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MVI分级右肝癌6段是什么意思思

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
  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规范、精准的病理诊断是影响肝癌整个诊治过程的关键环节,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等7个学会或学组共同推出《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下称「指南」),标志着我国向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近期,在上海召开的肝脏临床病理诊断高峰论坛上,多位病理学专家结合该指南颁布以来的实践经验,分享了自己对规范化病理诊断的看法和实践体会。
  指南的指导意义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增山教授认为,2015版指南对规范病理科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该指南对组织固定、取材、病变特点观察、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有助于作出准确的,指导临床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在规范化病理诊断的具体操作中,李增山教授认为需重点关注「7点」基线取材方案、微血管侵犯(MVI)、卫星结节、特殊组织学类型(例如复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双表型肝细胞癌)和免疫组化等方面。
  肝癌规范化取材的五个要点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病理科孙青教授指出,规范化取材为后续正确的病理报告打下了基础。由于肝癌的外周区域是肿瘤异质性的代表性区域,是高侵袭性细胞群体分布的集中区域,是微血管侵犯和卫星结节形成的高发区域,也是影响转移、复发和预后的高风险区域。因此,应特别重视在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以便在相互对照中客观评估肝癌的生物学特性。
  在具体取材操作上,主要需注意以下五点:
  1、对距肿瘤&1cm(近癌旁或切缘)和&1cm(远癌旁或切缘)处的肝组织分别取材,以观察肿瘤转移结节、异型增生结节以及肝组织背景病变(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情况;
  2、在肿瘤无出血和坏死的部位至少取材1块,以供检查之用,对质地和色泽有差异的肿瘤区域,还应增加取材;
  3、切除之后的小标本及淋巴结等应单独放置;
  4、对手术切缘、重要血管和胆管切缘用染料或缝线进行标记;
  5、尽可能将肿瘤标本在离体30分钟以内切开固定或送达病理科处理。
  MVI病理诊断的研究数据
  MVI是指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肿瘤细胞实性巢团,当脉管腔内悬浮癌细胞数目&50个时,即可计为MVI。MVI不仅是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也是临床肝癌术后抗复发治疗的重要病理学指征。
  因此,2015版指南首次提出病理报告中应常规诊断MVI,同时建立了MVI病理分级标准:M0,未发现MVI;M1(低危组),&5个MVI,且发生于近癌旁(&1cm)肝组织区域;M2(高危组),&5个MVI,或MVI发生于远癌旁(&1cm)肝组织区域。病理科常规诊断MVI有助于临床医生采取合理的抗复发治疗,例如给予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等。
  那么,在病理科实际检查的肝癌标本中,合并MVI的情况如何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珊珊教授介绍了该院的观察结果。
  依据病理科的统计数据,原发性肝癌合并MVI的特点主要有:
  1、MVI在原发性肝癌中非常常见,不同大小肿瘤合并MVI的比例从 24~100% 不等;
  2、随着病灶变大,合并MVI的比例增加,直径超过10cm的肿瘤100%合并MVI(图1);
  3、多结节肝癌比单结节肝癌更常发生MVI,比例分别为71.4%和37.5%。
  肝脏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纪元教授介绍了异型增生结节和(HCA)这两种肝癌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进展。
  HCA是肝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性单克隆病变,好发于年轻女性,肿块可单发或多发。HCA镜下表现为增生的肝细胞、孤立小动脉、炎症细胞浸润、血窦扩张。增生的肝细胞可有脂肪变、透明变,偶见假腺样结构。世界卫生组织(WHO)将HCA分为HNF1&失活型、&-catenin活化型、炎症型和未分类型等4种亚型,其中&-catenin活化型HCA癌变风险增加。
  在精准医疗时代,肝癌病理诊断的观念和模式也需要更新,以往肝癌病理诊断更多地是关注肿瘤形态,现在更多地关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例如有无微血管侵犯等。2015版指南与时俱进,包含了诊断观念的更新和模式的创新,其实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病理诊断在肝癌诊疗中的作用。
  【本站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欢迎提供素材、资料等,投稿邮箱:,一经采纳将给予稿费。】
责任编辑: 晨凫
扫一扫下载91360客户端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临床研究//微血管侵犯对小肝细胞癌和大肝细胞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小肝细胞癌(肝癌)和大肝癌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 年 1 月至 2008 年 7 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 549 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467 例,女 82 例;年龄≤ 60 岁 426 例,&60 岁 123 例。根据肿瘤直径将患者分为小肝癌组(直径≤ 5 cm,319 例)和大肝癌组(直径 &5 cm,230 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结果小肝癌组 MVI(-)患者术后 1、3、5 年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 76%、55%、44% 和 95%、77%、62%,明显高于 MVI(+)患者的 53%、30%、 27% 和 82%、50%、37%(χ2=12.767,18.937;P&0.05)。大肝癌组 MVI(-)患者术后 1、3、5 年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9%、40%、36% 和 82%、55%、41%,明显高于 MVI(+)患者的 35%、14%、 14% 和 67%、42%、26%(χ2=20.378,9.73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肝癌组肿瘤数量、MVI 和Edmondson-Steiner 分级是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1.86,1.46,1.49;P&0.05);CA19-9、MVI、Edmondson-Steiner 分级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2.07,1.85,1.52;P&0.05)。大肝癌组 MVI 和肿瘤直径是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2.01,1.05;P&0.05);AFP、MVI 和肿瘤直径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1.75,1.46,1.06;P&0.05)。
结论MVI 是影响小肝癌和大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细胞癌(肝癌)是世界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 5,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 7,每年新增大约 74 万例肝癌患者[1]。目前,肝癌治疗方式包括肝移植术、肝切除术、TACE 等,其中肝切除术仍是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2-3]。然而,由于早期的肝内复发,肝癌术后远期生存仍不能令人满意[4]。目前,有大量研究报道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影响肝癌早期复发至关重要的危险因素 [5-7]。因此,研究 MVI 对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 MVI 对小肝癌和大肝癌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549 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术前无抗肿瘤治疗,无其他恶性肿瘤史,术中R0 切除,无门静脉侵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癌。排除标准:术前有抗肿瘤治疗,有其他恶性肿瘤史,有肝外转移,姑息性切除,临床资料不完整。其中男 467 例,女 82 例;年龄≤ 60岁 426 例,&60 岁 123 例。根据肿瘤直径将患者分为小肝癌组(直径≤5 cm,319 例)和大肝癌组(直径 &5 cm,230 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
