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和结像感最好的耳塞的b o哪款耳塞音质好或哪几款

- 系统光盘下载网站!
当前位置: >
> 详细页面
如何分辨耳机好坏?耳机音质鉴别:好耳机与差耳机的区别
编辑:quers
来源于:互联网
  如何分辨耳机好坏?耳机声音单以舒适而论,范围太大,几乎所有品牌耳机都有这样的特色,而细节多、三频延展性好、泛音丰富的好耳机在不同环境、不同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感受,想要收获&一只&满意的耳机,要先区分耳机的层次。
如何分辨耳机好坏?
  总而言之,耳听为实!建议去当地的耳机店自己试听,否则可能买来之后大失所望。(少数人认为自己木耳就此罢手,多数人认为器材不合适或者器材不够好再次入坑)鉴定器材的最好试音曲是古典大编制,听流行歌曲的话基本上没有必要买高班器材。使用刘汉盛榜单100碟,无论是个人欣赏还是测试器材,这些都是真正的发烧天碟。建议收二手,省钱:)在合适(乱搭配的不行)的前提(播放器直推或者播放器+耳放或者转盘+解码+耳放)下:
  1、耳机:
  1、声音挤在一起,三频分不开(人声跟器乐声混成一团;本该悠扬的竖琴声却混在低低的贝司声中死气沉沉,有的器材甚至连贝司声都听不到);
  2、高低频延展性不佳(高频暗淡无光,张靓颖的海豚音成了奶牛牟牟声;低频硬邦邦,《太极琴侠》的开场大鼓像饭盒敲在桌子上);
  3、细节少,解析差(本该展现的乐曲细节却直接消失,比如歌手的口水声- -);
  4、结像虚,定位虚、声音散(歌手的声音空洞无物,弥散在整个声场中,飘忽不定);
  5、声场差(整个声音不能营造一个声场的感觉,声音几乎是从一个团里发出来的);
  6、声音干冷硬(戴佩妮的小女人听上去就像容嬷嬷的哀悼词,听了一会儿便兴趣索然);
  2、好耳机:
  1、声音分离度好(10点钟方向有一把吉他,1点钟方向的歌手正在唱歌);
  2、三频延展性好(高频悠扬,许美静的想与你乘着流逝的时光,不管是沙漠或海洋唱起时,你的鼓膜被她嘹亮的高音震动,想一起去看海洋;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一响起,你的整个嘴巴都张起,跟着一去嗡嗡);
  3、细节多,解析好(从没听到过如此丰富的细节,你发现原来这首曲子的乐器原来这么多);
  4、结像解释、定位准、声音凝聚(魔鬼的颤音里那把小提琴一想起,你会赫然发掘,啊,小提琴在11点钟方向,对,就是在那儿)
  5、声场大(GD的light it up开始播放,鼓声从2点钟方向的最远处传来,5秒钟后,钢琴在身边的左前方弹起,20秒后,人声在正前方响起---声音有远有近,有距离感)
  6、声音温润有感情(听着梁静茹的good night,声音婉转动听,口水声间或传来,你被歌曲中梁静茹表达的跟爱人道晚安时的欣喜幸福之情所感染,无他,唯单循N遍耳)
  7、空气感、泛音丰富(听地中海留情大提琴,你会听到整个空气都跟着提琴弦弹弹的震动)
  8、耐听(耐听的耳机不像有的耳机一耳朵听上去很惊艳,这种耳机多半是三频失衡,比如低频轰的你眼冒金星,高频挑的你直上云霄,中频腻的你都湿了。耐听的耳机三频分布均衡,你可以戴好几个小时都不累、都不愿意摘下来)
  如果你想煲机,可以参考这篇章节《》
  耳机是个有趣的东西,作为一个音乐的载体,便宜的有9.9淘宝包邮,贵的有几千块一条的耳塞。
那好耳机和差耳机在体验上又有哪些区别呢?
  引用一段简单粗暴的评论:
  你听惯了差耳机再听好耳机,可能暗想:贵几百上千元也不过如此嘛&
  但是你听惯了好耳机再去听差耳机,心中就会暗骂:卧操,这尼玛也配称为耳机?
  这形象的不能再形象的描述了,直接说出大部分人买耳机的故事,从带上好耳机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就回不去了。
  what?我的耳机坏了吗?
为什么耳机与耳机之间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别呢?
  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耳机是好是坏呢?
