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KΩ物理符号k中在Ω前面加个k是什么意思

> 【答案带解析】在物理学中,磁感应强度(用字母 B 表示,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表示磁场的...
在物理学中,磁感应强度(用字母&B&表示,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应强度B越大,磁场越强;磁感线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1)图1为某磁极附近磁感线的方向和分布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磁极为______极,若在2处放置一个小磁针,当小磁针静止时,其指向应是图2中的______;位置1处磁感应强度______位置2处的磁感应强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如果电阻的大小随磁场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则这种电阻叫磁敏电阻.某磁敏电阻&R&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变化的图象如图19丙所示.根据图线可知,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的增大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3)利用该磁敏电阻的R-B&特性曲线可以测量磁场中各处的磁感应强度.①将该磁敏电阻R放置在图3磁场中的位置1&处.&小吴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该磁敏电阻R的电路,并连接成如图4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磁敏电阻所处的磁场未画出.②正确接线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格所示.该磁敏电阻的测量值为______Ohm.③根据该磁敏电阻的R-B特性曲线(图2丙)可知,位置1&处的磁感应强度为______T.123U/V1.53.04.5I/mA3.06.09.0
(1)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利用磁感线的特点可以确定该磁极是N极还是S极.
利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以确定在2处放置的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磁感线的方向表示的是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的是磁场的强弱.由此入手可以确定位置1处磁感应强度与位置2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强弱关系.
(2)根据图3所示的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变化的图象可以两者之间的关系.
(3)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欧姆定律可以求...
考点分析:
考点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压——伏特(V);——电阻——欧姆();——电流——安培(A)
2.使用欧姆定律的注意事项:
l同体性:公式中的、、应是同一段电路或同一导体的。为了便于区别,应该加上同一种角标。
l同时性:公式中的、、应是同一时刻、同一导体所对应的数值。
l欧姆定律普遍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对于电动机(转动的线圈)和超导体来说,欧姆定律不成立。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
l在做电学计算题之前,要做好电路分析,分析有关各元件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l在电路分析、计算时,串联要抓住电流相等这一特点;并联要抓住电压相等这一特点。
l若有个相同的电阻0串联,则总电阻为;
若有个相同的电阻0并联,则总电阻为。
l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串联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总电阻比每一个并联分电阻都小,并联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l电路(串联、并联)中某个电阻阻值增大,则总电阻随着增大;某个电阻阻值减小,则总电阻随着减小。
l常用的串、并联电路中的物理量与电阻的比例关系有(以两个电路串、并联为例,其中为电功率,为电功,为电热)
考点2:电阻
电阻【知识点的认识】(1)符号:R.(2)电路图中的元件符号:(3)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4)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其他单位:千欧(kΩ)、兆欧(MΩ).(5)换算:1MΩ=103kΩ;1kΩ=103Ω.(6)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四个因素有关.(7)电阻器的定义: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叫电阻器,又叫定值电阻.【解题方法点拨】弄清电阻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符号、元件符号、单位、单位符号、单位换算、电阻器的定义、影响因素等.电阻变化时,电流往往随之变化,而电流变化时,电阻是不随之变化的,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理解好它们的因果关系.【命题方向】此知识点较为简单,往往结合其他知识点共同考查,所以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考点3:磁感线及其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1)用带箭头的曲来来形象、方便地描述磁场,这叫磁感线.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是假想的分布在磁体周围的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2)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性强弱;箭头方向表示磁场方向.(3)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在磁体内部是从S到N.磁感线没有交叉的.【命题方向】(1)磁感线和磁场的概念辨析,常出判断类的选择题.(2)画图或判断画图的正确性.【解题方法点拨】知道所用的物理学方法: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
相关试题推荐
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庭.它应用了物理声、光、热、力、电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把表格中内容填写完整:汽车上的装置水箱里面用水做冷却剂前方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前排乘客必须系戴安全带汽车的方向盘涉及的物理知识(2)有些轿车的尾部安装了导流板,如图1所示.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轿车高速行驶时,增加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则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是______.(3)小轿车上都装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是否关好车门的指示灯.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指示灯就发光提醒.图2所示四个电路中,能体现该装置工作原理的是______.(4)汽车给我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些社会问题,人们已经致力于研究利用电能来做动力的新型汽车.图3所示,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工作过程中,负责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部件是______.A.电动机&&&&&&&&&&&&&&&&&&&&B.发动机C.发电机&&&&&&&&&&&&&&&&&&&&D.逆变器.
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当声波的频率在2-10Hz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这是因为此时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的频率极为相似,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②______.(2)短文C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______左右.(4)综合上面的短文,请你写出声波的两个利用: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0Ω.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电压表的示数为6V.求:(1)电阻R1的阻值是多少?(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A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随着我国国力的迅速增强和捍卫国家利益的需要,我国制造航空母舰的呼声日益高涨,2010年被网友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航母“瓦良格”号,该航母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所拥有的第一艘航母,小睿同学在网上找了该舰的一些参数如下:舰长302米(全长)吃水深度10.0米(满载)舰宽70.5米排水量67000吨(满载)功率147200千瓦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机库长152米、宽26米、高7米最大航速57.6千米/时请你解决下面问题:(ρ海水=1.1&103kg/m3,g=10N/kg)(1)该舰满载时所受浮力有多大?(2)该舰满载时的舰底所受海水的压强有多大?(3)若该舰在海上以最大航速匀速前进,则它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小华同学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______.(2)表中第1次实验数据有错误,改正后计算出其机械效率为______.(3)根据第2次实验数计算出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比较两次的机械效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拉力F/N绳自由端上升距离s/mη120.11.10.2240.12.00.3(4)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示数有忽大忽小现象,为改变这种现象,小华让弹簧测力计静止下来读数,这样他测得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K是什么物理符号_百度知道
K是什么物理符号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说明形变单位长时需要的力大。k值大: 单位形变量时所产生弹力的大小.m^2/c^2,或者说弹簧“硬”。劲度系数又称刚度系数或者倔强系数; &单位N/m.2、静电力常量 & K=9x10^9N。&K=F/X &nbsp。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弹簧的劲度系数K表示的物理符号1
采纳率:94%
来自团队:
高中物理学的特别好,大学突然感觉学不明白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物理中体积的单位符号 完美作业网 www.wanmeila.com
这个符号怎么打出来?物理单位符号。 kρ望采纳
求物理力学各个单位的符号 a 加速度  an 法向加速度  aτ 切向加速度aa 绝对加速度  ar 相对加速度  ae 牵连加速度ac 柯氏加速度  A 振幅   C 质心E 总机械能  f 动摩擦系数  fS 静摩擦系数F 力  FN 法向反力  Feg 牵连惯性力ωr相对角速度    g 重力加速度i x 轴的单位矢量  I 冲量  j y轴的单位矢量Jz 刚体对z 轴的转动惯量  Jxy 刚体对x,y 轴的惯性积  k z轴的单位矢量K 刚度矩阵  L 拉格朗日函数  Lo 刚体对o点的动量矩Lc 刚体对质心的动量矩  m 质量  Mz 对z轴的矩M 力偶矩、主矩  Mo 对点o的矩  n 质点数目、阻尼系数O 坐标圆点  p 动量  p 功率q 载荷集度、广义坐标  Q 广义力  r 矢径R 半径  s 弧坐标  t 时间T 动能  U 势能函数  v 速度va 绝对速度  vr 相对速度  ve 牵连速度vc 质心速度  V 势能、体积  w 力的功x,y,z 直角坐标  α 角加速度  β 角度坐标δ 滚阻系数φ 摩擦角  λ 特征值ρ 密度、曲率半径  ωe 牵连角速度  ψ 角度坐标ω0 固有角频率  ω 角速度  ωa 绝对角速度
初中物理公式,带符号的意思,和运算出来用什么做单位的符号都一一列举出来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4、密度的定义式求物质的密度:ρ=m/V求物质的质量:m=ρV求物质的体积:V=m/ρ4、压强的计算。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求受力面积:S=F/p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功的定义式:W=Fs8、功率定义式:P=W/t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W有用=Gh(h为高度)W总=Fs10、斜面公式:FL=Gh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吸=cmΔt (Δt=t-t0)Q放=cmΔt (Δt=t0-t)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 Q放=qm)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变形求电压:U=IR变形求电阻:R=U/I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R=R1+R2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1/R=1/R1+1/R219、电功的计算:W=UIt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常用公式:P=UI21、焦耳定律:Q放=I2Rt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速度υ=S / t 1m / s = 3.6 Km / h声速υ=340m / s光速C=3×108 m /s密度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合力F = F1 - F2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压强p = F / Sp =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浮力① F浮 = G – F②漂浮、悬浮:F浮 = G③ F浮 = G排 =ρ液g V排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
