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包括内容

298被浏览57,909分享邀请回答igeocn.com图侵删125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igeocn.com,在这里不再赘述。时间方面:一般选择11月的一个周末,并且当即出结果。报名方面:全国地理奥赛以学校为单位,每个学校组成代表队来参加比赛,代表队一队最多四人。所以,如果想要参加,必须要有学校的支持。通常,各校也都会有选拔赛。会有报名费,价位每年都在变,具体参看报名通知。报名需要有指导老师出面依照官网的简章提交报名表。具体的报名时间可关注中国地理协会微信号,上面会下发通知。举办地方面:由于地理这门学科极度依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别是野外考察题的出题需要,所以全国赛举办地每年都会更换,不过一定会依靠当地的一所或多所高中。由于国际地理奥赛(International Geography Olympiad,iGeo)在国际学科竞赛中较为年轻,中国也是从第七届才开始参加(具体请参见百度百科,上面有系统的历史整理),队员的选拔和培训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故作为选拔比赛的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也并没有完全固定化的模式。您会发现,每一年的参加者,反馈的信息都是不一样的,但都是有共同性的。作为选拔比赛,贴近真正的国际比赛是必然的,所以,与国际地理奥赛类似,全国地理奥赛的题目分为三个部分多媒体测试题(旧称景观题),综合题,野外考察题。第七届(2015)的加权比重依旧为20%,40%,40%。注意,此处是加权比,真正在试卷上写出来的分值并非按照这种方式分配。值得注意的是,第七届最高分是65,第八届最高分不到60,可见地理奥赛实际难度不小。题目介绍及分析下面来依次介绍一下题目:(具体题目其实用途并不是特别大,原因后面讲)多媒体测试题多媒体测试题,过去叫做景观题,现在这么称呼已经很不合适了,因为这类题目已经不再拘泥于景观图片。第七届中,我得了12.5分,也就是40道对了25道,最高分是好像是14.5。多媒体测试题的形式:在国际比赛中为选择题,所以全国赛中一般也为选择题(附加赛,现称复赛除外)。该题目必定会有多媒体参与,根据比赛地点的条件决定采用的方式,国际赛当时是选手一人一台计算机,自由操作幻灯片答题,也就是说可以倒回去看之前的题。但全国赛却没有办法这样做,因为人数过多,所以第七届采用的是主屏幕放,1:30秒后进下一张的形式,也就是说,每道题除非保存记忆,否则只有90秒的时间来选出正确选项。多媒体测试题的内容:多媒体测试题早期就是纯景观,但是现在“改名”之后高大上了,题目不再仅限于景观,而变为了具备包括地图、表格、照片、统计图等多种数据的题目,其数据量比综合题还要大。并且,里面还会有“有夸张手法的”抽象的地图或统计图。不过,题目并不一定依赖图片,也有“图不对文”的题目,比方说2015的这一问:给了张莱茵河的照片,问莱茵河岸有几个国家。多媒体测试题的技能考查:主要是考察参赛者的读图能力,以及知识的储备情况。面对纯景观题或者是图不对文的题目,基本是两眼一瞪,要么选,要么蒙。读图能力方面,主要是看快速反应和分析,90秒获取最关键的信息并分析出来对选手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综合题综合题,形象点说就是“高考题”。当然,比赛的难度可真的要比高考的难度高,至少高考还有送分的题目,综合题是“凶神恶煞”朝你杀过来。比较优秀的选手,这类题目要得到权值20分以上。综合题的形式:问答题为主,会有填图表,不过相对简单。每个大题会有2-8个小题(一般来说)。大题用来区分考察的内容,小题用来区分考察的能力。每道大题里面的小题设问是由浅及深的,也就是说前面的通常好答一些,这和高考题设计的模式是一样的。题目是以纸试卷还是电子试卷的形式取决于举办地的情况,答题纸一般是有几个大题给几张正反面的B5纸。综合题的内容:12个主题(请参考官方网站里面关于12主题和3个能力的叙述)里面随便挑,依据图表,文字和图片来分析解答,存在“材料不对题”的情况。具体有多少道的话,取决于主办方分配的时间,因为按照国际比赛的时间分配,通常每半个小时做完一道大题,我参加的比赛全部是6道大题,但未来会不会调整并不清楚。注意,会存在英文题目,个别单词有中文注释,一般要求中文答题。综合题的技能考察:三个技能全部考察,并且还附加知识储备和英文阅读能力的考察。综合题的优势分析:1.见多识广的,对于高中地理答题方式、高中地理相关主题分析以及高中地理课本中的研究案例较为熟练的选手会在一个或两个大题上比较占优势,特别是具备举一反三能力的选手,因为地理这门学科是有共同性的,一些基本的案例如同物理的公式一样是通用的,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多数人都是见过,熟知的。2.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的选手,会在几乎所有大题上都占优势,这是地理奥赛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核心的能力,就算真的不是很了解大题里面所考察的内容,也可以依靠提供的材料分析出来至少沾边的答案,即便出现“材料不对题”的情况,这种情况稀少,因为那纯靠积累,没太大意思,丢分也不会特别多,并且这类能力强的选手,也通常知道怎么胡诌能诌的靠谱。3.英语阅读能力较强的选手,会在英语题上占优势。我的直观感受:全国赛的英语题出的和阅读理解大同小异,基本上答案在文章里,偶尔会有点小推理,特别是第七届里一道冰川的,作答方式可以说是翻译文中句子,但我当时英语略弱,愣是最后一道题没弄明白什么意思,时间不够给空了。所以如果英语词汇量(特别是地理英语词汇)大的,阅读能力比较好的,英语题能够成为赚取时间和分数的题目。4.写字又快又好的选手,也会占优势,因为奥赛答题书写量很大,有可能要写三四张B5纸,写字上要是太耽误时间的话肯定会对比赛造成影响。野外考察题野外考察题,简称野外题,顾名思义,也是地理奥赛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地理和其他学科都不一样的地方——不是开玩笑,是要实打实进入实地进行考察。由于中国教育现状,很少有学校真正组织过野外实地考察,并且出题方式非常灵活甚至可以说每年都有一种新题型,这就导致这类题目成为地理奥赛最大的难点。但是,就是有“鹤立鸡群”的优秀的选手,这类大题同样也能拿到20分甚至25分以上。野外考察题的形式:问答题和操作题(最灵活多变的,基本样式包括作图、填图、填表)。一般三个大题,在三个不同的地点进行,也就是没有倒带。每个大题设有2-3个小题,题目就不再是由浅入深了,难度也不是很好描述。特别的,这类题目的试卷分成资源册、草稿纸和答题纸三个部分。资源册是辅助答题用的信息补充品,草稿纸和答题纸实际上是一模一样的,但草稿纸是在野外使用,供选手做临时的标记和记录,之后回到教室后需要将草稿纸的内容转录到答题纸上。试卷会被全部回收。国际赛事在16年允许了团队合作,全国赛16年之前是不允许的,16年并不是特别清楚。野外考察题的内容:(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很头疼,因为这个比综合题还要难描述)什么都有。归类一下我目前已经见到的如下几种:·实地考察后在地图上标记某些特殊地点·作出(或填涂)区域功能区图·作出(或填涂)区域地形(剖面)图·调查地区交通状况(包括统计车流量与人流量,统计公共交通线路,信号灯长短)·调查当地居民的相关信息(包括地区年龄类型,职业类型,收入类型,分布密度,流动状况等)·观察地区获取某些信息(包括存在的问题,主导产业类型,主要建筑类型,道路分布状态,景观特征,生物分布等)·评价地区的整体(或局部)情况·对某片土地进行(重新)规划·调查一条河流的情况(河床形状,流量大小,污染状况,生物情况等)……您可以看到,题目极为的多样化并且灵活多变,除了河流外,其它类型的题目几乎在每一个城市都能找到适宜出题的区域。