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我现在尽量为所当为了,但是可是我就是有一个困惑,我该不该相信那些荒谬的想法,万一有超

一、强迫症会出现什么症状
  强迫情绪  指强迫症患者对某些事物担心或恶心,明知不对,却无力自拔。如担心自己会伤害人,会说错话或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或担心自己受到细菌污染等。  强迫怀疑  强迫症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既而产生强迫性检查行为。如出门后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写信是否写错地址等,为此而反复检查。  强迫意向  强迫症患者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尽管病人明知这是荒谬的想法,自己也不会如此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如抱着孩子走在河边,出现将小孩扔进河里的意向等。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症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反复思索,追根溯源,明知毫无意义,但无法控制,其思维经常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而不能摆脱,这一症状在青少年中才可以看到,如想为什么把桌子叫桌子而不叫椅子,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却不等于三。
二、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有哪些
  一、系统脱敏法:先学会放松的方法,然后由易到难列出强迫性行为的次数和激怒情境,再对每种情境下的强迫行为逐渐进行放松脱敏。就洗手癖而言,应一步步地减少洗手时间,增加赃物的刺激量,依次执行下去。  二、自由联想法:每次心理咨询让患者选择自己想谈的题目,如生活、家庭、工作、与人交往、爱好或发病经过等。总之随着脑中所涌现的念头脱口而出,不管说出来的事情彼此有无关联,是否合乎逻辑或幼稚可笑。  三、满灌治疗法:简单地说,就是一下子让你接触到最害怕的东西。比如,你有强迫性的洁癖,请你坐在一个房间里,放松,轻轻闭上双眼,让助手在你的手上涂上各种液体,而且努力形容你的手有多脏。这时,你要尽量忍耐。  四、当头喝棒法:如何克服恐惧强迫症?当你开始进行强迫性的思维时,对增加大声喊“停”,或给助手信息让他喊“停”,但要注意信息要给得及时。当你在自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请别忘了向你身边的朋友或心理学家寻求帮助,大喊一声“我不要受‘强迫’。  五、认知领悟法:一般而言,强迫症患者对自己的强迫症状尤其是强迫动作,一方面感到麻烦,希望医生能解除其理性上认为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内心又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若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心理疗法,启发患者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
三、强迫症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1、脑神经回路错乱引起强迫症  脑部每天有很多信息出入,会依照重要性安排信息的先后反应顺序。脑部接收、过滤、选择信息,甚至做出反应的部位,主要是基底核或尾核、丘脑、眼额叶等区域,意识层次常无法察觉到这些部位的运作。强迫症患者显然是此一神经回路有异常,以致发生很多强迫行为。  2、基因与家族遗传引起强迫症  经由家族研究与双胞胎研究,显示强迫症与家族遗传有某种程度的相关。家族研究是找出家族中得病的指针人物,将这些罹患病亲属与对照组或一般民众的疾病盛行率做比较分析。结果强迫症患者一等血亲罹患强迫症的盛行率是10.3%,而对照组是1.9%。  3、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不平衡引起强迫症  神经传导物质是神经细胞彼此相互联络的化学物质。神经传导物质在突触间以扩散的方式,到达下游神经元负责接受信息的末稍——“树突”,并在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发生作用,引发下游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而多余的神经传导物质不是被“再回收”,就是被分解成不具活性的物质。强迫症的发生可能是血清素的过早再回收,以致干扰神经元正常的信息传递。  4、职业特性和生活环境影响引起强迫症  大家都听说过“职业病”这个词,指的是某些人下班后还会无意识的重复上班时的某些动作或思维,使得生活与工作不能截然分开。强迫症的形成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常会不由自主的重复某些行为,告诫自己停止,但又停不下来。生活环境会塑造人的行为也会固化人的行为,一种生活习惯养成了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会在反复操作中控制人们的心智,造成人们强迫行为的产生。这是引起强迫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四、在日常生活中强迫症可以预防吗
  1、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2、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3、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4、在日常生活中强迫症可以预防吗?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  5、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为所当为,做事情要抱着一种欣赏、感受、体验快乐的心情和热情重视过程、不要过分重视结果。  6、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时,要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系统脱敏疗法可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7、家人、朋友对患者既不姑息迁就,也不桥枉过正,鼓励患者积极从事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其逐渐从强迫的境地中解脱出来。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QQ:快速问医生()独家专稿!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点击。
专注宝宝健康的贴心护士
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 投诉建议 |
粤ICP备|经营许可证:粤B2-|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粤|粤公网安备:05|版权登记号: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我是如何从强迫症中走出-强迫症自救!_强迫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5,422贴子:
我是如何从强迫症中走出-强迫症自救!收藏
自我介绍一下、楼主今年17岁、是一名普通高中生、在高一的时候落入强迫症的世界!如今已经2年了,不知有多少次生不如死、撕心裂肺和欲哭无泪...我曾经在无数个夜晚辗转难眠,头脑像被撕裂一般、某个想法念头一遍又一遍的冲上我的大脑...这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作为一名高中生、平时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我没有办法,只能顶着病症每日埋头学习、直到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才对这些病症有所了解,于是我就在网上寻求各种有关资料,作为一名患者来说,我的内心是不敢去查阅这些资料的,甚至看到这些病症的字眼我的内心都会一颤!但我还是咬着牙顶着恐惧看了一篇篇关于治疗的方法,2年时间中我进行了大量的阅读、随着对自己内心的不断调整与对病症的逐步了解、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我最终敞开心扉,走出困症(与其说是走出、不如说是接纳)、其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日本森田正马先生的森田疗法,他所强调的“随其自然,为所当为”让我不仅对病症有了接纳、更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与感悟! 我将对此贴进行不断更新!分享我的愚见!
