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麻烦问一下各位写小楷入门字谱一般速度是多少

学楷书入门,应该怎样选帖?
我的图书馆
学楷书入门,应该怎样选帖?
导读:刚刚入门学书法,应该怎样选字帖呢?这可能是困惑很多人的问题。很多人会问老师,但老师恐怕也说不出为什么,更加不能因材施教,这样就导致很多学书法的人是半信半疑,一边学一边怀疑自己是不是选帖不对。其实这还是好的,我听过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老师会让学生按自己的书法路子来入门,这就有些误人子弟了。大约在一年前,书法君写过几篇关于选帖的文章发布在中国书法报微信上,今天选辑其中关于楷书的部分,与大家分享。文章很长,每篇中间会有说明类衔接文字,更需要一点耐心,只要认真读了,您适合选什么样的法帖来学习,应该就很清楚了。说得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指正,谢谢!文章如下......说明:本话题引起很多争议,关于选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选帖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分,但取法有高下之别。 我的建议是:不要局限在很狭义的理解里,眼光向高看、心态往下放,虚心学习,眼界放到更宽的层面才能有更客观、更合适的判断。还有很多人问我如何选帖,实在没法一一回答,但我愿意系统分享选帖的方法。我会从很细微的角度阐述这几种楷书的差异,欧、虞、颜、柳、徐、赵等诸楷之间如何取舍,我尽量给出为什么。书法学习之选帖:楷书篇(一)编者按:上篇讨论了选帖的总论,很多朋友回复信息催更《楷书篇》,在这里感谢大家的信任与支持,过节略事休息,现正整理素材,争取尽快制作选帖系列书法专题,敬请留意。楷书是绝大多数人学书法的入门字体。楷者,楷模、模范也,就是说是书法的标准、榜样的意思。楷书是古人在大量书写中总结出来的、参照人类审美观创造的书写标准,适合美的韵律和内在规则的文字构建形式,楷书是力求完美的字体。这个合乎审美要求的规则,我们称之为法度。遵循法度,我们能够创造出尽可能合乎美的作品。但是,也因为受限于法度的制约,楷书在表达个性情感、丰富多样性以及书写实用性等方面,会略显表现力不足。而且,作为一种力求完美的字体,学好楷书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仍然建议初学者最好从楷书学起。一、为什么要从楷书入门1、楷书遵循的是美的规律,是最接近人类标准审美观的文字表现形式。如果以美女来形容,那么楷书便是女人中端庄秀丽型,瓜子脸、柳眉杏眼、樱桃小嘴,性子温和善良,拥有标准美的特征。一般来说女人拥有一两样,便有了动人的基础。同样的道理,楷书参照最标准的美,学有几分水平,便是一手相当不错的书法。而行草等字体则如女人百态,或豪放飒爽、或温柔甜媚、或艳丽狂野,可以张扬书家的个性、趣味和情绪,但学习者理解不当很可能画虎反类犬,既不得法,又失原书意韵。2、楷书向内追求汉字的自身完美,以楷书的结体和笔法基础,能够为其他字体衍生出丰富的变化,为表达个性与情感提供多样化素材。楷书结体上平正工稳,用笔力求中锋①,写出来的字丰厚遒劲,即使以后再学习其他字体,也不至于虚浮轻滑。如习武练内功、扎马步,基础扎实了再使十八般武艺,才不会是花拳绣腿。楷书在笔法上向内求妙入微,创造很多美的形态,比如点、横、竖、撇、捺、钩笔等,一笔之间的弧度、粗细、方向、力度变化极丰富,每一笔都具有美的张力。如同人丰富的面部表情,通过微妙的变化能够表达喜怒哀乐爱憎痴等诸般情绪。楷书中这些符合审美的丰富形态,运用在其他它字体中会是极佳的笔法素材,学好楷书后,其它字体触类易通,也是这个原因。3、相比之下,行书、草书在初学时有无迹可寻之感,而楷书有章可循,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容易上手的选择。以上内容讲为什么要从楷书入门,写完后本欲简省删之,但恐怕还有很多人不理解选楷书入门的原因,而且这里有关于书法审美鉴赏的内容,对大家理解楷书或许有借鉴意义,就留下了。二、楷书帖精选推荐1、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九成宫醴泉铭》(下称九成宫)是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被视为楷法之极则,《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称:“清和秀健,古今一人”。九成宫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问题一:欧楷字帖选什么版本最好?