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老年精神障碍碍能治好吗 怎样治老年精神障碍碍可以治愈吗

精神病能治愈吗?
精神病能治愈吗?
08-09-11 &
至于能否治愈,是要看病人得病的类型以及病史的长短来判断的。 有些精神病是间歇性的,如果控制得好当然发病会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精神分裂症 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将本病不同症状分别看成独立的疾病。如法国Morel(1857)建议,将无外界原因而在青年发生的精神衰退病例称之为早发性痴呆。德国 Kahlbaum(1874)描写了一种具有特殊精神障碍并伴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精神病,称之为紧张症。Hecker(1871)则将发生于青春期而具有荒谬、愚蠢行为的病例,称之为青春痴呆,并指出多见于青年人,常以衰退为转归。1896年,德国克雷丕林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不同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首次作为疾病单元来描述。 20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E.Bleuler,1911)对本病进行了细致的临床学研究,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了“精神分裂”的概念。加以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告终,因此建议命名为精神分裂症。E.布鲁勒的精神分裂症概念作为一组病,故其含意比克雷丕林的早发性痴呆较为广泛。 由于本病的病程经过和转归的不同,以后有的学者建议将精神分裂症分为过程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样反应,又有分核心型和周围型的。至于疾病的本质,从克雷丕林首先作为疾病单元提出以来,由于病因没有解决,精神分裂症究竟是一个疾病单元还是具有相同症状特点的一组疾病,是一个长期以来有争论的问题,有待于遗传、生化、脑结构形态、临床和长期的追踪观察研究来进一步阐明。 流行病学 本病的患病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在我国城市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城市明显高于农村。两性患病率大致相等。本病多在青壮年发病,最常见于15至35岁,有50%的病人在20~30岁发病,少见于10岁前(儿童精神分裂症)与40~50岁以后(晚发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年龄较晚、紧张型次之、青春型及单纯型最小。起病以亚急性与慢性居多。病程多呈持续进展,可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甚至精神衰退,若能早期发现,早期给予充分合理的治疗,多数病人可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故预后尚可乐观。 病因和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实验室和心理学检查均未达到能肯定协助诊断的特异性水平。围绕病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积累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从现有资料分析,本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对发病都可有一定影响。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形态和发生上的改变。 1、根据专家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越亲近,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越高。孪生子的研究与寄养子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 2、脑电图研究 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但结论不一。一般认为病人的脑电图属非特异性变化。大部分病人α活动减少,慢波与快波活动增加,也有报告有暴发性异常者。近年的脑电地形图研究亦显示有以上的发现。 3、社会环境因素 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为国内外本病患病率调查的地区分布特点所证实。我国1982年调查资料表明,经济水平低的居民的患病率是经济水平高的居民的两倍。某些发病率调查资料,亦发现有同样趋势。Hollingshead等(1958)在New Baven社区调查,统计半年内的发病率,发现社会低阶层人群的发病率为高阶层人群的3倍。Giggs和Cooper(1987)在英国发病率调查资料,得出了同样结论。而躁郁症则未见这种分布特点。推测这可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阶层低的人群,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大有关,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容易发病。 4、躯体生物学因素 丹麦精神病学家Schulsinger自1962年以来对母亲患严重精神分裂症的166名子女,进行了前瞻性调查,发现这一组高危人群长大后是否患精神分裂症与出生时的并发症如窒息、子痫等有关。追踪时患精神分裂症者,67%在出生时有某种合并症。提示在遗传负荷相类似的情况下,是否患精神分裂症取决于环境因素。1957年芬兰赫尔辛基有流感病毒A2流行,Mednick等对1957年11月至1958年8月出生的青年(年龄26.5岁)进行检查,发现胎儿于第4~6个月暴露于A2病毒流行者,成年时患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作者推测这与病毒感染影响了胎儿的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有关。 5、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有毒的中间产物造成自体中毒的假说由来已久。近20多年来由于脑生化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单胺类等递质在保持和调节正常精神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某些精神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与某些递质或受体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因此提出种种假说:如中枢5-HT和NE通路功能障碍假说等等。其中以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受到较大的重视。因为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能较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其药理作用是与阻滞多巴胺受体功能有关。此外慢性苯丙胺中毒患者,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的某些症状,而苯丙胺是多巴胺能的促动剂。用同位素与受体结合的方法,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尾状核和壳核与上述同位素标记的神经阻滞剂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突触后DA受体有增敏现象。最近报道用PET利用放射性示踪物上发射出来的正电子辐射,对脑生化代谢和受体功能进行检查。除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前额叶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外,纹状体D2多巴胺受体增加3倍之多(未服抗精神症药物的病人),支持D2受体功能过度的假说。与递质合成或降解有关酶的活性测定:多数报告慢性精神分裂症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 6、脑结构研究: CT和MRI的研究,发现约30%~40%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脑室扩大或其他脑结构异常。脑室扩大也可见于初次发病的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或精神分裂症高发家庭子女发病前的青少年。推测这可能是病人早年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反映。