1. 手术方法:患者术前的诊断标准依据美国肝病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肝癌指南 [2],根据患者肿瘤大小、数量、位置等基本情况选择肝切除方式,优先选择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切缘至肿瘤边缘至少 0.5 cm。在必要时选择术中肝门阻断术,如进行肝门阻断则手术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肝功能正常的肝癌患者,一次肝门阻断时间不超过 20 min;对于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一次肝门阻断时间少于15 min。
2. 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分别比较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 MVI(-)和 MVI(+)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差异。参数包括性别、年龄、Plt、ALT、 ALB、TB、PT、HBsAg、HBV-DNA、AFP、CA19-9、 CEA、术中输血、肿瘤数量、肿瘤直径、肿瘤包膜、肝硬化、Edmonson-Steiner 病理分级。
3. 生存分析:分别比较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MVI(-)和 MVI(+)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情况。患者术后采用电话或门诊进行随访,每 3 个月复查一次,手术 2 年后每 6 个月复查一次,随访内容包括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AFP、CEA、 CA19-9)和腹部超声,如怀疑患者复发则行增强 CT 或 MRI,否则每 6 个月复查一次 CT 或 MRI,两种影像学检查发现肝癌典型表现则认为肝内复发或转移,必要时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 明确诊断。随访截止时间为 2014 年 7 月 16 日或失访、死亡。
4. 生存影响因素分析:将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纳入影响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临床病理学参数的正态分布数据采用 x±s 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Pearson χ2 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 检验。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和 Log-rank 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小肝癌组中,MVI(-)患者247例,MVI(+)患者 72 例。与MVI(-)患者相比,MVI(+)患者中HBV-DNA&104 IU/ml、AFP&20 μg/L、CA19-9&39 μg/L、肿瘤包膜完整、肝硬化、Edmonson-Steiner分级中 Ⅲ / Ⅳ级患者明显增高(P&0.05,表 1)。
大肝癌组中,MVI(-)患者 147 例,MVI(+)患者 83 例。与 MVI(-)患者相比,MVI(+)患者中 AFP&20μg/L、CA19-9&39 μg/L、肿瘤包膜完整、肝硬化、Edmonson-Steiner 分级中Ⅲ / Ⅳ级患者明显增高(χ2=9.966,7.980,6.848,4.731,13.028;P&0.05)。
二、生存分析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 58.7(1.7~70.8)个月。小肝癌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为 38.7(1.0~69.9)个月,总体生存时间为54.6(1.7~69.9)个月。MVI(-)患者术后 1、3、5 年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55%、 44%和 95%、77%、62%,明显高于 MVI(+)患者的 53%、30%、27%和 82%、50%、37%(χ2=12.767,18.937;P&0.05)。
大肝癌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20.3(1.0 ~ 65.0)个月,总体生存时间为 36.7( 1.7 ~ 69.7)个月。MVI(-)患者术后 1、3、5 年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 59%、40%、36% 和 82%、55%、41%,明显高于 MVI(+)患者的35%、14%、14%和 67%、42%、26%(χ2=20.378,9.733;P&0.05)。
大肝癌组 MVI(-)患者与小肝癌组 MVI(+)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7.537,19.006;P&0.05);大肝癌组 MVI(+)患者与小肝癌组 MVI(+)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4,P&0.05);而大肝癌组MVI(+)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小肝癌组MVI(+)患者(χ2=6.514,P&0.05;图 1)。
三、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小肝癌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CA19-9、 ALT、肝硬化、肿瘤数量、MVI 和 Edmondson-Steiner 分级与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有关(P&0.05); AFP、CA19-9、 ALT、肝硬化、MVI 和 Edmondson-Steiner 分级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有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量、MVI 和 EdmondsonSteiner 分级是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1.86, 1.46, 1.49; P&0.05);CA19-9、MVI、 Edmondson-Steiner 分级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2.07, 1.85,1.52; P&0.05)。
大肝癌组单因素分析显示AFP、MVI和肿瘤直 径与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有关(P&0.05); AFP、MVI、肿瘤直径和Edmondson-Steiner分级与患者术后总 体生存有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 MVI和肿瘤直径是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 因素(P&0.05); AFP、MVI和肿瘤直径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表2) 。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复发早、恶性度高的特点,尽管目前非手术治疗方式多样,但肝切除术仍是治疗肝功能正常肝癌的首选方式 [8]。然而,切除后肿瘤的高复发率仍困扰每一位外科医师,肝癌复发主要为肝内复发,这是由于肿瘤通过门静脉系统进行肝内播散,这也不难理解 MVI 可作为一个判断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的指标 [9-10]。
