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作文三百字河缤路三百字河、花、树、竹

烟花三月何必下扬州 春满香河景醉人
说起阳春三月,人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李白所写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美诗了。李白将扬州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用仅仅“烟花”二字描述,甚是妙哉。其实若是你看到香河春景后,怕是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三月赏景何必远下扬州?香河风情就让你流连忘返”。因为香河的春日水边美景似乎都天生为古诗词中的意境而生,那句诗又恰巧在诉说着香河的故事......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现实社会之中恐怕难有书中描写之地。但是在初春的香河运河边,桃花早早地把春来报,而这一场景似乎再现了《桃花源记》中进入世外桃源前看到的美景——夹岸百步都是落英缤纷的桃花,都在朵朵争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中描写的初春场景丰富动感,可称得上是“诗中有画”,而香河运河上的场景恰是为这句而生的。运河边上桃花初放,运河水暖,群鸭开始戏水。春风吹起层层涟漪,点染了初春的气息,看到如此风景便能体会到诗中的意境,可称得上是“画中有诗”。在此体验闲云野鹤般的“佛系”生活,是不是也别有一番风趣?
而到了傍晚,北运河又是另一种风情。“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诗句中描写的是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正恰如诗中所描绘的,香河的北运河晚景正和诗中画面是一致的,柔和安静的北运河沉浸在闪着黄金般的色彩与华贵的晚霞之中,绚烂的红色代替了运河水本来的颜色,渔船纷纷归航,此时此景与诗中所差的也就是渔夫归来的歌声罢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春季来临,潮白湿地的水如镜子一般透亮,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似乎潮白河上空中的一切美好都映在河中。潮白河在香河县的流域范围,由自然式水系向人工化水系变化过度,景观特色兼具两种不同的风格。行走在岸边,尽情享受这里的独特风光,如此轻松、惬意、放心、舒适的香河,怎能让人不心生欢喜呢?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诗中描写的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等景色,你也许会想如此田园清新的风景,该去哪里寻找?其实在香河乡村中,就尽显诗句中所描写的画面与意境,进入这里,外面的喧闹似是被隔绝在外了,诗人所描绘在此皆可探寻。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句中所写是钱塘湖的湖东景色,其中最令白居易流连忘返的,还是他所描述的,他眼中最为喜爱的绿杨掩映的白沙堤。其实这句诗用到香河县中信国安第一城正安宫外正合适,春风拂柳,绿杨掩映,碧水涟漪,堤岸旁风景如画,有所区别的也只是柳树掩映的是巍峨耸立的正安宫罢了。
虽然如今季节还未到夏季,荷花尚未含苞,但香河的荷花却是不得不提的。比如像“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中描写的闲时生活中农家姑娘笑着归家,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顺流而下的渔舟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香河县有很多赏荷的好去处,比如中信国安第一城内可以体会“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中所写,荷花丛中有一叶扁舟摇荡舟的美妙。也可以来到刘宋镇的万亩荷塘,除了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荷塘之中陶醉,还可以听一听这里的爱情故事。
据传说,在北宋年间杨六郎及时救驾脱难,柴郡主恰在御驾中随行,对杨六郎一见钟情并赠荷花香囊以定情,后成就姻缘。后因柴郡主爱荷,杨六郎便在营地外种植大片荷花,为方便郡主赏荷,六郎又建观荷亭。荷花盛开时,两人携手登亭,赏荷咏诗。庆功台村种荷的源头便由来于此。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绵延的藕塘、盛放的荷花、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承载在这一片水净河清的环境之中。怕是到时来此处赏荷,你的镜头都拜服在这美景之下了吧。
在香河境内,还有许多无法用言语可表达的美景,光单单这里的春季,就有如此多的美景让人可访、可赏、可叹。如此这般,烟花三月何必下扬州?来这诗意遍地的香河,细细品味一下春之韵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微信公众账号提供营销推广服务的第三方平台
北京市综合新闻门户网站
今日搜狐热点十面“霾”伏的春天--《好家长》2014年16期
十面“霾”伏的春天
【摘要】:正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们都喜欢歌颂春天美丽的景色,"竹外桃花三两枝""天街小雨润如酥""碧玉妆成一树高"……都是流传千古绝世佳句。只要稍加想象,就可以看到春天的美景了。但是现在,春天的美景也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了。南京的春天,不再是五颜六色姹紫嫣红。今年的春天,整个南京都被灰暗且浓厚的雾霾所覆盖,南京城失去了原来缤纷绚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2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芳洁;;[J];新语文学习(初中版);2007年05期
