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l可以基于udp的应用层协议协议吗

SSL协议工作过程及其应用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SL协议工作过程及其应用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网络由下往上分为:&&
物理层-- & & & & & & & & & & &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 & & & & & & & & & & IP协议
传输层-- & & & & & & & & & & & TCP协议
表示层和应用层-- & & & & & HTTP协议
1、TCP/IP连接
&TCP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通用协议。
& 手机能够使用联网功能是因为手机底层实现了TCP/IP协议,可以使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建立TCP连接。TCP协议可以对上层网络提供接口,使上层网络数据的传输建立在&无差别&的网络之上。
建立起一个TCP连接需要经过&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断开连接时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可以主动发起断开TCP连接的请求,断开过程需要经过&四次握手&(过程就不细写了,就是服务器和客户端交互,最终确定断开)。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协议。采用该协议不需要两个应用程序先建立连接。UDP协议不提供差错恢复,不能提供数据重传,因此该协议传输数据安全性差。
(1)、TCP面向连接(如打电话要先拨号建立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TCP提供可靠的服务。也就是说,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UDP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3)、TCP面向字节流,实际上是TCP把数据看成一连串无结构的字节流;UDP是面向报文的 UDP没有拥塞控制,因此网络出现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对实时应用很有用,如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等) (4)、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到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5)、TCP首部开销20字节;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个字节(6)、TCP的逻辑通信信道是全双工的可靠信道,UDP则是不可靠信道
&2、HTTP连接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常用的协议之一,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
HTTP连接最显著的特点是客户端发送的每次请求都需要服务器回送响应,在请求结束后,会主动释放连接。从建立连接到关闭连接的过程称为&一次连接&。
1)在HTTP 1.0中,客户端的每次请求都要求建立一次单独的连接,在处理完本次请求后,就自动释放连接。
2)在HTTP 1.1中则可以在一次连接中处理多个请求,并且多个请求可以重叠进行,不需要等待一个请求结束后再发送下一个请求。
由于HTTP在每次请求结束后都会主动释放连接,因此HTTP连接是一种&短连接&,要保持客户端程序的在线状态,需要不断地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通常的做法是即时不需要获得任何数据,客户端也保持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向服务器发送一次&保持连接&的请求,服务器在收到该请求后对客户端进行回复,表明知道客户端&在线&。若服务器长时间无法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则认为客户端&下线&,若客户端长时间无法收到服务器的回复,则认为网络已经断开。
&3、SOCKET原理
&3.1套接字(socket)概念
& & 套接字(socket)是通信的基石,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它是网络通信过程中端点的抽象表示,包含进行网络通信必须的五种信息:连接使用的协议,本地主机的IP地址,本地进程的协议端口,远地主机的IP地址,远地进程的协议端口。
& & 应用层通过传输层进行数据通信时,TCP会遇到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进程提供并发服务的问题。多个TCP连接或多个应用程序进程可能需要通过同一个 TCP协议端口传输数据。为了区别不同的应用程序进程和连接,许多计算机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交互提供了套接字(Socket)接口。应用层可以和传输层通过Socket接口,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程序进程或网络连接的通信,实现数据传输的并发服务。
3.2 建立socket连接
&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称为ClientSocket ,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称为ServerSocket 。
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服务器监听: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客户端请求:指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连接确认: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时,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双方就正式建立连接。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4、SOCKET连接与TCP/IP连接
创建Socket连接时,可以指定使用的传输层协议,Socket可以支持不同的传输层协议(TCP或UDP),当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时,该Socket连接就是一个TCP连接。
&socket则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和应用(程序员层面上)。也可以说,TPC/IP协议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 如何在网络中传输,而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关于TCP/IP和HTTP协议的关系,网络有一段比较容易理解的介绍:
&我们在传输数据时,可以只使用(传输层)TCP/IP协议,但是那样的话,如 果没有应用层,便无法识别数据内容,如果想要使传输的数据有意义,则必须使用到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 可以自己定义应用层协议。WEB使用HTTP协议作应用层协议,以封装HTTP文本信息,然后使用TCP/IP做传输层协议将它发到网络上。&
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socket是什么呢,实际上socket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Socket本身并不是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API),通过Socket,我们才能使用TCP/IP协议。 实际上,Socket跟TCP/IP协议没有必然的联系。Socket接口在设计的时候,就希望也能适应其他的网络协议。所以说,Socket的出现 只是使得程序员更方便地使用TCP/IP协议栈而已,是对TCP/IP协议的抽象,从而形成了我们知道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接口,比如create、 listen、connect、accept、send、read和write等等。网络有一段关于socket和TCP/IP协议关系的说法比较容易理解:
&TCP/IP只是一个协议栈,就像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一样,必须要具体实现,同时还要提供对外的操作接口。这个就像操作系统会提供标准的编程接口,比如win32编程接口一样,TCP/IP也要提供可供程序员做网络开发所用的接口,这就是Socket编程接口。&&
实际上,传输层的TCP是基于网络层的IP协议的,而应用层的HTTP协议又是基于传输层的TCP协议的,而Socket本身不算是协议,就像上面所说,它只是提供了一个针对TCP或者UDP编程的接口。socket是对端口通信开发的工具,它要更底层一些.
