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说提倡柔弱不争,那么考试要不要考高分?难道考得越差反而越好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500字
【 liuxue86.com - 读后感范文 】
  小编精心推荐   |
|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子道德经,欢迎阅读。更多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彩,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栏目。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一】
  老子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心灵的甘泉&。人们看事物多是从正面看,而老子却是从反面看。其中&以柔克刚&,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道。
  自古以来,一般的教诲都是:人应当表现坚强,不表现柔弱;应当表现聪明,不表现愚鲁。而老子的观点则反其道而行之:可表现柔弱,不表现坚强,可表现愚鲁,不表现聪明,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柔,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自己示弱,可以侠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刚&者,锋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大柔非柔,到刚无刚!
  在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但是,等人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而舌头完好,这是?大树比小草刚强的多,但时,当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连根拔起,而小草却安然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够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可谓至&柔&,却能够怀山襄陵。这不是说明了刚强的未必是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吗?
  《素问经》上说,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既是立身之本,也是处世之良方。天文地理,各有专著论述。在为人处世这方面,道家可谓击中要害。所以写《史记》时,谈论了诸子思想的造旨,并历数了儒法墨等诸家长短,却惟独对老子的道家思想褒而不贬。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揭示了为人处事中极奥秘的观点。一句&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便揭出了世上竞争者取胜的诀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万事生长历程看得何等深刻,概括得何等精辟,让人感到它们的任何注释都是多余累。
  或许你以为只要自身端正,名正言顺,就可以以正压邪,什么事都好办,其实不然。在严酷的现实中,却容易处处碰壁,事事不顺。这时你不妨看看《老子》。它并不要求人们消极遁世,它貌似出世的书,谈的却尽是入世的。只不过儒家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达到目的,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些话说得多么深刻!老子真是个天下竞争之术化为艺术的智者。
  有时,你采用采用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与人争强胜斗胜。结果呢?也许表面上你胜利,痛快淋漓地将对方休落甚至痛打了一顿,可事实上,这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埋下了更大隐患,无形中给自己留下更多障碍。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将大大超过那一时的风光快意!
  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行不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能达到目的,战胜强者,而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何乐而不为呢?大智惹愚,大巧若拙,大方无隅,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都是深奥而又检朴的道理。为人处事,或与人竞争中,只图一时快意的以强压强,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能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柔弱,柔弱,天下万事万物,归根结底,莫不是以至柔克到刚。能克刚之柔,难道不是更刚吗?大柔排柔,至刚无刚。
  其实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儒法并不是截然相对立的,入世出世,而且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如此,才能既做出壮烈奋进的事业,又可保持宁静谦退的心静。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这可是对领导用人之术的至理名言,可古今会意者又有多少?曹操深知此之重。,赤着脚去迎许攸,得以火烧乌巢,大破袁军;刘备也知此理,三顾茅庐去请村夫,得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共产党人也明此理,将军与士兵同食同宿,终克天下。相反,如果领导者只知用严刑酷法来维护自己神圣的尊严,既使让臣民敢怒不敢言,道路以目,他的部下会给他卖命?他的天下会长久?
