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们。请问下达整改通知书怎么写写才通顺一些?

& “假设你班为了创建“宜居城市”,最近以“L...”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假设你班为了创建“宜居城市”,最近以“Life in the future: for better or worse?”为题进行了一次讨论。许多同学对未来表示乐观,但也有些同学对未来有些担心。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乐观者的观点世界变得更好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更发达,人的寿命更长担心者的观点世界变得更挤环境问题更多能源变得更少你自己的观点考生自拟(至少两点)注意点:词数:80-120. 短文的开头已为你拟好,不计入总词数。短文必须包括所有要点,不要逐句翻译,可适当发挥。使短文连贯\通顺。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你可能用到的词汇:energy(能源);medical care(医疗);environment(环境);standard(水平)Life in the future: for better or worse?Many students are optimistic(乐观) about the next fifty years.&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三)英语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假设你班为了创建“宜居城市”,最近以“Life in the future: for better or worse?”为题进行了一次讨论。许多同学对未来表示乐观,但也有些同学对未来有些担心。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前面的提示认真审题,确定文章的中心。注意文章文体、人称和时态。运用适当的短语表达中心思想,增加作文的可读性。完成提示词时也要符合事实。温馨提醒:考生必须认真查验是否有漏写情况,有无拼写错误及标点误用等。【亮点说明】这篇短文使用了一些固定句式和短语,为文章增色不少。学习中注意总结,牢记一些固定句式及短语,写作时就可以适当引用,使文章的表达更有逻辑性,更富有条理。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假设你班为了创建“宜居城市”,最近以“Life in the future: for better or worse?”为题进行了一次讨论。许多同学对未来表示乐观,但也有些同学对未来有些担心。请根据表...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假设你班为了创建“宜居城市”,最近以“L...”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假设你班为了创建“宜居城市”,最近以“Life in the future: for better or worse?”为题进行了一次讨论。许多同学对未来表示乐观,但也有些同学对未来有些担心。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乐观者的观点世界变得更好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更发达,人的寿命更长担心者的观点世界变得更挤环境问题更多能源变得更少你自己的观点考生自拟(至少两点)注意点:词数:80-120. 短文的开头已为你拟好,不计入总词数。短文必须包括所有要点,不要逐句翻译,可适当发挥。使短文连贯\通顺。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你可能用到的词汇:energy(能源);medical care(医疗);environment(环境);standard(水平)Life in the future: for better or worse?Many students are optimistic(乐观) about the next fifty years.”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假设你班为了创建“宜居城市”,最近以“Life in the future: for better or worse?”为题进行了一次讨论。许多同学对未来表示乐观,但也有些同学对未来有些担心。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乐观者的观点世界变得更好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更发达,人的寿命更长担心者的观点世界变得更挤环境问题更多能源变得更少你自己的观点考生自拟(至少两点)注意点:词数:80-120. 短文的开头已为你拟好,不计入总词数。短文必须包括所有要点,不要逐句翻译,可适当发挥。使短文连贯\通顺。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你可能用到的词汇:energy(能源);medical care(医疗);environment(环境);standard(水平)Life in the future: for better or worse?Many students are optimistic(乐观) about the next fifty years.”相似的习题。经理人必备商务口才与谈判知识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说话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用口语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懂得语言艺术、懂得相处之道的经理人,不会勉强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观点,而是巧妙地把他人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那些善于用口语准确、贴切、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经理人,办事往往圆满成功。
§§§第1节说话是成功的阶梯
说话的好坏,关系到经理人管理与处世的成败。说话对经理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言作为信息的第一载体,其力量是无穷的。在社交场合,语言是最简便、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手段。一个说话得体、有礼貌的经理人总是受下属欢迎的。相反,一个说话张狂、傲慢无礼、居高临下的经理人总是受人鄙视的。
其次,说话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发展的社会尤其讲究速度和效率,于是要求经理人说话应充分节约时间、简明扼要,能一分钟讲完的话,就不应在两分钟内完成。同时高效率也要求经理人能说普通话,并且要说得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这也是社交活动所必需的。
第三,信息社会要求经理人还应学会“人机对话”,以适应高科技带来的各行各业的高自动化的要求。
在日本和美国,已有口语自动识别机,用来预订火车票等。文字的机器翻译若干年后将发展成为口语的机器翻译,语言打字机的使用,将使人类的双手获得第二次解放。这些人工智能的发展,迫切要求人们不仅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更要求人们讲究如何说话。
不重视说话的经理人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讲究说话可谓是人人所需,也是人人必须,谁把说话当小事,谁就必将在交际中处处碰壁。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有的人在竞争中失败,有的人在合作中成功,这其中奥妙何在?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关”之说;职场上有“领导过问了”、“一言定升迁”之说;文化界有“点睛之笔”、“破题之语”;生活中更有生死荣辱系于一言之说。可见,在现代交际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言谈与交际能力的强弱,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要交流信息,要沟通思想,靠什么呢?靠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这种语言交际能力中,口语能力尤其重要,应用也最广泛。不善言谈的人是很难让人了解其价值的。
在经济发达、重视信息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风度来判断其学识、修养能力。在这里,口才与交际的学问作用之大、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意料。难怪美国人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把“口才、金钱和原子弹”看作是赖以在世界上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他们又把“口才、金钱和电脑”看作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电脑”代替了“原子弹”、而“口才”竞连续独冠“三法宝”,足见其作用和价值非同小可,其中的奥秘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定:是人才者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通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和别人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信息社会就是要提高信息的价值;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和现代生活竞争激烈要求发展口才与交际能力。所以,口才和交际能力确实是我们提高素质、开发潜能的主要途径,确实是我们驾驭生活、改善人生、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
通观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把口才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至于用演说引导群众、鼓舞士气,但日常生活、工作中与人交际也需要有良好的口才,否则,成功之路会变得更加曲折。
美国俄亥俄州的马瑞塔学院把毕业之后工作不久和毕业之后工作十年以上的新老两部分毕业生请回学院进行测验,让他们根据各自的亲身体会回答:你在学校里学的哪一两门功课对你走上社会最有用?新老毕业生一致回答:最有用的课程是演讲学和交际学。它教会我们怎样说话,怎样与人打交道。其次是英语课。它教会我们怎样阅读和写作。
说话、演讲的能力已成为现代经理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更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口才这门学问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也促使人们加深了对它的研究。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一件事:费城有一位青年,为谋求职业,整天在街上徜徉,为的是想有哪一位阔人能发现他的“存在”。然而,不管他做出什么引人注目的举动,都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一天,他灵机一动,突然闯进该城巨富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主人牺牲一分钟,接见并允许他讲一两句话。吉勃斯看到这位衣衫褴褛的青年神采奕奕,也许出于怜悯,破例满足了他的要求。起初,吉勃斯只想应付一两句,想不到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了一个小时。结果,这位青年获得了一个优越的职位。这样一个穷途落魄的青年,在以前谋职一无所获的情况下,竞在半天之内获如此美满的结果,不能不归功于他说话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磁力。
在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人才或许不是口才家,但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口才是现代智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王光英到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时,他一下飞机,一位女记者以藐视的口吻,突然发问:“你带了多少钱来?”王光英先是一惊,少顷,随机应变地回答:“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这是公认的吧,你说对吗?”在场的记者哈哈大笑。
王光英机智的言辞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窘况,而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于给他要办的公司做了一次不费分文而效果特佳的广告。有这样应付自如的企业家,你不得不相信这家公司会“光大”起来。
有些人以为自己将来并不想当教师,更不想当企业家、外交家,口才的学问可:有可无。殊不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们口语表达的要求日益提高。如自动化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人们用口语指挥机器。现代化的车站、码头、飞机场,甚至开汽车、飞机都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指挥和管理。人和机器对话,虽然不要求人有纵论天下的雄辩口才,但口才的一些基本原则还是要熟练掌握的,起码你说的话要标准,合乎逻辑。否则,机器就不会按你的意愿去办事。还有一些人不了解口才的巨大作用,甚至看不起会讲话的人,认为表现口才是“耍嘴皮子”,其实口才决不是只凭两片嘴皮子,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一个善于说话的人,首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深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说出话来才能一针见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其次,还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懂得怎样分析、判断和推理,说出话来才能滴水不漏,有条有理;最后,还必须有流畅的表达能力,词汇丰富,知识渊博,话才能说得生动通顺。正因为口才具有综合能力的特征,所以说:口才是学识的标志,是事业成功的阶梯。
