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凤县党建出的凤党有人了解吗?

陕西省凤县人民政府
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凤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陕ICP备号
陕公网安备 13号  网站标识码:
地址:陕西省凤县双石铺镇
邮编:721700
E-mail:sxfxpb163.com基本概况/凤县
凤县古称“凤州”,始建于秦朝。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辖10镇5乡,150个行政村。一九九七年被列为对外开放县。凤县地处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上,海拔在915米至2738米之间,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垂直带分布明显,是秦岭绿色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耕地面积30333公顷。其中有20333公顷正在进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建设;林地面积1661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3%。有“五荒”(荒山、荒滩、荒坡、荒沟、荒水)资源70多万亩,可供开发利用。境内有 灌木、乔木360余种;野生果树21科、113种,药材410种。除野生植物资源外,、、凤党、等特产味美质优,享誉四方。近年来,凤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等食用菌生产初具规模,前景良好。
凤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宝(鸡)成(都)铁路穿境而过,316国道、212省道在此交汇,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境内山青水碧、景色秀丽,紫柏山生态旅游资源、辛家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陈仓古栈道、灵官峡石崖等景观都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全县城乡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和国际互联网。原三线企业搬迁后留置的大量厂房、厂址和基础设施保存完好,可供开发利用。
凤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改革,扩大开放,走政策指引、智力开发和科技兴县的路子,确立了“四五”。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64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9.17亿元,财政收入26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元。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新的历史机遇,凤县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热忱欢迎和期待社会各界前来洽谈合作,投资开发,共谋发展。
行政区划/凤县
凤县辖10个镇、2个乡:、、、、河口镇、、、、南星镇、三岔镇、岩湾乡、。境内还有:马头滩林业局、辛家山林业场。
历史沿革/凤县
西魏置风州。据:凤州“因州境有□鷟山为名。”明改凤县。  2000年,凤县辖10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463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双石铺镇22852凤州镇12498黄牛铺镇河口镇7441唐藏镇5812平木镇9636坪坎镇三岔镇7722红光乡温江寺乡2222瓦房坝乡1998草店乡3604。
自然地理/凤县
凤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径106o24‘54//一107’7,30’,北纬33’34,57*——34’18’21”。因地连陕甘,又处入川孔道,北依主脊,南接,古栈道贯通全境,故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海拔在900—2700米之间,西北隅与甘肃省两当县交界处透马驹山海拔2739米,为境内最高点,紫柏山、代王山等海拔在2500米以上。为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境内代王山南侧,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境内流长76公里,在县境西南部形成风州尸双石铺宽谷构造盆地,小峪河、安河等为其主要支流,呈枝状分布。东部中曲河为褒河支流西河上源,南流出境,属汉江水系。
属暖温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1.4℃,1月平均气温1.1℃,7月平均气温00'7℃,年平均降水量613.2毫米,无霜期188天。本县地下蕴藏有丰富的铅、锌、铜、铁、佥等,矿和煤、石灰石、硅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苹果、凤椒、凤党(参)是凤县的名优特产。是本县·的传流特产,以“大红袍”品种最负盛名。,境内现有旅游景点三处:、,。
矿产资源/凤县
凤县境内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经地质部门勘探,现有、、、、、、、煤、石灰石、、钠长石、石英石、石墨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100多种。其中铅锌已探明储量360万吨,约占全省铅锌矿储量的80%,是
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已探明储量40吨,远景储量百吨以上;铁矿石储量260万吨;储量506万吨;磷灰石储量2.248亿吨;水泥储量7.79亿吨;钠长石200万吨;电石灰岩372万吨;储量65万吨;石英石储量290万吨,矿藏潜在经济价值在300亿元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凤县以发展矿业振兴经济总揽工作全局,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不断拉伸产业链条,形成了铅锌、黄金采、选、冶一条龙产业格局,矿业对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75%以上。县境内现有陕西省矿山建设公司、二里河铅锌矿、八方山铅锌矿、银母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东岭锌品厂、荣达磷肥厂等十户部、省、市、县属大中型矿山企业,3户铅锌冶炼企业,183户县、乡、村小型铅锌采选企业,形成年产锌精粉100000吨、30000吨、电解铅10000吨、锌锭9000吨、铅合金5000吨的生产能力。县境内已建成陕西四方金矿、三台山金矿、小峪河金矿、庞家河金矿4户黄金企业,年产黄金3万两,位居全省黄金大县前列。
交通状况/凤县
