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可以连北邮校园网的校园网吗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用心去生活……
北邮经管学院吕廷杰:“封闭”苹果 寿命不超8年(2)
第五节&&吕廷杰:云计算将带给世界新的产业革命
未来世界的变化,核心是服务模式的变化。吕廷杰认为&云计算&的出现,将带给世界一种新的产 业形态的革命,信息整合及平台共享是未来IT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云计算将促成更多服务产业的出现。而对于通信行业的竞争力问题,他表示少打价格战、做好 差异服务,企业的竞争力自然会增强。
网易财经:近几年有一个词叫做云计算特别的流行,刚才您也提到过您在云计算方面有一定的研究,那么您能给大家形象地介绍一下什么叫做云计算吗?&
吕廷杰:云计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83年sun公司最早提出了所谓的网络就是计算机这样一个概念,它的背景后来又被亚马逊公司不断地加以论证,后来谷歌公司又正式提出了所谓的云计算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概念。&那么这个过程,今天我们看一下,我们的信息化发展到今天,首先它应该向更多的平民普及,在企业的信息化中,应该更多的向中小企业普及,我曾经做过调 研,有些小的服装厂、小的榨菜生产厂,他们很想用信息化手段,因为他们知道用了网络的方法可以把他们的东西卖到全世界去,网络是没有疆界的。&可是他们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榨菜厂、服装厂谁懂网络啊?谁懂计算机啊?&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信息化越发展越应该向低层普及、消除数字化鸿沟最需要的那些人群普及的时候,而那些人做不起,他也不懂怎么做。&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以我们个人为例,我们今天买一个电脑不能马上就用,你要装这个软件、装那个软件,设这个参数、设那个参数。&你买一个智能手机,上面有很多功能,我相信你一定会先找周围的同事问你都用了什么功能,这个功能怎么用?从哪下载啊?怎么弄?我们都会很烦。&那么很多人讲云计算,都是计算机专家讲得很深奥,容易把大家都带得云山雾罩,通俗地讲它是一种计算机服务模式的变化,核心思想是在服务模式的变化,它是什么概念呢?&以我们刚才讲信息化的例子而言,我们很多人很简单地就是想用那些网络和计算机能提供的信息服务,再通俗地讲我们就是想喝牛奶,可是今天的信息化解决方式是什么呢?&你想喝牛奶是吗?先去买头牛,然后还要学会怎么养这个牛,早上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什么时候挤奶,病了怎么办?&就是我们自己要先打点我们的电脑、手机,我们都必须会整它,你不会整它牛奶你就喝不着,那这就太烦了,这是有悖于信息化的这种普世化的概念,所以人们提出这个概念。&同时也带来一个很大的浪费,我们人手拿一个手机,谁要是用信息化都得弄个电脑、都得弄个pad,好像我们就很浪费,你注意到了吗?&你说现在我在接受采访,我的电脑就在那闲着,它这个计算资源完全可以被别人去利用,谁要是现在急需计算资源,迅速要计算点什么,我的CPU现在闲着呢!&就是这种又不能共享,它带来大量的浪费。所以人们就想能不能有一种共享的服务方式?然后我们让大家享受信息的服务变得简单起来,我再通俗地讲就是以后你只需要喝牛奶,不需要买这个牛,也不需要学会怎么养这个牛。&云计算的概念就是今后我们拿的手机也好、pad也好、桌面的电脑也好、笔记本也好,无非是大小不同的液晶显示屏,我们一开机就上网。有人专门帮我们管理软件、管理我们的数据,网络就是计算机。&因此在那个时候我不受我的电脑的存储量是多少的限制,而且不受我这里存了哪些服务的限制,我想要什么服务有什么服务,我想要多少存储就有多少存储,因此这些存储都是大家共享的。&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行业,叫数据的银行和软件的银行,也就是像当年银行业的产生似的,会出现这样一种产业,它帮我们管理数据、帮我们管理我们的软件。我们开机就在网上,去访问我们的那些软件,我们喝牛奶就行了。&不需要买这个软件和装载这个软件的所有硬件,只需要有一个跟网络的接口就行了,这就是未来云计算最终极要实现的目标。&当平台成为服务的时候,为这个平台提供各种存储、传输、计算能力的物理设施也就成了服务,这就叫基础设施技服务。&未来的现代服务业就会产生软件技服务、平台技服务、基础设施技服务等等这样几个层面上专门和信息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我们大家就变得非常简单,喝牛奶就行了,不需要去养牛了,这就叫云计算产业。&
第六节&&吕廷杰:没有创新企业就只能打价格战
网易财经:那您觉得就国内来讲,通信行业算是一个创造力和创新性比较强的行业吗?&
吕廷杰:我首先给你几个数据,在全球的范围内,大家一直在疑惑一个问题,就是通信行业,尤其是传统通信行业还有多长的寿命?&甚至于有很多倡衰的文章我们都看了,我有一个数据,其实我讲课的时候有,在过去三年全球申请的专利中,接近60%是跟信息技术、信息产业、通信产业相关的,非常高的比例,而在这60%的专利、科技创新中,又有将近一半是跟通信产业相关的。&这就是说这个产业有这么强大的创新能力,所以它远远没有走到衰落的时候,请相信我的这一句话,因为我们看这个东西,绝对是看你的创新能力,你有这么快的创新能力,吸引大量的投资。&就像新的领域投资,因为钱是趋利的嘛!钱是要挣钱的嘛!它就有机会嘛。&再回到我们中国,反观我们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比例比国际低得多,所以这个里面我必须说中国的通信产业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是相对低的。&我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学习、进修过,贝尔实验室是谁的?是原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它是世界最著名的IT技术、信息技术的一个实验室,但是它是美国一个通信公司的,我也到日本的横须贺参观过日本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NTT公司的横须贺的研究基地。&它们的企业挣了很多钱以后会把很大一部分投到它的研发上,它对这个产业是有巨大促进作用的。反观我们国内,我必须说我们无论是跟国际上的通信行业的专利数来相比还是跟我们在国外的同行的那种对研发、对研究机构的投资来比我们都差得太多了。&这是我们所有的运营商应该努力的,所以我们经常看运营商在打价格战。&我们今天用一个商学院的分析方法,企业竞争无非三大手段:第一个是价格竞争,价格竞争不是不可以做;第二个是差异化竞争,或者我们叫做非价格竞争类的,就是服务的差异化、产品的差异化;第三个就是目标聚集,&企业为什么打价格战?&原来民航、原来我们通信业都打价格战,因为它太同质化了,你卖什么我卖什么,没有区别,那么怎么去做出区别来?怎么做产品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创新嘛!这就可见只要企业在打价格战,我就可以断言你的创新能力是不足的,那么他们宁愿去打价格战。&把自己做到最后整个行业的收入水平在降低,他们不愿意去投更多的钱做更多的研发、为社会提供更多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等等这些东西,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其实这个还可以带来更活跃的市场。&我在我们的课堂中都是直言不讳的,因为我们的学员很多来自这个行业,直言不讳的谈出这个问题,我说你们如果走到领导岗位,你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创新的投入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是一个有良好收益的。&我们会拿数据向他们证明,所以他们需要证实这一点,应该说我们评价起来他们的创新能力,无论是横向在国际上比还是跟我们自己来比都是相对比较多的、比较差的。这几年有提升,但是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所以这个是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七节&&吕廷杰:若苹果产品不革新策略&寿命不超8年
对于时下很多人疯狂追捧的&苹果&产品,吕廷杰相当的不以为然,他认为所有的消费者其实是被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利用了,它们的创新根本就不是实质上的 创新,也不是真正的平等的用户体验,它们用的是一种&宗教式&的营销手段在做的一种消费绑架,其封闭的文化更是不值一提。吕廷杰还认为,苹果公司如果不改 变其经营策略,其衰败之时超不过八年。&
网易财经:您刚刚提到了乔布斯个人的魅力,那么就苹果公司的产品,我们就拿iphone5来说,您认为iphone5较前几款产品是不是创新能力上面有所下降?或者说您认为苹果的iphone系列产品如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吕廷杰:我刚才讲了乔布斯真是有很多的创意和创新,但是我也不瞒你们说,在某个网络公司3G频道开播的仪式上,那是几年前了,我自己是第一个说苹果的产品会非常的流行,会达到一种街机的状态。&我当时就断言,但是它的寿命不会超过八年,我说它是短命的,它不会长久,你们记住我这句话,我对这个行业做过很多预测,不幸都被我言中,因为我是做过理性分析的。&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我估计很短时间我们的课程中是要详细地展开来谈这个例子的,首先我们说它成功之处在两点:&一个就是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过去做手机的人比如说诺基亚迅速走向衰落。它总是认为在硬件技术上的领先是可以引领这个市场的,它也曾经成功过。&那么今天你拿到苹果的任何一个终端,无论是pad还是手机,你拿一个测试,你会发现它里面硬件的配置都是远远的要差于其他的竞争伙伴的。你拿它的pad和新出的微软的上网本比一下,你看看里面的配置、芯片的速度。&除了显示,它的显示是很好的,它为什么把显示做得好?这就是它最重要的一点,它在里面是做了客户体验优化的,它非常注重跟客户体验优化。所以你上苹果的东西你并不感觉它的设备的配置很低、芯片用的都是比较低层次的,不感觉到。&因为它做了很多体验优化,它把很多东西优化过了,所以人机界面是非常友好的。&但是这个不是它主要的,最重要的它是站在这个角度,他认为客户在应用上的体验是更重要的,所以他开创了像App&Store这样一个应用软件的销售平台。&这种平台使得我们愿意去购买苹果的手机,为什么?因为它同时伴随了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就是说我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一个专属的系统,我的IOS操作系统只在我苹果的手机上装,我的App&Store只能在我的IOS的平台上运行。