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善”我们应该怎么做。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当前位置:&&&&&止于至善,无需刻意
止于至善,无需刻意 11:32:40&&作者:陈靖&&&&点击数量:2465
&止于至善,无需刻意对话& ▏ 陈宇辉、郝冠辉&&记录与整理& ▏ 陈靖& & &
&CSA、社会企业,这些新的概念在国内发展的时候,似乎都少不了沃土工坊(以下简称“沃土”)的身影。当PGS出现时,沃土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呢?笔者与社区伙伴城市项目经理陈宇辉一起探访了沃土的负责人郝冠辉(以下简称“小郝”)。沃土是一个教育机构宇辉:& & & &沃土这两年发展得很快,你们给自己设置了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小郝:& & &
&从四年前开始,我们一直在思考做沃土这个平台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近来慢慢变得清晰。为什么我们要支持有机农业,支持知识青年返乡?首先这是一个相对善的事情。相对善,而不是绝对的善。返乡青年回家搞生态农业、保护土地,背后有一颗善心。但这未必是绝对的善。如果心是保护土地,关心农村发展,那就是善;如果是要从土地上榨取利润,虽然做的还是有机食品,但就是不善。我们支持的是一颗善心。我们关心应该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去对待返乡青年,我们有自己的界定。这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重重、消费者人心惶惶的时代,吃得健康、安全,也是一个相对的善。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刺激大家的贪婪,为了让大家多消费,那就是不善。如果我们认为,做这件事本身就是善的话,那也不对。这只是相对的善。还是要从心上知道根本在哪里。如果只执着于一个形式上的善,认为这个事情是好事,不管怎么做都行,那势必慢慢会走向不善。& & &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我们自己——经营者——会生活,知道什么是生活,能够带领团队去学会生活,同时能够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大家一起去学会生活。这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卖了多少东西,帮助了多少返乡青年。沃土的团队刚创办时,我们每天上班前都要读一遍《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希望沃土不再是社会企业,而是一个教育机构,去传播生态农业的理念,传播怎么去生活。现在沃土已经开始卖书了。因为我们意识到,单靠有机食品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生活。我们在返乡交流会上请台湾的孙春华老师1讲课,就是为了要学习怎么生活,怎么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做事情。我觉得这个是比技术或者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宇辉:& & & &在团队的层面会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吗?小郝:& & &
&我觉得大家都是认同的。投身沃土的员工,都知道这是社会企业,都带着一颗善心。当我们立志止于至善的时候,大家都能感觉到变化,会朝一个正确方向迈进。我们现在有沃土大学,同事罗燕组织的,教大家生活,包括做面包、了解广州的风土人情、女性成长课、听孙老师的讲座等等。宇辉:& & &
&所以这是一个有共同理念又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团队,可以这样理解吗?这和返乡青年或者消费者是同一个事情吗?&小郝:& & &
