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济宁会计培训哪里好哪里?

济宁地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济宁地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地区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山东鲁南经济带核心城市,现辖2市辖区(任城 兖州)、2县级市(曲阜 )、7县( 鱼台 金乡 嘉祥 汶上 泗水 梁山)。济宁市,面积11000平方公里,人口822.75万(2008年末),东部是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和湖泊,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平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和济新铁路横穿东西,与平福高速贯穿全境,又是105国道和的交汇处。
济宁地区基本介绍
济宁市,面积11000平方公里,人口822.75万(2008年末),东部是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和湖泊,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平杭大运河和平沪铁路、平九铁路纵贯南北,和济新铁路横穿东西,与平福高速贯穿全境,又是105国道和的交汇处。济宁曲阜机场于2008年9月全面竣工,首航已经于日举行。济宁市通讯设备先进,全市已实现了程控电话联网,可直拨世界各地。
远古时期,距今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散布着众多的原始村落。居住在济宁的“”已进入时期。夏朝时,济宁城区一带称为“任国”,(即仍国,古代仍、任两字同音)一直延续到商周两代。秦朝统一全国后,废封建置郡县,改称为济南。五代时期称济州,属于济南。北宋时期称济南。到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南,这是济宁之名最早出现的年代。济宁地名的由来,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明朝时先为济宁府,后属山东,清朝时为。辛亥革命后,废州府设道,先后为山东济南岱南道、山东济宁道。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公署第一、二督察区。日伪时期属山东省鲁西道,后改山东兖济道。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1945年8月一1946年1月,1946年9月一1948年7月),济宁称为山东,属山东省第二区。日,解放军第一次解放山东济宁,当时以城区及近郊划为山东省,属山东省冀鲁豫七专区,3月29日升为山东地级市,直属山东省冀鲁豫行署,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山东济宁。日山东济宁重获解放后,将原山东济宁城区及近郊复称山东济宁市。初属山东省冀鲁豫行署,同年8月划归山东省鲁中南行署,属山东省鲁中南行署。
济宁地区行政区划
建国以来,山东济宁的行政区划有多次较大的变动。1949年分属于山东省鲁中南行署的、台枣两个专区。1950年行署撤销后,尼山、台枣两专区合并为山东,辖十六个县市。1953年山东滕县专区与山东合并,改为山东省,辖十四个县市。1958年曾与菏泽合并,辖十七个县市。1959年济宁、菏泽两个专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开,辖八县一市。1961年改为枣庄市,归山东省直属。1978年又将滕县划归山东枣庄市。1978年底山东济宁地区辖十县一市。1983年10月,济宁改为山东省辖地级市,辖九县两区。1986年曲阜县撤县设市。1989年12月划归济宁市。1992年,兖州县、分别撤县设市。1993年12月市郊区改名为。现济宁市辖二区三市七县,即任城区、兖州区、曲阜市、邹城市、微山县、、、、汶上县、、梁山县;有街办22个,乡镇94个,乡39个;村(居)委会6556个,其中村委会6290个、居委会266个。
济宁行政区划是有11个县市区组成,分别是:
二区:任城区、;二市:曲阜、;七县:金乡、嘉祥、、、、汶上、梁山
济宁因了悠久的历史,所以济宁各地县(市区)的名字的由来就大有说法。
微山县是以“人”得名
微山县以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名启.是,原封地于微(殷畿内国有几说,一说夕阳微山湖在今山东梁山,一说在今山西),故称他为“微子”,(子是爵位)现主峰顶上有,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以“山”得名
梁山县以梁山得名,梁山,本名””,后易名“梁山”.易名原因有三说:一说良山属境域,传说为皇家猎场,梁孝王刘武曾游猎于此,故更名为”梁”。二说梁孝王田猎终于此,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阳.遂易名”梁山”。相传梁山北麓、小梁峰阳坡的松柏林为梁孝王墓地,旧有石碑”帝子遗碑”, 为寿张八景之一, 明代因黄泛淤没。三说是因避东汉武帝叔父刘良的名字,便改“良”为”梁”。寿张县原名寿良,亦属因避刘良而更名。
鱼台县是以“地”得名
鱼台县远古时期曾是东夷部族聚居的地方.西周时期县境西南部属,东北属。春秋为棠邑。战国为方与邑。秦置方与、湖陵二县。北齐县废。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鱼台之名始于唐代, 因县北有鲁隐公观鱼台改方与鱼台,后隶属关系有所变更。而县名沿用至今。
是因“传”得名
金乡县远在氏族部落时期是()聚居的地方。金乡县名起源于西汉.以山得名。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为,十一年薨.葬于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乡山.县名自此始沿用至今。不过至今金乡也没有开采金的历史记载,所以说以“传”得名。
是以“河”得名
泗水县五帝时为古都,夏商有卞县北周后的各朝,历代置县.县名几经变更,直至隋朝置泗水县。其名称以而得名,泗河古称,为禹治九水之一.泗河发源于泗水县泉林镇东山麓,以趵突、洗钵、响水、红石泉四源并发汇流成河而得名。
汶上以“吉”得名
汶上县夏商时称劂国,周初名郡国,春秋为中都,战国称,汉改东平陆,后齐称,隋复称平陆,唐天宝元年复称中都金贞年改称。汶上作为专用地名始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 因地处汶水之滨而得名。 有人疑问汶上之名,说汶上在汶水下游,何以名汶上,汶上取名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汶上地处汶水下游。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即使有下人们也不说下。 因此就出现了汶上之名。
兖州以“字”得名
