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生儿溶血症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pt

婴儿黄胆怎么办?
婴儿黄胆怎么办?
08-12-19 &
你可以让宝宝吃点茵桅黄口服液帮助宝宝退黄,可以暂时停掉母乳,但是宝宝要是长时间没退黄就要小心是不是病理性的黄疸,最好上医院检查确认,用蓝光照退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家宝宝也出了黄疸,后来到医院住院治疗,那要看你家的宝宝出黄多长时间了,还有就是你的宝宝是剖的还是顺产的,剖的话一般病理黄疸要多一些,一般生理性黄疸自己会退的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病理性黄疸就要打针了,我得宝宝就打了八天的针,你可以到医院去查个血就知道了,查血可以先排除小儿的肝脏有没有问题,然后就是知道黄疸值有多高.不要拖太长时间了,祝你的小外甥女健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胆(neonatal jaundice)就是胆红素积聚,引致皮肤与眼白呈现黄色症状。婴儿黄胆是出生后数最常见的症状。人体内的红血球在新陈代谢中分解会产生胆红素,经肝脏分解,再经大便和小便排出。但当红血球分解所产生的胆红素多于肝脏所能排出,黄色素便会积聚在皮肤底下,呈现黄胆的症状。婴儿为甚么会有黄胆(neonatal jaundice)? 婴儿黄胆原因很多。 主要分为生理性黄胆及病理性黄胆 :生理性黄胆:大部分初生婴儿的黄胆是生理性的,对婴儿无害,是生理发展的经常现象。生理性黄胆通常在出生后三至四天出现,持续数天,第五天到达高峰期。此类黄胆不需治疗,到七至十天左右待肝脏成熟便会回复正常,轻磅婴儿及母乳哺育会多持续数天。父母只需给婴儿足够的水份便可。病理性黄胆:最常发生在早产、不足磅及细菌感染等婴儿上。可能会发烧、食欲不振、哭闹等。这种黄胆会在婴儿出生后随时出现,视乎病因而定。病理性黄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血溶性黄胆,尤其是「缺乏酵素」(g6pd deficiency)、血因素不相配(abo or rh incompatibility).细菌感染:任何病菌感染都可引起婴儿黄胆。当然肝炎可以引至黄胆。 阻塞性黄胆:尤其要注意先天性胆管闭塞,六周内做手术和六周后做手术的结果极之不同,最重要立刻找儿科专科并且立刻详细检查。核黄胆:病理性黄胆有不同的深浅程度,切不可延误治疗,否则胆红素加深,出现核黄胆。即胆红素开始对大脑造成破坏了,后遗病症极严重。可令婴儿四肢乏力、食欲差、尖叫,甚至抽筋、翻眼、四肢僵硬、大脑痉挛,严重者甚至可至死亡。如何处理婴儿黄胆? 所有黄胆,都应该看医生,最好是儿科医生。如果诊断是生理性黄胆,便应多饮水,不必过于担心,但要每日留意黄的程度或复诊。刻意地晒太阳,用处不太,反而不小心可能晒伤方肤或眼睛。如果是病理性黄胆,若是及早发现治疗,通常都没有大碍。而当婴儿黄度属轻度至中度,医生会采用光疗,俗称照灯。 情况严重的,医生可能会替婴儿做换血手术,把婴儿体内的胆红素冲洗换出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给孩子喝些冰糖水,但不要太甜,因为如果没有味道宝宝就不爱喝水,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孩子,所以水甜一点宝宝喝水就多了,这样新陈代谢就快了,排尿多了,宝宝的黄疸自然就会退得快,如果还是不见较的话,那就要去医院看一下了,因为有的孩子的黄疸是病理性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宝宝5--15天的时候确实喝水少了,这几天给他多喝了水,还喝了清奸利胆,快退完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家宝宝也出了黄疸,后来到医院住院治疗,那要看你家的宝宝出黄多长时间了,还有就是你的宝宝是剖的还是顺产的,剖的话一般病理黄疸要多一些,一般生理性黄疸自己会退的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病理性黄疸就要打针了,我得宝宝就打了八天的针,你可以到医院去查个血就知道了,查血可以先排除小儿的肝脏有没有问题,然后就是知道黄疸值有多高.不要拖太长时间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去医院照蓝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很多原因可使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脑(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1.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后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较多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2.感染:有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 3.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 5.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虽然黄疸较深而持久,但小儿并无其他异常,如暂停母乳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有些加深但不会达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诊断明确后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斯匹林和含苯钠酸钠的药物,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时很多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维生素K3、K4,磺胺类,呋喃类)不能使用。病理性黄疸者应送医院诊治,除了治疗基本疾病外,尚可选用照疗法、中药、口服鲁米那及可那明或换血疗法,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治疗方法由医生来定。 据介绍,大约有1/2~3/4的孩子在出生之后2~3天会出现黄疸,黄疸在出生后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黄疸在14天左右就会自然消退,早产儿的黄疸可能要持续到21天。如果在此期间孩子的黄疸不是特别严重,没有出现吃奶不好、体温过高或者过低等情况,一般都是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对新生宝宝关键是做好病理性黄疸的预防和及时治疗。黄疸14天未消失可能是病理性的“病理性黄疸会对孩子的听力、智力等产生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孩子夭折。”那么怎么区分孩子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呢? 