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报记者暗访高考企业违背道德反面案例了什么媒体道德原则?

教师点评称湖南高考作文题: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_又是一年高考时_腾讯视频南都记者卧底揭露替考内幕事件舆情分析_舆情解读_大众网
舆情解读' />
高考年年有,替考也年年出。如何加强监管保证高考公平成为每个高考季必定讨论的话题。除此之外,“高考替考”还会衍生一系列社会话题,如,“替考是富二代的游戏”、“替考是权力者的手段”。显然,高考替考容易点燃舆论场仇官仇富的隐性因子。舆论聚焦替考内幕,谴责替考“黑暗面”,情绪化的言论不仅难以解决高考替考这一根深蒂固的问题,反而会影响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使舆论环境中弥漫着有关我国高考制度的负面信息。
2015年的高考也没有避开“替考”这一魔咒。但是,今年舆论场对于“高考替考”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对相关部门不再是一味谴责,对替考内幕不再是穷追猛打,对高考体制也不再是强烈抨击。笔者认为,舆论场没有出现“眦必中国”的局面的直接原因是“南都记者暗访揭露替考是否合法”的讨论失焦成功转移舆论焦点,间接原因是涉事省份与教育部的及时回应给舆论吃下一颗定心丸,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公众“仇富”、“仇官”的情绪降低,网络舆论场开始回归理性。
一、南都揭露替考内幕舆情事件传播链条:
1、舆情发酵: 6月7日10:49,在2015年高考开始一个半小时后,南方都市报在官方微信公号以及客户端同步推出文章——《重磅!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此刻正在南昌参加高考》。这篇有3600余字的新闻稿详细介绍了南都记者卧底与“上线”见面、成功拿到高考“准考证”的全过程。在舆论聚焦高考,讨论高考作文题目的时候,这篇新闻稿的推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随即在朋友圈被网友刷屏传播,阅读量很快就突破了10万+。十几分钟后,南方都市报在其官方微博正式发布微博,短时间内就引发新浪微博网友的极大关注。
2、舆情发展:微博、微信这两大自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引起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很快,腾讯、网易、搜狐等新闻客户端相继推送此篇文章。随后,人民日报、央视网、人民网等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微博介入到此事的传播报道。此外,全国各地的新闻网站也加入传播报道的队伍。移动端与PC端“高考替考”事件随之升温演化成一大舆论热点,成为高考季最具有话题性的新闻事件。
3、舆情高涨:随着事件的确认,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和评论。新华网在《高考替考为何屡禁不止?》中提出疑问“既然国家年年整治高考替考行为,却又为什么年年不止?”要终结高考替考顽疾,必须扫除法律上的盲区。随后,南方都市报跟进报道《江西被替考生李士雨本人被证实未参加高考》,验证李士雨确实没有在巨野县参加高考。晚些时候,人民网文章《江西调查替考事件教育部:参与作弊的大学生将被开除学籍》公布了事件的新进展,李某某承认了替考行为。按照教育部的说法,参与作弊的大学生将会被开除学籍。
4、舆情衰退:舆论的高聚集度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江西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以及湖北教育厅等相关职能部门均进行了积极回应,严肃表态将严厉处置,迅速的舆情应对赢得了网友的赞赏与支持。官方采取快速介入、积极回应的措施赢得舆论的认可,成功避免次生舆情危机。伴随着高考结束,此事件的关注度也逐渐下降,进入舆情衰退期。
二、南都揭露替考黑幕舆情特点分析:
1、传统媒体继续发力,是优质内容主力生产者
随着新媒体(传统PC、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的不断崛起,“旧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正在经历着时代的考验。虽然信息传播渠道不断在变,但不变的依然是受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如今,信息碎片化、水分化、低智化正不断干扰着公众的正常阅读,公众渴望优质内容的出现。值此高考之际,“记者卧底替考”新闻新鲜出炉,勇敢揭露“科场舞弊”,这正是舆论需要的优质内容。所以,该篇稿件在朋友圈疯传,阅读量不到2小时就突破10万+。虽然说新媒体在传播渠道上占尽优势,但在内容生产上仍比不过传统媒体。从此事件可以看出,传统媒体有其专业优势,依旧是优质内容的主力生产者,“传统媒体生产内容+新媒体完善传播渠道”成为当前新闻事件生产、传播的主要链条。
