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源有__、__、__等

人摄取食物,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也获得能量,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百度知道
人摄取食物,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也获得能量,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人摄取食物,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也获得能量,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更好的答案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故答案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能量的获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图文】人体怎样获得能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学案
第一章本章考点: 本章考点:行星地球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章重难点: 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标解析 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 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 、 、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 系 层次:总星系 层次: 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 、 、 、 。 2.运动特征: 、 、 。 3.按 、 、 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地球是 1. 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1、、 、、等。,形成天体系统。系 系、、、、、、三类。 2. 、 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 :逸出、凝结,形成 了 。: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三、典题解析1、1994 年 7 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 )[1998 年全国] A.地球、火星 B.地球、木星 C.火星、土星 D.木星、金星 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此 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 ) A.静止不动 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 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 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 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 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 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 6.7 倍和 1.9 倍,表面温度达 350℃和 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 4%和 1%, 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 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 (3)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 15℃,同时也为有液态 水提供了条件,同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地球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 存和发展。 答案: (1) 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 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 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 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2)具有适宜的温度 (3)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四、课堂练习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 年 1 月 15 日 3 时 21 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 陆平台的指令,大约 90 分钟后, “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 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 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题。 质量 体积 赤道面与轨道面 行星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地球为 1) (地球为 1) 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 时 56 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 年 24 时 37 分 23°59′ 1.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2 A.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2.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 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 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总星系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日 ④ ③ 图 1―1 ② ① 图 1―24.读图 1―1,在图中火星位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读图 1―2,若图中 S 表示太阳,E 表示地球,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可能发生在月球的现象是 ( )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日食、月食 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7.1998 年,北京大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为向北大百岁生日献上厚礼,经中科院同意,将北京大学自 己的科研人员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 7072 号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 ,并获得国际认可。 下图是 1998 年 5 月 4 日这一天“北京大学星”运行轨道示意图,读图 1―3 回答下列问题。图 1―3 (1)在地球运行轨道以内,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还有 。 (2)位于“北京大学星”运行轨道内外两侧的行星是 A 和 B 大行星中质量之首的行星是 。 (3)与九大行星比较, “北京大学星”具有 小、 小的特点。在 A、B 两行星轨道之间有成千上万颗类似于“北京大学星”的小天体,它们组成太 阳系中的 带。 8.按所给内容之间的关系,把其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方框里。 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中 B.有适宜的温度 C.体积、质量适中3,其中为太阳系九 D.原始海洋形成 E.日地距离适中 F.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G.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H.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加速了水汽的外逸五、能力提高1.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属类地行星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3)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附近表示九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4)用小圆点在适当的轨道位置表示出小行星带。 (5)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___;比太阳系高一级 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 2.读下面宇宙中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1)图中数码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作为整体的宇宙,经历了温度由______到_______,物质密度由_______到________的演化。六、课后学习反思4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课标解析 课标解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 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1)直接为地球提供 (2)维持着 温度,是促进 、 和 的主要动力。 (3)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 (4)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 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和 。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外到里分为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类 黑 子 耀 型 位 层 层 置 周 大约 年 大 约 期 年 3.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 受到影响。 (1)引起电磁层扰动,使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现象。 (3)产生美丽的 。 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4)地球上许多三、典题解析1.今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前一次太阳活动的极大年到再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 11 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太阳日冕层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形成了“太阳风” 答案:B 解析:从整体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但从局部看,太阳大气中经常发生着活动,叫太阳活动。太阳活动 在太阳大气各层中的表现形式不同,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会 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太阳活动最多的年份叫太阳活动极大年,前一 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为 11 年。 2.2001 年 4 月 5 日,太阳出现特大太阳耀斑爆发( )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5 D.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 解析: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几分钟短暂的时间内,它能发出相当于 100 亿颗百万吨级 氢弹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紫外线、X 射线、γ 射线射出,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和卫星 的正常运行,一般发生在耀斑大爆发两三天内。 3.我国古书曾记载有: “公元前 28 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1)~(3)题. (1)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指 A.耀斑 B.X 射线 C.紫外线 D. 黑子 (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 光球层 B.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部 (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黑色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黑色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色区域释放出大量偏黑色的气体 D. 黑色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解析: (1)扣”黑气””居日中央” (2)承上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 (3)”黑子不黑” ,只是”低温区域”而已. 