病理性黄疸有以下几种“特征”: 另外,孩子在黄疸自然消退期内,出现不吃奶、低温或者发烧等异常情况,家长也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如果治疗及时,一般都可以治愈。 新生儿黄疸用蓝光治疗最快据了解,目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类型有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其中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感染后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出现黄疸;阻塞性黄疸则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其特点是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大约1~4周)再次出现黄疸,并且呈加重趋势;母乳性黄疸,因为喂养母乳而出现,这种黄疸的程度会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目前原因还不明确。 “宝宝出生之后不要一直呆在家里,在天气好的时候,家长应该带孩子适当晒晒太阳,一方面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帮助消除黄疸,同时阳光下便于观察孩子黄疸的程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就医,如果孩子黄疸特别严重时,可以考虑用蓝光治疗。”董志巧说,蓝光治疗是目前祛新生儿黄疸最快的方法,一般不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孩子出生后及时让其排出胎便“病理性黄疸会给孩子神经系统带来损害,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着重是预防。”孩子在出生后,家长要注意及时让孩子排出胎便,因为胎便中存在大量的胆红素细胞,在体内停留过久会被肠道吸收,加重黄疸的程度,如果孩子出现排便不畅,可以服用一些清热利湿的药物如清肝利胆口服液、茵栀黄颗粒等,另外母亲在妊娠期要防止病毒感染、尽量少食肥甘油腻类食物,并在围产期进行早期病毒筛查,排除病毒感染因素。 〔名词解释〕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在中医上又称胎黄,黄疸的出现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时,环境相对缺氧,红细胞数量多。胎儿出生后肺循环建立,大量胎儿红细胞被破坏,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使新生儿的眼睛、面部等呈现出黄色。如果出现西医上说的病理性黄疸,黄色会加重,遍及新生儿全身。 1.宝宝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自然消退期(足月儿14天、早产儿21天),或者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出现后进展很快,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或者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3.经过专业检测,足月儿总胆红素值超过256微摩尔/升,直接胆红素值超过64微摩尔/升,基本可以确诊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要看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黄疸一般两周左右可以消失,口服药吃“茵桅黄口服液”,边吃药边观察一周左右。一般能消退的!如是病理性的就的系统检查一下.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话,就不要太在意,刚出生的孩子本来就要出生理性的黄疸的.不过时间持续的时间很长的话就要到医院去看了 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出现黄疸都是病理现象,新生儿则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生,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 对病理性黄疸应积极查找病因,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 1、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基、EB病毒、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患儿可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 (2)新生儿败血症。 2.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症。 (2)胆道闭锁 目前已证实本症多数是由于宫内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3)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诊断。目前认为是因为此种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已有学者认为是此种母乳喂养患儿肠道内能使胆红素转变为尿、粪胆原的细菌过少所造成。 (4)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 (5)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疸分为新生儿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编辑本段]临床症状  :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本病的治疗主要有输血和光疗。  ①输血: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 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②光疗:患儿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疸不是黄胆,黄疸不是肝胆病五行肝属木——色青,脾属土——色黄。黄疸不是黄胆,故黄疸不是肝胆病,这是怎么说呢?△万病回春:黄疸症者,虽有五疸,俱是脾胃水谷相蒸,故发黄也。脉,五疸实热,脉必洪数,其或微涩,症属虚弱。由是可知黄疸是脾胃病,有虚实寒湿热之证,非肝胆病。△医宗金鉴:面目身黄,但欲安卧,小便黄浑,此黄疸病已成也。黄疸的原因,依其证状而别如后:谷 疸:己食如饥,食难用饱,饱则心烦头眩,此欲作胃疸者,即名谷疸,若已见黄色,疸已成也,得之于胃有湿热,大饥过食也。酒 疸:得之于饮酒无度,而发是病也。女 劳 症:疸而额黑,少腹急,小便自利,得之于大劳大热与女交接也,病属胃、肾。瘀血发黄:少腹急,小便自利,但不额黑耳。黄 汗:汗出黄色染衣,面目微肿,得于素有湿热,汗出入水浴之也,皆湿热而成。阴 黄:身重而痛,厥冷如冰,则属湿寒。黄疸有因寒、热、虚、实与湿所造成。