以下内容来自我在网络中的各种收集加以整合修改、如有侵权、那就侵吧....(私信我删还不行吗)具体自己治疗方法: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则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的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毫无效果,甚至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一直强迫下去。
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的&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就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又比如说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内向,他和陌生人说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他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紧张了。他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症状,其原因是他违背他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的。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如此。
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上必然会出现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他称做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为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在这里,让学生本身明白其潜意识过程是不太现实的,但倘若这个学生事前就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观念、杂念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强迫症难治疗的两个原因1、 人都有强迫倾向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了。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
所以强迫症患者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跟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根本就无法彻底根除的。
其实强迫症给我们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强迫的观念或行为,而是伴随着这些观念和行为出现的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你不访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绪是平静的,甚至是愉快的,那么即便是反复地想问题的症状依然存在,你还会有以前那么痛苦吗?所以要想治疗强迫就不要将症状视为大敌,而要接受症状,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把症状看得那么重要,症状不重要了情绪才会平静,而只有情绪平静了才会反过来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 2、强迫的泛化
强迫症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说最开始我们强迫的只有一个观念,但到后来,强迫的观念越来越多,一个接着一个地强迫,它们可能是同时强迫,也可能是一个替代一个地强迫。强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说起,一般来说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是比较内向的,同时又完美主义、敏感和固执的。而在患上强迫症后,由于症状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产生泛化。当然如果从行为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形成了一种强迫的习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泛化其实就是心理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的一种表现。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防止强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泛化的存在,当出现泛化的时候,不用去理睬这些让你反复想的观念,而应该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么泛化就不会影响你。当然有的时候这些泛化的强迫观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确的,给人的感觉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记住,这是个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么你就又陷入了强迫的怪圈。
为了让大家对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比如某人他最开始只是反复地强迫别人是不是觉得他很怪,由于这个强迫的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又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强迫,如他在看关于人体科教片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就是我们人要分男人和女人两种性别,于是他又反复地思考这个问题,而后,他在出门后又突然想到门是不是没有锁好,于是又强迫地思考这个问题,以此类推,强迫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而这些其实全是强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强迫会泛化,那么当他出现泛化的时候就会警觉和认识到原来不是这些问题(人为什么分男女两种性别等)有什么意义,而是症状在泛化,这样他的心里就有底了,内心的焦虑情绪会减少很多,同时也为能顺其自然,不去在意这些症状找到了一个理由。
接纳症状:其实不论是强迫症患者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纳症状。当然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那些症状给患者朋友们带来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们心中那种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好起来的心情,所以他们对症状的不接纳、自责,甚至是憎恨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却是和你尽快想好起来的初衷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这里我将打一比喻来说明为什么接纳症状才会真正地让自己尽快地好起来。比如说,我们的手部或脚部有个地方被擦伤了,留下了一块血液凝结的伤疤,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让这块伤疤在我们的身体上消失呢,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为等到这块疤痕下的皮肤完全愈合后,它自然就会脱落而消失。
而倘若我们把这块疤痕比做强迫症,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强迫症患者们又是如何对待这块伤疤的呢?他们是不断去抠这块伤疤,恨不得瞬间就把这块伤疤永远地去掉,但这样做的结果又如何呢?其结果无非就是越抠越流血,越抠伤疤越大。而最终强迫症也就这样被患者紧紧地抠住了。
所以,面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们好起来的做法就是接纳它,不把它当会事情,那么症状就会在我们这种容纳的心态中减轻很多,并且就会顺其自然地逐渐消失。
为所当为: 如果要选出森田疗法中最有效的治疗理论或观点,我想非“为所当为”莫属。那么什么叫“为所当为”呢?简单讲就是认真地做你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你该去做的事情。
仔细想想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迫症患者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中,因此强迫症就这样产生了。