  下面会列出影响耳机听感的主要参数,同时也请带上自己的耳机亲自测试一下,看完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1、解析力
  解析力:衡量它还原音乐细节信息量和细节清晰度的标准。
  简单理解: 对细节的还原能力
  试听歌曲:
   (点击试听,最好在新的页面听,然后就可以边看文章边听试听歌曲,效果会好很多)
  你的耳机听这首歌,是否能听到许多细节的东西,比如开头清唱的时候,歌手换气的呼吸声和唇齿触碰发出的声音是否真实清晰。好的解析会很清晰的还原这部分细节,如果要很刻意的去听这部分声音才听得出来,那解析就比较一般了。
  2、低频下潜
  低频下潜:指耳机的极低频表现(量感如何,是否衰减)。极低频在听感上表现为对耳膜的一种&拍打感&。下潜好的耳机其低频表现是立体的、脑袋是有&震感&的,这种感觉可以体会下在ktv唱歌低音振动身体的感觉。
  简单理解 :动次打次!
  试听歌曲:
   (点击试听)
  感受这首歌前奏,是用力敲在一个很有弹性的鼓面上,发出&咚!ong~&或&咚&声,
  还是敲击在鼓边上发出&当!ang~&或&当&声。低频下潜越好,声音结束的时候不像突然断电的感觉,像你在山谷里大喊,能感觉声音是一点点飘远了不见的,不是戛然而止的感觉。
  3、声场
  声场:也称&现场感&,顾名思义,就是你戴上耳机后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好的现场感乐器和人声从不同方位传过来,声场大小自然也就代表着这个&空间&的广阔程度。
  简单理解: 准确定位乐器和歌手的位置距离
  试听歌曲:
   (点击试听)
  在这首经典又好听的加州旅馆前奏中,主要是两把吉他的弹奏,能够较好的测试耳机的解析力。
  歌曲中,我们能够听见观众的欢呼声、掌声、还有歌手的演唱和吉他的弹奏声音,这无疑是考验耳机的声场,声场够大才能给你一种宽广的感觉,不压抑,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
  整首曲子,如果感觉到声音刺耳、不明亮,就只能说明耳机的高频很糟糕,在高频上容易出现爆音或者是齿音过重。
  (还有一种可以下载类似3D环绕的歌曲歌,好的耳机是360&在你脑袋里旋转跳跃,差的耳机就是从你的左耳朵插到你的右耳朵,然后右耳朵插回左耳朵。。。)
  4、动态
  动态:动态就是一定时间内设备在不同强弱的声音响度之间变化的范围,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起伏变化,常见于交响乐。
  简单理解: 衡量起伏范围大小的参数
  试听歌曲:
   (点击试听)
  体验一下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感受时而千军万马,时而风吹平原的画面。
  (对于只听流行乐,摇滚的朋友,那动态和瞬态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相对而言流行乐没有这么大幅度的变化。)
  5、瞬态
  瞬态:瞬态响应好的耳机应当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急启急停&的转变会让你有吓一跳的感觉。
  简单理解: 衡量起伏速度大小的参数。
  (点击试听)
  这段吉他和鼓配合的音乐,吉他非常干净利落绝不拖延,鼓声充满力度和弹性。
  如果感受不到这些的话,那用于听古典音乐可能就要再考虑下了,不然会错过聆听到本应该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6、层次感
  层次感:指不同声音的层次分明,差别明显。乐器,声音是清晰相分开的,而不是糊在一团。
  简单理解: 如下方左侧图片,从近景到远景层层分明,人声乐器也是要这样的。
  试听歌曲:
  (点击试听)
  这是一首纯人声伴奏,聆听一下每个声音是浑成一片,还是是层层人声分明甲是甲,乙是乙差别很明显。
  结语:
  每款耳机的定位都是不同的,声音风格也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正是耳机最有魅力的地方。加上每个人的聆听偏好也是不同的,所以选择一款符合自己个性的耳机过日子也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基本是以流行乐为主,所以独爱流行乐的话,那对解析力,动态,瞬态要求就不需要太纠结了,可能更注重的是低频的素质和综合的听感。
  而有些人喜欢人声,这就对中频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喜欢古典音乐的要求就比较全面了,各项参数都要求达到相应的水准,三频表现都要好,当然价格也就&蹭蹭蹭&上去了。
  根据个人喜好来用耳朵收货,选择耳机就是为了更好的享受音乐,把时间花在享受音乐上,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下一篇 >没有了
