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与高通5g华为和高通与2g3g4g5g都是怎样一个关系,

表示克制自己的情感的成语_百度知道
表示克制自己的情感的成语
我有更好的答案
忍痛割爱 [ rěn tòng gē ài ]基本释义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
采纳率:97%
来自团队: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地流下了眼泪;情不自禁。”例 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出 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他站在领奖台上:“一妇人;悲歌怅饮情不自禁 [qíng bù zì jīn]
生词本基本释义禁:抑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5G前沿 | 高通吐槽华为5G芯片;德国电信完成高阶毫米波外场验证;T-Mobile部署多频段5G网;毫米波对eMBB业务的支持_腾讯网
5G前沿 | 高通吐槽华为5G芯片;德国电信完成高阶毫米波外场验证;T-Mobile部署多频段5G网;毫米波对eMBB业务的支持
1.高通公开“吐槽”华为5G芯片:尺寸太大、名不副实!在西班牙当地时间2月26日召开的5G话题媒体沟通会上,高通出人意料地在开场就直接针对友商,高通市场营销高级总监Peter Carson表示,“我们也关注到有一些友商希望能够‘重新书写历史’。一些厂商会说他们取得了很多的‘业界首个(World’s First)’或‘第一’,但其实……”一年一度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8正在巴塞罗那举行,作为全球通信届规模最大的展会,MWC2018毫无意外地被5G刷屏了。英特尔宣布为两年后的东京奥运会部署5G技术,华为推出世界首款3GPP 5G商用芯片,高通展示在旧金山和法兰克福的5G模拟测试结果……缺乏创新终端产品的这届MWC展会,5G展现出了排山倒海之势,碾压其他技术。在西班牙当地时间2月26日召开的5G话题媒体沟通会上,高通出人意料地在开场就直接针对友商,现场仿佛弥漫着一股浓浓地火药味。高通市场营销高级总监Peter Carson“最近业界对5G的关注度可谓是越来越高,我们也关注到有一些友商希望能够‘重新书写历史’。”高通市场营销高级总监Peter Carson说。这里的“友商”指的就是华为。在这场沟通会的前一天下午,华为在当地开了一场新品发布会,会上的“One More Thing”是一款5G芯片——Balong 5G01。华为在官方新闻稿中称,这是“第一款商用的,基于3GPP标准的5G芯片”。Peter Carson称,高通在去年的MWC上就已经发布了全球首款5G调制解调器——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去年10月份在香港宣布了基于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实现了全球首个5G数据连接(data call);去年11月,高通联合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标准的端到端5G新空口系统互通(IoDT)。“一些厂商会说他们取得了很多的‘业界首个(World’s First)’或‘第一’,但其实相信大家听了刚才我重新给大家分享的这些宣布的时间点,就会非常清楚地了解,高通在5G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坚实的进展。”Peter Carson。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Peter Carson接着又补充到:“我们也看到了友商推出了他们的5G芯片组,体积还是比较大的,并不适合于移动终端的需求。我们的目标一直是5G芯片组一定要满足移动终端对尺寸、性能和连接速率的需求。”据他介绍,高通X50芯片的体积和50分欧元硬币差不多大。发布会上余承东手持华为Balong 5G01样片,可以看出确实面积比较大类似的调侃,高通技术执行副总裁兼QCT总裁克里斯蒂安诺·阿蒙也提到过。在当地时间2月27日中午一场针对海内外媒体的发布会上,他也不具名地说友商的5G芯片太大了,不适合做到手机终端里。高通此前展示的X50 5G 基带芯片自第一阶段的标准在去年12月冻结之后,今年不管是设备厂商、芯片厂商还是运营商,都在加速5G相关的技术与产品布局。在不具名调侃完友商之后,Peter Carson正式对参加沟通会的媒体介绍了高通在5G方面的最新进展。