欧体作为书法的入门经典,学好会美到极处,学不得法则易俗到极处(如不好理解,打个比方:略抹口红能增添娇美,涂得跟如花似的却会恶俗难耐)。初学者如果选择版本不慎,容易对欧体从认识上出现偏差,形成错误的审美观念。推荐版本:明代李祺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也不错。李祺本丰润遒美,三井本健劲清矍,各具神彩,这两本都好。 不知者直选李祺本就可以;如在两者中选择,看个人兴趣,喜欢丰润妍美的,选李祺本,骨感清健的选三井本。跟选女朋友一样,喜欢丰满或苗条,看个人爱好。如果想参考前人学欧临本,以前推荐过清人姚孟起的临本,略失之过于平正,少一些险峻和笔墨韵味。但是,对欧楷理解还是可以的,除了与李祺拓本对照,也可以与当今欧楷名家比较来看,这样对于欧楷能有更客观的审美认识。更多版本介绍:北宋拓本,有李祺本、库装本、吕伯威本。南宋拓本流传较多,较为著名的有大名成氏本翁阁学旧藏宋拓本、端方本、李鸿裔本、四欧堂本、岳雪楼旧藏本、莫云卿本、玉山草堂顾氏本、胜芳王氏本、郭琅弁本、党崇雅藏本、文嘉藏本、罗振玉藏本、小记室旧藏本、王懿荣本、过云楼本等。当代书法家田蕴章藏有田氏本,称为最善本,并斥李祺本“刻工拙劣,点画生硬,结体僵板”(网上见此内容,未证实,不就此语评论)。我找到田氏本网图,实在不足取法。作为初学者,强烈建议选李祺本坚持练下去就可以了。具体各版本的递藏经过和版本差异,内容太过繁复且诸多疑案,在此不表,仅列出版本名,有兴趣作研究的可以购置印刷品比较。问题二:学欧体,除了九成宫,还有什么帖可以取法?答:《虞恭公碑》、《化度寺碑》都是欧体代表作,可以互为参照,开阔眼界。但临习中取法乎上,坚持学《九成宫》,因为《九成宫》已经是欧阳询最成熟的作品,具有其他欧帖中所有的优点。问题三:可以学现代欧楷大家的字帖吗?答:千万不要!当代欧楷实是媚俗至极,有欧阳公珠玉在前,更不能观也!欧阳询方峻而不失遒美,险奇而结体中正,整饬而不失于拘谨,方能成千年楷则。当代欧楷得欧皮毛而去精髓,大失欧公笔意,扭捏做作一步三摇,若浓妆艳抹之如花,实在恶俗,以此俗体误导数代学人,实在可叹。当代欧楷名家弟子众多,字帖出版、视频教学已成极大产业。曾为这个话题,得罪过非常多的人,前来踢场子骂人的不少,但我仍然坚持反对学当代欧楷,作为入门重要楷帖,这个影响太严重了:学此俗习,恐怕很多人一辈子都改不过来,更糟糕的是,很多人的书法审美观也会扭曲,陷入在小趣味里无法自拔。2、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虞世南,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首,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为友,妙得其体,书法圆融遒丽,外柔内刚,俊朗圆腴,端雅静穆。《孔子庙堂碑》是虞书代表作,既有二王书风的遒美秀丽,又能恬淡从容,得萧散之趣,与王献之小楷作品极为接近(在很长时间内,王献之被当作晋书代表,书法地位长居乃父羲之之上),是唐楷中最接近晋人风韵的书法作品。现存善拓本:李宗瀚藏本,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此碑的原拓本在北宋已不多见了,李宗瀚藏本也不知何时所拓。此拓本大部是配陕本,其漫漶、损泐之字多是唐本。原拓本则已流入日本,藏三井家,有日本二玄社等影印行世。现存刻石:一块在陕西省博物馆,俗称《西庙堂碑》;另一块在山东成武县,俗称《东庙堂碑);其他还有“曲阜刻本”,在山东曲阜县学,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翁方纲摹刻;有饶州(今江西波阳县)“锦江书院刻本”;有南海(今广东南海县)潘氏“海山仙馆本”等。世无传拓本。争议:1、一位中国美院书法专业的网友在我微博上评论说:“唐楷不是学习书法的入门首选”。对于这个观点姑且不论正确与否,我上一篇总论中也讲过,每人情况不同,入门帖没有绝对的必选项。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入门选择的就是唐楷。2、还有人说:“从唐楷入手就学死了,最多学成书匠”。唐楷最多学成书匠,这话误导了多少人。纵观历代书法,凡是尊崇晋唐法度的时代,书法就能昌盛繁荣,否则多是书风凋敝,狂魔乱舞。直至近现代,老一辈书家经历政治运动缺乏基础练习,上位后写楷容易露怯,只能剑走偏门,鼓吹此观点不奇怪,但今人能见历代大量书迹,不应该还有如此思维。再通俗一点讲,从唐楷入手,学得好自成风格,就是大腕级;即使所谓的“学死了”,酷肖唐楷也是相当了不起(这还是天资所限、不能突破的),何谓书匠?3、我为什么强烈建议选唐楷入门?不久前,有一位网友给我写信(我说的是写信,通过很多年前我念大学时办的书法培训班的学员,转给我),说他很困惑不知道学什么帖入门,请教县里的一位书法家,书法家将古人楷帖批得一无是处,然后让这位网友跟自己学书法。 我看了附的该书法家作品,说好听是个人风格独特,说难听就是完全不知所谓。