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环上都是大肠杆菌平板,为什么要利用平板划线法得到

& 微生物的利用知识点 & “下图表示为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示意图。...”习题详情
10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9.8%
下图表示为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 &、水和无机盐。(2)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外,还要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温度、 &以及是否需要O2等。(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多采用 &法,而对接种环或涂布器灭菌时则用 &法。(4)平板划线时,为保证每次划线都从上次划线末端的微生物浓度开始,所以每次划线前都要 &,平板划线结束后,最后一次划的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的线 &。(5)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尿素溶液pH升高,这可用 &试剂来检验。用纤维素做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中可能还混杂有 &。(6)抗生素可以抑制肽聚糖合成,从而可以抑制多数原核生物繁殖。实验室现有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微生物混杂生长的固体培养基,已知大肠杆菌菌落遇伊红—美蓝试剂变为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高浓度食盐水,菌落为金黄色;酵母菌细胞壁成分主要为几丁质,营养条件好,氧气充足,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出芽生殖。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从一个培养基中,将三种微生物一次分离开来。(所需试剂可自选)实验方案: & &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7微生物的利用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下图表示为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水和无机盐。(2)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外,还要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多为识记内容,如培养基的成分、微生物生长条件、常用的灭菌方法等;平板划线法时如果划线相重合则不能分离出纯种;酚酞可检验碱性溶液,用纤维素做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得到纤维素分解菌,但自养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也能生存,需要进一步分离;根据条件可以将不同菌分离开来。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下图表示为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水和无机盐。(2)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外,还要考虑微生物...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下图表示为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水和无机盐。(2)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外,还要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考察你对“微生物的利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微生物的利用
与“下图表示为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水和无机盐。(2)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外,还要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相似的题目:
(2014o河南模拟)聚羟基丁酸酯可被用于制造生物可降解塑料.如图是科研人员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制备筛选碱性天然菌种的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 倒平板 .培养基中的蔗糖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 碳源 .该培养基除含有微生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外,还应注意调整适宜的 PH .(2)为了获得纯净的培养物,实验用的培养基最好选用 高压蒸汽灭菌 法进行灭菌.(3)为了检测菌液中活菌的数量是否适宜,可以采用 显微镜直接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 法进行计数,该方法计数的结果与实际数目相比 偏大(偏小) (偏大/偏小).(4)为使微生物易于从发酵液中分离且达反复使用的目的,可采用 固定化细胞 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包埋法 .&&&&
右图为葡萄糖浓度与某种细菌生长速率的关系图。葡萄糖浓度高于5 g/L后,细菌增长速率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直接影响DNA的复制?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细胞膜输入葡萄糖的能力趋近饱和?对细胞分裂所需的酶产生毒性?
如果发酵产品是产物,可采用下列方法分离提纯①蒸馏 &&&&②萃取&&& ③过滤&&& ④离子交换&&&& ⑤沉淀①②④①③⑤③⑤①③④⑤
“下图表示为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示意图。...”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下图表示为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水和无机盐。(2)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外,还要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温度、____以及是否需要O2等。(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多采用____法,而对接种环或涂布器灭菌时则用____法。(4)平板划线时,为保证每次划线都从上次划线末端的微生物浓度开始,所以每次划线前都要____,平板划线结束后,最后一次划的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的线____。(5)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尿素溶液pH升高,这可用____试剂来检验。用纤维素做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中可能还混杂有____。(6)抗生素可以抑制肽聚糖合成,从而可以抑制多数原核生物繁殖。实验室现有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微生物混杂生长的固体培养基,已知大肠杆菌菌落遇伊红—美蓝试剂变为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高浓度食盐水,菌落为金黄色;酵母菌细胞壁成分主要为几丁质,营养条件好,氧气充足,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出芽生殖。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从一个培养基中,将三种微生物一次分离开来。(所需试剂可自选)实验方案:____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下图表示为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水和无机盐。(2)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外,还要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温度、____以及是否需要O2等。(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多采用____法,而对接种环或涂布器灭菌时则用____法。(4)平板划线时,为保证每次划线都从上次划线末端的微生物浓度开始,所以每次划线前都要____,平板划线结束后,最后一次划的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的线____。(5)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尿素溶液pH升高,这可用____试剂来检验。用纤维素做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中可能还混杂有____。(6)抗生素可以抑制肽聚糖合成,从而可以抑制多数原核生物繁殖。实验室现有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微生物混杂生长的固体培养基,已知大肠杆菌菌落遇伊红—美蓝试剂变为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高浓度食盐水,菌落为金黄色;酵母菌细胞壁成分主要为几丁质,营养条件好,氧气充足,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出芽生殖。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从一个培养基中,将三种微生物一次分离开来。(所需试剂可自选)实验方案:____________。”相似的习题。服务热线:
如何用好试题精练服务
1根据学习阶段,找到测试内容
2参考试题解析,掌握规律方法
3每天坚持练习,稳步提升成绩
试题精练权益说明
德智全站经典试题免费练习;成为会员,全站经典试题及万道名校真题随时练习,更可享受全站高效名师课程+精准提分服务,提分技巧一网打尽!