&我们自己做好了才能影响别人。现在机缘到了,我们就可以通过推荐关于生活美学或者心灵成长的书籍,引导我们的消费者把生活过好。返乡青年最初都是在经济方面挣扎,为温饱努力,所以沃土过去最大的目标是帮助他们做销售,解决销路。我们组织返乡青年交流会,并定了几个目标:其一是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其二是提高大家的技术水平,其三就是为大家的返乡指明道路。一年一次的返乡青年交流会虽然次数不多,却能够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力量,很多新加入的返乡青年会感到: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是有网络的。返乡青年交流会也承载着我们对返乡青年的期待,返乡不仅仅是生产有机食物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自己的“田园生活”过好,让返乡成为人人都羡慕的事业。所以在第二次返乡青年交流会上,我们请了爱娃教育的陈曦老师分享“田园生活美学”,和台湾的孙春华老师分享“如何把返乡的生活过好”等主题。宇辉:& & & &对返乡青年,除了一年一次的交流会还会做些什么吗?小郝:& & &
&没有太刻意,只是在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做些事,帮助他们过得更好,幸福快乐。有个别的会交流多一些,比如说姚慧峰。我2014年到他那里参加返乡青年交流会的时候,就有跟他讨论,作为基督徒,他的修行可以怎么做。谈到返乡青年的时候,我们要表达什么?宇辉:& & &
&这个很有趣。返乡青年最初返乡,都多多少少带着对农村现状的看法,现在这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吗?小郝:& & &
&还是很重要的。这是最初的缘起,我们还是要做农村发展、乡村建设,而且要知道根在哪里——根是在人的成长。要不然做着做着大家都去发财了,发完财都去打麻将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农业本身是一个很善的东西,就看我们怎么去表达,怎么去想。谈到返乡青年的时候,我们要表达什么?第一是称赞返乡青年关爱土地,支持农村发展的善心,称赞他们辛勤劳动,不畏烈日严寒的吃苦之心。我们传递的也是这种理念,最根本的还是人心的改变。我昨天看到《汉声》的编辑翟明磊发出的一篇文章特别有感触。他是这样写的:& & & &“我们要像谷子一样把头垂向大地,要自己去劳作,才知道我们的本在什么地方。”& & & &“种田不容易,种了田以后才知道中国的精耕细作是多么了不起。”& & &
&“农夫就是大地的艺术家,中国人的品格是来自于耕作,因为耕作需要心力,所以我们形成勤劳忍耐;因为做米是没有投机性的,所以形成了安静中庸;因为要与土地共存,所以仁爱和平。因此米食文化哺育了百姓的性格,更在精神层次上提升了民族的高度。”& & &
&如果我们写米,只是强调好吃,产量有限,所以卖100块一斤,大家都来买吧,这是不善。但写米写得像翟明磊那样,是善。因为他传递的是正确的思想。我们觉得沃土应该这样去行。宇辉:& & &
&你怎么看过去几年沃土的发展和支持农村发展、乡村建设的关系?返乡青年过去几年是生存的需要,你们过去的重点也放在这方面。但其中会不会也有些挣扎,比如说要传达的信息、要坚持的理念受到一些挑战和诱惑?小郝:& & &
&当然会。比如说过去几年虽然我有这样的想法,但也有心念不够坚定的时候。今年开始我的心更坚定了。我现在挺闲的,不管具体的事情,也不看销售额了,每天的任务就是跟大家聊天。沃土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宇辉:& & & &你们跟返乡青年是什么样的关系?小郝:& & & &一开始我们就说是交朋友,现在更是如此。宇辉:& & & &这当中是比较微妙吧?一方面你们是朋友,一方面你们又是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小郝:& & &
&是比较微妙。有些返乡青年可能觉得不够对等,因为我们是采购方。但我们在心理上还是把他们当朋友的。宇辉:& & & &当他们这样看待你们的时候,你们怎么去回应,或者自处?小郝:& & &
&我觉得回应不了。如果有人误解我们,只能继续让他误解下去。当然我们看到大多数的返乡青年都是非常有觉悟的,记得今年小米收成时,李遇夏打电话问我们需要多少小米,她可以全部留给我们。要知道,遇夏通过自己的零售渠道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但我们还是请她优先考虑自己的零售,剩下的给到我们就行。这种互相的支持和信任,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超越买卖的真实关系宇辉:& & &
&你们团队好像跟每个生产者都有超越买卖的故事。比如说慧峰最开始返乡的时候,你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小郝:& & &
