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正碰两物体动量损失相等?

首先介绍几个概念:正碰指的是两个小球发生了对心碰撞.碰后能量有没有损失要看具体是什么碰撞来判断.
完全弹性碰撞(碰后两小球沿相反方向相关信息)
完全非弹性碰撞(两个球撞后粘在了一起,向合动量大的那个球运动的方向运动)
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其中一个球静止了,另外一个球向自己先前运动方向的反方向运动).
弹性正碰均为能量守恒的碰撞.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均属于弹性碰撞,没有能量损失.
原则: 只有弹性碰撞可以用动能定理,而只要是碰撞就可以用动量定理.
高中一般研究的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碰撞,所以排除了三维空间里面的碰撞.既然两小球质量关系、碰前运动情况均未知,那么情况就很多了.
1 如果两小球是对着碰撞 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讨论:第一种,运动的球撞击静止的球.如果运动的球的质量大于静止球的质量,那么撞后两个球会向着一开始运动球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可能相同可能不同.在此就不做推倒了;如果运动球的质量等于静止球的质量,则有可能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如果运动球的质量小于静止球的质量,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第二种,运动球撞运动的球,这个时候,情况也很多,三种情况都...
首先介绍几个概念:正碰指的是两个小球发生了对心碰撞.碰后能量有没有损失要看具体是什么碰撞来判断.
完全弹性碰撞(碰后两小球沿相反方向相关信息)
完全非弹性碰撞(两个球撞后粘在了一起,向合动量大的那个球运动的方向运动)
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其中一个球静止了,另外一个球向自己先前运动方向的反方向运动).
弹性正碰均为能量守恒的碰撞.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均属于弹性碰撞,没有能量损失.
原则: 只有弹性碰撞可以用动能定理,而只要是碰撞就可以用动量定理.
高中一般研究的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碰撞,所以排除了三维空间里面的碰撞.既然两小球质量关系、碰前运动情况均未知,那么情况就很多了.
1 如果两小球是对着碰撞 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讨论:第一种,运动的球撞击静止的球.如果运动的球的质量大于静止球的质量,那么撞后两个球会向着一开始运动球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可能相同可能不同.在此就不做推倒了;如果运动球的质量等于静止球的质量,则有可能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如果运动球的质量小于静止球的质量,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第二种,运动球撞运动的球,这个时候,情况也很多,三种情况都会出现.当然这三种情况是由小球的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具体什么情况,需要对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判断.判断依据就是动能定理(弹性碰撞)和动量定理.
2 如果是一个小球追击另一个小球碰撞 很显然两小球的合动量方向跟他们共同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后面那个球显然速度是要快于前面的,如果后面的质量大于前面的;则只会有一种情况----完全非弹性碰撞.如果后面的质量等于前面的;则只会有完全非弹性碰撞. 如果后面的质量小于前面的;则会有三种.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设一质量为m1的物体A以速度v0与另一静止的质量为m2的物体B发生弹性碰撞,求碰后A、B的速度v1、v2。
解:由于是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相等,则
m1v0=m1v1+m2v2
m1v02=m1v12+m2v2(后边的2均为速度的平方)
  解得:
    v1=(m1-m2)v0(m1+m2)
v2=2m1v0(m1+m2)
讨论:(1)当m1大于m2时, A和B均沿正方向运动
    (2)当m1等于m2时,交换速度A静止,B以沿正方向运动
    (3)当m1小于m2时,A沿负方向、B沿正方向运动
能量与动量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题目和情境。
先解决一小物体在有1/4圆弧的物体上运动的问题。此处设圆弧初始状态为静止,因为常见题型都为此条件。
速度不变。计算时要注意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是对地速度。设抛出后船速度为v1则两球对地速度分别为u+v1和u-v1,再代入动量守恒定律中进行求解就可以了。
首先因为小船和两个人作为一个系统没有受到水平方向的力,因此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于是,小船的速度v,假定40kg的人在船头,有:
40×3+100v=60×3
一: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内力不改变系统的总动量,外力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再下列三种情况下,可以适用此定律: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2.系统...
我现在用向量这个工具把这个问题的一般情况给你完整地推一遍.
(大写的V代表向量,小写为其大小。)
碰前M1,M2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后变为V1’,V2’。...
答: 700度有必要用1.74吗
答: 以跳跃为例:初学时要首先使学生掌握跳跃动作起落的正确方法,然后要求旋转方法的正确,即起法与重心正确,然后逐步要求舞姿、速度和旋转数量
答: 到18、19世纪,苏黎世成为瑞士主要讲德语民族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中心,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和核物理的创始人之一的沃尔弗同·波里都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
答: 因为学习的本质是建立条件反射,但胎儿在子宫内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不成熟,即五接受教育的基础,所以胎教不是教育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2012高中物理 1.1 物体的碰撞 1.2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学案 粤教版选修3-5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2高中物理 1.1 物体的碰撞 1.2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学案 粤教版选修3-5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中物理07动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物理07动量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西北师大附中高一物理奥赛教案:碰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物理奥赛教案:碰撞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中物理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怎么去验证的?_百度知道
高中物理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怎么去验证的?
要写出目的,步骤和原理。
(m1+m2)  ·若m1&&m2.?  2.按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情况区分,碰撞可分为二种:,也可能都减小,但其矢量和不变.,或内力远大于外力.?  二,它是一个实验规律,也可用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出来?  在碰撞过程中,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一般远大于外力,故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按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是否在一条直线区分,有正碰和斜碰?  说明:(1)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三个或者更多,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需要和求解问题的方便程度:?  v1′=[(m1-m2) v1+2m2v2]&#47?  1,则可表述为.动量守恒的数学表述形式?  1/2m1v12+1/2m2v22=1/2m1v1′2+1/2m2v2′2(动能守恒)  两式联立可得,合理地选择系统一、动量守恒定律;(m1+m2)≈0,系统内的物体可以是两个?  即若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定律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a.在两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可能两物体的动量都增大.则有v1'=-v1 v2'=0  b.完全非弹性碰撞,该碰撞中动能的损失最大,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满足?  3,即第一个物体的质量比第二个物体的质量小得多  这时m1-m2≈-m2, 2m1&#47,中学物理只研究正碰(正碰即两物体质心的连线与碰撞前后的速度都在同一直线上).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满足:,则两个物体的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第一个物体的质量比第二个物体大得多  这时m1-m2≈m1,m1+m2≈m1;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此处要注意动量变化的矢量性:?  (1)p=p′即系统相互作用开始时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结束时(或某一中间状态时)的总动量?  m1v1+m2v2=m1v1′+m2v2′.?  (2)相互间有作用力的物体系称为系统.?  (2)Δp=0即系统的总动量的变化为零.若所研究的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m1v1+m2v2=m1v1′+m2v2′(等式两边均为矢量和)  (3)Δp1=-Δp2:  m1v1+m2v2=(m1+m2)v?  c.非弹性碰撞,碰撞的动能介于前两者碰撞之间、碰撞?  1.碰撞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时间极短,而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 m1+m2)=(m1-m2)v1/(m1+m2)  v2′=[(m2-m1) v2+2m1v1]/( m1+m2)=2m1v1&#47.则有v1'=-v1 v2'=0  ·若m1&&m2.   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