&这样的话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其他的手机厂商,你买了它的手机,是不可能享受到苹果的App&Store里那样良好的应用的。&就好比说我开一个餐馆,我是一个火锅店,但是,不是谁都能来吃饭,你想来我这个餐馆吃饭。对不起,先到马路对面那里买我专用品牌的火锅。必须端着我自己家的火锅,你才能吃我这个火锅店的东西。&也就是说你想看我的App&Store里面的东西好,你必须买一部苹果的手机,别人家的手机到我这一律不能用,这是它的所有的商业模式。&那么这个模式会导致它短期的成功,但是用苹果的人,它把你训练到熟悉它的操作系统,它培养你,你就被它的操作的界面、操作的习惯统治,它统治你的核心是在哪呢?&它让它的上面的应用最丰富,它的人机相互非常流畅,除了它进行自己系统的客户体验优化以外,因为它所有的开发者只需要适配这一款手机。&所以它变得异常的简单、异常的流畅,所以它有它的成功之处。&但是它的问题在于它的封闭性,我经常讲这个例子,乔布斯我们会看到,一个是他在商业当中的创意,一个是他个人的魅力,其实他是一种宗教化的营销。&我们在我们的课堂中都会讲,这是一种宗教化,这是很罕见的一种宗教化,为什么说是宗教化呢?我们举例子,乔布斯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他的东西依然如此畅销,很多人居然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会想起乔布斯。&我敢说你们在座的谁买一个苹果的东西,你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乔布斯,什么情况下会说一个人已经都去世了,大家还在把他念念不忘,除了宗教,一个不在世的东西还会存在。&这种宗教化的影响我不再展开了,这里有很多细节,至今它能影响到可以让今天的年轻人为了买一个苹果的终端,让男孩卖肾、女孩卖淫,它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宗教别人是做不到的,这是它的第二点成功。&所以我们说它在营销模式上有成功,商业模式上又有创意,所以导致了它的成功。&为什么不会长久?&它的所有的应用都是在应用层面,它在核心技术上是没有专利的,所以这一点会严重的制约它。&乔布斯的文化它会衰落,就是因为它不是IT文化,IT文化是草根文化,而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文化,他是把所有人都不看在眼里,你们都是跟随者,永远是我的追随者,我是老大、我是英雄,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那是什么东西?&他把他贬的一钱不值,你可以想象这个人为什么曾经离开过苹果?其实他有很多人格上的缺陷。这样的话就导致他的文化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IT文化、草根文化,是普罗大众的文化。它不是,它还是传统的精英文化,它是让你们成为它的跟随者,在文化上它本身是冲突的。&然后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拒绝接受别人的文化,你们电信是没落产业,不要跟我谈,而电信文化是什么呢?是共享文化。&我们再通俗地说,三星开发了一款非常高效的发动机,那么这个东西谁买发动机?你我会买发动机吗?&没用啊!有一个叫苹果的公司冒出来说这个东西好,我就把它做成一辆宝马汽车,好了,这个车可卖好了,又有范儿,开出去性能又好,然后三星一看我的发动机做这个东西好啊!它就仿苹果,确实在早期它就仿苹果做了这些东西。&苹果反过来说你怎么模仿我?所以就起诉它,在荷兰和德国就严禁销售三星手机,裁决的结果就是这样。&那么在三星看来,你苹果的那些创新,你那个东西一钱不值,因为你已经用了我的专利了,如果你不让我用你的,那么好,请你把它的通信模块拿来,你只能做随身听,你是不可以做通信的。&因为你没有任何通信的技术,苹果说那我买你的硬件了,你已经得到回报了,我为你那个东西付钱了。所以苹果想说它不用三星的东西是不可能的,有一天三星给它断了,它就死定了。&所以苹果去年就想出iphone5,为什么变成iphone4s,因为当时它内部有一个争论,因为我们不做通信行不行?&我不跟你玩了,那我就不做了,我做IT为上网电视用,用wifi的方式,所以苹果如果不去在通信技术专利上有所创新的话,仅仅是在应用层面的话,它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没有一项流行的东西寿命会很长的,记住我这句话,当年满大街都是喇叭裤,今天还有人穿喇叭裤吗?&所以你就凭我这个,我们还是从商业上会给你分析,苹果的日子不会太长了,它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这跟它的创新没有关系,这是一种规律,寿命周期的规律,你看它的ipad迷你就已经卖得非常差了。&而iphone5虽然现在大家都抢,很多拿到的人觉得有多少创新在里面呢?&有多少完全不同于原来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改变在里面呢?已经没有了,这种体验大家越来越淡化,所以苹果的寿命不会太长,但是除非它有更新的创新,因为它原来是有这种能力的。&
网易财经:您刚才谈到过您曾经到美国和日本去进行留学和访问,您认为这两个国家在创新的特点上有什么区别?&
吕廷杰:这两个有很大的异同,首先我觉得美国给我们一种感觉,它的这种创新的培养是从娃娃抓起的。&我们也有很多亲属自己到美国的大学读书,你会发现有的时候班上考前几名的不是中国的学生就是印度的学生,可是有的时候老师在期末的时候并不会给你A,我们就会说为什么你不给我A?&我考试每次都是100分,我都是前三名,老师说因为你在课堂上不跟我互动。&我们到幼儿园去,我们就发现美国人为什么会培养出这种性格?就是什么地方都提出一个质疑,总是要质疑你,或者说非常发散性的思维,怎么来的?&一个老师正在带孩子们做练习,拿起一张白纸,用一个红的签字笔,然后画了一个大圆圈,说这是什么?&小孩举手了,说这是太阳,然后说正确,OK,奖一个铅笔,然后说这是月亮,也正确,没错啊!&然后奖一个饼干,然后说这个是蛋糕,也正确。就没有唯一的答案,就鼓励你去说话。一个小孩站起来了,老师,这是一张纸。&我发现那个老师愣了一下,但是马上说也正确。&因为我画了一个圈是吸引你们,但是我拿的就是一张纸,他说这是一张纸没错,也正确,这让我很吃惊。&所以他轻易的不否定这些小孩,所以从小小孩自信上不会受到打压,他就有一种欲望,他要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日本人包括我们东方人都不具备的,所以这种能力是从小做起的。&第二个美国的特点就是它的投融资渠道十分发达,美国很多学生读到一半辍学,原因就是他真的学习了一些东西,年轻人思维发散,他有很多想法,真有人就给他投资,所以就像比尔&盖茨这种人就会读着一半大学就不读了。&但是在我们国家,我们发现无论是几个教授推荐,怎么说去给他融资都很困难,你说让几个毛孩子拿这个东西,从我这拿几百万走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年轻人创业其实是很难的。&在年轻人的培养上,日本也相对比我们要好,而中国的投融资渠道,我们现在有大量的闲钱,炒完了大蒜炒什么?&我们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投资氛围,这里面跟我们的信用机制等很多东西有关系,我不详细讲,但是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有良好的创业,他们有时候需要钱也不多,他们也很有想法,想干事业。&
第八节&&吕廷杰:最钦佩的企业家是&经营之神&王永庆
吕廷杰认为企业家最应具备的三大素质是&胸怀、眼光和毅力&。华人企业家里,他最钦佩的人是 有&经营之神&之称的已故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一个草根平民能做到如此多的社会成就,不仅仅为自己的事业,还有社会责任,是楷模中的楷模。对于这些年来 的管理工作,自己最大的感悟就是:坚持自己的特色就是自身最大的竞争力。
网易财经:吕院长,您最欣赏的企业家都有哪些呢?&
吕廷杰:我觉得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至少具备三大素质,第一个就是他的胸怀要能够容忍,就是这种胸怀,所以我觉得第二个特征就是他的眼光,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家做得很好,但是眼光不够,最后企业也是发展乏力,所以说这种眼光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惠普公司的那个女总裁之前有一个总裁在美国打出一个广告是他亲手写的,我当时正好在美国,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它叫&未来虽远,我们的目光更远&,这就是一个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第三个就是他的毅力,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其实他们都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你光看见他成功了,其实没有看到他背后的艰辛、努力和他那种坚持下来的毅力,这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觉得从这三个角度,我最欣赏的企业家是王永庆,我分析过王永庆,他从非常平民化的一个人干起,然后事业经历过那么多的挫折,他的包容性、他的眼光和他的这种毅力是企业家的楷模。&所以我觉得我有时候也是跟我们的学生分享,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且从这个看法中本身又体现了我们学员的性格,我们也会告诉他其实你应该站在什么基点来看这个问题,当然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的模式,但是我还是比较欣赏王永庆的。&
网易财经:那您做执行院长这么多年,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吕廷杰:北邮这个学校本身是有特色的,我们多年在竞争中、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中我们发现只要我们失去我们的特色,我们就缺乏竞争力。&我们只要是抓住我们的特色,我们就有了良好的发展的机会,首先我们是确实要入主流,要看国际上怎么做。&因为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无法跟一些综合性的大学综合性的去媲美,所以我们走特色我们会有比较优势。&所以我们也把我们近几年定位我们模仿的对象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它是一个以高技术为领先的这个产业的一个商科的教育,所以跟我们很接近,我们也把它作为一个学习的榜样,这个就应该说是特色,是我们最大的体会。
北邮经管学院吕廷杰:“封闭”苹果 寿命不超8年(1)
作为新中国培养邮电通信人才的摇篮,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纵横50多年,打造中国通信行 业的&黄埔军校&。他们如何被称为&新一代IT精英的摇篮&?又如何培养未来中国乃至世界信息通信产业领域的商业领袖?他们对办好一所商学院有什么样的见 解?办学需要转变什么样的思维?如何看待苹果公司的产品?怎样去理解商学院的浮躁?