初学者由于眼界所限,难以分辨书法好坏,选入门帖难免人云亦云。如果连唐楷都被否定,那还有什么可学的、跟谁学?凌乱了。我平常在选帖建议中,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基础、用笔习惯和兴趣爱好给意见,力求最适合、最实用、最易上手,并不局限于唐楷。但是,如果要给大多数提供选帖建议,我会推荐唐楷。不管谁说它怎么不好,当您选帖存在困惑时,您听我最诚恳的建议,不会错。书法学习选帖:楷书篇(二)颜楷专题分析编者按:接上期话题,继续推荐主要的楷书入门帖。谈的顺序不代表排名,欧、虞、颜、柳哪种更好,合适与否是因人而异的。为了撰写方便、不影响思路,所有的作品无论碑帖,我都混称书或帖,不作严格区分。颜真卿留下的碑拓和书迹不少,应该选什么帖?又是个难题。到底《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哪个更好,哪个更适合入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麻姑仙坛记》、《竹山堂连句》如何欣赏,究竟好还是不好,又妙在何处,很多人也是心存疑问。很多人选帖、甚至老师荐帖都是随口一指,说不出所以然来。如果不理清颜书发展脉络,将不同风格追求的作品放在一个层面进行简单的外形对比,既无法理解颜体笔法结体的精妙之处,也难明了颜体深层次的审美意味。《多宝塔碑》局部一、先说《多宝塔碑》这是颜真卿的早期成名之作,还不成熟,但写来一笔不苟,极其认真。结体密实遒劲,笔力雄浑厚重,点画精妙细致,整体端庄秀丽。此时的颜楷,在继承和发扬上更多一些,明显具有与欧、虞类似的笔法特质,起承转合之间,与钟王以来一脉相承,也就是说《多宝塔》与钟王欧虞的楷书是相通的,那么对于以后学习二王体系的行书也极有帮助。学习建议:如果书法学颜入门,建议从此碑下手,原因:1、它是颜鲁公成大家气象的开山之作,结体精到、笔法完备,完全足以取法,以此入颜堂奥,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此时的颜楷认真细致,笔意入微,初学时忠于原帖认真临摹,对于从细节处掌握颜体特征具有重要意义;3、拓本精良清晰,易于辨识和临摹,是颜体的结体、用笔基本功的最佳示范本。4、《多宝塔》继承钟王一脉的用笔体系,对于将来广涉其他楷书,甚至转习行草,都具有极重要的笔法积累作用。《颜勤礼碑》局部二、《颜勤礼碑》是颜体成熟期的代表作,此帖在结体笔法上更精严整饬,整体结体、布局章法和气息把握上要求更高,呈现出一种极雄伟壮阔的浑厚大气象。说它成熟,是因为它在用笔和结体上完成了颜体自我体系的建构,颜鲁公渐渐按自己对雄伟浑厚意境的理解和要求,有意形成了自己的笔法体系。但是,很多人忽略或看不到一点,它的用笔相对《多宝塔》已在简省、退化,渐渐远离二王的精妙入微,而代之以粗拙简省,极力突出某些显著特征强化外形上的冲击力,呈现大气雄浑的意境。学习建议:1、书法初入门,不建议从此入手,因为选择一个最简省的方式入门,绕过了笔法上的精微练习,实际上忽略了很多的可能性,对于以后进步不利; 如果老年人修身养性写一写倒是不错,易于上手,易出风格(《颜勤礼》外形特征明显,容易出彩)。2、具有一定水平,可以学习《颜勤礼》,理解它的苍莽雄浑意境;另外,它的自成语境的结体、用笔体系,对于书法进阶乃至于以后建立自己的书法语言、自成一家面目具有很好的借鉴;3、《颜勤礼碑》在钟王之外,走了另一条路,它的笔法体系,对于以后的行书学习帮助不如《多宝塔》。这里的行书指传统的二王一脉。中国书法行书体系,主要还是沿二王一脉而来,追求行云流水婉转遒丽;颜鲁公开创了另一脉,审美意向为苍莽透纸老笔纷披。 颜鲁公谈笔法“屋漏痕”最佳,如果有人指着一幅飘逸秀丽的行书煞有其事地说“无屋漏痕”,那就是完全没理解颜鲁公与二王行书之间的审美差异,不明白美学里有“秀美”与“壮美”之分。(颜鲁公的伟大在于其极大的开创性。颜行以颜鲁公《祭侄》、《祭伯》,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为代表,当然也没完全脱离钟王影响,在此不作深入梳理)。4、但是,如果行书的主要方向是颜行《祭侄稿》、《祭伯父文稿》一脉,那么《颜勤礼碑》建议作为必修课目。《颜氏家庙碑》局部三、《颜氏家庙碑》《颜氏家庙碑》与《颜勤礼碑》是处于同一时期的代表作,风格介于《颜勤礼碑》与《竹山堂连句》之间。《颜氏家庙碑》笔法与结体不如《颜勤礼碑》精严整饬、雄壮豪放,却具有突破性意义,多一些类似《竹山堂连句》的淡然随和、禅定自如,用笔也相对圆润丰富,更多一些意味,可谓各有取舍。学习建议:1、不建议初学者学习,否则容易造成混乱,笔法未学好,境界也理解不了。《颜氏家庙碑》笔法上微妙不如《多宝塔》,境界上雄壮不如颜体成熟自语系的《颜勤礼碑》;2、学颜体一定时间后,可以学此碑,对于丰富笔下内涵,理解颜体的意境很有意义;3、学别体陷入瓶颈的朋友,尤其在风格上有所追求却苦无所得时,学习此碑很合适,它的丰富多样性、成熟圆融的技法以及高妙的意境,能提供很多不一样的视角,也许不经意就能打开一扇窗,让自己的书法艺术更成熟,出自家面目。