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柴胡,防风,熟地无用,生地熟地的功效见功,打一物

吴真人药签分析 - 中药学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11735|回复: 4
吴真人药签分析
阅读权限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吴真人药签分析有些封建迷信色彩但醫源於巫流傳上千年滴東西也得研究一下
吴真人药签分析作者林泽坚,200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现为广州市邮政局西堤支局市场部经理。〔内容提要〕  吴真人药签是由对吴真人的崇拜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外在形式是以药方为内容的签条,在闽台地区至今仍被大量宫庙和民众信仰、供奉、流传;其用药方式与风格,不仅在文化史上具有独特史料价值,而且对现代医学人文研究也有一定启示作用。本文以笔者对慈济东、西宫等有关奉祀吴真人的宫庙所存吴真人药签的调查为基础,通过社会文化背景的解读,试图从中医史和思想史的角度探索该药签的内在联NF8F1和规律,思考其人文蕴含,尤其是宗教情感上对人的生存意义。〔本文〕  “抽签”作为一种预测形式,据说始于唐代,由古代的骨卜、蓍草筮卦发展而来。“抽签”的签条多用竹片做成,编上号码,签文内容一般印在纸上,多以四句的七言诗组成,因而称之“签诗”,但也有把签文直接刻在签条上的。供奉不同神只的庙宇,所用签诗往往不同。有的签诗除本文诗句之外,另加以历史典故为内容的标题。吴真人宫庙设有事签和药签。药签与事签不同之处在于其内容为药方,而非“签诗”。吴真人事签与奉祀其他神仙的宫庙相比,无大的差异。药签虽非吴真人宫庙独有,却因吴真人生前被称为神医誉满闽南、死后又被神化进而形成对闽台人民具有深刻影响的药签文化而更有研究价值。  吴真人信仰虽已达近千年,但试图对之作系统研究却是新近十年的事。近年来,厦门吴真人研究会、青礁慈济东宫董事会、台湾台中市元保宫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相继出版了《吴真人研究》、《吴真人与道教文化》、《吴真人药签与中草药研究》等论文集和《保生大帝图册》等图书,对吴真人信仰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考察。在吴真人药签的研究方面,有关人员亦开展了大量活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有关宫庙现存吴真人药签情况从局部上作了较详细的调查;二是对药签用药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三是对药签组方之药物的考察与概要性解析;四是有关宫庙与研究机构组织的义诊活动;五是对药签的社会效应的非系统性介绍。这些对了解吴真人药签、弘扬文化可谓“开风气之先”,组成吴真人药签研究文化网上彼此呼应的节点。但从总体上看,尚缺乏文化史意义上的深入透析。有鉴于此,笔者重新对慈济东、西宫等有关奉祀吴真人的宫庙进行调查。今就掌握的有关资料,略作考析。  一、吴真人和吴真人药签  吴真人,姓吴名(音滔),字华基,号云冲,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779年)生于同安白礁乡(旧属泉州府,今属漳州龙海市角美镇)。由于家境贫寒,父母皆因缺医少药而病逝,于是立志学医济世,不畏跋涉艰难,遍访名医宿儒,穷搜搏采民间验方,从而医术精深,治法灵活,用药精炼,在闽南一带行医几十年,炼丹采药,除病驱疫,活人无数。南宋庄夏所作《慈济宫碑》记载:吴“以全活人为心,按病投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沉痼奇症,亦就痊愈。是以疠者,疡者,痈疽者,扶舁携持,无日不交踵其门。侯无问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远近咸以为神。”可见其医术之高,医德之美,令人崇敬。吴在五十八岁那年夏天,为配制方药抢救病人,攀上文圃山悬崖采药,不幸堕崖,重伤身卒,时值宋景佑三年农历五月初二日(即公元1036年五月二十九日)。噩耗传来,“闻者追悼感泣,争肖象而敬事之。”“乡之父老私谥为医灵真人,偶其象于龙湫庵”。随后,吴真人在各地被立庙供奉,享受封赠,千年来一直深得闽台人民的缅怀和敬仰。干道二年(一作七年)辛卯(1166年),赐庙额曰“慈济”,谥曰“大道真人”(今俗尚称“大道公”)。此后,神化了的吴不断被尊为忠显侯、英惠侯、康佑侯、灵护侯、正佑公、冲应真人、孚惠真君、孚惠妙道普佑真君、昊天御史医灵真君、恩主昊天金厥御史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等。这就形成了颇具宗教色彩的崇拜文化,从而构造了吴真人药签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吴死后,人们奉祀他,尊其为神,是为敬仰其生前的高明医术、高尚医德和人格而然的。表现之一便是其药签文化。传说吴着有《吴本草》、《灵宝经》等,惜均失传。闽台一带信众患病时,患者及家属常到吴真人宫庙里祈求药方。药方有两种,一种刊载于《吴真人传》一书中,注明什么病服什么药;另一种则是药签。由于崇拜,到吴真人宫庙祈求的患者多了,对吴真人医方的需求增大,有关方面出于满足信众的需要和为了保持宫庙香火的旺势,收集验方编成药签,供在宫庙里,其药签固屡有所失,却流传至今。其中有的是吴的真传妙方,有的是后世医家总结验方积累下来的,大部分出自古汉方、经方、局方和民间验方。可见,吴真人药签并非专指吴行医所采用的药方,而是包括吴、后世医家、药局、民间群众等多方面用药实践经验的总结,甚至吸纳了古往今来中医用药所适之精华,是一个群体概念和文化概念。  从史学的角度来看,杨志于嘉定二年(一二零九年)撰写的《慈济宫碑》是迄今所见的有关吴和慈济宫的最早的史料,可作参考。碑文所记吴真人“灵异”之事甚祥,述及乡民“肖象”、“私谥”等事,却未有提及药签,可见吴之后一百七十多年里,药签还未产生。但那时病患者祈求吴真人已是常事。如庆元间状元,官至知枢密院事的曾从龙说他幼年患头风头痛,头发尽落,祈求真人,遂愈。庄夏在其《慈济宫碑》中亦载,自己于嘉定年间有股赤肿大如杯,求祷于真人,不经刀匕之剂,不久就痊愈;又曾双瞳失明,亦求真人为他治疗而复明。后来究竟何时在宫庙设药签,供人问求,却不可考;有些文章曾作推测,其根据似有不足,笔者亦无反证确凿资料,故本文对这一问题不能进一步论述。  现在各宫庙所存吴真人药签的情况大有不同。有的宫庙未供吴真人药签,只留了问事的签诗,有的则事签、药签俱无。闽南一带主要的吴真人宫庙特别是青礁东宫和白礁西宫保存的吴真人药签成了研究的主要材料。一、青礁慈济东宫:原属漳州海澄县,现归厦门市海沧镇;在青礁慈济宫左侧小山口,有“龙湫庵”旧址,后有“丹井药泉”以及制炼药用的药臼、丹灶,均传为吴当年采药炼制的场所和用具;该宫现有吴真人药签内科一百二十枝、外科二十四枝、儿科三十六枝。二、白礁慈济西宫:原属泉州同安县积善里,现归漳州龙海市角美镇;据传在青礁慈济庙(青礁慈济宫新建时应称为庙,史载宋干道二年(1166年)(一作7年)赐额为慈济庙,淳佑元年(1241年)才改庙为宫)建后数十年,漳泉两地香火甚盛,经常为谒祖进香争议,因而在吴出生地“积善里”再建造“白礁慈济庙”,是为西宫,作为泉州府五个县谒祖进香之处,而原来“青礁慈济庙”则作为漳州府七个县谒祖进香之处;西宫前后三进,保留较完整,是台湾一百四十多座慈济宫的祖宫,现存吴真人药签内科一百二十枝、外科二十八枝、儿科三十六枝。三、泉州花桥慈济宫: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即吴真人逝世的三年前,泉州城内一带疫病流行,患者死亡枕籍,田园荒废,凄凉一片,吴毅然带领其徒翻山越岭来到泉州,在城内为群众行医治病,住宿于“花桥”,故他逝世后就在该处建庙祀之曰“花桥真人庙”,后又名“花桥慈济宫”;为弘扬吴施药济人之高风,清光绪四年(1878年),泉州就在花桥慈济宫创办“花桥善举公所”,除赠药外,还办理施医、施棺、平粜、度岁(即在旧历年终时对贫困户施给粮米或银钱)等,新中国成立后花桥亭仍坚持赠药,“花桥善举公所”改名为“泉州市爱国赠药处”、“福建省泉州市花桥赠药处”,1985年三月恢复义诊;该宫以前设有药签四筒,分内、外、妇、儿四科,每科一百签,现在仅存一百五十七签,且未标明科别。四、其他宫庙:1、晋江市深沪宝泉庵设有吴真人药签内科一百二十枝、外科六十枝、儿科六十枝、跌打科一百枝、眼科八十四枝,药方有中药方、青草验方、食物方、符水四类;庙中的药签除跌打科的一百签为金井的一家药铺所整理外,其余均为清末民初从台湾奉祀吴真人的宫庙收集而得;2、诏安县真君庙内的药签分为内科一百二十枝,外科、眼科和儿科各三十六枝,共有二百二十八枝;3、云霄县火田乡西林村慈济宫存有《慈济宫,名医保生大帝药书本,戊辰年五月吉日,执笔人莱埔村张振喜抄本》,内抄药签一百三十三首;4、东山县东庵善堂存有内科四十枝、外科三十六枝、眼科三十六枝、儿科三十六枝,信徒可根据药签到施药处取药,施药处备有一百多种草药;5、长泰县岩溪镇高濑村定应宫从白礁慈济西宫请来药册,据说有事签和药答各六十一首;6、厦门海沧一带目前仍流传慈济外科药方五十二方,除一方内服外,余者五十一方皆为外用方。  吴真人宫庙大抵都以青礁东宫或白礁西宫为祖宫,由其分香而立,药签也大致相应如此。比较两宫吴真人药签,可以发现,内科、儿科药方大多相同或相近,只在某些药的剂量、配水多少、煎的分寸上有微小差别。内科药方对比差别较大的有第二十九首、五十八首、七十六首、八十六首、一百零四首、一百一十首、一百一十七首。外科药方则相异甚迥,白礁西宫比青礁东宫在数量上多了四首,除青礁东宫第十二首与白礁西宫第六首和两宫第二十首相近外,其余药方均大异。尽管如此,两宫外科药方用药的材料、剂量、治疗功能等虽非能一一对应,却有相通之处,可以将两宫外科药签合并为五十枝来研究。  二、吴真人药签产生与流行的文化背景  任何一种信仰文化的形成必然有其现实的基础和根据。吴真人药签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与流行有其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原因。它不仅与吴真人信仰本身的发展有极大关系,而且深受近千年来闽台的医学与宗教文化发展的影响。  宋以后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水平。唐末五代时,福建受战祸之害较轻,故至宋统一后,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空前发展。漳泉地区得山海之利,经济兴盛,人文荟萃。其时,渗透于民间的道教一方面逐渐与佛教中的因果轮回思想融汇,与儒学中的伦理纲常结合,突出道教中的鬼神崇拜与宗教伦理成分,以致可以雅俗共赏,左右逢源。清人《感应篇图说·流通善书说》便讲:“遇上等人说性理,遇下等人说因果。”士大夫文化与俗文化原本存在明显差异,但两者在对待某个历史人物及其神化的问题上却能找到共同的结合点。关帝关公、妈祖林默、吴真人等便是如此,“性理”与“因果”结合从而达到神化的默契。另一方面,道教对民间诸神信仰采取了相容并包的开放性姿态,介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注重民生日用,肯定世俗生活,因此宋以后道教在漳泉地区的影响日益扩大。同时,福建鬼神崇拜的俗风与三教融合的思想呼应,造就了一种全社会性的推动力。《宋史.地理志》中说:福建“俗信鬼尚祀,重浮屠之教。”《泉州府志.风俗志》亦记载:“宋安溪令陈宓诗云:‘时人信巫纸多烧,病不求医令自活。’”这种巫迷信与鬼神崇拜的风俗,在福建盛极一时。吴真人信仰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中产生,始与巫术相结合,逐渐变成为巫术化的医神崇拜。