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震传播次级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律

平讲平说:廊坊永清地震之后的谣言体现了一些传播规律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测定:昨天18:31,廊坊市永清县发生了4.3级的地震。昨天下午这个时间我正在超市里边买东西。队挺长的,排着队等着结账,突然就觉得脚下的地板晃悠了两下。当时我想到可能是地震了,但是看看周围的人都没什么反应,我下意识地看了看头顶上的天花板、离自己最近的墙角和旁边的硬桌子,脑海中浮现了几个地震逃生的场景,不过也没有太在意。等到出了超市再看朋友圈,就发现真的地震了。根据人口分布,震中20公里范围之内有106万人,50公里范围内有1000多万人,100公里范围内有5700多万人,人口密度是比较大的,感受到地震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就在地震消息刚刚公布不久,马上网上就有了各种的谣言。第一条谣言说救援队接到通知,在晚上11点半还有余震。第二个谣言说,根据地壳运动的规律,在凌晨6点之前有3到5级的地震发生,请大家要做好准备。随后不久,有关部门就出面证实了,这都纯属谣传。这个事情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了全城。确实在移动互联网发达的当今,谣言真的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为什么谣言传播的这么快呢?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不知道大家还是不是记得。去年曾经有一个谣言,传播范围非常之广,就是塑料海带的谣言。还有一个谣言说,吃榴莲不能喝牛奶,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看到这个谣言我们忍不住就乐了。按照这个规律,那是不是说蛋糕店里的榴莲蛋糕内都是谋杀专用设备!以上两则谣言的流传非常广,很多人都转发,而且入选了2017十大谣言。
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
在食品安全领域当中,谣言特别容易产生,而且传播得非常快。因为这个领域是和大家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这是影响谣言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大众的安全感。比如说最近花莲地震了,俄罗斯的飞机坠机了,香港的大巴侧翻了,大悦城里边有人砍人了,这些公众媒体当中的新闻激发了大家的不安全感。人们都觉得惴惴不安的,挺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类似的和大家安全感密切相关的谣言就会获得关注,传播的速度就会特别快。
同时促成谣言传播的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谣言本身的呈现方式。一般来说,传播谣言的人,他都有一些利益驱动机制在里边。为了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转发,他往往会借助一些新闻和一些报道,采纳一些数据,或者运用一些专业术语,那个语言往往说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让你无法判断它的真假。这种经过精心包装的呈现方式,往往能起到以假乱真,加速传播的效果。
好了,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大家都能看到,引发谣言快速传播的有三个基本因素:第一个是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领域,比如食品安全、儿童安全、公共卫生等等。第二个因素就是利用大众恐慌和不安全的心理。第三个因素就是嫁接热点事件,进行必要的包装。
前面我们提到了,现在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后真相的时代。发达的自媒体,发达的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铺天盖地的信息,差不多每时每刻我们都要经历各种流言,各种谣言的考验。所以希望大家要擦亮眼睛,多分析,多对比,冷静对待。重大事件多关注权威渠道,多关注主流媒体,少相信那些神神秘秘的小道消息。另外还有一个保守的策略,如果你真的无法判断真假,可以采取冷静对待的方式。等一等,看一看,不信谣,不传谣,过一段时间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因为我们相信时间是真相最好的朋友。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原创,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媒体及公众号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得“转载需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12被浏览28,321分享邀请回答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正文
部落冲突地震法术实战效果介绍 地动山摇
打开微信"扫一扫"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97973手游网微信号:m97973,最好玩的手游资讯。
23:48:26& &来源:5253
  97973 手游网小编为您带来《部落冲突》手游详细攻略,希望能为广大玩家带来帮助
  关于地震法术的伤害,找到一点国外论坛的资料,并加上自己的验证,分享给大家。
  一、地震法术对不同建筑的伤害
  1、地震vs墙:4个任何等级的地震可以震塌任何等级的墙(第4震震掉墙的全部残血)。
  2、地震vs资源库(金库/红水瓶/黑水罐):资源库不受地震的影响,不会伤血,也不能通过地震“偷钱”
  3、地震vs采集器(金矿/红水采集器/黑水井):采集器和普通建筑一样受地震的伤害,也会掉资源。尤其是黑水井,满仓是1800,损失量为75%。一个满级地震下去:
  1800×75%×25%=337点黑水,满级地震造价为180黑水,是赚的。
  4、地震vs大本。大本不同于其他的资源库,会受地震伤血。但是大本又不同于采集器,会伤血但不会掉资源。想用地震偷大本里的资源是妄想。
  二、同一个建筑反复使用地震的效果递减
  同一个建筑反复使用地震时,效果是会递减的。递减规律为(以满级地震=25%伤血为例,不满级的按各等级的百分比换算即可):
  第1个地震:伤血25%
  第2个地震:伤血25%÷3,注:目前的版本伤血量为大本的原始血量,而不是残血量的百分比。以下同理。
  第3个地震:伤血25%÷5
  第4个地震:伤血25%÷7
  。。。
  第12个地震:伤血25%÷23,注:第12个地震需要援兵的支援。
  验证如下
  如上表,12个满级地震攻击11本大本的结果,黄色的行为以下的贴图验证数据。
  1、攻击前的满血大本
  2、第1个地震下去伤血25%
  <span style="color: #个地震下去伤血49%=残血约50%
  <span style="color: #个地震下去伤血56%=残血约44%
  由此可见以上的递减规律是正确的,同一个建筑震第二次的效果会锐减,第三次以后基本没有什么效果。
  三、地震应该先放高级的还是先放低级的?
