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400年内灭绝,因全球变暖而濒临灭绝,资源拮据,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毕业论文],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论文,全球气候变暖论文,全球变暖英语论文,全球气候变暖的论文,关于全球变暖的论文,有关全球变暖的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毕业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根据联合国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报告,中国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国家之一。冰川融化、土壤沙漠化、地表温度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高正给中国带来洪灾、干旱、农作物减产、家畜饲养不稳定、海岸线破坏和森林退化等一系列灾害。
  这不是恐吓。全球变暖,离我们不远。
极端天气,不是只发生在“后天”
本节导读在目前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全球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全球包括海洋、陆地在内的能量分配重新改变。气候是由能量驱动的,能量改变,气候就要重新波动,造成不同地方的气候在空间、时间上出现错位和变化,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但也不完全(是增加),有些地方是减少的,例如高温地区热浪出现频率增加,而北方冷冻、寒潮等低温灾害是在减少的。[]
往年立冬过后,杭州偶尔也会打雷,一般隔几年会出现一次。像今年这样,雷暴强度这么强,范围这么广,而且连续两次,可以说在杭州气象史上非常罕见。…
气象部门检测显示,广州遭遇了今年以来最严重的灰霾天气;环保局指出,空气污染指数高达129,已属于“不适合人类居住”空气质量等级。
今年已有8个台风登陆我国,除了影响较大的“莫拉克”之外,之后登陆广东台山的“巨爵”来势也十分凶猛,致使珠江口出现20年一遇高潮水位…
今年中国极端天气频繁 与全球变暖有关
自今年夏季进入汛期以来,我国各地不断出现强降雨、强对流、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据统计,今年6月1日至8月8日,我国有22个省(市、区)454个气象站点达到了极端高温事件标准,17个省(市、区)110个站点日降水量达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标准。与去年相比,综合高温和降水两种极端事件有出现站点多、范围广、超历史极值的记录多等特点。[]
11月9日至12日,席卷中国北方的暴雪造成了至少32人的非正常死亡(不包括交通事故),很多地区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初步评估此次降雪过程整体已达60年一遇,局部地区突破百年一遇
这是50年来历史罕见的严重大旱,我们总结了几点,一是范围大,涉及8个省区,二是持续时间长,秋冬连旱,从去年秋季开始,旱区降水量就比较少,对储备墒情没有起作用,冬季降水更少,墒情流失比较厉害,从整体看是四五十年来比较严重的大旱
今年夏天以来,西藏发生的一系列气候事件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农牧区遭遇3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一个月内山南和昌都地区两座冰湖溃决、拉萨市7月24日以30.4摄氏度的高温创下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相近。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20到100年,我国的气温还将继续升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将可能变暖0.5-0.7℃
我身边的异常天气
今年冬天突然特别冷…
将被淹没的,不只是图瓦卢
本节导读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全国的大城市有7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城市很多,除了造成环境问题、经济损失,还有很多无法货币化的社会影响。根据目前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到2050年,沿海三角洲地区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很可能迫使当地人口向外迁移,中国的一些沿海城市也无法幸免。[]
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发布2008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近10年最高,比常年平均高60毫米。区域特征为南海沿海升幅明显高于北部。相较常年,海南升幅最大,超过80毫米,山东、江苏、广东和广西次之,升幅介于60至80毫米,辽宁,河北、天津、浙江和福建升幅均低于60毫米。
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从理论上说,如果不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到2050年,上海存在被海水侵入的可能
未来海平面还将继续升高,珠江、长江、黄河三角洲上升9~107厘米。而如果2050年南京遭遇巨大洪水,由于海平面上升,洪水将被困在南京城内,排不出去。
而且根据联合国气候变迁小组(IPCC)对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的推估,到本世纪末,包括台北盆地,彰化、云林、嘉义、宜兰等地的沿海平原,都可能变成水乡泽国。…
咸潮已经成为威胁珠三角城市群用水安全的“心腹大患”。2004年年底,华南遭遇50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干旱导致相对水面较高的海水倒流,在珠江口河道形成42年来最严重的咸潮…
我国海水入侵主要出现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海南、广西9个省份的沿海地区。最严重的是山东、辽宁两省,入侵总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公里。…
全球33个人口密集的大型三角洲地区中,有三分之二正面临“地陷海升”的双重威胁,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已“跻身”这一危机榜上最严重的一级
它们已被判“死缓”
如果将海啸比作一种急症,对一些岛国来说,全球变暖可以称为慢性病。急症来之突然,短期内危害也大,但后果一般不特别严重;慢性病则看似无碍或者根本感觉不到,但却更为致命…[]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闻名于世的水城,风光旖旎,别有一番情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但是,由于海平面不断上升和洪水泛滥,这座美丽的城市到2100年,也就是97年后就几乎不能居住了。…
  马尔代夫的美景全部位于低海拔,全国平均高度仅高出海面1.5米,八成的国土不高于1米。如果联合国对全球暖化下海面上升速度计算准确的话,最快一个世纪这些岛屿将被海水逐一吞噬。…
  走在图瓦卢仅有的一条马路上,心里极不踏实。因为往左边看,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往右看,还是大海。时不时在马路中间的洼地里还会冒出一摊海水来,让记者总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跟马路一起沉下去。…
  据英国国际发展部估计,如果海平面上升一米以上,孟加拉20%的领土将被海水淹没,庄稼、牲畜将毁于一旦,疾病滋生,3000万人口将无家可归。…
  全球气候变浚F矫嫔仙谜庑┎卦诖笱罄锏拿览鲂〉好媪傧诺奈O铡K鞘堑厍蚣以袄锏蔫裁髦椋嵌捞氐拿涝愕故澜纾鞘遣豢纱砉思淦婢埃牵唇拧
气候贫困,不只是发生在非洲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多部门发起的“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项目表明,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贫困地区致贫甚至返贫的重要原因,95%的中国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地区。另据自然灾害研究中心(CRED)的数据估算,年中国年均气候变化受灾人口为1.2亿人,占世界比重的52.4%,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
气候变化正让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并不富足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而不利的趋势并没有停止的迹象。面对这样的困境,当地居民唯一的办法是逃离,或者默默地承受。乐施会项目官员李宁在表示,目前全球已经有2亿多人的生活,因为气候变化而受到影响。
咨询公司麦肯锡一项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很可能加剧中国北方及东北地区本已相当严重的干旱,可能导致这些地区的数千万农民蒙受重大收入损失。根据这项研究,如果不采取措施准备应对温度上升对上述两个地区的影响,多达3500万的农民可能损失50%以上的收入。…
火连湾一带常年的降雨量基本保持在355毫米,与此相对的是,由于近年来逐渐升高的温度,蒸发量一年却达到了1100毫米,几乎是降雨量的三倍多。火连湾村如今已经连续三年干旱,尤其6至8月小麦生长的关键期,更是滴雨未下。“十年九旱”已经成为了历史,村民们无奈地笑称,如今是“十年十旱”。…
气候贫困:全球变暖最严重的受害者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8日发布的《2009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说,目前全世界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15亿穷人中大多数是妇女。尽管贫困妇女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责任最小,但她们却成为受到气候变化打击最大的一个群体。
英国著名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公布了其与伦敦大学学院一项长达一年的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试图评价全球变暖对全球健康的影响。研究结论是: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健康最大的威胁。但关键问题是,这种威胁是完全不对等的…
欧盟委员会最近估算,贫困国家截止2020年每年用于整治气候变化的资金为1000亿欧元。欧盟表示,发达国家应每年拿出220亿-500亿欧元作为援助贫困国家的公共资金,国际碳原料市场应在2020年每年提供出380亿欧元的援助 …
非洲目前的碳排放也微乎其微,非洲所有的碳排放几乎全部来自森林砍伐以及森林和农田的逐步退化。但气候变化对非洲的打击却最大,因为它严重影响到非洲大陆脆弱的农业部门,而农业部门养活了70%的非洲人口。
消失的,不只是亚马孙森林
本节导读 未来气候变化将使中国生态系统脆弱性进一步增加;主要造林树种和一些珍稀树种分布区缩小,森林病虫害的爆发范围扩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和受灾面积增加;内陆湖泊将进一步萎缩,湿地资源减少且功能退化;冰川和冻土面积加速缩减,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对变化显得尤为敏感,冰川退缩、多年冻土萎缩、植被退化、沼泽湿地减少以及水资源减少
很多湿地被开垦为耕地,又因其盐碱化产量过低而弃耕,成为大片的盐碱地。不捕鱼捞虾、打苇垦荒就没有收入,但过度的开垦则使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在400多公里的风沙线上,这两大沙漠,日复一日蚕食着河西走廊上这块绿洲。民勤县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眼下已经达到了94.5%。…
在过去的50年间,拥有近3000个天然湖泊的中国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过去的40年间,全国湖泊富营养化面积激增了约60倍…
会议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2亿多,农业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
根据中国物种红皮书,中国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濒危比例,都已经超过了总数的1/3;而裸子植物濒危比例则接近了七成,被子植物濒危比重更高达87%
它们已经离我们而去
许多动植物的病虫害增加和蔓延;地球上物种绝灭的速度比原来正常速率高出了1000倍;海洋上大规模风暴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增加了50%,南大西洋开始出现飓风;非洲沙漠化加剧,世界第六大湖乍得湖在40年内已经消失……