凤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宝(鸡)成(都)铁路穿境而过,、212省道在此交汇,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境内山青水碧、景色秀丽,紫柏山生态旅游资源、辛家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源头风景区、陈仓古栈道、灵官峡石崖等景观都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全县城乡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和国际互联网。原三线企业搬迁后留置的大量厂房、厂址和基础设施保存完好,可供开发利用。
经济发展/凤县
200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2.47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4.52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9.66亿元,增长16.1%。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5.3:74.0:20.7。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45538元,折合6667美元。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69万人,比上年增长7.8%,其中:机关、事业、企业单位1.17万人,增长10%;农村从业人员4.52万人,增长7.2%。全年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302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5%,低于控制指标0.85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全县财税总收入4005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778万元,比上年增长48.9%。其中,增值税1524万元,营业税1965万元,企业所得税865万元,1800万元,城建税1182万元。全县地方财政支出40662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农林水事务611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5137万元,教育5882万元,医疗卫生254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4708万元。 农 业农村经济在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出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252万元,比上年增长115.7%。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年播种面积11.64万亩,比上年减少 4.8%。粮食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3.69万吨,增长 8.5%;其中:夏粮产量0.53万吨,玉米产量3.16万吨。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蔬菜5.2万亩,花椒、苹果、中药材留存分别达到4400万株、7万亩和6.9万亩。   
畜牧业生产增势强劲,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顺利推进。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1081万元,增长87.3%。全年肉类总产量7250吨,比上年增长47.7%,其中:猪肉6056吨,增长222.3%;家禽肉778吨,减少63%。年末牛存栏1.62万头,猪存栏11.65万头,增长367.9%;羊存栏14.61万只,增长824.7%;家禽存栏53.2万只,增长38.4%。出栏家禽51.9万只,比上年减少66.3%。新建生猪养殖示范村15个,建成了红光、天相、天易3个万头仔猪繁育场,发展千头规模以上养猪大户18个,百平方米养猪大户527户,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20万头。   
林业生产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全县完成封山育林1.5万亩,人工造林0.6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当年总造林面积9.59万亩,比上年增长88%。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花椒产量达到3500吨,比上年增长27.3%;板栗62吨,增长3.3%;核桃380吨,增长26.7%。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年度改革任务。   
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6%;农用拖拉机1914台,农用运输车辆2728辆。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0.61万吨,比上年增长13%。新修户用沼气1570座,累计达到5375座。完成了5个乡镇30个村新电气化建设任务。建设新农村示范村8个,重点村12个;新修人饮工程65处,解决了11380人饮水困难。修复灌溉工程8处,恢复灌溉面积2350亩,新修基本农田2150亩。建成通村水泥路59.6公里,通乡油路23公里。 工业和建筑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出台了《凤县鼓励企业全面恢复生产十条应急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县工业经济的影响。东岭饱和发电、福和德贵金属回收利用、金成石墨深加工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积极实施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了园区承载能力,新入园企业13户。凤州跻身全省重点县域工业园,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区被列为全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6户,过10亿元企业1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实现增加值31.51亿元,增长24.2%。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3.3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8.17%;实现利税3.2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93亿元。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在凤县的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家,完成施工产值1500万元,从业人员220人。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41亿元,比上年增长96.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17亿元,增长15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亿元。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4亿元,增长45.8%。2009年,城镇施工项目数201个,比上年增长204.5%,其中新开工项目125个,增加项目76个。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4.16亿元,增长303.9%;第二产业20.93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18.08亿元,增长175.3%。投产项目150个,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9.46亿元,增长158.8%。   
