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对民间陋习说30个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向陋习说不.doc 13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向陋习说不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向陋习说不
向陋习说不
陋习,时时刻刻都在危害着我们的环境,侵害着我们的身体。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会使人得许多传染病......
我们对陋习其实并不重视,但病因来到我们的身边时候,我们不得不向陋习说不,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多多是我们不经常注意的一些小事所造成的。许多人对个人卫生不注意,没有养成很好的卫生习惯,更没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还有些不讲卫生的人,有垃圾台他不去,随手把垃圾丢在墙角.这样的陋习不但破坏了我们生活的环境(转载于:www.zaIdian.cOM 在点 网),还对我们身体有害 。
众所周知,好的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益,坏的习惯能使人的环境和心灵变得肮脏。从而,我们不得不向陋习说不,为文明点赞。
所谓的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的意思,就是告戒我们要从小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渐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坚实的基础,靠的是一砖一瓦积少成多。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不断地修正自己,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靠的是屡战屡败而屡败屡战的顽强。因此我们该鼓足勇气挑战自我,下决心告别自己的不良习惯,由缺点变为优点,使自己更加完美,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一个人。
我痛恨并下决心改掉它,可它就像个影子般地伴随着我,让我苦恼不已。在学习上走马观花因而我们要有一颗耐心和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不良习惯。最可恨的是生活无序,缺乏条理性,东西乱摆乱放,找东西快要把整个家给翻了一样;做事情随意性太强,有始无终;时间观念太差,拖拖拉拉,效率不高;也没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过多地依赖他人。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七(9)杨茹晶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经常化和制度化的重要实践。党内教育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性任务,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
关于2016年两学一做试题库
1.新党章学习100问
2.《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竞赛100题
3.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简答100题
新党章学习100问
一、准确把握新党章实质(总纲)
1、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党章经历了多少次修改?
答: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章是党的二大制定的,二大以后的历次代表大会(五大除外)均对党章做出不同程度的修改,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算下来,党章经历了16次修改
2、为什么党代会多次修改党章?
答: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因此,党的基本内容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来对党章进行必要的修改。
3、怎样理解党章修改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民间陋习:令人骇人听闻的会阴清洁法|会阴部|细菌尿_凤凰亲子
民间陋习:令人骇人听闻的会阴清洁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天,看了一个在网上预约挂号,来自吉林的一位48岁女患,自带当地及外院化验单均是泌尿系感染,我院泌尿系彩超正常,尿常规也是细菌尿,红、白细胞都有,但做尿化验时才发现刚刚来月经。
今天,看了一个在网上预约挂号,来自吉林的一位48岁女患,自带当地及外院化验单均是泌尿系感染,我院泌尿系彩超正常,尿常规也是细菌尿,红、白细胞都有,但做尿化验时才发现刚刚来月经。
令人骇人听闻的会阴清洁法(东方IC供图) 我给她讲如何预防泌尿系感染,在跟她交流中了解到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民间习俗,也是我从医30多年来第一次遇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会阴清洗法:她们家族兄弟姐妹中有五个姐妹,孙子辈有三个女孩,从母亲那辈起就用白酒清洗会阴部,专门买来40左右度的白酒,目的是清洁、杀菌、消毒!而且这位母亲不但把她的经验传授给了五个女儿,还传授给了三个孙女。 过去只听说过民间有用食盐、食醋洗的,没听过用白酒洗的! 我惊呀的问:那怎么能受得了啊?!多疼啊?女士说:是啊!我的小侄女才几岁就被奶奶用白酒洗屁股!痛得孩子嗷嗷叫唤!我们祖孙三代数十年来都是这么做的。如今,母亲已经离世,但这种习俗还在继续。自己是每2~3天用白酒洗一次,然后再用食盐洗,这都是从母亲那传授来的。 我问:你们这样做不影响夫妻性生活吗?夫妻感情好吗?没有离婚的吗?她回答:怎么不影响!记得刚结婚的时候性生活痛得直哆嗦!过性生活不是快乐而是痛苦、遭罪!这么多年一点也不感兴趣,夫妻感情也受影响。还好丈夫很好,能理解,姐妹们没有离婚的。我说:那是你们的姑爷好! 该女士由于长期用白酒、食盐洗外阴,皮肤黏膜损伤变性,正常生理功能减退;天然弱酸性环境被破坏,造成会阴部正常菌群失调;局部抵抗力减弱,阴道炎、尿道炎时常发生;内裤总有湿性东西流出,因此,必须长期垫护垫!她带来的每张尿化验单都是大量细菌尿! 因此,用白酒、食盐清洁会阴部都是大错而特错的!食醋的酸度超过会阴区的酸度,对皮肤黏膜也具有腐蚀刺激性。我告诉她赶快回去告诉全家女士,还有一个孙女刚结婚,希望不要步老一辈的后尘!影响一生&性福&!(作者:黑龙江省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程晓霞)
[责任编辑:徐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亲子官方微信
播放数:289570
播放数:129506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盘点民间育儿陋习,你中了几招? - 网易宁波
十天内免登录
盘点民间育儿陋习,你中了几招?