  假如自己的地震是1级(14%),援兵拿到一个4级地震(25%),应该先放哪一个?我们计算一下
  1、先放高级:伤血量=25%+14%÷3=29%
  2、先放低级:伤血量=14%+25%÷3=22%
  由于第二个地震开始效果递减,所以高级地震先放效果为佳。
  四、地震结合闪电能否直接击破大本?
  攻击方以10本以上12个满级地震+满级闪电为例。
  1、攻击11本大本(6800血):最佳组合=4地震+4闪电,大本残血1670,无法击破大本
  2、攻击10本大本(5500血):最佳组合=2地震+5闪电,大本残血817,无法击破大本
  3、攻击 9本大本(4600血):最佳组合=2地震+5闪电,大本残血217,无法击破大本
  4、攻击 8本大本(3900血):最佳组合=2地震+5闪电,击破大本(伤害溢出250)!
  以下是我用4个满级地震+4个未满级闪电(6级)攻击八本大本的验证,计算下来大本残血仅20,和图片上的一致。再次验证的地震效果的递减规律是正确的。
  事实上10本(速本的不在话下)孽八本就像玩一样,没有必要直接去破本,这个战术也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
  五、残留疑问
  十本可以用地震加闪电直接击破八本以下的大本,但是又无法通过直接破本拿到大本里的资源。那么直接破了大本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拿到大本里保存的资源了?
  更多精彩游戏攻略,请继续关注97973 手游。
  编辑:小南瓜
  全民手游攻略下载地址: &&&
扫描二维码下载全民手游攻略
  全民手游攻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全民手游攻略微信
  关于全民手游攻略
  全民手游攻略致力于为广大玩家提供最新、最全、最详尽的手游攻略,在这里你可以查询到任何你想要了解的内容。问答社区服务为玩家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并相互解惑的平台,让玩家们的疑问尽快得到解决。
97973手游网声明:97973手游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价格:免费
类别:策略
大小:54.4MB
搜索需要的App:&#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粉丝量:17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地震 教案反思 育人黄佳音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地震 教案反思 育人黄佳音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0:05:37|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100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地震 教案反思 育人黄佳音
关注微信公众号厉害!中国科学家给地球深部“做CT” 寻找地震规律_网易新闻
厉害!中国科学家给地球深部“做CT” 寻找地震规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厉害!中国科学家给地球深部“做CT” 寻找地震规律)
资料图人民日报消息,为何会发生地震?如何提高地震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地震发生后又怎样将损失降到最低?针对这些长期困扰地震学界的难题,不久前,我国启动了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拟通过“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4个计划的实施,未来10年,我国的地震科学研究水平以及防震减灾能力将大幅度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对地下结构的探察,让地壳逐渐变透明,寻找地震规律地表发生的一切地学现象几乎都能在地球深部找到答案。以地震为例,地震是地球内部应力作用的结果,了解地壳结构和地下应力变化,有助于我们探究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我们现在可以上天下海,但对脚下大地的认知还不够。人类对地壳结构了解不够,进而难以深入研究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突破地震预测的科学难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张晓东说。张晓东介绍,“透明地壳”就是要开展对地下结构的探察,特别是主要地震带的深浅结构和断层活动习性,把地下搞清楚。“这就好比给地球深部 做CT ,让看不见的地壳逐渐变透明,进而从中寻找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CT”如何做,原理如何?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平介绍,地震被认为是瞬间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其密度、磁性、电阻率以及地震波穿过时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存在差异。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仪器接收到这些带有地球内部信息的信号,经过复杂的科学处理以后,就会得到地下结构,包括地下三维介质的物性、电性、磁性等图像,科学家在此基础上就能开展深入的地震科学研究工作。“通过观测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速变化,获得地球内部结构图像,其原理与医学中的CT成像类似。”