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6s cpu频率率为什么会下降

cpu频率为何会自动下降?--易修专家在线
专佳在线 即问 即答 即修
&& 免注册&&&&
>> cpu频率为何会自动下降?
待继续问题
&cpu频率为何会自动下降?
&正常使用的电脑开机后本来3.1ghz主频却变成了了3.0ghz,并显示有“defalts cmos setup loaded”的提示信息,在重新进入cmos steup中设置cpu参数后,系统正常显示315主频,但过了一段时间又出现了以上故障。
所在地:&&江苏.淮安&&&提问者:压顶&&& 15:29&&
&&回答&&&&&&共 1 条
&&是因为cmos电池供电不足导致无法保存设置参数造成的。
114.249.230.***
回答时间:7-19-15:29&&
&&&最新查询信息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本月活跃指数排行榜
城市分站:
门户网――中国易修网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玩游戏的笔记本为什么CPU频率降低了一半
1431浏览 / 8回复
T3200的CPU,主频2.0G,设置成平衡,玩网游,3D的,CPU温度48度,觉得机器卡,一查,主频是1G,鲁大婶和CPU-z都是这么写的,昨天还不卡,玩时候的温度是65度,什么也没动,自己就这样了,此U的频率应该是6~12,可是现在一直运行在6×166=1G,如果把电源选项变成高性能,那CPU就一直运行在12×166=2G。可是原来是会自动变频的,现在不会了,难道CPU坏了吗
肯定是操作系统受到某软件的制约。
头天关机还没事,第二天就那样了,这怎么解释呢
简单解释就是让操作系统在性能,资源分配,节能上自动设置
对 第2楼 alextogo 说:=========================打电话问经销商。
把电源重新设置就行了,右键--属性---屏幕保护程序---电源--选择:一直开启
鲁大师节能关了试试,还有一些电源管理软件的节能选项,都关了。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CPU显示与实际频率不符合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互联网 & 11-30 15:47:05 & 作者:佚名 &
我们在接线中经常会有用户来电反映CPU的频率很低,(例如酷睿6300运行在1.6G;闪龙3200+运行频率只有900Mhz),用户怀疑硬件故障或CPU出厂的时候安装了另一个型号。实际上这是AMD的节能技术:“CNQ”和Intel CPU的节能技术“EIST”在起作用。下面就2家厂商不同的节能技
故障现象:我们在接线中经常会有用户来电反映CPU的频率很低,(例如酷睿6300运行在1.6G;闪龙3200+运行频率只有900Mhz),用户怀疑硬件故障或CPU出厂的时候安装了另一个型号。实际上这是AMD的节能技术:&CNQ&和Intel CPU的节能技术&EIST&在起作用。下面就2家厂商不同的节能技术做一个解释。解决方法:一 . Intel CPU的节能技术:&EIST&1. 简介EIST全称为&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是Intel公司开发的专门为移动平台和服务器平台处理器开发的一种节电技术。到后来,新推出的桌面处理器也内置了该项技术,Intel CPU产品中频率在2.8G以上的Pentium 4 6xx系列、Pentium D以及CORE全系列处理器都已支持EIST技术。它能够根据不同的系统工作量自动调节处理器的电压和频率,以减少耗电量和发热量,而这个调节过程完全是自动的,无需手动干预。2. 如何关闭&EIST&功能EIST的开启和关闭是以主板中的BIOS设置进行控制。以宏基台式机M460为例:进入BIOS-Advanced BIOS Features 选项找到Intel EST (默认状态为Enable),关闭则调节为Disable即可注:为什么软件测得的CPU频率不是标称的整数?主板的频率是由主板上的晶振电路实现的,有些主板上有独立的晶振芯片,有些是集成在电路中,晶振生成14.318KHZ的频率,主板电路通过对它的倍增最终获得133-333MHZ不等的前端总线频率,此时产生的误差已经不少了,Intel或AMD的CPU都通过倍频技术再次倍增前端总线频率,最终获得了我们在系统里可见的CPU实际运行频率。因为前面一直存在着误差,实际运行频率与标注的运行频率有几兆的差距就很正常了。二 . AMD CPU的节能技术:&CNQ&1. 简介:AMD的凉又静技术(Cool And Quiet)简称CNQ,是在Athlon64系列处理器开始应用的一种使CPU可以根据系统负荷高低自动调整频率和电压的技术。该技术的工作方式是控制CPU在空闲或运行低负荷程序时降低频率和电压,从而使得CPU功耗下降,发热量减少,再配合可根据温度调节转速的风扇时,由于温度降低而使风扇转速也降低,从而达到了降噪音和降能耗的作用。2. 凉又静技术需要5个方面来支持,分别为:a. 支持该技术的AMD 64位处理器b. 开机时进入主板BIOS,开启CNQ选项c. 操作系统要Windows xp sp1以上d. 安装CPU驱动程序。注意:要和双核补丁区分开;Vista系统不需要安装。e. 系统设置,在&控制面板&中&电源管理&的电源方案中选择&最少电源管理&。3. 如何关闭此功能如果以上五点安装要求不能满足其一,那么该功能就被自动关掉了。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div id="click_content_aid_
<div id="favrite_content_aid_
超能课堂(111):讲了这么多年的CPU频率,到底是什么?
