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20不插设备左耳有打印机声音很大噪音音,大家的是不是这样

耳机降噪是什么意思
蓝牙降噪耳机什么型号比较好?推荐回答:降噪分为DSP降噪与CVC降噪,大多耳机只有一种,纳音科技最新推出的 jetblue M8 磁控蓝牙耳机,就具备DSP和CVC这两种降噪功能,听歌效果确实更好!DSP是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简写,其工作原理:麦克风收集外部环境噪音,然后通过耳机内部的降噪系统功能,复制产生一个与外界环境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抵消,从而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CVC是英文(Clear Voice Capture)的简写,是一种软件降噪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耳机内置的消噪软件及麦克风,来抑制多种类型的混响噪音。索尼的降噪耳机怎么样?问题详情:推荐回答:因为本身工作原因,我已经玩了几天WF-1000X以及WI-1000X。WH-1000XM2那款产品目前还没有预售,连索尼音频那边可供体验的样机都基本没有。由于产品本身也是索尼中国给的测试版本,很有可能是国外展会上的展览品拿到中国这边来。降噪豆主要分为金色和黑色两个颜色,拿到手的是一套黑色的版本,相信大部分的人应该会选择这个黑色的版本。由于耳机本身的设计形状,这个收纳盒也被设计成了长条形的。虽然它看起来要比苹果的Airpods大上不少,但你不会觉得这个盒子太沉显得累赘,整个盒子属于金属材质,被附着了磨砂喷漆。所以下意识里,我已经把它保护的非常娇贵,一直放在没有金属的书包内兜里,装在裤兜里也是没问题的,但男人的裤兜是可以的,牛仔裤的感觉就不太行,还是有点大。而且,相信如果和金属的东西碰撞,免不了会有一些磕掉漆之类的情况出现。Airpods被设计成了瘦且长,降噪豆则是宽且胖。Sony LOGO被安放在一个抛光的耳机侧面上,耳机各处都体现着索尼的严谨和精致,没有任何值得吐槽的地方。外观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而你可能会担心的是耳机的重量问题——不过实测起来降噪豆佩戴起来轻且舒适,我试过长时间两三个小时开车佩戴也不会出现耳朵疼之类的问题。虽然是一个分离式的无线降噪耳塞,但主动耳塞是你左耳的这个。这个耳塞设计了开关,符合之前一直的索尼操作逻辑——长按是开关,一直长按是蓝牙配对,单击是切换耳机的降噪模式(普通降噪、环境声、关闭);而右侧的耳塞通过左侧的耳塞实现连接,同时,右侧耳塞也设置了一个按钮,用来长按呼出语音助手、单击暂停播放、双击更换音乐等(连接的是我的iPhone 6s)。所以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耳机个体,是需要共同打开来使用——当你把右耳的耳塞放进充电盒,它的左耳耳塞是可以继续是使用的;但如果你想一直戴着右耳耳塞,将左耳耳塞放进充电盒,那两个耳塞就都不工作了。同时,摘掉耳机,它不会自动停止播放,会一直播放。以及使用降噪豆拨打电话时,只有左耳耳塞有声音。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你完全不必要打开/关闭,只要在不需要的时候将降噪豆放到充电收纳盒里去,连接自动断开,当你需要使用的时候,打开盒子戴到耳朵上,它差不多已经完成了连接。左右耳的连接怎么样的呢?我尝试过用不同的姿势,手势去测试两个耳机连接的稳定性,两个耳机都表现比较优异。但说实话,在你日常使用的过程中,是可能会出现断开又再次连接的情况的…….这种断开不确定,重新连接可能在零点几秒。不过,这种情况在其他的无线耳机上都可能会有出现。整个产品佩戴舒适,但也不代表它很容易掉下来。我像大家一样,在刚戴上这个产品的时候,特别担心一不小心就丢了1599元,但在我后来的疯狂上下左右甩头测试中,它依然牢固地呆在耳朵上。来说说这个降噪豆的降噪水平如何?主动降噪我觉得OK,但绝对比不上MDR-1000X那样的大耳机,他们仍然不是一个级别的产品。