由于民间往往“巫道不分”,这种巫术化亦可视为吴真人信仰道教化的开端。  但吴被进一步神化并蒙上宗教色彩还是后来闽南籍官宦特别是青礁士大夫的提倡、推崇与宣扬而成就的。官宦乃至帝王的倡导营造了一种社会心态。南宋王朝偏安东南一隅,迫切需要得到各种地方势力的拥护和支持,以期强化中央集权;明王朝创建之初,也十分重视吸收和同化民间信仰。杨志《慈济宫碑》等便记载吴真人显灵庇护帝王者流之事,如靖康二年(1127年),当高宗为太子时,“质于金,思归中原,步月至崔子庙,忽闻廊下马嘶,遂乘之脱难;金将追及江干,高宗仰天呼祝,少顷神兵阻御,露旛翊卫,以故得归”;又如“绍兴间,虔寇猖獗,乡人奉头鼠窜,束手无策,委命于侯,未几,官军与贼战,毙其酋李三大将者,残党皆就擒”。于是,在这种种灵异显赫的氛围之中,立庙应时而生。历代帝王亦推崇备至,一再给以封赠。其中洪熙元年(1425年)封昊天金厥御史慈济医灵冲应护国孚惠普佑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护国”二字认定吴真人为明王朝的保护神。此种状况到清朝方止。清朝初年的官吏不提倡崇拜吴真人。施琅,郑成功部将,吴真人助明神话的宣扬者,降清后,无法编造吴真人助清军或医治皇室贵族的传说,更不敢为吴真人申请封赠,以后便了了。所以,清王朝从未封赠吴真人,相反嘉封妈祖林默达十八次之多。宋明王朝的帝王心态如此,必然影响民众心态。统治者以之求获民心,民众则以之寄托和平、安康和卫国保乡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吴真人信仰在消除阶级矛盾上起了重要作用。也正是官方统治势力的治民思想与民众的崇拜意识在吴真人身上互相认同,加上士大夫文化与俗文化两种心理的复合,吴真人信仰蓬勃发展,形成深刻的宗教情感。这是吴真人药签以至吴真人崇拜的各种活动得以形成和传承的内部动力之源。  从外部来看,医药文化的发展等因素对吴真人药签产生深远影响。宋以来的医学发展证明,福建是个医药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同安人苏颂于宋嘉佑六年着有《图经本草》。福州人杨士瀛着有《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二十六卷。泉州人曾慥在其所著《道枢》中也有论及医学、健身、卫生等篇章。建阳人宋慈于淳佑七年着有《洗冤集录》,是一部法医专著,为全国之首创。浦城人真德秀两任泉州郡守,着有《卫生歌》,是一部养生学的著作。莆田人郑樵,史学家,兼通医理,着有《本草外类》、《本草成书》。等等。在福建诸港口,特别是泉州,中外医药的交流也得到开展。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尤其在乡村僻壤,医学的成就难以泽被,医术落后,医生缺乏,人们往往依赖巫和神仙治病。因吴真人生前救灾治病影响深远,经过神化后,患者便纷纷向吴真人求卜、求水、求符咒以治疗。另一方面,福建特别闽南地区疫疠猖獗,常有大规模的瘟疫。据载:泉州“明万历四十一年,郡城瘟疫,人死十之七,市肆寺观尸相枕籍,有阖户无一人存者,熏蒿凄怆,不可忍闻,市门俱闭,至无敢出”。霍乱也时而侵害闽南百姓,有时死亡率之高以致棺材供不应求。鼠疫大流行也是频繁的,1914年泉州死于鼠疫者单善济铺就日以百计(泉州城厢这样的铺当时有三十六个)。这些远非当时的医学发展所能满足。民众遇此类情,只有借助对神的信仰,增进崇拜情绪,从吴真人等身上寻求安慰和希望,于是吴真人药签应求而生并大大流行。  此外,福建历史上天灾人祸不断,风灾、水灾、旱灾、虫灾、火灾时而出现。如康熙三年,“自春至夏旱灾,早稻颗粒不收。六月间滂沱大雨”,“水涨丈余,庐舍漂流无数……积尸沟渠,城崩者三十余丈”,七月又“海波怒发,崩堤裂港,迤东一带,数万余亩尽为鱼龙之窟。咸水入地,靡草不枯,又无颗粒之收。次年五六月又旱,斥卤之田,十荒其九”,巨大灾难危害民众,而统治者又偏偏搜刮minzimingao,政治腐败。清人徐宗干说,中国吏治之坏,“至闽省而极”。清朝吏治致使民不聊生。种种原因使民众形成对现实无可诉求的状态,内心萌生对鬼神的遥遥寄托情感,进而产生信念,而吴真人及吴真人药签不失为安慰剂和精神依靠。  吴真人原为闽南一带的医神。后来闽南人向海上移动,开发台湾,经营南洋各地时,对吴真人崇拜也从闽南延伸到台湾和南洋各地。早在荷兰侵占台湾时期,已有基隆的开山宫供奉吴真人,该宫大约修建于明永历年间,是台湾最早供奉吴真人的宫庙。随后特别是郑成功率军入台后,台湾的吴真人信仰便普遍起来,现在已有吴真人宫庙二百多座。据传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在厦门练兵造船,曾向青礁慈济东宫供两殿木材并请吴真人压阵助战,终将荷兰殖民者驱逐。因此,他们在台南(今学甲镇)建造了一座慈济宫以供奉吴真人。随郑成功入台的闽人以及随后不断移民台湾的闽南信众在台湾开发中把吴真人信仰传播开去。因为初到台湾,水土变化,榛荆初辟,瘴疠未消,时疫严重,有霍乱、鼠疫、热带赤痢、流行性脑膜炎、恶性疟疾及脾肿大等,大规模入台的漳泉两地老百姓及整个移民群面临时疫流行的生存挑战,在初垦时期缺医少药、卫生设施差、生活照顾不周的情况下,移民们便只好在对祖神即吴真人的信仰中寻求吴真人药签的帮助,据载屡屡验效。移居海外的闽籍华侨则往往把平时供奉在家的神佛随身携带到侨居地,或将故乡最信仰的神祗在侨居地另塑分炉,以便早晚祷祝,消灾解厄,祈求平安,以妈祖和吴真人为最。他们把故乡的寺庙称为“上院”、祖宫,自称为分支、分炉的“下院”。台湾和海外的吴真人崇拜者每逢祖宫修葺便踊跃捐资NB373助。如康熙年间,青礁东宫修葺时,印度尼西亚华侨甲必丹林应韦就带头发动侨胞捐资四百二十两白银,至今该宫仍存有《吧国缘主碑记》。近年来,在台湾周大围先生等人的率领下,谒祖活动频频举行,台胞对青礁东宫、白礁西宫等吴真人宫庙的捐资也大大促进了宫庙的修葺、维护和闽南地区对吴真人的研究,吴真人药签再度受到重视,成为吴真人信仰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吴真人药签用药分析  吴真人药签继承吴医术,发扬其精神,在用药上与其他医家相比独有特性,但吴真人药签内部方剂之间的共通性却很大。综观科别药签,把握其特性,突出其用药的整体风格,有助于分析吴真人药签形成的文化现象。  从所用之药来看,吴真人药签大多从根本处入手,以养胃气为本,采用解体毒、补体气之药,药性温和,无副作用,重在调节身体阴阳,扶正祛邪,以增强体内免疫抗病功能,故而即使常人用之有益进补,而患者用之从病理上也可缓解病症。在病理方面,古代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人生病的主要因素,即所谓“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因而中医运用阴阳转化的规律为人诊断补气。如在《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篇中,就有四十五篇论述了阴阳在医学上的运用。阴阳的辩证构成传统中医的哲学基础。《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黄帝内经》便以人体健康为道,而人体健康以“气”的调和为主。《黄帝内经·素问》三十九篇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有阴阳,而人体器官都有不同阴阳程度之区别,《素问·六节藏象篇》说:“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肺者,……其冲在农,为阴中之太阴。”“肾者,……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为阳中之少阳。”《素问·金匮真言论》则进一步指出:“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因而,从生理上看,中医认为人身的结构和功能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在疾病的具体治疗方面,中医主张“阴病治阴,阳病治阳”,“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写”。阴阳的变化从自然界的五行系统表现出来。五行是自然界的水、火、木、金、土。《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肝受气于心”,“心受气于脾”,“脾受气于肺”,“肺受气于肾”,“肾受气于肝”。其五行次序是:肝、心、脾、肺、肾,分属于木、火、土、金、水。六腑与五脏一起,构成五行相生相克,依序为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属木的肝与胆有疾病就不利于脾胃的胃口,特别是呕吐使胃无法保留营养;脾胃的功能受损就伤害肾的功能;肾不能正常排泄体内剩余的电解质及水分,易产生高血压,伤害属火的心脏;属火的心的毛病可能导致属金的肺功能的损失,同样属火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也克制属金的大肠的废物排泄;属金的肺生成毒瘤,呼吸的系统生疾,也会导致肝的膨胀。五行生克是中医理论十分重视的,故进一步探讨五味与五脏的关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论述:“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中医,吴真人药签便秉承中医理论,在用药上结合阴阳平衡与五行相生克的道理,讲究正气养中,扶正祛邪。后人编灵异故事载吴治愈明永乐年间文皇后等事,观病症、释病情等都依阴阳五行为支持理念,如以丝线过脉后,吴说文皇后“肝火长而血凝,乃是乳患”。既然灵异故事遵中医理论之基本常理,那同是后人收集编成的药签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哲学为本就自然而然了。以阴阳五行入药签,那现在来看药签,其理论的影响痕迹就不难发现。吴真人药签尤其是内科药方处处以养胃为本,方方以健脾为要,这种调中之法恰恰趋阴阳以平衡、导五行以相生,正如《黄帝内经》说:“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其常用药物如茯苓、淮山、白术、神曲、麦芽、山查、莲子、生姜、大枣等属健脾之品,因人体元气之充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即阴阳平衡,而后能滋养元气即相生,若脾胃之气伤致阴阳失调,而元气不能充则诸病由之而生以致相克。因而,吴真人药签的处方风格突出固本,重在调理。  其药方多以血肉有情之品与药物并用,符合“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填之以味”的中医补虚要诀,包含深刻的食疗学思想。食疗,顾名思义,指应用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包括食养与食治两个方面。药食同源,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便收集了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许多品种,如杏仁、大枣、芝麻、葡萄、蜂蜜、山药、莲实、核桃、龙眼、百合、豆卷、芝菌、橘柚等,这些在吴真人药签中以不同的方式皆有运用。吴真人药签以猪瘦肉、小母鸡、羊肉、鸭母、鸡肝、猪肺、生虾、海参、鹿胎、牛乳等为食补品。如青礁东宫内科第六十首:制附子四分,归中、肉桂、洋参各三分,接力肉一两,水一碗炖一香久服;可阴阳双补。又如白礁西宫内科第九十二首:熟地五钱,当归四钱,炙草三钱,生姜钱半,鸭母一只,麻油炒熟水酒各半炖服;可滋阴补血。