高中生物知识点
题目:1/1  本题编号:6; 题型:填空题
已有48名同学做过此题,正确率为 94.87%
所属试卷:
难度:易 
分值:8分 
供稿老师:
学生平均完成时间:
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 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 和&&&&&&&&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 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 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 。
请输入您的答案:
  
该知识点下其他经典试题
关于序号为61333&&试题我要纠错:
您还能输入200个字
纠错提交完成,感谢您的参与!
如果您的纠错被采纳,会有惊喜哦!
您做的是单题测试,点击结束测试后,将关闭当前的页面!
您还没有登录,只能免费体验测试10题!
轻松成为德智会员:
选择会员类型
成为德智会员
目录式课程
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
没时间自己巩固提高?
不知道自己弱项在哪,
是不是还有漏网之鱼?
课内知识听不懂、跟
不上,快要想放弃?
难题越积攒越多,不
好意思张口问?
每道题都似曾相识,但
还是做不出正确答案?
德智帮你解决学习中的所有问题!苏净为您奉上微生物检测实用宝典_南部县教育局
> 苏净为您奉上微生物检测实用宝典
苏净为您奉上微生物检测实用宝典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 08:33&&点击量:
  接种与分离方法
  根据待检样品的性质、培养目的和所用培养基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1.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
  对混有多种细菌的样品,采用划线分离和培养,使原来混杂在一起的细菌沿划线在琼脂平板表面分离,得到分散的单个菌落,以获得纯种。划线的形式有多种,可将一个平板分成四个不同面积的小区进行划线,第一区(A区)面积最小,作为待分离菌的菌源区,第二和第三区(B、C区)是逐级稀释的过渡区,第四区(D区)则是关键区,使该区出现大量的单菌落以供挑选纯种用。为了得到较多的典型单菌落,平板上四区面积的分配应是D&C&B&A。
  2.琼脂斜面接种法
  主要用于菌落的移种,以获得纯种进行鉴定和保存菌种等。用接种环(针)挑取单个菌落或培养物,从培养基斜面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再从底部沿直线向上曲折连续划线,直至斜面近顶端处止。
  3.穿刺接种法
  此法多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或三糖铁、明胶等具有高层的培养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的穿刺接种可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接种时用接种针挑取菌落,由培养基中央垂直刺仄至距管底0.4cm处,再沿穿刺线退出接种针。三糖铁等有高层及斜面之分的培养基,穿刺搞层部分,退出接种针后直接划线接种斜面部分。
  4.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用于各种液体培养基如肉汤、蛋白胨水、糖发酵管等的接种。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倾斜液体培养管,在液面与管壁交界处研磨接种物,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此接种法应避免接种环与液体过多接触。
  5.倾注平板法
  本法主要用于饮水、饮料、牛乳和尿液等样品中的细菌计数。取纯培养物的稀释液或原样品lml至无菌培养皿内,再将已融化并冷却至45-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15-20ml倾注入该无菌培养皿内,混匀,待凝固后置37℃培养,长出菌落后进行菌落计数,以求出每毫升样品中所含菌数。
  6.涂布接种法
  涂布法接种是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活菌数,还可以利用其在平板表面生长形成菌苔的特点用于检测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抑杀效应。将一定量的菌液或稀释液加到琼脂培养基表面,然后用灭菌的L型玻璃棒或棉拭子于不同的角度反复涂布,使被接种液均匀分布于琼脂表面,然后贴上药敏纸片,或直接培养,本法经培养后细菌形成菌苔。
  高压灭菌锅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高压锅的灭菌效果关系到最终试验结果的成败,因此,实验室要定期对高压锅的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目前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化学指示卡
  化学指示卡只能监测灭菌锅的灭菌温度,并不能准确监测灭菌时间,通过颜色变化来达到监测效果。