  据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消息,巴西亚马孙原始森林17.3%已被砍伐,如果这个南美国家的原始森森继续按照现在速度受到破坏,将会有提前消失的危险。…
  食鸟蛙、外形奇异的壁虎、只会爬行不会飞的鸟,这些去年在大湄公河地区发现的163种新物种如今却因为气候变化而面临濒临灭绝。
  号称世界第四大内陆水体的咸海在上世纪末干涸,被联合国称为“20世纪最大的环境灾难”。咸海的消失其实是人类无度开发利用水资源行为的恶果。…]
  全球温度的增加影响到3.25亿人,还可能增加一倍,达到占世界人口(67亿人)的10%。还必须加上大量的经济损失,现在超过1250亿美元,到2030年可能达到3000亿美元…
我们今天在做的事情的后果,将要到至少100年后才能完全被了解。
  我们面对着这样的事实:明天就是今天。当今形势异常紧迫,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反复上演着这样一个悲剧,这就是太迟了。
制作团队 监制:李玉霄 赵国臣 策划:mondayzhang、奚流、张博涵、丁阳、周越峰、丁森兴、姚遥 美术:邓戎 制作:张伟仁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全球变暖物种灭绝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全球变暖物种灭绝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2){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389710/'+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2){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389710/'+pageNo+''" value="跳转">上一页首页共1/2页
浏览/回复13266/67
我以前在多彩上做了这个问题的转帖,现在把它转到这里来。同时继续该问题的跟踪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一、绪论&&&&&&&&&&&&&&  (一)粮食安全内涵&&&&&&&  什么叫“粮食安全”,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概念,人们往往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给予粮食安全不同的内涵。国内外理论界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主要有三种,但应用最广泛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以下称FAO)于1974年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的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粮食安全从根本上指的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20多年以来,这个概念一直处于演变之中,但其最基本的内容仍然没变。&&&&&&&  1983年4月,FAO又对粮食安全的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一新概念包括三项具体要求:&&&&&&&  1.确保生产足够多的粮食;&&&&&&&  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  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们都能获得粮食。&&&&&&&  这个新概念与以往旧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新概念提出了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也就是说既要发展生产,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又要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目前,FAO的概念已为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以及一些国家的政府和研究机构所普遍采用。&&&&&&&  (二)粮食安全内容的具体分析&&&&&&&  1、粮食安全从本质上讲,指一个国家抵御粮食经济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这种不测事件,可能来自于市场波动;可能来自于生产环节,也可能来自于流通环节;可能来自于国内,也可能来自国外。中国是粮食自给率很高的国家,因此,上述可能性中以国内的生产和市场的波动为主。因此,粮食的安全储备应以烫平国内的生产和市场波动为目标。&&&&&&&  2、粮食安全又反应了一个国家粮食生产及消费的能力和水平。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有根本性的改善,目前已稳定的跨越了温饱阶段,中国粮食安全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某些指标甚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生产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人们的口粮需求,而是使人们吃的更好。而一个国家人们的口粮需求得到了满足,也就达到了基本的粮食安全的水平。&&&&&&&  3、粮食安全又反应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的增长及对外贸易关系的好坏。因为,进口粮食不仅需要一定的外汇支付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才能保证粮食供给,又具备经济实力的支持。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产量之后,进口量的规模还要由外汇支付能力进一步决定,而进口的风险则在于与各个粮食贸易伙伴国的关系。此外,进口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从而使得进口的效益减少。&&&&&&&  (三)口粮需求&&&&&&&  口粮指的是人们直接消费的那一部分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保证,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人口占世界的22%,如果连口粮都要依赖进口,不但人民的生活受到威胁,而且,世界粮食市场也不可能生产出那么多的粮食供我国进口,因此,必须依靠自己解决口粮问题,这是粮食安全最基本的条件。&&&&&&&  用城市人口乘以城市人均口粮消费量加上农村人口乘以农村人均口粮消费量就可以得到未来一段时期内总的口粮消费量,从而也就知道了粮食安全所必须保证的最低的粮食产量。&&&&&&&  (四)粮食安全储备&&&&&&&  从本质上讲,粮食储备说的是一个“最低粮食库存”的概念,据FAO定义,指在新的作物年度开始时,可以从上一年度收获的作物中得到的粮食储备量,也称“结转储备”或“缓冲储备”。粮食储备包括周转储备和后备储备两部分,周转储备主要是为了克服粮食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与粮食消费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后备储备通常是用来补救因作物歉收造成意外的供应不足,或者是用来平衡社会所无法承受的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有时也叫专项储备。&&&&&&&  粮食储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目标,概括起来有三个:一是粮食安全,二是稳定收入和价格,三是经济效益。实现粮食安全目标需要付出代价,这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增加产量还是增加储备,无论是扩大进口还是改进分配,都不能不付出相当的代价。粮食储备太少,达不到预定的安全目标,太多必然增加财政负担。因此,粮食储备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界限,用最少的储备达到最高的粮食安全水平。
&淘股宝一周订阅:
预期盈利:18.0%
预期盈利:30.0%
预期盈利:30.0%
预期盈利:30.0%
二、中国粮食概况&&&&&&&&&&&&&&  (一)抽样数据说明&&&&&&&  为了不使文字太过笼统和缺乏说服力,以笔者实习工作过的四川省泸县粮食局的原始调查资料为例进行粮食概况的分析。&&&&&&&  泸县系四川产粮大县,而四川又是我国的产粮大省,所以其调查数据具有一定概括力。泸县人民政府对该县2006年的农户粮食收支平衡、城镇居民粮食消费、粮食企业收支三个指标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系统调查,由于均属政府机要,这里仅列出粮油供需平衡表部分数据。(见表1)&&&&&&&  1.根据全县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汇总,2006年全县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年初全社会粮食总库存吨,本年度粮食总供给&509764吨,本年度粮食总需求量吨,年末全社会粮食总库存吨,虽然全县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但从2006年年末库存情况看,粮食库存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1)2006年末,农户存粮吨,人均存粮190.61公斤,人均存粮比上年略增加4.54公斤。&&&&&&&  (2)2006年末,城镇居民存粮489.7吨,人均存粮2.36公斤,人均存粮比年初存粮减少1.75公斤。&&&&&&&  (3)2个国有粮食企业2006年末库存粮食5562吨(其中商品粮1562吨),比年初存粮仅增117吨。&&&&&&&  (4)14个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2006年末库存粮食4332吨,比年初存粮增加2343吨。&&&&&&&  (5)21户转化用粮企业2006年末库存粮食4139吨,比年初存粮增加&2748吨,而这部分企业的粮食需求量相当大,库存相对薄弱。&&&&&&&  虽然2006年全县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但年末粮食库存薄弱,若遭遇自然灾害,市场粮价突然波动,政府将无法有效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2.根据居民粮食消费调查显示,粮食消费变化呈现以下特点:&&&&&&&  (1)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粮食消费趋于多样化,消费品种趋于高档化。居民米、面消费数量日趋减少,在外就餐日趋增加,生活水平在进一步提高。&&&&&&&  (2)居民购买粮食渠道变宽。大型连锁超市和社区放心粮油成为居民购粮的首选之地;其次是集市贸易销售增大,集市贸易成为乡镇居民的调节余缺的基地。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经营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原有的国有粮店早已被超市和社区便民粮店取代,国有粮食企业作为粮食经营主渠道主要担负粮食储备及大宗品种的批发任务,该县已经没有国有零售粮店了。&&&&&&&  (3)农村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口粮平均消费水平存在差距。全县农村农民年人均消费口粮264.7公斤,而居民年人均消费粮食仅163.7公斤&。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仍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消费肉类食品和其他粮食替代品相对较少。&&&&&&&  3.全县现有的两个国有粮食企业年末粮食库存扣除省、市储备粮后,县级储备粮库存1000吨和商品粮库存1500吨,也就是说作为本地区政府宏观调控的粮食库存量只有2500吨,作为粮食流通主渠道的国有粮食企业商品粮储备极不充足,远远不能满足本辖区的应急需求,更谈不上作为农业产粮大县应急外调粮食了。&&&&&&&  身为产粮大省的产粮大县尚且如此,全国的粮食情况便显而易见了。&&&&&&&  (二)结合主要指标对中国粮食情况的分析&&&&&&&  1.粮食库存安全系数&&&&&&&  粮食库存安全系数是指一个粮食年度结束时,粮食结转库存量占下年预计粮食消费量的比。&&&&&&&  1994年以来,我国粮食库存安全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50-80年代年均近15%,80年代年均20.2%,90年代年均34.8%。&而1996年至2000年世界粮食库存安全系数平均为16.5%。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库存安全系数比国际水平偏高,但是,近几年来开始下降。&&&&&&&  2.粮食产量波动系数&&&&&&&  粮食产量波动系数是指某年实际粮食产量与该年用时间序列资料计算的趋势产量比。&&&&&&&  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波动系数呈下降趋势,从60年代年均5.5%下降到90年代的年均2.2%,粮食生产的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预计本世纪前十年,年均在2.0%左右。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般来讲,粮食产量波动直接受播种面积因素影响较大。8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均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90年代以后下降到75%,2000年以后下降到70%以下。&&&&&&&  3.粮食外贸依存系数&&&&&&&  粮食外贸依存系数是指年度内一个国家粮食进口(出口)量占粮食总需求量的比。&&&&&&&  一般而言,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其粮食外贸依存系数要低于一个农业人口较少的国家。农业资源短缺的国家追求过低的粮食外贸依存系数,会付出高额成本作为代价,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粮食基本自给,粮食外贸依存系数较低,年度最高在4%以内。根据我国加入WTO后的承诺,今后几年粮食外贸依存系数年均在5%左右。&&&&&&&  4.贫困人口的温饱状况&&&&&&&  贫困人口粮食安全的最低要求:一是不因粮食问题而饿死,二是不因粮食问题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还有7800万人口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1996年约占总人口的6%,1998年降到4.6%。无论从粮食安全内涵要求,还是从社会安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看,都应设法加快解决这部分人的温饱问题。