《竹山堂连句》唐人临墨迹本(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四、《李玄靖碑》、《竹山堂连句》此二帖,几乎与《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同一时期,是成熟时期分化出来的另一种风格,代表颜鲁公对书法的另一种解读。《李玄靖碑》、《竹山堂连句》二帖弱化用笔、结体上的极致追求,用笔中不再追求极致的整饬雄壮,参以篆隶笔意,高古苍茫,圆健浑厚,笔力深沉含蓄,笔画疏密得当,结字开张舒展,结体、用笔更具趣味性、多样性,意境更深沉醇厚。(这两帖也存在一定差异,此处不作细究。)学习意见:1、一般情况,不建议当作初学入门选帖。初学会感觉简单(看似结体要求降低了),实际上意境很难把握;此二帖也属于颜体自构体系,偏离钟王传统书路,笔法的微妙丰富不如《多宝塔》,不是打基础的首选。2、两种情况,可以考虑当入门帖:A、极爱颜体,独迷其趣味和意境,以后坚持颜体一条路走到底;B、学颜体又不想下苦功练复杂微妙的笔法,想走捷径可以学它。易于上手,容易学到像模像样,有灵气的人再加几笔特色,便会略具意思,有些行为艺术家便是利用这点进行表演。老年人修身养性练几笔不错。(呵呵这个好像是教人取巧啊)。3、有一定书法技法水平,如果眼界狭隘、思维顽固的人,难以明白其开创性、突破性,不容易理解其笔墨意境,学此帖初会糊里糊涂不知所以、难有进境;4、眼界广、在书法的形式之外,对意境也有深刻理解的人,即使刚接触颜体,也能有会心、顺意的感受。所以《竹山堂连句》对于学别的字体的朋友,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麻姑仙坛小字本》(日本藏宋拓本 )五、《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壮年时期作品,此时颜真卿的书法正由《多宝塔》的雄壮整饬向成熟发展,其中一个方向就是添以篆隶笔意,高古苍茫。《麻姑仙坛记》两本,大字本居于《多宝塔》与《颜氏家庙碑》之间,学习建议参照《颜氏家庙碑》即可。 此处重点讲小这本,小字本达到了颜体意境一路的高峰,雍容中见古朴,古朴里有苍莽,苍莽中出遒丽,具有极高的审美意趣。学习建议(小字本):1、初学者,可以当入门帖。除了意境高古,它的笔法、结体也相当佳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小字本可能会存在一个由小转大的问题,学小字、写大字,需要一定的领悟和转化能力;2、有些人在笔法细节掌控上有欠缺,控笔能力弱,但对整体的把握、笔墨意境的领悟能力强,学此帖也是很好的选择。此类人选《麻姑仙坛记》容易入门,而且很快可以见成效。3、学颜体具有一定水平者,如果学《多宝塔》后再学此碑会有新感悟。一方面,感觉形貌上似乎更简单,省了一些微妙细节;另一方面,意境上难以捉摸,整体上不好把握。但是,一旦整体上掌控好了、理解了其间意味,必是一大进境。总之,建议学颜体的朋友,一定要尝试学习此碑,不一定是要学到十足,但多学、多感受它。学颜求形肖是一个层次,意境上的追求更加高妙,《麻姑仙坛记》对于提升对颜体的理解极有益处。4、钢笔书法底子好,或学小楷的朋友,也不妨学此帖,易于入手。《自书告身帖》日本藏墨迹本(局部)六、《自书告身帖》作为墨迹本,《自书告身帖》清晰易学,也受不少人追捧。但是,我认为是伪作。关于这点,我以前在微博里有分析:帖后有蔡襄、米友仁、 董其昌跋,皆赏鉴赞为真迹。但细究之下,按署款计时年颜鲁公72岁,为其生前最后5年内作品,从结体用笔角度来看,比之颜鲁公早年书颇有不及,不见人书俱老象,反而力图精巧且笔有不逮。颜鲁公晚年作品,如麻姑仙坛、颜氏家庙(与告身帖同年)等,均有雄浑古朴之象,颜氏家庙用笔圆融已臻化境,而同年的告身帖居然峥嵘精巧(这就不是年老体衰能解释的了),结体大不同,而且笔法如折笔、钩笔最明显,总不能到位,基本是伪托或代笔无疑。 另外《湖州帖》,也非颜鲁公真迹,应是米元章等伪托。学习建议:存疑,低水准,建议弃之。小结:关于颜体的学习,我重点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单梳理颜楷的两条主要发展脉络,将作品放在两条线上进行多维度对照,才能理解颜体各帖分别好在哪里;二是与大家分享心得,选帖不求最好,而求最合适,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选择。颜真卿六十多岁后的书法并不是退化了,而是笔下呈现两种不同风貌:一种是强调极致的结体用笔,外形气势更趋雄伟圆满;另一种是渐渐追求高古苍茫的气息和意境,具有相当高超笔墨能力和理解境界才能实现这种自我超越。