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肾炎沈阳有名的私人老中医老中医

建国以来名老中医治疗尿血(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的总结--《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建国以来名老中医治疗尿血(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的总结
【摘要】:目的:通过对建国以来有关尿血(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文献的收集、整理与数据挖掘,总结出尿血的常见证候及中药治疗尿血的用药规律。
方法:电子检索建国以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MEDLINE筛选出有证候及具体用药的病案174例,利用Microsoft Excel表进行数据录入,对数据进行初步规范后,采用频数分析得出高频证候、药物及药类,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相关的药组及药对,并对其进行探讨。
结果:通过对名老中医著作的整理后,共得出尿血的常见证候有17种,分别为阴虚火旺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外感风热证,脾不摄血证,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热盛伤络证,热毒蕴结证,下焦湿热证,心火亢盛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经郁热证,脾肾阳虚证,湿热下注证,气虚亏虚证。通过频数分析得出频数出现在50次以上的药物有11味,频数25次的药物共有87味,总使用频率达86.7%,排在前十位的中药依次为生地、党参、丹皮、白茅根、甘草、黄芪、小蓟、茯苓、山药、山茱萸。前20味药物中补虚药占首位,占总用药的频率为21.64%。其次为止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
结论:通过频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数据挖掘,得出了尿血的常见证候及方剂的配伍规律,为今后临床治疗尿血提供了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R277.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聂莉芳;[J];中国医药学报;1997年03期
李明权,李峰,邹丽华;[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邓祥雄,黄俊山;[J];福建中医药;1997年02期
肖建新;[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戴恩来;[J];甘肃中医;1996年05期
杨宝元,贾巨,曹兴权,张淑云,李风兰;[J];河北中医;1997年01期
光辉,雷桂娥;[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4期
姚瑶;石君华;;[J];湖北中医杂志;2010年03期
方正而;[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肖相如,张绍武;[J];河南中医;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玉敏,蒋玉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胡顺金;倪英群;;[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5期
吕勇;王亿平;;[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陈涛;陈茂华;巩仔鹏;梁嵘;邓李蓉;胡月琴;;[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俞东容;[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楼基伟,柴可夫;[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武希兰;[J];北京中医;1997年03期
王洪霞,聂莉芳;[J];北京中医;2001年03期
林伟刚;;[J];北京中医药;2009年06期
张磊;田欣;于东林;王义国;张启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利华;;[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聂莉芳;韩东彦;余仁欢;于大君;孙红颖;王洪霞;林秀彬;张昱;徐建龙;;[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杨崇青;;[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张启明;王义国;刘保延;王永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宋镇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A];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宇光;[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徐丽;[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剑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崔赵丽;[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曾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胜;[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磊;[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莫芳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刘变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陈志强;[D];天津中医学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巍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武嘉兴;[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马洪刚;[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申凤云;[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蕾;[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涛;[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洪颖;[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赵晓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田丽;[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保珠;[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锋,王汉民,行利,王长海,程庆砾,叶传蕙;[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王海云;刘南燕;赵润栓;;[J];河北中医;2006年03期
刘志红;黎磊石;;[J];金陵医院院刊;1990年01期
齐春会,张永祥,沈倍奋;[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2年01期
孙伟;;[J];江苏中医药;2006年06期
刘新祥,毛以林,周珂,朱莹;[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03期
,方敬爱;[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年06期
王传德;;[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年12期
李启秀;;[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年06期
张召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刁本恕;周家骧;李小嘉;黄映君;林艳;;[J];四川中医;2007年02期
滕秀香;;[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08期
本刊编辑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本刊编辑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年07期
张润顺;周雪忠;姚乃礼;王映辉;;[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02期
本刊编辑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年06期
程怀庆;;[J];中医药学报;1993年06期
徐江雁;李郑生;刘文礼;李振华;;[J];河南中医;2006年01期
;[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先军;刁本恕;;[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赵玲;;[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杨建宇;李彦知;张文娟;贾少谦;魏素红;李志明;;[A];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三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冯彬文;;[A];2008全国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名店、名药、名厂”品牌发展战略暨“中医中药我为你骄傲”大型建言论坛活动论文集[C];2008年
;[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王兵;黄吉赓;;[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邓小英;;[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赵利华;黄瑜;庞勇;;[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唐勇;张晓娟;;[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方洁;[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陈梦生;[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闫丽新;[N];健康报;2005年
李全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刘卫华;[N];新华日报;2006年
秦秋;[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崔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徐春柳;[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蔡永敏;[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刘文选;[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燕嫱;[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庞博;[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万胜;[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陈守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容志航;[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郑身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金智慧;[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郑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杨利;[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王君鳌;[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丽卉;[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田野;[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高冲;[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马帅;[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周光;[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周晓露;[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董利利;[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秀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幼雯;[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韩娜娜;[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现在在:
海宁这位百岁老中医耳聪目明 至今还在为民看病 他长寿的秘诀是?