还有很多地方在孩子生活上有着很多陋习存在,我们来看一下民间这些存在的陋习存在哪些危害呢?把食物嚼烂喂更易消化老一辈的喂养方法就是先用自己的嘴把食物嚼烂,或者用手把食物撕烂之后再喂,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对食物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就算是一双洗干净的手和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都有你看不见的细菌和传染疾病,而且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病能力弱,都会给宝宝带来患病的危险。多穿衣服不感冒宝宝整天处于衣被控制的温度下,不利于形成耐受力,一旦遇到外界环境变化就会得病。如果穿盖太厚,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处于较高的环境温度下,此时如果喂水量不足,孩子会出现发热、脱水症状。此外还会影响宝宝血液循环,不利于其健康发育。应通过加强锻炼来增强孩子的体质,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适当增减衣服。勤洗澡损伤皮肤新生宝宝皮肤柔嫩,防御能力差,新陈代谢旺盛,如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积会刺激皮肤,容易发生皮肤感染,故应经常洗澡。新生宝宝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冬天气候干燥,可减少次数,每周l-2次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水温一定要合适,洗澡前不要喝奶,动作轻柔一些,不要超过10分钟。多抱对孩子不好其实多抱有利于宝宝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使宝宝体型优美,性格温和,并且这也是宝宝的运动之一。躺着的宝宝只能看到很少的事物,缺乏神经发育必需的各种丰富刺激,缺乏感情交流。建议妈妈们在抱宝宝时采用左手托住婴儿的背、脖子和头,右手托住孩子的臀部和腰部的方式,这样的抱法会让宝宝感到舒适。不捆扎“蜡烛包”,就得罗圈腿捆扎“蜡烛包”不少产妇认为将孩子捆扎起来能防止孩子受凉和“罗圈腿”的发生。其实,“罗圈腿”是由于钙缺乏所致。捆扎“蜡烛包”限制了婴儿的全身活动,不利于智力的发育。让宝宝高兴,就摇宝宝一些父母将将孩子抱在手里不停地摇晃,或将孩子放在摇篮里摇晃,甚至将孩子抛向空中以使其乐。过度的摇晃会使孩子脑子受伤,变得反应迟钝。刚吃奶的孩子被摇晃还会吐奶,甚至呛入气管。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口对口喂食成年人接触很多病菌,只是由于抵抗力较高,一般不会发生疾病。而婴儿的各种功能还未健全,缺乏抵抗细菌的能力。倘若做父母的经常口对口给婴儿喂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病菌传给孩子,容易使孩子患上胃炎、肝炎、痢疾、肠炎等病。刮风给孩子围纱巾脸上蒙纱巾年轻的父母在逛街时爱给婴儿脸上蒙层纱巾。虽说这样做能避风尘、阳光,但对健康不利。据侧定,小孩子的脑组织耗氧量中全身耗养量的50%。纱巾透气性较差,给孩子脸上蒙纱巾会使其面部区域形成一个供氧不足、二氧化碳滞留的小环境,进而对孩子的脑组织新陈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nb-zhangfeibo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宁波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图片】民间习俗:年初一到十五忌讳【兰陵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290贴子:
民间习俗:年初一到十五忌讳收藏
年初一到十五忌讳大全强者恒强
东方财富网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己收拾走人。还有传说称,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除尘器设计中延长除尘袋寿命就等于省钱!
古代中国人过春节必备的十一种风俗一、燃爆竹(宋)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二、拜年送名片(明)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三、饰梅花妆(唐)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 “人日”,据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等名目。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四、馈春盘(晋)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 ”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 ”五辛盘又称春盘。《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萎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五、宫中赐银幡(宋)新春拜过至初三,大内银幡赐百官。朝回两袖天香满,帽饰招得笑语喧。《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苏辙《除夜元日省宿致斋》诗云:“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风气渐东南。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南宋仍沿北宋风习。《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六、鞭春牛(明)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清嘉录》载:“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属迎春娄门外柳仙堂,鸣驺清路,盛设羽仪,前列社夥,殿以春牛。观者如市。”明周希曜《宝安春色篇》:“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 ”袁宏道有《迎春歌》,证明迎春仪式已经演化为一种盛大的歌舞活动。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万象更新”。七、放灯(唐)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为元宵诗经典之作。唐睿宗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火树”。“金吾不禁夜”是说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八、蚕卜(宋)捉弄米粉状蚕丝,内藏吉语待尔食。