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所有高考取消加分项目目都取消了吗

2018年取消高考加分项目的原因是什么_高三网当前位置: >> 正文2018年取消高考加分项目的原因是什么 15:22:15文/丁雪竹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今年取消高考几分项目的原因是什么的,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什么要取消高考加分项目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在高考取消体育加分后,各界的反应不一。有人认为这一举措有效的解决了高考体育加分舞弊的根源;但也有人认为“一刀切”会打击那些真正进行体育项目练习学生们加分的机会。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高考加分政策因此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长期以来,中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 湖南省体育局在清理督查中发现,个别“国家二级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竟然比国家规定多了七八秒,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小学生,令人啼笑皆非。 一些获取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高考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和“背景”,其父母不是党政机关干部,就是财大气粗的“大款”。这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们,靠的并不是体育实力而是家长们的关系和金钱,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开造假事件说明,如果不能全面堵住政策漏洞,不把权钱交易从高考领域中完全驱除,高考公平就难以保证。今年将取消高考加分项目 “特长生们”需要踏实学习安心考试了一是全力保障高考工作安全平稳。加强高考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集中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加强试卷流转环节全过程监管,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二是积极稳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精心组织、平稳实施好改革试点,落实好改革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专项改革。进一步推进减少录取批次改革和高职分类招考。三是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入学机会公平。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依法依规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四是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工作管理。严格遵守“30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严格特殊类型招生管理。加大招生违规处理力度,对各类型招生中弄虚作假的考生,除取消其相应类型招生资格外,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五是进一步强化高校考试招生信息安全。增强安全意识,健全保障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招生信息安全。六是深入开展招生宣传服务工作。加大考生诚信教育,加强招生宣传和综合保障,为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坚持正确导向,规范志愿指导和新闻报道。推荐阅读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点击查看更多内容取消加分项目高考就会更加公平吗?|高考|加分|应试教育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取消加分项目高考就会更加公平吗?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马亮
  取消这些全国性加分项目,未必就可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
取消加分项目高考就会更加公平吗?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除了例行规定以外,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取消体育、艺术、奥数等各类全国高考加分项目。按照这项新规定,目前全国适用的高考加分项仅限于少数民族、海外背景和军烈属等,而其他加分项则不能在全国招生时适用。但是,取消这些加分项目,未必就会使高考更加公平。
  高考是中国教育体制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决定了谁可以进入顶尖高等学府,可谓“万人过独木桥”和“龙门一跳”。因此,有关高考制度的任何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并让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高考所主导下的中国教育体制,是以应试教育为核心指挥棒,而素质教育则在高考的挤压下无法得到全面发展。政府和民众都期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目前最公平和令社会各界可以取得妥协的利益平衡点。
  素质教育尽管令人期许,但是在衡量才干和素质方面却无法统一标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并倡导多元取向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是很难的,无法“一碗水端平”。相对来说,唯标准化考试是从的应试教育优势凸显,尽管标准单一粗暴,但是可以拿一把尺子来衡量考生。
  因此,尽管应试教育为人诟病太多,但是在维护“同一起跑线”的教育公平方面却有不争的先天优势。与家庭有钱有势的考生相比,寒窗苦读的考生在应试教育面前至少还有一线生机。这种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和促进社会流动的制度安排,让整个社会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希望,并使不尽如人意的教育体制仍然可以长此以往地运行下去。
  在这样一个制度背景和社会氛围下,就不难理解高考加分项目的去留毁誉了。高考加分项目是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素质教育,可谓基于素质的应试教育。就像体操比赛中规定动作以外的自选动作,高考加分项目是锦上添花的选项,为素质教育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提供了契机。通过高考加分,有一技之长的考生得以脱颖而出,为充实大学的竞技专业队伍创造了机会,也国家培养和延揽专才提供了渠道。
  高考加分为应试教育提供了添加素质教育成分的机会,但也为教育不公平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对体育、艺术、奥数等的加分,不仅在制度安排上会造成教育不公平,滋生教育腐败,而且让这些方面的学生发展沦为工具导向。这不仅是极大的人才浪费,也导致严重的腐败现象。比如,此类考生的组织往往无法做到像高考那样严格和公正,这使一些人有机可乘,也使权钱交易屡屡发生。许多考生的家长通过各种歪门邪道争取高考加分,衍生出许多弄虚作假门道,并使高考加分成为一个利欲熏心的黑色产业。
