就是无触屏的开端。”
  苹果公司在发布会上演示的Animoji表情包,能跟踪人的面部表情,集成在各种动物的脸部。这种更具个性化代入感的AR交互方式将成为一个更庞大的数据入口。苹果已经和合作,将基于人们面部表情建模后的面具做进了滤镜。
  随着人机交互变得更加简化和纯粹,人们的生物特征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人们将更少地使用手指碰触键盘,更多地使用指纹、面部、视网膜、虹膜、步态、静脉、手形、掌纹等生物特征。与传统密码相比,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可能被丢失、遗忘或共享。
  不过,数据安全也会成为更大的隐患。即使是苹果的指纹识别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只要碰触过的物件,指纹都很容易印在物体的表面。之前也有类似的案例,有人利用乳胶复制用户的指纹,经历多次尝试,最终成功骗过苹果的TouchID。
  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人脸识别相对指纹识别而言,效率更高,解锁更快,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繁琐的密码正在成为过去。
  在生物识别技术快速发展阶段,如何提高移动设备的安全性能来保护人们的隐私?对此,IEEE高级会员、厄尔斯特大学网络安全教授KevinCurran对笔者表示:“对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数据安全问题,应该优先考虑应用最先进的加密技术——整体安全(HolisticSecurity)方案。也就是用户可以从众多的识别方式中任意选择组合成多模态生物特征的认证方式。”
  他还提出,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长期持续收集用户行为特征信息进行认证的过程,比如打字时习惯把手机握在哪个角度。
  不过,这些生物识别技术虽然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方面卓有成效,但会增加移动设备的生产成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厂商未必愿意采用这些昂贵的技术方案。对于企业而言,利润始终是首要考量的因素。
  如此看来,虽然通过FaceID,用户将进一步被教育,生物识别技术也会继续被鼓励使用,但要最终迈向标准化程序,仍然有待时日。
三个人独立发展、独立活动,这也意味着他们将由原来的偏重团队活动变成今后更侧重个人活动。
柳传志心里知道,自己经营企业的下半场开始了,做什么、怎么做,他和朱立南已经有了大致轮廓。
本以为这次监管只针对ICO,万万不会波及到核心的几大币种,但监管风暴却愈演愈烈。为了iphone隐私数据的安全,或许你应该做下面的一些设置哦为了iphone隐私数据的安全,或许你应该做下面的一些设置哦科技格桑花百家号一 、不要让第三方乱用权限  限制 app 的位置追踪和数据访问  即使你没有打开应用,某些应用还是会要求在后台调用你的位置。在‘设置’- ‘隐私’- ‘定位服务’里,你能找到要求调用位置的应用。不需要用到定位服务的,果断禁止它们访问位置信息吧。
设置通讯录、摄像头等访问权限  返回 ‘隐私’,除了‘定位服务’外,手机还会记录很多重要数据。比较值得重视的有通讯录、日历、照片以及相机。  逐个选项点进去,你能看见分别有什么应用调取了手机的权限,根据实际需要开启或关闭。其实支付宝没太大必要调取通讯录的,把它关了吧。  二、悄悄抹掉使用痕迹  避免在浏览器中留下痕迹  Safari 会将用户名、密码和信用卡信息存储在 iCloud 钥匙串中。这意味着你可以无需手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入账户。虽然这样做十分方便,但是总会让人觉得有点不放心。现在你可以选择关闭‘自动填充’功能解决。  点开‘设置’- ‘Safari’- ‘自动填充’,把联系信息、以前的名称和密码或者信用卡信息禁止。  返回至 Safari,在‘隐私与安全性’一栏中,把‘不跟踪’‘欺骗性网站警告’开启,然后阻止记录 Cookie,更安全地访问网页。  如果你和我一样用的是经常在网上搜奇奇怪怪的东西,那你肯定会无比痛恨浏览器自动显示搜索历史。其实你可以启用‘私人浏览’来解决这个问题。使用‘私人浏览’模式,别人不会知道你看过什么样的网站,也不知道你曾经搜索过什么。当然,‘私人浏览’默认不会启用 ‘自动填充’。  定时销毁信息  打开‘隐私’- ‘信息’,下拉至末尾, 把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的过期时间改为‘ 2 分钟后’,这样音频和视频信息就会在发出去或收到的 2 分钟后从对话记录中移除。