又如水肿的食疗治法:水肿患者多病程较长,长期利水,以致损伤正气,血气俱虚,因而需调理补养,青礁东宫内科第八十八首即遵此理,通过食疗调补脾肾,使脾得以健运,肾得以封藏,令水谷精微得以转化而不渗,水肿便能消退,方为:莲子四两,生姜三钱,小母鸡一只;水酒各半炖服。吴真人药签可谓药食并重,正如孙思邈说“药食两攻,则病无逃矣”。孙思邈对食疗的重要意义作深刻阐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屙、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由于食物营养丰富、性平和、又无副作用,能有效补充体内所需各种养分,达到调理脏腑机能、增强体质和祛病去邪的医疗效果;而且一些极富营养、味道鲜美之食物本身就能使人悦情畅志,有利身心健康。故而吴真人药签重食疗,食补、药补兼顾。  从药的来源看,吴真人药签组成方药之药物皆非奇特难寻或极其昂贵之品,而是极广普的,求药方便,有的甚至就在居家之旁,家常之菜中。厦门海沧与龙海角美交界区便有大量中草药植物,据传此便为当时吴踏遍青山、采集百草为民治病的地方,药签中大部分药物都可在此寻得,如青石松、安南香等等。其中有些专用药如风葱,形状类似大葱、细香葱,多为家种的多年生草,其叶只长十五至二十五毫米,而直径达十二至十八厘米,是闽南一带居家常见之物。又如吴真人药签中多次使用的凤凰退,在《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中说:“凤凰衣又名鸡蛋膜、鸡子白皮、凤凰退,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壳内膜。”闽南医药界采取鸡卵孵出有形小鸡后的包括卵壳、卵壳内薄白皮在内的部分入药,性微温,味甘平,无毒副作用,兼凤凰衣、鸡卵壳的功能,有益气和胃、祛风消胀的疗效,药房多有售,旧时农家一般也有。至于红枣、乌枣、金桔等皆为闽南一带盛产之物,需用时取之甚易。在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里,农民居家通常收集有可入药的大量物品,如当归、田七、白术、黄连、枇杷叶、蝉退等,患者以吴真人药签为根据,就近取材即可。有些药需从药房或附近村民手中兑换、购买,大多也是较为廉价的东西。因而,以吴真人药签为方,患者求药不难,也因此吴真人药签方能始终为闽台广大民众喜爱和使用。  从药的组成来看,吴真人药签药味少,构成简单。药签用药多在五味以下,大部分是三味或四味,最多不超过八味。药味虽少,却体现出构药用心之巧,常以君臣佐使处方配伍,如青礁东宫内科第三十二首:紫苏、茯苓干各一钱,薄荷四分,益母七分,生姜三片,乌糖一角,水一碗煎五分;以驱风理气的紫苏、茯苓干为君,以消炎活血的益母为臣,以生姜、乌糖温胃散寒为佐,以薄荷调和诸药为使,可治风寒等。  从药的剂量来看,吴真人药签用药轻,采取轻治顽疾的办法。药签每方所用各药剂量大多在二钱以下,大部分是几分或一钱,最多时不超过五钱。剂量轻的特点与前面所述药味少的特点相呼应,这也是药签包括吴真人药签的共性。药签虽然有科别之分,但同科类病症有百千种,故而同科药签通常以少药轻量来增加药方的通性。同时,如此组方遣药既符合旧农业社会的实际要求,可资百姓大众之需;又对慢性虚弱疾病、不胜药力者大有益处。  在用药的突破性与创新性上,吴真人药签表现出三方面:一是以身边物为药。孙思邈吸收古印度“天下万物皆是灵药”的思想,在《千金翼方》中指出“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吴真人药签将铁钉、童尿等引入药,正是孙思邈万物皆药精神的体现。吴本人在这方面的事迹也有记载。据传有一次腮腺炎流行,死难村民不可计数,吴苦于无药医治,无意得知青坊一工人得此病不治而愈,遂到青坊细心观察,发现将青粉涂于肿处,可治腮腺炎,终于悟出其中奥秘,令患病村民起死回生。二是地方药治地方病。比如以闽南特产金桔治咳嗽,白礁西宫内科第四十九首:金桔饼三个,红糖一钱,灯心十一节;水不拘煎服。本方以体小、味淡、气微的灯心降心火,从而起着清心肃肺的作用,以灯心辅助金桔饼则更清肺补肺。又如当地的青草药枫仔草心、水蜈蚣、火项叶、扬花心等皆是吴真人药签常用药。又因闽南地处沿海,气候炎热潮湿,湿热之邪常袭困脾胃致病,故引入健脾清热化湿的土茯苓、赤茯苓、扁豆、香薷、淡竹、六一散、川连、黄岑、黄柏等,突出闽南地区用药特点。三是吸收和使用外来药物。以西洋参为例。据考证,西洋参大约于清朝初期传入中国,始用于温病学家,如清初的余师愚在《疫疹一得·紫黑相兼治验》一书中,曾于犀角地黄汤中加西洋参二钱。清末的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一书中创立著名的王氏清暑益气汤,乃以西洋参为君药之一。而明朝以前的医家所用之“参”皆为人参。可见,以西洋参为药的吴真人药签也是清以后才增补的,如白礁西宫内科第六十首:川附子四分,当归三分,上京桂三分,洋参三分,赤肉三两,用开水一碗炖一小时后服之。又如青礁东宫儿科第十六首:洋参二分,白术四分,茯苓六分,炙草三分,水二碗同煮三枝香久。等等。  四、吴真人药答文化现象透视  吴真人药签文化是关于吴真人药签的一切人的活动。包含:吴真人药签这一事物本身和人们与吴真人药签产生的联NF8F1的总和。作为信仰的产物,其具有神秘文化的特性,同时作为信仰活动的内容,又有其具体的形式和工具。吴真人药签是签的一种,而签是神崇拜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人们往往借助于抽签向神乞示一时一事的吉凶祸福,药签的不同之处不在于性质、方式和人的心理,而在于其结果的差异,即已不是寻求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是在肯定的选项中选择唯一的结果,作为行为的根据。其过程一般是这样的:先焚香(有时还燃烛、摆供品等),再行跪拜礼,接着祷祝并陈述病情,然后根据科别抽签,抽出一枝签后再掷筶求神指明是否神示之签,若非,则另抽一签,再掷筶问求,直至神的肯定。抽出签后,根据签条所记签数向庙祝索取药方。其中存在一些相关的文化问题。  一是“诚则灵”的问题。灵验与否取决于求签者心诚与否。“心诚则灵”成了根本原则。这是神秘文化的共性。吴真人药签作为一种神秘文化,给理性蒙上一重迷雾,而这一原则的命题遵守因果互逆且又互顺的逻辑。“诚则灵”的反命题是“不诚”则“不灵”。因此,验效如何,首先在于诚不诚。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本灵不灵的问题可以放到实践中加以验证,然而在这里却把检验的标准归结为“心”。心愈诚则愈灵,心诚程度决定灵验程度;相反,愈灵验则说明心愈诚。这是占筮的巫术文化智慧的怪圈。在巫文化和鬼神崇拜流行的氛围里,信众受外在价值模式的影响,其判断取向是不言而喻的。  二是药与心理的双重作用问题。患者问求吴真人药签,通常灵验,其作用有客观与主观的双重因素。客观方面在于吴真人药签所用之药的固本作用,通过调补以补充元气,祛邪养正,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可缓解病症;在药与人生理机能的互动作用下,对病的抵抗加强以达到治疗的效果。主观方面的作用亦不可忽视。NF8B4杂而又单纯的朴素的绝对的情感或情感体验带来的信任、依赖和寄托心理,使患者和家属生活在希望中,而这种信念和融于神秘体验的经历给患者带来乐观的情绪,因为他们相信神是万能的,一场疾病对于神的能力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病必然消除。通常是病症在客观上还没有好转的时候,患者主观上就先体验到了神驱逐病疫使人康复的心理感觉。患者的主观心理还受到竞相崇拜和灵验论传播的舆论影响。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暗示或心理暗示,通过心理作用影响生理机能的运动,于是病症得以减轻。故而,有时信仰而生的心理作用比药的功能对患者的康复更有显著效果。  三是对症下药问题。对症下药是中医用药的主要精神之一。药签虽有科别之分,但同一科别百十方混在一起,确实缺乏严谨的对症下药。从而,药签突出了巫的特点,少了科学的根据。吴真人药签的对症下药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药治通病。所谓通药并非能治百病之神药,而是采用最根本的调阴阳、补胃气的方法,重在补非在治,对大多患者和病症皆可适用。第二,如上所述采取地方药治地方病的用药方法。第三,抽签者依所抽签数向庙祝索取药方时,庙祝一般兼通医理,会适当依病情对吴真人药签所供药方的用药作一定讲解和指导;有的庙祝会指定到某家中药店取药,药店老板深知药性,配药时往往会询问病情并调整药方。因此,吴真人药签最终一般都可结合病情,对症下药,以确保行之有效。因而,抽签之准与药方之验都和吴真人药签的用药特性与努力做到对症下药有关。  四是药签的社会效应问题。吴真人药签对社会和民众的影响可以从其对医学文化、文化观念、政治功能、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来分析。吴真人药签是吴本人和后代仰慕吴真人的医家的医药实践的精华,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启示现代医学:第一,从根本处入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指导的固本补气养中思想,重补,以补促生理机能,以补代治,以整体代局部,是值得现代医学参考和借鉴的;防治病疫之源在于人体机能的恢复和完善,所以医药实践应注重对患者固本,做到使人阴阳之气衡常,五行相序以相生。第二,天下万物皆药的思想的延伸便是物物相克,因而天下无病不能治,任何疑难杂症都有答案,不能治病是因为以物为药之迷未解。第三,轻药少量治顽疾表明一种道理:药与病是对立统一的,身体与病亦然,身体与药的结合是一种同一性的表现,是功能的相加,治病有时应发挥和强化身体自身的生理机能,而不应完全依赖于药。第四,吴真人药签大多是可以继承的验方,可在社会上多加以对症应用,或从中得到用药的具体指导。吴真人药签中许多验方皆是古代中医学发展的结晶,如小续命汤出自千金方,其功用为扶正祛邪;大蓁艽汤出自朱丹溪,其功用为活血祛风降火;三化汤出自张洁古,其功用为搜风散结;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其功用为解表清热解毒;等等。厦门以其方为基础,发展中成药,如鼎炉六味地黄丸、珠珀惊风散、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丸、金匮肾气丸等,功效显著,享誉海内外。第五,以食补思想为依据将药膳引入日常生活,既可美食,又可进补,是保健防疫与文化体验的结合。这在闽南一带食谱系中已日渐丰富。  吴真人药签不仅在医学上给予启示,更应引起我们文化理念的思考。吴真人药签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使药签这一事物本身包含较深刻的科学性。其从信仰而来,又以医学作为手段服务其信仰文化体系。这至少足以引起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我们对待宗教文化或者有的只能称为民间信仰文化的态度应是以科学的态度去发现其中科学的内容,而不能抹杀由崇拜而形成的文化当中所融入的科学智慧;另一方面是我们关心人类自己和我们的生活,在创造技术飞跃的同时,我们不会忘记呼吁维护人文精神的家园,但我们也要发现科学技术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差异,减少技术与人本身和人生存环境的对立;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我们需要科学精神,即将科技与人结合,以科技来促进人类生活的全面进步,而不是以持续发展为牺牲代价以换取技术的腾飞,避免出现我们一直担心的生命科技的进步引起的危害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精神与伦理问题。