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醒来不起床半小时后脚开始手脚凉出汗汗,怎么治疗

早晨醒来出汗后手脚冰冷
起床后好点 是什么原因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早晨醒来出汗后手脚冰冷
起床后好点 是什么原因
医生回复(5)
病情分析: 手脚冰冷的主因*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
*贫血、气血不足,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
*血管中有阻塞,或发烧、感冒等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导致手脚冰冷。意见建议:枸杞老姜茶
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的作用。老姜(姜母),味道辛辣,可以补血活络。
病情分析: 如果没有其他的症状,你在属于脾肾虚弱引起的局限性多汗症。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意见建议:你可以买点生脉胶囊和玉屏风口服液一起服用,坚持用一个月,效果明显的话,多用段时间来巩固一下。另外,平时要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生活作息要规律,不要经常熬夜。
病情分析: 手脚冰冷和心脏血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氧经过燃烧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意见建议: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手脚冰冷的情形。建议到医院检查。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情况考虑是肾虚引起的症状,建议你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意见建议:多吃补肾的食物如枸杞桃仁花生瓜子等,建议你服用六味地黄丸及金锁固经丸治疗
病情分析: 你好,中医理论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不要太担心意见建议:治疗手脚冰凉的症状,主要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早晨起床手脚出汗】_手脚出汗_早上_治疗手段_怎么治疗-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早晨起床手脚出汗的治疗方法
有一些朋友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手脚出汗的症状,早晨起床手脚出汗这种症状虽然不会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早晨起床手脚出汗会给我们带来了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容易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种症状才行,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早晨起床手脚出汗的治疗方法。
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等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手脚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可分以下虚、实两种类型:
1. 脾胃虚弱者。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此项功能一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尤以双脚出汗更为常见,占到70%~80%。对于脾胃虚弱者,建议平时可用、、、、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熬服用。还可以选用茗药堂虚汗停茶饮调理,配合外用的手脚汗去汗中药包,对于调理手脚多汗效果很好。另外还要加强锻炼,中医认为运动能补阳气,改变体虚。
2.脾胃实症者。多因饮酒过多及过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畅、小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 建议少饮酒,尽量不要吃辛辣食物。
还有一种就是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控制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位在于胸椎的第二及第三节,也就是大约位于乳头连线,再高一点的背部脊椎的两侧,只要将这两节的交感神经切断,就可以达到手部不流汗的目的。尽管手术治疗手汗确实效果显著,手汗停止后,往往都会发代偿性出汗。代偿性出汗是指手术后上半身(乳头以上)的汗几乎停止,而下半身却常常湿答答。除了特别冷的天气外,代偿性出汗持续存在,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相反有可能更多。这是手术后最不能忍受的后遗症之一。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早晨起床可能出现的一种症状,那就是手脚出汗了,我们知道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就是局限性多汗症,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早晨起床手脚出汗的治疗方法。
4902阅读3780阅读3284阅读4299阅读4689阅读3352阅读4949阅读
3756阅读3438阅读3838阅读3729阅读4657阅读3221阅读4282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补气血1:《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不生病的智慧
最简单的补血法:晚上泡脚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一:晚上泡脚为什么能补血血虚、血淤→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晚上泡脚---热水中放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破血、行血、和血、调血),活血化淤;疏通肾、肝、脾三条阴经。
  二:泡脚的窍门春天泡脚,开阳固脱;夏天泡脚,祛湿除热;秋天泡脚,清肠润肺;冬天泡脚,丹田暖和。水中放盐→便秘→还可以消除疲劳,帮助睡眠。水中放醋→脚臭→祛除脚臭、防治脚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湿。水中放生姜、陈皮、薄荷→脾胃虚→暖脾胃,祛湿邪。水中放花椒→除臭祛湿、利气行水、扶助阳气。水中放白芍、益母草、当归→痛经→痛经一般是体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水中放干姜→风湿骨痛、怕冷怕凉→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水中放黄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糖尿病(阴虚所致)→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
 泡脚四忌讳:
  一忌刚吃饭或空腹后泡脚。应饭后半小时后。
  二忌水温过高。应40-50度。
  三忌时间过长。应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四忌自作主张,乱放中药。
  泡脚禁忌: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不可泡脚。
  泡脚时: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肾寒;上身发热,下半身不出汗→气虚。
**************************************
《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
最近看新闻,说南方有位小伙子在闹市街头摆摊,并且不停的大笑,引来路人驻足观瞧。记者上前打听,才知道这位小伙子是想通过自己的笑声感染和带动大家以愉快的心情面对生活。他的初衷很好,但是不停大笑会耗伤心气。镜头里这个小伙子颧骨部位发红,在中医看来是心的功能减弱的一个表现。所以说快乐不是留于形式上的大笑,是内心的一种感觉,当人调整到阴阳平衡的状态时,既没有阴虚造成的上火、心烦等问题,也没有阳虚造成的萎靡、冷漠等乏力的感觉,内心自然是充满了轻松和舒适,这种感觉是由内而外的,不是特意表演出来的。如果勉强的放声大笑,只能打乱脏腑的平衡,伤害心的功能。
最后我们说一说汗。中医认为,汗是属于心的液体,也就是说大汗淋漓是心气不足,固摄不住汗液的表现。所以中医提倡适度锻炼,以后背微微出汗为最佳境界,不提倡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人体大量出汗会伤阴,人为打破了原有的阴阳平衡,对身体来说是不利的。
下面我们往左半行看,分别对应出现的是苦、赤、暑、夏。
中医认为,苦味入心经,可以增强心的功能。比如咖啡,味道苦中带涩,饮用咖啡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使人恢复活力,精神百倍。中国人特别喜欢的茶叶,同样也有淡淡的苦味,是中国人缓解疲劳、提神醒脑的佳品。
赤,也就是红色。中医认为,红颜色是心的颜色,吃红颜色的食物可以保养心。例如西红柿、山楂、红小豆、胡萝卜等,都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可以起到营养心肌、抗氧化的作用。
中医认为,暑热的夏天最容易耗伤心气,所以这个季节是心的功能比较弱的时候,一般夏季也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古人在夏季特别注意保养心,少做剧烈的运动,午饭之后小睡30分钟,每天午后按揉劳宫穴2分钟,经常喝茶水,可以缓解心的疲劳。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为劳宫穴(即手心)。
自然界 五行 人 体
五味 五色 五气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五液
甘 黄 湿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涎
这一行居中的是脾。这一行揭示的内容与脾有着密切联丄系,它揭示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保养脾。
往右看依次是胃、口、肉、思、歌、涎。脾与胃的战友关系是相当明确的,只要脾湿健运、消化功能减弱了,首先会影响胃的受纳功能,人会出现不思饮食,没有食欲,没有饥饿感,吃饭不香,味如嚼蜡,而且吃一点就觉得特别饱。严重的还会有腹胀、腹痛等消化道反应。所以有脾胃病的人多数是比较消瘦的,因为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
有一些人的肠胃比较娇气,只能吃清淡、温热的食物。如果喝点冷饮或是吃点油腻的食物,那可就热闹了,肚子里就像奏起了交响乐,叽哩咕噜,好像有什么东西沿着肠道游走。继而腹泻,大便如稀粥一样,又臭又没有形状。人还会感觉胃部冷痛,用手摸胃部的皮肤,温度比其他部位略低。这都是脾虚胃寒的典型表现。应该用一些健脾温胃的药物,比如胃苏颗粒等。当然喝姜糖水也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姜要多放一些,切成细末,让姜汁充分流出,加入红糖可以起到健脾、缓急、止痛的作用。