隐藏羞羞的照片  相册或许是我们最不想让人看到的东西了。从 iOS 8 起,iPhone 就新增了长摁隐藏照片的功能。在 iOS 9 中,隐藏照片的功能藏在了另一个地方——在相册里打开照片,摁左下角‘分享’按钮,点击‘隐藏’。  这张照片将从‘时刻’‘精选’和‘年度’中隐藏起来,但是你仍然可以在‘相簿’里找到。它被藏在一个名为‘ 已隐藏’的相簿里。  最后,建议各位给 iPhone越狱的朋友,尽量别乱下载插件 ,最后给大家补充一个防止密码泄露的小技巧——在输入密码时降低屏幕亮度,身边的人就不容易看到你输入了什么。
介绍了这么多方法,你可能会觉得完整跟着操作一遍有点麻烦。但是这点小麻烦,和隐私泄露带来的后果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科技格桑花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讲述科技新发展,分享手机小功能。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真是有心了!iPhone竟为了你的数据安全做了这么多
& & 说起苹果的安全问题,想必大家都还没忘记前段时间苹果与FBI之间的较量与纠结。虽然最后iPhone被解锁了,也被调查出解锁公司本就与苹果的技术研发有很深的渊源,也足以证明iPhone的高安全性能。到底iPhone在出厂的时候为个人用户的数据安全保护用了多少心?1、巧妙设置开机密码没准能吓哭小偷& & iPhone手机从iOS9版本开始从4位开机密码变成6位密码设置,这就给解锁密码增加了难度。按照排列组合计算方法,密码有1000000种可能,要揭开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你用的是4个数字位密码的方式,也有10000种可能,安全级别已经很高了。还有一个更绝的,肯定很多人都没有使用过,那就是你的iPhone手机也可以用字母加数字的组合,那个想要破解密码的人估计看到全键盘就直接蒙圈了吧!&&这个密码我自己都可能会忘记2、Apple ID为你的手机装上防盗门& & 除了开机密码,iPhone手机的Apple ID这项设置也能为你的数据保驾护航。如果你的手机不慎遗失或者被偷,Apple ID就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Apple ID登录“查找我的iPhone”APP,就可以帮助你定位丢失手机、抹掉数据等等。&&&Apple ID能在关键时刻确保你的数据不丢失& &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你的手机被偷,必定会收到来自短信、邮箱的各种“来自Apple”的信息,千万不要点开其中任何链接,更不要根据里面的步骤输入密码,否则数据丢失只能怪自己了。3、两步验证更安全& & iOS9发布之后,iPhone还开启了两步验证方案来保护数据。登录 iCloud 除了需要输入账户密码,你可以选择发送验证码到‘受信任设备’或手机上进行第二步验证,增加 iCloud 账号的安全性。开启两步验证,需要前往 Apple ID 管理页面(https://appleid.apple.com/),登入 Apple ID。在‘安全’选卡中找到两步验证,点击‘开始使用’,回答安全提示问题,然后按照相应步骤完成设置。(可能有人已经忘记自己的安全提示问题,可以打客服电话进行重新设置)4、数据线都在为你的资料保驾护航& & 可能有人看到这个标题会说编辑你就瞎编吧?你还别不信,苹果原装MFi认证可不是闹着玩的。曾经有幸采访过存储厂商高层,问到为何与苹果设备相关的存储扩容产品都这么贵,统一提到了MFi认证的困难性。据不可靠消息说明,一家生产数据线的企业想要申请MFi认证,底线是必须拥有自建工厂,工厂不能小于2000平米,工人不能低于50个。在申请的过程中,需要反复修改产品设计直到所有参数都达到苹果的标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5个月,为此还要付出8500美元的代理费用。那这根数据线又是怎么保护数据的呢?&&苹果原装数据线的魔鬼芯片& & 你看到的苹果原装Lightning接口数据线,体积很小,肯定没想到里面有四颗“魔鬼芯片”。这个芯片正是数据线中的“灵魂”,正是它通过和苹果设备上的芯片“对暗号”来确认彼此的身份。一旦检测到数据线“形迹可疑”,苹果手机会立刻断开电路,选择罢工,这就是你可能用山寨数据线充电时提示“你的设备无法信任此数据线”的重要原因。写在最后:& & iPhone在数据安全方面确实做得不错。除了本文提到的几点,还有iCloud备份、无痕浏览、消息删除设置、照片隐藏等等小功能也在充分保护你的隐私。如果你是iPhone用户,这些功能都用起来吧!如果你是其他操作系统手机用户,也要充分挖掘手机的安全功能,同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隐私安全。