而我们正常的健康人呢?他们之所以没有得强迫症,则是因为他们则是一直在“为所当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关注在某一个念头以及某一个情绪上,而是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强迫症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怎样才能消除强迫的症状呢?不言而喻,从现在开始,你就得“为所当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你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会自己的些症状,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改变那种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所有的强迫症状也就会在你“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完美是把双刃剑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中有一条就是完美主义。他们除了对外在的事物要求尽善尽美外,在内心的深处也总是认为自己的完美的,是优秀的人。当然认为自己优秀并没有错,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如果人们没有追求完美的愿望,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了。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处的,那为什么一些追求完美的人们最终却得了强迫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完美把双刃剑,适当的完美是可以促进一个人发展,而过度的完美,既过度到偏执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一个人的发展,很不幸的是,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过度完美的倾向。他们对自己评价往往是与现实的能力严重脱节的,当然这里指的脱节并不是说他们是完全没有能力,而是说他们把潜力和能力搞混了(潜力是指未来发展可能达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经拥有的实力)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潜力完全发挥出来的一个完人了。所以,他们在脑海里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一个凌驾于众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于这样,因而他们会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点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对自己表现出的不足和缺点自责。倘若他们长时间都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其实可以说是他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是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他们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这个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所以他们必定会陷入自责、抱怨、自怜的恶性循环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交困难和障碍,因为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在他们人面前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而这时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创伤、性心理问题等或认知偏差,还有就是敏感,内向等性格特征,就极有可能出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等神经症。
所以要想走出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痛苦,就必然要改掉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走出强迫症。
记得森田正马先生曾说过,患有神经症的人都是优秀的人,也只有优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经症,他们与其他那些优秀而健康的人的区别就在于神经症患者是发挥出了起优秀的短处,而优秀而健康的人却是发挥出了优秀的长处。这真是金玉良言啊,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
对强迫症的解释,其实可以用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这两个简单的名词来解释。一个人为什么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这一点没有人会反对吧,强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时间都花在想那些无聊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上,而对吃饭、学习、工作、玩耍等等这些事情是一点都心不在焉呢?
而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最多花50%的时间在想,还有50%的时间在做事情,当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并且对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进去。
所以,可以说强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刚好是两个反方向,一个是多想少做,一个少想多做。因此其实要想治疗好强迫也并不难,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样少想多做就行了。
放弃治疗 都说森田疗法是放弃疗法,意思就是说只要你彻底地放弃治疗,那么你的神经症也就好了.的确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说是精髓之言。于是很多的患者朋友就抱着这句话去放弃治疗了,强迫就让它强迫,就让自己沉溺在强迫的症状中,结果到头来放弃治疗不但没有治疗好自己的问题,反倒是越放弃越强迫。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患者的以偏概全,抱起半边就走思想导致的。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放弃,而没有深刻地考虑过怎样的放弃才是真正的放弃。
其实要想真正的放弃,有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接受你的症状,承认症状是你身体的一部份,并接受你现在状态就是正常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有完全地接受你的症状了,把它当做你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你才能对症状不敏感,才会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观现实中你该做的事情上,举个例子例子来说,你说谁会对自己身上长了两只手而困惑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两只手,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会不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症状的正常,那么你才会真正放弃对症状的治疗而达到真正治疗的作用,无为而治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放弃治疗其实就是忘记强迫症,是对症状的脱敏,症状被忘记了,那么你的注意力才会放在你该做的事情上。而这样你也就达到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而倘若你没有首先接受你的症状,那么症状对你来说,就是身体的一个异物,而我们人对身体异物本能反应就是排斥。所以在排斥的前提下,你说你的放弃是真正的放弃吗?在这种前提下的放弃其实是一种压抑,是对症状另一个角度的关注。所以大家要想放弃治疗,首先就要接纳症状啊。
症状外的陷阱有许多强迫症患者朋友都曾问我这么一个问题,说他们对森田疗法是理解正确了的.但为什么自己的强迫症还是反反复复地无法根除呢?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虽然你们理解正确了,也去实践了.但是你们却没有注意到症状外的陷阱,所以你们无论走多远始终都会被陷阱给拉回来到症状中去的.