张荆晶;;[J];网球俱乐部;2009年03期
叶皓;;[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郭黎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洪建新;;[J];历史教学问题;1984年06期
鲁国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斑斑;;[J];小学生时代;2007年12期
于志兵;张宇;;[J];开心老年;2010年02期
景爱;;[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张忠民;;[J];历史教学;198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泉;;[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孙宅巍;;[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刘明诂;秦嘉禾;;[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程彩霞;;[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姚亦锋;;[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经盛鸿;;[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管尔东;;[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苏天钧;;[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罗宗真;;[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胡正宁;;[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俞巧云;[N];新华日报;2002年
本报记者  王文志;[N];经济参考报;2006年
俞侃;[N];新华日报;2004年
左中甫?通讯员
韩菲;[N];南京日报;2007年
帅勇?本报通讯员
杜彬;[N];南京日报;2007年
叶皓;[N];新华日报;2010年
王燕宁;[N];科技日报;2004年
记者 师擎;[N];南京日报;2005年
杨丽;[N];中国证券报;2007年
记者  师擎;[N];南京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能杰;[D];厦门大学;2009年
杨晓斌;[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立;[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徐玫;[D];东南大学;2006年
江竹兵;[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支彧;[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王军围;[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熊浩;[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龚玲燕;[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叶邦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杨蕾;[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周勇;[D];南昌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谈谈农家的庭院绿化--《江苏林业科技》1987年03期
谈谈农家的庭院绿化
【摘要】:正农家庭院不仅是人们休息和活动的生活场所,也是具有经济开发前途的空间。在农家庭院绿化,不但可以美化环境,保护住宅,而且能充分利用零星土地,生产木材、竹子、果品、香料、药材和其他一些林副产品,增加经济收入。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建设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新建住房犹如雨后春笋。如果能在庭院周围做到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五彩缤纷,冬季松柏常青,那一定会给人们增加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无穷的乐趣,人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休息、活动和学习,一定会感到幽静,舒适自在,精神倍增,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庭院绿化除了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外,它们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空气新鲜,同时,还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截留尘埃,吸收放射性物质,降低噪音。在夏秋台风季节,庭院绿化能降低风速,保护房屋,这在江苏沿海
【作者单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佟永宏;;[J];国土绿化;2011年06期
张兴安;田丰;何君;宁秀波;白晓洁;;[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9期
;[J];新疆林业;2011年03期
杨文军;;[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姚领;;[J];河南农业;2011年13期