三、粮食安全问题的隐患&&&&&&&&&&&&&&  通过对粮食安全概念和我国粮食概况的全面了解,再经过大量资料的查阅和对粮食工作实践所积累的原始资料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粮食安全存在着不小的隐患。&&&&&&&  (一)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产量逐年降低&&&&&&&  有专家指出,未来我国粮食增长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科研体制不顺和科研投入不足,以及其它制度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前两项。&&&&&&&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耕地以年均约2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人均耕地已从1978年的约0.15公顷下降到1999年的0.1公顷左右。&同时,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水旱灾害趋于加重,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在过去的3年中,国内耕地净减少了1300万亩。据一些学者预测,从“九五”期间到2010年,我国耕地预计将减少400万公顷左右,到2030年预计将减少600万公顷。因此,未来时期耕地减少将会是制约粮食生产的最基础的因素。&&&&&&&  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在第121位,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约一半的国土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20%,干旱缺水成了这些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粮食生产最为严重的瓶颈。从长远看,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完全有可能超过耕地资源。&&&&&&&  虽然一些地区耕地面积有一改往年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因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趋势依然难以改变。&&&&&&&  (二)耕作粗放,单产低&&&&&&&  粮食生产受粗放型经济余毒较深,消耗多,污染大,效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不够优化,农业科技发展严重滞后。&&&&&&&  由于政府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减少,以及农业科研体制的错位,导致了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下降。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40%的育种专家认为,我国的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总体上是不成功的。与此同时,农业科研成果扩散机制也问题丛生。由于经费严重短缺和组织体系支离破碎,特别是直接联系农户的基层推广组织的明显衰弱,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难以被农业生产采用。这方面的制约,将是决定未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由于生态目标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一部分已经垦殖的土地需要退耕还林还牧,所以增产只能依靠单产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国共有大于25度的坡耕地9151万亩。这些坡耕地基本上都是毁林毁草开荒后的产物,且大多数采用水土流失严重的顺坡耕作方式。这些地区如果继续种植粮食不仅没有比较优势,而且也不可能持续,所以这对粮食增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农业成本高,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农村劳动力外流,撂荒严重&&&&&&&  泸县的粮食生产调查中也对生产成本情况做了详细调查,其中的水稻生产成本基本数据。(见表2)&&&&&&&  该表还未包括晾晒成本,可想而知,粮食生产成本是如此之高。许多农民看到不交农业税了,加上政府还给些补贴,以为挣的比在外不会少太多,结果一年忙下来只糊了口,化肥价涨得太凶,把国家优惠政策都吃掉了。&&&&&&&  所以,由于种田的利润不大,再加上城镇化发展的加快,许多农民干脆把自己的承包土地转让给别人耕种,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农业劳动力急剧减少,这一系列趋势所引起的必然后果便是:撂荒现象严重。&&&&&&&  (四)城镇居民无存粮,缺乏抗风险能力&&&&&&&  如前文所述,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购粮渠道变宽,所以城镇居民家中基本没有存粮,一般存粮在3公斤左右比较普遍。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在不缺粮,现买现吃比较新鲜,在外就餐也很方便。&&&&&&&  但是,如果一旦爆发粮食危机,城镇居民的粮食供应情势将会相当严峻。&&&&&&&  (五)农村粮食作饲料多,浪费较大&&&&&&&  造成第四点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现在市场上粮食替代品增多,单纯成品粮食消费相对减少。而这里说的粮食替代品在很大范围内是肉类。&&&&&&&  许多人或许会想,粮食不够或者价钱贵了,咱就吃菜吃肉呗!诚然,随着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肉乳蛋类食品的消费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但是请不要忽略了另一点:饲料粮的需求量也同样会相应地增加。&&&&&&&  而在现今的中国农村,工业饲料成本昂贵。农民们买不起饲料,就用基本没有经过转化的饲料粮直接喂牲畜,造成了粮食原料使用效率的极度低下和极大浪费。而且调查显示,稻谷用于直接喂猪的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农民大都觉得反正粮食也不值钱,用于买卖无利可图,而养殖业相对来讲利润更大,不如直接用作饲料,再者,用自己的粮食直接喂养也更方便。&&&&&&&  (六)余粮绝大部分在农民和非国有企业手中,政府缺乏调控力&&&&&&&  再次以泸县粮食调查为例,2006年末粮食库存为吨,其中农户存粮为吨;城镇居民存粮为489.7吨;国有、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转化用粮企业库存分别为5562吨、4332吨、4139吨&。也就是说,作为本地区政府宏观调控的粮食库存量仅占全地区粮食库存量的4%,而95.7%的余粮都掌握在农民和非国有企业手中。&&&&&&&  这样的话,由于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储备不充足,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将会大打折扣,在紧急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启动粮食预警方案。
四、消除粮食安全隐患的措施&&&&&&&&&&&&&&  针对以上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隐患,这里也有必要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增加粮食储备量,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力&&&&&&&  1.必须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增加国库粮食储备补贴的财政预算,使国有企业粮食储备安全线至少能达到两个月的全国粮食需求量的最低标准(&该需求量为7500万吨),这样才能切实地保障粮食安全,保证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储备在全社会粮食储备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整个粮食安全工作的关键。&&&&&&&  2.粮食安全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人人有饭吃。为此,国家创立了储备粮体系。但从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考虑,光靠国家储备还是不够的,还要建立社会储备。社会储备包括生产者余粮储备和经营者的经营储备。在国家尚未将此纳入外围储备网络的情况下,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发性储备并不是出于社会责任,而是自身利益的需要,他不会考虑什么粮食安全问题。如果将他们纳入国家外围储备,给予一定的补偿,并承担具有约束性的储备义务,可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对粮食安全将多加一道保险。具体设想是:在产区,成立粮食生产协会,由协会建立农村余粮储备。在销区,有条件地选择一批经营企业,由他们来建立企业粮食储备,由粮食监督部门定期检查,国家给予一定的库存补偿金,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  3.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经营企业的规范管理和保证流通渠道的通畅是社会粮食有序流通的大趋势。因此,全社会粮食的管理工作应当由粮食主管部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  (二)&制定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实施了大量惠农政策,包括农业税的减免,对粮食的增产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尽管连续两年实现粮食增产,与1998年粮食产量5000多亿公斤的峰值相比,差距仍有不少。而且由于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即使在粮食增产的情况下,粮食利润依然很低,农民增收依然困难,农民种粮积极性依然不高。&&&&&&&  政府不断尝试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但是每次改革的主要动机都是要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在政策理念上,对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府对粮食生产者的财政支持乃是正当的支出,故不能形成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机制。&&&&&&&  所以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农发行、农村信用社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扶持。发展定单农业,从市场层面再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另外,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还应调整农业保护政策,给予农业以符合国际多边协议的有效保护。&&&&&&&  (三)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提高粮食单产量和质量就必须坚持科技兴农战略,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实现以科技为基础的增长。