  中国有古训:得人心者得天下。试问,不以怀柔来安抚人民,又怎可得人心?田氏小斗进米而大斗出而施惠于民,结果归之如流,终以田氏代齐。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不得以而用之。&拿破仑等好战者不明此理,自恃武力强大,穷兵黩武,最后&世界主人&末做成,反例被囚于孤岛。悲夫!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语言是无法表达一切道理的。了解&道&的人无法很明白地向不了解的人语明白,就像明眼人无法向瞎子解释什么是颜色(这句话个人不是很看好&&转者注)。言者不知,知者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所以,理想的人格是:挫锐、解纷、同尘、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含敛光辉。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二】
  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经典的最优秀的代表&&《道德经》,是&道&的具体化,它从人与万物的本源&&&道&上阐述了道德的规律,指出万物本源&道&的行为特点就是人类应效法的道德法则。并且告诉人们,作为&道&之子的人,人的很多问题可以求&道&来解决,具体方法就是让人的思想顺&道&而行,用道性换掉人性,这个过程就叫修道。当人的思想符合了&道&时,人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成功,实现人生的完美。
  一、主观符合客观&&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是讲&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说明&道&是不断变化的。道大无边无际,浩瀚无比,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会儿是这个样子,一会儿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要给它取个名,就是叫&道&这个名字可以,不叫这个名字,叫另外一个名字也可以,说到根本,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的&道&,产生了天、地;有了天、地(有名),又由此产生了人和万物。由于本源的&道&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连名字都可以变化),所以它产生的天、地、人、万物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即主观要符合客观,因此人就有了主观与客观的问题,人的行为也因此分为两种:有为与无为。主观上自以为是,不考虑客观变化,这就是有为。主观上没有个人想法,而是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即顺应自然而为之,这就是无为。做到无为了,就能无不为。那么,人是否就能做到无为呢?不修道那是不可能的。
  人是万物之灵,本来也是客观&道&产生的,但人生来却是不符合&道&的。为什么呢?因为人是个矛盾混合体,其中有私心欲望,万物之灵的这个&灵&被私心欲望所限制,并不&灵验&,不能适应&道&的变化,具体表现就是主观意识里总有个人的一些不自然的东西与客观不相符合。怎么办呢?这就要修道。修道就是帮助人去掉不自然的东西,使人符合客观,使客观支配主观,这样人生坎坷就少,&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即修道修得好的人,为人处事都会顺利吉祥,所以&道&也就是一种人生,&万事如意修道人&。
  那么,修道怎么修呢?就是守静背诵《道德经》。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人只有没有私心欲望,才能守静,这样才能体验到&道&的奥妙,从而适应并符合客观的变化。有私心欲望,就不能守静,这样就不能体验到&道&的奥妙,即便体验到的,也是有限的,这样人就很难符合客观的变化,人生旅程就会出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以修道就要修德,没有个人想法,事事顺客观,这就是&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人只有去掉了私心欲望,才能放弃个人想法,而能做到事事顺应客观自然。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够乐观自在地处事为人而达到&无不为&。
  二、道性换人性,利益最大化
  人生离不开利益,那《道德经》是怎样看待利益的获取呢?
  经济学理论认同这样一个原则:人是理性的,人人都会在约定的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这本身是符合自然的,即符合&道&的。因为&道&的行为特征就是以最小的资源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只要研究一下各种生物体的内在设计和它们的代谢运行及生物圈的分布就会发现,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但人对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理解常常是欲望与争斗,这就是人身上最典型的不符合&道&的特征,即有为的特征,这在《道德经》的修道体系里叫&人道&(也叫&人性&)。&反者,道之动&。&道性&就正好相反,是无欲、处下和不争,即&不争而善胜&。因为人生来就是带著一大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的,潜能发挥的深浅决定生命质量的高低。这些潜能是自然赋予的,人只有符合自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同时也就能获得最大化的自身利益。而符合自然就要消除欲望,就要修德,提高道德水平,所以说提升&道德&是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行径。
  下面就结合《道德经》具体地谈一谈。
  三、成功之道
  修道是求&道&来塑造人的成功秉性的过程。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修道就是调&道&的能量来刻画自己的内心世界,用道性换掉人性,从而使人的思维和言行与客观世界相符合。
  下面就专门地谈一谈符合&道&的思维与行为有哪些。