2、舆论观点趋向理性,仇官仇富情绪降低
近年来网络舆论场出现一种现象:一件很平常很普通的事,只要植入对官员对富人的仇恨,就很容易迅速被舆论关注。这些仇官仇富的信息如同易燃易爆品,随时能引爆网络愤怒的火星。如,普通车祸没人关注,但假如说肇事车是一辆宝马,网民情绪就立刻点燃。2014年河北替考事件被曝光后,舆论场就掀起一轮舆论对官员、富人的讨伐,不少网友认为“替考”以伤害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考生的公平竞争为代价,是有权及有钱者的游戏。但这次事件中,“仇官”、“仇富”的情绪明显降低,网络舆论场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理性,以往“不问事实只看立场”、“声讨式参与”等陋习逐渐被网民抛弃,舆论开始理性看待。其中,更多的观点是高考公平事关教育公平及机会均等,填补法律真空势在必行。或许这是终结网络“一言堂”模式带动网民思考的一个典型事件。
3、公众讨论出现失焦,“卧底采访是否违法”关注度高
南都记者卧底采访引起舆论对“记者卧底高考替考违不违法”的讨论。支持者认为,恰是监管漏洞,才促使记者深入虎穴;反对者则认为记者不能“越界”自当“警察”。显然,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记者卧底式采访是否违法”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过“高考替考的社会影响”的关注度,造成了舆论失焦。出现这种现象,一是近年来有关媒体的负面信息多发,如媒体吸眼球式报道、媒体报道发生反转、媒体被打脸,这使媒体“无冕之王”的称号受到冲击,公信力下降。另外,信息化使舆论讨论呈现多样化,专业型中V的崛起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使网络舆论场也逐渐呈现专业化。多样化、专业化的舆论环境是此次舆论失焦的影响因素之一。
4、新媒体后来居上,逐渐成为重要舆情源
据观察,“记者卧底替考”这篇稿件首先是由南都在自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然后才转发到新浪微博及APP应用,之后再由新闻网站转载并推荐。发布时间是6月7日上午10点49分,正是考试语文的时间,因此打上了“此刻正在南昌参加高考”的标题。微信公众号“媒变”指出,一般来讲,像这样的独家深度稿件,应该是先要在报纸上刊发,然后再在新媒体端口上刊发,以确保报纸的独特竞争力。但是,南都这次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先在新媒体上发布,这一做法和以往形成了差别。由此可以看到,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重心正在逐渐往新媒体平台转移,基于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以及对官方监管的规避,一些独家猛料会优先选择在新媒体平台上刊发。特别是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逐渐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生产源,这类舆情传播格局的变化需要引起注意。
三、“南都揭露高考替考”事件舆论趋向理性的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讨论点失焦转移舆论焦点
在很多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有意无意会突出公务员、富二代等身份标签,或者贴上官官相护、为富不仁、道德滑坡等价值标签。一旦加上这些被过度渲染的标签,由此制造的舆论虽能迎合一些人的胃口,也能够获得几何级的传播效果,但往往会脱离事实真相,从而夸大其词、偷换概念、上纲上线的“标签化批评”。高考替考是事关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一个话题,在全社会关注高考的高考季出现替考现象,必然会引起舆论对我国高考制度的抨击,另外,由此延伸到“官二代”、“富二代”等社会问题也在意料之中。但总体来看,此次舆情事件并没有出现舆论大范围地指责政府监管不力,也没有出现舆论对“官二代”、“富二代”的猜测,更没有出现当下流行的人肉搜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舆论将讨论点集中在“记者卧底”的报道形式上。这一带有专业性的讨论,与舆论对2014年河北被爆高考替考的批评有所不同,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理性客观。一般而言,舆论失焦是偷换论题、转移焦点的代名词,对揭露事件真相有不利因素,但在此次舆情事件中,舆论失焦为处理高考替考事件提供了理性的舆论环境。