本研究显示在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中,MVI(-)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明显高于 MVI(+)患者。MVI 作为判断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的重要指标,曾被大量报道 [11-12]。MVI 导致术后预后较差可能是由于肝癌细胞穿过血管时会获得内皮包膜,此包膜可阻止凝血级联系统激活并防止免疫系统对肝癌细胞进行攻击,使肝癌更易发生肝内转移 [13]。因此,MVI 可通过门静脉或肝动脉分支导致肝内复发或远处转移,进而缩短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时间。Fan 等 [14] 对 408 例米兰标准内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MVI(-)患者的预后均优于 MVI(+)患者。Chan 等 [15] 对 471 例 up-to-7标准内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分析发现,MVI(-) 患者5年生存率为81.2%,而MVI(+)患者5年生 存率仅有50.0%。本研究旨在探讨MVI对小肝癌和 大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在小 肝癌或大肝癌组中,MVI(+)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 移率均明显高于MVI(-)患者。
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小肝癌或大肝癌组中, MVI 均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和远期生存的独立危 险因素。而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在 MVI(+)患 者中,小肝癌和大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该结论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 [16]。因此我们认为MVI 可能是一个比肿瘤直径更好的预测肝 癌术后远期预后的指标。
由于大肝癌属于 BCLC 分期 B 期或 C 期,并 不推荐行手术治疗。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大 肝癌组中 MVI(-)患者术后 1、 3、 5 年无瘤生存 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 59%、 40%、 36% 和 82%、 55%、 41%,与小肝癌组中 MVI(+)患者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这表明大肝癌组 MVI(-)患者通过手 术治疗同样能获得与小肝癌组 MVI(+)患者相似的预后效果,这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目前,MVI 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肝脏标本的 病理学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MVI 在临床 中的应用。术前预测 MVI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宏观的肿瘤特点以及血清标志物,并不能准确判断患者 MVI 的发生情况 [10, 17]。相关研究显示,肿瘤、 AFP&100 U/L 以及 CT 显示无平滑的肿瘤边缘均与 MVI 发生密切相关 [18-19]。然而预测结果并不满意, 因此 MVI 术前预测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MVI 是影响小肝癌和大肝癌患者 术后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肝 癌 MVI(-)患者根治性切除仍能获得与小肝癌 MVI(+)患者相同的疗效。
白石磊,杨平华,李俊,等.微血管侵犯对小肝细胞癌和大肝细胞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J/CD].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 子杂志,): 207-211.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 消化内科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2271|回复: 2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网络出版时间: 网络出版地址:
·共识与指南·
原发性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关键词:肝;病理学;诊断;指南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399(2015)03-0241-07
doi:10.13315/j.cnki.cjcep.2015.03.001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
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为
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
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会肝癌学组和中华
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10
年制订了《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简
称2010版《共识》)[1],对推进我国肝癌病理诊断规范化起
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近5年来,肝癌临床和病理学研究有新
的进展,肝癌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
新概念开始成为现代临床肝癌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
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
2014年4月,在吴孟超院士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中国抗癌
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
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
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
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和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
作组召开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简称《指南》)制订专家会议。
本《指南》在2010版《共识》的基础上,采用美国肝病研
究学会(AASLD)临床指南委员会推荐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
评价标准(表1)[2],吸收近5年国内外肝癌临床病理学和研
究的新成果,听取肝脏病理、外科和内科等多学科专家的意
见和建议,回应临床提高肝癌疗效对病理的需求和关切,为
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提供指导依据。本《指南》专家组多次
就肝癌大体标本取材规范和微血管侵犯病理诊断规范等问
题展开专题研讨,对各单位在肝脏肿瘤病理诊断与研究实践
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初稿并提
交专家组讨论修改,并于2015年1月召开定稿会,做进一步
的补充和完善,最后形成了能基本反映我国现阶段肝癌病理
诊断技术水平的《指南》,以期为提高我国肝癌病理诊断的
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提供指导性和引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1 病理检查方案
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
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最为常见,但本方
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肝脏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肿瘤。
病理检查方案主要包括大体标本的固定和取材、大体和显微
表1 循证医学证据推荐分级系统
证据水平描述
 A 数据来自多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或荟萃分析
 B 数据来自单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或非随机实验
 C 数据来自专家经验、报道或标准处置方案
证据类别描述
有证据和(或)通常同意某种特定诊断评估、诊疗
流程或治疗方法是可以获益的、有用的和有效的
对某种特定的诊断评估、诊疗流程或治疗方法的
有用性或有效性的证据相互冲突或意见分歧
Ⅱa 证据或意见偏向于支持有用性或有效性
Ⅱb 有用性或有效性缺乏足够的证据或意见
有证据或通常同意某种特定的诊断评估、诊疗流
程或治疗方法是无用或无效的,在某些情况下可
能是有害的