所以,我们的文化理念应是:人文和技术在科学精神的调和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达到完美的统一。 注 释:庄夏《慈济宫碑》,见乾隆《海澄县志》卷22《艺文志》。杨志《慈济宫碑》,见乾隆《海澄县志》卷22《艺文志》。陈国强、林嘉煌《闽台的保生大帝信仰》,见罗耀九主编《吴真人研究》,厦门:鹭江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第105页。见《泉州府志》卷24《杂志.祥异类》。见《清史资料》第1辑,第130—131页。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见《四神志略.白礁志略》卷2,第2页。见孙思邈《千金翼方》卷12《养性》。见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6《食治.序论第一》。 参考文献:罗耀九主编:《吴真人研究》,厦门:鹭江出版社,1992年版。罗耀九主编:《吴真人与道教文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方友义、方文图、林美治主编:《吴真人药签与中草药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卿希泰、詹石窗(执行)主编:《道教文化新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卿希泰着:《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二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明.吴昆注:《内经素问吴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俞慎初着:《中草药作物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乾隆)《海澄县志》卷22。青礁慈济东宫吴真人药签,由颜明远、颜长党、颜炎山提供。白礁慈济西宫吴真人药签,由王清风提供。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阅读权限20
本帖最后由 a668866 于
02:57 编辑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ewag.html
保安大帝药签 鲁兆麟验证
更新日期: 12:09 喜欢看中医治病的人, 可能都听说过, 位在大龙洞的百年庙宇保安宫, 里头供奉一位医神,信众都称呼祂为[保安大帝],据传可以让人问病,开药签,也许有人会问,这些经验药方会不会吃出问题? 为了让求签信众有保障,庙方找了中国有 [中医师第一把交椅]之称的鲁兆麟,替庙内的祖传处方把脉验证, 更具说服力百年历史, 香火鼎盛的大龙洞保安宫里,信众口里念念有词, 祈求神民给予保佑, 保安宫里, 最具盛名的, 就是供奉的神明,据传还能让人问病,开处方签,真的有这回事吗.神明开处方签,说法还真的有些神奇,依据庙方说法,庙宇的药签,大人的 有120首,小孩的 有36首,为了让求签信众安心有保障,还特地将这些药签,送到中国,给在当地有[中医第一把交椅]的中医师鲁兆麟验证加注过。中医看病需要把脉,[医神]看病,可是用掷筊来决定,得到神明同意的圣杯,便可将抽到的处方签,拿中药行抓帖治病,庙方说,其实药方都是先人流传下来的民间经验偏方,为避免民众吃错药,多加中医学左证,显见庙方的用心。至于药签, 不是迷信, 都是来自像是本草纲目, 伤寒论等, 提供来自老祖宗的智能, 给人参考, (民视新闻陈育菁蔡明政台北报导)
http://tw.myblog.yahoo.com/jw!znzU8.CbERruNDjHnh85cPE-/article?mid=1534
从凤凰退谈【保生大帝药签解】 .分类:文化民俗 03:18.从凤凰退谈【保生大帝药签解】凤凰退就是鸡蛋壳,本草纲目的正名是抱出卵壳,一定要孵出小鸡之后的蛋壳才有用,所以纲目上的俗称写作凤凰蜕,用抱出者,取其蜕脱之义也,煎蛋剩下的壳反而不能用。另外卵壳中白皮的名字才叫做凤凰衣,凤凰衣的作用与凤凰退不同,凤凰退主治停饮脘痛、反胃、小儿佝偻病、各种出血、小儿营养不良、手足搐弱、胃酸过多、口臭、黏膜性胃炎、胃痛,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碳酸钙的主成份当制酸剂、止血剂。 凤凰衣是入肺经,功用是养阴、清肺,主治久咳、咽痛失音,也可以治疗口疮、白喉、目翳。用凤凰衣治疗胃溃疡少见,近代名医章次公有帖名方治胃溃疡,用凤凰衣30克、玉蝴蝶30克、象贝母20克、血余炭15克、琥珀15克,研末吞服,不过取凤凰衣治胃病不常见,所以后来也少人引用,若要治胃病应该还是凤凰退,不过同样也是少用的罕见药。 凤凰退在妈祖药签中应用有8首,频率算是相当高的,在一般经验集若非对某药有独特心得,是难以频繁的应用罕见药。也有可能是体恤民众荷包,因为早年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养鸡,所以凤凰退是不用花半毛钱的。台湾传统中药房用凤凰退还蛮讲究的,一定要用孵出鸡的蛋壳,先要细心的去除内膜,再把蛋壳洗干净,不然上面有不少鸡屎,最后压碎备用。 【保生大帝药签解】是台北大龙峒保安宫,聘请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作方解,在第一页的第一首︰灶心土三员、凤凰退一钱、风葱干一只、灯心七节。就如下的写着︰凤凰退,即凤凰衣,为鸡蛋壳内膜。这样解签真要笑掉台湾中药房的大牙,北京大教授的水平不过尔尔吗?那么台湾学生蜂拥的到大陆学中医,值得吗? 此书有太多药物不详的问题,例如油虫珠是台湾的特殊经验,现有的本草书、中药学都未记载,所以鲁教授只好写上功效不详,这功效在年长的台湾人都知道的,中药房更知道,远在北京的鲁教授不知道是正常的。所以保安宫的执事也有责任,处理药签的都是保安宫附近的中药房,这本书当然要请几家老药店过目才行,太多药典不详的解签也不大好。 不然你说药物不详,可是我们药店抓得出药,那到底是谁不对呢?像是书中注明石松可用金线莲,鲁教授把金线莲认为虎头蕉,其实金线莲是台湾特有种,大家也都知道是台湾珍贵的药材,我们料理上就常吃到金线莲乌骨鸡,之前还有做过饮料贩卖呢。而且传统中药店是用石松代金线连,因为石松较便宜。金线莲:叶如新荷,上有金纹,治伤暑。埔里社山中野生颇多。引自台湾通史。 而鹿肚草是杀鹿之后,取其胃中未消化完的草当药,书中也未有,而且此草非草,就是一团深棕色的固体,当富含鹿的消化液。另外宋陈是台湾民间的中药制剂,也是特殊经验,用山楂粉加糖、盐作成,中药店都会提供给抓药的民众,喝完苦药就吃粒宋陈,台湾人不知道的不多吧。 而早年学中医药都是闽南语发音的,所以有些音即使发的出来,可是要写出来也会写成常见字,所以凤凰蜕写成凤凰退,而第7首的白薇就写成白眉,琥珀写成虎碧。再说传抄错误更是难免,所以我就用其他庙宇的药签来互相校正,像第101首,保生大帝药签是葛陈,这就很难解释,因为台语的陈字有藤的含意,幸亏跟妈祖药签第101首一模一样,除了葛陈是葛根的不同而已。 所以这样的方法也用来校正第97首,保生大帝药签是凤凰草,这又是书上没有的药不详,可是妈祖药签是凤尾草,那就可能比较接近原来的面貌。第7首保生大帝药签的马尾须,药典无此名,也不可解,而妈祖药签的是马尾丝,这就蛮有名的草药,所以马尾须当是马尾丝。纲目拾遗记载:马尾丝,台志略,此草叶细而长,花红而小,根如荔子核,黄色,多细丝如发,不拘鲜干,皆可用。治蛇蜂诸毒。台湾通史:马尾丝:生于湿地,以根擦蛇伤,立愈。 保生大帝药签与妈祖药签几乎一模一样,只有28首不同,保生大帝的28首几乎是伤寒金匮方,妈祖药签的这28首与其他92首药方有一贯的独特风格,所以我们猜想是否保生大帝药签这28首是错入的,因为传抄过程的遗失,加上交通来往信息不便,所以主事者自行补入。我也会陆续搜集台湾各大庙宇的药签,如果有强烈的一致性,那么是否最早提供者是某一位高明中医师的经验处方集。 药签中除了用药严谨之外,连煎药法也相当讲究,各式煎药法就有20种。以丸药入汤剂这也是叶天士的手法,十二道药膳方兼顾的药食同补,更是面面俱到,其中姜母鸭药膳就跟现在市面上的一模一样,而以食材简化中医名方更是极具智慧,所以药签组成是饶富变化且又推陈出新,一再深入推敲原意越是佩服。 虽然台湾传统庙宇有扶乩的仪式,来与神明往来沟通,可以问各式各样的事情,当然也会有开方治病的,可是不可能神明都一致的开出相同处方,放在庙里供信徒利用,所以才会猜想是某高明中医师的杰作。 虽然写了那么多质疑的文字,我还是非常尊敬护佑我们祖先直到现在的各方神祇。保生大帝在民间是有崇高威望的,尤其是关怀民众健康方面,神威显赫到有不少传说,所以保生大帝的药签是很有权威的。而我只是深究其中,觉得兴味盎然不能自已,希望能够多了解我心目中那位名医的原来面貌,和护持我们先民的这批药方。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9%AD%AF%E5%85%86%E9%BA%9F%E8%97%A5%E7%B1%A4&y=%E6%90%9C%E5%B0%8B&fr2=sb-top&fr=fptb-msgr&rd=r1魯兆麟藥籤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7%B4%B0%E8%AA%AA%E4%B8%AD%E9%86%AB%2F%E5%85%B8%E7%B1%8D%E8%B3%87%E6%96%99%2F%E8%97%A5%E7%B1%A4-%E5%8C%AF%E9%9B%86&y=%E6%90%9C%E5%B0%8B&fr2=sb-top&fr=fptb-msgr&rd=r1
阅读权限20
本帖最后由 a668866 于
03:16 编辑
各廟藥籤-匯集
藥籤來源:
1、雲林縣北港朝天宮:侍奉天上聖母媽祖:藥籤得自朝天宮。
2、嘉義縣朴子配天宮:侍奉天上聖母媽祖:藥籤得自朴子天安堂中藥局。
3、台北大龍峒保安宮:侍奉保生大帝:藥籤得自【保生大帝藥籤解】、民國87年、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出版、編著者魯兆麟。
4、台南市仔頭福隆宮:網路。只有一首。
5、南瑤宮:網路影印本。
6、邱年永整理藥籤:臺灣地區寺廟藥籤現況之調查研究。
7、校正:綜合三家取比較合理的藥籤,藥味數量有不同則以多者為是,偏名、別名逕改為學名。存疑部份希望有找到更多家藥籤可供參考。
8、按語:個人取捨的意見,有註解過的不再重出。
9、存疑之方則在藥籤編號上加註※記號。
朝天宮藥籤:風蔥一支、雞蛋殼一錢、燈心十條、灶心土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灶心土、鳳凰退、風蔥乾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灶心土三員、鳳凰退一錢、風蔥一支、燈心七節,水一碗煎五分。
台南市仔頭福隆宮藥籤:灶心土、鳳凰退各一錢、風蔥一枝,竹心七條,水一碗煎五分。
南瑤宮藥籤:灶心土、鳳凰退、風蔥,竹心。
邱年永整理藥籤:灶心土、鳳凰退各一錢、風蔥一枝、燈心七條、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風蔥一支、鳳凰退一錢、燈心十條、灶心土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灶心土三員不易計算。竹心應以燈心為是。
朝天宮藥籤:白述一錢、土茯一錢、淮山一錢、甘菊花四分,水碗二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白朮、土茯、淮山、金菊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白朮一錢、赤茯一錢、淮山一錢、白菊花四分,水一碗煎四分。
南瑤宮:白朮、土茯、淮山、白菊
邱年永整理藥籤:白朮、土茯、淮山各一錢、甘白菊各四分,水碗二煎四分。
