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油又省力的新型水稻施肥时间播种施肥机,是不是真的省时间

您好,欢迎回来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供应商!
供应农用播种机/多功能水稻播种机
供应农用播种机/多功能水稻播种机
吉女士董事长
邮箱已验证
手机已验证
发货地黑龙江 哈尔滨
发货期限不限
供货总量300套
邮箱已验证
手机已验证
经营模式|生产加工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企业类型|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省依兰县
查看全部分类
本页信息为黑龙江农垦依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产品信息,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供应农用播种机/多功能水稻播种机"价格、型号、厂家请联系厂家,或给厂家留言。
供应农用播种机/多功能水稻播种机
2BD-840/1120型&水稻苗床播种机
该产品是水稻育秧所使用的机械。
其特点:播种速度快,不但省事省力,而且播种均匀,是目前水稻苗床作业的***理想的机械!
该产品所使用的塔轮调量系统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8
外形尺寸:840型-850x220x170mm
播&&&&幅:840mm、1120mm
播&&&&量:2.03.0-2.6-3.0mm
播种传动比:32齿对18齿
32齿对25齿
32齿对32齿
工作效率:1200盘/小时(840型)
供应商信息
黑龙江农垦依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业经营各种农业机械产品。多年来我们以质量、服务至上为宗旨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为您提供更新型、更专业质量更优、价格更廉的标准化、系列化机械产品,在原有经销粉土机、覆土机、播种机、扬肥机等产品的基础上、又推出新型水稻苗床播种机成型机欢迎您来选购我们的产品、现场展示、当场操作演示。
我公司在竞争激烈的价格市场中,以***经济是在的成本,制造出质量的产品,无论您是否订货,我们都真诚的欢迎与我们联系的每一位客户。希望与广大厂商携手合作,共创伟业!欢迎新老顾客携手并进,共谋发展同创辉煌业绩。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不断创新的技术,竭诚为您服务。欢迎光临惠顾。
300万人民币
公司注册时间
公司所在地
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省依兰县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
主营产品或服务
吉女士董事长
地址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省依兰县
公司主页http://www.hljyimin.com
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省依兰县
黑龙江农垦依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 供应农用播种机/多功能水稻播种机 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该信息的来源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中国供应商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
黑龙江农垦依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省依兰县
技术支持:
主办单位: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供应商(www.china.cn)
成功收藏此产品
图片验证码
最小订货量
我想了解贵公司产品价格方面的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
您采购的商品供应农用播种机/多功能水稻播种机
您的手机号码
提交联系方式,获取供应商最低报价
吉女士 / 董事长
黑龙江农垦依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来自中国供应商!
您的手机号码
填写手机号接收企业名片
图片验证码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来自中国供应商!水稻机械化生产全过程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作为主食。
水稻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然而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用自己的双手劳作,其辛苦不言而喻,因而有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千古佳句。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用机械作业代替人工作业成为历史趋势。农业生产也不例外,农业生产机械化在中国喊了几十年,现在终于成为了现实,水稻生产也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虽然还没有在全国普及,但在国营农场和发达地区的农村,已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下面就简要介绍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全过程。
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是先培育水稻秧苗,然后栽插到大田,在大田生长至成熟,再收获入库。
育苗前,先将水稻种子在水中浸泡,浸泡时间视气温而定,一般在48-72小时。
30<span STYLE="FonT-siZe: 15 CoLor: #003366;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50
<span STYLE="FonT-siZe: 15 CoLor: #003366;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
<span STYLE="FonT-siZe: 15 CoLor: #003366;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
<span STYLE="FonT-siZe: 15 CoLor: #003366;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
<span STYLE="FonT-siZe: 15 CoLor: #003366;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
<span STYLE="FonT-siZe: 15 CoLor: #003366;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1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山东微耕机|深松机价格|施肥播种机厂家|麦稻割晒机厂家|辣椒割晒机生产厂家-山东省滨州市富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微耕机系列
4GL系列割晒机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2016年合川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是我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常年种植面积66万亩左右,亩产500千克左右,总产33万吨左右。20世纪中期以前,人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追求水稻高产,而忽视品质的改善。进入21世纪后,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稻米需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人们对营养、好吃、好看的优质米需求较为迫切。发展水稻生产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稻单产高,有利于水稻的发展。但也存在有些农民对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掌握少,在生产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本着坚持实用技术与基础知识相结合,介绍了适宜于我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稻品种,增加本田用种量。作物要高产,良好是关键,如何选择好好品种,是种植的基础。每个品种或组合(杂交稻)都有它适宜的地点或环境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茬口布局和生产水平的品种或组合,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获得优质与高产。通过多年实践经验得知,水稻高产应根据田块位置和水源情况选用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组合,如无水源保证的塝田、仔湾田、望天田、小春作物田、前茬作物栽培蔬菜的田等应选早熟品种(生育期130~140天,如Q优1号、K优88、Y两优1号等)、中熟偏早(140~150天,如Q优6号、Y优1号、C两优华占等)、中熟偏迟(150天以上,如粤优938、丰两优6号、Q优28、冈优916等);慎重选用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为了获得高产,育好秧苗,插足基本苗,每亩用种量1千克。&&& 二、抢抓适宜播种期,适时进行播种。首先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的安全播种期内播种。因为水稻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籼稻12℃,粳稻10℃,而出苗和幼苗生长的最低温度还要高出2℃以上。扎根较适宜的温度为23~25℃,根据早春晴天,最高温度比日平均温度提高7~8℃,最高土表温度可高出日平均温度10℃左右的情况,当春季日平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2℃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都无问题。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早播早栽时,日平均温度应稳定通过15℃以上,秧苗才能正常发根成活;再者是根据灾害性天气,决定播种期,调节播种期是避免灾害天气危害夺取丰收的极为重要的措施,为了保证杂交中稻安全齐穗扬花避开高温伏旱,杂交中稻通过调节播种期于3月上旬前播种,7月10日前齐穗,才能避灾保丰收。最后根据品种生育期不同,播种期也应有差异,晚熟品种对短日反应敏感,需要积温也较高,全生育期长,抽穗期相对较稳定,早播并不能提早抽穗,反而延长了生育期,对稻田的利用不经济。而在一定范围内即使推迟播种仍有相当的营养生长期,只要保证安全抽穗,对产量影响不大,因而播种适期范围较宽。早熟品种生育期短,适当早播,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生育期相对地延长,能获得较高的产量,而迟播则生育期缩短,减产显著,因而播种适期较窄。故要求适期早播,一般在气温连续3~5天稳定通过12℃前抢天气播种,我区三江沿岸的河阶台床、平坝、浅丘于3月1~5日播种;深丘于3月5~10日播种;山区于3月10~15日播种。