扫码关注机智猫微博
扫码关注机智猫公众号&&|&&责编:席龙飞
&&&&&上周我们向大家介绍了Android转投阵营的,再一次让评论区沦陷为Android和苹果用户分裂和开骂的阵地,用市场说话也好,用情怀说话也好,Android和iOS不应该是你死我活的两个系统,换和换系统也不是去投敌,市场和用户的成熟度决定了目前的状态,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态去看待路人转粉、粉转黑的发生,我们推出的换机教程也只是为读者带来使用中的便利,而非阵营对立的导火索。作为系列教程,我们接下来为读者带来iPhone转投Android阵营的换机教程。N种正确姿势&让你快速从iPhone转投Android&&&&换机内容一般包括通讯录、短信、图片以及各种聊天记录迁移,iOS封闭性导致无论数据的导入还是导出都是难题,常年累积的短信、图片以及存放在iCloud中的内容想要导出到新买的Android手机,不是件容易的事。(注:以下均在未越狱下进行,越狱有风险,尝试需谨慎)&&&&&1、通讯录&&&&通讯录权限不是很高,很多可以申请获取相关权限,这也为软件实现通讯录导出埋下了伏笔,以下是通讯录导出的几种常见方法。&&&&1)、最传统的方式就是讲通讯录导出为文件,在两部手机之间进行传送,通讯录文件格式为.vcf,值得一提的是在Android和之间,.vcf是通用的,可以直接导入。&&&&首先在中打开&&,进入iCloud空间(前提是拥有iCloud账号),打开通讯录你会发现所有的联系人都已经同步到iCloud中。打开iCloud账号选择通讯录&&&&使用Ctrl+A全选联系人,左下角的设置中也可以进行全选:全选联系人&&&&然后选择左下角设置中的导出vCard,浏览器会自动这个.vcf格式的文件(注:不同浏览器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例如笔者无响应,可以):选择导出vCard导出vCard文件&&&&当然使用更方便可以实现一键导出:iTools一键导出&&&&之后将文件导入Android手机中,选择设置——联系人——导出活着导入联系人——从存储设备导入,系统会自动识别.vcf文件并导入。&&通讯录文件导入&&&&2)同步&&&&在Android转投iPhone换机教程中,我们也向大家推荐了这种方式,微信作为目前最为普及的社交软件,有一套完整的跨平台机制,这也为不同系统之间的手机互传文件打下了基础。使用微信同步通讯录教程如下:&微信同步教程&微信同步教程&&&&3)第三方&&&&针对手机换机推出的第三方App有很多,、手机克隆等我们在之前也为大家介绍过,对于这些跨平台的软件,通讯录同步这一过程是可逆的,这里不做太多介绍。另外跨平台第三方有时候也充当的功能,我们就拿其中的百度云举例(其他有备份网盘也可)。&&&&首先在iPhone中安装百度云,这款软件会很自觉的帮助我们同步通讯录和照片,其中通讯录同步是在加密状态下进行,用户在不需要同步这些内容时请记得关闭。&开启通讯录同步&&&&接下来在你的Android手机上下载安装百度云,使用时在设置中选择同步即可(忽略Android版有那么多备份功能,iOS版只有其中的两个)。&进行通讯录恢复&&&&总结:实现通讯录备份同步的方式有很多,这里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安全,例如第三方会对通讯录进行云端存储,对我们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第二:同步混乱,请经常保持通讯录处在同步状态,如果你对手机端通讯录进行整理而没有同步,网络会自动覆盖,整理失败。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主屏尺寸 4G网络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26995¥9996¥27997¥48998¥83889¥269910¥4899iPhoneX人脸识别引发怎样的数据安全的思考?