超能课堂(111):讲了这么多年的CPU频率,到底是什么?
16:44&&|&&作者:
&&|&&关键字:,,,,,,
那么我们平常总会说这款intel Core i3-8350k默频是4GHz,这个AMD锐龙3 1300X默频为3.5GHz,那么这个CPU频率真的就是CPU的运行速度了吗?它是由什么来决定呢?
本文约3614字,需6分钟阅读
在日常装机中,大家挑选CPU处理器的时候,无非是先看看这块CPU有多少个物理核心,是否支持超线程技术,以intel为例就决定了你选择i7、i5还是i3系列;再细分一些就需要考虑CPU的频率高低问题,这个就直接决定选购的具体型号。那么我们平常总会说这款intel Core i3-8350k默频是4GHz,这个AMD锐龙3 1300X默频为3.5GHz,那么这个CPU频率真的就是CPU的运行速度了吗?它是由什么来决定呢?Intel、AMD在发布新CPU的时候总会公布其的基础频率,其实这个频率多少多少GHz,其实指的是CPU内部的数字时钟信号频率,又称为时钟频率,因此它并不能代表CPU的真实性能水平,4GHz的CPU不一定就比3GHz的强,至少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时钟频率的高低确实关系到一个CPU的运算速度,频率越高意味着运算的速度越快?那么4GHz频率是有多快呢?频率的概念在CPU这个复杂的数字系统中,为了确保内部所有硬件单元能够协同快速工作,CPU架构工程师们往往会设计一套时钟信号与系统同步进行操作。时钟信号是由一系列的脉冲信号构成,并且总是按一定电压幅度、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方波信号,它周期性地在0与1之间往复变化。如下图所示。在第一脉冲和第二个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之为周期,它的单位是秒(s)。但单位时间1s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之为频率,频率的最基本计量单位就是赫兹Hz。时钟频率(f)与周期(T)两者互为倒数:f=1/T这个公式表明的就是频率表示时钟在1秒钟内重复的次数,而目前的CPU普遍已经处于GHz级,也就是说每秒钟产生10亿个脉冲信号。CPU处理器主频以Intel Core i3-8350k为例,它的默频是4GHz,意味着它内部时钟频率为4GHz,一秒钟可以产生40亿个脉冲信号,换句话说每一个脉冲信号仅仅用时0.25ns(时钟周期)。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时钟,可以想象到CPU内部结构是多么精妙,可以处理如此之短的信号,整套系统协同有序地运行,所以才会说CPU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科技水平进步。时钟周期作为CPU操作的最小时间单位,内部的所有操作都是以这个时钟周期作为基准。一般来说CPU都是以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作为执行指令的基准,频率越高,CPU执行的指令数越多,工作速度越快。那么CPU频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其实这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决定这个频率是一个系统学的东西,影响到频率高度的因素非常之多,诸如CPU的架构、流水线设计、内部寄存器设计、支持的指令甚至是功耗、温度这些物理因素,所以说CPU出厂频率就是综合多种考虑,以木桶效应下的最小值作为CPU的最高频率。那我们现在的CPU主频为什么会变呢?而拥有技术的CPU每一个核心都有自己的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电路,这样每个核心的电压和频率都可以独立控制,为此Intel专门在CPU内部设计了PCU(Power Control Unit,功耗控制)单元,PCU会以1ms(每秒1000次)的速度实时监测这四个核心的温度、电流及功耗等参数,因此又有Turbo Boost频率可以根据负载需要调整CPU的频率。