§§§第2节说话的社会价值
语言交流是一种社会性的交流。一个人说话的时间、环境和方式,总要受社会形态的制约;表达的效果,也总要经由社会层面反应出来。语言交流对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魅力无限。
政治风云中一言抵九鼎
纵观历史,横看现实,成功的政治家无不以自己高超的说话水平取胜。他们机敏睿智、伶牙俐齿、巧发奇中、一言九鼎。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或游说、或劝谏、或答辩、或谈判、或演讲、或辩论,均以说话水平导航政治风云,左右形势变幻。高超的说话水平可以叱奸佞于朝堂,醒群众于街衢;化干戈为玉帛,挽狂澜于既倒。
战国时,秦国吞并了韩、魏这两个大国之后,接着企图染指小国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交涉,同专横、凶残、贪婪的秦王进行了一场殊死的唇枪舌剑之战:痛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打击了秦王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汉末,诸葛亮对刘备的“隆中对”,一席话将天下三分,奠定了蜀汉的基业;他后来又巧言游说江东,劝说了孙权与刘备联手共同抗击强大的曹操。
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恺撒被布鲁图等为首的共和派刺杀身亡,名列罗马共和国“后三头”之首的安东尼站在恺撒的尸身旁发表了演说。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只是有话直说”、“不善言辞”、“又不善雄辩,所以不可能激励大家的情绪”,可是他的这一演说却煽动起国人为恺撒报仇的怒潮,从而造成共和国的长期混乱,直到覆灭。
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奴隶主驱使奴隶为自己卖命。为了粉碎南方奴隶主分裂国家的企图,林肯总统及时在内阁会议上发表了《解放宣言》。他向奴隶们庄严宣告:“从日这一天起永远获得自由!”两天后,他又站在总统官邸阳台上向群众演讲,重申这一宣言。他深信,这可以“换取这个国家未来的幸福和繁荣昌盛”。果然,宣言发布之后,奴隶纷纷倒戈、逃亡,南北形势发生巨变,很快林肯领导的北方军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这些例子无不显示出说话水平在政治风云中的极大威力。正因为如此,历来统治者都力图引导人们的舆论,希望人们说的话有利于自己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社会。
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尚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帝日:‘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意思是:舜帝对他的部下龙说:“我痛恨说坏话、做坏事,那会惊忧我的百姓;命令你做纳言官,早晚传达我的命令、收集对我的意见,一定要认真公正!”舜设纳言官的目的,就是要规范人们的言语,杜绝坏话。
军事争战中一言胜百师
孙子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在军事争战中,善于用兵的将帅,是可以不靠双方刀兵相交就能取胜的。孙子把这种行为称为谋攻——谋划进攻,就是以谋取胜。他认为,不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是好中之好的谋略。而高超的说话水平正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正如刘勰所说:“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战争是政治的直接表现。战场上,敌对双方都以挫败对方为目的。双方力量的强弱当然是不可忽视的条件,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强大的一方就能取胜。对于弱方来说,尤其需要获得说话的优势。
以说话水平高超而制胜的例子,也多见于世界各国战史。
公元前218年,位于现在北非突尼斯的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眼看地中海地区的另一强国罗马不断逼进,他不甘受辱,出兵与罗马较量。势力强大的罗马根本不把汉尼拔放在眼里,集结数万大军准备一举歼灭之。但汉尼拔却出其不意地远征,绕过罗马军阵地,率领精兵翻越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山南的波河平原上。汉尼拔指着眼前的罗马军团,慷慨激昂、义无反顾地对他的士兵发表了即兴演讲——《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是主动者》。在这番演讲鼓舞下,迦太基士兵一鼓作气,一战破敌。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乌斯闻讯率大军赶来援救,又遭士气大盛的迦太基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弗拉米尼鸟斯也阵亡。罗马全国震动,处于覆灭边缘。从此,十五年之内不敢与迦太基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节节胜利,在占据了苏联大片领土后,为彻底打败苏联,于1941年9月底集中上百万的优势兵力,从西、北、南三面包围苏联首都莫斯科,扬言十日内攻克。临危不惧的莫斯科军民奋勇抵抗,在11月7日这天照例在红场隆重举行“十月革命”庆祝活动。斯大林以大无畏的雄伟气魄,威严屹立在红场上,检阅红军队伍,并发表了气壮山河、振奋人心的演说,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坚定了誓死保卫首都的决心。结果,希特勒先后撤换了三十多名高级指挥官,甚至自任总司令,不仅未能突破莫斯科防线,而且在损失五十多万人后反而后退100~350公里,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被打破。
经济活动中一诺值千金
1998年4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二届亚欧会议上,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于第一轮发言中谈到,日本经济遇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当天,日本东京交易所日经指数大幅度下降。两天后,桥本首相在第二轮发言中又谈到,日本经济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并未到崩溃的边缘,现正在复苏,前景看好。当天,东京日经指数又大幅度上升。
  鉴于“士不言通货财”的训诫,中国典籍中关于经济活动的内容甚少。但由于经济活动的客观存在,不言又不行。因此,亦有不少哲人有过些许促进经济发展、规范经济活动的言辞。如《国语·周语上》就提出:“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左传·昭公十年》则强调:“义,利之本也。”这实际是指出了经济活动应遵循的原则:从事经济活动,不讲利当然不行,但见利而忘义,一切向钱看,就有误了。就是反对人们讲经商营利的苟子也言“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意思是说,不给百姓利益,而却要从百姓那里获取利益,不如给百姓利益而后再从百姓那里获取利益更为有利。管子讲得更明白些:“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这些言辞,都是很有眼光的辩证见解,对中国历代的经济活动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说话水平在商贸谈判、产品推销、技术引进等经济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比比皆是。
可以说,这类活动中凡是成功的,无不与高超的说话水平有关。这样的例子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会得到大量印证。
交际公关中良言胜重礼
说话水平,作为一个人语言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它在交际中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社交,15%取决于才能。”
看来人际关系更多是依赖于说话水平。
凡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大体可分为三种:爱说话的,爱听人说话的和不爱说也不爱听的。第一类爱说话的,你若轻轻用一两句话挑起他的话头,他便会一直说下去。你只要具备忍耐涵养的功夫,不管他说得有无趣味,仍能细细听着,那么他就大为满意,即或你一句话也不说,也可能引你为知己。第二种爱听不爱说的人,对谈话很感兴趣,生性虽不太好说话,却爱听别人说话。不到非不得已时,话以少说为佳,因为听话便当,说话而能讨好却不容易。但如果碰到了“同类”,你若不说,这局面就不易维持下去,那么你就非小心行事不可了。
你可以从头到尾包办一席话,但你要牢记着,你是说给对方听的,不是说给你自己听的。因此,说话不在于仅图自己痛快,而必须顾全到对方的兴趣,要为听者所想。要探出对方的兴趣,用几个回合的对答就可以探出来,然后择其感兴趣的谈下去。别人愿意听你的谈话,大概因为你有某种值得他听下去的言论,或因你从某地旅行回来,或因你的事业经验值得在意,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闻,或因你对于某一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当你探出他兴趣的焦点,就可以一直谈下去。
你必须注意,即使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说时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长,否则会令人疲倦。说完一个话题之后,若不能引起对方发言,或必须仍由你支撑局面,就要另找新鲜题材,如此才能把对方的兴趣维持下去。在谈话当中,对方的发言机会虽为你所操纵着,但你必须时常找机会诱导对方说话。比如说到某一环节时可征求他对该问题的看法,或在某种情形时请他论述自己的经验等,务使对方不致呆听,才不失为一个善于说话的人。话题转了两三次,而对方仍无将发言机会接过去的意思,或没有做主动发言的表示时,你应该设法把一个谈话结束。即使你精神还好,也应让别人休息休息了。自己包办了大半的发言机会,是不得已时才偶而为之的方法,若以为别人爱听自己的话,或不管别人感兴趣与否只顾自己随意说下去,那就大背谈话艺术之道了。
在社交上,说话恭敬、对人客气是一种美德。但不分青红皂白的恭敬和过度的客气,那就有欠儒雅了。假若你到一个朋友家里,你的朋友对你异常客气,你每说一句话,他只有唯唯而答;每和你酬答时,总是满口客套,唯恐你不喜欢,唯恐开罪于你。如此一来,你一定芒刺在背。所以应谨记,开始会面时说几句客气话倒不成问题,若继续说个不停,就不太妥当了。谈话的目的在沟通双方的感情,而客气话,则恰恰是横阻在双方中间的墙,如果不把这堵墙搬走,人们只能隔着墙做极简单的敷衍酬答。
在社交上,缺乏诚心、刻板的客气话,必不能引起听者的好感。如“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如“小弟才疏学浅,请阁下多多指教”之类。这些缺乏感情的、完全是公式化的恭维语,若从谈话艺术的观点看来,非加以改正不可。言之有物是说一切言谈应该具备实质内容,与其泛说“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不如说“阁下上次主持的讨论成绩之佳,真是出人意料”等话。至于恭维别人生意兴隆,不如赞美他推销产品的能力,或赞美他的商业手腕。你若虚心向学,真心仰慕某人的学识,你应该择其所长,集中某点请他指教,这比无谓虚泛的客气话更具有交际效果。
大多成名的人,对于他的工作已成了习惯,你的恭维若不能别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到他的心里。对付这种人,最好拣工作以外的另一种事情去赞美他。要欣赏他那些不大为别人所知道的,却是他自以为得意的事情。你不要以为凡是恭维便不会得罪人。
要知道,言不由衷的话很容易闹出毛病来。正如你不能随便看见女人就赞美漂亮,如她明知自己实在是不漂亮时,心里会觉得你浮滑。有些女人,你可以赞美她活泼,或说她苗条,或说她健美,或赞美她的才智、聪明与幽默,或恭维她处理家务井井有条、教育儿女有方等。同是女人,各有所长,虽是赞美,也要加以选择。
在社交上,有些人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且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即使你真的见识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你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把他窘迫到无路可走,才觉得满意似的。这种习惯使你自绝于一切朋友和同事,没有人肯给你提供一点意见,更不敢向你进一点忠告。首先你要明白,日常谈论的话题十有八九是没有绝对是非标准的。你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而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是错的,把双方意见的总和再行分配,你可能只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竭力反驳别人呢?有这种毛病的恰恰是聪明人居多数,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炼出更高超的见解,以为如此才会更使人敬服。但一些平凡的事实是不必严肃讨论的,所以你要注意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以太认真。在别人和你谈话时,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便了,你若故作聪明,动辄卖弄一些高超的见解,对方是绝不会乐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随时摆出像要教导别人的神气。