来源:通讯员:邬振东作者:俞佳婧
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烧饭做菜亲自下厨,你能想到这位老人都快101岁了么?
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烧饭做菜亲自下厨……他每天要爬三层楼,上下楼梯台阶90多个阶梯,老楼房台阶特别的陡,年轻人多感到吃力,他还时常到袁花镇河西社区打麻将,来回要行走1公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面前的这位老中医即将迎来101周岁生日的老寿星。3月12日上午,笔者带着疑问,走进袁花镇河西街社区海宁市名老中医殷保霖家,他老人家住在袁花镇河溪街,一幢70年代建造的老式楼房里,他住房只有一间,中间隔开一层,他小儿子殷勤很孝顺,就在外间搭了一个床铺每天陪伴父亲,一走进殷保霖的卧室,房间布置得干净整洁,他前几年订了好几份报纸,嘉兴日报,还订了一份中医报,每天都要阅读,他很关心国家大事,除了看报纸外,还看电视,基本上看新闻联播节目,有时看一些戏曲类节目,当得知笔者来采访他时,他连声说:“谢谢你,我还小呢”,便起身说:“请坐,”声音洪亮有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百岁老人并不稀奇,但身体如此硬朗的老人却很少见,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出生于三代中医世家早年就读上海中医学院家住海宁市袁花镇的殷保霖,出生于三代中医世家,生于1918年10月,生有四个子女,夫人已故,爷爷陆先生是中医外科,父亲是中医内科,父亲为了培养儿子继承父业,大儿子殷保霖1934年就读于上海中医学院,读了三年大学,在最后一年准备实习时,不料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攻打上海,上海沦陷,许多大学生到乡下避难,殷保霖在上海读了三年大学后,回到袁花跟随父亲行医,1938年袁花沦陷,日本侵略军侵占袁花,实行三光政策,沿路烧、杀、抢,袁花镇大片房屋被烧光,老底子袁花镇街道要连接到袁花南石桥,被日本人烧掉,袁花镇比现在还大,殷保霖家也遭难,镇上的住宅和家里的财产被日本人一把火化为灰烬,袁花民众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殷保霖父亲含泪痛骂,日本鬼子丧尽天良,心情万分沉痛,全家妻儿老小逃到乡下(现在的红星村)租房看病,父亲和爷爷每天担惊受怕 ,在1940年相继病故,殷保霖挑起了全家的重担,继续为乡民看病治病,维持一家生计。解放后参加袁花联合医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新中国,1951年12月成立袁花区中西医联合诊所,是海宁市第一个成立的联合诊所,成为全省的典型,省卫生厅在袁花联合诊所召开各县卫生局长现场会议,推广袁花联合诊所经验,从私人行医到组织成立联合诊所为民看病经验,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是伟大的,殷保霖挑起了袁花医院的重担,还到省里作了袁花联合诊所经验介绍。1956年撤区拼乡,成立了袁花联合医院,期间他兢兢业业为民看病治病,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在70年代,袁花镇西村朱林华患了慢性肾炎尿毒症,面色苍白,脸部浮肿,双腿浮肿,小便少解,先后到多家医院看病未见好转,听说殷医生中医蛮好,便请殷医生给他治病,经过二三年的中医治疗,终于把病治好,现在50多岁,没有发过病,每年都要来拜谢殷医生,这样的事例很多,不一一叙说。1984年他在袁花医院退休,退休后又在袁花医院发挥余热,为民看病治病,在后来几年他和杭州来的一个专家,在星期一和星期四轮坐门诊看病。退休回家义务为民看病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已是101岁的老中医殷医生退休回家后,不少市民还继续找他看病,他义务为他们诊治,不收费,只要有病人找他看病,他乐意为他们诊治,前几天就有人找他看过病,受到群众点赞。他待人和睦相处心平气和吃得清淡从不挑食他的一生从不与人计较,为人厚道,也没跟人吵过架,不去跟她们计较,视病似亲人,对病人认真负责,对业务精益求精,经常做好事,为病人把脉看病。他平时吃得很清淡,以蔬菜为主,从不挑食,早上煮粥时放二个红枣,把一个洗干净的鸡蛋连壳放在粥里一起煮,等粥烧好后,把鸡蛋拿出来剥去壳再吃,早餐吃一大碗粥,中午吃1小碗半饭,以蔬菜、鱼为主,晚上吃1小碗半饭,以蔬菜为主,下午2点多钟,吃点心是1瓶牛奶。他从不碰滋补品,他喜欢喝白开水,三餐定时定量,从不贪食。作息规律生活节俭“晚上吃好夜饭看新闻联播节目,特别喜欢看海宁新闻,作息时间很准时,他一般早上7点钟就起床,开始自己烧粥、烧水、做家务。