最近的研究资料,除发现脑室扩大,且以前额角最为明显外,并发现胼胝体有明显的发育异常。这类病人临床特点是有明显的阴性症状,对治疗不敏感。根据以上各方面资料,Crow等提出了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的概念。Ⅰ型临床以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对神经阻滞剂治疗反应好,无智力障碍,推测以D2受体增多为病理基础;Ⅱ型以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对神经阻滞剂反应不良,病理过程相对不可逆,有时存在智力障碍。 由于D2受体主要集中在纹状体, PET和尸检资料均表明 D2受体在皮质非常少,如何解释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意志等障碍是神经生化和精神病理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根据神经生理、生化等的研究资料,提出了以下不同的假设。 Carlson(1990)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皮质下DA功能亢进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其根据是PCP(Phencyclidine)是一种拟精神病药物,可产生模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PCP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谷氨酸受体,它实际上是谷氨酸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Robbins等(1990)提出精神分裂症的额叶一纹状体功能缺陷假说。用氟去氧葡萄糖(FDG)对精神分裂症进行PET的研究资料,多数均发现额叶、基底神经节和颞叶3个脑区的葡萄糖代谢较枕叶、小脑或白质为低。其他脑血流图、EEG研究资料亦支持病人有额叶功能缺陷的看法。此外神经病理变化的绝大多数报告亦均发现位于额叶。 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环境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发病具有一定影响。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和发生上的异常。遗传的传递方式。环境因素的作用以及脑结构形态异常,神经生化变化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临床表现 (一)特征性精神症状 1.联想障碍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3.意志活动减退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等。 4.其他常见症状 妄想:特点多为不系统、泛化、荒谬离奇;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幻觉,以言语性幻听多见,评论性、命令性幻听,其他精神自动症等一级症状及紧张症症候群等。 (二)常见临床类型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又称妄想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精神分裂型症类型。在我国约占住院及流行学群体调查病人的50%以上。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较青春型及紧张型晚。其临床表现相对稳定,常以偏执性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而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及紧张症状不突出,或情感迟钝、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虽也常见,但不构成主要临床相。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 2.青春型精神分型症 较常见。此型多始发于15至25岁之间的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令人理解,思维破裂。情感改变突出,喜乐无常,表情做作,傻笑、不协调。行为幼稚、愚蠢、作鬼脸,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本能意向亢进。幻觉妄想片断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预后较差,部分病人“阴性”症状发展迅速。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国外发达国家资料及我国资料均说明本类型已大为减少,原因未明。一般起病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主要临床相为病人言语运动受抑制,表现为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紧张性木僵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主要症状有言语缄默,紧张性木僵、违拗、蜡样屈曲、倔强症、被动服从和持续言语、紧张性兴奋表现为突发而短暂性剧烈的兴奋发作,无目的地砸破东西。本型可有自发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型好。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较少见,本型青少年起病,发病缓慢,持续进行,病情自发缓解者少,早期可出现类神经衰弱症状,但自知力差,不主动就医。主要临床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兴趣丧失、情感淡漠及行为古怪。由于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早期发现,是难于确定诊断的一个类型。在治疗上较困难,对抗精神病药不敏感,放预后最差。 5.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临床上不符合上述四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或难以分型者。并不少见,又称混合型。 6.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当精神分裂症症状部分或大部分已控制后,部分病人出现抑郁状态,可持续较久。 7.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已基本消失,残余个别阳性症状,个别阴性症状,人格改变,社会功能恢复较好。 8.衰退型精神分裂症 以精神衰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 9.其他型精神分裂症 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但不符合上述八个亚型的诊断标准者。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起病可急、亚急或慢性,以慢性和亚急性者居多。病程经过有持续和间断发作两类。前者病程慢性迁延,逐渐出现精神衰退;后者病程在精神症状急剧出现一段时间后,间隔以缓解期;少数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复发。 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起病较急,有明显的诱因,起病年龄较晚,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家族遗传史不明显,病程为间歇性发作,阳性症状占优势者以及偏执型和紧张型预后较好。而慢性起病,无明显诱因,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病前性格内向,精神分裂症家族史阳性,病程呈迁延进展,单纯型或青春型,阴性症状占优势者等则预后较差。 诊断和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当前诊断建立在临床学基础上。限于现象学诊断,尚无肯定的实验方法协助诊断。 (一)诊断要点如下 1.包括可靠的病史与精神检查,病人表现有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不协调、平谈以及意志活动缺乏等症状。 2.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包括社交、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3.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自知力不全或丧失。 4.病程有缓慢发展,迁延不愈的趋势,活动期精神病性症状持续不短于1个月,包括前驱期症状不短于3个月。 