  更为重要的是,考生将高考加分视为达到读好大学的敲门砖,而并非发自本心地去追求对应的艺术、体育或其他专业,致使大学录取的高考加分学生进入大学就“半途而废”,而这就背离了高考加分的初衷。学生在艺术、数学、体育等这些方面下功夫,并非真心出于爱好或兴趣,而是完全为了高考加分而来的。这使考生的学习动机发生异化,并影响这方面真正人才的培养。许多因此而加分的考生将其视为“敲门砖”,一旦进入大学以后就主动放弃。
  教育主管部门取消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显示出高考政策在两个取向上的摇摆不定和两难境地。一方面,媒体和社会普遍关注高考加分项目收紧,这让人们对高考公平增强了信心。但是,另一方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将在特殊组别的招生政策中将作为主要参考,这意味着此次高考加分项目精简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与此同时,将过去公开加分的项目隐藏到综合素质档案,可能会令高考不公的乱象进一步加剧。
  因此,取消这些全国性加分项目,未必就可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这不仅无法堵死一些人在高考上动“歪脑筋”,反而会使应试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更加愈演愈烈。例如,高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考生的电子档案,其中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材料往往难以判断其真实性。不同于欧美国家建立已久的社会评价和第三方评估体制,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监督,高考考生背景材料的真实性往往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从自主招生来看,贫困生难以在这些方面“动脑筋”,而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的拉大在这方面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此外,取消高考加分也有“因噎废食”之嫌,就好比将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一样。问题不是高考加分项目本身,而是如何对其加以操作和执行,并使其能够得到公允和客观的使用。与此同时,过去的高考加分项目摇身一变进入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也会使其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在后高考加分时代,如何避免高考加分问题在综合素质档案上重蹈覆辙,是考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键课题。在这方面,加强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的公开透明和监督跟踪,是确保高考公平的当务之急。因此,应考虑建立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的社会监督和终身追责机制,避免它也像高考加分一样沦为权钱交易的温床。
  最后,应进一步重视高考的省内公平与省际公平之间的背离现象,使高考能够惠及更广大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高考加分项目不可以跨省使用,但是在一些省份内部的高校招生时仍然可以考虑。因此,高考加分项目的取向,或许会使省际公平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省内公平问题仍然会是凸显不变的难题。
  更加重要的是,高考移民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从目前的制度安排而言仍然没有切实可行的有效举措。不过,与其一味去无谓地打压和围追堵截,不如考虑如何使高考移民问题回归其正常轨道。无视各省之间的高考资源差距而限制跨省高考移民,而不去降低和拉平省际不平等和不均衡发展的根本问题,无异于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这意味着我们在关注高考加分项目取消的同时,更加应该考虑如何推进高考制度的根本转向。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取消高考加分项目是什么原因_2018高考加分项目有哪些
取消高考加分项目是什么原因_2018高考加分项目有哪些
相关下载相关文章发表评论
第 2 页 取消的加分项目有哪些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相关规定,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在高考取消体育加分后,各界的反应不一。有人认为这一举措有效的解决了高考体育加分舞弊的根源;但也有人认为“一刀切”会打击那些真正进行体育项目练习学生们加分的机会。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高考加分政策因此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长期以来,中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湖南省体育局在清理督查中发现,个别“国家二级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竟然比国家规定多了七八秒,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小学生,令人啼笑皆非。一些获取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高考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和“背景”,其父母不是党政机关干部,就是财大气粗的“大款”。这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们,靠的并不是体育实力而是家长们的关系和金钱,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开造假事件说明,如果不能全面堵住政策漏洞,不把权钱交易从高考领域中完全驱除,高考公平就难以保证。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4年底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要求从日起,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5项加分项目。今年进一步强调,全面取消这5项加分项目。
第2页: 取消的加分项目有哪些
关注九号手机站带你玩转移动端扫一扫,移动内容更精彩
视频播放器
视频播放器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 0 人给出评价!
取消高考加分项目是什么情况_哪些项目被取消高考加分,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
中国很赞最燃快闪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最燃快闪?昨天是全国两会闭幕,在两会期间引发爱狗
吴青峰晒旧照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晒以前的照片?近日久未露面的苏打绿主唱青峰在社交平
美国调查中国胜诉是什么情况?美国为什么要调查中国?调查什么?近日据报道历时近2年的宝
高校发最牛禁酒令是怎么回事?是哪个学校?最牛禁酒令是什么?昨天一个最牛禁酒令把云南艺凤凰周刊logo
周刊客服咨询
& / & 正文
为什么必须取消高考加分?