他有午休的习惯,中午休息1小时左右,晚上8点钟前就上床睡觉,”儿子殷勤说,他每天总是要喝上几杯白开水,他的视力不比年轻人差,看报不用戴眼睛,人很清秀,日常生活都由自己料理。家庭和睦平时很少感冒“他家庭和睦,身体一直很好,平时很少感冒,不挂盐水,做小辈的从不和父亲拌嘴,他的奶奶活到104岁,他的叔叔在香港,今年也已经97岁了身体很好,”儿子殷勤说。一位资深的医生告诉笔者,长寿的老人,一般都具备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心理健康(包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气开朗的性格等),二是经常户外活动,三是生活有规律不挑食,三者缺一不可。李可老中医治肾病
李可老中医治肾病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09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名老中医邓尔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下载积分:2990
内容提示:名老中医邓尔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4|
上传日期: 00:44:2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9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名老中医邓尔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关注微信公众号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当代名老中医从脾论治肾病蛋白尿经验拾萃
肾系病资料汇编
当代名老中医从脾论治肾病蛋白尿经验拾萃
脾主运化,输布精微,分化水湿。水谷精微之气,经脾之升发,散精于五脏,敷布于六腑。现代医学之肾脏为病,或因脾气虚弱,或因脾阳虚损,或因外邪内因相干,致脾之升降失司,不能升清降浊,清气下陷,精微下注而为蛋白尿。这其间亦与肾之固摄、肺之宣降失司有关。临床治疗也当诸法共用,组方用药为各式方药的巧妙
组合。而治脾之法尤为重要。诚如西安姚树锦所言:“治脾可以左右逢源,上输心肺,下益肝肾,外灌四旁[lJ。”本文拟对当代名老中医从脾论治蛋白尿之临床经验作以整理分析,以与同道共飨。
1。健脾益气
蛋白尿之属虚者,固因肾虚不能固摄精微下泄而为之。然而,肾之虚者莫不与后天脾虚有关,况精微物质的输布为脾主运化的主要作用。故蛋白尿之治固肾不可忽视健脾益气。陕西杜雨茂教授早年治疗蛋白尿多从肾治疗,但对部分病例有时屡治无效,后遵“肾之蛰藏,必籍土封之力”,对肾虚为主而兼见纳差,食后腹胀,大便稀澹,面色萎黄者,常于补肾之中加入补脾之品(如四君子汤加黄芪等药)疗效大进。上海叶景华对慢性肾炎蛋白尿表现为面浮肢肿,腰酸乏力,薄,质淡红,脉细者,以补肾固摄,健脾益气为主,药用鹿衔草、褚实子、金雀根、白术、党参、黄芪、芡实〔3〕。
慢性肾小球肾炎激素减后,临床表现以尿中蛋白多为特点。山西赵佐认为,蛋白的丢失与脾胃抑制微量物质在体内的排泄密切相关。故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为主方。药用至蛋白完全消失,各项检查恢复正常为止。处方:生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生甘草、当归、桂枝、茯苓、猪苓、泽泻、扁豆、薏米、山药、莲子、白茅根、车前子、生姜、大枣。
2。健脾渗湿
蛋白尿与脾不升清有关。脾升清运化失常,水湿代谢紊乱,自有湿邪停留,此乃脾虚夹实之谓。且湿为阴浊之邪,可迫精下泄,故健脾渗湿对于蛋白尿之治疗亦为必要,与固摄之法相反相成。河北田乃庚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脾气虚者,常用益气健脾消白汤:黄芪、党参、淮山药、薏苡仁、茯苓菩、莲子、当归、白术、柴胡、萆薢、芡实、桑螵蛸。此方在健脾之时,用了渗湿之品[5J。空军杨宗善治蛋白尿,用薏仁、玉米须、云茯苓、石苇以利湿;用金樱子、芡实、莲须、五味子以固摄,疗效满意[6j。湖北洪竹书老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尿蛋白的丢失,主要是脾湿下注,肾关不约而致精气不固,故必用茯苓以健脾渗湿,鹿角霜以益肾固精,治其本源。渐江马莲湘自拟消蛋白基本方。方中以黄芪、玉米须为主药,益气升脾,降泄浊阴,山药、山茱萸益脾温肾固
摄,同时佐以茯苓、薏仁健脾利湿。对于湿困明显者加用苍术、槟榔、砂仁。
3。温补脾肾