5.无特殊阳性体征。 (二)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神经衰弱 主要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鉴别,鉴别要点为单纯型病人无自知力,无治疗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内容较荒谬离奇、多变,病人对强迫性体验的情感不鲜明,自知力不完整,求治不主动。 3.躁狂症 急起发病并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型症青春型应与躁狂症鉴别。前者多为不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后者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4.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应与抑郁性木僵鉴别。前者接触困难、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后者是严重抑郁之情感活动。 5.反应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应与反应性妄想状态相鉴别。后者有精神刺激因素,病人病情围绕起病的精神刺激,情感反应鲜明,愿谈创伤后之情感体验,令人同情。 6.偏执性精神病 本症偏执型病人的妄想内容可变化不定或往往是荒谬或离奇、可自相矛盾。即可不固定,也欠系统性、多伴有幻听。而偏执性精神病人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很少伴有幻觉,如有短暂幻觉也与妄想联系较密切,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7.症状性精神病(指躯体、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人常见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可有恐怖性的幻视,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8.脑器质性精神病 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智能障碍与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尤应警惕近年来较多见的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亚木僵状态,部分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比精神症状晚,脑电图呈弥散性异常,仔细观察与分析,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 9.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相距时间很近,因而该发作既不符合精神分裂症,亦不符合抑郁或躁狂发作的标准,此时方可作出分裂情感性障碍的诊断。 10.人格障碍 分裂型、分裂样、边缘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加以鉴别诊断。人格障碍一般没有精神症状,即使有一些也是短暂的,主要应从病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去分析,且缺少病程性的临床过程,这对鉴别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治疗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精神药物治疗为关键性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改善社会心理环境,改善病人的心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是在病人病情好转时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进行。病情缓解期或慢性阶段,除适量药物治疗外,环境、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十分必要,特别是对病人的社会康复,预防病人的衰退,以及提高病人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急性阶段的安全护理及慢性阶段或康复期的家庭监护也很必要。 一、药物治疗 选用药物治疗时特别是确定首选药时宜慎重而周密地考虑药物的靶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病程特点,病人处于急性或慢性阶段,以及主要以阳性症状为主还是以阴性症状为主,病人的躯体状况、年龄特点及既往药物治疗的成败经验与教训也不应忽视。 (-)急性期治疗 1.氯丙嗪 适用于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状态的各种急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剂量每日300~400mg,因镇静作用较强,宜缓慢递增剂量并可分为每日2~3次服用。 2.奋乃静 适用于年老、躯体情况较差的患者。适应症基本上同氯丙嗪。治疗剂量门诊以每日20~40mg为宜,住院病人可每日40~60mg,分二次服用,镇静作用比氯丙嗪轻,少见体位性低血压。 3.三氟拉嗪 除有抗幻觉妄想作用外,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疗效,无镇静作用而有兴奋、激活作用。治疗剂量每日为20~40mg,分2次服用。 4氟奋乃静 适应症大致同三氟拉嗪,治疗剂量为每日10~30mg。长效制剂氟奋乃静癸酸酯(FD)适用于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维持治疗,或有明显的精神症状而拒服药、对治疗不甚合作的病人。治疗剂量为25~50mg每2周肌注1次;维持剂量为25mg每3~6周注射1次。 5.氟哌啶醇 本药既有迅速控制急性兴奋,对慢性症状亦有一定疗效。长效制剂氟哌啶醇癸酸酯(HD)一般剂量为每2周肌注50mg(或每4周肌注100mg)。治疗适应症与疗程同FD。 6.氯氮平 本药有比氯丙嗪更强的镇静作用,既能迅速控制急性兴奋,控制幻觉妄想,对慢性症状亦有一定疗效。治疗剂量每日300~400mg分2~3次服用。该药能降低血液白血球与粒细胞,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2~3周后复查周围血白血球与分类,及时发现及时停药。 7.舒必利 适用于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因该药具有兴奋、激活作用,同时具有抗抑郁作用,治疗量每日800~1200mg,分2~3次服用。 8.五氟利多 本药为长效口服药,适用于对治疗不合作、拒服药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便于暗服。治疗剂量20~40mg每周一次或三天一次,维持治疗用量可每周一次,每次20~40mg。 (二)慢性期或长期维持治疗 在急性发作的精神症状缓解后,较难预测是否将有复发或病程转为慢性者应作此治疗。DSM一Ⅲ一R资料统计,2年内用药维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为40%;不用药巩固者为80%。为预防复发,第一次发作后,药物维持剂量不宜短于一年。如果病人为第二次发作(即第一次复发)则药物维持量宜持续2~3年,如系第三次发作,则不宜轻易停药。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应逐渐减量,以最小的有效剂量为宜。一般为急性期治疗量的1/4或1/5,治疗剂量高的病人可减至1/10。 (三)休克治疗及其他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伴有明显抑郁症状者及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疗效不佳者可选择电休克治疗,或胰岛素休克治疗或低血糖治疗。电休克治疗一般疗程限6~12次为宜。胰岛素休克治疗或胰岛素低血糖治疗一般以40~60次左右为宜,可根据具体病例必要时适当增加次数。 (四)环境、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本项治疗对精神活动的社会康复、减少和预防精神衰退十分重要。无论住院病人的住院环境或出院病人的社区环境、工疗娱疗、集体(团体)心理治疗、妥善解决家庭矛盾与就业及开展家庭心理治疗,对减少复发、社会康复均起积极作用。 (五)护理 急性期主要是作好病人的安全护理。近年来精神科临床医护工作者观察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或伤人最难预防。因此,无论对住院病人或门诊病人均应提高预防病人自杀与伤人的警惕性。DSM一Ⅲ一R资料统计,5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自杀企图,10%自杀身亡。