野外考察题的考察能力:三个能力全部考察,而且还附加知识积累、人际交往、语言沟通、观察细致、敢于探索……(我列不完,简单点说就是对选手综合素养的全面考察)野外考察题的优势分析:1.认真参加过社会实践(特别是调查类的社会实践)的选手和善于观察生活的会非常占优势,第一类选手因为参加过社会调查,有充足的与人交流的经验(如果主办者允许与当地人交流的话,这一点尤为重要),有勇气去探寻别人很可能不敢去探索的信息。第二类选手通常会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很可能会注意到隐藏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的信息,诸如老化的电线、漏水的消防水管、只有在干旱区域才会生长的草类等等。2.作图能力强、对于各种地理图表熟练掌握的选手也会很占优势,野外考察题有很大的比重会和作图有关系,图表作得清晰漂亮、规范公整易懂的,将会有助于得分,甚至有些作图要素(例如地图三要素,一些特殊点的标记)是赋分点。即使不考察作图能力,这类选手在面对地图时也会从容不迫,有比较强的感知能力,标点、分析会从容不迫。3.记忆里强的选手也会占优势,这里有很多题目在现场可能无法回答完整,并且15年开始主办方严禁携带任何电子工具参加比赛,记忆能力强特别是能把当时的画面浮现在眼前的选手,可以在乘车途中和转录答案时重新斟酌答案,做更为全面的分析。总结刚才这么多的分析,想必您也看出来地理奥赛最为典型的特征是注重地理能力的考察,选手必须要在各方面都比较突出才可能获得比较高的分数。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成绩排在前面的中学,很多都以素质教育著称,原因为何我不再赘述。另外,平时的积累也很重要,15年的金牌的选手我认识其中6位,他们都是从小就对地理很感兴趣,平时看地理相关的书籍或是百科全书也很多,自然得高分也就不足为奇了。还有,中图版地理教材掌握的比较好的选手也会有优势,至于为什么是中图版,请看……(此处省略两个字)。教材质量如何我没有发言权,但我是学中图版的,中图版上面一些总结性语句在比赛里都用到了。别的教材是否也能有同样的效果,这我也没有发言权。再者,文理科在这里没有区分度,不要说理科生这个竞赛肯定不行,我就是理科生,国家队还有个成员也是理科生……理科生在这里以能力脱颖而出,而文科生在这里则以积累尽展风采,如果文理兼备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如果您是老师,选拔学生的话,请一定不要说只有文科生才能报名,地理毕竟是文科中的理科,大学里也属于理科,有很大的理科偏向性,优秀的理科生一定要让试一试,很可能会无心插柳柳成荫。并且,这个奥赛也有运气问题,比方说每位选手肯定会对12个主题都有了解,但只会对其中某几个非常的深入,所以运气问题就出现了。也不要拘泥于学校测试的成绩,我有个同学学校测试是第二名,结果打铁回家,我学校测试第六名……现在,我再来回答一下具体题目为什么没有太大用途。上文的分析,您能很明显地看出,“地理奥赛的套路就是没套路”,刷往年的旧题其实也就算扩充知识量了,除了了解题型以外,没有特别显著的用途,网上能够搜索到部分往届的题目(头三届官网有,属于爷爷级题目,15、16年的应该是记忆凑的),可以作为练手,刷刷长长见识,到时候见真题不慌。所以,我除了举几个例子以外,也就没在这里放任何题目。买几本百科全书和地理书,国家地理什么的,没事翻着看看,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一些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最好的准备。如果您是老师的话,那么给选手看看真题,讲一讲怎么分析还是有必要的。另外,考前扩充知识量,既是选手自己也是老师的工作,老师特别要注意给选手补充12个主题里面一些常识难以覆盖到的地方(例如旅游,即使是文科高二很可能比赛时还开不了选修)。至于最令人头疼的野外考察题,这个确实得依靠选手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成绩与奖项设定成绩权值分配上文有写。成绩最后会合并成总分,作为选手最后的成绩。这里基本和国际奥赛是一致的。个人成绩与奖项个人成绩会按照高低排序,并颁发个人奖。奖项分配为6321制,即50%有奖,25%铜奖(三等奖),16.7%银奖(二等奖),8.3%金奖(一等奖),前三名还各有个奖杯。奖还是比较多的,金奖我那一年30个人。获得金奖的同学第二年五一前后会参加附加赛(现称复赛),也就是国家队选拔,这里不做过多介绍。另外说一下分数线,每年题目难度不同,分数线差别迥异,所以没什么太大参考价值。16年过50分就是金牌前十,15年得过60分才算金牌到手,具体可以看官网,历年的数据都是公开的。团队成绩与奖项团队成绩是团队内各选手成绩之和取平均,再按高低排序。16年取前15为一等,剩余为二等。优秀教师应该是一等奖的队伍的领队。团队人数是最多四人,固然可能出现一个人的团队,这种情况不会有团队奖。关于自主招生17年明确提出地理奥赛可以作为自招资格的是长安大学,因该竞赛属于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另外也有一些其他大学(如复旦)的特例。这个奖项毕竟比那些五大竞赛要容易一些,如果说一点用都没有那太片面了。另外,地理奥赛目前没有保送,主要作为自招的筹码。其他注意事项·一定要看好参赛报名须知,里面提及的所带的物品必定会成为答题工具,特别是由于地理有作图,彩色铅笔备着总没有坏处。·除了野外考察题,其它的题目也注定会有一小部分和举办地有关系,这种题目最常出现于多媒体测试题。不会很多,一两道。·个人见解:老师选拔组队时,最好采用二轮选拔制,不然出现我这种没入队结果拿了奖的情况有点亏(虽然现在不可能有个人参赛),要看选手的平均发挥。·选手参加比赛一定要放轻松,这个比赛和五大竞赛不一样,变数太多,根本无法预料,最佳的心态是全当旅游了,当然也别太放松,特别是野外考察题,一不留神漏了点可就麻烦了。·关于天文学,这里很特殊,确实多数地理教材在开篇会讲一些天文学的知识,但实际上地理和天文是分开的,所以地理不考天文,12个主题里也没有天文学。最后,预祝所有的选手在下一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中取得佳绩!-----正文完-----PS:这篇文章我敲了一个周……不定期会根据新的信息修改本文。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地理奥赛的内容,可以直接评论,也可以私信,但高三学生学业压力比较重,回复可能较慢,还请见谅。资料除了我自己积累的外基本来自于官网的公开信息,没什么能侵权的地方……更新日志日发布日修改:补充了报名方法,感谢提问。日修改:补充了自招和其他注意事项,改了几个错字,感谢提问。日修改:更新了17年自主招生情况,感谢提醒。日修改:更新了自主招生,报名方式等内容。1234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高中地理论坛-搜狐博客
高中地理论坛
请稍候,正在下载...
提示:您需要开启Javascript
检测到您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脚本语言(javascript),或该功能已被禁用。
提供了一套非常强大的用户界面,可以让您很方便地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主页。
