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对国际经济格局和社会社会的经济结构构有什么影响

李伟:在世界格局变动中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
日08:44&&&来源:
原标题:在世界格局变动中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
  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阶段性变化。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新趋势,抓住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中的新机遇,逐步确立新优势;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中实现新旧增长动力的平稳转换,是我们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所在。
  一、在世界格局调整中确立新优势
  过去30多年,全球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差异,发展中国家以两倍于发达经济体的速度增长,其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由1980年的25%上升到2014年的39%。在此过程中,我国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发展中国家份额提高的14个百分点中,我国贡献了约11个百分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虽然大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却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全球经济增速普遍降低的同时,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内部出现了增速分化。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率先复苏,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欧盟和日本内部经济结构的根本性矛盾尚未消除,仍未完全摆脱危机阴影;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和中国经济增长状况要好于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基于不同经济状况出台的差异性政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波动,各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
  过去我国依托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优势,通过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球经济,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重大机遇,实现了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相结合,创造了快速增长奇迹。当前,我国发展所依赖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以下三个方面尤其需要重视。
  外部需求萎靡不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增速大幅下降。年间,全球贸易增速连续三年低于3%,年均增速仅为2.4%,远低于危机前7%左右的平均水平。危机前5年,贸易量增速约为GDP增速的2倍,但目前已降为1:1左右。贸易自由化安排也多表现为互惠性质,即排他性的区域贸易机制安排增多。
  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加速弱化。原来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优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人口数量红利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与周边一些国家相比,已不具优势。比如,印度、印尼劳动力成本约为我国的1/2,越南劳动力成本约为我国的1/3,柬埔寨劳动力成本约为我国的1/4。
  新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分工格局。智能制造、新型材料、3D打印、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在改变“发达国家技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高收入国家市场”这一传统分工格局,价值链的一体化、生产的分散化、营销的全球化成为新的趋势,处于制造业高端的美、日、德、英、法等国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抓住新的机遇,逐步确立新优势。
  我国市场规模巨大,对合作伙伴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2014年经济增量达到8000多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这一增量超过中等发达水平的土耳其等国2014年全年GDP总量;我国每年货物进口额为2万亿美元左右,约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的经济总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输出国,2014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海外消费额达1648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仍然拥有极具开发潜力的市场,成为吸引合作伙伴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丰富。我国每年的大学以上学历毕业生超过700万,另有200多万人在电大和成人高校接受继续教育。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用人标准,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我国建立研发总部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素质人才队伍业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我国在拓展新兴市场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许多新兴经济体正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是重点。我国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由于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消费和技术偏好相似,我国在拓展新兴市场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一优势有利于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平稳发展。
  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为我国带来低成本海外并购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尤为突出,导致大批拥有先进技术和国际品牌的外国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它们迫切需要有实力的合作者,这就为我国企业更好实现大规模“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例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等,都是抢抓机遇的成功案例。
  二、在新常态下积极培育新动力
  有关研究表明,经济高速增长无法永久维持,几乎所有追赶型经济体在经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都出现了明显回落。比如,追赶历程和产业演进路径与我国相似的日韩等东亚经济体,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经济增速平均降幅在30%左右。目前我国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测算)与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90年代初的韩国发展水平相当,正处于类似当年日韩等典型后发工业化经济体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甚至中速增长回落的时间窗口。在后发经济体发展规律主导下,我国经济增长换挡减速特征十分明显,与以工业化追赶为特征的高增长期不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
  需求结构和动力不同以往。一是出口拉动作用减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进入低迷期,外部需求空间相对收缩。同时,由于要素条件发生变化,我国传统低成本优势削弱,出口两位数增长已成为历史,进入个位数增长时期,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二是高投资难以为继。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很多传统工业领域已经相对饱和,不少代表性工业产品产值到达或临近峰值,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投资效率持续走低。城镇户均住房超过1套,房地产市场出现趋势性调整,新开工投资峰值已过。基础设施主要架构和干线建设基本完成,投资虽然尚有空间但带动力已然下降。三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集中爆发力减弱。过去以住宅、家电、汽车为主要拉动力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追求个性、高品质、安全、健康的新消费需求开始出现。
  供给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劳动力供给格局变化。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将呈现年均减少200万人的态势。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潜力大幅下降。二是投资率降低。201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0.7%,企业利润水平下降对投资产生了直接影响,投资率逐渐下降。三是土地资源约束日趋增强。我国国土辽阔,但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近几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价格上涨,导致一些地区房价、租金高企,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还有一些区域空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严重,环境承载力接近甚至达到极限。四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3.7%,但2009年以后增速明显回落,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5%。目前,直接从国外引进技术的空间明显收窄,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对效率提升的作用也在减弱。这一方面受制于技术追赶的特定规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原有的生产率提升路径难以为继。供给条件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回应人民对良好安全环境的期待,满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要求。