今年的苹果发布会上,iPhone X的“前刘海”一时之间成为观众焦点,它所具有的人脸识别、双摄、增强现实等新特质成为了最大的卖点。iPhone X号称“定义未来智能手机形态”,引领下一个10年,以碾轧iPhone 8/iPhone 8Plus的态势,致敬智能手机教父级人物史蒂夫 · 乔布斯。3D人脸解锁何以成为现实人脸识别功能Face ID无疑是iPhone X的杀手锏,发布会上Face ID的9大特征被隆重介绍:人脸验证、原深感镜头、注册简单、专门的神经网络、安全自然、用户隐私、注意力感知、自适应性和Apple Pay以及其他应用协同工作。库克针对Face ID的安全性进行强调,如果说原来的Touch ID有五万分之一的可能被破解,那么Face ID被别人打开的概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这也得益于“前刘海”中暗藏玄机:8个配件中有4个参与人脸识别(红外相机、泛光照明灯、环境光传感器和点阵投影器)——以3万个采样点为基准,以上前端器件进行人脸图像采集、处理,并建立用户面部3D数据。之后用户每次解锁,最新数据与之前采集数据对比,传输到A11芯片中的神经网络模块神经引擎(Neural Engine )进行处理。Face ID科技感爆表,既为新一代iPhone赚足眼球,也带来充足的话题流量。但与此同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的担忧。我们感受一下网友的吐槽:某宝也跟风上架了号称防面部识别解锁的神器:网友调侃中也透露出人们对于面部识别解锁手机这一技术背后的信息安全隐患问题的担忧。美国明尼苏达州民主党参议员艾尔-弗兰肯(AlFranken)表示,苹果可能会通过Face ID这套新解锁系统,搜集用户留下的所谓的面纹数据,进而再泄露这些数据。就在iPhoneX发布一天后,弗兰肯要求苹果详细披露在使用生物技术数据方面所采取的隐私与安全保护措施等情况。本次苹果发布会召开前夕,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迈克尔o科辛斯基(Michal Kosinski)和其学生王轶伦发表了论文《深度神经网络基于人脸图像判断性取向比人类更准确》,利用VGG-Face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他们提取脸型、嘴型、鼻型、眉形、面部毛发等面部特征并将其量化,以此训练分类器区分出不同性取向。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在同性恋群体仍遭受歧视或偏见的今天,人们纷纷质疑这项研究会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技术的触角正跨出公共领域,并延伸至个人空间,试探社会或法律容忍的底线。我们联合清博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以“iPhone X”“隐私”为监测词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网友表达的情感属性中,负面情感占比12.43%,中性情感占比29.5%,可见有相当比重的人对iPhone X潜在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抱有非乐观态度。玩人脸识别的不止iPhone X目前,玩人脸识别的不止iPhone X。在iPhone X面世之前,三星的Note 8、小米的Note 3都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解锁。但后者人脸图像采集停留在2D摄像阶段,还闹出用户用机主照片解锁的笑话,人脸识别招致差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并非智能手机的专利。在门禁系统、摄像监视系统、支付系统等功能设备中,人脸识别如同人的大脑中枢输入甄别,大有可为。我们正在迎来“刷脸时代”,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字化,人脸识别向公众衣食住行用等多个生活场景渗透,并在市场攻城略地。8月25日,武汉火车站全面宣布刷脸进站;9月1日,支付宝宣布商用刷脸支付;9月5日,杭州大量宾馆可刷脸入住;9月6日,汇丰银行宣布使用人脸识别技术;9月7日,京东、苏宁开启刷脸支付;9月11日,北师大宣布学生宿舍全面启用“刷脸开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出卖个人信息库克宣称Face ID相较Touch ID安全性提升20倍,这底气来自:iphone X采用红外结构光/结构光双摄,搭载3D结构光深度镜头。手机主动发射特定红外结构光照射被检测物体,从而获取人像的3D图像数据。采用结构光的3D人像解锁能抵御所有的平面攻击。另外,据称苹果云端并不会收集用户脸部3D数据,安全性也因此提高。尽管如此,数据显示当下全球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据2016年数据泄露水平指数(Breach Level Index2016)报告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全球数据隐私泄露就高达900余次,泄露和违约类型上,身份盗窃、财务窃取、帐号获取分别占比占64%、16%、11%;违约渠道上,外部窃取、意外丢失、内鬼窃取分别占比69%、18%、9%。