我国在内陆采用气枪震源在水中激发地震波的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结构信息和连续、高精度介质变化图像。目前,地震科研人员已经在全国建立了4个人工气枪震源实验基地,未来还要建设6个人工气枪震源实验基地。实施“透明地壳”计划后,我国将建立中国大陆壳幔三维精细结构模型,获得地壳介质物性随时间变化图像,查明约200条活动断层空间展布和活动性参数,获得综合地球物理场及时间变化图像。张晓东说,想了解清楚地下变化情况,仅有静态的“透明地壳”还不够,需要有高密度的综合地球物理场动态观测结果。我国还将利用GPS、水准、重力、地磁观测网络,监测获取中国大陆三维地壳运动图像和地表重力场、岩石圈磁场变化图像,为强震中长期危险地点预测提供依据。详细解剖已发生地震,提升对强震孕育发生机理的科学认识“透明地壳”是“解剖地震”的基础,前者提供大的地壳构造和结构背景,后者主要研究地震孕育发生机理,探索地震预测方法。“你去医院看病,有了检查的 片子 ,医生才能据此分析病情。”张晓东说。吴建平介绍,“解剖地震”计划最终目标是对已发生的地震进行详细解剖,对典型强震进行全面深入的综合研究,建立典型强震的科学样本。“世界上大多数的大地震属于板缘地震,而我国很多是大陆内部地震,其强震孕震机制和前兆机理存在差异。 解剖地震 能够发展和提出适用于中国大陆强震发生的机制和模型,其相关研究成果,还能为中亚等大陆内部地震多发国家提供借鉴。”张晓东说。国际上主要国家都开展了构建区域动力学模型和地震综合预测研究方面的工作。比如,美国通过25年的持续研究,建立了加州地区强震孕育发生的概率预测和动力学模型。我国地震预测研究始于1966年,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发展了中国大陆地震的活动地块理论,并在川滇地震多发区建设了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解剖地震”计划完成后,我国将完成对海城、唐山、汶川和玉树等地震的深入研究,并构建相关地震孕育发生模型,提升对强震孕育发生机理的科学认识。我国对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等海量观测资料,开展数据同化处理工作,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和大震案例,提取相关参数,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过程,研发基于超算技术的相关计算方法和软件库,开展地震数值模拟实验与检验,同时也探索人工智能等地震预测新方法。张晓东说,实施“透明地壳”“解剖地震”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比如,地球结构的探测精度与观测站的密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对探测目标的高精度精细探测需要更高的观测密度。目前,我国地震台阵探测布设的站间距在35公里左右。要开展密集观测,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地壳结构,台站观测密度还要加大。此外,大地震样本少,时间久远的震例观测资料的分辨率、精度、完备性、连续性等都难以满足研究的需求。建设国家地震科学大数据中心,显著提高城乡抗震能力地震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即使将来科技发展到能够准确预报地震的程度,人类也无法阻止大地震的发生。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就要做好地震信息服务和提升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以前,我们只能在地震发生后提供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信息,俗称地震三要素。现在我们还要提供其它地震学参数,例如震源机制、地震矩、应力降、震源破裂过程等信息,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参考。”张晓东说。地震科技创新工程的“智慧服务”计划,旨在提升我国的地震信息服务水平。据介绍,我国将建设地震科学大数据中心,构建防震减灾信息从云到端的智慧服务体系,重构业务信息化流程,包括地震预警和速报、灾情评估和速报、地震区划精细服务、建筑物抗震能力、地震科学知识普及、抗震救灾等信息,产出相关服务产品,提高地震数据和产品在线存储、计算和服务能力,实现信息资源的集约化。“国家地震科学大数据中心将汇集涵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大地测量和地质学等学科领域的观测数据,形成全国统一、分布管理、合作共享的地震数据资源体系,服务国防、核电、水利建设,服务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高速铁路安全。”张晓东说。地震损失降至最低,要做到地震发生时免遭破坏,或者即使造成一定程度灾害也具备高效可恢复性。这就需要了解地面建筑结构特点,加强抗震能力设计。“韧性城乡”计划就是以“地上结实”为主要目标,确保重要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在强震袭击后可以在短期内恢复功能,显著提高城乡抗震能力。据介绍,我国将率先建成10个示范韧性城镇。将科学评估全国的地震灾害风险,采用并创新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技术提高城乡的可恢复能力。同时,开展隔震与减震技术、摇摆结构体系、自复位结构体系、可更换构件结构体系研究,为韧性城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原标题:厉害!中国科学家给地球深部“做CT” 寻找地震规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原标题:厉害!中国科学家给地球深部“做CT” 寻找地震规律)
本文来源: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