△伤寒论病例: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湿热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喻昌曰:伤寒发汗己,热邪解矣!何由反蒸身目为黄,所以然者,寒湿抟聚,适在躯壳之里,故尔发黄也,里者在内之通称,非谓寒湿深入在里,盖身目正属躯壳,与脏腑无关也。于寒湿中求之,求其寒湿中之治法也。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复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者,心中懊怕者,身必发黄。阳明病,面色合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也,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病也。黄疸病,小便不利者,茵陈蒿五苓散主之。表实无汗者,以麻黄、茵陈,无灰好酒煎服汗之。里实不大便者,以茵陈、栀子、大黄下之。无表里证者,以茵陈、蘗皮、栀子清之。84黄疸有表证、里证、虚证、实证皆因脾胃(太阴、阳明)土所造成,非肝胆(厥阴、少阳)之病故胸腹饱闷,面目俱黄,小水短赤,俱是脾胃水谷湿热相争,湿热生黄也。阴黄用理中汤加茵陈或附子、干姜、茵陈汤主之。阳黄用栀子、柏皮、大黄汤下之。素问、玉枢真藏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笔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烫及火灸刺而出之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疸、腹中热、烦心出黄。张氏医通:黄疸证中,惟黑疸最剧,良由酒后不禁,酒湿流入髓脏所致,土败水崩之兆,始病形神未槁者,尚有湿热可攻,为祛疸之向导,若病久肌肉消烁,此真元告匮,不能回荣于竭泽也有伶人黑瘅,投以硝石矾石散作丸,晨夕各进五丸,服至四日,少腹攻绞,小便先下瘀水,大便继下溏黑,至十一日瘀尽,次与桂、苓、归、芍之类,调理半月而安。由前所述,黄疸并非肝胆之病,而今日以肝胆为治病标的,误人多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黄疸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疸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疸!   怎样识别新生儿黄疸?   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区别孩子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对于治疗十分重要。父母可以根据以下的特点来识别: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精心护理黄疸宝宝   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时,父母要注意:   (1)判断黄疸的程度 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   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果去医院直接测黄疸数值,很便宜10元左右,如果很严重建议照蓝光,也可以先开些退黄的药,一般3天之后再测一次,如果黄疸数值有下降,那就不要紧,如果没有下降就要治疗。多喝水,多排尿也可以排黄,还要多晒太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定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与生理性黄疸不同,根据其特点可以相互鉴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溶血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母乳性黄疸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婴儿刚出生可以出现生理性黄疸的,一般出生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开始消退。除了食欲不振以外,对孩子是没什么影响的。如果黄疸从孩子出生24小时内就有的话,并且3周都没消退,或是退后又复发,则统统归到病理性黄疸。血液检查的正常数值是:总胆红素3.4-17.1&umol/L(0.2-1.0mg/dl)直接胆红素0.50-3.4&umol/L(0.03-0.2mg/dl)
疾病描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黄疸是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临床上以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超过256.5μmol/L(16mg/dl)称为。
症状体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病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了解儿母史,分娩史,临产前有无感染及用药史,有无输血史,家族成员有无肝炎,黄疸史。注意胎次,是否早产,有无产伤、窒息、缺氧、饥饿、感染史,详细询问黄疸出现及持续时间,程度与消长情况,大小便颜色。生后有无引起黄疸的用药史(如磺胺,水杨酸制剂,大剂量维生素K3,K4等)和接触萘类史(如卫生球等)。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新生儿肝炎等疾病是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不管是那种疾病能够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很可能发展为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产生损伤甚至可以致死的“核黄疸”,一定要加强预防和治疗。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 2、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其他炎症,致使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可造成肝后性黄疸。常见疾病包括: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胰腺炎、胆管或胆囊癌。 3、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Gilbert)病及Dubin-Johnson二氏综合征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所造成的。 4、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务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肿大,可以发生黄疸。 5、药物性损害。有服药史、服用氯丙嗪、吲哚美辛(消炎痛)、苯巴比妥类、磺胺类、对氨水杨酸、卡巴胂等,可至中毒性肝炎。此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黄疸出现之前无发热,血清转氨酶升高很明显,但絮浊反应正常等可资鉴别。
