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纤维化能治疗吗怎么办决,总是有心理焦虑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无创呼吸机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晶&白玉芝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国内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infecˉtious atypical pneumonia,AP),是一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新型传染病。目前经病理学检查,认为SARS的主要病原体是新型变异的冠状病毒,衣原体样颗粒也是致病病原体之一。
SARS病毒主要是经患者的呼吸道飞沫及气体的传播,亲密接触也可发病。它对全身多个脏器可产生损伤,其中肺是受侵害最明显的靶器官。肺脏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可分4期,(1)病毒复制阶段:此期表现以发热为主;(2)免疫亢进阶段:过度免疫应答造成组织损伤,出现咳嗽、喘憋、呼吸困难,胸片出现浸润性改变且进展很快,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 )下降。此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配合氧疗,可降低肺部损害,大约80%的患者在这一阶段恢复,而约20%的患者则进入免疫麻痹期。(3)免疫麻痹期:在这个阶段出现了SARS的严重后果,即肺实变,部分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渗透性肺水肿及随后的透明膜形成,随病变进展,出现肺泡内渗出物的机化及肺泡间隔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导致肺泡的实变和萎缩,部分病例最终形成纤维化。致使患者发生严重的通/换气功能障碍,最终出现呼吸衰竭,这是非典的主要致死原因。多为Ⅰ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型),由于肺弥散功能障碍、肺内分流和死腔样通气均使动脉氧分压(PaO 2 )降低,其中以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要发病机制。少数重症SARS患者由于肺部病变广泛肺通气量减少,可发生Ⅱ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型)。(4)恢复期:病情的发展一方面与病毒株毒力、浓度、接触时间的长短等有关,另一方面就是与被感染者的呼吸功能、氧合能力及呼吸储备潜能有关。
进入免疫麻痹期后激素治疗效果差,而呼吸机成为患者的“救命机”,它应用有创或无创方式,通过机械辅助呼吸,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 2 ),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同时防止肺泡萎陷,来提高肺摄入氧的功能,增加肺排除CO 2 的能力。及早使用呼吸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情况,大大提高救治效果和治愈率。现就我科在治疗SARS过程中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谈一些体会。
1 应用指征
当出现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时,应立即使用:呼吸频率每分钟>30次,吸氧3~5L/min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3%,胸片呈进行性恶化,或者患者自觉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也可以使用。由于非典重症患者病情起伏大,变化快,而且症状有时与体征不一致,患者常胸闷、憋气很明显,甚至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但胸片一般在2~4天后才会明显表现出来,可能是由于肺泡的气体弥散交换功能已明显受到影响,但 渗出和实变尚未严重到影像学可以发现的程度。有的患者出现低热4天~2周后,突然出现呼吸衰竭的现象。另一种情况就是,有轻度的呼吸功能障碍,加之过度精神焦虑、紧张,甚至过度换气,合并呼吸性碱中毒,这时应注意观察血气的变化。所以对病情的观察要特别细心,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各项临床指标。还有一些可以目测,出现气促现象往往是病情转重的一个重要信号,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判断患者是否转危的重要指征。因此对于病情的判断和应用指征的掌握很重要,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合理地、及时地处理。还要注意到,多数患者的通气功能受损一般不重,而他们的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因此,改善患者的氧合问题为首要任务,唯一办法就是增加吸入气氧浓度。而无创呼吸机所能提供的正向气流就是空气,虽然可以通过面罩加入较大量的氧气流量,但在呼吸机设定的正向气流较大的情况下,氧浓度已被很大程度稀释,使得患者实际吸入气氧浓度上升并不明显。虽然可以有效改善通气,但氧合的改善并不理想,所以有时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效果还不如单纯使用面罩吸氧。因此对于一般患者,要尽量先使用面罩吸氧,注意加大氧气流量,只有患者的通气功能也出现障碍时,才考虑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
2 无创通气的操作要点
可总结为参数调节循序渐进,同时加强床旁监测。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设定的呼吸机吸入气压力(IPAP)要合适 设定过高,吸入气氧浓度被稀释而下降,影响患者的氧合,而且会使气流对患者耳膜的冲击力增加,降低患者的耐受性。设定太小,一方面不能有效改善通气,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患者呼出气的重复吸入,增加死腔量,也会影响患者的氧合。因此,参数调节要由低到高地逐步调节,吸气压力初始8~12cmH 2 O,经过5~20min逐步增加至合适的水平。
2.2 设定合适的呼出气压力(EPAP) 相当于给患者增加一个PEEP,对患者的氧合有利。过高会造成气压伤的发生和对循环的影响,一般呼气末正压值<15cmH 2 O为宜,通常可定为4cmH 2 O。机械通气时还应该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允许存在高碳酸血症,可减少潮气量和每分钟氧供,通常在出现大面积实变、顺应性差、易发生气胸时使用。结合患者自主呼吸的实际情况设定呼吸频率、吸入/呼出气时间、压力上升延迟时间等相关参数。设定的原则就是:尽量使患者耐受。另外,由于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因此在通气过程中,通气的压力可以通过咽鼓管来压迫耳膜,进而产生明显的痛感,使患者很不容易耐受。这也是患者不耐受无创呼吸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医护人员要定时(约1次/0.5h)询问患者感受,比如舒适程度,呼吸困难有无改善等。一定要争取患者的配合,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必要时可以使用棉球塞住患者的双侧外耳道,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耳痛症状,提高耐受性。正确地用固定鼻/面罩,勿使漏气,也不宜固定过紧,以免压迫患者面部三角区,造成溃烂。强调无创呼吸机需要持续应用,中间暂停的时间不能超过15min,至少每天6h以上,最好能达到16h。目前无创呼吸机的平均治疗时间是3~7天。不能因应用呼吸机而影响排痰,仍要鼓励多排痰。