喜得佳兆虽自设,依然欢乐不可支。宋杨万里有《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诗:“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云云。既说是里俗,可知是杨万里家乡江西吉州地方的风俗;也即南方养蚕地区的风俗。九、猜灯谜(清)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机敏方解疑。《武林旧事》等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衙,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谜社在清代极为流行。如光绪年间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灯谜组织;其间谜手云集,每以茶馆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场所。十、请紫姑神(清)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终归女儿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无。刘向《异苑》载:“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祝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大妇,小姑可出。于猪栏边或厕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后来成为传说:唐代寿阳刺史李景,纳何媚为妾;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杀何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何为厕神。《荆楚岁时记》:“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故民间每于正月十五夜用畚箕为架,以扶乩形式迎接她降临,请她保佑蚕桑丰收,人畜平安。虽为一种迷信活动,却含有对旧社会不幸妇女的深刻同情,并希望她有保护善良人们的神力。十一、结羊肠(元)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霏雪录》:“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柳倩
今年春节48年内最晚 下个迟到春节须待2034年今年春节48年内最晚下个迟到春节须待2034年文章来源: 新华社 于
20:18:15据新华社电2月19日,农历大年初一。天文专家表示,由于阴阳历转化的缘故,农历乙未羊年春节是1986年~2033年这48年中的“最晚”春节。据了解,我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两种历法。其中春节每年固定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1月下旬到2月中旬中的任何一天都有可能。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29.5天,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少了10天至12天。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表示,若是任由农历和阳历间的天数如此相差下去,那就必然会出现春节在夏天过的现象。因此,我国采取了“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这样,如果上一个农历年没有闰月,那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提前”到来,反之则要“迟到”。由于农历甲午马年是闰年,因此羊年春节就会相对迟到。农历春节与阳历对应日期变动较大,“早春节”和“晚春节”能相差整整30天。天文年历显示,乙未羊年春节是1986年~2033年这48年中的最晚春节,直到2034年这一记录才会再次出现。
荒原般若初一为什么不能回娘家回娘家初一为什么不能回娘家,你知道吗?出嫁的闺女就像泼出去的水,但是大年初一为什么不能回娘家呢?回门又称“归宁”,亦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还有的迷信观念认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有说腊月28,有说29或30)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儿就可以回家了。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河南一带正月十五也禁忌回娘家看灯以外,还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娘家。因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闺女回娘家。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初一十五不能回娘家,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如果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包括自己都会十分的不高兴。这也是一种沿袭以久,而且可能还要执行很长时间的文化现象。就是这样一个个的风俗、传统、甚至陋习,合起来组成了年!各地回娘家禁忌回门时日要遵守往来之序,不该回门时一定不能回门,否则会有凶事发生。该回门时,一定要回门,否则,也会有凶事发生。1、浙江旧时忌新妇在冬至节回门,否则以为将克死其夫家家长。俗谚云:“娘屋住个冬,夫家去个公”江苏也有此俗。不过,理由不同,谓如冬至在娘家过,则娘家家道将因之而衰落。2、陕北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传说是为了联络姻亲间的感情,届时娘家要请闺女、女婿回门团聚。3、河南河南也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是与收麦打场的季节相联系的。俗谣云:“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要是闺女不把娘来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天山宝宝过年为什么吃饺子?贴春联?给压岁钱.....那些与春节有关的习俗来源1、过年为什么吃饺子?饺子是北方人春节必备的美食,那么过年为什么吃饺子,你了解吗?过年吃饺子,民间有很多传说,今天小编为您介绍过年为什么吃饺子,这春节吃饺子的由来一定要清楚。为了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在中国北方,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过年为什么吃饺子呢?