口可以反应脾胃的病症,比如电视广告里总有一些产品在针对人们有“口气”做文章。那么“口气”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口气是指口中散发出来的异常气味。正常人呼吸或者讲话的时候,口中应该是没有异味的。口中散发臭味的人,一种情况属于口腔不干净,有龋齿,口腔残留的物质发酵变质,产生气味,那没有别的办法,您要注意口腔卫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口中散发酸臭气味,这种气味令人作呕,是一种闻上去很不舒服的味道。产生这种气味的原因主要是每天思虑过多,导致胃肠消化功能不佳,体内有一些消化不开的积滞。这在学生和办公室职员中多见。如果口臭比较严重,那绝大多数是因为饮食的问题,比如胃口特别好,饮食的热量太高,吃肉喝酒导致胃火比较大,产生“口气”。
除了“口气”,还有口味。“口味”是指嘴里面能感觉到的特殊味道,这是人体自我感觉到的味道,不吃任何食物也会存在的味道。常见的有口淡,就是感觉嘴里总是没有味道,吃什么都不香,味觉好像是减退了一样。这种情况多数出现在夏季,这是脾胃功能相对比较虚弱的表现。另外就是出现在久病或者体弱的人当中,同样是脾胃功能虚弱的表现。还有一种是觉得口甜,就是感觉到嘴里有甜味,如果同时舌苔黄腻,说明营养过剩消化不了。如果是舌苔比较薄而且唾液比较稀,是思虑过多,脾虚的表现。另外还有口酸,就是感觉嘴里有酸味,这种情况也是脾胃消化不良,有食滞的表现。
肉指的是肌肉。中医认为,肌肉是由脾负责濡养的。如果一个人脾胃功能良好,营养摄入充分,就会肌肉结实,四肢有力。有的人脾胃功能不佳,连一日三餐都是例行公事,勉强凑合,人体是没有多余的营养来供应肌肉的。所以这些人身体比较柔弱,四肢细得像麻杆。现在流行减肥,有人意志极度坚强,仅靠水果蔬菜裹腹,根本不吃粮食,导致脾胃得不到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法滋养肌肉。一些所谓的骨感美女,在中医看来是脾胃失养、“大肉清削”的表现。
肌肉不发达,当然人就没有力气,骨感美女们虽然飘飘然如弱柳扶风,但真要进行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恐怕就比较吃力了。
思是脾的情志。脾虚的表现之一就是喜欢思虑。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刻不停地想事情,想完自己想家人,琢磨完家人琢磨同事。这种思索是不受控制的,不由自主的。脾越虚的人,这种情况就越严重。
歌是源自脾的声音。特别爱唱歌,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顾忌他人感受大声歌唱可能就是脾有疾病的表现。我们知道精神病人有一种表现就是“登高而歌”,中医认为,同样是精神病患者,与前文提到的嘻笑不休不同,这种不分早晚不停放声歌唱的异常表现多是脾病,治疗这种病人可从调节脾胃功能下手。
涎是属于脾的液体。涎指的是唾液中黏稠并且泡沫少的部分,它具有湿润口腔,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在吃饭时分泌量增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如果脾胃不和,往往导致涎液分泌量急剧增加,口水会不自主的流出来。脾胃不好的婴幼儿总是爱流口水。另外,成年人也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因为睡觉的时候人处在放松的状态,大脑不控制嘴部的肌肉,所以过多的涎液就顺着嘴角流出来。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表的左边,依次是甘、黄、湿、长夏。
我们先来说甘,甘就是甘甜的意思。中医认为,甘甜的食物滋养脾胃,所以脾胃虚弱的人爱吃甘味的食物。我们常吃的健脾胃的食物不仅有甜味的食物,还有口感回甜的食物。例如大枣、红糖、小米、玉米、大米、糯米、莲子、茄子、土豆、芋头、胡萝卜、白菜、冬瓜、黄瓜等。而且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身体其实可以自主的选择食物,我们偏爱吃哪些食物不是由大脑控制的,是由脏腑器官支配的,当它们有需要的时候,人体就会主动选择一些食物,而且吃起这些食物,口感似乎比以往更香。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是身体的需要。
中医认为,黄色代表脾,脾胃虚弱的人其面色也呈现淡黄色,吃黄色的食物是可以补脾的,尤其是谷物,比如玉米、小米、黄米等。古人有用老玉米须煮水代茶饮的办法,来治疗消渴症。
湿和长夏。脾这个脏器有个特点,喜欢干燥,讨厌湿腻,也就是说像长夏这样的暑湿季节对于脾来说是比较讨厌的。这个时候湿气比较重,人们没有胃口,不想吃饭,浑身疲倦、乏力,还会长出湿疹。尤其是南方,在这样的季节人们特别喜欢吃辣椒,感觉吃辣椒比较能刺丄激食欲。道理很简单,因为辣椒辛辣燥湿,可以缓解湿气对于身体的影响,促进脾的工作。
不仅环境潮湿会有湿气产生,脾自身的功能不正常,也会有湿气在体内产生。人会有头发沉的感觉,就像用湿布将头裹住一样,并且周身困重无力,头晕,四肢酸懒。这是湿气瘀结在头面部和体表的感觉。如果湿气停留在消化道中,会有大便黏滞不爽,甚至便脓液、黏液、便血,症状类似痢疾。如果湿气向下,会影响小便,令小便浑浊。如果湿气阻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人会感到胸闷,腹部胀痛,小便少而且颜色深。如果湿气损伤了脾的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那么人体还会有腹泻、水肿、腹水的症状产生。湿气危害身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病程比较长,多数缠绵难愈,容易反复发作。
自然界 五行 人 体
五味 五色 五气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五液
辛 白 燥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涕
这一行居中的是肺,也就是说这一行揭示的内容与肺有着密切联丄系,它揭示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保养肺。
先看右半行,依次是大肠、鼻、皮、悲、哭、涕。
大肠和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大肠有实热,会影响肺的肃降功能,也就是肺气不降,它的临床表现是咳喘、胸部闷满。所以咳喘不一定都是肺出了毛病,这也就是有些病人做了多次检查也查不出肺部的病变,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当人肺气不足比较虚弱的时候,不仅会有气短乏力、语音低微的表现,还会出现便秘。这种便秘属于气虚便秘,是因为肺气太虚,无法推动大便,从而引发便秘。这种便秘多出现在小孩和年老体弱的人群中。同样是便秘,有的是阴虚,肠道内液体不足引起;有的是肺气虚,无力推动粪便下行引起。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全用泻药,那只能使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
鼻是肺的门户,可以体现肺的变化。鼻腔发干是肺热的表现,这样的人可以吃一些鸭梨、莲藕、杏仁之类清肺热的食物,千万注意保暖,让肺热消退。有的人觉得自己这是有火,上户外活动活动,冻一冻就好了。那可就错了。已经有肺热的人不能着凉,否则很可能引起发热、咽喉肿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且肺热越严重,病势会越凶猛。如果觉得鼻尖发凉,可能是肺偏寒的表现,可以吃点大葱、大蒜、生姜等辛温的食物,驱散寒气;而且要保持环境温度适中,宁可多加一件衣服,也不要把居室温度调得太高,这样做只能减弱肺的自我调节能力。你想,肺目前偏寒,人体在尽力调节,使五脏尽快恢复平衡,可是人为的制造温暖环境,使肺感受燥热,这个时候只要你外出活动,迎面寒气一吹,寒热不均,加剧对肺的刺丄激,回来很可能要感冒。了解鼻子的小变化,可以让你洞悉肺的潜在变化,及早通过改变饮食和起居加以化解,避免感冒的发生。
中医认为,皮是由肺负责的。肺控制着毛孔的开合,也间接控制着汗液的分泌。肺气不足、功能虚弱的人,不能有效的控制皮肤毛孔的开合,经常会有自汗的现象,也就是冒虚汗。严重的时候,有些人说上几句话就会冒凉汗,用手摸这些人面部、手臂的皮肤,凉丝丝的,这是体表有汗,降低了皮肤温度的表现。而且这种自汗会使毛孔打开,外界的冷空气可乘虚而入,侵入肺,导致肺受寒,引起感冒等其他疾病。
悲伤是肺的情志表现。哭是与肺有关的声音。肺部有疾患的人,相比之下更为悲观、消极。最典型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患有肺痨,即肺结核,整天悲悲切切、哭哭啼啼不说,还总是把事情往不好的方面想,经常冤枉贾宝玉,曲解其他人的好意。别人说者无心,她听者有意。没有哪个人不希望自己生活得开心、快乐,他们的发怒、忧伤、多虑、悲观都是脏器出现问题的外显表现,不受主观控制。一旦这些问题解决了,五脏六腑的平衡恢复了,他们还是会恢复轻松快乐的心情。
中医认为,肺的液体是涕。涕是鼻黏膜的分泌物,有湿润鼻腔的作用。如果肺比较寒,人会鼻流清涕;如果肺热,那么涕会变成黄颜色,而且比较浑浊;如果肺比较燥,那么人会觉得鼻腔发干。
下面看这一行的左半边,分别对应辛、白、燥、秋。
辛就是指辛辣的味道。中医认为,辛味有发散的作用,能够促进气血的运行,可以补肺气,所以经常用于感冒的治疗,对于气滞血瘀也有缓解作用。这种味道一般来自芳香化合物,所以还有开窍作用。这个“窍”,就是人们常说的七窍。比如生姜,味道辛辣,有发汗的作用,治疗外感风寒效果明显,而且它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脘腹冷痛,感觉食物像是停在胃里不往下运行了,腹部胀痛或者刺痛,甚至想呕吐,可以考虑用生姜来缓解症状。
除了生姜,还有大葱、大蒜、花椒、桂皮、茴香、胡椒等调料,印度人每餐必用的咖喱,都是辛温的食物,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灵活使用。
不仅辛味能够补肺,白色的食物也可以补肺。我们常吃的大白菜、菜花、百合、梨、甜杏仁、白萝卜、桔梗等,都是滋阴养肺气的食物。当然也不仅仅拘泥于这些食物,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喜好选择白色的食物作为补肺的食疗品。
燥和秋:秋季干燥,这种气候主要是伤害肺。比如干燥的气候会令口鼻咽干,人感觉口渴、皮肤干燥、小便少、大便秘结,而且干燥的气候还会导致肺的宣发肃降的功能出现障碍,肺部水液不足,人会有干咳、少痰、痰黏,甚至咳不出来的问题,还会有痰中带血、气喘的症状。所以在秋季主要是保养肺,避免肺受到伤害。
自然界 五行 人 体
五味 五色 五气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五液
咸 黑 寒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唾
这一行的中间是肾,这一行揭示的内容与肾有着密切联丄系,它揭示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保养肾。
我们还是先看右半行,依次是膀胱、耳、骨、恐、呻、唾。
膀胱是肾的哨兵,肾气是否充足,肾功能是否正常,可能会通过膀胱的功能反映出来。我们看到有的人到朋友家做客特别客气,连口水也不喝,其实不是因为他性格内向、腼腆,也不是他不渴,是因为他喝一点水就会不停地跑厕所。这是肾气不足、尿频的表现。还有一类人是肾阳不足,这些人平时不怎么喝水,也不觉得口渴,更不会去上厕所,水就好像停留在身体里一样,不需要补充。中医认为,这是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减弱了。上厕所的次数、尿液的多少不由膀胱控制,真正的幕后操盘手是肾。
耳朵可以反应肾的功能,肾气不足的人会有耳鸣的现象。老年人肾精不足,还会“耳背”。补肾气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按丄摩太溪穴。太溪穴在内侧脚踝向后三个手指的位置。每天按揉3分钟。这是一个补肾的穴位。