颜体主要书法,包括《多宝塔》、《颜勤礼》《颜氏家庙》、《竹山堂连句》等,乃至于《麻姑仙坛记》,都是颜鲁公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境界之下的作品。我们比较和选帖时,不能简单放在外形这一个维度上进行平面比较,每种帖都各有好处,适合不同的基础、不同的需求的学习人群。书法学习选帖:楷书篇(三)柳楷专题分析大唐盛世气象巍峨,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开创性,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二王以来的书风并形成完备的法度,另一方面又开拓了一些新领域。其中,有两个人完成了自我书法语意的建构,一是颜真卿,二是柳公权。上期我讲过,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仍然沿续继承了二王一脉,《颜勤礼碑》则已经成熟地构建了自己的笔法体系,而且在此之外形成了以《颜氏家庙碑》、《竹山堂连句》和《麻姑仙坛记》为代表的另一路风格;不仅如此,还以自己的笔法体系在行书上有所创造,因此有了《祭侄稿》、《祭伯父文稿》的诞生。 柳公权与颜真卿高度相似。如果说《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构建了柳自己的楷书语意体系,那么《蒙诏贴》则是以此语系在行书上的表达(对颜行有一定参考和继承)。虽然颜肥柳瘦外形上差异不小,实际上笔法有很多互通之处,行书风格上也殊途同归,《蒙诏帖》也是渐渐远离二王遒丽飘逸行云流水的路子,而与《祭侄稿》一样走向苍莽透纸老笔纷披的风格。 不过,柳公权书法脉络相对简单明了得多,一句话可以介绍完:学柳体楷书入门首选《玄秘塔碑》,行草可作参考。如果足够耐心有兴趣了解更多,提升书法欣赏水平,不妨往下看。 一、楷书代表作《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刻石》柳公权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为《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为柳体成熟代表作),此外《金刚经刻石》是其中年时期的作品,也具相当的水平。 柳公权享年87岁,几与文徵明等寿。其中年时期作品《金刚经刻石》(大约40左右)已经是法度健全,具有开派宗师气象,到60岁时更见人书俱老,《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可见炉火纯青、如臻化境。这一点也与文徵明相似。
学习建议:(一)、此三帖都是柳体典型作品,柳体的用笔、结体法度都已经完备,对于初学者,只要手边有其中任一本,都可以取法,一般初学者是分不出来、也不需要太细究的;但是,毕竟取法乎上嘛,如果有高要求,请见下述几点。(二)、《玄秘塔碑》无疑最佳。写《玄秘塔碑》时柳正处于巅锋状态,不仅法度极完备,也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是学柳体的首选。《玄秘塔碑》笔法硬瘦通神,铁骨铮铮却无狰狞之态,外形上的视觉强化表达与审美意象内敛处理很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也因此学柳体极容易,也极难。容易在哪里?前面讲过颜体通过夸张突出部分用笔,将一些笔划和间架结构掌握好了,写出来的字就很容易出彩,柳体亦然;难在哪里?《玄秘塔碑》在法度上极其森严,仅次于欧楷,尤在颜、虞之上。外观上写得略具意思不难,但将其笔法、结体的神韵写出来,而且硬瘦合度,具有极高的难度。学柳体,需要相当的耐心与毅力。(三)、《神策军碑》与《玄秘塔碑》差别相当细微,同属于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作。但不知是拓本原因还是什么,我认为《神策军碑》已略露疲态,前半部还算精神奕奕、笔意饱满,到中后部分有些笔意已经送不到终点,表达得简单、直薄,有些笔划也确实到了指定位置,方向准确,力量感也有,但是笔上的意韵感渐弱,与《玄秘塔碑》对比可以看得很明白。作为学习《玄秘塔碑》的参照,是相当不错的。(四)、《金刚经刻石》创作最早,已经是具有大气象的、较成熟作品,但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1、 用笔尚不精纯,笔法里面还可以看到混杂虞体、颜体的影子,还有晋至唐初小楷书的影响,只是柳以高超的技巧处理得极好,并无什么不妥。2、 整体略显平淡。相对于欧、虞,略过于平直,既不够厚实拙朴,也不具灵动飘逸气质;相对于柳公权后期以“硬瘦通神”风格为代表的作品《玄秘塔》,更偏单薄,瘦则瘦矣,劲却不足。3、 综上,《金刚经刻石》可与《玄秘塔碑》对照参考以加深对柳体的理解;初入门也可以取法,但非上上之选。