江玉珍;;[J];现代园艺;2011年12期
陈灼华;张伟军;;[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祝慧连;杨秋丽;;[J];华章;2011年18期
吴宁刚;邓碧娟;;[J];现代园艺;2011年11期
熊兰;向知燕;;[J];现代商业;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卫发兴;王坤宇;;[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卫发兴;王坤宇;;[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赵本正;;[A];机遇与挑战——北京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研究论文集[C];2003年
刘志芳;宋婕;张克勇;;[A];全国园林植物保护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兰英;[N];菏泽日报;2008年
李善奇;[N];保定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施耀花 实习生 王克;[N];白银日报;2011年
杨乐 实习生
易熙晗;[N];南宁日报;2011年
郑晔;[N];宝鸡日报;2008年
罗娟 龙明明;[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9年
王玉国;[N];天水日报;2009年
通讯员李健;[N];昌吉日报;2009年
赵丹 通讯员
冯萍;[N];嘉兴日报;2009年
曲方;[N];赤峰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永曙;[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晏丹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胡绪海;[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请问 春江花月夜 写的是 何处 扬州吗??? 多谢_百度知道
请问 春江花月夜 写的是 何处 扬州吗??? 多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唐代的扬州曾经出过一位诗坛奇人,奇就奇在他因为一首诗而流芳百世。他一生究竟写过多少诗我们不得而知,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两首,其中一首属平凡之作,而另外一首可谓石破天惊,为千古绝唱。这首诗古人曾评价为“孤篇盖全唐”,今人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诗的名字叫《春江花月夜》。  这首三十六行的诗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如同一首完整的乐曲或图画,我们很难摘取其中一部分,只有将全诗抄录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是一首用陈隋乐府曲名而作的诗,其他同名诗几乎都是狭小浅露、浮靡艳情的宫廷诗,只有这首诗才名副其实,真正表达了春、江、花、月、夜的各种意境。全诗以月为主体,是其他一切的精、气、神;以江为场景,为所有景物提供了无限的舞台。诗的宗旨是刻画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炉,充满幽美邈远、惝恍迷离、五彩炫目、气通苍穹的夜景。  在诗人的眼里,月是有形的,如“明月”、“孤月”、“斜月”,又是无形的,“卷不去”、“拂还来”;月可近可亲,如“江月”、“乘月”,又难以琢磨,“藏海雾”、“复西斜”;月变幻无常,如“初月”、“落月”、“月徘徊”,又恒古不变,“年年只相似”。正是这样的月亮,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再来看看诗人笔下的江。这是春天的江,江水伴着海潮,随潮来去,波涛闪耀千万里;逝去的江水连着天边,江天一色,一尘不染;江面撒满月光,与江心岛上的白沙几成一色;江岸弯曲,江水环绕岸边的花丛蜿蜒而行;江湾处有江潭,潭中的月影慢慢西去,正如春去落花,无可奈何;江畔有人家,有人楼上愁,只有远处的江边树林能解离情。所有这一切,都铺陈在月色之下,因而产生了朦胧、凄迷、斑斓的景象。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像呵,活脱脱就是一幅大气恢弘的中国水墨画。  有了精灵古怪的月光,又有了神情万种的江景,似乎还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不用担心,诗人不会忘记的,看看诗中的这些描述:明月楼、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扁舟、青枫浦、碣石、潇湘……我们仿佛看见,江边楼上不眠的思妇与远在他乡漂泊的游子,他们正在遥寄相思,互诉离情。  诗人从赞美自然的景色,到讴歌人间的爱情,再到感叹人生的哲理,让景、情、理水乳交融,把天、地、人合而为一,使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静止与流动、点滴与浩淼、眼前与遥远、浅显与深邃浑然一体,难怪整首诗蕴含了迷人的魅力。  春江花月夜,在创作手法上是用春、江、花、月四个要素构成一幅夜景,再简约一些,就是抓住“月色江景”这一主题。在其他诗人那里,月也好江也好,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只适合吟花弄月,嗟叹情愁。而在这位扬州诗人看来,那一江一月、一花一树、一楼一台,能够上接天宇、广达海洋、远至千古、深通性理,寥寥二百五十二字,足以叫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当年张若虚应该常常踯躅于扬州郊外的长江边,看着由东渐西、由上弦至下弦或由下弦至上弦的月亮,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一千多年过去了,岁月蹉跎,但风物依旧,不妨让我们回到当年张若虚驻足的地方,细细地品味扬州的春江花月夜。  