求一些初中学习的物理单位符号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G物h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并联电路 电阻R(Ω)1/R =1/R1 +1/R2 +…… 欧姆定律: I= U/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物理学中,响度的单位是什么?符号又是什么?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人们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强弱,所以响度的单位是分贝,分贝的符号是dB
在物理学里,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为______,符号是______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故答案为:牛顿;牛;N.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符号为?读作?常用单位还有什么?物理 千克/立方米 符号kg/m三次方 千克每立方米 克/立方厘米
表示某个物理量的符号包括单位吗?比如体积V包括单位:立方米吗? 啥意思?符号就是符号啊,单位就是单位啊。如果你说水的体积是V,那么这个V肯定是包含单位的,没有单位就没有意义啊。如果你说水的体积是V立方米,那么V就代表一个数而已。
物理符号大全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4、密度的定义式求物质的密度:ρ=m/V求物质的质量:m=ρV求物质的体积:V=m/ρ4、压强的计算。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求受力面积:S=F/p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功的定义式:W=Fs8、功率定义式:P=W/t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W有用=Gh(h为高度)W总=Fs10、斜面公式:FL=Gh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吸=cmΔt (Δt=t-t0)Q放=cmΔt (Δt=t0-t)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 Q放=qm)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变形求电压:U=IR变形求电阻:R=U/I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R=R1+R2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1/R=1/R1+1/R219、电功的计算:W=UIt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常用公式:P=UI21、焦耳定律:Q放=I2Rt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速度υ=S / t 1m / s = 3.6 Km / h声速υ=340m / s光速C=3×108 m /s密度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合力F = F1 - F2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压强p = F / Sp =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浮力① F浮 = G – F②漂浮、悬浮:F浮 = G③ F浮 = G排 =ρ液g V排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
关于物理符号中波长的单位 通俗地说,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相邻两个同相位点之间的距离),波长的单位是米,声波中次声波波长很长,超声波波长就短,电磁波中波长差异极大,无线电波波长较长,用于通讯等,现在用波长更短的激光进行信息传递,容量极大用“埃”做波长的单位,说明这种波长与物质的分子间隔可比拟,是用来研究物质内部结构的了,“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是一个重要例证2014物理中考复习(全)_学霸学习网
2014物理中考复习(全)
第一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 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1. 探究一:声音的传播 (1)实验装置:如图K1-1所示。 实验现象: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入真空罩内, 小 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越来越________ 。 得出结论: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介质 , 真空________ 不能 传声。?新课标 第一讲│ 考点梳理物理振动 产 (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 振动 。振动停止, 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固体 、________ 液体 、 发声也就停止。声音可以在________ 气体 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________ 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 固体 中传播得最快, ________ 气体 中传播得最慢。 在________?新课标 物理2.探究二: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如图K1-2所示 实验现象: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 长度,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幅度大 致相同,观察到钢尺伸出越短, 快 高 振动越________ ,音调越________ 。 频率 决定, 得出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 越高 。 频率 越高,音调________ ________?新课标 物理频率 来表示, (2)补充说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 赫兹 单位是________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 20 Hz~20000 Hz ,小于 围,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 Hz 20000 Hz ________ 的声音叫次声波,大于________ 的声音叫超 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新课标 物理3.探究三: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如图K1-3所示。 实验现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 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________ 。 大 幅度 有关, 得出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 大 。 ________ 振幅 越大,响度越________ (2)补充说明: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来显示音叉 转换法 。另外响度 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 距发声体的距离 有关。 还跟________________?新课标 第一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下列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新课标 物理2.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K1-5所示,在筷子上缠 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 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 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在月球上吹哨也能听到该哨声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 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音 调会更高?新课标 物理3.如图K1-6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 中不正确的是 ( C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新课标 第一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2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比较特征 音调 含义高低 ,俗称声音的 声音的____决定因素 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与材料、波形情况 相同时间内,波的个 数多,频率大,音调高 波形陡而高,振幅大, 响度大“粗”“细” 声音的________ ,俗称音量 强弱 的“大”“小”响度音色品质 声音的________ ,用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结构、振动方式有关波形中夹杂的其他频率的成分不同?新课标 第一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 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 ( )D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2.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 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 响度 _______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 音色 ,也能辨别出演唱的歌手。 的________?新课标 第一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认识噪声 无规则 振动时发出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 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新课标 物理2.噪声的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如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 笛声、刹车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如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 的噪声; (3)施工噪声:如盖楼、打桩的声音等; (4)社会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商店、集贸 市场里的喧哗声。?新课标 物理3.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以________ 分贝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其符号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长 dB 30~40 dB 期生活在________ 90 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4.噪声减弱的途径 在______ 声源 处防止噪声产生,如排气管上加的消声器; 在______ 传播 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 屏障或植树造林;在______ 人耳 处减弱噪声,如戴耳塞。?新课标 第一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如图K1-7所示,这种下凹 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D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新课标 物理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 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 B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新课标 物理3.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 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 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 D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新课标 物理知识梳理考点4 声音的利用 1.回声的利用 传播过程 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___ 反射 回来形成回声; 声音在__________v声t s =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 ;声呐 2信息 。 是回声定位的具体应用,同时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 2.噪声的利用 利用噪声可以除尘、除草、克敌等,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 ________?新课标 物理3.