3 判断通气有效的指标
判断通气有效的指标有(1)呼吸困难症状缓解;(2)辅助呼吸肌动用减少;(3)可见较明显的胸廓起伏、呼吸音清晰;(4)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5)SpO 2 及其他血气指标改善。应指出的是,血氧饱和度监测是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参数,在治疗中有重要的地位。
4 不适用无创通气的情况
不适用无创通气的情况有(1)意识不清;(2)排痰不畅者,容易造成误吸;(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基础心肺功能过差。
5 终止无创通气的标准
应用2h后(1)呼吸困难,氧分压没有得到改善,肺部病灶仍增加;(2)不能耐受鼻/面罩;(3)出现呕吐、消化道出血;(4)气道分泌物增多,引流困难;(5)出现神志障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此时要果断上有创呼吸机。
6 消毒问题
虽然使用呼吸机是公认的治疗非典的有效方法,但目前传统呼吸机输出管道不能过滤消毒患者呼出气,这样患者呼出的部分气体会返回其体内造成二次感染,同时呼吸机重复应用可能导致病原体扩散,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还 要高度重视呼吸机消毒管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医护人员感染和SARS患者二次感染。应严格按照个人防护规范操作,病房内必须良好通风,定时空气消毒。摘戴面罩、吸痰操作要迅速,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受感染机会。注意呼吸机内部的清洁,滤网定期清洗、更换。目前,我国已经研发成功一次性使用密闭呼吸机管路,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在工作过程中医生们发明了一些消毒的简易方法:利用防毒面具的活性过滤器作为呼气管道的过滤消毒器安装在呼吸机的呼气出口管道处;或者进行呼吸机废气处理:做一个Y型管道系统,通过连接头与各种不同呼吸机排泄孔相连接(一次性麻醉呼吸管道即可),将气体排到室外,再经过含有强消毒液的自制纱布层反复消毒,达到消灭病原颗粒的目的。新研制的呼吸机专用SARS病毒消杀仪,可通过呼吸机排出的患者的含有病毒的气体经过氧乙酸及高温二级灭毒系统,彻底消杀病毒后,再排出到空气中,从而切断病房内传播途径。
目前对SARS尚无特殊治疗措施,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抗感染、支持治疗,还要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在不同的病程制定最佳方案,机械通气作为最高级治疗只在必要的情况下应用,而对于肺实变严重的患者即便是应用有创呼吸机效果也有限,那时我们也许只能寄希望于“人工肺”了。
作者单位:100043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医院内三科
(收稿日期:)&
(编辑 小川)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基于病证结合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概念框架的初步构建--《中医学报》2016年07期
基于病证结合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概念框架的初步构建
【摘要】:根据生存质量概念、患者报告结局内涵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疾病特点,结合中医"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借鉴国际量表研制规范与方法,本研究提出并初步构建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概念框架的多维结构模式:1生理领域,包括主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伴随的其他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影响、饮食、睡眠、二便、感冒和疾病防治9个方面;2心理领域,包括焦虑、抑郁,情绪波动影响3个方面;3环境领域,包括季节、昼夜、地域、空气污染、物理化学污染、室内环境污染、通风不良和异常刺激因素8个方面;4社会领域,包括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疾病负担、医疗支付和健康教育5个方面;5满意度领域,包括病情改善满意、疾病了解满意、心理改善满意、治疗方便和就医满意5个方面。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R25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健欣,曾奕明;[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S1期
肖振平,李琳;[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关素薇;[J];广州医药;2001年03期
侯杰;[J];实用老年医学;2001年04期
郑凯宇;[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6期
李振华;[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12期
司冬梅,苏群;[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年01期
陈逶,徐大华,王茂筠;[J];华西医学;2002年01期
李秋根;[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6期
李延红,刘丽华,宋卫东;[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颖;杨春燕;陈安宝;;[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丁辉;周凤秋;蔡后荣;孟凡青;;[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李振华;康健;侯显明;于润江;;[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徐艳玲;曲妮妮;;[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曹黛茵;陈静瑜;高霏;李智;罗益锋;郭禹标;;[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张纾难;;[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第十二次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李振华;彭守春;康健;于润江;;[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崔红生;武维屏;王海彤;;[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康健;;[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C];2011年