那么症状外的陷阱是什么呢?陷阱有两个,一个是所谓的理性,二便是纵容.
我们知道强迫症患者其实是很聪明的,思维能力强,并且非常地理性,不过他们的理性是和完美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他们才会非要把没有答案的问题在大脑里理性地搞清楚.本来在接受治疗后,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实践得好好的,症状也好了很多.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期,强迫症患者所谓的理性却也开始复苏了.他们会在没事或冷静的时候偶尔地想一下,其实以前强迫观念中的某些东西其实还是有点道理的。
这里我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有个人的强迫观念是担心自己天花板上的吊灯会掉下来。他会想:“以前确实是多想了,没有意义。不过仔细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牢固,还是有可能掉下来啊,只不过几率很小-------。”这时他可能意识到自己快陷入强迫了,于是就停止去想灯的问题。但他的“理性”会立刻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牢固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啊,”于是他的心中立刻就有了一种非想不可,不想自己反倒是错的念头逼着他去想下去,结果症状就这样又恢复了。
而所谓的纵容,我称它为吃饱了没事干,没事找事。有时候我们的强迫症患者由于症状缓解了很多,所以心情特别的开心,于是他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就是对以往的症状进行炫耀,故意地再去在去想一想以前强迫的观念,好像是要告诉症状他可以摆脱它了。而实际上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常常容易想着想着就又想成症状了。
所以,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两个陷阱。针对理性的陷阱,具体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论某些理性的思想是多么正确,记住,只要是和强迫的观念沾边的,统统都不要去想,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即便自己感到不去想是错的,非要去想不可,也不要去想,因为这正是陷阱诱惑你的地方。你挺住了你的强迫也就好了,否则就又陷入症状中去了;而针对纵容这个陷阱的具体做法也很简单,就是不要纵容,把自己的高兴劲投入到自己该做的事情上吧。
痊愈的含义
强迫症患者最大的愿望无非是痊愈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痊愈呢?如果你认为是症状的完全消失,那么我敢肯定,你将永远强迫,因为真正的痊愈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其实强迫症患者之所以强迫,根本的原因就是违背自然,把正常的问题当做是不正常的,所以才强迫。举例子来说,比如一个男人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女人,于是这个男人产生了想与这个女人亲密的念头。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任何一个生理正常的男人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但强迫症患者却不一样,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这样想就是不道德的、龌龊的,于是就去压制这个念头,而其结果就是他得了强迫症;又比如说一个人他在与人谈话时,总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来回答别人的问话,并认为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有这想法是不正常。而其实呢?我们每一个人在与别人谈话时候,都是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回答别人的提问,只不过正常的人是在无意识地思考,而之所以无意识地思考,是因为它就跟我们的呼吸一样,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根本就不需要我们人主动去控制的。而强迫症患者却非要把这种正常的、无意识地思考揪出来,当做不正常的,所以不强迫才怪。
所以,强迫症患者认为的症状,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非常正常的、必然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和我们人的吃饭、睡觉、呼吸等是相同的,你说又怎么能彻底去除这些呢?只要是活着的人,我想都不可能。
所以真正的痊愈并不是去除症状,而是接受症状的正常性。让原本正常的东西恢复正常,你就不会对它排斥和关注,你的情绪也就平静了,你也才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你该做事情中,所谓的症状也才会在你做事的过程中彻底地消失而痊愈了。觉知症状
症状之所以难以消除,除了症状本身确实很顽固外,还有一点就是患者朋友缺少对症状的觉知,始终把症状中的所想,所担忧的事情,当做真的要发生的事情去对待,结果必然是沉溺下去。
而实际上我们只要能觉知症状,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面对症状、摆脱症状。觉知症状的意思就是说当某一个引起我们不安的念头出现并持续地影响我们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此刻真正使我们不安的不是念头的内容,而是症状,这个念头本身就是一个症状,是这个症状在影响我们,使我们不安。
