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做这种图的软件,那种有很多适合做海报的中文字体体的,我看过很多软件都是只有英文有字体

[原创]再谈字体那点事儿:汉字字体分类及举例
我的图书馆
[原创]再谈字体那点事儿:汉字字体分类及举例
按:首先申明,我在这里谈论字体,纯粹是从学术上讨论,绝对不做任何商业目的之用。
****************************
向那些为汉字字体默默做出了贡献的逝者和今人致敬!
每一款字体,都有一个优美而艰辛的故事!
汉字字体设计和使用,从现代信息时代的历史来讲,大陆比不上港台,港台比不上日本。在大陆设计界,日本的字体设计被认为是汉字字体设计的标杆,令汉字发源地的中国人感到汗颜。即使是今天,这种情况也只是稍稍改变了一点而已。
现代电脑字体设计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和唐宋元明清雕版印刷技术紧密相关,也与现代西方拉丁字母的传入紧密相关。
为什么那些有着海外生活背景真正接触了西方文化的的华人,对自己的汉字字体反而情有独钟?
为什么一个“孤独的”西方人,却对古汉字情有独钟,令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感到汗颜?
Uncle Hanzi (汉字叔叔)richard.sears.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
汉字字体设计公司、机构和个人,这里列出来的都是比较老的,后起之秀就来不及一一列出来了。有些公司找不到官网和资料,显得很神秘。
有的公司还活着,而有的公司已经死了或者转型了,但字体永远是活的。
1.方正字库,非常活跃。它设计的微软雅黑在Windows 7简体版里作屏幕字体,而方正细等线和中等线是WP 8简体中文版的屏幕字体。
官方网站:
2.汉仪字库
http://www.hanyi.com.cn/
3.华康字库,香港,为Windows XP(及以前版本)繁体版设计了系统显示字体MingLiU 细明体。
大陆:http://www.dynacw.cn/
香港华康科技:http://cht.dynacw.com.hk
4. 蒙纳香港,它开发的微软正黑,在Windows 7和WP 繁体版中屏幕显示使用。
http://www.monotype.com.hk/
Monotype Corporation,与世界现代汽车工业的历史一样长,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跨国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中文字体开发设在香港,早在1920年就为印刷中文版"圣经新约"而铸造了字体。很活跃。
5.文鼎字库,台湾,很早就开放了一批字体。
http://www.arphic.com/cn/home.html
6.华文字库,常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SinoType),为苹果MAC OS X 和iOS 简体版/繁体版开发了系统显示字体,还为微软Office 2000以后版本提供了多款字体。它只为其它公司定做字体,让人感觉很神秘。
**************
思源黑体由Adobe、Google在日本设计师西塚涼子绘制的基本字形基础上,委托日本、韩国、中国公司进行开发,其中中文字库设计由常州华文负责。思源黑体采用开源的形式发布,设计者与普通用户都可以免费下载使用。常州华文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德毅对此表示,由于采用字体行业少见的开源形式发布,这款字体与设计公司关注度都有所提升。
常州华文由中美合资,于1991年注册成立,创始人为美籍华人黄克俭。据魏德毅介绍,黄克俭刚回国时并没有创办公司的打算,仅仅希望把电子产业和桌面出版领域的技术语言PostScript带回国内,却被方正等巨头婉拒。为了让汉字适应现代印刷出版需求,黄克俭凑足了20万美元创办了常州华文。“之所以看中常州,原因在于这里有着老一代字模师,长期从事字体设计行业,了解中文字形,华文字库便是由常州中国民族文字模厂字模工艺演变而来。”魏德毅表示。
据介绍,常州华文的主要订单来自硅谷,订单内容包括定制字库和OEM字库,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和Adobe都是常州华文的客户。内地进行字体创作的公司主要有方正、汉仪、华文,三家公司设计方向、服务方向不同,并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资料显示,国内从事字体研究的还有北京印刷研究所和上海印刷研究所,从事字体研究,运营经费有一部分来自于研究所资产部分的房产出租。
早在1999年,常州华文文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克俭总经理就提出了设计中日韩系列字体的概念。
据了解,华文每设计一款字体,后期都会逐字进行3-4轮的精细调整。正是这个环节,让华文在中文字库领域脱颖而出。“按照字号大小,对字面、字间距、重心倾向、均匀度等,进行多次校审,所有的步骤都是人工进行的。”
常州华文文字技术有限公司是旅美华侨黄克俭1991年回国创办的。当时,武进卢家巷有一家中国民族文字模厂,拥有国内一流的字体设计师和很多珍贵的原字稿。这一优势让黄克俭决心把华文字库在此落地生根。
1996年,黄克俭带领的团队设计出第一批华文字体,分别是华文宋体、华文黑体、华文仿宋和华文楷体。同年,常州华文正式和Adobe签约,成为该公司唯一的系统中文字库。随后,华文字体先后被苹果、微软和IBM等国际知名公司收录使用。2013年,美国亚马逊公司在其Kindle设备上配备多种华文字库。
未来,常州华文还将和苹果公司进一步合作,为其Mac OS系统研发新字体。
而目前,常州华文还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触角已经延伸到电子词典、模拟书写、电视机顶盒等各个领域。
http://hi.baidu.com/susuzhang/item/bd3cbbdc271a4df793a9747c
黄克俭先生,我们都尊敬地称他为黄老师,因为除了他各种形式的社会任职之外,还是中央工艺美院的博士生导师,何其幸运,我们能有机会与黄老师朝夕相处、谈笑风生和舌剑唇腔,不是门生胜似门生。才华横溢的黄老师是幽默风趣的,他的那些国际玩笑和世界幽默出自于他的留学美国和游学世界的学习经历和与世界巨子们共同指点江山的气魄。黄克俭的国际影响力也许远远大于在国内知名度,因为他不仅仅是奥运会研究与运行方面的专家学者,同时还是北京奥申委陈述报告多媒体总策划,曾帮助多家著名国内外企业,包括中国移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由中体产业、歌华集团与澳大利亚TICKETMASTER组成的联合体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和赞助商。更更要的,他还是中国汉字电脑字库“华文字库”的创始人和经营者,他的合作伙伴是Microsoft、IBM、Adobe等世界级巨头:1996年,他的华文字库被美国苹果电脑公司选作其字库的专业级字库,同年成为美国奥多比(Adobe)公司唯一系统中文字库,被广大国外系统厂家所采用;1998年,华文字库被中国金山电脑有限公司选作WPS的高级字库;1999年,美国微软公司为其Office 2000选购的12套中文字体中有10套是华文字库的字(另外两套是方正舒体和姚体);2000年,华文字库被美国IBM公司选定为系统级字库。
7. 中易字库,北京中易中标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微软Windows 9X/NT4.0/2000/XP简体中文版设计了系统显示字体Simsun.ttf(中易宋体)。它也为其它公司定做字体,很神秘。
http://www.china-e.com.cn/main/index.htm
它拥有《字根通用码》中文输入法,简称《郑码》,是文字学家郑易里先生积半个世纪对汉字字形结构的研究,后期和郑珑女士合作发明的。实际上这是没有人用的东西。
8.四通利方字库,四通利方曾经是Windows 3.X/ 95英文版的中文平台,是著名的新浪网的前身,1990年代微软Windows 3.2中文本地化请它参与的。其实它的多款字体是从海外引进的,公司早就转型,字体设计业务早就死了。
9.长城字库,从海外引进的字体是最多的,且不止一家,从字体特点和命名来看,可能有许是从台湾文鼎字库引进的,如中行书、小标宋、特粗宋、细仿宋、中楷、中隶、粗魏碑等等,当然也有长城原创的字体,微软windows 7系统至今还内置了长城两款字体,今天它自身的字体设计业务早就死了。不用说字体,今天长城个人电脑、笔记本在内地市场上要到哪里才寻得?
10.&文泉驿&(GNU GPL分发)http://wenq.org/wqy2/index.cgi
ubuntu 免费中文字体
http://wiki.ubuntu.org.cn/index.php?title=%E5%85%8D%E8%B4%B9%E4%B8%AD%E6%96%87%E5%AD%97%E4%BD%93&variant=zh-hant
11.经典字库,台湾,推出了很多GB2312码字体,只是大多都是GB繁体的。又叫毕昇字库、大方廣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好像没有什么影响了。
12.&其他公司的字库
日本的字体设计公司,如大名鼎鼎的日本森泽(Morisawa)字体设计公司,走在汉字字体设计的前列,历史悠久。
日本森泽制品:http://www.morisawa.co.jp/
台湾的字体公司很多:书法家字库(太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超研泽字库(新人类资讯)、中国龙字库(莹达资讯)、创艺字库、汉鼎字库(其字体特色让我总感觉它和文鼎字体有什么关系)、全真字库(向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汉宗字库
金梅字库:
http://www.gs1.com.tw/
台湾,在年代,它有几款毛笔书法字体虽然在艺术上并不上品,但是有非常浓厚的港台时代特色,在那个毛笔书法字体稀缺的年代,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们都是大陆至今也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字体,如毛碑楷、毛楷、毛张楷书、毛隶书、毛海报书法体(又叫海行书、特行、毛流行体、孙中山行书体)、毛行书等,有gb简体的,但网络上找不到。有人认为,金梅不是字体公司,是个卖文化用品和小百货的。它的那些字体是作字帖卖的,字体行中根本不认它。
还有金桥字库、超世纪字库、昆仑字库等等。
造字工房 http://www.makefont.com/
13.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个人设计师
1)丁一:时尚中黑简体、俊雅体、尚雅体、悦黑系列等字体的设计者。
2) 张海山:张海山锐线体作者
3)应永会:浙江民间书刻体、博州小楷、汲古书体作者。
4)书体坊(禚效锋):禚(zhuó)效锋,书体坊版主,江苏省邳(pī)州人。中国书法字体实验室——书体坊创办者。代表作有《米芾书法字典》、《文征明书法字典》(待出版),电脑字体设计有叶根友系列字体、草檀斋毛泽东字体、书体坊兰亭体、书体坊苏轼行书、书体坊米芾体、书体坊孙过庭草体、章草体、金文大篆体、书体坊简帛体、印人小篆反字体、金文反字体等。
http://www.freehead.com/forum-577-1.html
5)迷你字库(广捷居):这套字库在网站上非常有名,而这不是一家字体公司生产的,是某位爱好者修改的其他字体公司的字体,该作者还制作了不少精简软件。这种字体最好不要去碰!