诊断检查/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有核红细胞计数。(2)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达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应警惕发生小儿胆红素脑病。(3)尿常规及尿三胆试验。(4)注意大小便颜色,必要时行粪胆原检查。(5)根据病情选作以下检验:①疑为新生儿肝炎者作肝功能检查,同时查母子HB—sAg、HBeAg、HBV&DNA、抗HBc-IgM等,甲胎蛋白(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阳性,生后一月时转阴)。②疑为新生儿败血症者作血培养,局部感染渗出物作涂片及培养。③疑为巨细胞包涵体病,作尿沉渣检查找有包涵体的巨细胞,有条件可作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④疑为新生儿溶血症作有关检验,详见新生儿溶血症。⑤疑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检测正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人&75%,患者降低);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生成试验;有条件可作G6PD活性测定。⑥疑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作红细胞脆性试验(正常人开始溶血0.40%~0.46%,完全溶血0.30%~0.36%,患者红细胞脆性升高)。⑦疑为半乳糖血症作尿班氏试验,有条件者可测定血中半乳糖浓度和红细胞半乳糖-1-磷酸尿苷酸酶活性。⑧疑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作血清蛋白电泳检验(患α1-球蛋白&2g/L),有条件可作α1-抗胰蛋白酶活性测定。⑨疑为先天性胆道梗阻,应注意血胆红素及大便颜色的动态变化,必要时作脂蛋白X检验,B型超声,CT等检查。⑩其他遗传性代谢缺陷疾病。
危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1、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儿溶血病、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小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2、胆红素脑病是由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小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小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小脑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小儿脑瘫。3、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
鉴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应与各种其它可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相鉴别。1、全身水肿要与遗传性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的α—地中海贫血HbBant&s胎儿水肿型和先天畸形相鉴别,其它还应考虑母患糖尿病、先天性肾病、胎盘功能不足,胎一胎或胎一母输血、宫内感染等因素,这些都能通过临床检查血清学检查等予以鉴别。& 2、黄疸生理性黄疸出现晚,进展慢、程度轻、无贫血和肝脾肿大。败血症有中毒症状、发热,特异性抗体阴性,血培养有助鉴别,其它如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浆虫病、颅内出血,G-6-PD缺乏症等其它先天性溶血性疾病都应考虑鉴别。 3、贫血主要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性贫血鉴别,G-6-PD缺乏症在南方较多见。其它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均少见。如何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延迟喂奶(开奶晚)、呕吐、生时及生后缺氧、寒冷、胎粪排出晚均可加重生理性黄疸。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ABO溶血、RH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症、败血病等,可造成病理性黄疸。
治疗方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因治疗先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药物治疗(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2)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3)中药:以茵陈蒿汤为主。光疗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使用光疗时应注意:①光疗箱温度应保持30℃左右,湿度60%。②婴儿应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并遮盖睾丸,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③定期用蓝光辐射计测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谱波长427~475nm的蓝光。灯源与婴儿距离 50cm,总瓦数为160~320W。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换血疗法
疾病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如何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应该如何预防:(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实用医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国际儿科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4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41:45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溶血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