&&& 三、培育壮秧,奠定高产基础。常言“谷从秧上起,秧好一半稻,壮秧产量高”。水稻采用育秧移栽一是解决前后作矛盾,经济利用土地,提高复种指数;二是育秧在小范围内作业,便于精细管理,培育壮秧;三是能在水利条件差的地方实行集中育秧,可经济用水,利于适时播种移栽,争取季节。除此而外,育秧移栽还可保证栽插密度和在大田中均匀分布,对促进水稻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实现稳产高产均有重要作用。随着生产条件改善,耕作制度改革和品种更新,育秧方式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50年代初期基本也是水秧田,合式秧田,50年代末期,在大面积上示范、推广应用湿润秧田,其后,推行保温湿润育秧和场地育小苗的经验,都是以防治烂秧,培育扁蒲壮秧为目标。70年代随着大范围大面积杂交水稻推广,育秧技术又有新的发展,成功地创造并推广了两段育秧方法培育多蘖壮秧,对发挥杂交水稻分蘖,发根优势,实现稳产高产起了重要作用。80年代又推广了地(薄)膜保温育秧,21世纪发展为集约工厂化育秧。&&& (一)壮秧的作用和标准&&& 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产的基础工作。它是以培育壮秧为目的,达到成苗率高、苗齐、苗壮,保证有足够的秧苗适时栽插,插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生长良好。秧好半年禾、“壮秧产量高,是农民对育秧的正确而深刻的评价,也足见农民对育秧的重视。这是因为秧田期占整个水稻生育期的1/4~1/3,秧苗在秧田期中生长的好坏,不仅影响正常分化形成的根、叶,蘖等器官,且对秧苗移栽后返青、发根、分蘖乃至穗数、粒数等都有深远的影响。由于各地气候、耕作制度的不同,对秧苗的要求不同。杂交水稻强调培育分蘖壮秧、常规品种要求扁蒲壮秧;有的地方采用小苗(2~3叶)移栽,也用中苗(4~5叶)、大苗(6~8叶)移栽,甚至空田(包括冬水田在内)插小苗、菜田插中苗、迟栽田插分蘖秧三秧配套,以便及时早栽,避免收种逗工,耽误农时。尽管对培育壮秧的具体要求有异,但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移栽后的生长特性上,仍有其共同标准。&&& 1、形态特征&&& (1)生长健壮,苗体有弹性,叶片宽厚挺健,叶鞘短,假茎粗扁。分蘖秧要带有三个以上分蘖。&&& (2)生长整齐旺盛,叶色深绿,苗高适中,无病虫,绿叶多,黄,枯叶少。&&& (3)根系发达,根粗、短、白,无黑根。&&& (4)秧苗整齐一致,群体间生长旺盛,个体间少差异。&&& 2、生理特点&&& (1)光合能力强,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多,组织充实,单位长度干物重高。&&& (2)C/N协调,碳水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绝对含量高,既不因含碳高而生长衰老,也不因含氮多而生长嫩弱,碳氮比小苗为3左右,一般秧苗为14左右,带蘖壮秧还可稍高。&&& (3)束缚水含量较高,自由水含量相对较低,有利于移栽后的水分平衡,提高抗逆能力,返青成活快。&&& (二)育秧方式和育秧技术&&& 从20世纪的露地育秧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工厂化育秧,中间经历了温室育秧(包括温室两段育秧)、保温育秧(包括酿热物育秧、地薄膜保温湿润育秧、地薄膜保温旱育秧等)。下面主要介绍目前的几种育秧技术:&&& 1、地膜湿润育秧:&&& (1)培肥秧田,提高秧田整地质量。选中等肥力,背风向阳,有水源保证的浅脚冬水田做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例,小苗1:20~25,中苗1:15~20,大苗1:7~8。亩施腐熟人畜粪200~2500千克,翻耕稻田,使土肥相融。在平整秧田时再亩施25%含量的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秧田翻耕时要除去稻桩杂草,秧田采取分次作厢,先初作秧厢打基础,以水验平,铲高填低,厢面收汗后播种。秧厢规格以182~200厘米(5.5~6.0尺)开厢,净厢面140~150厘米(4.5~5.0尺),沟宽33厘米,深15~20厘米,要求做成厢厢一样匀,厢沟车槽型,四周无杂草,厢面平如镜的高标准湿润秧田。&&& (2)稀播培育带蘖秧。许多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表明,杂交水稻每亩播种量12.5千克以下,培育带3个以上分蘖的秧苗,小本栽插(每窝1~2本),移栽后具有发根多,返青快,不易死叶,生长势强的优点,有利于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实现高产。一般说来,秧田播种量的多少,主要应根据对秧苗的要求和品种要求的秧龄而定。同时,育秧方式和播种的早迟也应作为重要参考,即秧龄长,带蘖壮秧,迟播湿润秧,亩播种量宜少;而秧龄短,中、小苗,早播湿润秧和保温育秧的,亩播种量可稍大,常规稻亩播量高,杂交水稻亩播量少。生产上目前的播种量:小苗、中苗秧60~150千克/亩,扁蒲秧30~40千克/亩,分蘖秧10~15千克/亩。稀播是要求叶龄5~6叶,亩播10~15千克种子, 4月中下旬移栽浅脚冬水田。长龄带蘖秧叶龄7~8叶,秧田亩播5~7.5千克, 5月上旬主要移栽深脚冷浸田、囤水田和小春干田。&&& ①种子处理及催芽&&& 1)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定要经过晒种,一般晒种2~3小时;精选和种子消毒,保证用纯净、饱满,无病虫和生活力强的种子播种,使发芽出苗整齐,生长一致,为培育壮秧奠定良好基础。&&& 精选种子的方法是先用风选,筛选,再用溶液进行比重选种,溶液可用食盐或泥水,比重1.05~1.10,精选过的种子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消毒与浸种同时进行。消毒目前多为药剂浸种,10%401抗菌剂稀释500倍,浸2~3天,或1%生石灰水澄清液浸2~3天,浸时不要搅动,并避免阳光直射,或将用冷水预浸 1~2天后的种子,浸入福尔马林(40%甲醛)60倍稀释液中3小时。或用300~500倍强氧性药液浸泡种子12~24小时,对防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有特效。药剂浸种后均需要清水冲洗干净,如种子尚未吸足水分,还需要继续浸种,待吸足水分后再催芽。如果是用种衣剂处理的不需用其它药剂处理。&&& 杂交水稻种子,由于制种时母本抽穗、成熟不一致,一般种子的饱满程度都较差,宜先用清水漂种,除去空壳,再分出充实度较好的和较差的,分别浸种,充实度较差的种子浸种时间。应比充实度较好的种子短24小时。&&& 2)催芽:稻谷催芽就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氧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的目的。快指3天内能催好芽;齐要求发芽率达90%以上,匀指根芽整齐一致,壮要求幼芽粗壮,根芽比例适当(芽相当于半粒谷长,根相当于一粒谷长),颜色鲜白,在催芽过程中要求严格掌握温度,不宜温度过高,防止烧包。一般催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高温破胸:指种谷上包到胚突破种壳时期,破胸时间宜短,以免消耗过多的养分,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达到破胸整齐。为了升温快,常将种谷在50℃以下温水中淘种(预热)1~2分种,再上包密封,保持35~38℃,以增加胚的呼吸强度,缩小种胚活动强度之间的差距,使破胸露自整齐,温度偏低则破胸不齐。&&& ②适温齐根芽:指破胸至幼根幼芽达到播种要求的时期,破胸后的种谷呼吸强度剧烈,温度迅速增加。据测定,破胸时的呼吸强度比开始催芽时高31.09倍,由于呼吸热的积累,温度最易上升到40℃以上,灼伤根芽,产生毙芽现象,这是催芽的危险期。因此要注意通气和降温,使温度保持在25℃左右,长出的根芽才粗壮。根据干长根、湿长芽的经验,用浇水或翻动的方法调节温湿度,使根、芽生长整齐,比例适当。&&& ③摊晾炼芽:当谷芽、根达播种要求长度时,催芽基本结束。为了使芽谷能适应播种后的自然环境,催好的芽谷,一般要摊晾炼芽,置于室内摊放一段时间(至少半天),再行播种。若天气不好,可将芽谷摊薄,待天气转晴后再播种。&&& 原来,各地为加快催芽速度,保证催芽质量,创造许多催芽方达,比如地窖催芽法,就是利用地窖酿热物增温促进催芽,具有保温性好,管理方便,成本低,出芽壮而齐的优点。温室蒸汽催芽法,就是建造温室(可用砌砖石、筑士墙、围薄膜)密封保温,提供蒸汽创造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促进种谷迅速发芽。具有操作简便,发芽迅速,整齐健壮等优点。热湿煤灰催芽法:即以50千克过筛煤灰,用100℃开水湿润(用水量以手捏成团,放开可松开为度)后,迅速与25千克吸足水分预热过的种谷拌和均匀,立即装入木箱内,覆盖保温,置于暖和地方1~2天即可取出,由于煤灰、热水协调了催芽过程中温、水、气的矛盾,其优点是:不翻动、不加水、不烧包;先长芽后长根,根芽整齐;播后不落泥,落谷匀,生活力强。&&& (3)加强秧田管理&&& ①密封期:从播种至一叶一心期,保持厢面湿润无积水,要求地(薄)膜严密封闭,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迅速扎根立苗。膜内温度要求最高不得超过35℃,超过35℃时要揭开两头通风降温,以免高温烧芽,当温度下降到30℃时,再密封保温。&&& ②炼苗期:从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要求适温保苗,一般膜内适宜温度为25~30℃,此期可逐步增加通风时间,采用“两头开门,前后开窗,一边揭开,日揭夜盖,最后全揭”的办法,进行炼苗,以适应膜外环境。通风时,要先灌水,后揭膜,使厢面保持浅水,防止生理失水青枯死苗。秧苗二叶一心,膜内温度不要超过30℃,气温稳定15℃以上时,开始逐渐炼苗,浅水上厢揭膜,气温低可适当延长揭膜期。&&& ③揭膜期:从二叶一心至三叶期,秧苗经过4~5天炼苗后,苗高达10厘米左右,气温已稳定通过13℃以上时,便可灌水揭膜。揭膜后,就可以按湿润秧田管理。&&& 实行地膜保温育秧,每亩地膜用量约10千克,为薄膜用量1/7。与薄膜育秧比,既保留了增温、增湿的优点,还具有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在育秧操作技术上,大体和薄膜保温育秧相似,但以低拱架覆盖为好,如实行地膜平铺覆盖,要求在盖膜前,在秧板上撒适量腐熟的干粪渣等作隔离物,防止地膜贴面(俗称贴膏药)。亦有用细碎绿肥等隔离物,但用量不宜过多,以防止绿肥发酵释放有毒物质,毒害秧苗,不利提高成秧率。&&& ④施肥:揭膜后亩用3千克尿素兑清粪水25挑拨施,3~4叶时,再亩用尿素4~5千克兑清粪水千克追施第二次,大苗秧以后再酌情施肥;注意移栽前一个星期不要追肥,以免秧苗过于嫩绿。揭膜后出现青枯、赤枯死苗,应亩用65%敌克松250克兑水80千克喷雾;防治蚜虫和蓟马可亩用40%氧化乐果75克兑水40千克喷雾。通过以上措施培育单株带蘖2~3个的适龄壮秧。&&& 2、旱育秧&&& ①苗床地选择:苗床与大田比例,中苗1:20,大苗1:10。选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地势平坦、排水管理方便的偏酸性旱地沙壤土或菜园土作苗床。&&& ②床土培肥:对规划为旱育秧苗床的地块,可在年前冬天每亩施用腐熟化渣清猪粪千克,进行早期培肥反复翻挖3次,使土肥混合,做到全层施肥。&&& ③苗床制作:苗床长度因田块而定,以不超过20米,宽1.5~2.0米,厢面周围筑成高宽10厘米的埂,走道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形成坑式苗床,外围沟深50厘米。厢面泥土要精翻细欠、厢平土碎,5厘米土层中无直径大于1厘米土块。&&& ④床土处理:苗床整地后,将1千克水稻多功能壮秧剂加0.5千克尿素和10千克过筛细土拌匀后均匀撒施在15平方米床面上,在2厘米表土内浅翻均匀、再用清粪水浇透苗床,以不见积水为度。地下害虫多的苗床,每平方米用4克呋喃丹兑水1千克喷洒。收汗后,用板将床面轻压平,再播种、盖种。&&& ⑤播种盖种:种子处理与湿润育秧相同,如果是用种衣剂处理的不需用其它药剂处理。旱育秧播种要抢冷尾暖头,比水育秧提前5天左右。根据不同秧苗定播种密度,中苗秧每亩大田须备苗床15~20平方米,大苗秧30~40平方米。中苗秧每平方米播种130~150克;大苗秧每平方米播种50~80克。