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职场成了耿直万人嫌嫌

别做职场“万人嫌”
作者:埃米·伯恩斯坦
立即订阅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数字版:
去订阅中心激活数字版阅读权限:职场抱怨“辐射”传递负能量危害大|情感-onlylady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727|回复: 6
最后登录昵称叽里咕噜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精华0积分8358帖子
问问身边的老总、管理者或团队的领头人们,看看什么人让他们最头疼。答案不会是能力最次的那个,也不会是个性出挑的那个,而一定是抱怨最多的那个。抱怨会让我们失去工作动力,心态消极,应付工作,结果业绩出不来,更严重的是,它是办公室里随时可能泄露的“辐射”,像一团挥之不去的烟雾,弥漫在整个工作场所中,让所有人都牢骚满腹,士气低下。
A.九成人天天发牢骚
“总有加不完的班,永远有干不完的事,还让不让人活了?”
“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怎么不发两倍的工资?”
“天天都开会,烦不烦?”
在职场上,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牢骚。它们像一种看不见的“病毒”,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形成一个个可怕的负能量“黑洞”,吞噬着我们的职业理想、工作热情、人生目标,甚至影响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
14年前,品学兼优的小莉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国企。虽然是国企,但是效益并不好,始终徘徊在倒闭的边缘。她每天忧心忡忡地抱怨:“为什么我这样的‘天之骄子’一毕业就要面临下岗的危险?”后来,她跳槽到一家刚成立的民营企业,又有了新的牢骚:“工资怎么这么低?”再后来,她再次跳槽,成了风光无限的外企高管,但依然怨气冲天:“待遇是不错,可压力也大呀!那么多人盯着我的位子,我必须一刻也不能放松,连结婚生孩子的时间都没有!”
与小莉不同,依琳则是为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烦。依琳在某机关单位的工会工作,常常要与各部门打交道。刚到单位不久,她就发现这里人浮于事,部门之间关系复杂微妙,安排下去的工作很难落实,最后任务完不成,过错总是落在自己身上。“唉,工作实在是太难做了!”这句话成了她的口头禅。
数据表明,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牢骚族”的数目也变得异常庞大。一项关于职场人抱怨状况的调查显示,近9成职场人每天都会发出抱怨。其中,65.7%的人每天抱怨1次~5次,13.8%的人每天抱怨6次~10次,4.8%的人每天抱怨20次以上,只有11.2%的人表示自己“从来不抱怨”。
最后登录昵称叽里咕噜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精华0积分8358帖子
B.抱怨多为发泄内心苦闷
无可否认,每个人都有牢骚。职场上的不满,大多来自所得与所付的失衡、自我价值的实现受阻、人际关系的受挫。
调查显示,74.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抱怨主要是为了发泄内心的苦闷,而希望通过抱怨解决问题的比例为36.2%。职场专家认为,工作占据了职场人每天大部分的时间,而日常工作中充斥着一个个矛盾,需要职场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解决、协调。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无法做到内心的平衡,抱怨就会随口而出或者在脑海中闪现,当这种矛盾积累到无法疏解的时候,职场人会发现自己真的成了“祥林嫂”。
牢骚最大的用途是发泄不满,并不能指望它真正改变现状。很多牢骚者数年如一日地抱怨,却还是忍受着低薪水和毫无升职机会的岗位,还成为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万人嫌”。
C.牢骚传递负能量
牢骚者之所以不被人喜欢,是因为会令听者陷入情绪的焦躁,不仅令自己,也令周围人失去行动力。无论你在抱怨什么,你都在传递一种负面情绪。“对组织而言,这是一种极易大规模扩散的‘病毒’,它会严重地侵蚀组织健康的‘机体’,产生巨大的负能量,影响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转及前途命运。”职场心理学家认为,“职场牢骚最大的危害在于对工作氛围的破坏。现代组织都注重团队协作氛围,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沟通力决定了组织的战斗力。工作氛围的破坏会直接导致组织战斗力的下降。”
专家指出,过多的抱怨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不停向别人抱怨也会留给别人非常消极负面的印象。在职场中职业化非常重要,积极正面的情绪及行为举止是职场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职场人职业发展的助推剂。职场人应能够在工作中、生活中散发出积极正面的能量,化抱怨为抱负,而不应只是一味地消极应对。
玲达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边劳边怨”的状态。她所在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去年离职了,本来需要3个人完成的工作就落到了她和同事张姐身上。张姐的孩子小,玲达不得不多承担一些工作。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她经常加班加点,也因此牢骚满腹。牢骚归牢骚,情况并没有任何改变。终于,她意识到背地里的牢骚毫无用处,于是径直敲开了老板的办公室,要求加派人手。老板很惊讶:“我一直以为你们人手够呢,你怎么不早说?”一周后,新人到位,玲达终于“解脱”。