5、Socket连接与HTTP连接
由于通常情况下Socket连接就是TCP连接,因此Socket连接一旦建立,通信双方即可开始相互发送数据内容,直到双方连接断开。但在实际网络应用中,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往往需要穿越多个中间节点,例如、网关、防火墙等,大部分防火墙默认会关闭长时间处于非活跃状态的连接而导致 Socket 连接断连,因此需要通过轮询告诉网络,该连接处于活跃状态。
&而HTTP连接使用的是&请求&响应&的方式,不仅在请求时需要先建立连接,而且需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服务器端才能回复数据。
很多情况下,需要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的实时与同步。此时若双方建立的是Socket连接,服务器就可以直接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若双方建立的是HTTP连接,则服务器需要等到客户端发送一次请求后才能将数据传回给客户端,因此,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端发送连接请求,不仅可以保持在线,同时也是在&询问&服务器是否有新的数据,如果有就将数据传给客户端。
http协议是应用层的协义&
有个比较形象的描述:HTTP是轿车,提供了封装或者显示数据的具体形式;Socket是发动机,提供了网络通信的能力。&
两个计算机之间的交流无非是两个端口之间的数据通信,具体的数据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是以不同的应用层协议来定义的`如HTTP`FTP`...
HTTPS(全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简单讲是HTTP的安全版。即HTTP下加入SSL层,HTTPS的安全基础是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SSL。 它是一个URI scheme(抽象标识符体系),句法类同http:体系。用于安全的HTTP数据传输。https:URL表明它使用了HTTP,但HTTPS存在不同于HTTP的默认端口及一个加密/身份验证层(在HTTP与TCP之间)。
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很少,需要交费。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信息是明文传输,https 则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h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Views(...) Comments()QQ传输文件是基于TCP协议还是UDP协议_百度知道
QQ传输文件是基于TCP协议还是UDP协议
我有更好的答案
QQ发送消息采用的是UDP协议,传输文件是基于TCP协议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本文为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techug.com/https-ssl-tls,作者不详。
要说清楚 HTTPS 协议的实现原理,至少需要如下几个背景知识。
1. 大致了解几个基本术语(HTTPS、SSL、TLS)的含义
2. 大致了解 HTTP 和 TCP 的关系(尤其是“短连接”VS“长连接”)
3. 大致了解加密算法的概念(尤其是“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的区别)
4. 大致了解 CA 证书的用途
考虑到很多技术菜鸟可能不了解上述背景,俺先用最简短的文字描述一下。如果你自认为不是菜鸟,请略过本章节,直接去看“HTTPS 协议的需求”。
先澄清几个术语——HTTPS、SSL、TLS
1. “HTTP”是干嘛用滴?
首先,HTTP 是一个网络协议,是专门用来帮你传输 Web 内容滴。关于这个协议,就算你不了解,至少也听说过吧?比如你访问俺的博客的主页,浏览器地址栏会出现如下的网址
http://www.techug.com/
俺加了粗体的部分就是指 HTTP 协议。大部分网站都是通过 HTTP 协议来传输 Web 页面、以及 Web 页面上包含的各种东东(图片、CSS 样式、JS 脚本)。
2. “SSL/TLS”是干嘛用滴?
SSL 是洋文“Secure Sockets Layer”的缩写,中文叫做“安全套接层”。它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网景公司设计的。(顺便插一句,网景公司不光发明了 SSL,还发明了很多 Web 的基础设施——比如“CSS 样式表”和“JS 脚本”)
为啥要发明 SSL 这个协议捏?因为原先互联网上使用的 HTTP 协议是明文的,存在很多缺点——比如传输内容会被偷窥(嗅探)和篡改。发明 SSL 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到了1999年,SSL 因为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事实标准。IETF 就在那年把 SSL 标准化。标准化之后的名称改为 TLS(是“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的缩写),中文叫做“传输层安全协议”。
很多相关的文章都把这两者并列称呼(SSL/TLS),因为这两者可以视作同一个东西的不同阶段。
3. “HTTPS”是啥意思?