重点项目顺利完成,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50个,凤县东岭饱和蒸气发电、深加工、梅花鹿产品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及微晶板材加工、碧水嘉苑小区开发、农村灾民建房、微晶材料生产项目等105个项目已竣工或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五吨黄金冶炼、100万吨水泥生产、黄金大厦建设、5万头生猪育肥场建设、瓦房坝锑金矿开发、战略金属园区建设、唐藏曹家庄大理石开发、温江寺水电站建设、凤州生态小区建设、多金属共生矿综合回收等38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创新招商方式,强力推进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1个,合同、协议引资额42亿元,落实到位资金1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43%。被、、中国营销学会授予2009年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名县荣誉称号。 国内贸易市场繁荣,商品充裕,消费稳中趋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持续升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321台(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66万元,比上年增长52.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3723万元,增长 52.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243万元,增长56.2%。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609万元,增长58.7%;零售额54557万元,增长50.8%。 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3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06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0.334公里/平方公里。全县营运汽车达到762辆,比上年增长32.8%。其中,载货汽车602辆,增长21.3%;载客汽车158辆,增长107.9%;出租车60辆,增长1.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091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95万元,比上年增长2.3%;电信业务总量4296万元,增长13.5%。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6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2.3万户,移动电话达到8.38万户。电话普及率104部/百人。用户4300户。   
强力推进“旅游兴县”战略,旅游业呈“井喷”发展之势。在全省首家开通了县区旅游专列,高标准举办了第二届旅游节、羌历年庆典等系列节庆活动,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分别是上年的2.5倍和2.7倍,提前三年实现了百万游客景区建设目标,被列为全省旅游示范县试点建设县。 金融保险业金融部门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服务。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比年初增加1.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各类保费收入2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28万元,增长14.5%;寿险保费收入1660万元,增长27.5%。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951万元,比上年增长88.3%,其中财产险赔款384万元,寿险给付567万元。 教育、文化和卫生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县共有普通中学4所,在校学生5872人,其中高中生1717人;小学14所,在校生5983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439人。9所,在园幼儿数1358人。全县小学毛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0.2%。投资9150万元,完成了11所学校校建项目,提前一年完成了校点布局调整任务。继续实施教育惠民工程,5564名寄宿学生享受到了“蛋奶工程”和交通费补助,1.2万名师生冬季享受到了集中供热的温暖。教学教研扎实推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本上线人数达151人,本科上线率43.1%。   
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3个,1个,县级展览馆1座。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成功举办了2009年全国361°乒超联赛半决赛和决赛、萨朗舞比赛和凤凰湖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   