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民间过年吃饺子的习俗至迟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明朝沈榜着《宛署杂记》载:“元旦拜年,作匾(扁)食。”清代,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得到延续并固定下来。清史有关资料记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这说明过年吃饺子,在清时已成共俗。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食品,原因有四个:一是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三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四是饺子本身就好吃,民间有“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话。过年吃饺子的传说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过年吃饺子还有一种说法: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合成馅,就包起了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不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过年吃饺子有讲究吃饺子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过年不吃酸菜馅儿的饺子,意思是怕吃酸菜馅儿的饺子后,来年的日子会过得穷酸。年三十儿晚上要吃白菜馅儿和萝卜馅儿的饺子,是说吃了这样的饺子,人会长得白净,说话也和气。包饺子时一定要多有几个褶子,不能把边捏成光边的,其意是不能让日子过“秃”了。
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要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有的农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农家,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但更多的是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很多人还在饺子中放一根白线,寓意谁吃着白线就谁能长寿,在饺子中包进一枚铜钱,祝福谁吃到了在新的一年里不缺钱花。码放饺子时一定要顺着摆,切忌摆成圈,意思是不能让新日子走进死胡同。煮饺子时,也有说道,灶坑里需要烧杏树条,意思是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兴旺”。在煮饺子的过程中,一家之主会问:“小日子起来了吗?”煮饺子的主妇就要回答:“起来了!起来了!”这是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好起来了。接着,一家之主还要问:“饺子挣没挣?”主妇便会笑着答:“挣了,挣得可多了。”这个时候,饺子煮过火煮破了,也不能说是破了,必须说是挣了,期盼着来年挣大钱,发大财。全家人吃完了饺子,一些家长还会让小孩在屋内高处跳上几跳,祝愿自家的小日子蹦个高。
2、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答不出来,其实过年贴春联也是有典故的,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到底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下面小编为你揭秘由来。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贴春联表达美好期盼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贴春联有讲究关于春联还有很多讲究。据说桃木是红色的,红色可以辟邪,象征吉祥,所以后来的春联都是用红纸书写。除此之外,春联还有一些讲究,比如,门心、框对、春条、斗方等都有要求,这比原来的桃符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不再是单纯的将画像画于桃符上,而是将自己对来年的美好心愿写在纸上表达出来。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过年为什么要贴窗花?春节到,北方很多地方要贴窗花,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贴窗花吗?过年贴窗花由来已久,有人说此俗始于远古,下面小编为您介绍过年为什么要贴窗花,一起来看看春节贴窗花的来历是什么!“窗花”俗称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山西民间的剪纸,尤其是窗花剪纸,充满山西民间的乡土气息,浓郁的乡土风味。什么“喜鹊登梅”、“二龙戏珠”、“孔雀开屏”、“天女散花”以及各种花、卉、虫、鱼、鸟的图案,表示了农民对未来生活寄托的美好希望。过年为什么要贴窗花?剪纸,与立春这个节令有着密切关系,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诗中的“荆俗”、“晋风”就点明了这种风气。而且明确言明了晋人的风俗。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多以当年生肖为主,也剪梅兰竹菊贴在明亮的窗子上,让厅堂、卧室增添几分新春喜庆的色彩。春节贴窗花的传说我国民间有春节贴窗花的习俗,此俗始于远古,是由一个古代传说演变而成的。相传,尧在位7年,有一种属于凤凰一类的吉祥而后罕见之鸟叫鸾鹘鸟,年年飞到都邑栖息生活。由于鸾鹘的到来,吓得麒麟跑到大泽的草丛里,不敢出来;鸱枭逃到了荒无人烟的森林中,瑟瑟发抖。从此,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太平日子。后来,不知为什么,鸾鹘不再飞来了,为害黎民百姓的凶禽猛兽重又出现在都邑,到处横行无忌了。人民感到很失望。当时有个折支国,听了尧民十分崇敬鸾鹘鸟,鸾鹘鸟又不知飞往哪里去了,就主动献来一种“重明”鸾鸟。因为这种鸟每一只眼内都有两个瞳孔,所以又叫“重睛”。“重明”的形体很像公鸡,鸣叫的声音又十分像凤凰,人们都认为它是一种吉祥的神鸟。刚献来的时候,羽毛已经全部脱掉,但它用肉翮照样飞翔。“重明”十分凶猛,能够追赶猛虎,并勇敢的进行搏斗,老虎也常常成为“重明”的美味佳肴。自从有了“重明”,凶禽猛兽和妖魔鬼怪都不敢危害百姓了。因而百姓十分崇敬“重明”,对它爱护有加,每天都用美玉磨成细粉,做成流质饲料喂它。“重明”有时一年几次飞临,有时几年也不飞来。为吸引“重明”能经常飞来为民除害辟邪,广大的黎民百姓都把门户打扫得干干净净,为它准备停落栖息的场所。但是,月月等,年年盼,“重明”一次也不飞来了,老百姓为此十分忧虑,怕那些凶禽猛兽邪魔外祟重新为害,各家各户都在动脑筋想办法,有的铸金鸟,有的刻木鸡,都放到窗户上。说来也真灵验,凶禽猛兽和妖魔鬼怪见了这些木鸡金鸟,以为是“重明”又飞回来了,因而都吓得魂飞魄散,飞快地逃往远方,躲藏起来了。