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对手表熟悉的吗、表上有swiss made、 ULYSSE NARDID的标志、知道这swissmade是什么手表表吗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世界名表标志大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世界名表标志大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p&首先题主要明确一点,&b&毛泽东和蒋介石到底谁更有钱?答案是毛泽东。&/b&共产党通过土改把地主阶级整个砍了,省去了收税的中间环节,架设基层党组织直接收农业税,连人民币最早都是粮本位的货币 &b&(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aidu.com/link%3Furl%3Dh8Q2a3CYYJodSpE80K_lAqrOvfblTNbjurMcpp2hhoFTtd3eGlixCqcVOn8IG8owKDIuKI5YGVg1O8aud_MrP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粮本位&/a&&/b&是中共早期以粮食和棉花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比如《中国财政史》中可以查到1949年中共财政收入304亿斤,支出567亿斤 &b&)&/b&。而蒋介石的支柱只能靠长江出海口的关税,因为农业税大头被地主乡绅拿走了。也就是说南京国民政府比中共还穷。&b&如果你不知道蒋介石的军费比毛泽东低,那你永远理解不了为什么国共内战国军打3年就打不动了。&/b&&/p&&br&&p&&b&在双方都有巨大军费支出的情况下,税收更低的蒋介石先完蛋是理所应当的。国民党拿着美援和关税,1946年尚能维持攻势,攻势维持了没几个月军饷花完了,就开始印钱,然后开始抢银行,最后开始发金圆券,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依然堵不上军费开支这个大窟窿。&/b&到了1948年战争进入最后大决战时,为了筹措军费,国军清查了全国银行,也仅仅搜刮到2300万美元。&/p&&p&&br&&/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251& src=&https://pic1.zhimg.com/v2-9837aaed2e412e705fd300_b.jpg&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837aaed2e412e705fd300_r.jpg&&&/figure&&/p&&br&&p&后来发布金圆券,将全国黄金,白银和外汇都搜刮起来,依然不够用。到了渡江战役爆发前,丢了半壁江山的中华民国&a href=&tel:&&&/a&财年的税收干脆腰斩,跌到9000万美元。见下图↓(&b&折合粮本位才25亿斤&/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27& src=&https://pic1.zhimg.com/bea2dbcb525def23c44f700_b.jpg& data-rawwidth=&5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ea2dbcb525def23c44f700_r.jpg&&&/figure&&p&而史料记载同期中共光东北局一家的税收就180亿斤的水平,在物质基础上十倍碾压对手。毛蒋两人实力对比如此悬殊,你觉得渡江战役还有悬念吗?划江而治可能吗?(实际上渡江战役确实没怎么打,一渡江对面就崩盘了,国府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组织大规模反扑。)&/p&&br&&p&&b&等到1949年解放军占领全国的时候,拥有4亿人口的新中国当年财政收入高达304亿斤,相当于11亿美元&/b&,是1946年拥有3亿人口的全盛时期国民政府的整整4倍,折合当时银价差不多2亿两,甚至超过了清代光绪盛世创下的1.5亿两的岁入记录,国民政府经济效率之低下,可见一斑。&/p&&p&蒋介石到底多穷?即便中华民国最富有的1936年(所谓“黄金十年”的最后一年),中国关税6.36亿,统税1.31亿,盐税2.47亿,加起来才勉强10亿法币,按官方牌价才&b&三亿美元(粮本位折合80亿斤)&/b&。 而这三税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税收支柱,常年占财政总收入的80%左右。战前都这个德性,千疮百孔的战后还用说吗???&/p&&p&实际上,根据已有的资料,中共解放区早在财年,全面内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光实物粮食的征收能力就达到恐怖的47亿斤(北满26亿斤,山东11亿斤,华北解放区8.6亿斤,西北解放区2.2亿斤)。公粮占整体税收的比例各个解放区差异很大,一般在1/2~2/3浮动。中国是农业国,咱保守估计,就按2/3算,&b&中共解放区财年的收入也能达到80亿斤的水平,&u&而同期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2亿美元&/u&(折合粮本位货币60亿斤)。&/b&&br&
这代表早在1947年,东北失守前,中共解放区其财政收入就远超过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了,甚至达到了蒋介石巅峰时代1936年三亿美元级别的经济实力,之后的辽西会战,蒋公败的一点不冤枉,就算侥幸拿下锦州也必然会在新一轮拉锯战中丢失;&b&这就是举国体制+土地改革的威力。&/b&&/p&&br&&p&换句话说,1946年的时候,很可能蒋介石根本没有意识到,当时3亿人口的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低于1亿人口的中共了……
蒋介石面对的根本不是什么几个月就能剿灭的穷比毛匪,而是抗日敌后根据地冒出来的一个拥有1亿人口、军费比它还高的社会主义大土豪……&/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48& src=&https://pic3.zhimg.com/08dacbec517f29bfb771a0a57b3ff14a_b.jpg& data-rawwidth=&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08dacbec517f29bfb771a0a57b3ff14a_r.jpg&&&/figure&&br&&p&高帅富的蒋介石出于对无产穷逼的轻蔑,很可能一直不屑于了解共产党根据地的财政情况。假如当年蒋介石手里有毛泽东的军费数据的话,我相信他肯定会求和的。毕竟敌人实力如此强大,国府就算清正廉洁两袖清风都打不赢,更别说国府还贪污了&b&......&/b& &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aidu.com/link%3Furl%3DU26LrtfEK4NWxrBWOP_XqoxAFKg0eqXQLoHQ18ZdDlg0lap-THMqem2z6so21aT_&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a& ——《三体III·死神永生》&/b&&br&(正文完)&br&&b&--------------------------------------------------------------------------------------------------&/b&&/p&&br&&p&&b&后记:&/b&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绝对不能脱离物质基础去空谈。不然有枪没军饷,运输大队长:一旦后方物资供不上,前线士兵很容易大批大批带着武器去投敌,那拥有武器装备越多只会死的越快。不信我们可以算算1949年的TG党财政支出情况——当时中央财政1949收入304亿斤支出567亿斤&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IM86ZR7QzlnbQGCPh1MUiyFfR4a2X-yvsxA8C7tcLng2NFcuQ1tAvl-FqAWZ3SvUdeGadJlrkFIvpg8YYcnpF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来源:粮本位_百度百科&/a&,其中军费占比60%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163.com/special/junfe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来源:中国历年军费一览&/a&,人民解放军数量约不到500万,通过以上数字&b&不难算出,战争状态下,每供养一名解放军士兵,竟然需要高达&u&7500斤&/u&的税收 &/b&&/p&&p&当时日本刚投降,武器随便捡,谁都不缺武器;所以双方拼的是综合国力,也就是拼经济基础:&b&既然战争状态下每个士兵的人均经费是7500斤,那么维持一只百万大军作战一年的军费就高达75亿斤(2.6亿美元),掏得起这份钱才有人力物力组织进攻。&/b&实际上国共内战期间,共产党一样是靠印钞票来平衡巨额军费开支的,不过没果党印的那么离谱而已(注意前面数据,1949中共财政赤字200多亿斤,当时人民币是粮本位,核算单位是斤)&/p&&p&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大家都知道国共内战的决胜战役是淮海战役(台湾方面称为徐蚌会战),解放军在此役中全歼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机动兵团。在这场战役中,共军前线正规军只有区区60万人,但是为了伺候这60万人,后方苏鲁豫皖四省为此出动的后勤民工高达543万人!相当于解放区交战省份平民总数的16%。换句话说除了伺候前线的60万解放军的物资消耗外,共产党还要有充足的经费给这543万民工管饭。&b&至1948年9月三大战役爆发前夜 ,甚至更是宣布运费按工给价,或按件给资。一律禁止无价派赴,禁止只分伙食不结工资之义务运输制度。(民工有偿服务,除了管伙食以外还要领工资。)&/b&&/p&&p&&b&结果在有偿服务的刺激下农民开始拼命踊跃支前。&/b&&/p&&blockquote&更多信息参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yzz.mca.gov.cn/article/jbsd/.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淮海战役中88万辆小推车是如何动员出来的&/a&&/blockquote&&figure&&img data-rawheight=&379& src=&https://pic1.zhimg.com/v2-618f7c10e7bf09d87e9abde5d9002c8c_b.jpg& data-rawwidth=&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18f7c10e7bf09d87e9abde5d9002c8c_r.jpg&&&/figure&&p&&i&淮海战役爆发前的中国军事割据情况,绿色为国统区,红色为解放区,黄色为民族势力割据地区。&br&&/i&&/p&&p&&b&从这个角度看,也解释了为什么战后各国毛派武装想复制中国经验但是没有一个成功的:&/b&因为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即便是毛泽东也是通过3年的持久战活活把蒋介石活活耗死, 国统区的经济彻底被拖垮才取得的胜利。而这跟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有关(民国没啥工业,农村根据地有1亿人口),不具有可复制性。研究国共内战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中华民国几乎是没有工业的,否则红军长征那会就完蛋了,两条腿怎么可能跑过四个轮子。&br&如果说美苏冷战是和平竞赛的话。