慢性期主要是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及家庭康复护理工作。 参考资料:《健康时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肯定是可以治愈的,我听说有预防爱滋病的药物在中国发现了,同样,我们人类有不可以战胜的困难么?. 一般很多精神方面的问题比癌症还难治,都是遗传,但是没有特效药物,只可以休息,可是关心的人少,因为很多人不了解,也不理解,有的人因此自杀了,多么让人痛苦,有时我们听说动物们的自杀,为了什么?可能原因相同.而且病人常在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时自杀,当心!其实很多自杀的人不是因为破产或者其他,是因为缺少朋友理解.如果你是他的朋友,当其他人都不理解他时,你要一直想办法理解他,他可能想毁掉他的成就,就让他去做好了.其实,世界上,没有永恒,只有情感可以,如果他鄙视他的事业了,有了新的目标,你支持他好了.他总是有其他人没有想到过的发现,停止对他来说就是死亡,可是,如果可以一直前进,那???你明白了,其实,他的精神是正常的,但是比一般的人敏锐. 如果有时好了,但是,一旦工作压力大点,或者有不顺心的小事就会有.他的处理方法是对的.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不要干涉他的这点自由. 有的人不是天生看到恐怖镜头就会晕?可是,你可以说镇定点? 可是如何治疗? 有的其他生理上的先天疾病可以用精神去弥补,同样,可能他的身体很好.当老了,退休的时候,就好了,人常言,老人的精神状态比年青人好,那时他的精神也好,你会发现他比身边的老人都健康. 可是,漫长的日子要适应各中社会竞争.如果,他不想出去工作,你可以帮他找点在家中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有收益的工作,比如翻译\写作\编织等等. 但是,其他的,是不是可以结婚或者其他要个孩子,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想可以晚点的,比如说40以后结婚,50以后要个孩子.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具体情况有医生,你可以去问他们. 所以说,也是可以的.但是,可以理解的人不多,可是我们常说人生有一知己足以,很多人都过着其他人认为不太正常的生活,可是,不是很好么?.生活上大方点,不要不高兴,当然,状态良好时,多交点朋友是很好的. 实在难说,你一定发现了他其他人没有的优点?他比较理想化\重感情\热爱公益事业\有很强的正义感\各种修养超出一般人\超脱等等. 因此你想了解他,但是你不知道如何帮助他,我感到感动,他有你这样的朋友.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品质,但是他的身上强烈点,更想去变化.其实他适合的职业可能是文化部门,这样他可以用艺术让其他人知道善与恶,他的艺术直觉一般比常人好多了.他对感情特别珍惜,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一定不可以随便伤害他,如果他把人们的恶作剧当作了社会对他的欺骗,可能他会有其他偏激的行为. 人们常言,不要随便开玩笑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笑笑,有的人会当真,但是,他为何会当真?是因为他很信任你. 因为他很善良,所以他可以容易看到身边的不合理. 所以,祝贺你,有这样的朋友,如何交往你也明白了,需要治愈么?多理解他好了,很可能你有其他人没有的幸福! 因为你帮助他解决了了他的难题,还超脱了自己,获得了只有你明白的成功. 我想他其实你幸福,因为,你认为他有点不正常,可是,他会么?他从来不知道,也无法比较. 很多人为500元奔波,而他在想,为何世界是这样的?有很多人一个人1万了,还说没有钱.他说要解决这个问题. 你很苦恼,不要苦恼,可以真的理解他,有可能是可以解决的. 马克思不是创立了共产主义?让世界上所有的工人阶级看到了富裕的希望? 人类社会有时倒退了,可是,富人们还说他们比其他人有能力,所以要独乐. 遗传决定很多,人生有命运,相信,只要行动过了,就会有结果的,当然好事也会有很多的! 天上没有馅饼,可是身边结了果的果树是很多的,只要好好栽摘,可以有很多收获的. 不知你听明白了没有?愿你生活幸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精神病,治得好吗?
文章来源: &点击次数:735 &
精神病,治得好吗?
发布于: & 来源:新民周刊
& & & & 精神病到底能被治愈到什么程度?精神病学的前沿在哪里?现代精神病院又是怎样一番光景?让我们走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精神医学中心寻找答案。&
   & &据说,世界已经疯狂,人人都疑似精神病。&
& & & &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失眠等精神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7%-10%的老人患有抑郁症,患躯体疾病的老人抑郁症发生率高达50%。&
  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其中,成年人群精神障碍患病率达17.5%,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调查发现,上海市民每5人中有1人终身患过至少1种心理疾病或行为问题,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1人目前正存在某种心理行为问题&&&
& & & & 有病就得治,但长久以来,精神病院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个令人心生畏惧,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
  对极为重视健康的上海人来说,把上海各大著名医院的名称叫得全叫得顺从来不是问题,但要把它们的门牌号码、具体地址记得一字不差,唯独只有一个例外&&宛平南路600号。很多时候,甚至仅仅一个&600号&,人们就心知肚明,那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与周边另两家著名三甲医院的每日喧嚣相比,这里总是显得安逸而宁静,但谁都明白这份&安静&背后真正的&喧嚣&。600号,这个被牢牢记住的数字,这个不同寻常的现象本身,就好像当今社会关于精神健康现实的一个隐喻,&600号&所代表的精神病、精神病人、精神病医院,以及更为广泛的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以不同的面目投射到人们的心湖中,泛起一圈圈不同大小的涟漪,在那个如镜的心湖中,我们照见怎样的自己?&
  精神病到底能被治愈到什么程度?精神病学的前沿在哪里?现代精神病院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8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600号&&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精神医学中心寻找答案。&
人们对精神病院的恐惧也许来自两方面:一是精神疾病本身还存在着太多未知的领域;二是人们对恐怖疯人院共同的记忆,从全球范围的历史而言,精神病院真正脱离&集中营&般的运行方式,不过200余年。&
& & & & 精神病的病因不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精神医学专家徐一峰告诉《新民周刊》,就目前的精神医学水平来说,精神科医生治疗的还只是患者的症状,并不清楚发病的原因,因此只能&对症下药&而无法精确消除发病的源头。同时,除了老年痴呆症这样的器质性精神病,大多数精神病还是不能依靠已经很发达的影像学的检测结果来确诊。如果用了某药,患者的症状缓解,那么就证明这种药对他是有效的;反之就要换其他的药&&这种在身体疾病的鉴别诊断中不得已使用的&试错&,在精神科中却是必要手段。&
  精神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能被明确找到吗?在徐一峰看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是精神医学研究工作者要攻克的一个最大难题。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大量疾病和基因有关,因而通过基因测序来寻找精神病的病因曾经被寄予厚望。他介绍说,以精神分裂症为例,该病被证明有80%的遗传度,但根据最新全基因组研究,影响该疾病的候选基因位点有108个之多,也就是说发病是众多基因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微效积累,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基因的致病作用大于10%。也就是说,在基因测序的路径,目前是行不通的。而动物实验建立的某些模型,其说服力依然得不到医学界的承认。&人工制造环境,比如把大鼠丢到水里强迫它游泳,让它患上&抑郁症&,这种机理会和人是一样的吗?&&