数据隐私的泄露和违约类型多样,外部窃取占比较大,均暴露出当今数据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反观我国,2016年徐玉玉案成为全国性新闻,成为电信诈骗案中的一例典型,据公安部数据显示,近10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就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仅2016年1月至7月,中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而日常接到各种销售、中奖电话,对民众来说已经司空见惯,谁又能确信自己不会是新的受害者 因此,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包括当下各平台都在实施的智能广告投放,互联网公司将用户在微信等应用上留下的各种隐私信息变为数据资产,通过智能化手段,商业公司分析用户的年龄、兴趣、个性和消费力等等,进而对用户进行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比如不同用户会在朋友圈看到“宝马”或“可乐”等不同产品广告内容,此类智能广告投放的出现引发了用户对消费歧视、信息茧房等问题的讨论。寻找技术发展与数据安全中间的最大公约数实际上,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治理早就出现了。1983年,德国立法确立了个人数据信息自决权,并在2008年又扩充了这一权利的内容,以保障个人数据的私密性和完整性以及个人自主决定个人数据的公开和使用。2014年,《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耶-舍恩伯格明确提出“数字遗忘权”的概念,具体指数据主体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关涉自己的个人信息,以防止其进一步传播的权利。除了信息安全相关概念及理论的深化,人们在法律制度、司法实践以及技术等多个层面的探索也一直在进行。法律制度层面,2016年,欧盟颁布将于明年生效的《数据保护通用条例》,其中第17条”被遗忘权”特别指出,当个人数据已和收集处理的目的无关、数据主体不希望其数据被处理或数据控制者已没有正当理由保存该数据时,数据主体可随时要求收集其数据的企业或个人删除其个人数据。该法令对个人信息界定、数据保护力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和增强。司法实践层面,互联网公司被要求承担消除数据责任的判例已经存在。谷歌曾收录西班牙人Mario因欠债而被强制拍卖房产的内容。2010年,Mario要求谷歌西班牙分公司删除相关链接遭拒,但Mario一直坚持这一诉求并做出努力。2014年,Mario连同支持Mario的数据保护机构AEPD(Agencia Espa?ola de Protección de Datos,隶属西班牙政府)被谷歌告上法庭。最终,欧盟法院援引欧盟基本权利宪章对尊重私人生活和保护个人数据的规定,裁决谷歌败诉。欧洲公民申请消除个人数据的处理机制也得以建立。技术层面,在部分人争论技术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社会伦理等问题时,已经有技术行动派研究“反人脸识别”技术,试图以技术压制技术。俄罗斯科网 Yandex 技术总监 Grigory Bakunov曾表示,受够了被人监视的感觉。他和几名黑客联手开发了一种反人脸辨识的演算法,可以防止人脸辨识软件成功辨认一个人。只要配合特殊的化妆技术,就可以避开软件的辨识。日本东京国立信息研究院教授ISAO ECHIZEN也研发出了世界首款反面部识别的眼镜,通过眼镜上的 11 组近红外环形灯影响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阻止被摄像头的面部识别程序抓取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对数据安全的重视和行动不可矫枉过正、因噎废食。数据隐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引起我们的焦虑,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数据保护得当会产生巨大价值,如交易成本降低、个性化服务等等,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护得当”,也就是度的把握。此外,关于隐私,现实中存在多组悖论:观念上对隐私的重视与行为上对隐私的忽视、公开场合对数据的保护重视与私下里数据外泄甚至黑市交易、舆情分析监控与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保护隐私与数据挖掘服务公共安全等等。显然,准确把握保护数据隐私的度是超出单一学科的重大命题。实现技术发展与数据安全中间的最大公约数,势必要经历一番纠结。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一公共问题需要聚集各方专家,促成跨学科交流。也许,在技术、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参与下,发挥各学科优势,有望探究出技术发展与数据安全的平衡点。本文转自:51CTO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安全成熟度模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