  1、&道&的行为就是坚强不屈
  &道常无为,而无以为。&&道&平时是不干预任何事情的,一旦要干预就没有做不到的。说明&道&做事,事事都是成功的,因为&道法自然&,没有哪一件事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独自运行而不改变,周而复始地旋转而不停止。说明&道&做事是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任何干扰和阻挠都无济于事,它总是坚持不懈地行动下去。所以我们做事就要效法这种精神,要做正确的事,符合客观规律的事,要做就下定一个必胜的决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屈服,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要受影响,专心致志、坚持到底。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人们所从事的事业,经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失败的,在结束时也要和开始时那样慎重处之,这样就不会失败了。即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必须以开始时的决心和信心,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所谓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也就是&强行者有志&,这种品质就是符合&道&的,这种品质就能保证你成功。
  修道就是求&道&帮助自己,使自己符合&道&的品质。
  2、甘愿付出,不求回报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水之所以善是有利万物生长并不争功,它处于众人都不愿去的地方,所以最接近大道。为什么处在众人都不愿去地方还最接近大道呢?因为水本来是干净纯洁的,但为了净化万物而把自身弄得全是污浊,最后还要流到最低的地方,不再被人重视。所以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最后还落到人人都不愿去、受轻视的地方,这种&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就是&道&的品质,这种品质在《道德经》里也叫&柔弱&,即永远把自己个人的私欲放在最柔弱的位置,而把付出放在最强大的地方。《道德经》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用它去攻击最坚强的,没有不胜的。在克服困难时,水又变成最坚强的。《道德经》就是以水喻&道&,用水的柔弱与顽强来形容&道&的特性。我们人总是强调人要无私奉献,无私就是私心欲望要柔弱,奉献就是付出的愿望与力量要强大。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源于万物本源的&道&的特性。为什么那些有著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做起事来总是会散发出蓬勃朝气和无穷力量呢?因为他的精神状态符合了万物本源&道&的特性。所以人生要成功,就必须把&道&的特性(道性)变成自己内在的品质,永远铭记要让自己物超所值,永远想到自己所做的比自己想得到的要多得多,这样人永远就不会离成功太远。
  3、用行动决定人生
  &希言自然&,意思是,多做事少说话这是符合自然的,所以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行动,大量的行动!大量的行动虽然预示你可能遭遇的挫折或拒绝会比别人多,但同时也预示著你成功的机会也会比别人多。&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胜过别人的人只是有力的人,自己战胜自己才是强有力的人。所以在&道&看来,并不是比别人强的人就是强者,而是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而自己战胜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处其实,不居其其华。&意思是,把它放在实实在在的地位上,而不在于说些好听的话。所以&道&的行为就是以行动来说话的,那么人要想成功,也应牢记行动才是成功的保障。
  4、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大自然的雄伟与壮美,起源于其基本程式永恒不变地在每一细微之处的成功运作。管理学中有一句&成功在于细节&之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道无空虚点&,它的意思是,&道&做事是没有空虚之处的,也就是在任何细微之处都能做到完美无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了精确、高效、协作与完美的极致,这就是大道的&德&,即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德。&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意思是,任何孔隙中容纳的德,唯有大道才能做得到。例如生命体的每一个细胞,是生命最基本的单元,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可是在这么小的区域内却可以同时进行约2000个化学反应,各个反应之间互不串位,且与整个身体的运行要求密切配合,所以说,做好了每一个细胞内的细微小事,才有生命运转的壮观大事。同样地,一个人的品质最容易从琐碎的小事上反映出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即,天下困难之事,必须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圣人始终不做大事(只做好各种小事),故能够做成大事。所以人生要想成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是一大忌,必须养成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无论思想上,还是生活上的细琐小事)的良好习惯。
  5、人生极其重要的妙着&&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一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那么《道德经》又是怎么说的呢?