那么解放战争,就是两种社会制度在战争条件下的血腥对抗:&b&而蒋介石因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拖累,&/b&在GDP人口高于毛泽东的情况下却&b&首先支撑不起庞大的军费开销;&/b&同时又在税收低于毛泽东的情况下,&b&国民经济反而比中共更早崩溃 &/b&&i&(战争期间,解放区经济基本平稳,然而国统区支撑不起军费支出,蒋介石就派老婆宋美龄像要饭一样又去美国借钱,张口就是10亿美元,但是杜鲁门之前早就对蒋介石这个前后砸了38亿美援依旧烂泥扶不上墙的无底洞不耐烦了,结果宋美龄没借到钱还被杜鲁门总统狠狠挖苦了一顿,只好被迫印钞票、抢银行、发行金圆券,结果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经济全盘崩溃,彻底失去民心)&/i&&b&,最后穷的连军饷都凑不齐,打得赢才见鬼了&i&。&/i&&/b&为什么?这是因为共产党那边推翻了地主阶级,打仗的时候可以绕过地主直接找农民收税。国民党是封建地主的,收税的时候地主还要经中间吃一手,地主吃剩下的才能交给国民党,说白了就是被地主坑死的。(呵呵) 结果共产党表面上又穷又俭朴,其实军费比国民党还高。 而且不是比国民党高了一点半点,正如我前面数据所讲的,早在全面内战刚刚爆发的1947年共军被国军追的满地图跑的时候,中共财政收入已经完虐南京国民政府了。而国军一边傻乎乎的追着共军满地图跑,一边笑话匪军游而不击只会逃命,简直是大写的SB:共军扮猪吃老虎,人力物力都比你充足,只是懒得跟你刚正面而已。等你追到精疲力尽,强弩之末,军费都被拖垮的时候,就该发动三大战役反吃你了。&/p&&br&&br&&p&如果大家觉得,中学教科书上的所谓,&u&“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u&,以及 &u&“解放生产力” &/u&之类的词汇,隐晦难懂的话,那么答主在这里用粗浅的话来阐释这两个拗口的词&b& ——我把地主废了,我比你有钱。&/b&(全文完)&/p&&figure&&img data-rawheight=&587& src=&https://pic4.zhimg.com/0344abcdbb6c896a34e777_b.jpg& data-rawwidth=&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344abcdbb6c896a34e777_r.jpg&&&/figure&
首先题主要明确一点,毛泽东和蒋介石到底谁更有钱?答案是毛泽东。共产党通过土改把地主阶级整个砍了,省去了收税的中间环节,架设基层党组织直接收农业税,连人民币最早都是粮本位的货币 ( 是中共早期以粮食和棉花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比如《中国财…
这个问题很容易变成站队问题,尽可能不添加个人色彩,只回复事实情况。&br&&br&&br&日本对华ODA在前期是带有一定战争赔款因素的经济援助,但完全不是战争赔款。&br&关于第二次中日战争后日本对中国战争赔款的问题有些大,如果有相应的问题再去讨论吧。&br&&br&&br&&br&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由于美国自身东亚的战略考虑,对日本由遏制开始转变为扶持,防止苏联东扩,实施了一个相当于“马歇尔计划”的东亚版,也就是GARIOA和EROA计划,后来经济逐渐复苏,昭和26年时就有能力进行对外援助。&br&&br&&br&二战后,似乎有一个共识是日本的对外援助实际上是以经济合作作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争赔款上的延伸,并且日本从中也获得了一定的利益。&br&&br&这个观点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从昭和30年的《旧金山合约》中的第1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签字,中华民国政府还另外和日本签署了《中日和约》):&br&&br&“联盟国承认:日本应赔偿联盟国战中所生的一切损害与痛苦,但因日本目前拥有的资源不足以支持一个自主的经济体,且不足以完全赔偿前述之一切损害与痛苦。”&br&&br&&br&而且当时的日本也需要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修复与亚洲各国的关系,目的在于走出战争阴影、振兴经济、重返国际社会。&br&&br&开始的地方在东南亚,主要是是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选择这些国家是因为这些国家确实在战争中遭受了一些损失,而且也是日本重要资源的供应地和商品出口市场,最后一点就是配合美国的战略,孤立冷战的另一方面。&br&昭和31年日本加入国联,昭和39年年加入经济合作组织,并且还加入了其他一些国际经济组织,而由于对外经济援助工作的重要性,日本也建立了相关组织,如OECF、OCTA、ODA管理机构等来处理相关事宜。&br&&br&70年代后日本开始逐步对中东、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进行经济援助,但依然保留了对东南亚地区的援助,这样做的缘故是首先保持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其次是日本国内缺少石油资源,对中东的经济援助可以确保这一点,最后就是以经济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br&&br&但这一行为目前来说还是经济行为,越过经济和政治这条分界线的是昭和48年向蒙古,昭和50年对北越提供ODA,后来又应美国要求向埃及提供ODA。这个时候就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经济目的了。&br&&br&昭和45年后是日本经济崛起的时代,由于日本对海外市场和资源始终有较大的依赖性,需要以对外援助来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所以日本政府加大了ODA的力度。&br&&br&&br&但是这个时候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从美苏对立变成中美苏三角关系,先是昭和47年邦交正常化,后来昭和53年又签订《中日友好条约》,当时对中国提供经济援助显然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优势,第一是促进日中关系,第二是开拓中国市场,至于是否包含有对战争时期的赔偿,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想法都不同。&br&而对于中国来说,日本的资金与技术也确实是需要的东西,所以便开始合作,后来由于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一方面可以从西方直接获得直接贷款等一系列外资,另一方面对日本来说,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在能源进口方面的潜力也算与日俱增。&br&所以1979年中方就向日本提出了8个建设项目,12000万日元的贷款要求,但这笔钱数额太大,而且还需要考虑他国感受,最后经过日本政府讨论后的结果就是在与欧美各国协调、与亚洲国家平衡、不用于特定领域的基础上开始合作,本来有一条是要求限制采购对象,但在欧美国家要求下取消了。&br&&br&关于贷款的原因,大体上是当时日美贸易摩擦端倪已现,而且这批贷款大部分用于中国煤炭的对日出口上,其次就是包含着对中国的愧疚和放弃赔款的补偿(有人说美国教会了日本用钱得到日本之前想用军队获得的资源,也有一定的道理)。&br&&br&但是到1981年为止的时候,日本政府提供的都是贷款,有不高的利息,需要偿还,也有一定限制的。而战争赔款除了也有利息这一点之外,基本没有任何关系,日本对中国的无偿贷款根据记录是1981年,份额不算很大。&br&&br&&br&平成元年中国出了点事情,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提供过两次对华日元贷款,总额接近一万亿日元,当时西方基本都在攻击中国,日本虽然暂停贷款,但还是为解除对华制裁做了努力,这个事情,说是日本仗义的也有,说是中国对日本经济太重要不能断绝的也有,但不可否认的是次年决定了对华的第三次贷款。&br&之前贷款着力在中国的能源、资源的开发等基产业和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以及农林、城建、环保方面,并且不限制采购(大家都可以竞标,但在具体的时候实际上还是日本企业有一定优势),对中国经济也确实有帮助,不过这个时候宽限期已过,从平成2年开始,这些贷款进入了偿还期,由于日元升值和当时未考虑结算货币等因素,每年中国需要偿还的债务在500亿日元以上。&br&&br&后来平成4年日本政府又进一步限制了贷款的使用原则,这里加入了一条是注意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和导入市场经济以及基本人权和自由的保障,外务省的说法是将受援国向“好的统治”方向引导。&br&&br&其他比如转变成3+2、核武、平成18年安倍晋三以ODA为威胁的问题就不展开了。&br&&br&(日本政府承诺贷款约3万亿日元,2008年中国实际利用2万6千亿日元,但由于汇率和通货膨胀,实际上相当于57%,但无偿援助资金份额较少,约为1500亿日元。这是2008年时数据,不过这些都是能写出来的钱,还有很多写不出来的技术、科技和其他方面的援助)。&br&&br&&br&其他国家的情况如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43bbde19b1fdeeb7a9398d_b.jpg& data-rawheight=&429& data-rawwidth=&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43bbde19b1fdeeb7a9398d_r.jpg&&&/figure&&br&&br&所以就有中国的所谓年,ODA是带有赔款性质的经济援助;1990以后,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外交手段的观点。&br&&br&这个观点对不对先不说,至少是有一定道理的。&br&&br&&br&日本方面,可以说平成时代就没有一个特别稳定的观点。可能在早期的时候说是有外交性质的援助手段通常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中国政府不宣传和民众与政府不感谢ODA贷款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不满,然而至少中国外交部有多次感谢ODA贷款的记录(有些日本言论人士走得比较极端,比如青木直人,他就直言ODA是“血税”,不过政府好像没这么说),平成20年前后的说法是类似于“对中ODA并不会使得日本受益或中日友好”,在有些中日关系有问题的时候ODA也成为日本政府手中的一颗棋子。&br&&br&&br&&br&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br&&br&如果有疑问或者不同的观点,欢迎评论,但如有不同观点请附带简短说明和例证。
这个问题很容易变成站队问题,尽可能不添加个人色彩,只回复事实情况。 日本对华ODA在前期是带有一定战争赔款因素的经济援助,但完全不是战争赔款。 关于第二次中日战争后日本对中国战争赔款的问题有些大,如果有相应的问题再去讨论吧。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对…