答案: (1) D (2) A (3) A四、课堂练习1.太阳能量来源于( )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强劲的太阳风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活动多的年份降水量也一定多 B.由于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所以会产生磁暴现象 C.太阳活动会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D.在北京的夜空能清晰地看到太阳活动剧烈时所产生的极光 北京时间 2003 年 10 月 29 日 14 时 13 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层抛 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 。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 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并结合右图回答 3―4 题。 3.据“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 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5.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 A.日冕、色球、光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日冕、光球、色球 D.光球、色球、日冕 6.近两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 11 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新加坡的小朋友在晚上做作业时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6)) 7.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层上,其之所以黑,是因为它的_______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 低。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_______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它们的活动周期大约是_______ 年。 (2)12 测站说明,当太阳黑子增多,年降水量随着_______,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_______相关的关系。 而 22 测站则说明,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着_______相关的关系。 (3)简述 36 测站中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 8.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回答: 代表的太阳大气层中。 (1)耀斑出现在图中字母 (2)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 层;太阳风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产生使指南针失灵的 (3)平常我们看到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 表示的太阳大气层。 (4)图中温度最高的太阳大气层是 ,它的名称 是 。空 的 现象。 是图中字母五、能力提高北京、杭州等地曾受“日凌”的袭击,广播电视、通信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北京天文台介绍, 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同步通信卫星将会呈一线排列。这时,通信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 间,太阳较强的电磁波辐射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业务信号,产生所谓的“日凌”现象。 读图回答 1―2 题。1.下列有关“日凌”的叙述,正确的是7 A.“日凌”产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同步通信卫星之间 B.“日凌”是太阳本身的一种异常活动 C.“日凌”是太阳对卫星通信的干扰现象 D.“日凌”是太阳黑子爆发的结果 2.2003 年 3 月发生“日凌”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A.①处附近 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 D.④处附近 3.下列说法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B.冰岛有“无烟之国”的美称 C.夏季午后的暴雨 D.水向低处流 4.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和太阳活动是 A.光球层和黑子 B.色球层和黑子 C. 日冕层和耀斑 D. 色球层和耀斑 5.关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太阳辐射获得最多的是赤道地区 B.1 月,太阳辐射最大纬度是南回归线 C.南北半球同纬度太阳辐射随月份变化规律大致相反 D.7 月份南半球普遍高于北半球六、课后学习反思8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一、课标解析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 的,其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方向旋转。 方向:自 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 方向旋转。 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 ,用时 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 ,用时 ,其他各处相同,即 角速度:极点为 速度: 线速度:自 向 减小(赤道处最大) 。 方向:自 向 周期:一个 ,从北极上空看呈 年, 日 时 ;从南极上空看呈 分 秒。 。1.自转。 。 。形状:近似正圆的 。 2.公转 轨道: 近日点: 初。 初。 远日点: 角速度:平均: , 点较快, 点较慢。 速度: 线速度:平均: , 点较快, 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地球运动是 与 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 平面与 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 变化。三、典题解析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 ) A.a B.b C.a+b D.a-b 解析: 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 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 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 方向是一致的。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 的(如该图所示) ,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 比恒星日长。 答案:C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9 (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 ,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 是 。 (2)图中 C 点的经度是 ,如果 E 点是 10 点钟,则 C 点的时刻是 点钟。 (3)由 C 向 A 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 (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 C 向 D 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 (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涉及到经度的概念、地球自转速度、时间计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等知识点。 首先根据经度的概念得出∠α、∠β的度数是 45°。根据 DE 所在的经线为 15°W,根据图中 N 确定地 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跟着地球方向增大的为东经,得到 C 点的经度为 30°E(注意不能简单地用 15° 加上 45°,因为这一区域在 0°经线的两侧) ,从 E 点 10 点钟 C 点在 E 点东面 45°,加上 3 个小时,故 C 的时刻为 13 点。第(3)小时如对偏向知识比较熟悉的话,不难得到答案。 答案: (1)45°除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外,角速度处处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 减。 (2)30°E 13 (3)西 北四、课堂练习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E,89°N B.80°W,40°S C.10°E,1°S D.180°W,71°S 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 ) A.就线速度而言,高雄小于马尼拉;就角速度而言,高雄大于马尼拉 B.高雄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 C.南北极点线速度为 0,但角速度最大 D.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3.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 24 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B.南北纬 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 C.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 D.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转轨道是椭圆,但半长轴与半短轴相差不大,仅为 12 千米 B.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C.从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地球呈逆时针方向公转 D.地球公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 5.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 A 点时大致是一月初 C.地球从 A 点出发回到 A 点所需的时间是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 D.地球过 A 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 B 点 6.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10 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回答 7~9 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长江流域一带进入梅雨季节? B.此时北京地区在晴夜的 19 时~20 时,天顶附近可以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 ? C.此时武汉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D.此时悉尼昼最短,夜最长? 8.若地球正朝近日点方向运动,此时“北京时间”是? A.9 月 23 日 3 时 20 分? B.3 月 21 日 8 时? C.3 月 21 日 3 时 20 分 ? D.9 月 23 日 7 时? 9.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占地球表面积的 A.一半 B.一半以上 C.一半以下 D.无法判断 2004 年 7 月 28 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完成 10-11 题 10.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 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11.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 600 千米 B. 900 千米 C. 1200 千米 D. 1500 千米五、能力提高1.在右边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 分别表 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 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 。 。 (5)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的流量较大,原因是 (1)崇明岛将长江口分为 A、B 两汊,两汊中 (2)最近几十年,崇明岛以东沙洲群迅速扩大、增加,原因是。11 (3)启东港今后的发展趋势为 ,理由 是 。 (4)崇明岛上 C、D 两个港口中,发展前途好的是 ,理由是 。 (5)上海港主要在市区黄浦江两岸,海轮要经过吴淞口进入黄浦江。长江口泥沙情况对上海港进出航道 的影响是: 。六、课后学习反思12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一、 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产生原因:地球是 昼夜 分界线(圈) : 线(圈) 。 、 的球体。1.产生昼夜更替 昼夜更替原因:地球不停的 。 