2、间接原因:政府快速反应化解舆论危机
南都记者卧底揭露高考替考引起舆论高热度的关注,但在短时间里就有所降温,涉事单位、相关部门也没有因此事陷入舆情危机,引发次生舆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快速介入成功遏制了舆情走势。一般而言,当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舆论场人声鼎沸,此时急需来自舆情涉事方的积极回应。南都稿件上午11点左右发出,江西官方下午1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回应:获知消息后迅速与警方采取行动,在首场考试结束前将一名涉事考生控制,其对替考行为供认不韪。江西省教育厅的回应,坚持了“速报事实,重表态度,慎报原因,再报跟进”原则,既不失语,也不妄语。除了当地政府及时回应,主管部门——教育部也在第一时间在官网发声,做出重要指示。教育部的权威发声很好地起到了议程设置的作用,使得官方严肃处理此事的消息在多家媒体平台上传播,官方的声音得到了正面放大。另外,由于替考行为涉及湖北,湖北教育厅也不示弱,在事发当天晚上就积极回应,称将按照规定给予参与作弊的在校大学生开除学籍处分。
在这起舆情事件中,“官媒”联动引导事件良性发展,值得借鉴。
(政府对“南都记者卧底揭露高考替考”事件的相关回应)
3、根本原因:网络舆论场逐渐回归理性
讨论点失焦转移舆论焦点是此次舆论场趋向平稳的直接原因,政府快速反应化解舆论危机是间接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网络舆论场逐渐回归理性。近年我国出台一系列清网措施,得到了绝大部分网民的支持与肯定,舆论认为我国网络管理精细化、力度大、深入人心。网络空间治理体现出“依法治网”特征,这在“微信十条”划设底线、规范人肉搜索、打击网络谣言等举措中均有体现。公众对网络平台的运用、对网络信息的辨别也趋于理性,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络大V走下神坛,激进派“拉帮结派”“叫阵约架”式的争论和极端表达,也逐渐失去市场,如在近期发生长江客船翻沉事件中,就出现网民自动转发正能量信息的现象。官方舆论主导能力也逐渐增强,政府快速反应成功化解舆论危机,官方加强与网民互动促使两大舆论场亲密化。另外,网络流行语显示,社会心态趋于积极。这些迹象均表明,如今网络舆论场逐渐趋向理性,网民表达也不再情绪化,网络暴力现象有所控制。
此次事件中舆论趋向理性的具体体现是:首先在舆论讨论点上,2014年河南被爆替考事件中,45%的网友认为应该反思高考体制;38%的网友认为这表明教育公平在金钱权利面前塌陷。在南都揭露替考事件中,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关注点多为高考替考为何屡禁不止,如何扫除法律上的盲区等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话题。其次,在舆论情绪上,2014年河南事件中,有64%的质疑声音,36%的中性声音;而在此次事件中国,有29%的质疑声音,71%的理性声音。
近年高考替考事件频频出现,舆论呼吁彻底反思制度漏洞。目前,教育部、江西教育厅、湖北教育厅以及属地公安部门均对此事做了回应,表态正在调查,一经查证将坚决依法严厉打击。“科场舞弊”是非常负面的舆情,高考公平公正关系着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破坏考场秩序、组织替考作弊等违法犯罪行为必须给予严厉打击。为此在今后,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做好后续舆情工作,持续通报进展。虽然舆论关注可能会“断片”,但官方舆情应对不可“断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丽丽
不止泉州,此前,南京、厦门、石家庄、重庆、南昌、南宁、贵阳等城市已陆续出台了限售政策。不止泉州,此前,南京、厦门、石家庄、重庆、南昌、南宁、贵阳等城市已陆续出台了限售政策。
11-24 08-11中新网
中船重工集团旗下的河柴重工历经千百次实验,终于生产出高速柴油发动机,不但意味着中国军舰将装上自己的“中国心”,引发世界轰动,而且他们还突破了另外一项技术,那就是大型气体发动机。我们平常乘坐的公交和出租车大部分都采用了气体发动机,气体发动机不仅可以...
