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7 8700k 笔记本笔记本很少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选择处理器的时候,都会按照预算去选择。但对于发烧友来说,到底哪款处理器最棒呢?国外一家媒体TechSpot专门做了这样一件事,就是对2017年出现的CPU进行了评选,其中一项就是最佳发烧级CPU。而获得这项殊荣的,正是上市不久的i7-8700K。评选由TechSpot进行并公布结果(图片来自TechSpot)  虽然这款处理器的售价并不便宜,但性能卓越、超频潜力大、能效比高,综合来看,这款产品获得了发烧友的青睐。  除此之外,这家媒体还评选最佳游戏CPU、最佳性价比与超频CPU、最佳预算级CPU和不差钱之选。  其中i5-8400荣获最佳游戏CPU,同时AMD也不甘示弱,锐龙&7&1700获得了最佳性价比与超频CPU;最佳预算级CPU由&G4600荣获;不差钱之选的称号送给了i9-7980XE。  这样的一个评选结果,你认同吗?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nb.zol.com.cn/671/6711708.html
产品定位 屏幕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10暂无报价
摄影手机硬件笔电平板
最新科技资讯下载ZOL APP第八代酷睿发布 参数惊喜 盒子的审美我是跟不上了
  【PConline 资讯】就在刚刚,Intel官方正式发布了八代酷睿的几款新品,包括最新的移动版U后缀型号,i7和i5终于升级为4核8线程,颇为良心,但今天要说的可不是它,而是桌面级的八代i7和i5。   先来看看这大胆前卫的盒子外观设计风格&&八代酷睿i5-8600K八代酷睿i7-8700K  这回的箱子外观算是跳跃性非常强了,因为以往的每一代都是以蓝色为基调,非常简朴的设计。到了这一代直接就来一个十年前巷子深处发廊风格的既视感。  这时候忽然我回想起最近很流行的一个段子&&五彩斑斓的黑色...没错,看到这八代酷睿的盒子我终于能理解这到底是啥颜色了!&参数一览&&  说回正事,这次八代酷睿的参数还是非常给力的,8700K取代7700K、8600K取代7600K,反正取代的关系就是这样,都是等价格取代的,八代上市之后七代就直接退市,所以说如果以原来七代的价格能买到八代酷睿的价格,那还是挺实在的,Intel终于不挤牙膏了。&
DIY硬件图赏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10:23:08 修改
【前言】评论在开始评测之前,细露必须要简单给大家回顾一下今年桌面级CPU市场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先有Intel在1月份漫不经心地挤牙膏挤出了i7-7700K、i5-7600K、i3-7350K等一众的七代酷睿及200系芯片组主板,这不痛不痒的升级固然无法满足玩家们的期待,但也只能默默地接受;2个月后AMD终于发布了复兴之作锐龙R7及配套的X370和B350主板,8核16线程的规格让锐龙直接具备叫板Intel当时发烧级X99平台的i7-6900K和i7-6800K的能力,就连最顶级的i7-6950K都备受威胁。虽然初来乍到的锐龙对内存、配套的主板甚至是游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兼容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兼容问题一个接一个得到了解决。紧接着AMD在4月份由CEO&Lisa苏在北京发布会上宣布锐龙的中端主力型号R5&1600X、X、1400集体登场,产品线涵盖了两千元到千元级别,多线程和性价比这两点优势让Intel的i7、i5和高端的i3都很难受。习惯了领先的Intel很倔强,没有认输,也没有降价,反而通过危机公关的手段来应对AMD的挑战,只可惜事与愿违(结果),舆论先机反被AMD占得先机,一边倒的舆论态势让Intel终于察觉到“消失”多年的老对手回来了。随后6月份的台北电脑展上,AMD和Intel的竞争逐渐白热化,AMD发布了属于它的发烧级平台X399和16核的线程撕裂者(RYZEN&THREADRIPPER),AMD不单止要重返竞争的队列里,还要在高端市场里找回属于它的一席之地,服务器市场也是如此。