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排名读博

清华学长告诉你PhD申请该注意什么?
清华学长告诉你PhD申请该注意什么?
清华大学计算机本科及硕士 | 13届BBY学员从MIT的CS博士项目中quit,而选择再申请一年进入CMU攻读PhD关键看点:申请人放弃MIT的原因,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博士生申请有何要求,怎样有质量地套磁。为刚开始准备申请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参考。
为什么放弃了MIT,转而选择了CMU? MIT的CS专业排名确实很高,但是其中的项目我不喜欢。CMU的研究项目,导师和研究环境更适合我,我更喜欢,所以我重新选择了CMU。 怎样申请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第一点,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而且自己喜欢的方向和导师 不要盲目地追求名校和有名气的导师,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导师。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研究能力,甚至未来想做什么事情。BeBeyond可以帮助大家完成这些。 第二点,能不能胜任这个项目 打个比方,我很喜欢打篮球,但是我无法胜任职业篮球运动,因为我的说我的能力有限。对于科研项目也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点,别的方面的合适 包括项目时间的长短,地理位置,你跟导师合不合等等。 如何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对于实习工作有什么建议? 可以找一些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来读一读。如果某个方向的论文你都没办法读下去,不要去选这个方向。觉得还行,有点兴趣的和极有兴趣的方向保留,然后再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就可以确定自己对这些专业方向是否真的喜欢了。 在进行实习之前,最好完成自己的研究计划。当年我在微软研究院实习的时候,是带着很明确的研究方向去的,所以我有事情做。但有些同学做的事情只是打下手。这样还不如在学校实验室跟着导师做一点更有意义的事情。 博士生的录取是否跟硕士有很大的区别?申请博士时需要注意什么? 博士录取更看重你的研究能力、你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等软实力。你的硬实力不要差到连学校最基本的线都过不了就行了,你不需要去刷的特别特别好。而硕士录取对硬实力的要求要高一些。要保证你的材料能被评审委员和导师看到。硕士申请时你要去问前两届的师兄师姐,大概有多少线才可以保证我被他们看到,这个保证了之后就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软实力了。 申请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你把你有什么没有什么,缺什么,什么好都很直接地表现出来。导师在研究方面的经验或者人生阅历远远超过我们,你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就暴露了你的水平了,所以还不如真诚一点。 如何更好地套磁?有什么注意事项? 如果你是为了套磁而套磁,刻意提一些问题,导师一看就能看得出来。但如果你是抱有一颗好奇心去学习一些东西,了解一些东西的话,那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我强烈建议,大家无论是在做申请的时候,还是未来做研究也好,学习也好创业也好,永远要多问一个为什么,首先问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上网google,很多人都会跟你一样,不要幻想着自己的问题是非常独特的,绝大部分问题绝大部分人都有过而且都已经解决了,如果google解决不了,那样的问题再跟你的导师探讨,那种套磁是有意义的。
Websitehttps://static-assets.sxlcdn.com/images/fb_images/default-sxl.jpg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问鼎全球第一,行业内人却这样评论… - EDN电子技术设计
近日,《美国新闻和全球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公布了2018年全球大学最新排名,引起了一波网友热评。
在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学科上,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排名全球第一,其次华中科大和浙江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分别排名第9和第10。香港城市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分别排名第12、17和20名。而卡内基·梅隆大学仅排名第22名。
“US News 排名”是《美国新闻和全球报道》杂志的王牌产品,每年定时发布。US News排名有三种,分别为美国大学本科排名(Best Colleges)、美国大学研究生院排名(Best Graduate Schools)和全球大学排名(Best Global Universities)。其中全球大学排名于2014年10月份正式推出,与全球大学学术排名、QS全球大学排名以及泰晤士全球大学排名并列为四大全球大学排名。
US News主要沿用12项指标为大学(或其学科)打分,这12项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
1、全球学术声誉,12.5%
2、地区学术声誉,12.5%
3、论文发表,10%
4、出版书籍,2.5%
5、举办会议,2.5%
6、标准论文引用影响因子,10%
7、论文引用数,7.5%
8、“被引用最多10%出版物”中被引用率,12.5%
9、出版物占“被引用最多10%出版物”的比率,10%
10、国际合作,10%
11、代表领域在“所有出版物中被引用最多前1%论文”中被引用论文数,5%
12、出版物占“所有出版物中被引用最多前1%论文”比率,5%