(五)、关于“丑书”说1、柳体与欧体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两者都将法度推向极致,稍有不合法度的地方就容易露丑。学欧体理解不当容易陷入“丑媚流俗”,而柳体也被诟为“丑书之祖”。其实,这都不是欧、柳的问题,他们以极高的技法和境界将书法的美推到了极致。只是后人学不得法而已。从另一方面来讲,一种字体完美到只要有一点点不合便沦于丑怪,可见欧、柳楷书在法度上要求多高,书法完美到什么水平,呈现的是何等高妙的境界!2、那么,为何会有柳书为“恶札之祖”这一说法呢?这个说法也并非完全没有依据。一方面(微观),柳体自我构建的书法语意体系太独特,它的笔法结构已经相对二王发生巨大的嬗变,其用意是为强化从外部形式到内部气韵上的主体感受,让每一个字都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力量,这就是柳体的独特之处,具有相当的开创性意义(这一点上,颜体亦然)。柳体在用笔的锋向、顺序、力度都有一套独立的书法语言,与二王行书的用笔存在一些不兼容的情况。从柳体入门的学习者,初学二王会感觉别扭、不顺手,就有这个原因。另一方面(宏观),它的笔划比如横钩、竖钩等,特别讲究向内敛进,使整个字的气息更饱满,呈现一种顶天立地的气象(如内功深厚的武学宗师,神情气息肃穆内敛,却更有渊渟岳峙之感),诸多的顿笔强化,形成一个个独立包围的封闭式气场。很多人从柳体书法入门,但走向的是二王行书(书札多以行书写),二王行书讲究的是流畅、连贯,即使有顿挫也是前行中的节奏性变化,整幅作品才是一个连贯的气场,而不是让每个字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封闭式气场,这里就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 即使学习者对单个字笔法作了转换且适应了二王,但若解决不了整体的矛盾,依然处处别扭,自然书法便恶了。
二、行草代表作《蒙诏贴》一般学习柳体,《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自然是首选。那么,其他的柳帖可否师法呢?柳公权除了楷书作品之外,还留下了一些行书作品,其中《蒙诏贴》是柳书行草的代表作。 关于《蒙诏帖》的真伪,存在一些争议:有学者认为,本帖中的“出守翰林”在文辞上不符合当时居官者职守的称谓,据此断定,本帖非柳书,乃是宋人仿本。近人谢稚柳、曹宝麟二位先生考证认为“出守”乃官场通称,伪作之说难以成立。从用笔、结体和章法角度来判断,我比较认同谢、曹二人观点,《蒙诏帖》明显是从柳楷而来,意境豪迈苍莽,笔无滞碍。宋人临摹少有力求精肖,如求肖形笔墨必有滞留,难出柳书气息。 《蒙诏帖》是柳公权在行书上自我建构的尝试,笔法明显具有楷书移过来的特质。远离二王遒丽飘逸行云流水的路子,与《祭侄稿》一样走向苍莽透纸老笔纷披的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蒙诏帖》是在对颜行具有一定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行书语系的建构。 《蒙诏帖》名列“天下十大行书”第六位。关于“天下十大行书”,我一直没弄清楚这个说法的来历。但是,我对所列的“十大”是很存疑问的,排名的水平值得商榷。这个话题可讲的内容太多,不深聊了,只说《蒙诏帖》,我认为是排不进十大行书前六的。此帖可以说特点鲜明,豪迈苍莽境界也确实是有的,毕竟是柳公权大师级的眼界和手笔。创造性勿庸置疑,是以柳楷移过来,但是,毕竟还不够成熟。 学习建议:如果初学者临摹取法,还是免了,《蒙诏帖》重点不在法度,而在意境,入门学习者,理解不了意境反而容易陷入混乱;学柳楷和颜行有一定水平的朋友可以临习,加深理解,理解其中的笔墨意境。学二王行书的朋友,不建议临摹,可以参照领悟,若能领悟一些内容用在二王中也可以丰富笔意,但不要求于形肖,否则会很悲剧。
三、行草二王风格作品 柳公权二王风格的行草作品,多是碑拓本,具体资料已不可考(也许是我没能找到),风格各有差异,比如: 《辱向帖》、《奉荣帖》、《伏审帖》,明显近王献之《思念帖》的风格,学王献之行草的朋友可以参考; 《圣慈帖》,具有张芝、张旭草书的风格,学二张草书的朋友可以参考; 《年衰帖》、《十六日帖》,有王献之的影子,但我觉得还很像米芾,极可能又是米芾伪托。米芾喜欢伪王大令是出了名的,临习或伪托柳公权具有王献之风格的行草作品,不是不可能。 总的来说,柳公权在二王一路上也有相当不俗的造诣,从楷书中有虞世南的影子可以略窥见一点端倪,而行书则明明白白表明了这种继承关系(《蒙诏帖》除外,它属于柳公权行书自我体系构建的尝试)。 四、小楷作品《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很接近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用笔略丰厚遒美。学王羲之小楷的朋友,可以参照,相当不错的。 《太上老君常清净经》,介于柳楷与王羲之小楷之间,结体用笔杂于两者之间,都不精纯,单薄硬瘦,而且拓本不佳,不建议临习。