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利用 (1)超声波:通常把高于 ________ 20000 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B 超和声呐利用超声波传递________ 信息 ,超声波还能够传递能 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 (2)次声波:低于________ 20 Hz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利用次声 波传递信息,如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 另外地震、海啸、爆炸时产生的次声波携带的能量具有很 大的破坏力。?新课标 物理针对训练1.图K1-8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B )?新课标 物理2.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B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新课标 第一讲│ 实验小变式物理1.当我们将真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会感觉 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真空是不能传声的,月球上没 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2.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乒乓球 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震动,我们采用的探究方法是转化法 (放大法),用到此方法的还有探究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 此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发声体在震动。?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5 光现象的实验探究1.探究一:光的直线传播 生活现象:在有雾的天气中,可以看到汽车头灯射出的 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光束是直的。所以在探究光的传 播路径时,我们可以让光在烟雾中传播从而显示它的路径。 得出结论:光在____________ 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际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站队看齐等。?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解释现象:(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不透明 的物体,在物体的________ 后面 形成的________ 黑暗区域 ________ , 就是影子,平时所说的“立竿见影”、“皮影戏”都是 指影子。 (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日食是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 光的直线传播 之间;月食是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3)小孔成像的形成:如图K2-1所示,沿直线传播的 光经小孔后,在光屏上由实际光线会聚成像。像的特点: 倒立 实像 ________ 、大小可变的________ ;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________ 。如:树下圆斑、针孔照相机。 无关?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补充说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 真空 ________ 中的速度最大,其大 不同 的,光在________ 3×108m/s 小是______________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2.探究二: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设计:(如图K2-2所示)(1)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 不能 选填 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________(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入射光线、反射 同一平面内 。 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图K2-2?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2)当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时,可以看到反射 入射光线 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光线沿原________ 光路是________ 可逆 的。 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法线 两 在______________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 同一平面内 侧;反射角____________ 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等于 ________ 可逆 的。(可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评估交流: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显示光的_________ 传播路径 ; 验证入射、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____________ 同一平面内 。 补充说明:反射类型有________ 反射 镜面 反射和________ 漫 两种。我们平时看到周围的物体就是利用光在物体表面发生 漫反射 。 的________?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3.探究三:平面镜成像规律 实验设计:(如图K2-3)(1)实验中用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 位置 。(2)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 的________ 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3)实验中准备刻度尺的 ______ 目的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 平面镜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 关系。图K2-3(4)移动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 不能 则光屏上________ 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 虚像 。(5)当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 像是______ 小________ 不变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虚 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像;像与物的 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大小________ 相等 垂直 。(可记 ________ ;像与物之间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忆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评估交流:(1)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像的原因可能是 厚度 ,前后两个表面均____________ 反射成像 造成 玻璃板有一定____ 的。(2)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不垂直 。 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________ 实际应用:一是成像,如梳妆镜、墙壁安装平面镜增 大空间效果等;二是改变光路,如潜望镜等。?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4.探究四: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设计: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 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得出结论: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都在____________ ____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 小于 大于 射角;反之,折射角 ________入射角;且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也随之________;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 增大 方向________。发生折射时光路也是 ________。(可记为: 保持不变 可逆的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气大他小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补充说明:发生光的折射时,同时也发生光的反射。 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折射断筷、“错位”现象。 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________ 复色光 。 彩虹的形成就是光的________ 。光的色散实质是太阳光 色散 折射 发生多次________ 形成的。?新课标 第二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 D )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新课标 第二讲│ 针对训练物理2.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 ) 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 B.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 C.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 D.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新课标 第二讲│ 针对训练物理3. (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K2 -4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 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 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图甲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新课标 第二讲│ 针对训练物理(2)图K2-5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 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 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 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 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 第二讲│ 针对训练物理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 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图K2-5?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6 影子、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像的定义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仪器后形成的与原物相 似的图像。?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物理2.影子、实像与虚像区别影子 实像 虚像成因沿直线传播的光 被不透明物体挡住, 在其后形成黑暗区 域由实际光线会聚而 成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或折 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成效果黑暗,无色彩光屏能呈现、底片 可感光、人眼能看到 倒立光屏不能呈现、底片不可 感光、人眼能看到 正立 平面镜、放大镜成像正倒 举例 日食、月食、立 竿见影小孔成像、照相机、 幻灯机成像?新课标 第二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如图K2-6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C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新课标 第二讲│ 针对训练物理2.如图K2-7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 的像在距小孔b处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 上的像是 (C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新课标 第二讲│ 针对训练物理3.某同学漫步在湖边,看到桥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组成了景色 优美的画面,用照相机将其拍下。对于桥在水中的倒影和它在 底片上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缩小的实像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C.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缩小的虚像 D.底片上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实像?新课标 第二讲│ 实验小变式物理(1)实验使用的平面镜是薄玻璃板,主要是为了透光,便于 观察镜后的物体。 (2)实验使用的两根蜡烛应当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 物体的大小关系。