举例来说,比如某人在外面走路时看到路旁有人在烧钱纸,他回来后就担忧自己的面衣上是否沾有烧钱纸的灰尘,于是就十遍、百遍地反复想自己的衣服上是否真的沾有钱纸的灰尘。他之所以如此,实际上就是没有觉知症状,而把自己担忧的内容当做是真的、正事去对待导致的。
而觉知症状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在想了十遍、二十遍都没有结果,同时伴随焦虑不安的时候,他就应该立刻醒悟到此刻影响他的已经不是这个问题本身了,而是强迫的症状。这时他要做的就是立刻停止继续想下去,接受停止不想后的不安,而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融入到生活中的实践中去。           森田疗法的意志释疑
强迫思维本质实际上就是患者在利用他们的强大意志反复地在头脑里压制或抵抗那些引起他们不安的想法的出现。
森田认为,要想摆脱强迫,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既接受这些症状的出现,然后不去管它,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这些症状就会在你做事的过程中自然地消失。很多患者朋友在看了森田后,明白了症状的产生是由于用意志去压制有关,但是他们同时也非常的疑惑,因为他们觉得森田疗法里不去管症状,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实际上也是有意志的成分在里面的,他们害怕森田疗法里的意志的会再次导致他们强迫,于是便对森田也恐惧起来,甚至由此导致了治疗的失败。
其实患者朋友这种对森田的疑惑本身就是一种强迫的症状,是一种对森田理论的强迫。要想摆脱理论的强迫与摆脱其他强迫的症状的方法是一样的,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里我就不在具体赘述。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讲一下关于意志的问题,森田疗法里的确是有用到意志的,但这个意志是用在行动上和实践上的,既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用意志去努力地生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强迫症患者很多时候,都是以情绪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比如情绪不好的时候,他们就不想吃饭了、不想工作了等,这时如果你真的不吃饭了,不工作了,那么你就没有为所当为,必然很难走出强迫。所以这时你就要用意志让自己去吃饭,去工作,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并在这过程中真正地融入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渐渐地改掉以情绪为准则的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强迫症状中的意志与森田疗法中意志的区别就在于,强迫症是因为我们把意志用来在脑海里与自己的思想斗争,而森田疗法中的意志则是用在努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上的。正所谓此意志非彼意志,大家一定好搞清楚啊,以免自寻烦恼。当然用意志去努力生活与顺其自然并不是矛盾的,更不是对自然的压制,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种相互的容纳,简单讲就是森田所说的带着症状去生活,是一种即便情绪不舒服,也要继续生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态度.
 不为痛苦停住脚步人生在世,痛苦何其多?
当然在主观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永远快乐的,没有任何的痛苦。虽然这种理想是美好的,但和现实却是有差距的,有时你越是追求快乐,却越是痛苦不堪的。因为人生不可能天天快乐,就如同人生不可能天天痛苦一样。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东坡的词却是人生最客观的写照。所以,要想真正获得人生的快乐,首先你就得面对现实:人生是痛苦与快乐的结合体。你如果接受这个事实,那么可以说痛苦就远离你一步了。当然,光这一步还是不够的,因为你接受痛苦,并不能让痛苦离开你。
日升日落、风云流转,时钟的秒针不停的跳动着,就如同我们的心脏跳动一样。这一切其实都是在解释着这个世界的规律,那就是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运动着。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你想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早日离开的话,你就得向自然学习,尊崇自然的规律:不为痛苦停住脚步。
这里我得讲一个佛教的小故事,说是从前有师徒弟两个和尚正要过一条小河,当他们走到河边时看到有个妇女也想要过这条河,但是由于河水高度及腰,且又湍急,所以这个妇女很是为难。和尚师父二话没说,背着妇女就过河了。到了河那边,和尚师父放下了妇女,继续和徒弟赶路。但过了很久,和尚徒弟始终心中不安,问师父说男女有别,师父不该背哪个妇女过河,但这个师父却对徒弟说:“我在过河后就把那个妇女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没放下吗?”徒弟恍然大悟。
当然这个故事佛教里的寓意是讲放下的。但我想说的是,这个徒弟之所以放不下,烦恼不安,是因为他违背了大自然运动而变化的自然规律,他为那妇女的问题停下了心的脚步,停在过去的那一刻,忘记了自己当下该做什么,所以才放不下的。
其实,我们大家可以好好的想一想,为什么我们长时间都走不出痛苦呢,是痛苦本身不愿意离开我们,还是我们为了痛苦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忘却了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而让痛苦长存呢?