兖州为鲁西南重镇,居重要战略位置。兖州之名由来已久,《尔雅·释地》记载: ”济河间曰兖州”。我国上古行政区划中有之说.兖州即为九州之一,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王屋山的而得名, ”沅”与“兖”字同音,通用,兖是信义的意思 。《辞源》中有“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谨,故曰“兖”。意思是说与黄河之间,所处条件特好,人的气质诚实谨慎所以称兖州。
曲阜以“行”得名
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相传为古帝少吴氏的都城,殷商时代的,三千年前的鲁国都城,今日的曲阜城为明代所重建。“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东汉曾解释说:“鲁城砂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阜字作土山解,现曲阜城东有土山叫防山,蜿蜒曲折.形成龙形阜地,这就是曲阜之名的由来。
以“国”得名
邹城古属夷地,夏属中的徐州之域,殷属奄国,公元前1027年,灭商建周,封曹侠于此建立。隶属于鲁国之附庸,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春秋十三年(公元前615年)邾国国君邾文公于峄,重建国都于之阳。至穆公时(公元前480年前后)改”邾”为“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始设“”。至唐时.“驺“为“邹”.关于邹城市之名的由来.在我国古籍文献中,邾多作邹或驺,邾驺二字古音相同,书邾书邹通用无分。1992年邹县撤县设市更名邹城市。
嘉祥以“虚”得名
嘉祥故地原属、任城二县,南宋高宗十年(即金朝皇统七年,公元川47年)分任城、巨野之民置,属济州所辖。嘉祥一名,据《左传》记载:十四年(即公元前480年),大野(现巨野东北一带),猎获麒麟一只,麒麟为太平之兽,属吉祥之兆,因获麟地在嘉祥县境内,故以“祥瑞”之意取”嘉祥“置县名,沿用至今。 (麒麟与传说的龙一样,是古人崇拜的吉祥物,今动物分类学上实无其兽)。
孔孟之乡-济宁以“姓”得名
历史悠久,据传是古代部落的住地,为我国最早古国之一。远在三皇五帝时,系唐虞氏故国,繁衍生息之地。夏商为仍国,周开始为任国、。秦统一中国后,置任城县,亢父县,西汉为任城、亢父、属东平国。东分东平国置。三国魏置。西晋复任城国。北朝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年)分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移于今济宁市任城路,并为任城郡治,隶兖州。北齐天保七年废亢父县。隋、唐、五代建置名称不变,但隶属有别。五代后周(952年),置于,任城属之。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济州移至任城。元至元六十二年之间,济州治所数易巨野,任城。济宁的名称始于元(1279年),以后虽州、府、县时有变更,而济宁之称,自此沿用不替。明初为,后改为,废任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济宁为,八年(1730年)废,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复为直隶州。辛亥革命(1911年)后,废除帝制,1913年废州置。在此期间,济宁除设县外,先后分别设道、专员公署等省府派出机构,县隶属之。1958年11月,济宁县并入济宁市。1965年5月,恢复济宁县。1983年10月,济宁县改称济宁市郊区。日,济宁市郊区更名为济宁市任城区。
济宁行政区划代码370800,区号:0537,邮编:272000
兖州行政区划代码:370812。邮编:272100
曲阜行政区划代码:370881。邮编:273100。
行政区划代码:370883。邮编:273500
任城行政区划代码:370811,邮编:272000
金乡行政区划代码:370828,邮编:272200
嘉祥行政区划代码:370829,邮编:272400
鱼台行政区划代码:370827,邮编:272300
行政区划代码:370826,邮编:277600
行政区划代码:370831,邮编:273200
梁山行政区划代码:370832,邮编:272600
汶上行政区划代码:370830,邮编:272500
济宁地区历史沿革
约于公元前2000年时,封此地为任国。秦称。 后周(952年)置,设治于,县属济州。北宋仍之。金朝天德二年(1150年)迁济州治所于任城。后或在任城或在巨野几经变迁,终因任城地势高亢可防水患,遂得安宁,而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定治于此,是为济宁得名之由来。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府,仍治任城。后降为州,任城遂废名入。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领三县直属山东省。
1913年改直隶州为,先后属岱南道、等,至抗战胜利后,属第二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1月济宁第一次解放,以城区和郊区划为。同年9月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又复为县。
1948年7月重获解放,仍称济宁市。此后屡经变迁:1949年分属于鲁中南行署的、台枣两个专区。
1950年行署撤销后,尼山、台枣两专区合并为。
1953年滕县专区与合并,改为,辖十四个县市。
1958年曾与菏泽合并。
1959年济宁、菏泽两个专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开。
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撤销,济宁市升为省辖地级市,撤销,将其辖区并入济宁市。济宁地区的兖州、曲阜、邹县、嘉祥、金乡、、等7个县划归济宁市;原济宁地区的汶上、2县划归泰安地区。
日,国务院批准将原泰安地区的汶上县、划归济宁市管辖。
日,国务院批准将菏泽地区的划归济宁市管辖。
日,撤销兖州县,设立兖州市。
日,撤销,设立邹城市。
日,济宁市郊区更名为济宁市任城区。
济宁地区人口民族
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822.7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0.80万人,女性人口401.9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28万人,出生率为12.52‰;死亡人口4.62万人,死亡率5.63‰;全年净增加人口5.6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89‰。济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人口约为5万人。其中回族最多,达4.2万人。此外,还有满族、布依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彝族、苗族、白族、黎族、藏族、土家族、俄罗斯族、、瑶族、侗族、纳西族、仡佬族、哈尼族、维吾尔族、傣族、哈萨克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土族、达干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锡伯族、普米族、怒族、鄂温克族、德昂族、独龙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市12个县市区的90多个乡镇、180多个村庄。总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约一半聚居在城镇街道和交通沿线。市中区最多,仅回民就有1.68万人。次之,回民有6千多人。邹城市有回民5千多人。有回民2千多人。全市有回民聚居村35个。