其中全球(地区)学术声誉的结果则是来自Clarivate Analytics对在领域内专家意见的学术声誉调查。其他几项指标对应的文献数据来自the Web of Science 2011年到2015年的论文数据,不过引用率则使用的是截止到今年5月30日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统计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今年US News将参加评比的大学扩大到了全球74个国家,数量也增加到了1250名。其排名有方式,一种是综合性排名,一种是按不同的学科(共计22个学科)来排名。
另外,针对综合性排名还可以按照国家来排名,例如在中国,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清华、北大和中科大。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除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皇家学院和多伦多大学外,美国几乎包揽了前二十名,哈佛、MIT、斯坦福仍然包揽前三名。中国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则分别排在第64、65位。
但可喜的是,在计算机领域,前二十名里面,有6所中国的大学。
从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上可以看出,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逐渐进入佳境,如果有想继续在计算机领域深造的想法,留在国内未必不是一个最佳的选项。
网友评论:
@Chen Qian:一句话总结就是:US News全球CS排名的根据是SCI期刊论文数及引用数,这并不是主流计算机领域关注的标准。US News需要修正一下他们的排名规则。这个数据用于其它理工科专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能用于CS专业,因为并没有包括CS领域里最重视的conference publications。
不要总把学校分个你高我低——我上的学校排名高不说明我比你高。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职业发展来证明自己,而不是学校排名。读PHD选校更不能用这些排名,而是要看自己的科研兴趣和导师的水平。
@刘知远:有人夸你,当然可以乐呵一下,总比骂你的好。不过还需有自知之明,所以乐呵“一下”就好了,该干嘛干嘛去。
@何钦尧:你要说姚班排第一,还有那么点可信度。贵系?这话说出来自己人都不信。
@HectorLee:看到华科计算机由去年的世界第十一升到世界第九,我只想说一句:能不能放我去排在华科后面的学校学计算机,吃点亏,我愿意~
@还是不注名好:貌似是因为论文数量、总引用、前10%被引论文数量之类都排第一?当然平均质量就呵呵,奔着一百名去了。
可能,只是因为把各种院系灌的水算在一起了吧……因为清华貌似各种院系都在往CS灌水……
@醉醒人: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抬头挺胸地说“难道不应该吗?”
@长鼻鼻大象:看来得先去MIT读个研 再回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读个博@( ̄- ̄)@
@匿名用户:首先,用论文和citation衡量计算机学科是不合理的。比如斯坦福的校友创立了Google,100万个citation也抵不上Google的影响力和贡献。再比如,一篇AlexNet论文使得神经网络研究起死回生,激励了多少后续的paper?两年就把NVIDIA的市值提升到了千亿美金。这是多少篇论文能比的?所以,对计算机科学最公正的衡量是一个学校究竟做出了哪些推动人类进步的贡献。比如UCLA教授提出的互联网、伯克利校友设计的C语言和UNIX系统。
如果比较论文,也不应该是比较SCI论文。你看MapReduce、ResNet这些高质量论文哪个发在了SCI期刊上?所以,US News计算机排名的评委会完全是一群外行。
总之,清华计算机系既没有李彦宏这样级别的校友,又没有LeNet这种级别的工作,目前与世界一流相差很大。
@匿名用户:可能说的是清华茶园?(姚班,某著名计算机科学家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本科教育)
(网友评论选自知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8年博士生招生简章.PDF 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8年博士生招生简章.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8年博士生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清华大学
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
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强军计划、少数
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进行。
申请人申请
(一)应届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1.校内本科应届毕业生
需满足《清华大学关于 2014级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若干规定》中本学位
必修+限选课程平均学分绩排名或本学位全部课程平均学分绩排名的要求。
对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学生(来 自本校其他院系的学生参照本条
件),按照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指导计划,前三年尚未完成的必修限选课程不得超过2
门(其中计算机专业骨干课程不得超过1门)。凡符合以上条件的本科生可提出申请。
提供本科阶段三年的成绩单,本专业的年级排名情况,个人简历及自述。综合考核
阶段需参加上机考试、综合面试(含英语和综合能力)。
2.校外本科应届毕业生
清按照《清华大学 2018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有关要
求》进行申请和考核。综合考核阶段须参加上机考试、综合面试(含英语及综合能
申请人需于网上报名时间8月25日-9月8日登录按相关要求完成
网上报名手续,并提交以下材料,于日17:00前寄(送)达:
清华大学东主楼10区105 (邮编:100084)
计算机系研究生教学办公室
(1)清华大学2018年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通过网上申请系统打
(2)本人自述;
(3)两位与所申请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的“专家推荐信”