(3)玻璃板尽量薄一些,防止玻璃板的前后两表面各成一个 蜡烛的像距离太大,不便于观察、比较,在测量像、物到平面 镜的距离时要以玻璃板前表面的位置为准。(4)实验时,玻璃板放置时要与水平面垂直。?新课标 物理?新课标 第三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7 光的反射作图 1.反射光路作图用虚线将法线画出,确定入射角(或反射角),根据两角相 等的关系做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2.确定平面镜位置作图 先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是法线,然 后过角的顶点画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新课标 第三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如图K3-1所示,某一光线斜射向镜面O点,请在图 中作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新课标 第三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8 平面镜成像作图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步骤:(1)如图K3-2所示,从光点S引出两条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2)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4)作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出),交点为像点。?新课标 第三讲│ 考点梳理物理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步骤:(1)如图K3-3所示,过S点向平面镜作垂线(用虚线 画出)。 (2)截取S′点,使S′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到镜面的距离。 画出像点S′点(虚像用虚线画)。?新课标 第三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K3-4中画出物体AB在平 面镜MN中所成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新课标 第三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9 光的折射作图1.折射光路作图用虚线将法线画出,确定入射角(或折射角),根据“气大 其他小”的关系做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2.折射成像作图步骤:(1)如图K3-5所示,从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射 到界面上。 (2)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3)根据折射定律,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远离法线,作出折射光线。(4)作出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出),交点为像点。 ?新课标 第三讲│ 考点梳理物理3.垂直入射作图光线由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反 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0。?新课标 第三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如图K3-6所示,画出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新课标 第三讲│ 针对训练物理2.如图K3-7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 上,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 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 答案如图所示?新课标 第三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0 透镜特殊光线作图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K3-8所 示)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①经过凸透镜折 射后过焦点。(2)经过焦点的光线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经过光心的光线③传播方向不变。?新课标 第三讲│ 考点梳理物理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K3- 9所示)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①经过凹透镜 折射后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焦点。(2)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 ②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经过光心的光线③传播方向不变。?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1 凸透镜与凹透镜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 发散 作用。 ________ 2.理解“会聚”与“发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是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在解题时,一般采用延长 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如图K4-1所示,通过观察 折射光线是在入射光线的外部(发散作用)还是内部(会 聚作用)来确定透镜类型。?新课标 第四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图K4-2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 凸透镜 , 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_______ 对光线有________ 作用。 会聚?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安装调节:安装凸透镜与光屏,使蜡烛和光屏分别 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凸透镜、 同一高度 光屏、烛焰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 ,这样做的目 光屏的中心 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引申操作:①用教材遮住一半透镜,在光屏上 能 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像, 暗 但像会变 ________。②物体从5倍焦距以外逐渐向凸 变大 变大 透镜靠近,观察到像会 ________,像距也随之 ________。③成实像时,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根 可逆性 大小 ________ 据光路 ________可知,仍成实像,但实像的 发生改变。?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实验结论像的性质物距u 位置 u> 2 f u= 2 f f< u< 2f u< f 异侧 异侧 异侧 同侧 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f&v&2f v= 2 f v&2f u< v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仪 放大镜 像距v 应用?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评估交流: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可能 是凸透镜、光屏、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是物 体在一倍焦距内或焦点上。 2.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两侧且倒立,虚像一边是正的(di);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用于实像)。?新课标 第四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如图K4-3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观察到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B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烛焰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 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的烛焰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新课标 第四讲│ 针对训练物理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 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K4-4 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 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 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左 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 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40 13.5 2 35 14 3 30 15 4 25 5 20 6 1516.7 ?新课标 20 30 第四讲│ 针对训练物理①在前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 缩小 的实像。大 选填“大”或“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 左 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 选填“左” 或“右”)移动。?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3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 ,来自物体的光 (1)照相机:它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_ 倒立 、______ 缩小 的实像, 线经镜头后在底片上成一个______ 物距应当________________ 。照相机离物体越远,所 大于二倍焦距 成的像越________ 。 小?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凸透镜 (2)投影仪:它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______ ,当物 体、透镜、光屏的位置适当时,在光屏上会得到物体的 ___________ ,且投 倒立、放大 的实像,所以投影片要_________ 倒插 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 ________、小于二倍焦距 ________。 光线的传播方向 使实像投在屏幕上。 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 (3)放大镜:利用的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虚像, 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要求物体到放 一倍焦距 大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所成的像是 正立 、________ 放大 的________ 虚 像,并且与物体在透 ________ 镜的__________ ,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 同侧 ________ 。 大?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2.望远镜和显微镜 倒 (1)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____________ 缩小 的______ 实 像,像落在目镜的___________ 一倍焦距 立、______ 正 立、________ 放大 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______ 的 虚 ________ 像。 倒 (2)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________ 立、 放大 ____________ 的________ 像,像落在目镜的 实 一倍 放大 的 ________ 焦距以内,目镜再一次成正立、________ ________ 像。 虚?新课标 第四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A ) A.穿衣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放大镜?新课标 第四讲│ 针对训练物理2.如图K4-5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 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4 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成像原理(如图K4-6所示)晶状体底片大脑凸透镜?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2.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近视眼 远视眼成 因厚 ,折射作用 由于晶状体太______ 强 太________ ,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 前面 ,使人看不清远 视网膜的________ 处的物体。薄 由于晶状体太______ ,折射作 弱 用太________ ,使近处物体的 后面 ,使 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 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物理矫 正凹透镜 配戴________凸透镜 配戴________眼 镜 作 用会聚 发散 作 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 后移 ,成 作用,使物体的像________, 用,使物体的像________ 前移 在视网膜上 成在视网膜上?