五、颜、柳体的异同这几天很多人问我,关于颜、柳以及欧、虞各有什么不同,到底学哪种帖比较好,后面会进行系统分析,请先不要着急呵。编者后记:其实写一期只需要几个小时,但就是迟迟不想动笔,直到拖无可拖。有些懒,有些怕,表述过程实在辛苦。本来打算将柳、徐、赵诸楷家一起做一期的,各简单介绍一下就完了。结果一谈柳公权就没完,又成了单独一篇。总想讲更多,希望于大家对书法的理解有帮助。不论您赞同,或反对我的观点,若方便请给我留言吧。写这种专题太耗神了,也不知道多少人有认真读、有没有帮助啊。今天感冒了,头昏沉难受。已入寒露,各位留意身体,问安!书法学习选帖:楷书篇(四)徐浩专题分析徐浩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位楷书大家,一般入门选帖很少会提到他,但是,对于具有一定水平的书法学习者而言,他的《朱巨川告身》堪称治愈系良帖。去年,有位朋友在微博私信上问我:我的字写出来总是很小气,但是问人又挑不出什么毛病在哪里,您能看看吗?我看了他发的图片,用笔的起始很精细,结体也工整,但就是气息孱弱,为什么呢?线条单薄平直,枯骨无肉,看似锐气逼人、铮铮有劲,实际上缺乏内在张力。我告诉他,即使追求精巧趣味,也需平中寓变,瘦骨生肌,才能鲜活出灵气。怎么办?我给他两条建议:首先,暂舍狼毫,改用羊毫或兼毫,缓速行笔。很显然,他对毛笔与纸的力量生发关系掌握不够,狼毫弹性好难以沉浸,掌握火候不够,总是轻飘飘疾掠于纸面。改用羊毫,缓速行笔,在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空间里,这个过程总需要表达一些内容,这就留给了他体会的余地,让笔意写出来。同时,通过这种缓缓行笔,对笔与纸的生发关系、控笔角度与力度掌握也渐渐增强,以往疾速一滑而过的,现在只能一点点向前行,笔的轻重、力量变化就慢慢练出来了。第二条建议,就是写徐季海《朱巨川告身》。为什么?写《朱巨川告身》,笔不沉浸下去,绝对写不出味道来,而如果毛笔一味按下去,一些变化部分又写不了。另外,速度快了也写不出来,只有慢慢行笔、笔墨沉浸才能出醇厚味道,必须从容不迫,才见雍容大方。注:这位朋友是写工整楷书,所以我建议学徐季海《朱巨川告身》,若是写行书且笔力孱弱,我可能就推荐李北海的《法华寺》或《李思训》了。这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位不要按上面说的生搬硬套啊。上面的话题,引出了我今天想讲的第一部分内容,徐季海的《朱巨川告身》。 《朱巨川告身》一、《朱巨川告身》徐浩《朱巨川告身》,先记载于北宋《宣和书谱》,列入徐浩名下;南宋《中兴馆阁储藏》记录有两件《朱巨川告身》,却记入不知名者目录。告身就是委任官职的文件,当时任命文件多出于徐浩手笔。所以,徐浩书《朱巨川告身》应该是有的。但是现存的墨迹本是不是徐浩手笔呢?这个恐怕要打个问号。清代学者有过质疑,另外,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且能确认为徐浩所书的,有《李岘墓志》等几篇,风格无一与《朱巨川告身》相近,所以《朱巨川告身》很可能已经不是徐浩原迹了。作为一个疑案,没有新的证据前,我们姑且认定为徐浩书吧,此处不作考证。书法归属的认定,不影响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今人荐帖目录中,很少见《朱巨川告身》帖,但我将其重点列出。原因有二:一、《朱巨川告身》可称为治愈系良帖,学习此帖对于在书法上具有一些毛病苦无解法的朋友,它具有一定的治愈和提升效果。二、它不见长于法度,却处处有法;不刻意强调法度,却在漫不经意、淡然从容后面,隐藏着对法度深刻的理解,本应该精严整饬的楷书,却写出魏晋以来难得的风骨,具有宽袍缓带的雍容气度。这,就是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徐浩也当之无愧为楷书大家,而《朱巨川告身》也是一卷伟大的作品。学习建议:1、初学书法者选入门帖,不建议选《朱巨川告身》。这恐怕也是它长期未入荐帖目录的原因吧,但是进一步的学习中,实在不应该忽略它的。不建议的原因如下:它不长于法,或者说不显于法度,而初学者特别需要寻找一种清晰的标准来遵循,如果一开始就学它,恐怕难窥书法门径。2、学楷书的朋友,写字单调规矩、用笔枯瘦狰狞、墨如浮光掠影、结体纤弱疲软,这几种情况都可以学习《朱巨川告身》。以它的醇厚、温润来中和笔下的迂气、戾气、燥气、娇气,以它的恬淡从容来调节书写的节奏,呈现一种静穆笃定的气息。3、《朱巨川告身》不仅在技法上能够对学习者进行磨炼,而且它本身的意境也很高妙,张驰有度、轻袍缓带中的淡定从容,雍容大气,对于理解书法笔墨意韵、提升书法境界极有益处。书法水平越高、领悟能力越强,越能从中获得境界上的感受,这一点是很多名家法帖无法做到的。