济宁地区友好城市
吉林省吉林市
日本足立市
毛里求斯约瑟港
济宁地区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济宁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东邻山清水秀的临沂地区,西与“”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的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与聊城市相望。最北端是,为北纬35°57′;最南端是微山县柳新养殖场,为北纬34°26′;最东端是泉林乡历山火车站,为东经117°36′;最西端是梁山县高堂村,为东经115°52′;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济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内陆与沿海的重要通道,三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四条国道纵横境内,贯穿南北,军民合用现已开通,在曲阜设有站点。
土地面积 全市总土地面积10684.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524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1%;洼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7%;湖泊面积156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7%;山地面积132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4%;丘陵面积76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
最南端是左!
地形地貌 济宁属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与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区鲁西南断块凹陷区。全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东部山峦绵亘,丘陵起伏。京沪铁路以东,海拔在50—100米以上,比较有名的山有(主峰海拔344米),(主峰海拔545米),(主峰海拔648.8米,是全市最高山峰),(主峰海拔582米),(主峰海拔532米)。各山之间分布有许多小型盆地和谷地。以东部山麓为泰沂山前冲积平原,自东向西倾斜,地面海拔60-35米,地面起伏稍大(地面坡降为1/0);南四湖以西为较平坦的,自西向东倾斜,地面海拔39-34米,起伏较小(地面坡降仅为1/00)。嘉祥县南部和西北部,有零星孤山、出露,如孟良山(主峰海拔243.1米,是嘉祥县的最高山)、羊山等。中部有(、、、的总称)贯穿南北。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如同一碟形盆地。最低湖底海拔高度:上级湖为31.5米,下级湖为30米。湖北为泰沂山前下缘,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地面海拔60-36米,起伏比较平缓,地面坡降1/0。汶上县北部军屯、白石一带有孤山分布。(图为)
气候特点 济宁市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暖,四季分明。夏季多偏南风,受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受影响,多晴寒天气;春秋两季为大气环流调整时期,春季易旱多风,回暖较快;秋季凉爽,但时有阴雨。具有充裕的光能资源,是济宁气候的突出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3.3℃一14.1℃,平均无霜期为199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97—820毫米左右。
水资源 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水平年为55亿立米,其中地表水34亿立米,21亿立米;总量为30.37亿立米,其中地表水17.44亿立米,地下水12.93亿立米。与全省平均情况的比较是:济宁市天然水资源每平方公里为44.50万立米,比全省平均值21.17万立米多110.2%;人均占量740立米,比全省人均449立米多64.8%;可利用水资源每平方公里为27.04万立米,比全省平均15.29万立米多76.8%,人均可利用水量为449立米,比全省人均324立米多38.7%。(图为济宁地区的)
生物资源 济宁市动植物种类丰富。全市,包括农作物、蔬菜、木要、花木(卉)、绿肥和牧草、药用植物和野生经济植物等总计有127科904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其中被定为山东名产的当地品种有:、鱼农一号水稻、金谷和泗水小杂豆。林木群落情况是:济宁市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但也有不少南、北方植物种类的引入。当前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针叶、针叶林等,而且基本上都是人工林。常见的树种有:杨、柳、榆、槐、泡桐、、及松、柏等,还有苹果、梨、桃、山楂、石榴等树种。济宁市的林木中,还不乏古树、珍木、名果,主要分布在庙宇。另外还有些珍稀树种,如、、、、、、等等。全市药用植物计92科357种,其中载培药材80多种。在全国要求普查的363种药材中,济宁市就有151种之多。全市的动物种类也比较多,饲养动物有30多种,水生鱼类78种,软体动物36种。饲养的畜禽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鹅十大类群,还饲有一定数量的貂和。鱼类资源也很丰富,共有淡水鱼类8目15科55属82种。其中鲤鱼种类居多,有50种。其中鲤鱼、鲫鱼、中南鱼、为济宁市的四大经济鱼类,另外还有虾蟹类和贝类等。这些鱼虾蟹贝类最主要的分布区是。济宁市鸟类共有201种,包括留鸟、夏侯鸟、、等。既有肉质鲜嫩的,如、,也有昆虫天敌的鸟类130多种,还有以腐烂动物尸体为食的“清洁工”,以及体态优美、羽毛艳丽的观赏鸟类和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禽,如、、、、大小、鸳鸯等。在湖区,水鸟数量居全省首位。