同时由于参与到运算的核心数越多,控制起来就更为复杂,所以一般核心数目越多,能达到最高频率越低。外频CPU在诞生后不久,各大CPU巨头为了追求高性能,开启了频率大战(有没有效果这个我们先不提),但是这样一来,CPU虽然跑得更换了(主频更高),但是外部的主板芯片组、内存、外部接口(PCIe、Sata)可还是处于旧有标准,而且这些设备的运行频率早就固定下来了,并且远低于CPU工作频率。这样一来CPU就无法很好与之交流,Intel就机智地提出了倍频的概念(下面讲述),并且提出了影响至今的一个CPU主频计算公式:主频=外频 X 倍频,外频的提出可以让主板外部的设备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下,并且还能正确地CPU进行交流。但总是有很多网友将前端总线频率和外频混为一谈,其实他们不太一样。在以前有北桥的时代,前端总线是CPU总线接口单元和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交换通道,曾经在AMD雷鸟系列、Intel奔腾 4处理器以前,前端总线与外频是一致的,但后来有了四倍数据传输率技术或者是八倍数据传输率技术,前端总线频率就极大地提高了。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处理器的频率是2GHz,外频为100MHz,使用四倍数据传输率技术时,前端总线频率就变成400MHz;如果是八倍,那么就是800MHz。前端总线频率越大, 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 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目前处理器的默认外频基本上都是100MHz倍频目前的CPU设计的外频都相当低,只有100MHz,CPU要获得更快运算速度,我们就需要获得一个超高速的频率来支撑更快运算速度。而CPU通常就是在内部设计有一个锁相环频率发生器,对于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分频处理,按照一定比例提高输入的外频频率,从而得到CPU的实际工作频率,这个比例就称之为倍频系数(简称倍频)。利用倍频技术, 较为完美地解决了CPU和内存等数据中转站的异步运行问题。为CPU后来向更高频率方向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超频超频作为经久不衰的话题,一直都是PC DIY界中的常青树,一般是指强迫设备运行在高于其默认频率的主频以获得更高的性能,诸如CPU、显卡、内存等都可以超频, 其中以CPU为最为流行,可以在最大程度压榨CPU的性能,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而Intel、AMD一直将CPU可超频作为一大卖点宣传,那么我们超频超的是哪个频率?根据CPU主频计算公式:主频=外频 X 倍频,我们无非就是超外频、倍频。其实在不同时代,超得的是不同的频。在Pentium MMX时,Intel为了让CPU稳定工作,在主板BIOS中锁定了倍频, 不能随意更改倍频,那时候的我们只能从提高外频着手,一些旧式主板可通过设置主板上的跳线来变更计算机系统的外频(还记得跳线怎么插吗?),而在后期的主板BIOS中一般都会有SoftMenu技术,我们只需要在BIOS界面中动动手指头,调整外频频率就可以顺利提高CPU的主频。而现在大家为了创造更高的主频,一般都是选择超倍频,因为超倍频提升幅度远比外频要高,而且来得容易。同样只需要在主板BIOS上调整倍频即可,目前很多主板都自带一键超频功能,主板厂商都BIOS中帮你调整好超频参数,只需要一键点击皆可以超倍频。在相同的外频下, 倍频越高 CPU的主频也越高。但实际上,CPU倍频太高了,但是CPU与系统其他设备传输速度还是一样,之间的数据交换有限,造成了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 从系统中得到的数 据的极限速度不能满足 CPU运算的速度。