  资源配置方式亟须深入调整。由于先行国家有成熟的经验、技术和产业发展路径可供直接学习借鉴,作为后发国家,通过努力与政府资源配置力相结合,就能够在追赶道路上释放出巨大能量。但随着我国不少领域逐渐接近世界前沿,现成的技术和经验会越来越少,就需要更好发挥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和试错能力。同时,宏观调控中总需求管理的作用也会相对减弱,而更多发挥供给政策的作用,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制度条件,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潜力和创新能力。
  适应新常态需要新思路和新方式,需要激活经济中的巨大潜力,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一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尚未结束,地区发展差距大,发展空间广阔。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54.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大约2.6亿农民工需要转变为市民,2亿贫困人口(按世行标准)需要脱贫,1亿城市棚户区住户需要新的家园,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需求空间。二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巨大,不少领域仍存在开放不足、准入不公平的问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我国拥有全球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据相关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工业大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且不少类别的规模达到全球领先。四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经济体,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带动、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将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五是我国具有全球最大、成长最快、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这将为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最好的空间。六是随着国家实力增强,我国将积极参与新一轮全球分工,主动倡议、参与和推动新一轮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改善,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开放中获取新的机遇,为我国经济发展争取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只要我们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这些潜力必将变为现实,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力量。
  三、在新的开放条件下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度调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深刻变化,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变得空前紧密。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中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积极推进经济迈入更高阶段。实践证明,追赶型后发国家在经历高增长后,经济增速回落往往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种是在跨过高收入门槛,经济转入成熟阶段后的回落,如德国;另一种则是经济体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战略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新条件和新情况,导致经济增长戛然而止甚至倒退,并引发社会冲突,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部分拉美国家和前苏联、东欧国家。我们现在所处的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经阶段。要清醒认识到,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高速增长会自然到来,结构优化升级会自动实现,经济风险会自行消化,经济发展会自动迈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也就是说,新常态阶段的调整变化并非指向唯一结果,经济成功迈向更高更成熟的阶段,是积极争取、努力作为的结果。
  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虽然下来了,但质量效益提升的空间巨大,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质量效益更高、更有利于生产率提升、更有利于发展成果公平公正共享的发展。我们原有的发展模式存在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点,即企业盈利状况对高速度比较依赖,速度一旦降下来就会有大面积的企业亏损。而国际经验显示,增长速度降低并不意味着企业就不能盈利。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结构看,制造业高于农业和服务业,投资品制造业高于其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高于其他服务业,可贸易部门高于不可贸易部门。由于部门间的效率差距大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而我国具有相对更大的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空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利用好自贸试验区这一开放平台。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仍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还不高,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应努力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加快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内要积极深化改革,为服务业松绑,对外要扩大开放,利用外部资源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国内改革。当前我们对服务业领域先进的开放管理模式还不够了解和熟悉,自贸试验区就为学习借鉴国外服务业发展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允许我们在试验区内先行先试,再逐步向全国推广。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要注重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试验示范作用,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二是引领带动作用,要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开放高地,发挥地区增长极作用。
  积极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这项倡议很好地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得到了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覆盖面广,合作内容丰富,合作方式和路径多元,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理念极具亲和力,已成为我国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合作的大平台。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机制,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磋商,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开拓新兴市场,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我国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的能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略论世界经济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一、当前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发展的背景分析以金砖四国为代表,包括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四国,这四国中除俄罗斯以外都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而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国力大幅下降,经济全面衰退,本已退出了国际霸权的争夺序列,但是,其凭借着国内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基础以及政府领导人的经济复苏政策,使得俄罗斯迅速崛起,成为了新兴经济体的主要代表之一。