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圧忽高忽低順時發冷應該看什麼科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_王志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_王志顺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爭鳴:重復建設為什麼像“打擺子”--觀點--人民網
爭鳴:重復建設為什麼像“打擺子”
網友:朱新美
】【】【】【】【】
  “打擺子”,是我們鄉下人的俗稱,學名稱之為“瘧疾”。《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急性傳染病,病原體是瘧原虫,傳染媒介是蚊子,周期性發作,由於瘧原虫的不同,或隔一日發作,或隔二日發作,也有的不定期發作。症狀是發冷發熱,熱后大量出汗,頭痛,口渴,全身無力。如果將打擺子比喻為我們國家經濟生活中的重復建設,我看應該是恰如其分的。  經濟建設中的打擺子現象,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經有過三次大的發作,有人稱之為三個階段。日《經濟日報》有文章說,第一階段始於上世紀80年代,各地競相上馬以彩電、冰箱為代表的家電制造業。10年間,全國涌現彩電生產企業上百家,彩電業總投資達280億元,工業領域重復建設的第一次浪潮出現。第二階段貫穿於上世紀90年代,汽車、鋼鐵成為投資熱點。1999年,全國汽車生產企業就有122家,年生產能力已達240萬輛以上,但實際上1?3的產能閑置。鋼鐵項目也是90年代重復建設的熱點。第三階段從2000年開始到現在,以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工程為代表的“高新”項目成了各地競相爭奪的焦點和招商引資的重點,結果導致高科技領域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低層次惡性競爭加劇。此外,轎車生產線和鋼鐵產業重復建設亦出現回潮現象。去年以來,面對固定資產投資再度膨脹,中央和有關部門多次“喊停”,但是“瘧原虫”仍是毫無顧忌地攪亂國家的經濟政策,今年一季度鋼鐵、電解鋁、水泥三大行業的投資熱愈演愈烈,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在去年投資增長接近翻番的基礎上,今年前兩個月鋼鐵行業的投資增速仍達到驚人的172.6%﹔目前,電解鋁在建能力有310萬噸,2005年產能預計達到1000萬噸以上,超過市場預計需求近一倍﹔水泥行業在建項目計劃總投資786億元,同比增長了133%。  經濟建設的數次打擺子現象,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土地、資金大量浪費,產業競爭力降低,國家財政收入流失,金融風險加大,導致經濟的大起大落。前幾年的經濟軟著陸就是重復建設高燒后的一個典型案例,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發生了數次大規模重復建設,每一次中央政府都採取了相應的遏制措施,今年以來,針對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投資過度增長,在建規模過大,結構矛盾突出,粗放經營嚴重的現狀,中央政府再次加大了遏制力度。首先,央行貨幣政策調整。3月25日同時出台兩項重大政策,一是決定實行差別存款准備金率制度﹔二是決定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其次,中央政府嚴查造成經濟建設打擺子的“瘧原虫”。一是國務院最近發出通知,決定適當提高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鋼鐵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不含經濟適用房項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二是查處並向全國公布了幾起非法佔用土地大案:查處了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違規建設鋼鐵項目,責成江蘇省和有關部門對有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應該說,本次中央的遏制力度較之於前幾次的力度更大。  但現實卻是舊的“瘧原虫”消滅了,新的“瘧原虫”又冒出來了,而且來勢更猛。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有人說是一些地方官員頭腦中沒有樹立起科學的發展觀,我感到這個說法實在是過於輕描淡寫了,什麼是科學的發展觀,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准。我以為,導致重復建設打擺子的原因,除了一些“瘧原虫”肆意挑戰中央政府的權威外,更重要的是體制方面有問題。  首先,當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遭到侵佔時,農民能不能自行起來保護自己的利益?當農民不能自己保護自己時,誰能保護農民的利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涉及征用基本農田要由國務院批准。然而,江蘇的一個鎮政府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拋開法律,甩開中央政府,將數千畝土地“協議”出去﹔一個鎮政府為了一家企業的擴張,就可以置數千農民的基本生存條件於不顧。江蘇鐵本公司也自不量力地僅憑當地鎮政府簽訂的投資、供地等“協議”,就開工建設一個耗資巨大的項目。對於當地政府和鐵本公司的做法,可以肯定,當地農民是憤怒的,但憤怒有什麼用呢?土地又不是你農民的,農民不過是土地的承包者,不是土地的所有者,土地的處置權是在政府手裡。當地政府要強行將土地轉讓出去,農民還有說話的地方嗎?