  优点是使用方便快捷,缺点是不能准确监测灭菌时间。
  如果高压锅使用的频率较高,建议每次都在需要灭菌的的材料外侧使用化学指示卡作为标识。
  2、留点温度计
  留点温度计标化合格后方可用于验证试验。检测前,需将温度计的水银柱甩至40℃以下。每次监测后留点温度计的温差应在1℃之间,则说明灭菌器内的温度分布是均匀的。
  如果高压锅使用的频率较高,建议每个月用留点温度计对高压锅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3、生物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是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等。
  1)按结构分可分为片状生物指示剂和自含式生物指示剂。一般来说都是用的自含式的多,就是里面有菌片,外面是密封的安瓿。
  2)按培养时间可分为通用型生物指示剂和快速型生物指示剂。通用型生物指示剂根据芽孢复苏后指示菌种新陈代谢引起培养液pH改变,通过酸碱指示剂变色来进行判读,时间一般在24或48小时以上;而快速型生物指示剂根据芽孢复苏后的酶促反应,通过荧光进行判读,时间一般为3-4小时,同时国外正在研发更加快速的生物指示剂,有望在1小时之内得出结果。
  生物指示剂也是GB《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中推荐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优点是能够准确监测灭菌温度和时间,缺点是所需时间较长。
  建议每个季度用生物指示剂进行高压锅灭菌效果的监测。
  定量检测方法(平板法)注意事项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可分为定量检验和定性检验两类,其中定量检验又以平板法和MPN法两种最为常见。下面以平板法为例,简单介绍下定量检测中一些常见注意事项,以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参考。
  1、均质效果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均质过程是将样品与稀释液混匀的过程,如果均质效果不好就会使样品中的微生物不能充分混匀到稀释液中,那么试验结果就不能体现样品的真实情况。一般试验数值都小于真实值,目前国标推荐的均质方式是旋转刀均质器的均质杯法和拍击式均质器的均质袋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样品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十倍梯度稀释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十倍梯度稀释对定量检测方法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它可以将试验误差成倍的放大。比如10-1到10-2稀释时,如果只取了0.98mL,那么到10-5时,误差就被放大了1000倍。所以在这步操作时一定注意取液量要准确,并且每次稀释后,要将稀释液混合均匀,再进行下一步稀释。
  3、平板接种的注意事项。无论是涂布还是倾注接种,都要让微生物分布均匀,且尽量靠近中间,远离边缘,因为菌落生长在边缘时,不容易读取,且易连成片,在涂布时,要在平板中间加入稀释液开始涂布,尽量不要将液体涂布到边缘。在倾注时,也要将稀释液加到平板中间,然后倾注培养基,并轻轻旋转平板,使之混合均匀。
  大肠菌群MPN法的常见问题
  ①试验所依据的标准
  首先,查看要求MPN值的单位,是MPN/g还是MPN/100g。如果是MPN/g,按照
  GB6进行试验;如果是MPN/100g,依据卫生部颁布的通知要求,可以按照GB03进行试验。
  ②双料的接种和MPN表的检索方法
  如果制备的稀释度为10-1、10-2、10-3。其中,10-1取10mL接种于3管双料初发酵培养基中,另取10-1 1mL接种于3管单料初发酵培养基中,10-2取1 mL接种于3管单料初发酵培养基中。完成MPN法的初发酵接种。
  最后判定结果时,要依据复发酵的结果来推出初发酵为阳性的管数,再结合初发酵接种的稀释度为1,0.1,0.01。检索MPN表进行判定,注意表内MPN值随稀释度的变化有相应的变化。
  ③如何判定产气
  在MPN法中,初发酵和复发酵阳性管的主要判定依据是产气,但做样品检测时,很多时候大肠菌群的产气量不多,在小导管中很难看到,这时不能直接判定为阴性。轻轻晃动试管,然后将试管倾斜一定角度,如果有大量小气泡从底部升上来,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可判定为阳性。
  生化试验可疑菌纯化的目的
  致病菌检测过程中,生化试验或者初步筛选以后确证性试验以前,一般要求将可疑菌菌落纯化于特定营养型平板上,比如单增李斯特检验使用TSA-YE进行可疑菌纯化,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检测使用营养琼脂进行纯化。可疑菌纯化的目的有如下几点:
  一、根据纯化以后的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大小及形态,可以判断挑取的可疑菌是不是单独的纯菌落,有没有发生菌落叠加现象。
  二、生化试验一般项目较多,选择性分离平板上的可疑菌一般都带有颜色,无法制作菌悬液。生长较小的可疑单菌落无法满足接菌量要求,而且不能保证每个项目接菌量相同。实验结果会有差异。而纯化以后的平板上的所有菌落均来源于同一个单菌落,有大量的菌供生化试验使用。