11-24 08-11央视财经
据南美侨报网报道,截止22日凌晨,伊泰普水电站自1984年建成以来的累计发电量达到了25亿兆瓦时,创全球最高纪录。报道称,2017年,尽管巴西的降雨量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但预计伊泰普的发电量能够达到9400万至9500万兆瓦时,成为历史上第五高的数值。
11-24 17-11中国新闻网
吉社会活动家瑞帕尔·热科舍耶夫评价说:“热恩别科夫经验丰富,踏实肯干,从未卷入任何阴谋或贪腐丑闻,反对派拿他没辙。”  政论家舍拉吉尔·巴克特古洛夫说,吉近几任总理中,唯独热恩别科夫能不与丑闻沾边,经历丰富而不显山露水,值得民众信赖。
11-24 17-11新华网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Copyright (C)
&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网红茶饮店每日万元雇人 持骰当“托”排队日赚90元_网易科技
网红茶饮店每日万元雇人 持骰当“托”排队日赚90元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持骰当“托”排队日赚90元)
一名“托儿”在排队时因直接将骰子含在嘴里示意,被投诉并取消当天全部工资。&&&&店家用于识别“托儿”的骰子和茶饮单据。南都记者暗访当天发现排队效果明显,不管下多大的雨,这条队伍都维持在50号人以上。如果有人找你兼职去当“托儿”排队一天可赚90元,你会去吗?上周末,南都记者卧底调查发现,位于广州石牌桥的三大网红快饮店之一MOLE&CHHA奶茶店涉嫌雇人排队,营造“虚假繁荣”场面。当天,该店疑雇了90多人轮流排队,领队给兼职排队人员每人发一枚骰子,作为“托”和奶茶店收银员之间的暗号。昨天,该店相关负责人在回应南都记者询问时称,他们的店虽然刚开,但不需要雇人排队。不过,有餐饮业分析师告诉记者,餐饮店尤其是茶饮店雇人排队是业内潜规则。暗访:当“托儿”得打卡上班7月7日晚,南都记者接到爆料,称周末在广州石牌桥附近需要大量排队兼职,并有兼职群二维码。南都记者入群后成功报名,最后群内固定有100号人,并陆续有新人进来。据群友告知,消息发出来半个小时就满额了。从兼职招募信息上,记者看到此次兼职是排队购物充场,需要人数是150人,工作时间是10点半到20点半,虽然一再被强调工作轻松,但工作要求却相对较严苛,要求18-40岁且必须带身份证。7月8日上午10点半前,记者按照规定来到兼职集合地点———石牌桥地铁口。原本群主A准备招募150人,结果到10点半时到的人数不足,于是群主A临时在微信群里喊人,最后加上临时召集的人当天实际共招募到92个人。群主将兼职人员领到地铁口靠马路边的空地排队,并且面对面新建一个排队工作群,要求兼职人员关注一个名为斗米工作助手的兼职公众号,开始打卡上班,此时是11点左右。之后的兼职工资也是在这个公众号发放。记者发现,前来应聘的大多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11点20分左右来了两个新领队,新领队核对信息并收齐兼职人员身份证。对于收证件这一做法,领队解释称是以证件清点人数,结算工资。而一名有经验的同行托友则告诉记者,这是为了防止兼职半途不干了。群主A则在拍了一张兼职人员的集体大合照后离开。11点半左右,领队将兼职人员带到了楼巴候车厅二楼等候,并在之前群主建的排队工作群发二维码,让交身份证的兼职人员加入石牌桥7月8号兼职群,接下来的相关事宜均是在新群里沟通。暗号:商家用骰子识别“托儿”虽然招募信息称工作时间是10点半,但到中午12点半后才正式工作。也就是在这时,兼职人员才知道要去哪家店当托儿。