中医认为,肾主骨,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都是由肾掌控的。肾精充足的人,生长发育比较完全;肾精不足的人,发育比较迟缓,有的甚至发育不良。成年人肾精不足会有腰酸腿疼的问题,老年人骨质疏松、容易骨折也是肾精不足的表现。当然骨骼在身体内部,我们无法从外界随时观察到。牙齿是骨骼的延伸,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牙齿的变化了解肾的状态。
健康的牙齿是洁白的,有像陶瓷一样的釉层。可是劳累过度,或者说是体力大幅度透支,牙齿会逐渐变暗,失去光泽。继而颜色开始发灰,再进一步变成深灰色。这是肾精耗损的表现。这种颜色的改变和刷牙彻底不彻底没关系,牙齿缺少了肾精的滋养,变得干枯、发暗,无论你怎么刷也不会马上恢复洁白。有些人用牙齿漂白药物达到美齿的效果,也只是在做表面文章。
恐是肾的情志表现。肾精不足的人比较容易受惊吓,产生恐惧的情绪。比如恐怖片,一般年轻人看,小孩和老年人不看,否则晚上都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还会恶梦连连。这就是因为年轻人的肾精比较充裕,承受能力稍微强一些;小孩和老年人肾精相对不足,是不适合看这种刺丄激影片的,否则就是在摧残肾。
呻是属于肾的声音,人在虚弱和疼痛时会发出这样的声音。所谓哼哼唧唧,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中医认为,唾是肾的液体。唾是指口水中黏稠度很低,而且泡沫多的液体,一般称为唾沫,多数是在还没有进食时存在于口腔内,起滋润口舌的作用。由于唾来自于肾,所以古人有用舌头抵住上颚,让唾液缓缓的从舌下分泌出来,等到积攒了一大口后下咽,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补养肾精。
我们再来看表的左边,依次是咸、黑、寒、冬。
中医认为,咸味可以补肾,五种味道中只有咸味每天必须。人的力量源自于肾,吃咸味的食物可使人有力气。所以需要更多动力的人,摄入的盐份要高于其他人。比如正值青春期的少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你可以留意一下他们的饮食习惯。还有就是工作比较劳累的人,他们的口味也比较重。咸味虽可以补肾,但是过量吃咸味食物,会导致肾的功能相对偏强,进而影响心的功能,出现胸闷气短、脸上没有光彩、血脉瘀滞。
中医认为,黑豆、黑木耳、海带、紫菜、黄酱、黑芝麻、黑巧克力等黑颜色的食物有滋补肾精的作用。
中医认为,冬季是滋补肾的好季节,未来一年是否能精力充沛,要看冬季保养的好不好。比较讲究保丄健的人,冬季都会吃涮羊肉这类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积蓄营养,补充能量。一些阳虚的人,尤其是肾阳虚的人,有腰膝冷痛、消化不良、小便比较多的症状,可以在这个季节里多吃一些牛肉、羊肉、鸡肉等补阳气食物。
借你一双看懂自己的慧眼
察言观色的本领,是中医大夫的必修课,是古人经过漫长的观察与积累总结出来的方法,这个方法教会我们如何从外面观察里面,如何了解自己的身体。可以说,学会了中医的这个看家本领,犹如多了一双看懂自己的慧眼。
一、察言观色
中医的诊断过程称为四诊,它们是望、闻、问、切。
“望”就是观察病人,大夫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观察病人的面色、眼睛、舌头(其中包括舌质、颜色、湿润度、舌苔、活动情况以及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此外还要观察病人的指甲、头发、步态、身材、大小便,从而判断病人的身体出现了什么异常,为治疗提供依据。
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再通过问询病情,聆听病人的呼吸和语言表达,触摸和感受病人的脉搏,综合判断病人的病情。
可以说,中医医生的诊断过程是一种主观判断的过程。西医主要是依据各项化验指标做出诊断,是一个参考证据、客观判断的过程。客观的过程标准统一,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而中医的主观判断就全仰仗大夫平时的经验积累。高明的中医大夫能够做到药到病除,是因为他精湛的主观判断。
了解一些中医“望诊”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身体状态,解答一些仪器检测不到的问题。可以说这一章就像人体故障说明书,你可以对照判断及早调理,不要等到真的生病了再去找大夫开药方。
察言观色一般在充足的自然光下或者是日光灯下进行,避免在有颜色的灯光下观察。
(一)观察神情
中医很注重观察人的神情,神是以气、血、精为物质基础,并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
气、血、精充足的人,身体健硕,精力旺盛,抗病能力强,即便是有病也是病情比较轻,预后也会比较好。
气、血、精不足的人,身体虚弱,神情衰弱,抵抗能力差,生病多数是比较重,恢复起来也慢。
观察神情可以了解人体气、血、精的状态,为自己及早干预、及早调理起到提示的作用。
一个人的神情,主要通过他的精神意识、面色、眼神、呼吸、语言、形体以及对外界刺丄激所做出的反应等方面表现出来,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体现。
我们知道,眼睛可以反映脏腑器官的功能是否正常,所以在观察神情的时候,重点观察眼睛。
总的来讲,如果眼睛黑白分明,有神采,目光炯炯,转动灵活,有眼泪和眼屎分泌,看东西清晰,可以说是有神的表现,是各器官功能正常的表现。如果眼睛没有光彩,神情呆滞,眼珠活动不灵活,没有眼泪和眼屎的分泌,看东西模模糊糊,那就是无神,这反应一些器官功能发生减退。
下面我们来具体讲一讲如何观察人的神情。
我们都知道,心藏神,所以心神功能正常的人应该是神志清晰、思维清晰、表情自然、反应灵敏。如果心神的功能不正常,那么人所表现出来的神情就是表情淡漠、思维混乱、反应迟钝、昏昏沉沉。对于身体处在不同状态的人,中医对其神也做了详细的描述,基本上分为四类,分别是有神、少神、失神和假神。
有神就是神情正常。如果人神志清楚、两眼有神采、呼吸深沉而且平稳、语言表述清晰、面色润泽有光彩、活动自如、反应灵敏,这就是神情正常。医生观察到这里,会初步判断这个人的气、血、精是充足的。
少神就是神气不足。表现为精神不振、目光缺少神采、面部没有光泽、浑身肌肉松弛、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看到这样的病人,医生可以初步判断这属于气虚的表现,或者这个人原本就体质虚弱。
失神一般出现在危重病人当中。病人表现为精神萎靡、面部没有光彩、两眼晦暗、呼吸微弱或者气喘、语言混乱、明显消瘦、活动艰难、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精亏的重病人身上。
这是危重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久病的人从弥留之中突然变得神志清醒、目光变亮,而且喋喋不休的讲话,声音也很清晰,但面色仍然没有光泽,只是两个颧骨的部位泛红晕,就像化了妆,食欲会突然变好,想见亲人,中医认为此时“精”极度衰竭,是病危的征兆。
以上是观察神情,这是大夫对病人最初的感觉,可以对病人的身体情况有一个最初步了解。
(二)观察面色
观察面色主要是观察面部皮肤的颜色和光泽。其中面部皮肤的颜色是由人体“血”的状态决定的,也就是说面部的颜色反映了血液的多与少,以及血液的运行是否通畅。
面部皮肤的光泽是由人体“气”的状态决定的。中医认为,脏腑器官中的“气”可以外在的表现在面部。观察脸部皮肤的光泽,同样也可以初步了解身体的状态。如果面色润而且有光泽,说明脏腑中的“气”比较充盈;如果面色晦暗无光,说明脏腑中的“气”不足了。
中国人属于黄种人,所以我们正常的面部颜色是黄皮肤里隐隐约约的透着红,皮肤润泽而有光彩,这些光彩是含蓄的,是从皮肤里面透出来的。根据季节不同,皮肤在原有的黄色的基础上,会有一些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这是正常的。例如夏天脸色略显得偏黄,秋天脸色略微显得偏白等。但如果脏腑出现不协调、不通畅,肤色就会呈现异常的改变,这种改变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根据人体的生理变化,当五脏失衡,甚至发生病变的时候,肤色大致有五种变化,它们分别是白色、黄色、红色、青色、黑色。
1.白色白色并不是京剧画脸谱时抹的大白,它指的是面部皮肤呈现淡白色甚至是苍白的颜色。这种情况表明人体处于气血亏虚的状态,人的症状表现属于阳虚的范畴,会有手脚冰凉、怕冷、无精打采、不爱说话。从小体质虚弱的人多数是这种脸色。还有就是经期的女性,由于血的流失,呈现出气血亏虚。
2.黄色我们本身就是黄皮肤,但如果这种黄就像风干了的橘子皮一样,是属于不正常的颜色。可能是由于脾虚,人的消化吸收功能欠佳。
如果是淡黄色并且颜色发暗,中医叫做萎黄,多数是脾胃气虚,导致营养物质不能被机体利用,人会出现痛经、精神疲倦、浑身乏力,多见于中考和高考的学生,以及体质原本一般而思虑和劳累过度的人。
3.红色这种类型的面色可以说是满面通红。不仅面色发红,人还常常心跳每分钟80次以上,总是觉得口渴,想喝水。性格也很有特点,脾气比较急,说话声音响亮。这是体内有热,心火旺或者肝火旺的表现。
如果上午一切正常,每到下午的时候颧骨的部位出现红晕,主要是阴虚火旺。
老年人特别注意,不要羡慕和追求什么鹤发童颜,年轻时候都是黄皮肤,上了年纪反倒面色樱红是不正常的表现。尤其是两眼和眉心这一区域出现红色,提醒您要及时上医院检查。
4.青色这种青色是指皮肤隐隐发青。这样的人多数脾气不大好。一般这种肤色的人可能时常有疼痛的感觉,主要是由于气机在体内运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受阻,继而在某一部位形成血瘀。
如果面色与嘴唇都是青紫色,多数是心肺方面有疾患,这是由于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瘀,呼吸不畅,最好及早上医院检查。
如果面色是青黄色,也就是青色与黄色相间,多数是很长时间心情不舒畅导致肝郁,再加上思虑劳累过度导致的脾虚,是肝郁和脾虚的共同表现。
5.黑色面色发黑,主要是肾的功能下降了。除了面色发黑,还会有肌肤粗糙,体型干瘦,这是身体缺少水分的表现。尽管这些人特别喜欢喝水,但是身体不能吸收,水通过尿液很快排出体外,所以这些人不仅爱喝水还比较爱上厕所。
(三)观察形体
我们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种体态的人。我介绍两种典型的体态。
1.身材偏于瘦长,头长,脖子又细又长,肩膀窄,胸平,走起路来身体多向前倾。这些人小时候经常被形象的称为“豆芽菜”。
2.身材偏于矮胖,头圆,脖子短而粗,肩膀又宽又平,胸宽而且厚实,走起路来身体多向后仰。这些人小时候被人称为“小胖墩”。
在中医看来,第一种是阳脏人,第二种是阴脏人。第一种体形的人一般阳偏强大,相对阴虚,所以经常爱上火,喜欢冷饮,大便经常干燥;第二种体形的人一般阴偏强大,相对阳虚,所以经常痰多,容易消化不良,怕冷,喜欢静止,不爱运动。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阴阳平和,就是身材匀称、不胖不瘦。
(四)观察头发
头发的生长情况与肾的功能有关,还与人体“气”“血”“精”的充盈情况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头发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基本体质情况。乌黑浓密有光泽的头发是健康的表现。
如果头发干枯发黄而且没有光泽,摸上去感觉就像稻草一样,说明这个人气血不足,无法营养头发,他可能处在一种缓慢的透支体能的状态。即便他的饮食安排合理,营养供应充足,由于脾胃功能减退,不能有效地吸收并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气血,导致头发慢慢地干枯变黄。
如果头发不仅干枯发黄,还比较稀疏,经常脱发,说明体质可能进一步下降了,肾的功能在下降。
