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如何给汽车蓄电池充电如何充电

您现在的位置是:>>> 手机正确充电方法 智能手机怎么充电对电池好
手机正确充电方法 智能手机怎么充电对电池好
时间: 00:54
编辑:组装电脑网
围观次数:
& 现在的智能手机由于屏幕较大,导致手机越来越费电,智能手机基本上都是一天一冲。长时间电池越来越不耐用,一天不到就没有电了,遇到这种问题基本都是手机充电误区造成的电池损伤。下面装机之家分享一下手机正确充电方法。
手机边冲边玩
&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充电时关机,这对电池是最好的保养。边充电边玩手机,除了伤害手机电池以外,而且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选用正规数据线
& 给手机充电一定要选择大厂家生产、有保障的数据线,最好是原装的数据线,切勿相信几块钱一条数据线的品质,虽然你买数据线没花多少钱,但是对电池危害太大了。
充电次数多对手机不好?
& 如果充电次数太多,会损害电池寿命!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锂电池和人类一样,讲究少食多餐,频繁充电其实对电池稍有好处,充满一定不要再继续充下去!
给手机过度充电
& 一些用户给手机充完电后不会及时拔掉充电器,这样会有损电池的寿命,还有一些上班族习惯晚上给手机充电,第二天早上在拔掉充电器,这样充电后不及时拔掉电源,会让电池一直维持着满电的状态,这样做会加快电池的损耗速度。
手机正确充电方法总结:
& 1、手机充电时间尽量大约在3-4个小时左右,充满即可。
& 2、最好不要完全用光电量直到手机关机,会电池寿命大大损伤。
& 3、最好不要用万能充,因为万能充电流不稳定且质量参差不齐。
& 4、充电不玩手机,关机充电最好。
关注装机之家微信公众账号:(wwwlotpccom)一个关注电脑、手机、科技的订阅号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查看: 980|回复: 2
充电电池的基本知识 送给用友们
下载分1816 分
原创币0 点
下载104 次
上传178 次
金币2840 ¥
主题帖子积分
会员等级:
一.电压:两极间的电位差称为电池的电压。主要有标称(额定)电压、开路电压、充电终止(截止)电压和放电终止
(截止)电压、实际电压等。电池刚出厂时,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的标称电压。标称电压由极板材料的电极
电位和内部电解液的浓度决定。当环境温度、使用时间和工作状态变化时,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略有变化,此外,电
池的输出电压与电池的剩余电量也有一定关系。
常用的电池标称电压有:
& && && && && &磷酸鐵鋰(LiFePO4):& && &3.2V& && && && && && && && && && & 鋰离子/鋰聚合物(Li-ion/Lipo):3.7V& &
& && && && && &錳酸鋰(Li2MnO4):& && && &3.7V& && && && && && && && && && & 三元材料(Ternary Material):& &&&3.2V
& && && && && &碱性碳性柱式(LR/R_P):1.5V& && && && && && && && && && &&&碱性扣式(AG):& && && && && && && &&&1.5V& &
& && && && && &锂锰扣式柱式(CR) :& && &3.0V& && && && && && && && && && &&&锂亚硫酰氯(ER) :& && && && && && & 3.6V&&
& && && && && &电池刚充满电后的电压称为开路电压;蓄电池充足电时,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充电,
电池的电压也不会上升,此时的电压称为充电终止电压。实际测得的电池电压称为实际电压。
& && && && && & 镍镉电池的充电终止电压为1.75~1.8V;& && && && &&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终止电压为4.25V;
& && && && && & 鎳氫電池的充电终止电压为1.5V;& && && && && && && && &&&锂聚合物电池的充电终止电压4.25V;
& && && && && & 放电终止电压是指电池放电时允许的最低电压。如果电压低于放电终止电压后电池继续放电,电池两端电压会
迅速下降,形成深度放电,这样,极板上形成的生成物在正常充电时就不易再恢复,从而影响电池的寿命。放电终止
电压和放电率有关。放电电流直接影响放电终止电压。在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下,放电电流越大,电池的容量越小。