炮灰是啥,那是专门承受火力的,九死一生的,或者十死无生的,比如探头丢个罐头盒或者拉个臭臭就要把命送掉,每天阵地上淋上几千发子弹的,就是炮灰的生存常态。不过炮灰还要分屌丝炮灰和精英炮灰呢,前者是“死你最划算”,后者是“别人都扛不了只有你扛”。&br&&br&&b&屌丝炮灰:&/b&&br&屌丝炮灰存在意义是消耗掉对方有生力量。这里的”有生力量“含义很宽广哟,我概括了下,包括敌军的屌丝炮灰,敌军宝贵的弹药(比如希腊火咯、散弹咯、花岗岩炮弹咯这些威力巨大库存有限的大杀器),敌军精锐部队的士气体力咯,以及尽可能的在对方的防御体系上刨几个洞。&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baddb3c2d2aabb50b6e5296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baddb3c2d2aabb50b6e5296_r.jpg&&&/figure&上图是古典时代萨珊波斯的部队构成,4个屌丝炮灰和贵族阶层的铁甲骑兵,1就是属于最没价值的屌丝中的屌丝,征召长矛兵,平时干活,作战时从田间地头拎到前线;对于当时的东方国家来说这是一种征召方便而且便宜的”易耗品“,不用白不用。&br&王小波在《万寿寺》中提到唐代打仗会把士兵锁起来用督战队押着上战场,这是真的。在卡迪西亚战役中,波斯人把屌丝炮灰运用到了极致,大约有1万多炮灰被锁链锁成一个大方阵由图上的5用长枪逼着往前推进。&br&大体上,这种屌丝炮灰只会产生于那些”贫富悬殊“”人身依附“的社会中,对”保护者“来说,这些人差不多是一件”工具“”奴仆“”私产“(说是私产可能都抬举了他们),像希腊和罗马这些公民军队或者凯尔特、日耳曼蛮族那种阶层相对平等(因为普遍很穷)就不会出现屌丝炮灰。&br&到了奥斯曼时代,土耳其军队和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将屌丝炮灰运用到了极致。事实证明统治阶级运用屌丝炮灰并不在意他们的血统和民族。&br&奥斯曼帝国的屌丝炮灰是来自本民族的穷苦农民,他们属于季节性征召的穆斯林步兵部队(大概就是春夏季征战,冬季解散的那种)......而领用军饷的精锐禁卫军全部都是皈依伊斯兰教的希腊人或者塞尔维亚人。无论是君士坦丁围城战还是马耳他战役,禁卫军都是把屌丝用得不能再用才会登场的。下图那些戴白帽子的是禁卫军,戴红帽子的是屌丝炮灰,这幅图太人文主义了,事实上应该是衣衫褴褛的红帽子往前冲,禁卫军在后面督战才对。&br&有意大利人嘲讽这些屌丝炮灰“他们就像猪猡一样被毫无怜悯的驱赶上前,然后成群的倒闭”。决战那天,打头阵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基督教徒军队和安塔利亚的穆斯利炮灰,后面跟着一票督战队,敢后退的,自然请你吃大刀。&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faec604edff6aa17a976d62b7799dc0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faec604edff6aa17a976d62b7799dc0_r.jpg&&&/figure&让我用血淋淋的事例来告诉诸位屌丝们什么叫做现实的残酷性。&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467bfb258db0d9c7c5ca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467bfb258db0d9c7c5ca_r.jpg&&&/figure&&br&这个大丁丁是乌尔班大炮(不是那个著名的巨炮,乌尔班本人铸的炮有好几百门),在当时,炮弹是极宝贵的战略资源,征服塞尔维亚后土耳其军队收获了大约30000发基督徒的炮弹,他们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笔财富,按照炮弹的大小铸造了一大批火炮...&br&到了君士坦丁堡战役,屌丝炮灰们被赋予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b&把落到城墙下面的炮弹收回来。&/b&&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8dd4a22e5fe_b.jpg& data-rawwidth=&84& data-rawheight=&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84&&&/figure&每天晚上屌丝们摸进壕沟,用网把炮弹一兜就往回跑,欧洲人毫不客气的给他们来上一发箭|弩箭|铅弹|散弹,偶尔炮兵们觉得炮弹实在不够用,这项工作白天也会开展,成百上千的屌丝炮灰们以接力的方式拖走一发发炮弹,留下一溜的死尸。&br&屌丝炮灰们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把守军构筑的临时壁垒拉倒...用的是带钩子的绳子....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欧洲人用同样的办法对付过耶路撒冷城墙,步骤是酱紫的:1、把一个大钩子抛上城墙,2、找一堆人用力拉。在你努力干活的时候你就没办法保护自己的脑袋了对不对?守军只要把炮口向下,“&b&biu”&/b&的一下便可以糜烂十丈。在战役的中期,每天双方重复的就是守军建堡垒—土耳其人拉绳子—守军&&b&biubiu&.&/b&&br&&b&&br&如何让屌丝炮灰卖命:&/b&&br&首先,我所知道的屌丝炮灰部队,基本都是没钱拿的,出战属于义务劳动,积极性一向不高。所以对这些炮灰,各种你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手段都要用。&b&历史上的曹操,采取的办法是给军队发女人,然后把妻儿扣在营地里当人质。当然了,军人自己也是人质,不打仗的时候被锁在营地里,处境比囚犯稍微好一点。如果军人死了或者叛变了怎么办呢?妻儿转发给其他士兵啊。&/b&&br&别问我出处,我忘了,不信的话直接忽略这一段,别打我脸。&br&其次,是大刀片子伺候,不上前,先吃我一刀!&br&最后是战利品分配。&br&做炮灰的,都是穷的叮当响的。亚历山大在印度河训斥叛变的马其顿军队:你们这些鸟毛当年穿兽皮牧着仅有的几头羊,就为这几头牲口还常常和周边的民族大打出手,被打的满头包,要不是我老爹腓力...好了,现在你有个彻底翻身的机会—城破以后掠夺三天(按伊斯兰的规矩),入城后就看谁跑的快,先到先得。各个联队盯着大房子,把旗帜往门口一插,房子里的所有男人杀掉,女人OOXX(这个我真不想讲,城破之后最惨的就是女性了),财富均分。《西方战争艺术》里提到雇佣兵特别不可靠,抢到值钱的东西把装备一扔就走的现象很普遍,想想若是抢到中国大妈囤的几公斤黄金,我也回家弄几头小猪养养了,谁还当兵啊...&br&所以对屌丝炮灰而言打仗就是场豪赌,向后肯定各种凄惨,还不如往前搏一把....&br&&br&&br&&b&精英炮灰:&/b&&br&他们存在的价值是,“这烂事除了你没别人能干”&br&都拉斯战役堪称人类战争史上最让人蛋碎的战役,凯撒大帝横渡亚得里亚海,然后绕着庞培的军事基地跑圈,用他那点鸡毛军队,把N倍于他的庞培军给包起来了...&br&庞培军也就静静的看着丫跑完圈,就地挖沟建壁垒。&br&你要知道庞培本人就很屌,他手下的军官比凯撒的屌了一个次元,而庞培军本身从西班牙打到高卢扫过亚得里亚海,并不比凯撒军队弱多少,所以到今天我都没搞清楚,这尼玛以1包N(N大于等于5)是嗑药了吧嗑药了吧嗑药了吧!!&br&凯撒的土工作业做的很好,很快庞培军坐不住了,他们决定用一次猪突把凯撒军队踩成渣。因为人数上有碾压优势,庞培决定对凯撒军来个全面开花,开花的程度是这样的:在一般位置上,用一个军团对付凯撒的一个大队,在重点位置上,用4个军团,对付凯撒的一个大队。&br&庞培呢,喜欢满编大军团,一个军团呢,是6000人,那么凯撒这个逗比呢,对老兵部队是从不补充兵员的,所以他的一个大队呢,高卢作战时,是750人,到了都拉斯,是250个人。&br&那么凯撒这里呢,有个屌毛百人队大爷叫谢霸(没记错的话他是第十军团的),他带着250个战斗力爆表的兵龟缩在堡垒里,硬生生的扛着2.4万人的鸡血攻击扛了4个小时,谢霸本人的盾牌上被扎了120多个箭孔,整个壁垒被射了3万多箭。庞培军久攻不下准备回去做晚饭的时候,这250个鸟人&b&反杀了出去!&/b&&br&&b&&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ffd1bbf_b.jpg&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2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figure&反杀了出去......&/b&&br&&b&苏拉带着援军赶到现场拦住这250个激动的人,和他们苦口婆心的说了一通不要去作死的大道理...这250个人随后向凯撒告状苏拉瞎指挥....&/b&&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18b0824c94bdf813b5dc7_b.jpg& data-rawwidth=&192& data-rawheight=&1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2&&&/figure&请看我的表情&br&&br&——————————————————————————————————————————&br&今晚不更了,睡老婆去了。大家回见
炮灰是啥,那是专门承受火力的,九死一生的,或者十死无生的,比如探头丢个罐头盒或者拉个臭臭就要把命送掉,每天阵地上淋上几千发子弹的,就是炮灰的生存常态。不过炮灰还要分屌丝炮灰和精英炮灰呢,前者是“死你最划算”,后者是“别人都扛不了只有你扛”…
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的军装好看与否与纳粹没有必然关系,跟包豪斯也没有关系,跟现代设计更是一星点的关系都没有。德国军装不是随着纳粹的掌权而突然变好看的,而是有其历史传承的,是继承自普鲁士的军装传统的。&br&&br&在此强烈的呼吁,请不要再盲目的推崇关于纳粹德国的一切,希特勒及纳粹党对德国的影响被严重夸大了。纳粹掌权时期的德国那些美好的东西,并不属于纳粹,而是属于德国,是属于整个欧洲文明。一个国家的某个政权与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都没必然关系。&br&&br&德国军装与整个欧洲军装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而整个欧洲的军装对欧洲乃至今天的男装设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我们日常穿着的绝大部分男装,以及部分女装,都是来源于欧美军装的设计。&br&&br&&b&第一章,二战时的德军军装为啥这么好看?有何优缺点?&/b&&br&为了分析德军服装为什么好看,我们做一个参照:&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0fa6bbabbe1e_b.jpg& data-rawwidth=&1126&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0fa6bbabbe1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ebf68e094a7bf5d1ee20_b.jpg& data-rawwidth=&872&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ebf68e094a7bf5d1ee20_r.jpg&&&/figure&&br&为了公平起见,特地选了身材不怎么好的几个德军军官的老照片,与朝鲜领导人及高级将领的照片做一个对照。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配饰同为肩章、领章,款式同为四袋猎装、双排扣呢子大衣的情况下,德军的剪裁明显更加合体贴身,而且有明显的收腰的部分,而朝鲜最高领导人及其伙伴们的衣服全都是在身上晃着的,一点也不贴身,根本没有收腰的设计。由此可见衣服合体贴身,收腰垫肩,是德军军装美观的首要原因。历史上德国军服,至少是军官的军装,都是裁缝直接上门量体裁衣的。夏季军服采用混纺棉质材料,冬季则采用羊毛布料与人造纤维材料合织。德国军方每年都会出版关于军装定制的书籍,其中将各种制服的基本样式、板型尺寸、制作工艺、配件图片等等详细列出,以方便将官们按图索骥,找自己心仪的裁缝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军服。德国上层对军装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bf3199ded1e_b.jp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bf3199ded1e_r.jpg&&&/figure&左一为隆美尔元帅,中间为朱可夫元帅,最右为朝鲜高级将领。我们可以看到,在配饰上各国的巨大不同。朱可夫元帅胸前的勋章虽然也是满的,但整体都集中在腰线以上的胸部,而朝鲜的高级将领可能是当铠甲穿的。在配饰方面,德军军官的配饰比较丰富,详细标明了佩戴者的军衔、阅历,几乎是随身佩带的简历表。关键是其比例相对比较合理,不会过于夸张。