校正:白朮一錢、土茯苓一錢、淮山一錢、杭菊花四分,水碗一煎四分。
按語:述應為朮。土茯應為土茯苓。白菊十多年來已無進口,類似藥物為杭菊花。
朝天宮藥籤:蓮子一錢半、土茯、淮山、金英各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蓮子、淮山、土茯、金英根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蓮子一錢半、赤茯一錢、淮山一錢、金英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南瑤宮:蓮子、土茯、淮山、小金英。
邱年永整理藥籤:蓮子錢半、淮山、土茯、金英各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校正:蓮子一錢半、土茯苓、淮山、金英各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金英有數種,有草藥的五瓜金英和金櫻子,金櫻子藥市上有金櫻子和金櫻肉兩種,當以金櫻肉為是。北港全安中藥房亦以金櫻肉為准。
朝天宮藥籤:馬尾絲一錢、金英一錢、淮七五分、神麴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配天宮藥籤:淮七、馬尾絲、白麴、金英根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馬尾鬚一錢、白麴一錢、金英五分、淮七五分,水一碗煎四分。
南瑤宮:馬尾絲、茯苓、淮山、小金英、淮七。
邱年永整理藥籤:馬尾鬚、白曲各一錢、金英、淮膝各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馬尾絲一錢、金英一錢、淮牛膝五分、神麴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按語:牛膝分淮牛膝、川牛膝,藥籤的有牛七、牛膝、淮七三種,淮七應為淮牛膝,故牛七、牛膝應為川牛膝。鬚與絲語意類似,馬尾鬚應為馬尾絲,草藥一種。
朝天宮藥籤:木通、淮膝、炙草各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配天宮藥籤:錢木通、炙甘草、淮七根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木通一錢、炙草一錢、淮七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木通、炙草、淮膝各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校正:川木通、淮牛膝、炙草各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按語:木通有川木通、關木通兩種,關木通含有馬兜鈴酸,對腎功能有損害作用,故用川木通較好。
朝天宮藥籤:炒鱉甲一錢、公石松一錢、鳳凰退一錢,水八分煎三分。
配天宮藥籤:炒鱉甲、金石松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火段】鱉甲一錢、公石松一錢、鳳凰退一錢,水八分煎三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別甲、石松、鳳退各一錢,水八分煎三分。
校正:炒鱉甲、石松、鳳凰退各一錢,水八分煎三分。
按語:四家均同。
朝天宮藥籤:當歸、白楣、淮山、炙草、茵陳各一錢,水碗二煎六分。
配天宮藥籤:當歸一錢、白眉一錢、淮山一錢、炙甘草五分、茵陳一錢。
保安宮藥籤:油歸一錢、白【米眉】一錢、淮山一錢、炙草五分、茵陳一錢,水一碗二煎六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油歸、白楣、淮山、炙草、茵陳各一錢,水碗二煎六分。
校正:當歸一錢、白薇一錢、淮山一錢、炙甘草五分、茵陳一錢,水一碗二煎六分。
按語:白眉、白楣語音均類似白薇。
朝天宮藥籤:金蟬、神殼、金英、枳殼、淮山各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金蟬三個、神麴、淮山、金英、枳殼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蟬退一錢、淮山一錢、神麴一錢、金英一錢、枳殼一錢,水一碗二煎六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蟬退、神曲、淮山、金英、枳殼各一錢、水碗二煎六分。
校正:金蟬、神麴、金英、枳殼、淮山各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麴字應為麥的部首加上曲的偏旁,神曲亦為習慣俗稱。
朝天宮藥籤:竹茹五分、麥文四分、金蟬三個、麥芽四分,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竹茹二錢、麥芽一錢、金蟬三個、麥文一錢。
保安宮藥籤:竹茹五分、麥芽四分、蟬退三分、麥文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竹茹五分、麥芽四分、蟬退三分、麥冬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竹茹五分、麥門冬四分、蟬退三個、麥芽四分,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麥門冬俗稱麥文。
朝天宮藥籤:連翹一錢、土茯一錢、歸中一錢、白述一錢、枳殼一錢、木通五分,水一碗四煎七分。
配天宮藥籤:枳殼、連翹、土茯、歸全、白朮、木通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連喬一錢、土茯一錢、白朮一錢、歸中一錢、枳殼一錢、木通五分,水一碗四煎七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連喬、土茯、歸中、白朮、枳殼各一錢、木通五分,水碗四煎七分。
校正:連翹一錢、土茯苓一錢、當歸身一錢、白朮一錢、枳殼一錢、川木通五分,水一碗四煎七分。
按語:連喬、連召為連翹俗稱寫法。
朝天宮藥籤:淮山一錢、牛膝一錢、金英一錢、木通一錢、茵陳四分,刈葛五分,水一碗四煎七分。
配天宮藥籤:葛根、淮七、牛七、木通、金英、茵陳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淮山一錢、牛七一錢、金英一錢、木通一錢、茵陳四分,乾葛五分,水一碗四煎七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淮山、牛膝、木通、金英各一錢、茵陳四分,干葛五分,水碗四煎七分。
校正:淮山一錢、川牛膝一錢、金英一錢、川木通一錢、茵陳四分,葛根五分,水一碗四煎七分。
按語:刈與葛語音一致。
朝天宮藥籤:白菊、白芷、蓮子各四分、淮山一錢、甘草三分,水七分煎三分。
配天宮藥籤:白菊、白芷、淮山、蓮子、甘草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白菊四分、白芷四分、蓮子四分、淮山一錢、甘草三分,水七分煎三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白菊、白芷、蓮子各四分、淮山一錢、甘草三分,水七分煎三分。
校正:杭菊、白芷、蓮子各四分、淮山一錢、甘草三分,水七分煎三分。
按語:四家均同。
朝天宮藥籤:淡竹一錢、金英一錢、支子五分、朴硝一錢、射干五分、白芷四分、六味丸四分,水碗半煎七分。
配天宮藥籤:淡竹、金英、朴硝、梔子、射干、白芷、六味丸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淡竹一錢、金英一錢、朴硝一錢、梔子五分、射干五分、白芷五分、六味丸四分,水一碗半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淡竹、金英、朴硝各一錢、支子、射干各五分、白芷、六陳丸各四分,水碗四煎六分。
校正:淡竹葉一錢、金英一錢、梔子五分、朴硝一錢、射干五分、白芷四分、六味丸四分,水碗半煎七分。
按語:支子為梔子俗稱寫法。
朝天宮藥籤:山甲、皂莿、射干各五分、鱉甲一錢、麥文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山甲、皂刺、射干、鱉甲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山甲五分、皂尖五分、射干五分、鱉甲一錢、麥文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山甲、皂尖、射干各五分、別甲、麥文各一錢,水碗四煎六分。
校正:穿山甲、皂角刺、射干各五分、鱉甲一錢、麥門冬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尖通刺,皂角刺簡寫角刺或皂刺。
朝天宮藥籤:白朮一錢、淮山一錢、牛七一錢、木通一錢、歸中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白朮、淮山、牛膝、木通、當歸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白朮一錢、淮山一錢、牛七一錢、木通一錢、歸中五分,水一碗二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白朮、淮山、牛膝、木通各一錢、歸中五分,水一碗二煎五分。
校正:白朮一錢、淮山一錢、川牛膝一錢、川木通一錢、當歸身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朝天宮藥籤:綠豆殼、淮七、知母各一錢、酒軍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綠豆殼、淮七、知母各一錢、酒軍五分
保安宮藥籤:綠豆殼一錢、淮七一錢、知母一錢、酒軍二分,水一碗二煎七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綠豆殼、淮山、知母各一錢、酒軍五分,水碗二煎七分。
校正:綠豆殼、淮牛膝、知母各一錢、酒軍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四家均同。
朝天宮藥籤:白述一錢、白菊一錢、淮山一錢、甘菊五分、柴胡四分,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白朮、白菊、淮山、金菊、柴胡各五分
保安宮藥籤:白朮一錢、白芍一錢、淮山一錢、小甘菊五分、柴胡四分,水一碗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白朮、白菊、淮山各一錢、甘菊五分、柴胡四分,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白朮一錢、白芍一錢、淮山一錢、杭菊五分、柴胡四分,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杭菊亦稱甘菊,白菊已無貨源,據北港全安中藥房吳先生經驗,白菊用於外科疔瘡,故可用野菊花代替,但此藥籤依保安宮改為白芍似更恰當。
朝天宮藥籤:別甲一錢、石松五分、柿蒂七個,麥芽三分、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石松、鱉甲、麥芽各一錢、柿蒂七個
保安宮藥籤:公石松五分、別甲一錢、麥文三分、柿蒂七個,水一碗煎四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公石松五分、別甲一錢、麥芽三分、柿蒂七個,水一碗煎四分。
校正:鱉甲一錢、石松五分、柿蒂七個,麥芽三分、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藥籤中石松有石松干、石松井、公石松、金石松、青石松,干與井字形類似、公與金字形類似,應傳抄之誤,五種石松應均為石松。石松之藥源為伸筋草。四家有三家均為麥芽,故保安宮之麥文應為麥芽。