6)厉向晨:网名Digidea,旧字形爱好者,TypeLand 康熙字典体制作者,还是聚珍仿宋、茶盐宋朝体的复古设计者。他是大陆字体设计复古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中坚代表。以前他还对Win98 MingLiU 细明体做了繁简支持的修改。
http://blog.typeland.com/
7)金留庆:金留庆渊鉴书体制作者。
8)苏新诗,网名以歌,河南商丘人。方正苏新诗柳楷字体制作者,还有苏新诗卵石体、苏新诗鼠标行书、苏新诗毛糙体、苏新诗古印宋、苏新诗大颜楷(待出)、苏新诗魏碑(将出)、苏新诗央行体(拟出)、苏新诗集郭沫若体(待授权)、苏新诗古籍宋(拟出)等。
没有一个公司的字体是100%的好字体,也没有一个公司是100%的烂字体。**************************************
字体也具有流行性,一款非常好看的字体用的人越来越多,简单的不分场合的用,街头小卖部、小饭馆、大排档的招牌……,用滥用俗,看腻了,就一定会产生审美疲劳,觉得很难看,但过了两年,用得少了,再突然看到,又会让人觉得很美。比如,行楷体和综艺体,是被骂得最多的,因为到处有人用,见得多了,审美疲劳了,就觉得俗不可耐了,只留下恶名,可是如果很久不看到,又会突然发现是一款好字体。其次,汉字字体文件很大,会让系统变慢,即使采用快捷方式安装,也会另外的分区占用大量硬盘空间,所以我不主张随便一款字体都可以进入电脑里面来,要控制好数量的。
***************
中文系统里的字体,支持常见字符集有GB (大陆)、BIG5(台港)、GBK、GB 、GB 等。在全球化时代,还有包含更多汉字字符的内码,把东亚的日韩、东南亚越南(喃字)、新加坡的汉字也加进来,例如CJK、Unicode等,但是&GBK 已经满足大陆地区的一般应用了,而GB2312-80可以看作是大陆现代简体字的最小的子集,这是一个最低的要求。
http://baike.baidu.com/view/443268.htm?from_id=483170&type=syn&fromtitle=GB2312&fr=aladdin
GB 2312标准共收录6763个汉字,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同时,GB 2312收录了包括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日文平假名及片假名字母、俄语西里尔字母在内的682个全角字符。
GB 2312的出现,基本满足了汉字的计算机处理需要,它所收录的汉字已经覆盖中国大陆99.75%的使用频率。
对于人名、古汉语等方面出现的罕用字,GB 2312不能处理,这导致了后来GBK及GB 18030汉字字符集的出现。
在使用GB2312的程序中,通常采用EUC储存方法,以便兼容于ASCII。浏览器编码表上的“GB2312”,通常都是指“EUC-CN”表示法。
每个汉字及符号以两个字节来表示。第一个字节称为“高位字节”(也称“区字节)”,第二个字节称为“低位字节”(也称“位字节”)。
基本集共收入汉字6763个和非汉字图形字符682个。整个字符集分成94个区,每区有94个位。每个区位上只有一个字符,因此可用所在的区和位来对汉字进行编码,称为区位码。
把换算成十六进制的区位码加上2020H,就得到国标码。国标码加上8080H,就得到常用的计算机机内码。1995年又颁布了《汉字编码扩展规范》(GBK)。GBK与GB 国家标准所对应的内码标准兼容,同时在字汇一级支持ISO/IEC10646-1和GB 13000-1的全部中、日、韩(CJK)汉字,共计20902字。
它是与GB2312对应的国标繁体字符集,其内码与GB2312中简体汉字内码相兼容,仅字型有简、繁体的区别,GB12345在GB个汉字)的基础上扩充了103个汉字,共计6,866字,可以看作是GB2312的繁体版本。是中国大陆为了适应繁体汉字信息处理而制定的标准。它可以看成是繁体字的最小的子集,而适合现代汉语,但不能满足港台和古籍用字的要求,所以繁体字与其选择GB 12345,不如选择台港的BIG 5。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A4%A7%E4%BA%94%E7%A2%BC
又称为大五码或五大码,是使用繁体中文社区中最常用的电脑汉字字符集标准,共收录13,060个汉字。
中文码分为内码及交换码两类,Big5属中文内码,知名的中文交换码有CCCII、CNS11643。
Big5虽普及于台湾、香港与澳门等繁体中文通行区,但长期以来并非当地的国家标准,而只是业界标准。倚天中文系统、Windows繁体中文版等主要系统的字符集都是以Big5为基准,但厂商又各自增加不同的造字与造字区,派生成多种不同版本。
2003年,Big5被收录到CNS11643中文标准交换码的附录当中,取得了较正式的地位。这个最新版本被称为Big5-2003。
“大五码”(Big5)是由台湾财团法人信息产业策进会为五大中文套装软件所设计的中文共通内码,在1983年12月完成公告,1984年3月,信息产业策进会与台湾13家厂商签定“16位个人电脑套装软件合作开发(BIG-5)项目(五大中文套装软件)”,因为此中文内码是为台湾自行制作开发之“五大中文套装软件”所设计的,所以就称为Big5中文内码。五大中文套装软件虽然并没有如预期的取代国外的套装软件,但随着采用Big5码的国乔中文系统及倚天中文系统先后在台湾市场获得成功,使得Big5码深远地影响繁体中文电脑内码,直至今日。“五大码”的英文名称“Big5”后来被人按英文字序译回中文,以致现在有“五大码”和“大五码”两个中文名称。
五大中文套装软件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A4%A7%E4%B8%AD%E6%96%87%E5%A5%97%E8%A3%9D%E8%BB%9F%E9%AB%94
五大中文套装软件,即Big-5软件,是1984年由中华民国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与台湾国内13家厂商合作进行“五大软件专案”,所开发出来的五种中文套装软件,分别为“文书处理”、“数据库”、“试算表”、“通讯”及“绘图”。
五大中文套装软件是资讯工业策进会邀集13家台湾厂商共同制作及推广的商业软件,但最后并未成功地取代国外软件,推出市场后,使用者仍趋向选择国外已大量使用的套装软件。
虽然五大中文套装软件没有成功,但是这套中文软件所共同使用的中文电脑内码大五码(Big-5),却成为台湾中文电脑内码的业界主流,进而成为业界标准,这是因为大五码内码是业界的共通标准,并且已经使用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储存的数据库内容不计其数,奠定其不可取代的地位。这也是未能推广成功的五大中文套装软件的意料外成功。
Big5码由于很多日常用字被视为异体字而未收录。所以产生了许多Big5的延伸。由于Big5码内的万多个字,只是根据台湾地区“教育部”颁布的《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等用字汇编而成,并没有考虑社会上流通的人名、地名用字、方言用字、化学及生物专业等用字,亦没有放入日语平假名及片假名字母。所以在市面上支援Big5码的软件,有不少都自行在原本的编码外,添加一些符号及用字,在台湾有各种扩展。香港政府也是基于繁体中文电脑操作环境中最流行的大五码(Big-5)之上扩展了香港的字符集标准,它是现时香港的中文资讯交换内码标准:香港增补字符集,以前称为《政府通用字库》,最新版本为2005年5月推出的HKSCS-2004,收录4,941个字符。香港增补字符集当初因为是补充Big-5的收字不足,使用其外字区而发展的,所以受制于Big-5的编码架构,外字的总数最多只能到6217个(每区块157字,有39区块半)。
Big-5原来的编码,只有汉字、标点、注音符号等字符及少数图形,后来经过台湾厂商的增收,多了7个“倚天字”(即碁、銹、裏、墻、恒、粧、嫺)及日文的假名,最后这批字符又被香港增补字符集收入。
由于各厂商及政府推出的Big5 延伸,彼此互不兼容,造成乱码问题。鉴于Unicode能正确地处理七万多个汉字,近年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如苹果电脑Mac OS X、MicrosoftWindows 2000及之后版本、Microsoft Office2000及之后版本、Mozilla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Java语言等等),已改用Unicode编码。可惜现时仍有一些旧的软件未能支持Unicode编码。
********************
与许多其它工业产品一样,日本的字体设计也被认为是汉字字体设计的标杆。日本设计出来的字体数量无数,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的创新能力强,但是平心而论,其中绝大多数也只不过是不值一提实际使用率几乎为0的极具个性化的垃圾字体。他们的创意已经搞完了,现在已经转向中国古代书法碑帖和古代雕版印刷里去找设计的灵感,这一招果真是厉害!今天大陆的设计师也学到这一招了,如应永会等,这样成果不少,效果不错。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已经超越中国,成为了东亚文化的主流。这时恰好西方传教士大量的把西方印刷技术带到了中国上海等地方,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和日本的字体设计发生了变化,两者的成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就是在1949年以后中国最封闭的时代也是如此,只是没有以前那么频繁了,其方向主要是由日本向中国输出。进入数字化时代,一直到今天,这种情况仍然还是如此,当然中国大陆也在努力追赶。总之,中日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是主流。
一款好的字体设计,符合包豪斯设计理念才是成功的。方正字体是大陆实力比较强的,华文、汉仪也不错。在港台,有名的是华康、文鼎、蒙纳等,并且港台的字体设计在过去跟日本字体的关系非常紧密的,文化上没有断层,所以起步也早,既有创新又保留了传统汉字的风味,很值得大陆公司学习。所以在电脑印刷技术的最早时代,大陆字体公司也引进或模仿设计了多款字体,如圆体、隶书(即隶变、小隶)、古印体,还有一些美术字体和广告字体等等。有意思的是,相同风格的一款字体,各公司的设计还是有小小的区别,比如综艺体。&
在字体举例的时候,我尽量使用最常见的 Windows 7系统和 MS Office 2010自带的字体,因为它们不仅兼容性比较好,来历大都也不简单,更是平常易得。这里面的字体,有日韩的,有港台的,交汇在一起,让人感觉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
字体的分类很复杂,汉字字体的分类更加复杂,目前仍然没有一种让大家满意的字体分类法。如果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字形,把汉字也分为衬线体、非衬线体、手写体,这样足够吗?方块字和拉丁字母的审美标准有差别,共同的标准至多是在衬线和非衬线的基本形式上会显示出来,更深入下去就是细微的差异。比如,有没有一种富于细腻变化的汉字黑体?如果汉字做一款“横细竖粗”的黑体或圆体会是如何效果?目前在大陆还没有看到这种字体,创新能力强的日本森泽公司才有吧;为什么英文的圆体很少看到而汉字圆体倒是比较常用?