年末全县有线广播台1个,卫星地面站92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8%。建成了凤县广播电视发射台,数字电视开始全面推广。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数21个,其中,医院及卫生院1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2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全县医院床位数达到355张,卫生技术人员466人,其中:执业医师93人,执业助理医师40人,护师护士103人。5岁以下死亡率为12.6‰,婴儿死亡率11.2%,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开展了城镇居民健康建档和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实施了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和常规病普治工作。手足口病得到了有效防治,甲型流感防控形势平稳,人人享有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机制初步形成。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数量稳定。年末全县总户数为32687户,总人口102569人,比上年末增长0.7%。全县人口出生率7.14‰,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3‰。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88元,比上年增长26.8%;人均消费性支出12757元,比上年增长10%,全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95元,比上年增加995元,增长26.9%。农民人均总支出3608元,增长4.3%。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527元,下降14.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05元,增长8.3%。农村恩格尔系数为25.7%,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38平方米,增长1.7%。城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1707人,比上年增长1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543元,比上年增长23.3%。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年末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550人,基本人数13014人,失业保险人数8354人,生育保险2835人,工伤保险7890人。年末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41319人,比上年增长2.2%。全县1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3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010人。
名优特产/凤县
凤椒:大红袍花椒是凤县的名优土特产品,粒大、色艳、味浓、肉厚、外鲜红、内淡黄,果柄有小瓣,形似双耳,是与其它产地花椒最大不同之处。既是优质的调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药,用于佐料,使肉菜鲜美,且又去 腥、杀菌功能。用于中药,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凤县栽植花椒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凤椒卓越的内在品质,被专家赞誉为"花椒之王",是凤县的名特产品。凤椒又名"大红袍"其色鲜红、粒大、肉厚、有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素有"香飘十里"之美誉。目前全县花椒存留达到32000万株以上,年产花椒1100吨。
:凤县气候适宜苹果生长,果品质量好。是省级优质果品基地。是凤县优势产业之一,苹果品种繁多,有红富士、新红星、秦冠等品种,其中新红星、红富士获省优称号。凤县是苹果适生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决定了苹果的优秀品质,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所产苹果果面清洁、蜡质厚、着色鲜艳、硬度大、含糖量高、耐贮藏、货架期长。目前县上已建成以凤州、平木、唐藏、为中心的苹果生产基地,可年产苹果4万吨。
中药材:凤县所产党参,狮子盘头,芦下密集横纹。,质地柔润,有弹性而易折,断面黄白相间,其味清香甜。凤县药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410种,既有麝香、牛黄、熊胆等珍稀动物药材,又有党参、贝母、杜仲、、西洋参等价值较高的植物药材。凤党是凤县四大名优特产之一,属西路党参之中的佼佼者,系滋补精品,几百年前就远销东南亚一带。目前,凤县已建成以凤党、秦艽、胡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1万亩。2004年凤县药材留存面积达到4.94万亩。
食用菌:凤县食用菌是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的短平快产业。全县每年产各种上栎类、灌木、剪枝、植物秸杆、芯等原料近万吨,具备长年生产种菌类的可能。所产食用菌以其色鲜味美、香气浓郁、回味悠长、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现有开发出黑木耳、、反季节香菇、、茶薪菇、天麻、杏孢菇、鸡腿菇、、百鳞菇、等20余个品种,年产量达800吨以上。
民间艺术品---:80年代初民间艺人将秦腔、社火脸谱绘制于木头马勺之上,凤县的民间艺术品--马勺脸谱,曾在、、、、法国、美国展出,并在中国首届艺术节“画中戏”展览,有24幅作品被收藏。
人文概况/凤县
1、民歌:本县地处黄河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汇处,又与陇南毗邻,因此地域性鲜明,东部、有西府曲子味,南部,有汉中巴山山歌味;西北部,有陇南民歌花儿味,有的甚至与广西民歌相近。这些风格不同的曲调组成本县民歌的独特风韵。   
2、社火:①筏子舞系本县发掘的古老民间舞种,流行于张家窑村一带。因表演时,演员脚踩一方形筏子,形若绿水浮筏而得名。②板凳龙:系本县发掘的民间舞种,流行于河口镇一带。道具系一条中间锯断的板凳,一端扎龙头¨一端扎龙尾,中间可以自由摆动。演员作武士妆,两人执龙首;一人执龙尾,一人执彩球前导,在激烈的锣鼓声中腾翻跳跃。本县社火还有马(牛)社火、四老爷骑扛子、跑驴、龙舞、狮舞、高跷、车社火、床社火、等等。
3、诗歌:凤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大量的文人墨客路过,留下不少佳作,诗歌作品的:①王勃(唐) 《晚留凤州》;②杜甫(唐)《晓过凤岭》;③(唐) 《青溪》、 《自大散关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④陆游:(宋) 《倾发从戌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感》;⑤林则徐(清)《中秋夜宿凤县署斋与方六琴明府饮得诗二首用六琴原韵》等。   
4、古栈道遗址:①故道遗址:大散关南坡有故道路基数段,隐于荒草中。②连云栈道:此道多为沿山。凤州南越凤岭至三岔村一带,遗迹很多。心红峡摩崖石刻,为明、清时雕凿。刻文为“翠峰排秀”、 “千流飞雪”、“万叠堆青”、 “云栈第一佳处”、 “长虹饮涧”等。③陈仓道遗址:连云寺村头有清乾隆年间石碑一通。上刻“对面古陈仓道”。长坪村的偏崖子有栈道孔53个。为方、圆二种。④平(木)江(口)栈道遗迹;此道起于斜水,入凤境平木镇,经坪坎达留坝江口,沿路栈道遗迹很多。   
5、碑碣:①留凤关记碑:(1862年)立,在一组关岭上,碑文记述废邱关更名留凤关的原因。②废丘关创立义学碑。③南天门石碑。④果老洞感怀碑等。   
6、石塔:①黄牛铺五里庙舍利石塔。清同治十年(1871年)建。②唐藏乡杨家庄景禅寺舍利石塔,清代建。③双石铺乡边山石塔。④等。   
7、村落遗址;①梁鹿坪仰韵文化遗址;②桑园仰韶文化遗址;③;④张家窑遗址;⑤新庄遗址等。