在社交上,你的朋友或同事向你提出一个意见时,若不能即刻赞成,你最低限度也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谈天,你要注意,太多的执拗会把有趣的话题变成乏味的游戏。国家之间、团体之间、企业之间、组织之间,必有形形包色的交往。这些交往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代表它们的人以口语表达的形式来实现的。
善表达者,对友好的双方来说,能沟通彼此的联系,增强彼此的友谊,消除彼此的隔阂,化解彼此的矛盾;对敌对的双方来说,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权益,震慑对手的野心,麻痹对手的意志,诱导对手的言行。因此说,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国家、团体、企业、组织进行外交和公关活动的融合剂。
§§§第3节说话的个人价值
语言是一个人开掘奋斗之路、捕捉人生良机和获取各种利益的特殊工具。说话水平高,很多利益呼之即来;说话水平低,很多利益闻声而去。那些说话水平高超的人总能摇唇鼓舌,把各种愿望和意思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把各种利益顺理成章地聚拢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来。所以,口才和说话能力对个人有重大的价值。
1.有益于思想交流
一个人的思想若只装在自己的脑子里,究竟怎么样,别人无从知晓;一个人要禁锢自己的思想也不可能。人的思想需要表达,需要与别人交流。这样,别人才知道你,你才知道别人。交流的方式当然可以是文字、表情、手势、动作,但更多的、更普遍的、作用更大的,则是口语。无怪人们说:“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管子说:“心司虑,虑必顺言,言得谓之知。”他指出,心主管思想,思想由言语来表达,表达出来别人就知道了。这就是思想交流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思想是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对人、对事、对问题的认识,不可能都完美、正确。通过口语这一工具,便可以与别人切磋、沟通、交换意见,在不断的修正中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自己的思想就会进步,境界就会提高。另外,通过口语的工具作用,个人的喜、怒、哀、忧也可以得到排解、宣泄,既可净化自己的心灵,又可增进友谊,消除人际间的隔阂。
2.有益于获取信息
个人说话,无论是哪种形式——演讲、报告、谈话、问答、论辩、谈判、推销、劝勉,都无不蕴含着信息。其发布者借助口语的媒介将它传送到接收者的耳朵里,接收者便可从中了解情况、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确定态度。并且,这种信息的传递,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你都可能获取。比如你径直走在街头,兜售商品的小贩在那里高声吆喝,你无意去听它,可它仍要传人你的耳际,也许你就在这无意中认识了某种事物,获得了某种知识。有意的信息获取,借口语为媒介的,像听报告、听演讲、听讲座、听课等。它要求信息的接收者能主动地倾听,以获得自己所希望获得的信息。
3.有益于自我保护
人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对自己身心与权益的伤害、指责等等。对此,你如果不甘受辱、受屈,总要伸张正义。总要讨个说法以保护自己。而在很多情况下,你是无法以其他形式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的,最靠得住的是你自己的嘴。
只要能够说话,就一定要说,抓住时间、寻找机会以口才辩诬、申述、宣传,进行自我保护。
4.有益于被人了解
说活水平是一个人思维本领、认识高度、知识底蕴等的综合表现。在很多情况下,社会、组织对一个人的认识、了解,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了解,都是通过说话来实现的。孔子曾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他看人,首先还是要“听其言”。一个人思想怎样、水平如何,同他谈话,就可得知。当然,检验、衡量一个人思想、才能、学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那需要时间、条件。在组织、个人需要尽快认识、了解某人时,同其谈话,则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所谓“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也是在“谈”了之后才有的感受。当今社会唯才是举,各类学校的毕业生、下岗分流人员、外出打工者、工作调动者要求职、要为人所用,均要进行面试。
面试的主要形式就是听其谈话或同其谈话,以从中获得对求职、求用者的认识和了解。
4节说话的事业价值
事业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决定于某一次谈话。这话绝不是过分夸张的。在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时候,曾有一张美德检查表的实行。当初那表上只列着十二种美德,后来,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我有些骄傲。这种骄傲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我相信这样足以影响我的前途。然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我决心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触犯别人感情的话,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像“当然”、“一定”、“不消说”……而以“也许”、“我想”、“仿佛”……来代替。
富兰克林又说:“说话和事业的进步有很大的关系。你如出言不慎,你如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动力。”这是千真万确的。一项事业的成败,常会在一次谈话中获得效果。所以,你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具有能够应付一切的高超的说话水平。
在事业上,有些谈话是比较严肃的。谈话的目的不只是一种社交上的需要,也不只是互相认识一下,互相了解一下。例如:你找一位朋友,请他参加一个团体;或是一个社会福利工作者出去调查一个家庭;或者一位医生解决一个医疗问题;或是买卖双方谈判生意上的事情,这一类的谈话,究竟和一般外交性质的谈话有什么不同呢?有些方面,二者是一样的。例如:你要具有一般的谈话能力,你要能够适应对方,尽可能了解对方的特点,你要有兴趣,态度要友好而又真诚等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当前无不把说话水平作为衡量优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个公司、企业招聘各类人才。都要进行口试。
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进行面试时,专门就说话能力规定了若干不予录用的条文。其中有:应聘者声若蚊子者,不予录用;说话没有抑扬顿挫者,不予录用;交谈时不得要领者,不予录用;交谈时不能干脆利落地回答问题者,不予录用;说话无生气者,不予录用;说话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者,不予录用…
日本大公司的这些规定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说话与事业的关系至为密切,它是胜任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说话水平高,能说会道,你的才干就可以通过言语充分地展露出来,你的良好形象就可通过口才具体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得上司、同事、下属更深一层了解你,赞赏你,进一步信任你,提拔你到各种关键的岗位上,将更重要的任务托付给你,使你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助你在事业上走向成功。
  §§§第1节
称呼是指人们在正常交往应酬中,彼此所采用的称谓语。它是言语交际的“先锋官”。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准确、合乎常规。正确恰当的称呼,不仅能体现对对方的尊敬和自身的文化素质,更能促使交际的成功。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称呼得体就像行个见面礼,使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使沟通顺畅,交往成功。反之,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使双方陷入尴尬境地,造成交往梗阻乃至中断。由此可见,称呼得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交往活动的成败和管理效果的优劣。因此,不论是一般人,还是身负一定职务的领导人或管理者,要想生活愉快、事业发展,都需要注意研究人际称呼的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称呼艺术。
称呼在人际交往和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早为人们所注意。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得体的称呼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自信,有助于形成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使人精神振奋、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得体的称呼能缩短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人心情舒畅。
那么,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其实称呼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语言传统,称呼的习惯可能差异很大;不同的职业、职务、性别、年龄的人,对称呼的需要和期望也不相同。这就造成了人际称呼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增加了称呼得体的难处。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尊重他人和礼貌待人。这样,对方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反过来对方也会乐于与你接触,主动和你沟通。
这就使交往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仅此还不够,在具体称呼时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记住对方姓名
姓名不仅是将自己与他人的存在予以区别的标志,而且不少人的名字还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由于自尊的需要,每个人都会重视和珍爱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希望别人能记住和尊重它。因此,当自己的名字被别人叫到时,就认为自己受到尊重,心理感到愉悦,对称呼自己的人怀有亲切感。古今中外,一些领导人、政治家和企业家对人的这种心情很了解,与人寒暄时不只说句“您好”,而是在“您好”前面或后面冠以对方的名字。这样做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效应。我们对久别之后仍能一下子叫出自己名字的人,总是感动万分、钦佩不已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2.符合年龄身份
称呼必须符合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和职业等具体情况。对年长者称呼要热情、谦恭、尊重;对同辈则要态度诚恳,表情自然,亲切友好,体现出你的坦诚;对年轻人要注意慈爱谦和,表达出你的喜爱和关心;对有较高职务或职称者,要称呼其职务或职称。总之,要讲究礼貌,既表达出你对对方的真诚和尊重,又不卑不亢。切勿使用“喂”、“哎”等来称呼人,同时,也应力戒点头哈腰,满嘴恭维话。
3.有礼有节有序
在与多人打招呼时,如果群体中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或异性在场,就要注意称呼的顺序。一般来讲,应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生疏后熟识为宜。称呼最能表达说话人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体现着他的交往技巧。称呼兼顾长幼的差异,会使年长者觉得受了尊重,年轻人也心中坦然;如顺序颠倒,不但会使年长者不满,而且被称呼到的年轻人也会感到窘迫。再者应注意尊重女性。在与一个同样年龄、身份的群体打招呼时,先称呼女性,会使对方感到你有较高的素养,从而乐于与你交往。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各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制约、密切相关的。它们从不同侧面共同决定着称呼的得体与否以及称呼得体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依据称呼对象和交往场合等的具体情况,从多方面分析称呼对象的称呼需要,选择得体的称呼语,才能收到最理想的称呼效果。
§§§第2节寒暄得当
寒暄又叫打招呼,是人与人建立语言交流的方法之一,是交谈的润滑剂。它能使朋友在某种场合心领意会,让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把单调的气氛活跃起来,为双方进一步攀谈架设友谊的桥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寒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路遇式寒暄。就是在路途上或一些公共场所里遇到熟人,顺便打个招呼。一种是对经常见面的熟人,握握手,说上声“你好”、“上班去呀”。在路上骑车相遇,相互点点头,微笑一下,摆摆手,不用下车,擦肩而过。另一种是在路上遇到较长时间没有见面的熟人,这时不可以点头而过,要停下来,多说几句。如有急事要办,则要与对方说清楚再离开。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