新课标 第四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 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像是实像 D.所成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新课标 第四讲│ 针对训练物理2.同学们学习很辛苦,很多同学的视力发生了变化, 影响学习和生活,需进行矫正。请你从下面两幅图中选 乙;矫正远视眼的是 出:矫正近视眼的是________ ________ 。 甲?新课标 第四讲│ 实验小变式物理在探究“近视眼的原因”时,当将近视眼镜从蜡烛 和凸透镜中间拿走时(相当于给近视眼摘掉了眼镜), 光屏上的像变得不清晰了,需要将光屏向凸透镜移动一 定距离,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是将图 像成在了视网膜之间的位置,是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 折射(会聚)能力太强所致。?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5 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1)含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__________________ 为100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为0摄氏度,______________ 沸水的温度 摄氏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摄氏温度的一 个单位,叫做摄氏度,符号为________ 。 ℃ 37℃ ,人感觉舒适 (3)常见温度值:人的正常体温:________ 23℃ 40℃ 的温度:________ ,洗澡水的温度:________ 。?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2.温度计及使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 (1)原理: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 理制成的。 (2)使用 温度 一估:估计被测物体的________ 。二选:根据估测 温度选择合适的________ 。三看:看清温度计的 量程 分度值 浸入 被测液体中,不 _______。四放:玻璃泡全部________ 底部和侧壁 。五读: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要接触容器的____________ 留在 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 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 上表面 柱的________ 相平。?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3.常用温度计比较实验室温度计 原理 热胀冷缩 液体的________ 量程 分度值 构造 -20~110℃ 1℃ 玻璃泡上部是 均匀细管 离开 不能________ 被测物体读数, 不能甩 35 ~42℃ ________ 0.1℃ ________ 玻璃泡上部有一段 细而弯的“缩口” -30~50℃ 1℃ 玻璃泡上部是 均匀细管 体温计 寒暑表使用方 法放在被测环境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中直接读数,不 使用前要________ 能甩 甩?新课标 第五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D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新课标 第五讲│ 针对训练物理2. 图K5-1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38.5 ℃,分度值是________ 0.1 ________ ℃。?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2.探究二:水的沸腾 温度计 、秒表。 (1)测量工具:________ (2)实验设计: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使水快一些沸 水少一些 腾,请你提出一条有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由_____ 大 变_____ 小 ,最后消 失,且水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 ;水沸腾时,气泡由 升高 大 ,最后冲出液面,变成________ 小 变_____ ___ 水蒸气 ,且水吸收热量, 不变 。 温度________ (4)实验结论:水的沸腾是一种________ 剧烈 的汽化现象。水 吸收 热量,但只能不断地变成 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继续________ 水蒸气 ,温度保持________ 不变 。 ________?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6 热现象实验探究 1.探究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温度计 、 (1)测量工具:_________ ________ 。 秒表 (2)实验设计:(如图K5-2所 示)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 缓慢 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 均匀 ________ 、________,慢慢熔 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规律。?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3)记录数据时间 /min 海波 /℃石蜡 /℃01234567891040424446484848484850534041424447484952545659?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4)画出图像?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5)实验结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 吸收 热量, 吸收 热量, 温度________ 不变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 升高 温度________ 。晶体与非晶体熔化都要______,凝 放热 吸热 ________,但晶体有固定的 固都要 ________和 熔点 ,而非晶体则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凝固点 ________ (6)分析归纳:晶体熔化条件是达到________,持 熔点 续________;非晶体熔化条件是持续吸热。 吸热?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沸点 (5)评估交流: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__ 、持续 高 、 ________ 吸热 。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______ 低 。 气压低沸点______ 3.探究三: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方法寻找 怎样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方法一:质量 ________ 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________ 相等 热量 ,比较 ________ 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 升温多少 ;方法二:质量________ 相等 同的________ ,比较________ 温度 吸热多少 。?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2)测量工具:天平、温度计、 秒表。 (3)实验设计:(如图K5-4所示) ①要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 天平 。 油,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②实验中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 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利用两个 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 ________; 或利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通电 相同时间 ________。?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物理(4)得出结论:①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 度,______ 水 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______ 强 。 ②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__________ 、温度_____ 质量 变化 、 种类 有关。 物质______ (5)评估交流:①一般选择液体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控 相同 ,又便于测量升高的______ 温度 。 制吸收的热量________ ②实验设计中给出的两种加热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更好, 因为酒精灯是外部加热,加热位置、火焰大小不好控制,且 散热不确定;而电加热器是内部加热,便于使不同液体吸收 相同热量,且散热基本相同。?新课标 第五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表格中为小珊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 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以下问题。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t/℃-4-20000120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 (2)该物质是___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 晶体 体”)。 比热容 (3)数据表明前2 min升温较快,最后 2 min升温较慢, 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________(选填“密度”、 “比热容”或“热值”)比处于固态时的大。?新课标 第五讲│ 针对训练物理2.图K5-5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小聪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 丙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同,如图乙、丙所示,则图______ 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聪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 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 低 选填“高”或 “低”)。?新课标 第五讲│ 针对训练物理(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读数为 ______ 99 ℃,说明此时气压______( 小于 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3)图K5-6是三名同学作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丙 。分析该图像,可知水沸 图像,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__ 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________( 选填“吸”或 吸 “放”)热。?新课标 第五讲│ 针对训练物理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 同的装置做了如图K5-7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 表所示。物质质量/g初始温 /℃ 2020加热时间 /min 66最后温度/℃水食用油60604568?新课标 第五讲│ 针对训练物理(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量______( 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 高 选填“高”或“低”)。 ______(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 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 大于 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 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 水 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选填“水” 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新课标 第五讲│ 实验小变式物理1.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两 只手的感觉相同,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入温水中,此时两只手 的感觉不相同。这说明我们只凭感觉来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必须用专门的测量工具来测量。 2.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采用的是 控制变量法。实验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变量的控制, 如采用同一热源加热;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加入质量和初 温相等的水和沙子,这些都是为了做到控制变量。?新课标 第五讲│ 实验小变式物理3.