事实上,在本届MWC之前,高通已经宣布与全球20家OEM厂商达成合作,这些厂商将使用高通骁龙X50 5G新空口调制解调器系列,以此来打造最早一批的5G智能终端,预期在2019年进行发布。另一个宣布就是全球18家主流移动运营商,其中也包括全球最大的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商,他们表示将采用高通解决方案,在5G上展开试验和测试,并共同实现在2019年支持5G商用终端的目标。随着5G的渐行渐近,很多原本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测试也逐步走向现实场景中。高通在本届MWC期间最大的亮点在于展示了5G真实网络模拟实验的多项成果。高通在MWC展台上演示的5G新空口模拟实验“这是业界首个详细的5G新空口模拟实验,我相信也是业界迄今为止用于反映真实5G用户体验的最复杂的一套工具。这个网络模拟实验将展示5G将可带来的真实的用户体验和移动网络增益。”Peter Carson说。据他介绍,高通选取了两个城市进行大规模的网络模拟实验,以反映5G的用户体验增益。一个是位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开展在3.5GHz这一6GHz以下频段的5G模拟,另外一个则是美国加州的旧金山开展在28GHz毫米波频段的5G网络模拟实验。Peter Carson表示:“最终成果表明,两项5G模拟实验均实现了5倍的网络容量增益。除了网络容量外,两项实验还分别实现了7倍和23倍的响应速度提升,大幅改善应用体验。”其中,旧金山的5G模拟实验结果显示,5G用户的浏览下载速度均值达到了1.4Gbps,是同等环境下4G网络的20倍。除了下载速率和响应速度的提升外,5G还能实现流传输视频质量的提升。与4G LTE用户享受到的2K、30帧/秒、8位色的视频相比,5G用户在模拟实验中可享受8K、120帧/秒和10位色的流传输视频体验。“这不仅对于用户而言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将为开发者提供增强VR体验和视频体验的广阔空间。”Peter Carson说。(EETChina综合整理自腾讯、凤凰网科技)2.MWC:华为发布全系列全场景5G无线产品解决方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大会中,华为发布了全系列全场景5G无线产品解决方案。该系列产品涵盖了全部5G频段,包含了塔站、杆站以及小站所有的形态,可满足5G所有的部署场景所需。5G C波段3D-MIMO AAU与毫米波AAU:5G时代,C波段是构成连续组网,并实现无处不在xGbps体验的核心频谱。华为本次发布的64收发和32收发Massive MIMO AAU是行业最高配置的产品组合。它们均具备三维立体的波束赋型能力,即在垂直面和水平面具备波束自由度,能够满足垂直楼宇覆盖或水平均匀广覆盖等各种部署场景,最大化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其中32收发的AAU重量数业内最轻,单个工程师不依赖机械设备就能完成安装,能够适应5G大规模大批量部署;而64收发的AAU,同时俱备大带宽和大功率覆盖更远容量更高,在热点区域或者广覆盖区域能够一步到位满足长期网络诉求。凭借华为C波段3D-MIMO AAU,在韩国首尔部署的世界首个大规模5G连片网络已经实现了室外无处不在Gbps接入体验,各种楼宇室内也能维持数百Mbps接入体验。华为毫米波AAU产品解决方案支持1GHz带宽,行业最高的天线口等效功率(EIRP)。 在视距传播无遮挡情况下,即使在半径1公里的范围内也能维持数Gbps体验速率。在韩国首尔的规模外场中,华为C波段和毫米波双连接实现了最高20Gbps用户接入速率。华为无线全系列产品以简洁的外观,一体化的设计,体积小重量轻,能大幅降低对于天面的要求以及工程安装复杂度,且所有产品光接口速率均小于25Gbps,适应大规模5G建设部署所需。5G EasyBlink,灵活利用灯杆部署,消除覆盖盲区,实现热点吸容:除了发布了行业最大规格的5G塔站产品解决方案,华为本次还推出了能够利用街道灯杆,墙面等场景灵活部署的5G EasyBlink。5G C波段 EasyBlink,体积小重量轻,可利用各种杆站实现部署,消除覆盖盲区或在热点区域提升网络容量。 5G 毫米波段 EasyBlink 同样可以在街道灯杆实现灵活部署,可以利用街道丰富的直射和反射径,让全区域均享受毫米波带来的超高网络容量。5G LampSite,“四大一体化”,从Day1开始实现室内全数字化:室内场景占据了大部分数据流量,而传统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DAS)又在5G室内覆盖方面存在先天缺陷,无法很好的支持3.5G等新频谱,也无法支持多天线这一必然趋势。 