频道热点资讯
本站发布的系统与软件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微软正版软件!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Copyright&2011 系统之家(www.xitongzhijia.net)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1赵宇为作品 - B&O A8、铁三角EC7、创新Aurvana air 耳机对比测评 [Soomal?数码多]
B&O A8、铁三角EC7、创新Aurvana air 耳机对比测评
B&O(Bang & Olufsen )A8、铁三角(Audio-technica)EC7、创新(Creative)Aurvana air,今天三款对比的耳机产品,它们同样采用两侧独立挂耳式佩戴方式,同样注重工业设计和精致做工,虽然前两款产品已鲜有市售品,但三者各方面定位都非常接近。我们在前不久,已经单独发布了创新 Aurvana air测评《》[作者:]
,出于在年轻时也对两款老产品有过憧憬和崇拜,所以我们和很多玩家一样很希望将这三款外形风格类似,定位相同的耳机进行一番对比,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小小的愿望。
对于前两位来说,不得不让我们要有所怀旧,在6-8年前它们是很多玩家心目中偶像级产品。尤其是B&O A8,它精湛的工业设计与精致的工艺,对其后两侧独立耳挂式设计耳机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很多玩家也可能从A8开始去了解B&O偏执于奇特工业设计的奢侈品牌。毫无疑问,对于A8来说,也许完全配得上来自于“B&O纯正血统”类似的宣传口号,即便在现在如此浮躁的市场中B&O A8也足以让你信服。
在铁三角EC7发布当年,我们关注并不够多,但对铁三角在年左右时间段的耳机产品却印象颇深,从CM7、EM7和EC7金属味浓,做工精致,工业设计出色。由于当年塑料的模具还不够精细、金属电镀工艺也差,用金属打造的耳机主体外观要比主流市场的塑料产品质感更是要高出许多。大家也许还记得CM7几乎是在2005年左右(中国山寨元年?)被大量仿造的情景。回想当年,正是SONY Walkman没落与中国大陆耳机市场的后索尼时代。我们似乎还能从EC7的短线设计中看Walkman线控时代应用背景。我们还专门找到了当年的SONY E888SP,发现EC7的短线几乎与E888短线设计一样长。
说到SONY E888,我们顺便看一下21世纪初几年中中国大陆市场耳机定价,抛开2001年左右舒尔、音特美等高端耳机,B&O A8定价稳定在800元,根据我们查资料发现铁三角EC7 2004年底推出2005年售价在1200元左右,并且铁三角EC7的目标就是B&O A8。在SONY E888SP还是大多数粉丝心目中顶级耳塞的年代中它的定价为399元,B&O作为一个习惯偏执于外观工业设计的奢侈品牌,800元定价似乎还算合理。如果拿出当年常用随身听(或者现在身边的音乐手机,MP3等也一样),你会发现B&O A8确实要高出SONY E888许多。而铁三角EC7发布已近2005年,千元定价针对A8,代表了对自己产品的明确态度。在2005年后的几年中,B&O A8紧跟经济形势,价格狂涨一倍……
怀旧就到这里,言归正传,进行这两位经典老产品与创新新作的对比。在前一篇创新 Aurvana air的测评中我们介绍过这是一款2009年9月发布的产品,发布年代相差很远。关于这款耳机采用金属材料以及镀层的特点与优势大家可以查看原文。为了与另外两款产品的对比,我们这里稍作一些补充并从外观工艺开始第一部分对比。
如果大家当年对EC7和A8的金属质感印象深刻的话,当拿到创新Aurvana air时会感觉两位老前辈竟然有太多的塑料味,显然创新的Aurvana air从挂耳支架到耳机本身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如果这样的设计出现在EC7的时代,应该可以超越同时期的SONY奢侈品牌Qualia了。前文我们曾提到,由于当年塑料模具工艺不够先进,为了实现更好的造型采用金属是个好办法。而Aurvana air作为近年生产的产品,又利用了这三四年来明显提高的金属电镀工艺,将耳机主腔体的外观做出了逼真的金属效果,从而与挂耳支架达到很好的融合。当然,我们并不是说EC7与A8的设计就不如Aurvana air,我们只是想从三者不同中简单说明一下近年来制造工艺上发生的变化。
对于三款耳机的制造工艺与工业设计,在同类耳机中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家从图片中应该可以得到答案了。那么,这种两侧独立挂耳设计在佩戴中有什么优势?这三款耳机佩戴舒适度是否有区别,对音质有怎样的影响?我们来一一介绍。总体来说,单侧独立挂耳设计无非是为了增加佩戴的稳定度,由于挂耳结构可以平行于耳朵做近180的旋转,所以佩戴后可以根据用户习惯紧固耳机。同时,对于需要移动使用的用户来说,这个设计显然要比普通耳塞稳定得多,对于佩戴眼镜的用户来说也没有太大不便,不过需要一定的习惯过程和佩戴技巧。