4、此外,此帖还有一个好处,相较于颜体、柳体独立的笔法体系,欧、虞严谨的结体方式,《朱巨川告身》更靠近二王,上接王僧虔(王羲之四世族孙)、僧智永(王羲之七世孙)的笔意,它天然就有向传统行书转换的便利条件,写好楷书《朱巨川告身》,那么学会行书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二、《陈尚仙墓志》、《李岘妻独孤峻墓志》、《李岘墓志》、《不空和尚碑》一般我们认为写楷书有一个渐渐向上、渐渐向好、走向成熟的过程,比如文徵明的小楷就是典型。不过对于徐浩,一方面,确实越往后期越成熟,但是另一方面,还没进入生理衰退期,字却越写越没了韵味。(此结论不包括《朱巨川告身》,它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这点目前只能诧异无解。若它确是徐浩真迹,只能认为徐浩写得慢且细,六十来岁时的他确实还有这份笔力。)我们看颜真卿,早期开山之作《多宝塔碑》是很有意思的,笔意丰富,到晚期成熟之作《颜勤礼碑》用笔的丰富性、趣味性大减,却另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独立的雄浑大气的风格,不能简单对比以论高下了。而徐浩呢,写《陈尚仙墓志》时刚过而立之年,书法中汲取了王羲之、虞世南和褚遂良的笔意,笔法生动、遒丽丰润,还有一些灵飞经的影子,更显婀娜婉转。站在诸多前人的肩膀上让他的书法起点极高,只是有些不成熟,前贤的妙处融合在一起不是那么容易的,能看到有些字明显没写到位,章法也没处理好,但是,胜在笔下变化丰富、意韵醇厚,已经具有了开宗立派的条件。再看五、六十岁左右所书的《李岘妻独孤峻墓志》、《李岘墓志》,在结体、章法上已经很难再挑剔,尤其是后者,明显更成熟了。但是笔法上呢,渐渐简省求工,精严整饬的感觉很明显。我认为,这恐怕是徐浩长年书写公文累牍,形成的书写习惯。也许徐浩笔力并没有衰退,结体和章法也更成熟,但是目前留下的作品上,我们确实看到了笔意弱化的迹象。最后看七十多岁时的作品《不空和尚碑》,这时候的徐浩在笔下添加了一些李北海的写法,似乎笔力犹存,稳健苍劲,但实际上笔意已经削弱到近乎无味了。如果说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用笔简省,笔意鼓荡外拓,呈现出一种粗犷苍莽雄壮大气的格局,那么徐浩的《不空和尚碑》却将笔意向内压缩,直至渐渐干瘪枯瘦,虽仍苍劲,却已如同槁木,徒具其形气虚体弱了。(也不是说《不空和尚碑》不可学,懂学习的人会取其长处,学其沉稳、苍劲,得笔下老辣)徐浩长年耽于公文累牍,不知是幸事还是不幸。大量程式化的书写,笔下精熟而简洁,处处合乎法度,没有一点能挑出毛病,完全符合公文书写的需要。但是,渐渐已经没有了当初融欧、虞、灵飞诸楷于一炉的气韵神采。也许偶尔沉静下来能够创作出类似《朱巨川告身》这样的伟大作品,可惜如今我们已经看不到了。《陈尚仙墓志》《李岘墓志》《不空《不空和尚碑》学习建议:1、对于初学者,徐浩的楷书真不是首选,若喜欢,可先学《李岘墓志》(此帖成熟易于取法,掌握好后可以反过去写《陈尚仙墓志》,以丰富笔意),其次《陈尚仙墓志》。若对书法结体理解能力强,反序来学也行。2、写虞世南、褚遂良楷书的朋友,不妨参照临习《陈尚仙墓志》,一来用笔接近容易入手,二来可以丰富一些笔端变化;参照《李岘墓志》也能在结体和章法上有所收获。3、写李北海《李思训碑》的朋友,可以参照《不空和尚碑》,对照体会,扬长避短。4、写欧楷的朋友,一般不建议临习。欧为楷法极则,写到纯粹已是大不易。虽然我认为徐楷尤其是《陈尚仙墓志》,对于学欧求变者,不是不可以入笔,但是如处理不当,则容易反受其害。5、学过小楷,尤其是灵飞经、董美人墓志的,可以参照临习《陈尚仙墓志》。特别是有些朋友写灵飞经,容易养成用笔纵伸横逸、线条婀娜过度的习惯,不妨再对照学习《陈尚仙墓志》,取其长处,去其弊端。三、《嵩阳观记》《嵩阳观记》徐浩的隶书,清人评价很高。但学隶肯定莫如直上汉魏,如果喜欢《嵩阳观记》这种风格的隶书,直接取法《礼器碑》、《史晨碑》好了,这个不需要多讲。后记:学界一般认为徐浩是人书俱老。我所持的观点却不尽然,以上这些论点包含了我对书法的理解,不一定对,仅供您参考,欢迎讨论。建议将上面的点评,对照作品来看。所写的这些,已经不仅仅是楷书选帖的范畴,书家各个时期、各种字体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孤立来解读楷书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将这种内在的联系梳理明晰,同时也是对书法如何欣赏进行的一次深入解读过程。只求浅显显懂,未及修饰润色,您将就着看。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蝇头小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