因此,室内数字化是5G建网的重要趋势。华为发布的业界首个数字化5G LampSite满足各种室内场景需求,不仅能够向下兼容4G,支持4T4R多天线模式,还能够支持6GHz以下多频一体化、CAT6A和Fiber一体化、4G和5G一体化、超宽带业务和未来物联网业务一体化,等四大一体化。华为5G LampSite可以直接重用在4G时代布署室内小站时铺设的CAT6A网线或直接布署光纤,实现“线不动”、“点不增”,以最简工程施工、最低成本布署5G助力运营商、塔商以最优TCO建设室内数字化网络,为5G做好准备。全云化架构,华为集中式与分部署 5G基带方案满足全场景部署所需:5G时代的无线站点将是集中式部署(C-RAN)和分布式部署(D-RAN)混合的组网场景。华为本次发布的C-RAN解决方案,CBU5900,能够将大量的基带单元集中部署,因此可以简化远端站点,节省大量的空调机房,并快捷实现全网卫星时钟同步,减少维护安装的上站次数,大幅降低未来站点扩容站点维护的进站成本。 而且,集中部署基站还能通过大范围紧密协同,提升整网性能。与此同时,华为发布的分布式站点解决方案BBU5900是当今业界集成度最高的站点解决方案,能够支持包括2G、3G、4G、5G所有制式合一,所有频段合一,并具备数十Gbps的回传能力,满足5G业务长远发展的需要。华为集中式以及分布式基带方案均为云化架构,支持CU及DU分离和灵活部署。5G首波部署将始于楼宇和人流分布密集的城市场景。因此,唯有多样化的站点形态,才能够应对复杂的部署场景。本次世界移动博览会中华为推出和展示的全系列5900系列5G产品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全场景部署需要,实现无处不在的数Gbps接入体验,将5G体验革命带入现实。3.中国联通携手华为开创移动视频体验数据“众筹”新模式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MWC)期间,中国联通联合华为公司正式宣布基于U-vMOS标准的移动视频体验体系在中国联通成功应用。中国联通运维部副总经理王睿表示,近两年中国联通用户DOU持续增长,其中视频业务占比接近60%,视频已经成为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U-vMOS是由华为发起、国际电信联盟确认的移动视频感知评价标准体系,基于该标准可以对视频观看信息进行体验量化,以客观指标形式体现用户主观视频体验。中国联通联合华为在自营“沃视频”APP中嵌入U-vMOS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通过实时收集用户视频真实体验数据,依托3000万+用户,实现移动视频用户体验数据的“众筹”,助力中国联通移动视频业务的高速增长。中国联通联合华为依托SDK工具收集脱敏数据,建立了“云、管、端”协同的运作模式:管道侧,可以利用工具平台实现用户体验与网络质量、资源的匹配,保障用户优质体验;内容侧,可以向内容提供商提供视频优化建议,保障云侧体验、提升竞争力。作为全球第一个应用U-vMOS视频体验标准体系的运营商,实现自营APP视频的体验数据“众筹”是中国联通体验管理体系迈出的关键一步,未来中国联通期望有更多的业务、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数据“众筹”,为双方提供产异化竞争力,构建生态、共同合作,实现中国联通网络、OTT运营、终端多方共赢。4.中国电信与华为成立商业联合创新中心中国电信与华为共同宣布成立商业联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BJIC),合力打造差异化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信息通信服务体验。BJIC以用户需求和商业场景为源头进行产品和解决方案创新,改变了通信行业传统的产业合作关系,双方共同投入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验证和上市,将缩短新产品的上线周期,实现双赢,是通信产业合作上的重大突破。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中国电信致力于做领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与产业各方一道,构建共享共赢共创价值的“生态魔方”。中国电信与华为公司合作成立BJIC,正是基于“生态魔方”合作共赢理念进行的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BJIC的目标是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用户规模快速上量、业务价值快速变现。”