上图:日本森泽(Morisawa)字体设计公司(是日本主要的字体设计生产商,类似大陆的方正字体)的部分字体:
第一部分是黑变体,フォーク
第二部分是哥特体(黑体),新ゴ
第三部分是圆新体,丸フォーク
第四部分是黑宋体,カクミン
第五部分是明朝体(宋体),明朝体
至少大陆地区目前还是是如此,对黑变体、圆新体、黒宋体的设计和使用似乎没有多少热情,顶多黑宋体还略好一点吧。
下面就是我根据汉字字体使用情况、字体本身的特征、出现的历史等因素,根据现代主义的包豪斯设计理念,对当代常见的电脑汉字字体(限简体)进行的分类,并对其性格作了简单评价。
一、现代基本字体(宋仿楷黑圆)
基本字体是指各行各业各种报刊广告新闻的正文标题里最常用的的字体,以现代书写习惯为参考,它的笔画变形最少,实现了笔画的标准化和工业化,是各种美术字体的设计基础,包括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和圆体五种字体。基本字体要求至少能支持 GBK 字符集,繁简均支持。搞设计是离不开一些基本字体的,并且都有字重从淡到粗的字体家族,如黑体、宋体等,既适合做标题,也适合做正文。这些字体本来是应该由国家一次性收购,属于一个基本的公共服务,免费让大众使用的,可是国家到现在都还没有这样做,倒是民间走在了前面,如文泉驿,其开发的宋体和黑体以GNU协议开放,成为 Android 中文系统的默认字体的基础。对于宋体和黑体,推出的新款一般变化不是很大,但是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大陆和港台日的基本字体里,差别最大的是宋体(明朝体),其次是黑体。
大陆港台日韩基本字体的名称比较
大陆 & & & &港台 & & & & & & & 日 & & & & & & & & & & & & & & 韩(以下韩文名称缺)
宋体 & & & &宋體/明體 & & &明朝体/mincho & & & & &明朝/Meongjo,也用Batag
仿宋体 & &仿宋體 & & & & & 宋朝体 & & & & & & & & & & & 无
楷体 & & & &楷體 & & & & & & & 楷書体/kaisho & & & & & 楷書/Haeseo,也用Gungsuh
黑体 & & & &黑體/方體 & & &ゴッシク体/Gothic & Gothic,也用Dotum
圆体 & & & &圓體 & & & & & & & 丸ゴシック体& & & & & &Gulim
海外的基本字体设计早已采用家族化理念了,大陆公司这点明显是走在后面了,命名混乱,显得很被动,只有在方正公司2009年推出了雅宋系列、2010年推出了兰亭黑系列以后,情况才有所改观。
方正新字体&
汉字字体不仅有大陆简体和港台日繁体(正体,日本则很多汉字是简体,是略字)的区别,还有新字形和旧字形上的区别,这是同一种文化在不同地域使用,以及政府标准化的影响,逐渐发生分化变异的必然结果,当然,这种新旧字形的差别,和简体字一样,在古已有之,只是随着大陆推行汉字简化改革,这种新旧字形的区别就越来越明显了。
从20世纪初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把旧的文言文改为新的白话文,并与汉语拉丁化实验相伴而生,汉字的简化运动也开始酝酿并展开。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适应农民工人文化普及和提高的需要,识字率的提高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一个简体字方案是时代所必需的。于是,简化方案决定采用新字形,根据书写规则来定,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印刷正体字旧字形,保证了它的笔画较少,同时,又把多个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合并归结为一个简体字,使得简体的汉字字数比较少,客观上降低的学习的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后来随着海内外的交流的深入,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也因此而招自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指责,因为相当多的简体字不符合汉字的传统造字方法,让一些人无所适从,说成是割裂了文化传统。因为繁体字和旧字形,在许多人眼中,就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合汉字的字理。
******************************
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
建国以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在规范字形方面进行规范的整理,首先就从印刷字体着手,将宋体进行向楷书方向整理,即“楷基本法”,就是对(印刷宋体)与楷书(手写体)差异进说明。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在这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这是中国文字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
有一种说法,南宋奸臣秦桧的字写得不错,并自创一体,但因他人品极坏,所以他所创的字体不叫“秦体”,而叫“宋体”。
“宋体字”真是秦桧所创吗?非也。所谓“宋体字”,是一种通用的汉字印刷字体,它不是书法字体。这种字体既不是秦桧所创,也不是由哪个书法家写出来的,而是中国北宋初年的刻书工人的创造。
中国古代的书籍最初是由书手抄写而成的,从唐代开始有雕版印书,但那时雕版书数量不多。到了北宋时,雕版印书发展迅速,逐渐形成风气。古代的雕版印书字体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书法家书写,刻工按书家所书之字刻印成书,这种书叫“写刻本”。如金农的《冬心集》、郑燮的《板桥集》等均有写刻本。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每个字都刻得惟妙惟肖,难度太大,非常费事,所以大多数刻本上的字体都是刻工按照标准字体刻成的,这是第二种类型。不同的时代刻书的标准字体也有不同的特点。
宋版书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这种字体吸收了欧、颜、柳楷书字体的某些特点,进行了美术化和规范化处理。成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横平竖直笔画粗细均匀的刻印字体,这种字体和现在印刷字体中的仿宋体相近。元版书除了有和宋版书相近的字体外,还有许多仿赵孟頫楷书的字体,这种字体也是美术化和规范化的印刷字体,有些近似于印刷字体中的楷体字。
明代的雕版印书业空前繁荣,雕版字体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现象。到了隆庆、万历年间,许多刻工刻一种俗称“肤廓字”的字体,这种字形方正、横轻竖重的字体醒目耐看,刻印方便,很快流行开来。书商为了区别于当时其他字体,把这种字体叫做“宋体字”。其实这种字体和宋版书上的字体有明显的不同,为什么叫它“宋体字”呢?因为宋版书在明代已非常珍贵,甚至以页来计价,所以书商把这种新字体叫“宋体字”来提高书的身价。宋体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这就是现在印刷字体中宋体字的来源。
真正的宋体字出现在明代中期(隆庆和万历年间),宋朝印书使用的则是近似于今天“仿宋字”的字体,从北宋初年就有了,所以无论是宋体字和仿宋字都和秦桧毫无关系。
宋体字在明代确立以后,又从明朝传入,特别是在18世纪末现代印刷传入东亚地区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在日本又称之为明体、明朝体。
二战以前,日本人对《康熙字典》的正体字进行了整理,然后,主要是在1970- 80年代电脑汉字字体设计的最初,日本就率先设计了电脑使用的明朝体,不久就传入韩国、台湾、香港等地,所以两地也跟着使用明朝体的叫法,看来这个名称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播到了港台的。当然,在港台的印刷界,还是有保留“宋体”这个名称的。
最早要說到《大漢和辭典》的誕生。日本的學界一直都以康熙字典為標準。而大漢和辭典的編纂,目的是爲了收語彙。這其中經歷過很多曲折。最嚴重的是,書稿做好以後,被美軍的戰火給燒毀。結果又重頭做。編纂者諸橋轍次先生,也實在是令人尊敬。
因爲第一次做的時候,還是活字印刷。到了第二次,日本已經從歐美傳來了寫真植字技術,我不太懂這個寫真植字,但可能跟國内的照相排版是差不多的東西。就採用了寫植造字。
《大漢和辭典》是以康熙字典為基礎的,但也修正了康熙字典中部分漢字相同部件寫法不統一的情況。比如“羽”,有的漢字是兩撇,有的則是點提。而日本的漢和辭典今天都是大漢和辭典修正過的字形。當然,也有個別不一樣的情況。
《大漢和辭典》負責造字的人是寫研公司的石井茂吉。&說起石井茂吉,不能單單用一兩句話介紹完。他與森澤信夫一起發明了日本第一台寫真植字機,後來成立了寫真植字研究所,而寫研公司就得名于此(株式會社寫研)。而石井茂吉先生,也因爲開發了大漢和辭典的47500字而獲得了日本菊池寬獎。而石井茂吉自身就是寫研公司的創始人,日本第一台寫真植字機的發明者。後來,石井茂吉先生自己開發了數套以石井命名的明朝與Gothic。並且寫研公司也設立了文字設計的石井獎。並且有多款字體因獲獎而得以商品化。
尤其是,第二屆石井賞的獲獎者,鈴木勉。他自己就設計出本蘭明朝、MacOS中的ヒラギノ和游明朝体。
寫真植字機,逐漸得傳播到臺灣。在PC 字体發展以前,臺灣的照相排版字體及字形大部分為日本所作,並且最有名的就是寫研公司的石井明朝、本蘭細明朝、以及森澤公司的龍明明朝。而這三套字也都進到台灣市場,但廣為台灣印刷業所用的則為《本蘭細明朝體》,一直到今天,此套字及其衍生設計字形,仍佔據著台灣大部分的印刷內文字版面。早期台灣電腦字形之發展,大都離不開這兩家字形產品之影響,因此說台灣現代的電腦字形是淵源於日本,可一點也不為過。
以上來自文鼎月刊。&  
而森澤公司的創始人森澤信夫,也是與石井茂吉一同開發了日本第一台寫真植字機,一同創立了寫真植字研究所,但後來因爲意見不統一,獨自成立了森澤公司。而以上提到的三种字體,這其中以寫研公司,鈴木勉設計的本蘭細明朝體影響最大。這是文鼎月刊中所提,可能港臺中文電腦把宋体稱爲細明體就來源於此。
所以以此推測,大漢和——石井茂吉之手——寫研創始人——石井明朝——繁體字臺灣,再比較較早的win98的細明体与康熙字典和大汉和字形,反而win98細明体较為接近整理後的大漢和字形,而不是康熙字典字形。
可以這樣說,臺灣享用了日本整理的學術成果,而且也影響到臺灣書籍中的字形,以及印刷體的名稱,原先叫宋体,現在叫細明体。
本文所描述的字体,原形为宋代模仿基本笔划(如点、撇、捺),但因应当时以木板作,为顺应木的天然纹理,而从楷体左低右高的斜横演变成直横,因为减低损耗而将竖划加粗的印刷用字体。到,这种字体逐渐脱离楷书的模样,成为一种成熟的印刷字体。
