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属于几级伤残手术创面出血需要多长时间恢复

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广东广州& 510120
摘要:目的:总结我科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后并发出血患者的护理,为规范脾切除术后出血的护理常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脾切除术后专科护理,及时发现出血并配合抢救进行护理研究,提高护理水平。结果:脾切除术后及时发现出血,为积极治疗提供重要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脾切除术后的患者积极做好治疗的同时,进行细致、全面、有效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脾切除;出血;护理
&&&&&&& 脾功能亢进症(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恢复,症状缓解。脾切除术后易出现腹腔内出血,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脾切除术后出血是由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创面止血不彻底、血管残端结扎线结滑脱等导致,表现为腹腔引流液呈鲜红色,每小时引流量&150ml以上,有头晕、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易并发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等。我科月收治行1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手术,17例经常规术后护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愈出院。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经及时抢救及二次手术成功并治愈出院。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临床资料:
&&&&&&& 18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脾功能亢进症需手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41岁,术式均为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后加强专科护理,17例均恢复良好出院,其中一例患者,女性,49岁,脾切除术后6h主诉腰痛,烦躁不安,血压80/45 mmHg,呈进行性下降式,脉搏130次/分,血氧饱和度85%,引流管共引出血性液600ml,考虑为&脾切除术后内出血&,予及时抢救,在抗休克措施下再次在全麻下行腹腔积血清除术+腹腔止血术。术后患者逐渐康复,2周后痊愈出院。
&&&&&&& 2.护理体会
&&&&&&& 2.1术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 2.1.1生命体征的观察:全面了解患者麻醉及手术方式、术中出入量,有助于手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尿量、末梢循环等,尽早发现出血的早期表现,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进行处理。
&&&&&&& 2.1.2氧气吸入:吸氧可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纠正组织细胞缺氧,维持各脏器功能。患者血氧下降至85%,呼吸急促,立即改为面罩吸氧,氧流量6-8L/min,2小时后血氧饱和度为90%。
&&&&&&& 2.1.3术后出血体位:患者腹腔内出血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将患者的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予去枕,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中心负压设备,必要时吸痰。
&&&&&&& 2.1.4腹腔引流管观察:观察伤口渗液,腹带保护伤口。术后腹腔留置引流管接负压袋,妥善固定,引流袋放置在低于患者切口40~60cm的位置或悬吊在床边,以免因改变体位致牵拉而滑脱[4]。保持各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或堵塞,可由近端至远端挤捏引流管,以防血块堵塞[5]。腹腔引流液呈鲜红色,引流量增多,超过500ml/d或2h引流量200ml以上,提示腹腔内有活动性出血[6]& 每15~30分钟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的变化,有利于掌握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停止出血时间。该患者术后引流管共引出血性液1800ml,术中清除腹腔积血800ml。
&&&&&&& 2.1.5 建立静脉通路,快速用药:患者进入休克状态,快速建立四条静脉通道。
&&&&&&& (1)选择右颈深静脉接三通接头快速输血,监测中心静脉压,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遵医嘱输注红细胞,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输血前遵医嘱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
&&&&&&& (2)选择肘正中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5%葡萄糖250ml+多巴胺80mg静脉点滴,使用精密输液器调节滴速为20ml/h。输注过程监测血压变化,每5~10分钟测血压一次,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并按药物浓度严格调整输液速度,严防药物外渗造成皮下组织坏死。
&&&&&&& (3)大隐静脉切开术,为保证患者输入止血药物及扩容液体,需建立另一条静脉通道。由于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行右侧内踝大隐静脉切开术,予止血药物立止血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1g静脉点滴,5%250ml+去氨加压素16u静脉点滴及扩容液体静脉点滴。
&&&&&&& 2.1.6预防感染& 病室严格探视制度,减少陪人。禁食期间口腔护理每日两次,鼓励深呼吸、咳嗽、咳痰,予雾化吸入,每日两次,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2.1.7术后活动 术后1~2d患者限于床上轻微活动,可侧卧位。不可用力拍背,防止脾脏断面渗血。在患者卧床期间应密切观察下肢温度、色泽、肿胀情况,以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7]。脾切除术后1周~2周血小板计数达高峰,术后1 周内应每天或隔天复查血小板、防止门静脉血栓形成,对脾切除患者术后顺利恢复至关重要[8]。患者术后1周可以适当活动,如双下肢按摩等,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组织的修复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9]。
&&&&&&& 2.1.8 心理护理: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耗氧量增加,加重出血。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碰伤等意外,因此,此时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10]。配合紧凑合理的抢救工作,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解释及鼓励,以减轻其恐惧心理及心理压力。保持安静,稳定情绪,减少再出血。
&&&&&&& 2.1.9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应禁饮食,术后第4-5天有肛门排气,拔除胃管,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原则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 2.2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注意饮食卫生、忌暴饮暴食、戒烟酒;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勿用牙签剔牙,防止牙龈出血,感染。避免情绪波动;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 3.结论
&&&&&&& 脾切除术后出血是一严重并发症,脾切除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低,一般为0. 25%~1.17%,但若处理不及时,死亡率很高,有报道达33%,故预防非常重要。术后病情观察是预防出血的重要环节,护士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及患者的主诉等情况,可为早期诊断及时发现出血并积极处理提供重要时机。为患者康复提供的强而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猛超.外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刘丽娟,崔大龙,梁淑贤.脾切除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中国伤残医学,):53-54.
[3]肖辉,王建.脾切除术后再出血的诊断与防治.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4]王晓杰,吴艳. 1例骨髓纤维化巨脾伴有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护理研究,).
[5]汪新妹,朱佩钦.门静脉高压症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573-574.
[6]黄文杰.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医学临床研究,):635-636.
[7]褚 霞.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症.8 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8]佘又红,管敬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杂志,):40-41.
[9]沈亚芳.腹腔镜下脾脏切除20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10]张芳.腹腔镜脾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8-19.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脾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及再手术探讨(附24例临床分析)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脾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及再手术探讨(附24例临床分析)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脾切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