做到分厢定量,反复多次稀撒匀播。然后用每平方米苗床准备10千克未施化肥和拌有壮秧剂的过筛土作盖种土,盖住大半粒谷为度,不能盖得过厚或露籽。&&& ⑥化学除草:由于旱育秧苗床容易生长杂草,必须要进行化学除草,用30%的丁苄可湿性粉剂,在播后2天内或1.5叶期,亩用药剂100克兑水50千克喷雾;或用17.2%的幼禾葆可湿性粉剂播后2天内亩用药200克兑水50千克喷雾;或用30%的扫弗特乳油,播后5天内,亩用75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以上三种药剂任选一种可防除苗床杂草,应特别注意的是均应在苗床10厘米深土壤水分呈饱合状态下进行。&&& ⑦搭拱盖膜:以小拱棚覆盖最好,拱高0.45米,架距0.5米,覆盖膜后四周要压严实,以利于保温保湿。&&& ⑧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以保温保湿为主,严密盖膜,当膜内温度超过35℃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土壤含水量低于70%时(表土发白)应喷水保湿。&&& 齐苗至一叶一心期,以调温控湿为主,促根下扎。膜内温度保持在25℃以内不超过35℃。在播种出苗后,在傍晚每平方米用65%敌克松2克兑水1千克均匀喷于苗地,施药后再浇少量清水,使药液下渗到秧苗中,防治立枯病的发生。&&& 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逐步通风炼苗降温,膜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二叶一心期前后每平方米追尿素5~10克,兑水1000倍均匀喷施作断奶肥并喷清水洗苗。并用敌克松防治立枯病。&&& 二叶一心至移栽:二叶一心期结合追肥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适宜水分。二叶一心期逐步揭膜炼苗,炼苗时先揭两头,逐步揭全膜,遇寒潮要盖膜保苗,遇雨天要盖膜挡雨。在土壤发白,秧叶出现萎蔫时要浇腐熟清猪粪水保湿。&&& ⑨秧苗起运:用平板锹带土铲3厘米土层起秧。床土疏松的亦可直接拔秧,如表土板结,拔秧易断,可于移栽前一天傍晚浇透水,待土松软再起秧,用竹篓等工具运送。&&& 3、机插育秧&&& (1)前期准备:&&& ①土壤选择:选取耕作熟化的半沙半泥旱地土(如菜园土)和常年种植水稻的稻田表层土。&&& ②培肥:取土前每亩均匀施腐熟人畜粪1000千克左右、45%的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随后机旋耕晾晒,再旋耕晾晒共2~3遍后取回加工。&&& ③采土粉碎过筛:一般在秋季进行,晒干整细过筛,每亩大田180~200千克准备。&&& (2)平整苗床:&&& ①床址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在1250px以下,土质疏松肥沃,不易板结,水源清洁方便,利于管理的旱田或平坦的旱地。&&& ②耕翻:对选好的床地机旋耕2~3次,耕深15~500px。土块细碎均匀,清除瓦砾、石子、杂草等。&&& ③开沟作厢:在耕翻过的土地上,抢晴天在播种前3~5天以2米开沟作厢。厢宽1.6米左右,长度随地块而定,形状与常规水田育秧的秧厢相仿。厢沟宽1000px左右,厢沟深250px左右,外围沟宽、深750px左右。&&& ④作边框:在开好的厢面上用木板类物件作边框,边框内空宽在1.4~1.5m,它是1450px的整倍数倍。&&& ⑤平整厢面:在作好边框的厢面上,沉实验平。&&& (3)铺带孔塑盘:若是旱育,铺膜前将苗床浇足底水,并应在水中加少许敌克松,以便对床土进行消毒。&&& (4)铺营养土:使用壮秧剂对营养土调酸,将营养土铺满苗床并刮平后用倍敌克松液体喷洒。&&& (5)播种:选用Q优6号等优质品种;于3月10日左右播完,分次抛撒,逐渐补漏撒匀,密度适中;每亩大田用种1.5千克。&&& (6)覆土: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覆土不可拌药拌肥。&&& (7)盖地膜、起拱、盖天膜:先在苗床上盖一层地膜,然后用竹片搭小拱架、盖天膜并拉紧绷直,四边压入泥中。&&& (8)苗期管理:播种齐苗期、齐苗~1.5叶期、1.5叶~2.5叶期、2.5叶~移栽期四个阶段。&&& 播种~齐苗期增湿保温,湿润齐苗。齐苗后及时揭去地膜,膜内不超过35℃。&&& 齐苗~1.5叶期保温控湿。膜内25℃以下,当温度降到20℃以下时应及时关膜。&&& 1.5叶~2.5叶期低温干旱炼苗,亩用1~1.5千克尿素施用断奶肥。&&& 2.5叶~移栽期:浇透水保持湿润。插秧前7天亩用3~4千克尿素追施送嫁肥;插秧前3~5天内开膜炼苗,以便秧苗适应生长的自然环境。3.5~4叶机插完。&&& 其余技术与水秧栽插一样。&&& 4、工厂化育苗&&& 工厂化育苗是在经济发达稻区和城市郊区应用的大棚或中棚集中育苗的方法,是适应机械插秧而实行的规模化、标准化育苗。工厂化育苗省工省种、省苗地、省农膜、省化肥、省水电费、不受自然条件限制。腾出的苗地可以种植蔬菜及其他作物。虽然这种育苗方法优点很多,但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所需设备较多,如大棚、破胸催芽器、自动或半自动播种机、蒸气出苗室、浇水泵和育苗盘等,目前没有大量发展。&&& 稻田选地要以培育壮秧为目的,以便于管理为重点,根据水田的分布状况,选择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水源条件、土壤偏酸、比较肥沃且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地,按水田面积的1/80左右的比例,建立适当集中的大棚或中棚高台育秧场地,既便于技术指导,又便于种植户的相互学习,提高旱育壮苗的水平,为水稻超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秧田选定后,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要确定水源(引水渠系位置)、晒水池、秧田道路(宽3~4米),划定苗床地、堆放床土及积造堆肥用地、挖设排水系统(棚间及周围)、栽植防风林位置,做好秧田规划图等,为建立高标准工厂化育苗创造条件。&&& (2)按照规划设计,做好旱育秧田的基本建设工作,形成常年固定且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路、沟(引水、排水)、场(堆肥场、堆床土场)的规范化秧田,为培育壮苗提供保证。特别是引排水沟要做到沟沟相通,使苗床内及沟间积水及时排出,确保旱育状态。有条件的地方可架设贮水灌,实施管道供水,微喷给水,提高旱育壮苗的水平。&&& 在秧田规范化建设上,应实现二化48字标准,即选地规范化、棚型标准化,做到:床体高台,床面平整;三级排水,沟沟相通;常年培肥,土肥早备;棚型规范,排列有序;道路畅通,功能齐全;机械精播,微喷给水。&&& 秧田的常年固定是实现工厂化育秧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秧田固定了,才能常年培肥地力,秧苗移栽后,要对秧田进行耕作施肥,栽种其他作物,达到培肥置床的目的。在夏秋季节要将床土及有机肥准备充足,为培育壮秧创造条件。工厂化育苗的主要程序和技术环节,除备足良种、搞好种子处理并必须脱芒外,与一般育苗相同。&&& (1)为便于播后出苗快并整齐一致,一般需催芽播种。工厂化育苗催芽最好用自动破胸催芽器催芽,出芽快而一致,然后用脱水机脱水晾芽。&&& (2)建大棚是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之一。它的优点是空间大、采光好、增温快、保温强、操作方便、成本低、有利于防御春寒以及培育旱壮秧。建大棚要本着就地取材、坚固方便的原则,高度以适合作业就可以。一般规格高1.5~2.7米,宽5~6米,长度可灵活掌握。简易的可用竹木结构、拱形骨架;有条件的可用铝合金管、镀锌铁管、钢筋等材料。塑料大棚膜应是无毒、耐低温、防老化的农膜,棚顶塑料为一整体膜,棚裙膜的底脚埋在土中,顶棚膜与棚裙膜分别固定在骨架上。为防止风损棚膜,在农膜外骨架间顺骨架方向勒上尼龙绳,压紧、固定牢靠,防止松动。大棚的走向应与当地育苗期间主风向平行,大棚排列应因地制宜,距离至少留出1.5米作业道,周围挖好排水沟,同时要安排好作业室,装好水电设施和催芽、播种机械及出苗室、秧盘,并备好营养土等物资。&&& (3)与一般旱育苗相同,大棚内一般做两排置床,中问留出50厘米宽的作业道。&&& (4)播种时摆秧盘、装土、整平、浇水、播种、覆土全部由机械完成。自动化播种需12人操作,每小时播种500盘左右;半自动手摇式播种机播种需15~20人作业,每小时可播种300盘左右,在作业中应经常检查和排除故障。&&& (5)播种后各时期都要进行秧苗管理在播种后进入蒸气出苗室,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稻芽不断生长,露出土面1厘米左右,种子根长到3厘米,这一过程叫出苗。这一期间注意检查和排除蒸气出苗室的故障。播种后加温到稻芽出土约需48小时,出土后温度降到25℃,再经过24小时,就可以出室。出室前1~2小时,要每隔1小时检查1次,以便降温出室,外界气温低时应上午出室。该出室时不出室则出苗过长,易造成白化苗。出室后的秧苗要进行绿化管理。蒸气出苗室出来的苗为1~1.5厘米的白嫩芽,经在置床上适宜光照、温度、湿度下,由白色逐渐转为绿色,称之为绿化期。此时应该注意的是刚从蒸气出苗室出来的种芽不能骤遇强光高温(温度25~30℃为宜),否则易受灼伤,并发生生理障碍,轻则干枯,重则出现白化苗现象。为此要在秧盘上罩盖纱布或其他遮光覆盖物,以减弱强光照射。2~3天后秧苗转绿并长出新叶后,揭去遮光物。其他管理与软盘育苗相同。秧苗长到1叶1心时绿化期结束,进入炼苗期,也就是硬化管理期,这一时期的管理方法与软盘旱育苗相同。&&& 四、提高整地质量,创建良好生长的土壤环境。&&& 在栽秧前,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一切符合农业用水标准的水源,翻整好大田,做到田平泥绒不浮烂,寸水棵棵至。&&& (一)稻田耕作制度的主要类型&&& 稻田耕作制度必须与当时当地的人均耕地面积、水利设施、农民收益、农产品市场等社会因素相适应,较好地利用温、光、水、土壤等自然资源,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稻田复种始于华南地区,然后逐渐向长江流域发展。双季稻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山海经》内已经提到,14世纪(元末明初)双季间作稻已从福建省传至浙江省南部,明弘治十六年(1501)的《温州府志》对间作稻栽培技术有详细的记述。麦稻两熟最初出现在唐代,到宋代特别南宋以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发展很快,到明清时期已遍及整个长江流域,在苏、皖、鄂、川等省的方志中都可找到麦稻两熟的记载。华南沿海一带出现麦一稻一稻一年三熟的记载。&&& 稻田一年多熟的种植制度在中国虽然源远流长,但过去限于历史条件,多数稻田仍是二年一熟,复种指数不高。1952年,江西、湖南、四川等省的耕地复种指数只有110~120%,广东省也只有180%。双季稻栽培限于北纬28度以南地区,麦稻两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50年代的单季稻改双季稻、间作稻改连作稻、一熟改二熟,60年代扩大的绿肥双季稻和70年代发展的双季稻三熟制,双季稻区域向北推到32?N一线,面积扩大了将近2倍;麦稻二熟制推进到华北平原的北缘北纬40度的地区,成为当地的一种主要稻田种植制度。稻田复种指数的提高,对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产量有较快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区主要为一熟制,但为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自给半自给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还必须从更加充分地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着眼,进一步优化稻田种植制度,以便在保证粮食作物产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有利于经济、饲料、肥料等作物的综合发展;有利于种植业、饲养业和加工业的综合发展;有利于水旱轮作、用养结合,不断提高地力;有利于降低投入、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 (二)整地&&& 1、高产水稻对土壤的要求&&& (1)剖面层次明显、耕层深厚,质地盘好:高产水稻用耕层深度以20厘米左右为好,要求耕层肥厚松软,团聚体含量高,结构和通气性良好,耕性适宜。