解释完 HTTP 和 SSL/TLS,现在就可以来解释 HTTPS 啦。咱们通常所说的 HTTPS 协议,说白了就是“HTTP 协议”和“SSL/TLS 协议”的组合。你可以把 HTTPS 大致理解为——“HTTP over SSL”或“HTTP over TLS”(反正 SSL 和 TLS 差不多)。
再来说说 HTTP 协议的特点
作为背景知识介绍,还需要再稍微谈一下 HTTP 协议本身的特点。HTTP 本身有很多特点,考虑到篇幅有限,俺只谈那些和 HTTPS 相关的特点。
1. HTTP 的版本和历史
如今咱们用的 HTTP 协议,版本号是 1.1(也就是 HTTP 1.1)。这个 1.1 版本是1995年底开始起草的(技术文档是 RFC2068),并在1999年正式发布(技术文档是 RFC2616)。
在 1.1 之前,还有曾经出现过两个版本“0.9 和 1.0”,其中的 HTTP 0.9 【没有】被广泛使用,而 HTTP 1.0 被广泛使用过。
另外,据说明年(2015)IETF 就要发布 HTTP 2.0 的标准了。俺拭目以待。
2. HTTP 和 TCP 之间的关系
简单地说,TCP 协议是 HTTP 协议的基石——HTTP 协议需要依靠 TCP 协议来传输数据。
在网络分层模型中,TCP 被称为“传输层协议”,而 HTTP 被称为“应用层协议”。
有很多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是以 TCP 为基础的,比如“FTP、SMTP、POP、IMAP”等。
TCP 被称为“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关于它的具体细节,俺就不展开了(否则篇幅又失控了)。你只需知道:传输层主要有两个协议,分别是 TCP 和 UDP。TCP 比 UDP 更可靠。你可以把 TCP 协议想象成某个水管,发送端这头进水,接收端那头就出水。并且 TCP 协议能够确保,先发送的数据先到达(与之相反,UDP 不保证这点)。
3. HTTP 协议如何使用 TCP 连接?
HTTP 对 TCP 连接的使用,分为两种方式:俗称“短连接”和“长连接”(“长连接”又称“持久连接”,洋文叫做“Keep-Alive”或“Persistent Connection”)
假设有一个网页,里面包含好多图片,还包含好多【外部的】CSS 文件和 JS 文件。在“短连接”的模式下,浏览器会先发起一个 TCP 连接,拿到该网页的 HTML 源代码(拿到 HTML 之后,这个 TCP 连接就关闭了)。然后,浏览器开始分析这个网页的源码,知道这个页面包含很多外部资源(图片、CSS、JS)。然后针对【每一个】外部资源,再分别发起一个个 TCP 连接,把这些文件获取到本地(同样的,每抓取一个外部资源后,相应的 TCP 就断开)
相反,如果是“长连接”的方式,浏览器也会先发起一个 TCP 连接去抓取页面。但是抓取页面之后,该 TCP 连接并不会立即关闭,而是暂时先保持着(所谓的“Keep-Alive”)。然后浏览器分析 HTML 源码之后,发现有很多外部资源,就用刚才那个 TCP 连接去抓取此页面的外部资源。
在 HTTP 1.0 版本,【默认】使用的是“短连接”(那时候是 Web 诞生初期,网页相对简单,“短连接”的问题不大);
到了1995年底开始制定 HTTP 1.1 草案的时候,网页已经开始变得复杂(网页内的图片、脚本越来越多了)。这时候再用短连接的方式,效率太低下了(因为建立 TCP 连接是有“时间成本”和“CPU 成本”滴)。所以,在 HTTP 1.1 中,【默认】采用的是“Keep-Alive”的方式。
关于“Keep-Alive”的更多介绍,可以参见维基百科词条(在“这里”)
谈谈“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概念
1. 啥是“加密”和“解密”?
通俗而言,你可以把“加密”和“解密”理解为某种【互逆的】数学运算。就好比“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加密”的过程,就是把“明文”变成“密文”的过程;反之,“解密”的过程,就是把“密文”变为“明文”。在这两个过程中,都需要一个关键的东东——叫做“密钥”——来参与数学运算。
2. 啥是“对称加密”?