8、古建筑及名人旧居:①文庙大成殿;②银母寺戏楼;③张家窑城隍庙大殿;④。   
9、石窟造像:①果老洞石窟:唐朝修建,宋、明、清相继开凿,现遗6个石窟,窟中造像已毁,现存“洞天云窟”、 “石窟烟霞”。②消灾寺石窟:建于明代,现遗3窟。③佛爷湾石窟造像。④石像。⑤石雕佛像。
10、凤县八景:清代由于县治设于凤州,故旧时的凤县八景多出于凤州,具体为:南岐霁雪;凤岭晴岚;铁棋仙迹;萧寺晨钟;栈道连云;滴泉鸣玉;石门秋月;唐沟烟柳。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0次
参与编辑人数:1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34:44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
凤政办发〔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凤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年)的通知
】  浏览次数:次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凤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年)》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凤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步伐,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相关产业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以打造“秦岭药谷”为目标,以政策引领、企业带动、科技支撑为动力,大力推进柴胡、秦艽、猪苓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和林麝规范化养殖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全县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
(一)种养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全县中药材留存5.3万亩,其中,柴胡种植2.6万亩,猪苓160万窝,林麝存栏量8000多只,是全国最大的林麝人工养殖基地县。
(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先后引进了四川逢春制药、漳州片仔癀、北京同仁堂等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建成规范化林麝养殖基地4个,带动发展林麝养殖公司12家、植化企业3家、中药材经销公司1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秦艽、林麝等中药材种养技术研究推广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三)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积极整合上级项目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引导扶持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万亩以上中药材发展示范镇2个,发展千亩以上中药材专业村7个、种养大户500余户。2015年全县中药材产业实现总收入1.3亿元,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二、优势与前景
(一)自然条件优越。我县属半湿润山地气候。植被垂直带分布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地形起伏,土地肥沃,有利于多种药材生长及有效成份集聚,是中药材的优生区。
(二)资源优势明显。全县共有中药材资源983种,其中植物类805种,动物类l68种,其它10种,植物类以凤党为代表,以柴胡、猪苓、苍术、芍药、秦艽、杜仲等为骨干品种,动物类药材以天然麝香为典型代表。
(三)药材品质优良。我县生产“凤党”外型狮子头、断面菊花心,是党参中的上品,久负盛名,曾出口东南亚;所生产的柴胡、苍术、秦艽、猪苓等品种质优地道,有效成分含量高,分别超过国家药典标准1.3—8.1倍;生产的天然麝香因麝香酮含量高,被尊称为“秦香”。
(四)发展前景良好。我县是省科技厅确定的“国家级秦艽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并被省政府列入“陕南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县”。近两年来,中省市先后出台了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我县中药材产业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立足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抢抓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机遇,以打造“秦岭药谷”、建设中药材产业强县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为重点,推动中药材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努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构建药源生产体系、中药材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中药材产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与旅游健康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突出特色、创新驱动、强化责任、务求实效,形成强大、稳定、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突出宏观指导和信息服务,突出县域特色,优化品种结构,合理调整布局,协调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2.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强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稳定、提高中药材质量为目标,突出技术研究,强化新品种引进、良种选育技术,大力推行规范化生产,促进产业升级。
3.坚持产业化带动。培育龙头企业,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凤药”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4.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原则。林麝养殖要继续遵循“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政策原则,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林麝种源繁育基地。同时,对珍稀濒危中药材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加强野生变家种技术研究,促进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扩大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基地3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5个,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100亩,建设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园15个。