当天12点半左右,领队们将工作群里这92个人分成5组,每组15个人。领队给兼职人员每人发了一枚骰子,作为“托”和奶茶店收银员之间的暗号。随后领队将兼职人员按组安排到了当天排队的店———MOLECHHA奶茶店(石牌桥店),领队在店家附近监督排队人员并根据队伍长度安排排队人数。一开始兼职人员还是分组下来,然后隔15分钟左右就下去一批人假装顾客在奶茶店门口排队,后来逐渐变成5组人大部分都在下面排队,始终营造出店家生意火爆的场面。当天排队效果还是很明显,一整天下来,不管下多大的雨,这条队伍都维持在50号人以上,多的时候看起来将近百人,店门口长长的“托儿队伍”一开始让附近车站保安很吃惊,到后来便有些不满,因为这条队伍的长度挡住了候车厅的门口。南都记者在排队过程中发现,长长的队伍也吸引路人,有人拿起手机拍下这个场景。随后真实客人也慢慢多了起来,但还在少数。下午3点半后,有“队友”在群里说起,“真实客户多起来了”。领队则在群里回应称,别人请你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与此同时,另一个“队友”附和称,新店都是这样刷起来的。到了原本规定的下班时间晚上8点半,领队并未让排队的人离开,称既然排了队就不能一下子撤掉,不然会露馅。到了晚上9点左右,托儿队伍才分批撤回到石牌桥候车厅二楼,领队带队回到地铁口并归还身份证,同时兼职人员也把排队过程中奶茶的小票交给了领队,工资则是第二天通过上述打卡软件发放。猫腻:一杯奶茶只要一分钱南都记者在暗访中发现,“托儿”们排队点单时跟平常买奶茶一样,只是付款时均采用手机支付。轮到记者时,在手机微信付款时,记者按照领队规定的将骰子卡在手边,收银员看到骰子后,只扫取了记者手机中的1分钱。但过程中,有其他“托友”在群里反映收银员按正常顾客收费错扫了钱,领队马上安排人员退款。拿到购买票据后,按照领队要求,“托儿”们需拿着小单在店里待5-&10分钟左右,假装与周围人聊聊天或者安静地玩会手机,然后才能离开。其间,因为很多兼职人员不按照这个要求惹怒领队,导致他在微信群中多次强调“你们买完单了能不能在店里待个5分钟左右再出来”。记者发现,并非每个“托儿”都能拿到茶饮,能不能真的拿到奶茶,要看收银员给不给餐牌,若给小票的同时给餐牌,就意味着可以拿到奶茶,不给餐牌只给一张小票则没有。南都记者在第三轮排队时拿到了一杯饮料,与此同时,记者在现场粗略统计了一下,一般10个托左右会分得一杯。整个排队过程中,记者排了5轮,领到了两杯奶茶。此外,收银员给的小票“托儿们”都要收着,兼职结束后一并交还给领队。算账:商家找托成本1天上万一天兼职下来,南都记者算了一笔账,发现商家找托成本并不低。当天店家原本想招150人(实际招到92人),每一个托一天的工资定为90元。但店家实际支付的兼职工资比90元更高,记者调查了解到,领队的收入是在店家支付给兼职人员工资的基础上再拿回扣,店家有可能给每个托100元或者更多。以店家支付100元/人找托计算,当天92人,人工成本是9200元。免费送给托儿的奶茶也需要成本。在这家奶茶店,一杯奶茶的价格是从20元到29元,其中托一般都是挑23元-25元的奶茶来点单,一天下来每个人能拿到两杯左右,加起来就差不多是200杯左右的奶茶。奶茶费用是元左右。此前南都记者曾粗略估算过网红茶饮店除去房租、人工、原材料等成本一杯利润在4.5元左右。也就是说,粗略地估计一下,奶茶店找托的成本一天预算起码要在15000元左右。而也就在8日兼职活动结束,领队让当天参与排队兼职的人且有意向继续做的直接加入一个新群。记者发现有七十多人进入了该群。第二天这一家奶茶店则希望招到250人,成本将更高。店家否认:人多人少跟天气有关昨日下午5点半左右,临近下班高峰期,南都记者回访MOLE&CHHA摩乐石牌桥店时发现,对比周六(7月8日)排队长龙,昨日店门口一个排队的人都没有,只有店内才有客人。