网易财经专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吕廷杰。问答商学院,精彩为您解答!
第一节&吕廷杰:要培养好学生&需转变原有的垄断思维
对于国内大企业来说,垄断已是一种非常惯性的思维。吕廷杰认为,这种思维是必须要去改变的,商学院的责任也在这里。培养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的开放意识,在商业上完成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也有很大的意义。
网易财经:欢迎做客网易的《问答商学院》,北邮经管学院自建立开始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被誉为新一代IT精英的摇篮,您能谈谈这50年来北邮商学院的发展吗?&
吕廷杰:首先北京邮电大学的前身叫北京邮电学院,是1955年成立的。当时这个学院成立的时候,实质上有三个系,主要的师资来自于原来天津大学的电机系、然后重庆大学的基础部、清华的一部分老师以及当时应届毕业的上海交大的一部分老师。&而当时的三个系就是有线通信系、无线通信系和工程经济系,应该说当时那个年代在北京地区的高校中,据我们查高校的历史,查到只有三所学校有这种经济管理类专门的系,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是北京邮电学院、一个是原来的北方交通大学。&那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仿前苏联的模式,苏联的专家都在这几个大学里。&那么人民大学侧重于一般的工业企业,它的经济问题、它的管理问题,那是制造业。而我们看到通信业和交通运输业,比如铁道服务业,它都是服务业,它有它非常独特的一些运作的特征,&所以它有一种所谓的半军事化的管理特征,到今天为止,铁路也好,通信也好,像军队一样,并不是当地地方政府管理的,所以考虑到这个产业特殊的情况,当时苏联专家就建议在北方交通大学和北京邮电学院分别建立工程经济系,去研究这两个特殊行业的工程经济管理问题。&所以文革后我们的工经系就恢复成了管理工程系,再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经济管理学院。所以应该说我们的历史是跟北邮的历史一样长的,这就是我们的发展历史。&
网易财经:那您是哪一年来到北邮工作的呢?&
吕廷杰:我是1978年大学本科考到了北邮,当时我是学无线通信的,然后在无线电工程系,毕业以后我就自己对管理感兴趣,正好它恢复了原来的老工经系,叫管理工程系,招研究生,我就考到了管理系的研究生。&所以应该说除了中间这种在国外的学习经历以外,我本人所有的关系基本上一直是在邮电大学工作,入学是从78年跟北邮结缘,工作是从85年,所以说确实是跟北邮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网易财经:北邮的EMBA和MBA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然后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邮电方面的EMBA和MBA,你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吕廷杰:应该说我们在办MBA的过程中和办EMBA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挫折、有过失败,我们也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其实我们特别愿意和很多兄弟院校分享。&我们早期办MBA的时候,我们本着一个态度就是入主流,我们没办过,我们原来又是一个垄断行业,现在要讲市场营销、要讲品牌、要讲战略、要讲竞争,所以我们就引进师资、我们引进课程,向别人学习,我们叫入主流。&但是在那个时候,我记得第一次国家进行MBA评估的时候,曾经北邮就列入了黄色预警,比如说招生的生源不是很好,我们的电信运营商很多人要读MBA,但是他要读他跑到清华、北大、人大去读了,他为什么要读北邮呢?你的牌子好像不如人家那么响等等这些问题。&后来我们把这个做了调整,突出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特色,我们这个行业特色,后来我们的MBA招生迅速的好转,因为在国内能够把这个行业的问题说清楚的我想北邮应该首屈一指。&
然后办EMBA的时候又遇到同样的问题,然后我们又突出了我们的特色,而且我们打出了一个概念,就是通信行业它不等于IT产业,我们自己搞通信的老把自己说我们就是IT产业,你是IT产业中的一部分。
而且你需要把你原来的那种电信思维转到IT思维,IT的那种开放性的思维,而不是垄断的思维、而不是肥水不落外人田的这种思维等等。
在商业上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而通信业也实实在在的在向IT领域转型,我们看到以前它就是解决人跟人的通信,现在它要解决人们和计算机服务器的通信,比如说他点击网易的网站,他在跟你的服务器通信,带来很多的问题。&他要用手机去通信,那么这种不是一个技术上的转变,像web1.0的的模式下,就是大量的内容被放在网上,不是你给我看什么我看什么,而是我可以选择我自己想看的东西,到web2.0,我还可以有微博这种形式把我的观点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因此我们每个人成了信息的源头、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又成了信息的推动者,像这样新型的网络模式,它是一种非常开放、非常草根化的。&而运营商迅速地成为一种平台,你不再是主角,你只是搭了一个平台,唱戏的都是所有的网民,就变成了这种,我们叫做社会化媒体的形态。&所以他们就很不适应,很不适应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从它的电信文化,因为我们是过来的,我们就看你应该怎么向IT思维去转变?&你的经营模式怎么做?所以我可以有信心地、有自信地说,在这个领域能够讲得最透的是我们的MBA和EMBA的课程,很多人听了我们关于电子商务的课程。&听了关于IT产业发展战略或者说发展动态方面的讲座以后,认为北邮是这方面讲得最清楚的一个学校,所以现在我们的招生并不是很困难。&
第二节&吕廷杰:港科大商学院成功原因就是加强国际化
网易财经:我看北邮的经济管理学院在国际化方面还有一些相关的动作,然后好像国内的一些知名的商学院都喜欢找国外的一些商学院进行合办,是不是这种中西合并模式是现在中国商学院办学的基本模式、基本配置?还是您认为真的是我们有这个必要和国外的商学院进行合办?&
吕廷杰:应该说MBA和EMBA的这种教学体系本身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中国搞市场经济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向国外学习肯定是一个捷径,我个人认为。&所以大家当然都找很多国外的名校进行合作,主要是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办学理念和办学的方式,教育部也是鼓励这种做法的,我认为这种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这么说,我们看到很多例子。&比如说香港科技大学它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大学,而它的EMBA又比香港其他的大学要来得晚,因为它的学校本身就年轻,可是居然它的EMBA做到了全球的第一,这两年评价都是第一,它靠什么?跟美国西北大学合作。&所以我们感觉到跟一些国外优秀的商学院的合作,对于迅速提升商学院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到今天为止,我们应该说我们在国际合作上相对其他兄弟院校我们做得是比较差的。&们这是客观地暴露一下我们自己的家丑,我们这几年努力在做,但是真正打开局面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我们现在一个是跟法国的里昂高等商学院搞了个合作,法国里昂高商本身是国际三大认证中的欧洲认证,原来它的学院就是欧洲认证的主席,它在欧洲的排名是第三位的。&在国际排名也都是非常靠前的商学院,所以我们引进这个优秀教学资源,报到教育部审批,教育部非常痛快地就批了我们。&
第三节&&吕廷杰:办好一个商学院可以有速成方法
吕廷杰认为商学院是可以速成的,一个好商学院不仅要商业化,还要产业化发展,但不代表可以盲 目建设。上海交大安泰与香港科大商学院就是其中代表,他们分别走出了自己的快速办学模式,可以看到的是北邮经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对于有人批评商学院建 设的浮躁,吕廷杰直言不讳这种浮躁也是社会的需要。
网易财经:我们看到资料说在2055年,也就是北邮经管学院建院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建立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商学院,相比其他很多商学院来说,这个时间稍微显得长了点,您觉得确实需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吗?&
吕廷杰:客观地说我们是努力向更短的时间去发展,但是我们一直纠结在一个问题上,这是别的学校可能没有特别注意的,但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我刚才讲了,北邮的经管学院的前身,很多老专家都是苏联专家带的副博士,都是干什么的呢?&工程管理和技术管理,我刚才跟你强调了,换句话说我们认为管理的对象不光是企业,还有工程、还有科技,比如说华罗庚老先生推的统筹法、钱学森老先生推的系统工程,那都是管理问题。&它不是科技问题、它不是技术问题,它是管理问题,但是它是面向工程管理和科技管理的这种方法论。北邮原来长项在这。&今天我们中国大量的经济管理学院等等商学院化,这是一个趋势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而商学院化能挣到钱、能招到学生、能办MBA、EMBA,这没有错,因为这种杠杆就会指导人们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我们说我们不想丢掉我们传统上强势的领域,那么我们又不想盲目地把学校做得很大,不想盲目的扩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就是北邮的地方很小。&你们来到北邮发现北邮的地方很小,北邮实际上是一个并不大的学校,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办学资源是有限的,你盲目扩张搞一个经管学院比北邮还大,没有这种可能。&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做了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就是说我们在商学院的这个学科中,我们希望它能够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但是我们觉得我们有一段路要走。&因为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让我们所有的师资都投到这一个领域,我们还想把那几个平行做下来,因此我们就给了一个比较相对保守的,但是我们不排除还是在努力尽早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尽早实现。&
网易财经:那您如何看待其他商学院把这样子的目标定在十年内的范围呢?&