如果您想体验这些新功能,需要开启浏览器的脚本(javascript)功能,然后。高中地理:环境保护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是一本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李朝东。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内容简介
《经纶学典·精讲精练·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湘J国标)》:高中阶段的师生对教学过程的需求呈现出与其他学段不同的特点,我们理解为以下两个方面:1.科目增多,单科学习时间减少,教师上课,一个知识点可能只能讲一遍,高中学习更多地体现在老师进行方法点拨,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不会像初中那样面面俱到。
2.现在新课标的教材内容都是不确定的,短短的课堂时间,老师不能够把重难点知识和这些不确定知识讲明白,或者是讲明白了,学生没有听懂。学生没听懂,还没有办法从教材上获取解决的方法。
我们依此设计本套丛书,主要的功能就是解决复习的问题,课后对课堂知识进行及时复习、消化,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弥补教材讲解的不足,同时还兼顾预习功能和提高功能。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课后对部分重难点知识进行拓展、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起到提高、升华的作用。
与同类书相比,本套丛书有三大特色:
一、练习更加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同类图书一般只注重知识点讲解部分,忽视练习部分。我们认为这类图书的关键部分应该是练习,其次是知识点的讲解。我们的练习,紧扣教材,知识点全面,重难点突出,层次清晰,考查方式多样,材料新颖。形式上更加好用,单元测试卷和参考答案活页装订,便于阶段测试。
二、讲解的深度符合同步教学。本套丛书的定位在于新课的内容讲解,适度拓展,不像同类书,一讲就达到高考的程度。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三、每个学科都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每个学科的栏目设置不同,以充分体现本学科的学科特点为原则,例如:地理增加了对图表的解读,政治增加了对热点问题的链接,语文、英语也各具特点。
一本好书的形成不光是编者的事情,更多的是使用者积极参与,您在使用过程中有好的建议,请不吝赐教。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001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004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011
单元知识整合/017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021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028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033
单元知识整合/039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044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048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056
单元知识整A/062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065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070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077
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082
单元知识整合/086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090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094
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098
第四节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101
单元知识整A/107
第一章 测试卷/111
第二章 测试卷/115
第三章 测试卷/119
第四章 测试卷/123
第五章 测试卷/127
参考答案/131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高中地理常考八个重点国家知识点全概况(图解)高考地理|
高中地理常考八个重点国家知识点全概况(图解)谭老师地理室百家号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6月合格考、5月等级考就要来了,你准备好了么?老师这次整理了区域地理中会考到的8个重要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各国的区域定位、地形河流,全部都要识记哦!详细的文稿笔记,给大家整理好了,赶紧记现在还不晚!跟着小奥老师的节奏走~每天一篇实用干货,带你玩转高考,做牛娃!地理必考八个国家——日本一、日本: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度N—45度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一)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1.27亿)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海洋性强的原因:岛国,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主要气候类型:本州岛中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日本群岛东西两岸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何不同?原因?①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携大量水汽,受日本西岸地形抬升产生大量地形雨,降水较多,东岸则是背风坡。②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来,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而西部是背风坡。★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但自然灾害损失却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因:①日本为岛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侧,经常受到台风、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影响;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区:③气候为季风气候,在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多水旱等气象灾害;④地形以山地为主,多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⑤日本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7.