郑洪;;[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编译;[N];中国医药报;2014年
魏平;[N];医药经济报;2011年
赵玲;[N];中国医药报;2014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代华平;[N];健康报;2006年
春光;[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闫辛;[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李勇;[N];中国医药报;2011年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实习记者 魏帆;[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代静泓;[D];南京大学;2014年
张稷;[D];苏州大学;2013年
张纾难;[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彭守春;[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史可云;[D];江苏大学;2014年
刘佳;[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王艳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李君瑶;[D];吉林大学;2014年
金贝贝;[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壮花;[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翟文文;[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孙长虹;[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张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赵靖;[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张鑫;[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张颖;[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赵国静;[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廖爱华;[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张军昌;[D];郑州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无创伤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老年尘肺并发呼衰36例分析
作者:廖华苓,杨秀
【关键词】& 尘肺并发呼吸衰竭
&&& &&& 尘肺并发呼吸衰竭是尘肺病晚期常见的结局。尘肺病人随着肺组织的纤维化的进展,可导致通气不足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引起呼吸衰竭发生。呼吸衰竭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循环系统以及组织和细胞代谢、电解质平衡都有明显影响。近10年来,以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为代表的通过鼻罩、面罩与患者相连接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COPD的治疗。近6年本院已成功地将NIPPV技术用于老年尘肺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气管插管率,提高了病情好转率,延长了尘肺病人寿命,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本文就2003年3月~2005年9月收治的36例老年尘肺并发呼吸衰竭,经无创伤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均为老年男性,其中Ⅰ期矽肺12例,Ⅱ期矽肺16例,Ⅲ期矽肺8例,年龄66~82岁。36例病人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患者均有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咳痰。患者就诊时均为老年尘肺并发呼吸衰竭,其中:30例出现头晕、烦躁、短暂智力障碍、幻觉;16例出现嗜睡;5例出现夜间遗尿;3例出现昏迷。
  1.2& 治疗方法&
  36例病人均给予抗炎、氧疗、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同时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治疗。上机前均对病人进行了健康宣教,解除病人的不安和焦虑情绪,提高病人对呼吸机的依从性。呼吸机选用伟康公司推荐的产品(BIPAP SOYNOHRONY),通气模式选用S/T(自主/时间)和压力支持通气(PSV)+呼吸末正压(PEEP),呼吸参数调节在IPAP 10~16cmH2O、EPAP 4~8cmH2O,呼吸频率12~16次/min,持续吸氧,浓度FiO2 30%~50%,通气时间3~4h/次,2~4次/d,观察呼吸机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血pH、PaO2、PaCO2、SpO2指标变化。
  1.3& 观察指标&
  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通气前后的临床表现,呼吸频率(RR)pH值,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
  2& 结果
&&& 36例患者治疗后1~2h低氧血症表现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烦躁、心悸、头晕、紫绀明显缓解,3~4h嗜睡、昏睡、精神异常(幻觉、智力障碍)者恢复清醒,2~3天乏力、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均有改善。机械通气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和血气分析参数均明显好转,PaO2↑,PaCO2↓,pH值改善,治疗后通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见表1。表1& 36例老年尘肺合并呼衰患者NIPPV前后情况& (略)
  3& 讨论
  BiPAP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通气方式,由美国伟康公司所推出,在呼气相仍能以较低的压力保持小气道持续开放,并能较好地进行同步呼吸。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可采用鼻通气,易为患者所接受。BiPAP在S/T模式下若病人自主呼吸良好,呼吸机与病人的呼吸频率保持完全同步;若病人呼吸停止,则呼吸机按照预设的压力、呼吸频率和呼吸比给病人进行控制通气。BiPAP呼吸机送气流速是自能自调的,它可随病人吸气需求自动调节,随时满足病人吸气、漏气补偿的需要。