矿产资源 济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和的矿产有70多种。以煤为主,其次为石灰石、石膏、、稀土、磷矿、铁矿石、铜、铅等。全市含煤面积482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5%,估计储量一1500米以上的为178亿吨,主要分布于兖州、曲阜、、微山等地。经勘探预测,全市煤储量260亿吨,占全省的50%,为全国重点开发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主要含煤地层都在10层以上,可采厚度10米左右,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优良,易于开采。,位于微山县,已探明大小矿脉60余条,1275万吨,在国内仅次于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铁矿分布于汶上县集和北山,铜矿分布在泗水县境内和小富庄,铅矿分布于汶上县毛村。这些矿储量小,品位低,有的埋藏较深,开采不易,因此仅具有远景意义。
济宁地区文化旅游
济宁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自古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春秋时期五大圣人,即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孔伋均出生于济宁。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处,省级50处,市级数百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等级最高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人造园林-,号称“”的孔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这些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朝拜、寻根祭祖。
济宁市素以“孔孟之乡”、“江北”而著称。旅游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从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年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很快。旅游“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有了很大提高,旅游业有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到1997年底,全市拥有七座星级旅游宾馆,其中三星级一座、二星级六座。旅游涉外饭店20座,较高标准的床位4000多个和15000个餐位,旅游车辆1000余部,并建有一批较高水平的游乐设施。
近几年已新建、整修、恢复了40余处旅游区和名胜景点,拥有270余处对外参观点。如“城”、“”、“观水园”、“”、“孔子精华园”、“”等,正在建设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一个。此外,还有一批旅游项目和设施正在筹建中,逐步形成了以市区、曲阜、嘉祥、、、梁山为核心的风景名胜旅游区。
济宁地区前景目标
建设产业发达新济宁。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科学合理的产业格局,走出创新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和环境友好之路。争取用五年多一点的时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双翻番”,单位GDP能耗力争年均降低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55┱37,煤电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调整到35%以下,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40%,实现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建设城乡秀美新济宁。加快构筑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组团布局为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0%,都市区一体化取得实质进展,中心城区建成区达到100平方公里,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目标。建设文化繁荣新济宁。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作用,整合、发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名市的跨越,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建设民生殷实新济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全市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万元和7000元,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多数县市区和城镇达到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要求。建设社会和谐新济宁。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得到切实维护。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济宁地区工业
济宁是一座城市。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4家,利税过亿元的28家,全国500强企业5家,上市公司5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5种,原煤、电力、毛纺织品、工程机械、抗生素药品、味精等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济宁被命名为“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山推、鲁抗股票先后在深圳、上海、美国、香港上市。济宁先后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信访先进单位”和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优秀旅游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等称号,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
