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叫刘一曈年龄米的人有多少

宰相刘墉不是罗锅,身高一米九(组图)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原标题 [宰相刘墉不是罗锅,身高一米九他的陪葬品只卖了115元(组图)]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清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以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并与成亲王永w 、翁方纲、铁保并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北京,谥文清。  东武刘氏一门三公  要说刘墉,先得从东武刘氏的宗族说起,据《东武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始祖刘福,于明宏治年间自江南砀山县迁居山东诸城,祖上本是清贫人家,五世公刘通是刘家的第一个秀才。他希望后人成器,分别为三子取名为必显、必前、必大,虽必前早夭,但必显中了进士,必大成了举人。刘必显官至户部员外郎,其四个儿子分别名为刘桢、刘果、刘ぁ⒘,其中刘果、刘た贾薪浚蹊濉⒘分别为贡生和监生,这四个人的后代被称为东武刘氏的“老四支”。刘ぞ褪橇踯淖娓福僦了拇ú颊梗谒拇煜拢跫摇案缸泳诺强啤痹诘钡卮捞浮<戳さ氖龆又杏邪烁鱿群罂贾芯偃耍笥钟衅渲腥酥辛私浚踯母盖琢跬逞褪瞧渲兄弧  刘统勋是东武刘氏的第八世,也是刘家出的第一个宰相,这一门三公就是从他而起。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并参与《四库全书》编辑。别看他现在在老百姓中的知名度没有刘墉高,但当年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却比刘墉重得多。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刘统勋在入朝途中卒于轿中,乾隆闻讯亲奠其门,“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统勋乃不愧真宰相。"从《清史稿》中这段生动的描述,不难看出刘统勋在乾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于是在其死后“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而“文正”这个谥号非同凡响,按律唯有翰林出身或官至大学士者,方得谥“文”。而“正”字更是难得,“非品、学、德、业无愧完人者,未足当此”,大清朝二百九十六年中,也仅有八人得此殊荣。  “文正公”刘统勋、“文清公”刘墉、“文恭公”刘G 之(刘墉侄子),祖孙三代出了三公二宰相,这无疑是东武刘氏最辉煌的历史,使刘氏真正成为书香门第。但刘氏后人的功绩并不仅于此,据清代嘉庆十九年刘氏重修家谱时统计:从刘福五世孙刘通科举考中开始,全家先后科考得中198人,其中进士11位,举人35位。自清顺治初年六世孙刘必显进入仕途算起,至道光末年为止的六朝中,七品以上的官员就出了73位。  “国泰案”成刘墉仕途转折点  可以说刘墉是在父亲的光环下长大的,即使后来他官至一品,皇上称赞他的品行时仍说,“有乃父之风”。有这样一位父亲做榜样,自然是刘墉之幸,但虽说享受到了恩荫,却也受到了牵连,父亲带给他的影响并非全都是正面的。  刘墉1719年生人,到1751年才中了进士,这时的刘墉已经32岁了,在此之前却从未有参与科举的记录,具体缘由至今无从考证。但当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出现在殿试成绩单上时,乾隆帝却以为这是主考官要巴结刘统勋才这样判券,于是刘墉刚一踏入仕途就因父亲的名声太大,痛失榜首之位。后更因刘统勋于1755年的一次失职,遭到株连进了大狱,虽然不久就被宽释,却由翰林院侍讲降为无实职的编修,直到第二年才委任他职。  从刘墉的为官记录来看,他为官的前25年,一直四处奔波,足迹遍及安徽、江苏、江西、陕西等地,官位最高也只做到地方学政,并没有受到宰相父亲的关照舒舒服服地在京当差。直到1776年,为刘统勋守孝三年期满回京,乾隆才感念刘统勋对朝廷有功,诏授刘墉为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57岁的刘墉第一次获得从二品的官职,留在京城的时间多了,才慢慢有了与皇上逗嘴、与和|斗法的机会。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国泰案”可以说是刘墉仕途的一个转折点,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刘墉与和| 的第一次交锋。这一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所属多亏空。”刘墉奉旨同和| 一起赴山东审理此案。刘墉一到山东,就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访,查明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却年年以荒报丰,邀功请赏。征税时,凡无力完纳者,一律查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名。