(下载空表请专家填写),推荐信须由推荐专家密封并在封口处签字;
(4)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并加盖学校教务处或院系公章,密封后在该信封的封口
处加盖公章;
(5)如果有在核心刊物或会议上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取得具有学术水
平的工作成果,请提交复印件或证明信;
(6)如果在学期间从事课外科技活动或参加计算机相关竞赛活动有获奖或突出表
现,请提交由学校教务等相关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的证明材料。
(二)硕博连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医学统考 湖北联考专区
华北地区院校专区
华东地区院校专区
华中地区院校专区
东北西北院校专区
华南西南院校专区
MTI考博汇总专区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5录取博士研究生公示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5录取博士研究生公示
综合考试成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骨干计划(在职)
卡哈尔江·阿比的热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骨干计划(在职)
米尔阿迪力江·麦麦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骨干计划(非在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与信息
电子与信息
电子与信息
热销排行榜
销售价:¥78
销售价:¥78
销售价:¥149
销售价:¥100
您最近浏览过的商品
高清印刷 品质保证
实惠低价 为您省钱
专业物流 快速安全
阿里旺旺咨询宋亮:清华博士告诉你如何挑大学选专业,纯干货!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
关键字: 高考高考志愿高考填志愿高考分数线选专业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亮】
一所华东211和西北985该如何选择?一所211高校的王牌专业和985高校的一般专业又该如何选择?
作为曾经挑专业挑学校挑得眼花缭乱的研究生,想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眼见过身边同学各种掉坑里:有的在理想的大学如鱼得水,有的因为选错了专业而苦苦改行。又是一年高考季,就与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如何挑大学、选专业的话题。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先说个大前提,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报考内地的普通高校,不包括军校、警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等等需要特殊要求的院校。同时也不谈论是出国读本科还是在国内读哪个比较好(土豪请绕行)。
下面来介绍一种科学的填报志愿的流程:
首先,考生和家长务必了解的就是今年所在省份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要搞清楚——“平行志愿or梯度志愿”(主要涉及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院校)“专业志愿之间是否有分数级差”(涉及专业志愿的前后顺序)“目标高校对于单个分数的要求”(特别是个别要求某些单科成绩的专业)等等。
同时还要获得目标高校的录取分数信息,包括在本省近3-5年的录取分数(能分专业更好)还包括在其他省份的录取分数(后面会说这样做的意义)。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类考生。这里我们将考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考生,“职业导向型”,比如立志就是要学医,或者学会计、学建筑;另一种就是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考生,“大学导向型”。因为对于这两种考生的选择策略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志愿填报,总共考虑的因素包括大学、专业、城市和分数四个因素,好的志愿填报就是这四个因素的合理搭配。下面也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2017年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分数:一把烂牌怎么打好
除了那几十个分数高到稳上清华北大的稀有物种,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类都不会觉得自己的高考分数已经足够高了。所以,对于每一个考生,手上的牌都是烂牌,至少不够好。但是如何在有限的分数内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呢?
这里要聊一个话题,就是“分数虚高”,或者是“分数虚低”。具体说就是一所高校的录取分数并没有与其在全国高校的实力地位相匹配。
举两个小例子,在东北地区,一位同学就以高于一本线30分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而这个分数是考不上东北三省的4所985高校的。就是因为这个跨越中国对角线的距离造成了这种分数虚低。而反过来看,东北三省内财经类大学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甚至高于长江流域的一些985高校,这是由于财经类专业热度导致很多考生向“钱”看的结果,抬高了分数。
所以,如果考生的分数不够高,那么放开视野,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些离本省距离远(注意不是偏远地区)、地域不占优、专业热度不高的985、211高校,反而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外,在报考时一定要注意大学和专业对于单科成绩的要求,比如语言类专业是否要求英语分数等。
大学:鱼和熊掌的选法
鱼和熊掌的稀有程度,谁都能分的出来吧?主要的纠结在于价位。好大学犹如“熊掌”自然分数高,而分数有限就只能吃鱼?有没有像“鱼”一样便宜的“熊掌”?