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福山:日本临海型钢铁工业(类似还有法国的福斯、敦刻尔克,意大利的塔兰托,中国的宝山)8.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木材资源较丰富的原因:多山地;多火山,土地肥沃;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合理的森林采养制度。(二)发达的经济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2.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利条件:国土内市场狭小、矿产贫乏。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良港。3.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为什么日本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因为日本所需的工业原料,特别是石油绝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许多产品的出口也经过马六甲海峡。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5.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因为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饱和状态”。6.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高科技产品。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产品在国际上占重要地位。与中国的贸易:从中国输入: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向中国输入:钢铁、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工业品。7.农业和渔业人多地少,采用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单产高。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日本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沿海温带大陆架广阔,又有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海上捕捞能力强;日本沿海养殖业发达;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日本的经济有什么突出的特征?日本的经济特征是:a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b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c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日本的工业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懒户内海沿岸?a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矿产绝大部分依赖进口。b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c充分利用岛国多良港的优势。d工业布局在沿岸可利用廉价的海运,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成本。(三)主要城市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科学城——筑波(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中心)    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区)地理必考八个国家——印度二、印度1.临海:孟加拉湾(东)、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4.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泰姬陵(位于阿格拉附近)1.世界文明古国南亚面积最大,人口2004年(10.65亿)仅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2.农业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评价]耕地面积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3.工业发展较快,形成完整体系(1)工业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棉、毛纺织、重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电子、软件业、原子能、航天,第二软件国,仅次于美国)(2)城市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第二大海港,人口最多城市(第一大城市)——黄麻产地孟买:位于西部沿海,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南亚地区在每年的3-5月出现热季,气温高达45℃以上,原因是什么?此时夏季很少登陆,阴雨天少,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迅速升高,而北面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南下,形成岛上特有的热季。★为什么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孟加拉国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夏季,飓风也会带来大量的降水,两河的水量大并且集中;为恒河和布拉普特拉河的三角洲,并且地势十分低平,排水不畅;一旦受天文人潮的影响,会受潮水的顶托,加大洪涝;该国人口众多,可居住地海拔低,加重受灾。★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哪些?有利: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暖湿润,热量、水资源充足;④劳动力丰富;⑤农业历史悠久。不利:多水旱灾害。★南亚多旱涝灾害的原因?