吕廷杰: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发展最快,也是国内现在一直排名很靠前的就是上海交大,我跟它的老院长王方华院长非常熟,通过它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商学院的速成是可能的,为什么?&我刚才讲了香港科技大学,居然它的EMBA在几年之内成了全球第一名。他们PK过了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它的项目主任就是我的(前)同事,北邮经管学院毕业的徐炎(音)教授。&所以我也有跟他短暂交流,他有一种感觉,引进优秀的国外教学资源是可以速成的,如果我有足够的资源,有足够好的待遇,我们也愿意就在这一个领域投入我们的所有资源去做大。&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我并不认为很多学校说我们十年建成这样的学校是冒进的,并不一定,因为有案例在先,我们看到成功的案例,所以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网易财经: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张春院长认为中国的商学院建设有一些浮躁,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吕廷杰:因为社会发展很浮躁,高校不是一个跟社会脱离的,它必然要反映到高校中,同时社会发展的浮躁本身是什么造成的?&就是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很多机制上的东西、体制上的东西、文化的东西没有跟上,所以它显得浮躁。&但是高校要迎合、要适合市场的需要、人才的需要、市场知识方面的需要,所以它也要跟着去发展也显得很浮躁。&但是我们特别说,像我们今天谈到的商科的发展,我们国家一直认为教育是不能产业化的、不能商业化的,但是在商科的发展上,它有它非常独到之处,它其实嫁接了很多商业的文化,所以你站在严谨的、学术的态度去看这个商科,你会觉得它非常浮躁。&但是你站在商业上来看,我觉得它还浮躁的不够,因为我们的社会太大的需求了,他希望你能快速的发展,你的商学院的水平要快速提高,所以你就要迅速地引进外面的人。&你要建非常像样的教学设施,你就要快速的发展、要招生,哪有这么快?&一个从零拔地而起的学校,盖起了非常豪华的商业设施的大楼,比写字楼还豪华的大楼,为什么要搞成这样?&因为我们到国外去看,国外的商学院的教学设施全都是一流的,因为它培养的对象不一样,它需要有这样一个氛围、有这样一个环境,所以它的人才的引进,大大地花钱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这种过程让很多搞严谨学术的人就会看起来很不顺眼,这东西太浮躁了,几天之内就想催出一个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吗?&我刚才讲了,有先例,香港科技大学,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它们很快就把自己做成了,所以这种浮躁我反过来讲,我们说它浮躁也好,但是我们发现它浮躁背后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他们愿意迎合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因为社会有需求导致了它的快速发展,我觉得如果它对社会的贡献是正面的,这种浮躁有时候我们也是需要的。&
第四节&吕廷杰:明星艺人进入商学院&证明社会人群在转型
对于网络曝光的王石田朴珺事件,吕廷杰认为网名的反应太过大惊小怪,其影响也被社会过度放大。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社会名人进入商学院学习,其背后凸显的是社会人群在寻求自我转型的一种表现,是正常的行为。至于出现的绯闻事件,这是任何一个社交平台都会发生的事情。
网易财经:最近大家对商学院整体关注比较多的可能是由于某一个地产大佬的一些八卦新闻,然后导致大家对尤其是EMBA这个方面产生了一些误解,可能会认为EMBA是企业家想认识一些女明星的平台或者等等方面,您对这个是怎么看的?&
吕廷杰:客观地说,我们比较正规地去理解MBA和EMBA,很多人会认为MBA和EMBA可能就是来学点知识,我在入学教育的时候也是会跟他们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比如说有学员问我你们EMBA、MBA都办,你们的特色都是IT领域。&那么MBA和EMBA的区别在哪呢?那么我会跟他们讲,MBA侧重于你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迅速和培养,而EMBA以上的学位就是面向一个企业的。&你来学习不是为你自己的,你是为你的团队、为你的企业、为你的事业,不是为你个人职业生涯,是要领导,你是领导型的,所以我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但是实际上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MBA也好、EMBA也好,它实际上是一个平台,而且它不光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交往的平 台,很多人来读MBA、EMBA其实是把它当成一个交往的平台,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刚才你说那些大佬们结识女明星,发生的可能性很多。&但是我要客观地说,其实明星来读MBA、EMBA的并不是很多,当然企业老板来读的很多,明星是不多的。但是这几年确实有增加的趋势,这个问题本身 就是整个娱乐界也在转型,我客观地跟你讲,我们每一届的MBA、EMBA学员中都有演艺界的人来参加,导演、演员都有,为什么?&就是他们觉得我在这个行业,现在讲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比如说我们请小柯来讲他的音乐,我们请姜昆来讲相声等等。&但是他们都意识到将来的艺术创作的东西是要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卖出去的,所以他们在转型的过程中,很多艺人就开始关注商务的东西,他要做公司了、做事业了,而到我们这来的特点就是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实际是跟网络产业分不开的,跟这种社会化媒体分不开的。&那么我们有一种感觉,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想转型的艺人,包括演员,甚至名演员会加入到商学院,我觉得这是我们欢迎的,因为他们在转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他就难免要结识这种老板、这些人,我们讲它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在社交的过程中你没有这个平台,他有可能通过一个party、通过网络聊天、一个社交网络,也有可能结识。&只是大家可能对名人的事件或者信息量会大一点,感觉到比较吸引眼球,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见过历史上、古往今来中外所有的平台性的社交的场合都会产生类似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网易财经:您认为在EMBA和MBA这个平台上,除了一些人脉资源,是否在价值观方面对学员也有一定的改变?&
吕廷杰:你说的非常对,很多学员来这认识人脉是他的一个目的,价值观上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很多人做企业,我 们有很多学员是这样的,他上完这个课以后在分享他的想法的时候,他说我在来读书之前,其实我是为了挣钱在做公司,那么读书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想法,这种想法 包括一些合作的态度。&以前很多人很独的,是不合作的,我们跟他们讲为什么在商业市场上需要双赢,双赢给人、社会和你的公司带来的是什么等等。&其实在某些方面我们就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的很多竞争更理性。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更多的训练。&我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到加拿大RIM公司的总裁,家里去访问,后来我跟他聊起来,他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后来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哈佛商学院在课堂上刻意去培养你们,但是却在书本上写不出来的是什么东西?&他说除了你刚才讲的就是价值观的改变,是在讲课中融汇在里面的,除了他们不会写在书本上,但是它是给你刻意地搭一个社交平台,比如说任何一个大的讲座完了之后,大家很辛苦,完了以后热闹了一番,课堂上讨论也很热闹,下来是不是就各自干各自的事?&不是,晚上有一个品酒会,这个品酒会看似是一个小小的社交活动,但是就使你们进一步在沟通白天的话题,因为大家就要聚在一起,除了谈酒就会谈今天上 午的话题。同时它还有一些刻意的训练,比如你的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一个良好的企业家,你不跟人沟通、不跟人打交道,你的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你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成功的,这种能力,包括你在融资的过程中、在上市的过程中、路演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你怎么去影响别人、说服别人,这里面又派生出第二个能力,就是你的演讲能力、表达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刻意要解决的。&所以其实很多人千万不要以为读MBA、EMBA就是来听点知识,不是这样的,它有多方面。&比如说我们让我们的学员去排了一出戏《雪狼湖》,张学友主演的。很多人来看,在华南理工演的这一场爆满,觉得演得非常好,我们更多的学员主动参上去当群众演员、走过场、伴舞,越来越轰动。&他们在他们排演的过程中,他们要合作、要有团队精神,就融汇在这里面,你说你排一个戏,大家是一台戏,你不可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谁不服谁。&我们是把所有这些东西融汇在他们的学习中,所以其实MBA、EMBA的学习,要给学生更多这方面的训练和提升,所以这才是我们办学很重要的目的。&
网易财经: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那么您认为未来的信息平台会呈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吕廷杰:传统的传媒是什么模式呢?少数的精英用有限的渠道搜集到一些信息,然后经过了他个人的价值观进行加工、整理,然后用有限的渠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把它传播下去。&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动接受的,而且我们还认为他说的都是对的,就是这样的,我们是没有选择的,这就是传统媒体。&那么这种媒体很好管,但是什么叫做社会化媒体?网络出现以后,就是说网络资源管理的平台出现了这种技术。&它可以把各种各样分类的信息、不同的信息放在网络上,各取所需,不是我给你看什么你就看什么。&我可以把我的观点放在网上跟别人分享,我可以把我的照片跟别人分享,你们赞同我可以顶我,不赞同我可以拍我的板砖,每个人成了信息的产生者、传播者和推动者,那么就变成一传十、十传百,那么谁是它传播的动力呢?所有的网民。&我刚才就讲了,所以网络的提供者你就变成平台了,那原来的传媒就跟我们原来的通信产业一样。&更通俗地说就跟今天的铁道部门一样,你看铁道部门修了轨道网络,客运、货运一定是它自己在做,它不会让别人去做,到了公路就发生变化了,谁修的路,跑了谁家的车、拉了谁家的货,就不是一家在做了,注意这个模式了吗?&从电信的转型到IT的转型,从传统传媒的转型到新媒体,我们叫社会化媒体的转型,就是这种角色,你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可是上面唱戏的不一定是你,这叫社会化媒体。&那么你说未来我们还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我个人有一个困难,到web3.0以后,我提出这个困难以后,全网的人在帮我解决,我不一定非得说我就是网易的微博客户,我是一个网络的客户。&那么未来我们就更是一个网络化社会上的自由人,一个更加草根化的平台,而草根帮助草根,草根在这里面演主要的角色,这种就是它非常大的一个特征。&所以我们一直在研究这种网络行为,而这种过程就使得人们交往的成本在降低,所以为什么这几年非常热的一个词叫社交网络呢?&人们交往的成本在降低,更容易交往,所以出现各种各样面向不同关注点的虚拟社区,那么从我们理论上来讲,不同的关注点就是不同的关系纽带,比如我们有同样的病的人可以在糖尿病的虚拟社区上讨论,我们都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在音乐的社交网站上去讨论等等。&那么就形成这样的,未来我们会看到,也许我们的电子商务会发生很多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如果有了社交网络,某种有特殊偏好的人会聚在一个特殊的虚拟社区中,我们不是更容易找到我们的目标客户吗?&我们不是更容易进行营销上的精确打击吗?我就简单讲这些变化,网络的变化、网络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社交网络的应用,这种应用会改变电子商务、改变文化创意产业的销售模式等等,从而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科普】E-ink究竟是啥技术?