这种级别的降噪可能更适合休闲的一些场所。在极其安静的环境,这种降噪才会来得更明显一点。在安静的环境下,比如你一个人在卧室里,打开降噪你能听到很明显的主动降噪,对冲环境声的那种被空气塞满(50%左右)的感觉。恩,是有主动降噪的。比如在自己的工作室独自敲打键盘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声几乎被滤光,只剩下不那么尖锐的敲打键盘的声音。但我记得在老一代1000X头带上,键盘的敲打声几乎都会被滤掉。不过,如果来到户外,这种降噪水平的效果稍微会有些降低。由于索尼耳塞本身就已经被动隔绝了一些噪音,而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你甚至分不开耳机内和耳机外的声音了。所以主动降噪功能介入的时候,降噪效果会显得有些不明显了。为了保证我对这款耳塞的评价不那么偏激,试听期间也找到几位媒体同行试听了这款耳塞的降噪效果,他们都表示对于降噪耳塞来说,降噪豆的降噪功能可能比预期稍稍差那么点点,但考虑到本身“真正无线”,也觉得已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大家仍然怀揣着对索尼科技的那种敬畏一样......本来我是有意向BOSE借一套QC30做一个AB对比,但也因为时间就搁置了。不过据戴过QC30的媒体老师体验来看,考虑到两个产品的结构不同,降噪豆的效果略逊一筹,这也是在预期之内的。当然人家索尼WI-1000X才是对标的产品,是吧?一会结尾我在简单说说WI-1000X……那个耳机是真的叼。这个降噪豆设置的环境声模式,具有一定的使用场景,毕竟降噪豆也非常适合用来出街的嘛。有的时候我在户外频繁切换环境声和降噪模式,在强烈的音乐声音下,我听不出太多的降噪级别的切换......但一旦切换到程度更低的降噪模式下,这种充满耳朵的消燥波也会有一种突然逃走的感觉…当然,它本身的设计逻辑是让你在嘈杂的车站,外部道路上,或是疾驰的汽车上,通过侦测到你的状态来达到你可以听清外部声音的目的,比如不要错过车站的通报,外部道路上汽车的鸣笛……总之来说,降噪豆设计这样的功能是非常有心了。不过,受限于整体的降噪程度和收音体积,这个功能的实用性可能不是特别明显——更多的时候,旁边人跟我说话,我会下意识的摘掉耳塞…….谈到音质,我对无线耳机的音质仍然停留在可用以及中下表现的概念上,而降噪豆本身是略微有些超出我的预期的。虽然续航对于潜在消费者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但我在整体试用过程中好像并没有太关注这个指标,我也感觉索尼本身也并不想让你太关注续航。这个产品的续航会显示在iPhone手机的顶部通知栏上、Headphone这个App里也会有对应的进度条,但两者都不会显示具体的百分比。在整个三四天的试用情况下,我的感觉是大概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要重新放入电池收纳盒充电,和官方描述的情况基本相似(官方给出的数据是不带盒子续航3小时,盒子再提供6小时续航)。但我的策略是,基本上每两天就会给这个充电盒上充电,保证我拿出来的时候,产品基本是满电的状态。除了我出差在飞机、高铁上,我不会特别关注这个产品的电量。本身体验上,对电池也不会有特别多的顾忌,所以降噪豆的续航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的整体体验感觉是,它肯定不及更大尺寸的主动降噪耳机,但要知道,索尼降噪豆是这个品类的先驱——将主动降噪、分离式设计和蓝牙无线三个选项勾上,WF-1000X就几乎成了唯一选择。而大法真的是把这些黑科技都做到了,谁让人家是真正无线呢……无非是索尼在证明了自己的MDR-1000X降噪实力之外,在新的品类上寻找新的设计、酷以及优雅。至于有些意料之中的不足,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WI-1000X和WF-1000X不过体验这几天,我在其他会上碰到了提前拿到索尼WI-1000X的媒体朋友,我们就换着耳机体验了一下。对于我的这个WF-1000X,他也很兴奋,毕竟索尼黑科技。