济宁地区经济发展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2.16亿元,按,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8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83.49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681.86亿元,增长13.5%。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4.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46.99亿元,增长16.7%;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7.78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3.1%、63.8%和33.1%。比例为12.1:55.8:32.1,与上年相比,一产下降0.2个百分点,二产提高0.5个百分点,三产下降0.3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26721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848美元) ,比上年增加4729元,按增长12.4%。
全市由上年的2562家发展到3213家,增加651家。完成1047.7亿元,增长17.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6亿元,增长24.8%。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3亿元,增长23.2%。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2.68亿美元,增长23.7%。其中出口18.65亿美元,增长8.2%;进口14.03亿美元,增长52.7%,4.62亿美元。 2008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8个,2.9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88亿美元,增长22.9%。
接待境外旅游者19.08万人次,同比增长22.6%。国内旅游人数2059.2万人次,增长15.8%,国内旅游收入146.5亿元,增长20.2%。全年旅游社会总收入150.8亿元,增长19.7%。旅游创汇6105万美元,增长23.6%。
全市地方财政完成119.45亿元,增长18.0%。完成17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年末全市总人口822.7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0.80万人,女性人口401.9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28万人,出生率为12.52‰;死亡人口4.62万人,死亡率5.63‰;全年净增加人口5.6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89‰。
市区居民全年人均总收入16873元,增长13.3%。5965元,比上年增长13.2%。
济宁地区历史名人
一、孔子、孟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是“继往圣”、“开来学”的又一位
儒家代表人物。后人将孔子与孟子的思想联在一起,称作“孔孟之道”。
它作为封建统治阶段的正统思想,其影响之大,是古代其他任何思想体系
所无法比拟的。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生
于曲阜东南25公里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父亲在他幼年时
死去,母亲艰苦的条件下把他抚养成人。孔子早年便奋发学习,
办事勤恳。认真负责。年长后在中都(今汶上南)做地方官,还曾在鲁国
任管理建筑的司空及管法律刑狱的司寇。在任时忠于职守,政绩卓著。
齐鲁两国国君在夹谷(今莱芜)时,孔子跟随,机智勇敢地给
鲁国争了光。后因政治活动不得意,离开鲁国,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十四
年。他到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回到鲁国,整理古代文化遗产,
培养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他不仅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很大影响。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用“仁”来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放宽对劳动者的
剥削,以稳定统治。一次他周游列国,走到泰山脚下,见一个老妇人在坟
前痛哭。问起原因,得知她的公公、丈夫、儿子都为了躲避官府的苛政来
到这里,结果都被老虎吃了。孔子感慨地说:“苛政猛于虎也。”因此他
主张“为政以德”,当政者要任用贤才,远离恶人。要“”,要“利
民”、“富民”、“使民以时”。他要通过施行“仁政”、“”实现
自己的理想社会。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之风。他的学生来自当时许多国家,出身、年龄各不相
同,品行、性格多有差异,但他都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多
次对学生们说:“我有什么教什么,对你们从来没有隐瞒。”他提倡实事
求是的,不懂就向别人求教。他主张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和
做配合起来。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曾说:“不到学生想
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口的时候,不去启
孔子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教的内容有“礼、乐、射、
御、书、数”,即“”。包括从政治国的大事(礼、乐)、军事体育
(射)、对外交际(御)、写字的能力(书)和计算的本领(数)。他反对死读
书,希望学生学了要用。他把学生分作“德行、言语、文学、政事”,