玲达的事情并非个例。大量事实证明,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永远比发牢骚要高明得多。找到问题的关键人物,以平和的态度把问题反映出来,请对方解决或协助解决———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最后登录昵称叽里咕噜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精华0积分8358帖子
D.三大类职场人易被“辐射”
一类是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的人。这类人的自我认知不足,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所在,对目前的工作也无规划可言。办公室里稍有“风吹草动”,自己就把握不了方向。
二是不得志的人。身边总会有一些人对自己期望颇高,但现实是自己能力不足,并不能担以重任。而他自己并没有发现这一点,却“责怪”公司、上司不重用他,没有发现他的才华。一旦办公室里有负面情绪出现,立即会加重他对公司的“怨恨”。
三是过于情绪化的人。这类人主要依赖情感来作出判断,通过情感来评估他人和事件对他们重要性。简单的说就是很感性,容易受到与自己接触频繁的人的情绪影响。
E.专家三个建议帮你“防辐射”
1.做好定位增强“防辐射”免疫
爱抱怨的人,常常被压力或困难蒙住了双眼。对于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疲劳、工作压力大、得不到信任等原因引起的报怨,可从先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工作方法上出了问题,沟通是不是没有做好,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对于像看不到公司或个人发展前景,老板的承诺不能兑现,对当前的工作没有兴趣这类原因引起的报怨,可就得考虑得更多一些。目前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你?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是不是能融入?企业的发展规律、所在行业的及领域的前景如何?等等类似的问题都应是你决定去留的重要参考依据。把这些“症结”分析清楚后才可以多一些主动,少一些被动,也少一些失望。即使是周围有人抱怨,但你心中目标已定,步调也由自己掌控,面对“流言蜚语”,你便可以淡定的笑容回应!
是留在原来的公司奋斗,还是寻找新的平台?这关系职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你应该倍加慎重对待和处理。当自己迷惘到不能分析清楚,也不能做决定的时候,则很有必要请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帮助解决,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加有帮助。
2.不断学习提升自信
每个企业定期都会对业务考核和管理流程做一些调整,这是一个企业进步的需要。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你心里难免泛起一丝涟漪。这时候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公司在压榨你,有了这种负面的想法,不仅会影响你的工作,还会使得之前的日常工作也无力面对。
当你感到压力和紧迫感正在四周蔓延时,请淡定,这正是你能力在提升的时候!不断优化目前的工作流程;对原有的工作习惯和作息安排做新的调整;不断学习,扩充和衍生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与其抱怨工作任务的繁重,不如脚踏实地地做事,用不了多久,你会发现自己又重新回到游刃有余的轨道上来。恭喜你,这时候你的能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让“抱怨”见鬼去吧!
3.不盲目跟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办公室里,抱怨的人随时可能蹦出来。但使得他们抱怨的真正原因你并不一定知道,也许他们只是因为生活里的不顺心,而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如果仅仅是这样就影响到你的心态和工作状态,岂不是很冤么?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但自己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处境和实际状况,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状况的决定,切莫随波逐流。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不仅是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更危险的是它将大大削弱你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给你的心理上造成强大抵触情绪,一不小心你很可能就跌入“抱怨轮回”中,永远对生活和工作都忿忿不平。专家提醒大家,千万别让自己变成抱怨的直接“受害者”,静下心来,认清自己的方向并坚持走下去,将积极的情绪传递到全身各处,跟一切“抱怨”说再见。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阅读权限70精华0积分98帖子
美女初长成, 积分 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2 积分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70精华0积分26957帖子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精华0积分32帖子
小小美人胚,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很对,烦躁不堪
夏日防晒大作战!