被逼得有点紧的Intel直接祭出了超高端品牌Core&i9及配套的X299平台来保持霸主地位,尽管如此,但此时此刻的Intel原本的部署已被彻底打乱,18核的Core&i9没有随X299平台首发,直到最近才渐露身影,同时Intel也为之前的挤牙膏行为买单,再次出现两代同堂的情况,硬着头皮在发烧平台上出现4核心规格Kaby&Lake-X的i7和i5这样的奇葩坑爹货......不到一年的时间Intel再次升级,继七代酷睿之后的第八代酷睿赶在今年Q4上市,10月5日晚上9点正式解禁。一年的时间里,在发烧市场和主流市场都完成更新任务的情况下,Intel选择二刷主流市场这个副本。在架构基本沿用,工艺又没有跳上10nm的情况下,Intel选择了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粗暴的升级方式——疯狂增加核心数!评论在主流市场沿用了将近10年的4核8线程的“标准Core&i7规格”一下子升级到了6核12线程,而往下的型号Core&i5、i3分别都增加了50%的核心,摇身一变6核6线程的i5和4核4线程的i3。在LGA&1151平台上终于突破了4核的界限,可以说是从量变到质变。评论其实在细路写八代酷睿的首测之前,CPU的跑分和规格详细早已被各种花式偷跑曝光,时至今日已经没多少秘密可言了,下面不妨直接引用官方的说辞,听听Intel是怎样为八代酷睿“吹牛B”的。评论对于八代酷睿,Intel直接喊出了:性能比7代提升40%的口号,虽然主要是针对移动版,不过对桌面版来说一样有参考。这40%的性能提升主要来源于三部分——25%的性能主要是核心数增加,其他则是架构设计以及制程工艺的提升,因为现在使用的已经是Intel第三代14nm工艺。第三代14nm工艺为14nm++,性能比第一代提升26%,或者功耗降低52%。(对于Intel的黑科技各位看官你们相信吗?)评论八代酷睿(桌面版)大致可以分为6+2和4+2两种核心,前面的数字代表CPU核心数,后面的2则代表GT2核显,其实核显和上一代没太大的变化,依然是24个EU,名字从HD&Graphics&630变成了UHD&Graphics&630,支持HDMI&2.0/HDCP&2.2标准,除此之外就是频率上的变化了,基本没差别。所以大伙不要再讽刺地说:“Intel的CPU进步最大竟是它的GPU”这类的言论。评论【首发的八代酷睿规格简介】评论跟之前一样,首发的八代酷睿主要是高端的K系列,具体来说是Core&i7-8700K、Core&i5-8600K,分别取代现有的Core&i7-7700K、Core&i5-7600K,其中Core&i7-8700K为6核12线程架构,基础频率3.7GHz,加速频率4.3GHz,单核加速频率4.7GHz,睿频跨度就有整整1GHz,但不得不吐槽一下这个基础频率没有过4.0GHz,只有3.7GHz,和之前的4790K、6700K、7700K都是4.0GHz起步的高频大杀器相比,较低的基础频率总感觉是一种退步。不过随着核心数的增加,L3缓存也从之前的8MB提升到了12MB。而内存频率提升到了DDR4-2666MHz,也有一股浓浓的牙膏味。Core&i5-8600K则是6核6线程,依然没有加入超线程用来区别于i7,基础频率3.6GHz,加速频率4.1GHz,最高加速4.3GHz,频率的提升中规中矩吧。L3缓存则提升至9MB,内存也是支持DDR4-2666MHz,整合UHD&630核显,TDP功耗95W。Core&i3-8350K不用细露多介绍都知道是之前大名鼎鼎的Core-7350K的升级版,上一代的名声不怎么样,不过这一代的超频版i3-8350K核心升级至4核,移除了超线程,所以在任务管理器上看到依然只有4个框框,但4个都是实实在在的物理核心。主频依然达到4GHz高频,6MB的L3,TDP功耗91W,你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低配版的i5-7600K,而售价只要168美金,换算一下只要千元出头,应该可以为超频i3正名的产品。【外观:六核心的i7会撑成个胖子吗?】评论右边的是Core&i7-7700K,左边的是Core&i7-8700K处理器,二者大小、封装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同样是LGA1151接口,甚至是防呆口都是一模一样的位置。