耕层过浅,水稻根系发育不良,耕屈过深,容易产生浮泥,不利水稻扎根和早发。质地适中,不过砂或过粘,干耕时翻犁不成大块,容易耙碎,水耕时不淀浆板结,排水晒卧时不开大裂,复水后裂缝易合拢。&&& (2)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充足而协调:高产稻田有机质含量一般要求2~4%,全氮含量0.13%~0.23%,其中水解性氮占全氮的5~10%,全磷含量0.1%以上(每亩有效磷5千克以上或13~70ppm左右),全钾含量在1.5%以上(每亩速效钾05千克以上或每克土中含钾8~10毫克以上),同时要求较高的阳离子代换量(每100克土不低于20毫克当量)和较高的盐基饱和度(60~80%),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好(pH6~7.5),主要元素充足,又不缺微量元素,既要有较多的活性有效养分,也要有大量的非活性有效养分,使各种营养元素平衡供应,不致缺素脱肥,保证水稻正常生育。&&& (3)保水、保肥,供肥性能好,又具有适当的渗漏性:高产稻田要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性,不能漏水漏肥,即既能积累保存大量养分,又能源源不断地充分持久供应。当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略有出入时,稻田本身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缓冲性能良好,不致引起稻株早衰与疯长。稻田亦要具有一定的渗漏量,便于一部分氧气可随下渗水进入土壤下层,以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据试验,稻田的日渗漏量以10毫米左右的田块产量较高。灌一次水应保持5~7天。如果渗漏量过大,会引起大量养分流失,也是不利的。&&& (4)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肥力高的稻田,有益微生物活动比一般稻田旺盛,这些微生物对创造和调节土壤肥力有着重要作用。据研究,固氮菌,硝化细菌、铵化细菌,好气性纤维分解细菌以及硫化细菌等的数量与肥力呈正相关。肥力高的数量多,生化强度(呼吸强度二氧化碳毫克/小时·千克土,氨化强度毫克/100克土)高,即生物化学作用强。&&& 2、整地要求和方法&&& (1)整地要求:稻田整地是人们利用犁,耙的机械作用,结合施肥、灌溉和合理轮作等农业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变稻田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水稻的正常生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整地要求:&&& ①田面平整:稻田平整是高产水稻栽培管理的基础。平整的稻田,便于浅水灌溉,灌水均匀,晒田时排水及时,田中无渍水,晒田程度一致,利于水稻生长整齐。一般要求整田高低不超过3厘米。&&& ②土壤细碎、松软:通过整地,使稻田土块细碎,土肥相融,耕层松软,无杂草残茬,利于插秧和根系的生长。&&& (2)整地方法:视前作和土壤性质而有所不同。水田整地从整地时间上分,有秋整地和春整地;从方法上分有旱整地和水整地。秋整地主要是秋季旱翻、旱耙,在干旱年份、缺水地区采用较多。秋整地有利于土壤熟化,并能节省泡田用水。在丰水及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和田块,多采用秋旱翻春旱耙。这样有利于晒垡熟化土壤,灭虫灭草。多数地区的春整地采用旱翻、旱耙、旱平地等方式,包括旋耕整地。旱整地包括旋耕、翻地等作业。其作业标准是耕整地要到头、到边、不留三角,同一块地内高低差不超过10厘米,地表保证有10~12厘米的松土层。旋耕是在水稻收获后,使用大中型水田拖拉机配套旋耕机、搅浆整地机、水田犁或微耕机等进行,翻地的也可用履带拖拉机。②水整地一般是春季放水泡田3~5天后,用水田拖拉机配带不同的整地机械水整地或微耕机进行整地。其作业标准是:土地平整,土壤细碎,同池内高低差不大于正负3厘米,地表有5~7厘米厚的泥浆。&& &(3)稻田类型&&& ①泡冬田:冬水田地区,水稻收后,及早犁耕埋茬,利用秋末冬初气温尚高的条件,使有机质在嫌气状态下分解,利于向腐殖化方向发展,提高土壤肥力。结合施冬粪再犁耙一次,蓄水泡冬。来年再犁耙一次,就可插秧。土壤粘重的稻田可增加犁耙一次。烂泥田次数宜少,一般二犁一耙或两次旋耕即可。犁田深度第一次应深,以后遂渐变浅。&&& ②炕冬田:水稻收后,在土壤湿度较大,土壤仍在可塑性质范围内及时耕翻,土壤成大垡片,相互架空,经冬,春干湿、冻融交替,土壤不断收缩与膨胀,使土垡疏松、细碎,形成较细的粒状结构。开春后再耕翻一次,促进其进—步熟化。待雨水来则抢水旋耕或犁田,犁耙1~2次,即可栽秧。&&& ③绿肥田:绿肥田一方面要翻压绿肥,既要保证绿肥有较高产量,又要使绿肥在栽秧前有一段腐烂的时间。另一方面又要将板结的土层变为疏松,细碎、膨软的土体,以适应插秧的要求。因此,对紫云英,苕子一类绿肥在盛花期翻犁。过早耕翻,茎叶较嫩,产量低,过迟耕翻,绿肥产量虽高,但纤维增多,不易腐烂,特别是距栽秧季节近时,绿肥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会使稻根中毒、变黑。所以,翻犁绿肥最迟也要在栽秧前15天。为中和酸性,每亩可撒石灰40~50千克。绿肥田第一次干耕宜深,彻底翻埋绿肥,使其凋萎,2~3天后再灌水,结合耙地,待绿肥腐熟后再耕,耙一次,耖平后栽秧。为了保持绿肥养分,一般不再排水,防止养分损失。&&& ④小春田:种小春稻田已进行耕翻碎土作业,加上冬、春干湿冻融交替作用,一般土壤比较细碎、松软。而小春田栽秧迟、季节紧,翻耕次数要求多也不现实。如果是油菜、蔬菜田,收获较早,还可早干耕晒垡数日再灌水犁耙1~2次,耖平后栽秧,小麦由收获较迟,一般应及时灌水施肥犁耙2次,抓紧时间耖平栽秧。&&& 五、合理密植,搭建理想株群结构&&& 合理密植是指水稻在不同的情况下,通过适宜的栽插密度,用秧量和良好的配置方式,协调好单位面积上个体和群体的矛盾,有效地利用光能,充分地利用地力,保证单位面积上穗数,粒数和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高产、稳产。&&& 1、水稻的叶面积:水稻干物质的90%以上是通过绿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叶鞘和叶片的光合作用很弱,积累干物质量极微。而在水稻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两个决定干物质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叶面积的贡献占整个干物质增长的70%。由此可见,维持一定叶面积,对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重要意义。&& &水稻的叶面积是在移栽后,随着秧苗的返青分蘖而逐渐形成和增大的,到孕穗期达到最大,以后又随着下部叶片和分蘖的死亡,新叶不再发生而逐渐降低。根据测定,现有的品种及杂交水稻,组合亩产500千克以上较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动态是:分蘖期2.5~3.5,幼穗形成期4~5,孕穗至抽穗6~8,灌浆期4~6;成熟期3左右。&&& 作为一个群体,水稻叶面积的大小受单位叶面积上的株数、每株分蘖数,单茎叶面积和叶片寿命等4个因素所制约。增加栽插株数或通过肥水管理增加分蘖数都能增大叶面积。增加插植密度,扩大单位面积上的基本苗,配合适当的肥水管理,是目前高产栽培上争取较大叶面积的主要手段,比通过施肥增大分蘖来扩大叶面积的效果好。水稻的冠层结构对光能的吸收、利用有很大的影响。不少研究表明:叶与茎的夹角相对较小,剑叶挺拔,透光性能良好,光在群体中分布较均匀,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较短的剑叶有利于建成挺拔合理的群体,但由于剑叶和倒二叶伸长与粒数的形成有同伸关系,他们的长度与每穗粒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不能控制过度,应掌握适当的叶长,要争取做到既有利于改善冠层结构,又不影响大穗的形成。倒三、四、五叶长度与总颖花数相关不显著,而与结实率呈负相关,倒四、五还达显著水平;显然,它们的长度过大,造成群体下部荫蔽,虽然增加了叶面积,却使总光合效率减低,因此,控制下部 2~3个叶片的生长,适当促进剑叶、倒二叶生长和保持挺立,提高和改善群体素质,是能捉高水稻的总光合速率的。有研究报道提出用粒叶比 [颖花(粒)/叶(平方厘米)]作指标进行调控,即在增加颖花数时,控制叶面积的增加,提高粒叶比,以强源、畅流,当然,具体的一些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要实现高产栽培,既要多穗,又要大穗的情况下,控制最高分蘖数不要太高,减少无效分蘖,以提高成穗率来增穗,达到叶面积增加不太多,而总颖花数增加,结实率提高,这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2、水稻穗、粒数变化与合理的结构:水稻的穗数是由主穗和分蘖穗组成。它可以是依靠主茎成穗,即主穗的数量多,也可以是依靠分蘖成穗,即分蘖穗占主要成分。这取决于使用品种分蘖力强弱、肥力水平和栽培技术。杂交水稻由于分蘖力较强,又在秧田培育成多蘖壮秧,有效地争取和利用了低位分蘖,移栽到本田时已起到以蘖代苗的作用,这种分蘖虽不同于一般秧苗移栽到本田发生的分蘖,但是,分蘖成穗却是构成穗数的主要成分。至于常规稻,目前生产上主要是采取依靠主茎,争取适当分蘖成穗的办法来达到一定穗数的。这样,可使穗数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并使每稿粒数和结实率有所提高,较易获得较高面稳定的产量。&&& 穗数多少除与栽插密度有关外,更与基本苗关系密切;据试验,在亩栽1.5万穴条件下,基本苗多,穗数也相对较多,产量也较高。基本苗与产量是一种近似于抛物线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基本苗的增加,产量随之上升,但达到一个极限值后,随基本苗的继续增加,产量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在每亩基本苗6~10万范围内,有利群体在有效分檗临界叶龄期内达到预定穗数,一般在15~18万。同时,使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所增加,单产可达550千克以上水平。穗数还决定于最高蘖数和成穗率,当最高茎蘖数大于60万时,成穗率就明显下降,亩产的650千克水平,每亩穗数15~18万,成穗率约85%,穗数过多,单株营养不足,穗小,粒少,产量也不高。总粒数的多少,决定于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数目,粒重则与自然条件;栽培管理水平有关:一般来讲是构成产量中比较稳定的因素,变化较小。&&& 综上所述,水稻合理密植就是协调好单位面积上穗数、粒数和粒重间关系,使个体和群体正常生长,实现高产目的。总的趋势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种植密度的提高,用秧量增加,穗数增多,产量有所提高。但随着用秧量的增加,穗数增多,每穗粒数又会减少,粒重降低。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制约。针对不同产量水平,处理好不同生育时期个体与群体间关系,是水稻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重要内容,只有掌握好适宜的密度和用秧量,使穗数、粒数和粒重三者乘积达最大值,才能达到高产。根据生产实际,水稻亩产550千克以上水平,群体结构大体是:亩基本苗5~8万,有效穗15~18万,每穗总粒数130~180,实粒数120~160,空秕率小于20%,千粒重28克以上。在此范围内,早栽、肥田、施肥水平高的基本苗偏少,迟栽、瘦田偏多。&&& 3、合理密植的途径、原则和方式:实行合理密植,应根据水稻品种、茬口、土壤质地和肥力、栽培管理水平和自然条件等因素而定。