于是,黎民百姓都在妖魔鬼怪集中出来作恶的新年期间,在窗户上普遍悬挂着栩栩如生的金鸟木鸡。时间一长,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或刻或画金鸟木鸡,贴挂在窗上。至隋唐时代,剪纸雄鸡取代了古代的金鸟木鸡,贴在窗上,就是后来的窗花了。春节贴窗花还有一个传说,姜太公封神时,最后已经没有地方可封,只能将自己封为窗神。有的人家过年时在窗户上贴上“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的红纸条,以图吉祥。剪窗花有什么讲究?剪窗花是旧时女子比赛心灵手巧的手工之一,每逢过年,巧手的女人就会挥舞着剪刀,在红纸上作画,那时候有功底的女子不需要画图样,一般都是即兴创作,随意性很强。而现在的剪纸,也是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品,还可以在剪纸中获得乐趣。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由于适应一般的窗格,和避免影响照明,其尺寸都不太大,且要注意镂空透亮。为了增强艺术效果,创造浓烈的气氛,一个窗子往往贴许多窗花,或在内容上配套,或在形式上呼应。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
3、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放鞭炮是过年的习俗之一,那么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你了解吗?过年放鞭炮,源于一个叫“年”的怪物。具体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春节放鞭炮的由来。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不过,这时人们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是出于迷信,认为鞭炮能驱邪、避瘟,保佑家人平安吉祥。有关放鞭炮还有着一个有趣的传说。过年时需要放鞭炮的原因,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叫“年”的怪物。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所以过年大家都要放鞭炮。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过年放鞭炮应做好护眼措施鞭炮声声辞旧岁,放鞭炮应该是春节期间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活动,但是每年的春节因为放鞭炮而导致眼部、手部炸伤的新闻都不会少见。因此,小编在此提醒各位读者,在给自己的小孩放鞭炮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护眼的措施。由于眼睛非常柔软,强烈的爆炸冲击常会对眼睛造成严重伤害。所以,为预防眼睛被鞭炮炸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放鞭炮时佩戴一副眼镜。但需要注意的是,佩戴的这副眼镜一定不能够是玻璃镜片的,因为一旦镜片被炸裂,对眼睛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树脂镜片是放鞭炮时佩戴眼镜镜片的最好选择,因为这种镜片即使被炸破裂也不会划伤眼睛。一旦眼睛被鞭炮炸伤,来到医院之前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不做任何处理。与其他外伤不同的是,任何按、压、揉、碰的行为都会对炸伤的眼睛造成进一步损害,即便是用清水冲洗,家用消毒液涂抹,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此时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尽快就近去医院请医生进行处理。如果眼睛未受到明显伤害,没有出现疼痛、流泪、异物感等症状,则将眼周围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4、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过年了,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但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你了解吗?无论是收压岁钱还是给压岁钱,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下面小编为你揭秘过年给压岁钱的由来。压岁钱,又称“押岁钱”、“守岁钱”等,是年俗的节物之一。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压岁钱历史起于汉代,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这里还有三个有趣的传说。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二说,它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当时宫中有散钱之风。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称,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流通的货币,而只是一种特制的“压岁钱”。三说,传说古时候每到年三十的时候,就有野兽趁着大人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的孩子叼走吃了,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晚上不睡觉的习俗,但是有一次,一位母亲把一枚铜钱装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结果发现野兽就不敢靠近小孩了,所以,从此以后每到年三十大人都会给小孩或者晚辈压岁钱。那个“岁”据说就是野兽的名称,这就是红包的由来。压岁钱的变化不过最早的压岁钱的“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铸成钱币的吉利品或避邪品,是小儿身上带的护身符。因为“祟”与岁谐音,所以压岁钱有“厌胜鬼祟”的巫术作用。宋代以来,人们用现实流通钱币作为压岁钱,明清时代广泛流行。明清时代的压岁钱,由长辈用红线将铜钱串起来,吃过年夜饭后直接给予晚辈,或者在晚辈睡下后放置在床脚或枕边。如果贪睡的小孩已入梦乡,长辈则要留一份,压在其枕边底下。第二天早上,孩子起床后从枕下翻出,一番惊喜。使用钞票后,家长们则喜欢选用号码相连(相联)的新钞票,因为“联”与“连”谐音,预兆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生”。而红纸包钞票,这种压岁钱称为“吉利红包”压岁不仅用钱,跟压岁有关的还有压岁盘,压岁果子等。压岁钱数多少不一,但能给小儿带来自主消费的喜悦。