首先来看B&O A8的佩戴和使用感受,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到A8耳塞主腔体是很厚的,这与主流的普通耳塞有着较大不同,不知道如此设计是否和声学效果有关。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这样的尺寸不使用耳挂式佩戴,很难稳定的正常使用。B&O的耳挂设计很好,正好让用户可以将A8耳机嵌入耳中,我们曾经使用过几款类似造型的非耳挂式产品,发现较厚的造型会影响佩戴稳定度造成漏音问题,但A8的耳挂设计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使用中,你甚至可以用手加外力压紧A8,会发现其实与非压紧状态差别很小,这在耳塞中并不多见。
铁三角EC7耳机腔体设计并无太多特别,如果作为一个普通耳塞同样可以佩戴舒适,EC7在耳挂架细节方面更加用心,在几个可以转动的轴上都有精致的电镀件,在2004年使用这样的工艺足以让人惊叹,就好像在那个年代你看到iPod的白色塑料与所谓iPod白的JBL iPod音箱一样。在耳挂架对佩戴舒适性上EC7同样是不错的,不过耳机架对漏音控制帮助上不如A8效果明显,如果增加海绵会对中低频厚度有所改善。
创新Aurvana air,采用了类似记忆金属的耳挂架,在之前测评中已有详细介绍。耳机本身腔体也较厚但比A8容积应该小一些,佩戴同样舒适,由于金属材料与造型的原因,Aurvana air的重量也相对较轻,外出佩戴更加舒适轻便(主要优势可能是相对于A8较为粗大的耳挂后部)。在漏音控制上,Aurvana air如果增加海绵同样在中低频上会带来明显改善,根据大家喜好可以考虑增加海绵套。
音源的选择
在音源选择中,我们使用乐之邦Monitor 02 US、SONY D50录音棒、iPhone 3GS作为参考。初听感受,对于高端动圈类耳机来说,这三款耳机风格较为接近,与入耳式动圈类耳塞风格有明显区别。三款耳机在解析力和中高频表现上均有明显高出主流耳机的水准,而这种优势在普通随身听音源上更为明显。在选用音源时,我们使用Monitor 02 US的耳机输出1口(即高阻抗耳机口),有些奇怪?这三款耳机对两个耳机输出口的差别表现明显,1口对管输出、2口运放输出,在高频较大动态时1口的控制力较好,在这三款耳机上表现明显。同时,值得一提的是SONY D50虽然在高频细节上稍不如Monitor 02 US以及低频动态控制力方面的明显劣势,但在高频大动态上有较好表现。Monitor 02 US推这三款耳机,在某些情况下高频会出现一些小小失真。以上耳机均经过长期自然使用,实际煲机时间超过数百小时,接下来是我们的测评。
首先,来谈一个奇怪的问题。在几年中对B&O A8的测评文章中都对其的声场描述最为不惜笔墨,号称声场宽广,我们对此观点感到非常意外。无论如何对比,我们也没发现A8在所谓的声场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关于动圈耳塞在声场上的观点,我们在之前TF10的测评中专门有文字描述。由于HRTF曲线的问题,耳塞产品强调声场基本可以被认为是声音空间感的大或小(夸张的举例这个音乐像在礼堂还是洗澡间演奏),而与HiFi音响以及音乐欣赏谈到的声场大相径庭。对于耳塞产品而言,有不离谱的空间感和避免严重的颅中效应就不错了。那为什么这么多人说B&O A8声场好?
B&O A8声音特点在于中高频声音密度高声音稍偏硬,结像力好,对于小编制音乐或者人声,在动圈耳塞中具有较准确的定位。与其他两款耳机相比这的确是A8的优势,至于在大编制的交响乐乃至偏电子的New Age或电影音乐中,我们认为论空间感(或暂且认为是声场)EC7和Aurvana air优于A8。综合后面两款耳机高频表现,我们还要谈一下具体优势在哪。
高频的对比
在高频方面,三款耳机都具有较好的解析力。但创新Aurvana air表现正如我们之前测评文章中所描述那样,具有一种灵气,并初步具有HiFi所提到的“空气感”,在拨弦拉弦类乐器乐器中有着很迷人的效果。这种在高频较高部分细节上的优势相对其他两款耳机非常明显,这说明Aurvana air相比其他两款具有更好的高频延伸和解析,和较好的瞬态。
在高频部分,铁三角EC7也颇有特色,当你以同样音量从其他两款耳机换作EC7时会被音量的增大吓一跳。EC7在中高频部分的突出格外明显。在高频部分,虽然它的向上延伸不如Aurvana air,但高频量感却优于Aurvana air和A8,同样具有较好的解析力,在表现弦乐时不如Aurvana air细节丰富,但也足够华丽稍偏硬,瞬态表现也较好。中高频的突出,主要让EC7的人声表现中女声部分有些特别,女声明显年轻化,朝气蓬勃,对于部分女声表现偏差有些大。
相对EC7和Aurvana air来说,A8高频的解析力上有些偏弱,高频细节也稍落后于EC7,但声音密度好,结像力好。在SONY D50上,A8的高频会表现的更好一些,声音密度和层次得到更好表现。