那么“把大象放冰箱,总共分几步?”——分三步
第一步,要确定自己属于“职业导向型”还是“大学导向型”。
第二步,多找几份大学排名来做参考。(要知道,在中国“985大学排名榜”的数量比985大学还多)圈定目标大学。
第三步,通过招生手册、网站等渠道,准确获得目标大学往年录取分数、往年招生专业人数。最好再来点数据分析,比如高于一本线的分数及其波动,在其他省份的录取分数等等,以判断“大小年”。
好,下面就具体说说两类考生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职业导向型”
“职业导向型”,这个导向可以是自己给的,也可以是家里给的(但自己一定不能太讨厌)。对于这一类的考生,选择大学的空间其实就很有限了,反而很容易。先来普及一个背景,在中国的211高校组成中,有两类重要的成员,一种是创建于民国时期的老牌名校,还有一种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各部委在建国初期创建的专业类大学。所以在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行业的老牌大学。
举几个例子,政法类高校有传统的“五院四系”的说法,“五院”是: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四系”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的法律系。如果立志政法行业,“五院四系”就是首要的选择范围之一。特别有意思的是,由于当年211高校的名额分配时,各行业是有名额限制的,所以这“五院”很多是“双非”,但这一点不影响它们的行业地位。
同样地,建筑类也有“建筑老八校”的说法,是中国最早开设建筑学科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也是立志学建筑同学的首选。
在中国,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内名校”,比如财经类公认的四大财经院校算是“黄埔嫡系”;军工类最认可的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7所军工类高校;医学类实力最强的还是原卫生部直属7所医科大学(大部分被合并);铁路系统最认可曾经直属过的9所交通院校;师范类最知名的还是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语言类专业也就只有几家外国语学校学科齐全。
所以“职业导向型”的考生一定要对行业名校特别清楚,然后“量分而行”。
“大学导向型”
“大学导向型”考生应该是大多数。其实还是要先明确一下自己的大概意向,至少在地域、大学、专业这几三个变量上有所侧重。
如果实在难以抉择,那就拿几份大学综合排名从上往下看吧。
“大学导向型”选择大学,首先985要优先于211,这是很多人的共识。985、211高校如何在教学资源、学科建设等优于其他高校,网上有很多介绍了,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在这里要请大家注意两点——
第一,“本科高校”是一个人在社会竞争,特别是应届生竞争中,极其重要的身份标签。比如在很多高校招聘青年教师、研究员会明确要求本科毕业于985高校;中央部委选调生只有部分985高校才具备报考资格。所以,985、211高校的标签属性,可能在人生各阶段产生影响。
第二,985、211高校毕竟是近20年前的事了,并不能完全代表当代高校的发展水平。一些985学校在近年来也出现了被势头强劲的211高校超越的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
而对于上了一所985一般专业的苦恼,考生们不要忘记,现在还有转专业。虽然在转专业的时候存在竞争,但是至少还有改变的机会,而且有条件的还可以修双学位等等。
专业:那些年我们掉过的坑
可以确定的说,所有不分专业类型的“专业不重要”都是耍流氓。
“专业壁垒”是“选专业是否重要”的决定条件。
有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特别讲究“科班出身”,其他专业很难改行。比如临床医学,没有经过本科阶段的训练,根本无法在后面来这个学科深造,可以说要是没能在本科学临床,那你这辈子都别想拿手术刀。同样地,建筑设计也特别讲究“童子功”;计算机专业编写程序的机操能力也不是其他专业练个把月就说来就来的。基本可以这么说,理工科专业都多少强调“本科基础”,完全学科不相近地改行,也要有双学位之类的经历支撑。
然而,有的专业的“专业壁垒”确实不高。这一点在文科类专业尤为明显。比如媒体行业基本接受文科各专业的学生;法硕的招生也没有本科专业的门槛限制;金融界行业研究员甚至鼓励招聘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所以,对于这一类专业,大家大可不必太在意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还是“传播学”,选一所好学校最要紧。
在这里有5个“坑”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一,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或者说自己真的就那么讨厌它吗?很多老师都会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不假,但是更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很多人的兴趣都是“伪兴趣”。有的人高中数学竞赛有名次,发现自己其实只是喜欢做数学题,并不是纯数学研究;有的人喜欢讨论国际大事,就报考“政治学”;更有甚者读了本《苏菲的世界》就觉得哲学是真爱,迷上《盗墓笔记》就觉得非学考古不可。这些都是“伪兴趣”。