如果头发是成片成片的脱落,露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光亮的头皮,称为斑秃,民间又叫“鬼剃头”。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多数可能发生在血虚的人身上,这些人要么原本体质就一般,要么是由于工作过度劳累,导致血虚。偶然又受了风,就可能出现上述症状。
现在一些年轻人头发也比较稀疏,而且容易脱落,发髻线明显向后退,并且伴有眩晕、腰膝酸软的症状,多数是因为劳累过度,消耗了不少“气”“血”“精”,这时候肾的功能也在下降。
很多人被头屑困扰,总是感觉头皮发痒,头屑增多,头部皮肤的油脂比较多。广告里说这是真菌感染的结果,可是为什么真菌到处都存在,偏偏只感染这些人呢?为什么小孩很少有头屑问题呢?答丄案很简单,是这些人的体质在发生变化。比如饮食热量比较高,而脾胃无法消化这么多的营养物质,导致肝胆有热,继而引发血热,使头部皮肤发生变化,变得多油和多屑。
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就是“少白头”一族,它是指30岁左右时就出现了明显的白头发。中医认为主要还是由血虚引起,尤其是一些白领,每天劳心劳神,耗伤了不少“血”,他们不仅出现较多的白头发,还同时伴有失眠、健忘等症状。
如果小朋友头发枯黄没有光泽,看上去就像麦穗一样,可能是先天脾胃功能比较弱造成的。
(五)观察耳朵
耳朵同样能反映人体的状态,尤其是肾和胆的工作状态。
正常情况下耳郭的皮肤组织是红润的,质地比较厚大,这说明气血充盈,体内蕴藏的能量还比较充足。常见的情形是耳轮颜色变淡,多数由气血不足造成。
当耳轮变得红肿时,可能是肝胆部位有热的表现。如果耳轮变得干枯发黑,可能是肾精消耗比较大的表现。
(六)观察嘴唇
嘴唇的颜色是一个人气血水平最直接、最忠实的反映。红润的唇色不仅是美丽的象征,更是健康和气血充盈的标志,特别是能体现脾胃的工作状态。
健康的嘴唇应该是淡红或鲜红、饱满、润泽、边界清晰的,气血能量不足的人,唇色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1.唇色红,唇部干燥起皮
唇色红说明精血充足,但是干燥起皮说明气虚,津液输送不上来,无法滋润口唇才会引起嘴唇干燥脱皮。一般说话多的人会有这样的情况。说话太多可导致气虚,口干舌燥,需要补气滋阴。在茶杯中加入一些太子参、西洋参、黄芪、党参等补气,还可以放入麦冬、百合来滋阴丄。
&2.唇色淡白
唇色变淡说明气血亏虚,颜色越浅说明亏虚的程度越严重。当嘴唇的边界轮廓都不再清晰的时候,表明气血水平已经相当低,有些组织甚至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女性,最直接的原因是月经,但也有思虑和劳累过度导致体质下降造成的,应该引起注意,及时补充气血。经常吃大枣、山药、莲子等健脾补血补气的食物,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3.唇色暗红
唇色暗红说明有气滞血瘀存在,多数可能是由于本身体质不佳,平时就气虚,再加上心情不好,经常生气、郁闷、牢骚满腹,令气机运行不畅,肝火就会比较旺。肝火旺的人偏爱吃一些寒凉的食物,比如冷饮或者生冷的蔬菜水果。中医认为寒凉的食物对于本来就气虚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再加上寒凉的食物也减慢血流,这样体内的血液运行会更加缓慢,甚至受阻,就像管道里的水流,由于动力不足,流速减慢,致使许多物质从水中沉淀出来。缓慢的血流无力将沉淀下来的物质带走,慢慢形成淤积,如若不加清理就会出现不通畅的后果。这种情况多数出现在中年人身上,他们应该清肝热,少吃寒凉食物,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多参加体育活动,以活血、行气、化瘀为主,使血脉畅通起来,身体也会跟着恢复活力。
4.唇色绛红
如果嘴唇颜色是绛红色的,说明体内有热,尤其是心和肝脾有热。这种情况一部分是由于饮食热量过高,或者由于乱吃补药,尤其是乱吃大补元气的药,导致上焦和中焦积聚了许多过剩的能量。只要停药,适当运动,这种过剩的能量就会慢慢消耗下去。另一个因素是情绪问题。如整天心急火燎,忙得焦头烂额,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郁闷,怨天尤人,人就会出现烦躁、焦虑、苦恼等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积聚在体内,主要是影响肝的正常工作,最终导致肝郁化火。表现为脾气暴躁、上火、口干舌燥等阴虚状态,人也会显得特别亢奋。唇色绛红可能出现在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当中,他们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调理应以疏肝、解郁、滋阴为主,保持心情舒畅是最有效的补品。
5.唇无血色
唇色和脸色差不多,没有血色,更没有光泽,嘴唇不是淡红色,而更偏黄色,只有一圈轮廓勾勒出嘴唇的形状,而且嘴唇的边界也发暗。这种情况可能是脾虚、气血严重不足、体力过度透支的表现,人常常体虚乏力,精神萎靡,再继续下去可能会因为体力不支而生病。这样的唇色可见于中年女性。中年女性背负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夜以继日的操劳,在工作上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回到家里又有很多家务要做,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好好休息。这样的女性应该注意随时补气补血养阴,如果可能的话,休息静养一段时间,让体能得到恢复。
6.唇如酱色
嘴唇的颜色就像酱油一样,是深褐色的。这种颜色预示着人体处在消耗精和血的状态,是非常严峻的状态。工作负荷非常大的人多有这种的唇色,他们经常熬夜加班,没有节假日,更没有时间放松,精力和体力常年处在透支状态下,每天不足5个小时的睡眠,导致人体无法修复器官的损伤,更没有能力补充能量。一时好像看不出什么大毛病,可是一旦出现问题,多是比较棘手的慢性病。这种唇色的朋友,从长远考虑,应该学会给自己减压,硬撑着只能造成身体上更大的损失。休整静养一段时间是最好的调理。
7.唇色乌青
这种颜色基本上是血瘀的表现,心脏不好、心肺功能不好时嘴唇会出现这种颜色。如果唇色乌青,应及时到医院做系统的检查。
(七)观察牙龈
不仅嘴唇可以反应身体状态,牙龈也是观察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窗口,却往往被人们忽略。
当我们与他人交谈的时候,一口洁白的牙齿与鲜红饱满的牙龈会为我们凭添很多自信。
健康的牙龈是鲜红色的,肉质饱满,紧紧包裹住牙齿,不留一点缝隙。如果你用手指沿着牙齿往上摸牙床,会触及到饱满而结实的牙龈。
健康的牙龈,是以人的“气”“血”“精”充足为基础的,一般牙龈肉质越厚实,人的“气”“血”“精”就越充足,牙龈厚实的另一个明显表现就是人的上下牙排列整齐,并且略向内倾斜。这是因为有结实的牙龈包被着,每一个牙齿都端正的嵌于牙床之中,并略微向内倾斜。如果牙龈萎缩了,失去了包被的牙齿开始随意歪斜,牙齿不再整齐排列,而是歪七扭八的挤在一起。更严重的是,当牙龈不断萎缩,牙齿失去牙龈的支撑后,会向外倾斜,或者说是向外“龇”,就是“龇牙咧嘴”的“龇”。这非常不美观。所以一些爱美的朋友虽然已经30岁了,还不得不戴上牙套,为牙齿矫形。
大家的注意力往往放在了牙齿上,却不曾考虑牙龈问题,牙龈才是制造这么多麻烦的罪魁祸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精”逐渐被消耗,牙龈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所以要多关注一下牙龈,牙龈健康,口腔也就健康了。
1.牙龈的颜色
气血充盈、充满活力的人,牙龈是鲜红色的,就像鲜肉一样的色泽。
气血不足,主要以脾虚为主的人,牙龈的颜色会变浅,是淡粉色。牙龈的颜色越浅,表示气血供应越差。
气不足,又属于寒性体质并且不爱运动的人,牙龈的颜色呈暗粉色。形成这种颜色的原因主要是偏好寒凉的食物,而且缺乏运动,导致体内出现瘀滞。这样的人应该常吃一些温性食物,如多吃一些姜,增加运动,活血化瘀。
经常上火、发热或者肝火比较旺的人,以及阴虚体质的人,牙龈的颜色呈绛红色,也就是深红色,这些人多有牙龈出血的问题。牙龈绛红色的主要原因是肝的问题,应适当疏肝解郁。
2.牙龈的厚度
牙龈越饱满、越厚实说明体质越好,身体能量储备越充足。相反,随着常年的消耗,不仅颜色变化,牙龈也在萎缩,你会发现牙齿变得越来越大,由原先的绿豆粒大小变成黄豆粒大小,再由黄豆粒大小变到后来的玉米粒大小。
牙龈就像沙滩上的潮水,一点一点的退去,留下来的是厚厚的牙结石和看上去宽大的“板儿牙”。牙龈退到牙齿根部的时候,露出很长的牙根,因为缺少了牙龈的填充,牙齿之间缝隙就显得越发突出,既不美观,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口腔疾病。此时你再用手指沿着牙齿往上摸牙龈,会惊异的发现牙床上原本厚厚的肉质已经消失了,出现了凹陷。这说明“气”“血”“精”都在不同程度的消耗。如果经过锻炼和调理,重新提升“气”“血”“精”,牙龈还会重新增厚,重新覆盖牙齿,变得鲜红而饱满。有人不相信牙龈萎缩后还会再长回来。那你可以先为自己拍一张露齿笑的相片,然后按照第三章补气补血的方法认真坚持,三个月后对比相片看一看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八)观察大便
大便的形成与脾、胃、肠道的功能有密切关系,通过观察大便形状、颜色、质地和量的改变,可以判断消化系统的工作状态。
如果大便比较稀,犹如水一样,而且有腐臭,多数情况下是脾胃功能不佳,或者最近饮食过于高热量,导致胃肠负担重,此时又吃了比较多的生冷食物,例如冷饮,或者是天气突然转凉,没有及时添衣保暖,导致肠胃不适。这就要健脾温胃,可以在药师的指导下适量服用加味保和丸。
&如果大便为黄褐色,像烂泥一样不成形状,而且比较臭,属于湿热泄泻,多数是因为脾胃功能不佳,经常发生在夏季,要以健脾化湿为主,可以在药师的指导下适量服用藿香正气软胶囊等药物。
如果大便干燥,结成疙瘩,像羊屎一样,成为一个一个的小圆球,多数情况下是肠道液体太少,主要出现在小孩和老人,应以滋阴清胃热为主。
(九)观察小便
小便也是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身体状况的渠道,如果小便比较清亮,尿量比平时偏多,多数是阳虚体质的表现,这种情况下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机体代谢。
如果小便颜色比较深,发黄,而且气味重,尿量也比平时偏少,说明体内有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应多喝水,多运动,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在饮食中加入莲藕、荸荠、梨和时令蔬菜。
(十)观察指甲
指甲也是反映人体状态的一面小镜子。在中医看来,指甲是筋的延伸,归肝的管辖范围,正常的指甲应该是粉红色、表面光滑,有光泽、有韧性,而且边缘齐整。
指甲从甲根长到最前端需要45天到90天,因此你现在看到的指甲所反映的情况是一两个月之前,有相对置后性。
1.指甲有横纹
有些人的指甲表面不光滑,出现一道道横纹,这主要是受到情绪的影响,抑郁、焦虑、烦躁、苦闷会导致肝不舒畅,从而影响了指甲的生长过程,出现了横纹。
2.指甲有纵纹
有些人的指甲表面出现一道道排列整齐的纵纹,有的甚至凸出指甲表面,如一道道脊梁一样。这种情况表明消化吸收功能不好,身体处在血虚的状态。
中医认为,如果肝血不足,就无法滋养指甲,指甲的生长形态就会受到影响。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我们平时很注意饮食啊,怎么会血虚呢?中医认为,血虚与思虑过度、劳累过度有直接关系。思虑和劳累会耗伤肝和脾,因为它们是造血和储血的重要脏器,它们的功能如果受到影响,会引起血的总量减少。中医所说的血虚,就是指血的总量偏少。如果这种耗损一直存在,你摄入的营养物质是不会被有效吸收的,相反,它们很可能变成脂肪堆积在皮下。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越是劳累就会越胖,体重不减反增。依照常理,劳累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人应该变得消瘦。我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当人思虑和劳累之后,觉得自己消耗非常大,会本能的更多摄入营养物质来弥补身体的消耗,因此一般工作强度比较大的人,饭量也会增加。饭量增加无可非议,但饭量增加的结果是摄入的能量高于身体真正需要补充的能量,而且由于思虑和劳累,肝、胆、脾、胃消化功能都减弱了,面对过剩的营养物质它们是无力运化的。因此这些能量物质也就变成了脂肪,堆在皮下,当然人就会变得臃肿肥胖了。