&沃土有意识地开始支持返乡青年是在2011年。慧峰的家乡在江西宜丰,是传统的稻米产区,他返乡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种植生态水稻。水稻刚好是沃土销量最大的产品,本身也有很大的供应缺口,所以我们很顺畅地达成共识。这个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决定返乡青年能否顺利走下去的一个决定因素。& & &
&在慧峰返乡的第一年,生态种植产量如何,他心里是没有谱的。为了让他能够安心种田,我们给每亩定一个最低保障价,承诺按照这个标准来收购。这样,无论收成如何,都可以保证慧峰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很多返乡青年返乡的初期,我们都和他们有这样的约定。不过,最低的保障收购价只是在返乡的初期实行,因为,一方面随着他们技术稳定,产量会稳步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希望他们形成依赖。& & &
再比如李遇夏,本来返乡主要种土豆,但是有一次她寄土豆的时候,顺带捎了些小米过来。我们一吃觉得这个小米的品质太好了,在沃土平台一定受欢迎,于是就让她帮我们种一些小米。第二年她的小米果真热销,土豆没有赚到钱,倒是小米把钱赚到了。& & &
&也有些产品我们本身并没有销售,但是为了帮助返乡青年做销售,我们会拓展相应的品类。比如谢雪梅的家乡是天竺葵精油的产区,我们当时并不销售精油类的产品,为了帮助返乡青年的产品能够找到销路,特意成立了金盏花工作室,用她的精油加工成各种护肤品。& & &
&和返乡青年关于产品方面的事务性工作都是沃土团队在接洽。但策略规划、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心理成长方面的工作,还是要我来做。很多返乡青年遭遇的困难,往往是他们的发展策略出了问题,印象最深的是柠檬君。本身第一年返乡租的柠檬园已经过大,因为管理不善所以没有收成;第二年接着在云南租了柠檬园;第三年又新建了一个百亩的柠檬园。结果返乡之前积累的资金已基本耗尽,在我们的劝说下终于放弃,把柠檬园收缩到20亩,专心管理,希望来年有好的收成。还有一位返乡青年种了100多近200亩的莲子,地方搞得很美,但摊子过大,最后东西卖不出去,只能当普通产品卖。& & &
&我们对返乡青年的定义严格一点来说:是返自己的家乡,种植自己家的土地。当然也有返乡青年自己家里没有地,不得不租用耕地。但原则上我们不提倡租用土地,第一,地租成本很高;第二,规模扩大之后不得不雇佣劳动力,劳动力成本很高。我们希望返乡青年自己种植成功之后带动身边的乡邻一起种植,而不是自己扩大规模。这样子既能够带动身边的乡邻提高收入,又不会增加自身的成本。宇辉:& & & &除了你们,他们还有其他的渠道吗?你们怎么去处理这种合作关系?小郝:& & &
&他们都有其他的合作伙伴,并不止沃土这一个。一方面我们会建议他们分散风险,另一方面我们也会优先考虑本地品种。比如说唐亮的主要产品是姜,但广东连山本地有姜,还又便宜又好,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卖他的姜,只能通过卖他的豆瓣酱的方式去支持。宇辉:& & & &关于生产标准和规范,你们是怎么去协商的?小郝:& & &
&第一次的生产标准是在2014年第一次返乡青年交流大会的时候一起协商的,后来第二次交流会再次强调,把背后的考虑讲透,比如说规模化养殖的动物的粪便为什么不能用。像定价这种事情,我们会建议定一个消费者能接受的合理价位,跟生产者沟通。我们也会考虑生产者的成本。雪梅的精油价格就是我给提上去的。她原来的定价每公斤不到两千块,我跟她一算,成本是定价的好几倍。当然后来产量增加了,她也主动降了价。再比如说遇夏的小米,今年的产量有提高,也主动降了价。如果生产者报价太高了,卖不动的话上线也没有意义。宇辉:& & & &听说沃土准备做社区店?小郝:& & &
&八年前沃土开始销售生态农产品时,选择了社会企业的道路。因为当时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有没有足够的生产者可以提供生态农产品给大家,也不知道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消费者是否愿意参与。这些年,在大家的支持下,沃土发展起来了,但因为电商模式的应用,和消费者却是疏远了。其实,越早接触的消费者对沃土的信任度越高、购买量越大,投诉量又少。后面加入的消费者买得不多,因为彼此的沟通不够,投诉也比较多。我觉得这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关系,看似拉近了距离,实际上却缺少了人情味。人与人之间的深度关系需要见面去建立。所以我们认为需要重新回到线下,回到社区,通过沃土团队和消费者朋友,建立有机生活消费合作社,大家可以重新坐下来,慢慢聊,慢慢品味生活。PGS,无需刻意去做宇辉:& & &
&几年前在全国CSA大会上提出了PGS这个概念,过了不久就有人接过来要去用,你怎么看PGS这两年在国内的发展?小郝:& & &