 精神的难解之处就在于当它存在时,你很难细致研究它的物质基础;而当物质基础&方便&科学家研究时,例如尸体解剖时,思维却早已不存在了。把大鼠的脑神经元放在显微镜下,人们看到的画面和宇宙惊人地相似,这似乎揭示了精神的无穷复杂性。&尽管这很难,而且我认为在近期的未来都很难有突破,但你不觉得在一个全部要素都已经成熟的领域里工作,不是太简单、太没意思吗?对未知的探索,才是精神医学的魅力所在。&徐一峰说这话时眼睛里闪闪发亮。&
& & & & 精神病存在吗?这在今天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命题;但是,在现代精神病学建立起来之前,精神病常常被当做厄运降临、魔鬼附身,驱除的方式千奇百怪,把人装在笼子里旋转、用水冲击头部;还有如15世纪的荷兰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在《治愈愚人》里所画的:让头戴漏斗的人用尖刀划开精神病人的头颅,还有两人在好奇地旁观,他们认为这就能将致病的&愚人石&取出来。&
  并非只有古人这样想。20世纪60年代,欧洲出现&反精神病学&思潮和社会运动,在这种思想的拥护者眼里,&精神病&不是一种疾病,而完全是社会、政治因素造成的,只是统治阶级用于镇压异端的工具。&
  在欧洲,精神病人曾经不被当做病人,而被看成是社会的底层分子:1656年敕令之后,在法国的疯人院里,精神病人和罪犯、乞丐、性病患者和妓女被戴上镣铐关在一起。潮湿的地下室里空气混浊、暗无天日,他们只能睡在发霉的草垫上,甚至隔一段时间精神病患者还被公开展出,像动物一样被收费观看。&
这种情况在法国大革命时终结。1792 年,菲利普&皮内尔被任命为比塞特医院(巴黎男子疯人医院)的院长。这个医院里关押着约4000 人,其中大约有200个精神错乱者。皮内尔解开精神病人身上的铁链,让他们走出地牢、重见天日。皮内尔此举在当时冒着极大的风险,他自己也清醒地意识到,他做的事带有极强的实验性质,如果&实验&失败,则很容易被看成一次政治阴谋,遭杀身之祸。皮内尔最终成功了。他反对精神病人是被邪魔附体的看法,把患者异常的行为与大脑某种可能的机能障碍相联系,并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患者,这些都是现代精神病医护的先声,他因此获得&现代精神医学之父&的美誉。&
& & & & 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任何专门治疗精神病的机构,直到清末,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精神病院才开始出现。中国的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精神病院由外国医生于1897年在广州建立,随后,北京、苏州、大连等地先后开设精神病院。&
  在上海,现代精神医学的起步不算早,但后来居上。1860年代,上海陆家浜南岸建有普济堂,收容包括智力精神残疾的贫困流浪者。&
  1931年,美国的雷曼(R S Lyman)医生应上海医学院之邀,来华讲授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他和后来接任的奥地利籍医生韩菲(F Halpen)一起,在华东开创了现代精神病学的教学,并使上海在这之后成为中国精神卫生工作最活跃的地区。&
  1935年,慈善家陆伯鸿在上海西南郊区(今闵行区)创立了普慈疗养院,即今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前身。普慈疗养院由陆伯鸿任首任院长,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病床300张,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囿于当时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普慈对精神病人以收容、&关押捆绑&为主,只有少数富裕的病人能接受电休克和胰岛素休克治疗,这也是当时仅有的两种治疗方式。普慈疗养院的病房由天主教会管理,在如今的沪闵路321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颛桥院区内,仍能看到当年的老教堂,如今它是精神病人的康复场所;据说在抗战年代,由于从空中俯瞰其建筑呈十字架形,才使医院免受轰炸。&
  上海解放后的1952年,普慈疗养院被市军管会接管,改为上海市立精神病院,由中国著名精神病专家粟宗华负责医务工作,后任院长。后续几年间,上海所有的私立精神病院全部并入该院。后来,粟宗华提出&实现上海市精神科工作者大联合&的主张,得到当时上海第一、第二医学院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赞同,三股力量合并成立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以在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的新建医院为总院,以原来闵行的医院为分院。1985年,医院改名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如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成为上海市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治疗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是全国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领衔学科最多的精神卫生机构,卫生部规划的全国四大区域性精神卫生中心之一。2006年5月,该中心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目前,中心临床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有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老年精神障碍、康复、临床心理、儿少、自愿戒毒等临床科室,实际开放床位2146张,年门诊量逾70万人次。近十余年来,中心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
  目前该中心&精神病学&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老年精神医学、预防精神医学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心还拥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硕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心理学硕士点,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作为WHO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之一,与世界各国的精神医学界进行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它是中国精神卫生领域实至名归的领头羊。&
  证明自己没疯,难吗?&
  一位精神病学家、三位心理学家、一位儿科医生,还包括一位20多岁的研究生、一位画家和一位家庭主妇,8个人假装自己是幻听严重的精神病人,&潜入&多家精神病院。结果,他们8人中有7人被诊断为狂躁抑郁症。被关入精神病医院后,这8个假病人的所有行为都表现正常,不再幻听,也没有任何其他精神病理学上的症状,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被医护人员识破。当假病人&澄清事实&要求出院时,医护人员都认为这些病人&妄想症&加剧,甚至还发明了一些精神病学上的新术语来描述这些人的严重&病情&&&&
  这并不是网络段子,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罗森汉恩博士于1972年进行的真实实验。近年来,国内也有&被精神病&的提法见诸媒体。最受关注的&精神卫生法第一案&中,现年48岁的徐为(化名),一个曾被鉴定为&患有精神分裂症,属于残留期&的人,在精神病院里已经待了十余年。其间,自认为无需再住院的他,曾尝试过以各种手段离开,但均以失败告终。后来,他依据《精神卫生法》起诉上海青春精神病康复院和其监护人徐某(其大哥)侵犯人身自由权。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驳回他的全部诉讼请求。&
  证明自己没疯,真的很难吗?&
  这样的问题,反映出公众与精神医学存在严重隔膜情况下的焦虑:一个人的身体患上疾病,他会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治疗;而要是精神上出了问题,他通常是不会去精神病院的,当然,除了担心招致非议、影响工作和生活,还因为人们认为精神病院是个让人&很不舒服&的地方。&
  那么今天的精神病院还那么可怕吗?不妨走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眼见为实:宽敞的门诊大厅、明亮的病房、花草点缀的院内广场,和附近的另两家三甲医院相比,从外观环境上看不出任何&异样&,有的只是更加优美怡人。走进&600号&,完全不必&压力山大&。&