亚马逊Kindle在国外一直卖得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采用E-ink屏幕的电子书与iPad相比仍然有许多不足,但凭借其类似纸一般的阅读体验,Kindle还是吸引到了不少用户。而据悉亚马逊的Kindle也很快会在国内推出,究竟这种E-ink屏幕是什么,它与传统液晶屏幕相比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其实除了亚马逊的Kindle 外,Nook、盛大、汉王、Sony等也推出过E-ink屏幕的的电子产品,只不过他们的知名度远不如Kindle罢了。在E-ink屏幕的表面附着很多体积很小的&微胶囊&,封装了带有负电的黑色颗粒和带有正电的白色颗粒,通过改变电荷使不同颜色的颗粒有序排列,从而呈现出黑白分明的可视化效果。
在屏幕的基板通电后,可以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实现不同颜色的颗粒下沉或上浮,比如下图,左边的胶囊底部基板是正电荷,所以带负点的颗粒被吸引下来,白色颗粒上浮,因此屏幕显示为白色。右边的胶囊底部是负电,因此带正电的白色颗粒下沉,黑色上浮,因此屏幕显示为黑色。通过不同电流的同时控制,则可以让胶囊实现多级灰度。
而且颗粒的位置发生变化之后,如果不再通电,颗粒的位置就不会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改变屏幕的画面,屏幕永远不耗电,这在当今数码产品续航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市面上甚至还推出了采用E-ink屏幕的手机,续航是相当给力的,据悉待机时间可达一个月。另外E-ink屏幕不闪烁,看起来就像纸张上的墨水,让人阅读时完全不刺眼。由于它是一个非发光体,所以它在太阳底下阅读也是非常清晰的,并不会像iPad等的在太阳能底下完全看不清,这种屏幕反而需要再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看的清楚,跟纸质印刷品一样。不过相比液晶屏,E-ink有一个非常严重的不足。从上面的原理介绍中我们也知道,E-ink屏幕胶囊内部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颗粒,说这种屏幕只能显示黑背两种颜色。因此,这种E-ink屏幕更多的只是用来显示文字。比如用Kindle的用户更多是用它来观看电子书,查看文字类的内容。
目前厂商仍致力于对E-ink屏幕技术的改进,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一些彩色的E-ink屏幕,说不定在未来我们会看到彩色的电子书,此外,E-ink屏幕同样也可以成可弯曲屏幕,未来我们的教科书或许就是上面这样。视频:
许小年:中国模式其实是不存在
  &作者:许小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
& & 中国模式其实是不存在的。如果说有中国模式的话,就有两个,不是一个。这两个所谓中国模式,历史上我们都见过,所以不是什么新的中国模式。从改革开放到1994年、1995年,大概是分税制开始,所以:第一个是亚当&斯密模式,经济领域讲叫邓小平模式。第二个模式是1994年、1995年后的东亚模式,或者凯恩斯模式,大政府模式。中国政府津津乐道的中国模式是强政府,那是过去十几年间的事情,不是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改革开放前十五年国退民进,政府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少,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财政收入占GDP比例,1978年开始改革时,财政收入占GDP30%。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所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少,这是国退民进,把资源配置的任务交给了市场,开放了民营经济,所以政府越来越小,小政府模式。国退的过程中,民进,市场往前进。所以中国经济改革取得效力上的改进主要来自于新体制下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重新配置。重新配置值得提的有两点:一是从农业转移配置到工商业,大家知道工商业的效率比农业高很多,所以获得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二是从国有部门向民营部门配置。我们也知道民营部门的效率远远高于国有部门。今天国有企业之所以还赚钱,那是因为有政府给它特殊政策,有政府给它保市场。改革开放把计划体制打破,资源在市场价格信号的指导下进行配置,效率大幅度提高。这是亚当&斯密模式,不是中国模式。经济学第一本著作是亚当&斯密写的,早就指出了市场为什么有效率。年后形势发生逆转,政府手中的资源越来越多,到了2011年,各级政府政府的收入,这里包括了卖地收入,但不是政府的全部收入,有预算内、卖地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费、基金。到2011年我们看到右边,政府手中所掌握的资源已经回到计划经济时代,重新回到30%。所以从这个低谷再往上走是另外一个中国模式,即现在津津乐道的所谓大政府、强政府中国模式。这个模式东亚国家曾经执行过,东亚国家在战后经济起飞时曾执行过,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看看今天的日本就知道东亚模式到最后是什么情况。到最后经济增长乏力,因为来自于草根、来自于资源重新配置的效力没有了,来自于企业基层的创业激情没有了,完全靠政府加大投入,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一个叫财政,一个叫货币),利用这些资源拉动经济的增长,结果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到今天东亚模式也走不下去了,走不下去是因为在财政上、货币政策上碰到了迈不过去的坎,再这样搞下去有可能资产泡沫。日本就是如此,如果我们是中等收入陷阱的话,日本今天是高收入陷阱,整个经济缺乏创新能力,不能提高效力,还靠央行保持零利率,日本政府没有办法了,因为政府没钱了,这两个都不是什么新模式,历史上都有。
改革方案有的是,主要在于是否愿意做
我觉得改革方案有的是,主要在于是否愿意做。你说国企改革,首先要把国资委搞清楚,国资委到底是政府的一个衙门还是确实为人民股东的代表。我们现在看到的国资委是一个衙门,按照衙门的方式管央企,民意上都是央企、国企的股东,实际上什么都不是,既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分红权,全都是衙门内部决定,这叫什么国企?国有部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其实你要想做明天就可以做,但老说条件不成熟,什么条件不成熟却不说,就说不成熟。明天可以做什么?所有国企可以经营的民企通通可以经营,石油、石化、电讯为什么民企不能做?因为一打开,市场竞争进去,新的格局就形成了,不需要设计。现在老说顶层设计,让顶层设计的方案通通是为了巩固官僚制、权力。顶层需要放开,不要老下封杀令就行了,打开,市场竞争进去,新气象、新格局、新结构就出来了。搞制度改革和创新,别忘了制度不是官僚在办公室设计出来的,在办公室设计出来的都是为了巩固权力和寻租空间。我们可以在历史上看到很多制度是在市场实践中产生出来的,顶层设计什么?放开就行了。
周鸿祎:应鼓励小公司改变游戏规则挑战巨头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TechWeb配图)12月15日消息,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今日在第十届网博会高峰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应该支持小公司和创业公司改变游戏规则,挑战巨头。周鸿祎今日出席了第十届网博会高峰论坛并作主题演讲,但不同于其他游戏公司大谈游戏产业及自家产品,周鸿祎的演讲主题仍然是市场创新与行业垄断。他再次强调,中国市场需要颠覆式创新,小公司及创业公司应该有向巨头挑战的勇气,且中国互联网应该支持这种破坏既有市场格局的行为。周鸿祎称,小公司或创业公司要像得以发展,甚至打破大公司主导的市场格局,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更具体的说,就是颠覆式创新和迫害式创新。&他表示,&小公司起来,不能依靠大公司的游戏规则,必须靠新的商业模式,破坏掉大公司已有的格局,吸引用户,就像今天柯达是被谁破坏的,它是被数字相机和拍照的手机破坏的。诺基亚是被谁颠覆了,它是被免费的安卓颠覆了。&周鸿祎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应该支持小公司和创业公司,有这种勇气来挑战巨头。周鸿祎还以360公司为例,说明如何做颠覆和创新的事情,&今天我们决定进军搜索,因为我们看到了颠覆的机会&。(恰克)