中国电信副总经理高同庆对BJIC做了整体介绍,阐述了中国电信转型3.0战略和生态魔方的产业合作方向。高同庆表示,中国电信和华为战略匹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双方将在BJIC的合作中推进战略执行、实现商业成功和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创新初期聚焦在智慧家庭、云网融合、物联网、5G等四大业务方向,未来几年根据行业需求与技术发展扩展到更多领域。在发布会现场,双方合作展示了近期联合创新实践的三大最新成果:视频3.0、天翼云和全光网。视频3.0实现了IPTV业务秒级频道切换、秒级点播启动、九屏导播、四屏同看、语音搜索和千人千面等极致体验,现场观众跨越全球网络感受到了中国电信的真实业务体验。天翼云作为电信和华为合营公有云,目前月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已服务数万家政企大中客户。中国电信已将天翼云定位为B2B业务的统一平台和入口,2018年面向工业制造、交通物流等重点行业构筑创新解决方案。在全光网合作上,双方在经济活跃的长江中下游区域共同开通全球首张商用全光骨干网,通过ROADM、100G超长距、ASON和全光交换等技术的组合突破,实现跨省城市间百G连接分钟级开通,网络综合建设和运营成本大幅降低。三大创新成果作为商业联合创新的尝试,奠定了BJIC联合创新中心的基础。5.德国电信联合华为完成全球首次高阶毫米波外场验证德国电信与华为联合宣布,双方完成全球首次5G高阶毫米波多小区网络验证。本次验证中,德国电信5G: haus 和华为一起使用73GHz(E-band)频段,在德国电信波恩园区构造了多种实际场景,致力于验证毫米波在室外和室内部署中的性能及传播特征。德国电信技术战略与革新部门高级副总裁Alex Choi表示:“下一代业务,如3D沉浸式应用,移动云业务,游戏及社交网络应用等,需要更大的小区容量和更高的用户速率。高阶毫米波频谱及相关技术的使用,将给5G eMBB业务提供超高速率的用户体验,此次全球首次多小区5G 高阶毫米波外场验证,向业界指明了未来在室内或室外高话务环境下提供超高宽带体验的方向,此次测试的成功完成,为5G毫米波的应用和部署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华为无线CTO童文表示:“华为一直以来持续重点投入5G技术革新,高阶毫米波技术能够给移动宽带接入提供前所未有的类光纤速率体验。此次测试显示了E-band和MIMO技术结合,在多用户接入的园区覆盖场景提供超高用户体验的能力。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华为将和客户一起继续推动技术革新,以提供最佳的无线解决方案”。在毫米波上实现广域覆盖以及满足移动性需求,是5G产业面临的一项技术挑战。毫米波相对更高的传播损耗,限制了其覆盖能力,同时能量汇聚的定向窄波束使得对移动终端的波束追踪更加困难。此次德国波恩的测试验证了1GHz频谱带宽下,静态及移动场景,使用波束追踪技术及自适应波束成型技术,5G毫米波系统容量可以达到数Gbps。毫米波的性能也在多小区环境下的直视(LOS)和近非直视(n/NLOS)场景得到验证和评估,此外,本次测试还完成了玻璃穿透损耗,树木及办公楼宇的穿透损耗测算。毫米波对5G eMBB业务的支持ITU定义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之一就是eMBB业务不仅要满足系统容量显著提升的需求,而且需要满足更高用户峰值速率的要求(最高10Gbps),鉴于更高的频段拥有更多的可用频谱,毫米波的应用是实现此用户峰值速率的期望方式。毫米波在5G接入网有多种实用场景: 如FWA(固定无线接入),室内/室外小站接入(热点覆盖,突发流量及智能办公室等)及自回传。ITU和3GPP定义的5G第一阶段频谱分配定义了52.6GHz以下的频谱,而100GHz以下的频谱将于2019年12月份完成的第二阶段(3GPP R16)予以分配。E-band(66-76GHz)也将作为最近的世界无线通信大会(WRC)后考虑的24GHz到86GHz的5G频谱的一部分。构筑此次测试的基础是德国电信和华为于2016年开始的5G:haus创新实验室研究。当时,华为和DT在实验室环境共同完成了世界首次73GHz毫米波原型验证,使用多用户MU-MIMO技术展示了毫米波的超高频谱效率,并展示了单用户超过20Gbps的峰值速率。多小区环境下的测试展现了毫米波的复杂传播特性及相关干扰特征,并揭示了创新网络规划的重要性。6.新加坡电信与爱立信共同推出首个商用窄带物联网近期,新加坡电信与爱立信签署了一项协议,共同成立新加坡电信物联网创新实验室(Singtel IoT Innovation Lab),在促进物联网部署的同时,为企业和消费者开发当地物联网生态系统。