镜下特点的描述、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等重要环节。
规范化的病理检查是从源头上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基础
和前提,进而可为临床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远期预后以及制
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1 大体标本的处理
1.1.1 标本固定 (1)手术医师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标注送
检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对手术切缘、可疑病变以及重要血管
和胆管切缘可用染料染色或缝线标记,对切除小组织标本及
淋巴结等应单独放置容器内并贴好标签说明;(2)为最大限
度地保留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整性,防止细胞自溶,应
尽可能将肿瘤标本在离体30min以内送达病理科切开固
定[3];(3)病理科接收标本后,在不影响病理诊断的前提下
切取新鲜组织冻存于组织库,以备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沿
瘤体最大直径,每隔1cm做一个剖面,并保持标本的连续
性;(4)常温下置于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4~5倍于
标本体积中固定12~24h[4,5]。
1.1.2 标本取材 根据目前对肝癌异质性和微环境特点的
认识,肝癌的外周区域是肿瘤异质性区域、高侵袭性细胞群
体分布的集中区域、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invasion,
MVI)和卫星结节形成的高发区域、影响转移复发和预后的
高风险区域[6,7]。为此,应特别重视在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
处取材,以便在相互对照中客观评估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为
此,推荐以下肝癌标本“7点”基线取材方案(图1):(1)选取
出血坏死少、组织完整的剖面,分别在12、3、6和9点的位置
上于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癌与癌旁肝组织的比例约
为1!1,着重观察肿瘤对包膜、微血管以及邻近肝组织的
侵犯。(2)编号A、B、C和D:分别对应12、3、6和9点的癌
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编号E:肿瘤区域;编号F:近癌旁肝组
织区域;编号G:远癌旁肝组织区域。肿瘤无出血和坏死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15Mar;31(3) ·241·
16:36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73.R.6.001.html
部位至少取材1块,以便分子病理学检查,对质地和色泽有
差异的肿瘤区域应增加取材。(3)对距肿瘤边缘≤1cm(近
癌旁肝组织或切缘)和>1cm(远癌旁肝组织或切缘)范围
内的肝组织分别取材,以观察肿瘤卫星结节、异型增生结节
以及肝组织背景病变(肝纤维化和)等情况。(4)取
材时应做好部位编号,组织块大小为(1?5~2?0)cm×
1?0cm×0?2cm。
图1 肝脏肿瘤标本基线取材部位示意图
  建议1:肝癌标本“7点”取材方案是一种基线方案,实际
取材的部位和数量还需根据肿瘤的直径、形状、数量及癌旁肝
组织的大小等酌情增减;MVI和卫星结节的检出率与癌旁肝
组织的切除范围有关。因此,应描述癌旁肝组织的大小,并在
多剖面检查的基础上,对可疑病灶重点取材(C,Ⅰ)。
建议2:当肿瘤距肝切缘较近时,可在距肿瘤最近的切
缘处做垂直于切缘取材,以实际评估肿瘤与切缘的距离;若
肿瘤距切缘较远,可沿切缘平行取材,以最大面积评估切缘
肝组织的状态(C,Ⅰ)[3]。
1.2 大体标本描述 除描述送检肝脏标本的一般特点外,
应重点描述肿瘤的大小、数量、颜色、质地、肿瘤与血管和胆
管的关系、包膜形成与侵犯、周围肝组织病灶、肝硬化类型、
肿瘤至切缘的最近距离以及切缘受累等情况,并对形态特殊
的肿瘤标本拍照存档。肝细胞癌的大体分型可参照中国肝
癌病理协作组分类[8]和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版)》分类[9],其中单个肿瘤直径≤1cm为微小癌、>1~3
cm为小肝细胞癌(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SHCC);肝
内胆管癌的大体类型可参照WHO(2010版)的分类,分为块
状型、管周浸润型和管内生长型[10]。
SHCC是临床早诊、早治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目前国际
上有多个SHCC体积标准,瘤体直径2~5cm不等[11]。有研
究显示,SHCC生长直径约3cm时,是其生物学特性由相对
良性向高度恶性转变的重要时期[12],≤3cmSHCC可出现
特定基因改变[13,14];>3cm肝癌发生MVI、卫星结节以及不
良预后的风险明显增加[12,15];≤3cmSHCC患者术后5年总
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67?8%和52%,显著好于>3
cm肝癌患者的42?3%和29?3%(P<0?001)[12]。≤2cm
SHCC,目前多是基于多中心的长时期病例汇总,单中心报道
的病例还较少,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多[11,15,16]。
建议3:≤3cm SHCC多表现为分化好、膨胀性生长、
MVI和卫星结节发生率低等相对温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根
治性治疗的病理学基础;在SHCC出现高侵袭性行为之前行
根治性治疗,对提高肝癌患者远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
意义(B,Ⅰ)。
建议4:SHCC是一个肿瘤体积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
生物学意义上的早期肝癌;有些SHCC甚至微小癌也可以出
现分化差、侵袭性生长、MVI和卫星结节形成等恶性生物学
行为,提示这类SHCC已较早进入恶性演进阶段。因此,对
≤3cmSHCC组织应全部取材检查生物学行为表现,临床上
对≤3cmSHCC也应注意保留一定的治疗界限[17](B,Ⅰ)。
1.3 显微镜下描述[10,18] (1)肝细胞癌的组织学类型:常
见有细梁型、粗梁型、假腺管型和团片型等;(2)肝细胞癌的
特殊细胞类型:如透明细胞型、富脂型、梭形细胞型和未分化
型等;(3)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可采用国际上常用的Ed?
mondson?Steiner四级(Ⅰ ~Ⅳ)分级法;(4)肿瘤坏死(如介
入治疗后)、淋巴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的范围和程度;(5)
肝内胆管癌:以腺癌最为常见,也可以出现多种组织学和细
胞学特殊类型,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6)肿瘤生长
方式:包括癌周浸润、包膜侵犯或突破、MVI和卫星结节等;
(7)慢性肝病评估:肝癌常伴不同程度的慢毒性或
肝硬化,应采用公认的组织学分级和分期系统进行评估[19]。
建议5:文献中常用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织学分级和分
期系统较多,包括国际肝脏研究学会(IASL)[20]、Knodell[21]、
Scheuer[22]、Batts?Ludwig[23]、METAVIR[24]以及Ishak[25]系统
等(B,Ⅰ)。建议在病理诊断工作中选用较为简便的指数系
统,例如Scheuer系统与中国2000年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织学
分级和分期标准[26]基本对应。
建议6:通常应做Masson三色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以辅
助评估肝纤维化和肝小叶改建的程度(B,Ⅰ)。
1.4 癌前病变描述
1.4.1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类型[18,27,28] (1)肝细胞
异型增生:①大细胞改变,肝细胞与细胞核体积均增大,核染
色质浓染及多核;②小细胞改变,肝细胞体积缩小,核体积增
大伴轻度异型,细胞核呈拥挤表象;(2)异型增生灶:多由小
细胞改变构成的直径≤1.0mm病灶;(3)低度异型增生结
节(low?gradedysplasticnodules,LGDN):以大细胞改变为主
构成的结节,细胞无明显异型性,间质内无孤立性动脉,无膨
胀性生长;(4)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igh?gradedysplasticnod?
ules,HGDN):以小细胞改变为主构成的结节,肝细胞异型
性增加,间质内出现孤立性动脉,有膨胀性生长,局部发生癌
变时称为结节内结节;(5)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adeno?
ma,HCA):WHO(2010版)将HCA分为HNF1α失活型、β?
catenin活化型、炎症型和未分类型等4种亚型,其中β?cate?