&&& (1)品种:早熟组合(品种)如Q优1号、K优88等,有效分蘖期短,偏密;中,迟熟组合(品种),如Q优6号、Y优1号、C两优华占,粤优938、丰两优6号、Q优28、冈优916等营养生长期和有效分蘖期均长,密度偏稀,粳型偏密,籼型偏稀。&&& (2)茬口:前作不同,栽插早迟有异,对分蘖发生影响很大。冬闲田、绿肥田,栽插季节早,水稻大田营养生长期较长,栽插密度宜稀;油菜,小麦田,季节迟,大田营养生长期相对较短,密度偏大,小麦田比油菜田又应密一些。&&& (3)土壤质地与肥力: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密度偏稀;粘重、瘦薄,通透性差的胶泥田、冷、烂、锈田偏密。&&& (4)自然条件:气温高、日照好,降水充足密度偏稀,相反则偏密。  除此而外,栽培管理水平,秧的壮弱和种植密度均有关系,要针对不同情况,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合理密植方式:包括基本苗数、窝行距和行向,是建立在高产群体结构基础上,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的一种手段,采用何种方式,应以能充分利用阳光、地力,便于田间管理为原则。&&& (1)基苗数:是影响水稻群体的重要因素,每亩基本苗的用量,除应根据品种(组合)特性、栽培季节,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外,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法有两种,是按计划的穗数,采用穗苗比来安排适宜的基本苗数。穗苗比的幅度一般为2~3:1,如预定穗数为20万/亩,基本苗一般应为7~10万。当品种(组合)生育期短,分蘖弱,肥力低,管理水平差,穗苗比宜小,相反则大。&&& (2)行窝距:是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充分有效利用光能地力,达到增窝、增穗、增粒的有效措施。种植方式,目前生产上主要是宽行窄株,但据一些试验和生产经验看,以适当加大行距、缩小窝距的少苗、匀株的宽窄行种植方式较好,其优点在于,宽行透光好,发挥边际优势,稻株上、中、下层叶片均能受光,提高光能利用率,行间通风好,有利二氧化碳交换,有利光合作用进行,增加干物质积累。另外,还能降低株间湿度预防病虫滋生,同时也便于中耕除草、施肥、用药等田间管理,一般行窝距20×25、20×30或(33+20)×15~20厘米为好。&&& (3)行向:从光照条件来讲,东西向比南北向好;但从通风条件看,由于夏季多吹东南风,南北向通风要好些。具体在确定行向时,还要考虑地势、田块形状,尽可能做到通风透光,使群体协调生长。适时早栽,提高栽插质量 &&& 适时早栽是水稻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多熟区,季节紧张,更要不失时机的掌握这一环节,似便充分利用一年中适宜的生长季节。适时早栽有利早分蘖,多分蘖。同时,早栽可延长移栽后本田营养生长期,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有利形成大穗。早栽还可早熟,有利后作适时播种,实现两季高产。&&& 适时早栽,要根据温度、前作、品种(组合),特牲而定。温度高低是决定能否早栽的最重要因子,据研究,日均温20℃时,4~6天返青,15℃时需7~10天,低于15℃返青期高达10天以上。温度低于15℃时早栽并不早熟,有时还要死苗,达不到增产目的。如果栽插过晚,后期遇低温(秋风)而影响结实,两熟地区还将影响后作播种,这都是需要注意的。当然,实现早栽,还要考虑茬口和品种安排是否合理等因素,必须立足全局,前后作相互照应,有利季季高产。&&& 栽插时,应严格要求,做到匀、直、浅、稳,尽量不伤苗,把植伤率降低到最小程度,提高栽插质量。&&& 浅就是栽插要浅,一般不超过3.3厘米,浅栽好处在于:能使发根节处于地温较高的浅土层,有利早发多发根,吸收大量养分;能使茎处在温差较大的耕作表层,促进早发多发分蘖,形成多穗;能使植株呈扇形散开,提高光能利用率,迅速扩大叶面积,增加光合产物,为大穗打基础。&&& 匀就是行窝距要整齐、均匀,每窝苗数一致,便于通风透光,各单株营养面积均衡,全田生长整齐。&&& 直就是苗要正,不栽偏偏秧,利于返青。&&& 稳要求浅栽后,不漂秧。&&& 减少植伤,就是在拔秧、运输、移栽时,尽量少伤根叶,要做到上述要求,应注意:①拔秧前1~2天灌深水,拔秧时少伤根,最好带土移栽;②秧苗捆把时,将秧根拍齐;③栽秧时,尽力避免五爪秧、断头秧、翻根秧、深栽秧,④一般田栽浑水秧可利用下沉土粒与根很好接触,利于发根,返青,故有“宁栽隔夜秧,不栽隔夜田”的农谚。沙田要在田耙后立即栽秧。对于起浆性强的烂田,则又要求栽“清水秧”,否则因泥土下沉使秧下陷过深,造成发根慢,返青迟,分蘖少,严重时还引起坐蔸。此外,为稳住秧苗,减少叶面蒸腾,栽后保持适当深水,或避开烈日高温时段栽秧,均是提高栽秧质量重要措施。&&& 利用牵绳和播栽规格器划行定距,采用半旱式或宽行密窝方式栽培,一般杂交稻亩栽1.2~1.6万窝,穗数型杂交稻亩栽1.7~1.8万窝,矮杆穗数型常规稻及糯稻亩栽1.8~2万窝,瘦田亩栽1.7~1.8万窝,实行铲土起苗,带泥抛栽。间栽糯稻选荷香糯等高秆大穗型品种,杂交中稻和间栽糯稻按行比4:1间栽。利用开厢行间栽糯稻,窝距与杂交稻相同。抛秧田抛秧后每隔3米结合匀密补稀,捡出一空行,利用空行间栽两行糯稻。亩间栽糯稻2500窝左右。每窝栽5~6苗。&&& 抛秧要选有水源保证的田块,高质量整田,4.5叶早抛适龄秧,抛前要起盘晾秧,防秧蔸泥团散失影响抛秧,要分厢先抛70%,后抛30%匀苗补稀,确保抛秧质量,管好田水。&&& 六、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减轻环境污染,降本增效&&& 水稻施肥,是水稻生产中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施肥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吸肥规律,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种类的肥料,把握住施肥时期,数量,采用适宜而有效的施用技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最终达到水稻高产,稳产和低成本。&&& 1、水稻吸收的营养元素:对水稻植株进行化学分析的结果,稻体内含有40多种元素,但至今确认为水稻必需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硅、硫、钙、镁和铁、锰、锌,铜、硼、钼、氯。前10种大量存在于水稻体内,称为大量必需元索,后7种在稻体内含量甚微,故称为微量必需元素。这17种元素不但是水稻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不可代替的。其在稻体各部的含量,因品种、土壤和施肥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这些元素中,除少部分可由空气中获取外,大多数都靠水稻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在现代,土地复种指数不断增大,土地利用率愈来愈高,产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土壤中不但大量元素不能充分供应,就连某些微量元素也感到难以获取,水稻产生了缺锌、缺钼或缺硼等病征。由此可见根据稻田土壤分析,进行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的重要意义。&&& 2、水稻对三要素吸收的总量:在大量元素中,水稻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要量特别多。据测定,每生产100千克稻谷&谷草比为1:1),约需吸收氮1.50~1.91千克,磷0.82~1.02千克,钾1.83~3.82千克。氮、磷,钾之比约为2:1:3 表中所列数字还不包括根系、落叶损失及植株体内淋失量,所以,水稻实际吸收量应高于此值。同时,吸肥量还因品种、气候(主要为温度)、土壤,肥料、施肥技术和产量水平等而有差异。&&& 3、土壤供肥量:土壤是稻株吸收元素的主要提供者,即使在大量施肥的情况下,仍以土壤供给为主。据试验,当年不施肥的稻田,水稻产量为施肥稻田产量的50~70%,也即土壤供给的营养元素占1/2~2/3,由当季施肥供给的只占1/3~1/2。可见土壤肥力不能低估,培肥土壤的意义重大。土壤中提供养分的数量,主要决定于土壤养分贮存量和有效状态。贮存量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母质成分及水质等有关,有效态受土壤中有机质性质,土壤结构、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微生物组成和土温等条件的影响。—般地说,位于平原,丘陵、河流沿岸及山区坝地的稻田肥力较高,养分贮存量和有效量都较大,如大眼泥田、紫泥田、潮泥、白鳝泥田等。而丘陵地区的红泥田、黄胶田、黄泥田、马血泥等养分含量少,新开的稻田,沟、槽中的冷、烂、锈田及鸭屎泥田潜在肥力虽高,但因土温低,通透性差等原因,有效养分仍较低。土壤质地不同,供应状况亦不同,质地疏松的潮泥田、黄沙泥田,通透性良好,早春土温回升快,肥料分解快,前期供肥能力强,保肥力差,肥料容易漏失,肥效不能持久,水稻生长后朔,土壤供肥力减弱,相反,粘重的胶泥田、死黄泥、死红泥田,因土壤通透性差,早春土温回升慢,肥料分解缓慢,水稻生长前期,土壤养分供应力低。随着土温升高,肥料分解加速,水稻生长后期土壤养分供应强度高,后劲足。土壤养分供应状况还与季节有关,双季早稻和温凉地区一季中稻,插秧时气温低,有机质分解缓慢,养分供应强度低,以后随着气温升高,供应强度逐渐上升。在目前尚无简单,迅速可靠的土壤养分分析法及稻田土壤养分档案尚未建立起来之前,大田生产可根据上年产量水平的50~70%来估算土壤养分供给量。有机迟效肥施用多的稻田,估算可从高,反之则应从低。&&& 4、肥料利用率:不同种类的肥料,含肥料元素的量和性质不一样,因而肥料利用率也不一样,我国南方稻田,一般化肥比有机肥利用率高,同是有机肥,腐熟比未腐熟、含碳素少比含碳素多的利用率高;以人粪尿最高,绿肥、菜籽饼次之,牛粪土杂肥最低。同是化肥氮和钾的利用率比磷肥的利用率高(分别为30~60%,40~70%和10~25%),化学氮肥的利用率是硫酸氨,尿素大于石灰氮大于硝酸铵。施肥方法不同肥料利用率也不同。单施农家肥比与化肥配合施肥效低;化学氮肥作球肥深施比粉状施于衷层利用率提高1倍,磷肥蘸秧根比 本田撒施利用率可提高3倍。施肥时间不同,肥料利用率也不一样,氮化肥作基肥比作追肥利用率低,而追肥时又以幼穗分化期施用利用率高,秧田施磷利用率达68%,本田施磷仅达13%;氨水施于土壤水分少,富含钙质,pH较高,吸收性能较低的田中,易挥发利用率亦低。&&& 5、水稻的施肥量:综上所述,在制订施肥量计划时,必须统筹考虑上述几方面,从理论上讲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施肥量=(计划产量的吸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但在实际计算稻田施肥量时,为简便起见,可把土壤供肥量与肥料利用率大体相抵,把计划产量的吸肥量作为需要施用的肥料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只不过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前作、不同季节需要酌情增减,如寒地比暖地、瘦田比肥田,麦田比油莱田,早菜田、洋芋田、绿肥田多施,早稻比一季中稻、晚稻多施,土杂肥比化肥、耐肥品种比耐肥性弱品种多施。多年试验,亩产500~600千克的中稻田,在施用绿肥或猪牛厩肥为主的情况下,亩施N8~12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氧化钾10~15千克。&&& (二)水稻的吸肥时期与施肥时期的确定&&& 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随生育进程而不同,一般苗期吸收量不多,随着移栽返青,长叶、分蘖,发根营养体逐渐增大,吸肥量也相应提高,到抽穗前达最高,以后又逐渐减少。各生育时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随不同类型品种而异,而且受施肥水平、不同营养元素和灌溉等条件的影响。&&& 对氮的吸收,以返青后至分蘖盛期最高,吸氮量约占总量的50~60%,幼穗发育期次之,约占30~40%,结实成熟期仅占吸氮总量的10~20%左右。但明显看出杂交稻后期吸氮量高于常规稻,这是因杂交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仍很强之故。