金砖四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其经济发展正处于非常强势的劲头,但是,四国在国际政治与地区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与其经济力量不对称,另外其他一些新兴的经济体和地区联盟纷纷表达了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中一超多强局面的不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旧有体系开始对欲颠覆其格局的因素展开政治攻势,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其根源在于经济,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工厂,对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因而致使美国、日本等借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施压,欲阻挡或延缓中国经济的崛起。但是,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新兴经济体移动的事实却也不可否认。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地区联盟必定被全球化所淹没,这是资本市场化的内在要求,而在国际格局中单极化现状也必将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超多强局面在短时间内仍然会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格局。虽然和平与发展以深入人心,成为与世界的共识,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对旧有国际政治格局体系的冲击,大国之间的博弈也必将越来越激烈并且白热化,局部冲突、货币战争、市场壁垒、资源争夺等国际问题将会频繁发生,不过,由于大国之间经济融合度的深入以及相互之间军事力量的增强,全面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甚微。新兴经济体在世界政治进程以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其突出表现便在于传统掌控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组织G8转变为更为全面的G20,这代表着一种认可,一种对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世界平衡与稳定中所发挥出的巨大力量的认同。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转变,让全球政治关系更加复杂与多变,可以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走向以及经济重心的移动,国际政治格局也必将因此而发生剧烈变化。未来的国际政治格局将会重新洗牌,其根本内因就在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有曲折也有进步,其总的特点便是在曲折中前进,社会大生产分工以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奠定了经济全球化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在科技技术以及生产劳动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并互相渗透,在商品原料、加工、生产、流动、分配等各个环节的联系日趋紧密,最终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目前来看,世界经济的走向在向全球化靠拢的大方向下,还呈现如下形式:(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求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二战以来国际化大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凸出表现,它建立在全球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以利益最优化为主要原则建立的全球性的劳动分配网络,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未来世界经济必将出现较大的波动,不过在和平与发展的主基调下,对世界经济体系具有较大的破坏的动荡出现几率较小,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便是危机与机遇并存。其原因包括:1.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具有一定的冲击。目前,传统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增速十分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或者开始衰退,人力资源成本较高,跨国公司开始将工业生产转移至新兴经济体之中,以寻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新兴经济体开始大规模完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其经济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较低、原材料、关税、国家补贴支持等,这一系列的措施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入驻。另外,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政策具有较大活力,其经济增长束缚较小,最终使得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长期维持在较高的速度。新兴经济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与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经济的衰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两者之间开始在世界分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竞争,这给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地位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其不得不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进行阻碍,以维持传统经济大国的地位。2.新型科技技术的发展,将全球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各国在商品经济的各个环节进行互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商品经济的各个环节的分工中,开始从整体上进行最优化比较,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老牌资本主义大国与新兴国家虽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但同时,两者之间的互补也越来越强烈。资本主义大国在科学技术以及资本力量、管理经验、海外分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新兴国家则具有人力资源成本低,国内自然资源、原材料丰富,国家政策优惠等方面的优势。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互补空间,互补合作则两利,反之则两害,两者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然会以经济合作为主要策略。(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历史发展过程上来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其最为主要的特点,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指各国或地区间发展水平程度的不同,也指在整体经济实力上的不平衡,另外,经济发展增速也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世界经济重心的运动必将导致国际经济秩序的颠覆性调整,同时也将导致国际关系的重新洗牌调整。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步不同,使得发达国家在国际大分工中占得有力先机,处于世界经济的上游阶段,而发展国国家由于国家政局动荡、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较差,最终沦为发达国家的代工厂、原料来源地或者产品倾销地。在未来经济结构中,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增速较大,并且大有赶超发达国家之势,但是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新型经济体国家。并且在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国际贸易等环节也仍将占据主导地位。2.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家政策和外部环境的不同,逐渐开始分化。发展中国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被发达国家进行过殖民和掠夺,无论是经济殖民或者政治殖民,最终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衰退,成为资本附庸。不过,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以及国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奉行的经济政策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发展中国家之间增长的差距也十分悬殊。一些政局较稳定,经济政策也十分适合国情的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而许多政局不稳、经济政策不当,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并且国内外政治环境较差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则十分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最终导致在世界分工中沦为最为下游的地步。(三)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了历史机遇,其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最终迈入世界分工的中上游阶段。早期世界经济发展中以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要代表其经济发展十分抢眼,并最终步入中等发达国家序列。而在现阶段,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趋势更加巨大,尤其以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四国为主要代表,合称“金砖四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其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断扩大,同时国家对地区的影响力也开始增大,尤其是在关乎世界经济稳定以及增长的国际事务中,其所获得的权利与地位也开始上升。