中频与人声的对比
在中频和人声方面,前面谈到EC7的表现最为特别,中高频处明显有突出的频段,这个声音的特点对部分成熟女声有着不好的影响,因为此时的声音风格变化太大,显得过于年轻,偏生硬。在中频解析力方面,由于EC7的突出设计表现的也更好一些,但这个突出只在中高频部分,在中频部分例如男声、乐器基音处,EC7并不够饱满。
B&O A8在整个中频方面相对更为平均,在乐器表现,人声甚至小编制乐队较大动态时,A8整体表现最为饱满扎实,控制力好。但A8中频部分解析力稍差,声音偏生硬,层次不够丰富。显然,对于一个小小耳塞声音饱满与层次细节的确是一对矛盾,如果都能很好解决就会让整体听感提升一个层次。
创新Aurvana air人声表现松弛自然,与另两款耳机相比稍稍偏弱,但细节丰富,层次清晰,解析力很好,结像优于EC7稍弱于A8。在人声表现上,成熟女声表现最为出色,声音柔和内敛。但对于口水歌中偏年轻的女声,需要音源和录音的配合。相对其他两款耳机,Aurvana air在音源不好的情况下相对更容易发生齿音,和高频的细微过载失真。
低频方面的对比
在低频方面,非入耳式的动圈小耳塞在低频的量感上均没有太好表现,尤其是与入耳式动圈耳塞相比具有风格上明显的差别。在三款耳机中,B&O A8仍坚持着自己高密度的声音,低频相对其他两款具有较好的动态,但下潜最少,量感也最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低频方面,A8相对较好,这对于一些钢琴、大提琴甚至鼓的表现时,A8会有更饱满的声音,但这个优势较有限。
EC7的声音,在低频方面显得较为粗糙,如果想获得更好的低频效果建议使用海绵套,此时高频细节损失其实并不算太大。低频下潜方面,EC7较A8稍好,量感上明显优于A8,但在低频具有大动态需求时EC7因此会付出代价,声音变得更加混乱和粗糙,而A8就要来得更加干净,稳定。
创新Aurvana air在低频上仍保持了整个声音高解析力的特点,只不过有些低频时不加海绵套会听起来奇怪。由于它较好的低频解析力,在一些慢速的Bass中,我们会感到Aurvana air的低频偷偷摸摸,有下潜有细节,但量感实在不足。当增加海绵套后,这一问题有明显改善。Aurvana air的低频水准明显高于EC7和A8,下潜更深量感更足,并且具有较好的解析和不错的细节。当然,Aurvana air相对EC7更加不适合大动态低频的音乐。
整体而言,Aurvana air作为2009年9月推出的新品,在解析力上的优势全面而明显,近年来发布的新耳机产品似乎都有这个共性。在小编制小动态音乐中,Aurvana air的声音细节和层次相对其他两款耳机有明显优势,而且非常动听。即便是稍大动态的音乐,如果我们使用中小音量去听,也能感受到Aurvana air丰富的细节。在人声尤其是女声表现上,我们认为Aurvana air的声音风格最为动听,声音偏暖偏软,具有较好的结像以及丰富的层次。
对于铁三角EC7而言,是一款中高频颇具个性的产品,也似乎很符合铁三角一些知名型号的调音风格。声音偏冷,偏生硬,但总体来说我们认为EC7的声音相对还不是铁三角中最冷的,整体风格仍偏中性。突出的中高频,对于流行音乐和普通的随身听播放器来说具有很好的第一听感。对于年轻女声,和快节奏音乐,EC7的风格很合适,活泼有朝气,速度快。但从细节来说,EC7中频显粗糙,高频的解析力优于A8,但稍有颗粒感有些粗糙。
B&O A8,单从我们音源推动来看是三款耳机中灵敏度较低,动态范围较小的一款。我们甚至没有办法让它的高频达到较有冲击力的响度。而在同样输出设置下,其他两款耳机高频已经声音过大不堪重负。拿A8与以上两款耳机对比,描述的文字似乎有些像在做动铁与动圈对比,当然A8与动铁风格还是相差极大的,但这次对比中趋向却比较类似。A8整体声音具有较好瞬态,相对是最能够应对较大动态声音的,整个声音风格成中性,较为保守。高频密度和细节相对低端产品已经算得上优秀,但与Aurvana air这样新产品相比,细节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最后,总结一下几款产品的缺点。B&O A8,在高频细节方面不够出色,低频量感和下潜都表现相对较弱。铁三角EC7,整个声音相对粗糙,在中高频部分拔高对部分音乐比较挑食有利有弊;Aurvana air,高频层次好,但似乎在中大音量时承受力较弱会出现轻微过载失真,Monitor 02 US的与它的组合并不算最好,SONY D50搭配Aurvana air会损失一些细节,但高频控制会有所改善。对于解析力格外出色的耳机来说,挑音源的问题在日常使用中不能忽视。