&&&&&&&  由于大部分农业科研成果都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因而想通过农业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利用市场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回归,进而筹措农业科研活动再投资的途径是行不通的。这就决定了农业科研机构应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拨款制度,使得农业科研投资在面临各种投资需求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率先得到保证。在投资规模上,应将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不足0.1%提高到发展中国家&0.26%这个现有平均水平,甚至更高。只要农业科研投资得到保障,粮食增产、品质改善和其它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就有了基础,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会为粮食问题的解决带来广阔的前景。同时还应消除应用已知技术的障碍。当前要务是重建和再造一个富有成效的农业推广体系。事实上,我国仅靠推广现有的成熟、配套技术,提高其覆盖面,就可使粮食产量获得大幅度增长。比如推广杂交水稻、良种小麦、优良杂交玉米组合等良种技术;推广科学配方施肥技术,实行平衡施肥,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克服北方气候干旱的不利影响;推广精垦播种、地膜覆盖、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等。经测算其中的增产潜力,相当于现有单产水平的1.5-3.5倍。&&&&&&&  (四)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产量&&&&&&&  针对耕地面积逐年递减的严峻情势,政府应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立法,做好城镇建设规划,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对耕地的侵占。&&&&&&&  储粮于仓莫如藏粮于地。在节流的同时,还应增加耕地来源,努力勘察和适当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溉设施,增强抗旱能力;合理耕作,减少桔杆燃料使用量,使之还肥,保持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坚持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培育粮食生产潜力,以期当未来阶段需要更多的粮食时,用于其他用途的土地也可以还原为粮田重新进行粮食生产。&&&&&&&  (五)掌握市场供求信息,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只有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供求信息,政府才能实现对粮油供需平衡情况的有效监控,以便于对市场形势进行预测,并针对突发事件提出应急措施。&&&&&&&  所以应当完善和拓展信息渠道,坚持做好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一是落实专项工作经费,确定固定粮情调查点,使样本户能对粮食收支平衡及时进行登记,从而提高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按照调查工作要求,做好调查人员和被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满足调查工作的需要。&&&&&&&  (六)建立粮食预警机制,保证市场需求&&&&&&&  在掌握市场供求信息的同时,应加强粮食监控机制,确定具体的警戒线:&&&&&&&  1.粮食市场价格。粮食价格超过粮食部门或物价部门的规定限价为警戒线。&&&&&&&  2.粮食销售量。粮食销售量急剧上涨,通常连续三天日销售量超过正常50%为异常,超过100%为警戒线。&&&&&&&  3.商品粮库存。商品粮库存不足非农业人口一个月口粮为警戒线。&&&&&&&  4.粮食市场购销秩序异常波动,抢购三天为警戒线。&&&&&&&  并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要求,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拟清步骤,落实责任,确保接到重特大突发事件粮油供应任务时,能及时快速地收集和报送信息,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军需民用、平稳过度危机,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五、结语&&&&&&&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产业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首先保障了粮食生产,才能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才能成为所有非农产业的坚强后盾,才能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无限的后劲。&&&&&&&  加入WTO后,特别是2003年9月以来我国粮油价格出现了恢复性上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粮食安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不可否认,本文对粮食安全工作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很多问题和解决方案无法保证全面与绝对客观。我国尚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缺乏许多市场建设经验,包括粮食工作的经验,只有在&“探索—总结—完善”&循环式中不断实践,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强国富民之路。
粮食安全问题不能盲目乐观&&&&&&&&&&&&&&  &&&&&&&  记者:由于农业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很多人都关心,气候变化会不会对我国的农业产生负面影响?&&&&&&&  &&&&&&&  林而达:确实,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幅度增大。专家们都比较认同的是,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至10%;到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  而且,由于气候变暖会使农业需水量加大,而供水的地方差异也会加大。为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  记者:但现在许多专家都倾向于认为,中国粮食安全不会出问题。&&&&&&&  &&&&&&&  林而达:对粮食安全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多人都过于乐观。据有关部门预估,我国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顶峰,大约15亿。为了满足新增两亿人口的需求,将要多生产1亿吨粮食。如果盲目乐观,不采取措施,届时粮食总产量将减少5%~10%,也就是说,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还要多生产3000万吨~5000万吨粮食才行,这是个很大的数字,所以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必须时刻高度重视。&&&&&&&  &&&&&&&  (林而达------农业气象专家、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经济透视:粮食安全牵动世界&&&&&&&&&&&&&&  &&&&&&&  张光政&&&&&&&  &&&&&&&  从数量上看,目前全世界的粮食足以养活现有的65亿人。但事实上,全球仍有八亿多人食不果腹,每天有数万人死于饥饿。为平衡粮食供求关系,俄罗斯建议成立“粮食欧佩克”——&&&&&&&  &&&&&&&  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主权完整、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的基本内涵是保证全世界所有人都有权利得到最起码的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前不久发布的预测报告称,今年世界谷物产量有望达到20.95亿吨的创纪录水平,比去年增长4.8%;低收入缺粮国家的谷物总产量虽然有所提高,但增产的主要是中国、印度,其他国家的粮食产量均有所减少,33个国家仍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世界粮食计划署公布的信息显示,如果从数量上看,目前世界有足够的粮食养活所有的人,但不幸的是,地球上还有8亿多人食不果腹,每天有数万人死于饥饿。&&&&&&&  &&&&&&&  人口增加可能会危及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据统计,去年世界总人口已超过65亿,新增的7800万人中近94%在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不得不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和欧盟大量进口。历史证明,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进口量超过了其国内需求的25%,该国势必对粮食出口国形成战略依赖,其经济独立性和自主地位也将受到削弱。&&&&&&&  &&&&&&&  生物能源的需求增加导致粮价上涨,是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又一大诱因。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高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开始重视发展生物能源,主要是用玉米等粮食生产乙醇。去年美国有20%的玉米被用于生产乙醇,今年这一比例预计将达到&25%。这一因素导致玉米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翻了一番,小麦的期货交易价格处于10年来最高水平,大米的价格也在上涨,肉、蛋、奶的价格也呈现“水涨船高”&之势。研究表明,如果食物价格因生物燃料需求增加而上涨,当食物价格每上涨1%时,世界上的饥饿人口将增加1600万。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延续,就意味着全球饥饿人口到2025年会增至12亿,比先前预测的多6亿。尽管如此,美国仍打算到2017年将乙醇产量提高到350亿加仑(约合1324亿升),为此将用掉3.2亿吨玉米,数亿人将因此失去口粮。&&&&&&&  &&&&&&&  有迹象显示,随着石油时代逐步走向终结,粮食将在世界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3月8&日至9日,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巴西,双方商定联手建立“乙醇欧佩克”,以推动乙醇燃料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乙醇欧佩克”虽属能源外交范畴,但直接影响世界粮食供应。无独有偶,俄罗斯农业部长戈尔杰耶夫6月19日表示,鉴于人类对生物燃料所需粮食和食用粮的需求日益增长,俄建议成立“粮食欧佩克”,以协调世界粮食贸易,平衡供求关系。俄已向粮食出口国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提出了这一想法。&&&&&&&  &&&&&&&  虽然“乙醇欧佩克”和“粮食欧佩克”都还处在设想阶段,但应看到,美国和巴西作为两大乙醇生产国和出口国,如联手建立“乙醇欧佩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际能源格局,对油气生产国造成压力,同时也能左右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俄、乌、哈3国谷物的年均出口量分别为1200万吨、1000万吨和550万吨,其总量相当于世界谷物年均贸易量的&16%。3国联手成立“粮食欧佩克”,可以影响国际市场粮价。&&&&&&&  &&&&&&&  自然灾害、武装冲突、贫穷、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等,都是造成粮食产量不高、饥饿人口增加的原因。因此,要想在粮食供应方面实现自给自足,避免受制于人,缺粮国家的出路就是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本国的粮食产量。