然而这些都并没有卵用,新的8700K并不能在旧的100/200系主板上使用。评论从背面来看针脚也是一致的,不过背面的电子元件的分布就不一样了,相信是八代酷睿内核架构作了细微的调整,供电、超频、内存上都有所改变,所以搭配的主板只能是Z370,而且目前是只此一家,别无他选。Intel强制让8代处理器只能使用Z370及未来的300系芯片组是最让大家反感的,对此Intel老早就跳出来解释过这是因为8代处理器为6核架构,供电以及超频设计都需要强化,所以只能支持Z370等新一代芯片组,不过这个解释并没有完全让大家信服,毕竟很多Z270主板的供电设计是足以支持6核处理器的,Intel捆绑Z370芯片组更多可以视为是商业利益选择,强制要求主板厂商通过在BIOS里加入微代码进行识别的技术限制。另外,从一些不怕死的国外开盖玩家的实操知道,七代与八代这个世代的CPU都使用的是硅脂导热,这一点其实大家也不必惊奇,完全是意料之内的事情。Intel的胆子都已经肥到敢在i9上用硅脂,区区的六核i7岂有不用硅脂的道理?不过,硅脂的祸害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一旦过热就会触发到过热保护,最后只能是CPU降频来妥协,i7-8700K会不会也是如此?后面的测试将会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大家不妨关注下。【为首款主流桌面级的六核i7-8700K而准备的测试平台】Core&i7-8700K&定位的是主流CPU市场里的顶级产品,目前搭配的主板也有且只有最新的Z370主板,所以这次评测模拟平台上我们采用了素有妖板之称的华擎Z370太极作为测试平台。评论评论华擎Z370太极这块主板继续延续200系太极的齿轮设计特点。酷黑为主的颜色搭配也成为了太极家族一贯的低调风格。齿轮上面有华擎ASROSK的logo,底下还有一圈RGB灯光,可用华擎的RGB灯光调节软件控制。评论由于8代i7-8700K规格终于升级到6核12线程,而往下的Core&i5/i3的规格都升级为6核6线程和4核4线程,所以新的300系主板供+电部分需要在200系主板的基础上有所强化,华擎Z370太极主板的供电部分采用了12+2相的供电设计既增加平台运行的稳定性。评论此外,Intel对8代酷睿的内存频率支持提高到2666MHz,而针对K系列超频的特性,华擎为Z370太极主板在内存支持上做到支持极限的4333MHz。评论扩展性上,主板有3个PCI&Express&3.0&x16型的插槽和2个PCI&Express&3.0&x1型的插槽,8个SATA接口,以及3个Ultra&M.2PCLe&Gen&3×4&M.2接口。评论评论作为一款专门为超频玩家打造的高端主板,代码检查灯是标配,下面的一排跳针是机箱前置的开关、复位、开光灯光等。评论主板还带有一个竖立式设计的前置USB&3.1接口评论IO部分集成了COMS一键重置、PS2键鼠、双频802.11ac&WiFi无线+蓝牙4.0,SPDIF光纤+7.1&HD音频、双千兆LAN(带LED)、4个USB&3.1&Gen&1、1个USB&3.1&Gen&2&Type-C(ASMedia&ASM&3142)、4个USB&3.0、2个USB2.0、3个USB&3.1&TYPE-A和一个TYPE-C(16G/S)、1个USB&3.1&Gen&2(10&Gb&/&s)ASMedia&ASM&3142,支持ESD保护)、HDMI和DisplayPort&1.2。评论由于i7-8700K内核增加了2个物理核心,而且最高睿频达到4.7GHz,如果再进行超频的话,发热量可想而知,所以在散热方面我们考虑了水冷,九州风神船长RGB&240水冷。评论业内独家的外露式冷头设计,全新升级的RGB冷头灯效。支持各种主板灯光效果同步。评论全新升级的RGB同步风扇,不用等装机,就算是裸奔平台上也非常带毒!评论显卡显卡方面,测试顶级cpu,当然配备的是顶级显卡,性价比最高的旗舰游戏卡莫过于GTX1080TI。所以,这里我们采用了最近比较有意思的七彩虹&iGame&GTX1080Ti&Vulcan&X&OC&。评论非常有意思的莫过于iGame&GTX1080Ti&Vulcan&X&OC,在其顶部自带了一个LCD屏幕用于显示转速、温度、显存占用等等,相信随着软件继续开发,手机APP的加入,这个屏幕的玩法应该会越来越多。