以下为演讲实录:谢谢会议主办方各位领导给我的厚爱,让我来讲,我开始说我不玩网络游戏,我也不可能讲,只是来听一听,后来领导说还是想讲一讲你对创新文化的理解,所以今天我就不讲我的公司了。作为一个在中国互联网里干了15年的一个创业者,我想谈一谈我对创新的一点理解。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实际上是讲网络文化。其实我也非常赞同刚才主持人讲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觉得文化的重要性,包括一个国家的GDP,也可以做得很大。但是最后你发现,和那些设计强国相比,我们要比的不仅仅是GDP,最后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准,还要看这个国家有没有信誉,有没有自己的主流的价值观,以及能不能对外输出价值。同样,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在过去十年里,由于政府的支持,中国人口红利,使我们互联网行业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在我们这个行业里,也产生了很多几百上百亿、几百亿美金的公司,这些公司也可以在全世界和谷歌、和苹果向相提并论。但是中国互联网真的很强大了吗?如果和国外的公司相比,可能我们的公司不缺市值,不缺收入,不缺用户,但是我们很多互联网行业的巨头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更谈不上输出价值观。所以导致互联网今天,无论你看到的垄断,不正当的竞争,包括最重要变为诟病,也最为很多创业者所痛恨的就是没有创新,抄袭。中国互联网缺乏创新,根子里的问题,难道仅仅是因为某某人的道德问题,或者说某某公司的抄袭文化导致的,其实我想了想,可能最根子上的原因,还是说虽然我们国家整个产业,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把创新像一个标签一样挂在嘴上,其实我们真正缺乏一股创新的文化和创新的土壤。所以,文化,我认为得改造。我觉得这才是真正产生创意、创新的结果。去年乔布斯去世的时候,我们国家掀起了一场乔布斯热,不穿着乔布斯的黑衣服上台摆摆POSS,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互联网混过。甚至有地方政府指出来说,我们要批量培养乔布斯,未来五年培养一百个吧,这些笑话,可能大家都当笑话听。实际上,我从来不怀疑,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我相信在我们中国绝对不缺乏像马克&扎克伯格和乔布斯这样优秀的种子。但是,我们整个的行业,我们的国家,没有一个真正的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土壤,即使有好的种子,它可能也长不出来真正像乔布斯那样的参天大树。有三点是我感慨最深的。第一,我们从小受到教育,包括我们很多人在社会上经过磨砺,其实我们很多人没有自己自主的观点,我们总是更愿意等到什么想法成为主流之后,我们愿意依附上去,我们愿意随大流,我们更愿意做热门的事情,美国有团购,中国就千团大战,如果我有一个小众的想法,今天不被大多数人看好,我们很多人就会觉得很谨慎,我们不太支持少数派。其实你发现这都是我们民族文化深层领域的意识。什么叫创新,今天你做一件所有人都叫好的事情,就不叫创新了。创新一定是小概念的事情,创新一定是冷门的,至少在你做的时候是一个小众的观点。我们能不能在主流观点接受的前提下,我们对很多第三方的小众的观点,各种各样的创新方法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我觉得这是决定很多创新的想法能不能由小做大。所以,斯蒂芬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在互联网实践中,你发现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坚持自己独立的看法。最近有一本书讲以色列的创新,让我非常的感慨,以色列人从小受到教育,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创新,每个创业者都以自己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而为荣,认为这才是自己的存在感。而中国的创业者,总是在融资的时候,在上面讲的时候,我们总是很热衷地在美国或者其他地方讲,我跟谁谁是一样的,以这种方法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这实际上是创新一个非常大的阻碍。第二,前两天在演电影《王的盛宴》,看来看去,我们的历史片传递的是一个观点,成王败寇。所以,我们都特别渴望成功,我们今天的价值观非常一元,我们特别对大公司顶礼膜拜,我们每个人都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了,媒体不来找我,你失败了,大家觉得你说话没有分量。实际上,我觉得创业者,你没有创新,基本上要失败。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成功很多时候是运气,所以没有成功学可讲,但是失败,你又没有钱,又没有人,你要做一个很小众的事情,很不热门,你不失败,谁失败。但是正是有很多人不怕失败,甚至勇于失败。从哪跌倒从哪爬起来,屡战屡败,通过不断的探索,才有最后的成功。如果一个害怕失败的民族,它是不太可能创新。所以,可以理解我们很多小的创业者,为什么一出来的时候,我们要从美国抄袭一个模式,我是中国的谷歌,我是中国的亚马逊,我是中国的youtobe,因为他们觉得比较稳妥。包括我和中国互联网巨头大哥们聊过,他们为什么喜欢抄袭小公司,很简单,有什么创新的路,让各位先走,不是让领导先走,让创业者先走。创业者走得差不多了,他们觉得这是不会太失败了,看清楚了,我们再走,让你们无路可走。所以,无论大公司、小公司,大家如果都是害怕失败,不可避免大家都不愿意探索,都不愿意创新。我觉得很多小公司,我觉得还情有可原,小公司创业人员没有见识、没有钱,我们从草根起步。但是,中国互联网几百亿身家的大公司,他们做一些新的探索,或者交一些学费,也是为社会的创新尽一些责任。就像我们很尊重比如说美国的谷歌,它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产品,但是没有谷歌就没有今天的安卓,其实它为这个产业的进步作出了很多的创新,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所以,我是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在自己挣钱的同时,应该反思一下,应该有一些社会责任感,应该为中国行业的创新做一些事。我也希望我们的媒体,甚至包括我们的政府相应的管理部门,我们能够多给失败者、多给创业者一些失败,一些宽容,一些理解,在硅谷很多VC愿意投资失败者,因为他失败了两次,至少他知道什么不可以做的,他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有时候我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别的不敢吹牛,最大的失败者可以自吹的,因为我犯过很多错误,我也被人骂得狗血淋头,我也丢掉一次做一百亿美金的公司的机会,但是正因为我失败了,正因为我能够反思,所以我才有资格和很多创业者总结我的经验教训,希望他们能够少走弯路。所以我觉得,整个社会对失败者的支持和宽容,我认为也是创新非常重要的支撑力。所以,我希望我们都抛掉成者王侯败者寇,唯成功论的这样的思想。第三点,在整个行业里,除了害怕失败,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特别迷恋和崇拜的大公司,因为我们觉得大公司的成功,他们收入高,他们就了不起。所以形成了越是需要支持的小公司越得不到支持,我们对小公司总是求全责备,但是一旦公司上市了,有了很高的收入,很高的市值,成为GDP贡献的一部分,我们无论是媒体,无论是政府,包括我们很多的同行,包括我们很多对大公司总是委曲求全,我们总是认为他们只要挣了钱,什么都是对的。所以就会形成强者很强、大者很大。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互联网已经实现了巨头成功地为用户和流量的垄断&刚才我和音悦台的张总说,什么时候搜索引擎看中你这个生意,就会把流量给你。我们互动百科的潘海东是最能理解的,别人做了百科以后,他的流量基本被人挖走了。所以,在这样的行业格局下,真的即使是一个小公司,你想去创新,你想去创业,首先碰到是一个喘不过气来,大公司给你的压力,大公司比你有人,大公司比你有钱,他们在舆论上,甚至在操作舆论上,在整个话语权上,都处在优势地位。甚至很多工程师,你要招来很多人才,我们很多人都更愿意去大公司,我们觉得更稳定。在美国很多年轻人都愿意跳槽到刚发展不久的公司,当然在中国,如果你的公司刚刚起步,很少有,除了你的几个铁杆哥们和同学,其实很少有人会敢于去加入,更不要说专业的管理。很多文化的语境使得大公司突破成功点,甚至很多大公司用一些不一定很白色的、很灰色的手段,比如搜索引擎卖假药,获得丰厚的收入,它一样能实现对产业的垄断。可是当小公司要起来,希望打破大公司已有的格局,小公司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创新。更具体的说,就是颠覆式创新和迫害式创新,这两个词是美国商学院必教的教材,有几本经典的教材。小公司起来,不能依靠大公司的游戏规则,必须靠新的商业模式,破坏掉大公司已有的格局,吸引用户,就像今天柯达是被谁破坏的,它是被数字相机和拍照的手机破坏的。诺基亚是被谁颠覆了,它是被免费的安卓颠覆了。所以在美国的主流思想里面认为小公司起来挑战大公司,理所当然,小公司起来颠覆大公司,只要对产业带来推动,对消费者带来好处,就被认为是应该的,大公司挣不到钱,大公司衰败,别人认为这是新陈代谢,这才是商业文明进步的力量。但是在中国,我们是这个理念吗?可能不是。比如说有一次我跟一些领导讲,颠覆式创新、破坏式创新,大家知道颠覆和破坏这两个词在中国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听过颠覆政府罪、人民破坏罪,领导说创新挺好,颠覆和破坏这几个词就不要说了,其实这不是一个笑话,这是大家对它的误解。360在行业里,我们一直在做颠覆和创新的事情,但是我们总是被当成&我是一个破坏者、我是一个战争贩子、我是一个搅局者&,大家甚至对我们很多正确的做法、消费者非常欢迎的做法,在同行是不理解的。我觉得我并不在意这些反馈,因为我们坚持做免费杀毒,我们保护了中国四亿的网民,我们通过和腾讯的竞争,为我们促进整个互联网开放的新的生态。包括今天我们决定进军搜索,因为我们看到了颠覆的机会,我们认为搜索消费者没有选择,搜索将会变成广告引擎,竞价排名,将会让欺诈我们的医疗广告永远占据了搜索结果的最前面,这和道德无关,我认为它就是和一家垄断有关系。周其仁也说过一句话,他说宁肯看两个魔鬼跳双人舞也比看一个天使跳单人舞要好看。我觉得一旦有了竞争、有了挑战,互联网特别是搜索引擎行业,为了取悦用户,为了竞争得到市场格局,大家自然要改变自己的搜索体验,所以这种颠覆,这种创新,才能真正给消费者带来价值。但是,我遇到的是什么呢?除了刚才那些非议,我遇到了铺天盖地的打击,各种各样的造谣。我个人成与失不重要,我说我曾经失败过,我失败了,我从头再来,会更有经验。但是,中国的行业发展,我们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是不是应该更加支持小公司和创业公司,有这种勇气来挑战巨头。如果没有人敢挑战巨头,过了十年,中国互联网业还只是几家巨头垄断,永远中国不会出现像美国20多岁的CEO出来,成就了facebook。中国将来永远是几个五十岁、六十岁的几个,再过十年、二十年还是这批老同志在互联网里充当大佬,到处指点江山,我觉得中国互联网只是多有了几个有市值的公司,但是整个产业将是悲哀的,整个民族是悲哀的,因为我们没有给年轻人真正的机会。我刚才讲的这三点,我特别希望,当然我不是一个成功者,所以人微言轻,我的观点和大多数的观点不太一样,我只希望无论你是创业者,无论你是行业的管理者,包括你是媒体,我希望我们更多的能够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小公司起来,勇敢的去挑战大公司,鼓励大家能够不断地改变游戏规则。谢谢大家。