  &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贵其事,不爱其智,虽知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比我们善良的人,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老师。而面对不善良的人,他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若不重视这些事情,不爱惜这些知识(若不重视与人打交道方面的能力),虽然表面上看你知道得多,那实际是极大有迷惑,这是人生极其重要的妙着。
  有句话很有名,叫&成长容易,成熟难&。达到处事能力娴熟是很不容易的。而这个能力的获得恰恰不取决于你与善人的相处当中,而在于你要和你不喜欢的、感觉不舒服的,即所谓不那么善良的人打交道中培养出来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全面地考量你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能力才是人际关系能力的根本。若不重视这些事情,不爱惜这方面的知识,即使你知道得再多,知识再渊博,从&道&的角度上看,也是极大的迷惑。所以,重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是人生极其重要的妙着。
  那么这个能力的培养从哪里开始呢?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
  如果我们能坦然地面对自己,就会发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爱。你在街上遇到的每一位路人、曾经走进你办公室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爱的接纳&&有些人甚至为此做出疯狂的举动。
  为什么?因为只有爱才会使人感到活得有意义!不管善人、还是恶人,都是共同地渴望著得到爱与尊重的。
  所以要做一个成功人,首要的是要学会爱别人,学会关注别人身上的优点,而少看别人的缺点。你学会了爱人,你也就能得到了更多的人的爱,这样,你的人生之路就会变得无限的宽阔。
  所以人际关系的首要是什么?就是学会爱人。不论善良的人,还是不善良的人,我们都要善待他们,并且是发自内心地善待他们,而且特别要注意在与不善人的相处过程中去培养自己的&善德&。&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意思是,对待不善之人,你有何理由抛弃他们呢?即不能抛弃人家,同样要以&善德&待之,&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所以圣人,以无为来处理一切事情,以身体力行来教人。这就是《道德经》教导我们处世的关键之所在,这个环节解决了,那么你的人际关系能力之门也就打通了(即让内心清静的能力),这是《道德经》告诉我们的人生妙着啊。
  再说一点,&学会爱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学会关注别人的自我。人都有喜欢突出自己个人观点的偏好,但这是人性的误区。如果你总是试图想让人认为你才是世上最好的,都来关注你,那你难以成功。&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意思是,自认为不错,这是不明智的。自以为是的实际是糊涂。所以过分关注自我的人是愚蠢的,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让自己的注意力离开别人的自我,这实际上就是处下。《道德经》写道:&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就是符合&道&的要求,在社会竞争中要想赢得方方面面的人的支持,关键就在于要时时关注他人的敏感点,以成就他人的抱负而成就自己的事业,你的事业往往会做得更大、更成功。
  6、谦卑处下,时怀感恩
  &万物恃之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意思是,为万物生长而不辞辛劳,成功了而名不归己有,依靠它滋养万物而自己却不为主。所以&道&的伟大在于:本来是&道&哺育了万物生长,而它自己却不争功名;明明是&道&滋养了万物成长,而它自己却不充当主人,这是多么崇高的情怀!这就是&处下&(不争)&&虽然成功,有了丰功伟绩,但还是把自己视作很平凡的人,不突出自己。&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成功了而不自居,所以就不会失去。我们都知道:世上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很谦卑的,这就是处下的品质,因为这是符合&道&的,所以这种品质就能将成功长久地保持下去。相反,居功骄傲是不符合&道&的,那样成功就只会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而这实际上还算不上真正的成功。所以我们不仅要成功,更要把成功长久地保持下去。
  另外,处下的品质还包括感恩。因为在每一个人成功的道路上,都有很多人在付出,所以要从内心感谢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不仅包括那些给你支持和鼓励的人,还包括那些曾经伤害、拒绝过你的人,因为正是他们才使你坚强起来,正是他们才锻炼了你的&道性&,使&道&的品质能深深地扎根你的内心深处。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信之,信德。&
  所以成功之人要具有&善德&和&信德&,要心怀感恩,要牢记你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这样你就会很快乐,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世间的温暖。
  7、面对竞争&&不争而善胜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还是商战,还是体育竞技,到处都存在着激烈竞争,这是自然的。问题的是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
  实际上,在面对竞争对手时,人应该明确:真正的对手是谁?要战胜的是谁?明确这一点就掌握了获胜的法宝,答案是&不争而善胜。&
  我们都知道,胜利的获得是有条件的,而这个条件就是人对自己的有效控制,即&自胜者强&。所以真正的对手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要竞争的物件就是阻挠自己成功的内心干扰,要战胜的就是自己的弱点。一门心思地想战胜对方,这就是&有为&,这决不是明智之举,风云突变就会使人的精神处于紧张之中,而导致心身内耗,患得患失,这反而不利于个人客观地看待问题,从而影响个人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想去战胜对方,而是视自己为对手,不断地让自己内心保持清静的状态,这就能有效克服自己的弱点,冷静地看待问题并保持与客观变化相适应,从而&无为而无不为&。所以在竞争当中要想成功,一定不要把注意力盯在如何成功和怎样才能战胜对方上面,而是要时刻注意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静无为。对成功与胜利无所谓,以&无为&的心态去面对,这样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而能&无不为&。