&br&&br&德国二战时军装美观服装设计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立体剪裁、合体收腰,以体现男性身体力量美感;2、勋章配饰纹饰精美繁多,比例协调,全面体现佩戴人的身份阅历,以增强军人荣誉感;3、用料扎实、做工优良,配色得体大方。&br&&br&另外衣服也是要靠身材。希特勒上台之后大搞全民体育,在青少年中办夏令营,鼓励各种体育运动。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作者虽然非常仇视希特勒,也不得不对纳粹德国推行的这种全民体育的做法表示赞赏。这种全民健身带来的是二战时德国兵源质量优于其他欧洲国家,青年军人的身材普遍较好。&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05b89e3ad375d6085fbfc57f6dc43291_b.jpg& data-rawwidth=&367& data-rawheight=&4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7&&&/figure&也不是所有人穿德军军装都好看,上图这位是德军中的亚裔炊事员被俘时的照片,他穿的军装就不怎么好看,衣服皱巴巴的样子也显示出德军军装在作战中无法得到有效保养,打着打着仗也就不好看了。&br&&br&至于为啥现在的军装不那么好看了,原因很简单:武器太先进了,没见到人呢就已经决定胜负了,你穿的再帅我也看不到,你帅给谁看?再说战场上穿的不能太扎眼,穿太帅也容易被打死。我们来看看目前世界一流的迷彩效果与朝鲜军人的迷彩的对比:&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3cf13f605f85ca64df9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3cf13f605f85ca64df9d_r.jpg&&&/figure&可见现代战场不适宜穿的太帅,穿的太帅死得快。(有很多知友指出上图伪装效果很好的迷彩是特制狩猎迷彩,与军用迷彩对比有点不厚道,其实只是用大反差说明一下迷彩的重要,不必太在意。)&br&好了不调皮了,真正的原因会在最后交代。我们先看看德军军装是咋来的。&br&&br&&b&第二章,欧洲军事服装简史以及对二战时德军军装的影响&/b&&br&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德国军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就要系统的了解欧洲军装设计的历史。全文比较长,因为我发现要打某些顽固保持错误者的脸,需要认真的把每一寸脸都打肿才行,不然他还会跑过来骂你:你看我左脸腮帮子还没肿呢,你这个打脸的好差劲,啊哈哈哈哈……&br&&br&由于水平有限会有一些疏漏错误,请各位指教。欧洲的文化有三个影响最大的来源:希腊-罗马、基督教、北欧尚武民族文化。这三大文化都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欧洲的军事文化。&br&&br&&b&&u&希腊-罗马文化:&/u&&/b&&br&也可以被看作是南欧地中海地区的文化。这里由于气候等原因,大家都喜欢光着膀子的汉子。又由于希腊-罗马的早期都是城邦文化,各城邦之间经常有战争,军队以重装步兵为主,作战战术以步兵方阵为主(这点很重要),骑兵由于马镫还没有发明,只是作为突击机动力量,是重装步兵的辅助。&br&前面说到希腊-罗马的汉子喜欢光膀子,这就决定了他们非常崇拜一身健美的肌肉块。如果没有肌肉咋办?特别是上了战场打仗,总要穿点护具铠甲,穿了铠甲后看不到肌肉可咋办?于是古希腊、古罗马都出现了肌肉甲这种人为画腹肌的办法,可见为了摆拍画腹肌这种事情自古就有。&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d97a783ca075db8d73fadadfe65cb8f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d97a783ca075db8d73fadadfe65cb8f_r.jpg&&&/figure&&br&青铜铠甲;在公元前 (350-300) 年前后,由希腊人制作于亚平宁半岛中属于大希腊的地域;如今,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3b40bbad6c39edf1d14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3b40bbad6c39edf1d140_r.jpg&&&/figure&第一位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皇帝屋大维塑像,据史料记载屋大维并不是很高大强壮,但是肌肉甲一穿,立马伟岸了。&br&&br&&b&&u&这种肌肉甲非常形象的解释了军装的一大功能:显示雄性的力量感。后来的军装,特别是军装中的礼服设计,都遵循了这样的规则。&/u&&/b&&br&&br&另外古罗马大致分为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在延续千年的历史中,罗马也有许多其他款式的铠甲出现。我们最熟悉的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铠甲。比如下图这种:&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00e7b148ed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00e7b148edb_r.jpg&&&/figure&前面这位挂着很多圆形金属章的百夫长穿的是类似鱼鳞甲的扎甲。他身后的普通士兵穿的是板甲,这也是欧洲最早发展出来的、大量装备军队的、模块化的、便于运动的环片板甲。请注意这种铠甲肩部的防护。&br&&br&根据史料记载,古罗马人比起他们主要的敌人:高卢人、日耳曼人、哥特人等,身材要矮小的多。因此在重装步兵的对砍时,罗马士兵遭受的攻击多来自上部,于是肩部的装甲显得尤其重要。另外护肩也使穿着者的头肩比变大,显得肩宽背阔,也是遵循了军装设计强调男性力量感的展示。&br&&br&这种护肩在现代军装中,也演化为肩章保留下来。近代以软物料制作的肩章最早出现于1763年的法国军队,用以识别军官和士兵,作为佩带者的身份标志,并在19世纪初拿破仑时代发展出华丽的吊穗肩章(Epaulette)。在同一时期,俄国士兵也开始在左肩佩戴单边肩章,用于辨识佩戴者所属的部队,同时可以拌住子弹袋的背绳。到了1854年,俄国军官的制服上出现了用金丝线编织而成的平板肩章,除了显示佩戴者的军衔和官阶,也用作昭显军官的个人荣誉。受俄国影响,普鲁士、法国、奥匈帝国、英国甚至新成立不超过半个世纪的美国也纷纷效仿实行了军衔制,发展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肩章,并赋予肩章各种不同的新功能。从此肩章便在世界各国军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辨识军人的军衔、职务或兵种的符号标志。除了军事组织外,一些准军事组织或类军事组织如警察、消防、海事、保安、救世军、童子军等也效仿著使用肩章用于人员身份辨认。&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fef65b8ee8f33f4f0c45bfd_b.jpg& data-rawwidth=&1056&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fef65b8ee8f33f4f0c45bfd_r.jpg&&&/figure&佩戴被称为Epaulette肩章的法兰西共和国骑兵卫队,这种华丽的肩章我们在民国史各位大帅的戎装照上也能看到。&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f55b119caa8deaa1e8016_b.jp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f55b119caa8deaa1e8016_r.jpg&&&/figure&这幅袁世凯的戎装照也佩戴了这种华丽的肩章。&br&&br&关于肩章,俄国人作为最早的使用者还另有一个小插曲,十月革命时,列宁觉得这玩意是剥削阶级军队产物,就给俄军简化掉了,结果军人很不高兴,直到斯大林时代又恢复了宽大的肩章和立领、大檐帽。&br&&br&&u&&b&中世纪:&/b&&/u&&br&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虽然有一个名义上的继承了罗马国祚的皇帝和教宗,但基本是各种公、侯、伯、子、男小国林立,特别是今天的德语区的欧洲,一个山头一个城堡,一个城堡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一群公主王子玩童话故事,跟春秋战国差不多。这一时期基督教与北欧尚武精神是欧洲的主流文化。&br&中世纪的欧洲铠甲发展基本是由软到硬的过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006e352eaa8dd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1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006e352eaa8dd_r.jpg&&&/figure&上面这幅图是欧洲中世纪铠甲发展简图,从左开始,第一个是锁子甲,这种锁子甲技术在罗马帝国后期成熟起来;第二张是十字军东征时期的主流装备,也就是锁子甲外面罩个布袍,上面印上家族的徽章。锁子甲的结构是一个个的铁环相扣,优点是可以任意折叠跟毛衣似的,穿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活动,缺点是对弓箭的防御非常差,因为箭头可以通过铁环的缝隙穿进来,甚至把铁环顶开。这时板甲就重新出现了。最早是锁子甲外面的关键部位用板甲防护,后来就演变成全身都是跟龙虾或螃蟹一样的板甲加关节了。这样的做法最后登峰造极,使得想要刺穿铠甲变得很困难,于是大铁锤之类的钝击武器大显身手,原理就是铠甲上轮一锤子,把铠甲砸瘪或把人震晕。到了倒数第二张图的时候,板甲的表面出现了很多楞,这是一种加强筋的做法,以便使铠甲在相同的厚度下强度更高,以防被砸瘪。最后那张就不解释了,火绳枪出现了,冷兵器时代开始走到尽头。&br&&br&中世纪相当长时间内,欧洲铠甲基本上都是由意大利的工匠制造的,这点倒是跟现在的时装和超级跑车有点相似。&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1fa34cd0a0bdb8e831c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1fa34cd0a0bdb8e831c_r.jpg&&&/figure&这幅雄风勃勃的铠甲就是英王亨利八世的铠甲,这幅甲是米兰式铠甲的一种,主要特点是圆弧形比较多,左右根据分工不对称。亨利八世是英国铠甲国产化的推动者。从这幅铠甲上也能看出,这位国王是非常重视下半身性福的君王。也就不难解释这位国王为什么会因为想要离婚另娶而跟天主教闹翻,进而推行宗教改革创建英国圣公会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1bb49db1bb4b6b487155_b.jpg& data-rawwidth=&445& data-rawheight=&6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1bb49db1bb4b6b487155_r.jpg&&&/figure&上图便是哥特式铠甲,是一种骑兵甲,所以脚尖长长的也无所谓。这种甲学习了意大利工匠的丰硕成果,集中体现了日耳曼民族的审美取向。这种甲设计更为轻便贴身,有利于分散盔甲压在身体上的负重,使穿着更舒服,结构也更加适于运动,但是牺牲了部分防护力。这种铠甲真正开始打破了意大利人的技术垄断,日耳曼人终于用上了自主研发的铠甲。&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f8c2a8fcf0ade6d14b07eb_b.jpg& data-rawwidth=&3053& data-rawheight=&3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f8c2a8fcf0ade6d14b07eb_r.jpg&&&/figure&夹杂点私货,上图是包括马铠在内的哥特式甲,是在下前两年闲着没事自己照着书上照片画的。