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开始在传统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是否融入现有旧经济体制之中,新兴经济体对传统资本体系注入活力还是祈祷颠覆作用,其最终还并未表明态度,但是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规律来看,政治必将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式。单极化的现状完全不能满足其他经济大国对自身国际地位的要求,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也必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而越加明显。三、世界经济走向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将所有国家都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之中,使各国、地区之间的贸易规则不断趋于一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政治经济态势。经济全球化除了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以外,还将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一)新兴经济体借经济全球化制衡美国的单极化态势美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尤其是在科技、国际贸易管理以及资金等方面都具有完全的主导优势。美国借二战以来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制定了许多国际贸易规则,并且以经济手段操纵国际经济政治组织,以巩固其超级大国地位。以美国为首的传统经济军事政治强国将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贸易规则之上,导致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许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其中的机遇,并开始抓住机遇奋力直追,最终不断发展崛起,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贸易不平衡的加剧以及地区政治军事力量的变化,新兴经济体也借全球化的态势不断壮大己身。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政治力量的对称,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度提高必然要求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这一趋势将促进地区大国力量的崛起,冲击美国的单极化世界。(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了区域一体化进程纵观当前世界,地区经济的加强必将使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同一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必将更加频发和紧密,同时,在经济关系的促进下,也将使得地区各方面交流进一步加深,包括人口流动、资本交流、政治军事、文化交流等,最终迈向区域一体化。区域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加将极大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欧盟和东盟为例,欧盟成员基本上都属于发达国家序列,地区之间在经济贸易不断深化、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的现代,其早已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以增加地区总体竞争力,其突出表现便是货币一体化以及政治管理的一体化。欧盟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联合体,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当前多极化政治格局的重要环节。而东盟成员在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联系日益紧密,不过在政治化进程中却困难重重,全球化贸易时代的到来,将促使地区经济贸易的深化发展。在未来,东盟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必将形成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重要地区政治力量而参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新分配事务。(三)政治重心将随着经济重心的移动而转移政治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崛起,其本身所具备的经济活力也早已超越了传统资本主义大国,其在国际政治事务中所承担的责任也更加巨大,因此,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必将要求更多的国际政治权利以保护其经济增速。这就必然导致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传统大国为维护自身的主导地位而不得不去阻碍新兴国家的崛起,其政治重心以及焦点都将会放在新兴国家身上,并且其国际策略也大都将围绕新兴国家来制定,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政治重心朝新型经济体国家移动。以中国为例,中国经济发展增速长期以来都保持较高速度,国内政治稳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经济总量也超越传统的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力量的膨胀,使得其在东盟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在国际政治秩序和地区政治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使得以美国为首的传统国际政治势力开始围堵中国的和平崛起,最终导致国际政治重心朝向西太平洋移动。(四)国际性政治联盟出现国际政治联盟的出现是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目前国际性政治联盟主要包括非盟、欧盟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为了营造地区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地区之间开始有意识地形成一些政治联盟,以保障区域政治稳定,协调地区政治、经济矛盾。国际性政治联盟的出现对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联盟以经济联合为基础,以政治为手段,不断内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开始积极谋求联盟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以保障自身的国际安全和经济发展态势。(五)大国之间合作与对话将会成为解决国际冲突的主要方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大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更加密切,任何一方经济受到损害,都将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大国军事力量的增加也使得大国之间不可能轻易使用武力,因此,合作与交流将会成为未来大国之间政治博弈的主要方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安全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和基础。在未来,大国之间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而经济安全则将成为大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围绕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与竞争压力,大国将会形成一定的关税壁垒或者地区贸易保护政策,并且贸易战争、反倾销调查、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也将更加频繁地使用,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2.大国实现政治目的的主要方式将以经济手段为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基调,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变化,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将会充分地使用经济手段来实现其政治目的。3.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大点将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以及经济、文化等合作都将以经济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在保障自身经济安全的同时,尽量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贸易主导权。(六)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走向将导致国际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准则将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作用,并且也将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与接受的行为准则。经济多极化趋势必将对现有国际政治秩序形成巨大冲击,但从当前世界经济与环境、能源等方面来看,世界政治格局与之前美苏两极格局的任务完全不同,当前世界必须要以国际社会共同的力量去解决国际正义、和平、反恐、核扩散、能源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等重要任务,综合起来即是以合作的手段去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因此,世界政治格局虽然将发生剧烈的变动,但是,大国之间合作必将多于对抗。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多极化的出现,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将开始上升,经济环境也将得到改善,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将在合作中逐步认可,国际政治舞台上政治力量的增多将会使世界经济秩序更加稳定。本文作者:孟杰单位:辽宁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杂志责任编辑:田老师&&&&阅读:人次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政法杂志栏目导航
政法杂志相关期刊
?&&&?&?&&&?&?&&&?&?&&&?&?&&&?&?&&&?&?&&&?&?&&&?&?&&&?&?&&&?&?&&&?&?&&&?&?&&&?&
政法杂志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政法杂志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