南亚的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雨水的多少与夏季风(西南季风)的强弱关系密切:西南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水就会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来得迟,去的旱,雨水就会不足,容易造成旱灾。参阅材料1、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山区,面积 218 平方千米,人口 550 多万,经济以农业为主。二战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 1947 年印巴分治后为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印巴两国曾多次发生冲突。 1948 年和 1949 年联合国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决议, 1949 年划定停火线。目前克什米尔地区仍争端不断,表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家间的冲突,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其根源是英国分而治之殖民政策的结果。2、印度板块周围多地震近些年来,印度板块周围不断的强烈地震,实际上是板块运动增强的结果,而这种增强最容易在板块交结地带和边缘地带表现出来.印度板块每年向北移动 4-5 厘米,与亚欧板块相碰撞,使碰撞交界地区成为地震频发区域。印度板块和亚欧大陆有两个作用的“结点”区域,一是位于帕米尔高原,二是阿萨姆地区(我国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地区)“结点”区域是板块之间受力最强的地区,引发地震的概率相对较高。 2005 年 10 月 8 日的克什米尔地震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形成碰撞,进而引发的构造地震,而 2004 年 12 月引发海啸的印度洋地震是印度板块北移错动造成构造断裂,进而引发强烈地震和海啸。处于冲突和争端不断的克什米尔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建造的房屋抗震性能差,一旦发生地震,造成的破坏极大。3、印度的农业主要面临水旱灾害频繁和粮食需求大两大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的农业密切相关,影响印度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印度半岛降水的年际变化大。西南季风强的年份,雨季来得早,去得晚,雨水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水不足,容易造成旱灾。为解决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在水源充足的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兴修水利灌溉系统,而在南部降水不足、水源缺乏的高原地区,则主要修建大量的贮水池等来缓解旱清。印度的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粮食生产的不足制约着农业结构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粮食不足,印度政府在 20 世纪 60 年代实施了“绿色革命”,即推广了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培育良种,并且增加兴修水利、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近些年来,粮食己基本能够自给。地理必考八个国家——埃及三、埃及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3.北回归线;4.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位置和领土: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白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的赠礼——埃及尼罗河流经撒哈拉沙漠,定期泛滥,为埃及带来:①肥沃的土壤②尼罗河沿岸的平原和三角洲;③便利的灌溉水源。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水量稳定。青尼罗河:发源埃塞俄比亚高原,流量季节性变化。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定期泛滥( 6 -10 月)。★经济农业主要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长绒棉是重要的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经济支柱是石油、苏伊士运河航运业、侨汇、旅游业。侨汇:侨居外国的人寄回、带回祖国,以赡养家属的款项。旅游资源:首都开罗和金字塔、亚历山大城市和塞得港、阿斯旺水坝。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现在农业需要灌溉和施肥,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地理必考八个国家——德国四、德国1.北海、波罗的海、基尔运河2.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莱茵运河3.三大地形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汉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图加特、慕尼黑(新兴工业区中心)、鲁尔区(德最大工业区)5.欧洲西部陆路交通十字路口1.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欧洲南北向与东西向铁路都经过德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德国北部以平原为主,为什么该地农业不发达,人口较为稀少?北德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冬季阴冷夏季凉爽、热量不足;地势低平,土壤较贫瘠,故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由于气候条件较差,人口也较稀。★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日照时间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盛产葡萄、烟草、啤酒花和水果,河谷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气候: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主要河流:多瑙河(向东流入黑海)、莱茵河(由北入北海)、易北河(向北入北海)。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的“美因-多瑙运河”,以及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即基尔运河)是重要的国际性航运捷径。