&br&&br&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时期军装对后来欧洲军装的影响,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原则就是:在造型上&b&&u&贴身显身材。&/u&&/b&,尽管这里的贴身显身材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分散盔甲的负重的实用目的,但这种贴身设计慢慢成为欧洲人对军人形象的一种文化记忆。连铁片子都要敲成贴身的的,还要立体剪裁、收腰表现肌肉感,这帮人把铁片换成布片肯定还是要走立体剪裁这条路线。&br&&br&这是1740年-1786年在位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普鲁士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同时也是当时一流的军事家:&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03d506dbcfb8a752a00a42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6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我们来看这张图上的军装,依然是遵从中世纪以来的贴身剪裁的风格,衣服是完全贴在人的身体上的,并且有收腰,将整个人的腰线上提,以显示身材高大。胸前是双排扣,这一点在后来的军装中大量应用,尤其是礼服更是用这种双排扣居多。现代西服的双排扣也是从这里出来的。军装上的硬质衣领,是中世纪铠甲护颈的演变,这时已经没有了原有的防护作用,但这种领子使人的脖子显得更粗壮有力。穿过西装的人都知道西装有垫肩和胸衬,这种设计是来自军装的同样设计,目的也非常简单,与罗马的肌肉甲作用一样,也是为了显得胸肌发达、肩宽背厚。&br&这里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欧洲军装的最大特点:&b&合体贴身、体现男人力量感。&/b&这就是欧洲军装设计的核心。只不过德国人把这个事情贯彻的比较彻底。提到合体贴身,我们必须要提“立体剪裁”这个概念。&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90547bac09c9e4ecddcf2bb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90547bac09c9e4ecddcf2bb_r.jpg&&&/figure&上图就是电影中德国军官订制军装的剧照,这应该是裁缝量完尺寸后第二次给穿着者试版型,此时的衣服只是几个基础布片的简单缝制半成品,这一次试衣后再做修改。现在的西装高级订制都要经历这一步骤。&br&&br&至于什么是立体剪裁,其实是与平面剪裁相对的。立体剪裁是直接在人体模型也就是人台上做纸样打版。&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a589cf78450a_b.jpg&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4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56cfa25c57d1375ddcd6_b.jpg& data-rawwidth=&2144& data-rawheight=&1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4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56cfa25c57d1375ddcd6_r.jpg&&&/figure&这种打版方式与欧洲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时期的日耳曼窄衣文化有一些关系,大概在13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立体剪裁方式。关于哥特文化,也就是属于北欧尚武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欧洲中世纪的服装风格基本分为5-10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12世纪的“罗马式时期”、13-14世纪的“哥特式时期”。中世纪服装的最大特征是:基督教文化的强烈影响,中世纪的西欧人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中,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掩盖体形)和肯定肉体(显露体形)的矛盾现象。从服装形态上看,中世纪复转从古罗马南方型宽衣文化经拜占庭文化的润色和变形,经“罗马式时期”和“歌特式时期”的过渡,最后落脚到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窄衣文化。从此,西洋服装脱离古代服装那平面性的单纯结构,进入追求三位空间的立体构成时代。&br&&br&以上便是欧洲整个军事服饰传统的大致情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德军所继承的普鲁士军装传统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br&&br&前边提到的腓特烈二世年轻时一直被他爹腓特烈·威廉一世吊打,这个腓特烈·威廉一世他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呢?他有个外号叫“士兵国王”,一辈子是个军装控,一辈子都在琢磨着怎样让军装更好看。下面直接转载百度里的词条。&br&&blockquote&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一位性格严厉穷兵黩武的战士国王,他以极其粗暴的军人作风对待臣民,把军事训练的严酷推向极至,&b&创立了“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b&。这为普鲁士日后的扩张准备了坚实的军队和经济基础。腓特烈·威廉一世时期普鲁士军纪严格,校阅军队成了他最大的消遣。1733年,实行分区征兵制,并强迫农民当兵,提供半数的兵源,另一半为外国雇佣军。他还有一个巨人掷弹兵团:他派人从欧洲各地绑架身高伟岸的巨人,编入一个特殊的掷弹兵团,从北海到地中海整个欧洲身高特殊的巨人都有可能被他骗去或者抢去。身材高大的女人也不安全,常常被收集来与这些巨人配对,以产生下一代巨人。在1740年腓特烈·威廉临终弥留之际,当他听到神父布道“人赤条条地来,也赤条条地去”的时候,还能从病榻上挣扎起来说“怎么能赤条条的,我要穿上我的军装”。1709年普鲁士东部发生鼠疫,人口骤减。腓特烈·威廉一世重新移民,使东部再度繁荣。1719年,他解放自己领地上的所有农奴,废除世袭租佃制度。他提倡重商主义,发展工业。1717年实施全国小学义务教育。但腓特烈·威廉一世鄙视学问,他在普鲁士禁止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由于他生活简朴吝啬,又舍不得在经济文化建设上花钱,人称“乞丐国王”。但是,尽管他的登基仪式只花了区区两千银币,他却把80%的政府财政收入充作军费。在他的努力下,普鲁士的军队瞬间膨胀到8.5万人,而且装备精良。由于腓特烈·威廉一世对王太子弗里茨过分苛刻,禁止他接触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反对儿子与英国王室联姻,经常对儿子进行体罚,造成了父子关系紧张。1730年弗里茨企图逃亡英国未遂,被捕,弗里茨的同伙被处决,自己也险些丧命。腓特烈·威廉一世身高二米有余,体重一百多公斤,平时暴饮暴食,烟瘾极大。他于日在柏林去世,终年51岁。他的儿子弗里茨成为国王腓特烈二世,继承了威廉一世留下的强大富足的王国,并将普鲁士建设成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blockquote&&b&“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就是德国人为什么喜欢统一制服的核心原因。&/b&出于军队立国的传统,德国历任最高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军装的设计,力求让穿军装的人更爽,进而更愿意为自己卖命。&br&&br&普鲁士为啥这么重视军队呢?因为普鲁士从历史根源上讲,并不是“一个国家拥有一支军队”的概念,而是“一支军队拥有了一个国家”。古代普鲁士只是波罗的海边的蛮荒之地,居民跟现在的立陶宛、拉脱维亚是近亲。12世纪的时候,德意志人开始在这疙瘩殖民居住,普鲁士的土著居民千不该万不该烧了这些殖民者的修道院,还袭击了一个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这些给了条顿骑士团借口,于是条顿骑士们进行了连续200年的东征,最终把普鲁士的土著居民给灭了,把这里变成了德语区,从此普鲁士就成了德意志“自古以来”的神圣领土。经过很多曲折,条顿骑士们的普鲁士成为王国。&br&&br&条顿骑士团,又被翻译为德意志骑士团,全名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圣母骑士团,是十字军东征期间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并列的三大骑士团之一。条顿骑士团从建立开始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集团,而普鲁士就是这么一帮刀尖上舔血的哥们创建的,而后来的德国就是这帮人把德语区其他人都打趴下了统一起来的。你说德国为什么重视军队?为什么打仗那么厉害?这就是根源。&br&我们来看一下条顿骑士的徽章:&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60dbb970e2b0eabbc178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60dbb970e2b0eabbc1787_r.jpg&&&/figure&条顿骑士团总团长纹章&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70cf1ac8d441b3fd3fd11_b.jp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figure&&br&条顿骑士团盾徽&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53cb0b66d961d_b.jpg& data-rawwidth=&172& data-rawheight=&2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2&&&/figure&&br&条顿铁十字,后来演变成著名的德意志铁十字&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9f64a733f2f151b670cf01d_b.jpg& data-rawwidth=&414& data-rawheight=&4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4&&&/figure&&br& 1813二级铁十字勋章 ,EK2 左正面,右反面,勋章正面无任何文字与标记,勋章背面:上部为皇冠与FW,中心是三个橡树叶 ,下部是设立年(1813)&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48983bbe1d1ac62caae23_b.jpg&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48983bbe1d1ac62caae23_r.jpg&&&/figure&这是纳粹掌权后的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注意中间加上了万字符。