学习各有侧重,有的放矢。孔子晚年除教学外,还着手整理了许多古代文
化。他删诗书,订礼乐、修周易,还把鲁国的国家档案加以整理,编成我国历史
上第一部编年史《春秋》。珍贵的古代典籍,经过孔子整理,得以保存下来,这
是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贡献。
由于孔子的许多主张对稳定统治秩序有利,因此历代封建统治者把他奉为“文
宣王”、“大成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以他的思想
为基础改造成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统治了二、三千年,其中糟粕部分当
然不少,但也包含着许多民主性的精华。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邹县)人。孟子
为鲁公族的后代,父亲早丧,自幼由母亲倪氏教养。孟母“三迁”、
“断机”一直传为教子的佳话。后来孟子跟孔子的孙子思子学习,对孔子的思
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继承了孔子的事业,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与孔子
并称的儒学大师。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他曾先后到齐、魏、宋、鲁等
国进行游说。在政治上,他主张推行“王道”,反对“霸道”,施行“仁政”。
在经济上,他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这样做了,在
军事上就可以“得道多助”、“仁者无敌”。他主张对人们进行教化,主张
“修其”,要人们“求放心”,发现、恢复和培养自己的“良知良
能”。在哲学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应发
扬人的善性,才能国治家齐。他宣称只有他的这一套“仁政”学说,才是上应
天理、下合人性的“爱民”之道,才是符合历史传统的“先王之道”。
孟子四处游说,虽得到一些人士的赞同,但由于各国诸侯互相兼并、侵吞,各国
的统治阶级不相信孟子的“性善”论和“仁义”说。这就注定了他在游说中
不断碰壁。晚年,他归隐故乡,与弟子、等共叙诗书礼义,作《孟
子》七篇。这既是一部儒家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它在我国哲学史
和文学史上都占有较高的地位。
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40岁以前的主要活动就是效法孔子,广收门
徒,办,宣传他的思想学说。孟子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注意因材施教。他
的弟子虽没有孔子那么多,但先后也有几百人。他把收徒讲学,传授知识,看成
人生的乐趣之一。他的名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是这个意思。在教学
方法上他主张用启发式教学。他说的“心之官则思”,就是要学生动脑筋,思
考问题。他强调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能做出成就。
孟子是在我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出现的儒学大师,被尊奉为“”。在漫长
的封建社会里,《孟子》一书被视为儒学圣教的入门。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儒家学说能在中国封建社
会的长期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孟子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二、、曾子、
孔子有弟子三千,但有成就者就只有77人。而时常跟随孔子左右的不过几人。
在这几个高徒中,颜子、曾子是最突出的代表,还有孔子的孙子子思子,加上孟
子,历史上合称为五大圣人,足见颜子、曾子、子思子的成就和地位。
颜子 颜子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春秋末年鲁国人。他父亲(颜无
繇),也是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30岁,29岁时头发白尽,31岁去世。一生
虽然没有做过官,却贤名远扬,其言行对后世儒家影响很大。元朝文宗时被追
封为“”。曲阜建有“”,称为。
颜回一生好学生进,终生勤奋读书,为人廉洁谦逊,虽然出身贫寒,但从不羡慕
富贵,而以贫为安,以贫为乐,又有远大的志向。孔子在人前多次称赞颜回: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开
始跟孔子学习时,孔子恐怕他因穷而做出其他不好的事情来,便常常拿“节
俭”勉励他,不料颜回气节高尚,远出于一班富贵子弟之上。
颜回尊敬师长,对自己要求严格,德行出众。他对孔子孝敬非常。由于他潜心
好学,成绩优秀,品行端正,孔子非常喜欢他。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恢复周礼,周游列国,到处讲学,颜回自始至终陪伴侍奉。
颜回虽然自视清高,不愿当官为吏,但他却有宏大政治抱负。他追随孔子,周游
列国,不被重用。他自己也曾游历过一些诸侯小国,无奈他时运不佳。孔子曾
感叹地对说,你我志同道合,但你的命运比我更遭。可颜回并没有放弃自
己的理想和抱负。他说:“愿做一个辅佐明君的国相,用德来教化官吏百姓,不
伤财,不害民,使天下无战事,百姓无兵害,牛马牧原野,人人耕其田。使子路无
所用其勇,子贡无所用其辩。”孔子听后击掌叹道:“这是多么高尚的宏大志
颜回一生虽然没有什么辉煌的政绩和著述,但其思想言行,却对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过很大影响,并为后世儒家所推崇。曲阜城里现存的,为元代所建。
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加封为兖国复圣公。明代景泰三年(公元
1452元),以64世孙的颜仪为壬博士,奉祀颜子。
曾子名参,字。生于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嘉祥)人。曾参与
其父同为孔子的学生,他比孔子小46岁,是孔子弟子中年纪较轻、水平甚
高的一人。
曾子年幼时,家境贫寒,连件象样的衣服也没有,家中经常断炊。但他仍然刻苦
学习,咏诗唱歌,自得其乐。
曾参16岁时,拜师孔子,做了孔子的弟子,并随孔子周游列国。孔子曾说过:
“参也鲁。”是说他质朴实在,踏实认真。他刻苦学习孔子的学说,能透彻地
理解孔子学说的真谛,并把孔子的学说用“忠恕”二字概括起来。一生小
心谨慎,待人谨逊,治学严谨,注意修身。《论语》中记他说:“吾日三省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的话,成为后世人们
加强修养,虚心检查,回顾自己的作为,以继续进步的著名格言。
《韩非子》中记载了曾子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到市场,他们的