“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为了使杯中的水尽早沸 腾,我们常采用的措施是:①加入适量的水;②水的初温 度要高一些,约80℃;③杯子上面要加一个盖子;④要用 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在水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气泡越来越小, 声音比较大;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气泡越来越 大,声音变小,即“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新课标 第五讲│ 实验小变式物理5.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时,将-5℃的冰放入试 管加热直到熔化,用所得数据所描绘的时间与温度的 图像中,有一段是几乎与横轴平行的,说明这段时间 内其温度是不变的,它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 在该段图像中它正在熔化,此时的温度就是它的熔点, 此时它应处在固液共存的状态。?新课标 第六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7 物质的三态六变 1.物质的三态六变?新课标 第六讲│ 考点梳理物理2.补充内容 吸热 制冷。影响蒸发 (1)两个制冷作用:①蒸发________ 温度 、液体的________ 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________ 表面积 、 空气流速 液体上方的____________ 。②熔化吸热制冷,如吃冰棒 吸收 解热。③升华________ 热量,也有制冷作用。比如干冰 升华、人工降雨等。 表面 、在 (2)蒸发与沸腾的区别:蒸发是在液体________ 缓慢 ________ 的汽化现象,而 任何 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 一定 的 沸腾是在液体的________ 和________ 表面 内部 、在________ 温度下进行的________ 剧烈 的汽化现象。?新课标 第六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相对应的是 (A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解析] 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凝固,故B错误;夏天 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汽化,故C错误; 冰箱冷冻 室内壁的霜――凝华,故D错误,正确选项为A。?新课标 第六讲│ 针对训练物理2.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K6-1所示的各 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新课标 第六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8 热现象实验探究 雨 雪 冰雹 露 雾 霜?新课标 第六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李军同学在实验室模拟 “云和雨的形成”,如图K6-2 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涉及的主 要物态变化的名称: 汽化 液化(或凝华)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新课标 第六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19 解读物态变化中的图像项目 种类 晶体 非晶体图 像 熔 化 性 质 ①固体吸热升温;②________ 不变 共存,吸热温度________ ;③液 体吸热升温固液吸热升温, 无固定熔点?新课标 第六讲│ 考点梳理物理种类项目晶体非晶体图 像 凝 固性 质①液体放热降温;②固液 不变 共存,放热温度______ ________;③固 体放热降温放热降温, 无固定凝固点?新课标 第六讲│ 考点梳理物理种类 项目水沸腾图像性质 ①水吸热升温;②达到沸点,水 沸腾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 不变?新课标 第六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如图K6-3所示,A、B两图分别是甲、乙两种物质熔 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在甲、乙两种物质 48 ℃。 甲 中,________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新课标 第七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20 解读物态变化中的图像 1.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 ___________的 无规则运动 、 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 间隙 分子间有________ 。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剧烈 ,扩 ____________ 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 散越快。 引力 和______ 斥力 。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新课标 第七讲│ 考点梳理物理2.内能 热运动的动能 与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______________ 分子势能 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温度 质量 (2)决定因素:物体的内能与________ 、________ 、 状态 等有关。 ________ 热传递 和________ 做功 (3)改变方式:________ 。 温度差 ,热 说明: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__________ 转移 。做功有两种情况,一是外界 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________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__________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增加 ____________ ,二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 内能 减少 ;做功的 实质是能量的________ 转化 。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新课标 第七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 是 (B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解析] 分子热运动是微观世界的一种运动形式, 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故选B。?新课标 第七讲│ 针对训练物理2.新型防空导弹“红旗-9”试射,导弹在上升过程 中,重力势能________(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 增大 “不变”),而其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 ________(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做功 ),此内能改变是通过 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新课标 第七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21 内能、温度与热量的比较冷热程度 ,它的变化用 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 热传递 “升高”和“降低”来形容。热量是物体在 内能 ________过程中,物体间传递 ________的多少, 是一个过程量,不是物体所含有的,通常用“吸收” 和“放出”来指明传递方向。内能是物体所具有的 零 能量之一,内能永不为 ________。?新课标 第七讲│ 考点梳理物理联系:a.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b. 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c. 在不做功的前提下,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将 发生改变,但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 固过程;物体温度发生变化,内能会随之改变,但 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可能是做功改变了物 体的内能。?新课标 第七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 ) 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 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新课标 第七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22 比热容、热值、热量的相关计算 1.比热容 (1)定义:__________ 单位质量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 热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字母_____ c 表示, 的_______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是____________ J/(kg? ℃) 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 。 特性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 4.2×103 J/(kg? ℃) (2)水的比热容:c水=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是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 J 。 ____________ 冷却 [应用]“暖气”,机器中的________ 循环系统等。?新课标 第七讲│ 考点梳理物理2.热值 (1)定义:1 kg的某种燃料___________ 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________ 表示。 q Q=qm ,单位是______________ 焦耳每千克 公式:_________ ,符 J/kg 号是________ 。 (2)氢的热值是q=1.4×108 J/kg,物理意义是 完全 燃烧1 kg的氢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 ; 1.4×108 J 热值大 用氢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 无污染 3.热量的相关计算 Q=cmΔt 吸、放热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 Q吸 η= 热效率的计算公式:________ Q放 。?新课标 第七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城市中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 而且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比热容 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 ________ ________( 选填“大”或“小”)的缘故。 小?新课标 第七讲│ 针对训练物理2.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某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 使500 kg的水温度升高30℃,那么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 3的天 0.9 6.3×107 ,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m ________J 然气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取7×107 J/m3,水的比 热容c=4.2×103 J/(kg? ℃)][解析] 根据吸热公式 Q吸= cm(t-t0)计算出水吸收的热Q 量;然后利用气体完全燃烧放热公式 Q=qV 的导出公式 V= q 来计算天然气的体积。?新课标 第七讲│ 实验小变式物理1.用注射器分别抽半筒空气和半筒水,然后封闭进行 压缩,比较发现,空气要比水容易压缩得多,但两者都是不 能无限压缩的,这说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比气体分子的 作用力大,同时也说明两种状态下的分子之间都存在间隙。 2.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加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 精,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发现混合后的总 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23 热机 1.认识热机 化学 (1)热机原理:通过燃烧把燃料的________ 能转化 为______ 内 能,再通过______ 做功 把内能转化为________ 机械 能。?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物理(2)工作过程: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________ 个冲程 四 吸气冲程 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压缩冲程 ____________ 。曲轴和飞轮均转动 做功冲程 、____________ 排气冲程 1 2 2 ______ 周,活塞往复________ 次,对外做功________ 次; 做功冲程 在四个冲程中,只有___________ 是燃气对外做功,将 内 __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__ 机械 能,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 惯性 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________ 来完成。 (3)热机效率:用来做________ 有用功 的那一部分能量与燃料 W η = ________ 。提高热机效 完全燃烧 放出的能量之比;公式:________ Q 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减少各种热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 使燃料充分燃烧?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物理2.