阅读次数:8346&|&
收藏本文 
摘要:对一个学生的学业状况如何进行专业评价,不仅不能靠行政权力作判断,还应该尽可能清除行政权力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评价过程中的干扰,减少加分是向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
2014年末,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从2015年起将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5类加分项目,并要求各省市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使用范围。
此外,有关部门要对加分资格进行复核复测。涉及体育类特长生加分的考试,体育部门要按照二级运动员标准进行严格测试,确保加分资格真实可信。由此,中国高考将进入一个加分收缩阶段。
历史上的加分与照顾
中国在高考中真正有“加分照顾”含义的第一份文件是日教育部发出的《关于高等学校1950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明确提到“有三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及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华侨学生得从宽录取。”
次年,基于当时工农青年和干部文化水平确实难以进入高校学习,而非工农干部达到相应的文化水平却进不了的两难,招生规定中从宽录取的条件中增加“非工农家庭出身,本人又非工农成分的干部,参加革命5年以上者”从宽录取的折中办法。
1954年教育部在高校招生文件中,首次提出“优先录取”的概念。次年,由于生源数量不足,高教部和教育部的招生规定,“对政治、健康条件合格,考试成绩稍低于录取标准的学生,学校有缺额时,可录取为试读生。”次年,再将高招优先录取对象增加了“烈士子女”和“香港、澳门学生”两类。
此后数年,政治标准越来越成为高校招生的首要考核内容,“大跃进”兴起的1958年,是开启高校招生只看政治标准的一年,也开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照顾大单,全国高校共招收新生26.6万人,不只对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工人、农民、工农干部和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较久的老干部保送入学,对“优秀高中毕业生也可保送入学”,大约16万人都享受到了照顾。
“文革”前夕的1965年,阶级斗争的思想愈发高涨,这在当年的招考政策有直接体现:“在每一分数段里,首先要挑选政治条件好的学生。对政治思想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的工农和烈士子女及学生干部,不再采取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在他们的考试成绩与其他考生相近时,优先录取。”
“优先录取”的幅度对各种情况分量不一,依据大量实际案例,大都在降低10-20分的范围。这一时期照顾政策的显著特征,是采取各种途径大力提高工农成分学生在高校新生中的比例,对工农成分学生优先录取的力度越来越大。1950年大学新生中工农成分的学生仅占0.3%,1958年占55.28%, 1964年上升至70.1%。
“文革”开始后的1966年,照顾政策更是凸现“坚持政治第一原则”,“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对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子女以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子女,凡是合乎条件的,应优先选拔升入高等学校。至于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一定要经过严格审查,对于那些在政治上确实表现好的,也允许挑选适当数量的人升入高等学校。在处理政治、学业、健康三者的关系上,必须重在政治表现,要在保证政治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学业和健康条件,择优录取。”
1970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事实上是一次大的系统性政策照顾,连续多年反复强调的是保证“工农及其子女享受教育的优先权”,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程度、年龄、婚否等条件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年七年间,总计招收工农兵学员94.0843万人,这一做法的整体结果是导致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大幅度下滑。
直到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以后,在各方努力下,才重新恢复高考。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连续七年的系统性照顾划上句号,但当年的招生意见仍然通过“注意招收”的方式,对特定的学生加以照顾,其中包括“医学院要注意招收表现好的赤脚医生,师范院校要注意招收表现好的民办教师,农业院校要注意招收表现好的农业科技积极分子”等等。
在1980年的招生文件中,首次提出“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的学生以及工作积极、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成为“三好”、“优干”加分的起点。
而真正打开延续不断的、形式各样的照顾闸门的,是1981年的全国招生工作规定:一是文史类语文、理工农医类数学,出了计入总分的附加题。语文、数学成绩达不到起码要求的,降低一个分数段供学校选择;二是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者、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以及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三是部分高等学校举办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班,降低分数录取,补习一年考试合格后,直接升入本科。此后,对报考农林、水利、矿业、石油、地质院校的考生,采取优先录取的政策。