朝天宮藥籤:風退四分、益母草、金英、枳殼各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鳳凰退、益母草、金英、枳殼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鳳凰退四分、益母草一錢、枳殼一錢、金英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鳳凰退四分、益母草、枳殼、金英各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校正:鳳凰退四分、益母草一錢、枳殼一錢、金英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按語:風與鳳語音類似。
朝天宮藥籤:酒軍一錢、蘇淮一錢、牛七一錢、歸中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大黃、淮七、牛七、當歸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酒軍一錢、淮山一錢、牛七一錢、歸中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酒軍、淮山、牛膝、歸中重各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校正:酒軍一錢、淮山一錢、川牛膝一錢、當歸身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蘇淮一般認定為淮山,淮牛膝不稱為蘇淮,有兩家為淮山,配天宮淮七應為傳抄之誤。
朝天宮藥籤:雞蛋殼一個四分、油蟲珠五分、金橘三粒、冬瓜三條,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鳳凰退、油蟲珠各一錢、金桔三個、冬瓜三條
保安宮藥籤:鳳凰退四分、油蟲沙四分、小金桔三分、冬瓜三條,水一碗煎四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鳳凰退、油虫沙各五分、小金桔三分、冬瓜三條,水一碗煎四分。
校正:鳳凰退四分、油蟲沙四分、小金桔粒分、冬瓜糖三條,水一碗煎四分。
按語:雞蛋殼一個四分,一個兩字當為雕版誤入。冬瓜糖計量單位為條,藥籤之冬瓜當為冬瓜糖。。
朝天宮藥籤:六味三分、金蟬三分、柿蒂三個,水一碗煎五分服。
配天宮藥籤:六味丸三分、金蟬三個、紅柿蒂三個
保安宮藥籤:六味丸三分、蟬退三分、柿蒂三個,水一碗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六味三分、蟬退三分、柿蒂三個,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六味丸三分、金蟬三分、柿蒂三個,水一碗煎五分服。
按語:四家均同。
朝天宮藥籤:木通、木賊、枳殼、支子各一錢、檳榔五分、燈心七條,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木通、木賊、枳殼、檳榔、梔子各一錢、丁心七條
保安宮藥籤:木通一錢、木賊一錢、枳殼一錢、梔子一錢、檳榔五分、燈心七節,水一碗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木通、木賊、枳殼、支子各一錢、檳榔五分、燈心七條,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川木通、木賊、枳殼、梔子各一錢、檳榔五分、燈心七條,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四家均同。
朝天宮藥籤:常山一錢、檳榔五分、烏豆七粒、白豆三粒,水一碗六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常山一錢、檳榔一錢、烏豆七粒、腐豆三粒
保安宮藥籤:常山一錢、檳榔五分、烏豆七粒、麻豆四粒,水一碗六煎四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常山一錢、檳榔五分、烏豆七粒、腐豆三粒,水八分煎四分。
校正:常山一錢、檳榔五分、黑豆七粒、黃豆三粒,水一碗六煎五分。
按語:大豆分黑豆和黃豆,黑通烏,烏豆即為黑豆,黃豆可做豆腐,故腐豆可能為黃豆,白豆存疑,麻豆未知,原意推測應為黃豆。北港全安中藥房用白扁豆。
朝天宮藥籤:烏豆四粒、黑薑、茵陳、淮山各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青仁烏豆四粒、黑薑、茵陳、淮山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石膏一錢、甘草一錢、知母三分、洋參一錢、粳米半合,水一碗三煎七分。按:為傷寒論之白虎加人參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青仁烏豆四粒、黑羌、淮山、茵陳各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黑豆四粒、黑薑、茵陳、淮山各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羌與薑語音類似。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只殼一錢、白朮一錢、桔梗、鳳凰退、甘草各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枳殼、白朮、桔梗各一錢、鳳凰退三個、甘草五分
保安宮藥籤:泡乾薑二錢、甘草四錢、水一碗煎八分。按:為傷寒論之甘草乾薑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枳殼、白朮各一錢、桔梗、鳳凰退各五分、甘草四分,水一碗煎三分。
校正:枳殼一錢、白朮一錢、桔梗、鳳凰退、甘草各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只與枳語音類似。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茯苓、刈根、竹茹、川芎、歸全、淮七各一錢,水一碗四煎七分。
配天宮藥籤:茯苓、葛根、竹茹、歸全、淮山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豬苓一錢、茯苓一錢、滑石一錢、阿膠一錢、澤舍一錢,水一碗煎七分。按:為傷寒論之豬苓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茯苓、干葛、竹茹、川芎、歸全、淮膝各一錢,水一碗煎六分。
校正:茯苓、葛根、竹茹、川芎、當歸、淮牛膝各一錢,水一碗四煎七分。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神殼一錢、六味四分、甘草五分,水碗四煎七分。
配天宮藥籤:神殼一錢、六味丸四分、甘草五分
保安宮藥籤:麻黃一錢四分、芍藥一錢四分、黃耆一錢四分、川烏一錢、甘草七分,水一碗四煎七分。按:為傷寒論之烏頭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神曲一錢、六味四分、甘草五分,水一碗煎四分。
校正:神麴一錢、六味丸四分、甘草五分,水碗四煎七分。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木通、甘菊、枳殼、淮山各一錢、甘草四分,水碗四煎七分。
配天宮藥籤:木通、甘菊、枳殼、淮山各一錢、甘草五分
保安宮藥籤:茯苓三錢、豬苓三錢、白朮三錢、澤舍二錢,水一碗煎七分。按:為丹溪心法之四苓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木通、甘菊、枳殼、淮山各一錢、甘草四分,水一碗煎四分。
校正:川木通、杭菊、枳殼、淮山各一錢、甘草四分,水碗四煎七分。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歸全一錢、谷精、鱉甲、白芷、甘草各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當歸、穀精、鱉甲、白芷各一錢、甘草五分
保安宮藥籤:豬苓一錢半、茯苓一錢半、白朮一錢半、澤舍一錢、肉桂三分,水一碗煎七分。按:為傷寒論之五苓散。
邱年永整理藥籤:歸全一錢、谷精、別甲、白芷、甘草各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當歸一錢、榖精、鱉甲、白芷、甘草各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新官上任三把火,果然不凡,連連数帖,皆是精华,不負论坛委任版主之职,恭之賀之,
◆藥籤-匯集31~60 
朝天宮藥籤:黃芩、藍色菊、白菊、柴胡各一錢、油蟲二分、黃金散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黃芩、金菊、白菊、柴胡各一錢、油蟲珠五分、黃金散五分。
保安宮藥籤:黃芩一錢、蘭菊一錢半、白芍一錢、柴胡一錢、泡油蟲沙一錢、泡黃金散五分,水一碗煎五分,將湯泡。
邱年永整理藥籤:黃芩、甘菊各一錢、白菊、柴胡各錢一,水一碗煎五分,沖油蟲沙分半、黃金散五分。
校正:黃芩一錢、白菊一錢半、白芍一錢、柴胡一錢,水一碗煎五分,沖服油蟲沙二分、黃金散五分。
按語:將湯泡的語意不明,得邱年永邱年永整理藥籤即解其意。藍色菊無此藥,甘菊與白菊同用,兩者都代以杭菊亦可,但保安宮藥籤以白芍代白菊更為恰當。故第17首因此例而改正亦可行。黃金散組成未知。存疑。
朝天宮藥籤:紫蘇一錢、伏龍干一錢、卜荷四分、益母七分、生薑三片、烏糖一角,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紫蘇一錢、茯苓一錢、薄荷五分、益母草一錢、烏糖一兩、生薑少許
保安宮藥籤:紫蘇一錢、茯苓一錢、薄荷五分、益母草七分、烏糖一員,水一碗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紫蘇、灶心土各一錢、箔荷四分、益母七分、生姜三片、烏糖一角,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紫蘇一錢、茯苓一錢、薄荷五分、益母草七分、烏糖一兩,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箔、卜與薄語音類似。一員、一角,非常用計量單位,故取配天宮藥籤劑量。灶心土即伏龍肝,肝與干同音。灶心土與茯苓兩票對兩票,處方含意上兩者皆可,難以判定。存疑。
朝天宮藥籤:竹茹、槐花、木賊各一錢、川連、白芷各四分、鳳退七個、龍膽七分,水碗二煎六分。
配天宮藥籤:竹茹、槐花、木賊、川連、白芷、龍膽各五分、鳳凰退少許
保安宮藥籤:竹茹一錢、槐花一錢、木賊一錢、川連四分、白芷四分、膽草七分、鳳凰退八分,水一碗二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竹茹、槐花、木賊各一錢、川連、白芷各四分、龍膽七分、鳳退七個,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竹茹、槐花、木賊各一錢、川連、白芷各四分、鳳凰退八分、龍膽草七分,水碗二煎六分。
按語:鳳凰退少許與八分類似,七個劑量稍多,第80首有用到7個,但是外用方可理解,劑量須較大。其他有用到鳳凰退的內服藥籤為四分兩首、一錢一首,故此處應以八分為是。
朝天宮藥籤:川連四分、黃柏五分、枳殼一錢、神麴七分、黃芩七分,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川連三分、黃柏七分、枳殼七分、黃芩七分、神麴七分