如果对比真实力来看的话——不管是耳机音质还是降噪水平,WI-1000X都比降噪豆WF-1000X要高上不止一档……就是那种一耳朵的差距......听了WI-1000X的那一刻,甚至有点嫌弃降噪豆了......当然我们也不必这样纠结降噪豆。毕竟在降噪界,降噪豆论意义、黑科技指数、新鲜指数甚至是回头率等各项指标,比其他耳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两款产品都值得买,因为本身也不是不同的形态。但如果我只有一个的预算,我可能会加700上WI-1000X,WI-1000X算是业内顶级水准。当然,我也同样十分期待WH-1000XM2。索尼这产品阵容可以说非常生猛了。WF-1000X和Airpods对了我看到有人在讨论苹果的Airpods,说实话,这两个产品我觉得放在一起实际上不是特别合适。如果需要降噪,肯定是索尼降噪豆,但无论如何在和iPhone的匹配体验上,索尼作为第三方产品在连接以及匹配的流畅性上没有Airpods的体验好。去年也是首发玩Airpods时就被那种快速的匹配方式以及开盖iPhone响应速度折服了。Airpods还是很优雅的。sony x1000降噪耳机,降噪力度有多大?问题详情:推荐回答:之前借着评测的机会,体验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索尼MDR-1000X,个人认为其降噪效果还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与QC35的降噪效果不相上下。如果你确定在开启了降噪后还能听见周围的脚步声,那么你有可能真的买到了“假耳机”....。聊聊个人对索尼MDR-1000X的降噪效果的认识,以实例来说,如果在开启降噪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完全消解掉办公室空调和周围人说话的声音(大声说话还是能听见的),尤其是对于低频部分效果立竿见影,如果是在地铁上的话,基本能干净的过滤掉地铁运行过程中的机械噪音,周围人说话的声音也能消减掉很多,说实话,降噪效果感觉比QC35还是有一点细微的差距。如果抛开降噪不谈,个人认为音质才是索尼MDR-1000X更值得“信仰”的地方。索尼MDR-1000X的音质属于比较自然的一类,声音细腻而柔和,没有过分调音的感觉。尤其在人声的低频部分,声音的细节可以表现更加到位。另外MDR-1000X对于背景乐器的解析也比较透彻,给人一种很强烈的现场感。最后,如果综合降噪效果和音质两方面的话,个人还是比较推荐索尼MDR-1000X的,毕竟“大法”信仰的音质在那摆着呢?寝室太吵买降噪耳机还是耳塞?问题详情:寝室太吵了,睡不着觉,请问是买降噪耳机还是耳塞额?价格都可以,希望可以推荐下品牌,谢谢哈~推荐回答:降噪耳机传统上主要是隔绝低频噪音,有些有不减人声的设定,主要是为了考虑到室外使用的安全问题。现在新款的降噪效果更好了,可以看一下具体那几款的说明。入耳式耳塞的话对中高频噪音效果不错,但是对低频噪音隔音效果不好,在宿舍环境也挺好的。qc20降噪耳机效果不够,有什么提升方案?问题详情:RT,qc20本来挺好,但是办公室人声嘈杂,偶尔还会有女人嗷嗷笑,同事离得近讨论或吵闹的时候也拦不住声音,所以有没有什么物理上的方案?或者有没有什么纯粹堵耳朵的耳机推荐呢。谢谢!推荐回答:主动降噪的耳机本来就对人声的进行过处理,没有完全降掉,主要是降低频音的,手上qc30
qc35II 都一样
35的效果确实还要好于30 20
但是也不能完全降掉人声。 降噪打开 放点歌应该就听不到同事说话了。降噪耳机的降噪有什么用?问题详情:如题。是指环境降噪还是音乐降噪呢推荐回答:主要分为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被动降噪则指对外界噪音的隔离,结构设计影响很大。主动降噪则是靠内置和外置的麦克风采集外界的噪音,再通过一系列运算处理,输出反相得噪音给耳朵,将噪音抵消掉。这只是给人一种没有噪音的错觉。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什么型号比较好?问题详情: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什么耳机型号比较好推荐回答:现在降噪耳机市面上有不少,但能做好的没几个,反正是比较出名的牌子肯定比普通的好点,其次价格也决定其质量,但很多人都听不出耳机音质之类的差别在哪里,比如说我就是这样,相比之下我更在乎的是质量问题,外观和耐用是我的首选,然后再看价格是不是可以承受得起