综合而言,B&O A8、铁三角EC7和创新Aurvana air三款耳机都代表了目前千元级价位动圈耳塞的水平,无论从工业设计、材料做工还是声音上都达到了不错的水平。作为2009年底发布的新生代,仅仅依靠天时之利也应该将一款定位相同的作品做得比早于自己5年以上产品更好。当然,B&O A8的中性风格也是我们所喜爱的,搭配在高频密度和推力上更好的音源会让A8发挥的更加均衡。至于铁三角EC7,具有铁三角品牌声音偏冷的风格,作为一款当年动圈旗舰产品初衷就是挑战A8,总整体表现来看在单个指标上超越A8应该没有问题,但这种细节丰富但又不够细腻的声音风格与A8有明显差别(尤其是人声,流行乐)。结合市场来看,B&O A8和铁三角EC7主要存在老款高端产品产量很少,普通渠道不便购买的问题,当然铁三角在新产品中有一些高于EC7定位的动铁类耳塞,我们有机会也会继续跟进。在动圈耳机中,还有一个流传的神器定制版FS的EM,也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我们会争取在今后带来测评。
本文的相关书签:
401733012850149
相关的文章
60521211089
本文一共有 119 条评论
014.204.068.***014.204.068.***
027.187.168.***027.187.168.***
115.194.124.***115.194.124.***
036.022.057.***036.022.057.***
121.207.066.***121.207.066.***
103.207.228.***103.207.228.***
113.065.145.***113.065.145.***
036.227.230.***036.227.230.***
039.064.110.***039.064.110.***
113.235.120.***113.235.120.***
014.113.236.***014.113.236.***
112.094.069.***112.094.069.***
182.148.075.***182.148.075.***
106.037.112.***106.037.112.***
183.060.052.***183.060.052.***
113.005.002.***113.005.002.***
171.010.033.***171.010.033.***
182.201.017.***182.201.017.***
提示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0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9363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顶级耳机为啥都是开放式的?(组图)_网易新闻
顶级耳机为啥都是开放式的?(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现如今,耳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无论是适合在户外使用的耳塞还是在室内使用的头戴式耳机,整体需求量一直都处于增涨的趋势。甚至连很多手机厂商都看到了这个商机(例如魅族、小米),涉足耳机领域后便纷纷推出了自家的旗舰耳机。
  绝非玄学 顶级耳机为啥都是开放式的?  有人说耳机是一门玄学,所谓的那些解析、声场、分离度、结像等等有关听感上的描述,只不过是耳机厂商用来迷惑消费者的手段而已,到底算不算一款好耳机最终还得靠自己的耳朵来辨别。笔者认为此话有一定道理,不过也有些片面,虽然听感是主观的,但成熟的技术和强大的硬件才是好音质的保障。例如你会觉得HD800玩的也是玄学吗?
  而且在高端耳机领域里,很多用户都会留意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些昂贵的发烧耳机绝大多数都是开放式的,例如HD800、HD600、K812、LCD-3、PS1000。那么这些好耳机为什么都采用开放式设计?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里面绝对没有什么玄学,小编也和身边的资深发烧友琦琦童鞋请教了这个问题,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相信关于这个问题很多耳机用户都有自己的见解,今天不妨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关于开放式与封闭式耳机的那些事。
  向作者提问标签:耳机耳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开放式耳机,开放式是指耳机的发声单元背面和外界相通,耳机的外壳上有很多小孔或者直接就能看到里面的发声单元。在使用时用户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而周围的人也可以听到耳机里传来的声音(俗称的漏音现象),这也使得开放式耳机不适合出街使用。但开放式耳机的声场大、声音更自然、三频更均衡。上面我们说过,像HD800、K812等都是开放式耳机,而这类耳机也基本都是家庭使用的HiFi耳机。
  开放式耳机