南宋(宝佑四年)以宋体印刷的榜单,可见状元及第。
中国大陆多称此字体为“宋体”,但由于此字体盛行于明朝,日本于19世纪制造铅字字模时,称此字体为“明朝体”,及至20世纪中叶,从铅字凸字排版过渡到照相排版时,台湾从日本引进照相排版及相关字模,连带引进“明体”一词,台湾于八十年代制作电脑字体时,也以“明体”作称呼。故虽然今天使用繁体字的和称之为“明体”,在称为“宋体”,但两者只是名称上的不同,实际上并无区别。
在出现了,而当时的活字字体都是楷书。宋的印刷事业有三大产地,即、、,而三地的楷书字体有各自的特点。浙江所出版的字体大多仿制的楷书,四川的大多仿制的楷书,福建的大多仿制的楷书。宋败于后,以为翻印留在北宋的书籍,首都的棚北大街上有建立了许多出版商,其中有的。陈宅书籍铺出版的书籍有一种甚有特色的楷书字体。这个字体,被后人仿制,就是现代所谓“”,也是宋体的基础。
日本的明朝体(:明朝体,平假名:みんちょうたい,Minchōtai),是由于人(William Gamble)于1859年将所制的六种字体传入,并指导日人电镀字模制造法所成的字体,因为仿自明朝年间之字体,故称为“明朝体”。在日本沿用此称呼。
现代采用了宋体印刷。后来依据西方文字的黑体和的方式,在汉字印刷体中也创造了黑体的铅字。目前宋体、、和成为汉字印刷的主要四种字体。“宋体”是一类字体的总称,有很多字体都属于这个范畴。
*****************************
如前所说,大陆政府推行的新字形符合手写习惯,以楷体为标准的,长处是易于识别书写;而港台,还有日韩,采用的旧字形符合传统印刷的标准,大致就是参照《康熙字典》的正体字形为标准的,主要体现在宋体上。由于各地的字形标准不同,一定程度上也让美的多样性减少了。这样做一个结果,就是大陆总是以新字形的标准和习惯来设计繁体字,看起来总觉得不那么地道,GBK字体也如此;相反,港台则总是以旧字形标准和习惯来设计简体字,在大陆人看起来也是觉得怪怪的,不匀称,别扭,一种“隔”的感觉。在这里,受政府标准化以及使用习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大陆公司推出的基本字体与港台日韩字体的观感就很不相同了。所以,由大陆设计师来设计简体字,由港台设计师来设计繁体字,这才叫地道。
方正字库中的几款GB12345&码的繁体字,如方正新秀丽,虽然采用的是旧字形,但是字数太少了,把繁-简的关系当成了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了。
*********************************
来源:长春晚报& 15:10:1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汉字整理和规范工作并非尽善尽美。以简化字而论,虽然为功甚巨,但问题也不少。
有的简化字很个性化,没有考虑相关字的系统简化,如“異”简化为“异”,“糞”中的“異”却简化为“共”,而“翼、冀、戴”等字中的“異”却又不简化,结果使得汉字系统中的“異”形照样存在,平白无故地多出一个“异”字来。
有的简化符号跟某字或某构件同形,而且代替的构件繁杂,无法归类,从而破坏了原有的系统性。“又”在原有构形系统中是个表示手的构件,而简化字中作为简化符号代替了11个以上的构件或不同的形体,“观(觀)、汉(漢)、鸡(鷄)、对(對)、树(樹)、圣(聖)、风(風)、邓(鄧)、戏(戲)、仅(僅)、轰(轟)”,这就使得“又”作为构件的功能发生混乱,而且这些被代替的构件在现代汉字系统中大多数并没有消失,仍然在别的字中存在,整体系统并没有得到简化。
有的同音替代造成一个简化字对应多个繁体字,从而给整理古籍和跟港台进行繁体字沟通时带来麻烦,如“发(髪發)”、“干(幹乾榦)”等。
有的偏旁类推在不注意功能和层次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人为生造的怪字,特别是1977年公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出现了更多不符合汉字系统和汉字演变规律的现象,虽然很快废止,但影响却残留至今。
“第二批简化字”的实施与废除
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揭开汉字简化的序幕。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了《简化字总表》,收录2235个简化汉字,成为目前通行的规范汉字的来源,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之后又选定“第二批简化字”。收集的资料主要来自文字改革委员会1972年各省、市、自治区征集的新简化字材料,推荐的新简化字材料,以及群众来信中提供的新简化字材料。
“二简”想方设法减少笔画、简化结构,大致上可以从简化形体和同音兼并两个方面去分析。淘汰了一部分“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改为同音字;将一些复杂的偏旁和结构简化或变换为新的写法;合并了一部分偏旁。实际上是对汉字进行了大的手术。这一举措,在看似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反弹。
日,胡愈之、王力、周有光等23人联名写信,要求第五届全国政协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的主要文件不采用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
1985年12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强调国家语委要“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这一通知表明拼音化道路已被放弃。
随后,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自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二简字”的问题。胡耀邦说,已有的简化成果要稳定下来,规范用字,不准任意简化,拉丁化拼音只作为语音符号使用。
1986年6月,国务院转批了国家语委废除“二简字”草案的请示。随后,国家语委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共计2235个简化字,只对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的6个字做了调整,沿用至今。这表明,“二简字”这个从1972年就开始酝酿的特殊时代的产物,被彻底否定。
“二简字”推行的时间只有半年,但影响还是非常广泛。受影响最大的是当时在公安部门登记的姓氏,由于不方便改动,因此很多人使用的其实是被废除了的“二简字”里的姓氏,例如许多“萧”姓现在被写成“肖”,“阎”姓写成“闫”等。
*****************************
简体很多时候是把多个繁体字合并为一个码了,繁-简的关系是“多一”对应的关系,但也有少数情况是“一多”对应关系。所以,这里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即GB2312码只适用于简体,而不适用于繁体(虽然GB
有其繁体版本GB ),根本原因就是GB2312码所包含的汉字数量太少了。只有从大陆 GBK字符集开始,繁简适用,方便了海内外的信息交流,它兼容GB2312-80标准,又包含Big-5的繁体字,虽然不兼容Big-5字符集编码;同时它已经包括了中日韩(CJK)统一汉字20902个、扩展A集(CJK Ext-A) 中的汉字52个(只一小部分),一共收入21003个汉字,882个符号,共计21885个字符。但是GBK的字形是大陆法定的新字形。
伪繁体和伪简体,这些做法都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根本解决之道(如CJK或者UNICODE)。大陆GB12345 码的繁体,就是伪繁体,其字数远少于台港的BIG5的字数。台港BIG5码的简体,就是伪简体,它的字数要比GB2312的字数要多一些。
由于新旧字形的不同和各地书写习惯的问题,我还是主张“繁体用台港的BIG5字体,简体用大陆的GBK字体”,这也与内码包含的字数有关系,避免出现不伦不类的笑话。毕竟CJK或者UNICODE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
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特定时代及范围内使用的符合标准或规范的文字,字形(结构和笔画)符合规范的。此概念多用于指标准汉字。至今,对于标准汉字,中国大陆和港澳台所颁布的不尽相同。由于现在汉字演变的历史,中国大陆的规范字是简化字。在语言政策的争议上,台湾采用的“正体字”这一词除了含“标准”之义,还意味着“正统”的汉字。台湾政府至少从2004年起, 便通过推行各种宣传与奖励,以推动“正体字”之称谓,而不用中国大陆所称的“繁体字”。
正体字,最早来源于楷书,就“正体”一词的由来,最早可见于唐代所撰《干禄字书》,《干禄字书》是收录唐代俗文字的一部字书,对于研究近代汉字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例以四声隶字,又以二百六部排比字之后先。每字分俗、通、正。“正体”之名由此始见,亦称为“正字”。不过,“正”、“通”、“俗”三体的概念,自汉《》以后,讲文字的书上就屡有出现,但是,象《干禄字书》这样,把各个字的三体专门区分出来,并从名与实、体与用的关系上对三体分别作出定义,则是前所未见的。今人称之“正体汉字”,原叫“正书”,即“楷书”或“真书”。所以“正书”即楷书,即“正体字”。此为中国一脉相传的字,称为“正体字”之历史渊源。清代“钦定正体字”,收录于《》,成为正体字官方地位的开始。
与异体字相对
在“正体字”与“”相对的时候,“正体字”指遵从某种选字规范和标准,确立了官方地位的字。而“异体字”或严格来说应称作“被淘汰的异体字”,则表示那些被淘汰的字形,它们与所选用的“正体字”一样意义,但字形不同。
在台湾和香港的标准字体研定时,就已同时订定了可接纳和不可接纳的异体字。中国大陆现行简化字是以繁体字的正体为标准范本。正异体字的标准则可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中国大陆规定,与非相对
在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布了《》及《》,并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了在上的地位,并发布了其中所收的正体字为规范字,相对的异体字为不规范字。
台湾地区规定,当局“行政院教育部”官选定的一规范汉标准字,称台湾现在使用之为“正体字”。正体的标准为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罕用字体表。其“标准写法”和、香港的写法都有些地方不同。与简化字、俗字相对,在台湾,台湾当局“行政院”“教育部”“官方”明令使用的一套有明确准则的繁体中文文字,制定有明确的书写“规范”以及选字原则,分列为《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罕用字体表》。在香港亦有类似的准则,以《》为标准,选字的准则和结果与台湾的相近。在这意义上,“正体字”指符合这些准则下,所选定的标准字形的汉字。台湾方面认为简化字、俗字不是正体字。