郑重申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抓取筛选后自动生成,非人力所为,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右上角[侵权举报]按钮维权,我们将立即进行处理。给你一片音乐净土——TEUFEL Mute BT 主动降噪蓝牙头戴式耳机_值友评测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给你一片音乐净土——TEUFEL Mute BT 主动降噪蓝牙头戴式耳机
头戴式耳机
序言:品牌故事 & && & &说起德国耳机,大家一般首先想到的是:Sennheiser/声海,Beyerdynamic/。如果说声海、拜亚是德国耳机界的宝马和奔驰,那么本次众测的这家宣称 德国品质的Teufel &算是德国耳机界的奥迪?大众? 亦或是宝沃?&&(不清楚宝沃这个德国品牌的,自行搜索:宝沃、福田)&&&& 为了避免假洋鬼子欺骗值友,尤其 :上面的:37年、欧洲前三、17年德国前三、德国自主研发设计,这样的宣传又让楼主想起了宝沃汽车&但是通过楼主直接访问其,并参考了一些网站上的宣传资料,比如(wiki、trustedreviews、whathifi、testfreaks)楼主确认:teufel是一家货真价实的德国厂商:Teufel是欧洲第一家音响系统直营商,于1979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竟然和楼主年龄一样大&),产品类别包含、耳机、、Wi-Fi流媒体音箱等。在欧洲市场是直营销售模式,也是欧洲最大的音箱直营品牌。1996年成为德国第一家获得THX认证的音箱产品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多THX认证的家庭影院音箱产品。尤其让楼主印象改观的是,2014年Teufel 在柏林建立了&好了,品牌故事到此为止。在确认了Teufel的正宗德国属性之后,让我们开始正式的评测。&本次测试的是Teufel 的 MuteBT 头戴封闭式主动降噪蓝牙耳机(以下简称Mute BT),续航可达60小时,36dB 主动降噪效果,aptX 蓝牙4.1。同时,配备40mm钕磁铁线性高清喇叭单元,产生更细腻的声音和更强劲的低音效果。一、产品开箱:某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又收到了张大妈的快件&, 里面是一个环保纸盒子。还以为Mute BT 的包装这么“简朴”。还好,紧接着深黑色配着骚红边的包装盒映入眼帘。盒子的背面清晰的标注着主要技术参数:驱动单元:40mm;阻抗:48Ω;输入功率:200mW灵敏度:89±3db@1khz(ANC关);93±3db@1khz(ANC开)频率响应:20-20KHZ打开上盖,红色的隔层中露出了便携盒上的 T字 标记,异常醒目。PS:左下角这个封口,总感觉被人拆开过似的&盒子里空空荡荡的,就一个便携盒、一张保修卡,两本说明书(中英文)便携盒与包装盒都是采用黑色设计,配以红色拉链。(和本人声海大馒头的“便携盒”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这个背面总是让人觉的不可描述&打开便携盒可以看到,MuteBT并没有采用 QC35那样的耳机折叠摆放,个人认为MuteBT的设计虽然牺牲了空间,但是好处是耳机更加耐用。左边的这个凸起是收纳包,包含了耳机线、电池、电池盖。看一下QC35的便携盒,总有一个耳机的线需要不断的拉扯,感觉用不了多久&全部的配件:耳机线×1 、电池×1 、电池盖×1、航空插头×1、USB-micro USB转接线×1。没有充电器。注意:右耳是电池仓位置。电池可更换设计非常赞& 采用的是660mAh,3.7V &Varta锂电池。当然缺点是必然造成重量的增加。VARTA瓦尔塔,现隶属于江森自控,1888年成立于德国哈根,是欧洲最著名的品牌。