& && && && && & 镍镉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一般在1.0V-1.1V;& && && &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为3.0V
& && && && && & 鎳氫電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一般规定为1V;& && && && & 锂聚合物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3.0V
二.电流:蓄电池的充电电流通常用充电速率C表示,C为蓄电池的标称(额定)容量。例如,用2A电流对1Ah电池充
电,充电速率就是2C;同样地,用2A电流对500mAh电池充电,充电速率就是4C。
三.容量: 电池充足电后,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放至规定的终止电压时,电池放出的总容量称为电池的标称(额定)容量。
电池的容量通常用Ah(安时)表示,1Ah就是能在1A的电流下放电1小时。单元电池内活性物质的数量决定单元电池含有
的电荷量,而活性物质的含量则由电池使用的材料和体积决定,通常电池体积越大,容量越高。
四.内阻:电池的内阻决定于极板的电阻和离子流的阻抗。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板的电阻是不变的,但是,离子流的阻
抗将随电解液浓度的变化和带电离子的增减而变化。&&
五.分类:&&
& &&&1.按外观:& && && &分为园柱型、方型、纽扣型、异型、组合型等。
& &&&2.按使用次数: 分为一次电池(不能重复使用,如干电池等),二次电池(可以多次充电循环使用,如镍氢锂离子等)。
& &&&3.按材料:& && && &分为镍镉镍氢、锂离子锂聚合物、碱性碳性、锂亚硫酰氯、氧化银、铅酸电池等。
六.记忆效应:镍氢镍镉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电量没有全部放完就开始充电,下次再放电时,就不能放出全部电
量。比如,镍镉电池只放出80%的电量后就开始充电,充足电后,该电池也只能放出80%的电量,这种现象称为镍氢
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记忆效应可用多次的过放电来消除。
七.串联/并联: 当电池组串联时,电压叠加,容量不变;当电池组并联时,容量叠加,电压不变。
八.充电过程与充电方法:
& && && && & 电池的充电过程通常可分为预充电、快速充电、补足充电、涓流充电四个阶段。
& && && && & 对长期不用的或新电池充电时,一开始就采用快速充电,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因此,这种电池应先用小电流
充电,使其满足一定的充电条件,这个阶段称为预充电。
& && && && & 快速充电就是用大电流充电,迅速恢复电池电能。快速充电速率一般在1C以上,快速充时间由电池容量和充
电速率决定。
& && && && & 为了避免过充电,一些充电器采用小电流充电。镍氢镍镉电池正常充电时,可以接受C/10或更低的充电速率,
这样充电时间要10小时以上。采用小电流充电,电池内不会产生过多的气体,电池温度也不会过高。只要电池接到
充电器上,低速率恒流充电器就能对电池提供很小的涓流充电电流。电池内产生的热量可以自然散去。&&
& && && && & 快速充电分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两种,恒流充电就是以恒定电流对电流充电,脉冲充电则是首先用脉冲电流对
电池充电,然后让电池放电,如此循环。电池脉冲的幅值很大、宽度很窄。通常放电脉冲的幅值为充电脉冲的3倍左右
虽然放电脉冲的幅值与电池容量有关,但是,与充电电流幅值的比值保持不变。
& && && && &采用某些快速充电止法时,快速充电终止后,电池并未充足电。为了保证充入100%的电量,还应加入补足充电
过程。补足充电速率一般不超过0.3C。在补足充电过程中,温度会继续上升,当温度超过规定的极限时,充电器转入
涓流充电状态。
& && && && &存放时,镍氢镍镉电池的电量将按C/30到C/50的放电速率减小,为了补偿电池因自放电而损失的电量,补足充电
结束后,充电器应自动转入涓流电过程,涓流充电也称为维护充电。根据电池的自放电特性,涓流充电速率一般都很低。
只要电池接在充电器上并且充电器接通电源,在维护充电状态下,充电器将以某一充电速率给电池补充电荷,这样可
使电池总处于充足电状态。
九.镍氢镍镉快速充电终止控制方法:
& && && && & 从镍氢镍镉电池快速充电特性可以看出,充足电后,电池电压开始下降,电池的温度和内部压力迅速上升,
为了保证电池充足电又不过充电,经常采用定时控制、电压控制和温度控制等多种方法:
& &&&(1)定时控制:
& && && && &采用1.25C充电速率时,电池1h可充足;采用2.5C充电速率时,30min可充足。因此,根据电池的容量和充电电流,
很容易确定所需的充电时间。这种控制方法最简单,但是由于电池的起始充电状态不完全相同,有的电池充不足,
有的电池过充电,因此,只有充电速率小于0.3C时,才允许采用这种方法。
