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疼白天轻晚上重,晚上重,这是个啥头痛病呀!

警惕!8种病夜间会加重
核心提示:有些疾病白天不来过多“纠缠”,晚上躺下后却会让人痛苦不堪。英国《每日邮报》近日载文,刊出多位专家对8种夜间会加重的疾病的分析及相关建议。
  1.   夜间咳嗽是哮喘的常见症状,61%哮喘患者表示夜里睡不好觉。英国哮喘协会专家黛博拉·瓦德尔表示,哮喘患者夜间气急和等症状更严重。多种理论认为这与人体24小时昼夜节律有关。压力激素皮质醇等激素夜间变化会影响到呼吸道。夜间呼吸最慢,血液携氧量降低,肺脏二氧化碳呼出量也下降。卧室内还有多种哮喘诱因,比如藏在被褥、毛绒玩具、地毯和窗帘中的尘螨等。另外卧室通风差、平躺姿势(特别是、反酸等患者)也会增加夜间哮喘症状。瓦德尔建议,如果患者能尽可能排除诱因,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那么因哮喘病情加重而急救和住院的几率就可减小75%。  2.  英国利兹大学肌肉骨骼医学教授菲利普·康纳甘表示,睡眠时,关节部位长时间不活动,体液和蛋白质废弃物增多,进而导致关节炎更加僵硬疼痛。疼痛严重干扰睡眠,导致疲劳乏力和情绪抑郁,进而导致白天关节炎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康纳甘教授建议,患者可与医生商量是否将扑热息痛等短效镇痛剂换成长效镇痛药。  3.  由于激素变化导致体温调节能力降低的缘故,夜间是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之一。英国诺福克诺维奇大学医院妇产科专家爱德华·莫里斯博士表示,夜间盗汗类似白天,但是白天潮热发生时,可打开窗户,脱掉衣服。而夜间盗汗发生于睡眠中,因而感觉更难受。莫里斯博士建议,女性患者可询问医生是否要接受激素替代疗法以提高雌激素水平。另外,保持卧室通风也很关键。  4.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头痛病专家安迪·道森博士表示,丛集性头痛是最严重的之一,典型发病时间为凌晨2点左右。50%的患者表示经常夜间疼醒。这与睡眠周期密切相关。调节睡眠的脑干部分同样影响到。道森博士建议,虽然天气变化诱因难以避免,但是头痛患者应尽量避免缺餐、某些食物、耀眼或闪烁的灯光等诱因。抗抑郁药和抗组胺药物都有助于缓解头痛。  5.  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心脏病学教授马丁·科威表示,几乎一半的心脏病死亡发生于1小时之内,而大多数心脏病发作于凌晨4点左右,这与夜间血小板浓度增大导致血栓增多有关。急性心衰多发于凌晨3点左右。科威教授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血液黏稠度,睡前服用降压药也有帮助。  6.胃食管反流  英国皇家萨里郡医院胃肠病专家蒂姆·沃辛顿指出,吸烟、孕激素增加、暴饮暴食等都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由于地球引力的缘故,夜间睡觉体位变化也会加重胃食管反流。沃辛顿建议,睡前两小时不要吃东西,坚持低脂饮食,避免含咖啡因、酒精饮料以及酸性食物。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抗酸剂药物,如雷尼替丁、奥米拉唑等。  7.带状疱疹及感冒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病毒学教授约翰·奥克斯福德表示,很多患者表示,带状疱疹和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在夜间会加重。这与神经传递素和涉及痛感的激素水平夜间升高有关系。患者夜间更加焦虑也会加重病情。感冒患者躺下后鼻塞和咳嗽会加重。建议,使用炉甘石洗液或抗组胺药可缓解带状疱疹瘙痒症状。扑热息痛可减轻疼痛症状。  8.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英国肺脏协会胸科专家尼克·布洛姆普顿博士表示,76%的患者表示因夜间病情加重而导致多次夜醒。多项研究发现,夜间呼吸道气流减少,体温下降影响肺脏功能都会导致慢阻肺病情加重。布洛姆普顿博士建议,保持卧室适宜温度和睡觉抬高枕头都有助于缓解慢阻肺症状。
适应症:用于成人及6至17岁儿童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的急性冶疗。不适用于预防偏头痛,不适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头痛患者。
零售价:¥82元/盒
网上药店:CFDA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风险】即可测试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女人除了怕不孕之后更怕的是一身妇科疾病缠身,怀孕的就那……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头痛真不是病吗? 严重头痛真的会要命_凤凰资讯
头痛真不是病吗? 严重头痛真的会要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头痛真不是病吗? 严重头痛真的会要命
有人说,头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
头痛真不是病吗?