所谓的“对称加密技术”,意思就是说:“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这个比较好理解。就好比你用 7zip 或 WinRAR 创建一个带密码(口令)的加密压缩包。当你下次要把这个压缩文件解开的时候,你需要输入【同样的】密码。在这个例子中,密码/口令就如同刚才说的“密钥”。
3. 啥是“非对称加密”?
所谓的“非对称加密技术”,意思就是说:“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这玩意儿比较难理解,也比较难想到。当年“非对称加密”的发明,还被誉为“密码学”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由于篇幅有限,对“非对称加密”这个话题,俺就不展开了。有空的话,再单独写一篇扫盲。
4. 各自有啥优缺点?
看完刚才的定义,很显然:(从功能角度而言)“非对称加密”能干的事情比“对称加密”要多。这是“非对称加密”的优点。但是“非对称加密”的实现,通常需要涉及到“复杂数学问题”。所以,“非对称加密”的性能通常要差很多(相对于“对称加密”而言)。
这两者的优缺点,也影响到了 SSL 协议的设计。
CA 证书的原理及用途
关于这方面,请看俺4年前写的《数字证书及CA的扫盲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唠叨了,免得篇幅太长。
HTTPS 协议的需求是啥?
花了好多口水,终于把背景知识说完了。下面正式进入正题。先来说说当初设计 HTTPS 是为了满足哪些需求?
很多介绍 HTTPS 的文章一上来就给你讲实现细节。个人觉得:这是不好的做法。早在2009年开博的时候,发过一篇《学习技术的三部曲:WHAT、HOW、WHY》,其中谈到“WHY 型问题”的重要性。一上来就给你讲协议细节,你充其量只能知道 WHAT 和 HOW,无法理解 WHY。俺在前一个章节讲了“背景知识”,在这个章节讲了“需求”,这就有助于你理解:当初
要设计成这样?——这就是 WHY 型的问题。
因为是先有 HTTP 再有 HTTPS。所以,HTTPS 的设计者肯定要考虑到对原有 HTTP 的兼容性。
这里所说的兼容性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已有的 Web 应用要尽可能无缝地迁移到 HTTPS;比如对浏览器厂商而言,改动要尽可能小;……
基于“兼容性”方面的考虑,很容易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 HTTPS 还是要基于 TCP 来传输
(如果改为 UDP 作传输层,无论是 Web 服务端还是浏览器客户端,都要大改,动静太大了)
2. 单独使用一个新的协议,把 HTTP 协议包裹起来
(所谓的“HTTP over SSL”,实际上是在原有的 HTTP 数据外面加了一层 SSL 的封装。HTTP 协议原有的 GET、POST 之类的机制,基本上原封不动)
打个比方:如果原来的 HTTP 是塑料水管,容易被戳破;那么如今新设计的 HTTPS 就像是在原有的塑料水管之外,再包一层金属水管。一来,原有的塑料水管照样运行;二来,用金属加固了之后,不容易被戳破。
前面说了,HTTPS 相当于是“HTTP over SSL”。
如果 SSL 这个协议在“可扩展性”方面的设计足够牛逼,那么它除了能跟 HTTP 搭配,还能够跟其它的应用层协议搭配。岂不美哉?
现在看来,当初设计 SSL 的人确实比较牛。如今的 SSL/TLS 可以跟很多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比如:FTP、SMTP、POP、Telnet)搭配,来强化这些应用层协议的安全性。
接着刚才打的比方:如果把 SSL/TLS 视作一根用来加固的金属管,它不仅可以用来加固输水的管道,还可以用来加固输煤气的管道。
保密性(防泄密)
HTTPS 需要做到足够好的保密性。
说到保密性,首先要能够对抗嗅探(行话叫 Sniffer)。所谓的“嗅探”,通俗而言就是监视你的网络传输流量。如果你使用明文的 HTTP 上网,那么监视者通过嗅探,就知道你在访问哪些网站的哪些页面。
嗅探是最低级的攻击手法。除了嗅探,HTTPS 还需要能对抗其它一些稍微高级的攻击手法——比如“重放攻击”(后面讲协议原理的时候,会再聊)。
完整性(防篡改)
除了“保密性”,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目标是“确保完整性”。关于“完整性”这个概念,在之前的博文《扫盲文件完整性校验——关于散列值和数字签名》中大致提过。健忘的同学再去温习一下。
在发明 HTTPS 之前,由于 HTTP 是明文的,不但容易被嗅探,还容易被篡改。
举个例子:
比如咱们天朝的网络运营商(ISP)都比较流氓,经常有网友抱怨说访问某网站(本来是没有广告的),竟然会跳出很多中国电信的广告。为啥会这样捏?因为你的网络流量需要经过 ISP 的线路才能到达公网。如果你使用的是明文的 HTTP,ISP 很容易就可以在你访问的页面中植入广告。
所以,当初设计 HTTPS 的时候,还有一个需求是“确保 HTTP 协议的内容不被篡改”。
真实性(防假冒)
在谈到 HTTPS 的需求时,“真实性”经常被忽略。其实“真实性”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前面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举个例子:
你因为使用网银,需要访问该网银的 Web 站点。那么,你如何确保你访问的网站确实是你想访问的网站?(这话有点绕口令)
有些天真的同学会说:通过看网址里面的域名,来确保。为啥说这样的同学是“天真的”?因为 DNS 系统本身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在设计 SSL 的那个年代,连 DNSSEC 都还没发明)。由于 DNS 的不可靠(存在“域名欺骗”和“域名劫持”),你看到的网址里面的域名【未必】是真实滴!