在指甲的根部,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白边,形状就像个小月牙,它叫半月白。通过观察指甲根部的半月白,也可以判断身体的状态。人体到处都在透露着信息,就看你是否有一双发现它、解读它的慧眼。
通常情况下,半月白应该是大小适中,也就是占指甲面积的1/5。当然,大拇指的半月白会大一些,一般占指甲面积的1/4~1/5。
如果半月白过小,甚至没有,说明身体素质不算好,气血能量不足,属于阳虚体质。这些人大多数都会有脾胃虚弱、消化能力差、气虚、乏力、易疲劳、健忘等症状。
但是半月白过大也不太好。半月白过大的人多数属于阴虚体质。这些人可能比较爱上火,心、肝、胆有热,脾气比较急躁,容易激动,不太容易和同事相处,饮食也偏好浓重口味,爱吃咸味的食物,喜欢辛辣的味道。
五行总表:
自然界 五行 人 体
五味 五色 五气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五液
酸 青 风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泪
苦 赤 暑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汗
甘 黄 湿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涎
辛 白 燥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涕
咸 黑 寒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唾
我们可以对照查询一些生理现象,然后在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小肠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如果大便出现问题,很可能和小肠的功能出现异常有关。比如有的人大便比较稀薄,不成形,甚至就像糟豆腐渣,这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有关系。还有人便秘和心的功能减弱有关。我们前面提到小肠和心有着密切的联丄系,心阴不足的表现就是便秘。不少老年人都受到便秘的困扰,这和他们心的功能减弱有关系。而且老年人越是便秘,越是使劲排便,越消耗力气,心脏的负担就会加重,有可能导致心脏病的发生。为了避免便秘,大多数人依赖各种各样的泻药,但这种方法只能解燃眉之急,不会彻底改善便秘的问题。有效的方法是滋阴,使体内的各种体液变得充沛起来,这样一来,肠道里的润滑液多了,大便也就不再干燥秘结了。建议平时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坚持喝牛奶,这些在中医看来都是补液的,可起到滋阴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不提倡人们动不动就吃各种泻药,虽然从短期看,积聚在体内的废弃物被瞬间排泄出来了,但是长期如此,会对脾胃造成影响。而且这些苦寒的泻药,会把体质吃得更燥,也就是说使体液更加不充足。所以经常吃泻药的人,一旦停药,便秘不但复发,而且会更为严重。
(九)大肠
大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排泄废弃物。当大肠的功能出现异常时,直接表现为大便异常、便秘、泄泻、肠鸣腹痛、便血等。在这点上,基本与西医的观点相吻合。但中医最独到的地方,就是认为大肠与肺有着直接隶属关系,大肠为表,肺为里。所以大肠的一些症状,其实和肺的一些功能减弱有关系。比如经常会有一些小孩,他们感冒发热,不停咳嗽,这应该是肺部的问题吧,但同时还会出现便秘,这和大肠的功能有关。另外从大便的粗细同样可以看出肺气是否充足。肺气充足的人,大便不仅成型,而且比较粗丄大;肺气不足的人,大便就变成小拇指一般的小细条。这也是肺与大肠的一种关联。
(十)膀胱
膀胱有储尿和排尿的作用。我们平时见到的遗尿、小便失禁、尿痛、尿不通畅等问题,都是膀胱功能异常的表现。在中医看来,膀胱受肾的控制,也就是说膀胱的问题,追本溯源都是要调理肾。我们知道,肾精封藏于肾中,一些男士由于年轻的时候过于劳累或者性生活不节制,导致人到中年就肾气不足,可能会出现一些泌尿系统方面的问题。中医面对这样的患者,也是从肾来调理的。
"养生"二字的真谛就是"珍惜",如果懂得珍惜身体的办法,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侵扰。
(十一)三焦
三焦,这个词听起来比较陌生。前十个脏腑虽然与西医里面提到的器官略有差别,但还是耳熟能详的,惟有三焦这个腑,是中医理论中独有的。那么三焦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腑都是容器,三焦就是各个脏腑器官之间的间隙,这些间隙互相勾连,形成了一个通道。说得形象一些,比如在一个大纸盒子里放上几个小盒子,这些小盒子就好比各个脏腑,这个大盒子就是人体,大盒子与小盒子之间必然存在空隙,这空隙也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三焦。那么为什么叫三焦呢?因为三焦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合起来统称三焦。一般说,上焦指的是心、肺部位,中焦指的是肝、脾部位,下焦一般指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阴部分。三焦合起来正好构成丄人体的胸腔和腹腔。
既然三焦是腑,就应该是装东西的容器,那么它装的是什么呢?中医认为,三焦主要承载的是"气"和液体。如果三焦不通畅,各个脏腑器官就缺乏有效的联络,人体会有打嗝、放屁(无气味的响屁)、胸中胀满、嗝逆反酸、两胁胀痛、岔气等症状,总感觉有点东西上不来又下不去的。比如电影里描写农村妇女打架,由于情绪特别激动,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捶胸顿足。捶胸,就是她们感觉胸腔很满、很胀,好像有气体在里面出不来,很难受,总想把里面的气体捶出来,这就是三焦不通导致气机不畅。还有些年轻人,火气比较大,遇事经常会说:"这件事太可气了,把我的肺都气炸了。"其实这个"气"也并不在肺里,而在三焦里面。再比如有的人总是不停的放屁,觉得肠子里面咕噜噜、咕噜噜的,好像有很多气体,迫不及待的要从体内喷射出来,而且这屁是没有气味的,这不属于消化问题,是三焦不通畅的表现。"气"在体内运行不顺畅就会有这种现象。如果是消化不良,蛋白质在体内异常发酵,会产生一些味道很难闻的气体,所以消化不良的人放屁是比较臭的。有的朋友会认为不停放屁多顺畅啊。我打个比方吧,比如我们城市的公交系统,每天上路行驶的公交车,数量是基本固定的,一旦城市的某个地方出现拥堵,那个地方的车辆就会马上排起长龙,而另一些地方会由于连锁反应而没车,乍看上去显得运力过剩,其实是调度失灵的结果。
三焦也是如此,要知道与其说这不停放出来的是屁,倒还不如说是"气"。由于三焦不畅通,调度"气"的能力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这些"气"无法在体内正常运行、促进各脏腑器官的工作,而是变成"废气"排出体外。出现某些部位"气"相对过剩的情况,就意味着人体某些部位处在气亏的状态。一般不停放响屁的人都会有气虚的感觉,这和每个人的具体身体情况和工作特点有关,建议这些人首先要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保持气机的通畅。换句话说就是别生气、别赌气、别呕气,要气顺。然后再适当地用一些黄芪、党参、西洋参等泡水代茶饮,在平时的饮食中增加牛肉和鸡肉等补一补气,可以起到调理的效果。
了解了人体的架构,下面我们要说一说著名的经络。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经络就被聪明的中国人发现了。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通道,它把人体的器官、四肢、五官有机的联丄系起来。
经络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经络上面分布着许多的穴位,这些穴位是各交通要道上的军事堡垒。进入人体的营养物质都要通过这些交通要道,经过这些军事堡垒,一旦它们不通畅了,物质的运送就要受到影响,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也会相继降低。所以中医认为,经络畅通是判断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这些经络中,最重要的是十二条经脉。它们是肺经、心包经、心经、脾经、肝经、肾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胃经、胆经、膀胱经。很好记,就是用十一个脏腑加上心包来命名的。
当然,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经络还只是摸得着却看不见的一条条线,但是它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人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寻着经络图的标记找下去,最敏丄感的位置往往都是穴位点。
举个例子,就说头疼。同样是头疼,原因也并不相同。如果运用经络的理论,就不难找出头疼的根源。前额痛,是胃经的毛病;两侧痛,比如太阳穴痛,是胆经的问题;头顶或者后脑勺痛,是脾经的问题;巅顶痛,是肝经的毛病。
第三章 人体的能量基础(1)
我记得,小的时候物质条件比不上现在,得到一支漂亮的圆珠笔会倍加珍惜,总是轻拿轻放,小心使用,可以用铅笔写的作业就用铅笔,尽量降低圆珠笔油的消耗,这都是为了它能用得时间更长一些,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像葛朗台了。我们的身体比起那支记忆中的圆珠笔宝贵多了吧,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就是一个能量慢慢消耗的过程,如果我们现在就学会珍惜,学会合理的使用,就等于为将来多积攒一些身体能量,那么做个快乐的葛朗台也无妨。
一、人体的能量
人体的能量是气、血和精,在中医理论中,它们就代表了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常常听到中医大夫说某位患者“气血不足”,常常羡慕20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我们中国人经常把气、血和精挂在嘴边,足见它们的重要。
气、血和精是三种不同的能量,作用不同,储存方式不同,应用也不相同。
充盈的气、血和精是人们健康长寿的根本。
下图是能级示意图,体现这三种能量的关系。
“气”,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我们每天吃饭、走路、上班、学习、上厕所……这一切活动都是“气”在提供着能量。“气”每天都在消耗,也每天都需要得到补充。正常的吃饭和睡觉就可以保证人体产生每日所需的足够的“气”。“气”就像超市里的商品,每天早晨按时进货,晚上商品被销售出去,只要当天的进货量和销售量保持平衡,人体就能正常运转。
“血”是一种红色的可以流动的液体物质。不要混同于西医所说的“血液”。中医的“血”比血液的涵盖范围更大。它是一种储备在体内的更深层级的能量,是人体通过消化吸收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将其转化成“血”储存在体内的。可以这样认为,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不一定都被当作“气”而消耗掉,其中一部分,或多或少的节余了下来作为“血”,变成深一层级的能量。它不参与日常的能量消耗,只有在人们患病、受伤,女性月经或者大量体能透支,“气”这种日常能量已经不足了,或者由于器官功能降低无法在短时间内化生出“气”提供给人体,这时人体才会启动“血”这一层级的能量,将“血”转化成“气”,维持正常的生理运转。“血”就相当于国家的储备物资,比如市场上的粮食因为某种原因出现暂时性短缺,国家会迅速调集各省市的储备粮,充斥到市场上,以满足这种相对过剩的需求,达到供需平衡。等到这种过剩的需求缓和了,国家还要及时补充粮食作为新的储备粮,以备不时之需。