  老年尘肺并发呼吸衰竭使用BiPAP呼吸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2]:(1)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时,使用PEEP可扩张陷闭肺泡,防止呼气末肺泡塌陷,增加呼气末肺容量,增加气道直径,降低气道阻力,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失调,使血氧交换增加,增加氧和,使得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aO2迅速上升,改善各脏器功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出现严重CO2潴留分析其原因考虑为小气道黏膜水肿、气道狭窄,当吸气时胸廓容量扩大,胸腔负压加大,使小气道扩张气体进入肺泡;当呼气时小气道闭塞,CO2难以排出。因此,治疗上采用静脉给糖皮质激素的同时使用无创伤通气增加通气量,增加PEEP,打开闭塞的气道。改善通气/血流比值,以使CO2充分排出,纠正CO2潴留[3]。
  在使用BiPAP时应注意通气量的调整,一般为7~10L/min,通气频率12~20次/min,使得病人PaCO2逐渐减低,一般最好在2~3天降至最低水平,以免CO2排出过快,使PaCO2下降过快,体内为代偿呼酸而贮留的HCO3-排出较慢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或通气量过大而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参考文献】
  1& 刘朝晖,钟南山.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ICU中的应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611.
  2& 姜辉,俞森洋.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中国急救医学,):441-443
  3& ATS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s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noninasive posit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91.
  作者单位: 232033 安徽淮南,淮南矿业集团职防院
  (收稿日期:)&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粉丝量:16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积分:2990
内容提示: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0:51:19|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299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及护理
作者:惠雅秋,惠雅安,王丽翡,于立英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与肺结核均是当今人类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二者常并存,合称为糖尿病结核。其临床表现与单纯糖尿病或单纯肺结核不同,治疗上也不像单一的糖尿病或单一的肺结核那样简单。临床上应警惕糖尿病结核的发生。伊春市林业二院月收治的2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整体化护理,与月收治的25例未实施整体化护理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疾病控制与康复效果进行对比,旨在探讨整体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疾病控制与康复的积极意义。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病例组:月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其中菌阳患者16例。对照组:月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其中菌阳患者14例。
&&& 1.2&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 糖尿病诊断依据1995年WHO对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标准;肺结核根据痰检结果、胸部X线片所见及临床表现为确诊。
&&& 1.2.1& 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结核病的确诊& (1)糖尿病患者体重明显下降,排尿次数增多,尿糖或血糖增高,不能用饮食和治疗不当或其他原因解释。(2)近期PPD试验转阳者,应密切追踪观察。(3)肺部出现病灶,抗感染效果不佳者。(4)糖尿病并发肺结核X线片特征:病变示短期渗出浸润后趋向于干酪样坏死、液化,呈现广泛支气管炎及空洞。增殖性病变、肺部纤维化及胸膜粘连少见。有关资料证实了X线片上病变以干酪样变最为多见,渗出浸润次之,纯渗出性病变及纤维增生性病变均少见。有空洞者占75%。空洞多呈多发性。X线片上多表现为双肺或一肺占1~2个肺叶,或肺段为主的干酪病灶及不规则的液化区域。有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发生肺结核,在X线片上所见以侵犯肺门部开始,向肺中、下部扩展的渗出浸润病灶为主。
&&& 1.2.2& 肺结核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情况& 肺结核患者有下列情况者,应注意有存在糖尿病的可能:(1)肺结核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家族史;(2)用INH、PZA、EMB或PAS治疗出现尿糖或血糖波动;(3)结核病辅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出现血糖波动;(4)经抗结核化疗,病灶经久不愈,甚至进展恶化或痰菌持续阳性。糖尿病与肺结核均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两病可互相并发,临床上以肺结核较多,且糖尿病患者肺结核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0倍。一般认为与免疫力低下、易受结核杆菌感染有关。
&&& 1.3& 全面护理方法& 从2002年1月起,临床针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特点,对28例患者从心理、社会、饮食、消毒隔离、运动、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各方面进行护理,并与月的25例未实施全面护理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实施护理病例组28例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对照组25例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进行比较,二者比较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比较& 病例组28例患者中16例痰菌阳性患者与对照组25例患者中14例痰菌阳性患者痰菌阴转情况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患者中痰菌阴转情况比较&& 病例组中菌阳患者6个月、9个月痰菌阴转率为81.2%,而对照组6 个月痰菌阴转率为64.2%,9个月则为57.0%,经比较病例组16例菌阳患者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例菌阳患者痰菌阴转率,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 3& 护理措施