谷物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品种,其中玉米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001&年,原油价格开始了漫长的上升之路,2003&年全球经济景气复苏则加速了油价上涨。高油价时代,替代能源的故事变得人见人爱,玉米由于是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也搭上“顺风车”成了明星。&&&&&&&&&&&&&&  伴随生物能源的发展,玉米价格自05&年开始飙升,目前已经达到近30&年的高点。美国是最大的玉米出口国,约20%的玉米用于出口。在全球玉米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07&种植年度美国玉米出口占全球贸易量近70%的份额。&&&&&&&  &&&&&&&  布什政府2005&年推出了《生物能源计划》,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美国汽油用量减少20%,同时提高乙醇和其他替代性燃料的用量。该计划称,美国2017&年乙醇和其他替代性燃料的用量将达到350&亿加仑,是2006&年燃料乙醇产量的7&倍。如果&&&&&&&  全部用玉米来生产,需要目前全美玉米产量的1.5&倍;相应的,需要增加4000&万英亩的玉米种植,是目前水平的44%。&&&&&&&  &&&&&&&  这一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将消耗大量的玉米。美国农业部(USDA)对未来用于燃料乙醇生产的玉米量预测值逐年提高,07&年最新预测值与05&年相比接近翻番。USDA&预测美国玉米出口将持续下降2-3&年,从2006/07&年度的5590&万吨下降到2009/10&年度的4700&万吨。减少的890&万吨出口,占目前全球玉米贸易量的11%。之后,玉米出口量将逐步回升,要恢复到目前的出口量,则要等到2015/16&年度。接下来的问题是:在美国玉米出口下降的时候,谁能够填补这个缺口?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  &&&&&&&  玉米价格的火爆,导致2007&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创下历史新高。增加的种植面积中,部分来自原先种植大豆的耕地,部分是享受联邦补贴、仍处于休耕期的耕地。玉米价格的急涨、播种面积的增加,实际上挤占了其他作物的耕地。大豆、小麦等其他农作物价格的上涨也就显得不可避免了。目前,美国玉米、小麦、大豆的库存消费比都处于长期低点,全球谷物库存处于30&年来的最低水平。在高油价的背景下,玉米价格上涨只是全球性农产品、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缩影。这对于粮食进口国,尤其是那些依赖粮食进口解决国内饥荒的低收入国家而言,是非常糟糕的消息。布什的《生物能源计划》也因此被指责为“汽车轮子碾碎穷人饭碗”。&&&&&&&  &&&&&&&  -----&国泰君安&-农林牧渔行业:农产品涨价谁收益?&
粮价低迷使农民转向收入更高的经济作物,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下降趋势,这又进一步限制了粮食供给。从1978&年开始,粮食增产一直与播种面积减少伴随始终。换言之,我们仅仅依靠提高单产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周边的耕地逐步被占用的趋势难以逆转。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同时,还有耕地质量下降的隐忧。被占用的耕地大多靠近城镇,灌溉设施发达;新开垦的耕地大多偏远、交通不便利,灌溉设施也不很发达。从长期来看,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必将对农产品供应、价格产生深远影响。&&&&&&&  &&&&&&&  基于以下三点,我们认为我国粮食价格处于长期上升趋势中:&&&&&&&  1、&粮价涨幅落后CPI&已达10&年以上,粮价与其他商品价格比例失调,没有体现&&&&&&&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有补涨需求。&&&&&&&  &&&&&&&  2、&人口增长、消费升级拉动粮食消费,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则限制粮食供应,长期的供求关系决定长期的价格上升趋势。&&&&&&&  &&&&&&&  3、&粮价上涨具有政治合理性。对农民而言,粮价上涨的增收效果最为明显;对政府而言,粮价上涨的效果胜过其他补贴政策,可谓事半功倍。&&&&&&&  &&&&&&&  -----&国泰君安-农林牧渔行业:农产品涨价谁收益?&
农产品涨价的最大受益群体是农民,与农民存在“利益共振”的公司才能从中受益。&&&&&&&  &&&&&&&  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中国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如种植、养殖大多由农民完成。上市公司基本分布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环节,一些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利润在农产品涨价的情况下还受到挤压。因此,直接从农产品涨价中受益的公司并不多。&&&&&&&  &&&&&&&  国泰君安---《农产品涨价谁收益》
从&跌无人问&涨多头管&看农副产品调控得失&&&&&&&&&&&&&&  &&&&&&&  农副产品“跌价无人问,涨价多头管”的现象,显示出目前调控仍停留在“短缺调控与消费者调控”的层面;暴涨某种程度上源自此前对生产环节利益的漠视&&&&&&&  &&&&&&&  连日来,我国各地粮油肉蛋价格轮番上涨,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严峻考验,并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瞭望》新闻周刊调查发现,这轮价格普涨有宏观经济偏快、流动性过剩以及世界食品价格上涨等客观原因,同时暴露了农产品市场调控思路的欠缺、动物防疫体系的薄弱,粮食能源化的负效应也开始显现。&&&&&&&  &&&&&&&  源自对“跌”的漠视&&&&&&&  &&&&&&&  对政府近期的肉价调控,长期从事生猪养殖的江西华绿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生不无微词。他说,一年前养猪户们苦苦挣扎、赔本杀猪的时候,除了少数畜牧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微弱的呼吁,舆论无声无息,也未见政府扶持。现在猪肉一涨价,政府部门一边通过投放国家储备肉等措施平抑肉价,一边给城里人提高低保、发放“肉补”,明显有“重城轻乡”、“重消费轻生产”的嫌疑。&&&&&&&  &&&&&&&  徐建生说,政府如果在去年把这些提高低保、发放肉补的钱,通过价格补贴、疫病补贴、种猪补贴或者疫病保险扶持农户“救市”,保护养殖户积极性,减少提前出栏,引导及时补栏,今年的暴涨行情或许可以避免,至少不会暴涨。他坦言,今年猪肉价格暴涨根本原因是供需有缺口,而供需缺口是由于去年猪肉低价和蓝耳病疫情造成猪贱伤农,是有关方面对去年肉价暴跌和疫病的漠视留下的“后遗症”。&&&&&&&  &&&&&&&  江西省农业厅市场处副处长胡仲明说,猪肉“跌价无人问,涨价多头管”的现象,在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并不鲜见。政府容易重视消费市场的反映,忽略生产环节的呼声;市场不会因价格低廉激起微澜,却能对价格上涨产生强烈波动;消费者只能感知价格上涨的苦楚,却难以体会猪肉价格下跌时农民的辛酸。农民既要承受下跌的亏损,又难享受上涨的红利……而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对跌的漠视,加上风险补偿机制缺失,导致了报复性的暴涨。&&&&&&&  &&&&&&&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各级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还习惯于在供应短缺、价格上涨时,站在城市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而在农产品过剩时却要么不管少问,要么无能为力,“托市”、“救市”难见有作为。而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劣是世界性的课题。虽然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但在全社会的舆论氛围、思维方式上,农民的话语权还是太弱,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还存在“以城压乡”,“二元结构”思维依然存在。&&&&&&&  &&&&&&&  李国祥说,在城乡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政府“有形的手”必须更多地从“短缺调控”转为“短缺调控与过剩调控相结合”,从“消费调控”转为“消费调控与生产调控相结合”。他认为,短缺调控是无源之水,只能头痛医头,治标不能治本,只有结合过剩调控,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农产品产销平稳的长效机制,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  从去年底至今的粮油肉蛋轮番涨价的情况看,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正变得更加频繁,涨跌幅度也在悄然增大。李国祥说,过去,各地城市有“菜篮子工程”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稳定。这几年随着农副产品生产加速向农区转移,“菜篮子工程”的补贴机制名存实亡,而新的、全国性的补贴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  &&&&&&&  下一步,要研究是否需要建立对所有农副产品的生产补贴机制。&&&&&&&  &&&&&&&  实际上,目前国家对粮食的补贴机制已经建立,并初见成效。对比去年底的粮价上涨和今年5月的猪肉价格上涨,两者表现迥异。&&&&&&&  &&&&&&&  去年粮价上涨后,国家通过抛售最低收购价粮食,市场粮价很快得到平抑,至今仍在较高位稳定。而今年5月的猪肉涨价行情则是&“一天一个价”,虽然有关部门提出动用国家储备肉平抑市场,但迟迟未见行动,业内预测肉价至少要到8、9月份才能回落,有的甚至说要到明年,政府部门对&“疯狂的肉价”似乎束手无策。&&&&&&&  &&&&&&&  这是由于目前政府对这两种农产品的调控机制不同。2004年春粮食价格上涨后,国家及时采取措施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每年发布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获时如果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则由国家指定的粮食经营企业入市收粮。这一方面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证了足够的粮食产量;同时,收购进来的粮食也成为政府重要的调控手段。因此,这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上涨,价格稳定。而包括生猪在内的许多农副产品生产完全市场化,又缺乏生产预警机制,因此不免大起大落,价格暴涨暴跌。&&&&&&&  &&&&&&&  受访的有关人士提出,为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应该参照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研究对整个农业产业建立生产补贴制度,建立农副产品持续稳产稳价的长效机制:可以考虑出台最低收购价制度;可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建立种猪补贴、疫病补贴等制度;积极引导销区与产区建立紧密的、有利益纽带的产销合作机制;抓紧建立和扩大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  粮食能源化“挤压”食品安全&&&&&&&  &&&&&&&  粮油肉蛋价格普涨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粮食能源化。近年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粮食产品用于替代能源的生产,生物能源产业方兴未艾,谷物需求大量增加,推动了粮油肉蛋涨价。&&&&&&&  &&&&&&&  《瞭望》新闻周刊在去年底粮食价格上涨期间曾就粮食能源化问题作过调研报道,并发出警号。随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  最近的肉蛋价格上涨再次证明,燃料乙醇给中国带来的并不全是好东西,高油价和高粮价的双重压力给国计民生带来了困难,对整个宏观经济提出了新挑战。能源安全问题开始“挤压”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食物安全问题。&&&&&&&  &&&&&&&  长期以来,粮食是比较效益最低的农业产业,能源用途的开拓延长了粮食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适度发展,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盲目建设的势头,不仅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玉米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有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吃饭问题永远不能掉以轻心。大量消耗粮食来加工工业用油、化工产品,不仅是“拆东墙补西墙”,更是“挖地基盖屋顶”。一定意义上,粮食安全问题属于生存的范畴,是“底线”;能源安全则更多的属于发展的范畴。