5、春节为什么挂灯笼?春节到了,不少人家挂起高高的红灯笼,可你知道春节为什么挂灯笼吗?关于春节为什么挂灯笼,民间流传着很多传说,今天小编为您介绍春节挂灯笼的由来。过年挂灯笼是民间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春节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春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春节为什么挂灯笼?民间有很多传说,下面小编为你盘点春节挂灯笼的四个传说。传说一:“年”的怪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总是在一年的前几天袭击所有村子里的人们。所以村子里得人门想尽办法,想赶走那个怪物,一个村民说:“不如我们在怪物袭击我们村子那几天挂一些红色的东西,比如:红灯笼。红对联和红带子等等。”村民门一口同声地说:“太好了,你真聪明啊,就用你这个办法吧。”说罢,村民们就各自回家里准备东西了。到了第二天,也正是春天。各家个户的门口和屋里都挂满了红灯笼。红带子和贴满红对联。这时,那个怪物来到村子里准备袭击村民门时,看见各家个户挂满了红灯笼,心里突然有点恐惧,像是看见了红色的火把在飘动。因为怪物很怕火把所以就奔跑着离开了村子。村民看见怪物离开了村子就高兴地手舞足蹈。从此,人们就在春节挂上红灯笼。贴上红对联。春节挂灯笼就是这样来的。传说二:姜子牙传说姜子牙封完神后,自已却没有什么司职,只有某位神仙出游时给打替班。大年三十众神都归位,姜子牙却没有地方可去,百姓见他可怜,就在高杆头点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点灯笼的习俗。传说三:天帝的女儿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传说四:清代县太爷清代雍正年间河北省有一个老汉,此人心灵手巧,酷爱民间工艺,有一套做灯笼的手艺,每到年节,他都要做几对鲜艳夺目的灯笼挂在自家的门前,为新春佳节增添了祥和、喜庆的气氛,每年都吸引众街坊邻居围观欣赏。有一年老汉做了几对灯笼到藁城集上来卖,恰巧被游集散心的县太爷看见了,便把所有灯笼都买下,挂在府邸整日观赏。灯笼做工别致,富丽堂皇,县太爷视为珍品,爱不释手。这年又到向皇上进贡日期,县太爷正苦思冥想送什么物品来取悦皇上,有人指点他送几对灯笼试试。县太爷虽有点舍不得,但为讨好皇上只得忍痛割爱。果然,皇上一眼看中,龙颜大悦,重赏藁城知县,并把灯笼定为贡品。后来皇宫内外到处挂上了这大红的屯头灯笼。河北灯笼被定为贡品取名贡灯,成为皇宫专用品,后来人们把“贡”字换作“宫”字,就成了现在的“宫灯”。
6、过年为什么要吃八宝饭?过年为什么要吃八宝饭?八宝饭是很多地方过年必吃的美食之一,但对于过年为什么要吃八宝饭,你能说出由来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春节吃八宝饭的来历。八宝饭分量足、味道甜,难般有人会吃独食,最适合全家人享用,象征团团圆圆,所以最有年味。八宝饭并非只是上海人过年吃,南北方各地都有流传。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所谓“八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相传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上,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骗八士,功勋赫赫,深为武王和人民称誉。在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上,天下欢腾,将士雀跃,庖人应景而作八宝饭庆贺。八宝象征有功的八士,使用山楂则寓意火化纣王。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饭源自于江浙一带,经由江南师傅进京做御厨才传到北方。如今宁波、嵊州、嘉兴也都保留着过年吃八宝饭的习俗。传统的八宝饭,不过是糯米、豆沙和蜜饯,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为何总在过年过节才被端上餐桌?除了它本身甜得喜庆热闹,主要是这道甜点做起来费时费力,但又卖不出好价钱。做好一盘八宝饭,须得“八宝”用料讲究,用梁实秋的话来说,便是“不惜工本”。在这位文人的描述里,糯米最为重要,事先要把糯米煮过,至少要煮成八分烂。莲子“要选容易烂的”,台湾桂圆肉“不可或缺”,美国的葡萄干,“白的红的都可以用,兼备二种更好”,银杏白果要“剥了皮,煮一下,去其苦味”,红枣“可以用,不宜多,因为带皮带核,吐起来麻烦”,此外“如果有红丝青丝,做装饰也不错”。八宝饭寓意吉祥平安早期,八宝饭的制作工艺相当繁复,用材讲究,淳朴的老百姓还纷纷赋予了更多深意,民间也称八宝饭与古代的八宝图渊源颇深。所谓八宝,分别是玉鱼、和合、鼓板、磬、龙门、灵芝、松、鹤八种祥瑞之物,有祈求吉祥平安之意。有民俗专家认为,八宝饭中的莲子就是由和合——蓬头笑脸的二位仙童转化而来,他们一个拿着荷花,一个手捧六角盒子,象征婚姻和谐。依次下来,桂圆象征团圆,金橘象征吉利,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蜜樱桃、蜜冬瓜象征甜甜蜜蜜,薏仁米则为仙鹤转化而成,象征长寿、高雅、纯洁。瓜子仁像鼓板的变体,象征生活有规律,平安无灾祸。红梅丝与龙门系同色,含鼓励进取、祝福顺利之意。绿梅丝也寓意长寿。同时,“八宝饭”好似一只“聚宝盆”,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全家能够财源滚滚。八宝饭的营养价值也很高:糯米性质甘温,对补中益气有很好的效果,因较难消化,所以老年人、小孩及病人都不适宜进食过多。莲子性平味甘,含有高蛋白质,有强心作用,有利于消除疲劳。红枣含高蛋白质、糖类、枣酸、钙、磷、铁、维生素A、B2、C、P,除了补血,安心神,也有助增强食欲的效力。葡萄干含有一些能降低胆固醇的成分,其纤维和酒石酸也能使食物快速通过直肠,减少致癌物质停留在肠中的时间,改善直肠健康。上海八宝饭的做法材料:熟糯米饭500克、豆沙馅200克、猪油50克、糖15克、熟鲜白果、莲子、红枣、葡萄干、核桃等、红丝绿丝等各色蜜饯适量。做法:1、将猪油和糖倒入糯米饭里,趁热拌匀备用。在圆碗内壁抹上一层凝固的猪油。将各色蜜饯在碗壁上贴出花样。2、将糯米饭先做成团,再压得略扁,轻放入碗中,不要来回挪动,以免带动贴的果料移动,影响花形。中间做得略凹些,先放进一点儿豆沙,轻压平。3、继续往碗中填入豆沙,直至离碗沿的糯米饭还有一公分左右的。把豆沙轻压平。把糯米饭压成饼状,轻盖在豆沙上,并与周边无疑连接。4、包上保鲜膜,放进已开的蒸锅里,大火蒸半小时左右即可。