慢性肾炎蛋白尿常伴见面色恍白、面浮肢肿,神疲纳呆,腰疲肢软,形寒畏冷,小便混浊,舌质偏淡或淡胖,脉细弱。此为脾肾两虚。治疗须脾、肾两脏双治。周鸣岐强调他治慢性肾炎蛋白尿从肾人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使阴阳平衡,使肾强精固。但其用药则为人参、黄芪、山萸肉、茯苓、山药、菟丝子、冬葵子、金樱子、桑堪子、龟版胶、鹿角胶、鱼缥,方中人参、黄芪、茯苓、山药等为益气健脾之品。
温补脾肾法之临床用药,多为健脾益气与温肾固摄相合而成,黄芪,金樱子又很是常用。如上文周鸣岐氏之方,周氏方中黄芪用量为50一100g。陕西杭逢源治疗肾炎常用方为:紫苏、桑皮、麦冬、木瓜、槟榔、桂枝、焦术、玉米须、茯苓、猪苓、泽泻。当尿中蛋白不消时加黄芪、金樱子益气收摄。广州洪钦国治脾肾两虚型之肾
炎蛋白尿方为:金樱子30g、茯苓18g、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2g、女贞子18g、旱莲草18g、菟丝子20g、莲须12g[ll〕。江西张海峰治疗肾炎蛋白尿,选用益气、固涩、通淋、补肾的生黄芪、金樱子、芡实、续断、爵床等中草药来消除蛋白尿而获效[l2〕。名老中医此等用法甚为广泛。盖黄芪益气而有固摄作用,金樱子固摄而
适用于下焦,益气与补肾相兼也。
4。益气滋阴
肾小球肾炎开始为阳虚,病程日久,阳损及阴,阳虚可转化为“气阴两虚”。或因湿热内蕴,损伤脾肾气阴而为病。气虚临床表现为四肢疲倦,懒于言语,动则气乏,面浮色眺,舌体胖嫩;为心烦发热,咽干舌干,手足心热,舌尖红苔薄;脉象弦滑或弦数。肾精下泄,气不固摄则见大量蛋白尿。临证之治,张琪教授拟方为:黄芪50g、党参50g、地骨皮20g、柴胡20g、甘草10g、石莲子15g、茯苓20g、麦冬20g、车前子15g、黄芩15g,如内热症状重于气虚症状时,宜加人滋阴和清热解毒之品,如玉竹、知母、花粉、白花蛇舌草、公英、银花等。广州何汝湛则用女贞子、菟丝子、金樱子、山英肉、芡实、莲须、牡蛎、杜仲、党参、北芪、白术等。张镜
人教授用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配人莲须、芡实涩收及米仁根、石苇、大蓟根清化湿热。
1朱亚利.姚树锦老师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陕西中医,):145
2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肾炎尿毒症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3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肾炎尿毒症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93
4赵佐.慢性肾小球肾炎激素撒减过程中的中医药治疗经验.中医杂志,):27
5昊俊喜.田乃庚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中医杂志,):243
6杨宗善.脾胃学说在治疗慢性肾炎中的应用.陕西中医,):243
7许德甫.洪竹书老中医运和获菩鹿角藉对药的经验.陕西中医,):245
8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肾炎尿毒症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19。
9周鸣岐.慢性肾炎证治.中医杂志,):15
10郭维一慢性肾炎证治.中医杂志,198份;2?(10).21
U洪钦国,慢性肾炎证治.中医杂志,):21
12张经生.张海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简介.新中医,):8
13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肾炎尿毒症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41
14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肾炎尿毒症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5张镜人.慢性肾炎证治.中医杂志,):15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ccvv120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2:37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肾病老中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