保安宮藥籤:川連四分、黃柏五分、枳殼一錢、神麴七分、黃芩七分,水一碗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川連四分、黃柏五分、枳殼一錢、神曲、黃芩各七分,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川連四分、黃柏五分、枳殼一錢、神麴七分、黃芩七分,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配天宮藥籤之川連三分、枳殼七分,異於其他三家,理應傳抄之誤。
朝天宮藥籤:黑支四分、甘草四分、川貝七分、茅心七條、燈心十二條,水九分煎四分。
配天宮藥籤:黑梔子、甘草、川貝各五分、茅根七條、燈心十二條
保安宮藥籤:黑梔四分、甘草四分、川貝七分、茅心七條、燈心十節,水九分煎四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黑支、甘草各四分、川貝七分、茅心七條、燈心十二節,水九分煎四分。
校正:黑梔子四分、甘草四分、川貝七分、白茅根七條、燈心十二條,水九分煎四分。
按語:配天宮藥籤之黑梔子、甘草、川貝各五分異於其他三家,理應傳抄之誤。
朝天宮藥籤:當歸、川貝、川烏各一錢、牛膝、赤茯各一錢半,水碗四煎七分。
配天宮藥籤:當歸、川貝、牛膝各錢半、衣川烏一錢
保安宮藥籤:當歸一錢、川貝一錢、川烏一錢、牛七一錢半、赤茯一錢半,水二碗煎七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當歸、川貝、川烏各一錢、牛膝、赤茯各一錢半,水碗四煎七分。
校正:當歸、川貝、川烏各一錢、川牛膝、赤茯苓各一錢半,水碗四煎七分。
按語:赤茯苓即茯神而無茯神木者,此說不當。茯苓為松樹根上寄生菌核,內部白色為茯苓,皮層下赤色部份為赤茯苓,帶有松根者為茯神。配天宮藥籤之當歸、川貝、牛膝各錢半,劑量異於其他三家,理應傳抄之誤。保安宮藥籤煎法異於整套藥籤水量取半之規律,應以其他兩家為是。
朝天宮藥籤:青石松二錢、荊芥錢半、防風錢半,水一碗半煎六分,煎好沖安南香服。
配天宮藥籤:石松、荊芥、防風各一錢、沉香二分
保安宮藥籤:麻黃二錢、附子一錢、細辛一錢,水一碗煎六分。按:為傷寒論方之麻黃附子細辛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青石松二錢、荊芥、防風各錢半,水一碗二煎五分,煎好沖安南香二分。
校正:石松二錢、荊芥錢半、防風錢半,水一碗半煎六分,煎好沖沈香二分服。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安南香即沉香,朝天宮藥籤無安南香劑量,得其他家為是。
朝天宮藥籤:白古月七個、白果子四分、紅棗七個、烏棗四分、黑薑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黑薑四分、白芷四分、胡椒三分、紅棗錢半、烏棗錢半
保安宮藥籤:煆石膏四錢、知母二錢、粳米一合、甘草一、水一碗四煎八分。按:為傷寒論方之白虎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黑姜一錢、銀杏、烏棗各四分、白椒、紅棗各七粒,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胡椒、紅棗各七粒,白果、黑棗各四分、黑薑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銀杏葉早年不入藥,銀杏之果即白果,配天宮藥籤之白芷當為傳抄之誤。白古月、白椒即合為白胡椒。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杜仲錢半、連子一錢、牛七一錢、歸中錢半,水一碗煎四分。
配天宮藥籤:北仲、當歸各錢半、蓮子、牛膝各一錢
保安宮藥籤:杜仲一錢半、歸中一錢半、牛膝一錢、蓮子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北仲、當歸各錢半、蓮子、牛膝各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校正:杜仲、當歸身各錢半、蓮子、川牛膝各一錢,水一碗煎四分。
按語:杜仲俗稱北仲。
朝天宮藥籤:麥文、麥芽各一錢、蟬退、柿蒂各七個、淡竹錢半,水碗二煎六分。
配天宮藥籤:麥芽、麥冬各一錢、金蟬、柿蒂各七個、淡竹錢半
保安宮藥籤:葛根三錢、黃連二錢、黃芩二錢、甘草二錢,水一碗二煎八分。按:為傷寒論之葛根芩連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麥芽、麥文各一錢、蟬退、柿蒂各七個、淡竹錢半,水碗二煎五分。
校正:麥門冬、麥芽各一錢、蟬退、柿蒂各七個、淡竹葉錢半,水碗二煎六分。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川貝、半夏、木通、連召各一錢、桔梗錢半、甘草四分,水碗二煎六分。
配天宮藥籤:川貝、半夏、木通、連翹各一錢、甘草五分
保安宮藥籤:麻黃三錢、石膏三錢、桂枝一錢半、杏仁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三片、烏棗二粒,水一碗二煎六分。按:為傷寒論之大青龍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川貝、半夏、木通、連喬各一錢、桔梗錢半、甘草四分,水碗二煎六分。
校正:川貝、法半夏、川木通、連翹各一錢、桔梗錢半、甘草四分,水碗二煎六分。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川連、大黃、膽草、柳支黃各一錢、舊鐵釘一支,水不拘煎服,看病人強弱加減。
配天宮藥籤:黃連、大黃、膽草、舊鐵釘、柳枝黃各四分
保安宮藥籤:芍藥一錢、附子一錢、甘草一錢,水一碗煎四分。按:為傷寒論之芍藥附子甘草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川連、大黃、膽草、柳支、舊鐵釘,輕重視人勇弱,用水不拘煎服。
校正:川連、大黃、龍膽草、柳支黃各一錢、舊鐵釘一隻,水不拘煎服,看病人強弱加減。
按語:舊鐵釘難以計量四分,故以一隻為是,支與隻語音相同。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石松錢半、英色殼錢半、細辛一錢、赤苓一錢、膽草七分、半下七分、馬尾絲七分,水碗二煎七分。
配天宮藥籤:石松、色殼各錢半、細辛一錢、赤苓一錢、膽草、半夏、馬尾絲各七分
保安宮藥籤:桔梗一錢、甘草四分,水一碗煎七分。按:為傷寒論之桔梗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石松、英色殼各錢半、細辛、赤苓各一錢、膽草、半夏、馬尾鬚各七分,水碗二煎七分。
校正:石松、罌粟殼各錢半、細辛、赤茯苓各一錢、龍膽草、法半夏、馬尾絲各七分,水碗二煎七分。
按語:英色殼與罌粟殼語音相同、絲與鬚語意相同。膽草為龍膽草簡稱。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白朮錢半、連召錢半、谷精錢半、木賊錢半、川貝一錢、半下一錢、膽草四分,水碗半煎七分。
配天宮藥籤:白朮、連翹、木賊、穀精各錢半、川貝一錢、半夏一錢、膽草四分
保安宮藥籤:洋參一錢、沉香一錢、檳榔一錢,水一碗二煎七分。按:為濟生方之四磨飲少芍藥。
邱年永整理藥籤:白朮、連喬、木賊、谷精各錢半、川貝、半夏各一錢、膽草四分,水碗半煎七分。
校正:白朮、連翹、穀精、木賊各錢半、川貝、法半夏各一錢、龍膽草四分,水碗半煎七分。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生馬蹄金五分、生菊心四分、生枸杞心四分,水不拘煎服。
配天宮藥籤:馬蹄金五分、白菊四分、枯礬四分
保安宮藥籤:桂枝一錢、芍藥一錢半、甘草六分、生薑三片、烏棗二粒,水一碗煎七分。按:為傷寒論之桂枝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馬蹄香五分、生菊、生枸杞心各四分,水不拘煎服。
校正:馬蹄金五分、杭菊花四分、枸杞子四分,水不拘煎服。
按語:香為金之誤。生菊心與生枸杞心藥物不明。存疑。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北港全安中藥房用枸杞子、杭菊花。
朝天宮藥籤:甘草粉、人中白、英色殼各四分,用百沸湯沖服,三四次全癒。
配天宮藥籤:甘草粉、人中白、色殼各四分
保安宮藥籤:香附一錢、武芎一錢、山梔一錢、蒼朮一錢半、神麴一錢半,水一碗煎七分。按:為丹溪心法之越鞠丸。
邱年永整理藥籤:甘草粉、人中白、英色殼各四分,用百沸湯沖服,可三四次癒。
校正:甘草粉、人中白、罌粟殼粉各四分,用百沸湯沖服,三四次全癒。
按語:沖服應作散劑,人中白即為粉末狀,故罌粟殼也應如甘草粉作為粉末狀。無煎水量與服藥水量,應以能服完藥粉水量即可,故未出水量。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馬蹄金二分、白茯苓、石松干各四分,水不拘煎服。
配天宮藥籤:馬蹄金五分、白茯苓二分、金石松三分
保安宮藥籤:麻黃三錢、桂枝一錢半、杏仁一錢、甘草一錢,水一碗二煎八分。按:為傷寒論之麻黃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白茯苓、石松干各四分、馬蹄香二分,水不拘煎服。
校正:馬蹄金二分、白茯苓、石松各四分,水不拘煎服。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川連四分、甘菊二分、冬瓜七條,水不拘煎服。
配天宮藥籤:川連四分、甘菊二分、冬瓜七條
保安宮藥籤:厚朴三錢、桂心三錢、甘草三錢、乾薑一錢、附子一錢、大棗一錢,水一碗六煎八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川連四分、甘菊二分、冬瓜七分,水不拘煎服。
校正:川連四分、杭菊二分、冬瓜糖七條,水不拘煎服。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金桔餅七個、粗糠平一錢、燈心十二條,水不拘煎服。
配天宮藥籤:金桔餅七個、燈心十二條、粗糠平一錢
保安宮藥籤:煮夏三錢、白茯三錢、枳殼五分、風化硝三分,水一碗二煎八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金桔餅七個、燈心十二條、粗糠平一錢,水不拘煎服。
校正:金桔餅七個、粗糠末一錢、燈心十二條,水不拘煎服。
按語:粗糠平當為粗糠末。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金銀色糯米一錢、青仁烏豆二粒、紅棗七粒、白古月二粒,水不拘煎服。
配天宮藥籤:金包銀糯米、白古月五分、青仁烏豆一錢、紅棗三錢
保安宮藥籤:黃芩三錢、大黃三錢、礞石一錢、沉香五分,水一碗四煎八分。按:為王隱君之礞石滾痰丸。
邱年永整理藥籤:稻米糯米一錢、青仁烏豆、白胡椒各三粒、紅棗七粒,水不拘煎服。
校正:糯米一錢、青仁烏豆二粒、紅棗七粒、白胡椒二粒,水不拘煎服。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枳殼四分、木賊四分、槐花三分、共為末,用滾水沖蜜服。
配天宮藥籤:枳殼錢半、木賊一錢、槐花一錢、共研末泡滾水沖蜜服之
保安宮藥籤:葶藶五分、烏棗七粒,水一碗六煎七分。按:為傷寒論之葶藶大棗瀉肺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枳殼四分、木賊四分、槐花三分、共研末,用滾水沖蜜泡服。
校正:枳殼四分、木賊四分、槐花三分、共為末,用滾水沖蜜服。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生地錢半、蓮召四分、山甲五分、土茯、皂荊各七分,水一碗煎五分。
配天宮藥籤:生地錢半、連翹四分、山甲五分、土茯七分、皂刺七分