但当到达济南,盘查银库时,发现库内银两无缺额,刘墉仔细一看这数目虽对,可银两的成色却各不相同,一看就知道是为了接受检查四处凑集来的。经审讯,果然是国泰知道自己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刘墉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此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 亦有意袒护国泰。刘墉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此案一结,刘墉算是为山东的老百姓们做了件大好事,后来他在此案中不畏强权、秉公办案的事迹被写进了通俗小说《刘公案》,让他的声名在老百姓之间传播开来。而此后,刘墉也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工部尚书等职位,并任上书房总师傅,仕途由此顺畅了起来。  刘墉曾为和|求情  几百年,刘墉和和| 这对冤家对头的传说故事也在山东地区广为流传,民间艺人们为了增加故事中的对立冲突效果,在说书、唱词、编故事时,甚至把满洲正红旗的和| 籍贯都改了地方,比如下面这个故事里一杆子把和| 捅到了富庶的山西。  说有一年,刘墉返乡探亲,看到山东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疾苦,于是回京后就一直想着怎么才能给家乡免去这一年的赋税。后来他心生一计,找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盖了一栋新房。这新房的设计很特别,东山墙没有梁,西山墙却安了双梁。  房子盖好后,他便请乾隆来他府上看房。乾隆到了刘墉家,看到这新房的梁很奇怪,他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山东无梁,山西双梁!”刘墉听后,急忙跪地磕头,连声:“谢主隆恩!”乾隆一听糊涂了:“刘爱卿,你这谢的什么恩?”刘墉说:“皇上刚才说山东无"粮",山西双"粮",不是免了山东的粮,加了山西的粮吗?我代替山东父老,谢皇上的大恩大德!”  乾隆听后,知道上了刘墉的当。可是,他是皇上,金口玉言,话一出口,就是圣旨,没法收回。于是这一年山东的粮免了,山西却要交双份。而传说中刘墉之所以矛头直指山西,就是因为他的对头和| 是山西人。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故事,但也说明了老百姓眼中这两位大人之间的水火不容之势。那历史上两人真实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翻阅史料,记者发现,其实刘墉的一生与和| 并无太多交集,而且无论是从官职还是与乾隆皇帝的关系上,刘墉跟和| 都不在同一个等级,根本无力与其争斗。  如前文所述,57岁前刘墉一直在外做地方官,直到1776年回京才当上从二品的内阁学士,而此时的和| 呢?时年26岁的和| 已身兼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还被乾隆赏戴一品朝冠并赐紫禁城骑马,可谓皇上面前的大红人。  而乾隆死后刘墉查出和| 的20条罪行上奏皇上,与其说是参劾,倒不如说是嘉庆皇帝的授意。所以在处理和| 时,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还曾为和| 向嘉庆求情,以保其全尸。据史料记载,乾隆帝死后的次日,嘉庆帝即夺和| 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随后,各省督抚及给事中,纷纷上章弹劾和| ,要求将和| 处以凌迟。但此时刘墉却表现得十分宽容,他认为和| 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不得不为先帝留下面子,请从次律,即赐令自尽,保其全尸。为防止有人借和|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 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 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  刘墉的身高其实有一米九  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刘墉的故事在当代家喻户晓,剧中刘墉驼背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但实际上,刘墉不仅不是个矮小的“罗锅”,还可能是个身高一米九的大个子。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古代当官应符合的条件,刘墉系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这排在首位的“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以刘墉既然能顺利入朝做官,必然是符合以上标准的,清代选官很重视被选者的相貌,因此他一定不会是残疾。  当然,刘墉也的确有“刘罗锅”这个外号,据史料记载,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按照时间推算,嘉庆登基时,刘墉当时已经是位年近80岁的老人,难免会驼背弯腰,这就很容易说通了。