汽油机与柴油机区别 构造不同 燃料不同 吸气冲程 汽油机火花塞 ________柴油机喷油嘴 ________汽油 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________________柴油空气 吸入________点火方式________ 点燃式 效率较低,较轻便,用于 小轿车、飞机上________ 压燃式效率较高,较笨 重,用于火车、轮 船、坦克上 ?新课标应用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 B.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 关闭的冲程是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 C.柴油机上安装一个笨重的飞轮,是为了利用飞轮 的惯性来完成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 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说明柴油机的能量 利用率高,与燃料的热值无关?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2. 如图K8-1表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 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D )A.甲、乙、丙、丁 C.甲、丙、乙、丁B.丁、丙、乙、甲 D.甲、丁、乙、丙?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3.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 60 个冲程, 1800r/min,该汽油机每秒钟内完成______ 15 次。 做功________?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24 以热机为载体的力、热综合计算1.汽缸内的压力与压强 在做功冲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的燃气膨胀做功,对活塞 F 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压强。 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是 F=pS 或 p= S 。 式中的 S 是活塞的横截面积,通常用汽缸的直径求出。?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物理2.燃气做功的计算 对于热机,一般给出的已知量是排气量 V 和汽缸内的 V 压强 p,由排气量可导出活塞一个冲程的行程 L= S ;而由 汽缸内压强可导出燃气对活塞的压力 F=pS,故燃气一次 做功 W=FL=pV。注意排气量的单位一般为升,计算时 要换算。 3.功率的求法 W 用公式 P= t 求功率时,燃气做的功与做功的时间一 定要对应,不能张冠李戴。?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物理W 4.热机效率的计算 η= Q 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式中W是燃 气做的功,Q是汽油或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有一台四缸发动机,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所示。其 中排量等于四个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汽缸工作容积指 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又称单缸排量, 它取决于活塞的面积和活塞上下运动的距离(即冲程长)。 转速表示每分钟曲轴或飞轮所转的周数。排量 输出功率 转速 2.0 L 120 kW 6000 r/min ?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1.2×105 ,单缸排量V= (1)该发动机在1 s内做功________J 0.5 ________L 。 600 J 。 (2)在每个做功冲程里,发动机做功W=________ (3)在做功冲程里,燃气对活塞所做的功可表示为W= pV,式中p表示燃气对活塞的压强,则p=________Pa 。 1.2×106?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解析] (1)由表格可知, 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120 kW, 即每秒内所做的功为 1.2×105 J;四缸总排量为 2.0 L,所 以单缸排量为 0.5 L。 (2)由转速可知, 每秒钟转速为 100 r, 则每秒有 200 个冲程,因此单缸每秒做功 50 次,四缸共 做 功 200 次,则每个做功冲程发动机做的功为 W= 5 1.2×10 J W =600 J。 (3)直接利用公式 p= V 可计算出压强为 200 1.2×106 Pa。?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25 能的转化与守恒 1.常见能的转化 机械能 转化为________ 内能 (1)摩擦生热:________ ; 电能 (2)发电机:________ ; 机械能 转化为________ 电能 转化为________ 机械能 ; (3)电动机:________ 光能 化学能 ; (4)光合作用:________ 转化为________ 化学能 转化为________ 内能 (5)燃料燃烧:________ 。?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物理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___ 消灭 ,也不会凭空_______ 创生 ,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________ 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 转化 转移 个物体________ 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 保持不变。 程中,能量的总量________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定律之 一,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 器。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高山上滚下的石块越来越快,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解析]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太阳能 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所以D错误。?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2.根据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能量在 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________。电能可 以使电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散失在空气中,但 这些内能却无法自动转化为电能,该现象说明能 量的转化具有________ 方向性 。?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26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分类 风能 (1)按能源的来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如_______ 太阳能 、_______ 电能 等)。 等)和二次能源(如________ (2)按能源能否不断地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可分为可再生 太阳能 、_________ 水能 等)和不可再生能源(如 能源(如_________ 核能 化石能源 ________ 、 ________等)。 (3)化石能源是指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煤 石油 、天然气 (4)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 光合作用 。 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________?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物理2.核能 裂变 聚变 两种方式。 获得途径:重核________ 和轻核________ 核能利用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 内能 机械能 原子核能→________→________→ 电能?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3.太阳能 聚变 氢原子核 在超高温下发生________ 来源:________ ,释放出 巨大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太阳能是一种 “清洁”能源,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集热器 把水等物质加热,如太 利用方式:一是用________ 阳能热水器等;二是用____________ 太阳能电池 把太阳能转化为 电能。?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4.三次能源革命 钻木取火 第一次能源革命:____________ 的出现,导致了以 柴薪 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________ 蒸汽机 的发明使人类的主要能 第二次能源革命:________ 化石能源 转化。 源由柴薪向________ 第三次能源革命: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 核反应堆 ,拉开了 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____________ 以________ 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核能?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1.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D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2.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 故障,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裂变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________( 选填“裂变”或 “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2)下面是核能发电中能量转化的过程,请将其补充整。内能?新课标 第八讲│ 针对训练物理(3)“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请你对发 展核电简述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只要从开发新能源、节约化石能源以及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等方面简述自己的观点即可。 _______。?新课标 第九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27 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 原子核 和 (2)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_ 质子 核外电子 中子 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________ 和________ 组成; 转移 。 (3)实质是电荷的________ 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4)失去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 负电 。 ________?新课标 第九讲│ 考点梳理物理2.两种电荷 两种 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1)自然界只存在________ 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 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 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 负电荷 。 排斥 、异种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 电荷相互________ 吸引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原理制成了验电器。 (3)根据________________?新课标 第九讲│ 考点梳理物理3.导体与绝缘体 自由电荷 。 (1)导体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_________ 自由电子 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 ,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靠的 正、负离子 。 是___________ (2)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 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 第九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 A ) A.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解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 造了电荷,故A正确。?新课标 第九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考点28 串、并联电路的比较与识别 1.串、并联电路的比较串联电路定义 把元件首尾顺次 ________连接起来的电 路物理并联电路并列 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________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 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特征 开关 作用一条 电流路径, 电路中只有______ 不工作 一处断开所有用电器都________ 整个 电路 控制________干路 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 ________ 路中的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新课标 第九讲│ 考点梳理物理2.