[参阅材料]莱茵河的航运价值自然原因:莱茵河全年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含沙量小,无冰期。这是因为莱茵河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欧洲中部和西部平原,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地处温带海洋胜气候区,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较多,流量大,全年可通航。经济原因:莱茵河干支流流经国家较多,且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航运需求量大,河口处有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这为提高航运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莱茵河沿岸的一些工业城市经过综合整治,加强了对莱茵河的环境保护,莱茵河己经从过去的“资源开发阶段”发展到现在的“休闲与审美时代”。★欧洲西部人口大国(8245万),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3.发达的工业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1)发展条件有利:丰富的煤炭、钾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不利: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2)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为中心,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等。(3)南部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有德国“硅谷”之称。主要是宇航、飞机、微电子等新兴工业。(4)分布特点: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注意]鲁尔区的兴衰(必修内容)(1)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⑤广阔的市场。(2) 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3)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4.主要城市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北部的经济中心。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慕尼黑: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地理必考八个国家——俄罗斯五、俄罗斯1.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2.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高加索山;3.北极圈;4.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毕业了”)5.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西伯利亚铁路世界八大最⑴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位于此。〔补充〕邻国: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朝鲜、波兰。⑵ 较为平坦的地形: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⑶ 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补充〕俄罗斯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的原因:①位于高纬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光和热量少,因而气温低。②地势西北低东南高,受北冰洋的影响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气候严寒。③东部、南部地势高,阻拦太平洋水气流深入④西伯利亚北部的封闭的盆地中,本身积累的冷空气多,又有从山上滑下的新鲜冷空气加剧寒冷。⑷ 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贝加尔湖世界最深。⑸ 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世界第三的铀矿(第一是澳大利亚,第二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是世界水力资源第二丰富的国家(第一是中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净出口国。⑹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以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补充〕列表比较俄罗斯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主要工业区:莫斯科综合工业区、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军事)。⑺ 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农业分布的地区优势:无霜期较长;热量较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⑻ 交通:铁路为主(注意: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⑼ 首都和城市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10〕重要的地理特色: A、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B、拥有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C、摩尔曼斯克濒临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北,终年不冻。D、西伯利亚是北半球的寒冷中心。E、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核工业、宇航工业占绝对优势)。轻工业不发达。农业不稳定,谷物需大量进口。F、主要工业区:莫斯科综合工业区、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军事)。G、目前工业、人口正向乌拉山脉以东迁移。地理必考八个国家——美国六、美国1.两大洋、墨西哥湾、两个海外州;2.三大地形区(剖面图):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墨西哥湾;3.大西洋沿岸(波、纽、费、华),五大湖沿岸(德、芝、底、布),大西洋沿岸(西、圣、洛、硅谷),南部(休、新);4.