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早上输液好还是济南医院 晚上输液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普通感冒等53类常见病不用输液!
来源: 南方日报作者: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输液,只有在患者吞咽困难、及病情危重等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输液”,只有在患者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及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才使用静脉输液。
4张图看懂:
为什么“53种病不需要输液”?
普通感冒发烧,吃药不见好转,很多人都会去医院打点滴,实际上反而增加风险。日前,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均为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该省卫计委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规范管理对静脉输液进行约束,同时也能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这些疾病是不是真的不需要输液?为何提倡减少输液?南都记者采访相关科室专家一一解读。但也有医生认为,患者个体化差异比较大,不应一刀切,且诊病开药是学术范畴问题,用行政手段来加以限制其实不妥。
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
安徽省卫计委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疾病清单的同时,要求医疗机构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用药原则,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病情危重、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3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为何提倡口服优先,减少输液?去年12月10日,国家卫计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中对此作了比较,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东莞第五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黄卫娟解释,首先输液过程中,药物中很多微粒会进入到人体血管中,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直径只有4~7微米,药物中的微粒常会大过这个数值,“这样一来,药物中的微粒就可能蓄积在心、肺、肝、肾等毛细血管中,长时间下来,容易引发血管栓塞、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
另外,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药物中的有毒物质也会直接作用于脏器造成损害。而且,输液虽然发挥药效更快,其不良反应也会比较大,比如输液过快,可能会引发心脏衰竭等后果。
相比输液,口服药物相对安全。黄卫娟说,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以及肝脏,身体会有一个过滤,将有毒物质分解,使很多细菌被破坏,再输送到全身。
前年过敏性休克致死85%以上为静脉给药
今年5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1 .7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9.1万份。其中按药品剂型统计,注射剂占58.7%,远远高于口服制剂的37.3%.尤其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更占到74.3%,比总体报告中的比例高出14.5个百分点。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主任药师、原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周筱青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输液相对口服等方式在治疗手段上是一种改进,但风险也更大,因此采取输液这一治疗方式时,首先考虑是否需要,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就不提倡使用。
周筱青指出,2012年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占56.7%,其中静脉注射给药占53.5%,在过敏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病例中,85%以上为静脉给药。
输液药物有六成以上属抗生素
在输液被过度使用的背后,也伴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输液是抗生素给药的一种主要方式,输液的药物中有六成以上是抗生素药物。”黄卫娟解释,由细菌感染的疾病,使用抗生素才有效,但“实际上尤其在门诊,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病毒造成,不需使用抗生素。即使要使用抗生素,也应遵循由低向高的服用规则,能口服就不要注射。”
丁香园副主编夏志敏也表示,“由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炎症,通过抗生素的用药,实际没有效果,只会增加抗生素的耐药性”,影响抗生素真正派上用场时的药效发挥。真正需要抗生素的情况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抗生素有几种剂型,有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输液是最后不得已采取的医疗措施。
频繁使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耐药性。周筱青指出,抗生素用得越多产生耐药性的可能就越大,直接后果就是某种抗生素对治疗感染疾病不再有效。
今年4月30日,世卫组织首次报告全球的抗菌素耐药情况,指出抗生素耐药性已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报告举例,上世纪80年代投入使用的治疗尿路感染的抗菌药物,目前在许多国家已对半数以上病患失去作用。世卫组织指出,“迈向后抗生素时代,多年来可治疗的常见感染和轻微伤痛可再一次置人于死地”。
国内有医院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
目前,在国内已有几家医院取消了普通门诊输液。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先驱,近几年,宁波市第一医院、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航空总医院也传来类似消息。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16日起,北京航空总医院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并明确规定:门诊医生(除儿科、急诊、麻醉外)不得开具静脉用药处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北京第一家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的医院。