春——  春天是扬州最美丽的季节。“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绿杨城郭是扬州”,只要读一读这些诗句,我们对扬州的春天就已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了。  扬州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冬天常大雪缟天,冰冻三尺。一旦春天来临,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春天到来的信息最明显的莫过于杨柳发芽。这柳树,冬天里是一根根的枯枝,只听得惊蛰后一声春雷,根根枯枝顿时蓄满苞蕾,渐渐长出了新芽。等到清明前后,嫩黄的树叶挂满枝头,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柳树吐叶捎带出一丝丝白絮,落在地上扭成一团,经风一吹犹如彩蝶在空中轻歌曼舞。扬州人又特别喜欢杨柳,不仅湖畔、河边遍插垂柳,连大街小巷、私家庭院都可以见到这种树。每到春天,扬州到处杨柳青青,柳絮纷飞,所以才有李白的“烟花三月”、杜牧的“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李斗的“城里扬花城外柳”等等描述。扬州有许多广为人知的民歌,如“茉莉花”、“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等,其中“杨柳青”就是专门赞美杨柳的。  杨柳的绿仅仅是春日扬州的色调之一,事实上在这个季节里扬州到处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在城里,无论是园林还是街头,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若是走到郊外乡下,景色更是美不胜收。扬州的乡村为苏北平原,多水乡泽国。在那些众横交错、大大小小的河流、水渠、湖泊、草荡、潭塘沿岸,自然是一崭齐的杨柳,与柳树并排或间隔的,是一丛丛的桃花。这就形成了红绿二色。继续往远处看,这桃红柳绿其实只不过是点缀,更广阔的、一望无际的是油菜花。大遍大遍鎏了金似的油菜花,间或有些杨柳、桃花,似网似团,若隐若现,浓妆淡抹,浑然写意。这种由柳桃菜三样植物、高中低三个层次、绿红黄三种色彩搭配组成的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又如何不叫人销魂?  江——  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与其他滨江城市不同的是,江是扬州的立市之本。吴王夫差沿江向北开邗沟、筑邗城,奠定了扬州的基础。邗沟后又被称为邗江,今扬州主城就有邗江区。扬州史上曾几次被称作“江都”,今扬州东郊仍有江都市。中国的母亲河之一长江,它的别称“扬子江”,就因为扬州临江古有扬子津渡口。  古时的扬州南距江、东距海都比今天近得多。曾经做过吴王刘濞侍从的枚乘写过一首著名的汉赋《七发》,其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涛而之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勤兵……此天下怪异诡观也!”这段“广陵观潮”的文字,说明距今不到二千二百年的扬州,每当海水涨潮,江水潮涌,其势如破竹,惊天动地。这种景观今天在钱塘江近海还能见到,而在扬州早已不存。唐代诗人李绅在《入扬州郭》序中也曾说到:“潮水旧通扬州郭内,大历以后潮信不通。李欣诗‘鸬鹚山头宿雨晴,扬州郭里见潮生’,此可以验。”可以看出,就在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扬州,海潮不仅到达城边的长江,甚至能够进入城区的内河。  古扬州南有长江,东有邗江,北有保障湖,城区内更是河流纵横。难怪人们曾经把过去的扬州比作“东方威尼斯”。河多自然桥就多,古诗文中有“二十四桥”、“入郭登桥出郭船”、“不知今夜秦淮水,流向扬州第几桥”等,描绘了扬州的桥景,足见古扬州堪称桥都。  说到扬州的江,还有两样值得提及。一是江边的瓜洲古渡,它位于古运河的入江口,旧时南来北往、沿江上下的船只和乘摆渡过江的行人必经此地。因此,尽管它是一个渡口小镇,却大名远播。历史上曾经有许多文学家作笔于瓜洲。白居易的诗“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使瓜洲成为浪漫、情愁之处;王安石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使瓜洲成为怀古、游历的胜地;冯梦龙描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使瓜洲家喻户晓。二是江里的特产。扬州一带的长江里有许多独特的水产,如河豚、刀鱼、鲥鱼、江蟹等,这些水产不仅十分珍贵,其它地方绝生不出,原因就在于它们来自东海,溯江而上,只到得扬州这里的江段,任凭江水川流不息,上游或下游偏不去、不留。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曾有一首名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由此可知,河豚成熟于“烟花三月”。说来也奇,这河豚原生长于东海,每年秋冬进入长江,不辞辛苦逆水前行,到扬州一带便繁衍它们的后代,等来年春季儿女们长大,便带着它们返回大海。同样来自东海的江蟹,它们本为海蟹,只因喜欢与河豚交换地场,每年河豚一走,蟹妈妈便沿江来到扬州一带,产下它们的幼子,等秋天子女们膘肥体壮,它们又集体东游入海,把地方让给河豚。如今的人们把海蟹后代圈养于内河湖泊,成为“闸蟹”,其品质已大不相同。  花——  前面曾说到,春天的扬州百花争妍,那么,它们中有没有扬州独特的花呢?有的,它就是名冠天下的琼花。琼花属忍冬科,为小乔木,据说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气候下变异的一个品种。此花花形较小,常为八朵如茉莉花大小的白色小花朵簇拥着淡黄色的花蕊,花开于四、五月份,有淡淡的清香。就观赏价值而言,此花实属一般,但它却十分名贵,最称奇的是它只适合在扬州生长。据史籍记载,宋代曾几度将琼花移植皇宫,均无花而返。金人攻克扬州后,曾截琼花而去,未能成活,而留下的根却蔓出新芽,长大如初。  