就像江蘇鐵本公司那樣,農民在當地政府與鐵本公司的合圍之下,失去了土地,獲得的是被迫棄土離鄉,你農民縱有千般苦難,但魏村鎮政府、常州市政府,甚至省政府有關部門都是站在鐵本一邊,給鐵本公司的非法行為合法化,你還有什麼辦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於是,我就想,解決土地的歸屬問題,讓耕者有其田應該對防止重復建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重復建設不是需要土地嗎?沒有土地,你就是想重復建設也沒有地方建呀?假如土地的處置權是掌握在農民自己的手裡,政府也就不能隨心所欲地侵佔農民的土地了。不久前,63歲的北京老人黃振沄和他的街坊靠著《憲法》中“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武器,成功阻止了崇文區政府危房改造工程的強制拆遷人員,如果這位老人的做法能引伸到農民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的保護中去,重復建設發生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了。  其次,當重復建設面對的不是國有商業銀行,而是民間控股銀行或民營銀行的錢,這些銀行還會為重復建設大開方便之門嗎?去年11月26日,國際著名信用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公司發布《中國金融服務業展望2004年》時提出的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比例大概在44%~45%。我們先不管這些數字是不是有出入,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些不良資產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就是重復建設。最近“人民網”的“政策信息”中有一則“”的信息說,4月17日,高盛集團(亞洲)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祖六在“中國金融開放與商業銀行改革論壇”上說,國外的戰略投資者對中國銀行業有巨大的投資沖動,但是,一涉及到風險,就停滯不前了。原因也是投資中國的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存在很大的商業風險,因為國內銀行不良貸款率較高,資本金充足率低,尤其是內控風險管理薄弱。  不良資產之所以高,我以為,根本的原因就是國有商業銀行的性質是國有。因為是國有,所以,銀行的不良資產再多,對於銀行官員個人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事實証明,這些年國有商業銀行虧損,但個人的利益卻是沒虧損過的,高獎金高福利依舊。鐵本公司不向民營銀行要錢,而是找中國銀行這個國有銀行要錢,就很能說明問題,就算重復建設造成血本無歸,不也是“國有”的嗎?  再一個是重復建設就是重復破壞,但對搞重復破壞的政府官員的處罰並不重。這次對涉及江蘇鐵本案的官員的處分也可見一斑。在中央政府的督辦下,江蘇省委、省政府和銀監會對涉及失職違規的8名政府和有關銀行的相關責任人分別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及組織處理。這些官員是不是涉及經濟犯罪目前還不知道,假如這些被處分的官員不涉及到經濟犯罪的話,最重的處分也就只是撤銷職務了,這在黨員紀律處分的五個層次中排行第三,居中。問題還不止於此,問題是這些搞重復破壞的官員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有規定,黨員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二年內不得在黨內擔任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或者高於其原任職務的職務。兩年后呢?再度委以重任不是不可能的事。這樣的處分能有多少威懾力?即使是這樣輕的處分,大多也很難落到那些與中央政府相對抗的熱衷於重復建設者的頭上。違規成本太低也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打擺子式的重復建設。  如何從根本上遏制重復建設,治理經濟建設中的打擺子現象,我以為,主要是加快體制改革的步伐,增強肌體的抗病毒能力,讓造成打擺子的“瘧原虫”找不到存活的空間。如果不從體制入手,下一次又不知道有什麼“瘧原虫”會爆發。
(責任編輯:劉鋒)
相關專題· ·
精彩推薦:
熱點新聞榜
互聯網搜索
鏡像: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林两传伤科心得 - 美篇
/&&&&林两传伤科心得
扫码分享到微信
林两传伤科心得
兒子的武術社的老師要兒子問我走路的要領。因為他知道我有一種有別於一般步態的走法,也相當於一種走路練功。我把要點寫了下來給他們。給大家參考。群裡很多人也學過的。
…………………………
重心左右交替,脊柱跟著轉動(一般是腳動上身不動,重心維持在中間)。
一步走完再走下一步(重心完全轉移,腳掌平均受力時,才起腳走下一步)
腳尖朝前面,不可外八
起腳落腳都是平起平落,由重心轉移而前進(一般是跟落,大趾起腳,由大趾頂起身體)
重心在轉移過程,腳踩下,重心開始轉移時,脊椎由薦椎開始,逐節陷入兩側背肌裡,到第一胸椎陷入,重心會在腳掌平均受力。
身體一直朝前,脊椎因重心轉移而有轉動,身體外形只是前移,沒有左右擺動。
前移,重心完全轉移時,身體不可垮下 ,一直保持直立。
雙手自然下垂,因身體前移而自然搖擺,完全沒有用力。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能蹲,一個膝蓋痛,上樓梯會痛,下樓不痛,是股四頭肌的問題,摸摸看是四頭肌有沒有一整條肌束突起翻旋,如果有,是骨盤跟股骨沒有對位。如果只有股四頭肌上有筋結,肌肉沒有明顯翻旋,針開或推開該筋結就好。
如果下樓痛上樓不痛,是膝後肌群出問題,收縮過度,膝蓋沒有辦法好好對位,所有不能支撐往下時股骨前滑的力量。通常能在膝窩下方一點找到肌肉收縮產生的“橫向斷層線”,鬆僵緊肌肉到該不平整肌肉斷層橫紋(大的皺摺)消失就好了!