取消门诊输液这个决定,是著名妇产科专家、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教授做的。去年7月,高国兰曾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访问多所美国一流医院,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国外很多大医院没有输液室。高国兰认为,取消门诊输液能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施治。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内科医生刘光辉认为,这有利于疾病的分类和病人的分流管理,最终实现医疗秩序的平稳。如此下来,门诊可以专注于负责慢性病和疑难病症的管理和处置,如果病人到了需要输液的地步,可以到急诊科或抢救室进行处理,“包括上海的医院也在推行这种举措”。
东莞台心医院院长许宏基介绍,台湾30年前也常会看到挂水现象,发烧之后不挂水都很奇怪。但现在不同了,所以台心医院希望引入台湾医院管理理念,逐渐扭转大陆患者看病的观念。现在医院设置的输液区都比较小,以后也会尽量遏制不合理挂水现象。
图片来自网络
A内科(24种)
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体温38℃以下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轻度结肠炎,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急性膀胱炎等。
八成以上感冒由病毒引起无需抗生素
“从临床上来看,这些疾病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输液,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黄卫娟说,以感冒为例,八成以上感冒都是病毒造成,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普通感冒多是由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所致,主要表现就是打喷嚏、流鼻涕等,发热通常低于39℃,通常几天就可以好,甚至不需要吃药,更不用输液。”另有专家介绍过,为治感冒输入静脉的药物没有一样是必需的,如葡萄糖、盐从饮食中就可摄取,只要能进食就没必要输液。
不过黄卫娟也提醒,如果感冒时间长,合并发高烧,可能存在合并细菌、病毒双重感染,医生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也可以口服,没必要静脉注射。
上述病种不少都带有“炎”字。专家也表示,并非所有的“炎”都由细菌引起,出现炎症的刺激因素有4大类,包括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物理、化学以及免疫过度因素。“只有由细菌引起、情况严重的才需要用抗生素。”黄卫娟举例,比如化脓性疾病、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B外科(18种)
包括体表肿块切除术后,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轻度软组织挫伤,老年性骨关节炎,慢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无合并症的肾结石,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等。
同是体表感染个体治疗不同
“这些疾病确实可以不输液。”东莞东华医院普外科主任李君久说,事实上,80%的病人都不需要输液,不需使用抗生素。以体表的挫伤、疖等小肿物切除来看,普通感染无明显高热、血象高等,都不需要输液。
不过,是否输液、是否使用抗生素不能太过强求或固化。“人的个体性差异很大,主要还是根据临床指征来判断。”李君久说,同样以体表挫伤感染发炎来看,有些人可以不吃药,但是,有些人抵抗力差,可能会出现全身严重性感染,出现高热,这时就要输液,要使用抗生素。
C妇科(7种)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无症状的子宫肌瘤,前庭大腺囊肿,阴道炎、外阴炎,原发性痛经,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使用抗生素易破坏菌群平衡
“妇科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很少。”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黄兴华说,这几种疾病不属于急性感染疾病,通常情况下都不需要输液,“以盆腔炎来说,急性期会出现细菌感染,有发烧、腹痛,不使用抗生素,症状得不到缓解,但是慢性盆腔炎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另外,以常见的阴道炎为例,如果不是有明显细菌感染,通常都不会使用抗生素。正常的阴道内有多种菌群,相互可以抑制,从而维持酸碱度平衡,保持健康。一旦体内注射入抗生素,就会破坏菌群平衡,容易让外来致病菌大肆繁殖,反而容易引发阴道炎症。
黄兴华说,临床上妇科疾病确实需要用抗生素,加上情况复杂,通常会去做细菌培养,看看对哪种抗生素比较敏感,再去使用,效果更好。
D儿科(4种)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 .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 .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儿科是输液“重灾区” 四种疾病基本不用抗生素
“从全国来看,儿科确实是输液多、抗生素使用多的科室。”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李薇说,一方面是家长的就医观念,很多家长一来就让医生给孩子输液,认为能好得快;另一方面,儿科疾病通常变化较快,在医患关系紧张情况下,一些医生为减轻责任风险,常会迎合家长,就让患儿输液,顺便把抗生素也用上,以防万一。
李薇介绍,从临床诊疗来说,上述这4种病基本不需输液,对症治疗即可。不过她强调,是否需要输液,前提是患儿是否进食,如果可以正常进食,则可以补充能量和液体,“但是如果小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又反复呕吐,口服液体不足,则需要输液来补充。”
输液直接关系到使用抗生素,李薇表示,这四种疾病大多由病毒引起,比如马上就要到来的秋季腹泻,多是轮状病毒引起。另外,毛细支气管炎也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手足口病则是EV 71等病毒引起,基本都不会用到抗生素,除非出现合并细菌感染,血常规发现血象高、白细胞高等情况,则需合理使用抗生素。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1.7万份,较2012年增长了9.0%
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9.1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2.1%
责任编辑: 胡净栋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在挪威,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吊瓶!输液的危害你知道多少?[转载]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90042人加入此小组