这个牌子楼主很熟悉,原来的车子就换过这个牌子的蓄电池,非常耐用。&电池盖是ABS材质,比较硬,内有海绵防震。不过盖子有点紧,4个卡口卡的非常牢,装上去就很难拆开&。还好除非长期不用,否则一般不会没事换电池玩。镀金的航空插口,做工精细。非常喜欢的尼龙编制耳机线不容易缠绕,镀金接口3.5转3.5mm。对比一下,QC 35的耳机线实在太细太软了。二、产品细节说实话,Teufel Mute BT整体的设计非常的沉稳,偏深色的设计不是特别的讨巧,但是会给人一种异常坚固耐操的感觉(实际测试下来也是这样)。由于右耳用于电池仓,因此Mute BT 的全部控制在左耳。最下面的是音量以及控制按钮。往前是耳机插孔、开关、以及USB充电口。可以看到,按钮以及开关做工非常精细,但是形状、尺寸非常接近,楼主一直搞错按钮&USB接口采用了橡皮塞防尘防水。MuteBT 音量键中间有蓝牙连接及充电指示灯。算是比较明显。全包裹式的耳罩设计,应该是记忆棉+蛋白皮。据说经过了特殊处理,比较柔软。而且封闭式设计,可以在声学上先进行一次隔音,同时减少漏音。耳机中间的采用了亮红色,此耳机的设计师一定是一个“闷骚”。头梁是仿皮材质,logo清晰可见。头梁下面是黑色的海绵+蛋白皮,非常耐脏。头梁可伸缩设计,高高的凸起使得 阻尼非常的大。同时,支撑的钢片非常厚实,坚固耐操&。左右耳机顶部是降噪拾音口,但是感觉容易被头梁遮挡。USB旁边是麦克风。头梁上各种标识印刷精美。造型设计也感觉坚固耐用为主,非常的厚实。总体评价:通过细节可以看到,MuteBT 整体做工精细、设计以结实耐用为主,非常牢靠。但是设计较为沉稳,不一定讨年轻人的喜好。三、产品对比&&&&对于IT 硬件攻城狮的楼主来说,既然使用蓝牙降噪耳机,一般设定的使用场景就是:每日公交通勤、嘈杂的机房环境、旅游出差途中。因此楼主关注点包括:佩戴舒适性、连接及操作、降噪能力、音质、便携性及待机等几个方面。为了更好的说明产品特点,因此下文与楼主的QC35进行对比说明3.1 佩戴舒适性佩戴舒适性:在旅行出差的时候,如果是长途,佩戴可能达到10小时以上,因此不夹头、不夹耳,重量轻非常关键。虽然Mute BT 宣称重量240G,但是装上电池后,实测重量260G,略高于QC 35的235G。但是重量还是在能够承受范围之内。从下图可以看到:MuteBT的头梁更加宽一点,因此给人感觉MuteBT 会更加舒服一点。但是碰上楼主的大脑袋(头围58cm),两个都要撑开很多。&可能楼主的脑壳比较硬,因此都不觉得有什么夹头。实际上再小的脑袋也会撑开一个弧度。MuteBT与QC35的耳罩尺寸竟然基本相同,都是5.7×3.5CM左右。但人的耳朵长度一般都会超过6CM,因此没法做到完全的包裹耳朵,都会有一定的夹耳。此外,MuteBT的头梁支撑钢片要厚于QC35。因此个人体会,MuteBT 对耳朵的的压力会略微大于QC35。从侧面看,MuteBT的海绵更厚,包裹的更加严密,而QC 35的非常薄。实际体验下来:QC35的海绵更加柔软,佩戴更加舒服。最后 Teufel头梁采用记忆海绵+蛋白皮材料,而QC35 头梁采用是靠 surface 键盘出名的 号称跑车内饰的Alcantara 材质。虽然Qc35材质看上去更加高大上一点,但如果有头发,戴在脑袋上楼主觉得并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是挂脖子上装X 的时候,QC 35会更加舒服一点。&做个小结:佩戴舒适性角度,MuteBT与QC35均在水准以上,没有特别的缺陷,可以满足上海 深秋到初春以及空调环境下长期佩戴。当然,总体感觉QC35会更加舒适一点。&至于夏天前后,楼主戴任何有海绵的耳机(包裹式、压耳式)都会觉得耳朵甚至脑袋要烧起来&,这个时候只能用入耳式耳机。3.2 蓝牙连接3.2.1 关于APTX首先,说一下蓝牙连接:Mute BT 支持APTX,而QC35不支持。目前蓝牙耳机的传输协议,传输能力(影响音质)依次是:SBC&AAC&APTX&LDAC。其中AAC 以及LDAC分别由苹果及大法主导。而由SBC改良升级的APTX ,号称可以实现无损CD音质传输。因为主导APTX的CSR被高通收购,成为高通CPU基本配置,因此也随着高通CPU受到了比较广泛的支持。但是要实现APTX,需要1、耳机支持APTX,2、手机CPU支持APTX,3、厂商需要向CSR(高通)付费授权。