会晤前的寒暄。如约见了面,或客人来了后,在交谈正题之前的问候。一种是常见的也是最起码的问候方式。如“您好”、“请进”、“请坐”等。另一种是特殊情况的问候方式,如对病人、老人、师长、好友,或是遇到对方大病初愈、长途旅行、身遭不幸等情况,寒暄问候则要格外体贴入微,暖人心扉。
寒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关怀式寒暄。这是常见的寒暄方式。真挚深切的问候,对于加深人际间的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激励式寒暄。就是在寒暄的几句话中,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幽默式寒暄。寒暄中加点幽默诙谐的成分,对协调交际气氛是很有效果的。人际间良好的沟通与深切的友谊就是在这幽默的寒暄中间建立起来的。
夸赞式寒暄。无论谁清早起来,接连听到几个诸如“您起得好早啊”、“您身体越来越好啦”的赞美式寒暄,一定会感到这一天心情格外舒坦愉快。夸赞式寒暄也要讲点技巧,其中之一就是夸赞的内容最好要具体一些,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作用。
在寒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意对象。寒暄要因人而异,不要对谁都是一个调。
要注意环境。在不同的环境,要进行不同的宣暄。
要注意适度。寒暄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溢美之词则会给人以虚伪客套之感。
总之,恰当的寒暄,能给不快的人以安慰,给久别重逢的人以关怀,给邻里亲友以欢乐,并由此沟通感情,联络友谊,促使人际交往达到水乳交融的佳境。
§§§第3节如何做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在一般情况下就是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陌生的交际对象。如姓名、身份、职业、特长等,意在使对方了解自己,尽可能为自己提供方便,并与对方建立联系。
人们初次见面,都会产生一种了解对方并渴望得到对方尊重的心理,及时简明的自我介绍,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渴望,对方也会以礼相待,做自我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自我介绍是最常见的与他人认识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方式。
在社交活动中,想要结识某人,而又无人引见,可以向对方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内容,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所处的场合而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在某些公共场所和一般性社交场合,自己并无与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做自我介绍只是向对方表明自己身份。这样的情况只需介绍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王海。”或“我是王海”。有时,也可对自己姓名的写法做些解释,如:“我叫陈华,耳东陈,中华的华。”如果因公务、工作需要与人交往,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无职务可介绍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我叫王海,是荣发公司的销售经理。”
在社交活动中,如果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记住自己,做进一步沟通与交往,自我介绍时除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提及与对方某些熟人的关系或与对方相同的兴趣爱好。
进行自我介绍,要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要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联系时,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于处理事务时,切忌去打扰,以免尴尬。
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员介绍自己时,则应既简短又细致地介绍自己。
§§§第4节介绍他人应注意的问题
介绍他人,即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的介绍方式。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能碰到为他人介绍的机会,那么如何能使双方满意,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却很难做到位。
介绍他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介绍时要注意介绍的顺序和礼节一般情况下,是将年纪轻、身份低的介绍给年纪大、身份高的,以示对后者的尊重。
介绍多人的一般顺序是:
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在一般情况下应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如:“李小姐,这是赵先生,刚从河北来。”如果男士尊于女士,则应把女士介绍给男士:“赵老师,这位是从哈尔滨来的李小姐……”
不同辈分、职务的两个人,应将年轻、职务低、知名度低的介绍给年长、职务高、知名度高的。如:“汪总,这是××公司的小陈,陈××先生。”
把一对夫妇介绍给他人,在一般情况下应先介绍丈夫,后介绍妻子。
同龄人聚会应将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将自己熟悉的介绍给不太熟悉的。
客人到家中拜访,应先把客人向家庭成员介绍,然后把家庭成员向客人做简单逐一的介绍。介绍时,应把被介绍人的关系、姓名讲清楚,同时要能简明地点出他们的爱好和特点更好,这样会给客人以愉快亲切的感觉,也显示出家庭的和睦与乐趣。
2.介绍时体态语要自然、协调
介绍时一般应起立,面带微笑,注意礼节,手掌朝上示意,切不可用食指指指点点。
3.介绍语信息量要适中
不要过于冗长,能为双方攀谈引出话题即可。
4.介绍语要热情、文雅,切不可伤害被介绍者的自尊心介绍是为了联络感情,融洽气氛,建立交流关系,因此,介绍的话语应热情洋溢,切忌冷冰冰的,更不可有损被介绍人的尊严。
§§§第5节请客的艺术
请客吃饭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礼节性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但如何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却着实是一个扰人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在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首先,确定邀请对象是邀请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而邀请对象的选择,必须根据交际的目的而定。一般来讲,下棋应请棋友;跳舞要请舞友;打球当请球友;乔迁、喜丧则请亲朋故旧;开业剪彩就该请有利于工作展开、业务往来,便于协调社区关系及从事传播等新闻媒介方面的客人……
此外,还要适当考虑邀请对象的学识、年龄、地位、性格的差异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系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坏邀请对象间的关系和谐,带来不便和麻烦。
其次,采取恰当的方式。这就要根据交际的性质、对象而定。学者、专家、领导等,大多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约,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对某些要人,公开邀请,甚至借助传播媒介,既能体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又利于引起关注,促进宣传,扩大影响;而朋友之间则悄悄的进行更利于避开旁人的视线,保证交往活动的隐蔽性和随意性。一般的往来、一般的亲友,打个招呼、通个电话、捎个口信儿即可,不必客套;比较重要的工作联系、业务关系、公关事务等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公文格式,如发书信、寄请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规格派专人传达、亲自登门,以示重视、郑重和尊重。总之,邀请的方式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再次,注意请客的方法。即请客是否可行,邀请是否明确,是否给被邀请者带来不便,请客是否真诚等。例如某人办了一家餐馆,开业剪彩,非要请某市长亲临,来装门面,做宣传。谁知久请不到,一拖再拖,最终也没请来,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邀请要量力而行,既不强人所难,也不为所不能为。
此外,邀请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等,以便心中有数,做好邀请。还需将上述事项向邀请对象传达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请,担负相应的角色,准时赴约。
如果邀请对象工作繁忙,而你的邀请确实给他带来了不便,应立即想出应对之策,或尽快取消邀请,以免对方为难。这样与人方便,自己也不因此误事。
6节美丽的借口
所谓借口,是指人们在交际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提出的非起初的或假托的理由。找借口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在必要的时候,如果你能找到一个美丽的借口,促使交际获得良好的结局,那将是十分得体的选择。
  隐蔽本意的借口。在交际中,有时不想把自己的真正意图暴露给对方,常常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美丽的借口,即找一个合理的事情来为自己做掩护。这种借口,既可推动交际成功,又不授人以话柄,具有保护自尊的作用。例如,有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爱上了一个小伙子,但又不好当面开口。她几天没见小伙子的面,十分想念,想直接到他家,又怕别人笑话。于是她拿了一本书,来到他家,说:“伯母,我来给××还书,他在吗?”伯母说:“他这两天不舒服,在屋里。快进去吧。”她达到了目的D在这里,她就找到了一个无可挑剔而又遮人耳目的借口。
成全他人的借口。在交际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继续在场是多余的,会妨碍他人正常交际时,就应找一个借口适时地退出现场,为别人创造一个理想的交际环境。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如在家里,嫂子见小姑子的男朋友来了,就这么一间屋子,两个人说话不方便,嫂子便微微一笑,说:“你们坐着,我要上街买点儿东西。”她找了一个借口溜了出去。两个年轻人自然十分感激嫂子的这个借口。一般说来,这种借口是虚构的,是说假话,但却是善意的、积极的。
拒绝他人的借口。有时,自己不想参与某事,却又不能明说,就需要找一个借口,加以拒绝,这样既不失礼,又达到了目的。学校里,一个男同学约一个女同学晚上看电影,女孩不想去,但人家是好意,她不想使他下不来台,就找借口道:“很不巧,今天晚上我还有约会。”用这个借口回绝对方的邀请是恰当的。这时的借口必须有正当的又不被他人怀疑的理由才是成功的。如果所找的理由不足以使人家相信,这个借口就必然会影响人际关系。
回避难堪的借口。有时为了避免难堪,或自己不想在某种交际场合待下去,也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借口离开。某经理到一个单位办事,快到中午了,领导非要留他吃饭不可,可是他与这个单位的另一个领导有些不睦,不想和此人同席,于是找借口说:“实在对不起,今天中午我要回去。我有位朋友要来,我不能失约。”这么一说,人家自然不便再坚持。
争取时间的借口。在交际过程中,当自己处于不利态势时,为了寻找转机,加强己方的立场,也需要找借口暂时离开现场去想对策。某公司的经理在与一家外国公司谈判中,对方要价太高,他不能自己决定,于是说:“对不起,我去卫生间,方便方便。”他离开现场,马上给公司总经理打了电话,请示怎么办。得到指示后,他心里有了底,又开始继续谈判,从而使谈判成功。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即使是美丽的借口,用起来也要慎重。我们必须以良好的动机为出发点,根据事情的性质及彼此的关系,寻找恰当的借口,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如果不这样,借口就成了骗人的口实,必然丑化你的交际形象,影响你正常的人际关系。
§§§第7节表达你的谢意
在任何一部汉语词典里,很少有词语一讲出就能立刻赢得一个人的好感,起到化敌为友、抚平自私心理、提高自尊心的作用。然而,“谢谢”这个词却有这个魔力。但“谢谢”却常常被人轻视,或因太简单而忽略,以致我们中的许多人因此而与好人缘失之交臂。我们常常听到这种抱怨,“我并不介意做所有这些事,只要他每次能说声‘谢谢’。…‘我为她做了那么多,她连声’谢谢‘都不会说。”
如果你想成功地开展工作和获得与别人合作,说声“谢谢”是最容易也是最为可靠的办法。那么,在交际中,怎样说谢谢呢?以下是一些传播这个不起眼但绝对重要的信息的方法。
说出谢谢。告诉他,他为你做的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例如:“我真的非常感谢你对我在学习上的帮助。”
给予赞扬。让他知道你认为他为你做的事是很特别并值得珍藏的。例如:“谢谢你的咖啡!我想我会记你一辈子。”
予以回报。告诉他你感谢他为你做的,并准备回报这个好心人。例如:“我很感激你能在开顾问会议时回我的电话,以后只要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请随时找我!”