新快报专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教授,陆教授表示,头痛就是疾病的表现,还分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头痛表现不一样。而头痛不是能熬就熬的,也不应随便吃止痛药,痛久了对脑有损伤,可引起记忆力下降等问题。有头痛,请找正规医院神经科诊治。先查清楚类型,再对应治疗。
点击观看视频:
紧张性头痛最常见 与压力、熬夜等有关
王先生50多岁,可头痛已折磨他二十多年了,导致他现在每天要吃大量的止痛药止头痛。他算算已经吃了好几箩筐的止痛药。他还发现,已经离不开止痛药了,于是他来到医院。在接受诊治后,他才知道头痛也要分类型诊治,不是随便吃止痛药就能对付的。
网络配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教授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80%的人一生中会遇到头痛问题,受头痛之苦的从小孩到老人都有。
头痛有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之分。所谓原发性头痛就是原因不清楚的头痛,继发性头痛就是由疾病导致的头痛。最常见的头痛是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这两类头痛与三叉神经相关性头痛都属于原发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最常见,占所有头痛的60%以上,引起这类头痛的原因非常多,与压力大、熬夜、运动过少等有关。”陆正齐指出,紧张性头痛表现为眉弓以上部分紧缩、压迫感,还有昏沉、失眠、颈部酸软、心慌、胸闷、四肢无力、腰酸背痛等表现。
紧张性头痛多是短暂性的,1个月内持续2周左右。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变成持续性的,长年累月整天都痛,头痛的时间要多于不痛的时间。
偏头痛有很多并发症 &甚至可要命
还有一类常见头痛就是我们常说的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的一种)。“偏头痛的表现不是都一样的,类型不同,表现有别,通常根据有无先兆和有无偏头痛发作来分型。”
陆正齐表示,具体来说可分为有先兆无偏头痛发作、有先兆又有偏头痛发作、只有偏头痛发作、还有偏瘫型偏头痛和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偏头痛的并发症有偏头痛持续状态和慢性偏头痛等。
他介绍,所谓先兆,就是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发作性散光等表现,一般持续10-30分钟就消失;所谓偏头痛发作,就是一侧或两侧额颞部或眶后血管有搏动性头痛,常伴有畏光、怕吵、恶心、呕吐、易激惹、疲劳感等,感受可以很剧烈,一般持续3-12小时。
第一类,有先兆无偏头痛发作的偏头痛,因为只有短暂的先兆表现,容易被误诊为癫痫、单侧肢无力等。
第二类,有先兆又有偏头痛发作的偏头痛,是最典型的偏头痛,先经历先兆,再出现偏头痛表现,持续3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发作过后感觉疲惫、乏力、记忆力下降。
第三类,只有偏头痛发作的人,则只会经历偏头痛的表现,成人可持续4-72小时,儿童3小时。偏头痛发作持续状态即偏头痛可因经期、淋雨后持续头痛超过72小时,病人因极度痛苦,往往会求助于急诊、住院,可合并记忆力下降。偏头痛发作后合并并发症是指长期发作的偏头痛可合并出现紧张性头痛、癫痫、焦虑、抑郁,其危害很大,可导致认知力下降,后期可继发脑栓塞、脑出血等,还可能要命。
女性是偏头痛的主要受害人群。很多女性有月经期偏头痛,平时不发作,通常在月经前3天或来潮后3天发作。
无论轻重 &头痛都要尽早规范治疗
要区分是何种头痛,除了医生问诊外,还要结合患者有无家族史、头痛特点和部位、有无诱因等考量,脑部CT、核磁共振、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相结合可更利于确诊。
头痛的治疗通常是越早越好的。陆正齐表示,早期症状轻,尽早找到头痛相关因素,尽早治疗效果好。而很多头痛,如紧张性头痛,在压力大等条件刺激下容易复发,这就要平常解除压力、合理作息、适当运动、少油少盐饮食。治疗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解除紧张的肌肉松弛的药,还可配合改善血液循环、失眠和焦虑的药。
切忌滥用止痛药 &也不可一味靠熬
刘伯因为头痛难忍、经常发作,吃了不少止痛药。每次发作,都要服用止痛药才能稍缓解,头痛散、头痛粉都是他常吃的,而且越吃越多。彭女士却和刘伯相反,每个月经期都会偏头痛发作,由于并不是太严重,她认为熬过就好了,从没想到就医。
专家表示,头痛散、头痛粉的主要成分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以前很多人头痛长期吃头痛散,一痛就吃,容易成瘾,不推荐。”陆正齐表示,头痛散、头痛粉里的成分有一定的依赖性,不能长期吃。有头痛,应该到正规医院神经科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有时候需要用到止痛药,但医生会给予安全使用的方案,切不可自行滥用止痛药。
既然止痛药有成瘾风险,那像彭女士那样一味靠熬是不是更安全?非也。陆正齐告诉记者,据研究显示,头痛尤其是偏头痛发作超过3次就会导致脑损伤,脑萎缩得更早,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表现,还可能引发中风。而偏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因此,头痛靠熬也是不靠谱的。
&专家简介&
陆正齐,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一区专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组长。
近年来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重大基金5项,省部级基金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50余篇。2013年“多发性硬化和相关脱髓鞘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3年已出版《多发性硬化》和《神经免疫病的研究进展》专著两部。
主研方向: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医疗专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上午天河本部普通教授门诊;周三上午天河本部特需门诊;周四下午岭南分院普通教授门诊。
新快报记者 梁瑜 祝贺 通讯员 江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473
播放数:289397
播放数:5808920(安静的大奎)
第三方登录: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2,841被浏览784,574分享邀请回答2K1,0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532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疾病早轻晚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