iPhone地图之争:谷歌回归凸显苹果尴尬
谷歌地图应用刚刚重返iPhone,苹果自家的地图服务遭遇尴尬  ,支持iPhone、iPad和iPod touch,并在世界各地的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上架。  谷歌在官方博客中称,这是一款免费应用,目前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推出,支持29种语言。早在今年9月,苹果iOS 6平台用自家地图服务取代谷歌地图后,分析师就预计谷歌将推出iOS版地图应用。  苹果iOS 6内置的地图应用错误百出,遭到了大量用户的投诉。为此,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罕见地向用户道歉。自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以来,苹果一直使用的是谷歌地图服务。  三星证券(Samsung Securities)驻香港分析师Hwang Min-Seong称:&对于苹果而言,重新接受谷歌地图应用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因为这表明苹果地图未能达到市场预期。&  iOS与Android之争  谷歌今天在博客中称:&全世界的用户要求在iPhone上使用谷歌地图。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从今天开始,谷歌地图回来了。&  苹果iPhone和iPad采用iOS操作系统,与Androi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竞争。苹果改用自家地图服务,旨在提升iOS的竞争力。  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周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Android已经战胜苹果iOS,且领先优势仍在扩大。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Android全球市场份额为72%,而苹果iOS仅为14%。施密特称,当前每天激活的Android设备数量超过130万部。  错误的选择  库克今年9月曾对苹果地图的大量错误向用户表示道歉,并表示正在努力改进。尽管自家地图服务未达到市场预期,但这并未影响iPhone 5的销量。  而施密特9月25日表示,苹果应该坚持使用谷歌地图。他说:&如果他们继续使用我们的地图服务,那么今天的局面会更好。&  谷歌从2005年起打造在线地图服务,并通过汽车和卫星来收集数据,以提升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知情人士称,目前苹果也在完善自家的地图服务,而第一步将从最明显的问题入手。  收购TomTom  知情人士称,苹果开发地图服务取代谷歌地图,主要是想降低对谷歌的依赖程度。但由于效果欠佳,这一举措导致了iPhone软件主管斯科特&福斯托尔(Scott Forstall)的离职。  在过去几年中,苹果收购了几家小型地图公司,包括C3 Technologies、Poly9和Placebase。目前,苹果使用的是TomTom和OpenStreetMap的位置数据。  荷兰国际合作银行(Rabobank International)分析师汉斯&斯洛布(Hans Slob)周三在一份报告中称,苹果可能收购TomTom,而可能性为30%。
乔布斯:毁灭苹果的不是增长而是贪婪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络版周二发表署名里奇&卡尔加德(Rich Karlgaard)的文章指出,乔布斯在17年前曾说过,毁灭苹果的不是增长,而是他们的贪婪。如今,由于苹果过度从&摇钱树&iPhone中榨取利润,乔布斯的这番警告似乎正在应验。
  以下为文章概要:&  1995年,乔布斯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毁灭苹果的不是增长,而是他们变得非常贪 婪。他们并没有沿着初始愿景的原始轨道走下去,即将某件产品打造成家用电器,并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而是去追逐利润。在四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攫取了高额 的利润,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那就是他们的未来。他们本应该做的事情是,努力实现合理的利润,同时寻求扩大市场份额。&&  这次采访被称为&遗失的访谈2&(The&Lost&Interview&2),乔布斯在采访中抱怨苹果从Mac机中榨取利润,一旦遭遇颠覆性行业变革,市场份额暴跌,将伤及自身。当然,乔布斯的这番话最终得到了验证。&   乔布斯对继任者约翰&斯卡利(John&Sculley)的要求似乎有些苛刻。1985年,乔布斯强迫苹果董事会做出一个&二选一&的决定,但后者最终 选择了斯卡利,乔布斯也愤而离开。作为当代最伟大的CEO,乔布斯只是在重返苹果以后才铸就辉煌。换句话说,虽然乔布斯的聪慧和感召力与生俱来,但也是在 经历了痛苦磨难与自我反省以后,才最终走向成熟。&  我的话有些离题了。今天这篇博文的核心观点是,苹果再次面临从 其&摇钱树&(现在是iPhone)中榨取利润过度的危险。一旦市场份额增长陷入停滞,苹果又将不堪一击。苹果面临的问题相信大家也能明白。2012 年,iPhone的毛利率接近55%,这真是太惊人了,但也是难以长久的,现在Android和Windows&8两大阵营正在联手行动,向苹果发起连番 冲击。iPhone的利润如今占到苹果总利润的65%。&  依赖iPhone的问题令人担忧。苹果难以从一股不可持 续的力量中挣脱出来,其近三分之二的利润来自于一款利润高的离谱的产品。这种模式注定无法持久。对于这一点,投资者的头脑正日益清醒。这也就是全球市值最 高公司的市盈率只有区区11倍的原因,即使苹果最近派发了1.9%的股息。&  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那么在过去10周股价下跌22%的苹果股票,现在应该说已经够低了,低到似乎令人无法抗拒的地步。那就尽你最大努力买进吧。不过,乔布斯的预言有可能再一次成真。&  我给苹果的建议是:投资者已经不再因iPhone高额利润率而让你们获得巨大回报,所以应该改变原有的模式。请听从乔布斯在1995年给出的建议,更积极地去拓展全球市场份额。
揭秘华人巨富们的第一桶金(一)
很多成功创业者掘到&第一桶金&的爆发点,与后来真正做大的主业并不一致。人们大多喜欢津津乐道于成功者的传奇故事,并将其中的种种艰辛视为&调味品&&&能更进一步强化传奇性。当我们尽可能还原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奋斗历程,试图找到所谓&第一桶金&的秘诀时,发现曲折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传奇并不存在。与如今有些刚起步的创业者动辄提出&下一个Google&诸如此类的宏大目标相比,很多成功者在创业之初的想法都很简单,他们甚至仅仅是因为生活艰难或者想改变自己的现状。1980年,远东集团创始人蒋锡培在高考落榜后,拒绝复读、执意去杭州学习修理手表时,他的目标不过是赚够5万元。也是这一年,四川新津的刘氏四兄弟本来都有较为稳定的工作,但老二刘永行为了能让哭闹的儿子吃上肉,春节时上街摆了个电器修理铺,看到其中赚钱的机会才刺激了兄弟们的创业欲望。苦难的确是一种珍贵的财富。&超人&李嘉诚少年时经历了家道中落、背井离乡、失学、伤父之痛,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打拼,从学徒成长为华人首富。刚刚逝去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更是出生贫寒,小学毕业后便离家做工,几经挫折后奠定了台塑集团的伟业。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都曾因所谓&出身&问题而遭遇磨难,但正如宗所言,这都为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必须承认的是,这些成功的创业者都善于抓住经济发展大势,瞄准其中的大机会。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和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在1980年代初不约而同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启动,最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配件厂商。王永庆也借助二战后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不仅从木材生意中真正完成了原始积累,还成功转型到石化行业。施正荣则凭借自己多年对太阳能的研究,看到能源结构调整的趋势,创立了无锡尚德,成为行业领导者之一。综观上一代创业者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最初的起点乃至掘到&第一桶金&的爆发点,与后来真正做大的主业大多并不一致。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商业环境趋于成熟,新一代创业者起步之初就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也少走了很多&弯路&。王传福就凭借自身电池技术的积累,创立的比亚迪很快成为业内领先者,并逐步扩张到电动汽车领域。为了找到方向,很多人在创业之初都经历了苦苦摸索,不断进行灵活调整,才逐渐明晰了主业。如今已成为本土教父级企业家的柳传志,在刚刚下海之时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为了生存下去,卖过旱冰鞋、电子表,还因倒卖彩电被骗。