小时(太阳日) 。 周期: 意义:制约人类的起居作息;地球表面 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时间的确定:根据同一纬度地区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 概念:因 而异的时刻。 。 经度相差 15 ,地方时相差 经度与地方时的对应关系 。 经度相差 1 ,地方时相差小时。 分钟。2.地方时划分的目的:避免世界各地使用地方时带来的不便。 国际标准:全球共分 时区,每个时区跨 ,东西十二时区, 区时 各跨经度 合为一个时区。 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计时方法:以 区时计算: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 小时 ; 。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 不同时区计时法,如美国。 各国实际使用的特别计时法 使用首都所在时区的区时,如中国。 使用本国东部时区的区时,如朝鲜。 原则上指 经线。 国际日界线 向东过日界线 天,向西过日界线 天。二、 典题解析下图中两条虚线, 一条是晨昏线, 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读图完成 1~ 2 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 7 日和 8 日,甲地为( ) A.7 日 4 时 B.8 日 8 时 C.7 日 8 时 D.8 日 4 时 解析:解第 1 题时,首选必须能够根据经纬网区分哪条虚线是晨昏线, 哪条虚线上是 180°经线。进一步,依据学过的地球公转的知识,判断大 体的季节,即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远时,北半球是夏天。在这样的 基础上,才能正确判定图上看到的是晨昏线的晨线部分,它和赤道的交 点是上午 6 时。至此,就不难看出:题中甲地为 8 日 8 时。对于选择题,13 一般很难将真正掌握了知识具备了能力的考生和凭着临时“蒙”的考生区分开。 答案:B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析:第 2 题是和第 1 题相关联的题目,真正明白了第 1 题的考生解第 2 题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在该题 目中,采取了正确选项不易判断的“逆向思维”的题型,加大了考查内容的空间尺度。即,必须对三个不可 选项逐一排除。 答案:A三、 课堂练习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右图) ,若阴影部分表示黑 1~2 题: 1.甲地的时间为 A.8 时 B.9 时 C.15 时 D.16 时 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东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D.罗马气候干热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右图) ,若阴影部分为 7 月 阴影部分为 7 月 7 日,判断 3~4 题: 6 日,非 夜,判断3.甲地的时间为 A.15 时 B.9 时 C.3 时 D.12 时 4.北京为 A.6 日 8 时 B.7 日 8 时 C.6 日 20 时 D.7 日 20 时 5.一艘海轮自洛杉矶向西驶向上海,船上的乘客往第一天见到太阳在上中天相隔的时间是. A .24 小时 B.大于一个太阳日 C.小于一个太阳日 D.恰好是一个恒星日 (07 高考真题)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 (图 3) 。回答 5~6 题。 6.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D.④ A.① B.② C.③ . 7.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14 8.读“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箭头 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虚线表示极 圈和回归线) ,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L 点的夜长约是 (2)N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3)下列四图中阴影,正确表示此时雨带位置的是小时。 。(4)此时,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呈 时针方向。 方向。 (5)M 点位于 L 点的 9.读右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 中的 线上, 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我国 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40 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 ( ) A.北京 B.纽约 C.悉尼 D.莫斯科 10.如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 3 月 21 日,非阴影区为 3 图回答。 (1)OP 的经度为 ,ON 的经度为 。 (2)这时北京时间为 3 月 日 时。月 22 日。读四、 能力提高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73.1°E)、利雅得(24.6°N,46.7°E)、东京(35.7°N, 139.8°E)、悉尼(33.9°S,151.2°E)、底特律(42.4°N,83.0°W)、和圣保罗(23.95°S, 46.64°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回答 1~3 题。15 1、该企业于北京时间 2007 年 3 月 1 日 8 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 的当地时间为 A. 2007 年 3 月 1 日 19 时 B. 2007 年 3 月 12 日 8 时 D. 2007 年 2 月 28 日 19 时C. 2007 年 2 月 28 日 21 时2、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 9 时至 17 时,并计划召开 1 小时电话会 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 4 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A. 8~9 时 B. 14~15 时 C. 15~16 时 D. 20~21 时3、总部领导在北京盛夏时节乘飞机直航至某海外分机构考察,到达时当地正值冬季。此海外分 机构位于 A. 底特律 B. 利雅得 C. 东京 D. 悉尼4.读右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假设北京时间为 7 月 1 日 20 时, 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点 A。 (2)A 地日期为 月 日。 (3)A 地方时应在 时 分至 时 分。 5.读下面的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 A 点的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 (2)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的这一天, 北极 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 (3)太阳直射点位于 C 点的这一天, 地球 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4)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的周期 是 。(多或少几小时)小时。 圈上与南 度。 上正午太 地区。五、 课后学习反思16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一、 主干知识点的梳理(四)地球公转与季节 ①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 ;太阳直射 半球, 是 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 ,夜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 ;太阳直射 半球, 是 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 ,夜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半球相反。 ,全球 。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 ④赤道上:终年 。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 递减。 ②夏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 达 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 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达 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 向南北两极递减。 ①四季的形成: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 和 随 也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季节而变化, 3.四季的更替 ②天文四季 ③气候四季(北温带) ④中国传统四季二、 典题解析1.右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 转方向, 此时( ) A.M 地的白天比 N 地短 B.M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 N 地 C.当 N 地为下午 7 时,M 地是次日上午 5 时 D.M 地大约 3 点 钟日出, 21 点日落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 往 南 极 点,白昼越长;越靠近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 M 地 的 白 天 比 N 地长,但 M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 N 地。N 地位于日界线(180 度经线)以东,日期应减一天,故 C 项错误。答案:D 2.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 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______。 (2)此时,900E 的区时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北京 时间是__________时。17 (3)此时,赤道下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A.45°W,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A.90°W 向东至 180°B.0°向东至 180°C.90°W 向东至 90°E D.0°向东至 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__(多项选择) 。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解析: (1)通过观察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 23°26′S,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为 (66°34′N---90°N) 。 答案: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或北极圈及以北地区) (2)太阳直射在 23°26′S,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冬至日,即 12 月 22 日,而 90°E 为东六区的区 时,因此 90°E 的区时为 12 月 22 日 12 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比东六区早 2 个小时,北京时间应 为 14 时 答案:12 22 12 14 (3)选 D。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经线为 90°W--90°E,中间经线为 0°经线,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经线 为 90°E--90°W,中间经线为 180°经线。 (4)选 A。由图可读出,新旧一天的分界线为 0 点经线(90°W)和 180°经线,90°W--180°即为 新的一天,而上海位于新的一天之中,故选 A。 (5)选 D、E。黄赤交角在短时间内没有变化,排除 A。东京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而悉尼位于南 半球,昼长夜短,排除 B。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时间就越晚, 排除 C。上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但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印度 洋的季风洋流受季风的影响,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故选 E。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永远以赤道为界向南 北两侧递减。三、 课堂练习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转 B.自左向右 C.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D.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2.西安和香港两地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 A.两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西安大于香港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西安小于香港 D.