而楼主使用是 麒麟CPU的mate9,CPU不支持APTX,更谈不上向CSR付费。因此对于MuteBT的APTX测试无法进行。&&类似还有小米5,虽然使用支持APTX的高通CPU,但是小米没向CSR付费,因此理论上小米5也不能支持APTX。3.2.2 设备连接大家都知道,QC35最方便的一点就是可以同时和6台设备配对,并同时连接2台设备。另外,QC35有NFC,连接比较迅速。而且可以通过Bose Connect 软件对链接进行管理。拿到Mute BT的时候,楼主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在所有中文宣传中,都没有提到多设备连接。没想到,实际测试下来,Mute BT可以和楼主mate9 手机、三星 Tab S平板以及 X240同时配对。并且可以同时连接两部设备,如下图。同时连两个设备非常有用,比如在办公室,可以一边连电脑偷偷的看NBA总决赛,一边手机来了接听电话,还不用摘下耳机。后来,还是在Teufel的上找到介绍:The MUTE BT can save up to 6 devices for instant recognition and pairing. In addition, two of these devices can be paired to the headphones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seamless switching between sources. 也就是和QC35的配对能力相同。距离实测:在一个房间里,只要不隔太多的墙,MuteBT基本不会丢失蓝牙。实际空旷地方距离应该超过中文宣传的10米。小结:MuteBT在蓝牙的功能与QC35相比,支持APTX少了用处不大的NFC,整体略胜一筹。设备连接数量上与QC35一样都是6设备配对,2设备同时连接。但是建议像BOSE一样增加管理软件,可能会更加方便一些。3.3 设备操作1、前面说了,由于右耳罩用于了电池仓,因此MuteBT的主要控制都在左耳罩上。实际,QC35除了音频线接口在左耳,其他主要控制也都在右耳罩上。至于到底是左手操作方便,还是右手操作方便,就见仁见智了。2、MuteBT 有一点比QC35做的好:就是可以单独控制ANC降噪开关,而QC35开开电源默认开始降噪。3、实际操作中,MuteBT可以实现切换上一首与下一首歌曲。而QC35只能通过双按中间按键跳到下一首歌曲 ,没法回到上一首歌曲。4、楼主要对MuteBT 设计提个问题:所有的开关、按钮都是同样的高度,同样的造型,同样的大小&。虽然看上去视觉整齐,但是盲按时误按的概率超过75%,必须摸索半天才能确认是哪个键。而QC35这点做的不错,首先电源开关在耳罩上,不和音量控制按键搞混。另外,三个控制键大小高低都错落有致,熟悉了以后基本不会误按。5、QC35有一点很牛:支持中文语音提示,无论是启动、蓝牙连接和来电,都会有中文TTS语音 提示,不过音量调节只有滴声。而MuteBT 就比较弱了,全程只有滴滴声提示。小结:MuteBT与QC35的基本操作不相上下,甚至MuteBT的功能更加多一点(ANC单独开启、回到上一首歌)。但是MuteBT的按键设计是减分项,而QC35的中文语音提示是加分项。3.4 降噪能力:楼主认为:对于降噪蓝牙耳机,最关键的是降噪能力,音质反而是次要的。尤其在嘈杂的环境下,如果缺乏降噪能力,要么只能把耳机音量调到最大,伤害听力;要么只能听个响。楼主的大法 SBH70 ,平时用下来还行,在地铁上的时候,只能感觉有声音在响 。关于主动降噪ANC,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这里就不多罗嗦了。MuteBT 宣称有36dB 主动降噪效果,但是在其:MiscellaneousNoise cancelling: -14 dB at 50 - 500 Hz, -36 dB across the entire frequency range。老实说:这句话楼主没看懂。因为普通的降噪耳机主要工作能力就集中在低频区域,-14db 与-36db相比,怎么看都是低频降噪能力不足?