看《加勒比海盗5》仿妆杰克船长
清爽卸妆零负担最IN话题
一周回复最多帖
最新热门帖
最新精华帖[转载]父母眼里的乖乖仔,为什么到职场成了万人嫌?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专业有什么可选的呢,未来过什么人生根本不重要,晴也好雨也好,活着就好。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宋有财
和朋友吃饭,谈到子女的教育问题,朋友的脸忽然拧成一只包子,瞬间老了十岁。
儿子上小学,特别在意父母的陪伴。父母和同学的家长多说几句,儿子就开始担心,爸爸妈妈是不是爱同学多过爱自己了。
我工作都不管不顾了,有时间就陪他。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朋友觉得很委屈。
孩子父亲在一边冷冷地说:你那不是陪伴,你只是在督促孩子做作业而已。
小孩子在一家牛校上学,周围牛娃太多。一旦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经常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结果就是孩子深受打击,并且开始变得敏感,越来越缺乏自信。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挫败感教育。
我曾经认识一位同事,家境显赫,父亲能量非常大。所以,他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我们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亲切关怀,婷婷袅袅一路分花拂柳地来我们办公室报到。
动静挺大,就像王熙凤的出场,人还没见到,办公室所有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要大驾光临了。
来了以后,第一印象给人非常好。彬彬有礼,仪态万方。
几件事办下来,用不了几个月,办公室里大家开始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跟这位同志共事。
两个人搭档出去跑一趟外勤,老人家一出办公室的门,一定有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让他人间消失。神奇的是,他一定会在同事收工的时候,和搭档结伴回办公室。
事情如果顺利,他会去主管那边邀功。
事情如果办砸了,他必然不在场,所以,都是同事的责任。
并且嘴特别碎,满嘴跑火车,瞎话张嘴就来还面不带改色,特别振振有辞。一旦同事和他有意见的分歧,他会像突然换了一个人似的,歇斯底里地跟人死磕到底,一直到对方亲口认错为止。
后来主管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找了个云淡风轻的机会,和颜悦色地暗示了一下。
后来我们部门工作开展得就不是很顺利,接连吃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几个通报批评。
后来大家都认清了形势,敬而远之。
有一天有同事因为工作有幸遇到了他的父亲。其父听说是儿子同事,非常亲切地和同事多聊了几句。
其父对自己的儿子相当的满意,甚至认为成就必将在自己之上。
一次,这位公子爷和同事因为一件事情发生争执,不幸的是,被逼急了的同事说中了软肋。公子爷竟然词穷了。
只见他愣在办公室大庭广众之中,足足愣了两分钟,然后突然一行清泪流下。
他转身伏到办公桌上,痛哭流涕。
为什么我这么无能?为什么我一事无成?为什么我总是把事情做错?
我听到他一边哭一边把自己闷在怀里,自言自语。
真让人难受。
国外也有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和挫败式教育出发点完全不同。比如布置一些让孩子独立完成并体验到各种失败滋味的作业,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失败了,家长会不断的鼓励引导孩子,让孩子有信心再一次尝试,在不断的失败过程中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挫败式教育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会索性不让孩子做了,或者干脆自己包干,或者数落孩子,摧毁孩子的信心。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挫折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增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行动力。
挫败式教育的目的是遏制孩子的天性,将家长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其结果是从精神上击垮孩子,让他听话,让他努力达到自己的期望,最终依附于自己。
一个培养的是狼。
一个带出来的是狗。
每年到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总是会有朋友给我打电话:你看我们家孩子这么这么一个情况,可以考虑的专业大概有那么那么几个,你看哪个专业比较好?