7、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不少人都知道年糕寓意“年年高”,但过年吃年糕的由来,你了解吗?到底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由来。年糕,过年必不可少的贺年糕点。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它就饱含吉祥之意,“年”与“粘”同音,能理解成为新年或团圆凝聚之意,而“糕”谐音“高”,寓意步步高升。关于春节年糕的来历,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藏起来休眠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伤害百姓,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目的为了喂“年”度关,于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谐音)了。说起吃年糕,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建都苏州,终日沉湎酒色,大将伍子胥预感必有后患。故伍子胥在兴建苏州城墙时,以糯米制砖,埋于地下。当吴王赐剑逼其自刎前,他吩咐亲人:“吾死后,如遇饥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觅食。”伍子胥死后,吴越战火四起,城内断粮,此时又值新年来临,乡亲们想起伍子胥生前嘱咐,争而掘地三尺,果得糯米砖充饥,从那以后,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每逢过年,都以米粉做成形似砖头的年糕,渐渐地,过年做年糕,吃年糕相沿成习,风行各地。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春节的大年初一的早点人们讲究吃年糕,这是取其“年年高”之意。年糕的做法、吃法多样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过年期间吃年糕时配点蔬菜年糕一般采用支链淀粉含量丰富的大米、黄米制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钾等营养素,不过其主要的营养价值还是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上,大约在35%,碳水化合物是人一天热量的主要来源,年糕经过特殊的制作,口感软糯,更容易吸收。大家吃年糕的时候通常会蘸糖,血糖高的人要慎食,因为年糕的升糖指数比较高。另外,年糕一次也不可吃太多,因年糕支链淀粉含量高,不易消化,会刺激胃分泌大量胃酸,吃多了很有可能会出现泛酸的现象,在吃年糕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些食物,例如蔬菜沙拉或山楂,来中和支链淀粉摄入过多产生的胃部不适。
8、春节为什么要守岁?春节为什么要守岁?很多人都知道除夕夜有守岁的习俗,但春节为什么要守岁,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下面小编为您揭秘春节守岁的由来,这守岁的来历一定要知道!我国民间历来就有除夕之夜守岁的习俗。说起“守岁”,在我国已有久远的历史了。关于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蜀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而散,称为“分岁”;大伙儿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可见,守岁习俗早在1600多年前就已经成型。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所谓“守岁”,就是除夕不睡觉的习俗。“守岁”又叫“熬年”。春节为什么要守岁?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会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种种招数来对付“年”,比如守岁、燃放鞭炮、给孩子“压祟钱”等,以驱鬼辟邪。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吃完晚饭,熄火净灶,把猪圈牛栏全部拴牢,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来。守岁,渐渐成为人们过年的习俗。 守岁时燃放爆竹、张灯结彩等,同样是为了驱鬼魅除凶灾。旧时有“三十放鞭,初一放炮”的说法,就是说三十晚上用燃放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赶来人间吃人的“年”。守岁注意以下四点春节,守岁是百姓的传统节目,其实就是熬夜。从健康的角度讲,熬夜恰恰是在拿健康作赌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健康冒险。人们往往打乱平时的生活规律,此时应特别注重身心保健,注意以下四要点:1、娱乐适度。春节电影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大年三十,亲友欢聚守岁,玩牌打麻将其乐融融,这往往打破平时建立起来的生活规律,对身体健康不利,若通宵达旦地娱乐危害更大,往往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造成失眠,精神紧张,血压升高,建议还是以不打破生物钟规律,按时睡眠休息为好。2、情绪稳定。春节喜事多,久别亲友相聚守岁,电视节目的逗笑,极易使人兴奋激动,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上升,导致脑溢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3、饮酒适量。亲友相聚,饮酒守岁时,适当饮点葡萄酒、啤酒、米酒或低度白酒,可以助兴,增加节日气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老年人是有益的。但过多则对胃、肝脏、心脏、肾脏及神经系统都没有好处,对原来患有血压、心脏、肝脏、肾脏病的人来说危害更大。4、饮食要少。有些地方大年三十守岁,零点以后就开始煮水饺,吃完水饺后睡觉。这样对身体不好,因白天大多已食用了丰富的晚餐,一些油腻食物已不易消化,如果再多吃一些不易消化的水饺,对胃、胰腺都没有好处。守岁前可以做一些准备:守岁前要多吃一些热的食物,多喝白开水,年夜饭不要吃得太饱。在熬夜的过程中最好休息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喝杯咖啡或浓茶提提神,并要随时深呼吸,增加大脑需氧量。熬夜后要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补充睡眠;起床后利用冷、热水交替洗脸,刺激脸部血液循环,补充皮肤水分的流失;加强饮食补脑,应多吃豆类制品、鱼类、牛奶、各种动物的脑以及新鲜蔬菜、核桃、大枣等。