而另有一说法,刘墉叫刘罗锅不是因为其矮,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个子很高,又爱读书,时间久了容易驼背,所以才被戏称为刘罗锅。  据东武刘氏后人青岛学者刘锦女士介绍,1958年,刘墉和刘统勋在逄戈庄的墓地被挖开,当地许多居民都曾亲眼看到刘墉的尸骨,“他的腿骨特别长,看骨架身高得有一米九。”  刘墉的墓里到底有什么?有刘氏后人记录:“刘墉棺内完好的只有端砚一方,长60厘米、宽5厘米的上朝笏板一个,15厘米的玉佛一尊,两厘米见方四面刻字的名章一枚,五色的朝珠一串;腐烂的有记其生平业迹的绸旌旗一面,黑红的官顶子一个。”对于一个宰相而言这些陪葬品的确是少得可怜,但这也确实证明了刘墉一世清廉。据说当年的人不懂行情,将古砚砸碎了,把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拿去卖掉了,“那玉佛只卖了35元,笏板卖了80元,刘墉官顶上的那颗红宝石废了,没卖上钱。”这样一来,大宰相刘墉的陪葬品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一共才卖了115块钱。 城市信报记者 黄默
(责任编辑:袁沛民)
&&&&&&</div
顾城死了。谢烨死了。英儿却活着。[]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乐安李芳华初中体育工作室
当前位置:&&
刘长春: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
上传: 李芳华 &&&&更新时间: 22:21:27
&&&&&&&&& 刘长春: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
日,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100米短跑预赛赛场。
&&&&起跑线前,在那些高大魁梧的欧美运动员中间,突然出现了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他就是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也是代表当时4亿中国人单刀赴会的&&刘长春。当时,中国首次派出由三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奥运会,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
&&&&发令枪响。仅仅11秒钟之后,这个陌生的中国青年,便被淘汰出局。在6名参赛者中,他只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历史却将这瞬间永久地铭刻下来。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只要回顾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艰辛历程,便一定会提及这个名字&&刘长春。
&&&&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候,坐落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刘长春教授的雕像前摆满了鲜花,每天前来缅怀的人络绎不绝&&
&&&&中国情 爱国心
&&&&奥运对于刘长春来说,是个曲折的过程。
&&&&当时,日本为摆脱伪满傀儡政府的孤立境地,想借奥运会使世界各国承认伪&满洲国&的存在。刘长春此时成为他们的目标。1932年2月,伪满洲国各报,纷纷刊登了所谓刘长春等将代表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的消息。日本还代替满洲国傀儡政府向奥委会申报刘长春等出席奥运会的名单。消息传开,全国哗然,民众无不义愤填膺,抗议的浪潮席卷全国。
&&&&1932年,刘长春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伪报所传,纯属虚构谎言。我的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忘掉中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
&&&&就这样,第十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位中国运动员高举着中国国旗阔步而行,虽显悲壮,但他有力的步伐,牵动了全世界的目光。
&&&&敢与骏马一拼高下
&&&&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身上有着太多传奇的故事,有人说他一出生就善于奔跑,也有人说他敢跟奔腾的骏马一拼高下。
&&&&刘长春出生在大连一个寻常人家,童年时期艰苦的生活条件练就了他优秀的体育素质。由于家境贫穷,刘长春10岁才入小学读书,当时学校离家有10里多路,为了节省鞋子,刘长春一出家门便把鞋脱掉,光脚跑步上学,到了校门口再把鞋穿上。天长日久,刘长春越跑越快,在小学时便以100米11秒8和400米59秒的成绩打破了大连市小学生中、短跑的纪录,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飞毛腿&。