随着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物联网创新实验室,新加坡电信计划缩短新服务引入所需的上市时间,努力消除技术壁垒,重新界定现有业务模式。新加坡电信的物联网网络可支持CAT-M1和窄带物联网设备,企业可借助该网络从低功耗应用中获益,助力延长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提供更深层次的无线覆盖与多重连接。新加坡电信将发挥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专长,支持企业实施安全可靠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自2016年以来,新加坡电信一直与当地公司及大型企业共同探索物联网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使用,具体涉及环境感知、资产追踪、废物管理和药品消费监测等领域。此次全国性蜂窝物联网网络的推出,将加速企业采用创新技术的步伐,并助力他们为消费者打造令人振奋的新产品及服务。7.爱立信携手T-Mobile部署覆盖全国多频段5G网络爱立信日前宣布将为T-Mobile提供5G无线接入产品,支持T-Mobile兑现其在美国部署覆盖全国的5G网络的承诺。这些新产品支持600 MHz频段和28 GHz及39 GHz频段,帮助T-Mobile在2018年顺利构建5G网络。今年,爱立信将携手T-Mobile利用爱立信增强型5G平台的5G新空口(NR)基站和基带在纽约、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构建5G网络。本月初,爱立信宣布推出5G无线接入网(RAN)商用软件,该软件基于新近批准的首个3GPP 5G新空口标准。该商用软件将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供货,为5G全球部署提供多频段支持,让T-Mobile今年就能够构建5G网络。END2018,深度观察5G全球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正在加载...华为碾压高通?中国拿下了5G时代?真相其实是这样
我的图书馆
华为碾压高通?中国拿下了5G时代?真相其实是这样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在通信技术领域,谁掌握了标准技术,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而由此衍生的标准必要专利(SEP)已成为各科技大厂合法抢占市场占有率与巩固核心技术的手段或武器。11月1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结束的3GPP的RAN1#87会议上,3GPP确定了Polar码作为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Polar码以华为为代表、由中国主导推动,因此,Polar码被采纳也让中国公司首次进入基础通信框架协议领域。这个看起来抽象的编码方案也引发了一场舆论狂欢,出现了诸如“华为碾压高通”、“中国拿下了5G时代”等解读。不过,通信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指出,这显然是一种过分解读。“5G的标准包括基带、控制、空口协议等等,是一个复杂的体系。Polar码只是一种编码方案,3GPP也不是ITU,这只是5G标准之路上重要一步,远不是5G标准。而且,这个标准方案不是专利,是华为支持提出,得到大家支持,也不是华为拥有这项技术。”项立刚说。01阶段性胜利全球5G技术标准正处于多方博弈中,在此次会议中,华为代表的Polar码阵营的对手是以美国高通公司为代表的LDPC和以法国为代表的Turbo2.0。事实上,在10月14日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会议上,LDPC码战胜了Turbo码和Polar码,被采纳为5G eMBB场景的数据信道的长码块编码方案。这一局,Polar码以绝对优势扳回,以59票赢得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据了解,Polar码阵营支持者包括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阿里巴巴、联想、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烽火科技展讯以及宏基、联发科、台湾大学等电信运营商、设备商、芯片、终端厂商以及高校。