保安宮藥籤:枳實三錢、白朮三錢,水一碗二煎七分。按:為金匱要略之枳朮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生地錢半、連喬四分、山甲五分、土茯、皂角刺各七分,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生地錢半、連翹四分、穿山甲五分、土茯苓、皂角刺各七分,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淡竹三分、茯苓三分、麥文四分、烏糖多少,水不拘煎作茶常服。
配天宮藥籤:竹葉三分、茯苓三分、麥冬四分、烏糖少許
保安宮藥籤:茯苓二錢、桂枝一錢半、白朮一錢半、甘草一錢半,水一碗二煎八分。按:為傷寒論之苓桂朮甘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淡竹、茯苓各三分、麥文四分、烏糖一文,水不拘煎作茶長服。
校正:淡竹葉三分、茯苓三分、麥門冬四分、烏糖少許,水不拘煎作茶常服。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一文是否為售價,未知,同理應為少許之意。
朝天宮藥籤:木通、烏棗、木賊各四分,水不拘煎服。
配天宮藥籤:木通四分、烏棗四分、木賊三分
保安宮藥籤:赤芍二錢、當歸五分、黃連五分、黃芩五分、檳榔三分、甘草三分、木香三分,水一碗二煎七分。按:為保命集之芍藥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木通四分、烏棗四分、木賊二分,水不拘煎服。
校正:川木通、黑棗、木賊各四分,水不拘煎服。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常山、麥冬各八分、檳榔一錢、柿蒂十二個,水一碗煎八分。
配天宮藥籤:常山八分、麥冬八分、檳榔七分、柿蒂七個
保安宮藥籤:白芷末五錢、綠豆殼五錢,用火溫燒煙入鼻內。
邱年永整理藥籤:常山、麥文各八分、檳榔一錢、柿蒂三錢,水八分煎五分。
校正:常山、麥冬各八分、檳榔一錢、柿蒂十二個,水一碗煎八分。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六味丸三分、冬瓜三分、冰糖一兩,水不拘煎服。
配天宮藥籤:冬瓜三分、冰糖一兩、六味三分
保安宮藥籤:草果三錢、威靈仙三錢,水碗半合烏糖與醋少許二大湯匙煎服。若是雞、魚骨鯁,一服便愈。
邱年永整理藥籤:冬瓜三條、冰糖一兩、六味三分,水不拘煎服。
校正:六味丸三分、冬瓜三分、冰糖一兩,水不拘煎服。
按語:冰糖一兩劑量頗重,水量應多。保安宮藥籤應為錯入。
朝天宮藥籤:柴胡七分、川貝四分、油蟲沙三分、枳殼三分、黃金散三分另包,不拘水煎沖服。
配天宮藥籤:柴胡七分、川貝四分、油蟲珠五分、枳殼二分、黃金散一錢另包沖服
保安宮藥籤:柴胡七分、川貝四分、油蟲沙三分、枳殼三分,不拘水煎服,泡黃金散一錢服。
邱年永整理藥籤:柴胡四分、川貝四分、虫沙、枳殼各三分、黃金散三分另包,不拘水煎沖服。
校正:柴胡七分、川貝四分、油蟲沙三分、枳殼三分,不拘水煎服,黃金散三分另包沖服。
按語:黃金散劑量,兩家三分兩家一錢,先以朝天宮為準。
朝天宮藥籤:鳳凰退、山查、扁豆、紫蘇各四分、風蔥一支,水不拘煎服。
配天宮藥籤:鳳凰退、楂肉、風蔥十隻、扁豆四分、紫蘇四分
保安宮藥籤:麻黃二錢、石膏三錢、煮半夏一錢半、甘草一錢、生薑三片、烏棗二粒,水一碗六煎六分。按:為金匱要略之越婢加半夏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凰退、山查、扁豆、紫蘇各四分、風蔥一枝,水不拘煎服。
校正:鳳凰退、山楂、扁豆、紫蘇各四分、風蔥一支,水不拘煎服。
按語: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風蔥十隻量稍多,與其他三家不同。
朝天宮藥籤:四神散五分、松花粉一錢,柿果一塊破開入藥粉,朕一枝香久,服二三次愈。
配天宮藥籤:四神粉、松花粉、裝入柿粿內燉一隻香久、二三次即癒。
保安宮藥籤:四神散三分、松花粉一分,共為末,柿果一塊破開入藥,燉一隻香久服。
邱年永整理藥籤:四神粉三分、松花一分,柿果一個剖開入藥末,聯一枝香內,服二三次。
校正:四神散五分、松花粉一錢,柿果一塊破開入藥粉,燉一枝香久,服二三次愈。
按語:蘇沈良方中有四神散,當歸、芍藥、川芎、乾薑組成,但應以台灣民間使用的四神散為宜,淮山、芡實、蓮子、茯苓所組成。
朝天宮藥籤:附子四分、歸中、油桂、洋參各三分、腰內肉一兩,朕一隻香久。
配天宮藥籤:附子四分、歸中三分、肉桂三分、洋參三分、加接內肉一兩,燉一隻香久
保安宮藥籤:麥文三錢、洋參三錢、梗米一合、烏棗三粒、甘草一錢、水一碗六煎八分。按:為金匱要略之麥門冬湯。
邱年永整理藥籤:附子四分、歸中、肉桂、洋參各三分、小裡肌肉 兩,水一碗聯燉一支香。
校正:附子四分、當歸身、油桂、洋參各三分、腰內肉一兩,燉一隻香久。
按語:小裡肌肉、接內肉與腰內肉乃同物異名。朕與燉語音類似。保安宮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藥籤-匯集61~90 
朝天宮藥籤:桔梗四分、射干三分、古連三分,不拘水煎服。
配天宮藥籤:桔梗四分、射干四分、黃連四分
保安宮藥籤:桔梗四分、射干三分、黃連三分,不拘水煎服,作茶服。
邱年永整理藥籤:桔梗四分、射干、川連各三分,用水不拘任意煎服好。
校正:桔梗四分、射干三分、黃連三分,不拘水煎,作茶服。
按語:古連應為苦連,越苦越好的黃連。
朝天宮藥籤:真珠散二厘、沉香、乳香各二分,沖滾水服愈。
配天宮藥籤:真珠散七分、沉香一錢、乳香一錢、沖滾水服用
保安宮藥籤:珍珠散一尼、沉香一分、乳香一分、共為末,沖滾水服。
保安宮註解;珍珠散:珍珠八分、牛黃五分、琥珀石七分研、雄膽五分、硃砂八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真珠散一厘、沉香、乳香末每件各一分,沖滾水服愈。
校正:珍珠散二厘、沉香、乳香各二分,共為末,沖滾水服。
按語:依藥籤慣例,散應為方劑名,若非方劑名,應作粉或末,故以保安宮註解為是。
朝天宮藥籤:鹿肝草三分、泉神麴七分、炒薏仁四分,不拘水煎服。
配天宮藥籤:鹿肚草三分、神殼四分、薏仁四分。
保安宮藥籤:鹿仔草三分、泉神麴七分、炒薏仁四分,不拘水煎,作茶服。
邱年永整理藥籤:鹿仔草三分、泉神曲七分、炒薏仁四分,不拘水煎服。
校正:鹿肚草三分、神麴七分、炒薏仁四分,不拘水煎,作茶服。
按語:台灣常見有有鹿仔樹,即構樹,藥用其種子為楮實子。未見鹿肝草或鹿仔草,先以鹿肚草暫用。
朝天宮藥籤:石松干三分、馬尾系三分、蓮子三分、半夏二分,不拘水煎服。
配天宮藥籤:石松三分、蓮子三分、馬尾絲二分、衣半夏二分
保安宮藥籤:石松井三錢、蓮子三錢、馬尾鬚一錢、薑半夏一錢,不拘水煎作茶服。石松井眉批為金線蓮。
邱年永整理藥籤:石松干、蓮子各三分、馬尾鬚、姜半夏各二分,水不拘煎服。
校正:石松三分、馬尾絲三分、蓮子三分、薑半夏二分,不拘水煎服作茶服。
按語:民間有以石松代用金線連,無金線連代用石松,因金線連價格昂貴。石松即伸筋草。
朝天宮藥籤:使君子三粒、油蟲沙三分、柿蒂四大個,不拘水煎服。
配天宮藥籤:使君子七分、油蟲珠三分、柿蒂六分。
保安宮藥籤:使君子三粒、油蟲沙三分、柿蒂三個,不拘水煎作茶服。
邱年永整理藥籤:使君子三粒、油虫沙三分、柿蒂三大錢,水不拘煎服。
校正:使君子三粒、油蟲沙三分、柿蒂四大個,不拘水煎服。
按語:錢無大小之分,應為三大個之誤。
朝天宮藥籤:正苦桃葉三錢、正雙寄生三錢,水一碗煎五分。雙字為兩個又。
配天宮藥籤:正苦桃、寄生各三錢
保安宮藥籤:正苦桃三錢、寄生三錢,水一碗煎五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茯苓一錢、川貝八分、薏仁一錢、淡竹七分、山查一錢、防腿七分,水一碗煎五分。
校正:苦桃葉三錢、桑寄生三錢,水一碗煎五分。
按語:邱年永整理藥籤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不見水豬肺一個、白古月七粒、風蔥一叢連根帶尾朕。
配天宮藥籤:不見水豬肺一個、帶頭尾風蔥十隻、白古月七粒、入豬肺內燉一隻香久。
保安宮藥籤:不見水豬肺一個、帶根風蔥一支、白胡椒七粒、入在肺內燉一隻香久服。
邱年永整理藥籤:望月、夜明砂、枸杞各錢半、甘菊、谷貞、青監各一錢,白雞一隻去五尖,聯二支香內服之。
校正:不見水豬肺一個、白胡椒七粒、風蔥一叢連根帶尾,燉一隻香久。
按語:一隻香的時間約為30分鐘。邱年永整理藥籤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香茹四分、赤苓一錢、仙查八分、生羌一片,水八分煎四分。
配天宮藥籤:香茹四分、赤苓一錢、棗肉八分、生薑三片
保安宮藥籤:香茹四分、赤苓一錢、仙查八分、生薑一片,水八分煎四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香茹四分、赤苓一錢、山查八分、生姜一片,水八分煎四分。
校正:香薷四分、赤茯苓一錢、仙楂八分、生薑一片,水八分煎四分。
按語:茹與薷語音相同。
朝天宮藥籤:中白四分、硃砂四分、牛黃一片、虎珀二分、共末,金蟬三個、煎湯泡服。
配天宮藥籤:揮中白四分、硃砂四分、牛黃二分、虎碧二分、金蟬七個、煎湯調服
保安宮藥籤:中白四分、牛黃一尼、硃砂四分、黃柏二分、共為末,金蟬三個、煎湯調服。
邱年永整理藥籤:人中白、硃砂各四分、牛黃一厘、琥珀二分、共為細末,另金蟬三錢、煎湯茶服。
校正:人中白四分、硃砂四分、牛黃一片、琥珀二分、共末,金蟬三個、煎湯泡服。
按語:尼當為厘,一片牛黃難以計量,有兩家一厘,為是。金蟬三錢應為三個之誤植。
朝天宮藥籤:洋蔘四分、白朮四分、角沉四分、朱珀五分、共細末、和飯湯服。
配天宮藥籤:洋蔘五分、白朮一錢、沉香五分、朱碧散、共研末、和飯湯服。
保安宮藥籤:洋蔘四分、白朮四分、角沉四分、珠珀五分、共為末、和飯湯服。
邱年永整理藥籤:洋蔘、白朮、角沉各四分、朱珀五分、共細末和飯湯服。
校正:洋蔘、白朮、角沉香各四分、珍珠、琥珀各五分、共細末、和飯湯服。
按語:珠珀散在少林銅人簿祕方中有用到,調母豬尿治月內風,組成未明,故先以珍珠、琥珀為代。存疑。
朝天宮藥籤:桔梗、陳皮各五分、赤芍四分、生羌二片,水八分煎四分。
配天宮藥籤:桔梗五分、陳皮五分、赤芍四分、生薑二片
保安宮藥籤:桔梗五分、陳皮五分、赤芍四分、生薑二片,水八分煎四分。
邱年永整理藥籤:桔梗、陳皮各五分、赤芍四分、生姜二片,水八分煎四分。
校正:桔梗、陳皮各五分、赤芍四分、生薑二片,水八分煎四分。
按語:四家均同。
朝天宮藥籤:春花二錢、細辛錢半、小茴八分、綠豆殼三錢、用新瓦煆煙鼻孔息聞之。
配天宮藥籤:春花二錢、細辛錢半、綠豆殼三錢、小茴香八分、鼻開塞用
保安宮藥籤:春花三錢、細辛一錢半、綠豆殼三錢、小茴八分、宜用新瓦煆煙,入鼻息聞之。
邱年永整理藥籤:麥文、淡竹、白朮、常山、連喬、川貝各一錢,水碗四煎七分。
校正:辛夷花二錢、細辛錢半、小茴香八分、綠豆殼三錢、用新瓦煆煙鼻孔息聞之。
按語:春花即會春花,乃辛夷花之別稱。邱年永整理藥籤與其他三家完全不同,應為傳抄遺失自行補入。
朝天宮藥籤:川蓮四分、枳殼一錢、砂仁小許,水六分煎出味服。
配天宮藥籤:川連四分、枳殼一錢、砂仁一錢
保安宮藥籤:川連四分、枳殼一錢、砂仁少許,水六分煎出味服。
邱年永整理藥籤:川連四分、枳殼一錢、砂仁小許,水六分煎出服。
校正:川連四分、枳殼一錢、砂仁少許,水六分煎出味服。
按語:四家均同。
朝天宮藥籤:珀末五分、硃砂四分、川連四分、中白小許,共為末,用滾水調金箔一帖服。
配天宮藥籤:珀末五分、硃砂四分、黃連四分,共末用滾水調金箔服。
保安宮藥籤:珀末五分、硃砂四分、黃連四分、中白少許,共為末,用滾水調金箔服。
邱年永整理藥籤:琥珀末五分、硃砂四分、川連四分、中白,共為末,用滾水 金箔一帖服。
校正:琥珀五分、硃砂四分、黃連四分、人中白少許,共為末,用滾水調金箔一張服。
按語:金箔以張計量,一帖應為一張。
朝天宮藥籤:萱花一朵、蓮房一個、白菊花葉七片、苦桃葉三片、水煎出味或飲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地熟地龙骨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