主要农业带⑴ 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2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⑵ 自然条件特点本土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在高纬度,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故热带产品需进口)。本土三面临海,沿海多优良海港,冬季不冻,海上航运便利;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美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哥伦比亚河(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迎风坡降水丰富)。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⑶ 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人口2.7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东南、西部“阳光地带”迁移。⑷ 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与高中课本结合)[注意]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率最高的农业国。②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是世界产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产国)、大豆、甜菜、烟草等,畜牧业很发达。)③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小麦、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但进口热带农产品)④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域专门化(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等)*地域专门化------指农业生产中按地区进行的社会分工,即各地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及历史地位,形成一种比较集中的特定农业部门,该部门以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投入到区际农产品的交换中去。*地域专门化生产的好处:a.充分发挥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优势。b.充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缺陷:加剧了农业生产不平衡的状况。⑸ 发达的工业和主要城市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本国消费最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并进口大于出口,海外投资多,跨国公司遍布各大洲。由于西欧、日本的兴起,地位在下降。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①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③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④五大湖水运便利。(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高效率的运输联系)⑤平原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⑥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小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律。a.历史基础;b.矿产资源;c.交通运输;d.农业基础;e.消费市场;f.科技力量;g.劳动力。(运用以上分析规律,学会分析日本、德国、英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地理必考八个国家——巴西七、巴西两大洋,南北两大地形,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经度西经30—75,赤道、南回归线⑴ 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面积: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⑵ 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⑶ 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经济发展较快,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⑷ 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地理必考八个国家——澳大利亚八、澳大利亚1.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2.经度(110°E—155°E)、纬度(10°S—40°S)、回归线;3.三大地形区(剖面图)、河流;4.四个主要城市⑴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⑵东、中、西部地形不同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北艾尔湖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⑶特有动物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⑷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注意]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⑸经济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澳大利亚的农业:①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②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墨累—达令盆地 混合农业的优点:①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英国。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学地理最重要的是背熟地图,大家一定要多看图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谭老师地理室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你触手可及的地理百科类生活教育知识杂志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