nin活化型HCA的癌变风险明显增加。
1.4.2 肝内胆管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类型[10] (1)胆管上皮
内瘤变(biliaryintraepithelialneoplasia,BilIN):根据胆管上
皮的异型程度,可分为BilIN?1(低级别)、BilIN?2(中级别)和
·242·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15Mar;31(3)
BilIN?3(高级别或原位癌);(2)胆管内乳头状肿瘤:限于胆
管腔内生长的管状-乳头状肿瘤,可伴不同级别的BilIN;
(3)其他: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和胆管错构瘤等也可有不同
程度的恶变风险,需结合BilIN程度考虑。
建议7:对HGDN与高分化SHCC的鉴别诊断十分重
要,后者可不同程度地表现细胞的核/质比和排列密度增加、
小梁间隙增宽、假腺管结构、浸润性生长、CD34染色显示微
血管密度增高、Ki?67表达增加、p53和GPC?3阳性,网状纤
维染色显示病灶内网状支架减少或消失等特点,应在与
HGDN鉴别的基础上做出诊断(B,Ⅰ)。
1.5 MVI的病理诊断 MVI也称微血管癌栓,主要指在显
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MVI
多见于癌旁肝组织内的门静脉小分支(含肿瘤包膜内血
管),这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紊乱成为肝癌主要的出瘤血管
有关[29,30]。肝静脉分支作为肝癌次要的出瘤血管也可发生
MVI,当两者不易区分时诊断MVI即可;偶可见肝癌侵犯肝
动脉、胆管以及淋巴管等脉管小分支,应单独另报[31-33];区
分脉管的性质可选用CD34(血管内皮)、SMA(血管壁平滑
肌层)、弹力纤维(微小血管壁弹力纤维层)以及D2?40(淋巴
管内皮)染色等。有研究显示,MVI癌细胞数量≥50个与肝
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如果脉管内仅有少量松散悬浮癌细
胞(<50个),应在病理报告中另行说明,此类MVI被视为
低度复发风险[33]。
MVI是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也是临床肝
癌术后抗复发治疗的重要病理学指征。文献资料显示,肝癌
MVI的发生率为15% ~57.1%[31],其差异可能与标本取材
和诊断标准的不同有关。临床研究表明,MVI与肝癌患者的
不良预后,包括复发风险增加和远期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
即使≤3cm的SHCC也是如此[34]。Roayaie等[35]报道MVI
发生血管壁肌层侵犯以及MVI数量在5个以上时与术后复
发率显著相关,MVI发生于癌旁肝组织>1cm范围与术后
生存率显著相关。Sumie等[36]根据MVI的数量分为无MVI
组、轻度MVI组(1~5个MVI)和重度MVI组(>5个
MVI),结果显示MVI分组越高,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和
无复发生存期越短。不仅如此,患者发生MVI也可
显著降低移植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RR=3?41(2?05~
5?70)]和3年总生存率[RR=2?41(1?72~3?37)][31]。
此外,Pawlik等[37]发现,MVI的发生与肝癌瘤体大小呈
正相关。MVI的发生率在瘤体直径<3cm、3?1~5cm、5?1
~6?5cm和>6?5cm的肝癌中分别为25%、40%、55%和
63%(P<0?005),肝癌的瘤体大小和数量均是预测MVI的
重要指标。
建议8:MVI是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A,Ⅰ),
应将全部组织切片内的MVI进行计数,并根据MVI的数量
和分布情况进行风险分级。M0:未发现MVI;M1(低危组):
≤5个MVI,且发生于近癌旁肝组织区域(≤1cm);M2(高
危组):>5个MVI,或MVI发生于远癌旁肝组织区域(>1
cm)(B,Ⅰ)。
1.6 卫星结节的病理诊断 卫星结节(子灶)主要是指主
瘤周边近癌旁肝组织内出现的肉眼或显微镜下小癌灶,与主
瘤分离,两者的组织学特点相似。卫星结节起源于MVI,当
两者在组织学上不易区分时可诊断为卫星结节[38]。Lim
等[39]发现,卫星结节发生率在<5cm和>5cm肝癌中分别
为7%和23%(P<0?0001),是总生存率差的预测因素(P=
0?0054)。另有研究显示,92?3%的肝癌标本近端和91?7%
的肝癌标本远端出现微转移灶的最大扩散距离分别为<1?5
cm和<3cm[40],可作为检查和治疗的重点区域,且卫星结
节还是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预测因素[41]。MVI和卫星结节
的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模式的选择也有实际参考价值,如
Meniconi等[42]发现,首次切除肝癌标本中无MVI和卫星结
节的患者出现早期肝内复发时,选择再次肝切除(P=0?01)
或射频消融(P=0?007)治疗后的总生存率要明显好于肝动
脉插管栓塞。
建议9:卫星结节的病理诊断应包括卫星结节的数量和
分布范围;远癌旁肝组织内出现的癌结节(含多结节性肝
癌)既可能是肝内转移灶,也可能是多中心起源的新生肿瘤,
需要时可做分子克隆检测以明确癌灶的来源(B,Ⅰ)。
1.7 肝穿刺活检组织的处理 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通常采用
16G穿刺针,于肿瘤及肿瘤旁肝组织交界处穿刺1条,或于
肿瘤和肿瘤旁肝组织各穿刺1条,以便相互对照做出正确诊
断;评估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穿刺组织则需略长,经10%中性
福尔马林固定后长度约1.5cm,固定时间1~2h,并保持组
织完整无断裂,在每张玻片上放置≥6张间隔性连续组织切
片,以综合评估各组织切片的病损程度[19,43]。
2 免疫病理诊断
2.1 常用诊断标志物[27,44,45] (1)肝细胞癌:①肝细胞抗
原(HepPar?1,肝细胞特异性,不能区别肝细胞性肿瘤的性
质);②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③CD34(标记肿瘤
新生血管);④多克隆性癌胚抗原(pCEA,肝细胞特异性,不
能区别肝细胞性肿瘤的性质);⑤CD10(肝细胞特异性,不能
区别肝细胞性肿瘤的性质);⑥精氨酸酶?1(arginase?1,肝细
胞特异性,不能区别肝细胞性肿瘤的性质);⑦热蛋白
70(HSP70);⑧谷氨酰胺合成酶(GS);⑨甲胎蛋白(AFP)。
(2)肝内胆管癌:① 细胞角蛋白CK19、CK7;② 黏蛋白?1
(MUC?1)。(3)双表型肝细胞癌(dualphenotypeofhepatocel?