至此,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完全确定,其中Polar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作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项立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标准的选择已经不仅仅是技术的抉择,还包括政治和综合实力的较量。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通信市场,有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以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手机企业,实力十分雄厚,形成了大方向上的利益集团。根据规划,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3个阶段实施。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电信、爱立信、上海贝尔、英特尔、三星共7家企业参与了第一阶段测试。其中,华为测试并验证了Polar码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情况下的性能比Turbo码有所增益,也验证了Polar码在高频场景下支持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的可行性——根据华为的测试,Polar码可以同时满足超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场景需求,使现有蜂窝网络的频谱效率提升10%,与毫米波结合达到27Gbps的速率。这些实验结果为Polar 码方案赢得5G编码标准的一席之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参与讨论的联发科代表吴威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Polar码最关键的决胜点是能够说服大部分重要的运营商,在他看来,华为动员了很多企业、运营商,特别是获得了中国移动的支持,各方的团结达到了一个足以匹敌对手的局面。02专利争夺从行业来看,2016年将成5G标准的元年。需要说明的是,ITU-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确定了5G三大主要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较之3G、4G时代的语音和数据业务,这些场景对应的是VR/AR、车联网、大规模物联网、高清视频等各种应用。在eMBB之后,业界后续还将决定URLLC场景下的信道编码方案,最后再决定mMTC场景。在通信技术领域,谁掌握了标准技术,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而衍生的标准必要专利(SEP)已成为各科技大厂合法抢占市场占有率与巩固核心技术的手段或武器。以高通为例,其30年前把军用的CDMA技术用在民用通信领域,成为与欧洲的GSM竞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虽然在2G时代缺席的中国企业在3G时代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自主研发的TD-SCDMA与WCDMA、CDMA2000共同成为3G标准,但底层技术上依然为高通的CDMA所垄断。现在高通的绝大部分利润,也是来自基于CDMA的专利授权。因此,押宝关键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记者查阅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发现,华为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进行Polar码相关专利的申请。值得关注的是,在移动通信底层技术获得主导权的一方,将能通过技术的协同提升终端产品的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项立刚解释,目前3GPP和3GPP2都在推动5G的标准,3GPP是以欧洲企业为主导的标准化组织,3GPP2由高通组建。与3G、4G时代的多个标准并存不同的是,5G有望实现全球统一标准。