日,国家教委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其中包含照顾的条款共十二条,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科技发明创造、体育竞赛、少数民族考生、归侨、退役义务兵、烈士子女等。这个《条例》尚未以加分的方式出现,但它所规定的照顾项目是此后加分的主要依据,“适当降分”内涵为降20分以内,但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常有超出。
1990年3月,当时政策执行中的漏洞已经较多,国家教委发文:“在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过程中,曾发现部分地区为追求升学率,频繁举办各种名目的运动会,甚至让学生轮流取得竞赛名次,严重破坏了这项政策的贯彻执行。为堵塞漏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必要的补充规定,并报我委高校学生司核准后施行。”1991年,对于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青年,其成绩在一般本科、专科线下20分者,可由高校审查录取。此后直到2000年变化不大。
2001年后,不仅规定了降分投档的对象,还新出了加分政策,列入加分的对象有:(1)省级优秀学生;(2)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3)高中阶段省级及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或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获得者;(4)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的考生(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2004年后又将加分权下放到各省,引发加分制度愈发膨胀和混乱。
有学者将中国的加分政策分为优先录取()、降分录取()与加分录取(2001年后)三个阶段或三种方式,基本反映了几十年加分照顾政策发展的特征。
加分使公平失去依据
从上述六十多年的政策文本中不难看出,照顾和加分的主要依据是一种价值取向,而且采取的是一种行政权力控制的方式。高考加分政策中相对客观的部分,又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及扶持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扶持性加分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
对加分政策争议的焦点,集中于加分是否偏离了学生素质的真实状况?加分是否损害教育公平?当初设立高考照顾和加分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公平,但所采取的方式是一种主观的公平,缺乏客观的依据和路径。由于加分权控制在行政部门手中,在行政权力难以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就衍生出大量腐败,对教育公平造成损害。
与加分政策相对应,高考中出现了不能享受任何加分的“裸考”族。
2004年起,高招规定中进一步明确各地招生委员会拥有自己的空间,高考改革确定了权力下放的原则,最终目的是把招生自主权返还给各个高校。加分权力下放,客观上为各地自主设定高考加分名目放行,于是各地依据自己的需要设置各种加分项目,在缺乏专业监督的行政权力作用下,一些不合理或者容易被钻空子的加分项目出现了,直接冲击公平底线。
由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确定加分的只是一些原则性政策,而非可操作的规范,加分的范围和具体分值存在不严谨性,为权力入侵预留了空间。与考试操作简便,能够抵挡权力、金钱、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相比,几乎所有的加分政策都存在模糊空间。
在加分政策实施过程中,失去约束的权力总在无孔不入地侵蚀公平,一度高考加分者占各地“状元榜”一半,学校也为了有更高的录取率而进行“萝卜”加分的造假,辽宁本溪高考加分案中,“校领导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和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分配这些办证资格”,表明光有钱还是加不了分,有一定权力者交钱才能加分。
对加分政策的争议主要集中于运动项目、省级三好学生(包括优秀学生干部)、见义勇为者等对象的高考加分政策上,理由是它们成为腐败的通道,在方式上违背“程序公平”原则,为少数行政权力掌控者所操纵,缺少公开透明度,损害社会公平、公正。
举例来看,2014年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各类照顾加分考生17082人,少数民族学生占比96.6%,非少数民族加分考生582人,约占加分考生人数3.4%。这其中加5分的共459人,省级三好学生225人,约占非少数民族加分考生的38.7%;省级优秀团干部90人,约占非少数民族加分考生的15.5%;省级优秀学生干部62人,约占非少数民族加分考生的10.7%,三项共占64.9%。足见公众对这类加分影响公平的质疑并非没有依据。
当得益于政策加分的考生家长有较大比重为政府官员、事业单位领导与富豪,当享受加分的主要是那些考分较高的学生时,当加分的依据可以任意造假时,人们对加分政策损害教育公平的质疑就更加证据确凿了。
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阻止操纵“加分”政策的黑手,能否将高考加分中正在发挥作用的特权转化为公权,能否将行政权力与专业权力做公开透明的切割。这些特权和黑手,就是缺乏规范和约束的行政权力,阻止这类黑手和特权,要依靠规范而非简单的行政命令。
近些年来,加分年年被质疑,而又年年出问题,所出的问题还显得越来越离谱,正是灰色权力在加分环节不断膨胀,把加分逼到了墙角。在灰色权力得不到规范的情况下,加分的客观性缺乏基础,加分演变为引发不公平的陷阱。在灰色权力操控下,对加分问题的处理只是轻描淡写,从而进一步促进灰色权力的滋长。在灰色权力操控下,高考加分项目越多就越不公平,反倒是越少就越接近公平。
减少加分为专业评价让路
60多年来,从有明确政治取向,甚至唯成分论的高校招生,走向以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公平、公正为目标的高校招生是大势所趋,逆这一趋势的任何做法都难以获得公众认可。
从原理上看,对一个学生的学业状况如何进行专业评价,不仅不能靠行政权力作判断,还应该尽可能清除行政权力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评价过程中的干扰,减少加分是向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