两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相同 3.当我们欢度春节时( ) A.悉尼的白天逐渐变长 B.南极正值极夜 C.亚历山大港正值多雨时期 D.塔斯马尼亚岛正值炎热干燥时期 4.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地方是( )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5.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23°26′N―90°N B.0°--90°N C.23°26′S--23°26′N D.0°--23°26′N 6.北纬 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 H 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 距离应不小于( ) A. (90°-38°) Htg B. (90°-38°-23. Htg 5°) C.Hctg(90°-38°) D.Hctg(90°-38° -23.5°) 7.读右图,回答: 月 日前后, 并用斜线在 (1)若 AB 为晨线,此图表示18 图中画出极夜范围。 (2)如果 A 点昼夜平分,且为 18 点时,晨线的位置是 ;此时,D 点位于 (昼或夜)半 球。 (3)图中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的是 。 (4)如果 C 点和 E 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 。 围是 (5)如果一艘海轮从 C 点出发向东航行,经过 15 天 到 达 D 点,此时正好是 7 月 15 日 14 点,则海轮从 C 点出发 时是 月 日 点,海轮共航行 千米。 8.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月_____日太阳光照情 况。 (2)在图中绘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3)图中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这时正午 太阳高 度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南半球昼夜 长短状 况是__________。图中 D 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 B 点的昼 长是_____小时,C 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太阳 直射点 为_____。四.能力提高 能力提高1.下图是冬至日北京时间 14 时的日照图,完成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冬至日北京时间 (1)在图上用 “///”表示夜半球,标出 ab 两 条经线的度数, 曲线 AB 为_________线。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除 180° 外,另一个日期分界线位于_______经线。 (3)此时,赤道上东半球的白天范围比黑夜____, 这 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 一年中 的最大值。 (4)公元前 1100 年,我国天文学家在某地发现夏至日 正午太 阳高度为 79°07′,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31°19′,当时 的黄赤 交角为______________,观察者的纬度为_____。 2.下面两图分别是“地球公转、月球公转示意图”和“济南市某朝阳房屋阳光照射情况示意图” ,读后完 成下列各题: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 方向。 (2)当阳光还末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 大气的_______作用所致。 (3)地球公转到图中 A,B,C,D 处的___________ 位置时,正午射进屋子内的阳光面积达一年中最大; 在___________位置时,房屋所在地的白昼最长。 (4)此图共包括_____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_。五、课后学习反思 课后学习反思19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标解读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和自然环境的组成。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概念:地震发生时,产生弹性 1. 地震波 分类 横波(S) :传播速度较 ,只能通过 传播。 纵波(P) :传播速度 ,并以 ,可以通过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 、 传播。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莫霍界面:地下 不连续面 古登堡界面:地下千米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 ,横波。 。地壳位置:位于 界面以上。 组成的坚硬外壳。 组成:由 厚度: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 千米。 范围:介于 分层:分为 软流层:位于 和 之间,呈固态。 和 。 的上部,这里可能是2. 内部圈层 地幔主要发源地。地核范围:介于古登堡界面到 。 分层:分为 和 。 特点: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圈: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圈: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1.外部圈层2.相互关系: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三、典题解析1. 岩石圈位于( ) A.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20 B.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C.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D.莫霍界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解析:做本题关键在于掌握软流层的位置,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是由岩石组成的,它和地壳共同组成 岩石圈。 2. 有关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 )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解析: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是弹性波 而不是无线电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介质;横波 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横波传到古登堡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有显著减少。纵波和横波传到 莫霍面都明显增加而不是减小。由于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故先从震源传播到地面。四、课堂练习1.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 ( ) A.地幔、地壳、地核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2.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 ) A.6 千米 B.17 千米 C.33 千米 D.60―70 千米 3.岩石圈是指 ( )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 4―6 题。 4.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 千米处 B.17 千米处 C.33 千米处 D.2900 千米处 5.该地可能位于( ) A.116?E,40?N B .90?E,30?N C.南极点 D.经度 180?,纬度 0? 波 6.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横波 B.纵波 C.无法判别 D.都有可能21 7.地震发生时,在鄱阳湖一艘渔船上的人们感觉到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8.读图下图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 ______ 波,(P)表示 _______ 波 (2)图中各层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Km (3) A、B 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 D 面。 (4)在 2900km 深处,S 波 ,P 波波 ,从而发现了 E 不连续面。 速 (5)M 层和 N 层的主要不同点是 。五、能力提高1.1996 年 1 月 17 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 7.2 级地震。读图回答:(1)震中位于______和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四大岛中,受本次地震影响较小的两个是______岛和______岛。 (3)图中著名的港口城市 A 的名称是______,它位于震中的______方向。 (4)若其他条件相同,B、C 两地的烈度应该是 (填写下选项的代号) ①相同 ②B&C ③C&B六、课后学习反思22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课标解析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知道这里的“大气”仅指低层大气。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掌握大气运动的主要原 因、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二、主干知识点梳理能量来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特点: 作用 形式: 影响因素: 大气的受 热过程 本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 作用 辐射) 、 、 等。 等。 而产生。 而产生。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部分 大气辐射: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冷 热 不 均 引 起 大 气 运 动结论: 概念: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的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 运动。 差异,形形成:冷热不均引起空气 热力环流 成大气的举例并图示: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大气的水 高空风 平运动 受力: 风向: 受力: 风向:近地面风三、典题解析1、读图,判断 A、B 两处的温度差异。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则气压低,高度 低则气压高。故 a>c,b<d,而 c=d,所以 a>b。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 A 处气压较低(注意,A 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 a 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 B 相比而言的) 处气压较 ,B23 高。而 AB 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因此,可以根据地面气压 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 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判断出 A 处温度较高,B 处温 度较低。 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 飞机左侧是高压,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以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飞机在高空飞行故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空气在 此二力作用下,风向右偏成与等压线平行,吹西风。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反,逆风飞行。风向的判断依据是 气压差异状况和所在半球,若不考虑摩擦力,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 90°,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摩 擦力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一锐角,与等压线相交。 )四、课堂练习1、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 月 4 日平均气温最高 C、10 月 6 日最易出现霜冻B、10 月 5 日昼夜温差最大 D、10 月 5 日恰逢冷锋过境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 2-3 题。