& &&&(2)电压控制:
& && && && &在电压控制法中,最容易检测的是电池的最高电压。常用的电压控制法有:
& && && && &最高电压(Vmax) 从充电特性曲线可以看出,电池电压达到最大值时,电池即充足电。充电过程中,当电池
电压达到规定值后,应立即停止快速充电。这种控制方法的缺点是:电池充足电的最高电压随环境温度、充电速率而
变,而且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的最高充电压也有差别,因此采用这种方法不可能非常准确地判断电池已足充电。
& && && && &电压负增量(-ΔV) 由于电池电压的负增量与电池组的绝对电压无关,而且不受环境温度和充电速率等因素
影响,因此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电池已充足电。这种控制方法的缺点是:电池电压出现负增量后,电池已经过充电,
因此电池的温度较高。此外鎳氫電池充足电后,电池电压要经过较长时间,才出现负增量,过充电较严重。因此,
这种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镍镉电池。
& && && && &电压零增量(0ΔV) 鎳氫電池充电器中,为了避免等待出现电压负增量的时间过久而损坏电池,通常采用0ΔV
控制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充足电以前,电池电压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变化很小,从而造成过早地停止快速充电。
为此,目前大多数鎳氫電池快速充电器都采用高灵敏-0ΔV检测,当电池电压略有降低时,立即停止快速充电。
& &&&(3)温度控制:&&
& && && &&&为了避免损坏电池,电池温度过低时不能开始快速充电,电池温度上升到规定数值后,必须立即停止快速充电。
& && && &&&常用的温度控制方法有:
& && && &&&最高温度(Tmax):充电过程中,通常当电池温度达到45℃时,应立即停止快速充电。电池的温度可通过与电池
装在一起的热敏电阻来检测。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热敏电阻的响应时间较长,温度检测有一定滞后,同时,电池的最高
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关。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充足电后,电池的温度也达不到45℃。&&
& && && &&&温升(ΔT):为了消除环境影响,可采用温升控制法。当电池的温升达到规定值后,立即停止快速充电。为了实
现温升控制,必须用两只热敏电阻,分别检测电池温度和环境温度。
& && && &&&温度变化率(ΔT/Δt): 镍氢和镍镉电池充足电后,电池温度迅速上升,而且上升速率ΔT/Δt基本相同,当电池温度
每分钟上升1℃时,应当立即终止快速充电,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应设法减小热敏电阻非线性的影响。
& && && &&&最低温度(Tmin) 当电池温度低于10℃时,采用大电流快速充电,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器
应自动转入涓流充电,待电池的温度上升到10℃后,再转入快速充电。
& &&&(4)综合控制:
& && && &&&上述各种控制方法各有优缺点。为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准确可靠地控制电池的充电状态,目前镍氢镍镉
快速充电器中通常采用包括定时控制、电压控制和温度控制的综合控制法。
十.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充电方法:
& && && &&&目前锂电池充电主要是限压限流法,初期恒流(CC)充电,电池接受能力最强,随着充电过程不断进行,极化作
用加强,温升加剧,电压上升,当荷电达到约70~80%时,电压达到最高充电限制电压,转入恒压(CV)充电阶段。在
恒压阶段,有称涓流充电,大约花费30%的时间充入10%的电量,电流强度减小,温升不再增加。
& && && &&&这种过程考虑电池组总电压或平均电压控制,其实总有单体电压较高者,相对组内其它电池已经进入过充电阶
段。同理,在放电时,在组内就有过放电电池,过充过放对电池的损害都是致命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过充产生大量气
体、易自燃和爆炸、表象剧烈;过放外观变化和缓、但失效速度却极快,在正常使用中都应严格避免出现。
& && && &&&对此,就有一种称为并联控制、均衡管理的新的锂电充电方法,能够对每一节电蕊单独进行充放电管理,均衡控制,
这种动态均衡集中了放电均衡与充电均衡两种均衡的优点,尽管单体电蕊之间初始容量、电压、内阻等有差异,在工
作中却能保证相对的充放电强度和深度的一致性,渐进达到共同的寿命终点。这种方法对大电流放电特别适用,我公
司现已研制出对多达20节的串联锂电进行PCB均衡保护,最高放电电流可达100A。