评论整体pcb设计看看起来非常的舒服,并没有看到空焊等,原件的分布看起来还是较为的合理评论16+2相供电设计,超频下温度和电压也能有更好的表现。评论建兴作为SSD界的大户(不论是大量的OEM订单还是零售端),有着世界一流的颗粒,主控供应链,再加上建兴自家的台产工厂,其产品也是让我们非常有信心。作为中端产品定位,建兴&T11&256G采用了东芝原厂eTLC颗粒+群联PS5008的主控方案的NVME&SSD,定位中端带宽为PCIE&X2&,但是读写高达,足以让SATA&的SSD望尘莫及,毕竟SATA&500/400读写已经是瓶颈了,未来是NVME&SSD的天下。评论内存部分,十铨&DDR4&&Night&Hawk&RGB&内存,作为老牌内存来说算是一个创新的部分,终于加入了RGB灯效。评论评论电源选择了海韵今年最新推出的Focus&FX金牌系列,更小的体积,加优秀的电路设计方案。评论这次8700K所用到的硬件平台汇总这个表格上,而本次测评还加入了取代关系的i7-7700K和同为6核12线程的i7-7800X,对手AMD方面则加入高端的锐龙R7&1800X和8700K核心线程数相近的锐龙R5&1600X,它们所用的测试平台就不一一介绍了,毕竟这回它们并不是主角。注意:8700K在华擎Z370太极主板上,加载默认BIOS设置,系统设为高性能模式下,主板自动将8700K所有核心都OC达到CPU的最大睿频值4.7GHz,将8700K性能最大化,对于这样贴心服务,细露并没有作过多的干预,就以全核心4.7GHz的状态进行测试。另外,所有的测试项目里直接加入超频5.0GHz后的8700K(电压1.44V)成绩,频率再次提升后,成绩也会线性增长?还是过热降频?【测试成绩部分】Fritz&Chess&Benchmark是国际象棋软件Fritz自带的电脑棋力测试程序,由于支持多线程,而且他做的是大量科学计算,所以经常被网友用来测试电脑的科学运算能力,他通过模拟电脑思考国际象棋的算法通过测量部分测试电脑成绩。评论评论评论在国际象棋里,4.7GHz的8700K无论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的成绩都超越了上一代的7700K,特别是超线程方面提升非常明显,即使8核16线程的锐龙R7&1800X在多线程成绩上也不及6核的8700K(4.7GHz),而同为6核12线程的i7-7800X和R5-1600X就更不用说了,超频5.0GHz后,单核和多线程的成绩都还有小幅度的提升。wPrime是一款通过算质数来测试计算机运算能力等的软件(特别是并行能力),但与Super&Pi只能支持单线程不同的是,wPrime最多可以支持八个线程,也就是说可以支持八核心CPU,并且测试多核心处理器性能时比Super&Pi更准确。评论评论Wprime的跑分里,i7-8700K(4.7GHz)成绩是118秒,但5.0GHz的成绩反而是121秒,频率更高的成绩不如频率低的?经过反复的测试后,确实如此,打开AIDIA64监控软件观察频率的变化,此时的i7-8700K(5.0GHz)出现了降频的现象,频率下降至4.3GHz。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结果。CPU-Z是一款家喻户晓的CPU检测软件,是检测CPU使用程度最高的一款软件,除了使用Intel或AMD自己的检测软件之外。它支持的CPU种类相当全面。新版的CPU-Z还加入了测试功能,但不同版本的CPU-Z测试成绩的标准也会不同,因此用它来对比成绩的时候需要注意版本是否相同,这次测试的版本是最新1.81&64位。评论评论CPU-Z里,8700K以4.7GHz的高频在单核性能上抛离了7700K接近100分,5.0GHz的频率更是将差距拉开到138分,不过论多线程的性能还是锐龙R7&1800X要更强,毕竟多了2个物理核核心。PerformanceTest&9.0是一个专门用来测试你的电脑效能的性能测试程序。除了预设的四个基准电脑的比较数据外,在其网站中还提供其它知名电脑的性能测试数据,让你可以比较自己的电脑是否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准。评论评论在CPU&Mark里,8700K(4.7GHz)的成绩和锐龙&R7&1800X较为接近,但依然是8核的锐龙成绩较好一点,当频率超频到5.0GHz后,成绩一马当先,超越了多了8个核心的锐龙R7。