如果一腳不能蹲,或能蹲不能受力,關節沒有變形(嚴重退化,或關節明顯腔腫脹),常常是骨盤移位,髂骨往身體後方滑動,股二頭肌張力增加,拉歪膝關節。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腳踝扭傷,容易造成骨折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外踝尖,另一個是腳掌外側中段,第五腳掌骨(蹠骨)的基部。有明顯的血腫塊,一定要照X光片。
腳踝扭傷,第一時間就診時的處理,不是冰敷,而是復位。冰敷會造成微細組織的激烈收縮 (微細筋膜層次的皺摺) ,會影響以後長期的微細循環。
所謂的復位,是歸位骨架。腳踝扭傷,腫脹,是韌帶受損,其中往往伴隨著骨頭錯位(不是脫臼),常見的是距骨或骰骨錯位。
臨床常見腳踝扭傷後,腳踝處有硬硬的腫脹,好幾個月甚至半年不消,好了以後,一運動就痛,一穿高跟鞋就痛,或是反覆一傷再傷,有的醫生說是韌帶鬆了,其實是一開始時,錯位的骨頭沒有歸位造成的。
受傷時,韌帶受損,要進行修補,但是骨頭錯位,附著其上的韌帶就不平整,處在扭轉拉扯的狀態,修復只能用一大堆纖維組織去塗上補強,於是關節縫外有硬硬的纖維腫塊。因為骨頭沒有歸位,受力不對,沒有緩衝空間,因此一運動就痛,一穿高跟鞋(踝處在扭曲受力狀態)就痛。只要病人蹲著,把受傷腳的膝蓋往下壓(沒有歸位的距骨無法順利滑動),踝會有阻力或痛,就表示踝區骨頭沒有對位。
腳踝初扭傷,不管多腫,只要沒有骨折,第一次門診,應該要調整骨頭到可以站著受力,垂直站著受力韌帶沒有牽扯,雖有小痛是可以忍受(起腳走動會拉扯韌帶,很痛,不能走是正常),如果沒有調到可以稍微受力,骨頭錯位嚴重,韌帶進行修復時,纖維組織胡亂增生,後續處理就會麻煩很多。而且一復位,受損軟組織平整,就不會一直出血,組織液不會一直滲出,也就不會再腫,三五天後腫就會消很多,所以不須冰敷。
距骨錯位的調整,可以在內踝摸到不平的跟距關節面,病人平躺屈膝(這時腓腸肌鬆,跟距關節才有空間調,伸直膝蓋調腳踝是外行做的事),旋轉跟骨到跟距關節面平整,封住這個角度(使跟距骨相對位置不再改變),然後沿著前後左右肌肉張力平均的狀態(這時整個大小腿的各肌肉張力均等,沒有扭旋,通常是第二趾對臏骨鼠蹊中點的連線),屈伸膝蓋,使整個筋膜系統,在跟距骨對位的情況下,重新拉平整,這樣距骨就可以歸位在對的筋膜系統下。
骰骨錯位,起腳時腳掌外側會痛,可以摸到腳背骰骨有凸起的稜角。由於足弓是個拱橋,由上往下按是沒有辦法歸位的,必須由下往上頂,才能整平關節面。腳背有骰骨稜角突出,腳底該骨頭的對角也會下沉突出,把下沉的角頂上,突出的角也就平了!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手指(一)
手掌有些小錯位造成筋膜錯亂,未必會疼痛,有時反而會有些奇怪症狀。
曾經治療過一個病人,告訴我,她沒有辦法用冷水洗衣服碗筷,無名指會痛到麻木。平時並沒有神經肌肉的症狀。仔細檢查,發現第四掌骨位置不對,造成四五掌骨間肌肉有點緊縮,調開掌骨後,遇冷水(肌肉收縮神經壓迫症狀就出現)就沒有關係了!(也醫過一個不能赤腳踩石材地板,像大理石之類的,一個腳趾頭會刺痛,,情況完全一樣)
有的手掌筋膜錯亂,會造成手掌或手指,局部出現頑固性濕疹,甚至嚴重脫皮,流血。這種情況常常只有一隻手而已。汗疱疹不是。不練功鬆解或治療調整,常常很多年好不了!
有一種手指痛,是掌指關節痛(不同於打籃球挫傷的指關節),不能屈曲下折,常常沒有外傷史,這是那隻指頭的掌骨錯位了,伸肌被牽扯,因此下屈的時候不夠長,造成疼痛。
手部外傷疼痛,最難治療的,當數大拇指掌指關節錯位。其他手指關節都只有兩三條肌肉肌肉控制,而大拇指有近十條肌肉,這許多肌肉還不只是起源於固定的肱骨內外上髁,有的從尺橈骨間腱膜,有的從手掌來,因此要調平這麽多肌肉,由不同方向牽扯的筋膜,是很困難的。因此常常需要從肩胛骨調起,才能精準對位尺橈骨,才有辦法調進大拇指的掌指關節。(常開玩笑說,這個關節調的好,可以撐壓受力,傷科就及格了!)
也遇過兩隻手指頭黏在一起,很難分開來動的,通常是三四或四五指。這是肋骨(3,4,5肋)有一根不平,導致肩胛骨有起伏,尺側某組肌肉被牽拉,手臂中軸形成一個稜線,而使得兩隻指頭相鄰筋膜繃緊,造成一起動的現象。
手指受傷後,有的指甲長出來變得不平整,歪斜或起重疊皺摺。這是指甲床的生長板皺摺了,有的可以摸到其上的皺摺,用尖細物及手指慢慢挪移,可以某種程度還原,使指甲變得比較平整。就像有些受傷的疤痕組織,會一直很癢,這可以在其上找到攣縮的細纖維組織,輕輕細細挪平那些有額外張力的纖維,就不會再癢。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病人治療後,常因生活習慣不良,體力缺乏訓練,造成結構定不住又出現錯亂,問題復發。這種狀況,可以要病人做些簡單動作,以維持身體平衡。
練功中有個簡單動作,可以訓練脊柱旁的肌肉,使身體兩側受力均衡。首先要直立兩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兩腳掌內側平行。這兩腳是兩個支柱,所有動作會依著這個平行對稱的支柱,重組全身結構,所以不能隨便亂站。