& && && &&&因此,在给锂电池充电时,一定要使用专用的锂电充电器,特别是要注意与所使用的电蕊的参数要配套,要一
致,当锂电池组合使用时,一定要给电池组加PCB保护板,才可能避免电蕊豉包,漏液,甚至起火,爆炸,尽可能长地延
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不过充不过放,增加电池的循环使用次数。
楼主总是在牛A与牛C之间徘徊
楼主总是在牛A与牛C之间徘徊
下载分250 分
原创币0 点
主题帖子积分
会员等级:
初学乍练,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这看完 头都大了
下载分1121 分
原创币0 点
上传197 次
金币556 ¥
主题帖子积分
会员等级:
到了锂电就没什么记忆效应了&&
实地毕业勋章
迅维实地面授培训学员勋章
Powered by Discuz! X3.4 -ALicensed
& 2017 Comsenz Inc.快充到底伤不伤电池?快充具体实现原理是怎样的_网易数码
快充到底伤不伤电池?快充具体实现原理是怎样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快充到底伤不伤电池?快充具体实现原理是怎样的)
摘要:前言:手机的体验好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点就是能量问题。手机的能量来自于电池,电池性能直接影响手机的使用时间。除了电池性能本身,手机的使用方式也影响手机电池性能对手机体验的影响。
10年前常见的诺基亚智能机或MTK功能机,1000mAh左右的电池足以保证这些手机一天以上的使用。300-500mA的充电电流足以让这些手机以较为合理的速度充电。采用标准的USB供电或者专用线充已经能够满足这些手机充电的需求。5年前, Windows Mobile智能机和早期安卓智能机,电池容量增加到了1500mAh左右。这时出现了USB BC1.1协议,提供了DCP(专用充电端口模式)利用USB的数据引脚对充电器进行识别和区分,从而将标准USB端口的500mA电流扩展到1.5A,满足了这些设备的充电需求。时代在变迁,大屏幕的智能手机的耗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远远超过了10年前。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与世界沟通(包括但不限于上网、通话),与自己内心沟通(包括游戏等)的工具。手机实际使用的时间比率大大提高了。这对手机电池能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手机设计趋向轻薄,不支持快速更换电池,能量输入完全依赖充电、数据端口来进行。然而,手机的充电端口大小非但没有任何增加,反而朝着不断微型化的方向发展。端口电接触面积的减小,随之而来的是接触电阻的增加和散热能力的下降,这使得端口能够通过的电流降低。端口的输入功率=输入电压 输入电流。由此可知,端口电流容量降低与端口输入功率的提高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提高端口输入电压来解决,这就是高通QC2.0/3.0 HVDCP(高电压专用充电端口)诞生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USB 3.1 PD和MTK PUMPEXPRESS PLUS也运用了同样的解决方法。原理浅析在谈及QC快充的硬件实现之前,我想提一提我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关于QC快充的评论。有不少文章有这么一个说法:QC所采用的高电压充电对于手机电池有害。在我看来,这种说法的存在正是由于对手机内电路如何完成电池充电过程的不了解造成的。因此,下面的这个部分不仅介绍QC如何由硬件实现,也介绍其他手机如何完成电池充电。手机机内的电池充电电路,按功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加以介绍(但不代表这两个部分在物理上是分离的,事实上,两个电路常在同一个集成电路中实现)。1、测量-反馈控制部分负责监测电池充电的关键参数(例如电池充电电流、电池当前电压、电池温度),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电池充电算法,调节如充电电流等参数,或者关断充电。手机充电电路的测量和反馈控制部分,通常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调节某些参数。甚至有些手机充电的测量、反馈控制部分大部分功能都是由软件来完成。大多数手机对锂电池充电的控制算法都是基于恒流——恒压过程或者其变种。恒流恒压充电的过程,大体上是这样的,首先在电池低于其充电限制电压(以往手机是4.2v,现在常见4.35V,偶见4.40V)时,以一个恒定电流对电池充电。这个恒定电流的大小与电池容量的比值(称为充电电流倍率)与手机电池充电速度关系密切。