小儿子哭着要跟母亲同往。为了为叫儿子去,其妻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回
来杀猪给你吃。”儿子便回家了。等他妻子从市场回来时,曾参便去杀猪。妻
子说:“我刚才是和儿子说着玩着呢。”曾参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应言而
有信,对小孩更不要欺骗,当父母的在这方面应该做出样子来。如果不杀,就是
你欺骗了儿子,儿子以后便不服你管教。”妻子见他说得有理,便同意他把猪
杀了。这个故事告诉后人,一个人应言而有信,只有取信于人,才能施教于人。
一生主要以教授弟子为业。他的著作除《孝经》外,还有《大学》传世。
曾参是儒家的主要传道者之一。明朝皇帝封他为威。在中,是随孔
子爱祭的“四配”之一。后世还在他的故乡修庙、建村,其直系后裔被历代封
为。当今(宗圣庙)位于嘉祥城南18里的之阳,是
明朝正统年间在“曾子书院”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历经明、清各代多次修
缮,拥有5进院落,内分3路,占地46亩。庙内除宗圣殿外,还有记其孝道的涌泉
井和纪念其“”的等。
子思子 子思子姓孔名及,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大约生
于公元前483年,卒于公元前402年。子思子早年父死母改嫁,孤苦伶仃, 依祖
父孔子生活。受祖先熏陶,从小好学且养成了刚毅孤傲的性格。孔子死后,子
思子拜曾子为师,曾子将孔子的思想真谛全部传授于子思子。子思子受业后
“诚明道德”、“穷性命之原,极天人之奥”。潜心研究多年,终于著成了
《中庸》一书,为儒家经典之一。
子思子居鲁,曾周游齐国、卫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君主与大臣们都
要按照周公制定的礼仪制度办事,兴公室之利,杜绝私家专断朝政,对老百姓多
施恩惠,邻国之间。他不随俗应时,不贪图“公侯之尊”和荣华富贵,
鄙视谄媚奉迎,坚持贫贱自守。他多次拒绝诸侯聘请,闭门授徒著书。
曾说:要成大志,必须去掉欲望,穿得再好,绫罗绸缎不过是为了温暖身体;吃得
再好,山珍海味也不过是为了充饥。以身者,必须知足。只有知足,才不至
于因贪利而损志。
子思子卒年62岁,葬之南。他一生除了著有《中庸》一书外,还有《子
思子》七卷,早年亡佚。汉唐以来,的著作附于孔子《礼记》中,所以其
说不显。宋朝才从《礼记》中抽出,自成一书。宋徽宗封其为沂水
侯,端平二年才经子思开祀,列十哲之间。宋咸淳三年加封子思为沂国公,配享
孔子,为四配之一。元文宗至顺二年加封其为述圣公。
三、、、、王弼
继之后,汉朝和三国时代,在济宁大地上,又涌现出了许多很有成就的文学
家、思想家。孔融、王灿、仲长统、王弼等,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孔融(135-208) 孔融字文举。生于东汉末年,是孔子的十二世
孙。其父,曾任泰山。兄弟七人,他是第六。小时聪明过人,四岁
时家中每次吃梨,他总是取最小的吃,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孔融四岁让梨的故
事。孔融在文学上成就很大,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10岁时,跟父亲到了京师洛阳。听说名士从不接见一般客
人,有意试试他的为人,就对李府的守门人说:“我是李大人家世代故
交,请你通报一下。”李膺一看来者是十岁学童,非常奇怪地问道:“是公
子的祖父和我相识吧?”孔融说:“是我和先生相识的。我的先人孔子与大
人的先人老子并称于世,有师友之谊,我与大人自然是累世故交了。”在座
的客人听了无不称奇,只有陈韪不以为然,冷笑道:“从小聪明过
人,长大未必是奇才!”孔融立即接口说:“听大人如此高见,很可能您年
少时不太聪明吧?”李膺大笑说:“这小公子必有奇才。”
13岁时,因父亲去世,回到故乡鲁国(今曲阜),一边守节,一边读
书。当时孔融的哥哥孔襄旧友很有才名,但遭到宦官的妒嫉与怨
恨。侯览制造借口捉拿张俭,张逃到孔融家,孔襄不在,孔融自己作主张收
藏在家中。后来事情泄露,孔融又与哥哥一起想方设法,掩护张俭逃走。官
府把孔融兄弟抓去问罪。孔融与哥哥争着担罪。由于这件事,孔融的名声更
孔融好贤喜才,敢为知己者死。他任时,常常宾客盈门。但孔融也
嫉恶如仇,不与流俗为伍。他在司徒杨赐府中做幕僚时,曾参与议论官吏中的
贪污受贿行为。他列举了有权势的宦官的种种罪行。司徒害怕得罪宦官,派
人责问,孔融据理力争,振振有词。外戚当了大将军,派孔融去送
贺表。孔融不得已到了何府,但越想越不情愿,等到何进派人来迎,他突然
夺过贺表就跑,终于弃官而去。何进大怒,私派刺客去追杀孔融。在谋士劝
说下,何进改变态度,反而以礼相待,推举他做。孔融则托病回到曲
阜家中,坚辞不仕。后来由于孔融在议论朝政时多次顶撞曹操,为曹操所忌
恨,于是制造罪名,将孔融全家老小满门抄斩,遇害时,孔融年56岁。
口齿伶俐,文辞华美,有《》传世。曹丕非常爱读孔融
的文章,称赞他可与、媲美。并下令重金征集孔融文章,编辑成
(177-217) 王灿字仲宣,(今济宁市东南)
人。生于六年,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终年41岁。
王灿出身显贵,少年聪明好学,记忆力超人,14岁时已显示出他的才华。
一次友人和他同路外出,见路旁有一石碑,王灿就细读起来。同行的朋友等
他读完后问:“你能背诵下来吗?”王灿笑答:“这有何难。”说完背向石
碑,琅琅上口,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又一次王灿看人下棋,不知怎的棋子
乱了,王灿照原样把棋子摆好。大家不信,于是又摆开阵势下起来,棋到半
局,用手帕盖住,让用另一副棋子摆出来。王灿摆完,打开手帕一对
照,竟一子不差,大家惊奇不已。
东汉初平元年(公年190年)夏季的一天,都城长安左中郎将家宾客
满座,年近花甲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正忙得不可开交,忽然管家走来低
声耳语。蔡邕慌忙出前去迎客,匆忙中竟把鞋穿倒了,宾客见了,十分惊
讶。蔡邕便对宾客说:“这位是故司空王大人之孙,乃当世奇才,我远不如
也。”17时,由于他强闻博记,能文善算,博学多才而远近闻名,汉献帝
召他做官,封他为。他因当权,不肯就任。为远避战乱,寻求
知遇,南下荆州投靠他的同乡。因王灿身体瘦小,相貌丑陋,刘表未予
重用,后归曹操,任职丞相椽,赐爵。曹操每次巡游外出或率军征
伐,总喜欢邀同行。曹丕、也非常尊重王灿。曹丕曾拜为侍中,人
俗称其“五侍中”。建安二十二年,王灿随军出征途中病逝。曹操父子非常
痛苦,曹丕亲率当时的知名文士哭拜尽礼,因为知道王灿生前爱听驴叫,曹
丕与众文士在墓前一起学驴叫,以示怀念。
在上,王灿为“建安七子”之一,并且是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
一个,被称为“”。他的诗赋极其锤炼,风格清丽,读后令
人回味无穷。有诗、赋、论、议等60篇传世。他16岁创作的《七哀诗》
,发语悲切,情致凄惋,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的作品收录
在《王侍中集》一书中,流传至今。