&为了测试降噪能力,楼主选择了:家里、公交通勤、以及IT工程师独有的机房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均不开启音乐,以确保真实的效果。首先:家庭环境噪音家庭环境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周围环境,比如电风扇、键盘声音,户外风声、雨声等。此外吸尘器、脱排油烟机也是非常恼人的噪音。当楼主打开MuteBT的降噪开关,整体感觉是世界清静了很多,但周围的环境声音还是存在,老式鸿运扇的声音还是能够听到。吸尘器、脱排油烟机的噪声也还能听到,但是不再恼人。对人声、机械键盘的声音有一定过滤,但是不明显。而QC35的感觉则是你脑袋上突然加了一个罩子,耳朵略有压迫感。但是周围环境的声音比MuteBT轻了很多,鸿运扇的声音几不可闻,吸尘器、脱排油烟机的噪声比MuteBT更轻。人声、机械键盘的声音也似乎离的更远了一些。其次:日常通行日常通勤,会遇到大自然的风声,树叶声;鸟鸣声,马路上、胎噪声;行人的脚步声、说话声;地铁的车轮撞击轨道声,气流声,报站声。在实际测试过程中,MuteBT与QC35 降噪取向基本类似,都是着重于过滤低频噪声。行人的脚步声(不包括高跟鞋)、风声、地铁的气流声等都能够过滤;对胎噪、树叶、地铁的车轮撞击轨道的声音有一定减弱效果,而对人声效果不明显。不过同样的,MuteBT的效果会弱于QC35,感觉就是MuteBT 降低了噪音,而QC35是把你的耳朵压住,不让你听声音。因此,个人感觉QC35对耳朵的压力会比MuteBT大。最后:机房环境作为一个IT 中年,进出机房是经常的事情。机房的噪音相当的厉害,最大可以超过70db(机房要求噪音不得超过80db),长期呆在里面会觉得心烦意乱,因此工作中戴一个降噪耳机很有必要。机房的噪音包括:精密空调风声,各种大大小小、低速高速风扇声音,低中高频噪音都有,这些噪音基本具有规律性,从降噪耳机的原理分析,应该更加容易处理。在实际测试中,发现MuteBT继续保持减噪效果,而且对低频噪音过滤水平高于高频噪音,机房的噪音不再令人心烦意乱。而且人声基本未过滤,不影响和同事的交流。一个比喻:MuteBT把 高速吸尘器的声音降低到了低速运转的脱排油烟机水平。而QC35在这项测试中的效果尤为出色,感觉对高频噪音的抑制也出色。同样的,QC35人声基本未过滤,不影响和同事的交流。同样的比喻:QC35 把 高速吸尘器的声音降低到了高速运转的鸿运扇的水平。小结:MuteBT与QC35降噪技术取向相同,均偏向于低频噪音,对高频噪音控制不足,均无法过滤人声。相对来说MuteBT降噪效果略弱于QC35,但是对耳朵压力也小于QC35。两者开启降噪均没有明显的底噪。当然,这都只是没有开启音乐的时候。当你用任何一个耳机开启降噪的同时开始音乐,你立刻会觉得自己置身于一片音乐净土之中。(&终于点题了)3.5 、音质当然,既然花了2K买个蓝牙降噪耳机,虽然不能要求太高,但只能听个响也是不行的,至少能达到一定水平。PS:那啥说万元以下耳机只能听个响的。拜托您出门左转,往耳放+开放式耳机区,目前的任何蓝牙降噪耳机应该都很难入的了您的耳。首先:技术指标前面均已提过,再看下官网的音频响应曲线,可以看到:曲线整体相对平滑,500MHZ前强劲有力,人声的0.2-8KHZ 范围也还行。其次:楼主使用X240 +7260AC的蓝牙,同时连接QC35 与Teufel,以确保对比的稳定性。感谢WIN10,现在对于蓝牙耳机的管理非常方便。可以直接在播放设备中选用可以使用的耳机。讨论前先说一点:由于蓝牙只有SBC,没有用到APTX,因此细节均有一定丢失。当然可以用有线进行更深一步的测试,但是楼主感觉这就失去了蓝牙耳机的意义,因此本次测试还是以蓝牙为主。另外,作为一个IT工程师,楼主缺乏一对金耳朵,没法分辨风电与火电的区别&,以下的评测主要代表楼主主管感受,可能和某些评测网站有很大的区别,请轻拍。整体感觉:1、MuteBT 得益于40mm钕磁铁单元,在同等系统设置下音量大于QC35。2、第一感觉,MuteBT和QC35均在水准之上。楼主会更喜欢MuteBT的声音,低音强,中高音润滑,尤其人声比较抓耳。而QC35的声音略显平淡。3、一般的封闭式耳机,声场均有一定局限。而MuteBT 的声场表现不错,不显局促,声音层次清晰。相对而言,QC35稍显拥挤,层次没MuteBT清晰。低频:MuteBT 低频能量非常充沛,低音略有上提,但不够厚。