史料还记载,扬州的琼花原本只一株,长于后土祠内。北宋扬州太守王禹偁最早作琼花诗,诗的叙文中写到:“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本也,俗谓之琼花。”之后的几位扬州文人太守都对琼花大加赞赏,韩琦称之为:“维扬一珠花,四海无同类。”刘敝的诗云:“东风万物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鲜于侁则叹曰:“百花天下多,琼花天上稀。”被称为“文章太守”的欧阳修知扬州时,更是对琼花推崇倍至,在后土祠修建了“无双亭”,并赋诗:“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这么多的诗句齐颂琼花,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它举世无双,而是因为此花清秀淡雅,朴实无华,此等特性最为文人墨客所喜爱。  除了琼花,芍药也为扬州名花。芍药天下皆有,但扬州曾数度独领风骚,以宋、清为最。宋孔武仲在《芍药谱·序》中写到:“扬州芍药名于天下,与洛阳牡丹俱贵于时。”李时珍《本草纲目》评论芍药:“处处有之,扬州为上,谓之得风土之正,犹牡丹以洛阳为最也。”清《花镜》中亦称:“芍药惟广陵者为天下最。”不难看出,被冠以中国“国花”的牡丹和芍药,一在洛阳,一在扬州,二者平分秋色。  宋代的扬州几乎遍植芍药。每到仲春,芍药盛开,繁荣似锦,为此每年还举行芍药会。此花与琼花截然不同,花硕且艳,极为张扬,可谓雄冠群芳,由此也费了不少文人的墨水。韩琦的芍药诗云:“广陵芍药真奇美,名与洛花相上下。”苏东坡也曾写下:“扬州芍药天下冠”。到了南宋,金人攻掠扬州,这时候的词人姜夔写了一首《扬州慢》,其中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可见此时城虽破,但芍药犹在。  月、夜——  月几乎是文学家为之讴歌的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诗词赋文吟颂月亮。然而,它们当中顶数赞美扬州月亮的诗文最负盛名。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外,我们还记得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他还有另一首赞叹扬州月亮的诗:“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与杜牧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徐凝,更是把扬州月亮推到了极至,他写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从此,不仅再没有人的扬州月亮诗超过他,而且因为他的这首诗扬州月亮誉满天下,扬州也成为月亮之城。  扬州月亮或者说月景之所以能盖世,大概和它多水有关。扬州曾被称作东方威尼斯,城内城外江、河、湖交错,人们出城登船、入城登桥。不难想象,每当明月风静,人们漫步扬州街头,或站在居室窗前,仰天皓月当空,低头明月盈盈,人处两重天,享尽天上人间。又因为扬州桥多,在桥上观月自然更加赏心悦目。最典型的要数五亭桥观月了。五亭桥有十五个桥洞,逢月盈之时竟有十五个月亮现身,此乃天下奇观。因此,很多游人看过此景后都发出感叹:扬州归来不看月。  有月自然就有夜,月好当然夜就美。那么,扬州之夜除了月景还有没有其他呢?我们不妨再回到杜牧那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杜牧看来,明月之夜虽美,但最美的还是人。  杜牧笔下的“玉人”并非指那种吹箫弄琴的艺妓。素有“扬州出美女”之说,扬州女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表美貌,而是在于其深刻的内涵。生长在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土壤上的扬州女人,一向以才女著称。她们从小习文,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善修琴棋书画,练就一身文采,加之扬州的水土造就了她们体态苗条娟秀,肤色白皙红润,说话呢喃软语,因此,一个个出落成才貌双全的女子。曾经作为汉武帝公主与乌孙和亲的刘细君就出在扬州,她所作的《悲愁歌》体现了很高的文学修养。后世扬州出现过众多才女人物,如赵飞燕、刘采春、毛惜惜、朱帘秀、田秀英、冯小青、杨小宝、张玉良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也算得上是个才女,她从小生长于扬州的人文环境,冰清玉洁,孤芳自怜,后去那混沌的大观园,自然命运多舛。  品味扬州的女人,就好像读一本难懂的书,只有用心体会才能发现,她们就如同这个城市的生态和形态一样,象古运河,庄重而又流畅;象瘦西湖,窈窕而又典雅。  我们领略了扬州的春天,饱览了扬州的江景,欣赏了扬州的名花,又漫步于月色和夜景中,现在该歇息了。息一会儿,后面还有更精彩的,那就是令人深深陶醉的“扬州梦”。自从杜牧写了那句“十年一觉扬州梦”,“扬州梦”便成了无数文学家的命题,更惹得千千万万人心驰神往,唯求此一梦。说来扬州这块土地上生出的梦煞是有名,唐李公佐所作的《南柯太守传》在中国几乎尽人皆知,说的就是吴楚侠士淳于棼在扬州一梦成驸马的故事。明代汤显祖将之编成剧本《南柯梦记》,其中写道:“猛然间泪流,可为甚携手相看,两意悠悠?肠断江南,梦落扬州。”他把本来喜剧的梦变成了悲愁的梦。  喜也罢,愁也罢,反正都是梦。人是该有梦的,缺少了梦的人生一定是单调、乏味、不完美的。
采纳率:32%
yes,it is!!
春江花月夜,是当时扬州府诗人,写的现常州市春江镇。春江镇也因此得名。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苏教版(2014上)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习题详情