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说,中国粮食不能承受“能源化”之重。为了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国的土地已经筋疲力尽,我们“不能饿着肚皮开汽车”。&&&&&&&  &&&&&&&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学者管清友最近说,在生物能源上,目前中国陷入了两难,如果大力发展乙醇等生物能源,则直接面临高粮价的威胁;如果不发展,则可能在替代能源领域落于人后。如何应对?他提出了三点思路:&&&&&&&  &&&&&&&  一是增加粮食和能源产品的进口,尽可能减轻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食品价格走势关乎民生,应当作为首要考虑的政策目标。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如果能部分转化为储备油和储备粮,则既发挥了外汇储备的作用,又解决了燃眉之急。&&&&&&&  &&&&&&&  二是把粮食问题等同能源问题来看,千方百计增加国内粮食供给,给种粮农民以实惠,保障他们的利益。通过补贴、限价收购和流通体制改革等手段,理顺粮食供需渠道,增加粮食供应。&&&&&&&  &&&&&&&  三是重新思考和调整中国替代能源发展的思路,重新思考美国等粮食生产大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思路是否适合中国。&&&&&&&  &&&&&&&  管清友说,中国的能源战略至少应该考虑到两个问题:首先是替代能源发展不可回避,要作为长期战略。其次是能源战略首先要保障国民福利,导致国民福利下降的能源战略没有意义。人是第一位的。尽管中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但是粮食安全永远都比能源安全重要。本轮粮油肉蛋价格普涨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全面审视&&&&&&&&&&&&&&  &00:00:00&&&&&&&  [摘要]美国农业政策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2002年5月产生的“2002年农业法案”,是美国国会根据形势变化做出的调整而产生的新法案。美国农业政策影响了美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了解美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应该从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入手。&&&&&&&  &&&&&&&  (中经评论·北京)美国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美国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影响农产品贸易,因此,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包含着农业政策。本文的分析思路是首先从分析农业政策与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基础上,认识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再从贸易协定的视角看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改变。&&&&&&&  &&&&&&&  一、美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  &&&&&&&  美国农业政策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1930年,美国农场在美国就业和GDP等方面都占据相当的比重,但农场的人均收益仅仅是全国平均收益水平的1/3。1920年代的农业萧条在1930年代的大危机时变得更加深化。1932年,农产品产量比1929年有所增加.但农产品价格指数却从100降低到44,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也在减少。1929年,农场的平均净收入为962美元,1932年下降到288美元。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新政”的一部分.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加上1948年的“商品信贷公司特权法”和1949年的“农业法案”,这三个法律构成了美国永久性的支持农产品价格和支持农民收入的法律框架。之后的美国农业政策都是在这三个法律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一般每隔四五年制定一个农业法来调整农业政策。农业调整法的主要内容有价格支持和收入支持。这些政策通过以下措施实施:&&&&&&&  (1)限制生产耕地,实施休耕补贴。美国农场的耕地面积大,一些农产品因为产量过高、供给过多而造成市场价格下跌,农场主收入减少。因此,为了控制农产品供给,保护农产品价格.美国对部分农产品实行休耕,由政府对休耕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  (2)制订目标价格,提高无追索权贷款,对农产品实施差额补贴。无追索权贷款是一种抵押性贷款,即农场主以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作抵押,从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取得贷款。目标价格由生产成本和生产者利润组成。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农场主可按市场价格出售农产品,用现款还本付息。如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农场主可把农产品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政府按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之差给予差额补贴,补贴对象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及乳制品等主要农产品。&&&&&&&  (3)实施农产品储备计划。农产品储备包括联邦储备和农场主储备。政府通过提供储存费以及无追索权贷款,鼓励自愿参加计划的农场主将部分谷物储存起来,使市场保持供需平衡。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支付储存费保护农场主利益,另一方面,又可以调节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稳定农产品价格。&&&&&&&  2002年5月的“2002年农业法案”,是美国国会根据形势变化做出的调整而通过的新法案。美国农业部必须按照新的农业法案实施农业政策。该法案的特点是推翻了“1996年农业法案”关于停止补贴和将农场主推向市场的方针,再次规定对农业实行补贴。1996年迫于财政负担和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需要,美国制定了被称之为“农业自由化法案”的“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已经执行了60多年的农业补贴政策。这个法案规定:从2002年开始取消政府对农场主提供的全部直接补贴;法律制订了一个7年内向农场主提供总额为356.26亿美元的农业市场过渡计划;取消对作物耕种面积限制的农场主有完全的自由来耕种他们的土地;仅保留无追索权贷款和农产品销售贷款,但利率上调1个百分点。&&&&&&&  “2002年农业法案”推翻了1996年农业法关于停止农业补贴和将农场主推向市场的既定方针,决定在今后继续向农场主提供各种补贴。该法案决定在继续补贴的前提下,对补贴的方法做了若干修改和补充:新农业法案继续沿用原来法律实行的直接补贴计划,但以固定的直接补贴代替1996年农业法案的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新农业法案新增加了反周期收入支持补贴计划.用以代替&年向农场主提供的销售亏损援助补贴计划。新农业法案对花生补贴计划进行了重大修改。推出新的乳品计划。&&&&&&&  &&&&&&&  二、美国农业政策与美国农产品贸易&&&&&&&  &&&&&&&  美国农业在法律框架支持下.政府对农民支付了大量的资金。2004年,美国政府对农民的支付为133&亿美元,2005年为200亿美元,2006年估计为210亿美元。这笔支出占美国2005年联邦财政赤字3190亿美元的6%。美国政府对农民的财政支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这导致了市场扭曲。政府的支付往往与生产和价格联系。生产的越多,政府支付得越多:价格越低,政府支付得越多。这样的机制向农民发出的信号是。他们不需要按市场运作的方式从事生产。这种条件下的生产导致市场价格扭曲,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美国政府的支持政策和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美国农业生产产量提高,生产过剩。在国内市场无法调节过剩的产量情况下,只能通过出口解决。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又压低了世界农产品的价格。引起了主要依靠农产品出口获得外汇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不满。&&&&&&&  美国农产品出口对美国农民和美国经济的意义重大,出口不仅支撑了美国农产品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还增加了就业。因为美国农产品产量的1/3用于出口,具体而言,43.5%的小麦、53.3%的大米、&43.1%的大豆、20.1%的玉米和45.3%的棉花用于出口。美国是世界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国。25%的农业总收入来自出口。这就意味着美国农业比工业更依赖国外市场。出口还会产生非农经济活动,按照美国农业部的说法,每1美元产生的出口收入,会带来价值1.48美元的附加经济活动。美国农产品出口给美国提供了91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包括46个非农岗位。这就是说,2005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为629亿美元,而由此产生的附加经济活动的价值达930亿美元。从1950年以来,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增加了8倍。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为世界之最,2005年,美国货物贸易出口为8926亿美元,进口为16743亿美元,逆差为7817亿美元。但美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从表1近4年美国农产品贸易统计可以看到这点。农产品贸易顺差为美国经常帐户逆差的减少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样,美国的农业政策与农产品贸易联系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美国农产品的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美国农产品的出口主要是大宗产品,诸如小麦、大米、油菜籽、棉花和烟草。原因在于美国的土地优势和资本密集程度高。美国大宗作物的比较优势显著。这也导致了美国农产品出口以大宗产品为主的格局。但在过去10年里,美国向发达国家出口大宗产品的比重下降了,由原来占出口比重的43%,下降为34%。而美国大宗农产品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加了,比如,中国已超过欧盟成为美国大豆出口最大的市场。不仅如此,美国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稳步上升,这些产品主要是肉类、禽类、粗磨粉、活动物、油、水果、蔬菜和饮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已超过大宗农产品的出口。&&&&&&&  &&&&&&&  三、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实施情况&&&&&&&  &&&&&&&  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是WTO《农业协定》的“三大支柱”,因此认识美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也从可这三方面入手。&&&&&&&  &&&&&&&  1、市场准入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  2004年,美国农产品最惠国平均税率为9.7%。这是非农产品关税税率的2.5倍。有195个税目采用关税配额。2004年超过配额的进口产品被征收平均49%的税率,配额以内的税率为9%。配额之外的税目&91%采用从量计征,配额以内的税目28%采用从量计征。关税配额应用于特殊产品,包括牛肉、奶制品、花生和花生油和烟草。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美国采用的关税配额被列入减让表受到约束。美国在与贸易伙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也对部分农产品使用关税配额。&&&&&&&  &&&&&&&  2、国内支持&&&&&&&  &&&&&&&  2004年.