因此有时候为了满足外部传输需求,我们要适当超外频。需要注意的是,超频会导致CPU发热量远大于正常工作温度,甚至是降低 CPU性能、寿命(缩缸)或造成系统的不稳定(蓝屏)。 降低 CPU 寿命是因为超频产生的高温会导致“电子迁移”现象, 而“电子迁移”现象会损坏CPU内部精密设计的晶体管,所以一定要必须做好CPU的散热工作,液氮超频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但有时候CPU体质不佳(内部晶体管在制造的时候存在某些缺陷、瑕疵),导致超频困难,需要对CPU核心施加更高的工作电压,以我们拿到的地雷级intel&Core&i3-8350K为例,为了上5GHz频率,电压已经加到1.5V(默认1.34V),而之前的Core&i7-7700K分分钟上5GHz。那为什么我们现在CPU频率基本还停留在4GH平台呢?CPU处理器中有一条金科玉律,那就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它阐述了晶体管数目与性能提升的关系,之于它究竟是还活着,还是像死了般活着还很难说。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另一条不太出名的定律——登纳德缩放比例(Dennard Scaling)。1974年内存之父罗伯特登纳德在其论文中表示,晶体管面积的缩小使得其所消耗的电压以及电流会以差不多相同的比例缩小,这个就是登纳德缩放比例定律。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这个和CPU频率提升有半毛钱关系吗?确实密切相关。我们先了解晶体管功耗是如何计算的,静态功耗的就是常规的电压乘以电流,W=V&x I。而晶体管在做 1和 0的相互转换时会根据转换频率的高低产生动态功耗,W=V2&x&F。显然,频率越高,功耗就越大,但我们在此后的30年都没有放弃做频率更高的CPU呢?答案是以为我们的半导体工艺一直在进步,目前甚至已经做到了10nm,7nm量产在即。根据登纳德缩放比例,工艺的提升,可以让晶体管们做的更小,导通电压更低,显然就弥补了频率提升带来功耗增加问题。但是我们的工艺并不是无休止境地提升,很快就会进入了一个长期的技术平台期,7nm以后路将会十分艰辛。而且晶体管尺寸缩小以后,静态功耗不减反增,带来了很大的热能转换,加之晶体管之间的积热十分严重,让CPU散热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散热做不好,CPU寿命大大下降,而且目前普遍存在的动态频率技术,过热会让CPU处于最低工作频率,高频只是个装饰、是个笑话。单纯提高CPU时钟频率因为随之而来的散热问题而变得不再现实,毕竟我们不会无时无刻地使用液氮为CPU降温,所以Intel、AMD都很识趣地停止了高频芯片的研发,转而向低频多核的架构开始研究。极限超频一般都是需要液氮、液氦来辅助散热也因此我们目前才会看到多核CPU的大爆发,这是提升性能更好的方法。看完这篇干货,还想看其他同样这么干的吗,找小超哥(微信:9501417)拿我们的百篇超能课堂吧~同时看完这篇文章对CPU超频还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不妨找我们小超哥提出,大家一起来探讨啊~
本文读者还喜欢
梁俊豪&编辑&:不要不开心啊,我们“抢到”一颗Level “-1”的8700K,准备想开盖毁灭它
游客:奶茶东的首发盒装,现在8700K这上天的价格不敢开盖啊
mozuzhuanyong6&教授&:穷B 买什么淫特尔。你配吗?多买几颗坏了继续开。233
07:25 已有11次举报
又是你这个反串黑
&研究生&:当然有的高端主板有锁PCIE频率的功能,这个另当别论
高什么啊,我400+的B150k4/h,就可以了,125外频稳定的很,最高温度都没超过60度
Intel:再BB连硅脂都没有 直接给你上牙膏
当然有的高端主板有锁PCIE频率的功能,这个另当别论
游客:在中国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二条腿的博士满大街都是更何况是硕士。
Adonis&研究生&:瞎说!三天腿的蛤蟆天天见,CCAV上面那个不是么?