要提高手机的充电速度,提高充电电流倍率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但是手机电池对充电电流倍率的接受能力有限,过大的充电电流倍率会导致手机电池的循环衰减增加,甚至有可能导致电池安全问题。目前大多数手机电池可以接受0.5-1倍的充电电流倍率。比如对3000mAh的手机电池,0.5-1倍的充电电流倍率就对应着1500mA-3000mA的充电电流。通过优化电池结构和配方,可以让电池接受更大的充电电流倍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电池的充电电流倍率上限通常不是手机充电速度的瓶颈。当电池通过恒定电流充电达到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后,通过逐渐减小充电电流来维持这个充电限制电压不变。因为锂离子电池电压除了随电池充满度提高而上升外,充电电流越大,电池的电压也越高,因此在充满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减小充电电流可以让电池电压维持恒定,这就是恒压过程。当充电电流减小到预定值后,充电电流会关断,充电即告完成。2、电压电流变换部分这部分电路的功能是将从手机充电端口得到的电能,在测量、反馈控制部分的控制下,转换为电池的充电电流。由于手机充电端口输入的电压通常是5V、9V之类的电压,与电池电压(3.0V-4.35V,随电量和充电电流发生变化)并不匹配,因此需要进行变换。正是由于这个变换过程,高电压充电影响电池寿命这个说法才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决定手机电池充电电压、电流的是测量、反馈控制部分预先设定好的充电程序。输入电压高一点或者低一点,只要还在电压电流变换部分允许的范围内,都会由电压电流变换部分变换成程序设定好的值。电压电流变换电路的类型,有以下三种:(1)线性变换电路。其实质,是一个由测量、反馈控制部分调控的可变电阻。通过电阻将充电器电压高于电池电压的部分,通过发热的形式消耗掉。举例说明,比如当充电端口输入的电压是5V,电池电压是3.7V,需要1000mA的充电电流。那么让可变电阻的阻值刚好为1.3 即可满足。这个可变电阻的阻值只要能够不断变化,就能够完成恒流恒压的全过程。由基尔霍夫定律可知,这个电路的输入电流等于输出电流。因此,提高输入电压对于这个电路来说,只会使更多的输入功率通过电阻耗散掉,而不会提高电池的充电功率。此外,这个电路的发热功率是(输入电压-电池电压) 充电电流。当充电电流很大的时候,发热功率也很大。因此,这种电路不适用于现在需要大电流充电且空间有限的手机充电。 这也就是高压快充发热大,部分手机厂商开始采用低压大电流快充的原因。线性变换电路(2)开关变换电路。这种电路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利用高速开关的S1(通常由MOSFET来实现)和电感来使输入电压降低到电池电压。并在测量、反馈控制部分调控下控制充电电流。这个电路的输出电流和电压与输入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能量守恒定律求得:输入电压 输入电流 效率=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现在新型手机中,这个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正是利用了这种开关变换电路,QC2.0能将输入的高电压和较小的电流转换为电池的电压和较大的充电电流。开关变换电路举例说明:电池电压为3.7V。需要2A电池充电电流。充电电路效率90%,忽略其他电阻造成的压降。输入端口电压为9.0V,则输入端口通过的电流需要:3.7V*2.0A/90%/9.0V=0.91A,可见QC快充通过提高输入电压确实能够有效降低输入端口的电流。(3)将恒流电路置于专用充电器的设计这种电路可见于早期的小灵通、摩托罗拉某些型号智能机中。Oppo的VOOC超快充电也可能采用了这种设计。其原理是将恒流电路置于专用的恒流充电器中而非手机内。手机内仅有控制电路通断的电子开关(MOSFET)。当开关接通后,充电器直接与电池连接,依靠充电器中电路来调节输出电压和控制充电电流。当然,充满停充的功能由手机内部电路控制电子开关完成。这么做的优点在于手机内电路较为简单,且不需要在手机内部发热消耗多余的电压。缺点是需要专用充电器。(当年MOTO采用这种设计的智能机若是改用较大电流的USB充电器,就会烧坏内部电子开关,造成手机故障)3、高通QC 握手协议QC 快充的充电器与手机通过micro USB接口中间两线(D+D-)上加载电压来进行通讯,调节QC的输出电压。握手过程如下:当将充电器端通过数据线连到手机上时,充电器默认通过MOS让D+D-短接,手机端探测到充电器类型为DCP(专用充电端口模式)。此时输出电压为5V,手机正常充电。 若手机支持QC2.0快速充电协议,则Android用户空间的hvdcp进程将会启动,开始在D+上加载0.325V的电压。当这个电压维持1.25s后,充电器将断开D+和D-的短接, D-上的电压将会下降;手机端检测到D-上的电压下降后,hvdcp读取/sys/class/power_supply/usb/voltage_max的值,如果是9000000(mV),设置D+上的电压为3.3V,D-上 的电压为0.6V,充电器输出9v电压。