2.实施道地特色药材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制定统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和种植规范,引导企业和农户提高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申报“中国林麝之乡”称号,打造“秦香牌”天然麝香品牌,申请“凤党原产地保护”。到2020年,培育柴胡、猪苓、苍术、党参、麝香5个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材产品优势品牌。
3.建设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建成1个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培育5户中药材骨干流通企业,使全县中药仓储能力达到3000吨,中药材年交易量达到10000吨,市场交易额达到2亿元,中药材产业新增财政收入1000万元。
4.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新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2户以上,到2020年,加工企业年总产值达到5000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
5.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将中医药产业与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到2020年,建成秦岭花谷中药材健康旅游示范区,使中医药和健康旅游产业年综合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实现旅游观光和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融合与双赢。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地道中药材优良种源和育苗基地。以逢春公司、片仔癀公司、同仁堂公司为重点,建设年产2000头林麝良种的繁育基地。以凤县利丰源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建设100亩标准化的中药材育苗基地,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苗木。同时,优化种植品种结构,适度引进新品种,增加市场紧俏中药材供给量,形成不同品种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
我县重点发展的地道中药材品种
中药材品种
发展重点镇
凤州镇、 唐藏镇、 平木镇
留凤关镇、& 平坎镇
留凤关镇、& 河口镇
黄牛铺镇、& 河口镇
留凤关镇、河口镇、平木镇
、黄牛铺镇
黄牛铺镇、红花铺镇、凤州镇
黄牛铺镇、红花铺镇、凤州镇、双石铺镇
黄牛铺镇、红花铺镇、凤州镇、双石铺镇
平木镇 、河口镇
双石铺镇、凤州镇、平坎镇、留凤关镇
(二)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及示范园。围绕道地中药材发展,建成100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5个,扶持培育15个100亩(或10万窝、或500头)以上集中连片的规范化种植(养殖)示范园。各镇根据传统特点和中药材发展现状,重点实施五大基地建设:一是林麝繁育基地:以逢春公司、片仔癀公司、同仁堂公司为龙头,建成刘家庄、沙江寺、瓦房坝、东河桥、安河寺5个林麝养殖示范村。二是柴胡种植基地:以逢春林业科技开发公司为依托,在河口镇、凤州镇、双石铺镇、唐藏镇、红花铺镇建成2万亩的柴胡种植基地。三是秦艽种植基地:在留凤关镇、河口镇、唐藏镇发展2000亩的秦艽规范化种植基地。四是芍药、牡丹规范化种植基地:以润基公司、百鑫公司、江源农场为重点,在双石铺镇、凤州镇、黄牛铺镇、红花铺镇建设1000亩的芍药、牡丹示范种植基地。五是猪苓、天麻种植基地:在留凤关镇、唐藏镇、坪坎镇建设200万窝的猪苓、天麻种植基地。
重点发展五大种植(养殖)基地
五大种植(养殖)基地
重点发展的镇及公司
林麝养殖基地
留凤关镇、平木镇、黄牛铺镇、河口镇
逢春公司、片仔癀公司、同仁堂公司
柴胡种植基地
河口镇、凤州镇、双石铺镇、唐藏镇
秦艽种植基地
留凤关镇、河口镇、唐藏镇
芍药、牡丹规范化
黄牛铺镇、红花铺镇、凤州镇、双石铺镇
润基公司、百鑫公司
猪苓、天麻种植基地
留凤关镇、唐藏镇、平坎镇
(三)全面提高中药材产业化种植水平。以西农大、陕师大、省动物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通过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校地合作”等交流活动,加强濒危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与野生变家种技术研究,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培训、咨询指导等服务活动,引导、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道地中药材品种,支持推广精细耕作技术,运用规范化操作规程组织中药材生产,在耕作管理上要做好轮作倒茬、科学施肥、适时采收,全面提高我县中药材生产质量。
(四)创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挖掘传统中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支持企业建设中医药养生、中药材食疗等行业,结合秦岭药源基地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绿化美化、美丽乡村、旅游休闲景观建设,创建集中药材种植养殖、花卉旅游观光、中医药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中药材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重点协调支持的中医药旅游健康示范基地(项目)
基地(项目)名称
秦岭花谷中药材种植观光示范基地
沿212省道,在黄牛铺镇建成牡丹、芍药、射干、连翘等观赏园,面积不小于1000亩。
西安润基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凤县分公司
秦岭药源示范基地
建设中药材种植、养生健康旅游示范园,开发凤党、黄芪等中药材健康药膳及旅游产品。
陕西百鑫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林麝养殖观光示范基地
建设集林麝养殖、产品开发、技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
凤县逢春济民可信科技养殖公司
紫柏山林麝公园建设
建设林麝繁育基地和林麝博物馆,促进林麝保护繁育与紫柏山景区旅游共同发展。