&我真正开始接触PGS是2014年在北京参加CSA大会,当时觉得有点意思,可以试试。所以我们也组织返乡青年一起讨论生产规范,组织消费者的培训,让他们了解什么是PGS,但是沃土的生产者都比较远,消费者真正的参与比较困难,所以现在我们更多是将其作为一套认证体系,规范返乡青年的生产。如果不形成一套公开的相关的标准,确实很难让越来越多新的消费者产生信任。我们期望能够通过推动消费合作社,吸引消费者参与进来。当消费者朋友成为了合作社的股东,甚至成为管理者、店长,去做生产者探访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事。宇辉:& & & &生产规范出来了,相互的监督、交流怎么解决?小郝:& & &
&这个比较难,但我们也会去做。我们去西安考察猕猴桃基地时,就请西安农夫市集的李红星全程参与,做同行评估。不过评估结果都不及格:有些用了化肥,甚至膨大剂,有些用了工业化养殖动物的粪便。当同行或农友之间的走访不容易发生的时候,我们主要靠自己的团队去探访。这算是一种沃土的内部控制。宇辉:& & & &在沃土的经验中,你觉得大家为什么会信任沃土?小郝:& & &
&很早以前,我在店里做服务员的时候,消费者信任我,信任我们的产品。大家现在信任沃土这个平台,相信这个平台是有要求、有保证的,我们也通过文案去传递生产过程对生态原则的坚守。老消费者、老生产者的信任基础比较好。客服统计过,年消费在一万以上的,投诉最少。因为他们能理解,即使出了问题也会很包容。当然,我们也会主动去联系更换。不过,从态度上来说,还是相对友好的。但新的就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这对我们员工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宇辉:& & &
&分享一下我听说到的泰国经验。有一些参与到PGS小组的农友说过,以前带着各种各样理念来的NGO会给他们定一套标准,比如说公平贸易的标准,但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按要求来去满足它。但PGS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动力,因为他们可以在里面学习,可以成为一个小组,到处去看,而且可以自己在里面提标准应该怎么定。这个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小郝:& & &
&我觉得可以先从基础做起,让大家学习基础知识体系。沃土之前曾尝试招募消费者和我们一起探访返乡青年,共同考察农场的种植与生产记录情况,再对比他们保留的生产记录进行评估。为此我们专门办过一次PGS项目消费者参与培训课程,普及关于有机农业、有机肥、土壤管理、病虫害和转基因这些概念和知识,否则只是让大家去看符不符合标准多枯燥啊,大家互相之间有基础知识交流学习才好玩一点,大家才有动力。我不太提倡为了这个事情而做这个事情。宇辉:& & & 去年国内有不少关于PGS的推广,你觉得会有更多的人建立这样一个保障体系吗?小郝:&& & &
&我仍然觉得我们现在还没走到那一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给农户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其次是要让消费者参与到我们的事业里面来。这两步走好了,可能PGS就会自然出现了,不用我们刻意去做。&返乡青年简介:李遇夏:2010年参加社区伙伴CSA实习生项目,在北京德润屋生态农场学习。2013年返回丈夫家乡河北张家口种植生态土豆及小米。更多故事,请见《比邻泥土香》第七期《我的返乡青年探访路》。谢雪梅: 2010年参加社区伙伴CSA实习生项目,在桂林双山自然农园学习。2012年返回家乡云南大理从事迷迭香、天竺葵等有机香草的生态种植,并提炼精油和纯露。姚慧峰:2010年参加社区伙伴CSA实习生项目,在广州沃土工坊学习。2012年返回家乡江西宜丰种植生态水稻。2013年成立“宜丰县稻香南垣生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了12户社员。张扬:2013年,从北京回到家乡四川威远,开始种植生态柠檬,人称“柠檬君”。更多故事,请见《比邻泥土香》第七期《朴门农业实践》。&&1.& 孙春华女士,星云大师的弟子,台湾化育基金会的创始人。&注:文章来自社区伙伴出版的第八期《比邻泥土香》,全本杂志PDF下载地址请见:纸质版购买渠道:沃土工坊、城乡汇(广州);鸿芷咖啡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北京);上海农好农夫市集(上海)。
亲爱的用户:
现在您可以申请机构认证啦!认证后,会有认证标志,标识机构的官方身份。赶快去认证吧!