兴趣必须是当你系统得知了这个专业对应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等之后,对于这个职业的高度认同。爱好、偶像、特长,都只是让你对关注于某一个行业的契机,千万别这么简单地认为那就是自己的true love。
第二,对于一个专业的了解一定不能局限于院系介绍、学科建设那些新闻稿式的文字,多向了解情况的人咨询“干货”。可以这么说,任何的专业都是有社会价值的,都是值得考生选择的。但是,那是不是你的菜,不是用百度百科和院系官网来解决的。已经在大学就读的类似专业的大学生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找到心仪的大学和专业一定要深入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对于大学而言,很多大学合并了很多二流院校,如果就读到这种院校的专业那就很尴尬了。而不同高校即使专业名称相同,学科方向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此前“铸造”、“锻造”、“焊接”三个专业的合称,有的高校侧重焊接,有的则可能连焊接方向都没有。再比如,某985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其实是从机电学院分离出来的。
第四,一定不能靠颜值来选专业。对于高中生而言,很容易被一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名称吸引。比如金融数学,融合了最吸睛的“金融”和最科学的“数学”,其实就是概率统计,和“数理金融”完全两码事。比如“地球科学”这么“高端得上天”的名字,在很多高校原来的名字是叫“地质勘探”。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看专业介绍。
第五,不要盯着行业金字塔尖的人选专业。在专业选择时,很多人都习惯于看这个专业的领军人物,用金钱名誉地位来衡量一番。但是,请务必注意,任何领域塔尖的人都是少数的。中国表演类院校每年招生几百人,但是能最终身价上亿的在全国都达不到一届一个。学习生物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抱着“成为下一位施一公”的梦想,但是本科毕业后无机会深造、行业就业机会少而改行的并非少数。一个专业的就业好坏,一定要看行业一般水平的人的发展情况,不要总YY自己能上人生巅峰。
城市:深的不只是套路
最后聊一聊城市。城市对于学生成长有多大作用呢?可大可小。
同样地,不分专业地谈城市差异,也是耍流氓。
对于一些对于实习要求高、行业集聚度高的专业,城市非常重要,甚至会超过大学的重要性。比如财经、法律类的学生,京沪两地的各种实习资源、行业领军公司等等都多于其他城市几个数量级,很多二线城市大学的学生甚至在假期到京沪租房子找实习。再比如互联网行业,即使是BAT也会优先在北京招聘,一些二线城市的学生很可能要来北京面试。
而对于一些以校内学习为主,不强调实习经历的学科,城市就没那么重要。比如在中科大学学数学,那合肥就也挺好的。这时要考虑的,更多是大学的实力、距离家乡的远近等等。
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大学所处的地域,往往和就业的地域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各个区域的用人单位都有自己对大学排序。
除非是就读于排名前十的那些综合大学和行业顶尖高校,大学在跨地域就业上存在难度。比如云南大学在西南地区很有号召力,但是在东北地区就弱很多;一所西北的985高校学生在上海就业,也可能并不比上海当地的211高校更具竞争力。所以,城市的选择要结合自己未来的工作城市,这样会在就业时省去一些麻烦。
当然,如果是决心读研深造或是出国留学,那么一所行业内知名度高的大学才是首选。那些二线城市,如武汉、南京、西安、成都、杭州等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如果不是对于实习有要求、强调城市平台的专业,那选择这些城市的985是要优于京沪的211的。而且有的城市的大学可以跨校选修双学位,比如武汉的7所211高校可以跨校选修,这样即使在武汉理工大学也可以在武汉大学修经济学双学位,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的选择。
在这里也特别提醒打算毕业后返乡工作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大学在自己家乡的知名度。比如一位江苏考生准备毕业后在南京工作,那么在选择东北或是西北的高校时,就要注意他们在南京当地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大学就读的城市,是学生的第二故乡,也是学业乃至于事业的起点。
最后,预祝走下青春战场的各位考生都能拿到最理想的录取通知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小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姚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