我就会说,选孩子自己有兴趣有爱好的那个。
朋友听了一般都会面露难色,很尴尬地说,这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兴趣爱好呢?从小除了家庭作业就是培训班习题,根本没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啊。
然后,就轮到我面有难色。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专业有什么可选的呢,未来过什么人生根本不重要,晴也好雨也好,活着就好。
至于热门的专业,现在这个行业收入高并不代表未来20年依然是高收入行业。
但孩子人生的道路还很长,远远不止20年。
未来的职场竞争只有比今天更激烈,没有热爱是做不好一份工作的,即使在高收入行业,也未必能赚到大钱。
这样的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就业同样会是一脸懵逼,递给HR的简历往往是一张白纸,除了姓名性别年龄,剩下的就是几行教育经历,基本上相当于把身份证复印给了HR。
所以,家长需要一手包办,事事操心。
但中国式的家长似乎对这种结果非常满意,因为孩子从小懂事听话,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这大概可以算是挫败式教育结硕果,喜获丰收。
大企业喜欢自己培养员工,培养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合拍的员工。
有位朋友,企业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志向高远,他也喜欢培养员工。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慧眼识珠的老板开始磨练被赏识的员工。简单地说,就是弄死你,把你往死里弄,让你深刻地意识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后来他渐渐开始抱怨,民营企业不好做,招不到人,人才很难留住。
我去过他的企业几次以后,也渐渐地发现,他重用的员工,往往一脸谄媚,阳奉阴违,还经常吃里扒外。
仔细一琢磨,觉得这个逻辑应该是这样的:既然离开了这个企业,自己什么都不是,个么,趁着现在自己还是点什么的时候,赶紧给自己增加一点安全感。
所以有时候我也会给身边朋友一些建议:民营企业其实压力未必比国企大。毕竟,国企人才济济,背景复杂。民营企业如果遇到好老板,混起日子来比国企轻松多了。
企业去得多了,我发现,不管国企还是民企,狼性企业和狗性企业是很容易区分的。
从你走进公司前台,沿着走廊走到老板办公室的那一段距离,你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这家企业是什么样的。
狼性企业的员工走路带风,一路小跑,对公司充满认同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那种精神状态的饱满度,会弥漫在走廊的空气里。
判断你的老板是你的贵人还是主子,你只需要问自己,遇到这位老板以后,他是让你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还是越来越感到崩溃。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不做职场“万人嫌”
不做职场“万人嫌”
作者:遵义人才网www.zyrc.net 时间:
阅读:1459次
推荐信息:&&
遵义市各地招聘信息:&&&&&&&&&&&&&&&&
& & & & &&
&在职场打拼,对自己多少都应有所了解,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确定职业目标与方向,才能在选择的道路上做好长远规划、积累知识,累积经验。
&&& 有了职业规划,在适当的时间展示自己。比如,在部门会议时,领导询问大家是否有意见、建议时,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想,可能你说的是画蛇添足,但却足以让领导记住你,是带着思想上班的。要知道,机遇不是说来就来,要善于把握,才能提高自己。
&&& 另外,人际关系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不管以前与同事相处如何,你都应该经营好自己的交际圈,让同事成为你的战友、同盟。和同事相处时,要注意把握分寸、投其所好,潜意识中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在同事间聊天时不至于被隔离,要想赚得人心,必须培育出共同的爱好。
&&& 当然,切忌私聊时不要搬弄是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如果和你相好的同事,和你私聊自己的私事,说明他对你足够信任,倘若你在背后说出秘密,这无疑是拿石头砸自己的脚,会让你好不容易巩固的同事关系付诸一旦。
&&& 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有意义的事,不发牢骚说是非,会慢慢提升你在同事中的威信,切莫成为职场“万人嫌”。
& & & & &&
关注“遵义人事人才网”就是关注幸福人生&
你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吗?
你想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吗?
你想知道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吗?
你想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吗? & & & & &
你想知晓养老、失业保险待遇吗?
你想知晓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政策吗?
你想了解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吗?
你想了解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吗?
你想查询大学生档案保管在哪里吗?
你想了解更多的人力资源招聘信息吗?
请关注右边官方微信为您提供零距离服务!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信息录入:
来源:遵义人才网www.zyrc.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志明为什么万人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