  三、选择性分离平板一般都成分复杂,并且有一定抑制性,其中可能含有某些对个别生化产生影响的物质。而用于纯化的平板都是营养型的,不会对生化项目造成影响。
  沙门氏菌检验中血清学试验常见问题
  血清学鉴定是沙门氏菌检验中的重要鉴定方法,包括菌体抗原(0)鉴定、鞭毛抗原(H)鉴定和Vi抗原鉴定。由于血清学试验涉及的内容很多,所以我们在此给大家列出几个常见问题,以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参考。
  1、沙门氏菌判定时以生化试验结果为主还是血清学试验结果为主?
  我们在判定时应该以生化试验结果为主,在生化试验的基础上进行血清学判定。有的试验人员会直接用多价血清进行试验,不进行生化试验,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血清学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结合,非沙门氏菌的微生物也有可能带有沙门的类似抗原的。所以我们做鉴定的时候,必须先进行生化试验,在生化试验的基础上进行血清学鉴定。
  2、血清学试验要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只需要鉴定某个菌株是否属于沙门氏菌,那只需要做0多价和H多价血清就可以了。如果需要鉴定某个菌株具体是什么沙门氏菌,比如是否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或是否为肠炎沙门氏菌,那就需要进行血清学分型试验,从多价血清一直做到0抗原和H抗原的单因子,然后参照GB6沙门氏菌检验标准中附录B的表格查找对应的沙门菌名。
  3、0多价血清不凝集,就一定是0抗原阴性么?
  我们在做0多价血清时,如果没有凝集并不能直接判定为阴性,因为我们还要考虑Vi抗原的影响。Vi抗原属于K抗原群,是会阻隔0抗原和相应抗体的结合,所以有Vi抗原存在时,0多价血清是不会凝集的。GB6沙门氏菌检验标准中提到已知具有Vi抗原的菌型有: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因此,我们必须去除Vi抗原的影响。具体方法是将待检菌做成浓菌液,放入100℃沸水中煮沸15-60分钟,目的是破坏Vi抗原,然后再挑取菌液做0多价血清。如果还是不凝集,才能判定为阴性。
  荧光实验结果观察
  日常试验中,经常会遇到大肠杆菌需要观察荧光是情况。国标GB 2大肠埃希氏菌计数中第二法(VRBA-MUG计数),GB/T 6 水及水源水中的大肠埃希氏检验,都需要观察荧光,可见荧光结果观察的重要性。
  MUG是4-甲基伞形酮-&-D-半乳糖苷的缩写,该物质为&-半乳糖苷酶作用的底物,&-半乳糖苷酶与MUG结合并剪切&-半乳糖苷键,释放荧光显色基团4-甲基伞形酮,在紫外光(入=366nm)下观察,培养物发出蓝色荧光。
  观察荧光的条件:
  1)紫外光为366nm波长;
  2)在黑暗的环境下观察,有助于更好的观察荧光;
  3)紫外灯灯管最好直接照射在待测平板或试管上,无玻璃等物品吸收紫外光。
  4)使用空白管、阳性菌、阴性菌做对照。
  推荐使用&简易便携式荧光检测灯&,不但具备以上三个要求,而且避免了紫外灯直接照射人的情况,对实验人员有所保护。
  空白产荧光原因分析:
  1)试管或平血洗涮不干净所致。试管或平血中残留4-甲基伞形酮,会导致空白有荧光。
  2)观察荧光的紫外灯不合适。紫外灯波长虽为366nm,但外侧有玻璃灯罩、或者功率太大(瓦数太高、灯过亮)均会影响荧光效果。
  3)试管或平血本身原因。有些试管或平血,本身由于质量原因,在紫外灯下自身就带有光亮。使用前,可以先拿几种试管或平血装入蒸馏水,先在紫外灯下观察一下,然后挑取亮度比较暗的容器使用。
  建议:
  建议做荧光试验时,采用阳性对照菌同时观察,可更简单明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Nbjyj.Com All Right Reserved
南部县教育局主办 地址:南部县蜀北大道146号 电话: 传真: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
经营许可证编号:ICP备号& 微生物的利用知识点 &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习题详情
26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4.7%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 &次。(5)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因为菌株Q能降解多环芳烃菲,所以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菌株Q.(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4)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5)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对照组需加入等量无菌水;还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是菌种类比不同,即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主要考察你对“微生物的利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微生物的利用