*****************************************
现在的繁体字,是什么时候定下基本标准的?(有修改)
最初,清代“钦定正体字”收录于《》,而《钦定正体字》的最后一版是1874年的同治版,这也是涉及汉字最多的一版正体字表。现在港台通行的所谓正体字(繁体字),其依据就是1874版《钦定正体字》。
所谓正体字,是历史上汉字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字多形”才有的东西。出现“一字多形”现象的原因,或是古已有之,或是古籍误导,或是文字流传过程中的自然的写法改进、或是当权者、学术大拿的刻意个性化,总之造成了很多汉字有多个写法,而且在清以前,这些多种写法都是该字的正确写法。&清朝颁布正体字表,即将一个汉字的几种写法,规定其中一种为“正体”,其余的写法为“别体”,官方行文、科举考试用字须用正体。如果科举考试中用别体,则等同于写错字,现在经常说的“错别字”就是这么来的,按照大清科举的考规,“错字”&和“别字”一个性质,或者说别字也是错字。
满清正体字表是对汉字的一次规范,客观上使汉语的用字标准化,降低了阅读难度,便于快速阅读。但是,清代的正体字处于八股科举的考虑,在字形的选择上,偏向于复杂笔画、偏向于方正的多偏旁组合结构字,以适合印刷的宋体为标准,因为这样的字写起来四平八稳,看着比较规矩。由是,满清正体字表所选择的字形,通常并不是这个汉字的数种字形中笔画最少的(实际上大部分是选择了笔画最多的字形),同时,也并不是选择历史最久的字形。此外,从美学角度来说,也并不是选择其中最美观的字形(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并不一定就是美观)。
1874年钦定正体字发布之后,也有一些老儒生是不鸟这个新规定的,后来的孔乙己同学就是其中之一,经常要考别人“茴香豆”的“茴”字有多少种写法。鲁迅写这人物,以新文化运动的观点,其意图当然是指责其“迂腐陈旧”的意思。
***********************************
大陆字体设计的创新力比不上日、港、台,比如圆体是大陆改革开放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而黑体也是日本最早在19世纪末设计出来,再传播到中国来的。近几年来大陆字体公司的创新力正在提高,比如方正公司就在马不停蹄地推出创新字体,包括了基本字体也都做了最新设计,在设计理念上稍作调整,命个新名字,就是一款新字体,让人感觉面目一新,但是总能够在日、港、台找到原型。在开放交流的时代,大陆与日、港、台的字体设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于字体的粗细或字重:在页面排版的时候,报纸与书刊相比,正文字更淡,标题字更粗更大,这样的结果就是让正文与标题的反差更大。
过大和过小的字重,都只适合比较大的字号来使用,如果它们在小字号使用,要么黑成一团,要么灰度太小,两者的结果都是让分辨率太低,很费神,而常规字重,反而所有字号可以通吃。并且,比较淡的字体如果设置成大字号,也别有一种味道,透露出一种纯粹的劲道和骨力,如果用中国书法的话来说,就是杜甫居然一反盛唐“以肥为美”的审美时尚,提出来的“书贵瘦硬方通神”!(参见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喜瘦硬、重骨力以及崇尚高古意趣这两个方面的艺术观念,既是针对李潮的书法作品而发,同时也体现在杜甫其他一些评论书画的诗作当中,这也是杜甫本人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从《李潮八分小篆歌》看杜甫的美学观”,北京大学中文系&))
对于大多数基本字体,家族化设计是常态,一般需要三个级别的字重(如纤(淡)、常规、粗)才可以基本满足应用,而有了5个级别的字重,就非常自由了,特别是常规级别以下的字重,变化更为复杂细腻。所以我对纤(淡)的字重会非常注意,可供选择的字体恰好也更多。还需要说明的是,我是根据社会上使用的实际情况,选取某种比较常见的字体定为举例的参照,并且主要是考虑了大陆简体。
傳統字形是以《康熙字典》為代表的宋体字,《康熙字典》並不是字形的標準,是字書而已。但它選用的字形可代表傳統的字形。康熙字典是過去中日韓共同的漢字辭書,但現在中日韓字體發生了諸多變化。但《康熙》的地位依舊很重要,如民國版的《中華大字典》,日本的《漢和辭典》字形都由康熙字典而來。康熙字典的寫法是過去曾經中日韓共通,以及大量的古籍中的字形,缺點是不符合手寫,某些寫法只局限于印刷,因此這種曾經被大量使用的字形,現在都被中港臺日韓的新字形所代替。&新字形大都來源於楷書的字形,並非新字形就比舊字形新,具體可以在CHISE IDS 漢字検索察看唐代楷書碑帖。
1、宋体,其实应该叫它明(朝)体。在港台叫明体,在日本叫明朝体(Mincho),韩国语称Batang。人们还称之为“白体”(与黑体相对)、有脚体,是最能代表汉字审美风格的印刷字体。宋体字属于衬线字体,横笔太细,如果距离太远就会造成其可读性下降的问题。
海外的各种明体家族,有许多是保留旧字型的,但也有向手写风格的变化,明体的设计风格与大陆的宋体相当不同,如华康明体家族(BIG-5),日本的小冢(昌彦)明朝旧字形字体家族,大陆的方正新秀丽是旧字型的,也非常不错。
过于追究新字形和旧字形的区别,相当于与过于追究简体字和繁体字(或正体字)的区别一样,似乎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现在的发展方向是注重&Unicode的方向了。港台的明体也越来越多的采用新字形的趋势,使得符合古代印刷的源自《康熙字典》的旧字形逐渐让位于符合手写楷书的新字形,尽管有人反对这样。
在目前所见的各种字体中,除明體以外,其他的字體都不符合康熙字典的寫法,用的是“新字形”。Win98 的(华康)MingLiU 细明体、台湾cwTeX字體的細明體、方正新秀丽Big5版,日文旧字形、韩国官方字体,是目前比较接近《康熙字典》旧字形写法的。
宋体字的演变过程是通过技术从唐宋时代的书法正楷(唐楷中的欧、颜、柳楷书)到后来宋朝的“”,再到明朝时的“宋体”(应该叫“明体”)。但为什么产生于唐宋先于宋体字的印刷字体,会叫“仿宋”呢?这是我国进入铅时的事情。1916年丁辅之和丁善之两兄弟参考北宋古刻善本仿写制作的,当时命名为“聚珍仿宋”,之后,上海华丰制模铸字所、百宋铸字印刷厂都有多种仿宋体面世。宋体字其实在明代中期才成熟的,唐宋时代的雕版印刷字体主要还是与今天的“仿宋”很像,所以准确的讲,应该称之为明(朝)体才对,只是从雕版印刷的诞生历史来讲,才称之为宋体的。
传统的老款宋体是一种小字面设计,从中国书法的角度来看,就是中宫收敛、紧凑,跟柳公权的楷书风格有关。日本的字体设计最先采用一种所谓“大字面”的风格,中宫很大,字距变小了,与颜真卿楷书风格有关,显得大气、现代。
特粗:以方正粗宋为参考。长城特粗宋体,笔画是来自日本的风格。新款以方正特雅宋为参考。
粗:以方正小标宋为参考标准,还有方正大标宋,两者的字重一样,但大标宋显得“老”一些,其次是橫笔的起笔不同。新款以方正粗雅宋为参考。
中粗:我把这个字重的宋体定义为既可做正文,也可做标题的宋体,无论做正文还是小标题,风格都很不同。以华文中宋或方正宋三为参考标准。方正新书宋(精品书宋),汉仪中宋等。新款以方正准雅宋参考标准,为什么不是方正中雅宋?原因是准雅宋与华文中宋的字重大致相当,而中雅宋实在是粗了点,如果拿来做正文基本没戏。方正雅宋系列的字重都偏大。
常规:书刊正文使用,以系统自带的默认中易宋体(比较细、比较“新”)为参考标准,稍粗一点的方正书宋,很不错。新款以方正标雅宋为参考标准(实际上它的字重已经与华文中宋、方正宋三一样大了,按老款的标准,可以算是“中粗”级别了),以及细雅宋。
淡(细):报纸正文使用,以方正兰亭宋(第三代报宋)为参考标准,或者MS Office自带的华文宋体(方正兰亭宋跟它很相似,比方正报宋漂亮,也清楚)。可惜在中国由于出版社决策者和习惯的原因,在报纸印刷方面,所以几乎看不到华文宋体的应用。大陆报纸里面最常用的还是方正报宋(第一代报宋,其它公司又叫它字典宋)。它的笔画实在太细了,这是铅印时代的标准,因为铅字模印压在纸张上,纸张受压力变形,墨迹就还会有涨开的情况,所以笔画可以细了一点,但是在激光照排时代,显然印刷出来的灰度就不够了,读起来很费眼力,可读性下降;此外,其衬线很特别,竖、撇的起笔不是向一侧做修饰,而是向其两侧做修饰,像手写味道。方正宋一,衬线的起笔的设计跟报宋一样,是手写的味道,而且更加明显,字重比方正报宋当然要略微大一点点,在激光照排技术下用来做报宋其实比方正报宋要略好一点,可惜报纸没有见到使用它的,可能是出于习惯和名称上的原因吧。非常奇怪,方正前几年支持超大字符集的几款字体,选择的是宋一(还有方正楷体),而不是书宋,也不是报宋、兰亭宋、博雅宋,现在有些书刊和辞典的正文字也有用它的。
新款以方正博雅方刊宋为参考标准,方正博雅宋和博雅刊宋(两个的字形都略偏)等博雅宋系列是方正第三代报宋,其字重和笔画风格与华康细明体(或者系统MingLiU)一样,但是撇和揦的末尾有被切割的处理,大字号情况下,好像也就有了类似于黑宋体的风格。方正纤雅宋(稍粗,这是方正雅宋系列里字重最小的一款字体了,可是它的字重只比中易宋体略小一点,按老款的标准,几乎可以算是“常规”级别了),还有1997年代推出的方正新报宋(第二代报宋,受习惯的原因,不太成功,应用极少,设计上也有小问题,博雅宋和博雅方刊宋可以看作是它的修正版,并完全代替了它)。
2、仿宋,其实应该叫它为宋体,因为它比我们平时所说的宋体更加接近真正的“宋体”,正因为如此,日本人才把仿宋叫做宋朝体。日本的宋朝体比较少,就是在森泽(Morisawa)官网上也找不到,但也有,如岩田仿宋。从名称来看,仿宋就是模仿宋代雕版印刷字体所形成的字体,来自“聚珍仿宋”之名。今天大陆一般作注释文字,大陆的政府正式公文也喜欢用它来作正文。今天电脑里的仿宋是标准化的仿宋,和聚珍仿宋肯定有差异,虽然缺乏个性之美,但非常匀称,不足之处就是字重太细了。仿宋体还被国家指定为建筑土木机械制图使用的标准字体,即为类瘦金体(仿宋体),通称“工程字”。
仿宋采用的是宋体结构、楷书笔画,较为清秀挺拔,秀丽整齐,清晰美观,刚劲有力,容易辨认。大字面的仿宋,可以参见苏世鹏的刻本仿宋,中宫太大了,非常呆板,平正有余清秀不足,没有了仿宋的味道。旧字型的仿宋,我还没有见过。
仿宋体是由宋体(真正的宋体字——宋朝体,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宋体)发展演变而来。为适应雕版印刷的需要,刻工们要求有一种比楷书更为整齐规范的字体,他们经过不断探索,创造了一种横平竖直,较为规范的雕版字体,它很接近楷体,横坚笔画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到了明代,这种雕版字体发展得更为规范,成为横轻竖重,略带棱角的字体,后人称之为老宋体(明朝体,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宋体)。二十世纪初,钱塘丁辅之,丁善之等人集宋代刻本字体,仿刻了一种印刷活字字体——聚珍仿宋,这种字体横竖粗细相等,笔画秀丽,字形呈长方,清秀美观。仿宋体的风格有对宋朝刻书字体的继承和吸收,但是作为一种字体,并不等同于宋朝的刻书体(故名“仿宋”),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仿宋体开始于丁氏兄弟的“聚珍仿宋”。