美国政府对农业生产者支付了133亿美元,几乎占农业净收入的16%。美国农业部估计,2005年直接支付为214亿美元。根据美国&2004年向WTO通知的内容,按当前的“综合支持总量”的计算,2000年美国为168亿美元,2001年为144亿美元。而美国在WTO做出的削减&“综合支持总量”的承诺规定,美国每年支持的上限可达到191亿美元。2000年和2001年,美国在“绿箱”名义下的支持达到了500亿美元。“绿箱”&支持是免于削减的。按“2002年农业法案”的规定,美国国内支持主要的手段是直接支付、反周期支付和贷款计划。这三项占政府对农业生产者支付的62%。此外,还有紧急援助和作物保险这两项支付计划。&&&&&&&  &&&&&&&  3、出口竞争&&&&&&&  &&&&&&&  出口竞争涉及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出口保险、出口担保。根据美国在WTO作出的承诺,美国对13类产品组进行出口补贴。2000年以后,美国每年对出口补贴的支付上限为5.94亿美元。根据美国&2004年向WTO作出的通知,2002年美国的出口补贴为3150万美元。接受出口补贴的产品主要是奶制品。美国实施出口补贴按“出口促进计划”和“奶制品出口刺激计划”执行。按“2002年农业法案”的规定,这两个计划执行到2007年为此。出口补贴以现金支付,以出口量为计算依据。美国有三个主要的出口信贷担保计划:“出口信贷担保计划”(GSM102)、“中间出口信贷担保计划”(GSM103)和“供应方信贷担保计划”。美国“商品信贷公司”&(Commodity&Credit&Corporation)负责执行“出口信贷担保计划”和“供应方信贷担保计划”。公司并不提供生产融资但对出口产品提供支付担保,符合信贷条件的产品能取得商品信贷公司资金贷款。2004年,美国这种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额达到了37亿美元。&&&&&&&  此外,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中还有一个“食品援助”。根据“1949年农业法案”,美国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用于采购美国的食品,或直接向发展中国家捐增食品。“食品援助”实际上构成了美国农产品出口的一部分,但是它体现着美国的外交政策意图。美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食品援助国家,2004.年美国的食品援助占全球食品援助的&56%。2005年,美国的食品援助金额为21亿美元。&&&&&&&  &&&&&&&  四、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国际比较&&&&&&&  &&&&&&&  1、关税税率的比较&&&&&&&  &&&&&&&  世界农产品关税结构基本特点是发达成员的约束税率要普遍高于发展中成员,由表2可知,美国的农产品关税约束税率比其他发达国家低。而中国农产品关税约束税率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低的。&&&&&&&  由于乌拉圭回合谈判建立了农产品关税约束机制,因此,目前许多成员对农产品进口管理,既建立了约束关税,也制定了实施关税。关税削减淡判是对成员关税上限水平的约束,削减的对象是约束关税而不是实施关税。约束关税和实施关税之间的差额被称为关税“水分”。若成员关税水分越大,说明成员方实施关税比约束关税更低。从表3可以看到美国的水分并不大。&&&&&&&  &&&&&&&  &2、国内支持的比较&&&&&&&  &&&&&&&  WTO《农业协定》对国内支持分为5种情况并加以区别对待:“黄箱”、“绿箱”、“蓝箱”、微量许可和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其中“黄箱”支持是各成员方要承担削减的主要义务。因为这种国内支持与扭曲贸易有关,被列入“综合支持量”,并规定,以1986年至&1988年为基期的“综合支持量”(AMS),在1995年至2000年的6年中,发达国家削减基期支持的20%,发展中国家在l0年内(到2004年)削减基期支持的13%。各成员方削减的承诺列入减让表第四部分。各成员方按年度计算的AMS及削减承诺都要向WTO农业委员会通报。由于“绿箱”支持被认为对贸易不扭曲或扭曲很小而被免于削减。“蓝箱”支持也被免于削减承诺.不列入“综合支持量”。&&&&&&&  世界上对农业国内支持投入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欧盟(WTO中欧盟为一个成员方)和日本。因此,比较美国的国内支持只需在这三个经济体之间比较就能说明问题。根据成员方对WTO的承诺,2000年,美国“综合支持量”的上限为191亿美元,欧盟(15国)为598亿美元。日本为359亿美元。2000年这三个成员方的“综合支持量”上限占整个WTO成员方“综合支持量”上限的80%。上限是约束水平的规定,各国在实施时是都会根据本国具体情况进行支付。根据这三个成员方向WTO作出的通报,2000&年,欧盟的国内支持为389亿美元,占上限的比重为65%。日本的国内支持为64亿美元,占上限的比重为17.8%。美国的国内支持为168亿美元,占上限的比重为87%。因此,从绝对额看,欧盟的国内支持比美国高出许多。&&&&&&&  &&&&&&&  3、出口补贴的比较&&&&&&&  &&&&&&&  与国内支持一样,出口补贴也主要是发达国家使用的政策措施,目前在149个WTO成员方中只有25个国家使用出口补贴(欧盟为作为一个国家)。从&年,WTO成员方每年平均使用了62亿美元的出口补贴。而其中欧盟出口补贴每年的平均数额为55亿美元,占整个WTO成员方出口补贴90%的比重。这一数额美国为8360万美元,名列第4。从以上“三大支柱”的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农产品贸易政策措施与货物贸易政策措施相比,美国对农产品实行了贸易保护主义,但与欧盟、日本等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比较,美国的保护主义并不十分严重,欧盟是世界上农产品保护主义最严重的经济体。从WTO角度看,美国要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理所当然地要削减自己的保护主义措施。&&&&&&&  &&&&&&&  五、自由贸易协定促进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改革&&&&&&&  &&&&&&&  自由贸易是美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念,或者说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美国通过多边贸易体系、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实现贸易自由化战略。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美国积极发起了“多哈议程”的谈判。美国认为通过农产品贸易的谈判.削减或取消农产品贸易堡垒,扩大美国农产品的海外市场,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美国认为,如果全球取消各种扭曲农产品贸易的政策措施,将使全球农产品价格上升12%,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增加12%,美国会继续保持农产品的贸易顺差,农业生产的产量还会增加。因此。美国在谈判中确实作出了许多减少壁垒的承诺,由于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谈判中的僵硬立场,导致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严重,以致“多哈议程”的前景暗淡,预计成果不大。但如果“多哈议程”最终达成了协定,意味着美国在谈判中也肯定作出了削减贸易壁垒的承诺。因此,多边贸易在给美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美国贸易政策的改变。&&&&&&&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就是为了弥补多边贸易体制进展缓慢的缺陷,美国从区域或双边贸易协定中能获得在多边贸易体制中不能得到的利益。美国除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以色列和约旦的自由贸易协定外,目前又达成了若干个自由贸易协定。美国通过自由贸易协定获得了新的市场准入条件。2004年1月,美国与智利和新加坡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2005年1月,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新加坡在协定生效后,立即对所有的美国产品取消关税。美国对新加坡的大部分产品取消关税,其余的部分在3至10年内全部取消。智利在协定的生效后的4年内给予美国3/4的农产品免除关税,12年内分阶段取消对美国农产品的所有关税。美国分阶段取消对智利农产品的关税。两国取消对彼此间农产品贸易的出口补贴。澳大利亚在协定生效后对所有美国农产品的进口立即取消关税。美国对来自澳大利亚20%的农产品立即取消关税。对牛肉、奶制品和糖产品三个敏感产品,美国仍维持配额。随着美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增加,美国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领域中的收益还会增加。同样,美国在3个贸易协定中,也对这3国作出了承诺。如果多边贸易体制谈判进展不大的话,美国会更加注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  六、结论&&&&&&&  &&&&&&&  农业占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很低,但对美国经济仍具有意义。美国维持着对农业的保护,农业保护政策扭曲了农业生产,大量的农产品只能通过出口予以消化产量,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不满。但与欧盟和日本比较,美国的保护主义并不严重。保护主义可以通过美国在多边、区域和双边3个领域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予以改变。&&&&&&&  &&&&&&&  (国际贸易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朱颖,李艳洁)
气候灾变危及粮食安全&&&&&&&&&&&&&&  &&&&&&&  日&10:56&&&&&&&  &&&&&&&  气候变暖,增加蒸发可能使北方江河径流量减少,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因此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并加剧农田用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  今年2月的早春,北京最高气温就达到了10℃,上海最高气温21℃。就连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最高气温也只有零下4℃,而沈阳最高气温已突破0℃,达到3℃。类似的气候异常,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正在走向中国。&&&&&&&  &&&&&&&  一项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在过去的25年里,全球变暖效应已经导致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粮食作物减产。从1981年至2002年,由于气温升高,小麦、玉米、大麦的全球产量每年共减产4000万吨,相当于每年26亿英镑的损失。&&&&&&&  &&&&&&&  虽然这个数字对于世界范围内谷物年产量来说并不算大,但是科学家警告称,研究结果证明了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粮食产量造成了明显影响。&&&&&&&  &&&&&&&  据江苏省气象部门监测,从去年12月开始,这个省的气温明显偏高,这是受厄尔尼诺影响的明显表现。气候专家对此认为,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春季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粮食作物生长,甚至导致减产。&&&&&&&  &&&&&&&  不久前,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六部门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暖使农业需水量加大,供水的地区差异也会加大,为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  评估报告指出,今后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至80年使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至3℃,平均降水量虽然会增加7%至10%,但并不能改变干旱化的趋势,特别是北方干旱化的趋势。&&&&&&&  &&&&&&&  评估报告还认为,气候变暖,增加蒸发可能使北方江河径流量减少,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15%左右,因此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并加剧农田用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预计2010年至&2030年中国西部地区每年缺水量约为200亿立方米。