直立站穩後,第一個動作是頭自然下垂,能垂多少算多少,下垂以後,脖子稍微用一點力固定著,防止脖子鬆開上抬。然後以頭為起點,往下延伸,彎曲脊柱由胸椎開始,一節節彎曲拉開,由上胸椎、而中胸椎、而下胸椎、到上腰椎,直到彎不下去為止,中間過程除了脖子稍微用力防止抬起,其他的都不能用力,彎不下去就停止,絕對不可以用力下壓,這樣會讓身體前後筋膜不當滑移。
彎到極限後,膝蓋微彎稍微下蹲,這樣可使身體鬆開。再來屁股往前挺一些,會陰移到兩腳之間,膝蓋再慢慢打直,然後身體稍微用力站直,由下腰椎開始,脊椎一節節往上卡回陷入脊肌裡,這中間頭都不可以鬆開抬起,直到中胸椎要往前陷入,頭被頂起,才慢慢鬆開,直到上胸椎陷入后,再抬頭。
整個過程是有點像蛇一樣蠕動,脊椎一節節由上而下打開,在由下而上一節節頂回。頭最先下,中間不動,最後再抬。雙手一直自然下垂,呼吸也完全不要控制。控制呼吸會限制肋骨,影響胸椎。
脊柱開闔的過程,脊肌基本上都不用力,這樣可以順著兩腳力線鬆解,重新還原與筋膜內。最好舌輕頂上顎,這樣下頷肌肉鬆開,任脈流通。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手指(二)
當年我泰山師父,要看看我是不是有長進時,就摸摸我到手指頭。當年自然是不懂師父在摸什麼。
隨著看診數量增加,對人體理解比較全面,也學會了用手掌手指做為初步診斷依據。手指頭硬而皮不可動的,一定不好醫。因為手指頭的筋膜狀態,也代表了全身的筋膜狀態。這又分成很多類。
手指瘦而細長,像蜘蛛腳一般的,都是先天腎氣不足。如果指上皮膚筋膜還溫潤有彈性,表示後天照顧不錯,生活有節,脾胃功能還好。這種人即使有病象有熱也不能過瀉。如果手指細再加上筋膜乾硬,皮膚貼緊骨頭,不能挪動,那傷科到治療一開始通常無效。必須慢慢用手法挪動末梢筋膜,用針灸調氣,加上藥物疏通補養,療程通常很長。
另一類,手指並不細長,中等粗細甚至粗大,但皮膚繃緊,筋膜間鼓脹,有點像香腸一般,皮膚挪動困難,這類是因鬱積而來的病,除手法外,最好針藥並用才比較快,否則末梢筋膜無法重組,調好的骨架,才出門就會垮了!鼓脹形這還分兩種,看看指關節間的橫紋是乾淨的白、還是暗沈的紅黑,色紅黑的,有的連指甲後的甲床上都是暗沈的。色白的只是鬱,色暗沈的有濁氣或血瘀,要兼活血。
手指筋膜僵緊,多少都和情緒有關。那種全身筋膜繃緊的人,是隨時都處在緊張、準備戰鬥的狀態,這種人很的好治,要提醒他情緒的影響,教他面肌放鬆,牙關打開,肩頸放下。心鬆一分,筋膜就鬆一分,同時手指的筋膜也跟診通透一分。所以當年師父摸手指,是看看微細筋膜通透多少,氣過多少,血養足多少,這也就代表我心神修煉進步了多少。
心神鬆通,手下才有清明。手指筋膜鬆軟飽滿,貼著病人的筋膜才能細膩的帶動不同層次。所以手下的覺受增進,主要還是心修煉的結果,不是泡牛奶就能達成的。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筋膜的觸診
筋膜是一個立體的網,層層相連,雖有緩衝空間,基本上還是牽一髮動全身。
緩衝空間,是筋膜系統診斷治療的主要依據。正常的筋膜系統,在體表的每一個點,順中軸左右挪移,應該都有相同的可挪移度。如果有一個方向是挪不動的,表示其下的筋膜被拉住了,是有問題的。
所以以筋膜系統做為觸診依據時,不是按壓察覺硬軟,而是帶動皮層以牽動下層筋膜,去探知結構的張力變化,尋找張力來源。
手指手掌觸診時,是用一個面去挪動觸診,比如是整個掌面或是一個指腹,如此才能看清一個面,而不能用一個指尖去按壓挪移,一個點是沒有辦法看清一個面的變化,必須一個面相貼,輕輕旋挪,才知道整個面的張力走向,一個點的牽引是看不清楚的。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個小故事,有人做實驗,看看所謂的修行,對腦波的影響。找了三個人,一個是沒有任何修行經驗的一般人,另兩位,一位是修禪有成的禪師,一位是修密宗的喇嘛上師。
實驗是為三個人分別裝上測量腦波的儀器,給他們一段時間讓他們安定,讓他們處在修行狀態或心情寧靜之下。然後不定時的發出很大的聲響,看看三人腦波有什麼變化。第一聲時,密宗上師,腦波沒有什麼變化,而那位常人先生和禪師腦波的變化幾乎一樣,像忽然受驚嚇的出現激烈波動。
第二次,第三次,隨著次數增加,密宗上師腦波仍然沒有變化,常人先生腦波震盪幅度漸減,最後趨近於密宗上師。而禪師的腦波仍一如開始時一般,激烈震盪著……
這似乎是鈴木大拙說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這回事,但却給我很大啟發,讓我比較深刻領會我們做為一個醫生,尤其是傷科醫生應有的專注,是怎麼一回事。
泰山師父當年要我修動中定,在走路中,息、數、步三者不亂,數上千息,然後同時腳下覺受要清清楚楚(軟硬濕燥寒温),體感了了分明(微細氣流、光影變幻)。
師父說,要對境心數起,對境要了了分明。我跑去吃百匯,夾滿兩盤菜,坐下來安靜吃著,吃了十樣左右,打電話給師父,說:“
師父,我一個人吃百匯,吃了十樣,每樣東西在我嘴裡咀嚼的感受,鼻腔咽喉的臭覺味覺,吃後身體神經感受,都了了分明,這樣算不算對境心數起?” 師父說:“ 現在放什麼音樂?旁邊坐什麼人?” 我一聽傻眼了,不知道!師父說:“ 你現在明白了嗎?”