季节不同吸氮情况也不一样。中稻由于大田营养生长期较长,一般出现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两个吸肥高峰,约在移栽后20天,出现第一个吸氮高峰,每日每亩吸氮量为0.1~0.15千克,以后有所下降,到35天以后又迅速增加,到60天时出现第二个吸氮高峰,每日每亩吸氮0.2~0.25千克。&&& 对磷的吸收,都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占总吸收量的50%左右,分蘖期次之。结实成熟期仍吸收相当数量的磷(约占总量的15~20%),晚稻比早稻需磷多。&&& 对钾的吸收,以抽穗前最多,达90%以上,抽穗后吸收量很少,在分蘖盛期,中稻吸钾比早、晚稻多;拔节到抽穗期中稻吸钾量又比早、晚稻少。同是中稻,品种不同,各生育期吸钾量也不一样。&&& 杂交水稻以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移栽至分蘖盛期,齐穗后亦能吸收较多氮、磷、钾,故在栽培管理上不仅要施用蘖肥、穗肥,还应看土、看苗补施粒肥。&&& 气候条件不同,水稻各生育期吸肥规律不同。温暖地区在移栽至幼穗形成期吸收养分较多,其籽粒形成的养分来源靠出穗后供给多;而寒冷地区籽粒形成的养分主要靠出穗前蓄积的养分供给。因此,在温暖地区栽培水稻应控制基肥、蘖肥用量,以免前期生长过旺,注意后期追肥,以免早衰;而寒冷地区,则应重施基肥和蘖肥,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根据上述吸肥特点,结合产量构成三因素形成时期,在进行合理施肥时,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增加穗数的施肥适期:以基肥和有效分蘖期内追施的促蘖肥效果最大,对于迟熟品种于幼穗开始分化时追一次肥,有保蘖增穗和促花的作用。增加每穗粒数的施肥适期: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在雌雄蕊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可防止颖花退化称保花肥。钾肥效果优于氮肥。对于生育期较长和大穗型的品种,促花、保花肥均施增粒效果显著。应当指出,穗肥除直接增加粒数和库容积外,还有增加稻株最后3片叶的含氮量,防止叶片早衰及根系活力下降,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率的作用。前期施肥少,穗肥施用可提前,前期营养水平高,穗肥施用可移后。&&& 提高粒重和结实率的施肥适期,据试验,中粳在花粉母细胞形成和减数分裂期前后追肥粒重最高,而在幼穗分化期施肥的粒重都最低。近年来在孕穗至齐穗期,叶面喷氮或磷,或三要素混合液,对增加粒重及结实率都有很好效果,特别对生育期长的常规稻、杂交稻品种及沙泥田、温热地区栽培的水稻效果更明显,一般增产2~20%。&&& 综上所述,大多数地区土壤肥力不高,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氮、磷、钾含量也较低而失调,部分地区出现缺乏硼或钼、锌等微量元素,绝大部分地区施肥水平不高,一般只重施底肥,迟施或不施蘖肥,穗、粒肥施用更少。在肥力较高及肥源充足地区,又常因早期施肥过多,使成穗率降低,穗、粒结构也不理想。因此施肥时都应注意在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在肥力、肥源都较差的地区,应在重施底肥的同时,早施蘖肥,适时少量施用穗肥,对增产有利,在肥力较高、肥源充足地区,在施足底肥后可少施或不施蘖肥,酌量施用穗肥,对于缺乏微量元素的稻田应早补给,防止水稻坐蔸迟发。&&& (三)高产施肥方法&&& 施肥量及施肥时期确定后,必须有合理的施肥方法,应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三要素的配合施用。施于深层(中层)或集中施于根际,以充分利用肥料资源,避免肥料损失,提高肥效,降低成本。&&& 具体施用方法,因品种,茬口及地区间气候,土壤的差异,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攻方向不同而不同,常用的施肥法于后。&&& 1、前促施肥法: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一般底肥用量占总用量的70%(氮肥用量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的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此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高产施肥法,重施底肥又以农家肥为主,肥效稳长,结合早施蘖肥,使水稻平稳生长,提高有效分蘖率,并使水稻又能在幼穗分化前将施下的肥料大部分吸收利用,有利碳氮代谢转换,不致延长营养生长期,避免抽穗扬花期遇低温冷害和贪青晚熟。主要用于生育期短的品种或施肥水平不高及前期温度较低、肥效发挥较慢的地区和稻田。&&& 2、前促,中控,后补法:即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蘖肥确保一定穗数,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晒田抑制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抑制无效分蘖,避免过早封行,争取壮秆大穗,如复水后有脱肥现象,可酌施穗肥和粒肥,有利稳库增源。麦后稻田,因供氮规律呈平稳上升状态,供氮高峰一般出现在孕穗抽穗阶段,且不如豆田明显,故也多采用此法。&&& 3、前稳、中促,后保法:在适量施用基肥、蘖肥达到前稳的基础上,增加穗肥主要是促花肥,再看苗补施保花肥,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粒重。此法适用于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或温暖地区及沙泥田中的中熟中稻,以及密度大和肥料不足的稻田。&&& 4、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法:即是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层施肥法。适用于粘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并且要肥源充足。据多年多点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长相好,行间透光率高,增产3.6~17.9%。&&& 上述几种施肥方法,各有其适宜条件。但从水稻生育特点和对肥料的需求考虑,以分期分段施用更有利全面改善各产量构成因素,协调穗、粒矛盾,使源、库、流都充分发展。&&& 此外,在考虑施肥方法时还要注意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深层施肥、蘸秧根、塞秧窝,球肥深施、叶面施肥等都是能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经济施肥法。&&& 推广水稻专用复混肥,一般冬水田和油菜田亩施纯氮8~12千克,中等肥力田亩施尿素20~25千克左右,瘦田亩施尿素25~30千克左右,底肥占60%,分蘖肥占20%,穗肥占20%,并配合增施磷钾肥,亩施过钙25~40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保证N、P、K三要素之比为2:1:2,缺锌田要注意增施锌肥,预防坐蔸(水稻从栽秧转青至圆秆孕穗期间,生长缓慢,不分蘖或少分蘖,有时秧苗萎缩以至枯死。“地下不长根,地上不起身”,“黄叶子、独苗子、黑根子”)。旱育秧抛秧中小苗栽插的底肥占60%,保花肥和粒肥各占20%,旱育大苗栽插的底肥占70%,破口肥占30%。复合肥作一次性底肥施用,一般每亩水稻底肥施35%的复混肥35千克或25%复混肥50千克为宜。以后看苗补施分蘖肥和粒肥。常规稻和净作糯稻施肥用量参照杂交中稻执行,施肥采取重底早追的方法。&&& 七、科学管理,增强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一)水浆管理:水稻移栽后,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寸水返青。因秧苗移栽时根部受伤,吸水力弱,而叶面蒸腾量不减少,容易失去水分平衡而致凋萎,所以田间保持3.3厘米左右的水层,造成一个比较保温、保湿的温湿环境,缓和失水和供水矛盾,以促进新根发生、迅速返青。&&& ②薄水分蘖。秧苗进入分蘖期后,一般稻田应保持1.5~3.3厘米水层浅水灌溉为宜,过深会抑制分蘖和推迟分蘖时间,并造成高位分蘖;水层过浅会导致过多分蘖,消耗植株养分,形成大量无效分蘖。半旱式栽培田,头季移栽成活后,厢面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以促分蘖早生快发。&&& ③晒田控苗。当水稻分蘖达到一定数量后:要排水适度晒田。一般掌握粘重田、低洼田重晒:砂质田、高田轻晒;肥田重晒,瘦田轻晒;苗过旺重晒,苗弱轻晒的原则。一般晒到田面开小裂、脚踏不下陷、叶色褪淡、叶片直立为止。有水源保证的一类苗:不需要再追肥,只注意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其技术为苗够不等时,时够不等苗,在分蘖末期轻晒,拔节后至稻穗分化前重晒,二叶以上的总茎数塝田达35万,一般田达30万,窝苗20苗以上,要看苗、看土、看天而定晒田。一般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的田应早晒、重晒;反之应迟晒、轻晒或露田,土壤渗漏能力弱,田底厚,土质肥的田,应早晒、重晒;低洼田、冷浸田,禾苗根系发黑的,即使禾苗长势不旺,苗数不够,也应及早排水露田或轻度晒田,预计后期雨水多,就要抢晴提早晒田。重晒目的标准,一般是晒至田边开大裂,中间开鸡脚裂,人立不陷足,叶色明显落黄;轻晒则指晒至田边开小裂,田中稍硬皮,人立有脚印。一般经过晒田后,应使稻苗生长健壮,呈现“风吹禾叶响,叶尖刺巴掌,入田不缠脚,叶挺茎秆壮”;无水源保证的靠天下雨关深水淹几天,淹死小分蘖和不发分蘖排浅水。&&& ④足水孕穗。水稻在孕穗期中需要充足的水分,这一阶段稻田应保持3~7厘米水层,确保穗大粒多。但也不宜灌深水,因深水影响稻根呼吸和根系发育,形成黑根、烂根,降低根系活力。&&& ⑤浅水抽穗。抽穗期间稻田水层应是1.5~3厘米左右,若此时田中无水受旱,则花粉和柱头容易受旱干枯,不能受粉,或抽穗不齐,甚至造成抽不出穗来。&&& ⑥湿润灌浆。水稻在灌浆期中应进行间歇灌溉,确保稻田湿润状态,以促进植株内有机物质向籽粒转运,减少空壳秕粒,增加千粒重。方法是“陈水不干、新水不上”,每次灌水让其自然落干再灌新水。&&& ⑦落干黄熟。水稻进入黄熟阶段,稻田应排水落干,这样不仅有利籽粒充实饱满,而且有利于田间收获和提高下季作物的耕地质量。&&& (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 1、虫害&&& (1)螟虫&&& 1)二化螟&&& 为水稻主要害虫,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桩内越冬。在稻型种植一致的地区,主要是第一代发生严重,如果一个地区插花种植,桥梁田多,第二代发生为害也很严重。二化螟第一代发生严重与否,与越冬虫源多少关系密切。如免耕田、小麦田多的地区,越冬虫源就多,第一代发生为害就严重;第二代发生严重程度,与当地插花种植程度关系密切。越冬幼虫抗寒力强,在越冬期间如遇环境不适宜,亦可爬行转移,还可为害小麦和其他杂草。若春季4月份化蛹期雨水多,则死亡率增大。&&& 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后,茭白、玉米及蔬菜等面积的不断扩大,田外寄主较多,虫源复杂,发生期拉长,加之长期使用沙蚕毒类(杀虫双、杀虫单等)农药,抗性增加,防效下降,有利于虫量的积累,因此二化螟的发生呈加重趋势,即一代偏重到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二代中等至偏重发生。二化螟综防措施如下:&&& 肥床旱育:与水育秧相比,肥床旱育秧田二化螟的落卵量低,大田受害轻。&&& 淹水灭蛹:因二化螟初孵虫为害水稻叶鞘,因此迟熟冬作田、草子留种田,在化蛹期淹水3.5~6.5厘米,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或在第一、第二代幼虫老熟期放干田水,让幼虫钻入根际化蛹,化蛹期淹深水3天,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杀虫效果90%以上。