&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ed6acd3ca956dccc781d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7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ed6acd3ca956dccc781d_r.jpg&&&/figure&这是佩戴铁十字勋章的隆美尔。&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7cdf38eb02cb87ba8cec73ca4cf5f87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希特勒胸前的铁十字勋章也是一战时获得的。&br&另外纳粹党卫军使用的制服识别色为黑色,不同于正规军国防军使用的国防灰,其渊源也是普鲁士乃至条顿骑士团时代的黑色识别色。&br&&br&实际上二战时期的德国军装与18、19世纪前后的欧洲军装比起来,华美程度要逊色的多。由于18、19世纪时武器还停留在前装弹滑膛燧发枪时代,大家打仗是排队枪毙式打法,根本不做隐蔽,也就无所谓保护色隐蔽色了,大家都是怎么好看怎么显眼怎么来,以便死也死得体面点,顺便也能鼓舞士气。为了便于现场指挥,这时的军装跟冷兵器时期一样有鲜明的军种识别色。&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0c1d18e2d1e966e11cbfe220d97d8e3_b.jpg&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0c1d18e2d1e966e11cbfe220d97d8e3_r.jpg&&&/figure&如上图所示,这一时期使用的滑膛枪装药是黑火药,战场上满是黑火腿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像在重度雾霾天里打仗一样。而统帅此时依然如冷兵器时代一样,是在非常接近前线的位置指挥军队的,他穿的好看点让士兵看到士兵就会很欣慰,而士兵穿的颜色统一鲜明,统帅就更容易指挥。这一时代主要以步兵方阵为主要战术,军装越帅越好,不然没人看得见自己。&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e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eb_r.jpg&&&/figure&所以人固有一死,或穿的漂漂亮亮,或穿的邋里邋遢,那么有钱的话当然要漂漂亮亮去死。&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531412dedb031c62966adbc_b.jpg& data-rawwidth=&762&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3531412dedb031c62966adbc_r.jpg&&&/figure&这是拿破仑战争时代的普鲁士军队:特征是军服以深蓝色为基调,正规军帽徽为白色圆环,后备军为白色十字.禁卫军帽子上有白色环绕线条,领子和袖口有白色装饰物.&br&从左至右:炮兵士兵, Ostpreuss后备军士兵, Westpreuss后备军士兵, 炮兵军官, Schles后备军士兵, Pomm后备军士兵, Ostpreuss后备军军官, 后备军骑兵, 后备军号手, 狙击兵。&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c718b9fb22e446cedf7e_b.jpg& data-rawwidth=&762& data-rawheight=&5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c718b9fb22e446cedf7e_r.jpg&&&/figure&从左至右:Schles胸甲骑兵团士兵(未着胸甲), 布兰登堡龙骑兵团士兵, Westpreuss第1龙骑兵团士兵, Lith龙骑兵团士兵, Schles第2骠骑兵团士兵, 第五骠骑兵团(骷髅骠骑兵), 布兰登堡骠骑兵团士兵, Pomm骠骑兵团士兵, Schles枪骑兵团士兵, 布兰登堡枪骑兵团士兵。&br&&br&我们来看一下这几幅图,已经很明显的看出后来军装的雏形了。比如经典的双排扣军大衣、肩章、绶带,收腰垫肩的剪裁方式。但是穿的太帅在战场上太扎眼了,尤其是后来武器射程和精度都大大提升后,穿的太帅就容易被打死。于是隐蔽色也就是迷彩的使用开始出现。英国在巴基斯坦沙漠里首先用了近似于当地沙漠的土黄色军装,效果不错,于是各国纷纷仿效,把五颜六色的军装逐步换成了灰不拉叽的样子。&br&&br&一战早期,法国军队由于国内反对装备隐蔽色的军装,认为那样不够帅,于是法军依然穿着拿破仑时代就开始穿的红裤子蓝军装,开战后一冲锋就被当活靶子打死一大片,于是回来乖乖的换了衣服。&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06a5feaff735cd81a5949ba_b.jpg& data-rawwidth=&1057&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06a5feaff735cd81a5949ba_r.jpg&&&/figure&上图就是普法战争时的法军红裤子军装。&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9872bfc2c5cb96b6ae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9872bfc2c5cb96b6aee_r.jpg&&&/figure&普法战争后的德皇登基仪式。可以看到普鲁士的军装大礼服。&br&&br&再来看一下一战时期德国军装是什么样子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cbfca95586dca99bf7124_b.jpg& data-rawwidth=&481&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cbfca95586dca99bf712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bddb1dd32764f_b.jpg& data-rawwidth=&481&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bddb1dd32764f_r.jpg&&&/figure&&br&上图中士兵头上带尖的帽子是皮质的,后来换成了下图这种M1916式钢盔,在二战中又做了改良,继续使用。&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ee283ff68da2ed0a6de06ed5460ce15_b.jpg& data-rawwidth=&464&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ee283ff68da2ed0a6de06ed5460ce1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95f751a26f749a4f8524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5f751a26f749a4f8524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34e397ca02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34e397ca02b_r.jpg&&&/figure&我觉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此时的德国军装已经非常接近第三帝国时期的军装了,只不过由于一战是由各国贵族指挥的一次战争,个别配饰更加华丽和夸张。&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4beff00ad3e01fa1961e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4beff00ad3e01fa1961e4_r.jpg&&&/figure&这是希特勒与德国一战老英雄兴登堡总统的合影。一战后的德国是魏玛共和国时代,德军开始抛弃了一战时挂在衣服上的繁复的徽章等装饰物,衣服更加简洁朴素。魏玛共和国时代是德国军队最憋屈的一个时代,因为《凡尔赛条约》的原因,德军陆军总人数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魏玛共和国成为完全的文官政权,军人的地位被刻意降低了。魏玛共和国的这套军装使用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重整军备,为了迎合德国军队,又恢复了部分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时代的传统,再次修改了军装,又加上了国家社会主义的一些元素,比如帝国之鹰。&br&&br&希特勒执政时配发的军服,增加了四个带褶皱的水平贴带,五粒纽扣替代了之前的八粒纽扣,衣领、标志底版均用暗绿色替代了之前的绿野灰。与魏玛时代的制服相比,制服的下摆更加短,以适合士兵花费更多时间待在机械空间中。这些改动不能说与当时执政者的意志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当时的德国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了机械化军队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并针对这一特点对军装做的改动。但是如果说这种改动对德军服装的美观有革命性的作用,那显然是夸大其辞。因为即便没有希特勒,德国人也一直在致力于美化自己的军装,而且一直水平很高。&br&&br&至于说希特勒是个艺术家、画家的说法其实也不必理解的太夸张。当时的欧洲人受到的艺术方面的教育都不错,二战前的德国人几乎家家户户有钢琴。其实丘吉尔也非常喜欢画风景画,退休后一直在家画画写文章,还得了个诺贝尔文学奖。斯大林本身也非常喜欢音乐,丫早年也是在维也纳混过的革命青年,现在的俄罗斯国歌曲调就是在斯大林的要求下创作的,在各国国歌中还是算非常突出的作品。像权力集中的这种政权,其元首大部分都是全能的,比如卡扎菲喜欢设计服装、金正日喜欢拍电影、勃日列涅夫喜欢玩文学……而独裁者周边的人也往往喜欢拍马屁,把领袖塑造成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反正各种人类美好的职业都可以放上。希特勒的确会画画,而且执政后喜欢在这方面发表意见,但是如果只要是会画画的就算是艺术修养爆棚的话,那么每年各大美术学院就不用考试了,随便什么人只要会画画就直接进去上课得了,这实在是非常非常扯淡。&br&&br&我们再来看看二战时德国的军装:&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6a62d2f623cbe03c2cd9a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6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6a62d2f623cbe03c2cd9a_r.jpg&&&/figure&请注意,上图这种灰色制服的才是德国的正规军国防军,也是德国陆军最有战斗力、军纪最严明、传统最悠久而且名将辈出的军队。&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acc8128d6e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6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acc8128d6e_r.jpg&&&/figure&&br&而这种黑色制服的,领章不对称的是SS党卫队,包括其中武装党卫队也被人称为党卫军,SS帽子上的骷髅标志是继承自普鲁士骷髅骠骑兵的标志,这个骷髅标志在日耳曼军事文化中受欢迎程度是仅次于铁十字的。大家觉得SS的军装好看也有道理,因为好装备都是优先给SS,而且招人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武装党卫队一般是受过教育并且体格比较好的“雅利安人”,以体现种族的优越性。SS党卫队里秘密行动队、盖世太保是名声最臭的,负责了维持纳粹恐怖统治和集中营等劣迹斑斑的脏事,战后被宣告为非法组织。