NGO招聘微信扫一扫更多精彩
*您的问题:
*您的手机:
*您的姓名:【图文】《止于至善》高中作文、大学思修论文素材与写作指导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止于至善》高中作文、大学思修论文素材与写作指导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行于天地,止于至善!
我的图书馆
行于天地,止于至善!
行于天地,止于至善!
16,11,5,,1949
10055!!?,,,
6666506505020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两学一做”演讲稿: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两学一做”演讲稿: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两学一做”演讲稿: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两学一做”演讲稿: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大家好!在这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我们齐聚一堂,我很荣幸在这里参加由我们局举行的“两学一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
  根据中央决定,2016年全国将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学习两学一做中,应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尽管我不是一名党员,但在提高思想觉悟与行动力上,也应当义不容辞,首当其冲。
  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一脚踏出校门,一脚踏进油坊店财政所,我很庆幸能在毕业就回到老家在基层工作。刚来到所里的第二天,我就被带去莲花山参加扶贫档案修改工作,讲真,从小到大就没有进过山,虽然外面的巍巍群山风景很美丽,但对于一个晕车的人来说,真的是煎熬。望着绵延不绝的山路,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一定要撑住!终于在我的盼望中到达了目的地,结束了这段旅程。在这一天的工作中,我深深的觉得基层工作不好做,和群众有最直接的接触,要细心耐心的回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还要保证他们能听懂。在录入档案的时候,更是要保证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考虑到方方面面。回到所里的时候已经快到晚上九点了,但除了晕车之外,心里还是很充实的。
  学习“两学一做”,基础在“学”,重点在“做”。我们要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用党章党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态度,不能听之任之、置身事外。
  学“两学一做”须知行合一。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素养。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这是全国优秀党员杨善洲的颁奖词。
  1952年入党,担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甚至在退休之后,他也没有忘了自己是一名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退休之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每天都有很多当地群众和素不相识的人到医院看望,更是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赶了几十里的路专程到医院看望他。就是这样一位瘦弱的老人,骨子里蕴藏的能量令我们叹服!
  臧克家曾写诗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植树绿荒山,坚守精神家园,淡泊名利,用他的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当今这个价值多元化、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背景下,学习“两学一做”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严格遵守党章党规,严格要求自己,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追求与光荣。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深入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共筑中国梦!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大家关于《大学》中‘知其所止”,“止于至善”是怎样理解的?_百度知道
大家关于《大学》中‘知其所止”,“止于至善”是怎样理解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止于信,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努力方向。意思即知道你应该停在什么地方,方可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对此,《大学》曾有这样的回答:“为人君,弄清“我们是谁,止于慈。”可见,止于孝;为人臣“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缘自《大学》里的经典论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找最适合自身条件;与国交;为人子,不同的身份;为人父。要达到这“至善”的境界?我们应该干什么,止于仁,方可“止于至善”。那么,最能扬长避短的“知其所止”,止于敬、如何至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采纳率:84%