&&& 适期迟播,栽培避螟:全面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适当推迟水稻播种期至5月20日左右,使易落卵的水稻苗期避开一代螟虫产卵盛期,降低秧田落卵量,减轻一代螟虫发生量和全年发生基数,达到栽培避螟的目的。&&& 频振式杀虫灯或性引诱剂诱杀成虫: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一盏灯可控制60亩水稻面积,降低落卵量70%左右,在4月中旬装灯,并挂上接虫袋,每日傍晚开灯,次日凌晨关灯,9月底撤灯,此法一次投资反复使用,且诱捕的害虫无农药污染,可作为优质天然水产养殖蛋白饲料,可谓一灯多效。性引诱剂诱杀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雌成虫,要保持水盆诱捕器的盆口高度始终高出稻株20厘米,诱芯离水面0.5~1厘米,水中加入0.3%洗衣粉,在盆口边沿下2厘米处挖1对小孔以控制水位,每天清晨捞出盆中死蛾,傍晚加水至水位控制口,每10天更换1次盆中清水和洗衣粉,每20~30天更换1次诱芯,以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 化学防治:一是坚持“狠治一代,普治二代”的防治策略。一代以压低基数为目标,秧田集中防治,防效明显。二代以控制危害为目标,保产夺丰收。二是掌握虫情,保证在卵孵高峰期施药。三是选准药剂,保证防效。药剂防治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代次因地制宜选择药剂,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做到轮换用药,减缓抗药性,选择低毒和生物农药。四是正确施药,发挥药效。防治二代二化螟大水泼浇和粗喷雾的施药方式优于细喷雾和弥雾。掌握在枯鞘期用药剂防治。&&& 在卵孵盛期对卵量50块/亩以上田块及时喷药防治,防枯心、枯梢可在蚁螟期(卵孵盛期)用药;防白穗可在水稻破口初期(破口10%左右)用药,虫量大发生时,需在用药后5~7天防第二次。适用药剂:2000IU/毫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400毫升/亩,或8000IU/毫升可湿性粉剂200~300克/亩对水喷雾,有效期可达40天左右;5%锐劲特胶悬剂40~50毫升/亩、或48%乐斯本50~60毫升/亩,宜防治一、二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具广谱性和持效性,并可兼治灰飞虱、稻象甲;生物农药苏特灵,于卵孵、低龄高峰前用药;51%稻农一号50克/亩、或46%特杀螟60克/亩,对水37.5千克喷雾。&&& 2)三化螟&&& 为单食性害虫,只危害水稻,由卵块孵出的蚁螟,很快钻入稻株内,不像二化螟幼虫群集为害一段时间再分散。分蘖期为害产生枯心苗,孕穗期为害稻株产生白穗。对拔节期和抽穗期的稻株,因蚁螟钻入困难,其死亡率加大。江浙地区发生3代,幼虫均在稻桩内越冬,三化螟初孵幼虫的钻入时机与水稻生育期关系密切,一般分蘖期、孕穗期的叶鞘薄,叶脉间距宽,幼虫易钻入,成活率高,常称之为危险生育期。若水稻分蘖期或孕穗期与三化螟卵块孵化期相遇,则造成的危害程度加大。&&& 由于90年代初期大面积籼改粳、晚改中、中改迟,使水稻的易感生育期与蚁螟盛期吻合,加上免少耕技术的推广,使三化螟危害呈逐年回升的趋势,发生范围不断扩大,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三化螟的综防措施如下:&&& 优化品种布局& 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在同一地区种植同一品种,使水稻生育期相对一致,既可缩短螟虫有效盛发时间,又可切断三化螟由2代向3代的过渡桥梁,降低蚁螟存活率。&&& 适期迟播,栽培避螟:方法同二化螟。&&& 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量及卵量,方法同二化螟。&&& 药剂防治:掌握在螟卵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药剂种类同二化螟。对水量越大防效越好,泼浇和喷粗雾的防效较理想,尤其是在水稻后期施药时,常规喷雾对水量不能低于60千克/亩,不宜使用弥雾机。&&& (2)稻飞虱&&& 常见的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灰飞虱以若虫在本地杂草、土缝中越冬。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扩散和远距离迁飞习性,在本地不能越冬,迁入的成虫趋集于嫩绿的稻田,集中于稻株基部吸食并产卵于叶鞘组织内,产卵痕初为暗绿色,后由褐色变为暗褐色,孵出的若虫仍在稻株基部栖息为害,并扩散到附近稻丛上。从稻田分布上看,呈成团发生和为害。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具有隐蔽性,从为害前期表面看,稻株仍生长正常,若不拨开稻丛查看,不易发现有稻飞虱为害。成虫在叶鞘或茎叶组织内产卵,成虫和若虫均有趋光性。气候条件和营养好时,短翅型的个体比例大,危害也较重。其为害都是群集在稻株的下部取食,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冒穿”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 长江中下游地区如遇“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天气,则适宜褐飞虱大发生。秋季寒露风来得早迟和强度直接影响褐飞虱发生为害的程度。稻田适时搁田,适当用肥,改善田间小气候,可抑制飞虱的增长。长江以南每年发生4~5代,尤以8、9月发生的三、四代若虫威胁最大。对飞虱的防治应以褐飞虱为主,其综合防措施如下:&&& 生物防治:一是保护利用天敌,稻飞虱在稻田中有很多捕食或寄生性天敌。如各种蜘蛛、青蛙捕食成虫、若虫,黑肩绿盲蝽吸食稻飞虱卵,各种稻虱缨小蜂寄生于稻飞虱卵,各种螫蜂寄生于稻飞虱若虫。这些天敌对稻飞虱的发生可以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农药品种,尤其在水稻前期要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二是稻田养鸭,掌握在稻飞虱、叶蝉若虫盛发期以及螟虫、稻纵卷叶螟成虫始发期至盛发期在稻田放鸭防治,不仅对稻虫有显著的控制效果,而且由于鸭子的践踏,稻田中杂草也极少,可收到了治虫除草的双重效应。&&& 栽培防治:合理密植,浅水灌溉,适时烤田,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降低稻田湿度等栽培措施,可降低稻飞虱的繁殖系数。&&& 药剂防治:由于稻飞虱的发生面积大,为害程度重,做好虫情调查,适时开展药剂防治,仍是当前防治的主要措施。害虫大发生年采用压三控四的防治策略,在每百丛水稻有虫100头以上时开始施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亩;或5%锐劲特胶悬剂30~40毫升/亩;或25%扑虱灵粉剂50克/亩对水40千克喷雾。一般发生年在主害代用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毫升/亩防治,防治适期为低龄若虫盛期。&&& (3)稻纵卷叶螟&&& 又名卷叶虫。成虫喜群集在生长嫩绿、阴蔽、湿度大的稻田或生长茂密的草丛间,夜间活动,有一定的趋光性,对金属卤素灯趋性较强。喜在插秧密度大、植株嫩绿的田块产卵,多散产在植株上部1~3个叶片上,并以剑叶下的叶片卵量最高,且叶背多于叶面,少数产在叶鞘上,多为一处一卵。幼虫先在心叶及附近取食,二龄后开始吐丝,把叶片纵卷成筒状虫苞,在内部啃食叶肉,只剩下虫苞外表的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幼虫机敏活泼,一触即跳,并能迅速后退,能转叶危害,一生能结苞4~5个,如遇阴雨或惊扰时,转苞次数增加,危害加重。幼虫有背光性,因此多在傍晚或夜间转移。老熟幼虫主要在距离地面7~10厘米处叶鞘内、枯黄叶片或稻丛基部及老虫苞内化蛹。水稻受害后千粒重降低,空瘪率增加,生育期推迟,一般减产2~3成,重的达5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三、四代纵卷叶螟是水稻一生中发生数量最大、为害最重的两代,须进行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协调化学防治与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矛盾,将幼虫的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耐)虫的良种,在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应选择叶片厚硬、主脉坚实的品种类型,使低龄幼虫卷叶困难,成活率低,达到减轻为害的目的;二是合理施肥,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促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整齐,适期成熟,提高水稻本身的耐虫能力,以缩短为害期;三是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期,降低幼虫孵化期的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防治效果较好。&&& 生物防治:一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在两查两定的基础上,协调药剂防治时间、药剂种类和施药方法。如按常规时间用药,对天敌杀伤大时,应提早或推迟施药;如虫量虽已达到防治指标,但天敌寄生率很高,也可不用药防治。在选择药剂种类和施药方法时,还应尽量注意采用不杀伤或少杀伤天敌的种类和方法以保护自然天敌;二是以菌治虫。施用生物农药杀螟杆菌、青虫菌或苏云金杆菌HD-1菌剂(每克菌粉含活孢子100亿以上),每亩150~200克,加0.1%洗衣粉或茶籽饼粉作湿润剂,对水50千克喷雾,若再加入少量化学农药(约为农药常用量的5%),则可提高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药剂防治应狠治水稻穗期为害世代,重视分蘖期为害严重的世代,采取“巧治二代、狠治三代、四代”的防治策略,一般年份防治只需施药一次,即可达到控虫保产的目的。三、四代幼虫也可视发生情况结合其它病虫兼治。可用50%赛特净粉剂每亩120克或阿维o毒120毫升或5%锐劲特悬浮剂40~50毫升/亩,对水40千克喷雾。用药时一是坚持露水干后用药,二是喷细雾。在防治失时或漏治、幼虫3龄以上时,选用触杀性较强的药剂及时补治。施药期间应灌浅水3~6厘米左右,保持3~4天。如在搁田或已播绿肥不能灌水时,药液应适当增加。大发生年的防治按市植保情报进行。&&& (4)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在我区已经开始为害。&&& ①虫害规律:稻水象甲成虫主要啃食稻叶,受害叶有白条斑,幼虫蛀食稻根基部,受害株易倒伏。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②药剂防治:防治稻水象甲的主要药剂有:稻乐丰乳油、象甲净、速克毙、甲基异柳磷等。可按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剂量和方法施用。&&& (二)病害&&& 1、水稻纹枯病:在拔节后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兑水60~75千克喷雾,发病重的以后在孕穗末期和抽穗始期亩用50%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各施1次,结合兼治其它水稻后期病虫。&&& 2、稻瘟病&&& (1)苗瘟: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科学排灌;破口前~天,每亩用富士号乳油~毫升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克混合就苗海藻酸碘,加水~千克喷雾,~天再喷药一次。