&&&&由于跑得快,身体素质好,1928年,在朋友李显章和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明的推荐下,张学良同意刘长春进入东北大学试读。经过一年的学习,1929年又被破格录取为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学生。从此,刘长春便与张学良、与中国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1929年,张学良组织了中日德三国田径对抗赛,并花巨资邀请日本、德国的奥运选手来校参加比赛。比赛中,由于缺少国际比赛经验,刘长春在100米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与德国选手只有0.1秒之差,但击败了日本选手。三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一战成名,也让张学良对其刮目相看。为了更好地培养刘长春,张学良不惜高薪聘请德国著名运动员、当时世界5000米长跑纪录保持者布奇担任教练,这对刘长春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30年4月,在第四届运动会上,刘长春没有辜负张学良一片至诚的培育之恩,勇获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冠军,并在以后国内的体育比赛中,保持100米10秒7这一成绩达25年之久,成为受人景仰的中国短跑名将。1932年,张学良解囊资助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甘为体育教学呕心沥血
&&&&1937年,刘长春因伤终结了自己的竞赛生涯。1949年,新中国诞生,他以体育教师的身份返回体育场。这以后的二十多年,刘长春一直在大连任教。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大连理工大学简陋的操场上,训练一批由他在当地亲自挑选的少年田径选手。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贯严于律己,坚持求实精神,重视加强体育基本功训练和&示范动作规格化&,倡导启发式教学。他说:&一个学生、一个运动员只有吃大苦,有拼劲,将来才能有成就&。
&&&&操场的东北角,跑道尽头是一间不起眼的体育器材出借室,人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位黑瘦的老者,独自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尽管他的背已经驼得很厉害,腿脚却仍很利索。他的性格似乎有些孤僻,很少与人言语,通常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仔细打量着从他面前飞奔而过的年轻身影。
&&&&这或许会让他恍惚回忆起,当年那个在半山坡上奔跑的&兔子腿&。
&&&&有时他会从怀里掏出一块秒表,操场上所有少年的跑步成绩,他都会格外认真地记录下来。看到那些跑得特别快的孩子,他的脸上偶尔会露出难得的微笑,小声地称赞几句。
&&&&他仍然保持着每天晨跑锻炼的习惯。似乎只有在奔跑时,他的心灵才会得到片刻的释放。
&&&&1979年11月,中国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此后,刘长春曾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
&&&&1982年岁末的一天,年迈的刘长春独自坐在家中,神色凝重地望着窗外寂寥的天空。他得知,1983年中国即将在上海举办第5届全运会;1984年,中国将正式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
&&&&&你说,我能去看看吗?&他若有所思地对家人喃喃低语。
&&&&刘长春从未向任何人提出过想要重返洛杉矶奥运会的只言片语。他说的&去看看&,只是指上海全运会。但是家人能听懂他内心的渴望&&当年他正是从上海出发前往洛杉矶,迈出中国人的第一步奥运征程。
&&&&刘长春没能再去上海。1983年3月中旬,他在一次晨跑时突感身体不适,当天被送往医院。3月25日,他在病床上辞别人世,享年73岁。临终前,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大连理工大学在校园里为刘长春塑立了一尊铜像,铜像基座上有中国体育界老前辈荣高棠亲笔题写的&体育先驱刘长春教授&九个大字,这是人们对刘长春一生的高度评价。
&&&&事后人们得知,他的名字,已被列入1984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名单。
&&&&一年零四个月后,中国重返奥运会。日,洛杉矶,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中国人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这是怎样的巧合啊!52年前,也是7月29日,也是在洛杉矶,一个中国人代表自己的民族,第一次站在了奥林匹克的五环之下。
&&&&圣火燎亮中国