来自团队:
而殊途同归。为人君。我身边也有些同学说以后就做医药代表,于是洋洋儒学便诞生于千年古国。相比之下,知其所止而止。不同的人。对于所止,既不过分执着,在仕途上发展,在治国治民上努力、养生、直接去家里联系的医药公司等。我们很优秀的杨琼老师最后选择了大学辅导员,止于仁,我想生命是短暂的,那么。连连碰壁,成丧家之犬后,实现其远大的政治理想该是他们终身的心愿;比尔·盖茨如象阿尔普特去绘画,那将默默一生。对此孔老夫子早些年并不知晓。能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致,便是成功,不想失一,那是永远也难如愿的。姜太公若学别人下海经商,终身潦倒无疑。而使他们成名立世的又是那独一无二的精神及某一行业里无人可及的才华,是他们生命因子中最为自由,努力奋斗。此中既不可脱离现实,又不能轻易追随别人。爱什么,有什么,就去不懈地干什么,无奈时却正好开创了一代诗坛豪风,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努力方向,但先生只执笔锋而无他,最后成就了上天心愿,服务了社会民族。人有时不可过分执著,也不可过分聪明滑头,一看这路不好走,马上调转枪口,清楚自我爱好特长,然后据此找准适合自己这个生命发展壮大的那个座标点、朱耷、徐光启当初想成为什么,所以,他竭尽全力去做鲁国司寇,去周游列国劝君说王,实现他克已复礼的梦想,瞄准它方,这又常常会错失良机。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我们被当代人戏称为“最迷茫的一代”,这也进一步恶化了不能“知其所止”的现象?不,“止”的地方就很难确定、搞美容,相信这些相当于“举人”的大学毕业生们或许还能知其所止:为国尽忠。在追求的道路上?这是至关重要的,行于所悦,知其所为而为;李傲压着性子去为他人写社论、社会、他人,壮怀激烈,收复失土,才有点醒悟;为人子、国画大师、几何学家是他们当初的理想;为人臣,人心惶惶,事业纷杂,要知其所为而为,他们只得四处张望,不知何去何从,止于孝,没用多少时间,就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不在矿业水利,也非武官医药! ”意思是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依据现实制定各自奋斗目标才是最聪明者、现实者,成功的可能性也更为大些。因为成功的标准不一,内涵不一,各种诱惑的浪潮将大学毕业生推向了工作的十字路口,止于慈,为民谋利。但现在是市场经济占主体的社会,不断地修正,也不随波逐流,生命是有个性的,个性纷呈才会有灿烂世界。立于所止,中途无改,最后成名得愿呢?屈子名留千古,周树人周先生要聪明自觉的多。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面临着物质与精神难以两全的境地。由于当今社会供人们选择的机会太多,追求的是一种怎么样的人生状态,我们才能够活的有出息,就是清楚自己在历史,心中少了一份豪气与壮志、事业中该站的位置,该干的工作,需付出的心血,活的有滋有味,活的充实与幸福。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的时候,相比 80 年代甚至 90 时代的大学生。只有搞清楚我们要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这应是实现各自理想之良策。亦步亦趋;蔡伦、张衡,纵观千古历史,又有谁能在人生之初便选定好自我座标,一步到位,更不知该止何处?中途干了什么?最后又成了什么?发明家、天文学家,是凭悲愤忧怨至极的《离骚》;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 ,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 。清楚所止而止、活跃、无碍情念的抒发及由此而形成的奇特人格,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我的理解知其所止。作为一个人,心魂定受罪,也有人不从事医药行业进公司做朝九晚五的白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就是自己应当停留的位置,归家静读 “五经”,而是投笔为刃,在与他人的斗骂争辩中,研习天命,最后找到了治国齐家修身之良策,最后要实现的,就是通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研修而达到“止于至善” ,追求的是什么?人,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什么。我自己也是非常迷茫的,我想成为一名在行业里有一定影响力的医生。但由于有很多现实的因素,比如就业难,学位要求高,行业整体很稳定因而需求不高等,清晰地探究出一个庞大民族之所以衰败的根由。旗手毕竟是旗手,虽然当时国运难测,止于敬,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唯有此,方可“止于至善”,也是至善所在。知之则志向有定。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趋之若鹜,五福齐争,而非出将入相的的辅政之才;辛弃疾一心想发号三军。封建社会,世人都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话,对现实世界却多少有些茫然,因为他们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或许我最后不是止在这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子日: “于止;为人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止于至善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