仿宋虽然不宜设计成更多的字重,但是在港台早就有三个字重的仿宋,比如华康、文鼎、王汉宗的超世纪(更绝的是,当它们在开发GB简体的时候,也跟着大陆公司只开发一个字重了,楷体的情况也一样),而大陆的仿宋可供选择的字重级别目前只有一个,笔画细了一点。虽然汉仪有“粗仿宋”,但它是用软件把每一笔画整体均匀加粗做出来的,看不得(汉仪用同样办法做出来的还有“中楷”)。以系统自带的长城仿宋为标准,MS Office自带的华文仿宋,方正仿宋。大陆这些常见的仿宋都是铅印时代的产物,都多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受限于铅印时纸张涨墨的特性,笔画设计偏细;存在字面及重心不匀。
上图是华康仿宋体,有3个字重,最后一个字重W6,和“聚珍仿宋”很接近。
仿宋相当于雕版时代的魏碑体,富有刀味,但很匀称、细腻,但是也可以认为与欧阳询楷书有关系。
3、楷体,汉字毛笔书法的产物,是实现了标准化的楷书,所以不属于书法字体。大字面楷体的风格,我还没有见过。旧字形的楷体见过,但没有旧字形宋体的味道。
日本的楷书体没有标准化,属于书法字体,是有板有眼一笔一画的楷书,笨拙,不灵巧,但来历都非常清晰,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明显有失比例的匀称感。字如其人,设计一款字体也是如此。日本人和和中国人,对汉字的美的哲学理解是不同的!日本的汉字显得很有神和力的感觉,而中国人设计的汉字则是中庸之美,逐渐变得平淡,平庸,失去了血性,最后就要衰亡的感觉。
日本的教科书体也是手写风格,在初级教科书里用得比较多,它包含有仿宋的影响,方便识字教学。
在五种基本字体中,标准楷体的来源最为模糊。它不能稱之為“書法字體”,但在根源上和書法却是緊密联系的。它的原型主要是欧体,当然也有晋王羲之小楷的风格,然后逐渐走上工业化、标准化。
标准楷书虽然不宜设计成更多的字重,但是在港台早就有至少三个以上的字重,比如华康、文鼎,而大陆的楷体,字重级别目前只有一个。大陆楷体以系统自带的中易楷体为参考标准,MS Office自带的华文楷体、方正楷体,还有方正新楷体(精品楷体,稍粗一点)。在1999年的苹果MAC OS 8.6 光盘附带的sinoType中,有华文粗楷,简体GB,字重相当于华文楷体的Black,也与华康特粗楷体相当,历史这么长了,却没有一点名声,与其平台使用面不广(苹果系统是个小资系统)有关,更与华文的市场生存策略有关(定制),所以迟迟没有得到推广(我有生以来印象中好像也看到过一两次,只是感觉好看又非常好奇)。2013年方正粗楷体终于推出来了,是根据广西书法家张耀良老人家的手书制作的,是毛笔书法粗楷,可是风格却要学标准楷体,自然跟标准楷体相比还是差强人意,不规范,还很呆板。所以,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创意上,方正粗楷的推出都显得太OUT了!我不知这种局面是大陆的设计理念有问题,还是因为大陆市面上没有现实应用需求驱动的问题,审美上就觉得粗楷不好看,认为标准楷体太粗的字形不实用。
********************
张耀良粗楷字体被北大方正字库收编
http://www.gxgg.gov.cn/news/7.htm
[日期:] 来源:贵港新闻网 &作者:曾国阳
近日,平南县党校教师、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张耀良首创的粗楷字体被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收入方正字库,并命名为“方正粗楷”。
张耀良自幼酷爱书法,尤其是美术字、书法,在自学中不断领悟书理,中年后书艺大进,书法作品常在各级书展、大赛中参展或获奖。1987年,他业余从事青少年书法教学,编写出版了《少年书法入门一百课》。
在教学实践中,张耀良感到楷书几大家(欧、颜、柳、赵)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与现行的规范楷书相差较大。而现行的规范楷书的笔画太过瘦小,牌匾、横额、宣传广告中很少用。经过多年的探索,他把现行规范楷书改造成既规范又粗壮、美观、端庄、实用的新楷书——粗楷,这种字体以现行规范楷书为基础,融入“颜体”的“筋”、“肉”、“肥”三大特点和结构平稳、疏密匀称的形态,以及“柳体”的“骨”、规范的笔画。
http://www.cnprint.org/bbs/thread/165/203758/#post1611343
*********************************
上图是华康楷书体,多达5个字重可选择,其中W5是大陆最常用的。
4、黑体,是从日本反向传到中国的字体。奇怪的是,它在日体居然叫做哥特体(ゴシック体、即Gothic,却与西方哥特风格根本就搭不上边,原来是跟着德国人叫的),韩国叫Dotum体。黑体是汉字字体19世纪末在西方现代印刷浪潮冲击下的产物。黑体又叫等线体、方体。
旧字形的黑体,没有旧字形宋体(明体)的味道。
无衬线体(sans-serif)中的 sans 是法语单词,意思是“没有”。在德国,无衬线体被叫做“Grotesk”(荒唐的)。对应的英语单词“grotesque”,最早出现于1875年的牛津英语词典,是碑文字体的同义词。也指“不寻常”的意思。在艺术领域,“grotesque”指“精巧的装饰”。其他同意词包括“Doric”(多立克式的,古希腊的一种柱式)和 “Gothic”(哥特的)。日本人在命名无衬线体的时候,就称为 Gothic 字体。
现代的没有喇叭口的黑体,其笔画的变化其实并不如传统黑体那么细腻。所以西方人选择屏幕字体的时候,虽然现代黑体多得是,但还是宁愿选择传统的黑体,认为传统黑体更有汉字的味道,如苹果的桌面系统和手机系统一直坚持选择了华文细黑,微软的手机系统选择了方正细等线体,尽管有的中国设计师对此感觉不可思议。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代就已经问世(当然字数还不完整)的蒙纳Monotype 黑体 MHei 家族字体(蒙纳有两个黑体家族,另一种是比较常规的黑体,叫CHei2正黑、大黑),与一般大陆的黑体不同,虽然还是小字面设计,但没有喇叭口,给人一种时尚感和现代性,“点”的笔画更是有特色,一种弯弯的弱弱的优雅细腻感,但是从大陆人的眼光来看,其结构和笔画给人的感觉又是有点怪了。电脑系统里的 Arial Unicode MS 中的汉字字体就是 MHei,只是采用了日本字形。而大陆使用的商务印书馆《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简体版的汉字黑体就是蒙纳黑体。大陆与海外的汉字有新旧字形的差别,这也就算了,根本没有想到的是,笔画的设计也可以很不相同的地方。蒙纳MHei 在当年觉得它是怪怪的弱弱的弯弯的,在早几年竟成为了设计师竞相追逐的时尚,趋之若鹜,但是也有人很不以为然的,认为它非常糟糕。蒙纳MHei 到今天已经退潮了。
传统的老款黑体是小字面设计,收敛,有所谓的喇叭口,因为是铅字印刷时代的产物,末笔的纸张易收缩,故尾巴加大处理,还是突出了排笔写字的风格?日本设计最先运用这种风格,一种大字面设计,宽博,没有喇叭口,感觉很谦让,显得很现代、大气。兰亭黑就是如此,但是由于中宫实在是设计得太宽了,感觉过分夸张,造成了字与字之间距离太密,从而给人一种“傻”的感觉。方正悠黑系列是一个回归,把中宫收了回来,向第一代黑体回归,被认为是方正字体设计走向成熟的一种现代黑体,但是保持了兰亭黑的特点,不带喇叭口,它的目标是要使黑体感觉很亲切、舒适。但是这个回归(小字面+ 没有喇叭口),给人感觉什么个性都没有了,它好像对视觉失去了刺激,很平庸。
由于电子设备屏幕显示的需要,近一两年来接连不断出现的黑体是最多的,重复造轮子,并且有的是由中日韩共同开发的,如思源黑体。
特粗:以方正超粗黑为参考标准,新款以方正兰亭特黑参考标准。方正悠黑_特、悠黑_大。
粗:以方正大黑为参考标准。蒙纳黑体MHei 家族的那种优雅亲切的特征在字重比较大的时候,就那么不明显了,并且,笔画的写法也有不同。新款以兰亭粗黑参考标准,而系统自带的微软雅黑粗体,逗号和引号采用的是西文字符。方正悠黑_粗。
中粗:黑体和下面的圆体在中粗这个级别与宋体不一样,并不适合作正文,实际上它们在常规级别就不适合作正文了。很奇怪的是,大陆公司并没有推出这个字重的老款黑体,所以这里似乎也只有蒙纳特黑MHei PRC Heavy 可选。新款以方正兰亭中黑为参考标准。方正悠黑_中。
目前很火的苹果冬青黑体Hiragino Sans GB)虽然没有作为MAC OS X 屏显字体使用,据说与“汉仪黑体”相似,它是北京汉仪和日本JIYUKOBO Ltd.共同设计,大日本スクリーン(Screen)製造株式会社发行的。苹果冬青黑体W6。
常规:适合作小标题,不适合作正文,如果作为正文字体使用时会显得过粗,透露出一股难受的草莽气。以系统自带的中易黑体为参考,方正黑体(无论GBK,还是GB,“异”字上部的“巳”的末笔,是向下弯弯的,很怪也很丑,与黑体风格并不协调,这种情况直到2014年也没有改变。奇怪的是方正其它字重的黑体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肯定他们是分别由不同设计团队来做的。见下图,两个字都是方正黑体,其它公司的黑体,“异”字上部“巳”的写法都是同“导”的“巳”)、华文黑体(苹果公司MAC OS X 和iOS系统默认的简体中文字体之一,起笔和喇叭口非常明显清楚,字形优美)、优雅的蒙纳黑体MHei PRC Bold。更奇怪的是,汉仪官网上居然没有“汉仪黑体”这个名称,字重相当的似乎只有“汉仪中黑”。
新款以兰亭黑为参考标准,系统自带的微软雅黑,部分标点符号采用的是西文字符。方正悠黑。
淡(细):这是作为正文的黑体,在这里,“衬线字体宜做正文,非衬线字体宜做标题”的原则被打破了,具有了现代简洁的气息。可惜大陆公司这个字重的黑体设计总体上是差强人意,不过款数倒是蛮多,但是如果在电脑屏幕里显示,笔画不平滑,质量不高。方正细黑一用得最多,粗细恰到好处,但是在比较大的字号情况下,还真没有想到方正这款字体的字形竟如此之差,可能是为了增强现代文本阅读的横向行气,“口”字往往被掉了脚,很多字最底部的横画显得过细细,整体上笔画不均匀,许多字的结构设计也不协调,让人感觉很怪,只有当字号在五号以下的小字体的时候,它会显得很轻量化,很优雅漂亮,如果字号大了,它的缺点就显露无遗了。细黑一在大陆被很多杂志书刊的正文和广告所采用,这里以它为参考标准,因为它的字重最适合作正文,最容易见到。
MS Office自带的华文细黑(作正文使用又似乎还是略微粗了点,喇叭口很明显,以前真没有想到苹果公司MAC OS X 和iOS 系统默认的简体中文字体竟会是它,方正中等线跟它一样粗)是比较好替代者,其它如汉仪中等线也不错,但找不到GBK的,方正中等线(稍粗)、方正细等线(稍细,是铅印时代的标准,可读性下降了)。方正细等线和中等线都是Windows Phone 7 中文版屏幕默认字体,微软居然舍弃原有的雅黑而不用,可能是手机屏幕显示的要求不同吧,或者另有隐情。蒙纳中黑MHei PRC Medium(稍粗)、蒙纳正线MHei PRC Light(稍细)、苹果冬青黑体W3。微软购买的字体,一直就有在苹果后面跟风的特点。
新款以兰亭纤黑为参考标准,兰亭刊黑,两者一样,还有兰亭细黑(稍粗,网上流传的许多兰亭细黑实际上与兰亭纤黑字重一样,可是方正官网兰亭细黑的字样可是比较明显的要比纤黑粗一点,而比兰亭黑体细一点。我猜是网友从手机里提取出来的纤黑自己再做的字体,然后命名为细黑的)。方正悠黑_纤、悠黑_细、悠黑_中细。