  在《道德经》里有句话:&战胜,以丧礼处之。&这里指的是在战场上,意思是,打了胜仗,就用丧礼来处理。为什么?因为你胜了,就意味著对方的不幸,故应用丧礼对待之。所以,以&道&的原则处事是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这并不是说不要胜利,而是说不要把胜利看成至高无上的。那么引伸到日常现实中,我们就不要总把胜利看得那么重,要给对手同样以必要的关怀,而给对手以必要的关怀才是真正成功者的风范。&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成功者的风范并不是以胜利为唯一标志,就是处于下风、或失败了,仍然有着内心的坦然,&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样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心态。
  很显然地,这样的心态是建立在慈善和关爱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不争而善胜&的本质还是人内心的慈善使然。
  8、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道德经》是提倡学习的:&为学者日益&就是要学习各种科学,业务知识越多越好,因为这些知识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终生不殆。但是,人生的成功,知识其实只占较少的份量,而大部分因素取决于人的素质,即道性的丰富程度,因此人还必须要不断损掉人性中那些不符合自然的想法与私欲,而这不是学习知识能办得到的,这要靠修道才能办到,这就是&为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那些不自然的、不合理的主观成分都去掉了,人就无为了,即人的想法和心理活动都顺应自然了,那么处事为人就都会因符合客观而感到顺心自在,万事如意,人的潜能也因此会得到充分开发。所以人生的成功,&为学&与&为道&必须并重&&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通过修道来修炼本性,用道性换掉人性,这个过程同样非常重要。
  9、成功的定义
  成功是不是意味着挣更多的钱、身居高位和手握大权呢?
  在《道德经》看来,这只是&胜人者有力&,并不一定代表成功,它可能还代表着为贪婪和冷漠所支配而带来的拥有,它可能是欲望的奴隶,因此不是&道&的意义上的成功。《道德经》里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是&自胜都强&、&道法自然&。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住在别人不去的地方(意即不出风头、不突出自己),心情舒畅深远,经常给别人以仁爱,他的话是值得信任的,为人正直和蔼可亲,处事的能力很强,出动又善于选择时机。他唯一的不与人争斗,所以无忧无虑。
  一个达到这样境界的人难道不算成功吗?这是金钱、地位和权力能够换得来的吗?
  当一个人能够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正确地管理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时,这就是成功。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思想就意味著&方而不割&(大脑思维方寸不乱)和&自胜者强&;而正确地管理自己的金钱就意味著节俭、仁爱和富有远见;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意味着智慧、实干和值得信任。按照现代的标准,这就是道德水平、情商、智商和能力都非常高的人,这就是&道&的意义上的成功!因此成功最重要的标准在于拥有一个不随环境、金钱、权力、地位的变化,而只属于心灵素质里的某种坚韧的东西。
  四、实现人生完美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不学习(害人的)知识,唯一的是与&道&相伴,两者差几多呢?意思是,在这个各种利益冲突的人世间要想生存地好,若不去学那些圆滑世故、争斗不休的伎俩,那就只有修道,依道行事。那么这两者(一个学圆滑世故、争斗不休,一个修道、依道行事)相差几多呢?言下之意是相差得很多。这也就是说,人生与&道&相伴,经常地背诵《道德经》修道修德,那么,不去学虚伪狡诈,老实本分也照样能够生存、能够成功,而且能活得更自由、更快乐。因此,真正成功的人生其实就是健全心灵、用道性换掉人性的过程,这就要求人要学《道德经》,把握好&道&的成功法则和成功的定义,将&道&的品质刻画到内心世界里,从而使心意与行动合二为一。这个过程光靠学习知识是办不到的,只有修道才行,即背诵《道德经》修道修德才能实现。
  所以,《道德经》教我们修道,就是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尽自己的天性来实现完美的人生。
  相关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范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本文来源:
《红楼梦》读后感一前些日子,读两本关于季羡林和鲁迅的书,两位大师在书中谈到读书问题时,都首推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我除了看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外,居然没有完整地读过小说,实在脸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反映了他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rdq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600字】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通过阅读全文,我知道了鲁迅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忘我革命,为了人民不辞辛苦的战士,令我感触颇深。上世
圆明园是中华民族艺术之宝,建筑精华,是一座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国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汇总,欢迎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汇总圆明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一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泪水立刻弥漫了我的双眼。圆明园是我国一座着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分万春园、长春园、圆明园组成的,周围还有许多星罗棋布般的小园如众星拱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中华传统文化自学网
搜索您要找的
国学自学网【总群2】:
国学自学网【佛】群号:
国学自学网【道】群号:
国学自学网【儒】群号:
本站释义,仅供参考!