SS从法理上讲是希特勒的私人武装,而不是德国国家武装力量,因此二战中SS部队的战俘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应该说党卫队的作战部队军纪相对党卫队的其他部队来说还不错,毕竟作战时还是要讲纪律的。武装党卫军在东线被禁止强奸当地妇女,理由不是心地善良,而是怕玷污血统,还有因此自责而自杀的。他们伤天害理的事并没少做。只有一个例外就是第五师(维京师)在其历史上几乎没有未参与灭杀战俘、平民事件(维京师主要由挪威和丹麦以及荷兰的志愿兵组成)。&br&&br&穿着类似于德军军装的立体剪裁军装体验是怎样的呢?身为收藏了少量欧洲冷战及二战时军装的非资深军迷,我的穿着体验是感觉跟订制西服差不多的,整体非常贴身,穿上会迫使身体姿态端正。但是由于非常贴身,这种衣服不适宜剧烈活动。并且由于衣服是依照身体的实际立体形态打版剪裁的,是不容易叠平整的,最好的放置方式就是用衣架悬挂,纯毛呢的材质只能干洗,不能方便的进行水洗。在二战时期的德军1936年配发的标准军装,常服与作战服是通用的,甚至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军官以及战斗人员还有随身佩戴军功章的习惯,这样的军装显然是不适合当时的机械化作战和野战,尽管二战时德军军装的下摆为此已经做了缩短的调整。对这段理解不能的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人穿着毛呢的修身西装在泥地里爬来爬去几个月会是什么感受。德军二战时主要装备的军装的优点正好导致了其明显的缺点。&br&&br&事实上二战中德军军装的一大发明就是迷彩服的使用,但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迷彩服早期只有伞兵和党卫军配发较多,到了1942年,战争后期才装备人数最多的国防军,但是国防军的迷彩服种类比较少,装备量。&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492a217bc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492a217bce_r.jpg&&&/figure&上图就是党卫军的迷彩服,是不是觉得瞬间就没有那身修身军装好看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73e89a69d19ec68e7731_b.jpg&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73e89a69d19ec68e7731_r.jpg&&&/figure&近处的德国国防军士兵穿的就是国防军配发的迷彩服,可见迷彩花纹明显不同。&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9b41c0be3ea334e2f8e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9b41c0be3ea334e2f8e_r.jpg&&&/figure&上图是国外军迷做历史重现的COSPLAY,基本完美再现了穿着斑点迷彩的二战德军形象。&br&德军是第一个用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迷彩服大规模装备部队的,但是显然还是不够多。而且后来大量反应二战的电影都是美国人拍的,为了树立二战德军严谨冷酷的形象,往往更愿意选择更帅气的毛呢军装的德军来上镜。&br&&br&相对于帅气板正的德军常服,反而是相对宽松的二战时美军作战军装更加适合现代化作战需求。另外德国的钢盔由于是按照日耳曼人的头型设计的,左右径非常窄,我们亚洲人戴起来很不舒服,我这样的头比较圆的直接戴不上,而美式钢盔就没有这个问题。&br&&br&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立体剪裁的贴身的军装,已经不再是直接用于战场的作战军装了,而是作为常服和礼服继续存在。二战改变了很多东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型军装的大量出现。现代军装的体系中,军装分为常服、礼服、作训服、作战服等,整个军服体系比以前要复杂的多。过去的常服与作战服可以通用,现在却不行了,因为常服不适应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了,必须要另外有一套作战服,因此在常服的投入上相对以前要少的多。就像齐步走失去了战术意义之后,欧洲的军队就已经不再刻苦练习齐步走一样,对于常服设计投入的精力和人力物力也与二战时和二战前大不一样了。多一套军装带来的军费开支和后勤压力是巨大的。军装是消耗品,有时军人本身也是消耗品,打仗也是要考虑成本的。即便是德国,在二战后期物资匮乏的时候,军装面料中羊毛含量也大大降低,许多贵的工艺材质都放弃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20fdd85acddaedb34213d6_b.jpg& data-rawwidth=&457&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20fdd85acddaedb34213d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1dade1aa7c0_b.jpg&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1dade1aa7c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93625e77dbffa24e74b10d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93625e77dbffa24e74b10d_r.jpg&&&/figure&以上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例,其军装主要包括由上到下的礼服、常服、作战服。我们可以看到,单就礼服和常服而言,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服装也是挺漂亮的,并不比二战时的德军逊色太多,只不过他们不会穿着修身笔挺的礼服、常服去作战。况且现在网上流传的德军军装图片很多还不是常服,而是礼服,拿礼服跟作战服相比是耍流氓啊,你要说礼服的话那好看的礼服太多了。比帅的话年轻的丘吉尔礼服照秒杀所有纳粹小鲜肉啊。&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7c85ac5fb3ebed335bb059_b.jpg& data-rawwidth=&307&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7&&&/figure&你要比华丽程度今天的法兰西共和国卫队的礼服是各种秒杀。&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7cf823d4bb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9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7cf823d4bb_r.jpg&&&/figure&&br&之所以我们觉得德军军装显得更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心理因素,毕竟穿着衣冠楚楚的上阵作战、杀人会给人比较强的心理冲击。这也是为什么007一定要穿着订制西装跑去捶人、汉尼拔一定要衣着讲究的去吃人、吸血鬼一定要姿态优雅的去喝人血,这种巨大的反差也是德军二战军装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因此不但要帅,还要帅着去杀人才行。面对穿的帅的杀人者,你会觉得对方是能够完全掌握局面的,甚至不需要特别准备,这种从容感是具备震慑感的。&br&&br&为了适应新的武器和作战环境,皮革、毛呢、棉麻等传统材质逐渐被化纤、PU、凯夫拉等新材料取代,作战服的版式也更为宽松和符合人机工学。如下图的美军单兵作战装备,已经完全基本脱离了欧洲旧有的军装设计思路。&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f96bce02_b.jpg& data-rawwidth=&847& data-rawheight=&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f96bce02_r.jpg&&&/figure&你们说这种军装美么?这种军装功能需要已经大于审美需要,我们有些人觉得这种军装美,也是因为这种军装及配套的武器使用体现了一种新的力量感,那就是科技带给人的近乎无限可能的适应能力。&br&&br&最后关于亚洲军装,现在的亚洲军装基本都是嫁接的西方军装的传统,比较独特的也有,比如蒙古国的军装礼服,是根据东亚古代甲胄与西方军装相结合的产物,很有意思。&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dadd11fa5ddbde5b9ce0f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dadd11fa5ddbde5b9ce0f_r.jpg&&&/figure&我想起了老家的威风锣鼓。&br&&br&&b&关于制服的结语&/b&&br&&br&军装是一种制服,制服是一种统一一个人群形象的方式,制服是用来泯灭个性的。以军队立国的普鲁士以及整个日耳曼民族,其民族性格的基色便是军人。在军阵中尤其要求纪律、要求整齐划一,这也就注定了军队并不是很需要个性和独立的思考,要的是服从。统一的制服是&b&“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b&的最好体现,也成为一个以“服从”为最高价值的民族的核心精神载体,对制服精益求精的追求也就不难理解。搞传销的不也是给你说最好听的话么?何况是教你去战场上搏命,不下血本忽悠怎么行。&br&&br&关于“服从”,在二战中取胜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是什么态度呢?用丘吉尔的话来做回答:&b&“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b&&br&&br&用庄子的话回答:&b&“圣人不死,大盗不止。”&/b&&br&&br&每个人都能有一颗自由的心,我想这比只会“服从”要有价值的多,也有力量的多。&br&&br&&b&题外的话:&/b&&br&我们再来谈一下总被人挂在嘴边上的包豪斯是什么。包豪斯是一战结束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由当时欧洲的一群左翼知识分子、艺术家创建的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这个学校的诞生也意味着现代艺术设计的诞生。“包豪斯”一词是学院第一位院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格罗佩斯)创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br&该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860年的大公爵萨克森美术学校(Gro&herzoglich-Saechsische Kunstschule),1919年该校由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接手而成立,以包豪斯之名成为了开创了新时代的先锋派艺术家们,反传统、推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战场和精神基地。当时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三个源头:北欧荷兰风格派、东欧俄国构成主义和中欧德国包豪斯,俄国本来是左翼倾向共产主义的构成主义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十月革命后,被当成资产阶级腐朽文化遭到驱逐,于是其核心人物康定斯基移居德国加入包豪斯教学。