新&3D&MARK作为2013年Furmark&发布的最新一代DX11图形权威软件提供不同负载的场景,有专为针对DX11和DX12的测试场景),3DMark除了给出测试分数,还会同时给出每个场景测试期间的实时曲线图,全程记录帧率、CPU温度、GPU温度、CPU功耗。这次跑的主要是CPU物理分数,这个成绩侧重反映CPU的性能。评论评论新&3D&MARK的跑分下,<font color="#00K(5.0GHz)的成绩和4.7GHz的成绩差距非常小?各位想必都猜到,降频情况再次出现,所以导致这样的结果。这时8700K全核都频率下降至4.3GHz,用AIDIA64观察温度发现,5.0GHz的温度和4.7GHz的温度差距大约有5度左右。WinRAR压缩软件是老牌经典解压缩软件,电脑转机必备软件,这款软件已经提供了对多线程的支持。本次测试我们所安装的操作系统为64位版本,WinRAR是我们平时使用得最多的压缩解压软件,因此也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评论评论在压缩测试里8700K继续一枝独秀,7700K、7800X、锐龙R7&1800X的成绩都非常接近。Adobe&Premiere是一款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由Adobe公司推出。Premiere是一款编辑画面质量比较好的软件,有较好的兼容性,且可以与Adobe公司推出的其他软件相互协作。目前这款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中。我们尝试将1080p的视频输出为“油管”的4K画质的视频,记录所用的时间。评论Pr导出用时间最短的是超频5.0GHz的8700K,而4.7GHz的8700K慢了3秒,对比7800X依然快了不少,而锐龙在这方面的用时要更多一点。Cinebench&r15中文版是一款基于Cinem4D引擎的处理器测试软件,它可以同时测试处理器子系统、内存子系统以及显示子系统。和大多数工业设计软件一样,CineBench可以完善地支持多核/多处理器,它的显示子系统测试基于OpenGL。评论评论评论在渲染测试中,框框数越多就越具优势,8核16线程的锐龙R7的成绩最亮眼,即使是4.7GHz还是5.0GHz的8700K都未能追得上它。有趣的是5.0GHz的8700K成绩也不及4.7GHz的,相信是长时间降频至4.3GHz而导致成绩不及4.7GHz。【游戏测试部分】评论评论评论评论游戏测试里,7700K不再是游戏的唯一利器,在一些DX12像古墓丽影10这类游戏上,更新后更加倾向于多核心的CPU,集高频和多核于一身的8700K成功继承了最强游戏CPU的称号,在这次评测的游戏上均取得最好的成绩,而超频5.0GHz后部分游戏的帧数会更高一点。【功耗及温度】前面的性能测试中,-8700K展示出了强劲的实力,那么功耗如何呢?&下面细露利用拷机软件Prime95进行满载的拷机测试,看看功耗,顺便也用AIDIA64看看温度。温度方面由于Intel和AMD的传感器各不相同,温度数据不能用作直接的比较,所以温度测试上,AMD锐龙的温度数据并没有加入对比之中。评论评论功耗方面,尽管官方公布的TDP保持不变,但实际功耗依然有所上升,待机情况下上升10W,而满载时整个平台功耗达到202W,对比7700K平台上升接近45W。超频后的功耗更是超越了TDP更高的7800X。待机时功耗也超过了100W。评论评论从前面的测试里发现超频5.0GHz后的温度会出现一定几率的降频现象,在拷机中的温度肯定不会低,满载时5.0GHz频率下的温度达到86度,即使4.7GHz时温度也达到74度,比7700K和7800X都要高。【总结:近几年里终于能拉开了差距的升级】毫无疑问,细露在Intel近几年的CPU升级换代里好久没遇到过性能差别如此大的一代,对上一次Intel给细露留下如此印象的是在10多年前的奔腾4到酷睿的升级,在此之后的几年里Intel的升级没有让人感到惊喜,更多的是越来越浓重的牙膏味。直到今年AMD锐龙和线程撕裂的推出后,Intel的7代到8代升级才让玩家提起神来!不过拉开差距的原因不在于架构的提升和工艺上的改进,而是通过简单直接的堆核心而来,不管怎么都好,大幅度的提升就是讨人喜爱!不过更多的核心和更高的频率也使得8700K乃至整个八代都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包括功耗增加,负载温度上升,而且在坑爹的硅脂下,容易导致内核热量无法及时散热而触发降频保护。所以八代的用户必须注意到改进散热的必要性和在装机时对散热器的投入应该要加大。极端情况下,玩家真有必要冒险一试进行开盖,以改善内核温度。还有就是价格,之前各种的消息显示国内八代酷睿会大涨价,不过看回官方给&i7-8700K的建议价是359美元,只是微涨了一点,涨幅还是可以接受的,最怕就是开卖初期国内上游渠道的囤货或缺货等问题导致价格飞涨,内存和SSD都已经涨上天了,真心希望CPU不要再涨了。