高考招生制度归根结底是与人才培养相关的一项基本制度,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各种方式都需要积极去探索,不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各种制度和政策都应坚决消除。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考试招生制度和各项政策定位为专业工作,不能主观臆想,不能少数人拍脑袋,不当的考评和加分都只会制造“伪善”。
从高校招生角度看,过去长时间的高考事实上属于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入门考试。但自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建立后,高考的原有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这成为它去政治化和去道德化的原因。奖励性加分与大学教育大众化的普适化诉求恰好相反,这成为加分需要去道德化的深层原因。
2015年减少加分项目、限制加分分数,事实上就是在行政权力无法得到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减小行政权力在加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空间,也使得过去教育、科协、体育、外事、民委等部门和单位享有的加分权力大为缩减。
减少加分仅是解决高考公平这一系统性问题的一小部分,大思路是对现有高校招生制度进行综合改革,废除总分录取模式,让高考招生进入法制化和专业化的轨道,用专业权力规范不受约束的行政权力,减少加分又是这一大思路上关键的一步。
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健全,运作过程不透明、不公开,任何一项加分政策都会沦为权钱交易的腐败通道,从而与初衷背道而驰,损害其他考生的正当权益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已经减少的加分,依然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让加分与行政权力脱钩,完全交给第三方专业组织评定,落实这点需要政府主导的简政放权。
二是建立规范的加分公示制度,实现评价选拔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在阳光下制定可操作性的规则,运行可监督的程序,接受加分的考生有责任公布考生本人及父母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等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应作为接受加分的前提条件,做不到公开的先就别加分。
三是对身份型加分,要明确具体界定身份的条件,例如对少数民族的加分就应明确住所、母语、生活环境等条件;对残疾考生和英烈子女也应明确具体条件,以更好体现公平。
从长远来看,应破除行政机构作为招生主体的模式,由高校作为主体通过一定程序遴选的专业团队,去全面评价申请进入该校的学生,才是高校招生的常态。
诚信是一个人做成任何事情的底线!
香港凤凰周刊2018教育部:全面改革!高考六大加分项目取消?得语文者得天下!2018教育部:全面改革!高考六大加分项目取消?得语文者得天下!湖南事业单位考试百家号有人问教育改革有重要吗?答案是很重要!可以说它如何改间接决定了祖国“花骨朵儿”未来的发展。因此不管是孩子自己还是家长都对这方面的动向格外关心。改革是方方面面的,从幼儿园到小升初、再到高考,都出台了不少政策,不少家长可能会有点晕,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来理一理到底有哪些影响我们的改革内容:高考六大加分项目取消?高考加分政策,被视作是高考生们的另一条通往理想大学的“锦囊”,但是教育部日常发布新规,将在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加分,另外将逐步取消高考六大加分项目。被取消的高考加分项目包括: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据悉,以上这些加分项目在以往的高考加分项目中,占据54.55%。也就是说以后取消这些项目的加分之后,那些企图靠这些“艺术分”来提高自己孩子高中的愿望将要落空。另外,高考改革除了取消六大加分项目,还规定高考招录取消“依靠定终身”采用“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另外预计未来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当然,这些都还没有正式落实,未来落实起来,我们的高考招生会更加的多样化和人性化。全面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关于所学科目方面,未来或许真的会迎来“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代,至少现在“语文为王”的趋势已经渐渐显现出来了。课程设置方面,语文科目的广度、难度都有所提升,并且规定要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从幼儿教育到高考就将最大力度的鼓励大家增加各个学科的宽度和广度,多阅读!在高考的时候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越来越加大,因此也最容易来考高考分差。另外,在高考的时候,不止是语文科目的阅读量增加了,其他科目的阅读量也在增加。就像那句话说的:高质量的阅读需要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而语文能力又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身为一个中华儿女最该掌握的!对此涉及到幼儿、小学、中学、高考的教育改革,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给小编留言讨论哟~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湖南事业单位考试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提供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动态及社会热点信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高考加分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