&br&由于战争和纳粹的关系,学校再次易主,就连在一战中曾获得过铁十字勋章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也被纳粹定义为“优雅的沙龙布尔什维克”,并因不堪纳粹的迫害而辞职,包豪斯理念由此也被压制,但仍有部分坚定的包豪斯推动者留在了德国,不过包豪斯的最核心的人物纷纷逃离欧洲,院长和最杰出的设计师米斯为逃离纳粹迫害前往美国,并在美国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晋级版——国际主义设计的宗师,也就是说纳粹硬生生的把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从欧洲赶到了美国,使美国成为现代设计的大本营。这座几经兴衰易名的学校最终在两德统一后的1995到96年间被德国政府重新复名为包豪斯,成为著名的公立综合设计类大学性质的学术机构,但其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逆历史潮流的纳粹实际上使原本领先于世界的德国设计停滞并倒退了,熟悉现代艺术设计史的设计师绝不可能会把疯狂迫害现代主义设计师的纳粹当成恩人。&br&现代主义艺术和设计的命运也非常让人哭笑不得:在号称信仰共产主义的布尔什维克苏联被当成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备受排挤迫害,在国家社会主义的纳粹德国又被当成共产主义阴谋和“优雅的沙龙布尔什维克”遭到排挤和迫害,而在只认钱不认人的腐朽糜烂的美帝国主义却落地生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玩笑。&br&&br&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与极右翼的纳粹格格不入,而且包豪斯也是纳粹给关闭的。说包豪斯的设计师为纳粹做设计,那就好比是说鲁迅为袁世凯写赞歌一样荒谬。希特勒真正喜欢的艺术风格绝不是现代艺术,相反希特勒执政期间疯狂迫害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称现代艺术是“腐朽没落的、病态的”。&br&希特勒衷心的风格是新古典主义,因为希特勒的审美取向是与其政治理想是一致的,是追求类似于古罗马城市那种的帝国气派。&br&希特勒最欣赏的设计师是施佩尔,施佩尔最早与希特勒合作是在纳粹第一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上,他主持装修了戈培尔的官邸,并设计了第一次党代会的会场。希特勒从一开始见到施佩尔就以同行相称,两人关系一度好到爆棚。他在建筑设计上最独特的设计理念是“废墟价值论”,其内容是强调建筑的丰碑效果,将建筑作为沟通世代的一种载体。他给希特勒的设计图中,将建筑在千百年后废弃坍塌的样子也画出来,力求他设计的建筑在自然坍塌成为废墟后,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类似于古罗马遗址或雅典卫城那种残破美。&br&施佩尔为第三帝国设计规划设计了新首都日耳曼尼亚城,建筑尺寸特别庞大。这一史实在被经常被恶搞的《帝国的毁灭》中有所体现。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对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一种效仿和借鉴,这种带有古老帝国印记的建筑风格与希特勒统一欧洲、建立千年大帝国的意识形态不谋而合。但是二战中施佩尔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其设计才华,倒是主持管理了整个二战中德国的工业体系的运转,成为第三帝国战争机器的操作者。应该说他是非常杰出的一个工业管理者,没有他德军是不可能有那么充足和先进的装备供应,施佩尔在纳粹德国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br&战时德国本土遭到轰炸,施佩尔负责被炸城市的重建。当时纳粹党也喜欢拆古迹,因为他们觉得那是落后的象征,希特勒就认为德国的城市都要拆了重建才好。施佩尔利用自己的权势保护了大量古迹免遭拆毁。&br&二战后期施佩尔逐渐认识到希特勒的可憎之处,希特勒与施佩尔关系也渐行渐远。在德国败局已定,希特勒实行焦土政策的时候,施佩尔曾计划用毒气杀死希特勒,由于希特勒下令修改通风管道而告吹。施佩尔利用自己的职权,冒着生命危险拒不执行希特勒关于摧毁德国境内一切工厂的指令,并劝说德军将领把战场放在工业区外,以为战后德国重建做准备。&br&希特勒自杀前,施佩尔冒着炮火飞抵重围中的柏林,与已经众叛亲离的希特勒告别,也可谓是仁至义尽。&br&战后审判中,施佩尔因违反人道罪和战争罪被判处20年监禁,与同时被审判的其他拼命推卸责任的纳粹战犯不同,他主动放弃上诉权,因为施佩尔认为他受的惩罚实在不足以弥补他犯的错误。狱中他撰写了回忆录,余生一直在反省自己为什么走错了路。&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6dd33f414d2b5a5c10e3a49ec85afc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上图这就是施佩尔所设计的第三帝国新都城日耳曼尼亚。&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fd904cc73f550c252c6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fd904cc73f550c252c6f_r.jpg&&&/figure&上图这是电影中的施佩尔与希特勒在日耳曼尼亚模型前。&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018aae348d7b95b5ddb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018aae348d7b95b5ddb7_r.jpg&&&/figure&上图是真实历史中的希特勒与施佩尔在日耳曼尼亚模型前。&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9d31e37aeb90c0e9c344fe33_b.jp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9d31e37aeb90c0e9c344fe33_r.jpg&&&/figure&这就是施佩尔设计建造的纳粹第一次党代会的会址实景。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中大量使用古罗马廊柱之类的建筑设计元素。&br&&br&非常感谢各位的厚爱,这个答案很多地方都是靠大家热心的批评指正不断完善的,谢谢各位无私的分享精神。&br&转载请注明出处,当然了我知道这句写了也是白写。
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的军装好看与否与纳粹没有必然关系,跟包豪斯也没有关系,跟现代设计更是一星点的关系都没有。德国军装不是随着纳粹的掌权而突然变好看的,而是有其历史传承的,是继承自普鲁士的军装传统的。 在此强烈的呼吁,请不要再盲目的推崇关于纳…
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探究一篇被传了很多年的二战意军笑话&br&谣言动动嘴:&br&还有更多的史实来证明。在历史上的二战时期意大利的呆已经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地,给后来的历史学家研究留下了不少笑话:&br&第一,关于吃 &br&1*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吃到美味的食物吗?在这一信念之下,当其他国家都在忙着开发新型武器时,意大利因为想要吃好吃的军食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br&2*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全军被敌人轻松俘虏…&br&3*午餐时间战斗会停止,PASTA吃完了就会失落地躲到战线后方……&br&4*意大利的军服是绅士装,并且从全世界购入了3000万吨红茶。意大利某著名红酒的包装上有“喝醉了便不会畏惧战斗了”这样的宣传语。在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多&br&5*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br&“这就是所谓最后的晚餐吗……”&br& 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那位出错的看守吗?”&br&6*某俘虏营的意大利越狱了,因为没有PASTA吃,他们跑到了另一个有PASTA的俘虏营,后来,之前的俘虏营向他们保证会提供PASTA,于是他们又回去了……&br&7*德军在沙漠中接收到意大利的救援请求,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前往救援。当他们与意大利会合的时候,发现对方正用宝贵的水煮通心粉…… &br&&br&&br&辟谣跑断腿:&br&第一部分:&br&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法其实古代北欧海盗就有了,那里轮得到意大利首创?至于震惊联合国那更是搞笑,当时是国联;&br&关于意大利面的问题,其实意军在北非根本吃不上意大利面,野上武志引用了吉川先生的《意大利军入门》告诉我们,德意军在北非吃的是罐头&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cbddaeb82_b.jp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cbddaeb82_r.jpg&&&/figure&3*午餐时间战斗会停止,PASTA吃完了就会失落地躲到战线后方……&br&————————————————————————&br&举个例子吧,比达夫门歼灭战的描述:&br&Through 6 February, the riflemen, tanks, and guns of Combe Force managed to hold off about 20,000 Italian soldiers supported by sixty M13/40 medium tanks and two hundred guns. Initially, Bambini's &Special Armoured Brigade& (Brigata Corazzato Speciale, or BCS) was in the vicinity of Benghazi. The BCS was part of the rear guard and included approximately one-hundred tanks. But, because at least thirty tanks were kept back at Benghazi for rear guard purposes, the BCS was limited to sixty tanks to make the crucial break through at Beda Fomm. The fighting was close and often hand-to-hand. At one point, a regimental sergeant major captured an Italian light tank by hitting the commander over the head with a rifle-butt.  &br&一整天都在打,谢谢。  &br&    4*意大利的军服是绅士装,并且从全世界购入了3000万吨红茶。意大利某著名红酒的包装上有“喝醉了便不会畏惧战斗了”这样的宣传语。在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多&br&3000万吨红茶我就不说啥了,完全臆想编造。&br&     5*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br&     “这就是所谓最后的晚餐吗……”&br&     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wiss手表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