&&& 月对病例组28例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3.1& 加强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引导患者适应环境。患者离家住院,不能随便会见亲人,且要忍受疾病折磨,担心自己能否医好,预后如何,不适应集体环境。我们要引导患者进入角色,给予适当的启迪与疏导,调动家庭、社会的一切有利因素,优化医院环境,密切医患关系、病友关系,使之逐渐适应医院生活。(2)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前提下,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及检查结果,主动接近患者,进行技巧性谈话,使患者感到受重视、受尊敬,妥善治疗、护理,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心。(3)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对于咯血患者,大咯血可能引起窒息,少量咯血可能长期不止,这些都可能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我们要尽可能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多陪伴患者,告诉他们,我们随时都会在身边,他不会有危险的。
&&& 3.2& 加强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地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充足的营养。所以,针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我们要合理配制膳食,才能既控制好血糖水平又有利于肺结核康复。
&&& 3.3& 严格消毒隔离& 做好患者食具和生活用品消毒,痰液吐入痰杯,集中消毒处理,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室30min,预防交叉感染。
&&& 3.4& 适当的运动& 运动可以减少身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若无咯血或体弱卧床等不宜活动症状,可根据年龄、体力、病情,每日做适量运动,可采用步行、慢跑、太极拳等方式活动。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运动时选择合适的鞋、袜,注意足部的保护,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坏疽。
&&& 3.5& 做好用药护理& (1)教育患者应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护士随时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2)教会患者如何应用胰岛素。指导患者自测尿糖,每增加一个“+”,增加胰岛素4u并将胰岛素置于4℃冰箱中保存。
&&& 3.6& 出院指导& 继续坚持要饮食治疗,教会患者自测尿糖、血糖,并以此来调节降糖药物的量;合理配制食谱,强调饮食对疾病的重要性,按医嘱继续规律的抗结核治疗。定期查血糖、尿糖、血常规、痰结核菌、肝、肾功能等,出院后需继续用胰岛素的患者要对其说明胰岛素的用法、作用、器械消毒、低血糖的处理等,并嘱患者随时与医生、护士取得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4& 讨论
&&& 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同一位患者身上这两种慢性疾病,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多,一个人同时患糖尿病和结核病的机会也较过去明显增加。血糖水平越高合并肺结核的可能性越大,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比例更高。患糖尿病后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加上年老体弱,都是诱发肺结核的原因。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需要降糖、抗痨双管齐下。血糖水平高者合并结核后病情更重,因此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要在规范的抗痨治疗同时,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病,具有病变广泛、痰结核菌阳性率高且转阴慢的特点。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身免疫功能降低,发生肺结核后可以出现中毒性肺结核,胸部X线片表现大范围病变、多空洞,如果并发冠心病、高血压、肾病则病情严重,病死率高。肺结核与糖尿病可呈现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治疗上必须二者兼顾。 护理的目标是根据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人的最佳护理。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其临床表现与单纯糖尿病或单纯肺结核不同,治疗的难度也不像单一的糖尿病或单一的肺结核那样简单,必须同时对两种病进行治疗。糖尿病治疗目前以教育为前提,长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和合理应用降糖药物为基本措施,其次为进行终生性综合治疗。
&&& 近年来,随着耐药性肺结核发生率增高,肺结核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加之患者因心理、社会、生物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压力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更为不利,也就是说在治疗疾病本身之外,护理成了更重要的问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其身心受到疾病的困扰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对于治疗有积极意义。结果证明,病例组患者通过护理,患者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控制及康复均优于对照组。
&&& 尽管糖尿病结核在治疗上比单纯糖尿病或单纯肺结核困难,然而在适宜的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合理应用降血糖药物及抗结核药物,糖尿病结核的治疗困难不大。
&&&&& 作者单位: 153000 黑龙江伊春,伊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编辑:巨岩琳)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发性肺纤维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