网友评分:
核心数量:
核心类型:
Coffee Lake(第8代)
接口类型:
LGA 1151,LGA1151(new)
电商报价:
文章又臭又长;其实,8代i7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功耗相当低,那么高的主频,还集成了GPU,仅仅耗费65W,单就这一点来说,很不简单。
... ... 看帖回帖好习惯!纯手工灌水,只在论坛买东西,看上的会主动联系,没需要就当 帮顶.
路过... ... 谢谢!
京东价格i7&8700k+华硕ROG主板&&&板U套装&&&
牙膏厂最坑的不是CPU价格,最坑爹的是主板价格,一个主板顶AMD的CPU+主板了
专业组装台式电脑,外地可走淘宝
1:恭喜7700K成为检测U2:多得AMD逼急了牙膏厂3:1600X&还有谁。
8700K:我的卖价是3000+!你们爱买不买
英特尔有点作妖了,x79当年有6核12线程,多少年了才在主流平台有6核,迟了点啊!
都怪AMD当年不给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i7 8700和i7 8700K性能差距大吗?i7-K装机对比_电脑百事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i7 8700和i7 8700K性能差距大吗?i7-K装机对比
电脑百事网
在目前DIY装机中,Intel八代酷睿i7 8700和i7 8700K是游戏玩家热选的两款高端处理器。从命名上看,这两款CPU只相差一个&K&,也是否支持超频的区别。那么i7 8700和i7 8700K性能差距大吗?今天我们就来结合实际的CPU性能、装机预算(性价比)、使用需求等方面展开全面对比,看完就秒懂了。i7-K装机对比首先来看看这两款CPU参数对比,了解下这两款处理器的性能差距。i7 8700和i7 8700K参数对比从CPU参数对比来看,同为Intel八代酷睿i7,相同的Coffee Lake架构设计的这两款高端处理器主要是频率和功耗不同。其中,i7 8700主频较低,并且不支持超频,性能相对来说差一些,但功耗低了30W,CPU发热量与功耗都更小。而i7 8700K主频明显更高,并且支持超频,可以稳定超频到5Ghz左右,性能上相对更高一些,只不过发热更大,功耗更高。i7 8700i7 8700和i7 8700K性能差距大吗?由于这两款CPU为同代,命名相近,有着相同的架构、工艺制程、缓存、核显等,影响性能的因素仅仅是主频的高低。通过此前的i7 8700K评测来看,在不超频的情况下,i7 8700K相比8700性能优势并不明显,只有不到10%的差距,而在超频后,性能提升大约10-20%左右,具体需要看能稳定超频的频率,以下是这两款CPU在天梯图中的排名。i7 8700和i7 8700K在CPU天梯图中的性能排名
显然,论性能,i7 8700K在超频环境下,相比8700有着一定的优势,这是否就意味着8700K就更值得买呢?先别急着下结论,下面我们再来结合实际装机成本来看看,这才是更贴合用户实际装机场景。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12-05 18:04&
&#-01-03 15:04&
&#-01-12 15:42&
&#-02-13 09:36&
&#-03-26 10:55&
&#-03-28 18:01&
加载更多内容
关注智能手机、电脑、笔记本、科技资讯, 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IT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7 7700k笔记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