所有的感官覺受,要沒有選擇、好惡的如實感知,如鏡映照萬物,映物現形。沒有期待,沒有分別。上面說的,腦波實驗,禪師就是沒有期待,才能一如初心。
診斷治療也是。不能因病人治療難度而起煩惱心,因病人的態度而起分別心,這樣鏡像就不明。
最微細的知識障,就是一下手,摸到什麼脈點,摸到肋骨不平,或骨盤歪斜時,整個診斷還沒有完,知識就進來了,老師說這個要用什麼藥,老師說這個要從那裡先調。這時就是一種期待,一種分別,沒有如實清楚掌握病人所有狀況,境界很難再進展,因為被知識障蔽了!診斷就像就像登高看清楚所有路況,如何走自然清楚,如何治療自然浮現。而不是聽老師說,看到麥當勞就要左轉,看到骨盤不平要拆足弓。這樣是被知識障蔽,永遠無法自己去看見實相。
我希望我做為一個醫生,診斷時,能所有感官開放,學習如實看清病人,一個完整的病人本身,而不是病人對應了什麼知識。同一個病人,每次的診斷都是新的。完整看完病人,心中了了分明,然後才去比對知識,對比之前的治療。而不是讓經驗、知識在我看病人的當下,干擾我。也因此,我用這種態度,看清了很多身體運作的實相。
專注,是專注在自己手下的感受,如實感受,而不是感受到老師、書本說的知識。知識是自己重新發現,不是按圖索驥來的。
禪宗要我們活在當下,吃飯就吃飯,吃出每粒米的不同味道,這味道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吃的飯,干我們什麼事。洗碗就當下專心洗碗,每個碗有沒有如實洗乾淨,自己了了分明,自己洗碗關別人什麼事。觸診也一樣,自己摸到什麼,自己最清楚,關別人什麼事。搞不懂怎麼會有人一直說自己手感不好,其實那是一種不專注,一心期待,才會起恐懼心,分別心……
手感不好,不是手不好,是心不對!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有人問,到底要先從手還是腳下手,比較好做?
這當然跟醫者所可以用於治療的時間有關。如果可以完全無視時間,那自然是從腳下手,從足弓拆起,對順脛腓骨,由下而上理順筋膜,這樣的治療最流暢而徹底。
時間有限的話,就從病人希望解決的症狀著手。讓病人採坐姿檢查。當症狀在上肢肩頸部,就看看腰部腹內外斜肌,如果張力大,繃住下段肋骨跟髂骨,也就是腹內外斜肌沒有辦法收束在下肋跟髂骨之內,而繃鼓出兩處骨架之外,那就要考慮調腰腳骨盤。如果兩側薦髂關節不平,薦椎下緣無法陷入臀部底部,或薦椎上部跟4、5腰椎無法陷入背肌溝中,而且薦椎前後搖動(也就是臀部前後搖動)時,兩側腰肌呈螺旋形的動態,那腰腿不調整,上部症狀很難解決。也就是縱軸不解,橫軸很難還原。
如果症狀出現在腰腿,而腹內外斜肌一樣繃住,而且幫病人手臂側上抬時,會拉動整排肋骨(正常情況,手臂側上抬,只有肩胛骨滑動,肋排不動),這時由體側觸摸整排肋骨,由下而上,會發現從56肋以上,肋骨排列忽然轉折加,脫離了由骨盤下肋延伸上來的軸線走向。這時肩臂不調,腰腿問題不易解決。也就是橫軸不解,縱軸很難還原。
還有一點要注意,病人抬頭時,如果胸鎖乳突肌前緣的張力很大,斜角肌繃很緊,病人頭有抬不起感(大多數頭抬不起是因為頸椎卡住,而不是被頸前筋膜拉住),這時是腹部內張力太大,要用手法或藥物解決腹內問題,否則背部的筋膜被腹部限制住,很難調整。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為了傷科治療上結構調整的需要,我們將影響身體形狀、力線的因素,區分兩個單位,縱軸跟橫軸。
構成縱軸的三個要素是足弓,骨盤跟胸廓。這個軸線由雙腳足弓往上,經骨盤肋骨到上胸椎為止。其中腰椎的走向是被骨盤決定的(排除外傷變形的),胸椎的走向是被骨盤跟肋骨所共同決定的。
良好的縱軸線,是脛腓骨貼合(摸不到脛骨腓骨的稜線),跟腱中正,骨盤對稱,兩側薦髂關節貼合(良好的薦髂關節觸摸起來只有微微凸起),薦椎下緣收入臀肌內,腰薦關節陷入兩側脊肌內。腹斜肌要收入下肋跟髂骨的連線內。坐姿由背後推動,胸椎每個關節都要能夠滑動。胸頸椎交界要收入頭胸的連線不能外凸,抬頭時第七頸椎要能陷入。
橫軸是指由兩側手指手臂肩帶到1-5、6肋骨構成的一個帶狀結構。1-6肋(含胸椎)是縱橫軸交會之處。
良好的橫軸,在橈側尺側的掌腕關節面要順接(也就是舟狀骨跟橈骨,豆狀骨跟尺骨間的筋膜要平整),下臂屈肌沒有突起完全融入筋膜內,表面摸不到肌肉稜線。雙臂外展手心朝前時,肘窩(軸內的肘橫紋)也是朝前(尺橈股完全平行於手掌)的。三角肌胸大肌沒有稜線凸起,肩胛骨完全平貼在肋排上,肋骨平順沒有凸起,1-6肋由體側觸診,走向跟縱軸一致沒有轉折。