&&&&&&&  &&&&&&&  评估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沿岸海平面可能上升幅度为0.01米至0.16米,导致许多海岸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  &&&&&&&  专家警告,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增大。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中国超长期的粮食安全。&&&&&&&  &&&&&&&  气候缘何影响粮食减产&&&&&&&  &&&&&&&  令人不解的是气温升高后,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了,怎么农业反倒会减产呢?&&&&&&&  &&&&&&&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日前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梗概得出了这个结论。该报告梗概中指出,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等已证实,全球气候正在变暖。&&&&&&&  &&&&&&&  令人不解的是气温升高后,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后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重要原料更为充足了,怎么农业反倒会减产呢?&&&&&&&  &&&&&&&  农业气象专家解释说,全球气候变暖,将使世界主要粮食带向极地扩展,并且扩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气温每提高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等将向北推进&150公里至200公里,会使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相应增加。但是气温的升高也会使中纬度地区极端天气增加,地表的蒸发加大,地下水位下降,旱情趋于加重。气温升高会使低纬度的高温和伏旱加剧。这些都会造成中、低纬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而世界上主要产粮地区是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的耕地面积有限,因此高纬度地区所增加的粮食产量远远不能补偿其他地区粮食的减产。&&&&&&&  &&&&&&&  此外,气候变暖不仅会使土地的荒漠化加剧,还会使农业病虫大量繁殖,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也会加剧。&&&&&&&  &&&&&&&  气候变暖还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会向内陆倒灌,盐土向内陆扩展,使农作物生长地区的盐渍化和沼泽化更加严重,靠近沿海地区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稻米价格与水稻生产现状调查&&&&&&&&&&&&&&  &&&&&&&  在调查中,我们与粮农一起算了一笔帐:如果每百斤普通早稻90元,普通晚稻100元,优质晚稻120&元以上,按照谷米价比1:1.6-1.7水平计算,普通早米零售价格将达1.5元/斤,普通晚米零售价将近1.7元/斤,优质晚米零售价将突破2.0元&/斤,分别较现在提高20%、21%、25%。如此价格城镇居民是否消费得起呢?如此涨价是否会带动其他物资的大幅度涨价呢?是否会招致粮食的大量进口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分析。&&&&&&&  &&&&&&&  一、随着大米年消费比重的逐步降低,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完全有能力支付起口粮费用。现在,城镇居民人均月工资在600元以上,年可支配收入过了万元,年购买大米不足120斤,每斤大米1.5-1.7元,一年吃饭只要180-204元,全部吃优质大米,也只要250元左右,一年的粮食消费支出不过可支配收入的2.5%。用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吃一年的粮,没有什么支付不起的。矿泉水每瓶1.5元,蔬菜每斤&2-4元,这些东西吃得起,每斤1.5-2.0元的大米照样吃得起。再说,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661元,即便今后维持这样的增速,因提价而增加的粮食消费支出也只占收入增加值的7.5%,仍有九成多的增收额可用于其他消费。&&&&&&&  &&&&&&&  二、粮食作为最基本的消费品,其价格的上涨会造成以粮食为饲料的肉禽蛋奶等食品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副食品价格的上涨。在我国经济尚未达到小康之前,城镇居民的生活支出主要是食品消费支出,粮价上升直接推动食品价格上升,使居民生活消费增加,进而带动工资成本的上升,造成工业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物价总水平上涨。但小康之后,居民食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粮价上升虽然食品价格会不同程度上升,但对居民的生活消费已经影响不大,对工资成本、工业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曾出现两次粮价的大幅度上涨:第一次是1993年下半年至1995年4月,早、晚稻收购价分别上涨72.8%、&61.2%,城镇米价上涨了1.69倍;第二次是2003年下半年至2005年2月,早、晚稻收购价分别上涨47.9%、30%,城镇米价上涨约40%。前一次粮食涨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0.6%,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表面上看“通货”是粮价上升引发的,实际上粮价对这次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率只有6.1%,之所以通货膨胀率高,关键是汇率变动,汇率变动使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汇率对这次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率达76.5%。&&&&&&&  &&&&&&&  后一次粮食涨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上升2.7%,社会反应坦然,物价总体稳定。粮价升百价升,只是短缺时代、经济落后时代的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价对其他社会物价的影响将越来越弱。适当的粮食价格有利于工业带农业、城市带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  三、国际大米贸易量少,适当的粮价不会导致粮食的大量进口。一方面我们大米价格提到1.5-2.0元/斤,也仍然低于泰国大米;另一方面,国际大米年贸易量只有&万吨,即便我国米价高于国际市场,按我国入世承诺的配额全额进口,外国米也只占我国大米消费量的3%左右,对国内市场影响仍然是很小的。另外,现我国年进口大米约30万吨,如果进口上百万吨,国际米价将上升,低价不复存在。我国是大米生产、消费的头号大国,任何大米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不必看国际市场的“眼色”行事,国际市场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所以说,适当的粮食价格只会惠及农民,而不会伤害农民。
农产品价格上涨源于一本糊涂账&几个留守人&&&&&&&&&&&&&&  &&&&&&&  日&&&&&&&  &&&&&&&  当前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全国上下的关注。目前宏观调控正在进行中,各界人士也对此轮价格上涨作了各种解释和原因分析。但我们在基层调研中了解到,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两个重要原因被忽视。&&&&&&&  &&&&&&&  一个原因是,农副产品的统计数字确实存在“拍脑袋”、“想当然”、“每年往上加”的情况。一个乡镇或一个县市,产了多少粮棉油,养殖了多少猪禽鱼,可以说是一本“糊涂账”。各级政府的有关材料或统计数据非常可观,每年都在“增长”,可是真实产出数远小于统计数量。&&&&&&&  &&&&&&&  另一个原因是,农村中有文化的青年劳动者太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妇女和老人,这造成了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现代劳动者严重缺乏的矛盾。妇女和老人的任务是“留守”、“自给”、“完成国家粮食订购任务”,对于多数已成市场调节的农产品来说,他们根本就无力也无法批量生产,养猪养鸡只是为了自给,至于水产品养殖,根本就无力顾及。&&&&&&&  &&&&&&&  我在一个县的农工部门工作五年之久,全县451个乡村跑遍380多个,深感以上情况的严重。比如养猪,全县统计数字是20万头,其实不到5万头,又比如养鸡,全县统计数字是600万只,其实只有50多万只。&&&&&&&  &&&&&&&  农产品产出统计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造成了很多问题:决策部门的决策失误,研究咨询机构的分析错误,专家学者的结论失真,供给消费的长期失衡等等。依据这些“统计数字”进行分析提出的建议自然是没有实际效果的。&&&&&&&  &&&&&&&  现在,发展现代农业是“上下很急中间不慌”。所谓“上下很急”,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很着急,农民很着急。所谓“中间不慌”,就是省市县三级政府,抓现代农业,抓农业生产,一级比一级弱化,到县乡镇一级,几乎就“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了。比如,统计数据表明一个县养了600万只鸡和100万头猪,即使对数字有怀疑,也没有人真正地下去查证。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  来源:人民政协报
粮价循环冲击圈 消失的双季稻&&&&&&&&&&&&&&  &&&&&&&  21世纪经济报道& &12:26:31&&&&&&&  &&&&&&&  特稿&&&&&&&  &&&&&&&  本报记者 定军&&&&&&&  湖北仙桃报道  &&&&&&&  &&&&&&&  随着CPI上涨和通胀压力增大,外间寄望高粮价能刺激更多的农民种粮,平抑粮价。发改委说,“今年秋粮是否丰收,将成为下半年物价走势的决定因素”。但魏贤太和他的农民伙伴们却不这么想,他们刚把最后一片双季稻田改成了单季稻。 &&&&&&&  &&&&&&&  一边是粮价高涨,一边却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削减了自己的种粮业务,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收益更高的养殖业,或者去做工。双季稻的消失又将反过来助推粮价的上涨。 &&&&&&&  &&&&&&&  湖北仙桃郭河镇农民魏贤太今年种粮有了一个变化。拥有三亩口粮田的他,往年都是种双季稻。今年,他第一次改成了种一季中稻。&&&&&&&  种粮少了,但魏贤太并不为少收了那一点稻谷而发愁。他已经不打算再靠种田赚钱。相反,家里那10亩鱼塘的收入才是大钱,还有8月份他每天到邻近的监利县赶场给别人挖藕,来钱都比种田快多了。&&&&&&&  “现在粮价涨了,种粮是赚钱,但不多,而且太麻烦,不如腾出时间赚更多的外快。”魏贤太给记者算账说,“藕带今年收购价涨到3块多一斤,到武汉是7块一斤零售,挖藕是每挖一斤给钱在2-3毛钱,我每天挖几百斤,一天能赚80块,不比种粮好?”&&&&&&&  在当地,魏贤太已经很“落后”了,他是村里最后一个实现“转型”的。在仙桃这个传统的产粮大市,如今双季稻(早稻、晚稻)正在逐步消失,郭河镇农民更是无一例外只种一季中稻,“外快”替代种粮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国家统计局8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6%。这其中,大幅上扬的粮价是一个助推器,7月份粮食价格上涨了6.0%。&&&&&&&  随着通胀压力增大,外间寄望高粮价能刺激更多的农民种粮,平抑粮价。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说法,“今年秋粮是否丰收,将成为下半年物价走势的决定因素。”&&&&&&&  但魏贤太和他的伙伴们并没有回头之意,因为他们的收入并没有因为少种粮而减少。上半年,湖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85.21元,快于同期城镇居民的&15.9%,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3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  随着农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古老的价格传导机制“失灵”&了,减产不减收的“少收了三五斗”新农村故事正在上演。&&&&&&&  &&&&&&&  消失中的双季稻&&&&&&&  &&&&&&&  在中部粮食主产区湖北,仙桃是闻名全国的产粮大市。当地粮价正在上升。7月份的仙桃农村的大米市场零售价格是1.7元一斤,比起去年同期1.2元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