lularcarcinoma,DPHCC)[6]:是肝细胞癌的特殊亚型,形态学
表现为典型的肝细胞癌可同时显著表达肝细胞癌和胆管癌
的标志物,因有双重表型特征而更具有侵袭性[6,46],亚型诊
断依靠免疫组化检测。
2.2 生物学特性标志物 文献中时有提出与肝癌侵袭能
力、复发风险和远期生存等生物学特性相关的免疫组化标志
物[47],但实际应用意义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建议10:现有肝癌标志物在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上
均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需合理组合、客观评估,有时还需与
其他组织特异性标志物联合使用,主要目的:(1)肝细胞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15Mar;31(3) ·243·
良、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2)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以及
肝脏其他特殊类型肿瘤之间的鉴别;(3)原发性肝癌与转移
性肝癌之间的鉴别(B,Ⅰ)。
建议11:CD34免疫组化染色并不直接标记肝脏实质细
胞,但可显示不同类型肝脏肿瘤微血管密度和分布特点:如
肝细胞癌为弥漫型、胆管癌为稀疏型、肝细胞腺瘤为斑片型、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为条索型等,有助于鉴别诊断(B,Ⅰ)。
3 肝癌分子病理诊断
3.1 分子分型 分子分型是肝癌分子病理学研究发展的方
向和趋势,目前文献中时有报道肝癌分子分型和分子预测标
志物的检测方案[48],但其临床实际意义尚有待多中心和大
样本的验证。
3.2 分子靶点检测 肝癌药物分子靶点检测的临床应用仍
处于研究和开发中,但一些临床试验结果的进一步验证值得
期待[49]。
3.3 克隆起源分析 肝癌术后复发是严重制约肝癌远期疗
效的瓶颈之一。肝癌克隆起源理论认为,肝癌存在单中心
(单克隆性)和多中心(多克隆性)两种起源模式。理论上单
中心复发性肝癌来自首次切除肝癌的残留癌细胞,更适合介
入和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而多中心复发性肝癌在本质上属
于新生肿瘤,更适合再次手术切除或肝移植[50];由于体内残
留癌细胞具有长期“休眠”的生物学特性,即使是临床远期
复发(术后>2年)的肝癌仍有可能是单中心复发[51]。此
外,也有学者提出了肝癌复发方式的组织学判断标准[52],但
还需要分子克隆检测的验证。
肝癌克隆起源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多结节性肝癌的发生。
Finkelstein等[53]报道,多中心起源的多结节性肝癌患者的肝
移植术后生存期要明显好于单中心起源的多结节性肝癌,提
示分子克隆检测可为肝移植受体的筛选以及预后评估提供
参考依据。Gehrau等[54]还提出肝癌诊疗路线图,其中对多
结节性肝癌若经分子检测证实为多中心起源,可进入肝移植
候选评估队列,如果是单中心起源,则侧重介入治疗或索拉
非尼靶向药物治疗。
3.4 癌变风险评估 对肝细胞腺瘤癌变风险的分子评估及
对临床治疗模式的影响已引起关注[55]。总之,围绕临床关切
开展肝癌分子病理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模式的优化与更
新[56]。
建议12:多结节性肝癌和复发性肝癌的克隆起源方式是
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关切。为
此,采用分子克隆检测的方法评估这类肝癌的克隆起源方式,
可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B,Ⅰ)。
4 病理诊断报告
肝癌病理诊断报告应突出肝脏专科病理特点,着重描述
肝癌术后复发病理危险因素。肝癌病理诊断报告一般由大
体标本描述、显微镜下描述、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其他特殊检
查结果、典型病理照片以及病理诊断名称等部分组成,必要
时还可以通过备注的方式,对临床需要引起重视的肿瘤重要
生物学特征或病理学上还有待进一步鉴别诊断的病变等问
题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此外,为便于记录和统计临床和病
理学参数,也可以在病理报告后附加清单式记录表格[57]。
附:病理诊断报告举例
1.眼观:(1)肝右叶标本5?0cm×4?5cm×4?2cm大
小,切面见2?6cm×2?2cm大小灰白色肿瘤,伴灶性出血、
坏死,周边包膜完整,周围肝组织呈大结节性肝硬化,未发现
癌栓及卫星结节,肿瘤距手术切缘1?5cm;(2)肝左叶标本
3?0cm×2?0cm×2?2cm大小,切面见肝硬化组织内直径
1?0cm×0?9cm大小灰白色结节,无包膜,与周围肝组织分
2.镜检:(1)肝右叶肿瘤排列成细梁型结构,癌细胞多
边形,细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圆形,轻度异型,癌组织与
周围肝组织有移行,包膜内见1个MVI,近癌旁肝组织内见2
个MVI;周围肝组织呈假小叶结构,可见1个由大细胞改变
构成的异型增生灶,对周围肝组织有膨胀性挤压,远癌旁肝
组织及切缘肝组织内未见肿瘤细胞。(2)肝左叶肿瘤排列
成假腺管结构,癌细胞小立方形,核异型性不明显,肿瘤周边
无包膜,与肝组织分界清楚(可附典型组织学照片)。
3.免疫表型:HepPar1、GPC?3、HBsAg均阳性;CD34显
示微血管弥漫分布;假腺管区域GPC?3阳性,CK19阴性。
4.特殊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显示肝组织胶原纤维间隔
形成,包绕假小叶;网状纤维染色显示假小叶网状支架塌陷。
5.分子病理学检查:肝左叶和肝右叶肿瘤之间的微卫星
杂合性缺失类型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为2个起源于不同克隆
的原发性肿瘤(可另附分子病理学检查报告)。
6.病理诊断:(1)肝右叶小肝细胞癌,细梁型,Ⅱ级;(2)
肝左叶小肝细胞癌,假腺管型,Ⅱ级;(3)MVI评级为M1;
(4)大结节性肝硬化;(5)癌旁肝组织异型增生灶。
7.备注:本例2个肝癌结节均为原发,癌旁肝硬化组织
内出现异型增生灶,提示存在肿瘤多中心起源的病理基础,
请临床注意密切随访。
本《指南》指导专家:吴孟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
科医院;汤钊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彤华,北京
本《指南》编审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为序):步宏,四
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陈杰,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陈柯,
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陈孝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
属同济医院肝胆外科;丛文铭,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
医院病理科;崔全才,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郭德玉,第三军
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胡锡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
学系;黄波,辽宁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纪元,复旦大学附属中
山医院病理科;荚卫东,安徽省立医院肝外科;李强,天津医
科大学第二医院肝外科;李珊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
理科;李增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廖芝玲,广西
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刘彤华,北京协和医院病理
·24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15Mar;31(3)
科;刘秀峰,解放军81医院肿瘤内科;鲁昌立,四川大学华西
医院病理科;孟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孟凡青,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秦叔逵,解放军81医
院肿瘤内科;任国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石怀银,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孙青,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
院病理科;汤钊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文天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吴孟超,第二军医大学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科;杨甲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
外科医院肝外科;杨永平,解放军302医院肿瘤内科;叶胜
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内科;袁卫平,广西医科大学附
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云径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
科;曾韵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张丽华,东南
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理科;张志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胆外科;周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
外科;周建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赵爱莲,北京大学
肿瘤医院病理科;赵景民,解放军302医院病理科;朱虹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
本《指南》执笔和资料整理:丛文铭,第二军医大学东方
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通讯作者,E?mail:wmcong@smmu.
edu.cn;步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陈杰,北京协和医
院病理科;董辉、朱玉瑶、冯龙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
科医院病理科;陈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
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等.原发性
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杂志,2010,26(6):645-7.