2、a 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 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a 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3、b 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 b 处的太阳辐射少 ③b 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②b 处的地面辐射弱 ④b 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24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4、下图中,符合南极大陆极地东风、南半球气旋、我国台风、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示意图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5、关于右图的错误叙述是( A、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B、丁处的气压高于丙C、若丙处气温为 1℃,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 25℃ D、甲、乙、丙、丁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读甲、乙两幅等压线分布图,判断下题。6、有关甲、乙两点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点盛行西南风 C、甲、乙两点风力大小相等)B、乙点盛行东北风 D、甲点风力小于乙点 )7、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 A、农村 B、近郊 C、郊区 D、市区8、根据如图所示垂直剖面气压变化判定热力环流方向( A、①→②→③→④→① B、①→③→④→②→① C、①→②→④→③→① D、②→④→③→①→②)9.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力的变化情况为( )25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二、综合题 1、右图是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 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 (1)表示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 的是 的原因是 (A、B) ,形成这种变化 。 。(2)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夜里? 2、读北半球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如图所示,回答: (1)在 A、B、C、D 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B 地的气温比 A 地 (3)C 处气压比 D 处 (4)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 (5)若 A 在 B 的西方,则 AB 之间的地方吹 3、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 ③ ,② ,④ , 。 , 。 。 。 风。(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理由是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此图表示的地区在(南或北)半球,(5)图中 M、N 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地,原因是。五、能力提高1、读“北京市某年 3 月 8 日和 3 月 9 日的气 温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 月 9 日白天与黑夜的气温都比 3 月 8 日低 B、3 月 8 日是晴天,3 月 9 日是阴天 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 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26 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等温线,其中表示 7 月份等温线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如图所示中数字表示的地区,七月份气温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图 5 为美国某城市某年 8 月某日 22 时等温线图。回答 4-6 题。)4.O、P 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5.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 N 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6.图 6 中与 M、P、N 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A.① B.② C.③ D.④ 图 1 示意某一等高面。M、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PN,M、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 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 7-9 题。27 7、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 O 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8、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 O 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9、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180°角 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90°角 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180°角六、课后学习反思28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课标解析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重点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 素对气压带和分带分布的影响;重点掌握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分布状况,并能够 阅读和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示意图。学会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判断气候类型。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概念: 大气环流 成因: 意义: 假设条件: 形成 过程:先是赤道与极地间的 压带和气 压 带 和 风 带,再是,最后近地面形成了个气个风带。 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 成因: 对气压带的影响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北大西洋 移,冬季 移。移动:随北半球气压中心 表现: 1 月 7月 成因 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 南亚、东南亚季 风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向 夏季风向气 压 带 和 风 带气候的影响因素:、、29、、等。 三、典题解析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A 处的气压名称 (2)图中 B 盛行 名称为 。 季风,此时洋 月。图中 。,气候类型是季风,附近洋流(3)图中 C 处盛行 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4) 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是看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和风向箭头,以此来确定月份和相应的高低气压中心名 称,并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 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为低压中心,风从印度洋、太平洋向大陆吹,可以判断出该图表示的是 7 月份。再从印度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海水在西南季 风的吹拂下向东运动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亚吹东南季风,附近为日本暖流。 答案: (1)7 月 (3)西南 顺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东南 日本暖流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5)因东亚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其热力差异明显,季 风环流最典型。 2、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 30°N 附近 B、乙点位于 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 ,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 60°处入手,仔细观察, 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 东风。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三圈环流图是解题关键。 答案:A30 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2、当地球公转至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时( 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C、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B、亚洲大陆被亚洲高压控制 D、印度盛行东北季风 )3、假设黄赤交角为 0°,下列气候类型不存在的是( A、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4、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昼短夜长 B、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C、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5、有关右图所含地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的是 7 月份 B、此时蒙古高压势力正强 C、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6、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 D、塔里木河正逢汛期 ) B、1 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海洋冷高压切断 )C、7 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D、南半球气压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7、图所示为等压线图,a、b、c 代表各线的值,其中 a>b>c,若图中所示为北半球等压线,则甲乙 两地风向和风力相比正确的是( ①甲处盛行偏北风 ③甲处盛行偏南风 ⑤甲处风力小于乙处 A、①②⑤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⑤31)②乙处盛行偏北风 ④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8、读我国福建某地等压面示意图,当图中高压强盛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里斯本正受到寒潮的袭击 B、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频繁 C、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动 D、孟买进入多雨季节 读右图,回答 9-10 题;)9、下面的四幅图中,与右图中甲地 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10、有关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成因是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C、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 D、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两岸 11、下列地区中,气候较为湿润的是( ①信风带的大洋东岸 ③西风带的大陆东岸 A①④ 二、综合题: 1、读图所示,回答问题。 B②④ C①③ )②信风带的大洋西岸 ④西风带的大陆西岸 D③④(1)图中 A 表示的气压中心叫做 (2)图中以 B 为中心的气压区域叫做 做 。;该气压区域形成的气流运动形式叫做。,它属于被分裂为块状的某气压带,该气压带叫32 (3)请在图中标出甲地的风向;此时甲地盛行的气团叫做 气候特点是 2、读图回答: (1)气候类型:甲 乙 气候。 (2)甲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夏季 ,冬季 。 ,形成原因是 气候, ;这个时期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在该气团控制下的地区的 。(3)乙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是 。,气候特点五、能力提高1、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 季情况,据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B、D 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2)下列是图 A、B、C、D 四点对应的四种等压面的画法,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据图判断下列 各题。 (1)设 A、B、C、D 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 PA、PB、PC、PD,则( A、PA>PB>PC>PD B、PD>PC>PA>PB C、PC>PD>PB>PA D、PB>PA>PD>PC (2)若 C 处气压中心位于北太平洋上,且达到强盛之时,下列错误的是( A、我国北方农村正值使用沼气的最佳季节 C、南美洲温带森林枝叶繁茂时节 3.