若为5000000(mV)设置D+为0.6V,D-为0V,充电器输出5V电压。4、QC充电实战这里我们使用的是USB表,直观测试QC2.0充电器电压识别改变过程。插入USB接口可以检测到用于侦测QC2.0信号的D+ D-电压,同时还能显示输入输出的电压、电流。内置库仑计,精度可达万用表级别。开机通电,插手机之前:DCP模式,只不过有下拉电阻存在所以电压比较低,但两路电压基本相同。开机通电,插手机之前为DCP模式插入手机后的一瞬间,手机会在D+上加0.6V的检测电压,因为此时D+D-短路的所以D-电压也跟随变高。插入手机一瞬间D+上的申请电压维持超过1.25秒后,充电器会把D+和D-的短路断开,D-变成0,D+还是手机给的识别电压。D+、D-断开手机检测到D-变成0,说明充电器支持QC2.0,发送改变电压的申请。D-变为0,电压升高至于充电器输出多少电压给手机,参看这个表格。需要留意的是,所有0.6V代表0.325-2.000V ,所有3.3V代表大于2.000V,在此范围内即可正确申请QC2.0握手协议。
本文来源:cnbeta网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手机电池怎么充电好 鲜为人知的智能手机充电秘密_电脑百事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手机电池怎么充电好 鲜为人知的智能手机充电秘密
www.pc841.com
6月29日电脑百事网最新获悉的手机知识分享:清晨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你从充电器上拔下了电量满格的安卓手机并轻轻按下同步电子邮件的按钮。当你慵懒地洗完澡再来查看收到的邮件时,你忽然注意到手机的电量瞬间变回了90%&&没看错吧?10分钟不到就消耗了10%的电量,这电池也太不给力了吧?!
是的,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普遍抱怨电池相对以前的手机太不给力,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几年前如果你在出差时偶然把S40手机落在家里,待到一周后回来你的手机仍会顽强地运行着。反观最新的智能手机,我们却很难见到待机时间超过两天的实例。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呢?因为早期的手机通常只能打电话,而如今的手机却多出了收发邮件、浏览网页、GPS导航、浏览图片、欣赏视频等许多功能;早期的手机屏幕只是128x128的黑白小屏幕,现在的手机却能配备4.3寸的大彩屏&&所有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终极代价就是呈几何级上升的电量消耗。
有趣的是,电池充电技术的提升也加大了用户对电池的误解:早期的手机在充电保护设计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当电池电量饱和后仅会减小输入的电量并始终保持电池处在最大充电状态。短期内而言,这种做法的确可以让电池的电量达到最高值,但长期保持在这种状态却会对电池造成损害。权威的电池网站Battery University对此的解释是:&电池保持在最大充电状态的时间要尽可能地短,否则电源输出的电压会加速电池的腐蚀,这种作用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尤其明显&。
之所以拔掉充电器后许多手机的电量会在短时间下跌10%,是因为现在的电池在充电时一旦电量达到100%充电保护功能就会生效&&该功能会立即切断从充电器涌入的电量并让电池的电量自动慢慢消耗,直到电量下跌到90%左右时才继续再次开启充电的流程。大多数情况下你拔掉充电器的那一瞬间电池的电量也许正好是90%左右,那么看上去迅速掉电10%就很好理解了。也正因为如此,整晚对手机充电的意义其实并不大&&那只不过会让你的电池不断经历充电、放电的循环而已。
国外XDA开发者论坛的成员ByronG通过实验,揭开智能手机瞬间掉电百分之十的秘密,以下就是他的描述:
为了监控电量使用情况,我在我的HTC ADR6300上安装了一个名叫CurrentWidget的应用程序,它既可以记录电池放电量的多少,又能记录充电量的多少。我把它设置成每10秒记录一次,这样收集了数天的有效数据。当然要说明的是,电量消耗记录要涉及到很多变量(手机硬件,ROM,内核等等),而且也不会有2个机器耗电完全一样,但我描述的电量使用趋势是现在智能手机所共有的。这并不是单纯的针对某一个手机平台或手机制造商。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加载更多内容
关注智能手机、电脑、笔记本、科技资讯, 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IT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铅酸蓄电池如何充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