[2] KohC,ZhaoX,SamalaN,etal.AASLDclinicalpracticeguide?
lines:acriticalreviewofscientificevidenceandevolvingrecom?
mendations[J].Hepatology,2013,58(6):2142-52.
[3] WilliamH,RalphH,TimothyH,etal.Surgicalpathologydis?
section:anillustratedguide[M].NewYork:Springer,2003:7-
[4] 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M].北
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41.
[5] BassBP,EngelKB,GreytakSR,etal.Areviewofpreanalyti?
calfactorsaffectingmolecular,protein,andmorphologicalanalysis
offormalin?fixed,paraffin?embedded(FFPE)tissue:howwelldo
youknowyourFFPEspecimen[J]?ArchPatholLabMed,2014,
138(11):1520-30.
[6] LuXY,XiT,LauW Y,etal.Hepatocellularcarcinomaex?
pressingcholangiocytephenotypeisanovelsubtypewithhighlyag?
gressivebehavior[J].AnnSurgOncol,2011,18(8):2210-7.
[7] CaiSW,YangSZ,GaoJ,etal.Prognosticsignificanceofmast
cellcountfollowingcurativeresectionforpancreaticductaladeno?
carcinoma[J].Surgery,2011,149(4):576-84.
[8] 应越英.肝细胞肝癌的病理学[M]//汤钊猷.原发性肝癌.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15-4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141-59.
[10] NakanumaY,CuradoM P,FranceschiS,etal.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M]//BosmanFT,CarneiroF,HrubanRH,
etal.WHOclassificationoftumoursofthedigestivesystem.4th
ed.Lyon:IARCPress,2010:217-27.
[11]CongW M,WuMC.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currentand
futureapproaches[J].HepatolInt,2013,7(3):805-12.
[12] LuXY,XiT,LauW Y,etal.Pathobiologicalfeaturesofsmall
hepatocellularcarcinoma:correlationbetweentumorsizeandbio?
logicalbehavior[J].JCancerResClinOncol,2011,137(4):
567-75.
[13]MoribeT,IizukaN,MiuraT,etal.Methylationofmultiplegenes
asmolecularmarkersfordiagnosisofasmall,well?differentiated
hepatocellularcarcinoma[J].IntJCancer,2009,125(2):388
[14] LlovetJM,ChenY,WurmbachE,etal.Amolecularsignature
todiscriminatedysplasticnodulesfromearlyhepatocellularcarci?
nomainHCVcirrhosis[J].Gastroenterology,2006,131(6):
1758-67.
[15]UenoS,KuboF,SakodaM,etal.Efficacyofanatomicresection
vsnonanatomicresectionforsmallnodularhepatocellularcarcino?
mabasedongrossclassification[J].JHepatobiliaryPancreat
Surg,2008,15(5):493-500.
[16]FarinatiF,SergioA,BaldanA,etal.Earlyandveryearlyhepa?
tocellularcarcinoma:whenandhowmuchdostagingandchoiceof
treatmentreallymatter?Amulti?centerstudy[J].BMCCancer,
2009,9:33.
[17] 吴孟超.应重视小肝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
2007,87(30):2089-91.
[18]TheiseND,CuradoMP,FranceschiS,etal.Hepatocellularcar?
cinoma[M]//BosmanFT,CarneiroF,HrubanR H,etal.
WHOclassificationoftumoursofthedigestivesystem.4thed.Ly?
on:IARCPress,2010:205-16.
[19]胡锡琪.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和评估[J].中华肝脏病
杂志,2008,16(3):169-70.
[20] DesmetVJ,GerberM,HoofnagleJH,etal.Classificationof
chronichepatitis:diagnosis,gradingandstaging[J].Hepatology,
1994,19(6):1513-20.
[21]KnodellRG,IshakKG,BlackW C,etal.Formulationandap?
plicationofanumericalscoringsystemforassessinghistologicalac?
tivityinasymptomaticchronicactivehepatitis[J].Hepatology,
1981,1(5):431-5.
[22]ScheuerPJ.Classificationofchronicviralhepatitis:aneedforre?
assessment[J].JHepatol,1991,13(3):372-4.
[23]BattsKP,LudwigJ.Chronichepatitis.Anupdateonterminology
andreporting[J].AmJSurgPathol,1995,19(12):1409-17.
[24] BedossaP,PoynardT.Analgorithmforthegradingofactivityin
chronichepatitisC.TheMETAVIRCooperativeStudyGroup[J].
Hepatology,1996,24(2):289-93.
[25] IshakK,BaptistaA,BianchiL,etal.Histologicalgradingand
stagingofchronichepatitis[J].JHepatol,1995,22(6):696-9.
[26]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15Mar;31(3) ·245·
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9.
[27] InternationalConsensusGroupforHepatocellularNeoplasia.Path?
ologicdiagnosisofearlyhepatocellularcarcinoma:areportofthe
internationalconsensusgroupforhepatocellularneoplasia[J].
Hepatology,2009,49(2):658-64.
[28] DiTommasoL,SangiovanniA,BorzioM,etal.Advancedpre?
cancerouslesionsintheliver[J].BestPractResClinGastroen?
terol,2013,27(2):269-84.
[29] ToyosakaA,OkamotoE,MitsunobuM,etal.Pathologicandra?
diographicstudiesofintrahepaticmetastasisinhepatocellularcarci?
noma,theroleofefferentvessels[J].HPBSurg,1996,10(2):
97-103.