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33))B、开普敦是多雨季节 D、日地距离大于 150 000 000km 图 12 中 M 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用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 :在塑料合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 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4.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5.该实验模拟在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6.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 埃及的亚历山在、伊拉克的巴格达、我国的拉萨和上海四城市都位于北纬 30°附近,但气候却有明显的差 异。 7.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气温线与降水量柱 状图” ,将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上 海四城市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气温曲线 与降水量 柱状图 城市名称8.读“亚历山大等四城市位置简图”及“气温曲线与隆水量柱状图” ,比较四城市的降水差 异,并分析其原因。34 。六、课后学习反思35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一、课标解析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解析:本节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 、低压(包括低压槽) 、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 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掌握影响我国和山东省的主要天气系统。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概念: 锋 类型: 类型: 概念 天气圈常 见 天 气 系 统。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雨区 过境前 天 过境时 气 过境后 举例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北半球 水平气流 南半球 垂直气流 天气 示意图(北半球) 示意图(北半球) 举例 低压(气旋) 低压(气旋) 暖锋(反气旋) 暖锋(反气旋)三、典题解析1、如图所示为 1991 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a)和降水量分布(b)图。36 (1)a 图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 常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有 和。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 等。 ,经常引发,(2)b 图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是 害,反映了自然灾害 的特点。等灾(3)如图 a 图中的高压系统加强,中心移动到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常会出现 等气象气候灾害。原因是 等。,。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通常是解析:主要考查过程思维。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副热带高压在我国的移动过程以及相应的天气与气候 变化状况。当副热带高压控制南岭一带时,我国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正是如图所示情况。此时,我国 北方夏季风还没有到达,但因为白昼时间变长,气温迅速上升,表现为干旱、多风、暖热的天气特征,温 度上升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往往出现干旱灾害;而长江中下游则因为梅雨的持续性 降水,有时也会暴雨频发,容易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 当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江淮地区时,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此时北方各地容易出现暴雨和洪涝 灾害;而长江流域,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旱,出现伏旱。答案: (1)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 灾害 洪涝 关联性 (3)晴朗干热 伏旱晴朗干燥干旱沙尘暴(2)暴雨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盛行高空下沉气流,天气晴、热、干燥暴雨和洪涝灾害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分析北京、武汉 2004 年 4 月上旬天气变化的形成原因。解析:从表中天气变化资料分析,北京 4 月 6 日冷锋过境,武汉 4 月 7 日冷锋过境,绘出简易冷锋移37 动示意图,可以分析北京、武汉 4 月 5 日至 4 月 8 日所处冷锋过境前或过境后的位置。总结: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与暖气团相比,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 气压高。冷锋过境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空气逐渐冷却,水汽容易凝结 成云,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会带来雨雪天气;如果暖气团干燥,冷锋移动速度快,出现大风, 往往形成沙尘暴。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2、右图是某地某段时间内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曲线,该地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 A、快行冷锋 B、慢行冷锋 C、暖锋 D、准静止锋 3、我国与冷锋活动有关的天气现象是( ①江准地区的梅雨 ②冬季的寒潮38)) ③北方夏季的暴雨 ④北方的春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某地云层加厚,接着形成连续性降水,两天后雨过天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该地是( A、慢行冷锋过境 C、暖锋过境 B、快行冷锋过境 D、受准静止锋控制 )5、赤道上没有气旋和反气旋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 C、没有地转偏向力B、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6、右图为北半球某地锋面气旋图(其中数值为气压值 P1>P2>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锋面甲为暖锋、乙为冷锋 B、①范围为冷气团控制,②为暖气团控制 C、甲锋降水在锋前,乙锋降水在锋后 D、甲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雨雪天气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 7-9 题。 7、关于 AO、BO 两条锋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AO 为冷锋,BO 为暖锋 B、AO 为暖锋,BO 为冷锋 C、AO、BO 都是暖锋 D、AO、BO 都是冷锋 8、若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①②③④⑤⑥各处正处在降水过程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⑥ ) B、乙地周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 D、甲、乙两地海陆性质不同,形成气团性质不同 ) D、③⑤ ) )9、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周围气流呈逆时针方向 C、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 10、当上海地区出现图中的天气系统时(A、该系统给上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B、上海阴雨连绵,出现梅雨天气 C、罗马温和多雨 D、潘帕斯草原温和少雨11、当台风中心位于舟山群岛附近洋面时,上海市区的风向是( ) A东北 (二)综合题 B东南 C西北 D西南39 1、、读“某年 4 月 5 日 8 时地面天气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1)图中除 C 处为低压中心外,还有一处低压中心在 于 百帕。 (2)此时日本九州岛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风速较 (3)C、D 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原因是附近,该低压中心气压的最低值小,理由是。。 (4)图中 A、B 两锋面属于冷锋的是 ,理由是 。 (5)南昌此时吹 风,未来的天气变化是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2 年 3 月 23 日是世界气象日其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该主题表 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 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的愿望。 材料二 下表是某年 8 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的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 12 时前后 18 时前后 24 时前后 气温(℃) 25 30 27 气压(百帕) 4 降水(毫米) 10 50 10 风速(千米/小时) 30 240 50(1)我国主要的气象气候灾害有、旱涝和 )等。(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 C、高气压、伏旱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 在 季节影响我国的 B、低气压、寒潮 D、低气压、台风地区,其灾害主要由 地区。 )40、和风暴潮组成,(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B、阴雨连绵C、高温晴好 ) C、西北风D、寒冷少雨(5)该日 18 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D、东北风五、能力提高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 分析回答下题1、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读相对湿度同温度的关系图,回答 2-4 题。2、有关气温与湿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度从凌晨 4 时起逐渐增大 C、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3、该地可能是下列城市中的( A、东京 B、罗马 ) ))B、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D、气温在正午 12 时达到最大值C、上海D、乌兰巴托4、该地该日的天气状况是( A、全天无任何降水过程 C、上午 10 时许有降水过程B、下午 3 时许有降水过程 D、凌晨 4 时许有可能产生霜冻5、读“杭州 2003 年 11 月 14 日―12 月 12 日最高气温(实线) 、降水(柱状)和气压(点线)变化统 计图”完成:41 (1)这一时期出现了 (2)这几次降水是由次连续性的降水;总降水量为 ( “冷锋”“暖锋” 、 )引起的。理由是:mm。 。 回答 21-22图 8 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 题。 6.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A. a 地的气压比 b 地低 B. C 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C. d 地的风力比 e 地小 D. e 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7. a、c、d、e 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 a B. e D. c 8、读“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 ,回答问题。 (1)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福州梅雨起始日是 ,徐州梅雨终止日是 (2).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杭州梅雨的持续天 昌的梅雨持续天数约 天。 (3).我国东部地区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 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窨颁特点是:自南向 北 ; 自东向西: ; (4).上海有的年份梅雨季节较常年明显偏 有的年份梅雨期间雨天很少(这种情况俗 称“空梅”,其原因分别是 )C. d (12 分) 。 数约 雨 天,宜长,。六、课后学习反思42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一、课标解析课标:分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指导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带来了重要影响,应提高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气候变化的概念: 不断变化中 按时间尺度分为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特点: 原因:、。 