足弓歪斜,從腳延伸而上的力線就不正,骨盤無法均衡對稱。因此拆解足弓是恢復長軸的起始。
對位掌腕關節,尺橈骨平整,下臂屈肌融入筋膜是拆解橫軸的起點。
上面所述各處細節,既是診斷要點,也是歸位的依據,萬勿因為拉雜一堆而忽視。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中軸是個抽象概念,指一段肢體(或軀體)的中心線,這個中心線可能是直的,可能是彎曲的,看肢體怎麼擺,或從那裡到那裡。
所以分別看時,手指有一個中軸,手臂的上臂下臂各一個中軸,但是由肩臂到手指一體的中軸,未必會和前面三個重合。
中軸也是一個隨時變動的概念,坐姿和站姿,軀體的中軸不同,彎坐和仰坐,中軸也不同。
中軸是一個用於操做中的概念,“擺好中軸”或“讓中軸呈現”。比如說手臂,要擺在一個“勢”連貫的狀態,中軸才會呈現出來,如果手臂有扭曲或轉折,中軸就沒有辦法呈現,會呈現斷續態。
中軸要呈現,必需肢體的筋膜處在沒有轉折,最外層筋膜張力均等連貫的狀態,即沿著中軸橫向轉動筋膜,左右轉時張力要相同。
中軸呈現時,狀態會處在一種空鬆,前後左右張力均等的狀態,這樣才能引動深淺層筋膜的對位,才能躲開張力調整骨位。
勢也是一個操作中使用的概念。常常在治療中,會依著某個東西去重組其他的結構,在重組的過程中,就要有勢的概念,勢對了,筋膜連貫,才能完成重組。
比如說,用針還原結構,針刺在張力的末端,透過筋膜的覺知跟傳導,身體會自行還原,這時醫生要先把病人身體的勢擺好,這個還原才能完成。拉正足弓,用針還原腳腿筋膜,還原骨盤時,就是依著對位的足弓,把勢連上,藉針的刺激,筋膜系統自行轉正拉正骨盤。
勢的連貫,就是由所依點往上或往外延伸時,狀態的筋膜系統左右張力要均等,其實也就是中軸要呈現的意思。只是這時著眼點在有個所依點的連貫延伸。
像用筋膜去對位骨架時,要翻正全身筋膜的,使骨架的旋轉張力消失,就要把身體擺直,筋膜的翻動才能連貫,這時擺直的身體,就是所需要的勢。
勢的概念另外一個使用情況,是調整一個關節時,要躲開長程的筋膜張力,才能使該關節的開闔到極限,才能完成重組。這時肢體常常處在一個彎曲或扭轉的狀態,但是其中中軸必須呈現。這個彎曲旋轉的姿勢,就是必須找到的勢。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昨天一位醫師說她胸悶了十年,常常心悸,胸口會痛,差點去做心臟電燒手術。
觸診了胸廓,是典型的肋骨排列不齊,胸廓歪斜,牽扯心臟的例子。
我在很多年前,一位朋友送我一根大木質彎鉤,讓我自己按摩背肌調整胸椎,自那之後,我常常心悸,動不動心跳到近140下,換個姿勢就心悸,困擾我好幾個月。心電圖正常,沒有其他症狀。後來無意中發現胸椎歪了一節,調好之後,就沒再心悸過了!
心臟跟其他內臟一樣透過筋膜系統掛在骨架上,如果骨架歪斜,其上的筋膜組織張力改變,對心臟的牽拉如果影響了其上潛在的節律點,就可能不斷造成心悸。
我們呼吸時,由延腦下命令給呼吸肌,發生吸氣動作,當胸廓上肌肉受到一定牽扯時,上面的感受器誘發,出現吸夠氣了的覺知,而回饋抑制吸氣中樞,呼吸停止。如果胸廓歪斜,肌肉收縮受阻,回饋電位不易出現,就需要更加用力吸氣,因此便出現胸悶喘大氣的現象。這樣的人,如果再因緊張,胸背部繃緊,回饋完全出不來,會出現過度換氣症候群,覺得一直吸不到氣,有一種快要死了的恐慌。
這位醫生她的胸廓,觸診下,肋骨排列不齊。脊椎並不是在胸廓的正中間,這是縱軸橫軸對不上,橫軸把肋排帶歪了。這樣的病人在坐姿低頭前彎,抬頭後仰的過程,肋骨的開闔不平均,呈現一種歪斜扭曲的疊合,把橫軸張力解除,再把縱軸轉正,要病人前彎後仰把肋骨重新疊合好就好。
她因長期工作壓力極大,致全身緊繃,連手指都僵硬繃緊,這種末端筋膜鎖住的結構,手指沒有解開,結構是無法真正還原的。拆解手指需先拉直(已經無法完全伸直),不能用力拉扯,只能給它往伸直方向的引力,手指到下臂的中軸挪正,等待筋膜層層自己鬆解,手下可以感受到如冰山裂解溶化的微細變化,霹靂啪啦的細震跟滑動,慢慢手指就直了,一根一根拆解。
手指直了之後,再慢慢“搓鬆”手指皮膚,一樣是引著皮,等待筋膜因張力牽引的覺知,慢慢滑移重組,等皮都鬆了,才能有效的鬆解橫軸。否則橫軸的拆除也只是筋膜的挪借,效果不大,症狀會一直反覆。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有人問,為什麼脊椎上面有的壓了會痛,有的不會?我說,壓了會痛的是歪了!