[30] ToyosakaA,OkamotoE,MitsunobuM,etal.Intrahepaticmetas?
tase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evidenceforspreadviathepor?
talveinasanefferentvessel[J].AmJGastroenterol,1996,91
(8):1610-5.
[31] Rodriguez?PeralvarezM,LuongTV,AndreanaL,etal.Asys?
tematicreviewofmicrovascularinvasioninhepatocellularcarcino?
ma:diagnosticandprognosticvariability[J].AnnSurgOncol,
2013,20(1):325-39.
[32]EguchiS,TakatsukiM,HidakaM,etal.Predictorforhistologi?
calmicrovascularinvas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alesson
from229consecutivecasesofcurativeliverresection[J].WorldJ
Surg,2010,34(5):1034-8.
[33] IguchiT,ShirabeK,AishimaS,etal.Newpathologicstratifica?
tionofmicrovascularinvasion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predic?
tingprognosisafter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J].Trans?
plantation,2014.[Epubaheadofprint].
[34] DuM,ChenL,ZhaoJ,etal.Microvascularinvasion(MVI)isa
poorerprognosticpredictorfor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J].
BMCCancer,2014,14:38.
[35] RoayaieS,BlumeIN,ThungSN,etal.Asystemofclassifying
microvascularinvasiontopredictoutcomeafterresectioninpatients
withhepatocellularcarcinoma[J].Gastroenterology,2009,137
(3):850-5.
[36] SumieS,NakashimaO,OkudaK,etal.Thesignificanceofclas?
sifyingmicrovascularinvasioninpatientswithhepatocellularcarci?
noma[J].AnnSurgOncol,2014,21(3):1002-9.
[37] PawlikTM,DelmanKA,VautheyJN,etal.Tumorsizepre?
dictsvascularinvasionandhistologicgrade:implicationsforselec?
tionofsurgicaltreatment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J].Liver
Transpl,2005,11(9):1086-92.
[38]OkusakaT,OkadaS,UenoH,etal.Satellitelesionsinpatients
with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withreferencetoclinicopatho?
logicfeatures[J].Cancer,2002,95(9):1931-7.
[39] LimC,MiseY,SakamotoY,etal.Above5cm,sizedoesnot
matteranymoreinpatientswithhepatocellularcarcinoma[J].
WorldJSurg,2014,38(11):2910-8.
[40] 石 明,张昌卿,冯凯涛,等.肝细胞癌周围微小转移分布的研
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2,4(3):257-60.
[41] ChicheL,MenahemB,BazilleC,etal.Recurrenceofhepatocel?
lularcarcinomainnoncirrhoticliverafterhepatectomy[J].World
JSurg,2013,37(10):2410-8.
[42]MeniconiRL,KomatsuS,PerdigaoF,etal.Recurrenthepato?
cellularcarcinoma:awesternstrategythatemphasizestheimpact
ofpathologicprofileofthefirstresection[J].Surgery,2015,157
(3):454-62.
[43] RockeyDC,CaldwellSH,GoodmanZD,etal.Liverbiopsy
[J].Hepatology,2009,49(3):1017-44.
[44] 丛文铭,董 辉,冼志红.肝脏和肝内胆管系统肿瘤[M]//吴
秉铨,刘彦仿.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2版.北京:北京科学
技术出版社,2013:334-45.
[45]OrdonezNG.Arginase?1isanovelimmunohistochemicalmarker
ofhepatocellulardifferentiation[J].AdvAnatPathol,2014,21
(4):285-90.
[46] GovaereO,KomutaM,BerkersJ,etal.Keratin19:akeyrole
playerintheinvasionof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s[J].
Gut,2014,63(4):674-85.
[47]XiaL,HuangW,TianD,etal.UpregulatedFoxM1expression
inducedbyhepatitisBvirusXproteinpromotestumormetastasis
andindicatespoorprognosisinhepatitisBvirus?relatedhepatocel?
lularcarcinoma[J].JHepatol,2012,57(3):600-12.
[48] RoesslerS,BudhuA,WangXW.Decipheringcancerheteroge?
neity:thebiologicalspace[J].FrontCellDevBiol,2014,2:12.
[49] YangX,ZhangXF,LuX,etal.MicroRNA?26asuppressesan?
giogenesisin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bytargetinghepato?
cytegrowthfactor?cMetpathway[J].Hepatology,2014,59(5):
1874-85.
[50]WangB,XiaCY,LauW Y,etal.Determinationofclonalorigin
ofrecurrenthepatocellularcarcinomaforpersonalizedtherapyand
outcomesevaluation:anewstrategyforhepaticsurgery[J].JAm
CollSurg,2013,217(6):1054-62.
[51] 朱玉瑶,顾怡瑾,陆新元,等.二例术后远期复发性肝细胞癌的
克隆特点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6):450-2.
[52] MatsumotoY,FujiiH,MatsudaM,etal.Multicentricoccurrence
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diagnosisandclinicalsignificance
[J].JHepatobiliaryPancreatSurg,2001,8(5):435-40.
[53] FinkelsteinSD,MarshW,DemetrisAJ,etal.Microdissection?
basedallelotypingdiscriminatesdenovotumorfrom intrahepatic
spread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Hepatology,2003,37
(4):871-9.
[54]GehrauR,MasV,ArcherKJ,etal.Molecularclassificationand
clonaldifferentiat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thestepforward
forpatientselectionforlivertransplantation[J].ExpertRevGas?
troenterolHepatol,2011,5(4):539-52.
[55]LiauSS,QureshiMS,PraseedomR,etal.Molecularpathogene?
sisofhepaticadenomasanditsimplicationsforsurgicalmanage?
ment[J].JGastrointestSurg,2013,17(10):1869-82.
[56] 丛文铭,吴孟超.肝癌分子病理诊断新思路与临床治疗新策略
[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0):1521-3.
[57] WashingtonMK,BerlinJ,BrantonPA,etal.Protocolforthe
examinationofspecimensfrompatientswithcarcinomaoftheintra?
hepaticbileducts[J].ArchPatholLabMed,2010,134(4):
e148.
·246·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15Mar;31(3)
阅读权限220
学习了解,感谢分享。
没什么互相学习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发性肝癌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