在面对痛苦的时候,我们很多人的做法是心情不好了,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不工作了,也不学习了,不与人交流了,甚至连饭都不想吃了,只是做那里发呆,美其名曰是为了想解决的办法,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却是一种沉迷,是对痛苦的沉迷。例如某人失恋了,她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失恋的痛苦上,工作也不上了,也不玩了,也不说话了。结果不但没有走出失恋的痛苦,反倒得了抑郁症;又如我们的强迫症患者,为了一个偶然出现在自己思想里的观念,他能把自己所有精力都拿来关注和压制这个观念,也是同样不去工作学习了,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结果必然是走进死胡同。
烦恼归烦恼,痛苦归痛苦,如果烦恼痛苦了,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不管了,只是去关注烦恼和痛苦,这就是违背了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停止运动,停下了自己的脚步,这样必然是沉迷于苦海之中,无法自拔。
所以,不为痛苦停住脚步的意思就是不论我们烦恼与否,痛苦与否,我们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去做。既要抱着即便烦恼痛苦,我也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尊崇了自然的规律,不为痛苦停住脚步,痛苦自然就会在我们前进的步伐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什么是症状与症状的区分问题
强迫症患者若长期都走不出强迫,那么他们将变得异常的敏感,在生活中只要一遇到苦恼,特别是在思想上一想不通或困惑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将这些困惑与强迫症状挂上勾,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担忧和警惕强迫症状的到来,就仿佛草木皆兵似的。而在接受治疗后,他们也时常会疑惑一个问题就是分不清什么症状,什么不是症状?就像前面提到的,只要他们一觉得自己困惑和情绪不好的时候就把一切都归为症状。
其实不论是强迫症患者还是正常的健康人,他们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也都会为此苦恼和烦忧,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我们强迫症患者朋友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把什么都往症状上靠.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症状呢?举例来说,比如有个患者朋友,他在经过一间房间的时候,看到桌子上有点脏,想去擦干净,但是这时他突然控制自己不去擦,因为他觉得自己去擦了就是症状,于是就那里在反复地想自己到底该不该去擦的问题。 他把这个困惑搞告诉了我,我问他,如果你去擦了呢?他回答说,如果他去擦了就不会想了,也不会反复擦,自己就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了。
于是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擦呢?他说担心自己去擦的行为是症状。我对他说,其实你擦也可,不擦也可,都不是什么症状,擦了说明你的性格比较细心,不擦说明你比较粗心而已。而你的担忧,反复想自己该不该擦才是症状,又或者擦了之后,反复地擦那才是症状。
其实说实话,生活中一切都不是症状,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症状都是自己主观地想出来的,你的心动了,那么症状就出来了,不动或动了不去管,事情过了就过了,你也就会继续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谈到这里,很多患者又会提这么一个疑问,就是我们是否应该去区分什么是症状?什么不是症状呢?该怎么区分呢,是仔仔细细掌握某种标准答案,时刻准备着来对照区分吗?这个问题,很多患者朋友都有.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去区分,那么你就错了,因为如果你去区分,那么你的脑子里装着的还是症状,况且我们每个人遇到事情和出现在脑中念头太多太多,你如果一一区分,不是把你累死就是再次陷入强迫的死循环中,况且有的时候,这种区分都会成为一种强迫.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论生活中正常问题还是的确是症状,我们都没有必要去管,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区不区分的问题,继续做你该做的事情就是了,因为正常的问题要解决,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最终解决,不是说想想问题就没有了.而症状就更不可能通过想解决的. 记住,只要你还在继续做你该做的事情,不是在那里呆呆地反复地想,反复地担忧,反复地重复动作,那么一切都不是症状,即便是症状,也都会在你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迫症自我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