天山宝宝盘点那些不合时宜的春节习俗1、除夕不能回娘家说起这个习俗,就得从根儿上刨。在过去,中国女性地位低下,女孩儿出嫁后,就算是男方家的人了,所以在除夕这种自家团圆的日子,自然不方便一个外人的参与,即使父母思念女儿也只能忍受这种规矩。其实说到底,这些陋习的根源都来自于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在现代社会来看,实在不可取。这个影响极其深远一直到现在,尤其不少农村地区在婚嫁、生子等问题上体现的更是明显。 2、破五以后才起事为什么叫“破五”呢,那就要从long longago说起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也特意咨询了我88岁高龄的奶奶。根据奶奶含糊说的(她没牙)我们家乡的习俗结合网上的资料,大致可以这么理解:破五,破的是“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老辈人封建的认为,从三十儿到初五,不能起事,比如盖房、开张等,不能打扫卫生倒垃圾,甚至不能走亲戚,起事会让全年的运气都坏掉,倒垃圾会把运气、财气给倒出去,而走亲戚会把霉运带去别人家。各地的风俗也不同,但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封建思想。还有另一种说法我觉得倒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破五”还有“破吾”之说,即破除自己的坏毛病,反省自己的过失,塑造一个新我。大家以后不如就把这句话作为对“破五”的理解吧。 3、正月不许剪头发这个我记忆比较深,因为去年我奶奶还教训我(怎么又是我奶奶):你这孩子!你剪头发对你舅舅不好!为什么是对舅舅不好?怎么不是姑姑、姨姨、伯伯?这就要追溯到大清王朝去了。大清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大家都知道,是为了以此来作为对汉人及其他各族人民进行思想统治的一种手段。对汉人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剃我头那还不是要了老子的命,让老子背上不忠不孝之名吗?!所以,一场场保卫头发的局部战争在各地上演了起来,额…结局你们知道的,我大清好生强大,剃的剃,杀的杀,由此,大家对明室愈发思念,一些“忠诚的有识之士”就以“正月不剃头”的表达“思旧”之情,由于此事不可张扬,只能在地下进行传播,慢慢的,“思旧”就被误传成了“死舅舅”。今年我得跟奶奶说:三百多年前的事儿了,咱不较这个真儿了好不? 4、春节假日赌博忙春节回家,不少人都拿到了年终奖,就算没拿,在春节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也是必要的,赌博,俨然成了过年在家的保留节目,农村地区尤为盛行。每年回外婆家,亲戚们也都会聚在一起玩儿两把,我也偶尔参与一下,玩的都不大,输赢始终保持在100块以内。所谓“小赌怡情大赌伤身”,有些人在过年期间赌性大发,居然想要靠赌博把年终奖翻一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借此现象,一些不法分子在较私密的场所开起赌局,使得很多赌徒把过年的钱输得血本无归。亲戚朋友间小玩两把我倒觉得是增加年味儿的事情,但赌注过大就不可取了,伤钱事小,伤情就得不偿失了。 5、爆竹震天孩童哭此前,一张清洁工夫妇呼吁年轻人少放点鞭炮的图片在朋友圈疯转,不少具有人文关怀的朋友都积极响应,后来形势转变,大家惊呼:卖炮大爷怎么办?两个事儿都是好事儿,少了哪个都觉得不是滋味儿,办法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就是:谁放炮谁扫地!可是对这个办法的实施度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满地的烟头纸屑就是证明。此问题这里不便展开讨论,接着说过年放炮的事儿。炮,是一定要放的,在哪放?什么时间放?放多久?怎么放?问题的答案其实大家都知道,希望今年都能呼吁身边的人注意这些问题,自己更要做到哦。最后,一定要注意安全,相信我,我可是经历过事儿的人啊…… 6、铺张浪费不可取过年啦,家家都会备足了年货,大鱼大肉的吃上他几天,姑娘们对这点一定是深有体会的,原谅我说到你们痛处。辛苦一年了,多吃点那是必须的,亲朋相聚也不免要整上一大桌子饭菜,根据我家的经验,从初一开始,平均每两天吃一次剩饭,饺子更是要吃到正月十五(整天就是包了吃,吃了接着包,北方习俗)。现在不比旧社会啊,物质如此丰富,超市都不放假,人家来串门也不是为了来大吃大喝一顿啊,何必如此“盛情款待”呢?更有甚者,一顿年夜饭竟然花费数万,要我说,饭店黑了心,顾客残了脑。 7、走样变味压岁钱“祟”,在中国传统中是个不好的东西,代表邪和恶,“压岁(祟)钱”就是由此而来的用于驱邪辟恶的玩意儿。一般由长辈给晚辈,或晚辈孝敬长辈。随着我们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目也是水涨船高,不少人自己都过得紧巴巴的,但为了面子,每年仍要拿出与他人相仿的压岁钱来分给家中小辈儿,以示自己干的不比别人差。当然也有其他情况,比如某个亲戚家中困难,为了不让TA难堪,便以压岁钱的形式对其进行资助。还有些就比较令人厌恶了,如不法商人以压岁钱的形式向某官员行贿。总之,压岁钱里头藏着太多的中式智慧与“智慧”,体现了古老却历久不衰的哲学思想。如何让压岁钱成为我们沟通情感的工具,而不是走样变味儿的手段,这是我们都需要好好思考和把握的。文中若有不到或不妥之处,欢迎来稿讨论。 文/无名(发布是为了思想的传递与碰撞,不同观点可来稿讨论)
大年初一禁忌11条 来源: YOKA时尚网
农历新年,照理说应该百无禁忌放肆玩!不过,别怪我迷信,有些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年初一禁忌超多,各位留点心思,免得无意踩到雷区,触了霉头。1、不要睡懒觉平日里睡到昏天暗地都随你,但如果大年初一贪觉,那在接下来一整年里你都会持续偷懒,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你觉得懒人会有什么大作为吗?2、不可喊人名字起床各位劳心劳力的妈咪大人注意!初一别急着喊自家宝贝起床,尤其别直呼名字,否则这孩子一年内都会被人各种催促、唠叨。3、早餐不可吃稀饭在过去,只有穷人迫于经济窘迫才喝稀饭。在新年伊始,如果你想要财运连连的话,最好还是来点“硬货”吧!4、不宜煮新饭这个很好理解,初一吃除夕夜剩下的饭,寓意年年有余,图个好兆头呗。关键,不做饭真的很省事!5、已嫁的女儿不可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初一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不过,我估摸着就算女儿们想回家,也会因为太忙无法抽身吧。6、不可动剪刀初一动了剪刀,会招惹口舌是非。所以,为了来年耳根清净还是能免则免吧。7、不可打碎东西初一打碎东西会破财运,但如若不小心失手打碎,用红纸包起来,默念几句“碎碎平安”,过了初四再丢就没事儿了。8、不可动扫帚俗传正月初一是扫帚生日,动扫帚会把“扫帚星”招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建议从外往里扫,这样有聚宝敛财的意思。9、不可倒垃圾初一倒垃圾有向外失财的意思,各位不妨把每日的垃圾集中起来,等到大年初五再一次性倾倒,俗称“送穷”。10、不可借钱、讨债一般人都知道,“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11、不可被人掏口袋掏口袋本来就有露财、失财的寓意,更何况大年初一就被人掏口袋!那你一整年口袋里的钱财都会不安妥。看罢,是不是觉得无法愉快玩耍了?其实,大家不必太过刻意避嫌,新年多说吉祥话,开开心心,好运自然一整年!编辑:翟潇-------------------------------------这个禁忌还有多少人相信,你相信吗?
中国人过年习俗——完整版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以前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尽情吃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大年初八哭了怎么办。。。
真长鸡西!!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