—————————原文版—————————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音版—————————
不(bù) 尚(shàng) 贤(xián) ,使(shǐ) 民(mín) 不(bù) 争(zhēng) ,
不(bù) 贵(guì) 难(nán) 得(de) 之(zhī) 货(huò) ,
使(shǐ) 民(mín) 不(bù) 为(wéi) 盗(dào) ,
不(bú) 见(jiàn) 可(kě) 欲(yù) ,
使(shǐ) 民(mín) 心(xīn) 不(bù) 乱(luàn) .
是(shì) 以(yǐ) 圣(shèng) 人(rén) 之(zhī) 治(zhì) ,
虚(xū) 其(qí) 心(xīn) ,实(shí) 其(qí) 腹(fù) ,
弱(ruò) 其(qí) 志(zhì) ,强(qiáng) 其(qí) 骨(gǔ) .
常(cháng) 使(shǐ) 民(mín) 无(wú) 知(zhī) 无(wú) 欲(yù) ,
使(shǐ) 夫(fū) 知(zhī) 者(zhě) 不(bù) 敢(gǎn) 为(wéi) 也(yě) .
为(wéi) 无(wú) 为(wéi) ,则(zé) 无(wú) 不(bù) 治(zhì) .
如果社会上没有恭维有才华的人,就不会导致老百姓相争,如果珍贵的东西大家都不认为他是珍贵的话,那么就不会偷窃之人,不显耀引起贪心的事物,就不会导致民心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原则就是:要使人民都虚心待人,使人民衣食充盈,使人民没有野心,使人民身体强健,全民都形成了谦虚谨慎不出风头、安居乐业不欲壑难填的风尚,即使其中有个别的“聪明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社会就不会不太平了。这里的“无为”是有特定的含义,不是无所作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就是说你的行为达到了“无为”的境界,天下就没有你管治不了的事情。
[长篇大论]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因此圣人治 世,便淡其心志,让其吃饱,削弱其争名夺利之志,强健其身体健康生活。让人民不要去自以为聪明,追求逐利被欲望牵着走,不自以为聪以便不会胡来,一切顺自然天而行,如此无为无欲发展,则无所不为的发展,人类终回走向天道最完美世界,而不堕入恶性循环,走不出杀与被杀的怪圈。
汉高祖刘邦的法三章
单看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段话仿佛老的意图就是使人民愚昧无知的愚民统治,很容易被人误解。要是整篇联系起来看呢?情况截然相反,这是一段典型的“无为而制”的经典论述。
汉高祖刘邦进入秦国都城咸阳以后,废除了秦国的残酷法律,仅约法三章作为临时法律。封府库秋毫无犯的退军霸上,老百姓尊之为圣人。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其实他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拿,萧何拿走了秦国的法典,他要认真研究秦国的法律,以便决定今后的治国方略。
秦国的法律:完善到每亩田地要施多少肥、下多少种子;严酷到饲养耕牛的人,耕牛腰围减少一寸打多少皮鞭,都有严格定。人民有如惊弓之鸟,稍不留神就会遭到灭顶之灾。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就全部都是犯人,人民连生存都成问题了,爱国从何谈起?
萧何最终采用了黄老“无为而制”的治国方略,短短七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中国的经济相当于当时世界经济的总和。府库里的粮食多得来都发了霉,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京城里就连打更的老头每天都有二两小酒喝。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老子的这套“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影响非常深远、意义非常重大。
大恩不言谢,就像这句话一样,大智慧语言是说不明白的要用心去体会《道经》本文均起到辅助作用。
本站所有解释仅供参考错误和不准确也在所难免望大家批评指正分享一下您看后的经验可以帮助更多人哦~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国学快速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柔弱不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