写个条子表示谢意。说声“谢谢”是很有作用的,但写下来会更胜一筹。不妨亲笔写一个条子表达你的谢意。
电话致谢。“我打这个电话只是为了感谢你……”
送份礼物。送份礼物并附上一张便条。只要你送的礼物能够非常适当地表达出你的感谢,送什么并不重要。一个老板请他的秘书去看了场一流水准的高尔夫球赛。
为了投桃报李,她买了一个独特的礼物——一个高尔夫球棒的缩微模型,然后写了个感谢的便条放在礼品盒里一并送给了他,老板收到后深感欣慰。
传达谢意。告诉别人你有多感谢他为你所做的一切,最后这话一定会传到给予你帮助者的耳朵里去。例如:“王敏这人真好!她帮我安排了那次会议。要是没有她的帮忙,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当你的谢意通过别人的嘴传到她的耳朵里时,定会增色不少。
提供帮助。与他们在一起,主动提出为他们的工作助一臂之力。比如帮助校对个长篇报道:“我来帮你干这事儿。甭客气,你帮我的次数可太多了。”
请客吃饭。邀请你要感谢的人去吃午餐或晚餐,一定要表明你这是为了感谢他的帮忙。如果你邀请的是已婚者,应当把他的配偶一并邀请去。
报答捐款。如果一个环境学家曾用心地报道过你的一篇论文,不妨为他心爱的环保事业捐一笔款。这也许是对他最好的感谢。但也别忘了说“谢谢”。你可以打个电话或写个便条去感谢他,并告诉他你所做的。他一定会为你所做和自己曾经做的事感到高兴。
§§§第8节道歉不仅仅是认错
与人交往,难免说错话、做错事,也就难免得罪人,有时甚至给他人带来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对此,若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地向对方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总是能得到对方原谅的。倘若你发现自己错了,又不能及时向他人道歉,甚至千方百计找借口为自己辩解,其结果不仅得不到他人的谅解,相反,还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和人格、形象上的损害,使你失去朋友、失去友谊。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小看了道歉的作用。
简单地说,道歉必须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诚恳,二是要及时。及时而诚恳的道歉有以下几种方式。
1.表示有所醒悟,希望得到谅解三国时,公孙渊在辽东割据,害怕曹操征讨,就给孙权写信要归顺东吴。
孙权决定派军队带着钱财去支援他,并封公孙渊为燕王。大臣张昭认为公孙渊不可靠,极力反对孙权这样做。两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孙权最后还是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张昭一气之下,不去上朝。孙权也生了气,派人把张昭家的门给堵上了。张昭更不示弱,让家人在门里又堵上了一层。后来,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去的人,孙权这才认识到张昭的意见是对的,于是几次到张昭家去认错,张昭就是不见他。
一次,孙权又来到张昭家门口,高声喊张昭的名字。张昭仍卧床不起。
孙权派人烧他的门,本意是想逼张昭出来,但张昭却让人把窗户也关上了。
孙权一看,连忙让人把火扑灭,自己一直在张昭的门前站着。
后来,经过儿子的劝说,张昭终于露了面。孙权一看,非常高兴,赶紧把他让到自己车上,一路上自责不已,请张昭原谅。从此,君臣和好如初。
2.表示捐弃前嫌,希望得到帮助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率领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市。有一次选举弗吉尼亚议会议员时,一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思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点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佩思把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马上赶了过来,准备替他们的长官报仇。华盛顿当场予以阻止,并劝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给佩思送去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地到一家小酒店去。佩思如约到来,他是准备来进行一场决斗的。令他感到惊奇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佩思先生,”华盛顿说,“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对的,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我的手——让我们交朋友吧。”从此以后,佩思便成了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
3.表示承担责任,希望得到理解真正的道歉并不只是认错,承认自己的言行破坏了彼此间的关系,而是要勇敢地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通过道歉表示你对这个错误十分重视,并希望重归于好,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
§§§第9节重视批评但切忌没完没了在我们与人沟通中,经常会发现他人身上的缺点或过错。有的人一经提醒便可改正,有的人好像已经根深蒂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若有过错,即使有自知之明,不文过饰非,但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分析反思,总不如众多的旁观者清。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真诚的赞美,更需要善意的批评。赞美是鼓励,批评是督促;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现他人的过失时,应该及时予以指正和批评,这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从不批评孩子,是溺爱。
教师从不批评学生,是不负责任。
朋友之间只有恭维,从无批评,不是良朋益友,而是酒肉伙伴。
只会滥用廉价的表扬,从不敢开展批评的领导,更是处世圆滑、怕得罪人的平庸、无能之辈。在这样的人所主管的部门、单位,必然坏人横行,歪风无阻,纪律松散,人心涣散,工作、生产走下坡路。
俗话说:“打是疼,骂是爱,不管不问要变坏。”虽然其原意是指如何教育孩子,但推而广之,也说明了批评、监督、鞭策是一种关怀、爱护。任你有多少缺点、错误,与你无亲无故、毫无感情的人,只要不碍他的事,就只会漠不关心、不管不问。只有良师益友,才会抱着对你负责的态度,以直言相告。
批评是一种艺术,其出发点在于如何让对方虚心接受批评,让对方更加正确地行事,同时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就此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批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失去作用。有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以为自己占了理,批评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是很拙劣的批评方法。有经验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是适可而止。批评他人时,每次可只提及一两点,切勿“万箭齐发”,让人难以招架,否则大多会使对方难堪。批评的话不宜反反复复,一经点明,对方已经听明白并表示考虑或有诚意接受,就不必再说下去了。如果只图“嘴巴痛快”,说个没完,就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批评他人时,切忌用讽刺、挖苦的言辞,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为这是一种轻视他人的态度,也是缺乏修养、没有沟通风度的表现。有经验的沟通者,在批评他人时,会采用各种技巧提出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但不会用讽刺挖苦的言词和粗话等有辱对方人格的方式。
§§§第10节赞美的方式
喜欢听赞美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当来自社会、他人的赞美使其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时,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赞美者产生亲切感。这时彼此的心理距离就会因赞美而缩短、靠近,自然也就为交际成功创造了必要的心理条件。
父母经常赞美孩子,家庭气氛和睦、欢乐;领导经常赞美下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被调动。赞美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人人喜欢赞美。这绝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爱听赞美,出于人的自尊需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明白自身的价值获得了社会的肯定,有助于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特别是当交际双方在认识上、立场上有分歧时,适当的赞美会发生神奇的力量。
它能钝化矛盾,克服差异,促进理解,加速沟通。所以,善交际者每每运用赞美武器,为自己开路。赞美是谋求交际成功的润滑剂。
有的人吝惜赞美,很难赏赐别人一句赞美的话。他们不懂得,多正面引导,多表扬鼓励,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条规律。予人以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并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好方法。人人皆有可赞美之处,只不过长处、优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隐有显罢了。只要你细心,就随时能发现别人身上可赞美的“闪光点”。即使缺点较多或长期处于消极状态的人,只要稍有改正缺点、要求上进的可喜苗头,就应及时给予肯定、赞扬。但赞美也应注意以下两点。