(不了解“域名欺骗”和“域名劫持”的同学,可以参见俺之前写的《扫盲 DNS 原理,兼谈“域名劫持”和“域名欺骗/域名污染”》)
所以,HTTPS 协议必须有某种机制来确保“真实性”的需求(至于如何确保,后面会细聊)。
再来说最后一个需求——性能。
引入 HTTPS 之后,【不能】导致性能变得太差。否则的话,谁还愿意用?
为了确保性能,SSL 的设计者至少要考虑如下几点:
1. 如何选择加密算法(“对称”or“非对称”)?
2. 如何兼顾 HTTP 采用的“短连接”TCP 方式?
(SSL 是在1995年之前开始设计的,那时候的 HTTP 版本还是 1.0,默认使用的是“短连接”的 TCP 方式——默认不启用 Keep-Alive)1338人阅读
android(3)
大家面试中问到这个问题该怎么答。
首先我把概念和之间的关系给大家简单的说下:
http:是用于www浏览的一个协议。
tcp:是机器之间建立连接用到的一个协议
1.TCP/IP 是个协议组,可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在网络层有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和BOOTP协议。
在传输层中有TCP协议与UDP协议。
在应用层有FTP、HTTP、TELNET、SMTP、DNS等协议。
因此,HTTP本身就是一个协议,是从Web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Http在TCP/IP协议栈中的位置
由图可得:
http协议通常承载与TCP协议之上,有时也承载与TLS或SSL协议之上,这个时候就成了 https
http与和https的区别:
https(全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简单讲师HTTP的安全版.即HTTP下加入了SSL层。所以比http安全,但是https加密之后对信息传输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任何一种协议都没有一种完美的状态。https在日常用的也比较多,比如我们聊天信息。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信息是明文传输,https
则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h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1.TCP的三次握手
SYN(synchronous)是TCP建立连接时使用的握手信号,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正常的TCP网络连接时,客户机首先发出一个SYN消息,服务器使用SYN+ACK应答表示接收到了这个消息,最后客户机再以ACK消息响应。这样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才能建立起可靠的TCP连接,数据才可以在客户机和服务之间传递。
上面提到ACK,ACK(Acknowlwdgement),即确认字符,在数据通信中,接收站发给发送站的一种传输类控制字符,表示发来的数据已确认接收无误。
下面就是TCP与UDP的区别:
在面试中经常会问到什么是事务
一次HTTP操作称为一个事务,其工作过程分为四步:1)首先客户机与服务器需要建立连接。只要单击某个超级连接,HTTP的工作开始。2)建立连接后,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L),协议版本号,后面是MIME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3)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面是MIME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4)客服端接收服务器所返回的信息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的显示屏上,然后客户机与服务器断开连接。如果在以上过程中的某一步出现错误,那么产生错误的信息将返回到客户端,由显示屏输出,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过程是由HTTP自己完成的,用户只要用鼠标点击,等待信息显示就可以了。
HTTP1.0与Http1.1 的区别 :
HTTP/1.0每次请求都需要建立新的TCP连接,连接不能复用。HTTP/1.1新的请求可以在上次请求建立的TCP连接之上发送,连接可以复用,有点事减少重复进行TCP三次握手的开销,提高效率。注意:在同一个TCP连接中,新的请求需要等上一次请求收到响应后,才能发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于udp协议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