“精”是人体最宝贵的精华,贮存在肾中,一部分来自父母所赐,另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营养物质积累,它是一种比“血”更深一层的能量。人体平时通过摄入营养不断积累和充实“精”的储备,在一些需要大量消耗体力和精力的时候,人体现有的“气”和“血”暂时不能维持如此大的消耗量,就需要用到“精”。比如女性自然分娩时,打架、战斗中,突发的危机和考验面前,人体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体内会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也不知道当时哪来的一股力量”,完成平时无法做到的动作。当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人体已经无法及时生成“气”和“血”的时候,“精”作为高效的应急能量被气化为“气”,为身体服务。例如在矿井下被困的矿工、重病和久病不愈的患者,由于无法制造“气”和“血”这两种能量,只能依靠消耗“精”来维持生命,这一点点“精”就是家底。还有一点,就是当人们经历更年期,步入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之后,“气”和“血”的产生自然减少了,相对比较依赖年轻时攒下来的“精”提供能量。所以一般情况下一个气血都比较充足的正常年轻人,“精”基本不会随意被动用。即便是偶尔累过了劲,可能已经消耗了“精”,好好的调整一段时间,通过饮食的慢慢补充和转化,也可以慢慢弥补上“精”的损耗。不过这个过程比较缓慢,因为摄入的能量还要供应全天的“气”,攒够了“气”还要补充“血”,二者会分流一大部分营养,留下来化生为“精”的当然就很少了。“精”相当于国家的战时储备物资,是为军队作战时准备的物资,因为人难免会遇到疾病和险境,那时多数是依靠“精”来提供能量的,所以“精”是这个国家保存最深的、意义最重大的能量。当人体启动这一层级的能量作为主要能源的时候,意味着人体的“气”和“血”已经严重不足,是在用库存来维持每天的正常生活。对于身体来说,这么做可是“亏本买卖”。要知道“精”被消耗之后,弥补起来比较费时费力。尽量不要使人体处于这种状态,偶尔的短暂的消耗还可以慢慢的补回来,经常消耗“精”很可能意味着提前支取寿命。
&二、身体不是信用卡
知道了这三个能量状态的含义,再来看一看它们与我们的健康状况有哪些关系。
“气”“血”“精”都充足是最理想、最健康的身体状态,一般14岁以下的女孩和16岁以下男孩都是三种能量齐备的状态。但是目前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每天早起晚睡很是辛苦。进入到青春期后,由于生长发育加速、生殖系统成熟,人体会消耗比较多的能量,出现“气”不足的现象,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气虚。表现为怕冷、疲倦乏力、爱出汗、爱睡觉、不爱说话、容易感冒。女性由于月经来潮,还会出现“血”不足的现象,也就是中医常说的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嘴唇颜色变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手脚冰凉、头晕目眩、食欲下降、两眼干涩。这种状态在生长发育结束后会相应的缓解。
当身体发育结束,也就是女性21岁、男性24岁时,理论上是人体“气”“血”“精”比较充足的时期,但是这个时候也是青年人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开始。由于社会竞争激烈,每一位职场人士都丝毫不敢松懈,大多数处于气虚的水平。也就是每天产生的基本能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每天的消耗。而且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压力的增大、年龄的增长、家庭的负担,使这种气虚的状态不仅得不到缓解,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于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怕冷、疲倦乏力、精神涣散、爱出汗、爱睡觉、不爱说话、容易感冒等症状,就是心理医生所谓的职业疲劳期,西医所谓的亚健康。中医认为,这是人的基础能量供不应求的表现,是健康水平下降的信号。既然“气”不足,人体还要继续运转,于是从幼年开始就在不断积攒的血将被派上用场,一部分“血”被暂时调动出来,化生为“气”帮助提供能量,以弥补当时人体能量的不足。
如果一直处在气虚状态下,必须经常调动“血”来供应能量,时间长了,人体的“血”会相对不足,也就是血虚。这意味着人体在天天消耗储备粮。这种情况只能是暂时的,如果成为一种常态,对于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聪明的人体当然会再次发出更加强烈的信号,警告人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人们会感到体力明显下降,出现面色苍白、嘴唇、甲床(指甲)颜色变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手脚冰凉、头晕目眩、手臂感觉麻木、看东西眼花、食欲下降、两眼干涩等症状。在情绪方面也有相应的变化,对于各种事物都变得无所谓、没兴趣,或者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情绪也不再是乐观、积极向上,变得比较悲观,爱发脾气,爱猜疑。这是人体自发的表现,是一种对目前入不敷出的能量状态的一种抗拒。这时,如果人们还是没有理解身体的信号,简单的以为是一种心理失衡,还在继续大量透支能量,人体就要动用一部分“精”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可是前面提到了,“精”是最宝贵的能量,可以说是在关键时刻保命用的,不能轻易挥霍。很多危重病人能够转危为安,就是因为“精”比较充足,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危难的情况下,青年人比老年人生还的概率大,身体健壮的人比身体虚弱的人生还的概率大,就是因为前者“精”消耗的比较少。
有些一意孤行的人还是置若罔闻,继续透支着他们的能量,“气”和“血”已经消耗殆尽,每天摄入的饮食能量根本不够一天的开销(虽然吃得又多又好,但很难被有效吸收,这与经络不通有很大关系),更不用说能有节余了,人体只能进入到消耗“精”来提供能量的严峻状态。这时候人体为了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这一点点宝贵能量,必须做一些调整,放弃一些相对不重要的部位,减少为其供应能量,重点支援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五脏。所以一些六腑的慢性病就出现了,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等,这些慢性病跟“气”“血”不足有直接关系。“精”是一种优质能量,很少的“精”就能气化之后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所以主要依靠消耗“精”来获取能量的人们,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不但不再虚弱了,反而慢慢“强健”起来,幻想着通过奔波劳碌把自己的体质锻炼“好”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食欲非常好,全天有使不完的力气,不知疲倦地忙于各种事务,晚上回到家里还是精神矍铄,到了夜里两、三点仍不觉困倦,经常觉得浑身发热,特别抗冻,别人早已穿上毛衣,他只穿夏天的薄衣也不觉得冷,整个人处在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情绪也十分亢奋。旁人羡慕的目光使他们更加自豪。不过可千万别高兴太早了,透支了那么长的时间,怎么可能越来越“强健”呢?人体的能量水平到了这个阶段,就像一团越烧越旺的炉火,能量在快速的消耗,他们出现口干总想喝水,脸上颧骨的部位发红,像是化了妆,打上了腮红,全身发热,这种热量好像是从骨头里面蒸腾出来的,源源不断。
在这个时候,人体只有启动自保程序来挽救自己了,那就是生病,强迫人停下来休息,立即减少消耗,补充能量,否则重要器官将因为气血长期严重亏虚而受到损伤(女性更年期症状除外)。
单纯的“气”“血”“精”的消耗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先消耗“气”,再透支“血”,最后透支“精”。对于本来就气血不足、体质很一般的人来说,如果他从事的工作非常劳累,气血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刚刚够用,再增加工作量只能消耗“精”来维持,短期内还看不出太大的变化。因为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精”的储量应该是比较充足的。但是时间一长,他这种缓慢的消耗也就积少成多,各种不适症状相继出现。有些人由于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暗耗了大量的气血,加之他们总喜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充分享受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使他们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总是风风火火、紧张忙碌,身体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人体在这时就会偷偷的使用一些“精”来提供能量。本来消耗这一点点“精”对人体的影响不大,还可以通过平时的营养积累给补回来。但是时间长了,“精”累积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的速度,左一个一点点、右一个一点点,累积起来就会引起“精”的不足,于是有些“白骨精”们年纪轻轻就提前出现了一些中年人常见的慢性病。
一般来讲,普通人主要以透支消耗“血”大约可以维持十几年。大多数不爱护身体的年轻人现在看不出什么问题,到了35岁以后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由于气血亏虚引起的疾病,主要以透支消耗“精”为主,大概可以维持若干年,一般过了45岁以后可能会出现由于“精”和“血”亏虚所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在这段有能量可以用的时间里,人体不会马上出现危及生命的大问题,可是能量水平再往下降,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很可能因为能量过低而不再敏丄感,更严重的疾病就会发生……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太一样,还要看他在幼年时期为自己储存的“血”和“精”的多少。也就是我们常常见到的,一些身体底子很好的人,他能够承受的透支强度和限度就稍微大一些。这些人看上去都是活力无限,干多少工作都不知道累,熬上一两宿也挺得住。有的人幼年时期的体质比较一般,那么他所能承受的透支强度和限度就比较小,稍微劳累一些就会因为气血不足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比如头痛、头晕、精神萎靡、乏力等。不过身体再好也顶不住肆无忌惮的能量挥霍。套用香港电影里一句台词“出来混这么久,欠得多了,迟早是要还的”。
我们可以透支信用卡来满足消费愿望,因为可以事后把钱还给银行。我们透支身体健康又拿什么来还呢?