(180-220)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今济宁市东
南)人。生于光和二年(公元179),死于献帝建安二十五年
(公元220年),终年41岁。是一个主张社会进步的现实主义思想家。
仲长统少年好学,博览群书,善于文辞。20岁时,他游学、徐州、并
州、之间(今山东、江苏、山西、河北一带),熟知各地风土人情。凡
是与他交往者,都非常羡慕他的才华。他性格豪爽洒脱,不拘小节,直言不
讳,当时就有人称他为“狂生”。由于他声名卓著,州郡几次要征召他去任
职,他都借故推辞不去。他认为人生易逝,名不常存,做官不如安居乐业。
生活在朝政腐败、战乱纷争、农民起义的浪潮此伏彼起的东汉末年建
安时期。官僚知识分子中间,也有一部分人对当权的统治者发出抗议,形成
一种社会舆论,叫做“清议”。仲长统则是“清议”运动的领袖之一。仲长
统等著书立说,反对地主豪强的放纵奢侈的贪婪残暴,这种“刑名法
术之学”虽然难以挽救东汉末年衰败的总趋势,但在打击腐败势力,抑制苛
暴方面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反对的“天道”,他认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他否认
天命,认为天下不安的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所致。主张统治者应
该“因时施治”,“宽猛相济”。教化与刑罚交互使用。在政治上主张废除
,改行,加强;在经济上主张用限田的办法来制止土
地兼并,确定合理的税收,保持农业的稳定;在吏制上主张唯贤是举,选用
善士,人尽其才。仲长统提出的这些主张,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
性,但确实有其进步意义。
著书立说十余万言,收录在《昌言》一书。昌言,即“当言”的意
思。他的这些主张,一直为后世不少政治家所推崇。
(226-249) 王弼字辅嗣,山阳()人。生于三
国魏文帝黄初七年,死于正始十年,享年24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
家和哲学家。
王弼出身为汉魏名门,从小天资过人,成熟较早。他不愿为官,潜心于学术
研究,致力于著述。主要有《》、《》、《》、《老
子指略》、《》等。在这些著作中,他阐发了老了的思想,试图用
老子思想来解释社会,维护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认为天下万物皆表现
为“有”,但“有”的开始就是“无”,“无”是万物之本源。他认为,把
某一事物的属性当作世界统一性的基础,不能反映世界的多样性、差别性。
王弼主张“崇本抑末”,并对本末范畴加以探讨,这在中国哲学史上还是第
一次,是难能可贵的。但他把归结为“无”,显然陷入了唯心主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和大师之一。王弼之后,魏晋玄学的许多争论都是
在王弼所提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和加以发挥的。所以说,王弼在中国哲学
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哲学家。
白英,字节之。汶上颜珠村人,后迁居汶上彩山。自幼聪明好学,
早年以耕田为业,十分了解汶上的地理水势。他豪爽耿直,学识渊博,
不慕名利,老百姓敬仰他,称他隐逸君子。
著名的大运河于隋朝开挖后,至元朝重修,成为连接黄淮、长江等五大水系
的。元朝时候,济宁至临清的一段运河上,以汶上为中心
形成一个水背,因地势高,水源不足,这段运河未通航。工部尚书受命
前来治河,虽想尽千方百计,却仍没有解决问题。宋礼很是为难,便乔装出
访,来到汶上城北,适遇。两人坐在彩山之下的场圃上,讨论起治水通
航之事。宋礼见白英性格豪爽,治水学识渊博,于是虚心请教,并请白英任
主要技师,开始了治理运河的水利工程。
白英对运河的治理,早已思虑10年之久,对运河进行过勘察,掌握了山东
境内(临清到济宁)运河一带地势水情,及运河无水不能通航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治理运河的6条办法。
采纳了白英的建议,按白英的设计规划重新施工,亲赴现场指挥。经过
民工们艰苦奋战,历时9年,完成了开汶济宁段运河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
程,使之河河相通,渠渠相连,湖湖相依,泉泉相映,汇成一条完整的人工
,独具匠心,功绩卓著,利国惠民,为历代百姓和墨客文人所颂
扬。汶上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他点泉治水的动人故事。为纪念南旺分水工程
的胜利竣工,为长期发挥这一设施的巨大成效,明永乐年间,在南旺分水口
建一龙庙,取名为“”。庙内有和塑像,以供后
世瞻仰。明正德七年(1512年),追封白英为“功曹神”。清雍正年
间,又追封白英为“永济神”。光绪年间还加封为“大王”。民国初年,美
国水利专家方维观此工程后赞叹道:“此种工作,当十四、五世纪工程学胚
胎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令我后人见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
五、孔尚任
孔尚任(),字季重,又字聘之,号东
塘、岸塘,自称之亭山人,孔子64代孙。他出身世代书香门
第,祖居曲阜城南小湖上村。其父孔贞潘是明崇祯年间的举
人,博学多才,崇尚气节。清兵入关,曾组织过百姓保卫乡
里。孔尚任为贞潘第三子,自幼随父住在曲阜西南二里许的苗孔别墅
中。长大后曾在孔、颜、曾、孟“四氏学堂”就读。屡试不中,隐居城北石
门中读书。曾被67代请出来撰。康熙二十三年
(1684)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到曲阜祭奠孔子。孔尚任被推荐为皇
帝游览林庙古迹的向导,并在诗礼堂设案为皇帝讲解经书,受到皇帝赏识,
下诏不拘定例,额外授予国子监博士。第二年孔尚任赴京就任国子监博士位,
向满汉八旗子弟讲授儒家经籍。
两年后,孔尚任便随工部侍郎去淮杨治理黄河决口,康熙二十九年回
到北京,仍任国子监博士。康熙三十四年(1695)升任
主事,两年后进阶为承德郎。康熙三十八年(1699)升任户部广东清吏
司。不久被免官闲居。
孔尚任曾编过《孔氏家谱》,修过《》,写过几百首诗。他一生还有
许多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典戏剧《》。
《桃花扇》通过文人(朝宗)和秦淮名妓的爱情故事,悲
愤地反映了风云突变的历史,表达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无限情思。剧中以侯方
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为线索,铺陈剧情,塑造了一个才貌超群,又具有忧国
忧民和强烈民族意识的一代名妓李香君。《桃花扇》主题深刻,情节动人,
人物形象鲜明,为我国戏剧史上的名剧之一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宁鸡一般都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