陕西同仁堂麝业有限公司
“凤党”规范化种植与产品开发
规范种植“凤党”100亩,开发销售“凤党”礼品盒1万盒、实现销售总收入500万元。
鼎宇农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五)加快地道中药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立足资源优势,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寻求与实力雄厚的制药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医药龙头企业来我县建设药源基地或兴办医药加工企业。围绕效益好、有市场需求的中药材品种,开发加工精深产品,延长产业链,扩大市场占有率,改变初级产品直接上市的状况。重点支持猪苓多糖提取、猪苓切片加工、凤党礼品盒等中药材的深加工,发展膳食配方饮片、保健茶、饮料等中药食品。探索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综合开发利用,新引进建成1—2个中药材加工或植物药提取企业,实现加工产值5000万元。加强与逢春制药、厦门片仔癀、宝鸡秦峰公司、北京同仁堂公司等现有龙头企业的合作关系,支持企业建好药源基地和种养殖基地,依靠药企的带动作用,提高中药材生产的经济效益。
(六)建设中药材专业市场,完善销售网络体系。建设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增强大宗药材销售市场的话语权和市场议价能力,使我县成为周边中药材仓储销售集散地和物流中心。以县药材公司为龙头,加大与凤翔壅盛中药材饮片加工厂、宝鸡汉方国药饮片公司、宝鸡欣康医药有限公司联系合作,带动广大中药材经销户,形成较为完善的中药材销售网络体系。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和中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交易业态,提升我县中药材市场交易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经销网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管理。成立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商工(科技)、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发改局、商工局(科技局)、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市监局、卫计局、林业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各镇镇长为成员的凤县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商工局,由县商工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中医药产业发展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整合力量,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夯实工作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各镇全面负责本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制定发展方案,确定发展重点,完善工作措施,推动本镇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凤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地道濒危中药材野生变家种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建设、技术培训、地道中药材产品开发利用以及中药材收储加工企业建设。在积极争取省市有关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和科技计划项目的基础上,在每年县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列出支持中药材发展的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全面支持中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重点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项目类别
支持的重点内容
濒危中药材繁育技术研究
支持对凤党、登台七、五味子、九节菖蒲等濒危中药材野生变家种以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示范基地、示范园建设
支持中药材连片规范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支持中药材信息技术网络建设,开展技术培训、交流以及推广工作。
道地中药材产品开发
支持麝香礼盒、麝香酒等麝类产品的开发;支持对凤党、黄芪、山茱萸等中药材礼品、保健药膳等产品的开发利用。
中药材收储加工
支持兴办中药材收储中心、中药材加工厂以及中药材专业市场。
(三)健全中药材科技服务体系。抓好中药材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机构,增加专业人员编制,核定专项经费预算,充实中药材科技人才力量,不断增强中药材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继续深化中药材“产学研”校地合作交流活动。培养一批在县内外有一定影响、比较优势明显的中药材带头人和技术服务团队,引领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种养殖大户的科技培训指导,每年培训1000人次,建立完善县、镇、村中药材协会,鼓励发展中药材营销经纪人队伍,为农民随时提供中药材市场信息,指导发展。
(四)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凤县中药材产业考核实施办法》,每年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突出的镇、村及发展大户给予表彰奖励,调动各方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积极性,形成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镇村齐抓共管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良好局面。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
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日印发
共印 20 份
陕西省凤县人民政府
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凤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陕ICP备号
陕公网安备 13号  网站标识码:
地址:陕西省凤县双石铺镇
邮编:721700
E-mail:sxfxpb163.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鸡凤县金凤矿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