传统比较细的黑体,字面小,中宫紧凑,有喇叭口,还带有一定的衬线,但又不是日本字体公司设计的或者如方正韵动黑的那种标准的衬线。比如前面所列举的方正细黑一、细等线体、中等线体、华文细黑等,笔画的变化很丰富,西方人认为这样才更具有汉字的味道,所以液晶屏幕显示特别是手机屏幕显示,喜欢选择它们,而不是现代的没有喇叭口的黑体。
超细:最细最纯粹的线,看来只有黑体才会有这一个级别的字重了,作正文已经没有可读性,只能在广告或标题比较大的字号情况下使用了。汉仪特细等线体是个代表。方正幼线,稍粗,笔画和结构都有点怪!新款以方正兰亭超细黑体为参考,方正悠黑_超细。
5、圆体:是从日本反向传到中国的字体,最早它是在日本被设计出来,并且在海外使用得很普遍。有人认为圆体就是黑体的变体,在日韩它又叫做圆哥特体(Round-Gothic)。但是,圆体完全又可以看作是小篆体与黑体的一种相结合的设计。相比黑体,特点是严肃性比较淡一点,即使是CCTV 新闻联播在播放各种中共中央国务院会议的决议和各种外交公报的时候,使用的字体经常就是圆体,具有时尚活泼现代的特点。因为首先是日本设计出来,所以圆体的设计一开始就带有宽博风格,但也有小字面的圆体。
圆体可以认为与黑体(注意,黑体又叫方体,在名称上圆体与方体是相对的)一样,并没有笔画的上的变形,所以把它也算作是一款基本字体。大陆在很早的时候就从海外引进或跟踪设计了这款字体。方正字库官网是把圆体当作黑体这一大类来看待的。方正包括兰亭圆在内的的圆体,都是在黑体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的,把笔画和部件的方角直接修改成圆角就OK了!比如“读者”的“者”字,“日”的底部直接去掉字脚以后,跟其它字相比重心就变得不整齐,底部也与其它的字不整齐了,显得字号小了一点。有网友说,方正偷工减料骗了20年楞是到今天才看出来。
腾祥嘉丽圆体自称不是从黑体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是重新设计的,但是“者”字还是出现一样的情况。
http://www.tensentype.com/index.html
方正的圆体显得比较方正,有的公司的圆体太圆了。方正重新设计的兰亭圆系列,跟2010年推出的兰亭黑系列的命名方法和风格比较接近,完全就是把兰亭黑体改成圆角做成的,因此字面比较大,匀称,现代时尚。“子”下面的钩不是弯曲的。其圆角在小字号或者字重比较小的情况下,显示不清楚,造成跟兰亭黑难以区分。
特粗:方正兰亭圆_特。
粗:以方正粗圆为参考标准。方正兰亭圆_粗。
中粗:方正兰亭圆_中。
常规:不适合作正文,以方正准圆为参考标准。方正兰亭圆。
淡(细):作正文使用,以系统自带的长城幼圆为参考标准,它是一款很老的圆体,其标点符号、数字、英文字符都没有设计好,个别字的笔画有残缺,如“字”的最底部的钩被切割。更细一点的是方正细圆,太细了,灰度不够,是铅印时代的标准,导致可读性下降。最好的选择是方正兰亭圆_细、方正兰亭圆_纤。
二、必需的扩展字体
使用的场合显然没有基本字体那么多,特别是在书刊报纸的正文中用得较少,但是在各种广告和标题上大量被使用。因为这些场合应用的字数少,没有GBK 也无所谓了,只要支持GB2312-80简体就行,甚至是如果没有GB简体,Big5 繁体也行,因为毕竟港台的字体设计确实要强一些,有少数是大陆没有的漂亮字体,并且大多也已经家族化设计了,可以做到3个以上的字重,选择很多。但是这种类型的字体非常多,势必会占用很大的空间,所以按照现代主义的包豪斯设计理念,控制数量,太个性化的字体只能割爱了。
1、跟中国书法有关的书法字体,没有标准化,包括现代的。不过,当我看到了各种“方正字迹”字体以后,对于无论是古代名家字体还是现代名家字体,我目前越来越倾向于拒绝的态度。下面我将按中国书法史的标准来对电脑书法字体进行划分。
漂亮的书法字体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闻名的中国书法有关,每个人的风格不同,造成字体数量可以无限多,考虑硬盘空间,所以不宜太多,只能按照包豪斯设计理念,以匀称美观易认通用为标准来看待书法字体了。
有些毛笔书法字体,如方正隶二、新魏体(魏碑体)、行楷、舒同体、康体(后面这两个字体属于我最不喜欢的字体类型)等,绝对是大陆先有,港台后有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港台日的汉字字体设计没有出现文化的断层,有的毛笔书法字体是走在大陆前面的,特别是台湾字体公司最早设计的那一批书法字体(年代),以中国书法艺术和包豪斯设计理念为标准,其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是隶书(又叫隶变、小隶)、古印体(一种隶书)、(中)行书等三款;楷书则找不到理想的,都太个性化。把标准楷体除外,找不出一款很满意的楷书字体,也许楷书根本就不应该出一种好看的楷书字体,只能凑合着用了。而很有日本特色的江户字体勘亭流体,其来历很有意思,也很有特色,只不过在大陆用得较少。
近几年来,书体坊搞出来许多古代和现当代的名家字体,很漂亮,这时港台的书法字体就开始落后了。我感觉以后的人要练书法,可以不用买字帖了,但是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一幅书法作品的整体章法和字与字的连接,光靠电脑名家字体是绝对体会不出来的。
1)篆书体:有大篆、小篆之分。是汉字的古文字阶段。方正小篆体、汉仪篆书、书体坊金文大篆体,很有古意。非常奇怪的是,以创新能力强而著称的港日台诸公司,它们所设计的篆体总是缺乏篆书的味道,是以今天的写法去写篆书的。说文小篆是最重要的。
汉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汉字越原始,就越像是在绘画写意了,是图画性很强的会意字,缺少抽象意味。李斯小篆是第一次政府层面的汉字整理运动。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其结构已经完全符号化了,这突出地体现在合体字上。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创稿于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至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九月病中始遣其子冲进上。“汉文字的一切规律,全部表现在小篆形体之中,这是自绘画文字进而为甲文金文以后的最后阶段,它总结了汉字发展的全部趋向,全部规律,也体现了汉字结构的全部精神。”(姜亮夫《古文字学》59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说文》,后人才得以认识秦汉的小篆,并进而辨认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的古文。《说文》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为后代学者由隶变后的字形直接通向更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的桥梁。利用《说文》考释甲骨文金文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比较法”,即通过已识字和未识字的字形对比来考释古文字。宋人释读金文就是从“比较法”开始的。“因为周代的铜器文字和小篆相近,所以宋人所释的文字,普通一些的,大致不差,这种最简易的对照,就是古文字学的起点。一直到现在,我们遇见一个新发现的古文字,第一步就得查《说文》,差不多是一定的手续。”(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165至166页,齐鲁书社1981年版)
据说北师大说文小篆、台湾中研院小篆出自一源,同为BIG5编码(有缺字),字形是最为优美。网上有人将北师大说文小篆的BIG5编码全部转为UNICODE编码,制成“北师大说文小篆UNICODE版”,是非常好的主意。
可是依我看,汉仪篆书的字形也很优美,与北师大说文小篆字形很相似,只是字形比较长一点。方正小篆收GB 多字,适合现代应用。当然方正小篆体也有GBK码的,要输入繁体才有显示,简体缺字。也有说北师大说文小篆本来就是采用GBK自定义编码,依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一书之小篆顺序排列。
2)隶书体:隶变,现代汉字的起点,代表了汉字由古文字系统进入到今文字系统,承前启后的作用。包括古代碑刻和竹简的隶书,也有现代书家写的隶书。系统自带的四通利方隶书,或MS Office自带的华文隶书(相当于方正隶二),方正隶变(在海外叫隶书、小隶,是从海外引进或模仿的)。港台日的古印体也是隶书,是不能当小篆的。
3)各种草书体、行书体和没有标准化的楷书体。很自然的,按包豪斯理念,包括章草书、今草书在内的各种草书,都不适合作电脑字体,可读性和实用性差,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方正黄草等,应用面都不广,说明作为电脑字体,草书还是失败了。行书和楷书的书法风格各不相同,只能以匀称、协调、易认、优雅为上品。
a)魏碑体:大陆的设计走在前面。
在中国书法史上,魏碑又叫北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其中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书法亦最具代表性,故以经常是以魏碑之名代替北碑称之。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这些作品良莠不齐,经过前人的整理,部分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被视为魏碑的代表作。它是增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刀味的楷书,在历史承接上,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楷,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包括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历代的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魏碑被人们发现的时间较早,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唐朝的书法家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一些作品中,都能看出北朝碑刻对他们的影响。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王书代表的晋朝书风在唐朝一代始终是主流。所以总体上,唐朝楷书继承的更多的是晋楷的传统,即使对魏碑有所取法,也大多是书法家个人的兴趣和风格所致,没能形成一种普遍学习魏碑的风气。清朝前期,金石文字学兴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在书法方面,人们也开始反思“馆阁体”的弊端。