。 。 。 。 。近代气候变化海平面 可能影响 影响 影响 适应对策:。危害: 生产。具体: 过程。导致 、 、等。三、典题解析1、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 原因是 (2)二氧化碳对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 。 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 有很大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发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考查,可涉及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近年来二氧化碳增加及增加的原 因,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二是二氧化碳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内在联系,是由二氧化碳吸收 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性质所决定的。三是全球变暖的危害。 答案: (1)升高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 (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 (3)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部分极冰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纬度 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读图,分析回答:43 (1)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的 。,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益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E、台湾海峡将变宽)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解析:前两问较基础,后两问难度较大。第(3)问重在分析图,由④→③→②→①,反映海平面上 升幅度由小到大,上升幅度越大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能源利用状况无变化。第(4)问,按①状况发 展,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华北春旱将更为严重,天山雪线也将明显上升。这是一道读图分析综合题,能 力要求较高,解答中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认真分析。 答案: (1)波动上升 “温室效应” (2)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缘故 (4)A、C、E (3)按表中情况分析,对照图示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B、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增高比较明显 D、从季节来看,我国冬季增强最明显A、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高于全球平均值 C、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气温呈下降趋势北半球冬至日,航行中的海轮上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 74°,物体影子朝北,从收音机里听到北京时间 是 8:20,回答 2-3 题。 2、此时该船位于( A、太平洋 )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上述海域附近某珊瑚礁岛国内环境变迁将被迫举国移民,这里所讲的“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 B、火山爆发 C、酸雨侵蚀 D、臭氧层空洞4、我国 CO2 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 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44D、②③ 5、二氧化碳被称为保温气体,是因为(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6、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 A、①②③ ④加强国际间合作 C、①③④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③禁止滥伐森林,B、②③④D、①②④7、据估计,由于 CO2、CH4、N2O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 的情况有( ) B、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南移 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A、1 月 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 C、珠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将往下移 2003 年 12 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电” “缺油” ,拉响了我国能源安全的警报。若 右图为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图,据此判断第 8-10 题。 8、①②③④四点所代表的能源中,成本 相对较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的是( A、① C、③ B、② D、④ )9、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A、核能 B、天然气 C、煤炭 ) C、天然气 D、太阳能)D、可再生能源10、下列能源中,发电成本最高的是( A、水能 B、核能下图为某群岛示意图, 此季节我国盛行东南风, 线为晨昏线, M 此时北京为某月 10 日, 读图回答 11-13 题。 11、此时格林尼治的地方时为( A、9 日 23 时 C、9 日 13 时 )B、10 日 1 时 D、10 日 13 时 )12、当图中 α 夹角为 2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 B、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30°06′ C、北半球各地昼长正逐渐加大 D、该地区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南45 13、危及到该群岛国家经济发展和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地震 B、全球性气候变暖) D、海洋环境污染C、泥石流、滑坡14、目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据推测 21 世纪全球气温可能上升 2-5 摄氏度,若这种推测属实,可能出 现的地理现象有( )①海水蒸发旺盛,水循环活跃,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增多 ②我国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的农田范围缩小 ③随着海平面上升,我国部分沿海地区有淹没的可能 ④我国橡胶种植面积扩大,畜牧业地区范围缩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综合题: 1、分析“近年来大气中 CO2 含量增长示意图” ,并回答: (1)图中代表近年来 CO2 增长的曲线是 。(2)计算
年这十年间 CO2 含量平均每年 增多 ppm。(3)为什么大气中 CO2 的含量与日俱增? 答:由于 燃烧 化碳,加上 、 、 和 、 大量。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大量被砍伐所致。(4)大气中 CO2 的含量增多对气候有何影响,为什么? (5)列举一、二项事例,说明由于 CO2 的增多使气候发生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后果: 。 (6)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适应对策。2、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 势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按 A 预案,全球自 2000 年起,平均气温每 10 年升高约 C 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 A 预案分别低 ℃和 ℃。℃;至 2100 年,按 B 预案和46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五、能力提高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可知,A、B、C 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 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 点是 因素有 ,其主要影响 。 。(3)图中 C、D 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是 2、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 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 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 一再推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 (风带)的影响。(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3、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 2100 年将升高 4050 厘米。图 12 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 (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积减少 分耕地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破坏 大量砍伐 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B.滩涂面 C.淹没部 D.有利于B.森林被 C.二氧化47 4、图 2 为
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1) 、 年,我国 A. 各地都增温 B. 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 0.8℃ D.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 4℃ (2) 、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A.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 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 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 西北、华北、华南地区六、课后学习反思48 第三章一、课标解析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 趋利避害。二、主干知识梳理存在形态: 、 、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 ,分布最少,数量居 中的是__。 相互联系 存在空间: 、 、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 陆地水:地表水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自然 界的 水循环 水循环的 过程和意义 、 、 、 四大圈 层中通过各个 连 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 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时空特点: 、重力能等 动力: 环节: 、 、 、 、下渗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类型: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 不断地 、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 状态, 。 并维持了全球水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 和 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 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 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 地 表形态。三、典题解析[例 1](03 年上海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 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 ,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 。