附近保安告诉记者,周六门口是有人排队,门外面一直都有六七十人左右。也就是说,周末是雇人排队高峰期。记者通过店内招聘信息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系上该店相关负责人,对于雇人排队的质疑,负责招聘人员的江先生回应称,他们的店虽然是刚开,但不需要雇人排队,因为顾客会慢慢增多。周末是因为假日人多,昨天人少是因为天气不好。但事实上,周六记者卧底调查时,广州是大雨,但昨天记者去到现场时并没有雨。南都查阅到的资料显示,上述涉嫌雇人排队的MOLE&CHHA摩乐石牌桥店是其在广州首家店,今年6月24日正式开业。南都记者查到该茶饮店微信号账号主体是广州花都区新华芋文甜品店,工商登记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日,经营范围是甜品制售、冷热饮品制售,但注册资本及联系电话未标注。业界:雇人排队已成茶饮店潜规则南都记者在此次卧底调查中发现,同行的很多托友都表示曾当过排队的“托”,或者他们的亲友也有做过托。南都记者暗访中发现,领队选托也有要求,并非人人可以去当托,哪些人比较容易当托儿?记者总结,一般雇托排队的商家都要求兼职人员可以戴个帽子或者眼镜,穿着尽量时尚一些。染发、穿拖鞋、年纪太小等都会被弃用。另外,在排队中不要交头接耳,安安静静地在队伍里玩手机就好。记者卧底调查当天,有一个女生在排队时因直接将骰子含在嘴里示意,被店家拍到照片发给领队投诉,并被取消了当天全部工资。此前,媒体也曾爆出多家网红餐饮店雇人排队。对此,餐饮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及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均指出,雇人排队在餐饮行业就是个潜规则。“中国餐饮经过多年发展找到自身发展路径跟经营思维,请人排队属于餐饮行业自己造势的营销手段”,朱丹蓬说。律师:法未明文禁止但涉及道德诚信什么样的餐饮品牌会雇人排队呢?朱丹蓬分析称,雇人排队多是网红餐饮店,这类店的特点是消费群体多为年轻人,出品品类比较新、品牌比较新,缺乏品牌积淀,“通过雇人排队可以快速积累品牌人气,对于新开的店、网红的店,火过之后下滑的店多会采取这种方式。”
“餐饮行业在开张前期,需要制造这种‘虚假繁荣’,因为这是中国消费者的特点所致,从众心理很多时候是有效的营销,大家会以为排队长的店一定就是不错的店。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需要靠产品和服务说话,餐饮需要口碑的积累,大家认为好的,才是真的好”。林岳称,“企业当然也不会承认,所以消费者需要自己去判断,这种风气个人认为不会存在太久的”。广东华安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志宏认为,雇人排队行为在法律及餐饮业没有相关规定,未明文禁止,“只是涉及到经营道德和诚信方面的问题,对顾客来说,真正的利益没有侵犯到,排长队如果喝了一次不满意的话下次就不来了”。朱丹蓬也补充称,雇人排队是双刃剑,尤其是被消费者知道雇人排队后对品牌伤害更大,品牌损失很难挽回。采写、摄影:南都记者&凌小小&&实习生&秦五岳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姚立伟_NT6056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违背道德的三明治下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