虽然现在Polar码获得了认可,而最终的标准则要经过ITU(国际电信联盟)通过。虽然这次突破来之不易,但必须正视的是,Polar码只得到了eMBB短码的控制信道编码,高通阵营的LDPC在中长编码也占据主导,且最终标准远未确定。华为官方指出,LDPC码与Polar码都是第一次进入3GPP移动通信系统,全球多家公司在统一的比较准则下,详细评估了多种候选编码方案的性能、复杂度、编译码时延和功耗等,并最终达成共识。LDPC码和Polar码的决策是5G标准的一个里程碑,进一步推进了3GPP全球5G统一标准的产业进程。延伸阅读丨5G是什么?在3G、4G和5G等名词中,G是英文单词“generation”(第x代)的缩写。因此,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第一代是模拟技术;第二代实现了数字化语音通信;第三代是人们熟知的3g技术,以多媒体通信为特征;第四代是正在铺开的4g技术,其通信速率大大提高,标志着进入无线宽带时代。简单来看,5G的速度将会更快,而功耗将低于4G,从而带来一系列新的无线产品。中移动副总裁李正茂曾经发言要求5G时代的电信设备大幅度降价:“4G到5G时代,单位比特的传输成本降低了1000倍,那么我们也希望电信设备价格也降低1000倍,成本是决定运营商在数据时代能否盈利的关键。”丨5G会改变什么?我先来讲个故事:清晨醒来,卧室的灯和空调自动开启。小明来到卫生间,洗脸水已自动调至适中的温度,数码牙刷记录并上传小明牙齿以及口腔的实时数据;戴上眼镜,妻子带着孩子正在上学的路上,通过眼镜片上的虚拟现实显示,孩子向小明挥手说早安。小明吃过早餐,眨了几下眼睛,汽车带着小明自动行驶在马路上,小明在车上开启了视频会议……这个场景描绘熟悉吗?年的时候,通信圈这样描绘3G;年的时候,通信圈这样描绘4G;今天,这个描绘传承给了5G。这也是典型代表着通信技术逐步演进的过程,革命性的体验都是逐步实现和完善的。实质上,5G对移动互联网的颠覆也是逐步演进的过程,它还将催生出无数新应用、新模式,产业。时速100公里的汽车,在5G网络条件下从发现障碍到启动制动系统需要移动的距离将缩短到2.8厘米。五特征:“无与伦比的快”、“人多也不怕”、“什么都能通信”、“最佳体验如影随形”、“超实时、超可靠”。具体提下在用户体验方面的5个典型5G场景:(1)速度5G将比4G快10到100倍,更快的速度也将提升网络的容量,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在同一时间登录网络。(2)全景视频:移动端也能实现不少人一定会对体育馆内的巨屏所吸引。但如果你能在游戏或者智能手机中获得同样的实时画面呢?你甚至可以切换镜头,即时重播,高分辨的4K视频会让你耳目一新。(3)自动驾驶汽车:1平方公里内可同时有100万个网络连接我们目前使用的4G网络,端到端时延的极限是50毫秒左右,还很难实现远程实时控制,但如果在5G时代,端到端的时延只需要1毫秒,足以满足智能交通乃至无人驾驶的要求;现在的4G网络,并不支持这样海量的设备同时连接网络,它只支持数量不多的手机接入,而在5G时代,1平方公里内甚至可以同时有100万个网络连接,它们大多都是各种设备,获知道路环境,提供行车信息,分析实时数据、智能预测路况……通过它们,驾驶员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地,真正360度无死角地了解自己与周边的车辆状况,遇到危险也可以提前预警,甚至实现无人驾驶。(4)互联网机器人:实时反馈医生指令对医生而言,机器人在手术方面将大有可为。但是它们需要对医生发出的指令作出实时反馈。在执行复杂的命令时,正在工作的机器人更需要与医生实现无缝“沟通”。(5)虚拟现实:各种体感需要极速网络传输当你戴上VR头盔后,你便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你可以与他人进行互动,游戏甚至击掌。有了5G,用户之间的相互协作将迎来新的时代。相同物理位置的两人将可以实现相互合作。各种体感功能需要极速网络传输,才能加强虚拟现实,网络天生就是管道。还可以这么简单理解5G的体验变化——3G、4G干的都是人事(连接人)不是质变,5G干的不是人事(连接物)才是质变:在4G网络下,云端系统无法传输紧急指示让无人驾驶汽车穿过交通流;4G也达不到在远程会议中提供即时语言翻译的速度,更不必提在救死扶伤的手术之中遥控指挥手术刀——要知道,许多即时无线应用的最大延迟期不得超过1毫秒。注:本文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藏瑾 )、雷锋网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g华为和高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