南方人物周刊 : 我生病了,被人带到医院以便打点滴。打点滴?在挪威,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点滴;而在中国,得个感冒都要打点滴,还不止一瓶液体,而是5瓶以上。——挪威人埃玛·格里森在中国日报撰文,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297期声音)
输液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导读: 发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知道见效快,不知道风险
“1991年7月《人民日报o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故事,一位在美国中国人因流感发烧就诊,医生只开了一个处方让他自己买了一瓶布洛芬;该病人找医生辩论要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处理,医生说“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输液退热,但一些人过于迷恋消炎药抗生素,这是国内医疗体制的长期误导所致。” 输液将药物直接送进血液,满足患者急功近利心理
输液成为中国独有的医疗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由于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最安全;打针则是将药水打针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产生药效;而用输液方式,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口服药物起效缓慢。此外,由于肌肉针又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对青少年来说其臀肌发育不成熟,如果打针次数越多就越导致肌纤维坏死,挛缩严重,严重者将会影响骨骼发育,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会选择输液这种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对安全的疗法。输液之所以快,就是在于药物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但也就是这种优势成了病人并不知道的风险。 中国抗生素使用率超英美3倍,成输液兴盛推手 而且跟注射的药物多为抗生素有关,可以说,输液在中国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的。在中国购买和使用抗生素的门槛非常低,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抗生素当做家庭的常备药,以至于稍有头疼脑热人们就要使用抗生素。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是30%。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院内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间。抗生素加输液带来了一时的快速和少痛苦,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吃药、肌肉注射等治疗手段,甚至在医院就医时会直接指定医生开抗生素输液用药,这往往让医生陷入容易被误解的处境。 ▊输液存在诸多安全风险 “输液方式会导致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要是有伤害,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而长期输液更会导致一些健康隐患,严重者还会导致癌症。” ▊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蓄,常输液体内会长“肉芽肿” (恐怖!!!!)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易将病毒细菌带入体内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强烈,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口服药物可以先通过肠胃进行吸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而肌肉注射等注射方式,因所给药物的剂量较小,也不太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美国没有“退烧针”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但这在国内应该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美国严守“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输液”
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非常重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等疾病,美国医生也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而且不用抗生素;在美国医院,病人不到重病或紧急抢救,都不主张患者打针或打点滴。 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严重缺水时才考虑输液 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美国甚至没有“退烧针”,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很多美国人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之后表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病了的时候,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而一般当病人的体温在38.5℃以下,才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冰袋物理退热;当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者病患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 结语:显然,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绝大多数没必要通过输液来解决。中国人治病对速度和效果急功近利的追逐,其实是建立在一种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的背景下。如今误导已经造成,而且“医”和“药”之间的利益同盟使让种输液迷信依然在延续。在这种情况下,一份国家用药分级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我也不知道真假了。。。求粉碎
+ 加入我的果篮
为什么急功近利?你发烧了能放心请假么?能请几天?假期过了病还没好怎么办?扛着去上班?发着烧被当正常人用什么滋味?