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尽管看准了搜索的未来,但最初也找不到明确的盈利模式,先后学习过美国的Inkotomi、Akamai Technologies、Verity、Google等多家公司,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事实上,这也是很多跨国企业创业初期的典型状况,比如惠普就是从一家什么业务都做的咨询公司起步。腾讯创立之初是一家既做系统集成又做软件开发的所谓外包公司,QQ不过是随项目赠送的副产品,马化腾还一度想将如今带来滚滚财富的小企鹅卖掉。丁磊在最低迷的那段日子里,也想把网易出手。这些并不能说明他们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或许这才正是创业中的真实写照:彷徨,迷茫,无助&&但他们都最终坚持下来,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的标志。马化腾与丁磊这一代无疑要幸运得多:更宽松的环境,更平等的发展机会,有风险投资机构等资本助力,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增强实力并迅速放大财富&&美邦服饰创始人周成建是靠一粒粒纽扣起家的,刘氏四兄弟则卖着鹌鹑蛋赚一分分钱,他们的原始积累显得漫长而辛苦。相比之下,丁磊创立网易不过3年就实现上市,又3年后成为中国的纸面首富;施正荣创立无锡尚德5年后登陆纽交所,也占据了首富之位。英国人胡润在当年想出制作中国富豪榜的创意时,不知是否预料到&财富&的话题竟然在中国能引起巨大的争议,&原罪&、&灰金&乃至&黑金&成为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焦点。不可否认的是,胡润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人们对&财富&的重新认识,对于财富的合理渴望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创业之路。与此同时,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又对财富有了更深层的思考,新近者如曹德旺,以自己家族所持福耀玻璃股权的70%成立慈善基金会,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
库克无需完全效仿乔布斯的10大理由
[导读]乔布斯在担任苹果CEO的头12个月内表现也不完美,事实上,他也有大量的失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的回归也挤走了其他人。库克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使命。
苹果现任CEO库克(左)与公司创始人乔布斯
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知名IT杂志《eWeek》网络版近日撰文称,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与已故的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并不相同,而且库克也不需把自己发展成为新的&乔布斯&,文章还给出了此结论的10大理由。以下就是《eWeek》网站的主要内容。
人们经常认为,库克需要把自己打造成苹果的下一位&乔布斯&,事实上,这些人错了,因为库克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很好地完成着使命。
库克担任苹果首席执行官已经一年多了,到目前为止,业界对于库克的反应较为复杂。一些人士认为,库克在领导苹果方面表现很好,因为该公司的利润和营收都随着产品销量增长而不断增加。但是,还有还有其他人士认为,库克本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并称苹果近期的产品更新有点不受欢迎。另外,由于地图应用的糟糕表现,iOS 6操作系统也饱受打击,因此一些人就认为,库克的确犯下了其前任乔布斯或许不会犯的错误。
但是,那些言论对库克而言,可能过于严厉。当然,库克担任苹果首席执行官的第一年表现算不上非常完美。但是,乔布斯在担任苹果首席执行官的头12个月内的表现也完美吗?事实上,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中也有大量的失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的回归也挤走了其他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诸多观察人士将库克与乔布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呢?不错,乔布斯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人,他的这种远见卓识也缔造了今天的苹果,但是,乔布斯的方式并非是苹果未来成功的唯一道路。事实上,蒂姆&库克要想取得成功,根本不需要完全效仿乔布斯。
以下就是库克在有效管理苹果公司方面不需要完全效仿乔布斯的10大理由:
1.乔布斯也不希望继任者复制他
库克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乔布斯去年离世之前,他曾与乔布斯进行了一次讨论,当时乔布斯也明确表示,他不希望苹果的新首席执行官去猜测乔布斯会怎么处理一些事情。相反,他希望库克&做正确的事&。既然乔布斯不希望库克复制自己,那么他怎么会希望库克也成为下一位乔布斯呢?
2.销量增加
总体而言,评价首席执行官的表现往往会依据他们公司财务的成功或失败等因素。在过去的一年中,库克一直领导苹果,而期间苹果的营收和利润都在增长。如果情况不会出现突变,否则,人们也将很难看到乔布斯本人会做出比库克更好的表现。
3.质量可靠
当乔布斯宣布辞去苹果首席执行官一职之时,业界总担心苹果产品的质量将会下降。但是,自从库克接管苹果以来,他一直没有让苹果产品的质量有丝毫下降。事实上,库克对供应链的改进可能会让苹果产品的质量更好。在库克的领导下,苹果公司根本不存在控制质量的问题。
4.乔布斯建立了一个发明创造的文化
尽管蒂姆&库克可能缺少乔布斯那样的创新力,或者也缺乏乔布斯那样的远见卓识,但是,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乔布斯在担任苹果首席执行官期间,往往会聘用像他那样喜欢发明和创新设计的员工。如今,库克已经从中受益,他在这方面并没有犯下什么错误。
5.股东也不希望库克成为乔布斯
没有一位股东期待库克也像乔布斯那样制定决策。当苹果董事会根据乔布斯的建议推举库克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之时,股东们一般都知道他们正在选择一位具有不同哲学观的另外一个人来掌控苹果公司。一旦股东们认为此人合适,那么其他人也会支持。
6.苹果员工尊敬库克
求职网站Glassdoor近期对全球顶级首席执行官相关的一项研究表明,苹果公司的员工对蒂姆&库克的评级超过了史蒂夫&乔布斯。如果这一结论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其它的一切都将免谈。苹果员工尊重并信任库克。而库克也是凭借自己的优点和业绩赢得了员工的尊敬和信任,这一点根本不需要与乔布斯所做的事情进行比较。
7.做自己也是好事
对蒂姆&库克而言,做自己也不是什么坏事。多年以来,库克一直担任苹果供应链业务的大师,任职期间能够确保合适的制造商按照其老板乔布斯能够接受的成本来打造苹果的产品。如今,苹果的供应链比以往更能发挥作用。由于库克的努力工作,苹果因而能够比其它竞争对手更加快速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而且苹果公司的生产成本也要低得多。有时,关注业务的后端问题也是一件好事。
8.打造了亲和的苹果
在史蒂夫&乔布斯时代,苹果并不是非常友善。苹果认为其是市场上最好的公司,并认为任何人都不能对苹果说三道四。另外,乔布斯也的确不愿意为任何明显的缺点而道歉,这种做法让苹果公司无法与普通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但是,在库克时代,苹果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低调,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为重要的是,库克愿意解决富士康的劳工问题,此举让苹果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总而言之,库克打造了一个更加亲和、更加低调的苹果,而这种风格一直是苹果长期以来所缺少的。
9.苹果当前不需要乔布斯式的领导
苹果当前的确需要像乔布斯这样的领导吗?多年以来,乔布斯的创新眼光和洞察消费者真正需求的敏锐感觉的确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据一些报道称,乔布斯在离世之前留下了可以指导未来多年发展的产品路线图。鉴于此,苹果不需要有人来抛弃这一路线图,并让公司在黑暗的道路上向前发展。事实上,目前的苹果更需要一位能够执行这一产品战略并在关键时候能够制定发挥这一战略作用的人。很显然,此人正是库克。
10.消息者真的在乎吗?
史蒂夫&乔布斯离世之时,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会对苹果的产品销量带来消极影响。这些分析人士认为,一些消费者正是因为乔布斯的魅力而选择购买苹果的产品。从目前的苹果销量不断增加的情况来看,消费者似乎并不在乎苹果的每一样产品都打上了乔布斯的印记。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
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颤,跑到厢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 &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像。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
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邮校外上校园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