赞美要真诚自然。真诚的赞美有纯洁的动机,它不是为了谋求从对方得到什么才赞美。卡耐基说:“如果我们只图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那我们就无法给人一些真诚的赞美,那也就无法真诚地给别人一些快乐。”
赞美别人要得体。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去称赞他人。真诚的赞美,于人于己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他人来说,他的优点和长处,因为你的赞美显得更加有光彩,他本人也由于你的称赞而更加自信,更加奋发。对于自己来说,你得体地称赞他人,表明了你已被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所吸引,并对所称赞的事物充满了向往。
一个经常赞美孩子的母亲,可以创造一个充满快乐的家庭;一个经常赞美学生的老师,一定会赢得全体学生对他无限的依赖;一个经常赞美下级的领导者,在下级的心目中,一定是最有威望的。但这种赞美必须保证:一不失实,二很具体,三能适可而止。
以此为基础,才能发挥赞美的巨大魅力。
  要知道的幽默知识幽默是美学上一个常见的概念。究竟什么是幽默,幽默从哪里来,以往争论很多。
《辞海》中对幽默的定义是:“英文humour的音译。在文学艺术中有两种含义。
①发现生活中喜剧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造、表现喜剧性因素的能力。……
②一种艺术手法。”显然,这是一个严肃的定义,与我们在生活中,人们所认可并喜闻乐见的幽默,有一些不同。在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谈吐幽默,是同他的聪明才智紧密相连的,要求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一个人对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风土人’隋等各方面都有所了解,再加上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说话就容易生动、活泼和谐趣。遍观古今中外著名的幽默大师,往往又都是语言大师。因此幽默不是矫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有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本来无心讲笑话,笑语自然就从口里出来了。”其中的道理正说明了这一点。
§§§第1节善谈者必善幽默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是一种“善于捕捉笑料和诙谐想像的能力”,是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协调及不合理的荒谬现象、偏颇、弊端、矛盾实质的揭示和对某些反常规言行的描述。
在通常情况下,真正精于谈话艺术的人,其实就是那些既善于引导话题,同时又善于使无意义的谈话转变得风趣幽默者。这种人在社交场上往往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可算做社交谈话中的幽默大师。单调的谈话令人生厌,因此,善谈者必善幽默。但这种幽默,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事物都可以拿来打趣。例如关于宗教、政治、伟人以及关于某种令人同情的痛苦等,都是绝不能加以取笑的。在有的人看来,如果说话不够幽默,便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聪明,这种想法又不免有些偏激。
美国心理学家保尔·麦基认为,幽默感对于人的社交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幽默语言可以使我们内心的紧张和重压释放出来,化作轻松的一笑。在沟通中,幽默语言如同润滑剂,可有效地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系数”,化解冲突和矛盾,并能使我们从容地摆脱沟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在社交中,谈吐幽默的人往往取胜,没有幽默感的人往往会失败。在交际场合,幽默的语言极易迅速打开交际局面。
美国著名律师迪特是一位善于讲自己笑话的人。有一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他登台演说时,先将他介绍给听众:“他算得上是我国第一位公民!”
迪特似乎很可以立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模大样地开着玩笑说:“诸位静听,第一位公民要开始演讲了。”但是他如果真那样做,便是一个没有人瞧得起的傻瓜。
那他该如何说呢?他不仅要利用这个介绍词幽默一下,并且还要从中获得听众的好感。他说:“刚才校长先生说的一个名词,我起初有些听不太懂。
第一位公民——是指什么呢?现在我才想到,大概他是指莎士比亚戏剧中常常提到的公民。校长先生一定是研究莎氏戏剧极有心得的人,他替我介绍时,一定又在想到他的莎氏戏剧了。诸位听众一定知道莎士比亚是常常把许多公民穿插在他的戏剧中,这些配角每人所说的话大都只有一两句,而且多半是毫无口才,没有高明见识的人。但他们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是第一第二的地位交换一下,也根本不会显示有何不同之处。”话未说完,台下便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第2节幽默六法
在说话艺术中,幽默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语言再现现实生活中喜剧性的特征和现象来传递某种特殊信息的一种表达技巧。生活中懂得风趣幽默的人,往往三言两语,就妙趣横生,不仅使人忍俊不禁,而且能使人领悟到其中蕴涵的智慧和哲理。
幽默按照其修辞表现手段的不同,常见的有六种。
***在讲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时说: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用非所学不好。有人建议:对改了行的,如果有水平,有培养前途,可以设法收一批回来。这意见是好的。“四人帮”创造了一个名词叫“臭老九”。“老九”并不坏,《智取威虎山》里的“老九”杨子荣是好人嘛!错就错在那个“臭”字上。***同志说,“老九”不能走。这就对了。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
在这里***把“老九”借代为“知识分子”,并引用***“‘老九’不能走”这句话,风趣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南唐时,课税繁重,民不聊生。恰逢京师大旱,烈祖问群臣道:“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城不下?”艺人申渐高说:“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听后大笑,并决定减轻赋税。
申渐高巧借话题,把“雨”拟人化,从而委婉地道出了“税收繁重,令人生畏”的意思,机智地讽谏烈祖减税,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夸张意即言过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里根竞选加州州长时,针对当时加州的经济情况,对物价上涨加以猛烈抨击。他说:“夫人们,你们都知道,最近当你们站在超级市场卖芦笋的柜台前,你们就会感到吃钞票比吃芦笋还便宜些。”
还有一次,他说:“你们还记得当初你们曾经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美元吗?而今天美元却真的几乎代替不了什么东西了!”
所谓讽喻,是用富有机智和幽默情趣并寄寓深刻哲理的虚构故事,来阐明某种道理。
有一个单位组织退休老员工乘大客车外出旅游。上车时大家你谦我让,耽误了不少时间。开车后,一位老人朗声打趣道:“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助兴:从前有一位妇女,怀孕十年才生下一对双胞胎。问这对双胞胎为何迟迟不肯面世,他们说,根据礼节,年长位尊者应该先行,但他们两个不知谁是兄长,就这样互相推让了十年,把妈妈生孩子的事给耽搁了。”这番话引得车上的老人们面面相觑,继而哄堂大笑。
仿拟即故意模仿套用已有的固定语言形式来叙说的一种表达方式。主要特点是套用现有的词、句、篇等语言形式来揭示所描述事物的内在矛盾,创造出新的意境。
苏轼有位姓刘的朋友,因晚年患病,鬓发、眉毛尽皆脱落,鼻梁也快要断了。一天,苏轼同许多朋友相聚饮酒,这位姓刘的朋友建议大家各引古人语相戏。苏轼对这位姓刘的朋友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
满座大笑。
苏轼仿的是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首尾两句,两相对照、趣味盎然。
反射是现场套用对方的话语来戏谑、反驳对方,是一种语言回归,目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约翰放学回来,把成绩单交给爸爸。爸爸一看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就冲着约翰怒气冲冲地喊道:“你知道吗?华盛顿像你这个年龄时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约翰不慌不忙地回答:“你知道吗?爸爸,像你这个年龄时华盛顿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第3节启人心智的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来到华盛顿会见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美国与他们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并给予英国物资援助。丘吉尔受到热情接待,被安排在白宫居住。一天早晨,丘吉尔正躺在浴盆里,抽着他那特大号的雪茄烟。门开了,进来的正是罗斯福。丘吉尔大腹便便,肚皮露出水面……这两个首脑人物此刻相见,不免有些尴尬。丘吉尔灵机一动,把烟头一扔,说:“总统先生,我这个英国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是开诚布公,一点隐瞒也没有啊。”说完后,两个人哈哈大笑起来。随后,双方的会谈获得成功。
幽默能使人发笑,但却是启人心智的笑,是智慧的闪现。幽默能表达说话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能反映出说话者的温和与宽容,是说话者表情达意的一种技巧。
侯宝林的相声《买佛龛》讲了这样一个笑话:小甲:“大娘,出门儿啦!哈……买佛龛啦?”
大娘:“年轻人说话一点规矩没有,这是佛龛,能说‘买’吗?这得说‘请’。”
小甲:“啊!噢,大娘,是我不懂,您这佛龛多少钱‘请’的?”
大娘:“哎,就这么个玩意儿,八毛!”