  2015年4月的一天上午,当小美(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坐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诊室里时,记者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个看上去瘦弱高挑、内敛安静的女孩子,几天前曾在家里的垃圾桶里疯狂地翻找食物。&
17岁的小美在初中时曾经是学校体训队的成员,专攻短跑的她,自然小腿粗壮些,在遭到队友们的议论后,小美被深深打击了,从此开始狠命节食减肥,体重虽然如她所愿一路下滑,但由于用力太猛,她变得什么都吃不进,最终变成营养不良。正当家人带着她求医问药解决厌食和营养问题时,大约十天前,她突然进入另一个极端状态,开始暴饮暴食,就算胃里已经塞得非常难受,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吃东西的欲望。家人收走房间里的所有零食,她就偷拿钱跑出去买东西吃,甚至去翻垃圾桶。&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一边同小美和她的家人交谈,了解上面的故事,一边敲打着键盘,在电子病历上记录下她的各项指标:意识、定向、接触对答、感知、思维、躯体症状、自知力&&此外,学历、工作、婚育、病史、用药等状况也必须了解和记录。&你理想的体重是多少?&&你吃完东西会催吐吗?&&能不能尝试接受我们对你的饮食控制?&在大约30分钟的谈话中,医生完成了对小美的&精神检查&,她为小美开出抑制食欲的药物,并向其家人交代了合理的食谱安排,安排了下次的门诊时间。&这种从厌食到暴食的转变,基本上是情绪问题。&在下一个患者进来之前,医生只有不到10秒的休息时间,只能和记者说上这么一句话。对每一个初诊病人,对谈形式的精神检查一般至少要持续30分钟。从上午的8点开始,3小时里她接诊了14位患者,而这只是当天她的门诊挂号量的一半,午饭就和往常一样,在诊室里嚼个饼充饥。&
  当然,精神检查不只是对谈,还会利用一系列量表进行测评来辅助诊断;同时,身体的检查也是必要的,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等,都能作为诊断的参考;在几个小时的门诊里,这些手段记者都一一见证。同时,还有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这样的权威文本为精神科医生提供参考。&
  在这样的检查面前,就算&演技&足够高,还能装病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精神医学专家谢斌告诉《新民周刊》,精神医学不是巫术、玄学或者伪科学,而是一门现代医学;精神病的诊断指标包含思维、情绪、感知觉、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是一套复杂全面的系统。一个人可以在某一指标上某一段时间里伪装,但不可能在所有指标上一直持续作假,总有露出马脚的时候。&因此,有病装没病,或者没病装有病,在我们看来,都是很难的。&&
  为了保证诊断质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规定,必须要一个主治和一个副高以上级别的医生的意见达成一致,才能为患者确诊。在住院部,实行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主任/副主任医师的三级查房制度,加上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参与诊断。如此看来,不仅&浑水摸鱼&潜入精神病院&希望渺茫&,而且&被精神病&在医学上也几乎是办不到的。在这&人人都是精神病&的世界,并不是人人都&够格&住进精神病院的。&
  2002年开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平台上,建立和完善了精神科亚专科。如2003年成立的抑郁症病房,为国内首创,后改为心境障碍科;此外,老年精神科、儿少精神科、戒毒科等亚专科,都各具特色。2014年,上海首个精神科专病诊治中心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成立,专病诊治的范围涵盖心境障碍、早期精神病性障碍、老年精神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焦虑障碍及睡眠障碍,为各类情绪问题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服务。在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下,患者将在此得到越来越准确有效的诊治。&
  无数的未知,无尽的探索&
  在影视作品呈现的精神病院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对精神病人的电击疗法。这种古老的物理疗法现在依然在临床应用,对于伴有自杀自伤行为的患重度抑郁症、狂躁症患者,紧张、焦虑和木僵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有效。不过,今天的电击疗法已经有所改良,麻醉剂减轻了患者被电击时的痛苦,肌肉松弛剂让患者不再抽搐,心电监测设备也增强了安全性。只是,与其发明时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用电流引发患者的癫痫发作。&
  但是,这种疗法具体的生物学机制还没有明确,有些人认为它通过大脑改变血流量的模式,有人认为电击改善或平衡了患者紊乱的神经递质,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会对大脑起到像电脑格式化一样的作用,最新还有研究显示电击能刺激新的细胞和神经链路的生长。也就是说,医生们知道某些精神病症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但其中具体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还不清楚。&
  精神病目前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最早的药物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第一种精神药物氯丙嗪是从染料中合成的,而之后早期的精神药物也多是在偶然观察中发现的。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目前的精神科药物已经在症状可能的机理和现有的药物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合成。&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国内最早运用药物治疗精神病的机构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氯丙嗪从国外引进,国内对这类药物的特点和疗效尚不完全清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院长严和骎最早对氯丙嗪做临床试验。当时没有条件做药物毒性试验,就让男护士做饲养员,用空病房养了很多小白鼠,注射药物后看反应,做解剖,用基础的方法摸索。每当引进新型药物,严和骎总是带领大家先做动物实验,确定药效后,再投入临床使用。&
  如今,创新探索已经成为这家医院的基因。在精神药物的国产化进程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相关研究所、药厂配合,做出了扎实的贡献,例如在1958年研制试用国产氯丙嗪、1978年研制试用国产氯氮平。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约有85%的国产精神药物都是由该中心首先试用、提出临床报告,然后由药厂生产推广的。&
  1964年前后,中心开始氯丙嗪、泰尔登等药物尿定性试验,并克服基础差、设备简陋等种种困难与限制,首创精神科药物浓度测试。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首个精神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于2006年7月完成国家食药监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证的现场检查,牵头各类型药物临床试验152项,其中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25项。&
药物治疗的最大问题在于副作用,例如氯氮平会引起患者控制不住流口水、心动过速;含有镇定作用的药物会让人嗜睡和反应迟钝;对于双向障碍的患者而言,抗抑郁药物剂量过多会引发起更严重的躁狂,抗躁狂药物剂量过多又会让抑郁变本加厉,等等。有些药物的副作用甚至是致命的。近年来新研制的药物在力求减少副作用,但疗效和副作用可能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例如,氯氮平被认为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药物,但它的副作用太大,在目前的临床中已经较少使用;但是遇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时,氯氮平就成了首选用药。&