&&& (2)叶瘟: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叶温常见症状有两种:急性型:感病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椭圆形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此病斑的出现是本病流行的预兆。慢性形:病斑呈梭形,边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潮湿时背面有灰绿色霉。初期为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时远望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3)节瘟:多在抽穗后发生,最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斑点,后逐渐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初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发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黑,造成茎秆节部弯曲或折断。可在移栽稻苗时,洗净泥土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中浸蘸10分钟,然后插秧。&&& (4)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发病初期出现小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水渍状褪绿,以后病部向上,下发展,长的可达2~75px,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其上的小穗不实。当病害盛发,田间分一抱生数量很大和天气持续多雨时,包在叶鞘内的穗轴也可发病而成段变褐。是施药的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抽穗5%)时施第一次,齐穗期时施第二次,以感病品种或病害有发展趋势的田块为防治对象,常用药剂(选用其中一种)每亩用量如下:75%三环唑250克;40%富士1号100克;75%丰登一包;25%多菌灵250克;25%多菌灵200克加硫胶悬剂250克;稻瘟肽150克;40%稻瘟净150~200克;40%异稻瘟净125~150克。&&& (5)谷粒瘟:发病早的颖壳全部变成灰白色,形成秕谷。发病晚的,产生褐色椭圆型或不规则病斑,严重受害的可使米粒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但护颖受害变褐或黑褐色,虽不影响结实,却可成为初侵染源。可每亩用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75~120克,兑水75千克喷雾。亩用75%三环唑250克或75%丰登一包兑水75千克喷雾。&&& 3、稻曲病&&& 稻曲病通常在中、晚稻及杂交稻上发病较重。&&& ①发病规律:该病仅在穗部发生,危害稻穗。病菌侵入谷粒后破坏病粒内部组织,形成菌丝块,逐渐增大,直径可达0.7~1.5厘米。包裹颖壳.形成墨绿色或黄褐色球状物。&&& ②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在水稻拔节期至齐穗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可减轻该病的发生程度。三是药剂防治。主要在孕穗初中期至齐穗期各施1次药,可用25%三苯醋锡可湿性粉剂、5%络氨铜水剂、77%护丰安(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和5%井冈霉素水剂等药剂。防治稻曲病的主要药剂有:井冈霉素水剂、粉锈宁乳油、灭黑灵可湿性粉剂和纹霉清水剂等。可按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剂量和方法施用。稻曲病一般在抽穗前5~10天用药防治。&&& 4、稻粒黑粉病&&& ①发病规律:稻粒黑粉病是危害杂交水稻繁制种最特殊的病害。稻粒黑粉病在繁制种生产中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为5%~25%,严重的可达到70%以上。不仅影响制种产量,而且影响种子质量。&&& ②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如选择晴朗少雨的天气为抽穗扬花期、进行土壤处理和清除病粒以减少病原菌、确保父母本相遇和足够的父本花粉量、搞好肥水管理等。&&& 2)药剂防治:主要有克黑净、灭黑1号、多菌灵和粉锈宁等。从防治时间来看,稻粒黑粉病的有效防治时期在孕穗末期至灌浆结实期,其中以盛花期防病效果最佳,一般在17时以后喷药为宜。防治1~2次就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草害&&& (1)秧田杂草防除&&& 秧田中的杂草主要有稗草、球花碱草、牛毛草、节节菜、矮慈姑等。稗草、球花碱草、牛毛草一般在播后5~7天陆续发生,播后10天左右可以达到出草高峰,播后25~32天停止出草。而秧田中的扁杆鹿草、眼子菜等杂草则比稗草等杂草发生略迟,一般在播后10天左右开始发生。由于这些杂草有些具有地下块茎或根状茎,其上发生的芽和由种子发生的芽在时间上不同步,并且水层和土层要达到一定深度时方能抑制其营养繁殖。要在做好种子精选的基础上,针对当地秧田常发生的杂草优势种,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加以防除。&&& ①旱育秧&&& (A)土壤处理&&& 每分地用42%新野乳油11毫升,对水3千克,在播种盖土后均匀细喷雾,药后半小时撒少量麦秸秆覆盖。注意事项:(1)用药时秧板不可有积水;(2)盖籽土厚度0.5~1.5厘米,切不可露籽;(3)药后不可再浇水,否则易产生药害;(4)膜内温度超过33℃应及时揭膜,通风炼苗。&&& (B)茎叶处理&&& 若土壤处理不理想或错过防治适期的,可在秧苗二叶一心期后,稗草2叶期左右,每分地用25%稻农乐悬浮剂3克,采用二次稀释法,在苗床浇水后(或雨后),对水3千克细喷雾。&&& ②机插育秧&&& 待秧苗二叶一心期后(稗草2叶期左右),每分地用25%稻农乐悬浮剂3克,采用二次稀释法,对水3千克细喷雾。&&& ③湿润育秧&&& (A)土壤处理&&& 播后2~4天,每分地用30%直播宁粉剂11克或30%千重浪乳油11毫升,用药时要求秧板湿润,并保持3~5天;药后秧板无积水,以免产生药害;稻种需预先浸种催芽(根为种子长,芽为种子长一半)。&&& (B)茎叶处理&&& 用每分地用25%稻农乐悬浮剂或32%秧田净粉剂3.5~4克,方法同上。注意事项:①用药适期,秧龄二叶一心期以上;②药前排干田水,药后隔天上水,且保持3~5天;③稗草严重田块,适当提高用量;④药后禁用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否则易产生葱管苗。&&& (2)本田杂草防除&&& 移栽水稻秧苗多为中、大苗,秧龄一般为6叶左右。移栽大田中杂草发生高峰出现的早迟与田间优势杂草种类有直接关系。一般在移栽前至移栽后10天以稗草和一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为主;移栽后10~25天,则以扁秆鹿草等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和眼子菜等阔叶杂草为主。&&& ①移栽田&&& 移栽后5~7天,每亩用20%稻乐宁30克拌潮细土或化肥20千克均匀撒施;阔叶草重的每亩加32%超畏10克,田间应建立水层3~5厘米,并保水5~7天。&&& ②抛栽田及机插秧& 抛栽或机插秧5~7天后,每亩用14%农家旺30~36克或30%除草一次净120克;阔叶草重的加32%超畏10克。拌潮细土或化肥20千克均匀撒施,田间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 ③注意事项&&& (A)除草剂优劣直接影响水稻安全和除草效果,未在本市大面积试验示范的药剂不得使用。&&& (B)药量要准,拌药要匀,施药要均。&&& (C)稻田要精细整理,确保平整,并做好平水缺。&&& (D)为确保防效,药后按要求保持湿润(直播田)或保水5天以上(水层切勿淹灭秧心),对漏水田块应及时补水。&&& (E)10%百除在籼稻和杂交稻(制种田)禁用。&&& 4、鼠害&&& 稻田鼠害主要有3个时期:一是在4~5月份早稻、单季稻播种期,主要是取食秧田或直播稻田的芽谷;二是在6~7月份晚稻播种期和早稻孕穗抽穗期,取食晚稻芽谷或早稻穗子;三是在10~11月份,取食晚稻稻穗。&&& 根据稻田老鼠密度的季节高峰、雌鼠怀孕高峰和年龄结构等情况以及在田间的取食条件等,一般来说,一年中灭鼠的最佳时期是2~3月份,但就单一田块而言,多数情况下是在秧田播种后进行用药灭鼠。&&& 常用灭鼠的方法,是毒饵诱杀。其毒药可用磷化锌1%,或0.07%敌鼠钠盐,或0.5%溴代毒鼠磷;饵料可选用小麦或大米均可。一般用小麦50千克加油菜1千克作粘着剂,拌入上述鼠药中的一种,饵料拌好后闷堆6小时后再行投放。采用1次投鼠法,即每堆投放毒饵100~200粒,野外可放在田埂边或鼠洞旁等老鼠经常活动的地方。在投放毒饵期间要管理好家畜、家禽和猫、狗等,毒死的老鼠要挖坑埋掉。&&& 八、适时收获,稻草还田。成熟水稻要适时收获。适时收获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过早收获,青米太多出米率低;过晚收获,碾米品质也会降低。水稻收获必须达到成熟。成熟标准:从穗部外部形态看,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由70%的枝梗已枯黄,稻谷含水量约为20%~25%,达到这个指标,说明谷粒已充实饱满,植株停止向谷粒输送养分,水稻己经成熟,此时要及时收获。实行机械收获,做好稻草还田。秸秆还田可以避免焚烧,防止空氣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质。一般秸秆还田量每亩为135千克~180千克,是以大中型联合收割机收割铡碎秸秆,实行农机、农业生物技术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的一项综合还田技术。&附:重庆2016年拟推荐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主导品种重庆市2016年拟推荐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主导品种公示&   根据《重庆市两杂主导品种推荐办法》规定,拟推荐Y两优1号等15个品种为2016年杂交水稻主导品种、中单808等15个品种为2016年杂交玉米主导品种,现将拟推荐“两杂”主导品种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公示时间:—12月31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此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反映情况要真实客观、实事求是,并提供相关依据;反映人须用真实姓名、电话和地址。  联 系 人:李波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5592771@qq.com   附件:重庆市2016年拟推荐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主导品种公示表  &&&&&&&&&&&&&&&&&&&&&&&&&&&&&&&&&&&&&&&&&&&&&&&&&&&&&&&&&&&&&&&&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  日 & 重庆市2016年拟推荐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主导品种公示表一、杂交水稻主导品种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1Y两优1号稻20130082渝香203国审稻20100063深两优58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施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