  既然说到开放式耳机,就不得不说下封闭式耳机,顾名思义,封闭式耳机就是指发声单元的内外侧都不与外界相通,发声单元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腔体里,使用时能够减少外界噪音,而且耳机的耳罩也常使用皮质和一些隔音材料。例如天龙D7100、FOSTEX TH900、极致ED5、铁三角W3000ANV等都是十分经典的封闭式耳机。良好的隔音效果也让封闭式耳机更适合出街使用。但和开放式耳机相比,封闭式耳机的高频会有点闷,在解析力上很难达到开放式耳机的水准。
  封闭式耳机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封闭式耳机除了常用于出街时使用,还经常用于监听和录音棚使用。对于音乐人来说,录音时需要非常清晰干净的声音,同时还要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这些正是封闭式耳机所具备的。虽然它的声场没有开放式耳机宽阔和自然,但它的声音包围感强,可以带来更好的沉浸感。另外,封闭式耳机的低频比开放式耳机更浑厚和有弹性,很适合听流行乐。但在发烧友看来,中高频的表现才更彰显耳机的实力,因此在发烧友的圈子里,开放式耳机仍是他们主要探讨的话题。
  开放式耳机更讨发烧友的喜欢?  估计看到这里肯定有网友要开始反驳了,“谁说封闭式耳机高频就没有开放式耳机好啊?小便你上面提到的FOSTEX TH900、天龙D7100和铁三角W3000ANV都中高频极好的耳机好吗!”。好吧小便我再强调一下,我所说的封闭式耳机高频闷并不是绝对,但却是大多数封闭式耳机的通病。首先它在结构设计上就很难将声音做的自然、平衡和通透,哪怕是几千元的封闭式耳机在高频的清晰度和细节方面,还不如一千多元的开放式耳机好。
  作为一名资深发烧友,小编身边的于梦琦童鞋可谓财大气粗,家里用着HD800、HD600、PS1000、HE-6等旗舰HiFi耳机。有意思的是,为什么他用的都是开放式耳机呢?琦琦童鞋的回答是这些耳机听着很舒服,声音更自然,声场大。并且一直以来接触的旗舰耳机绝大多数都是开放式的。而当小编追问他有哪些不错的封闭式耳机时,他思考了一下也只说出了FOSTEX TH900和极致ED系列这两款,并再次强调封闭式耳机的声音普遍比较闷,在出街时偶尔会用一下。看来这位资深的发烧友对于封闭式耳机也不太感冒啊。
  资深发烧友琦琦童鞋的桌面(部分展示)
  俗话说只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但对于封闭式耳机来说,它的声音很难做到开放式耳机那样自然和通透。即便是前面提到的那几款顶级封闭式耳机,也与同级别的开放式耳机在声音素质上存在一些差距。因此,要做一款好的封闭式耳机,难度要比开放式耳机高出很多倍,研发成本自然也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那些被公认为好的顶级封闭式耳机,品牌和产量都很少的原因。
  封闭式耳机往往都被印上了时尚的标签
  另外从产品设计和使用环境来说,大多数封闭式耳机一直都被定位于出街使用,因为它拥有比开放式耳机好很多的隔音功能,外壳可以做的更时尚,更适合在户外、图书馆、地铁等环境下使用,既不会吵到别人又不会被别人吵到,但音质上的妥协是无法避免的。为什么市面上那么多封闭式耳机都宣扬自己的低频多么浑厚(音染重),多么适合听流行乐(轰头),外观多么时尚(时尚)。其实对于那些并不太追求音质的用户来说,满足这几点需求好像也就够了。
  品味音乐还得靠它
  但开放式耳机显然就不一样了,笔者很难想起哪款高端开放式耳机的外观花里胡哨的,也没听说它的低频多么浑厚,而且使用场合也仅限于在家里,但发烧友却偏爱开放式耳机,因为他们最关心的一点就是音质。用资深发烧友于梦琦童鞋的话来说,“只要声音能让我感动,什么时尚啊外观啊都不重要”。足以见其一贯对于音质的追求。因此从纯粹的听音角度来说,在安静的环境下戴上一款好的开放式耳机才是品味音乐的真谛啊。
  总结:
  其实关于开放式耳机与封闭式耳机孰优孰劣的话题从未停止过,小编倒是觉得这个问题无需太纠结。如果是出街时使用,就选封闭式耳机;如果在家里品味音乐使用,就选开放式耳机。前者是注重时尚、低频和隔音;后者则完全注重声音的素质表现。因此,基于这几点原因,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顶级的耳机大多采用开放式设计了。向作者提问标签:耳机
  顶级耳机为啥都是开放式?
  现如今,耳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无论是适合在户外使用的耳塞还是在室内使用的头戴式耳机,整体需求量一直都处于增涨的趋势。甚至连很多手机厂商都看到了这个商机(例如魅族、小米),涉足耳机领域后便纷纷推出了自家的旗舰耳机。
  绝非玄学 顶级耳机为啥都是开放式的?
  有人说耳机是一门玄学,所谓的那些解析、声场、分离度、结像等等有关听感上的描述,只不过是耳机厂商用来迷惑消费者的手段而已,到底算不算一款好耳机最终还得靠自己的耳朵来辨别。笔者认为此话有一定道理,不过也有些片面,虽然听感是主观的,但成熟的技术和强大的硬件才是好音质的保障。例如你会觉得HD800玩的也是玄学吗?