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 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 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 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 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 季风 (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例 2](03 全国文科综,36)读图,甲地年降水量为 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 118 亿 M (黄河年径流总493 量为 575 亿 M ) 。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 季,其主要补给水源 为 、 。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 ,其降水量较 多的原因是 。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 (东部或西部) 盐度较高,成因为 ;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 为 。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 解析:(1)首先确定图示中的范围位于我国新疆西部和中亚东部。这是答题的关键。 (2)该地区以北、以 西地形以平原为主,因此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中亚地区。 (3)甲地位于天山山脉迎风 坡,故降水右达 680MM。 (4)丙河地处内陆,其补给主要靠高山冰川和甲地区雨水补给。 (5)乙湖为内陆 湖,应属咸水湖,湖泊东西狭长,注入湖泊的河流分布在西部,因此西部盐度较小,东部盐度较大。 答案:(1)夏 雨水、高山冰川融水(2)大西洋、北冰洋 海洋水汽进入山区,由于山地的阻挡抬升 作用,多形成地形雨。 (3)东部乙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注入淡水对东部地 区影响小,盐度偏高。西部地区因有丙河大量淡水注入,因此盐度较低。 (4)哈萨克斯坦3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多的水体是( ) 1、 A、冰川 B、海洋水 C 地下淡水 D 大气水 2、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A) A 河水 B 冰川 C 井水 D 湖泊水 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3、 A 太阳辐射能 B 重力能 C 大气运动 D 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4、对长江、黄河水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B、只参与陆上内循环 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上内循环 5、下面关于水源补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湖泊对长江径流的调蓄功能经 1998 年的洪水证明已完全丧失。 2 2 B、 中亚咸海面积由 20 世纪 50 年代的 6 万 KM 快速缩减到目前的不足 4 万 KM ,这表明这里气候 正在变干,降水越来越少。 C、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融化后水量较少,不能算是河流的补给。 D、 陆地各种水体不断运动更新和和转化,所以一般河流的补给来源往往不只一种,而有多种补 给来源。 若大气降水是 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 50%和 10%。随 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 32%,43%,据此回答 6-7 题 6、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强的原因是( ) A 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量显著增加 B 城市化进程与径流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 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运河 D 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面积增加 7、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 城市清洁用水需求量会相应增加 B 城市地表的蒸腾数量会相应减少 C 城市河流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会相应增加50 D 城市河道发生积水的频率会相应增加 8、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 B 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C 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 D 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 广东) 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10~ (2005 广东)图 3 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 3 回答 10~11 题。 9.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10. 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二)综合题 11、(广东综合)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存活。地球上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 列各题 (1)水在植物生活活动中的意义是① ② ③ 等功能。 (2)在全球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 和 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3)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缺水,为改善这种状况可采取植树种草的措施,因为森林和草地具有保持水土、 和 的作用。 12、(2004 广东)图 5 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 6 为图 5 中河流 R 的纵剖面图,表 2 为图 5 中 P 地的月平均温 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 1-2 题。(1).根据表 2 的气候数据,判定 P 地所在的地区属于:( ) A.亚热带 B.温带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 (2).河流 R 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51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 (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五、能力提升(一)选择题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回答 26-27 题。图 9 (2004 江苏卷)1.图 9 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 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 ) A.a 图河流和 b 图河流均自南向北流 B.a 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 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a 图潜水补给河流,b 图河流补给潜水 D.a 图河流补给潜水,b 图潜水补给河流 2.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2004 江苏卷) A.加快地面沉降 B.保护地下水资源 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 读图,回答 3―4 题。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东北三江平原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B.浙江南部 D.青藏52 (2007 江苏)图 4 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 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 7-9 题。 5.a 位于( )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6.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二)综合题 二 综合题 7 .“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 图 中 直 线 的 一端加绘箭头 以正确表示水 循环过程。 (2) 写 出 图 中 名 字 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A ;B ;C ;F ;G 。人类修 建水库工程影响的是 环节。 (3) 选择左上图中的字母填入右上图中相应的方格内,以正确表示海陆间大循环过程。 。也能在这一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的水循环类型 (4) 海陆间大循环的重要性表现在 是 。 (5)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南水北调与 (环节)最密切。 。 (6) 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8.2002 年 12 月 27 日,我国南水北调东红线工程正式开工。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题 a)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人类活动对 施加的影 响。 b) 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 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c) 东 线 方 案 主 要 能 缓 解 我 国 水 落 石 出 资 源 最 缺 水 的 地 区 ( 自 北 向 南 依 次 为 )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六、课后学习反思53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标解析: 课标解析:了解洋流的概念、分类、成因, 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学会用联系的方法分析问题 掌握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沿岸气候、海洋生物以及航海、污染的影响,二、 主干知识梳理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 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做 流运。 洋流的分类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按性质)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世界表 洋流的形成: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也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 层洋流 洋流前进时,受 和 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的分布 洋流的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 南逆) 分布规律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 南无) 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 和南极绕极流。 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 夏 ) 影响全球气候:全球大洋环境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 影响气候 热量的交换,维持全球的 平衡。 作用,寒流对 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 洋流对 沿岸气候具有 作用。 地理环 影响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海区的渔场 、 、 。 。 境的影响 资源和渔场分布 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 海轮顺时针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影响海洋的航行 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威胁海上航行。 影响海洋污染:洋流有利于近海污染物 加快 ;但同时其他海域可能因 扩大。 此受到污染,使大 规 模 的 海 水 运 动三、典题解析[例 1](03 全国文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 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 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 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有关洋流对气候影响的试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 地理分析和表达能力。 (1) 在中低纬度环流中,大西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受其影响西岸温度较高为上升流,东岸 温度较低为下沉气流,整个环流形势为顺时针方向。 (2) 如果东岸异常增温,就会减小东西两岸的温度差异,从而使环流减弱。大洋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能量一词的来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