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首尾相连 为串联,否则为并联。 定义法:用电器________ 一条 路径为串联,否则为并联。 电流法:电流只有______ 不工作 为串联, 拆除法:拆除某用电器,其他用电器________ 否则为并联。?新课标 第九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示教板上面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都能发光。 在不看示教板背面电路连接、不用其他任何仪器的情 况下,判断它们是串联还是并联。 方法 现象 另一只灯泡灭 拧下一只灯泡 另一只灯泡仍亮 结论串联并联?新课标 第九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29 电路连接与设计1.电路的连接 串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依次连 接。 并联电路:采用“先串后并法”,即先将一支路 与电源构成回路,再将另外支路与该支路并联。?新课标 第九讲│ 考点梳理物理2.电路的设计 (1)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为并联,否则为串联。 (2)开关的串、并联:①若干个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所 串联 ;若无论 有开关均闭合,用电器才工作,则开关为______ 哪个开关闭合,用电器都工作,则开关为______ 并联 。 ②开关的短路用法:要求当开关闭合时,用电器不工作, 开关断开时用电器工作,则开关与用电器并联,当开关闭合 短路 造成用电器________ ,满足要求。 (3)简单的混联:每个支路的用电器工作时,总有一个特 殊的用电器与它们一起工作,这个特殊的用电器就要安装在 干路 上。 它们的________?新课标 第九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可以节约居民 楼里楼道灯的用电。其中“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 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 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下列电路图中合理 的是 ( ) B物理?新课标 第九讲│ 实验小变式物理1.用干燥的手将撕成条状的塑料膜摩擦几下, 条状膜就会条条分散开来,这是因为手摩擦塑料膜 使其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 验电器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新课标 第十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30 电流、电压、电阻及三种电学仪器 1.电流、电压、电阻电流 符号 I ________ 强弱 电流的________ 安培(A) ________ 电压 U ________ 电路中形成电流 的______ 原因 伏特(V) ________3 1 kV=10 ____V 1 V=____mV 106电阻 R ________ 导体对电流的 ________ 阻碍作用 欧姆 (Ω) ________ 106 1 MΩ=____Ω 1 kΩ=____Ω 103定义单位 单位 换算103 1 A=____mA 1 mA=______μA 103?新课标 第十讲│ 考点梳理2.三种电学仪器仪表 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物理作用测电流测电压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 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20 Ω 1 A”含义: 最大阻值为20 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 A ________ 一上一下 ________量程、 分度值 符号0~0.6 A(0.02 A), 0~3 A(0.1 A) ______ 串联 ______0~3 V(0.1 V), 0~15 V(0.5 V) ________ 并联 ________ 可以直接接在 电源两极,测的 是电源电压连接方法与电源相 接不允许直接连在 电源两极连接两个上接线柱相当于________, 一根导线 连接两个下接线柱相当于 定值电阻 ________?新课标 第十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物理1.如图K10-1所示,在练习使用电流表的实验中, 某同学发现电流表(0~3 A)的量程刻度值标示不清,根据 你对电流表的了解,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是 ( C ) A.0.42 A B.0.44 A C.2.2 A D.2.4 A?新课标 第十讲│ 针对训练物理2. 如图K10-2所示是小宝同学做探究实验时的电路 图,电路中的两只相同的电压表选用了不同的量程,测量 时,两只电压表的指针恰好指在同一位置处,电压表V1 1∶5 ,选择0~15 V量程的电压 和V2的示数之比是________ V2 表是________ 。?新课标 第十讲│ 针对训练物理3. 有A、B、C 三根导线,其中A、B是铜导线, C 是镍铬合金线。A、B 两根导线的长度相同,A 比B 粗;B、C 两根导线的长度、粗细都相同,则三根导线 C A 中电阻最大的是________ ,电阻最小的是________ 。?新课标 第十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31 电路故障的排查1.确定故障原因 短路 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有两种,即______ 和 断路 。由电流表有无示数可以确定故障的具体 ______ 原因:电流表有示数,而用电器不工作,说明该 短路 用电器发生了________ 。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 断路 路出现了________ 。?新课标 第十讲│ 考点梳理物理2.排查断路位置 (1)用导线(或电流表)排查电路故障:把导线(或 并 电流表)依次与电路中各元件________ 联,当电路 中的所有用电器都工作时,说明与导线(或电流表) 断 并联的元件发生了________ 路。 (2)用电压表排查电路故障:把电压表依次与电 并 路中各元件______ 联,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它的测 完好 ;电压表有示数且比较大(常表述为 量对象______ 等于电源电压),说明它测的是________ 电压,而 电源 它的测量对象出现了________ 。 断路?新课标 第十讲│ 考点梳理3.由电表示数定故障(参考图K10-3)物理电压表 有示数 无示数 无示数电流表 无示数 无示数 有示数故障原因 R1断路 R2断路 R1短路?新课标 第十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在如图K10-4所示的电路中, 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压表有示 数。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 (1)请写出发生上述现象的三个 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电阻R 断路 ; 灯L短路 ___________ ; 灯泡两端电压远小于其额定电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新课标 第十讲│ 针对训练物理(2)为进一步确定原因,小华同学将一个电流 表正确串联在该电路中,闭合开关S,观察电流 表的示数情况。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上述现象 灯L短路 写出一个可能原因);若 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电流表无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电阻R 断路 。 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准备用一根导线并联接在电阻R两 端,根据灯泡能否发光进一步确定原因。此操作 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不可行,可能会造成电源短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 第十讲│ 实验小变式物理在自制水果电池的实验中,所用的水果块数越 多,二极管越亮,这说明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池 的节数有关,电池的节数越多电压越大。用铜丝 和铁丝作电极时,铜丝是电池的正极,铁丝是电 池的负极。?新课标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32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探究方法:______________ 。 设计电路: (如图K11-1所示)?新课标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物理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当 断开 。②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 ________串 联在电路中,电压 调到________ 最大 。③电流表应当______ 表应当与测量对象______ 联。 并 进行实验:①在“研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 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 电流 , 电压 。 从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________ ②在“研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电压不变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____________ 。 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______ 比。 正 反 比。 ?新课标 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______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物理针对训练某同学将完好仪器连接成如图K11-2所示的电路(其中 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没有画出),用来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 两端电压的关系。?新课标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物理(1)合上开关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 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不为零,但始终没有变化。则该同 b或 c 填写代 学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号) 。 a.G 与C 相连,F 与H 相连 b.G 与C 相连,D 与H 相连 c.G 与E 相连,F 与H 相连 d.G 与E 相连,D 与H 相连?新课标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物理(2)该同学发现了(1)中的问题并做了改正。请用笔画线 代替导线把滑动变阻器正确接入电路中,要求:滑片P向 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 答案如图所示?新课标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物理考点梳理考点33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 正比 ,跟导体的电 反比 。 U 阻成________ U R= I I= R ,导出公式:________ U=IR 、________ 公式:________ 。 理解: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于同一个电阻或同一 U 段电路在同一时刻而言的,即同体性、同时性。②对于变形公式 R= I 的理解:a.导体电阻可以用它来计算;b.同一段电路,电流与电压成正 比;c.同一段电路,电阻的大小与电流和电压无关。③适用范围:欧姆 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新课标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2.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类型 电阻串联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导体 长度 ________ ,故串联后电阻变 大 ________物理电阻并联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导体 横截面积 ________,故并联后电阻变 小 ________ 倒数 等于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______ 和 各个支路电阻倒数之______ ;表 1 1 1 = + 达式:R __________ R1 R2 总实质规律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 和 ;表达式: 分电阻之______R总 =R1+R2 ________特例 n个阻值相同电阻R0串联, R总=nR0 总电阻为________n个阻值相同电阻R0并联,总 R0 R 总= 电阻为________ n?新课标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物理U 1.[2011? 广安] 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 R= I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当电压 U 增大为原来的 2 倍时,电阻 R 也增大为 原来的 2 倍 B. 当电流 I 增大为原来的 2 倍时, 电阻 R 减小为原来 的二分之一 C.通过导体的电流若为零,电阻也为零 D.即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电阻也不为零[解析]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故选D。?新课标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物理2.图K11-3是关于电阻A、B的I-U图像。由图可知,电阻值较大的电阻为______Ω。 10A、B两电阻并联后接在 若将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则并联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符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