三、我们爱进补
“气”“血”“精”可以消耗,当然也可以补充。中国人从古代就有进补的习惯,现代人就更有条件为自己进补。许多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饭店里要上一桌珍馐美味,大吃特吃一番,想好好的补一补。这种意识非常好,但只有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参考丄中医理论,用合理的方法才能达到进补的效果。
进补是一种人为的、外加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体功能的干预,所以要讲究方法。否则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出现消化不良、头晕、牙疼、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
我认为,现代人体质下降,不是因为营养不良,而是吸收不好,补不进去。有些人吸收不好是因为消化器官的病变,要去医院好好治疗,而绝大多数人吸收不好的原因是经络不通畅,营养物质运不进去。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现在都非常注意营养配餐,时不时的还去饭店吃顿大餐,要说营养够充足的,可是越吃越胖,体力并没有增强,反而还在下降。这是因为经络不通,吃的食物没有转化成“气”“血”“精”,而是变成脂肪堆在了外面。越吃,这些堆积物越多,身体得不到能量,反而还要负担这么多的脂肪,当然觉得吃力了。
所以要进补,首先要打通经络。打通经络有两种简单的方法:一,中速走;二,拍打胆经。
我来解释一下:第一种方法,是公认的健康方法。每天中速走40分钟,对于气虚水平的人,坚持一两个月就会收到经络开始疏通的效果。吸收功能得到改善,气虚的症状逐渐缓解。
一般大家以为是运动在直接增长人体的能量,其实运动是消耗人体的“气”。关键点是运动可以使心的功能得到加强,心的运动可以促进经络通畅,经络通畅之后,人体摄入的营养才能被运送到脏腑里,转化成我们急需的“气”。人体通过运动虽然损耗了一定的“气”,但是经络畅通后,促进营养物质化生为更多的“气”,两下相抵,人体还补充了一些“气”。也可以说通过这种方式人体得到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我们就会感到体能增强了。所以运动可间接增加人体能量。
第二种方法,就是拍打胆经。我建议一周拍打2次。这种方法更为直接有效,也是中医独有的方法。胆经通畅,人体的吸收效果才好。胆经是一条很长的经络,如果您的太阳穴附近长有斑点,或者大腿外侧比较胖,脂肪堆积很多,就说明您的胆经不够通畅,您的吸收功能不会太好,体力也不算充沛。
拍胆经的办法是用手掌沿着外侧裤线拍打大腿的外侧,自上而下,从大腿的“环跳穴”一直拍到脚踝。从上到下拍10下,再从上到下继续拍,两腿各拍200下。力度适中,以感觉触及到坚实的腿部肌肉为度。这是胆经通过的位置,上面有很多的穴位,读者朋友们不必记住这些复杂繁多的穴位,只要一路拍过去就可以,简单易行。
因为是直接刺丄激经络,补“血”的效果更强,这种方法是耗“气”补“气”和“血”,逆向的实现了能量的补充,适合以血虚症状为主的人(气力不足的老年人不推荐这种方法),而且您在拍打的过程中,要注意营养补充。拍打胆经1个月,血虚的症状就会有所改善;3个月您会感觉体能上了一个台阶。在拍打胆经的过程中有一些现象,我要提前说明:
1.比平时容易饿。这个非常正常,因为拍打胆经就是一种运动,而且经络疏通后消化吸收功能活跃,会比平时容易饿,这个时候想吃就吃,千万别又惦记着减肥,此刻吃进去的都是用来制造“气”“血”“精”的宝贵营养,饿着肚子就前功尽弃了,反而会由于能量入不敷出,导致体力下降。
2.比平时爱上厕所,这个也是正常的。因为经络疏通后人体就有能力将身体里的废弃物排泄出来,充足的“气”会刺丄激肠道,将废弃物推出来,是体能增强的表现。拍打胆经时,一天上两到三次厕所是正常的。而且大便的质量也比不拍胆经时好,大便成形,比较粗,这在中医看来都是气血充足的表现。
3.拍打时,有的部位会十分敏丄感,觉得酸痛,这是刺丄激到了穴位点上,继续拍就可以了,这说明确实有不通畅的地方。
4.别贪多,有些人发现这个方法确实有效果,于是盲目增加力度和次数,这样会导致短时间内“气”消耗过多,反而出现气虚的症状,保持每周两次比较合理。
当然,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
第一种适合所有人,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心脏能够承受就可以实施。而且这种方式可以打通全身的各条经络,可以稳步的、安全的、全面的改善体质。平时时间充裕、爱好运动的人都可以选择。
第二种方法,针对性强,见效快。适合那些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锻炼,或是人到中年,感觉力不从心的人。但是它有一些不适宜人群:
1.老年人和体质过分虚弱的人不要拍。因为拍打胆经很消耗气力,这些人气不足,无法承受,会出现心慌、乏力的反应,得不偿失。
2.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人也不要拍。因为拍打胆经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对于这些人来讲,是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刺丄激胆经过度会有危险。
3.女性月经期间不要拍打胆经。因为拍打胆经可以引起子宫兴奋,经血量会增加,原本就体质虚弱的人是承受不了的,可出现浑身发冷、无力、面色苍白、心慌、头晕目眩等症状。
4.怀孕期间的妇女禁拍。
5.未成年人最好不要拍打胆经,可以轻轻的摩擦大腿外侧,起到适度的疏通作用就可以了。
6.空腹的时候不能拍。因为空腹状态,身体的能量已经不足了,拍打胆经又消耗气力,会出现心慌、乏力、出汗、头晕目眩等类似低血糖、低血压的症状。
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切不可急躁冒进。选择中速走的人可以量力而为,先走10分钟,逐渐递增;选择拍打胆经的人可以先拍100下,观察自己的承受能力,适度增加次数和力度。
在打通经络的基础上,可以配合一些食物和中草药,这时候才能补得进去。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因为安全有效。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只要是药物,就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没有医生的指导,普通人使用不当或是过量,一样会影响身体健康。
用食物和中草药进补,需要先明确判断出自己属于哪种能量亏虚,如图所示:
补充能量的原则是由深一层级往浅一层级补。气虚的人应该是补血又补气,血虚的人应该是补精又补血。如图所示:
气虚的人比较普遍,在食物和中草药进补的时候,不但要补“气”,还要适量的补“血”。因为气虚的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是在用“血”作为替代能量了,“血”也有损耗,所以两者一同补。如果只补气,那么吃进去的补药就像是外加燃料,烧完了,能量也就消失了,对人体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一旦撤去进补的食物和药物,人也就像是断了燃料一般,还是回到原来的老样子,体力没有多少改善。因此强调要气血双补。
方法:年轻朋友可以每周吃一些山药、小米、牛肉、鸡肉、鱼肉、蜂蜜作为补气的食品,用大枣和红糖适当补血。要细水长流,配合前面打通经络的方法,效果很好。中老年朋友可以适当增强进补的力度,适量服用西洋参、太子参、党参和黄芪补气,配合当归和阿胶补血,但切不可长期大量服用,一到两周就停止,视效果再决定是否继续进补,而且在药物进补的同时一定要配合打通经络,可以拍打胆经,也可以中速走,否则吃进去的补药只会扰乱现有的脏腑平衡,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血虚的人,主要是女性朋友以及操劳过度的职场人士。他们不但要补“血”,还要适量补“精”。如果只是单纯的补血,收效不是特别明显,而且还会有上火的现象。
方法:每周吃一些大枣、红糖、龙眼、当归、阿胶补血,用山药、黑芝麻、羊肉、核桃、桑椹、枸杞子补精。配合打通经络的两种方法,三个月左右会有明显改善,可以观察到嘴唇和甲床的颜色都变得红润了。
精亏的人要注意,“精”一部分是源于先天,损失之后,弥补起来比较难;另一部分是营养物质慢慢积累转化而来的,这就需要时间。因此,单纯的短时间的依靠食物或药物进补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慢性病人,平时很注意营养,也服用一段时间的中药,短期内还是不能摆脱“精”亏的症状。
方法:首先要打通经络,补不进去关键是经络不通。“精”亏的人,经络肯定不通,而且这种不通畅的状况应该有很久了,营养物质早就进不去了,否则也不会发展到只能消耗“精”来供应能量的地步。这些人先下决心打通经络,配合吃一些山药、枸杞子、黑芝麻、核桃、百合、麦冬等比较安全有效的食品,根据自身情况,花上三个月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把自己调整到血虚的能量水平上,那时候,进补的方法多了,参考血虚水平进补的方法继续调养,多吃一些大枣、红糖、龙眼、当归、阿胶补血,慢慢的体质会有所改善。
体力下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锻炼进补当然也不能急于求成,贵在坚持,相信您健康状况的每一点改善,都将成为您继续努力进补的动力。
破解中医理论的玄机
读大学的时候,总是期盼着赶快学习专业课,等到真开始接触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不得不感叹中医的深邃,尽管老师做了详细的解释,还是觉得中医像是高高神坛上的祭品,庄严而神圣。我们学到的第一个中医理论就是“阴阳理论”,这是经典中的经典,基础中的基础。当时教材里的书面解释是:“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事物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这个解释完全出乎意料,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一本医学教材!
后来朋友聚会,天南海北的聊天,学经济的人为大家讲解金融形势,学法律的人为大家普及法律知识,大家好奇,问我在大学都研究什么?我说:“我研究宇宙中相互关联事物对立双方的属性。”在场的人都听愣了,差不多十秒钟鸦鹊无声,然后一同大笑起来,直说:“深了,深了!”