于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法晋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魏碑楷书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刻工于其中的创造是明显的:棱角分明、斩钉截铁 的笔画,纯为铁刃大刀阔斧、不加修饰地凿出的。这些叮裆凿成的斩截利落的粗犷线条,有游牧民族栗悍之气,反映出时代的审美风尚。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刻工们的创造,写下了中国书法 史上瑰奇的一页,给书法艺术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北魏时期造像记最受后人推崇的是《龙门二十品》。碑碣最享盛名的是《张猛龙碑》。北魏墓志以元魏王室贵族的为大宗,书丹者当多为当 时名手,镌刻者亦非平蹐之辈,故书法以精美严谨为主要特征,大都为精美秀整的楷书。墓志书法与造像记的典型《龙门二十品》不同,更多地反映出魏晋楷书的遗貌,较为规范,字里行间渗透着书刻者小心翼翼与毕恭毕敬的神情。如果说造像记反映了民间书法的面貌,那么以元氏贵族为代表的墓志则反映了上层贵族的书法面貌。其它墓志如《张玄墓志铭》、《刁遵墓志铭》、《崔敬邕墓志》等也是上品。在山崖岩石上直接刻下的书迹称为“摩崖”,其中著名的有王远《石门铭》、云峰山刻石(共有四十多种,分布于山东天柱(平度)、云峰、太基(掖县)三山,其中以《郑文公碑》(上、下)、《观海童诗》、《论经书诗》、《此天柱之山》诸题字最为著名,这些刻石相传为郑道昭所书)、《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北朝也有写经墨迹传世,由此可见写经体的演进及其与南朝写经体的一致。
作为电脑字体,有几种魏碑字体是做得比较好的。一种是 MS Office自带的华文新魏体(魏碑体),在电脑字体出现之前,做为一种书法,在大陆“文革”时期就已经很流行了,很难说出它具体像哪一种魏碑风格;另一种是新出的方正北魏楷书,有《元怀墓志》的气息,富于书卷气,可读性强,堪称最佳魏碑电脑字体,我非常喜欢,在最近几年里符合包豪斯设计理念的新出字体,方正北魏楷书绝对是个代表了。另外,华康龙门石碑、铁线龙门、汉仪书魂体(汉仪为什么要取这个奇怪的名字?),体现的都是龙门造像的标准风格。
b)古代名家字体(行和楷):古代名家的碑贴,如王羲之、“楷书四大家”、“宋四大家”、文征明、董其昌等,用电脑图形技术经过剪切反转矢量化制作出来的,所以这种字体可以当书法字帖来用了。
c)现代和当代毛笔字体(行和楷):非常多,不一定是名家的,个性化。MS Office自带的华文行楷(烂大街的字体),一般的字体设计公司包括港台日的都有这款字体,是请已故上海任政老先生一起来设计的,特点是匀称,易认,但是用得多了,感觉真的很俗很可恶。港台最早年代就有的妩媚优美的(中)行书体、大陆的方正启体也很漂亮。
台港字体公司的一些书法字体,最早出来的那一批(年代),如金梅字库里的毛楷、毛张楷、毛碑楷、毛行书、毛隶书等,都是big5 繁体,算是一种能够代表那个年代的港台特色。书法品质虽然算不上是上品,但是在那个毛笔书法字体稀缺的年代,它们都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文鼎公司的毛楷在网官上看到有gb 简体,并且有三个字重,但生活中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
到了今天,大陆的毛笔字体越来越多,光方正字迹和方正书法字体里目前就有几十上百款现代书法字体,以后的数量肯定还会越来越多,大多数的艺术水平虽然也并不见得高,但也是非常个性化。只要会写字,写毛笔字,谁都可以设计一款自己的书法字体,然后公布出来,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对书法字体也就不感觉稀罕了。
d)教科书体:这个名字来自日本,它体现了日本字体设计一贯的人性化,据说从1930年代就开始有设计了,令人佩服。去森泽官网看,就会发现教科书体属于“学参字体”这一大类,而学参字体还包括有其它字体,如明朝、黑体、圆体。它很适用于小学教科书使用,遵循着日本官方的教育标准。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来看,它是一种既像仿宋又像手写楷体的字体(仿宋与楷体的杂交),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它用的是传统的毛笔书法,强调一笔一画的来历,每一起笔和收笔,有毛笔书法的味道,非常清楚;其次,结体和笔画都非常平正,非常易认。所以它非常适合儿童的识字教学,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学和汉字的书写规则。日本字体公司还根据教科书体的写法,设计出另外的笔顺字体,专门给儿童习字。据说它在日本最初就是由聚珍仿宋(宋朝体)演变而来的。中国(包括港台)今天的仿宋和标准楷体,却并不是为了识字教学来设计的,显得严肃有余而可爱不足,笔画的起转连接也不清晰。
中国大陆目前还没有教科书体,直到2013年的第7届“方正奖”字体设计大赛,才有了“中国教科书体”的主题,但从结果来看,都是硬笔书法。
【字体大赛】第七届方正奖获奖作品欣赏(主题字体)
http://founder.zcool.com.cn/zcooler_post.xhtml?pid=35
平正,平正,平正!其实和仿宋或楷体没有多大区别,而跟日本教科书体相比,又是有很大不同的。
e)现代硬笔字体:属于个性字体,有方正静蕾简体、汉仪细行楷(其实就是任政的行楷风格,笔画很细,好像是钢笔书写的,这个创意不错)等等,还有几款钢笔字体也不错。数量非常多。
2、现代创艺(意)字体(俗称“美术字体”)
这是最具现代特色的字体了。港台字体公司比大陆字体公司的创意强,不仅表现在基本字体形成了家族化,就是创意字体也是形成了家族化,有多个字重,这与日本的字体设计有紧密关系。不管承不承认,大陆引进和模仿的多,只是近两年才有所改变,不过顶多也只是追了个平手。
1)创意美术体:以综艺体最常见,有时又叫新艺体,可以做这类字体的代表了。大陆的综艺体,字重级别只有一个,在港台有多个字重可供选择。综艺体一种是既活泼又大气的标题字体,各公司都有这款字体,写法有小小的区别,粗细也有差别,许多流行的美术字都有它的因素。这款字体大陆似乎是从海外引进或跟踪设计的。曾经是“烂大街”的字体。
彩云体、琥珀体的设计灵感则肯定来自于粗圆。
有的美术体是通过对基本字体的组合或加以变形得来的,以方正公司为例,宋黑(宋体+黑体,港台没有这款字体,以前长城字库有这款字体,叫黑宋体)、韵动黑系列(黑体+宋体,2009年,这里把它放在扩展字体里。它是模仿日本森泽黑体的风格,加上了宋体的标准衬线,没有喇叭口。森泽只有少数黑体才不加衬线的,好像日本设计的黑体大都是如此)。
方正用得比较多比较漂亮的美术创艺体,还有美黑(是长体,缩放到130%即成正方形)、姚体、粗黑宋(港台叫“粗仿黑”、“俪金黑”,大陆的这款字体可谓是姗姗来迟,实在太OUT了)、水柱体、很漂亮的优雅现代的倩体、正黑系列(烂大街的字体)、品尚黑系列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得比较成功的字体。方正剪纸体,更是具有民族风。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前后出版的各种地图册里,国家和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注记,用的是一种跟普通的圆体比较接近的字体,但横细竖粗,每个字的向下笔画的末尾(底部)逐渐变细,与很早就有的“经典圆新体”(外圆)一样,但是其简体在网络上一直没有出现,非常奇怪。大陆公司似乎一直没有这款字体,是台湾某公司为中国地图出版社定做的?还是日本某公司为它定做的?似乎又都不太可能。日本森泽公司这款字体见图:日本森泽公司的部分字体,第三部分就是圆新(丸フォーク)。
更让我吃惊不已的是,这种横细竖粗的圆体,在1947年国民政府正式出版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里,也有使用了,用在了国家名和省名的注记上。
今天广告标题流行的蒙纳刚黑字体系列,是很成功的创意字体。特别有意思的是,大陆汉仪及方正新近推出的如谭黑和方魅体等,居然与蒙纳刚黑体比较相似,证明了大陆有的新字体是在港台字体的影响下跟踪模仿设计的,只是设计师在自己的设计理念里是不会如此明说的。超刚黑是近年来“烂大街”的字体之一。
2)广告手写体,与硬笔书法字体有联系,但还是有区别的,它们讲究的主要不是书法,而是平面设计,主要就是海报体、POP 广告体、萌字体,它是超市价格标签用或广告传单,还有插画、漫画里经常用的字体。海报体、还有多款很可爱又调皮的 POP 广告体,这是港台日的设计是走在前面的,如华康、蒙纳、文鼎等。可能是经常做少儿产品的缘故,华康POP 类字体(华康POP1 W5是其中最典型的一款)、少女文字体、娃娃体等真的是超萌,呵呵。方正卡通体(不客气的说,相比华康的字体,很呆板哦)、喵呜体(这款很自然很卡通)等跟它们的相似度极高,是模仿的路子。
3、像素字体
4、古代刻本字体和现代仿刻本字体
除了古代书法家的字体,中国自唐宋雕版印刷出现以来的刻本字体,有的很漂亮,成为一些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之一,体现了一种复古倾向,这在日本和中国都是如此。
日本欣喜堂对中国古代刻本字体的研究和整理最为深入,推出的字体也多。
欣喜堂 &Type is Beautiful
活字字体的基础讲座
民国时期丁氏兄弟的“聚珍仿宋”,创造了“仿宋”一词,这是最早的模仿古代刻本字体的做法。
目前中国仿刻本字体很多,刮起一股复古风,模仿宋版、清版刻本字体为最多,应永会的浙江民间书刻体、博州小楷、汲古书体,方正清刻本悦宋、方正宋刻本秀楷等,而厉向晨的旧字形的康熙字典体,港台大陆到处用,烂大街。看惯了各种现代字体,再来看这些仿古字体,给人一种“生”的感觉,别有古韵。不过它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它们都是不成熟的宋体,里面夹杂着风格各异的个性手工的味道。
在港台用BIG-5 繁体,但是也会有很好看简体,只是经常一时找不到GB 内码的简体,只有BIG-5 码的简体(伪简体,就像大陆的GB &伪繁体的做法一样)。那么如何在大陆简体中文系统里欣赏漂亮的港台BIG5码字体呢?
方法一、在Fonts文件夹里,字体名可能会显示为英文。不管这字体是简体还是繁体的,必须直接输入繁体字(如微软拼音、极点五笔输入法都支持这个功能)才能显示出来,如果你输入的是简体字,有的字就显示为空白了。
方法二、把文字在Word 里用普通输入法输入简体汉字,然后选中,点“工具-语言”(2007版以后是“审阅”)-“中文繁简转换”(或直接点“简转繁”按钮,繁简转换后,还是要从语法上做一些小修改。),转换成对应的BIG5码字,最后进行字体设置即可。如果还要在其它设计程序里观察这个字体,就把文字连同格式一起复制粘贴过去就行了。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做海报的中文字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