  而且在高端耳机领域里,很多用户都会留意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些昂贵的发烧耳机绝大多数都是开放式的,例如HD800、HD600、K812、LCD-3、PS1000。那么这些好耳机为什么都采用开放式设计?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里面绝对没有什么玄学,小编也和身边的资深发烧友琦琦童鞋请教了这个问题,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相信关于这个问题很多耳机用户都有自己的见解,今天不妨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关于开放式与封闭式耳机的那些事。
  开放式比封闭式耳机好 何以见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开放式耳机,开放式是指耳机的发声单元背面和外界相通,耳机的外壳上有很多小孔或者直接就能看到里面的发声单元。在使用时用户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而周围的人也可以听到耳机里传来的声音(俗称的漏音现象),这也使得开放式耳机不适合出街使用。但开放式耳机的声场大、声音更自然、三频更均衡。上面我们说过,像HD800、K812等都是开放式耳机,而这类耳机也基本都是家庭使用的HiFi耳机。
  开放式耳机
  既然说到开放式耳机,就不得不说下封闭式耳机,顾名思义,封闭式耳机就是指发声单元的内外侧都不与外界相通,发声单元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腔体里,使用时能够减少外界噪音,而且耳机的耳罩也常使用皮质和一些隔音材料。例如天龙D7100、FOSTEX TH900、极致ED5、铁三角W3000ANV等都是十分经典的封闭式耳机。良好的隔音效果也让封闭式耳机更适合出街使用。但和开放式耳机相比,封闭式耳机的高频会有点闷,在解析力上很难达到开放式耳机的水准。
  封闭式耳机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封闭式耳机除了常用于出街时使用,还经常用于监听和录音棚使用。对于音乐人来说,录音时需要非常清晰干净的声音,同时还要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这些正是封闭式耳机所具备的。虽然它的声场没有开放式耳机宽阔和自然,但它的声音包围感强,可以带来更好的沉浸感。另外,封闭式耳机的低频比开放式耳机更浑厚和有弹性,很适合听流行乐。但在发烧友看来,中高频的表现才更彰显耳机的实力,因此在发烧友的圈子里,开放式耳机仍是他们主要探讨的话题。
  开放式耳机更讨发烧友的喜欢?
  估计看到这里肯定有网友要开始反驳了,“谁说封闭式耳机高频就没有开放式耳机好啊?小便你上面提到的FOSTEX TH900、天龙D7100和铁三角W3000ANV都中高频极好的耳机好吗!”。好吧小便我再强调一下,我所说的封闭式耳机高频闷并不是绝对,但却是大多数封闭式耳机的通病。首先它在结构设计上就很难将声音做的自然、平衡和通透,哪怕是几千元的封闭式耳机在高频的清晰度和细节方面,还不如一千多元的开放式耳机好。
  资深发烧的心声: 还是更爱开放式啊
  作为一名资深发烧友,小编身边的于梦琦童鞋可谓财大气粗,家里用着HD800、HD600、PS1000、HE-6等旗舰HiFi耳机。有意思的是,为什么他用的都是开放式耳机呢?琦琦童鞋的回答是这些耳机听着很舒服,声音更自然,声场大。并且一直以来接触的旗舰耳机绝大多数都是开放式的。而当小编追问他有哪些不错的封闭式耳机时,他思考了一下也只说出了FOSTEX TH900和极致ED系列这两款,并再次强调封闭式耳机的声音普遍比较闷,在出街时偶尔会用一下。看来这位资深的发烧友对于封闭式耳机也不太感冒啊。
  资深发烧友琦琦童鞋的桌面(部分展示)
  俗话说只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但对于封闭式耳机来说,它的声音很难做到开放式耳机那样自然和通透。即便是前面提到的那几款顶级封闭式耳机,也与同级别的开放式耳机在声音素质上存在一些差距。因此,要做一款好的封闭式耳机,难度要比开放式耳机高出很多倍,研发成本自然也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那些被公认为好的顶级封闭式耳机,品牌和产量都很少的原因。
  封闭式耳机往往都被印上了时尚的标签
  另外从产品设计和使用环境来说,大多数封闭式耳机一直都被定位于出街使用,因为它拥有比开放式耳机好很多的隔音功能,外壳可以做的更时尚,更适合在户外、图书馆、地铁等环境下使用,既不会吵到别人又不会被别人吵到,但音质上的妥协是无法避免的。为什么市面上那么多封闭式耳机都宣扬自己的低频多么浑厚(音染重),多么适合听流行乐(轰头),外观多么时尚(时尚)。其实对于那些并不太追求音质的用户来说,满足这几点需求好像也就够了。
  品味音乐还得靠它
  但开放式耳机显然就不一样了,笔者很难想起哪款高端开放式耳机的外观花里胡哨的,也没听说它的低频多么浑厚,而且使用场合也仅限于在家里,但发烧友却偏爱开放式耳机,因为他们最关心的一点就是音质。用资深发烧友于梦琦童鞋的话来说,“只要声音能让我感动,什么时尚啊外观啊都不重要”。足以见其一贯对于音质的追求。因此从纯粹的听音角度来说,在安静的环境下戴上一款好的开放式耳机才是品味音乐的真谛啊。
  总结:
  其实关于开放式耳机与封闭式耳机孰优孰劣的话题从未停止过,小编倒是觉得这个问题无需太纠结。如果是出街时使用,就选封闭式耳机;如果在家里品味音乐使用,就选开放式耳机。前者是注重时尚、低频和隔音;后者则完全注重声音的素质表现。因此,基于这几点原因,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顶级的耳机大多采用开放式设计了。
  现如今,耳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无论是适合在户外使用的耳塞还是在室内使用的头戴式耳机,整体需求量一直都处于增涨的趋势。甚至连很多手机厂商都看到了这个商机(例如魅族、小米),涉足耳机领域后便纷纷推出了自家的旗舰耳机。
  作者:张彬ZOL
本文来源:广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塞哪款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