做個試驗,雙手抱胸前彎,把背拱起,去壓脊椎看看,會有很多的點是痛的,再手放下坐直抬頭,重新壓剛剛痛的點,很多都不會痛了。
這種疼痛可以在身上各處製造出來,只要把肢體拉緊或彎曲繃緊,按壓都可以發生,甚至直線牽拉到到一定程度,即使不按壓疼痛也會發生。這是因為身上肌肉末端或是韌帶都存在著張力接收器,張力大到一定程度,傷害即將發生,這些感受器被啟動,發出訊息,大腦的解讀就是疼痛,開始產生應付的對策,肌肉拒絕做功,身體出現躲避或減壓的姿勢。
這種情況普遍存在生活之中,干擾著生活。肌肉過度使用,產生收縮無法放鬆,一按壓就痛,一用力就痛,關節也是。如果這種狀態是可能會因為工作的持續,而長期存在。而一些受傷後的關節也是如此,急性發炎期過後,疼痛仍然持續,變成不過度活動不痛,過度使用(或角度過大)就痛,肩膀、腳踝、手肘、手腕都有,腰尤其是大宗。這些基本原因都是肌肉、韌帶處在沒有辦法放鬆的狀態,那些疼痛的張力感受器一直處在瀕臨誘發的狀態,因此疼痛跟使用的障礙就一直存在。
當年醫學院剛畢業,看我師父治療手肘痛(網球肘,伸肌肌腱炎),肩膀痛(肱二頭肌肌腱炎),腳跟痛(足底筋膜炎),都用手調一調就好了,覺得完全不可思議,為什麼肌腱發炎可以用手摸摸拉拉轉轉就好了!後來才理解,原來那些所謂造成疼痛的原因,並不是像現代醫學所認為的發炎,而只是因肌肉骨頭的結構不對,而使肌肉肌腱韌帶一直處在張力狀態下,疼痛感受器不斷的被誘發而已。
那種疼痛是一種物理結構所造成的,而西醫悟誤認為是傷害引起的發炎,因此一直採取創傷修復的方法去對付(消炎、超音波、熱敷、電療),基本上是弄錯方向。中醫傳統傷科很早就知道這類的疼痛性質,用骨錯縫筋出槽來解釋,知道結構調整可以治療這類的疼痛。
這也是傷科治療之所以有意義的原因。因為能清楚知道結構的變化,並且去還原它。
當然這類的結構錯亂有複雜的理由,觸診出肌肉筋膜張力的變化也是要特別的訓練,並非看書就能理解,因為那存在於日常生活經驗範圍之外。但這種可以改變還原的治療是存在的,西醫因為無法量化研究而不肯相信(當然也存在從業人員的素質問題,大量統計之下,結果就令人懷疑)。
針灸的療效,很多也是透過刺激,喚起身體張力系統覺知而改善或治療這種疼痛,但是研究常常放在針灸的止痛化學機轉,同樣是弄錯物理原因跟化學原因。
我忘記如何調整胸前肋骨錯位的痛。是否身向后仰。另外身側肋骨肌肉拉傷的痛。和胸肋關節痛的治療有何不同。還有,有時候調肋骨後好些但還是有痛。應該如何再繼續調?
胸骨軟肋交界面錯位,用抬頭挺胸式調,弧面形成後,對位錯位關節後,吸氣加大弧,使肌肉攤開筋膜伸展,這樣放鬆後該關節不會再被擠壓錯開。
側面肋骨不平,要兩側肋骨一起調,凸的往對策輕輕施壓,但是主要是中軸要旋正,旋正肋骨就平整一大半了。旋正肋排後,可以要病人俯仰,解開肋間肌不均等的收縮,也可以在這時候垂直下疊肋骨。
背後肩胛骨內肋骨不平,用低頭姿勢造弧。
肋骨、肋間肌挫傷,常常需要2,3週的時間才能止痛,如果不是挫傷來的,調整後仍痛,就是沒有調整好。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創傷併發的痛風
嚴重的腳踝扭傷,因組織液滲出而腫脹,這時組織間壓力增加,會導致局部循環不良,如果病人平素尿酸過高,有痛風病史,要小心痛風會發作。
痛風是尿酸堆積在身體的某些部位,因尿酸對身體是有毒性的,所以會引起發炎反應,身體試圖清除或阻隔。尿酸是可溶性低的物質,在血液中循流,像水中沙子,沙子多或水流速低的時候,都容易沉積,常沉積在身體末梢手指腳趾,或血流轉彎處,踝、腕、肘、膝。
外傷腫脹,尤其是腳踝,組織間壓力大,血流慢,如果血中尿酸濃度高,就容易沉積,引發痛風。常見狀況是剛受傷,在診所治療完,感覺很好,但到了半夜,尿酸沉積到一定程度,痛風就發作起來了,開始灼熱抽痛。有些病人會認為是醫生搞壞他的腳。
受傷腫脹的腳,因血循慢,呈暗沈或蒼白而冷(溫度下降),不動通常不痛。而痛風引起的發炎,會紅腫熱痛,不動也一直抽痛,相當不同。
所以治療外傷時,最好問一下病人尿酸值,超過7就要小心。或是見到壯實膚色沈濁的,要交代,如果半夜抽痛局部發熱,是併發痛風了,看看平素怎麼處理就那麼辦,有交代了,病人心裡有預期,就不會回來找醫生麻煩,不然有時挺煩人的。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頸椎神經壓迫
這個大家都很清楚了,我想說的是剛剛發生時,一個可能會造成醫師困擾的情況。
頸椎神經壓迫(常是4、5、6為主),常見的症狀是由肩頸沿著手臂外後側往下痛。當這個症狀出現時,我想沒有醫生會誤診。
麻煩在剛剛要痛起來時,疼痛出現的部位,在肩頸後側,沿肩胛骨內往下痛,肩膀手臂不痛的。症狀會很像落枕。
最大的區別,在於落枕常常有固定的肌肉痛點,清楚的壓痛,但是這個沒有。落枕有明顯的頸肩轉動固定角度的牽拉痛,而這個痛的走向清楚,引起疼痛的動作不明確。
做頭往後仰擠壓神經根的測驗,有時手會麻痛起來,這時診斷容易。有的只有肩胛骨內的疼痛增加,這就容易有糾紛了!