中医理论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古人的科学水平有限,遇到一些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人体现象,只能用一些虚拟的、象形的方法加以解释,目的是能够总结出一套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坚信不移的理论体系。但是今天的读者再去学习,不免感到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充满了玄机。加之一些学者,喜欢用哲学的语言反过来揣摩老祖宗的意思,把中医解释得更玄,人为的把这些理论变得更晦涩难懂了,只能令今天的人望而却步。其实,中医理论中一些出现频率极高的经典词汇,可以用现代人的语言解释清楚。中医理论源于对很多人体现象的解释,只要从现象入手,结合现代科学知识,运用现代语言,是可以为大家阐述明白的,没必要弄一些哲学词汇,云里雾里地转上几圈,把大家都说晕了。
“阴阳”“五行”“上火”“寒热”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中医词汇,到底这些词汇代表着怎样一种生理状态,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帮助和启发,我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总结,尝试着为读者朋友们做一下解释。
鉴于中医理论实在博大精深,我的破解工作可能无法尽善尽美,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们应该追求的健康境界。
“阴阳”一词,通行教材里面用哲学的高度来解释是“宇宙中相互关联事物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还有的书中概括这一概念为“阴阳是有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阴和阳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阴阳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寒与热,汉语里也从没有把“阳”单纯的解释为“热”,把“阴”单纯的解释为“寒”。换句话说,阴阳不是温度的代名词,阴和阳是有物质基础的,只是限于古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清楚。随着生物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人体的了解已经进入微观领域,造出了许多新的名词,结合阴阳理论的表述,我的体会和理解是:
“阴”泛指人体内的所有液体,包括血液、泪液、唾液、体液等各种组织液,即相当于人体这台机器的润滑剂,发挥着缓冲、润滑、保护、传递等作用;
“阳”泛指人体的各种激素、蛋白和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它相当于人体这台机器的能量源,是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找到了阴和阳的物质依据之后,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问题。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是“冷血动物”,因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怕冷。
这样的人为数不少,并且以女生居多。他们喜暖怕冷,不爱喝水,总感觉嘴里唾液很丰富,即便喝水,他们也经常选择喝热水,因为喝了冷饮,哪怕是冬天喝常温水,都会感到腹部一阵阵的寒意,浑身发冷。在饮食方面,这样的人也有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吃葱、姜、蒜等辛温的作料。平时不怎么爱吃水果,尤其像西瓜、香蕉、柿子、猕猴桃、鸭梨、莲藕、荸荠这些清凉的水果。因为吃过会引起肠胃不适,轻则腹胀、腹痛,重则腹泻,甚至还会引发肠胃型感冒。
一年四季,他们最有自信的是夏天,因为他们不怕热。夏天也是长裤长衫捂着,不喜欢吹空调,多热都能忍耐。
到了冬天经常比别人多穿一件衣服,天气刚刚转凉,就马上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春捂秋冻”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他们就是一个字“捂”。
平时洗手喜欢用热水,就连洗澡水也比别人高上几度。就这样手脚总是冰凉的,精神萎靡,脸色总是白惶惶的,大便偏稀,甚至不成形。心跳常常在每分钟72次以下。喜欢坐着、躺着、卧着,不喜欢运动。
总之,整个人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节能程序下的运行状态。节能程序下,会降低系统性能。所以,对这些人来说,一切只是刚刚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力气再做一些要求更高的事情。
上述都是能量源不足的表现,即中医所谓的阳虚。阳虚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体质虚弱的人,他们的某些激素水平或者生物酶水平通常在正常值的下限,总给人一种动能不足的感觉。他们不缺少润滑剂,缺少的是能量。为一台缺少能量的机器过多添加润滑剂,也只能变成阻力。所以这些人总是觉得累,不仅仅是四肢无力,而是从心里觉得累,好像我们常说的“力不从心”吧。
对于阳虚的人,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强健起来呢?
既然机器里面缺燃料,我们就补充燃料。首先要明确燃料不足的原因,要对症补充。
一般人体燃料不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供应不足,二是无法吸收。
供应不足主要是由于这些人偏食、挑食,减服不爱吃饭,导致脾比较虚。解决的方法是尽量多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尤其是谷物。因为这类食物能够提高脾胃的功能,另外平时适量吃一些山楂、鸡内金,喝一些大麦茶,它们可以刺丄激胃肠分泌消化液,提高人的食欲。
无法吸收是由于经络不通畅。这些人一般食欲不错,甚至胃口好得惊人,可是经络不通,吸收不好,营养物质运不进去,都堆在皮下变成脂肪了,看上去挺结实的,其实没什么力气,喜欢静止不动,不是坐着就是躺着,稍微一运动就觉得累了。这些人不需要特别吃什么补品,他们的当务之急是提高脾的功能,多运动,中速走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中速走可以增强心的功能,从而促进经络的畅通;中速走可以提高脾的功能,让营养物质能有效吸收,发挥作用,只有这样体质才会有明显的改善。经过一个月到三个月,不仅体质会增强,不再那么怕冷,开始觉得体内涌动着热流,四肢也觉得有力气了,脂肪层也会慢慢变薄,可谓一举多得。
与上面的情形刚好相反,还有一些朋友,他们不怕冷,但是怕热。他们冬天穿得比其他人少,手脚心和胸口总是烫的,颧骨的部位总有一团红晕,好像有一种从骨头里源源不断蒸腾出来的热量。
他们爱喝水,总是觉得嗓子干、口渴,喜欢冰凉的饮料,爱吃清凉的水果,饮食起居也比较贪凉。
他们会有一些不适的症状。比如干咳,总是觉得嗓子眼里痒痒,但是痰少,另外眼睛干涩,唾液少,早上起来觉得口干舌燥,早餐喜欢有汤汤水水的食物。平时会有头晕耳鸣的症状,还会经常便秘。晚上睡不好觉,整夜做梦,等到天亮了,又觉得浑身困倦乏力。这些人比较容易激动,爱哭、爱发脾气,心跳常常在每分钟80次以上。
这些现象都表明体内的润滑剂少了,也就是中医所谓的阴虚。他们的各种组织液、体液、唾液乃至血液总量都可能相对偏低。由于润滑剂少了,人体自然有一种干涩、焦灼、燥热的感觉。这些人不缺少能量,他们目前的状况就像锅里没有了水,下面的柴火还在不停的燃烧,等于是在干烧,所以人会有许多不舒服的表现,而且这些不适症状远比阳虚的人多。
我们知道,表面上看缺少润滑剂的机器,功率变大,特别有干劲,可时间长了,零件肯定磨损严重,会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所以阴虚实际上比阳虚更需要重视。
******************************
不生病的智慧
掌握人体生杀大权的是气血(1)
 补足气血,让每个脏器都吃得饱饱的
  一说起气血,一般人都觉得是很玄的东西。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得饱了,干起活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
  当体内的各种脏器每天都能吃上满满一大碗干饭时,干劲就十足,工作就干得好。而当人体的总血量不够,也就是给脏器减了饭量,虽然它们都还在运转,但因为没吃饱,就容易疲劳,无力,抵抗力下降,就出现了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时间一长,各脏器由于供血不足,各种疾病都会惹上身来。
  心脏没吃饱(供血不足)就会心慌、气短、胸闷,这时,特别想休息,就出现了间歇,心跳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慢,心就开始痛。这是在提醒你,它饿了、累了,你没管它,或者只是给它吃了一些扩血管的药物,可根本原因并没有改善。当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会造成闭塞,心梗,最后危及生命。
  大脑没吃饱,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重者因远端末梢的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而干瘪、闭塞,继而出现脑缺血、脑梗塞,时间一长,脑子开始变“瘦”,脑萎缩、老年痴呆症也开始发生。
  肝脏吃不饱,这个“人体化工厂”的工作量就开始萎缩,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而这时没劲干了,一斤的肉,它只能转化7两,余下3两只好以脂肪的形式弃置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积在血管里形成高血脂。
  肾脏也是一样,没吃饱,它担负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此,身体内的各种毒肯定就不能及时排到体外,就容易引起尿酸、尿素过高。
  胰腺也是一样,吃饱了就能奉献给人体充足的胰岛素,没吃饱时,糖不能被正常代谢,多余的糖就存留在血管里,血糖自然增高了。
  所以,血的重要性是我的食疗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只要食物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就能保证人体内血的质量和浓度;保证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能让人血量充足。要记住,食疗的重要性是贯穿人一生的,也是要落实在每天的每一顿饭上面的。
  温度决定生死
  气是什么?“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这是用来形容气血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句话。
  中医学对气的解释是这样的:气是由先天之精华、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所组成。气具有很强的活力,不停地运动着,中医学以气的运动来解释生命活动。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即具有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与运行,推动脏腑组织的各种生理活动的作用。人体的气,又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元气,又称“原气”,是由先天之精华所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以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贯注于心肺之脉,与呼吸及循环密切相关。营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运行于脉中。卫气,有保卫的意思,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活力特别强,流动迅速,运行于皮肤、肌肉、全身内外上下,能护卫肌表,温养脏腑,并调节汗孔开合和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恒定。
  一天看电视,有一个节目是介绍太阳系里各大行星的,里面说:人类生存的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远不近,有着常年平均17℃的温度,给万物生长提供了最好的生长条件。而离太阳近的水星、金星,因为温度高达400℃以上,水都蒸发了,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等,因温度在零下100℃,全都是冰。彗星也是由一大团冰冻的气体夹杂冰粒和尘埃物质组成,土星虽有着美丽的光环,也是由冰块和砂砾组成。而这些星球上都没有什么动植物生长。
  看到这儿,我茅塞顿开,原来地球上的气温是万物生长的必需条件。温度使地球上的冰块融化成充满活力、滋养着万物的水;又使水变成了蒸气,使空气更加清新、滋润,孕育着生命。
水在我们人体的表现形式就是血液,它滋养着我们全身,当温度降低时,血液流速减慢,就出现滞涩、瘀堵,当温度进一步降低,血液就会凝固,人就面临死亡。
  使血液能流动起来的动力是温度,它使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不息,维持着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让生命获得保障。
  当想明白了温度的重要性,当悟出了温度可以决定人的气血盛衰的时候,我对生命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而这时再去看中医对气的解释,就发现温度的作用与中医所说的“气”非常相似,中医所说的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所组成,而其中的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都能用温度轻易地解释。
  先天之精气其实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肾”。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孩子之所以被称做“纯阳之体”,就是因为肾气足,肾气足就说明火力旺,代谢旺盛,总是处于生长、发育的状态,而老人肾气衰了,体温就偏低,火力不足,循环代谢也就减慢了,身体逐渐衰弱。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脚冰凉出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