老太太敬神敬佛,还嫌年轻人不懂规矩,可她因为心疼钱,又出口不敬,耐人寻味,寓意深刻。
幽默中也包含着讽刺,但是总有一种含笑的启示和智慧的火花。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普夫说:“幽默在欢笑的背后隐藏着对事物的严肃态度,而讽刺却在严肃的形式背后隐藏着开玩笑。”
夫妻俩在一起聊天。丈夫对妻子说:“为什么上帝把女人造得那么美丽却又那么愚蠢呢?”妻子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把我们造得美丽,你们才会爱我们;把我们造得愚蠢,我们才会爱你们。”
林肯的长相,使人无法恭维,他自己也不避讳这一点。一次,道格拉斯指责他是两面派。林肯说:“现在,请听众来评评看,我如果还有另一副面孔的话,我会戴着现在的这副面孔吗?”结果引起听众大笑,在笑声中显出道格拉斯的荒谬。
幽默的特点是尖锐而刻薄,俏皮而不直露,蕴藏着说话者温厚善良的气度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有人甚至这样区分人的层次:听了别人的话能笑,这个人是正常人;自己能讲笑话让别人笑,此人有幽默感;能够自己拿自己开玩笑,此人有希望成为幽默大师,因为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品位。
创造幽默最重要的因素是以有限的语言,利用荒谬对比、设置悬念、反转突变、认同认识造成一种包含复杂感情、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
  §§§第4节幽默沟通心灵
友善的幽默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能沟通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填平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有望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特别当一个人要表达内心的不满时,如果能使用幽默的语言,别人听起来会顺耳一些。当一个人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幽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当一个人和他人关系紧张时,即使在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幽默也可以使彼此从容地摆脱不愉快的窘境或消除矛盾。
一天,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冒失鬼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只虚惊一场。骑车的人急忙扶起他,连连道歉。可是萧伯纳却惋惜地说:“你的运气不佳,先生,你如果把我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扬四海了!”萧伯纳的这一句妙语,把他和肇事者双方从不愉快的、紧张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使这场事故得到友好的处理。萧伯纳的幽默不仅给对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又,给人以友爱和宽容。
又有一次,萧伯纳的脊椎骨有病,去医院检查。医生对萧伯纳说:“有一个办法,从你身上其他部位取下一块骨头来代替那块坏了的脊椎骨。”又说:“这手术很困难,我们从来没有做过。”很明显,医生的意思是这次手术所要收取的费用不同一般。如果萧伯纳与医生争论,或表示不满、失望,将会和医生处于对立的局面。而对立的结果,会给双方带来难堪,也会影响双方合作和治疗效果。但是,萧伯纳听了医生的介绍后,淡淡地一笑说:“好呀!不过请告诉我,你们打算付给我多少手术试验费?”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被萧伯纳处理得极其巧妙,避免了不愉快的争执。
如果说语言是心灵的桥梁,那么幽默便是桥上行驶最快的列车。它穿梭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时而鲜明、时而隐晦地表达着某种心意,并以最快捷的方式直抵人的心灵。
如上述故事中,萧伯纳说:“好呀!不过请告诉我,你们打算付给我多少手术试验费?”
医生听后自然会明白萧伯纳在心里给他的答案。
§§§第5节生活中的盐
有人说,幽默是人生活中的调味品。有人干脆说,幽默就是生活中的盐。有了它,生活本身有时也会变得趣味横生,具有神奇的魅力。
幽默可以使愁眉苦脸者笑逐颜开,也可以使泪水盈眶者破涕为笑;可以为懒惰者带来活力,也可以为勤奋者驱散疲惫;可以为孤僻者增添情趣,也可以使欢乐者更愉悦。
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风趣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话能抓住听者的心,使听者平心静气,也可以使一些深刻的思想表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
幽默具有一种特性,一种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娱人的特性;幽默感是一种能力,一种了解并表达幽默的能力;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运用幽默和幽默感来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对自己做真诚评价的艺术。
有一次,美国329家大公司的行政主管人员,参加了一项幽默意见调查。
结果表明:97%的企业主管相信,幽默在企业界具有相当的价值;60%的企业主管相信,幽默感决定着人的事业成功的程度。
现代人需要幽默语言,如同水之于鱼、阳光之于树木、盐之于生活一样。具有幽默感和幽默力量,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获取幽默语言的途径很多。首先用“趣味思维方式”捕捉生活中的喜剧因素。“趣味思维”是一种“错位思维”,不按照普通人的思路想,而是“岔”到有趣的一面去。
其次要在瞬息构思上下功夫,掌握必要技巧。幽默风趣是一种“快语艺术”,它突破惯性思维,遵循反常原则,想得快,说得快,触景即发,涉事成趣,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再次要注意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极度的夸张、反常的妙喻、顺拈的借代、含蓄的反语,以及对比、拟人、移就、拈连、对偶等都能构成幽默。
最后要注意搜集素材。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提供了许多有趣的素材。这些素材无意识地进入我们记忆仓库的也很多。我们如果做个“有心人”,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材料丰富起来。
解惑式幽默
§§§第6节常见的五种幽默方式
汉武帝晚年很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一天他与一个侍臣闲聊:“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之梦,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笑意。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喝道:“你居然敢笑话我?”东方朔毕恭毕敬地回答:“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所说,‘人中’长一寸就活一百岁,彭祖的‘人中’就该有八寸长了。那么,他的脸岂不是太难看了吗?”汉武帝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先故意使对方疑窦丛生,造成错觉,形成心理压力。然后解释,使之冰释雪消,起伏中顿生幽默。
形象式幽默
有一次,孙中山在广东大学讲民族主义。礼堂非常小,听众很多,天气闷热,很多人都没精打采。孙中山便穿插了一个故事:那年我在香港读书时,看见许多苦力聚在一起谈话,听的人哈哈大笑。我觉得奇怪,便走上前去。有一个苦力说:“后生哥,读书好了,知道我们的事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又一个告诉我:“我们当中一个行家,牢牢记住那马票上面的号码,把它藏在日常用来挑东西的竹杠里。等到开奖,竞真的中了头奖。他欢喜万分,以为领奖后可以买洋房、做生意,这一生再也不用这根挑东西的杠子过生活了,一激动就把竹杠狠狠地扔到大海里。不消说,连那张马票也一起丢了。因为钱没有到手先丢了竹杠,结果是空欢喜一场。”孙中山风趣的话,引来台下一片笑声。
孙中山接着回到本题:“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民族主义就是这根竹杠,千万不能丢啊!”孙中山先生这个充满幽默感的故事不仅让昏昏欲睡的人们清醒过来,也使得自己的演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语言要富有幽默感,必须言之有物,使其形象生动。以实求幽默,幽默有;以虚求幽默,幽默无。语言真实、形象、生动,能促人联想,产生“具象”,让人感觉余味无穷。
夸张式幽默
将事实进行无限制的夸张,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喜剧效果,也是产生幽默的有效方法之一。
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到一所大学讲课。因为离讲课的时间已经不多,他十分着急,可是火车却开得很慢,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发泄怨气的办法。
当列车员过来查票时,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这位列车员也挺幽默,故意仔细打量,说:“真有意思,看不出您还是个孩子哩。”马克·吐温说:“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火车票时还是孩子,火车开得实在太慢了。”
火车开得很慢确是事实,但也不至于慢到让一个人从小孩长成大人。这里便是将缓慢的程度进行了无限制的夸张,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
曲解式幽默
所谓曲解,就是对对象进行“歪曲”,“荒诞”地进行解释,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将两个表面上毫不沾边的东西联系起来,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产生幽默感。
有一次,一名新闻记者问萧伯纳:“请问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何在?”这是一个范围很大且很抽象的问题。如果要从理论上做出一个准确的回答,恐怕得费好大劲也不一定能令对方满意。于是他说:“假如这里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到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悲叹:‘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观主义者。”
萧伯纳巧妙地使用“以偏概全”的方法,选择了一个生动的事例,化大为小,回答得轻松自如,不仅颇有幽默感,而且令人回味无穷。
模仿式幽默
模仿现存的词、句及语气等而创造新的语言,是幽默方式中很常见的一种。它往往借助于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想像和联想,把原来的语言要素用于新的语言环境中,造成幽默感。
§§§第7节幽默;导体原则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轻松幽默地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营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常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但是,玩笑开得不好,幽默过了头则会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幽默要遵循得体原则。
1.内容高雅
幽默的内容取决于幽默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幽默内容粗俗或者不雅,虽有时也能博人一笑,但过后就会变得乏味。而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玩笑所产生的幽默,不仅能给对方启迪和精神享受,而且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2.态度友善
对人友善是做人的一个原则,也是幽默的一个标准。一般来讲,幽默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这种玩笑就无法称得上幽默。
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3.区别对象
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能对乙开,不一定能对甲开。一般来说,晚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信息。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之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幽默的氛围会一下突现出来,效果也会出乎意料地好。
4.分清场合
幽默要注意场合,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