21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1.5%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2分)(1)便要还家&&要:&&&&&&&&(2)渔人甚异之&&&异:&&&&&【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屋舍俨然怡然自乐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无丝竹之乱耳D.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小题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 分)(2分) (1)通“邀”邀请&&&&&&⑵对……感到惊异&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浙江宁波慈城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要”为通假字,“异”用作动词,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项中的“然”皆为“样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尤其要注意古今异义字词“妻子”“绝境”的含义,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课文,本问题是学习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主要考察你对“21. 桃花源记(陶渊明)”“苏教版(2014上)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版(2014上)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21. 桃花源记(陶渊明)
苏教版(2014上)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语文版(2014上)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与“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相似的题目: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妈一定刚刚起床,可是我已经下班回来了,”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1)这段文字节选自名著《&&&&》,语段中的“他”是&&&&,此人在&&&&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3分)(2)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3分)&&&&
课外文言文(8分)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吴中士人家藏其草&&&&&&&&(2)旋改为“满”&&&&&(3)凡如是十许字&&&&&&&&&&&&(4)始定为“绿”&&&&【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小题3】这个故事表现了王安石的什么态度?(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17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②主:掌管,主持。&&&&&&&&&&&&&&&&&&&&&&&&&&&&&&&&&&&&&&&&&&&&&&&&&&&&&&&&&&&&&&&&&&&&&&&&&【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诣&& (2)固&&& (3)亡&&& (4)故【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每句仅划一处)。(2分)(1)其实味不同&&& (2)烛邹之罪有三【小题3】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小题4】阅读两文,回答问题。(3分)甲文通过“&&&&”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小题5】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2分)&&&&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2分)(1)便要还家要:____(2)渔人甚异之异:____【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2分)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屋舍俨然怡然自乐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无丝竹之乱耳D.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小题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 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2分)(1)便要还家要:____(2)渔人甚异之异:____【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2分)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屋舍俨然怡然自乐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无丝竹之乱耳D.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小题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 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丽的春天三百字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