  精神病的病程长、复发情况多,许多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一般而言,服药3-5年是非常普遍的,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药。那么,精神病能根治吗?谢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进一步说明:判断精神病是否根治并不是以症状完全消失为标准的,只要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那么就可以认为已经治愈。&
  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不管是电击、经颅磁刺激等物理疗法,还是作为精神病治疗领域最主要方式的药物治疗,抑或是作为辅助方式的心理治疗,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方式的治疗机理是明确的。&
  将来的精神病治疗还能怎样创新?如何更精准地确诊?病因、发病机理该如何探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说,研究大脑的认知,或许是寻求病因的新路径。例如,已有研究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阅读文字时,眼球移动的范围明显比正常人狭窄,这有望成为诊断该病症的新方法和探究病因的新途径。&
  中心副院长宋立升提出,医院计划引进功能神经外科作为新的治疗手段,这已经写入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十三五&规划中。具体而言,准备引进的深部脑刺激手术,是在大脑的特定位置放置电极进行刺激,相对于脑内神经核团的毁损手术,这是一种对大脑无创的手术,对某些精神科疾病具有较好的治愈率。宋立升表示,在对这项技术考察的过程中,医院内部也有争议,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精神科应与神经科进行必要的学科融合,以更高效地解决精神疾病问题。&
  &临床要做研究。&院长徐一峰表示,精神病要建立&临床路径&,也就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在循证基础上来规范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目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经实现病历的电子化,并正进行影像和临床数据库的整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来挖掘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时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顺应潮流推出E-Mental Health系列服务,包括国内首个临床应用的智能手机APP&心情温度计&。E-Mental Health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接,推动基于评估的医疗。通过&心情温度计&APP,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精神疾病的症状自测,并且将来还能将测评分数与医院的数据库对接,让医护人员远程了解患者的状况。&
  怀着仁爱之心,伫立在疯狂里&
  &住进精神病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果按照这样的网络流行句式去搜索一下,几乎可以肯定地得到几篇长长的回答,以及遇上大批关注此问题的网友。原因正和精神病的病因一样:未知。&
  &关、押、捆、绑&的历史早已远去,但为了对患者的&三防&(防消极、防冲动、防逃跑),精神病院的大多数病房是与外界隔离的。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境障碍病房,病房与外界之间由透明的玻璃门隔开,每个房间的窗户外也都没有栅栏,不过窗户只能打开一小点。亲友来探视病人需要经过医护人员的检查,以免带入细长、尖锐物体等违禁物品。为防止病人逃跑,医生护士在病房里穿行时需要随时锁上病房与外界相通的门。&
  《新民周刊》记者走进病房时正值探视时间,除了少数一两个病人被束缚带约束在椅子上之外,大多数病人都在自由活动,有的在走廊上散步,有的三三两两聊天,有的拿着书本仔细阅读。记者和护士经过病人身边,有人会非常有礼貌地再三打招呼,有人会呵呵地微笑,还有的会上来搭讪。护士说,用束缚带约束的病人通常是有躁狂或冲动症状的,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他们自身和周围其他人的安全。症状减退后,就会让病人自由行动。病人可以在病房里自由活动,这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护理部在全国精神病院带头实行的。1984年,中心组织部分病人去杭州旅游,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从1985年开始,根据实际病情允许,病人可以戴手表、听自备的收音机、穿自己的衣服、带毛线来病房里编织等,而这些在精神科病房里曾经是绝不允许的。&
  眼下,心境障碍病房里的病人们不仅可以自由活动,还能在位于病房中部宽敞的&食堂&吃饭、看电视、打牌、给外界打电话,还能在活动室里用电脑看视频。开放护理是一把双刃剑,给病人更多的自由和舒适度有时意味着护理难度的增加,这对他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目前病房里每一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浴间,病人的住院体验提升了,但护士的工作强度明显上升。以前使用公共卫浴时,护士只需要盯一处地方,现在需要每间都仔细检查,因为卫生间是病人最容易有自残自杀等消极行为的场所。&
  &病房里的护士,还没有没挨过病人打的。&一名护士长告诉记者。有些病人动手前没有任何征兆,前一秒还是笑嘻嘻的,下一秒就可能一巴掌狠狠扇在护士脸上。挨打之后虽然委屈,可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吞。尤其是新护士,缺乏与病人的沟通经验和判断能力,更容易成为病人暴力的受害者。在重症病房里,这样的危险就更大了。病房的医生告诉记者,这里的病人有的是暴力倾向严重,&一人单挑五个警察&,被五花大绑送进来的;有的是年龄大、住院时间长达十几二十年的病人,通常还患有身体疾病,病房里还要承担一部分综合医院的治疗任务。重症病房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唯一设有两个医护办公室的地方,其中一个位于病房内,靠近病人情况较重的一级护理病房,就是为了随时以最快的速度应对突发情况。&
  精神科病房的医护人员面对的情况也许是各科医院中最复杂的了。护士说:为了防病人自残,病房规定病人不能用耳机等长条状的东西,但有的病人会把裤子或者塑料袋搓成长条绳索用来上吊,总不能不让他穿裤子、不给他用塑料袋吧?!有的病人有被害妄想,在医院待过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得病就是医生护士害的,出院后还会来找医护人员的麻烦,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相反,有的病人会对护士产生钟情妄想,不仅自己喜欢上了护士,还认为护士也喜欢自己,出院多年后还来医院找寻当年护理自己的护士&&&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自身也面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高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文明办、工会联合建立&心灵驿站&,为护士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和成员心理督导,倾听她们的困惑,帮她们倾倒&心理垃圾&,帮助新护士适应工作环境和节奏,被上海市卫计委评为&人文关怀,医务职工心理疏导&优秀项目。&
  整个住院部,气氛最为轻松的是心身科病房,这也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唯一的一个开放式病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病人不用穿病号服,也没有携带物品的限制。这里的病人主要存在抑郁、焦虑、强迫、睡眠、饮食等障碍, 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活动室里,几个病人正围坐着打麻将,旁边还放着乒乓球桌和电视。病房的走廊上挂满了病人创作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仿佛此处不是精神病院,而是某家艺术馆。&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里穿行,时不时能遇见医学院的实习生或者前来进修的医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拥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硕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心理学硕士点。中心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养,并开展全科医生培养项目。并且,受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心每年举办全国精神科医师、护理进修班和研修班等继续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精神科医疗、护理骨干。&