至少在欧美,抗生素类药物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必须有处方。
至少在欧美,抗生素类药物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必须有处方。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已有讨论,烦请LZ移步。
活了20多年的,从来没打过吊瓶的飘过
的话:活了20多年的,从来没打过吊瓶的飘过+1
环境的恶劣程度不同,人摄入的营养不同,人的体质不同。这些不同导致了,同样的病症,体质强健的人,如果平时营养足够丰富,所处周围环境比较干净卫生的情况下,口服药物或仅仅是饮水和休息,就有可能康复。而对于身体本来就不够健康的人,平时吃的喝的又是些有中国特色化工产品,满大街垃圾污水狗shit 痰迹,空气中充满了已经具有抗药性的病菌,这种情况下采用“正常”的治疗手段可能就难以见效。见到别人的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对”就行了。想直接模仿,是学不到的,无论病人和医生都没有这个动力。
我就没打过吊瓶 顶多打打针吃吃药
央视在去年就做过专题报道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和病人也有关系……比如第一天病人去了医生开了药第二天病人又来了,说还是不行,那么医生就打针了第三天病人对医生说还是不行,那么只能输液喽……况且很多人因为以前对抗生素管制不严,都一些基础的抗生素都有了耐药性
美国的医疗体制在整个西方世界都是排倒数的在精英医疗领域完爆中国,在大众医疗领域被中国完爆拿美国医疗举例子,纯属“外国的月亮都是最圆的”的妄想
国外现在都信中医了来自
最终还是要加强医生的培养,我们又不是学医的 懂什么啊,医生的话还怎么信?
为什么急功近利?你发烧了能放心请假么?能请几天?假期过了病还没好怎么办?扛着去上班?发着烧被当正常人用什么滋味?
输液这个事儿,我觉得八成就是因为医生想赚钱,盈利,所以鼓励输液。与打狂犬疫苗道理无异。
引用 的话:活了20多年的,从来没打过吊瓶的飘过我今年都45了,也还没有个第一次呢。。。郁闷
……是不是有点太夸大其词了
因为政府不给钱了,医院只能自己赚钱养家,所以一切向钱看。。。小病不打吊针赚不到钱
这个标题可以吐槽你不快死都没医生来看你?
在中国,只有死透了的人才不打吊瓶!不输液的危害你知道吗?
整个产业链存在那么多年,打吊针哪里能停?
打吊针泛滥成灾,什么病都打吊针。暴利行业来自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生病输液时千万不能这么做,当心会丢了小命!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生病输液时千万不能这么做,当心会丢了小命!">生病输液时千万不能这么做,当心会丢了小命!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Copyright (C)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有病就输液,不好
  读者张先生:我经常感冒,听说生病最好去医院输液治疗,这样好得比较快。请问是否有病就得去医院进行静脉点滴治疗,别的方法可否治疗?
  “有事您言语”专栏记者:记者采访了本市第四中心医院有关专家。专家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但有的病人认为输液好得快,把输液当成一种又快又好的治疗方法,结果造成输液人员剧增,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分析表明,目前有50%以上用于治疗的静脉注射(点滴)是没必要的。静脉给药虽在治疗方面有特定优势,但其渗透压、药物微粒等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也多于其他给药途径。
  紧急抢救,多管齐下
  人如果得了危重症或突发疾病,为挽救生命就应该“多管齐下”治疗,包括:紧急静脉注射、静脉输液、舌下含服。因为这是最可靠的给药途径,可使药物迅速发挥药效。这些病人不一定神志清醒,血流和消化道排空情况也可能异常,所以不易估计外用和口服药的吸收情况。无论是口服还是打针,都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来决定。从安全性和药物效果分析,非紧急情况下能用口服药物治疗的就不要打针或输液,可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用静脉注射(点滴),但要遵照医嘱。
  输液治疗,存在风险
  输液治疗不像大多数患者想象的是快速治疗方式,也不是防病的最佳手段。相反,经常输液、滥用输液会带来诸多危害。首先,过度输液是导致抗生素滥用和过度用药的罪魁祸首之一,容易引发急性肺水肿、发热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引起体内菌群失调,导致耐药性增加,人体正常菌种被杀灭,有害细菌则大量繁殖,加重病情。其次,如不规范操作、一次性输液器质量等因素,还会导致微粒污染,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记者高小妹通讯员杜文越)
今晚网-今晚报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自己生病输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