你们在讲什么?听不懂啊喂
说简单点,主要是市场主流就是4核,像网游这种还要考虑兼容2核的咸鱼(笔记本u,i3之类)。所以很多游戏开发时候就只考虑4核内,任务没有分的很开,或者就是直接大部分任务分2线程,其他线程做小工作而已。相反主机那8核低频优化依然算还行,物理特效也没阉割太严重,现在还要冲4k。所以只是懒而已,现在6核开始普及当然就会开始进一步咯,以后就能看到y神吹6核。
梁俊豪&编辑&:不要不开心啊,我们“抢到”一颗Level “-1”的8700K,准备想开盖毁灭它
游客:奶茶东的首发盒装,现在8700K这上天的价格不敢开盖啊
穷B 买什么淫特尔。你配吗?多买几颗坏了继续开。233
已有11次举报
游客:在中国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二条腿的博士满大街都是更何况是硕士。
哥们哪个大学的?清华还是北大?
因为很多算法很难并行化, 而能够并行化的算法或者逻辑按照并行模型来编程也比不同的串行模型复杂很多. 所以最多从多核中受益的一定是多任务, 绝大多数软件再优化也很难把所有核心的能力都用上
游客:在中国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二条腿的博士满大街都是更何况是硕士。
瞎说!三天腿的蛤蟆天天见,CCAV上面那个不是么?
在中国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二条腿的博士满大街都是更何况是硕士。
梁俊豪&编辑&:不要不开心啊,我们“抢到”一颗Level “-1”的8700K,准备想开盖毁灭它
开盖失去售后,以后出2手还难, 除非已经过了售后3包责任期,能劝人不开盖,不能劝人开盖啊
梁俊豪&编辑&:不要不开心啊,我们“抢到”一颗Level “-1”的8700K,准备想开盖毁灭它
奶茶东的首发盒装,现在8700K这上天的价格不敢开盖啊
(你可匿名或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帐号可,或使用和直接登录)
超能网萌萌哒萌新编辑~ (づ ̄ 3 ̄)づ年龄8岁半,别跟我讲道理,没用!
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
关注超能网微信账号
1000元买哪部手机?
现在市面上有哪些智能音箱可选?
直击双十一低价,买!
NVIDIA Max-Q笔记本导购把 CPU 主频降低一点,再低一点,会发生什么?
将 CPU 主频性能降到极低还能正常运行各种操作系统么?如果不能,会有哪些问题?
空明流转,本人政治错误、道德沦丧、价值观崩溃、品格低劣
楼主很有想法。
如果我们将所有的计算单元,输入输出,存储单元,授时看做一个封闭的系统,除此之外不接受任何外部信息(比如真实世界的时间、网络数据等等),然后把这个系统按照一个固定的倍数 X 放慢,那么这个系统是可以完全复现真实世界的软件运行的,只不过它的复现速度只有真实世界的 1/X 而已。
在现实的硬件制造中大家也会有这么一套系统。
在 CPU 的电路设计好后,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量就是验证数字电路的正确性。这个时候还没有真正的 CPU,他们会将电路构建在一个巨大的 FPGA 上(构建在软件上也行,但是速度实在太慢)。这个 FPGA 上的 CPU 运行在一个较低的频率,比如 30MHz。如果我们的设计目标是每秒钟 3GHz,我们可以得出这个 FPGA 的 CPU 加速比是 0.01。然后将系统时钟,IO(例如磁盘和网络)等等做同比例放慢(也就是大家的速度都是设计速度的 1/100),就可以以相当的精度模拟出正常运行时的情况了。
当然因为一些误差因素,做到 100%还是很艰难的。比如,实际中 Disk 会出现未知的传输错误,模型也可能存在精准性问题,现实中 CPU 也会受到温度影响导致频率变化。这些都是模拟中难以预测的因素。
但是起码在大的逻辑上来说,放慢整个系统的速度并没有任何问题。
注意,我这里一再强调的是“整个封闭系统”一起放慢。如果不一起放慢会有很多潜在问题。考虑 CPU 只有 1/100 的速度,但是授时系统(例如 Timer 和时间戳)不变。此时我们的系统有杀超时进程的习惯,因为 CPU 变慢了太多,本来可以在预定时间内响应的应用程序假死,结果直接被系统杀了,这个时候就不能算是“正常运行”了。
不接受外部信息也有类似的理由。假设系统中存在随机数发生器,这个发生器依据热噪声,或者依据现实世界的时间,那么被放慢后,系统在采集随机数发生器时获得的数据会和真实世界有所不同,这些多少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行为。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频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