  §§§第1节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以彼物比此物。具体说,当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要表达某一事物或道理时,运用联想或想像,引进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以便把要表达的事物或道理反映得更具体、更贴切、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使听者爱听,听得明白,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人对梁王说:“惠子这个人说话善于打比喻。假若大王您不让他打比喻,那么,惠子就没法说话了。”于是,梁王对惠子说:“希望你今后说话时不要打比喻了。”
惠子回答说:“假若有个人不知道‘弹’为何物,您告诉他弹就是‘弹’,他能明白吗?”梁王说:“当然不明白了。”
惠子说:“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诉不知道这事物的人们,您说不打比喻行吗?”梁王说:“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本来梁王是不让惠子再打比喻,可是惠子又悄悄地打了一个比喻,说服了梁王。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对象;喻词则是标明比喻关系的词语,如“好像”、“恰似”、“像……一样”等。比如,***曾说,有些人写文章长而空洞,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这里,长而空的文章就是本体,臭而长的“裹脚布”是喻体,“就像”是喻词。
一次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解释说:“你同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小时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五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爱因斯坦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切体验来解释高深玄妙的相对论原理,让普通人也能理解。
人们说话是为了描绘事物,或阐述道理,或表述情感等,要把这些东西表述得生动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运用贴切的比喻,就能化难为易,话半功倍,具有说服力。
庄子一生都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一天,庄子家里一点粮食也没有了。万般无奈,他只好拎个袋子到朋友监河侯那里借点粮食。监河侯正收拾行装要外出。庄子见了他,讲了借粮的事,监河侯满口答应:“好说,好说,不过我正要进城收租金,等我回来,一定借给你三百两银子,好吗?”庄子心想:你进城一趟,来回得半个月,等你回来,我一家人不就饿死了吗?于是说:“老兄啊,刚才我见到一件事,很有意思,你不想听听吗?”监河侯问:“什么事,你快说。”
庄子说:“刚才我到你这儿来的时候,在路边听见求救的声音。我到处找,却没见人。原来在路上的车辙里,有一条小鱼,嘴巴一开一闭地在叫着。
它说:‘我从东海来,现在快干死了,先生能不能给我瓢水,救我一命啊?’我说:‘那太少了!你再忍耐一下,等我去找越国和吴国的大王,请他们堵住西江的水,然后开沟挖渠,把西江水引到这儿来,你就可以顺水游回东海了。你看这样好吗?’谁知那条鱼听了很生气地说:‘我现在已经快干死了,只要一小瓢水就能活下去。你的计划虽然很好,但等到西江水来的时候,恐怕我早已变成鱼干了。先生只好到干鱼摊上找我了。”’监河侯听到这里,满脸通红,连声向庄子道歉,喊来家人,给庄子装了满满一袋粮食。
运用比喻说理,简洁明了,喻体非常广泛,俯拾皆是。只要与你说明的道理有内在性质的共同点,就可以信手拈来,达到目的。
§§§第2节象征
象征是比喻的延伸和扩大,它是借助于特定的具体事物,来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道理的修辞手法。
一位在医学院里任职的教授,正在给刚入学的新生们讲第一堂课: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到海边散步。沙滩上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被困在浅水坑里,挣扎着,想要回到大海的怀抱。
走着走着这个男入发现远方有一个瘦小的身影,不知疲倦地正忙碌着。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弯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然后再用力地扔回大海,一条又一条不停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男人问道:“孩子,这海滩上有成千上万条小鱼,你一个人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着,但并没有停止动作。“既然知道,干吗还干傻事呢?”男人又问。小男孩只是默默地捡起小鱼,再把它们扔回大海,并不回答。男人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你这么做,又有谁在乎?”小男孩边扔边说:“这条小鱼在乎!这条,还有这条……”
讲完这个故事,教授接着说:“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了大学生活,从此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所有的病人,但是你们可以救一部分人,为他们减轻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人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而且必须做到的。”
这位教授在演说中,先是讲述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然后借助这个小故事所喻示的精神品质,告诫他的学生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具有起码的职业道德。
一般来讲,象征可分为明征和暗征。明征就是象征客体、象征意义、联系词在话语中同时出现,这类象征意义较明显、固定。暗征则只通过对象征客体的精细、巧变的说法来暗示其象征意义,以期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第3节夸张
夸张是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而故意言过其实,或者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让听者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合理地运用夸张技巧,一是便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是能加强说话的感染力;三是能启发听者的想像力。运用夸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不能漫无边际,做到言过其实而又合情合理,不似真实而又胜似真实。
楚国官员申无宇的守门奴仆因偷酒器被发觉而畏罪潜逃。为了逃避申无宇的追捕,他投靠楚王一跃成为细腰宫守卒。因为楚国的法律明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准到楚王宫里抓人。那名奴仆自以为有了“尚方宝剑”,整日嚣张狂妄。可是,没想到申无宇却在楚王不知道的情况下径直到宫里把那位奴仆捉了回来。楚王知道了之后非常气愤,命令申无宇把那个奴仆放出来。
申无宇说:“天上有十个太阳,人分十个等级,上层统治下层,下层侍奉上层,上下互相维系,国家才能安定太平。如今臣下的守门奴仆畏罪潜逃,借王宫之地庇护犯罪之身。如果让他真的得到庇护,那么其他奴仆便会互相效法,盗贼公行,谁还能禁止得了!长此以往,社会不安,大王江山不保啊!所以,臣下才不敢遵奉王命。”楚王细细琢磨了一番,觉得很有道理,便免去了申无宇擅闯王宫之罪。
申无宇把窝藏一个奴仆与天上的太阳、社会不安、江山不保联系在一起,显然是夸大了事实,但却收到应有的效果。
夸张既然是在某些方面“言过其实”而又有真实性作为基础,这就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殊性,可以唤起人们的想像,收到突出个性形象的效果。如下面的例子。
有三个人在一起谈论如何节约,其中一个人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节约墨水,无论写什么,字都写得像芝麻粒儿一样大小。”第二个人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减少手表的磨损,天一黑,就把手表给停了。”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一般,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
如果说为了“节约”眼睛连报纸都不看了,还不为夸张,可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就不能不是夸张了。可以想像,这位节约眼镜的老先生用节约精神去做其他事情时,该又是何等节约啊!
夸张虽然言过其实,但不等于浮夸,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才能造成强烈的震撼效果。
§§§第4节比拟
比拟,即根据一定的想像,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
比拟能使人产生联想,以获得话语的形象感和生动感。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又叫“人格比”。就是赋予大自然、动物、抽象事物等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比拟为彼物。
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太太在游武夷山时,不小心被蒺藜划破了裙子,顿时游兴大减,中途欲返。女导游见状微笑着走近老人身旁说:“这是武夷山对您有情啊!它想牵住您,不让您离去,好请您多看她几眼。”
几句话,把老人的不快吹得无影无踪。武夷山的热情好客是机敏的女导游所赋予的,这里就用了拟人手法,而且表达得十分得体。
§§§第5节借代
三国时期,马家有五兄弟。这五个兄弟的字里都有一个常字。五兄弟中,以马良的才学最高,当地流传一句话,叫做:“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原来,马良的长相有个特点,眉间有白毛。这里不说“马良最良”,而是说“白眉最良”,用“白眉”这个长相特征来代指马良。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该人或该事物,而借与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所说的修辞技巧。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运用这种技巧可以使语言具体形象,富于变化。
  §§§第6节对照
鲁迅在《战士和苍蝇》一文中这样说过:“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这里鲁迅把“战士”和“苍蝇”拿来对照比较,尖锐地讽刺了那些诬蔑革命者的可耻奴才,坚决地支持了坚持革命的勇敢战士。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通过比较可使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并且鲜明地表现出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这就是对照。
战国时期,有一次齐宣王召见颜斶。齐王对颜斶说:“斶,你过来!”
颜硒以同样的语气对齐王说:“王,你过来!”齐王很不高兴。齐王左右的人指责颜斶说:“齐王是国君,你是国君的臣下,你这样跟齐王说话成何体统?”
颜斶不慌不忙地说:“我到国君面前是趋炎附势;国君到我面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齐王礼贤下士。”齐王怒容满面,气势汹汹地质问:“到底是国王高贵还是士高贵?”
颜斶说:“士高贵,国王不高贵。从前秦国出兵攻打齐国,他们的军队路过士人柳下惠的墓地时,发布一道命令说:‘有到柳下惠墓地五十步范围内打柴煮饭,割草喂马的,死无赦!’后来与齐国军队交战时,秦军又发布一道命令:‘有能割下齐王脑袋的,封地万户侯,同时赏黄金万两!’从这两道军事命令就可以看出,一个活着的国君的脑袋,还比不上死掉了的士人坟堆上的一根柴草!”齐王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颜斶用同样的语气呼“王,你过来”,这是需要一定的胆量和气魄的。“趋炎附势”与“礼贤下士”的对照,说明他胸有成竹,同时把说话的基点放在国王身上,即为国王考虑,重视士人,兴国利民。可惜齐王仍不能体察其良苦用心,竞还要提出国王与士相比谁高贵的问题。士人墓的柴草与活着的国王的脑袋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论证了他的观点。
在生活中我们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对比,通常是为了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将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往往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透彻、更全面、更鲜明。
引用这种修辞方法用途十分广泛,是指在语言交际中引用名言警句、熟语、典故等,来证明事物、阐述道理。运用这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通达物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