响应利落,有弹性,质感好,下潜也不错。相较而言,Bose 的低音也很足,但是略微有点散。在《鬼太鼓》这种鼓点为主或者《Gentle Ben》这样的爵士乐中,还有《一意孤行》这样的新民乐,MuteBT的表现非常出彩。中频:MuteBT的中频相当的出色,属于非常耐听的耳机,醇、顺、柔滑。几首蔡阿姨、王菲、德德玛的歌曲演绎的让人沉浸其中。相对来说QC35略显平淡,失去了一点韵味。高频:QC35 的高频一直饱受诟病,解析度足够,但不够明亮。MuteBT实测下来与QC35半斤八两,这些缺点在一些古典或者交响乐中尤其明显。小结:音质上 楼主个人喜好MuteBT 超过QC35。MuteBT&人声表现出色,除了古典以外,摇滚、流行、爵士等均能比较好的驾驭。3.6、便携性及待机耳机的重量、体积需要适应日常通勤或者出差,同时使用时间必须能够坚持超过12个小时。前面说了,Teufel的重量260G,非常轻便。另外,Teufel 便携盒的设计比较讨巧,虽然由于耳机不可折叠,便携盒面积很大,但是头梁部分做的很薄,还是比较容易塞进包中。(右下角的大个是大馒头的“便携盒”)塞进包里基本没有问题。关于待机时间,根据Mute BT 的官方说法:在无线状态 +降噪下,可以使用28个小时,在有线+降噪下,可以使用60小时。 对比QC35,这两个值分别是20小时和 40小时。看来,MuteBT 的660mAh 瓦尔塔电池容量应该大于QC35的内置电池。实际楼主测试2周,除了第一次充满,再也没给MuteBT充过电&而且注意:MuteBT是可换电池的(以后应该有卖的)!虽然我认为28个小时已经足够了,实在想不出有哪个场合需要连续听28个小时的音乐&&四、产品价格目前,Teufel还没与正式销售,预计价格1899,好像有点贵&。 但是,目前京东正在众筹,价格999元。京东众筹为您准备了《德国Teufel蓝牙主动降噪耳机》众筹项目,参与《德国Teufel蓝牙主动降噪耳机》项目众筹给您不一样的惊喜收货!每天京东众筹一下,收货多多!
更多详情,请登陆京东众筹!正好看到 Mute BT 在的特价是 119.99英镑。对比一下QC35,张大妈最优价格在2099,楼主英国人肉带回来也要2000左右。&无线消噪,续航长达20小时,好价可入。西集网售价:2599元,可领取下方券,券后价格2099,好价可入。值友爆料原文:页面可领-500优惠券,做到2099QC35作为Bose民用降噪耳机的旗舰产品,在保证音质及降噪效果的基础上,使用蓝牙无线连接方式,不用再为线缆而烦恼。QC35耳罩内| 值58 评论44 收藏28&五、总结优点归纳:1、降噪偏向舒适型,耳压小;2、音质较为出色,中频温润,低频有力;3、可以和6个设备进行配对,同时蓝牙连接2台设备,并且支持APTX;4、660mAH电池给力,可长期运行,超长待机;5、做工结实耐操,加上折叠设计,非常适合旅行。一些待改进点:1、降噪效果有一定提升空间;2、按键的设计建议做一定的优化:比如电源不要和按钮混在一起,再比如三个控制按钮不要大小高低一致,难以区分。3、设计以结实耐用为主,配色过于沉稳,希望设计能够更加时尚一些总结:楼主个人认为Teufel Mute BT 的音质略好于QC35,支持QC35不支持的apt-x技术,而降噪、佩戴和操控仅稍弱于QC35。同时Mute BT 轻便而又结实耐操,加上可换电池,适合长途行程。最关键的是:目前京东众筹仅用QC35 一半价钱,其性价比异常强大,非常值得购买。&最后,曝一张楼主机房里照,勿拍&&
已有25人赞过
的其他测评
本文评测的商品
【抢先首发】TEUFEL Mute BT 主动降噪蓝牙头戴式耳机
作者其他评测
热门众测活动
斐讯 家庭NAS 天天链N1 | 评论有奖
申领:20积分
小米MIX 2S(陶瓷尊享版)
申领:20积分
AJAZZ 黑爵 Zn 锌蓝牙双模机械键盘
申领:20积分
任天堂 Nintendo Labo
申领:20积分
铜师傅安格尔 黑胡桃原木 1.4米餐桌椅套装
申领:20积分
莱克魔洁 MJ18 立式多功能大吸力无线宠物吸尘器
申领:20积分
法国Babyliss负离子智能电吹风
申领:20积分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噪音很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