&&&&刘长春的小儿子、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副院长刘鸿图回忆父亲说:&当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时,父亲泪流满面,彻夜难眠。父亲有两个心愿:一是中国人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奖,让中国的国旗、国歌通过奥林匹克的运动场传向全世界;二是中国有朝一日能举办奥运会。&
&&&&今天,圣火在传递,亿万中国人翘首企盼的一刻已经来到。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米晓彬:三年前的刘晓人
引子:今天(6月10日)听说民间投资人刘晓人因集资问题被债主追上门,无奈到公安部门自首,作为三年间最有名的国内民间天使投资人,而且时间又发生在中国创业板即将推出之日,事件自然引发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三年前的创业风潮
三年前的8月11日,刘晓人赶到北京,在一家“美洲商务会馆”里约见了多家媒体和业内专家、名人和天使投资人,他向媒体宣布,将进军天使投资,建立一家名为“红鼎”的民间天使投资机构,后来得知那次的出资额大约是3000万。
那是我第一见到刘晓人,他说了很多创业经历和人生的感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就像那次发布会前的暴雨和会议中舒缓的背景音乐一样难忘。
那次,刘晓人说他初中毕业,做了十几年的工艺品和茶生意,“做得满顺的,也积累了些财富”,和他同样发达的浙江商人不是去炒楼就是去炒煤,他有几个做互联网的朋友,触网后的他特别兴奋,毅然选择了互联网,他也承认“有些事情还没想清楚”。
06年的8月,央视2套正在播出一档“赢在中国”的节目,这档节目成了当时最大的创业大赛,吸引了无数各行各业的人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在那时成为流行词。赢在中国连续举办了三季,吸引了无数创业者的眼球,也引发了热门对于创业是思考和追逐,&&
而刘晓人召开这次发布会的时候,大约是第一次赢在中国36强晋级之时。
刘晓人为什么要成立红鼎
在交流会上,刘晓人特意强调,自己不是受大势影响,“我启动这个事情,跟大势没什么关系”。他说,之前他也做过类似投资的事情:他的朋友经常有好的项目时,比如开饭馆、办厂子,经常找他借钱,刘晓人也很爽快,每次就是打个条,有的是有股份的,他并不太多过问,但收益大多不错。这样的项目陆陆续续做了40多个,没怎么失过手(最大的一次失败金额在10万左右),而这些“投资”收入却超过了他的主要生意。
&&&这些曾经的“投资”,并非都是传统项目,刘晓人自称投过一家网游公司,他出了一部分启动资金,成立红鼎的时候,据刘晓人估计,那家公司估值差不多一个亿。
刘晓人还投过一个网站,故事很有意思。大约情节是他要给一家浙江的网站投钱,人家问投美金还是人民币,投人民币就不要。这个故事他说了好几次,已经媒体传烂了。这次失败的投资让刘晓人很没面子,于是他想成立一家正规的投资公司,不至于投钱,人家都不要。
刘晓人从几个做IT的浙江同乡那里,知道了软银、IDG,知道孙正义和熊晓鸽在中国的成功故事,知道这些投资业的风云人物的某些项目有着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率,这让他非常激动,“我想法很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中国的钱,我们自己不可以赚?”
刘晓人曾经的名言
这就是三年前,刘晓人进入互联网创业圈的故事,后来关于他的故事开始多起来,他逐渐成了一个标杆,一个中国民间天使投资人的标杆。他的很多个人的经历,有些还是非常感人:
比如,他从来没换过手机号码,因为他不怕别人找不到他;
比如,IT经理世界的李娜采访他,被坎坷的经历感动的哭了五次,后来“天使大哥”这个名字就传开了;
因为他和马云同为杭州人,口音接近,消瘦的脸庞也有几分神似,我问他,你长得有些像马云,你是如何评价他的,刘晓人的回答是,“很佩服马云”。
他的名字叫刘晓人,他说这不是“小人”,而是通晓做人道理。
以下是他的一些名言:
我这3000万投下去,当天使资金,肯定会没有的,我就一言九鼎,我就是三千万,推动一下我们国家的一些投资创业的想法,推动一下我们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是国外控股的,为什么没有我们自己控股的公司?
如果你是一个对社会没贡献的人,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坏人的话,通过不正当手段走到这一步的,他一定不会时间长的,他一定不是个好人,他的企业做不大。
3 我就是来交朋友的,我信任任何一个人。一般人借钱的都是好人,都在拿我的钱,在升值,真正对社会有价值。
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准备了一年的时间,有一些产业我准备卖掉,我不干了;我从42岁,我重新创业,我在书上看到,肯德基都是60岁开始创业,我四十几岁不晚的,真的。
5 我认为努力以后会成功,如果你不成功,肯定你不够努力;我就想,你们象我一样,你们肯定会成功。
红鼎公司创始人 刘晓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一曈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