  国内最具权威的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机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培训中心于2002年底在此成立,中心每年举办&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 &中德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中美认知行为治疗&以及&结构式家庭治疗&等连续培训项目,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国内外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知名专家与大师应邀来此讲学、授课、展开学术讨论,中心建立的&东方精神医学论坛&已形成品牌。&
  &从本科教育开始到职业的终点,我们为精神医学的专业人士提供全程的教学培训服务。&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说。&
  全程抚慰心灵,打造心灵家园&
  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并重,是现代精神卫生中心发展的先进趋势。紧邻&600号&的零陵路604号,是隶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这是最早在精神专科医院设立的独立心理咨询中心,主要为各类心理障碍患者及受心理困扰的来询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它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心理治疗与咨询门诊,2014年,心理咨询门诊约24.4万人次,心理治疗约6700人次。&
  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的&上海市心理健康热线&,是上海市最早设立的热线电话之一。从2008年12月起,与&上海市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合并为&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12320-5),继续为上海市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促进服务。&
  如今,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创立的上海市社区精神病三级防治网络,被誉为&上海模式&,得到WHO的高度认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院长粟宗华是&三级防治网&最早的倡导者。1956年,上海市协调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组成上海市社区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并将当时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第二医学院(现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科的技术骨干力量调入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使医、教、研汇成一体,成为全市精神病防治的技术指导中心。1958年,粟宗华受命组织开展全市一千万人口的精神病普查,继而在郊县农村开办精神病疗养村。上世纪70至80年代,精神病人住院难一度是中国精神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在导师粟宗华的倡导下,严和骎继续落实各区精神病防治站的建立工作,每一个防治站里设有几十张床位,并逐渐在这个基础上,扩建成区级精神病医院,后来,街道、居委普遍建立精神病人监护组。&
  作为上海市疾控中心精神卫生分中心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第三级网络,各区级精神病医院是第二级网络,街镇的康复站、工疗站是第一级网络。精神病社区&三级防治网&既包括专科医院,又涵盖基层机构,对精神病人从医院内到医院外都有系统的治疗、照顾措施。&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要做的不止于此。几年前,国内有一本名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畅销书,在这本对精神病人的访谈笔记里,描述了许多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甚至料事如神、对万物洞若观火的精神病人,在这些文字里,精神病人和天才、&大神&只有一线之隔;无独有偶,美国2001年出版的《雅致的精神病院》一书中,作者介绍的麦克林医院,被称为美国的&贵族精神病医院&,这座百年医院闪烁的人文之光,甚至让某些患有、患过精神病的诗人、艺术家、学者以住进麦克林为荣。中美两国的文字都在述说这样的事实:精神病人的素质决不可小觑,精神病院的职责不能只限于医疗和护理,而要转为充满人文关怀的全程服务。&
  &让患者痊愈并回归社会、回归生活,这个任务应该由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角色组成的一个完整团队来完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说,以前,医生和护士做了上述团队里的太多&兼职&工作,而现在这些角色的专业化、为患者服务的团队化,正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发展方向。例如,中心现有一名毕业于德国、拿到硕士学位的康复师,采用的音乐疗法并不是简单地放放曲子就行了,而是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不同的人在康复的不同阶段所适合的音乐都是不一样的。而中心已经有专职的社会工作者,将来会培养更多,他们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为他们做求职咨询、联系用人单位等。&
  在精神医学人文之光的闪耀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疾病康复、预防、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以中心为代表,中国精神卫生事业进入了脑神经科学、预防、和&生物-心理-社会&全程服务时代。&
  普洒仁爱八十载,慈心济众铸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WHO&人人都需要精神卫生&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发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这个心灵的抚慰者,会成为梦里的&伊甸园&。那里没有恐惧,那里无需嫉恨;那里芳草萋萋,那里莺歌喃喃;那里有天使的呵护,那里是心灵的家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婷婷 选发)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网友昵称:
评论内容:
家常养生粥
作者:“家常美食丛书”编写组 编
摘要: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最全面、最深入的菜品解析,营养知识,烹饪技法,厨事窍门,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倾力打造出让你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
定价:24.8元
现价:15.3元
· · · · · · · · · · · · · · · · · · · ·
自2014年3月起: 王节发文467篇,平均点击242次 陈璐发文1355篇,平均点击113次 余海发文1324篇,平均点击106次 吴婷婷发文1174篇,平均点击87次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 — 信息技术部 —
&&&&&&&&Copyright & 2011,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精精神障碍能治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