症狀是會進行的,通常第二天,有時第三天,就會出現手臂麻痛的症狀,而且常常不是頸椎胸肋調一下就可以緩解,必須脊柱有足夠的鬆解,才能製造出空間容許椎間盤的壓迫。
所以如果第一次醫生的診斷是落枕,回去變得更痛,而第二次診斷變成頸椎神經壓迫,那或許小小醫療糾紛就難免了!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落枕絕對不要調頸椎,不可以扳(轉)脖子。扳(轉)脖子調頸椎不僅是不需要,甚至是錯誤的,而且可能製造傷害。
我們頸椎的結構,是被身體的縱軸跟橫軸所決定的。也就是被兩個力所決定,一個是由足弓骨盤而上的走向,這個是由骨頭的關節面直接連貫堆疊上來,是縱軸。另外一個是由連接頭骨、頸椎到胸廓上的肌肉張力所決定,這個主要是橫軸。
我們常見某些人頭歪一邊,這樣的人兩肩高度不齊,臉的兩側不對稱,鼻子也歪一邊。臉跟鼻子,都是因由頭、頸接到胸廓不對稱的肌肉張力,經長期塑形的。不僅是外面鼻子顴骨等可見的結構,甚至頭顱內部的結構,一樣是由這些肌肉所決定。頭有前庭維持平衡,所以會盡量保持中正,下面結構歪斜,不平整的肌肉,就會某種程度扯歪頭或頸椎的。
我醫學院同學的女兒,因一側耳咽管不通,導致中耳積水,放過兩次導管,還是脫落,該側幾乎聽不到。小妹妹骨盤歪斜,胸頸椎可動性很低,脖子肌肉僵緊,我把脊椎重組,頸部肌肉變軟變鬆以後,聽力才大致恢復。
顳顎關節開闔有響聲,一側鼻子一直不通,太陽穴永遠痛一邊,甚至部份耳鳴,部份眩暈,這些症狀,都是脖子兩側肌肉張力不均,造成頭顱內部筋膜錯亂形成的。這些都必須從縱橫軸的張力調整起,單獨調頭頸是沒有用的。
落枕也是,頸部某些肌肉張力變大、繃緊,使得該肌肉活動受限,於是頸部的活動就受限。肌肉張力增加,一定是肌肉附著的兩個端點,有一個移位,肌肉因而扭轉,才造成張力增加。而引起落枕現象的肌肉張力增加,是胸廓這一端,不會是頭或頸椎這一端。
因此常見落枕的斜角肌、斜方肌、提肩胛肌、胸鎖乳突肌,都是因為下面胸廓結構發生改變而牽拉住乳突骨或頸椎。因為胸廓的移位不容易觸摸,而頸椎的錯位清楚,所以通常直接就調整頸椎,試圖解決問題。
調整或扳動頸椎,雖然可使有問題的肌肉暫時鬆解,因為繃緊的肌肉,鬆解任何一端的張力,都可以使該肌肉鬆解,但是造成結構錯位的起因是胸廓而不是頸椎,把頸椎扳離現有狀況,只不過是借了其他地方的筋膜來使狀況緩解,也可以說只是弄亂了張力結構來改變症狀。畢竟頸椎是被害者而不是兇手,兇手是胸廓,是沒有對位好的縱軸跟橫軸。
扳過頸椎,緩解症狀後,一旦筋膜慢慢滑回原狀,頸椎從原本沒有錯位,只是被張力拉歪,變成真正的錯位。我治療過幾個,被扳完頸椎就去住院,全身麻痺的案子。
要如何知道是縱軸還是橫軸的問題?我治療用的椅子,病人坐上去是可以轉動的。病人正坐,醫師兩手分別放在有問題的頸椎跟肩胛,轉動椅子,病人跟著旋轉,看看是不是有一個方向,頸椎、肩頸是恢復平整的,如果是,就是縱軸出問題。如果不平,固定椅子,病人身體不動,左右旋拉病人兩個肩臂,看看是不是頸椎肩頸變平,如果是,就是橫軸出問題。
找出問題的來源,才能徹底解決。所以落枕要調的是歪斜的胸廓,而不是頸椎。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保護與限制
任何的保護,都是一種限制。常常有人問打球要不要帶護腕?跑步要不要戴護膝?腰酸的人須不須要戴護腰?
任何一種保護同時也都是一種限制。護腕保護了腕關節的韌帶不會被過度牽扯,同時也限制了肌肉的活動度。護腰護膝的情況是一樣的。
所以真的有傷害存在,才需要護具,防止進一步的傷害發生。沒有傷害帶護具,反而限制正常肌肉活動,更容易受傷。
記得以前有過研究,讓穿保護設計很好鞋子的人,跟打赤腳的人,接受跑步訓練,幾個月下來,打赤腳的那一組,腳肌肉腳踝的功能靈活度,優於穿好鞋的。
有一次,去泰山師父家,師父門口剛好有師兄弟練功,我穿了球鞋跟著練(師父家門口是粗石柏油,無法打赤腳練),結果不到半個小時,腳踝好痛,腫了兩三天。因為有足弓的鞋墊,妨礙了踝關節的活動,摩擦發炎了!
有些女士喜歡穿馬甲,一來塑型,二來比較不會腰酸。像那樣的穿著,腰部的肌肉沒有辦法得到足夠的活動,會越來越萎縮無力,只會讓身體的型更垮,腰更容易酸。
受傷後的腰,或老人家腰椎骨折,或腰椎間盤突出治癒後,什麼時候戴護腰呢?我覺得日常生活中,在安全情況下,不須出力工作不須久站的,盡量不要戴護腰,如此腰肌才能得到訓練,才能有更好的支持力。要工作、出遊、運動、久站才要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能顺生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