与“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相似的题目:
(8分)据报道,从部分企业生产的速冻食品中检出葡萄球菌超标,“细菌门”事件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葡萄球菌能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在含卵黄的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周围会出现特有的乳白色的乳浊环。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兴趣小组欲检测某果汁类食品中含有葡萄球菌,请帮他们完善下列步骤。①配制培养基:称取适量的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等,加入蒸馏水,搅拌加热至完全溶解后调节PH,分装到锥形瓶后进行&&&&,在无菌状态下加入卵黄液(100ml10%灭菌NaCl溶液中加一个鸡蛋黄,振荡均匀)摇匀后立即倒平板。②接种:取待检测果汁2.5ml加入22.5ml灭菌生理盐水中,制成接种样液。实验组:将接种样液用&&&&法接种在含卵黄的固体培养基上。对照组:将&&&&用划线法接种在含卵黄的固体培养基上或不接种作为&&&&对照。将上述接种后的培养皿同时放在36℃的恒温箱中培养48h。③观察:观察培养基表面&&&&(2)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为葡萄球菌生长和繁殖提供&&&&。葡萄球菌能耐受高浓度的NaCl溶液,所以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可以将它分离出来,此培养基属于&&&&培养基。(3)若要统计某土壤样品中该活菌数目,宜采用&&&&法。&&&&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日,我国首次开展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有8名志愿者接种了艾滋病疫苗(或安慰剂),标志着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已与国际同步。据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杰介绍,这次他们从18岁到50岁非感染健康人群中选择49名志愿者接受长期临床研究,分8批进行,采取双盲对照、随机分组的方法。请回答:⑴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HIV的中文名称是&&&&。HIV能够攻击人体的&&&&系统,使&&&&细胞大量死亡。⑵HIV和人的关系是&&&&。⑶你认为安慰剂和艾滋病疫苗的区别是&&&&。为什么不对所有志愿者均接种艾滋病疫苗?&&&&。⑷由于采用双盲对照,所以无论是开展临床研究的医生,还是志愿者本人,均不知道其注射的针剂是疫苗还是安慰剂。假设实验结束时发现,由于疏忽,某志愿者无接种试剂编号记录(其他志愿者的结果表明,该疫苗有效),如何确定该志愿者接种的是疫苗还是安慰剂?其方法是检测其血清中是否存在&&&&。⑸8名志愿者接种后,为何还要进行多批接种?&&&&。⑹研究表明,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细胞中存在逆转录酶,说明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从遗传物质分析,研制艾滋病疫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_。(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_。(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____。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____。(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____次。(5)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____。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_。(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_。(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____。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____。(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____次。(5)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____。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板划线接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